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训

家风家训专题
家风家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是每个家庭教育的智慧体现,是青少年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经典的家风家规意境高远、内涵丰富,催人向善向上,是人们涵养品德、砥砺成才的人生信条。因此,文明家风需要代代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新年上班第一天,记者就“家风、家规”话题走上市区大街小巷进行深入探访,为您揭开寻常百姓家庭的别样家风。听身边人说家风
“良好的家风家训会影响下一代人,让一个家族的人都更加优秀。”惠州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郑国爱说。她参加了4月16日举办的“听身边人说家风——惠州家风家训大家谈”视频访谈活动,并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参...
黄娥娇,1963年8月出生,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人。大学本科,现任中共惠州市委党校文化建设教研室主任、哲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管理哲学、公共行政。
曾平,广东省“十大优秀书香之家”,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钢笔画联盟会员,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曾入选《中国散文家大辞典》。
74岁,出生于高知家庭,有32年军龄,54年党龄,在部队学习工作期间是“模范学员”、“五好工作者”、“三等功臣”。多次被惠州市、惠城区区评为文明家庭,2006年被评为广东省...
惠州市博罗县园洲镇上南村人,惠州市博罗县“十佳好母亲”代表 。人们尊称她为琼姑。她自小吃尽苦头,历经人生的磨练,使她坚定了改变日后生活和立志无私助人的信心和决心。在...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听身边人说家风——惠州家风家训大家谈视频访谈节目,如果大家今年有关注春晚的话,应该记得有一个系列采访,就是你们家有家风吗?这个话题抛出,就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和讨论,今天我们现场邀请了几位嘉宾跟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在此之前,先跟大家认识一下这几位嘉宾。
  主持人: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这几位嘉宾,坐在我身边的这位就是哲学副教授,市党校文化教研组主任黄娥娇,黄教授您好!旁边的这位就是惠城区文明家庭倪懋琛,倪阿姨,您好!还有我们的博罗文明家庭朱凤琼。还有广东省十大书香家庭代表曾平,曾老师您好!曾老师是书香之家,顾名思义就是读书之家,曾老师您的家风是什么?有什么家规家训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曾平:我从祖上来说,有家训也有家风,第一就是勤俭,第二就是要向善,第三就是要读书。
  主持人:读书怎么这么重要呢?
  曾平:因为我的祖上两代秀才,祖上留下来的家风,我不一定要代代富贵,但是希望代代幸福,因为读书是立身之本,很多东西要通过读书才能了解,提高人的素质。
  主持人:所以在曾老师的家庭,向善、勤俭,读书是他们的家风。
  主持人:刚刚曾老师说了他对曾国藩的家庭有研究,我们琼姑说他们家,小时候没念过什么书,但是他们家是个非常和谐的家庭,在琼姑家里,婆媳问题完全不是一个事,我们也请琼姑介绍一下您家里的家风家规,怎么做到婆媳和谐相处呢?相信大家都想知道。
  朱凤琼:我有三个小孩,从小教育他们一定要诚实守信,做人要讲信用。
  主持人:做生意上有没有什么规矩?
  朱凤琼:我做生意是二十几岁,小孩那时候很小,从小也有机会接触客人,我就教他们对待客人一定要热情,要以诚待人。
  主持人:就是待客热情,诚信。
  主持人:琼姑做生意也靠勤勉起家,倪阿姨刚才也有介绍是军人之家,不知道军人之家的家风家训是怎么样的?
  倪懋琛:我自己本身是有两个男孩一个女孩,我们家里是五口人,四个部队的,我儿媳妇家也是部队的,我的老头是南下的。
  主持人:今天的幸福生活也靠您的努力,来之不易。你们军人之家,规矩会不会更加严格呢?
  倪懋琛:我的老头对孩子更加严格,我们老家特别重视家规。我们原来是江苏人,160年前,从江苏搬过来,然后就在南昌安居了,之后我们一直在南昌,基本上我们家里是三个男孩三个女孩,我父母这一辈,全部从事卫生和教育事业,都是靠工资维持生活,我老父亲是高级工程师,所以我的名字很复杂,倪懋琛。
  主持人:您的名字能跟大家解释一下吗?我之前有百度过一下,您的名字寓意非常深远。
  倪懋琛:我自己也翻过了,这个“懋”是个大的意思,是包容,我们家说实在的,一直是做好事,从父母辈就做了很多好事,所以我们家一直助人为乐,我现在搞社会工作,周边的朋友特别多,别人的事情,别人的痛苦,我就会去照顾,重点去照顾弱势群体,比如残疾人等,我会主动接触这些人,跟他们去老。所以他们也很愿意,也会为自己的事情找到我去聊,这样的朋友太多了,所以我在惠州有上千的朋友认识我。
  主持人:您父亲对您最主要的影响还是与人为善,热心助人。
  倪懋琛:对,我的孩子也是这样,也经常助学。大儿子都是全国美协协会的。
  主持人:您家后辈的孩子都非常优秀,我们先听听黄教授的家风是怎么样的呢?
  黄娥娇:我是生活在农村,而且是比较贫困的农村,广东省的贫困县,在我的记忆中,父母留给我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我们家没有很明显的家风,但是相类似于这几位长辈讲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要与人为善,我们兄弟姐妹也不多,因为母亲身体不是很好,奶奶长期有病,所以当时集体劳动,你的劳动力不足会被某些人看不起,因为当时要分粮食嘛,有些人难免会对我们家看不起等等,但是我们这几个姐妹又特别能读书,后来陆陆续续都考上了大学、中专,也可以说有点面子,如果没有父母良好的教育,我们可能会反过来对我上面提到的那些曾经看不起我们家的人讲讲风凉话,但是每当我们有这样的苗头,父母总说不要跟人家计较这些事情,都是过去的事情,他们都老了,而且要我们每次放假回家到以前跟我们家有矛盾的人家去串串门,而且有时候还带点手信。
  第二是要有同情心,我爸经常看到哪个阿公、阿婆看到可怜的人都会给他们一点钱,后来我们会读书,都搬到县城去了,但是我父母对老乡,特别对一些穷困的家庭,会尽己所能去帮助。这是第二点。
  最后一点是什么呢?就是我父母都奉承劳动创造财富,我父母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勤奋人,我爸是有工作的,但是他每天干完工作后,就很快赶回家做农活,因为我父母的勤劳,所以我们家在我们村创造了三个第一,第一个购买收录机的家庭,当时很多人很羡慕,第二个第一,买了一部黑白电视机,第三个第一,第一个挖了一个手动式的水井,这三点在我们记忆当中特别的深刻。
  刚才说的以上的家规,一旦形成了我们的习惯之后,就形成了家风,如果要我概括的话,不一定很成熟。我认为诚实做事,善对他人,第三个,宁可吃亏,第三就是追求美好生活。
  主持人:每家每户都有属于自己的家规家训,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如果一定要概括的话,道德品质方面,行为习惯上面,像我们刚刚说与人为善,读书要勤勉,就非常的重要,刚刚也说了,在座几位是我们现在文明模范代表,父辈对你们的教育是非常好的,那么你们对下一辈的教育是怎么样的呢?
  曾平:自己的很多生活习惯,思维都是祖辈传下来的,所以也希望一代一代传下去,我们春节会开一个家庭会,每个子女都平等发言,小孩可以向父母、长辈提出哪些做得不好的,我们是平等的,然后我们也互相提出你做得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最后就是每个人表态,要虚心接受,怎么改。我们每年春节都会开一个家庭会。刚才来的路上,问我小孩,我们有没有家风,他讲了一个,我们要与人为善,要对人好,我觉得很好,我把他带回老家,他对父老乡亲很好,你首先要尊重人,人家才会尊重你。
  主持人:言传不及身教。我们虽然不像曾国藩,但是我们会去影响孩子,规范孩子,是这样的吗?
  曾平:我觉得很多东西要具体化,我现在每天写日记,哪天做什么,都会写日记,我的日记有二十多本。
  主持人:倪阿姨好像非常赞同,不断地点头。
  倪懋琛:我很赞同,我搞社会工作搞了这么多年,河南岸那边需要一些资料,我就可以给他们提供,包括居委会的,包括相片方面的,资料方面的,他们都会找我。所以我就通过这些,我自己还有一个账本,有一个流水帐,每天必须要写,简单的一二三四,这是必须的,所以我很喜欢写日记,我家里堆满了日记本,我在江西原来就一直这样,我女儿搬家把我的弄丢了,我很生气。原来在我交班的时候,有一个小伙子,有个大事记。
  主持人:这是每天记录自己的事情,除了账本的意义之外,我们记录每天的事情之外,还能做一个事情,就是回顾思考。
  曾平:我没事的时候可以翻日记看两三个小时。
  主持人:就回顾的时候也可以做一个思考。
  曾平:我就很后悔太迟写日记了。人民日报的记者到我家庭,他最感兴趣就是我那一排日记,他一看翻的就是我刚好谈恋爱的那一段。
  主持人:这是属于那个年代的恋爱。
  曾平:我老婆怎么说?他说我是给你写来的,我不是你用钱娶来的,是你写的东西感动了我,她的信拿给我,是湿的,说我是被你的信感动了。
  主持人:好,我们想跟倪阿姨聊一下,您刚才也说日记特别重要,在您家,您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您的日记应该也是有记的,我们回顾一下。
  倪懋琛:我们跟孩子接触是很短的时期,但是影响很大,我们家喝白水,我父亲就是这样,他抗战了十八年,他一世正直讲信用。我们家里规定,每年的清明节,又是一个亲情月,就是所有的孩子,能回来的就要回来,光是我自己的家庭,就有七十个人,再有就是国外的,加拿大的,好几个出去的,还有一部分是在厦门的等,全国都有,能回来的尽量集中,这个时候一定要聚一次会,现在我两个哥哥走了。
  主持人:这个家庭月一定要回来,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倪懋琛:现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人对家庭观念都淡化了,根本不懂得亲情,但如果从小教育孩子,他们慢慢就会孝敬老人。现在有个信仰危机,就是过去毛泽东思想,我们把他当神,所以有些人觉得我的思想是老古董,就循规蹈矩的人,有的人不习惯我这样做。现在倡导很多,文明社会,交通秩序、垃圾分类等等,这些都是优良传统,我出国到北欧去过,看过台湾那些地方,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呀?现在国家给他送垃圾桶,又送纸袋,很多人还不做。国家倡导很多风气,我们惠州市是很好的,说实在的,我到广州去,到其他地方去,就觉得惠州很好,很井然的秩序,家庭搞不好,国家怎么兴旺?
  主持人:倪阿姨,您的家庭日时间是什么时候?
  倪懋琛: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是亲情月,所谓亲情,就是在一起聚会,这是传导家风,在拜祖的时候,就要讲这些。
  主持人:今天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哥哥们吗?
  倪懋琛:我的大哥是属于农学院毕业的,当时铁岭的时候,他是江西农学院,毕业后就到铁岭那边去,他是特别善良的,他几个孩子很有出息,他是一个书呆子之类的人,所谓书呆子,就是思想不活跃,很循规蹈矩,他三个孩子很有出息,他到了七十多岁,每天都要倒立。
  主持人:所以说祖辈对后备行为习惯的影响确实非常大。黄教授,您的父母都是农民,但是把您教育成了一个教授。您觉得您的家风家规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
  黄娥娇:我受我父母的影响,生活当中基本按我父母那样做,非常勤快,我到党校三十年了,没有违纪违规,领导叫我做什么就做什么,所以我做什么事情都是很认真,尽我的能力做。所以父辈的言行举止,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那么我对我小孩的教育,平时一方面就是秉承我长辈的家风,另外我还要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现在也许讲这些会不会太高了,但是我确实是这样做的,一个,我教育我的孩子从小要淡化名利,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把自己的爱好、自己的专长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我可以坦诚地告诉大家,我从来不在孩子面前谈金钱地位,我不想在这方面去强化他的思维,你要有你的爱好,只要你有自己的专长,将来能为祖国、为社会多干事就行了,从我小孩现在的表现来看,我觉得我的教育是有一定的可信度,也是可喜的。他现在二十四岁多了,他从现在来看,诚信做人,努力工作,都很好,而且他对金钱地位看得很淡,他是搞研究的,所以他在考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没有问我一句,将来哪个行业好赚钱,他选的是他喜欢的,我想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在人比较浮躁的当下,有这种理性的思维,是很好的。
  第二,我教育他发愤图强,报效祖国,家里上大学的有3个,现在这三个孩子上大学之后,有个共同的感受,上大学比高中、小学辛苦很多,我每次看到他瘦成这样子,就觉得这哪是上大学呀?搞研究呀!他说一定要专心下来搞研究,所以我想这跟我们家风有关系,良好的家风会不知不觉地感召人的家风,让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向着一个潮流发展、追求,这是第二哥,报效祖国是很重要的。
  第三,强调做人和做学问一样,其中有一件事,现在就业不是很难,有一次一个更有跟他聊天,你先把学业做好,将来毕业之后,我给你介绍一下。孩子马上说,要靠自己,什么意思呢?在他看来,托人托关系是潜规则,他对这种潜规则很谨慎,包括将来买房、供房都看得很淡,有钱就买,没钱就租,租不起就跟妈妈住。
  从上面三点我就感觉到对小孩的教育,跟我们良好家风的影响很大。
  主持人:我们台下的朋友都非常赞同,我们听听台下朋友对大家的看法,看看谁愿意说一下,对家风家规的一些想法,有谁愿意分享一下?
  倪懋琛:好的习惯应该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我们现在家里孩子们靠自己,自己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事。
  惠州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我是惠州学院的学生,有一句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后来就慢慢在学生接触一些东西,才感觉原来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家风这一块,我爸就很孝顺,对我爷爷奶奶,特别是在他们生病的时候,就很紧张。我爸的行为就影响我一定要孝顺,我要孝顺父母。
  主持人:百善孝为先。刚才这位同学也说了,之前觉得传统的东西很OUT了,有没有人之前也有过这样的想法?
  惠州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我也是来自惠州学院的学生,新春我也会看新闻联播,有采访家风的,吃完饭之后就会去问我爸爸,家风是什么,我爷爷去世很早,所以我对他没有什么印象,但是我知道他是个读书人,是个老师,就会让他跟我讲一下爷爷那一辈的事情,我知道他很会写毛笔字。我爸爸就说,每年过年的时候很多人请他写毛笔字,不收人家一分钱,他穷到什么程度,他连毛笔都写没了,还很乐意地去帮人家写字,听了这个之后,也听说书法是最好的养生,从那以后,我就对爸爸说,你也写毛笔字,以后我们家的对联就自己写,他说好,但是他手会抖,因为他怕自己写不好,我说不怕,慢慢来,后来我每次打电话就问他,有没有写毛笔字呀,他说没有,后来我每次打电话就会跟他说,他有QQ,我又会问他,有没有写毛笔字,上次问他,他说买了笔了,昨天问他,他说开始练了。爸爸一个人在家里很需要人关爱,书法、毛笔字是我们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块,上升到艺术,然后希望能够写一手好字。
  主持人:小时候有没有父亲教过一些规矩呢?
  惠州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小时候我跟爸爸要过一毛钱买零食,爸爸严肃地拒绝我了,从那以后我就养成了不吃零食的习惯,他小时候买的电子琴,我到现在都带到大学了。
  黄娥娇:优良的文化传统,要与时俱进,哪些要发扬光大,你说完全按照过去的传统来要求,就有点苛刻了,因为高科技,社会的进步等等,但是很多社会发展潮流是进步的,这是国家发展的根基。
  曾平:孟子讲了三句话,天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现在讲天下国家,天下是国家组成的,国家又是由家组成的,而家又是由人组成的,家庭那么好,就整个家好,这个家就和谐,家庭和谐,国家就好,因为家庭是整个国家的细胞,如果细胞少量坏死,不会有大的影响,但是整个国家细胞坏死,那就不行了。学哲学,就是从量变到质变。
  我就跟小孩讲,你看我这么大年龄了,天天画画,写文章,年龄大了,还学电脑,还养成晨读的习惯。
  倪懋琛:我非常同意,挖掘潜能的问题,人有很多潜在的东西要去挖掘,婆媳关系是大事,我家儿媳妇也是非常有素质的,非常有涵养的,我们之间相处非常好,曾经惠城区也上台要求我们演讲,我们讲婆媳胜似母女,我们两个共同语言很多的。
  主持人:琼姑刚才在后台跟我聊天的时候说到家庭,忍字很重要。关于传承家风,我想请大家聊一下,在座的年轻一辈来聊聊吧。
  惠州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在座各位长辈你们好,我是来自惠州学院的学生,刚才听到大家讲到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还有传承的方式,我觉得很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就举个例子,比如一首经典的歌曲,在每个人心目都是经典的,但是听了很多之后,就会觉得乏味,很多年轻人用RAP的方式演绎出来,从而让大家认识到传统文化,我的意思就是新的传承方式把传统方式待到年轻人当中,刚刚有提到长辈们讲到,我觉得这是挺好的,就是用现代与时俱进的方式把优良传统传承下来。
  还有就是讲到长辈们的一些好的方面影响,像我自己的话,其实在我父亲家庭里面,他们兄弟是不和的,我母亲的父亲,还有母亲,两个人也是不和的,给我的感觉就是我的家庭没有很多优良的家风家训,但是我自己是从高中接触到传统文化的,那时候也有识别能力了,也会比较勤快地去思考这些方面,说到这点,就我个人感觉,特别像黄教授的哲学,我觉得这些思想,道德教育等等,所以我个人一进入大学,就发现了哲学的课程,所以我就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希望能够在这方面能够学到很多知识,特别是传统文化,还有一个,长辈们都有提到心理精神上的道德教育,会不会有一些生理上的家风家训呢?比如一些晨练、晨跑呀。
  黄娥娇:接下来,我用很短的时间从理论的角度和大家稍微提炼一下家规家训和家风之间的关系,我向大家点了两点,首先我认为家规、家训和家风,它们所侧重的内容是有所不同的,对人所产生的作用的层次也是有高有低,家规的话,简单来讲就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行为规范,做人应该怎么做,做事应该怎么做,有个原则,这个就是家规,相对来讲,它强制性方面相对弱。家训的话,是对子孙立身处世的一个教训,它相对比较具体,相对比较严格,家训就相当于一个国家的道德标准,如果违反了,就要受到惩罚的;家风,是指一个家族、一个家庭的道德风范,所以这三者的侧重点、内涵是有所不同的。家风对人的影响是温和的,慢慢的,潜移默化的,它不会告诉你这件事怎么做,对这个人是什么态度,它只是告诉你一种氛围,我们做人、做事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所以从这点上来讲,家风是家的文化,是生存方式,这是第一点,他们之间有所侧重。
  第二点,家规、家训和家风,它们又是一脉相承、辩证统一的,怎么说呢?就是说家规、家训是家风形成的基础,你长期没有家规、家训,怎么形成风呢?不管是良好的家风,还是败坏风气的家风,都得有一个基础,没有基础不成风,所以我们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家风,就要从我们做起,先慢慢地立一些家规,小孩出门,要遵守交通规则,要从立一点规开始。
  另外,整个社会都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家风,在这种良好的家风,社会风气的影响下,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热情,去投身于我们的社会事业。谢谢大家!
  主持人:今天我们这高朋满座,很高兴也很荣幸听到大家对家风家训的看法,古人云,齐家治国平天下,反过来天下的事是由一个一个的家庭组成的,好的家风是我们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基础,特别是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提倡家风非常有意义,我们每家每户都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家风,用科学的、进步的手法去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光临,也感谢观众们的观看!再见!
梁美婵,这位普通的老人在1986年至1993年间,先后抱养了9个女弃婴,且一直抚养至今,而今最大的26岁,最小的19岁。26年来,善良和爱心让梁...
“孝”字,在张丽桃同志的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丈夫是婆婆唯一的儿子,公公过世得早,2006年7月婆婆因脑溢血导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出生于教师家庭的戴华丽,从小就养成了阅读习惯。戴华丽夫妇广泛阅读,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儿子周爱平也热爱阅读。走进他们的家,有着浓...
2008年赵喜昌组织成立惠州志愿者救捞队。6年来风雨无阻,不分昼夜干起了水里救人和捞尸工作,至今救活了30多人,打捞150多具尸体。于是家...
古时客家妇女有“家头教尾”、“田头地尾”、“灶头锅尾”和“针头线尾”的传统,而新客家妇女,秉承旧时的传统,展现现代女性的特点,在...
退休职工罗志强同志:军人出身,严以律己、诚信待人、尊敬长辈、团结同事、邻里和睦、勤劳、实在:他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记得小时候有一...27874&结果
77223&结果
41686&结果
18056&结果
37278&结果
27874&结果
77223&结果
41686&结果
18056&结果
37278&结果
专注正版设计作品交易平台
我图网为1900万位老板,设计师,白领,老师,
行政后勤,管理人员等提高工作效率
在线客服:免费热线:400-600-8526好家训好家风格言 好的家风家训格言警句_格言大全
好家训好家风格言 好的家风家训格言警句
学习啦【格言大全】 编辑:麦丽仪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以下是本小编推荐了一些好家训好家风的格言,欢迎大家阅读。
  好家训好家风的格言
  一、 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贫贱子弟易成者,习于严束也。
  二、 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
  三、 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四、 进家门前丢掉不愉快的情绪,让家只存放快乐的记忆。
  五、 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里的,一段家庭的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
  六、 建家规整家风,固守国风本色
  七、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八、 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九、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十、 家,心灵的守护地;家,温暖的港湾处;唯天下间最美丽的地方!
  十一、 的开端,在于年幼之时,而年幼的优秀,则在于家训端正。
  十二、 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天地自己闯,靠天靠地靠祖宗不如靠自己。
  十三、 子不教,孰之过?子不孝,怨者谁?好的父母,好的将来。好的子女,决定一家的未来。
  十四、 子有过,应训之。
  十五、 人生最大的秘密和财富是,快乐。
  十六、 天道酬勤。也许你付出了不一定得到回报,但不付出一定得不到回报。
  十七、 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做一个孝敬懂事的好孩子。
  十八、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十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二十、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家风家训的格言
  二十一、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二十二、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
  二十三、 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二十四、 百善孝为先。
  二十五、 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二十六、 枯木逢春犹在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二十七、 宽容乐观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勤劳自强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二十八、 快乐诚实宽容这三点可以成为优秀的人
  二十九、 不能乱占人家小便宜
  三十、 人要时常自信
  三十一、 吾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三十二、 宽容乐观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勤劳自强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三十三、 快乐诚实宽容这三点可以成为优秀的人
  三十四、 不能乱占人家小便宜
  三十五、 吾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三十六、 礼貌待人,礼貌待客,少点依赖,多点自主,诚实待人,诚信做事,不隐瞒不欺骗
  三十七、 拥有好的家训,才能练就优秀家风。
  三十八、 勤劳的蜜蜂,没有时间悲伤。
  三十九、 劳动造就美好家园。
  四十、 坚持没有办不成的室,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四十一、 勤俭不是一时节约,而是一世的坚持与努力。
  四十二、 优秀家风影响的不止一代人,这会是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的,影响的是世世代代的人。
  四十三、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四十四、 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四十五、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四十六、 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四十七、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四十八、 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四十九、 帮助他人,才能让自己更快乐。
  五十、 具备文明是做人做事成功的前提。
  五十一、 坚持自己的准则,不盲从,不浮夸,实实在在。
  五十二、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五十三、 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五十四、 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五十五、 有了好家风,才有好民风,家风正则民风纯,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家风清则社风清,家风浊则社风浊。
  下一页更多精彩&好家训好家风格言&
本文已影响 人
[好家训好家风格言 好的家风家训格言警句]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1945人看了觉得好
699人看了觉得好
1004人看了觉得好
【格言大全】图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