如果邀请您参加运营商手机客户端线上活动礼品调研并有小礼品,您希望参加吗?

在互联网思维浪潮的大背景下,您认为中信银行的信用卡产品该如何做好产品与服务的创新?_职场问答
问在互联网思维浪潮的大背景下,您认为中信银行的信用卡产品该如何做好产品与服务的创新?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是中信银行总行在深圳设立的对信用卡业务进行集中操作、独立核算、公司化和专业化管理的专营机构。如果您是中心的产品经理,如何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卡中心的消费贷款类新产品的开发,对现有产品进行优化,您的依据是什么?这是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官方提问,期待您的回答分享!
关于信用卡我想说现状是又多又滥,同质化太严重,只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的发展最终大多数卡只会躺在钱包里睡大觉,银行数据服务器上出现大量的睡眠账号。未来我希望在销售策略及销售员的激励政策上应该将卡销售给确实经常使用的客户而不要一味追求数量,其次在信用卡的功能和优惠活动上应做到可持续性,因为有老客户往往因为新卡发售的活动老客户反而不能参加。应该增加卡的功能而不是发行更多种类的卡,让卡更贴近生活。让卡更贴近本地化入乡随俗。让卡在储蓄、理财、转账、消费、小额贷款、分期等金融工具横向贯穿。多看看港剧TVB的和欧美剧,那些发达国家的金融生活就是我们的明天,那就是趋势那就是方向这是必然的。
结合互联网小额贷款和银行卡业务。重点在于授信管理和风险管理。
才疏学浅,个人意见:我总结了下用卡客户的分类:1.用卡套现的客户。2.用卡消费的客户。3.用卡玩金融的客户。4.用卡装X的客户,以及不知道为什么用卡的客户。 第一做好产品和服务当然是看需求。用卡人最大的需求就是额度,在风控的基础上能够把额度放到最大。你中信银行的额度大,我当然要用你的卡,不管我是以上的哪种人我都要用你的卡。 第二个需求就是被服务的响应时间短,不管是什么媒介的服务,你的响应时间能不能精确到秒,我有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在什么地方,你多久回复我。我是个传统的人,我希望所有的服务电话都是人工接的,可是从成本上,我知道不可能。我举个例子,2010年的某个还款日,当天我有两张卡需要还款,可是我身在外地,我不知道什么地方有A,B两家银行,只能打电话后延一天。打电话给A,B银行,A银行的接通人工时间是3分55秒,B银行的接通时间是1分不到,虽然问题都解决了,但是我以后对A银行的服务肯定是不敢恭维。 第三商业的根本目的是利润,互联网只不过是工具。互联网的价值在于信息公开,效率和参与度,利用互联网的价值提高利润才是王道。 第四一切看需求,做需求分析的数据样本足够大,需求分析的结果当然是更接近真实的需求。而互联网就是最好的平台。
1、首先中信银行的愿景是什么?没有顶层设计,就没有竞争力,就没有差异化。2、互联网解决的是效率问题,一个银行弱一定不是哪个部门弱,中信银行在前中后台都要创新3、中信银行服务和市场活动较差,客户群体活跃度低,人均消费低,重资产业务少,因此中间业务收入就低,而信用卡主要收入是中间业务收入,所以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4、大数据是信用卡的未来,利用大数据建立数据盈利模型,信用卡是所有产品中信息资料最全的,因此大数据可以提升中间业务收入。提问者的问题太大,涉及内容太多,一言两语难以解释清楚,且看且珍惜!
信用卡如果卡面不好看,即使后台有再好的服务客户可能都不太愿意去办卡。(个人建议可以找时尚设计师设计卡面,经常更新,因为大多数年轻人是办卡主力)。能和最大的互联网购物网站合作就最好的选择,互联网网站需要银行,银行需要互联网消费者。(个人建议可以从消费者心理开始考虑)。仅个人愚见。
首先一件事情,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很多人试图解释或者阐述互联网思维,这里不打算引用别人的解释。个人认为互联网思维就是“以人为本”,就是在一个相对公平,公开的完全市场环境下以人为本的企业活下来,不考虑或者较少考虑客户需求和利益的企业就会被抛弃,就会走向失败。人们拥有信用卡的目的是什么?1、方便;2、信用消费;3、积累信用;4、积分换购;5、身份识别;等等。根据客户的拥有目的设计服务产品;1、满足现有需求;2、挖掘潜在需求;3、开拓未来需求。至于具体产品设计,那就容易了,算是体力活了。以上胡言乱语,姑且看之。
不要谈什么创新,你是否满足了你的客户的全方位需求,你是否能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你是否能增加客户粘性,是否解决了客户的核心需求,你是否聚焦了,是否差异化了,有哪个领域你能够做到专业。能提供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服务,你的运营系统是否足够高效。。。。。服务10个客户,是否100%都满意。你的卡的续签率达到了多少。是否有投诉。还是从服务抓起来吧。有无特色是重点。
看了大家的答案,挺受启发。个人想法如下:1、产品与客户定位。建议关注一下艾·里斯撰写的《定位》,事业部制考核下大家压力都很大,需要快速见成绩。但是,在推进同质化信用卡服务的同时,最好能有主打客户及产品,节约优势资源开发潜力市场,相信事半功倍。2、客户体验。以前的中信信用卡较之工行、建行在的网点众多,或者招商银行的“因你而变”和民生银行的小微业务“商贷通”捆绑,不具备产品优势。这是目前国内诸多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通病,仅凭一时一地的开卡优惠(如赠送礼物或免费电影票等),虽然开卡量激增,看似做大规模完成了任务,实则对银行收效甚微。建议多从客户持续体验方面下功夫,尤其是存量客户,通过市场口碑宣传才是营销的王道,另外就是完善考核机制,多给团队一些鼓励及刺激方案,类似政府的“鼓励科技创新”;3、互联网金融。无论是做移动互联网还是电脑互联网,地处深圳有全国最先进的创业团体和科技资源,再有深圳前海的未来政策开发空间,中信成立信用卡中心的战略部署让人佩服!近期与阿里、腾讯的虚拟信用卡合作虽然没有成功,但让业界看到了中信的创新能力。接下来,就传统信用卡业务,也可嫁接互联网金融,比如微信扫描、支付宝透支信贷、京东白条等,但因这些互联网巨头都在开发自己的金融板块,长远合作无戏。建议一方面大力开发手机银行,另一方面尽快合作或收购一些互联网公司,如团购网、网购平台等,实现长远可控的资源整合。4、风险控制。本人从事银行风控,深知该板块对新业务的重要性。作为新事业部,前期多是众志成城、突飞猛进,中途开始被各种阻力困扰,为了不会授人以柄,让股东、高层能始终放心地让该业务持续运作,利润之外,别忽视流程操作漏洞、市场风险。
如果我是信用卡产品经理,我将致力于信用卡实物卡与虚拟卡的捆绑联动。所有支付手段都是为了消费结算的快捷所产生的,信用卡实物卡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障碍就是空间障碍,只有将实物卡虚拟化才能突破实物卡的物理空间障碍,用起来方便快捷是支付手段生存的法宝。虚拟信用卡的存储平台又是一个常驻于客户身边的广告平台、信息平台,对客户的消费习惯可以搜集、分析,有针对性的对客户进行零售业务宣传。
互联网思维,去老大化,一切以好玩为中心。再根据你的产品定位的消费者是谁,80-85,85后,还是90后,这是三个消费观念差异巨大的群体。问题再具体吧,想清楚创新产品的目标是谁
本人小虾米,仅提供个人片面性想法,希望有所用处哦:1、网络消费逐渐走向主流,可以扩大开展网购消费的活动,比如返现、消费累计积分等,以鼓励网络消费。2、关于信用卡金融可以与多家网络商户开展网购分期业务,或者是先消费后付款,类似于京东的“打白条”。
绑定一个消费群体,这是先要确定的,其次瞄准这个群体的网购模式,除了分期付款,也可以做做像嘀嘀打车的模式,有可以减免商品价格的一定比例,您问的是消费贷款对吧,哪消费贷款的起始价格是多少呢?问题很不专业。
其实产品什么的都不重要,哪个银行、投资公司、小贷公司的产品都不是一个样?用户体验最重要,减少繁琐的功能。就像支付宝,方便、快捷。
整合消费品渠道,发行类消费品信托金融服务计划。
互联网使客户和公司联系更便捷,而且可以使客户群体迅速扩大,但是服务好客户是本质,网络银行如果更全面的考虑客户感觉,并且个性化服务,可能会使客户粘性更长久。小米手机就是注重一组客户的细化需求。如果信用卡能便捷的提供客户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使客户有良好体验,应该会有爆发增长。
雷军:互联网思维核心是口碑 口碑的核心是超预期.cn/n//c86520.html
与新兴的商务平台开展分期付款业务合作,比如:唯品会、聚美优品,一是需要注意选择有一定知名度,有相对稳定市场,但仍处于发展阶段的商务平台;二是与总部签约,为其销售业务配套金融支持。分享这些企业的成长红利。
目前互联网金融强势来袭,传统银行必须要转变经营思维和产品创新,信用卡产品和互联网技术必须很好地融合,对银行才能产生更大更好的效益,信用卡要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优势来发展自身,同时,还要结合客户需求,信用卡属于小额信用贷款,使二者有利结合,互联网信用卡才能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捆绑进行持续性的优惠活动,如通过中信银行信用卡电子支付享受优惠折扣、双倍积分、积分网上商城换礼活动;另一方面通过虚拟信用卡给予互联网用户小额信用授信,鼓励用户通过中信银行信用卡进行支付交易。对于贷款,可利用现有的征信联网系统,对于个人和小微企业的小额贷款,通过客户网上申请,银行授信部门网上审核的形式进行,不但可以节省大量时间,还可以降低客户和银行双方的费用。同时,由于征信系统的可靠性较高,也对授信审核的质量把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客户决定市场。贵行的目标客户群体的最大需求是什么?还未满足的,或者做了还未满意的就是切入,不是产品部闷声做方案。支付宝和他们的信用卡,是个成功的案例。
我也是银行一员,对此,我觉得在未来的数年内,金融市场会有质的飞跃,而对此,我们至少面对市场需求,做到足够方便快捷的金融支持才能维持我们银行的地位和对消费者的帮助
传统银行业对互联网金融的傲慢决定了他的衰落是必然的。看到中信推出了虚拟卡,虽然被叫停了,但决策无疑是正确的。类似于P2P的小额新品如果有中信这样有实力的银行推出,相信一定可以吸引众多的有心向互联网借贷而不敢行动的人。所以我个人认为合理的组建全新的互联网金融队伍,充分利用传统银行的品牌优势,是中信推出此类产品成功的关键,虽然新产品开发的一些技术考虑也是必须的。作为一个此类产品,不一定非要对现有产品进行优化,全新的思维,新建的团队才能做到。我很高兴看到比如南昌银行等中小银行正在大力招聘非银行业人士加盟,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借鉴。谢谢。
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首先我个人感觉是先做到用户体验。我自己也是中信银行的客户。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在办卡的时候就填好了,账单用邮件,但是最后账单每一次都是用挂号信的形式给我寄过来。我这一点只要有客服给我打电话我都说了,结果这个客服很有特点的回答我,不是她负责的事情。让我重新打电话。内部责任的划分直接体现到对待客户上了。再说中信信用卡中心难道没有自己的办公系统吗?自己在办公系统里备注一下对应的人员就能做好修改。在这一点上我一直是很不满意的!
中信本身就比较超前,和微信、支付宝合作的虚拟信用卡虽被叫停,恢复也只是牌照和时间问题。至于现在的信用卡产品,可以先做好下面的事情:1、做好微信公众平台2、为移动支付提供较多优惠措施,绑定移动支付群体3、和第三方比如京东合作,做好信用卡商城4、优化现有积分累计和兑换机制5、加入信用卡理财计划6、更灵活的分期方式贷款类产品的话,主要就是看利率、批贷难度和时间、宣传是否到位等,没太多特别的。
个人认为信用卡的本质是一种支付工具,只不过可以延期支付而已,而目前的信用卡条条框框已经影响了客户体验。所谓互联网思维,更多的是客户体验思维。首先,现在的信用卡不能让消费者随时查看自己的消费对账单(只能每月出一份对账单)、每月固定日期还款让消费者担心信用记录不佳、万一信用额度不足就无法成交许多消费者并不清楚免息期是什么、未出账单/已出账单有什么区别等等。这些特征更多的体现了信用卡作为信贷工具的特征,而不是支付工具。事实上,中国消费者并不习惯借钱消费,更多的是把信用卡当成支付工具,而不是需要借钱,而上面的条条框框就显得很不人性化。不妨让信用卡更简单一点,更人性一点,比如用户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消费对账单;还款日期不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与支付宝账户/借记卡等来绑定,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主动发消息给用户,下面开始计息了,而用户只需要点击确认就可以完成全额或者部分还款了(当然也可以与支付宝合作,设置成支付宝余额或者跨行借记卡自动还款);如果用户有利息产生,也可以每天让用户看到利息是多少,这样就更加透明和清晰;可以提前告诉用户,几月几号(而不是多少天以后,更不是泛泛催促用户尽快还款)开始将会产生逾期记录,亮出红灯,当用户还款以后,红灯就变成绿灯了;信用额度更多是的用户自身的实力和信用状况,也可以是不固定的,可以通过与借记卡打通,当信用卡额度不足的时候,只要用户借记卡里有钱,也可以直接刷卡(超出信用额度的部分可以直接从借记卡里面扣),不影响交易,即使万一信用卡额度和借记卡余额都不足,也可以让用户现场通过手机APP来申请临时额度,系统后台根据数据分析自动完成临时额度审批,1分钟内完成开通(临时额度的风险可以通过收费来覆盖)等等。其次,现在的支付场景限制了信用卡的应用范围。由于目前信用卡的支付场景仅限于POS机刷卡以及部分合格商家的网络购物,当然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信用卡的使用范围,但是仍然有大量的商家无法接受信用卡支付。实际上,信用卡只是支付工具,完全可以把借记卡一起整合进来,或者采用借记卡+信用卡绑定的方式,或者直接让信用卡具备借记卡的功能(刷卡是默认从信用卡额度先走,取现是默认从借记卡先走),用户只需要一张卡就可以了。在支付场景上,可以跟第三方支付合作推广线下支付场景,比如加油卡绑定信用卡(不用再向加油卡充值了,加油卡用多少,信用卡就刷多少)、看电影、打车、吃饭(没有POS机)等等,当然银行自己有能力和实力也可以自己干。支付场景越广,用户粘性越强。最后,现有的信用卡产品细节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优化。比如消费打折,不再是商家和银行来“推”,而是让用户可以自己来“选”,例如通过大众点评上人气和好评越高的餐厅消费打折活动就越多,银行可以隔几个月给用户一次打折消费的机会,不限具体日期和具体商户。再比如,积分兑换也可以增加社交性和趣味性,例如可以让几个用户一起拿出自己的信用卡积分,攒在一起拼一份大礼(好比“满XXXX分送iPad Air”),然后随机摇奖决定大礼归属于谁,类似微信拼红包模式。再比如,给未婚男女青年在一段时间内共进晚餐的机会,一定金额以下可以免单(使用模式可以是必须由两个异性持卡人都来刷卡,然后即刷即返),创造相亲的机会。
我认为!例如:跟某个出名的餐厅合作在某些节日用中信信用卡在这家餐厅消费可以打折!或者是大型超市也可以!一定要捉住现在信用卡消费人士的心理!只要那里有便宜捡他们就会去那里!
首先,互联网移动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如果把pc时代的互联网成为互联网的第一次革命,那么移动化的互联网就是互联网的第二次革命。互联网的移动化相比pc时代的互联网更具冲击力。因为它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移动互联上网。互联网金融正是这个大背景下的金融应用。金融产品必定互联网化。其次,要开发出适合互联网金融的消费贷款产品,就要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思考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一是真正从用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所开发的产品首先要具备方便、快捷的特征。如何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提高现有金融产品的易用易操作性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例如,余额宝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效果。就是抓住了上述特点,操作简便,没有门槛再加上高收益的撒手锏自然所向披靡。二是提高用户的参与度,与用户形成良好的互动,比如尝试让用户根据自己的贷款需要组合贷款的还款方式、还款频率等。
说一个朋友讲给我的经验吧,在营销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客户不同的拒绝,这时需要我们对客户的拒绝做出最敏捷的反应,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做到成竹在胸,从容应对,做出有效拒绝处理。以下举一些常见的客户拒绝及应对方式:  (1) “我身上有好几张银行信用卡,我不想再办信用卡了”这种类型客户通常收入高,工作稳定,是各家银行所争取的目标,同时也比较了解信用卡的一些实用性。  应对:应重点突出我们中信卡与他行信用卡对比优势,如我们免息期是最长的,我们积分最优惠,生日当月是双倍积分,我们可在国美免息分期购物,我们办卡成功有送两份保险,同时我们申办简便,效率高,服务好,“在不增加您任何负担下,我们免费帮你办一张中信信用卡,让你多一份用卡的选择不是很好吗?”答案补充 (2)“我平常习惯都只用现金,我不需要办卡”这种类型客户应着重介绍信用卡的安全性、便利性,鼓励客户养成刷卡消费的习惯。应对:“如果办了我们中信信用卡,在给你带来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同时,又能享受积分奖励,免费保险以及中信银行的优质服务不是很好吗?”  (3)“你们中信网点太少,还款不方便”   应对:“的确目前我们中信网点较少,但我们正在不断扩张网点中,而且针对还款我们目前有十二种方式,比如你可以再办一张理财宝卡,做捆绑自动还款,当你用信用卡刷卡后,我们理财宝会在你的信用卡到帐日的最后一天自动还款,你可以先从信用卡透支消费挣积分,这边在理财宝上挣利息,而又不必担心错过最后还款期,这不是一举两得吗?同时我们每个月还会给你寄送对账单,让您明明白白消费,适时掌握自己财务收支状况。”
我认为: 首先,我们发卡的依据是什么,我们审核的依据是什么,是政策,我们怎么制定政策?是一帮子人根据我们银行强大的数据收集能力,所谓的大数据金融,进行风险的建模与估算,觉得可行,接着发卡,我们与支付宝(网络金融)的不同不是比的信息量,而是信息的内容与实用性,简而言之,银行的数据以客户身份信息、资产信息、资金流信息为主,从而导致大批量的信用卡套现存在,相比阿里缺少的是基于真实贸易背景的交易信息流(b2c),现在很多银行在做的供应链融资也仅限于票据,无法详尽到对手企业、商品或货物、数量等。银行的风险团队也只能做到静态的数据采集,比如一年收集两三次数据,但只有动态的贸易流才能反映实际的风险状态和变化趋势,我们有大数据,却从来没有用好过。 所以,从市场中来回到市场中去,关注app资金情况同时,把握好资金流向,购买喜好,与相关企业合作,创造共赢。
首先是对产品的把握,熟悉信用卡的各项功能,站在客户角度分析,他办了我们中信信用卡能给他带来什么?以我们中信信用卡目前的推广政策,在没有给客户增加任何经济负担情况下,我们为他在日常生活提供一个购物、消费的便利,同时又能享受我们中信实业银行高效、优质的服务,再加用我们信用卡附加赠送的两份免费保险,我想只要我们耐心引导,大部分客户是不会拒绝的,只有充分地理解把握信用卡专业知识,才能让自己有信心走向市场推广。  二、 目标客户的定位:因前期中信信用卡委外代理商的一些违规操作,造成目前福州市场(特别是A类客户)对我们中信卡一些负面影响,所以目前我主要带是针对B类客户(本地的大型国企)进行团办开发,同时积极向A类客户推广。  三、 与客户面对面的营销:这时就需要一定的营销技巧,营销技巧是我们在工作不断总结,完善出来的。首先在拜访客户时,就需要一个有吸引力、诱惑力的开场白,一个能让客户愿意与你沟通的理由,当然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不同的场合就要有不同的开场白,当客户愿意同你座下沟通时,最好在该单位(有人缘,有一定权力)的人中找到一个突破口(这种人通常都是办我们中信信用卡金卡潜在客户,跟他声明目前我们中信信用卡政策,只要该单位首次进件达到30件以上,就可以把该单位申请金卡,白金卡首年年费免掉),希望能借用他的影响力来帮我们营销,达到事半功倍的营销效率,当然也不能全指望他帮你推广信用卡,当突破口打开后,还要善于分析客户心理,利用好整体效应,跟风效应,普遍客户都有一种心理,当某个客户先办下信用卡时,他的心理还是有些疑问“到底办了中信卡能有这么多好处吗?会不会只是我一时冲动”,这时他通常会鼓动其它同事办卡,因为他会觉得,只有办卡的人越多,才能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当这种办卡气氛挑起时,一定要捉住机会,速战速决,缩短客户考虑期,争取该单位大面积办卡,当该单位推广工作结束时,顺便向他们索取转介绍,这样可以使我们客户资源不会枯竭,一个客户营销工作的结束,也是另一个客户营销工作的开始,多走些捷径,少走些弯路。
互联网思维?不了解也不想了解,只有一点最实在,那就是对诚信、安全的考核,做不到,就是废话。信用卡产品--要在信用上做文章,简单点说,你们业务人员口中的白户,很少能通过信用卡审核,为什么?信用没有。征信报告空白不证明信用不好,也不证明信用就是好,但是处在产品市场的开发角度来说,我们为什么不多一点诚信?信用消费考核的不只是持卡者,也同样考核发卡者,可以都想一想,信用卡产品到底是为什么而存在的?反正我不清楚,也不想清楚,唯一一点就是,我是白户,可我能过关农业银行的信用卡考核。反正我觉得考核的不只是我持卡人的诚信,同样我也在考核你们发卡者的诚信,就这样理解吧。
我目前也在一家银行做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产品,说说我的看法:1.银行要想创新真的比其他任何企业创新都难,因为你做的产品既要符合监管要求,又要符合行内内控要求,完了还不能让其他部门掉肉太多。如果一直被这些限制住,创新只能是小打小闹,不会成气候也就谈不上创新了。说第一点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央妈和银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没有出改革政策前,按规则走路是没有办法的办法。2.其实中信和腾讯、阿里退出虚拟信用卡的想法是很好的,当时我就震惊了。我觉得这是传统信用卡转型非常好的方向。但是目前你们先搞定监管再说吧。3.个人认为现在一线城市市场上信用卡泛滥太严重了,天天有人来宣传信用卡叫你办卡。难道真的需要那么多信用卡吗?甚至很多人利用信用卡套现,虚假身份信用信息办卡等。然而,中小型城市,使用信用卡的人还是比较少的,我觉得应该扩大中小型城市发卡量,控制一线城市发卡量,并推出创新的虚拟信用卡。
其实互联网时代给消费者带来的最大的好处是方便无论是提供信息,朋友交流乃至于消费支付投资理财。因此,要从传统信用卡产业中脱颖而出,要做的是怎样整合各个支付平台,做到一卡多用,支付快捷,还卡方便。另外在提供方便的同时做到提高支付安全性。
与客户约定的时间一定要准时赴约。对客户一定要做好售后服务。还有就是,你为客户办好一张卡了先不要走,你可以这样问:请问先生,您看样好的一个业务是不是要先咱大姐也办一张呢,可以办一张情侣卡给她一个惊喜呢(年轻人士才能这样说)。这样子还可以增加你们的信用额度呢。。。这样做是继续挖掘潜在客户。
创新营销.产品与客户群分析
我觉得未来借贷方式都可能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通过互联网,发生的借贷关系会越来越多,而银行可以依靠自己的信用系统机制来很好的融入到这个过程,以个人在银行信用为担保,提供的P2P借贷
1、提高中信银行优惠额度和刷卡优惠的面,如大家常消费的超市,充值、外出游玩等。2、提高服务质量,在同等条件下顾客需要的是好的服务和温馨体验。3、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如儿童方面的体验活动。
做好互动消费,口碑营销
遵纪守法、品德端正、身体及心理健康、个人信用良好,有较强事业心、较强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认同建设银行的企业文化,思想行为符合建设银行的核心价值观,愿意始终固定从事柜面业务工作,服从工作安排。
作为普通用户一个,工资都是打中信的卡上,但是中信的iPhone应用做的太烂,登录和查询都超级麻烦,最后不得不转到工行卡上使用。很多时候,相同的业务,拼的就是服务,与其推陈出新,不如把用户常用的服务细节做做好。
1.加强数据平台的架构建设,确保数据的质量在较高的水平,确保数据实时地被获取2.引入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比如数据挖掘技术,来深入挖掘客户的需求,针对的客户的需求来设计的产品3.引入数据挖掘的技术来半自动化的管理信用卡风险
1、互联网只是一个平台,不宜过分夸大他的作用。2、如果做消费类贷款,关键还是三点。一点是方便,二点是安全,三点是很多人都知道。所以说,如果说优化,还是细节上的事。
站在客户的角度,为他们着想,信用卡能为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可能会带来什么问题和麻烦,要一一和客户说清楚,这样大多客户都会接受的。
非专业人士,随便说说哈1、能否发放虚拟物品贷款?比如贷款买个霜之哀伤什么的?2、能否发放事件而非具体消费贷款,比如结婚贷款、装修贷款、年货贷款等,这样打包的贷款应该很好的促进信用卡消费吧。
信用卡的初衷其实就是应急性使用,在国外就是正常生活使用,现在国内对于批卡申请卡等一系列程序越卡越严,快赶上贷款审核了,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信用卡与互联网,个人感觉,应该加强使用性,而不是发卡率,发的再多没人使用,也是白费。信用卡网络使用制,网上购物,消费,等可以给每张卡设立一个网络账户,随时上网使用随时消费,不用硬记漫长的卡号,当然,支付安全问题也应考虑。
1、目前网络支付会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支付方式。因为方便,快捷。同样,信用卡的消费方式以及还款方式也要去迎合这种最新的金融流通方式。尽量做到方便,快捷。2、安全性是互联网金融的重中之重。这里面要让客户体会到信用卡的安全性,即便繁琐一些,也要保证安全性。3、与商品方联合推出中信信用卡消费团购业务。宗旨是以网络支付为中心,围绕网络支付展开各种新的服务。例如,信用卡叫车,信用卡网络缴费。这些,在支付宝,微信中已是屡见不鲜的服务。但是,作为银行,如果能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应对。会得到更多用户的选择。例如叫车服务,叫车时,可以利用网络,也可以给中信银行客服打电话,这点会得到更多老人的支持,在付款时,即可登录中信银行客户端付款,也可以通过短信付款,即把车费及信用卡号后四位发送到客服热线,并通过验证短信验证,即可进行小额支付。为了保证快捷性以及安全性,客户可自动设置大额付款验证方式!即设置大额付款门槛值。但不超过500元为宜。 个人拙见,敬请提出批评指正
中信银行相比于四大行,网点偏少,为了解决网点少的不足、也为了节约成本,中信银行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收集客户信息,有意向在中信办理消费贷款的客户,可以在网上提交申请,中信可以将线下的申请材料,做简化,便于客户通过互联网进行提交,中信将这些客户信息按标准进行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客户,登门拜访,实地考察,并请客户提供补充材料。客户申请贷款的互联网路口可以是中信银行的官网,可以是微信银行、网上银行。
抱歉,由于课题组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看到你们的提问,下面简要回复一下你们的问题。信用卡作为一种支付手段已经非常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几乎无处不在,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个行业性的局部性问题而是涉及到当今社会以经济为主流的不可逆的世界性问题,尤其在WTO体制下的世界经济在市场中形成一体化显得极为重要,这一点是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明确的重要事实。产品与服务是有着相当密切关系的,两者的关系绝对不可割裂。信用卡产品不仅是是将来而且现在就应当在与我国具有人民币直接兑换协议的国家也包括不具有这种协议的国家进行大量有效的广告推广,迟一步而晚百步,因为中国人的国外消费现在直接能够搅动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这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经济事实。国内信用卡的销售和服务应当胆子更具有直接的暴露性,即最大限度甚至于突破底线满足未来持卡人的预期。在产品设计服务方面可以创新增加透支额度、增加使用的范围(这个范围不仅包括常规性的消费、投资,而且应当扩大在不以人民币直接兑换的国家内使用的范围),当然这是在不违反国内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的;一个产品利用媒体等多种手段推广出去,在多种信用卡同时竞争的情况下,要想独出心裁独领群首,唯一的出路在于近乎完美的服务99%突出在是对持卡后的服务。我们曾经对于意大利皮鞋做过专项调研,480欧元的一双皮鞋在意大利售出之后,售后服务中的费用竟然达到了112欧元,但这个费用是专项的,用于鞋子的终生维护直至消费者自己同意把鞋子扔掉。
关键还是消费,人家为什么要用信用卡或是用贵行的信用卡,主要还是看贵行的信用卡能提供多少消费的需求。比如增加合作商家,增加产品支付分期管理等。
简单回复一下。1、与手机厂商合作,采用NFC技术,手机上安装移动客户端,采用无卡信用卡,降低发卡成本。2、采用田忌赛马的方式,使得本行普通卡比其他行普通卡可以享受更多的服务;本行金卡比其他行金卡更好;本行白金卡与其他行白金卡等同或价值更高。3、重新设计授信评估体系,使之可以动态评估信用值,如绑定工资卡,信用值随工资或已消费情况按月自动调整。4、大力推广企业法人或高管卡。谢谢。
两点:一是利用好大数据,挖掘信用好的优质客户二是跟电商巨头合作,推广信用卡,充分调动购物达人的用卡热情
依托本行金融产品与大型电商平台进行资源共享达成合作实现合作共赢
传统的存贷汇模式必然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剧烈冲击,支付宝的虚拟信用卡产品、京东白条产品等新产品将借助其庞大用户群和大数据分析,极其迅猛地壮大发展,现有银行体系壁垒的崩裂不是黑天鹅事件,而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个人建议中信银行在新开发、推广、优化产品时,首要的是结合总行的策略定位,切忌一味地追逐市场热点。确定好用户群、增加用户粘性、优化用户体验、至始至终强调用户受益,才有可能在巨浪冲击下不至于迷失了方向。至于具体的优化方案,需要在分析清楚上述定位后才能继续细化,希望后续能进一步参与探讨。
“大数据”营销,通过互联网实现多渠道投放宣传,采集客户消费行为,偏好,情感指数,个人属性等大量数据,并结合大数据分析和预测,锁定目标客户,精准营销。同时针对信用卡业务,大数据有助于分析客户风险承受能力,降低银行坏账率。
首先先解决以下问题:1、信用卡的利润主要来自哪里?2、信用卡的成本主要来自哪里?3、信用卡的消费高峰期?4、你的信用卡和别人相比有哪些优势?信用卡的利润贡献主要来自:1、卡消费的利息;2、商户的手续费;3、取现手续费;4、部分商家的返点。信用卡的成本主要来自:制卡费,为了增加发卡量,给客户送的礼品。为了特定时段促销,代客户支付的费用。信用卡刷卡高峰期是周末、十一、双十一、春节等商家集体优惠促销时段。目前市面上的信用卡,除了商户优惠活动,部分信用卡还具有下边的一项或者两项优惠功能,但全部都有的,在我用的信用卡中,一家都没有做到。1、信用卡取现零手续费。2、信用卡多存部分,支付利息。3、信用卡消费返现金。a、多收少收手续费是量的区别,但如果“零手续费”,那就是质的区别了,不要小看“零”的力量。b、信用卡本身是希望客户先消费后还钱,但如果客户想把它和借记卡一样用,你有何乐而不为呢?现在存款那么难拉。你说你借记卡有利息,谁家借记卡没利息?你说你贷记卡也有利息,那就与众不同了,因为贷记卡有利息的,还真不多。c、刷卡支付积分兑换礼品是每家银行信用卡都有的活动,没啥稀奇的;如果你每月刷了我的贷记卡,我就每月返你现金,你敢刷我就敢返,我不但返现金,如果你信用卡没有未还账单,返的部分我还付你利息。不要小看现金的诱惑:给你十块代金券和十块人民币现金,你跟喜欢哪一个?何况,羊毛出在羊身上呢!
我觉得建立自己的专有网站和各大商品网站合作,建立自己的消费体系。让顾客对自己的消费账单能立马的全面了解。做网上推广。
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平台,规避信用卡套现的风险及缩短信用卡额度提升的周期等
每次刷卡均需要发送密码到捆绑的手机,没有手机随机的密码将无法实现刷卡成功的功能。这样能有效防止信用卡被盗时的资金安全问题。
互联网行业是做“数据”,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也是在做“数据”。任何商品互联网化的优势在于便捷,银行的信用卡产品如果加入互联网的因素,也应突出便捷的优势。但,卡产品的依附介质不管是虚拟的还是真实存在的,都不能放弃金融的根本---风险控制与管理,所以,作为一种信用模式的银行卡业务,需要将客户信用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放在首要位置,这是产品投放或优化的前提。和以往相比,我们在“非互联网金融”时期,这些数据的来源可能是银行内部或者客户提供,而在“互联网金融”时期,数据来源渠道可能更宽泛一些。至于创新,可以从依附介质以及大数据平台方面考虑一下。
把信用卡转化为货币基金一样 就像余额宝一样!多好啊!
1.和网购平台(如淘宝,京东,携程,途牛等)开展刷卡返利活动,扩大信用卡在互联网上的支付量,同时起到了宣传了中信银行的作用。2.与重要商户合作,贷款分期费用免费,增大刷卡量。
一开始没搞明白,为什么这个问题是由一个产品研发中心的人来提出。抱歉。我不想提什么互联网思维,这种提法太烂大街了,跟人手一个的驴包差不多了。所谓信用卡,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信用”二字。信用无非是两种判断方法:用你的过去判断你的未来;用你的未来判断你的未来。今天的富豪,明天扫大街的有之;今天扫大街的,卖茶叶蛋的,明天登庙堂者有之。所以纯从过去来判断未来的信用,那显然是不能取得突破的。即加入风险的因素,信用机制会有突破。现在有两个热门词语,一是互联网思维;二是大数据。互联网思维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我的看法没那么复杂,无非就是利用痛点抓住尽可能多的眼球,发展规模经济而已。而大数据则是从数据中寻找出痛点和未来的趋势。那么,综上所述,多利用大数据寻找出大众的信用消费的痛点;用未来判断未来(的信用);这倆者就是我的理解。谢诸君指点
准确的说,应当是移动互联时代,中信银行的信用卡产品如何做? 对国内的信用卡,个人认为招商银行是一个标杆,非常关注客户的互动体验,微信的刷卡提醒等等都做在国内银行的前面。 那么,对于中信银行如何做移动互联的信用卡产品,我觉得思路是这样的: 1、首先,学习标杆。了解招商银行在与客户互动方面的系列做法,包括积分体系设计(商城、积分兑换活动等等)、移动互联服务(APP、微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该补全的短板要补全。 2、其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移动互联的核心是客户价值,是程度极高的买方市场,因此要从客户的角度进行思考。客户需要信用卡用来做什么?是需要实惠?(刷卡打折、积分抽奖、积分兑换)还是做资金周转?(分期?)切入点的选择不需要大,而是越小越好,小到不改变客户消费习惯,不改变银行自身的主要流程。 3、谈谈我对银行的看法。银行出于规避风险角度,都是嫌贫爱富的,越有钱的人越是要塞给他额度几十万的信用卡,而对于真正需要钱的普通人或者是需要资金周转的小生意人,则是冷眼相待。这种资源的错配是极其可惜的。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值得国内银行学习,通过较为完善的互相监督举措,将钱借给穷人、借给小生意人,事实证明,这一做法是成功的。为什么不学习呢?
互联网浪潮的背景下, 信用卡产品主要的是安全问题。信用卡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主要在于安全及便捷性。 本人就职于一家外资券商, 国外的信用卡使用率及便捷性非常高,而在中国信用卡使用起来很多地方不是那么方便
1.产品定位:不同的信用卡产品针对不同收入、不同年龄做好定位。给20多岁的小白领使用的信用卡,关联很多五星级酒店是浪费。2.产品功能:如上所述,按每个功能的信用卡用户需要,配置该款产品相关的功能,如年轻人喜欢网购、旅游,如果信用卡能较多关联此类活动相信更有吸引力;3.产品策略:产品盈利=单件产品盈利*产品推广量,从这个意义讲,是设计薄利多销的产品还是设计与市场上其他信用卡没什么特殊区别的中信信用卡,产品经理应该考虑;4.营销渠道:目前多数的信用卡靠网点寻找顾客,或者在地铁口等摆桌子拉顾客,顾客的信用水平较难保证,是否可以和一些旅游网站、酒店、甚至小米手机深度结合,申购小米手机的时候自动发一张中信信用卡,这样的营销更加高大上。
信用卡,表面看是超强消费,其实是引导消费。从细微的地方解决消费者的问题,比如货比三家(推荐),团购折扣,信息投递(短信,邮件等等)。现有产品不太清楚。新产品开发就是扩大杠杆,比如,分期付款,以旧换新。当然最主要还是要有受众面的考虑。
1)创新固然好,但是一定要在划定的游戏规则圈之内来创新,不然受到监管层的打压是必然的;2)这是一个年轻的单位外加年轻的部门外加年轻的部门老总,年轻人有想法好事,但是创新后续的可行研究分析,法律合规,风险点都没搞清楚,就与腾讯谈合作,肯定是要吃亏的;3)发行了那么多产品,但是大部分都如昙花一般消失了,新产品的论证太流于形式,一个好的产品是经得起时间的推敲的;4)需要一个产品的孵化机制,我个人意见不建议单位全员都来谈创新,那样只会事情乱糟糟,工作的主要重心还是要放在为持卡人的服务上来。有想法可以提想法,创设评委会,对于可行的想法初步判断,然后就是商业计划书的书写了,必要还要进行测算,然后是风险点与法律合规定,最后测试发卡,没有问题在上线运行并风险定期监控。上述这些都是泛泛而谈,未来趋势信用卡与消费金融相结合,消费金融占用资本金少,利润高,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也高,正是那高风险高收益的东东,风险管理到如今已经不是一个选项,而是一门艺术,如果经营好这门艺术才是银行卡中心的大考。
信用卡的竞争是个人钱包卡位的竞争,争的是如何先占有持卡人钱包的一个卡位,接著争的是使用率及信赖。互联网的思维是啥?谁能定义?看了很多的回答。不断重复的都是因为目前互联网金融服务而引起的思考,这様的思考对于信用卡的本位或是核心能力有任何的帮助吗?信用卡的核心能力在于消费,在于扩张消费能力与持续性的消费,他的损益完全由活卡率来决定,而互联网的思路在于扩张另一个消费渠道,而这个消费渠道真的是持卡人所想要的吗?互联网的出现,增加了消费渠道,同时也将信用卡的风险推向另一个高端?非见面收单?无卡无密?快捷支付?那一様不是增加风险的东西,真要说最基本的业务,那可能回归到本质就只有对公共交通的自动充值,预借现金等渠道。与其思考互联网,或是在接受这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不若回头重新思考发卡的本质,发卡的目的与发卡的过程。我曾在9几年在台与银行合作发行一张信用卡,主要合作的目的是以定期定额基金的投资为主,以信用帐户进行定期定额的投资,以最后能获利为主要目的。但目前的国内金融法规能突破?也曾在台发行信用卡,主要的目的为捆绑会员服务为基本,以邮购为主要目的,同様的获得持卡人的支持与成功。信用卡的本质是啥,不若回头好好重新思考,持卡人要的是啥?为持卡人准备充份的渠道,说一个案例,我们曾经在全球机场提供无卡消费,这当然有环境的前提,同时开放pos的manual entry,试问,现在的中信能做到吗?信用卡的本质回到前言,是消费,如何提供一个好的感受给持卡人,如何能真实的做到持卡人的心中才是思考的本质,互联网在我看来不过还是渠道,还是一个消费的方法与方式,而目的呢?发卡的过程?发卡的目的与发卡的结果,想好这三个点我们再来谈互联网金融或是优化的想法吧。没有本质的东西都是空话!!
信用卡的申请及授信额度的审批可以实现自动化,不需要业务人员或柜台操作人员办理纸质单据填写及审核审批,在一家银行,一张身份证只能有1张信用卡;
一、围绕客户关系做实分层服务,根据不同客户群的消费习惯与特征,提供网上申请可接受消费额度与利率的定制服务的信用卡。二、通过银行系统服务,集成客户在银行的信用卡、借记卡、理财卡、消费贷款和各类账户等个人业务功能,具备各币别存款理财有息、最长60天免息期和贴心信息服务等,且可通过网银进行组合管理和体验。三、信用卡捆绑手机等移动产品,客户消费进行实时现金回赠,回赠与比例反映至消费者的所在银行另一虚拟账户中。四、联合国内外知名度高信用卡公司制定国际标准的芯片信用卡,不断提升客户用卡安全指数。
我是招商银行的忠实用户,最喜欢他们服务的体贴入微,譬如除了消费可以实时发送短信、微信通知,还能在次日发送电邮汇总消费情况。这样的服务让人觉得非常放心。互联网时代,大家都在讲大数据开发运用,新的信用卡产品能否针对顾客的消费情况,有针对性发送各类贴心资讯或提醒呢?当然,频繁群发广告邮件非常令人烦扰,但是如果银行营销中心真的投入资源经营资讯内容,为顾客提供各类“省钱”招数或活动提醒,相信可以赢得欢心。微信的分组用户功能,应该好好利用。
免费不要欺骗省钱不要欺骗这是创新的本质
(1)继续深化客户细分,以信用卡为纽带逐步建立银行和消费者、银行和商户、商户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渠道,打造交流平台,形成特定圈层的属性,把相应的消费者群体捆绑住;(2)信用卡对于客户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快捷方便的支付方式,所以依托互联网的技术和对实体经济、商户的渗透性不断提高信用卡支付的简化;(3)客户持有信用卡终究是用于消费的,因此从消费优惠段继续进行挖掘,是最大化信用卡对客户的价值的重要手段,银行也可从中获取收益。
信用卡其实就是一台时光机器,把未来的收入转化为现在的消费。如果可以,开放卡内投资功能,既然可以让信用当做现金使用,为是么不能用信用炒金、炒股、炒期货?
所为互联网思维,就是用户参与感,所为年轻人的兴趣,就是好玩所以,如果要抓住在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人,除了产品本身的特性和服务外,怎么让用户群体参与进来,并让他们觉得好玩,基本离爆款就不远了。
现在互联网的思维这个词已经被滥用了。什么叫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的意思就是你可以在全世界的每个角落随时接入一个地方,在银行的信用卡产品里面我们可以认为是银联。也就是说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接入银联而进行交易。这种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接入到一个地方进行交易的业务的思维是什么?我想这个定义就相对清晰一些了,针对信用卡服务来说应该就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便捷地进行信用卡的服务。 接下来就对这类的产品提出以下的想法: 1). 任何地方和任何时间只需要借助现有的网络就可以接入到银联的端口,这个技术是相当成熟的。 2). 任何地点到银联的端口这段“路程”将涉及到是否安全的问,这起始就涉及到第一个问题:安全问题。 3). 另外搭载的一个问题是,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我们怎么让这个服务做得更加便捷,比如认证上的简便,小额与大额的区别对待等。 4). 还有一个互联网上的通病就是“回退”,传输通道导致的错误如何快速“回滚”,这个问题是在应用层面解决还是在传输层面解决,还是结合起来解决。
互联网早已成势,准确说当前是移动互联的风生水起,我认为银行在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方面应该与网络运营商联合,双方都有紧迫感彼此需要,信用卡搭上SIM卡这个载体就意味着接入了移动互联支付的游戏,SIM卡多了信用卡这个内核也大大强化自身的戏份,演员强那么电商这位导演也会更大的发挥空间,银行与运营商依然会有理想的片酬...当然银行、运营商的产品,安全、可靠、全民价格这是永恒的主题...
依托消费数据分析,针对信用卡持卡客户,消费大件耐用品的分期服务
我比较反对滥发信用卡。很多人对信用卡知识不足,银行发卡时只注重发卡量,没有考虑到成本、效益、效率。虽然信用卡有很多的好处,但是在现在的社会,申请人的收入来源、收入的稳定性、申请人的信用观念、消费习惯等都不是有一定的规范与约束,人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的差异化,有意识与无意识地导致逾期还款、甚至不还款,均对银行的后续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麻烦。信用卡的功能已经够强大,创新需结合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功能分化等同步进行,发卡后的管理更要跟上,这必将花费银行大量的人力与物力,需要做好综合评价。
大数据时代。。掌握如此之多的客户数据,充分利用分析,就能挖掘出于要的东西
网络的本质在于共享资源与传递消息,从局域网到互联网,相当深刻的诠释了这个基础核心目标,那就是全民可参与的资源共享与全民可进行的消息传递,在互联网中没有任何门槛会限制平民的进入。当然,我并不建议信用卡产品也同样放弃门槛,只不过,面向最基础目的公众产品需求,让更多人可以参与,水滴一样可以变成大河。我们也在设计类似的产品,希望能在不久后推向市场。
互联网思维就是什么都在网上能做。在家里用电脑,笔记本;在路上用手机,平板。信用卡就是一切不用马上支付,通过授权的方式预先消费。但是互联网上妖魔鬼怪众多。所以第一位的不是要做什么服务创新,而是先要控制安全性。不过所有事物都是辩证的,没有绝对的安全,也没有绝对的方便。方便和安全的关系要处理好。之前携程的漏洞问题就是一个例证。方便使用而保存CVV码,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就是安全后门。要设计产品的话,我个人更倾向于加入call center。呼叫中心对客户来说更安全一点。而且也是不会太麻烦的选择。
我平常习惯都只用现金,我不需要办卡”这种类型客户应着重介绍信用卡的安全性、便利性,鼓励客户养成刷卡消费的习惯。应对:“如果办了我们中信信用卡,在给你带来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同时,又能享受积分奖励,免费保险以及中信银行的优质服务不是很好吗?”  
开发手机终端APP分期、第三方支付或ATM等终端分期渠道,打造一体化网上商城,提升客户使用体验及便利性,积极推动消费增长。
1、首先应加强互联网数据平台的建设,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挖掘客户的需求,针对不同客户群体设计个性化的产品,从而提高客户对产品的依赖。2、坚持内控第一,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积极有效化解风险。3、加强信用卡与消费金融的相结合,提升客户的参与度,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提高客户的粘性。
如果您是中心的产品经理,如何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卡中心的消费贷款类新产品的开发,对现有产品进行优化,您的依据是什么?可以把上述问题中的若干定语都去掉,如消费、贷款等,再考虑下什么是卡中心不能做的。这样思路可以大大拓宽。
微创新:1.报销购物时零头(1元以下)2.线上购物时概率性免单,也可以让客户邀请新客户,新客户完成储蓄或信用任务,老客户可以有一些优惠(加大免单概率,或者是信用额度),类似网络游戏的激活码。3.线下在支付手段便利上作文章,我非常期待写支票的方式,太有范了。
优秀的风控+消费行业市场突破:1 互联网金融的好处是节约人力,所以风险控制是核心2 行业资源是创造好的金融产品的关键,也是核心权益3 风险和收益平衡是利润最大化的保证和基础
1、统计分析客户购物习惯和金额,找出目标客户2、把信用卡办理通过网络手段进行3、建立客户数据库,按类别提供额度4、与商家建立方便结算系统
个人愚见:1.关注线上与线下的有效互动;2.在便捷与安全中找到平衡;3.与第三方支付、电商共赢合作;4.防范政策风险和信用风险。
在发表我的议论前,暂且做一个温馨提示,既然是互联网思维,我姑且用比较通俗的字眼来表述,谢谢!首先,我们要讨论的是信用卡业务,而不是互联网,互联网只是一个“背景”。信用卡本质上是实现超前消费的媒介,信用贷款的载体,贵行希望做好信用卡产品和服务只是收拢市场份额的表现,目的是为了以后谋利。其次,产品好与不好,服务是否创新,说白了要消费者说了算。只有先扩大客户群,才能足够空间讨论产品和服务。那我们先来谈谈怎么扩大客户群。持有信用卡的人基本可以分两类:一是愿意做超前消费的群体;二是单纯抱着“人有我有”的心态办理一张信用卡。那没有办理信用卡的人也基本可以分两类:一是没有资格申请的;二是对信用卡不信任的。这里明显不用讨论已经愿意做超前消费和没有资格办理两类人群了。有信用卡但不使用和不信任信用卡这两类人群,其实是对超前消费理念的不认同,但我们不能否定他们有消费能力,所以这两类人群也是银行在信用卡业务获利的潜在客户。请问,贵行在为已有客户提供服务的情况下,是否有考虑为这两类潜在客户提供服务呢?我想,如果能影响他们的消费观念,让他们转而认可超前消费,那就是最好的服务了。那么这两类人群为什么不认同超前消费?归根结底是传统消费模式作祟,就是储蓄消费型。任何人都不可能准确知道自己将来的收入情况,出于主观安全的态度,他们不愿意负债,更进一步是对自身收入期望有所保留。针对这点,贵行是否有为他们做未来收入测评呢?这两类人或许现在对信用卡抱不信任态度,但绝对不会对自身收入有所抵触。经过测评估算,让这两类人群降低超前消费的不安感或提高自身的收入期望,都有可能影响到消费习惯,即愿意超前消费。同样,这种测评也可引用到已有客户群中,让他们了解自己超前消费的风险和临界点,主动作出消费调整,也可以作为信用卡业务安全性的补充。以上。
1、研发出与国内其它银行信用卡相比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2、借助众多互联网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和营销;3、在用户使用信用卡一段时间后再通过互联网渠道调查用户使用情况,收集意见,反馈产品部再行改进;4、加强与信用卡用户的网上互动,培养用户使用粘性;5、加强口碑、品牌度的渗透力。
信用卡产品与服务创新一定要以“信用”为基础,产品和服务创新围绕“给客户想要的(有用)、不可急功近利(有利)、赢得客户信任(有信)”展开,做好产品信用风险系统设计与优化,提升、改善客服系统与流程,改变“近利或直利”营收模式。
如果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先决条件是由广大的用户群体.有了用户群,新产品的推广其实并不难.通过用户的购买历史以及大数据分析, 研究每个用户的爱好,以及喜欢的产品. 如果有相关的产品在做活动.可以及时推送给客户.
前两天清明小长假刚走了趟高速路,路上的各种堵不说,好不容易蹭到了高速路出口,发现等待在出口的车绵延上公里,心都凉了。幸好是小长假高速公路免费,不用一车一杆,车子减速通过即可,所以才等候了10多分钟,就顺利出了闸口。想在平日周末车子多的时候,明明前面就10来台车子,却能排上20分钟,好不容易排到了交费窗口前,交卡-查里程-交钱-找钱-启动,行动迅速也得个分把钟才完成。别跟我说ECU,我身边的人中,不是经常跑高速的,没几个人会办的。两者对比后觉得,如果中信信用卡能够与高速路收费系统捆绑,进高速时像出小区门口一样,IC卡一刷,信用卡内置芯片就开始计算里程,在出口处再刷一下,完成里程计算并自动刷卡付费,刷卡机提供纸质小票,上面行程数和刷卡金额一目了然,还可以透支消费。本人判断:1、高速路每天多大的现金流水啊,竟然不能刷卡消费,这是信用卡泛滥的国情下少有的处女地。2、高速路收费员人工成本逐年增加,ECU推广不够顺畅,这种自动化产品应该会受到欢迎。3、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一般是一个省一套管理系统,只要拿下一个省,就可以吃下一个省的全部高速公路,设点比较容易。4、什么积分兑换,什么里程奖励,这些也就两个月省吃俭用买名牌包包,大牌鞋子的城市小白领关注,大部分老百姓根本不在意,信用卡透支额度高,还款周期长才是他们平日最关注的点。所以,不如通过在信用卡上注入有实际服务功能的附加价值来得受欢迎。5、没干过金融业,搞不懂信用卡除了刷卡手续费返点外如何盈利,但如果客户到手了,如何兑现是你们的强项。
第一,要占有商机,竞争未来。区别于他行,展现中信的独特之处。第二,创造价值。为顾客提供的价值相关联的如有“产品优、人员好、服务惊喜、形象好”等呈现“升”的特点;整体成本相关联的呈现“降”的特点,如有“廉价、时间少、体力付出少、精力少”等。第三,互联合作,竞争的目的不是要打倒对手,而是实现最大效益,如与教育、医疗和商家等的合作等。第四,打造形象。追求三种形象占有率“心理占有、情感占有、市场占有”,在众多银行卡中要形成良好的品牌,离不开“第一联想”,安全、方便、温馨。。。人性化很重要,想客户所想、以客户为本,比如还款提醒与展期等。第五,市场细分,锁定目标客户,打造忠实客户群体。
信用卡一直是银行最科技,最能贴近客户的产品。信用卡拥有着大量的客户数据,但是很遗憾我们却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些数据。现在出现的信用卡账单管理软件,通过管理客户的对账单其实就是在收集和分析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数据,通过云数据分析来进行客户数据的销售,数据时代每一个人都能被分析和预测。 我们的问题是银行拥有着大量的客户数据,就是没有人去分析,银行浪费着大好的数据。比如银行发现客户有大量的婴儿类消费,就可以推送家庭理财和子女保险等等。 大数据时代的基础是有足够的数据积累,我们有数据积累确没有数据分析和数据共享,信用卡游离在个银之外。个银看不起信用卡,信用卡不愿意让个银拿到免费的数据。 互联网的高效和共享,是信用卡产业最为薄弱的,引入网络思维后,信用卡行业将会被彻底颠覆。我们生活也将被改变,你的每一笔交易都将会被分析,你每一月的支出将会被预测,银行将针对你的消费情况来分析你对银行的价值。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都将会成为0和1。 其实中信对账单是我见过信用卡对账单比较先进的,每月交易的占比进行分析。支付宝有年度账单分析,中信是否做过年度的个人客户数据分析吗? 信用卡是银行中门框最低的业务,却能收集到最为完善的客户数据,年龄、职业、婚否、有无子女,财产情况。 信用卡的大时代来了,银行为大时代做好准备没有?
信用卡应该创做APP。增强手机消费端,和更加多的商加合作,银行除了作为金融商,也需要冲当平台作用,让大量的商机上到银行的平台上,做起团购,让银行建立起消费数据,这才有得走在市场前面 如果有什么不同看法 欢迎来电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互联网时代,关注用户体验最重要。银行拥有大数据,对用户消费能力和偿还能力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是得天独厚的优势。针对草根阶层,鼓励草根进行多维度全方位交易小的消费和贷款,一方面可以规避银行风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和忠诚度。同时,对小用户的服务,做到周到,及时,方便快捷。
本人没做过银行工作,仅仅算得上一个普通信用卡用户。浅谈个人几点看法,班门弄斧,请见谅。 过去的5-8年,是信用卡的“拓荒”时代。几乎所有银行都在发行各种信用卡,并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的推广。这其实是一个争夺客户群体的过程,是刷卡消费培育的过程,着眼的是对未来市场的占有率; 而今天,信用卡已经到了一个较高的普及度,相当比例的消费者已经有刷卡消费的习惯,市场已经成熟。今后,各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的比拼,不再是去“拓荒”,而是着眼于精耕细作已有的客户,实现每张信用卡的效益最大化,留住客户,把其他银行客户吸引过来. 如何精耕细作?浅谈四点。1、实现功能多样化,提高用户依赖程度。现代人一个不大不小的烦恼是卡太多,几乎装不下。人们总试图尽早的扔掉那种功能单一,使用频率较低的卡。因此,如果一张卡可以实现多个功能,就可以提高用户的依赖程度。除了刷卡消费,应尽可能兼具连锁超市、餐厅、影院、加油站的会员卡。2、定期分析用户,不断适应用户需求变化。一家银行的信用卡用户来自各行各业,申办信用卡时,经济条件层次不齐。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用户经济条件可能会因为行业景气程度、工作变更等原因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其消费习惯和信用卡需求也在变化。此时,若信用卡不能主动适应用户新的需求,离淘汰就不远了。比如一个用户因为收入提高或者进入外贸领域,需要经常出国消费,那么原来不具有海外消费功能的信用卡就将被淘汰。行用卡不应该是被动的被淘汰,而应该主动发掘客户的需求,主动去改变功能。3.寻求与终端渠道的战略合作,让信用卡成为多种终端渠道与消费者之间稳固的载体。试想,如果中信信用卡与华润万家达成协议,一个持中信信用卡的消费者,每月能在华润万家消费1000元以上,可得返利3%;消费2000元以上,可得返利5%。当然,背后这个返利应该是双方协商承担。这样的政策,无疑会将很多中信信用卡用户,带进华润万家,而很多华润万家消费者也会考虑一张中信的信用卡。信用卡实质上成为双方共赢合作的载体。4.让信用卡多一点点人情味,与众不同。现代人节奏快,有时候可能因为一点点的耽搁,对还款会耽搁一两天。能不能不要让这一两天的延误影响一个人的信用?有谁想过在信用卡背后刻上主人的血型呢?这增加不了太多成本,但会让这张卡片在主人遇到紧急时刻时告诉医生最需要的信息,从而救人一命。这是国外很多身份证上的信息,中国始终没有实现,中信为何不考虑一下?多一点点的宽限,多一点点的人情味,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
互联网思维就是如何将当前的产品与营销模式搬迁到互联网上,利用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平台,创造性地开辟营销新天地。
前一天一定要做好明天的计划。对客户你要知道哪些人确实不能办就不要在她那浪费时间,哪些说不定可以办就继续磨。你可以带些小礼品诱惑他们也行(二三块钱的娃娃)都行。还有一些常见的拒绝语像“你放这里吧,我有时间我自己看”“我考虑考虑吧,好了给你电话”“你前面都来好几拨人了,你不要说了你走吧”等等等等,这些我都有经验,也有些是公司教的,都可以和你们分享。还有几种方法,像电话推广呀,网络推广,超市联盟等等方法可能你们还没用过。
我想提及的一件事,是什么是互联网思维?2000年,我供职于中信银行网上银行管理部,就互联网思维问题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思考。从银行的业务来讲,按传统的货币银行理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银行卡业务同样需要关注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三大问题。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为这三大问题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含义。首先是安全性,信用卡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也涉及到互联网的安全性问题。我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这么一个案例,有一次,我在浦发银行的ATM机上取款,结果,我取出钱后忘记了取卡,接下来的几天,我都在为此事揪心。但是,当我去光大银行ATM机上取款时,情况就不同了。光大银行的ATM机是先出卡再取钱。于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技术革新,为客户带来了使用信用卡的安全感,而且,看得出来,这项技术革新是经过对客户的调查了解后做出的。我为光大银行的信用卡服务喝彩。在互联网思维浪潮下,技术就是安全的一个保障。光大银行的做法,正是我们所见到的一项产品与服务创新。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流动性和收益性领域。目前,我国的信用卡业务十分发达,相比较之下也略显凌乱。信用卡的使用,尤其是透支的出现,直接推动了流动性资金的扩张。盲目发卡,这会对我国的信用问题带来负面的影响,后果十分严重。因此,出于社会责任考虑,我认为中信银行的信用卡产品还应该注重客户的信用问题,而不是仅仅采取激进的营销策略去推广。如此等等,供广大关心互联网和卡业务的金融工作者参考。
首先,面对问题的第一反应是“破题”,对问题本身做一个解读是关键的。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来做好中信银行信用卡?因此,要明白两个话题,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怎么用互联网思维做信用卡?其次,对于问题的答案,要明确几个关键。1、互联网思维个人从事咨询6年,但没有接触过金融,只能从战略及营销的角度看这件事,在谈自己的想法之前也谈下自己的经历,之前的公司叫和君咨询集团,里面有个同事提到互联网思维,有几个思想是值得借鉴的,分别叫“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跨界思维”和“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思维的热潮跟小米有关,也跟雕爷牛腩有关,当我们反观这些明星企业时,发现他们“不走寻常路”,因为“走心”的产品、因为“走心”的模式。那么,再看余额宝时,我们也会发现,原来这个金融理财产品颠覆了传统的金融,比消费者更理解自己,它不需要运钞车、保安和投资门槛,1元理财,用前段时间最火的电影来说,中国的市场已经进入了“小时代”,研究个性化、屌丝、吃货、反叛一类的人群成了这个社会的“主流”,不是因为这个社会缺少主题文化和人性关怀,而是多元化带来了不一样的世界。从这个角度看那些“用户思维”“极致思维”之类的互联网思维的话就可以看出,互联网思维是真正要走心的思维,走入消费者内心里深度发掘才能发现商机的思维,而且这种产品一旦发布,像病毒一样传播。2、中信银行信用卡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来创新?方向一:线下的产品围绕信用卡的产品使用范围、频率、人群、消费对象定位不同的产品,这方面其实一般的策划人员都能操作。那么,如何提高产品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频度,往往有很多关键要素,例如新增持卡人数、刷卡频次等等,让产品自己会说话,中国联通针对移动公司对很多用户只要是欠费马上停机的现象,主动给用户增加信用值,其实从消费者内心看,这是一件被尊重的行为。雕爷牛腩,用五星级的菜品、四星级的环境、三星级的服务、二星级的价格吸引了大量食客,那么中信银行信用卡是否能考虑使用者最关心的事能否被一万倍的放大呢?用户的思维来做好极致和简约,从个人角度看,每次自己用信用卡时,每次消费都有短信提示,这个感觉没什么,但是也有一些银行根本没有这些服务,差异化就感觉出来了,那么是否能做到这样的服务,把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数据分析发给他,每个月每个季度每年的坚持发下去,成本方面没有做预算,如果一个人因为这些数据能定位,让他与周围的消费者对比起来,这就是一个有意思的创新。2、线上产品余额宝能做到数千亿基金,中信银行信用卡是否可以做互联网金融理财的信用卡,加入有余额宝信用卡的话,是否可以考虑主动和余额宝合作,给余额宝的用户发一个信用卡呢?名字就叫中信余额宝信用卡?以上一些粗见,欢迎交流,王文卿整合营销,139
互联网思维已成为过去式,大数据金融才符合时代的节奏。电商巨头对于银行领域一波又一波的强烈冲击,无不是基于大数据的强力引擎。充分掌握市场数据,是做好金融的前提。谁能玩得转大数据,谁就能成为时代的玩主。
简单来说,此处互联网思维就是要把传统的信用卡产品放到互联网这个大环境、大思潮下去运作,具体到营销、运营、服务等各个方面。具体来说:(1)营销上,要利用互联网做推销,考虑还款方式的多样化、信用卡产品的超市化、互联网购物的便捷化,建立信用卡产品与商家合作的集群网或链接,方便信用卡使用者或者新申请者选择。(2)运营上,要利用互联网多注重个性张扬的特点,借鉴小米手机倾听大众心声的思维,建立官方交流论坛或网站,听取大众意见或者心声,努力做出改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是定期发布消息,大众只是被动接受或浏览,容易形成视觉疲劳,需要让大众变被动为主动。(3)服务上,可以考虑像支付宝那样形成对客户的支付曲线或者支付结构,让客户在收到账单时心里对自己的支出行为有所反应,同样,我们也可以按照支付结构和支付金额,初步形成一个对客户的理财或支出建议。(4)此外,可以借鉴互联网金融思维,考虑改变信用卡卡内余额不计息、取现要收手续费等不合理要求,尝试变信用卡内余额为“各种宝”理财,信用卡内余额同比例增大信用额度等,这样不论对银行还是对客户都是新的尝试,必能增强客户粘性,当然,技术上的事情还需要反复论证。
互联网只是一種宣傳工具, 把貴公司的產品以短時間快速地傳送給全國客戶. 只要貴公司的信用咭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能多方面幫助到客戶, 他們自然會把消息傳開去, 那怕貴公司只有一張信用咭. 從這個角度來看, 我們只有一個問題 "您的信用咭產品乎合客戶生活需要嗎?" 根據網站資料, 貴公司一共有十九張信用咭. 其中過半數未能乎合客戶生活需. 而且和其他對手的產品一樣, 平平無奇, 但以吸引客戶的注意力. 因此, 貴公司的產品必須進行整合, 提高優惠, 重新包裝, 吸引市場的眼睛. 其他內容不便在這兒論述. 有興趣可一起探討.
个人觉得现在各家银行都普遍存在乱办卡的现象,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客户群体不是谁都可以办,以保证资金的安全;副增条件吸引高端客户保证收益,提早或都及时还款加倍积分等加速流动等一些来确保公司的效益和客户的利益
1. 可量化:目前国内信用卡使用,大多是不可见提额,即忽然可以提额了,或不知道为什么还无法提额,其实借鉴腾讯QQ会员的积分成长机制,让个人信用卡成为一种新型消费+商户类型+刷卡任务+积分制的多维成长可见机制,用户会更加有刷卡意向。2. 社交化:目前国内有很多信用卡论坛,比如飞客一类,其实正是信用卡中心需要开发SNS类型或交流版块的机会,有更多的分享(包括积分、购物兑换等)展示出来,影响另一部分人是未来的一大趋势,同时,成为舆情的一个便于监控平台。3. 活动主题化/区域化:目前大多银行活动还是基于积分兑换一类的反馈,一般来说,积分兑换是一个对银行成本的高回报,倾向于热点活动与事件的营销应该加速,如青岛啤酒针对《星星》局迷的营销等。而未来汽车贷款在信用卡贷款消费中会占据重要位置,拓展更多汽车销售与之合作并给分成,对没有中信卡的用户采用极速批卡等策略,大额可信贷款要超过普通发卡量日常平均消费的收入回报。
当下讯息瞬息万变,新技术新思维层出不穷,信用卡作为银行里被广大客户认知并应用的工具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支付交易金融载体。网络的发展与深入应用逐渐扩展到各个领域,对于数字化特征鲜明的银行应该迎头跟上,并充分加以应用,使信用卡赋予时代的气息。这是主题。安全,及时,灵活,高效,是人们对金融走入生活的更古不变的需求,为此,以可变的策略应对永恒的需求,这就是方向。如何落实每一点需求就是产品研发的目标。针对现有产品改进不足,强化已有优势,做好宣传,与竞争对手比总能领先一步,有忧前意识。
作为一名在银行卡中心和支付公司任职风控多年的职业人士,尝试从内勤的角度来回答楼主的问题。1)互联网思维。我的工作圈子经常会出现这个词汇,然而每个项目、产品包括参与者的出发点都不尽相同,因此对于互联网思维的解释差异较大。个人认为互联网思维至今仅仅是一个概念,绝非成型的标准体系;主要的表现形式为:资源整合、大数据运用和客户体验。作为传统企业,尤其是较为资深的金融机构应以稳健合规为基准,在互联网产业对社会消费观念的驱动之下,衍生出顺应时代潮流的产品和服务。2)信用卡是一款小额消费类信贷产品,因为信用卡几乎伴随着持卡人的日常生活,并且MCC也将持卡人行为数据进行了规范,所以新产品的开发一定是伴随着客户的行为分析,精准的把握客户需求而定制推送的,比如消费产业链的形式。即:通过客户行为分析(自有数据)以及外部数据(所谓大数据)的分析结果,构划出几条主要的消费产业链。例:客户购房--装修消费--家具消费--装饰品消费。在这个产业链中,如果数据有效性高的话,那在客户使用信用卡刷了购房首付款之后,银行可以根据该客户的信用记录、楼盘的档次为其推送装修贷款产品(包含分期等),同时结合产业链中的资源(如跟某家具商场达成战略合作)进一步推送家具优惠服务(折扣+分期+额度提升),最后结合商城(通常信用卡中心都有电子商城)推送装饰品类的积分换礼和商品优惠服务。在整个过程中实现客户消费与银行的深度绑定,运用最新的技术和发展趋势来优化客户体验。3)本来还想谈谈虚拟信用卡,这个话题目前看来可能比较敏感,其实我个人认为安全和合规只是一方面,重点是利益的分配和监管的达成,毕竟央行不希望银行像互联网金融公司一样野蛮生长。但回过头来说,这肯定是未来趋势之一,不仅仅是在产品形式方面,更是客户身份识别和信用体系的一种创新。以上,是一名产品外行的指指点点,若有不妥之处,还烦请各位大牛批正。
继广东发展银行1995年在国内推出首张真正意义上的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以来,其他商业银行相继推出类似产品,外资机构也通过各种方式试水内地发卡市场,中国信用卡市场已进入了“战国时代”。各家银行为抢占信用卡市场、争夺客户,不断加大营销力度,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信用卡业务领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态势下,如何通过不断提高客户服务水准来巩固市场,争取客户,进而扩大市场占有率,是每个发卡银行都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信用卡客户服务的重要性、客户服务与市场营销的关系以及如何做好信用卡客户服务工作。一、信用卡客户服务的重要性商业银行作为服务性的金融企业,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是其存在的价值体现,也是其获取利润的重要途径。信用卡产品在功能上同质性较强,各发卡行的信用卡是完全竞争性产品。
对互联网金融了解不多,但个人认为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可以为不同客户制定利率不同的金融产品,同时对通过信用卡进行网购的客户给予适当的让利。与各大电商合作,对使用贵行信用卡的客户给予适当折扣。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坑,很多同学在回答的时候都被“互联网思维”给坑得妥妥的。一,卖给谁?1,无论要开发什么样的产品,首先要考虑的都应该是“卖给谁”这个永恒的问题。2,传统的银行思维是:我有钱》你们没有》我借给你花》你加上利息再还给我。通过利差和延期支付进行获利。这是典型的制造业思维,大家可以想想,这跟所有的工厂是一样的“我有设备》我能生产你要用但没有的产品》我算好成本再加上利润卖给你”。3,在这个链条里,消费者是弱势方,消费者通过产品与商家进行沟通的时候,信息是不对称的。4,现代的商业逻辑要求把这个链条倒过来,像老子说的一样“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后来很多人把这个叫做互联网思维,也对,也不对。5,那么,我们就要去思考:谁要用信用卡?要用什么样的信用卡?二,谁要用(什么样的)信用卡?1,我32岁,用信用卡,可是我爸肯定不用信用卡。2,我想要的信用卡:A,对所有网购网站的积分全部可以兑换支付(什么京豆、淘金币、易券……),直接刷卡就可以买到这些积分;B,不用绑任何支付工具就可以在全网所有平台上直接手机验证支付,还能刷地铁、公交、出租车、高速路桥费、停车场费等等,凡是要花钱的地方,最好直接一卡刷完;C,通过手机APP,直接整合储蓄、信贷、基金、股票、还房贷等等理财工具,自由周转,随意调度;把所有存款业务都办成理财基金(就像X宝一样),每天看收益,随意提现;D,更棒的部分是:还款周期自由设定,按天还、按周还、按月还、按季还、按年还,随便你选,任何时候都可以变更。3,产品推广:像网游封测一样,每天限量发号,在互联网上抢号排队,抢到号了才能去填表申请。(制造稀缺)。三,依据是什么?1,我不清楚中信现在有什么产品,至少我身边的朋友还没有用中信卡的,但银行的产品是我个人最反感的一类产品,所有的银行都一样,不但没服务没好处,还强势得不行,一切以自己的角度出发,从来不考虑消费者/用户的需求和感受。2,符合我在第二点提出来的ABCD四个条件的信用卡产品肯定是没有的,难不难?很难,因为银行业的思维还停留在制造业年代。容易不容易?很容易,因为其它银行都没有。3,我作为广发行10年的老用户,让我看到这种信用卡,我也毫不犹豫要换了。4,从本质上看,一个产品,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再制造出“稀缺”的需求,必然会是成功的产品。@赵健同学,互联网思维,这是一个广义词,再别乱用了。
简单说两点,1、长远看,单纯卡片形式的信用卡载体在市场上会逐步缩小甚至消亡,而具有支付功能及个人时尚用品功能结合(如手机、IPAD、手表等等)信用卡载体会逐渐流行。银行应有前瞻性,紧跟科技及社会潮流,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工具与服务。2、银行应不满足于自身掌握的客户信息与人行征信的金融信息进行经营管理,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下的大数据经营,通过自己挖掘与外部商业合作的方式,借助庞大的商业数据,完善信用卡的目标客户甄别、风险识别与风险定价、客户分层及个性化服务、风险客户及风险资产管理等,提高产品及服务的针对性,改善客户体验。
你要切实了解自己对手银行信用卡的优势与弱势。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给客户讲的时候只要着重讲我们银行的优势就行。记住,千万不能说其它银行的卡怎么样不行。你要让客户自己比较,当然,你还是得多说一点自己银行的优势。一个懂信用卡的人和一个不懂信用卡的人怎么忽悠就得靠你自己了。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个人认为无非:1、方便2、数据化信用卡目前算是比较方便的支付工具,也是数据化端口的体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无法是将这两点结合起来,银行拿到有效数据并分析
充分学习互联网金融线上操作、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客户体验的优点,结合中信银行POS网贷根据商户交易流水给予信用额度的设计思想,开发针对商户的专属信用卡,联动POS网贷授信系统,根据商户交易流水动态调整信用额度
可以看看目前信用卡业务做的做好的是谁?是招行吧!看看招行都做了哪些?当然招行现在的阶段不一样了,已经不是10年前就在超市,大学,机关,大企业门口摆摊来引诱年轻人来办卡了,它目前的重点是来维护客户。中信怎么样,不知道,但是像做得好就必须做得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原来是跑马圈地,现在是要火中取栗了。
互联网思维如今代表了一种先进,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一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正如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互联网的思维让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既定模式,解放了思想束缚,让人可以多角度多层次的对生产资料及生产关系进行整合促进,对所有因素进行优化,避免成本浪费,追逐效益最佳,必将带来明天的大融合。与工业革命不同,这次是生产关系的革命,说明现有的生产力已被现有既定的生产关系束缚,而互联网思潮让人看到了比现在更好更快的未来。当然互联网思潮也会遭遇现有的挑战,诸如目前的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火热碰撞,一时激起千层浪,博弈的走向注定会偏重于改革派,因为改革派除了让大家看到希望、尝到甜头后,人们开始相信了,一个人相信了,一万人相信了,一亿人相信了,相信是种令人敬畏的力量。现在说下关于信用卡产品服务创新。何谓信用卡?如何丰富信用卡的功能?如何给持卡人带来更多的用户体验?个人认为信用卡站在发卡方的角度应该被定义为对持卡人的信用投资,可是怎么对持卡人的信用进行界定?仅是根据高低贵贱之分去划分?他的资产或者他的爸爸(玩笑),如果我现在是个穷人,我会拥有信用卡吗?如果我说十年后我会资产过亿,可我现在还是个穷人,会有人给我信用卡吗?您会对我的未来投资吗?也许您现在会回答我:根据目前...您还不具备办信用卡的能力,也许可能更加委婉些。当然这是举例。虽然未考虑投资风险,但不能抹去这也是一种需求。现在信用卡发的太滥,为抢占客户资源,为完成考核目标,每年都有许多信用卡稀里糊涂的走进了老百姓,其实这本身就是对信用的浪费。持卡人持着很多的信用卡,每月都得惦记着还款,生怕哪张信用卡未还影响自己信用,有紧迫症的人可能还得颠覆式得再去核实下。银行担心资产损失,用户担心信用损失,可不可以让大家不用担心这些损失?可不可以把期限定的灵活些,一个月需要还的,可以改成季度还吗?或者半年度、年度?当然需要合理考虑收益性与风险。是否可以让每个人都拥有一张神奇的信用卡?让这张信用卡记录持卡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信用记录,以便丰富信用的定义。是否可以去关注卡而改成关注持卡人的体验?是否可以给信用卡赋予更多的功能体验?是否可以让持卡人用信用去投资而不仅仅是消费?我有一个赚钱的梦想,我想用我的信用卡去投资,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可不可以办一张联保信用卡?根据信用期间的长短,可以约定收益的分配模式。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浅见,表述的很不专业,大家将就着看。
你好,我是青岛银行信息技术部的一名项目经理。对于信用卡而言,我认为支付功能是其未来的发展的重要关注方向,而非手续费、介质等。对于支付方面,更应强调顺应潮流,快速变化。对于互联网思维下,更强调的就是不断变化,产品推广速度快,积极应对风险,强调改进用户体验。贵行虚拟信用卡业务的短暂失利,虽然短期内有一些负面影响,但是长期来看,这是一种适应市场的积极创新,这种现象在银行界非常难能可贵。但是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是互联网环境下的营销能力,也就是说服客户认可你的产品,购买和使用产品的能力。马云、李彦宏、马化腾搞了这么久,就是在搞这个。结合一些可以落地的方向来看,信用卡在互联网上,就应当考虑充分多的支付场景(网站、交易)支持和尽可能简单的易用性。例如:我们现在还很依赖支付宝、财付通等支付功能。实际上信用卡带的最原始的使用卡号、CVV码+手机验证短信+支付(查询)密码,就是最好用的。只要做成通用支付网关,发不成标准服务,部署于各类电商、旅游、服务、收费等公众和政府费税缴收等平台,就可以大大方便用户使用,大力推进信用支付功能,并促进发卡量。PS.一般的信用卡支付,可能不需要手机验证短信,但实际上这明显有助于提高安全性,所以我加上了这一条。然后就是易用性的问题。这个东西,如果这么做了,是不是用户每次都必须又要把全部的东西都输进去?其实,完全可以以通用控件的形式嵌入各网站,然后默认记住用户的卡号等信息,不论进入什么网站,只要使用支付时,第一次需要输入卡号等信息,以后就自动出现,等待用户选择。然后让用户输入少量的例如CVV码、密码、短信验证码等信息,就可完成交易。这样即保证了安全性,又大大提高了易用性,并使业务能够在各网站快速推广。对于各种只讲概念(口号),不思考落地的思维,个人并不推崇。如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可以单独沟通联系。
我一个表弟在中信卡中心,他说前期该行推出的所谓互联网信用卡是该卡中心的一批年轻的、有创意的小团队想出来的,这一点没错,但中信总行的产品部门及风险委员会的人都睡着了?这类产品应该是由总行报批人民银行的吧?或根本这产品卡中心就没报中信的高层就自己推出了,后面还说该行一位副职到北京去跟人总行的拍桌子,这是媒体乱说还是中信真有这样的“二货”?作为一家中型的上市银行,出现这个错是很不应该的,在根本上就已经是错的东西,能有生命力吗? 个人认为,中信作用卡中心的定位出问题了,在目前的监管规则下,任何一个产品中心不可能是完全独立的,只能采取准事业部制的形式,采用经济资本进行考核,才不会出现一个这么大的乌龙。 卡中心的产品经理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消费贷款类产品的开发没有错,但建议中信要加强监管及风险管理方面的学习,任何天马行空的想法最终都要在监管的框架内落地才能生根发芽,商业银行经营的根本是“稳健”二字,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框架内,巴塞尔协议永远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宪法,不能有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的想法,不能像所谓的“互联网金融”一样肆无忌惮地乱来,这样是没生命力的。
您好,并没有看到您的简历。请关注我,有合适的岗位,以便我能及时联系到您。
一,有些时候银行内部给了我们很多规定,要求我们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可以说。比如,办卡的时间、办卡的额度、卡批准的级别等。都是不准对客户承诺的。这点我要指出,有些时候其实上级这样子对我们说只是想为以后如果出了什么事好推脱责任,在一般时候还是睁一点眼闭一只眼的。所以我们说话有时候要模棱两可一点。这个尺度当然得自己把握。二,也就是学“三多”了,我们只要多走一步路,多说一句话,多一份心就能为我们养成好的习惯,至少以后不做信用卡了做其它的事情也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相关问答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希望ol恋曲客户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