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中才女获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全国广场舞大赛一等奖奖 她写了啥

登陆 / 注册 搜索
| 自动登录
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
SEARCHSITE搜索
图文类模块[演示][部分]
突发!北仑进港公路发生车祸,机油撒了一地,集卡司机被卡车内。(@撞树羊)
出来混,...
  今天上午8点,最新的“开学大片”正式上映。
  上半年这个新学期,看点、亮点...
昔日大佬今又来,昔日中国的第3大富豪仰融在汽车...
元宵节过后,中国人传统来说年也算过完了,人们开始...
网友“super侧卫”发帖,城际动车组长这样
突发!北仑宝山路发生“械斗”,120已就位。(图...
2月13日上午6:40左右,象山中学高二一学生从学生...
  昨天(2月16日)凌晨,在奉化中山路和桃源路交...
图文模块-分离式框架[演示][部分]
  2月21日下午,区文体局副局长凌晓军、区图书馆馆长朱静霞等一行人到白峰街道调...
270家企业提供4173个岗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
  2月22日下午,区总工会召开七届五次委员(扩大)会议,区总...
  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近日,小港街道农户纷纷下到田地,开...
  2月21日下午,区文体局副局长凌晓军、区图书馆馆长朱静霞等...
  2月20日下午,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陆亚芬一行到小港街道调...
  2月21日上午,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晓雄一行到区审计局调研...
通栏标题[演示]
从今年年初开始,宁波海越新材料有限公司烟囱冒黄烟现象就在市民中引起了很大反响,经过环保监督员的两次督...
  日前,区公交公司被市客运局评为公交客运行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工作先进单位。  近年来,公交公...
  9月12日上午,美国天合汽车集团(TRW Automotive)独资企业天合(宁波)电子元件紧固装置有限公司在厂...
子标题[背景色]MORE +
北仑太平洋国际大厦。一神奇的女司机,把人家车子刮擦后,
就在刚才,孔墅村一处垃圾场,燃烧起来,惊动119,消防车都来了……烧的
今天(2.24日)18点25分,
北仑公交一辆车牌8k872车在北仑往宁波方向,
图文类模块[格子][部分]
垂直幻灯MORE +
文字列表MORE +
Powered by用户等级:大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471 小时
元宝:2239
金币:258710
<em id="authorposton13-2-16 11:47
查看: 11574
本帖最后由 小小丢 于
11:47 编辑
日至4日第十五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在上海举办,来自全国25个省市的选手同场比赛,合肥一中高三14班朱容鋆同学以其作品《图书馆里的猫》获得全国一等奖。
  日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在上海逸夫职业学校如期举行,朱容鋆同学以一篇短篇小说《草地上的虫鸣》(见附文)获得复赛资格。复赛题为:①盲点;②图书馆里的猫;③诗歌的敌人。(三题任选一题,文体不限)。朱容鋆同学与来自全国25个省市高中生中的写作高手同场比赛,在规定的三个小时中进行了现场文学创作;朱容鋆同学选择了第②题《图书馆里的猫》作为复赛创作题目,她采用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在叙述一个住在图书馆里的猫家族的荒诞历史的同时,以旁观者的视角叙述了文明所遇见的革新和灾难。最终经过评委会审定,获得此次大赛一等奖。该文后续会由《萌芽》杂志收录出版。看了下,写的真是太棒了!!!
  草地上的虫鸣
  沃洛佳是我认识的唯一一个鄂伦春人。
  我认识许多鄂温克和鄂伦春族,但是仅仅知道他称得上是一个鄂伦春人,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和现在一样,是在哈尔滨到老家塔河的火车上,这火车可以一直跑到西林吉。跑到边境线附近。
  那是十几年前的事,那时候我还不到二十岁,在上大学,因为所学的科目的原因,我似乎有成为民族志学家的意愿。故乡塔尔根在绵延的大兴安岭东面坐落着,塔河和呼玛河在北边汇聚成通一条河流,向东南奔流汇入黑龙江,我和那里的村民和护林员们都很熟悉,一个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他们对各种树木、灌木和浆果的名称。
  同样的,就像今天,我乒乒乓乓地拖着箱子走上哈尔滨站的月台(这站台有种50年代工业运动的遗风),向点着一根烟的列车员扬了扬车票,就大步流星地走向车厢里的长椅坐下来,这趟车没什么人,我座位上的灯恰巧又烧坏了,我就只好倚着半开的玻璃窗,好奇地望着对面黑漆漆、空荡荡的站台上横放着的一辆小拖车,望向更靠近火车轨道的地方:那里一个卖各种“旅行物资”的老爷子拧亮了他那绑在一根竹竿上的白炽灯泡,就在这橘红的灯光下饶有兴味地捧着黑匣子听广播。
  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那绿色火车的车厢是怎样的安静,寂静像一盏灯一样给整个车厢染上了奇异的、近乎神秘的色彩。幻象沙沙作响:我那时充满了各种奇怪的想法,整夜整夜地睡不着,我望着窗外,什么都没有,只有风呜呜地叫着,再就是一辆相向而行的火车汽笛骤然响起,大灯一闪而过。
  当时我专注于对森林游牧的满—通古斯语系民族的研究,当然不是完全的学术研究,而是带有一些不严谨的成分,我整夜整夜地望着窗外,脑子里飞快地浮现一些断断续续的词语,一些自己想象出来的图像:鄂伦春、“雅库特人”、撮罗子、氏族时期、勒拿河时期、额尔古纳河时期、白那查山神、萨满舞……可是我最后还是在这种半梦境的情形下睡着了,半夜里有人上车坐在我对面,我一惊,头碰在了窗沿上。
  等到我迷迷糊糊地抬起头,再次望向窗外时,对面的座位上传来一个声音:
  “哥哥好!”
  我转过头:一个小男孩坐在我对面,我和他打了个招呼,就又回头望着窗外。我们想必已经到了内蒙古境内了,一连停下的几个车站都有蒙语的标示,铁路两边都是一望无际的初夏的草原,风从外面带来一阵又一阵说不出的清香。我用眼角的余光留意着对面的座位,那孩子还在看我,不时露出羞怯的微笑,终于鼓足勇气细声细语地冒出一句:
  “我认识您,妈妈说您是大学生,在北京念书的。”
  “你一个人吗?”
  他摇摇头,指了指一个刚刚走过去的列车员:他的亲戚在这班车上工作。
  “我们是邻居,您家绕过两幢房子就是我家。”
  我费力地在记忆里搜罗着,好像确实有这么一回事。那是一户鄂伦春家庭,60年代从大兴安岭迁来。孩子叫做沃洛佳,不会说鄂伦春语,普通话倒说得极好。
  我没再多说什么,而是继续专注于幻想,痴迷地注视着在车窗外玻璃外面奔跑着的灰绿色的大地,这里少见蒙古包,村子里的房屋大多数使用桦木造的,屋框有时漆成蓝色,有时不漆,只挂一条蒙族人的蓝色哈达。屋檐无一例外地低垂着,好像半眯着眼睛。
  快到塔尔根了。如果进了黑龙江省界,从车窗向后望,看见西南方隐约出现包括伊勒呼里山一系列山脉的青色轮廓,而前面西北方出现了白卡鲁山雾气环绕的身影,就说明离家已经不远。
  火车只在塔尔根停三分钟,塔尔根是个小站,一块铁皮站牌棱棱地截在地上。正是七月份的天气,太阳不大却亮的出奇,从铺枕木的煤渣石到田野间散落着白砂的小路,都长满了一种高茎的,玫红色六瓣的野花,细小的藤蔓爬在木头做的电线杆上,天上横着很多条电线。
  沃洛佳在我后面下车,我能听出来这个十岁的小孩在用一种轻快的,惯于旅行的脚步走路。
  正午的田野里没有一道影子,亮晶晶的草地上时而传来乌鸦“啊—啊—”的悲切的叫声,时而我们的脚下也传来毕毕剥剥的点头似的声音,一低头:刚刚正好踩碎了一棵松果。草丛沙沙响,白杨树簌簌地摇动,而在这一切声音的后面是一种宏大然而轻微的,潮水一般的声音:无数的鸣虫正为夏天振动翅膀。这声音让人产生各种奇妙的幻象:鄂伦春、鄂温克、驯鹿、雅库特、住在森林里的人……
  “这是金铃子在叫呢……”他偏过头。“这是蝈蝈的声音,好像锯木头。”
  他对我说,他曾经看到有人在桦树皮上画一些驯鹿、太阳、人和森林的图像。他说他想当画家。我暗地思忖,一位抽着烟斗,带着狍皮帽,衣服上沾着芬芳的桦树木屑的鄂伦春工匠,就这孩子心目中画家的形象。我第一次遇见鄂伦春人沃洛佳的时候,成千上万的鸣虫正在草地里唱着,说实话,当时我并没有把他算做一个鄂伦春人,也没有想到他会成个鄂伦春人,只觉得这孩子挺懂事而已。别人说沃洛佳以后定然有出息,我不知道。他后来到哈尔滨上初中去了,他画画一年画得好似一年。我到过他家里看过他的作品,很不错,有一种特别的,沉稳又炽热的精神,和法国印象派几分相似。
  “沃洛佳念书念得好,将来要考中央美院当大画家。”在塔尔根的几个老人这么说。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至少对于我所学习的学科来说这是个悲剧:一个小民族的青年向社会中心走去时,这个民族的文化无疑要走向边缘。
  之后又过了几年,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以至于我从此见怪不怪。比如说,我没有成一个民族志学者,而是出人意料地成为一个商人,说来惭愧,我后来再回塔尔根,坐上那辆绿皮火车,是为了和当地的林场谈生意。塔尔根的木材是很优质的。没错,我还有个本子,密密麻麻地记满了这些木材不同的名称。
  可是当我的邻居们告诉我那样一个消息时,我还是觉得困惑。
  “沃洛佳不上学了!”
  邻居们说,那年夏天沃洛佳到树林里去写生,回来以后许多天不说话,后来就说自己要去当个看林子的,再也不上学了。
  “你不考中央美院了吗?”我戏谑地问他。
  沃洛佳现在完全和小时候是两个模样,但是仍然保留着那样羞怯的、敏感的神态,这和他高个子的、英气逼人的外表非常不相称,看起来有几分古怪。
  “没有那个必要。”他轻蔑地摇了摇头。
  在沃洛佳的抽屉里有许多纸片,画的全是笔法笨拙的古老花纹,不知道的人说不定认为这是什么原始人的岩画。
  “我在造字。”他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脸上却露出了严肃的表情。
  我并没有做无谓的劝说。后来我把木材产地定在了别的地方,免得再回塔尔根去,在那条夏天虫鸣响亮的小路上,许多感伤的事物会像丸花蜂一样在我身旁盘旋。
  前年秋天我住在红星林场,附近驻扎着某部三连。六点钟时我去散步,有幸看见清晨微光下的白桦林。在灌木丛生的地方,传来奇异的声响。这是什么动物的声音呢?如果是春天,我会认为这可能是一只走丢了的松鸡雏的声音。如果是夏天可能是蛙鸣,但是现在,什么动物还能这样唱呢?况且这声音是这么微弱,就像蜡烛上的青烟一样,一下子就能被风吹灭,这声音是这样断断续续,是什么在鸣叫呢?
  正当我想着这些时候,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回头,却被吓得连退几步:一个高大的护林兵站在我面前。如果不是他毛皮帽子上的那颗金星,我多半会把他当成解放前这些山里游荡着的强盗。“那是金铃子在叫。”大兵沃洛佳侧过头看我,好像在故意重复几年前我们的对话,我笑起来,他第一次和我说起虫鸣声时还是一个十岁的小孩子,而流逝的时间现在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希望和他说话,我甚至疑惑:为什么他不早些以成年人的相貌出现在我面前。我问他,为什么参军,为什么要来看林子,他说他想过一过鄂伦春人以前过的生活。
  他问我为什么经商,我却无言而对。
  “还画画吗?”
  一瞬间矛盾在他高眉骨的脸上现出严峻的神色。
  “我带你去一个地方。”他说。我们向森林走去。我拨开树枝跟在他后面,看见沃洛佳高筒军靴的靴底落上印在黑土和落叶之间的狐狸的脚印。
  路上我常常见到曾经很熟悉,现在却和我生疏的事物:灯泡般发亮的浆果,驯鹿时常行走的小道,“森林防火”木牌上缠绕的铁丝。有时我见到的事物却不同寻常,我们走过一片林间空地,那里地上的土壤时而是黑色,时而是烧砖一样暗红,时而则是灰色,这些石砾和细砂在枯草上延伸出毫无规律的线条。而当树林渐渐亮起来,清晨时分我在林场边缘听见的虫鸣也渐渐清晰了,音色充满令人吃惊的倦意,好比松了弦的吉他正在演奏。
  终于我们来到了一个高过树顶的瞭望台底下,沃洛佳常常就在瞭望台上监视有没有可能的火情。在高处,在漆成深绿色的屋檐下,把同样是深绿色的军用水壶递到我手上。而当我向着来时的路眺望时,我看见了一副终生难忘的景象:
  在我们刚才所经过的广阔的林中空地上,一幅巨大的画静静的躺着,而我所见到的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线条对天空展现了秘密。黑色的空地上一个砖红色的圆形十分醒目,又用灰色分成外面,中间,里面三圈,最外层是太阳,月亮和星星,中间一层是各种各样的树,枝条缠绕在星星中间,还有站立行走的熊,犄角上挂着铃铛的驯鹿,野兔,猞猁和狐狸相互追逐。最里面是人,手拿标枪的男人和搭建帐篷的女人。而在一切的正中是一位头戴羽饰的萨满,他手上的神鼓发出和太阳一样的光线,把一切连接起来。
  在我们四周,在远处图画的中央,秋虫们微弱的鸣声正提醒着我,在这片森林里,鄂伦春人有过曾近枝繁叶茂,现在却渐渐消逝的生活。
  我有些敬畏的望着他,他却像早就知道我的反应一样。我无法不把我眼前所见到的和我了解的一些传说联系起来:在鄂伦春的一些氏族里,每一代都有萨满出现。沃洛佳会不会是萨满,我不清楚,但是他所做的已经超出了艺术家的能力。在他看着自己的作品时,童年的羞怯,少年的傲慢和现在的军人气概同时出现在他的眼神中。而他和我谈话时,似乎认为我比他还要年轻。
  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他。去年冬天回塔尔根过年时,有人告诉我,沃洛佳在连队执行任务时失踪了。“失踪”一词所含有的情绪,除了愁惨的“凭空消失”和“不能确定的死亡”以外,我赋予它另外一层含义,一丝若有若无的希望。我准备回塔尔根去,我想回去看看我的亲人们,我们家的木刻楞房子,和房子前面的那棵宝塔松。在以往的夏天,它常常结出粉红的,香气袭人的松果。
  我坐在火车上,车厢还是原先的车厢,只不过旧了许多。风从窗缝里钻进来的时候,我再次开始幻想。眼前的磨砂玻璃被敲碎,生锈的窗子被推开。多年以来我头一次对我弃文从商的决定感到后悔,并再次开始幻想,从弃置已久的回忆里一段传说正在自言自语:许多鄂伦春英雄们常常会乘着天鹅飞向一条遥远的河流,那里河水碧蓝,候鸟在那里休息。我相信沃洛佳会在那里,我必须相信。
  我所好奇的无非是他中学时去森林写生时究竟看见了什么?山对他说了什么?岑寂的天空又对他说了什么?我所好奇的无非是这些,而鄂伦春人沃洛佳永远再不可能说给我听了。
家长帮,帮家长!手机群聊等你来参与,赶快加入吧!合肥站群聊号码汇总: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2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2-16 13:11
写的真好,未来的小作家
用户等级:小学五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2-16 16:09
用户等级:小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2-16 19:05
:victory::victory::victory:
用户等级:高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741 小时
金币:6505
<em id="authorposton13-3-18 20:37
用户等级:小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9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3-20 12:55
带回家给女儿看看。
用户等级:小学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56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3-20 15:21
用户等级:初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30 小时
金币:5819
<em id="authorposton13-3-20 15:24
太长,不像是作文
用户等级:幼儿园大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1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4-9 15:32
用心的孩子!!
用户等级:小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4-9 15:48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44 小时
金币:1593
<em id="authorposton13-5-22 00:27
写得真好,要怎么学才能写成这样呢?
用户等级:小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91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5-22 08:20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3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5-22 16:49
感谢楼主,感谢老师!!!
用户等级:小学五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99 小时
金币:1315
<em id="authorposton13-8-6 12:41
给女儿留着,仔细品读。
用户等级:小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32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9-7 16:20
棒,让孩子也读读。
更多资讯,尽在微信!
Powered by微信号:GK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镇中才女获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一等奖 看看她的文章
  镇海中学又传来喜讯,4名学生在&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第15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决赛,1月23日-24日在北京举行。这场比赛的指导和评审,都是著名的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教育专家:白烨、曹文轩、顾之川、吴思敬、张之路、林莽等人。在他们严谨而公正的的评选中,又一批文学特长生脱颖而出。
  其中,在高三组的现场决赛中,镇海中学四名同学均获得了全国一等奖。这四名同学分别是:郑琦《我的阅读故事》、丁怡俊《我的阅读故事》、车凌哲《山境》、木一凡《塔上的树》。另外,还有两名同学获得了全国二等奖,分别是应婕同学的《应爱青&应爱晴》(指导教师周爱红)和孙婧同学的《我的阅读故事》(指导教师李汝)。
  记者注意到,其中一名叫郑琦的同学,还刚刚和该校的毛馨儿同学,一起获得了&语文报杯&全国中小学作文大赛中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
  郑琦同学的凭什么总能征服评委专家挑剔的眼光?她的构思巧妙在哪里?记者昨天采访到她,郑琦凭记忆写出了现场作文的提纲&&
  这次作文竞赛要求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她选择了《我的阅读故事》来写。
  路径绵延无尽头,纸上人生提灯行。
   &&题记
  一、小时候
  对比《丑小鸭》与《井底之蛙》,面对困境时,不能局限于自身的眼界,要敢选择挑战。
  二、青春懵懂时
  对比《红楼梦》中林黛玉与《简&爱》中的简&爱,都是父母双亡,无人为自己作主,但面对爱情,要选择自立与自发。
  三、再长大:
  对比《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海伦&凯勒,面对命运的折磨与挫折,要选择挑战与战胜自我。
  结尾:
  引用弗罗斯特的诗:
  树林深处伸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罕至的一条,
  以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仅仅这样的构思,是不是就已经胜人一筹了?因为是当堂作文,记者没法拿到郑琦同学的决赛作文。不过记者还是拿到了她的另两篇全国竞赛作文,才女文采斐然,大家一起来欣赏下。
  相关链接
  (郑琦获&语文报杯&全国中小学作文大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作品)
  时光,流沙;边城,古墙;过客,归人。
  凭楼远眺,阳光透过砖石的缝隙,斑驳了楼台,万点金鳞。城墙里浇铸着的,不只是血汗凝筑的刚毅,还有一个古老民族不屈的灵魂。
  墙犹在,思人未还
  边塞风沙,枝上寒鸦,谁在翘首回望,青丝已成白发。
  公元前三世纪末,六王毕,四海一。始皇下令修筑长城,然而宏伟磅礴的背后,混杂了多少血汗之躯,寄寓了多少情思挂念?史书记不下一段段残酷与罪恶,守望家园,却空劳牵挂,只留得蜿蜒的长城依旧,守望祖国江山。
  一个时代的荣耀,抑是抹不掉的悲凉。还记得那个悲凄的故事&&千里寻夫却已是尸骨不在。始皇奢求万古的功绩,忘却了百姓渴慕的只是安定与祥和。君临四方,收复的不应只是山河,更应是百姓安居的家园。
  有时,我们守望的家,不一定要奢华明丽、锦衣玉食,只求家人团聚,晚炊的烟雾里能映着每一张笑靥。身在他乡,我们为了生计名利而流离奔波,但不能忘却那停留在原点的记忆与眷恋。守望,为每一方土壤里的祖辈的汗水,为每一寸空气里亲切而温暖的心跳。冰冷的砖石隔绝的了生死,但隔绝不了情思。那些心绪与牵挂,只怕是被岁月侵蚀成了碎片,终消融在了年年岁岁的月光中,随时光散尽。
  孟姜女的泪水,洗不净始皇暴虐的罪恶,化不开离人相思之切。多少痴盼,多少守望,融在那一砖一石里,在岁月的淘洗中依旧熠熠生辉。
  城依旧,羌笛不在
  胡风卷着沙石而过,玉笛声声,大漠孤烟犹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落日长河,旌旗凌空,身处边塞戍守,心中却念守望自己的亲人,针脚密密,情思缕缕,白鬓又添几许?自古论英雄,人们总会铭记冲锋陷阵的将领,运筹帷幄的军师,而那些承担了愁思与寂寞的戍边战士,却宛若大漠的沙砾,被永远埋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从古至今,他们一代代驻守在祖国边缘,扎根边疆、建功边陲,像是血肉之躯筑起的城墙,奉献青春与誓言,无怨无悔。&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引月为酒,指沙为肴,他们把汗洒边疆,血液里流淌着的是代代相传的红色精神。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日如流沙,多少诗词刻下了他们守望故土,守望家园的坚毅顽强。塞外关城犹在,束缚了似箭归心,戍守边疆抵御外寇匈奴,那些热血诗词,那些激昂红歌传唱在每一代将士心里,就像历经风雨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一样,牢牢地植根于每个戍边军人的灵魂之中,成为永不褪色的信仰坐标。
  日落西山,关城檐角落余晖;羌笛不在,阴山深处存初心。
  城墙逝去,何处寻
  当那些古老的墙被&崇洋&的洪流冲倒,纵使城还是这座城,但早就有了不同味道。
  古厝和文物史迹是历史的记忆、文明的标志,哪怕是残垣断壁,抑或是只有几块碎片,仍是满满扑面而来的历史的沧桑,透过那些吉光片羽,守望从前。然而那些记忆,那些被时光沉淀下来的印迹,最大的特点便是&不可再生&,一旦消亡便不复存在。不久前南京市明故宫皇城西墙遗址的发现,一句&没有发现有保护价值的东西&,便将其夷为平地。所谓价值,是经济还是文化,是暂时还是永远?明皇宫的价值,推土机永远不会懂,而若抱着推土机的思维,只从现实的功利出发,那么史迹再大的价值,也会被选择性忽视。
  容易失去的记忆,守望才会愈发珍贵。历史就像一座埋在尘土中古城,或重见天日,或烟消云散。那些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记忆与杰作,在洋风中日渐香消玉殒,长城关城的雕梁画栋,黟县西递宏村的粉墙黛瓦,雪域高原的藏式雕楼,亦或是云南乡土的苗家脚楼,在如今西洋文化充斥的年代里,它们蕴含着的,不止是精湛的技艺,更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活的灵魂。与其千篇一律打着洋口号,何不回过头,去守望那些遗失在国人心底的根。因为在那里孕育了几代人的心血智慧,永驻了时代更迭后不老的传言。
  我们为上下千年的炎黄血脉而自豪,为泱泱大国悠久的历史而兴叹,&西学东渐&的同时莫让彼此迷失本我,待到古城墙不在后才醒悟本该珍惜,该守望。不要等到一天醒来,却发现遗址上布满了现代建筑,那种错失,罄竹难书;那种遗憾,长江难尽。
  几千度春秋轮回,城楼已去。华夏文明的记忆,犹待弥新。
  曾记否,从前杏花微雨,雨巷里氤氲的水汽笼罩了古墙。月色下,彻夜响起的马蹄声,竟带不走边塞的人,徒留一座空旷的城,葬了青春。曾记否,彼时春深迟暮,暮色里泛红的晚霞映照着古城。塞外风起,时断时续的羌笛声,竟容不下江南的魂,徒留一城梦断的人,碎了半生。
  一砖一瓦,一墙一城,因为弥久,所以珍贵。
  史书记不下那些岁月里的碎片,时光传承的不只是那些雕梁画栋的技艺,那些守望故园的深情,更是复古与怀旧的初心。喧嚣浮华里,莫忘却初心,好把那些忽视了的灵魂与血脉再一一守望。
  炊烟里的蒲公英
  (郑琦第十五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复赛作品)
  薄雾西山日光斜,暮色人家,煨几缕袅袅炊烟。
  &&题记
  今年梅子青时,我回乡下看外婆。村东头那片蒲公英被夷为了平地,河畔新砌了石栏,显得路更宽敞。桥边的石台仍在,小时候,外婆在台上浣布捣衣,我和姐姐就在一旁,或是捡石子来砸水花,或是采几朵路边的蒲公英,吹出一团花絮洒落水面,像是一个个待嫁的新娘,石台边漂出的白沫便是她们的嫁衣。
  如今,石台犹在,却少了浣洗的身影。流水依旧,却已是凝固了般的浑浊。
  村口车辆聚散匆匆,纵使是满手的礼品,又能抚慰老人几分的挂念?平日简衣素食,待儿孙归来方生火做起佳肴,却终逃不过炊烟散尽、车辆离去的无奈,独留一桌残羹冷炙,和寒灯下落寞的身影。
  母亲说这村子本是一家大财主的老宅,几经变故而成了异姓的房舍。一宅一户,宅院众多,颇有老北京四合院的特色,却不失江南农居雅致古朴的味道。一进院子,几只鸡在树荫里正踱着方步,密密的树叶,斑驳了一地阳光。外婆在房前择菜,身旁的大黄狗冲我们狂吠,想来是有点认生,正欲上前时被外婆呵了回去。
  &来得正好,刚做了青团,还热着呢!&糯米粘着墨绿的外皮,馅子是新炒的雪菜肉丝,还散着热气。三竹盘的青团浸在小院的一角,形态各异,却都那么惹人怜爱。想到商场里塑料包装的青团,形状整齐,通体透亮,独缺艾草特有的清香。
  我坐在院子里吃青团,望见隔了两家的房子新建了西式阳台,阳光下耀眼的白色石栏夹在一排木楼中,显得不伦不类。
  那屋子又易新主了?
  我是认识那屋子原本的主人。少时我常跑去缠着那屋里的姐姐教我画画,只是从不知道她的大名,如今连小名也忘却了。听说,她离家后再也没回来过,连个电话也没有,独自拉扯大她的老婆婆连病死家中多日也无人知晓。&不孝女&&忘恩负义&,我很难把这些词与她挂钩,印象中她永远是那个爱笑的姐姐,会牵着我去村口画画,教我编草环,偶尔还会塞给我一颗&大白兔&奶糖。
  饭后几个老人聊天:&我们在,小的们偶尔还会回来,我们走了,房子也该易主了吧!&老人说得很凄惨。是的,村里的孩子大了便进城,独留年迈的父母守着偌大的空房。夕阳西下,炊烟升起,老牛在田里,老农坐在田埂上抽着旱烟,向村口无声地眺望。
  从前远看村口的蒲公英,花絮如薄云的碎片,在墙基边,在菜地里,散散漫漫,不知所往。而一个家族,是不是真的可以像蒲公英随风飘扬?飘到哪里,那里就是家,然后落地生根,繁衍生息?
  有炊烟的地方,就有游子的一丝牵挂,就有一缕扯不断的记忆。人走了,走在了陌生的地方,可是炊烟还在,因为乡村还在,乡村的瓦屋还在,乡村的篱笆豆角还在,乡村的猪圈荷塘还在,年老的爹娘还在。
  外面的都市没有炊烟,就如没有乡音,没有虫鸣,没有向晚的牛哞,我们拖着行李箱,走在了陌生的地方,可是炊烟还在,因为乡村还在,乡村的瓦屋还在,乡村的篱笆豆角还在,乡村的猪圈荷塘还在,年老的爹娘还在。
  一步一步远离炊烟,可是,我们的思念却一直被炊烟牵绊着,走了多少年,也未曾走离那片故园。
  因为,那儿,母亲的唤归声如炊烟一样升起。
  因为,那儿,炊烟升起如母亲隐隐约约的唤归声。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教育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教育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教育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教育频道"的电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词大赛 才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