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谢谢妈妈的爱材料作文,700字左右,注意,这是材料作文不是话题作文,谢谢

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写作的区别-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您的位置: >> >> >>
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写作的区别
作者: &&加入日期:10-05-16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试题和写作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解、实践、训练
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教学,了解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材料
教师:同学们,话题作文连续在中考试卷中出现,但是随着2006年高考材料作文复出,今年我们有必要掌握材料作文,使应考准备更充分。下面我出两个作文试题,大家阅读分析,哪一个是材料作文,哪一个是话题作文。
(一)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在一座小岛上,住着一位老鱼翁和他的妻子。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它们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的。老夫妇见到这群天鹅,非常高兴,于是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鱼虾招待它们。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南飞。湖面封冻,老夫妇就敞开他们茅屋的门让它们在屋里取暖,并且给它们吃的,这种关怀一直延续到春天的来临,湖面解冻。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这对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消失了。不过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时饿死了。
(二)话题作文。
人在旅途,总会有看不完的景致,走不完的坎坷,说不完的感受。岁月如歌,人生的意义,不应该仅仅重视结果,更应该咀嚼生命的每一个过程:学习中的一次次发现,绿茵场上的一次次拼搏,与家长、老师、同学的一次次心灵碰撞……我们的知识在求索中积累,能力在创造中提升,意志在磨练中坚强,情感在交流中融合,我们的生活因此而丰盈,我们的青春因此而精彩。
请以“过程”为话题,写出生活中的某一个过程,并写出你的真实感悟,或写出与“过程”相关的见解。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学生阅读回答)
二、教师讲解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试题和写作的区别。
教师总结:很明显,从题面我们就能看出来,第一个是材料作文,第二个是话题作文,考场作文一般都是这样表述,不会难为大家,所以辨别什么作文题目是材料作文,什么题目是话题作文,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遇到哪种作文,要写这样的作文,我们应该注意怎么写,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在写作上的区别。
观察材料作文,题目只一句话: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观察话题作文是:以“过程”为话题,写出生活中的某一个过程,并写出你的真实感悟,或写出与“过程”相关的见解。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他们区别是:
1、话题作文里的材料,只是一个引子,就像我们问路,这个引子就是那个指路的人,他告诉你一个地址,你自己走去,这个人就和你没关系了,你怎么走,是你自己的事。比如上面这个话题作文,以“过程”为话题,与“过程“相关的见解,写某一个过程,只要和“过程”相关都可以写,至于说其中所给的材料可以不用再管。
2、但是材料作文则不然,材料作文里的材料大多情况是作为作文的主体内容的,材料中的主旨、观点、内含与你要写文章的主旨、内含、立意是密不可分的。这个材料就像你手里的路线地图,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只能靠手里拿着地图找你要去的地方。你只能看地图走,沿着地图上的标志走。你要不时的拿出地图看,把路走对。又因为到达目的地的路线不止一条,你可以选择不同路线。
所以话题作文题干内容,一般有提示语,要求我们的作文围绕话题或在话题范围之内即可。而材料作文的要求,多要求我们深入理解材料的实质、内涵,自选一个角度立意作文,命题者不会在题面中点明材料含义。
打个比方说,话题作文更像一只筐,只要合理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这个筐巨大无比,包罗万象。但是材料作文则不然,有句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罗马广场是你的起点,你站在罗马广场上,可以到达任意一个罗马城的某个地方,你可以任选路线角度,通向四面八方。但是这一切的前提必须以“罗马广场”为起点,而不是别的什么。这个起点实际上指的是材料作文中做给材料体现出来的主旨、含义、中心、观点。
下面我们来练习:
用第一个材料作文,写出你的作文立意。语言表述要概括简洁。
用第二个话题作文,设计作文题目。
注意我刚才对材料作文的解释,深入理解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内涵,从中可归纳出怎样的观点(论点)。
三、学生训练,了解和掌握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试题和写作的区别
(一)教师与学生自由交流,指导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向,掌握学生的观点,找出观点不同的学生和全班交流,同时教师也交流自己的观点:
1、从成功的条件角度――老夫妇用他们的爱心呵护了天鹅,却并没有最终使天鹅生存下来――溺爱不会造就成功,不会培养能力,而那些在逆境中历经艰辛的人更会走向成功。
2、从天鹅生理习性与客观规律的角度――老夫妇两以为冬天里的呵护,能帮助天鹅度过严寒,但是天鹅在冬天是会自己飞到暖和的南方的――一切违背客观和自然规律的行为,即使出于好心,也不会有好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3、从天鹅最后结果的角度――天鹅因为老夫妇的爱心呵护,沉湎于优越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停止了飞翔的使命与追求,告诉我们每个人,不要因为身边的温床,而停止放飞追求理想的翅膀。
………………………………
(二)以“过程”为话题的题目设计:
1、过程比结果重要
2、过程与结果
3、一路风景
4、生命的过程
6、生命因为过程而精彩
7、要过程,也要结果
8、结果里过程很重要
话题作文更适合我们展开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当然这个话题作文不是太好,有些限制我们的思维了。我们以后找好的话题作文进行作文题目设计的训练。
四、深入训练,进一步掌握材料作文的特点。
教师:请大家看这样两则材料,自选角度立意。
材料一:著名歌手丛飞利用自己的演出所得捐资300万资助了178个贫困学生,但当丛飞患胃癌时他所捐助的在本地已经完成学业的学生却没有一个人来看他,媒体报道后他所捐助的一个学生居然埋怨说:这让他们很没面子。丛飞却说别责怪他们,我已经是不需要医疗的人了。
  材料二:华农大的学生利用收废品挣的钱全部捐献给一所希望小学,帮助学生上学。后自己却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一名受捐助的学生将自己辛辛苦苦攒的压岁钱10元全部捐献给了她。有人问这个孩子为什么捐这么多钱。孩子说就是做到了姐姐说的一句话。记者问姐姐说的什么。孩子说姐姐说过:当别人帮助自己的时候,你也要学会帮助别人。
教师与学生交流:
1、从丛飞捐赠角度――乐于助人,奉献爱心
2、从受助者自感蒙羞的角度――要知恩图报,学会感恩;不要以怨报德。
3、从小李助学得到回报的角度――助人也是助己。
4、从女孩捐压岁钱的角度――学会帮助别人。
5、从两则材料对比的角度――助人与救心,爱心缺失与爱心传递。
6、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受恩→感恩→报恩→施恩。
遇到这种给出两个材料的作文,大家要注意两个材料对比的成分,善于从对比中发现材料内涵,或者从一个事件中归纳出对比的成分,从而使立意更深刻。那么这里的两个材料有那些方面的对比呢?大家谈一谈:
教师交流:
1、丛飞节衣缩食,慷慨捐助与受帮助者的冷漠自私的对比
2、受帮助者的冷漠自私,不思报恩与小女孩的知恩图报的对比
3、丛飞助人未得到回报与小李助人得到回报的对比
4、受助人冷漠自私,抱怨蒙羞与丛飞的宽容大度,以得报怨的对比
5、爱心缺失与爱心传递。
第二课时:
一、讲评作文,教师事先命材料作文题,留做家庭作业。
二、经过批改掌握,教师与学生交流作文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往经验,学生的材料作文容易出现如下问题:
1、把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弄混。其具体表现是:把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放弃一边,或者从材料中截取一段或一句话,从一个枝节谈开去。比如上面关于歌手丛飞的材料作文,学生整个文章谈的是“面子”问题,与“感恩”这个意思没有丝毫关系了。这就是经常写“话题”作文造成的不良习惯,这也就是把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弄混了。
2、&考场常见问题归纳:
(1)目无要求,抛开提示,审题搞主观主义。自以为是,主观认识偏离材料。
(2)远离材料,另立山头,立意搞分裂主义。中心与材料主旨不符。
(3)把话题当题目,文不对题,拟题搞自由主义。
(4)观点陈旧,材料老化,选材搞共产主义,语言政治主义,产出政治书籍。
(5)旁门左道,故意另类,创意搞冒险主义。
(6)天上地下,云里雾里,内容玄虚,不知所云,内容搞虚无主义。
(7)套话连篇,语言空洞乏味,行文搞形式主义。
(8)天下爱心,真假难辨,虚情假意,情感搞庸俗主义。
(9)抄袭套用,东挪西凑,思想搞机会主义。
教师针对以上问题,与学生逐一进行交流批评指正。
(注)以上作文试题是课堂教学的例子,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不同的作文试题对学生进行指导。也可以利用比较多的作文试题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浙ICP备号&推荐材料作文素材论文题目阅读
热门材料作文范文论文参考资料阅读
同类论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