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症什么情况下要使用激素类药物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进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进展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知多少
核心提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EBV)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感染后体内出现抗EBV抗体。
  潜伏期5~15天,一般为9~11天。起病急缓不一。约40%患者有前驱,历时4~5天,如乏力、头痛、纳差、恶心、稀便、畏寒等,本病的症状虽多样化,但大多数可出现较典型的症状。
  本病无特异性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患者大多能自愈。当并发细菌感染时,如咽部、扁桃体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G、红霉素等,有人认为使用甲硝唑(灭滴灵)或氯林可霉素也有一定效果。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于重症患者,如咽部、喉头有严重水肿,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肌炎、心包炎等,可改善症状,消除炎症。但一般病例不宜采用。
  1.西医药治疗
  (1)高热病人酌情补液。
  (2)休克者给予补充血容量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3)出血者给予止血药物。
  (4)脑水肿者给予甘露醇脱水。
  2.药治疗
  (1)发热期:恶寒商热,头身疼痛,呕吐腹泻,舌红苔黄腻,脉浮数或濡数。治法:解表清气,化湿清热。
  (2)出疹期及出血:高热烦渴,斑疹外发,皮肤淤斑淤点,便血,呕叶腹痛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3)休克期:面白肢冷,烦躁不安,体温下降,血压下降,脉细弱。治法:益气固脱。
  (4)恢复期: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少气懒言,舌淡,脉细。治法:健脾和胃,益气养阴。
(实习编辑:周云霞)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相关检查: 推荐用药:
用于咽喉肿痛,发热,牙痛,目赤...[]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阿里、京东和1号店均已取得网上药品销售第三方平台资质…… []
科学用药指南
中外医药新闻
医药政策解读
安全用药知识
知名药企动态
连锁药店资讯
失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不仅会影响工作和生活,…… []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来自重庆市疾控中心的数据显…… []
恋足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人骚客中也自古有着恋足…… []
老年人只要掌握好的睡眠方法,定能健康又长寿…… []
结直肠癌患者食用含有大量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金…… []
只需要用手一量,就能知道每天吃多少可以减肥了。…… []
治疗主要是支持性的。除非随后有并发症,否则确诊后不必再重复实验室检查,因为病情的恢复与异嗜抗体的持续时间,滴度高低,外周血液中异形淋巴细胞的数量以及肝细胞酶的增高程度并无相关。患者在急性期宜卧床休息,但在发热,咽炎以及全身不适等症状消退后即应起床活动。即使没有明显的脾肿大也有脾破裂的危险,因此发病后2个月内应避免举重物以及参加对抗性的运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由EB(EBV)所致的急性。其临床特征为,,,外周巴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阳性,后体内出现抗EBV。  
EBV属病毒群。1964年由Epstein、Barr等从非洲的中首先发现。病毒呈球形,直径约180nm,衣壳表面附有,核心为双股DNA。
本病毒对生长要求极为特殊,故病毒分离较困难。但在培养的淋巴细胞中用或电镜法可检出本病毒。EBV有嗜B细胞特性并可作为其致裂原,使B淋巴细胞转为。
EBV有五种成分,即(VcA)、膜抗原(MA)、早期抗原(EA)、抗原(S)和(EBNA)。各种抗原均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一) 带毒者及病人为本病的传染源。健康人群中带毒率约为15%。
(二) 80%以上患者鼻咽部有EB病毒存在,恢复后15~20%可长期咽部带病毒。经口鼻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也可经飞沫及传播。
(三)人群普遍易感,但儿童及青少年患者更多见。6岁以下幼儿患本病时大多表现为隐性或轻型发病。15岁以上感染则多呈典型发病。病后可获持久,第二次发病不常见。  
其发病原理尚未完全阐明。病毒进入先在咽部的内进行复制,继而侵入血循环而致病,并进一步累及的各组织和脏器。因B具EB病毒的,故先受累,导致B细胞抗原性改变,继而引起T细胞的强烈反应,后者可直接对抗被EB的B细胞。周围血中的异常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胞。  
对本病的病理变化尚了解不多。其基本的病毒特征是淋巴组织的良性。淋巴结肿大但并不,肝、脾、、肾、、肺、均可受累,主要为异常的多形性淋巴细胞侵润。  
5~15天,一般为9~11天。起病急缓不一。约40%患者有前驱,历时4~5天,如、、、、稀便、等,本病的症状虽多样化,但大多数可出现较典型的症状。
(一)发热 高低不一,多在38~40℃之间。热型不定。热程自数日至数周,甚至数月。可伴有和。症状多不严重。
(二)淋巴结肿大 见于70%的患者。以最为常见,腋下及腹股沟部次之。直径1~4cm,质地中等硬,分散,无明显,不化脓、双侧不对称等为其特点。消退需数周至数月。肿大引起及压痛。
(三) 虽仅有半数患者咽痛,但大多数病例可见咽部,少数患者咽部有及伪膜形成,可见。也可或有溃疡。喉和气管的和阻塞少见。
(四) 仅10%患者出现肝肿大,者则可达2/3。少数患者可出现,但转为慢性和出现少见。50%以上患者有轻度,偶可发生。检查时应轻按以防脾破裂。
(五) 约10%左右的病例在病程1~2周出现多形性皮疹,为淡红色,亦可有样、样、样皮疹,多见于躯干部,一周内隐退,无。
(六)症状 见于少数严重的病例。可表现为性,及根炎等。90%以上可恢复。
病程多为1~3周,少数可迁延数月。偶有复发,复发时病程短,病情轻。本病预后良好,仅为1~2%,多系严重所致。  
1.血象 病初起时可以正常。发病后10~12天总数常有升高,高者可达3万~6万/mm3,第3周恢复正常。在发病的第1~21天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10%~20%或更多),依其细胞形态可分为泡沫型、不规则型、幼稚型等三型。这种异常细胞可能起源于T细胞,亦可见于其他,如、、、等,但其百分比一般低于10%。可减少,极个别患者有粒细胞缺乏或,可能与人体异常有关。
2.象 缺乏诊断意义,但可除外其他如血液病等。可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有认为可能为周围所致)。核左移,可能增生。
3.嗜异性凝集试验 嗜异性凝集试验的阳性率达80%~90%,其原理是病人中常含有属于IgM啫异性抗体,可和绵羊或马红细胞凝集。抗体在体内持续的时间平均为2~5个月。较晚出现啫异性抗体者常常恢复较慢。少数病例(约10%)的嗜异性凝集试验始终阴性,大多属轻型,尤以儿童患者为多。
正常人、患者以及少数患网状细胞瘤、、等患者,其嗜异性凝集试验也可呈阳性结果(除血清病外,均较低),但可用豚鼠肾和牛红细胞吸收试验加以鉴别。正常人和上述各种患者(血清病患者除外),血中可被豚鼠肾完全吸收或被牛红细胞部分吸收,而本病患者血中嗜异性抗体可被豚鼠肾部分吸收和牛红细胞完全吸收,而血清病患者血中抗体可被两者完全吸收。嗜异性凝集素从1∶50~1∶224均具有临床价值,一般认为其效价在1∶80以上具诊断价值。若逐周测定效价上升4倍以上,则意义更大。近年来采用玻片凝集法,用马红细胞代替绵羊红细胞,出结果较法快,比较灵敏。
4.EB病毒抗体测定 人体受EB病毒感染后,可以产生膜壳抗体、抗膜抗体、早期抗体、、补体结合抗体、病毒相关体等,各种抗体出现的时间与意义详见表11-15。
5.其他 EB很少用于临床。测定血清中牛红细胞具诊断价值(效价在1∶400以上)。本病尚可测到自身抗体,如抗i抗体(抗原i仅有于细胞内)、等。抗i冷凝集效价高时可致自身溶血性贫血。  
散发病例易被忽视,诊断以临床症状、典型血象以及阳性嗜异性凝集试验为主要依据,尤以后二者较为重要,当出现流行时,流行病学资料有重大参考价值。
在开展有困难时,根据血象结合临床也可作出诊断。临床表现虽以、、颈淋巴结肿大等比较常见,但并非必有。血清在病程中大多升高,即使无黄疸者亦然,值得重视。典型血象及嗜异性凝集试验在病程的第2天即有改变或呈阳性,但显著变化一般见于第1~2周间,嗜异性凝集试验甚或在数月后始升达有意义的水平,故必须强调多次重复检查的重要性,1~2次阴性结果不能否定诊断。 
1.临床表现: ①发热;②;③淋巴结肿大;④肝脾肿大;⑤ 皮疹。
2.实验室检查:①淋巴细胞比例增多,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②嗜异试验阳性;③抗EB VCA-IgM 阳性。
3.除外传单 周围血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但嗜异凝集试验阴性。具备上述“1”中任何3 项,“2”中任何2 项,再加“3”可确诊。
病的临床表现酷似本病,该病肝、脾肿大是由于病毒对细胞的作用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则与淋巴细胞有关。巨细胞病毒病中咽痛和颈淋巴结肿大较少见,血清中无嗜异性凝集素及EB病毒抗体,确诊有赖于病毒分离及测定。本病也需与相鉴别,骨髓检查有确诊价值。儿童中本病尚需与性鉴别,后者多见于幼儿,大多有,淋巴结肿大少见,无脾肿大;白细胞总数增多,主要为成熟淋巴细胞,异常血象可维持4~5周;嗜异性凝集试验阴性,血清中无EB病毒抗体出现。此外本病尚应与和所致的鉴别。    
(一) 约30%患者可并发咽部。5%左右患者可出现。
(二)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出现水肿、、尿中管型及增高等类似的变化,病变多为可逆性。
(三)并发症 并发者约占6%,示T波倒置、低平及P-R间期延长。
(四)神经系统并发症 可出现脑膜炎、、变,发生率约为1%。
其它并发症有脾破裂、、、肿大等。      
本病无特异性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患者大多能自愈。当并发细菌感染时,如咽部、的β-链球菌感染可选用、等,有人认为使用()或氯也有一定效果。
可用于重症患者,如咽部、喉头有严重水肿,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心肌炎、等,可改善症状,消除。但一般病例不宜采用。
1.西医药治疗
(1)高热病人酌情。
(2)者给予补充及活性药物治疗。
(3)者给予药物。
(4)者给予。
2.中医药治疗
(1):发热,,,,数或濡数。治法:解表,化湿。
(2)及出血:高热烦渴,外发,淤斑淤点,,呕叶腹痛等,舌红苔黄腻,数。治法:,。
(3)休克期:面白肢冷,,下降,下降,脉细弱。治法:固脱。
(4)恢复期:倦怠,,少气懒言,,脉细。治法:和胃,。  
本病预后大多良好。病程一般为1~2周,但可有复发。部分患者低热、淋巴结肿大、乏力、病后软弱可持续数周或数月。极个别者病程迁延达数年之久。本病病死率为1%~2%,死因为脾破裂、脑膜炎、心肌炎等。有先天性者感染本病后,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本病与恶性病变是两种迥然不同的疾病。虽EB病毒亦可见于淋巴瘤患者,但本病不会转化为淋巴瘤。  
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急性期患者应进行。其及痰杯应用或煮沸。因病毒血症可长达数月,故病后至少6个月不能参加。尚在研制中。  
1、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伴随的症状,体温超过38.5度应给予和药物降温。
2、发病初期应卧床休息2-3周,减少机体耗氧量,避免心肌受累。
3、饮食应给予清淡、易、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少食干硬、酸性、辛辣食物,保证供给充足的水份,每天饮水量大约是少儿为毫升、年长儿为毫升。
4、皮肤的护理: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皮肤,及时更换衣服,衣服应质地柔软、清洁干燥,避免刺激皮肤。保持手的清洁更重要,应剪短,勿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溃感染。
5、肝脾的护理:肝大、高时可口服c及以保护。此病不会引起。时应避免剧烈运动(特别是在发病的第二周),以免发生引起脾破裂。
6、淋巴结肿大的要注意定期复查血象,因消退比较慢,可达数月之久。如发现颈部淋巴结、体温升高等情况,及时去医院就诊。
出自A+医学百科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办法
13:34&&&&&&浏览10787次
病情描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起因,症状和治疗办法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本病无特异性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患者大多能自愈。当并发细菌感染时,如咽部、扁桃体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G、红霉素等抗生素,有人认为使用甲硝唑(灭滴灵)或氯林可霉素也有一定效果。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于重症患者,如咽部、喉头有严重水肿,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肌炎、心包炎等,可改善症状,消除炎症。但一般病例不宜采用。
副主任医师
没有满意答案?看看更多相关问答→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什么危害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什么危害
健康咨询描述:
最近我发现身体有些发热的症状,有咽喉疼痛的现象,还有扁导体肿大的情况,这病情给我生活带来了不便,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我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希望得到的帮助: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什么危害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姜医生爱心医生
帮助网友:1244称赞:28
&&&&&&本病多由EB病毒感染所致,少数可由巨细胞病毒,弓形虫、腺病毒、肝炎病毒和HIV等引起的,青年可达30天。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波动于39度左右,偶有40度者。发热持续一周左右,但中毒症状较轻。淋巴结肿大是本病特征之一,故又称“腺热病”。全身浅表淋巴结均可累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一般第1周就出现,第3周渐缩小。淋巴结一般分散无粘连,无压痛,无化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时可引起相应症状如腹痛等,扁桃体肿大,陷窝可见白色渗出,偶可形成假膜,脾肿大常见,一般在肋下2~3cm可触及,同时伴有脾区疼痛或触痛。肝肿大多在肋下2cm以内,常伴有肝脏功能异常,部分患者有黄疸,部分患者会出现形态不一的皮疹,如丘疹、斑丘疹或类似麻疹及猩红热皮疹。
翟医生医生会员
帮助网友:32称赞:8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升高或减少,可先正常或减少,周末升高,淋巴细胞增多,血涂片中异型淋巴细胞,血清病毒抗体测定,早期抗原病毒衣壳抗原,阳性或效价,效价在恢复期比急性期升高4倍以上,核抗原在病程3~4周阳性。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血液、唾液、口腔上皮细胞、尿液中的病毒阳性,骨髓检查基本正常,此外还可行肝脾B超检查。出现并发症时,可进行相应的检查如X线胸片、心电图等,以下症状至少3项以上阳性,发热,咽炎、扁桃体炎,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脏肿大,脾脏肿大,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脾脏显著肿大时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破裂。抗生素无效,若出现继发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对症治疗高热病人可用退热剂。
刘医生医师
擅长: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骨质疏
&&&&&&咽痛者给予生理盐水漱口或西瓜霜润喉片含服,对发热高、咽痛剧烈者,应注意咽部继发细菌感染,可做咽拭子培养病使用抗生素。并发心肌炎、严重肝炎、溶血性贫血或因血小板减少并有出血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治疗更昔洛韦、干扰素早期治疗可缓解症状及减少口咽部排毒量,但对EB病毒潜伏感染无效。也可应用阿昔洛韦或EB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本病的预后大多良好,病程一般2~4周。部分患者低热、淋巴结肿大、乏力、病后软弱可持续数周或数月,极个别者病程迁延可达数年之久。因本病死亡者较少,死因有脾破裂、脑膜炎、心肌炎等,本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淋巴网状组织的良性增生。肝脏有各种单核细胞浸润,枯否氏细胞增生及局灶性坏死。脾肿大,脾窦及脾髓内充满变形淋巴细胞。质脆、易出血,甚至破裂。&&&&&&以上是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什么危害”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周医生医生会员
帮助网友:18
&&&&&&淋巴结肿大,不形成脓肿,以副皮质区,T淋巴细胞增生显著。全身其它脏器如心肌、肾、肾上腺、肺、皮肤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均可有充血、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 首先侵入口咽部上皮细胞和唾液腺的管状上皮,目前研究认为EBV亦可直接侵入扁桃体隐窝。EBV在其中不断的增殖浸润、集结,导致咽炎、扁桃体炎等症状。同时逸出的EBV颗粒即能,单核细胞增多症侵入上皮细胞下循环内的B淋巴细胞,因为这些细胞膜上具有EBV的受体,感染的B淋巴细胞随之进入全身血流和整个淋巴网织系统,包括各种脏器。临床出现病毒血症、发热和全身症状,淋巴结因滤泡增生而肿大,随后肝、脾也遭累及和出现病变在肿大的淋巴结、脾脏和肝脏中,出现淋巴母细胞系,中的淋巴单核细胞大量良性增生和广泛地组织浸润、集结,使失去正常结构,这是IM的基本病理特点。
明医生医生会员
帮助网友:346称赞:104
&&&&&&发热 体温高低不一,多在38~40℃之间。热型不定。热程自数日至数周,甚至数月。可伴有寒战和多汗,中毒症状多不严重,淋巴结肿大 见于70%的患者。以颈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腋下及腹股沟部次之。直径1~4cm,质地中等硬,分散,无明显压痛,不化脓、双侧不对称等为其特点。消退需数周至数月。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引起腹痛及压痛,咽痛 虽仅有半数患者主诉咽痛,但大多数病例可见咽部充血,少数患者咽部有溃疡及伪膜形成,可见出血点。齿龈也可肿胀或有溃疡。喉和气管的水肿和阻塞少见,肝脾肿大 仅10%患者出现肝肿大,肝功能异常者则可达2/3。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但转为慢性和出现肝功能衰竭少见。50%以上患者有轻度脾肿大,偶可发生脾破裂。检查时应轻按以防脾破裂。
疾病百科|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别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发否病,发否氏病,急性良性成淋巴细胞增多症,急性淋巴组织增生,特克综合征)
挂号科室:传染科
温馨提示: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一种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病程常具自限性。临床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实验室检查...
好发人群:本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比女多为3:2
常见症状:淋巴结肿大、头痛、恶心与呕吐、咽痛、鼻塞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参考价格:16.1
参考价格:13
参考价格:5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1.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用于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初发...
参考价格:¥10
1.单纯冱疱疹病毒感染:用于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初...
参考价格:¥30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染性单核细胞综合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