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m.2ssd我想装个ssd系统未识别上但是U盘没法识别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求助!!!7510 重装系统至M.2 SSD后,却无法安装驱动
该用户从未签到
GoldenBoar 发表于
新系统是哪里来的 怎样安装的。。
是DELL OEM或者MSDN原版安装光盘镜像刻录到U盘, 从这个安装盘启动电脑 ...
1:系统文件来源于微软,制作成ESD-U,然后清盘,重新安装至M.2;
2:确定是管理员权限安装驱动;
3:驱动的选择没有任何问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不管咋样,先谢谢大家的热情和回复!!!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20:38
chinahoocn 发表于
不管咋样,先谢谢大家的热情和回复!!!
你先解压下驱动到一个文件夹里面,然后再右键安装驱动看看,这个问题很奇葩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hechengg 发表于
你先解压下驱动到一个文件夹里面,然后再右键安装驱动看看,这个问题很奇葩啊。
驱动文件都是.exe格式啊,还能解压缩?我不懂这些啊!
TA的每日心情擦汗 10:05
WIN10可以这里下载:
下载转成传统ISO光盘镜像
用rufus之类软件刻录到U盘
U盘启动电脑
分区那个步骤, diskpart清了硬盘
系统内装驱动的时候, 开任务管理器, 资源监视器, 看硬盘, 也开“计算机”看C盘那个目录,
看是否真的可以解压出那些临时.tmp文件
该用户从未签到
GoldenBoar 发表于
WIN10可以这里下载:
http://dell./thread--1.html
谢谢了!只能再试试了
TA的每日心情擦汗 10:05
本帖最后由 GoldenBoar 于
17:05 编辑
另外注意尝试把安装文件搬到其它地方尝试,
看样子你当前的安装程序目录是这样:
[12/10/15 19:35:45]& && &&&Original command line: &D:\7510\from Lu--Dell--\Chipset_Driver_320CP_WN32_10.1.1.9_A01.EXE&
D:\7510\from Lu--Dell--\
尝试弄一个简单一些的文件夹, 例如直接 D:\7510\Dell Drivers\
类似这样的
取消那些符号看看
如果还是异常, 把空格也取消了
尝试在C盘建一个目录来放安装程序, 例如
C:\DellDriversFolder\
还有尝试把安装程序的名字减少,
不要用原名字那么长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2:34
chinahoocn 发表于
驱动文件都是.exe格式啊,还能解压缩?我不懂这些啊!
戴尔的打包文件很有可能是exe的压缩文件
你在管理员模式下运行安装才能在默认路径创造解压文件的,按狗头版说的试试
该用户从未签到
GoldenBoar 发表于
另外注意尝试把安装文件搬到其它地方尝试,
看样子你当前的安装程序目录是这样:
[12/10/15 19:35:45]& &...
真的谢谢你的热心!
系统的下载和你提供的方式是一致的。驱动文件一直放在U盘里,待会儿直接放入C盘,再看看吧‘
谢谢你啊!!!dell工程师都没辙,只能说等待高级工程师或只用原厂2.5 HDD。
再次谢谢你和大家!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20:38
chinahoocn 发表于
真的谢谢你的热心!
系统的下载和你提供的方式是一致的。驱动文件一直放在U盘里,待会儿直接放入C盘,再 ...
U盘?你安装了360或者其它类似的国产反病毒软件么,我怀疑是禁用了U盘的EXE。
该用户从未签到
本帖最后由 hijinan 于
19:17 编辑
我遇到过的案例1:默认wifi驱动,然后从网上下载程序会下载成功,但是打开是错误的。 系统镜像也从wifi下载的,安装一切正常,但是用起来会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百思不得其解,很奇葩的问题,折磨了我很久,最后怀疑的是wifi。更新wifi驱动正常。你可以试试从别的电脑下载驱动 拷贝到U盘安装。
我遇到过的案例2:也是下载成功,但是安装出错,后来换了条宽带再试就好了。
希望以上对你有所帮助。
该用户从未签到
电脑盲,只能顶顶楼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先在这里,一并谢过大家了,谢谢大家的热情和耐心!!!谢谢!
我可能找到原因了?很奇怪的!先验证了,再说!
谢谢大家!
该用户从未签到
1:谢谢大家!多亏了各位热心的网友,谢谢!
2:根本的原因我没法说清楚,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只能说说如何解决的;
3:win 10重新安装(来源于microsoft 官网,制作ESD-U)、dell drivers(官网,对应系统版本的驱动,校验SHA)、系统安装方式以及安装完成后设置等等没有问题,因为部门有多台dell 工作站,我们也使用多年了;
4:我在其它电脑上,把所有的需要的驱动程序,全部解压缩至一个文件夹内;
5:把已解压缩的驱动,拷贝至新系统C盘根目录(win 10重新安装在7510的M.2 SSD上) ;
6:按照一定的顺序,就能正常安装必要的驱动了!
我是受到大家的启发,特别是“GoldenBoar ”、“hechengg”和“大D-Daring”的留言,我仔细检查了驱动安装时预设路径文件夹,发现不管是直接安装驱动,还是先解压缩,缺省文件夹都是空的,那些解压缩的驱动文件好像是被很快的删除了,好像还是自动删除,具体原因我解释不了。或许是什么地方设置不正确?
再次谢谢大家!!!谢谢了!!!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20:38
chinahoocn 发表于
1:谢谢大家!多亏了各位热心的网友,谢谢!
2:根本的原因我没法说清楚,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只能说说如何 ...
你这个肯定是U盘的EXE文件被禁了。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2:34
chinahoocn 发表于
1:谢谢大家!多亏了各位热心的网友,谢谢!
2:根本的原因我没法说清楚,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只能说说如何 ...
果然如此,应该是你的什么杀毒软件之类的东东自作聪明了?
TA的每日心情擦汗 10:05
如果是在U盘里面直接运行安装程序的, 可能确实有那些安防软件组织了程序向系统分区释放文件..
要看是阻止了, 还是释放后被立刻删除, 可以开系统任务管理器, 资源监视器, 看硬盘读写方面的变动.
可以尝试直接系统硬盘内运行安装程序, 这样可以判断问题在当前系统, 还是在U盘.
如果当前系统没有安防软件运行, 那么就是U盘的问题. (可以winrar之类软件创建一个自解压文档去测试确认)
该用户从未签到
1:慢慢深究这个问题吧!年底事太多了!
2:除了系统自带的Defender,没有安装第三方的安防软件,基本上也一直只用自带的Defender,此软件也没有特别设定;
3:系统安装后,除了在初始化时,做了简单的设定,进入系统就直接安装驱动了,试过好几个U盘,问题是一样的。
----------------------------------------------------------
其实,我觉得这种折腾是可以避免的!!用工作站就是为了稳定和可靠,可是为了保留关键配置(没办法,只能走政采!但那些JS太狠,东西居然比官网标价相差无几),想着能主要部件用好的就行了,硬盘可以换、可以加。然而,零售硬盘的质量是没法和大厂集团采购相比较的,并且,自己折腾系统就是麻烦,还不如一次到位!!!最终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这就是现状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你装的SSD是stat协议的?还是NVMe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把驱动都先拷到c盘,再安装。
17年2月精华宗师
17年2月精华大师
关注本友会
本友会微信公众号
VR微信公众号
benyouhui2012
今日推荐 /1
本友会拆机大赛与笔记本推荐活动的评奖结果已经贴出,请获奖本友关注私信,没有获奖的本友这次错过了下次还有机会,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奖品将在今明两天发放!
Powered by查看: 1139|回复: 1
新配的电脑进win8 PE找不到M.2固态硬盘,无法装系统!!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 积分
新配的电脑进win8 PE找不到M.2固态硬盘,无法装系统!& & 但是在BIOS里面能看到固态硬盘,最后用U盘直接装了win10。请教一下谁有什么好的方法解决用winPE装带m.2固态硬盘电脑的系统?
主题帖子积分
UEFI启动先用u盘制作一个启动盘,再进BIOS设置成UEFI启动,再装系统就是了
& 2014 u深度
,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23 queries求助!新买了一块m.2的固态装好后系统无法识别!_显卡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300,834贴子:
求助!新买了一块m.2的固态装好后系统无法识别!收藏
昨天新买了一块闪迪X400 128g的m.2固态硬盘,装好了发现电脑无法识别出来。我的电脑是神舟Z7,设备管理器里面有个未知设备,求问是什么情况?怎么解决?
战神K670D-G4D1 GTX1050 4G独显/G4560/8G DDR4/1TB HDD/Win 10,4299元!
来大神啊~~
不说话。也是M2
有没有人也碰到这种状况的
楼主非常的捉急啊
你这个pe太老了,不能识别,换一个
99%的人都不知道有这么好用的苹果助手 你用过吗?
去下个nvme的驱动,把系统写到u盘,u盘启动安装,然后会发现无法识别硬盘,点加载驱动 找到nvme驱动打进去就能看到硬盘了
没玩过m2,看看主板bios和驱动吧,最有可能是这些问题
m.2有2种,一种sata一种pcie。看看主板支持哪种。
楼主解决了么 我的固态也是不识别 不知道为什么
楼主。。。你把镜像直接解压到FAT32格式的U盘里
开机切换U盘启动就可以进去了 刚刚亲测棒子的SM951可以
PE不认M.2的,直接在原来的系统里用分区助手把系统迁移到M.2里,啥事都省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查看: 15983|回复: 40
全新的折腾,终于体验到m.2 ssd阵列了(附安装与测试)
  看别人折腾,总觉得不过瘾,总想自己亲自折腾感受一下。但真正轮到自己折腾了,却又觉得太累,太麻烦,有时都会有种崩溃感(一天之内,重装了十几次系统,就是那种感受)。究其原因还是自己能力不足,看样子得努力向大神们学习才行。之前一直没打算入手第六代平台,主要是因为这套平台真的太贵了。除了买U,还得买主板,买内存,实在是不划算。还好最近参加了一个试用活动,算是间接圆了第六代平台的梦。
  我是真没想到第六代的平台,装个操作系统会变得这么麻烦,尤其是第一次组m.2 ssd阵列更是麻烦。(第二次就变得超轻松了。)这次前前后后折腾了一个星期,总算是全部搞定。下面就分享一下这次的折腾m.2 ssd阵列过程吧。
remoteimage (141.39 KB, 下载次数: 15)
22:41 上传
  这一堆东西里,除了显卡比较旧些,其它全是新的。
remoteimage (152.51 KB, 下载次数: 6)
22:41 上传
  主板的价格有些过贵,使整机看起来很不平衡。
remoteimage (102.55 KB, 下载次数: 5)
22:41 上传
  这个主板,具体型号为Z170A XPOWER GAMINGTITANIUM EDITION钛金版,算是目前微星Z170主板系列中比较贵的一款产品了。它主打极限超频,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并不适合。如果喜欢折腾超频的话,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本来以为板子是白色的,让网上的图片给误导了。拿到产品才知道,这明明是银色的嘛。感觉像是喷了一层银粉,有种磨砂感。
remoteimage (84.38 KB, 下载次数: 9)
22:41 上传
  实在是财力有限,只能入得起I5了。I7现在的价格都涨到三千元左右了,毫无性价比。原打算入盒装I5 6600K的,但是有货的价格太高,价格低的却没有货。有时就是这么纠结。在盒装与散装之间,无奈选择了散装。
remoteimage (130.35 KB, 下载次数: 5)
22:41 上传
remoteimage (100.91 KB, 下载次数: 8)
22:41 上传
  准备用来组阵列的m.2接口SSD,型号是宇瞻AS2260,每块容量为240G,二块加起来是480G,这容量可不小。可惜不是走PCIe总线的,而是走SATA3.0总结的。
remoteimage (150.34 KB, 下载次数: 5)
22:41 上传
remoteimage (163.78 KB, 下载次数: 8)
22:41 上传
  宇瞻ASG SSD使用的是Apacer SCPS08PH主控,它属于宇瞻科技在业界首创四核心超高效能SATA III 6GB/s高速传输闪存主控。使用了NANYA(南亚)的DRAM缓存,型号为NT5CC256M16CP-DI,显示的容量是512M。闪存颗粒编号为IP8AG5SAPH,双面共4颗,单颗60GB。
remoteimage (85.63 KB, 下载次数: 6)
22:41 上传
  SSD的重量非常的轻。
remoteimage (117.84 KB, 下载次数: 6)
22:41 上传
remoteimage (119.12 KB, 下载次数: 6)
22:41 上传
  这块主板有二个M.2接口,支持组m.2接口SSD的阵列。
remoteimage (153.46 KB, 下载次数: 7)
22:41 上传
  固定时,必须用螺丝刀之类工具才行。从主板的设计来看,m.2接口SSD的长度应当有三种,分别是42mmX22mm的,60mmX22mm的,80mmX22mm的。这款宇瞻的产品是60mmX22mm的。
remoteimage (126.65 KB, 下载次数: 7)
22:41 上传
  在Z170主板上组阵列,我也是第一次组,下面就详细的展示一下,首先是进入主板BIOS。
remoteimage (95.57 KB, 下载次数: 7)
22:41 上传
remoteimage (88.79 KB, 下载次数: 7)
22:41 上传
  第一步先开启Windows 8.1/10 WHQL Support。
remoteimage (85.51 KB, 下载次数: 7)
22:41 上传
  第二步将SATA Mode设置为RAID。
remoteimage (83.72 KB, 下载次数: 6)
22:41 上传
remoteimage (106.75 KB, 下载次数: 5)
22:41 上传
  现在二块m.2接口的硬盘都已经正常显示,其后面也要改成Enabled模式。
remoteimage (95 KB, 下载次数: 10)
22:41 上传
  第三步:保存重启(这步很重要。不重启的话,就无法出现组建RAID的选项。)这个Intel(R)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的选项,不重启是不会出现的。(我就在这里卡了好长时间。)
remoteimage (88.68 KB, 下载次数: 6)
22:41 上传
remoteimage (94.07 KB, 下载次数: 5)
22:41 上传
  更改卷名(非必须步骤),这里使用默认即可。
remoteimage (74.18 KB, 下载次数: 8)
22:41 上传
  选择RAID0模式。
remoteimage (72.63 KB, 下载次数: 6)
22:41 上传
  将SSD状态项改为“X”。
remoteimage (90.79 KB, 下载次数: 8)
22:41 上传
  二块硬盘都已经改成“X”了,这时在SSD的名字后面会显示“X”。
remoteimage (74.18 KB, 下载次数: 8)
22:41 上传
  直接用默认的16K,据说16K比较好些。有人也说128K的比较好,这个就不清楚了。(简单原则是做系统盘用默认的“16KB”即可,做存储盘用可改为“128KB”。)然后选择Create Volume,这时RAID0阵列就创建好了。
remoteimage (83.97 KB, 下载次数: 6)
22:41 上传
remoteimage (88.64 KB, 下载次数: 7)
22:41 上传
  到此m.2 ssd阵列设置完成,感觉比设置SATA接口的阵列更加简单。
remoteimage (70.06 KB, 下载次数: 10)
22:41 上传
remoteimage (82.25 KB, 下载次数: 9)
22:41 上传
  开始安装系统,选择好U盘启动,(U盘里装的是win10系统)。注意,只能用win8以上的系统,用win7是无法安装的,在安装时win7,会卡在安装界面。(一直以为m.2 ssd阵列能用win7呢,浪费了半天时间。当然,有人说也是可以的装win7系统的,但我没找到相关的教程。)
remoteimage (74.79 KB, 下载次数: 8)
22:41 上传
remoteimage (66.86 KB, 下载次数: 6)
22:41 上传
remoteimage (54.56 KB, 下载次数: 8)
22:41 上传
remoteimage (68.2 KB, 下载次数: 6)
22:41 上传
  安装win10时,系统会自动创建四个分区。
remoteimage (102.28 KB, 下载次数: 8)
22:41 上传
  系统安装完成,然后就是安装驱动,测试软件什么的了。
下面是m.2 ssd阵列跑分,因为这二块是走SATA3.0总线的m.2 ssd,所以性能一般。
一:win10系统自带驱动
remoteimage (76.66 KB, 下载次数: 8)
22:41 上传
remoteimage (81.75 KB, 下载次数: 6)
22:41 上传
  感觉分数不是很稳定,得分不是太高的原因,就是这二块M.2接口SSD,使用是SATA3.0总线,而不是PCIe总线。
remoteimage (56.06 KB, 下载次数: 5)
22:41 上传
remoteimage (58.87 KB, 下载次数: 5)
22:41 上传
  再来看看其它软件的测试,在CrystalDiskMark软件测试中,持续读写速度都有所增加,不足的就是4K的读取速度有些低。
remoteimage (129.52 KB, 下载次数: 8)
22:41 上传
  另一款软件AnvilBenchmark的得分,它的总得分还是比较高的。
二: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驱动
remoteimage (75.76 KB, 下载次数: 6)
22:41 上传
  安装好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驱动后,默认的高速缓存模式是关闭状态。
remoteimage (75.94 KB, 下载次数: 8)
22:41 上传
remoteimage (76.54 KB, 下载次数: 10)
22:41 上传
  安装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驱动后,列阵的总体性能明显下降。虽然持续读写分数都有所增加,4K的读取分数也增了2,3M/s,但是写入分数却降的惨不忍睹,从之前的270M/s左右,降到了50M/s左右,这个降得也太多了吧。
remoteimage (58.95 KB, 下载次数: 3)
22:41 上传
remoteimage (59.1 KB, 下载次数: 4)
22:41 上传
  再来看看CrystalDiskMark软件的得分。
remoteimage (132.9 KB, 下载次数: 3)
22:41 上传
  AnvilBenchmark软件得分,都不如用系统自带的驱动得分高。难道不用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驱动更好?
remoteimage (83.3 KB, 下载次数: 2)
22:41 上传
remoteimage (75.91 KB, 下载次数: 2)
22:41 上传
  按理来说打开回写,得分会更好看一些,但现实是很残酷的,只要在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驱动中开启回写,系统很快就会失去响应,鼠标可以移动,但无法打开文件,软件,连“开始”这些都打不开。重启后都无法进入系统。只能重装或者还原。连把回写模式关闭的机会都没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能开回写吗?为什么我开了回写,系统就失去响应了呢?这个真是不解,希望高手能解答一下,另外intel高速缓存模式中,直写与只读哪个快些?)
remoteimage (75.15 KB, 下载次数: 3)
22:41 上传
remoteimage (132.03 KB, 下载次数: 1)
22:41 上传
  开启回写后,只跑了二次分,系统就失去响应了。可以看到,持续读写分数都有所下降,但4K的读取分数却有所增加,尤其是写入分数增加不少。但还是远不如使用win10系统自带驱动时的得分。
小结:通过最新的Z170主板组m.2 ssd阵列,还是很简单的。SSD的性能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不过对我而言,还是有很多不解之处,例如为什么使用win10系统自带驱动时的得分,要比使用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驱动的得分表现更佳呢?在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驱动中开启回写模式后,为什么操作系统就失去响应?这些都是需要慢慢探究的。也希望高手能够解惑,不胜感激。
楼主折腾的不错啊
加油啊&&继续开嗨啊
不过也是冲楼主的测试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啊
还得感谢楼主啊
不过这个硬盘的确是贵啊
看着真不错!!!我也回来了。
继续再来俩PCIE固态测试起...
怎么不把BIOS 设置为中文 ?
还是中文看着顺眼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u盘没法识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