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智能家居网 为什么智能家居网这么火

智能家居为何概念很火,落地很难
[摘要]什么样的产品是伪智能?所有仅内置无线网络模块便声称智能家电的产品都是伪智能。
文/郝小亮智能家居的概念火到什么程度?想必你已经有所耳闻目睹。传统的家电制造商如果不在产品前面冠以“智能”二字很显然已经不好意思再跟消费者们打招呼,专注于智能硬件报道的科技媒体们也在不遗余力地向大众描绘着智慧生活的蓝图。“智能家居”听起来的确是个让人憧憬的未来生活场景,也是为数不多的凭一个概念推动整个产业链发展的行业。深圳一家名为“RICI”的智能家居整体方案解决商,对行业的火爆程度有着切身体会。从2012年团队成立到现在的三年间,不断有投资机构找上门来商谈投资事宜,而不具备智能家居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家电厂商也频频抛出合作的绣球,至于善于玩“互联网思维”打造极致单品的互联网企业则通过不断整合产业链资源以期打造未来智能家居“生态”。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整体规模将达1240亿元,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3500亿元。市场向好,资本追捧,让智能家居市场迅速升温,但在从概念到落地的过程中,智能家居市场的表现似乎并不那么乐观。那么,智能家居落地难究竟难在哪儿呢?为什么智能家居概念热落地难?过去一年,传统家电厂商如海尔、美的、格力都在紧锣密鼓的加快智能化的转型,海尔不厌其烦地向业界和大众阐述“U+”智慧生活平台计划,美的和小米联姻推出多款智能家电,格力为了布局未来智能家居生态甚至被迫进入智能手机市场,企图以此占领智慧生活的入口。但是整个市场的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似乎处于“花钱买未来”的阶段。问题出在哪儿?我们不妨从智能家居产业链里的玩家之一“房地产商”谈起,它既是产业的推动者也是受益者。房地产商将智能家居的消费群体锁定在高端人群,既别墅群体以及高端住宅群体,这个群体具备较高的消费能力,能够支付起智能家居高昂的工程造价费用,但这里面有个问题,既这部分人多为中年群体,对“智能”的概念并没有太大兴趣。而“智能家居”最精准的消费群体——80后、90后甚至00后却因为消费能力偏弱而被排除在智能家居的目标人群之外。在童辉看来,整个市场的逻辑完全错了。首先,房子是智能家居的落地载体,而商品房的刚需人群是年轻人,同时年轻人又是智能家居的精准人群,家电厂商和房地产商如果把消费人群锁定在年轻人之外,等于是把对的产品卖给不对的人。在他看来,智能家居的出路有两个,要么降低整体工程造价,让一部分有经济能力的年轻人先实现家居智能化。要么将系统化的工程模块化,后者要求用户具备一定的DIY能力。以RICI的产品为例,用户可以不必接受整体的智能结局解决方案,而是选择性的购买其中某些产品。RICI给自己的定位是高端智能家居全套解决方案提供商,智能家居未来市场空间非常大,但初期进入市场的切入口一定要小,从最精准的年轻消费群体入手,以一个比国际品牌更低的价格进入市场,再逐步向全人群扩展。好比前景同样广阔的跨境电商行业,也经历了从母婴向全品类拓展的过程。RICI认为智能家居应该先让具备一定经济能力的年轻人接受,这个接受的过程可以是渐进式的,可以从其六个系列中选择性的去体验,比如先实现照明系统的智能化,再实现卫浴系统的智能化,最终实现整体家居智能化。智能家居难落地的原因除了消费人群的错位之外,还有许多来自行业内部的原因。智能家居厂商各自为战,谁都想做标准,不愿作出妥协,像海尔U+已经做好了完善的平台,并提供标准接口,但某些厂商的不配合却带来了极大的阻力。这产生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家庭中的所谓智能家电都采用不同的标准,之间无法互通互联,那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家居,而是“伪智能”。伪智能大行其道,谁赚走了快钱?什么样的产品是伪智能?所有仅内置无线网络模块便声称智能家电的产品都是伪智能。比如,市场上大多数智能电视都是伪智能,或者说它的智能化程度还处在非常低的阶段。只不过通过互联网实现了手机操控、内容共享,把原来的传统遥控换成了手机遥控,在真正的体验上并没有太多智能化的改变。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空调、空气净化器上,以空调为例,包括市面上新推出的智能空调,它只是在传统空调技术升级的基础上添加了智能模块,而这个所谓“智能”的最大卖点也只不过是实现了智能手机的远程操控,即便是语音操控也只是非常基础的智能操控技术。但是你会看到这类单品在市场上依然有较大的消费人群。因为在智能家居发展初期,智能的噱头的确能够迷惑不少消费者。此外,还有一种伪智能叫为了智能而智能,产品设计与用户需求完全不对称。比如现在一些做“智能门锁”的厂商,在锁内置入wifi模块,用手机控制门的开关。试想一下,在你出门时或者回家时,人已经走到门前了,何必再掏出手机来开门,钥匙或者指纹不是更方便吗?所以说手机操控门锁基本上是个伪需求,所以才出现伪智能的产品。但是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的概念还一知半解,很容易被这些概念绕进去。互联网企业走的是资本路线,靠概念和股市吸引风投,靠低廉价格战略市场,而非靠产品本身赚取利润。以包装出的概念打造单品,很容易便能够赚走消费者的钱。但对智能家居行业来说,这些钱都是“快钱”,长远来看并不利于行业发展。“如果我们为了赚钱,同样可以根据市场热销的产品推出相应的产品,但是我们没有,而是踏踏实实做自己想做的产品。”RICI的创始人童辉如此说道。如今,智能家居领域的参与者众多,若想从中分一杯羹首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既自己在这条产业链中该扮演何种角色。RICI这样的以产品核心的企业如果跟资本运作的互联网企业展开竞争,难免会陷入价格战的陷阱,完全没有胜出机会。而随着智能家居市场的升温,以软件服务和数据为优势的互联网巨头们也相继加快布局。那么,目前智能家居市场都有哪些玩家?都有谁盯上了智能家居这个市场?首先以家电制造为主的传统家电企业是这个市场的最大玩家,它们的玩法是以生产销售白电获取硬件利润为主,他们的优势在于家电制造技术和成熟的供应链,抓住传统家电向智能家电转型这个契机对它们而言十分重要。他们的劣势在于缺少白电之外的智能家居模块支撑,包括灯光、环境、安防、应用系统,因为仅靠相互独立的家电无法支撑起一个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所以对于传统家电企业而言,比产品的智能化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家电通过系统化的模块设置整合到智能家居互通互联的生态中。方案有二:一、自主研发生产。海尔在推U+计划的同时也推出过一套名为Smartcare的智能家居套装,包括红外传感器、门窗磁感器,配合其家电使用。二、收购或者与RICI这样的智能家居方案解决商合作。两种方案各有利弊,但是个二选一的必选题。其次,以大数据和软件服务能力为优势的互联网企业,包括、腾讯、阿里,当然也包括小米。它们的优势在于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用户背后的大数据,以及云服务能力。其劣势在于缺乏研发生产硬件的能力,比如小米,它自己不可能去独立研发一台空调,而是也只能是与美的合作的方式。互联网企业玩的是生态,想做的是标准。包括微信提出的智慧生活平台,它本身没有任何服务能力,只提供一个接口和平台,用户基数在那儿,标准制定好了,具备服务能力的商家自然会被吸引进来,之后在服务和交易中产生的数据,又可以被用在精准信息推送等增值服务上。比如它监测到用户的灯泡亮度有问题,可以提醒用户更换并推送相关产品信息。但在智能家居领域,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具备制定标准的能力,由于缺乏硬件支撑,互联网企业的所谓智能家居布局也还停留在构想上。最后是智慧家居解决方案提供商,这类企业既不具备研发生产家电的优势,也不擅长软件服务,但是在智能家居链条中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像RICI就应该被划归到这个范畴。首先他不可能去生产家电,其次它也不可能像互联网巨头一样去搭建一个标准化的平台,但它的优势在于通过智能化的模块,比如智能开关、传感器、控制终端将所有独立的智能家电进行互通互联,实现真正意义上智能家居。另外智慧家居解决方案提供商与传统家电制造商和互联网企业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合作的基础大于竞争。与家电制造商的合作既可以是定制化的智能模块生产,也可以是技术上的支持。在云服务上又可以与互联网企业进行软件和数据上的合作,RICI本身也搭建了自己的云系统,并推出了APP,但童辉认为,基于云的大数据服务是未来需要重点去做的事,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实实在在地把这些产品落地。作者简介:作者郝小亮,《商界评论》《计算机应用文摘》等杂志特约评论员,微信公众号:郝小亮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授权腾讯科技发表,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腾讯科技立场。
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chunwzhang]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锋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发私信给吴德新
导语:智能家居产品在高端市场已经成熟,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为数不少的创业公司希望将这个品类推向大众。但这么多的角逐中,目前真正火了的只有一个——Nest。
同步到新浪微博
为创新者发声。
公众号:宅客「letshome」。
如果你刚好有话要说,也可以加微信号foolwdx,备注公司和来意。
当月热门文章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以方便用邮箱登录中国智能家居为什么火不起来?
随着4G网络的兴起,智能家居在众多的行业预测中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智能家居对于家居行业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十几年前,中国市场上就已经出现了它的身影。但是,中国的智能家居为什么总是火不起来?
随着4G网络的兴起,智能家居在众多的行业预测中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智能家居对于家居行业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十几年前,中国市场上就已经出现了它的身影。中国的智能家居为什么总是火不起来?
http://img3./photo/-28/600x450_AH2QS1LN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8/t_AH2QS1LN50CB0010.jpg
事实上,现在的所谓的智能家居,还停留在控制开关——灯,空调,浇花等等这些事情。
http://img6./photo/-28/600x450_AH2QS08C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8/t_AH2QS08C50CB0010.jpg
但是这些事情是智能的么?你走两步路就可以把灯关了,为什么还要花几百块钱去在手机上点一下关灯?(还可以多做点运动。)
http://img5./photo/-28/600x450_AH2QS1FA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8/t_AH2QS1FA50CB0010.jpg
而智能家居还算是个新东西,举个栗子,现在在装修,选电器和家具的时候,凡是看到新潮的东西,你可能先问自己一句,平时会用到吗,还是说一时图个新鲜过段时间不用,答案百分之九十都是后者。
http://img3./photo/-28/600x450_AH2QS25F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8/t_AH2QS25F50CB0010.jpg
下面小结一下中国智能家居火不起来的一些原因:一、无统一标准的衡量。现今实现的智能家居,大多数都是自成各家体系,没有统一的标准。其实智能家居就是一个小型的家庭物联网,各项产品设备必须相互联结,不能说生产单个产品就可以称为“智能家居”。
http://img3./photo/-28/600x450_AH2QS2AP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8/t_AH2QS2AP50CB0010.jpg
但现在市场更多是以单个产品为主打的智能家居,如智能灯泡、智能插头等产品,往往需配合一个无线终端来控制实现,没有统一标准所造的“战略级”产品,怎么服众?一旦形成不同标准的智能家居,其兼容和操作的复杂性也往往令消费者可望不可及。
http://img3./photo/-28/600x450_AH2QS1.jpg
http://img4./photo/-28/t_AH2QS1.jpg
这样的结果就是,出于不同标准质量衡量的产品以及系统会导致消费者对智能家居这一事物的新鲜程度降低。
http://img3./photo/-28/600x450_AH2QS1VU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8/t_AH2QS1VU50CB0010.jpg
二、成本与价格不亲民。这里成本指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所具备的价格成本,而是用户产生的成本,里头包括用户的购买费用支出、自身时间精力的消耗以及承受产品自身所具备的风险。消费者想让智能家居为自己服务,结果却发现自己在服务产品。
http://img3./photo/-28/600x450_AH2QS1MT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8/t_AH2QS1MT50CB0010.jpg
三、无安全信任感的恐慌。智能家居也如汽车、手机电池类似,安全问题同样让不少用户头疼,而对于想尝鲜的消费者来说,智能家居产品的安全性首先是他们购入产品的前提。
http://img2./photo/-28/600x450_AH2QS1.jpg
http://img2./photo/-28/t_AH2QS1.jpg
当你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第二智能终端(第一智能终端为PC端)来控制家居产品的调节,万一控制程序出现Bug或者发生意想不到的因素,而用户自身无法及时处理,服务商又不能及时跟进,是不是会产生重大的灾难问题?
http://img3./photo/-28/600x450_AH2QS23V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8/t_AH2QS23V50CB0010.jpg
四、行业培养土壤不深厚。鉴于小米、海尔、京东等公司都加入了智能家居大军,但始终缺乏一位拿得出、叫得出名的代表人物来领导中国智能家居的发展。作为一个过渡成长阶段的行业,业界中具备大量号称提供完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的公司,
http://img3./photo/-28/600x450_AH2QS1A8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8/t_AH2QS1A850CB0010.jpg
纷纷宣传其自家对于硬件的高超整合,但实际上市场准入门槛太低了,因此市场依旧一潭死水。成长阶段中的基础还没扎实打好,短时间内便想谋求更高地跳跃发展,这更是不切实际的举动。就算市场活跃,但充斥大量低门槛的产商,也会如智能手机一样,拼价格、拼配置,
http://img4./photo/-28/600x450_AH2QS1PE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8/t_AH2QS1PE50CB0010.jpg
五、缺少击中用户痛点的需求。对于生产商来说,目前的智能家居主要集中于开关整合上,例如:灯光控制、安防控制、家电控制,但对于用户真正的需求却没有切实把握。
http://img5./photo/-28/600x450_AH2QS28D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8/t_AH2QS28D50CB0010.jpg
现实情况就是众多产商大肆宣传其产品功能,但忽略用户自身的体验感受以及消费者的参与度,却妄图想让消费者为其产品买单。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智能家居,本身就是想享受高科技带来的更便捷、更从容的生活,对智能家居的一种体验式生活。
http://img2./photo/-28/600x450_AH2QS2.jpg
http://img2./photo/-28/t_AH2QS2.jpg
而复杂的系统操作、不切合需求的功能、缺乏人性化的交互设计、没有击中用户痛点的需求,也正是不少智能家居产品备受冷落的直接因素,让一件新潮的产品最终沦为一件不合理又碍眼的“高科技设”。
http://img3./photo/-28/600x450_AH2RV6F4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8/t_AH2RV6F450CB0010.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有网友总结说,中国智能家居火不起来的原因如下:
一、无统一标准的衡量
现今实现的智能家居,大多数都是自成各家体系,没有统一的标准。其实智能家居就是一个小型的家庭物联网,各项产品设备必须相互联结,不能说生产单个产品就可以称为“智能家居”。但现在市场更多是以单个产品为主打的智能家居,如智能灯泡、智能插头等产品,往往需配合一个无线终端来控制实现,没有统一标准所造的“战略级”产品,怎么服众?
二、成本与价格不亲民
这里成本指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所具备的价格成本,而是用户产生的成本,里头包括用户的购买费用支出、自身时间精力的消耗以及承受产品自身所具备的风险。消费者想让智能家居为自己服务,结果却发现自己在服务产品。
三、无安全信任感的恐慌
智能家居也如汽车、手机电池类似,安全问题同样让不少用户头疼,而对于想尝鲜的消费者来说,智能家居产品的安全性首先是他们购入产品的前提。当你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第二智能终端(第一智能终端为PC端)来控制家居产品的调节,万一控制程序出现Bug或者发生意想不到的因素,而用户自身无法及时处理,服务商又不能及时跟进,是不是会产生重大的灾难问题?
推荐阅读:楼梯中的战斗机 安全兼备质感的LED楼梯
http://img5./photo/-28/600x450_A28NQ2S6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8/t_A28NQ2S6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8/600x450_A28NQ2JP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8/t_A28NQ2JP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8/600x450_A28NQ29A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8/t_A28NQ29A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8/600x450_A28NQ1V9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8/t_A28NQ1V9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8/600x450_A28NQ1ND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8/t_A28NQ1ND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8/600x450_A28NQ0JF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8/t_A28NQ0JF50CB0010.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四、缺少击中用户痛点的需求
对于生产商来说,目前的智能家居主要集中于开关整合上,例如:灯光控制、音响控制、安防控制、家电控制,但对于用户真正的需求却没有切实把握。现实情况就是众多产商大肆宣传其产品功能,但忽略用户自身的体验感受以及消费者的参与度,却妄图想让消费者为其产品买单。产品功能的实现务必要建立庞大的数据库,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总结,梳理一定的行为模式,从“人”的视角去看待产品,围绕产品体验问题来引发对情感化设计,来满足用户需求。
五、行业培养土壤不深厚
鉴于小米、海尔、京东等公司都加入了智能家居大军,但始终缺乏一位拿得出、叫得出名的代表人物来领导中国智能家居的发展。作为一个过渡成长阶段的行业,业界中具备大量号称提供完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的公司,纷纷宣传其自家对于硬件的高超整合,但实际上市场准入门槛太低了,因此市场依旧一潭死水。成长阶段中的基础还没扎实打好,短时间内便想谋求更高地跳跃发展,这更是不切实际的举动。就算市场活跃,但充斥大量低门槛的产商,也会如智能手机一样,拼价格、拼配置。
推荐阅读:苹果app控制 超炫设计的未来房车
实际上,市场的真实情况是最庞大的消费人群集中于中端市场,只有将“智能家居”这一产品概念彻底融入于这一群体当中,让人们明白,智能家居并不是富人、极客等才有资格享受的生活,进而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口碑,培养行业成长的肥沃土壤。
更有人说智能家居这玩意就和之前的充电线接口一样,让人头痛。没有统一的协议或解决方案进行限制,大家总是自己玩自己的。你能想象空调需要一套程序,冰箱需要一套程序,净化器需要一套程序。是的,你的手机如果16G,不够装………
(来源:知乎、安防知识网)
本文来源:网易家居综合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都说智能家居要火,可它能真正涨点“智商”吗?
只在硬件上加上一个WiFi、传感器和APP,这并不是我们期待的“智能化”的未来。
智能的生活场景是每个人都期望实现的美梦。在许多场合,我们已经被这样充满诱惑力的描述所洗礼:回到家时,根据我们的心情和身体、天气状况,家里的灯光、音乐、空调会自动打开并调节好;电热水器、饮水机和微波炉已经热好了水和食物;甚至于和电影《钢铁侠》中一样,召唤一声&我需要一杯咖啡&,它就会被机器人自动送到面前。
多么美好的未来。但它离实现还有多远?&人工智能系列,本篇将带你认识,智能生活的语音交互新入口。
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产品的智能化已经成为趋势。从电子产品、家电到家居用品,智能的概念在前两年大行其道。智能家居和可穿戴的风口从2014年开始井喷,但这种势头在2015年下半年,却开始放缓。
于是,我们能对比到,现在大多数人的智能家居和硬件产品,还离我们想象中的&智能&非常遥远。只在硬件上加上一个WiFi、传感器和APP,这并不是我们期待的&智能化&的未来。
最像&智能&的产品,或许是亚马逊的Echo。它整合了Alexa语音识别技术,让消费者用声音上网、检索信息、控制家居生活,已经拥有300万台的销量,让谷歌都为之眼馋。它体现的价值,也集中在搜索、伺服式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之上。
一个新的交互形态,在智能家居和硬件之上正亟需提高。当我们使用上述的智能化场景时,无论是可穿戴设备,还是家居、家电,如果仍然靠PC或智能手机的界面来操作,这可能是很难想象的。
不依托于这些手动装置,就能实现对它们的操控,无疑是这些设备最吸引人的便捷性所在。语音交互,也成为智能化过程中日益普遍的一项功能。
&交互的形态正在改变。&云知声CEO黄伟说。&移动互联网和PC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区别是,我们现在是基于多点触控的应用,用手机上网,用移动设备上网,而不是仅仅用PC,通过键盘。而到了IoT时代,我们又不再只是通过手机,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设备联网,而它可能不再有触摸屏。&
从家居到家电,从物流到驾驶,从医疗到娱乐,一个智能的趋势正席卷而来。从Siri、小冰,到Echo,到搜狗的语音输入,再到度秘。也许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我们还不能预判,但商业和生活的智能化,却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而其中,语音交互,或许会是一个新的智能时代的新入口。
创业家&i黑马在云知声的体验间里,体验了乐视超级电视X55和华帝抽油烟机,如何在家庭场景噪声下唤醒和操控。通过语音的控制,窗帘可以自动开启,灯光可以调节。创业4年,累计融资近亿美元之后,云知声,也许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兴起的浪潮中,也将面对一个更大的发展时机。
云知声CEO黄伟/受访者供图
物联网智能硬件要和服务打通
2008年,科大讯飞上市,一度垄断国内语音识别市场的半壁江山。深度学习的发展,给了语音识别新的驱动力,但在2012年,云知声初成立之时,在这片江湖中,玩家还是寥寥无几。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当时云知声,决心从开发者平台做起。
在当年,许多公司的创业方向都还是语音助手APP。&但我并不认为这个方向能够成功,尤其说它根本不适合一个创业公司去做,做这个就是死路一条。&黄伟说。
黄伟的判断来源于自己多年来的从业经验。作为语音识别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先后就职于摩托罗拉和盛大创新院,曾成立盛大创新院语音分院,在2012年,黄伟离开盛大。&我自己做过很多年的技术,我非常清楚,语音其实是技术,并不是产品。它是用来解决人跟设备的交互问题的,但交互本身不是目的,人们是要通过一种最便捷的方式来获得后面的服务。就像手机的多点触控,你离不开屏幕,但你觉得只有这块屏幕好玩吗?当然不是,吸引你的,是它背后的各种互联网服务。&Echo之所以成功,不仅是它的语音交互,还是由于,它可以和亚马逊电商打通,可以直接提供服务。
但是,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它也往往只限于提供这种交互方式本身,是很难具备连接交互后面服务的能力的。&当时选择做平台,是因为这样至少我们是有技术价值的。&黄伟总结。2012年9月,云知声语音平台发布,当时的精确度只有85%。
但是,语音平台也为云知声源源不断积累了语音数据。2013年初,准确度提高到了91%;而到了2013年底,云知声的语音数据已经积累到3000小时,精确度提高到95%,平台上开发者超过8000家。
从那时起,数据+算法就成为云知声&双门驱动&的引擎。从一开始,云知声就和深度学习结合在一起。当时的深度学习还主要是停留在学术界,很多人对此了解并不多,而深度学习,也需要超过以往不同数量级的数据支撑。但在2011年,在一个语音识别的国际会议上,黄伟遇到了微软首席研究员俞栋,对方告诉黄伟,这是&确确实实进展非常快、能够取得非常大的成就&的。
这坚定了云知声做深度学习的决心。当时公司刚刚拿了天使轮,钱还不多,就在淘宝上买显卡、买机器,在9月平台发布后,10月份就投入了对深度学习算法的学习。2013年1月,云知声深度学习系统对外开放。搜狗云助手、乐视电视,都成为这个系统的首批服务对象。
而2012年和搜狗的合作,则是让云知声一战成名。
&当时国内大的公司,百度、搜狗,都想发布自己的语音助手产品,想抢2012年底前这个时间点。搜狗自己没有语音能力,就去找合作。&黄伟说。语音识别当年的圈子本来就不大,云知声就进入了搜狗的视线。&他们肯定也评估了很多家,但我记得很清楚,我们跟搜狗从第一次见面到最后达成合作协议,一周时间。&黄伟言及于此,颇有些得意。
从2012年中到2013年底,云知声没有做过多的商业化的尝试。在这段时间内,云知声通过算法和平台的搭建,逐渐打通了自己数据驱动的路。而到了2014年,黄伟觉得,公司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是时候开始仔细思考公司的定位问题了。
黄伟把当时市场上的主流公司做了分类。科大讯飞和BAT作为先发者,占据了市场和资源的优势,但是,它们都是从PC互联网时代迁移过来的,那么,新的时代转折,是否可以给云知声提供机会?&在IoT领域,它们也没有积累,或者说足够的壁垒,那么我们就在IoT切入。&
这个新的机会就像黄伟在开始所说的,IoT时代改变了交互的形态。同时,这些新的设备和人是有距离的,那么,在交互时就必须加入新的能力,而芯片就是解决它的方法。因此,2014年,云知声提出了&云端芯&,要把自己的能力从云端扩展到终端、再到芯片端。
云知声远场语音识别技术/受访者供图
5米之外能语音唤醒和操控家电吗?
&这个端,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带界面或者不带界面的一个虚拟UI。&黄伟解释说。&我们把端定位成一个AIUI,是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系统。我们也会把很多AI技术植入到芯片里面去。比方说,距离比较远的时候,如何实现设备的识别、唤醒、打断;再比如说,在房间里或空旷地段,会有回响,怎么把这个回响给消除掉&&我们要把这些新能力不断地补充进来。&
云上是数据的积淀,端是入口,芯片承载了云知声的服务,这也是在这一波物联网智能硬件和人工智能的浪潮中,黄伟对云知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期望所在。
云知声拿着demo去和客户演示,一个个说服他们接受这种交互形态。2014年底,云知声获得高通的5000万美元B轮融资,开始发力芯片。
但这是比之前的研发要困难得多的一件事,要想做好它,困难重重。&我一直自信我们在技术领域算是做得比较好的,但我们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技术点上花过这么大精力来解决问题。&黄伟对创业家&i黑马感慨。一方面是性能问题要解决,另一方面,要实现芯片工业化量产,需要有太多算法之外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功耗、散热、热高温、防摔&&&做demo容易,做产品真是太难,太难了。&
2016年,云知声的芯片开始出货,其中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但黄伟觉得,这些是有价值的。&因为这些能力的补充,包括这些新的产品形态,使得我们的交互方式从移动互联网时代时只能对着手机、做距离比较近的讲话,到今天我们可以实现在3-5米之外,通过声音遥控。&
或许很多人还并不理解这会有什么样的意义。但实际上,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个人和信息沟通的方式将会是什么形态,是很多科技公司一早就在设想的事情。Google Glass尽管是个失败的产品,但它却是科技界为此做出的大胆尝试。智能化的趋势必不可逆,而手机APP,也不会永远都是控制众多智能设备的方式。
但是&去手机化&的过程,需要迈过高高的技术门槛。至今为止,较为成功的产品,也只有一个Echo。
云知声和乐视电视有着长期的合作。从第一代到现在第三代乐视超级电视,从语音操控到语音交互,都是云知声提供语音交互技术。
2016年8月,美的智能空调发布,它搭载了云知声的AI芯,使用者可以在家庭环境中5米内通过语音控制空调的开关和温度,空调能结合关键词分析、理解用户意图。
但这款产品的问世也是历经挑战。要想获得厂商的合作支持,就必须能够消除噪声环境影响实现语音控制;空调一般都是壁挂式,所以要实现远场交互;且成本可控。
&Echo是6+1个麦克风,外圈6个和中间1个,所以它效果不错。但我不行,家电厂商对成本是非常在意的。&黄伟说。&麦克风多了,信息源多,就需要更强的CPU,成本功耗就要提升。其次,家电大多是靠墙安装的,麦克风怎么放?&
云知声最后采用的是双麦克解决方案,两个麦克风,间距不超过3厘米。但问题又来了,只有两个麦克,如何达到性能?云知声花了一年多时间解决这个技术问题,终于在2015年这款产品开始生产。现在,市场上的大多数智能家电产品,华帝、格力、海尔、美的等,都是和云知声合作的。
但软件可解决,硬件也还是让黄伟觉得比较麻烦的一件事。比如麦克风。&现在手机上的麦克风,对电话场景下的噪音意识,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但在家居市场上,硬件厂商还没有这个意识。比如他们以前从来不会想到,一台电冰箱上会需要一个麦克风。所以,现在对我们软件的要求就更高了。&
除了智能家电和家居,车载以及医疗、教育等行业,也是云知声商业化落地的主要领域。比起智能家居来,车载的应用场景更好想象。当人们在驾驶时,双手都被占用,语音交互就成了最佳选择。但黄伟认为,车载前端产品周期非常长,&从接触到产品要出来差不多要用5年左右时间,不适合一个创业公司&。因此,云知声选择从后装市场切入。而2014年,黄伟认为是一个新的契机正在出现:&当时已经有10%的设备开始使用安卓平台了。我们判断,安卓在车载系统里将是未来的趋势。&经过了半年多的研发,到2015年中,云知声开始和厂商对接。到现在,安卓系统已经占据了市场上90%的份额,而目前,搭载云知声智能语音SDK的车机产品出货量已超过150万台。
在医疗方面,协和医院已经和云知声合作,使用医疗语音识别系统,对病历、医嘱等进行录入。而且,这也有助于未来的医疗大数据挖掘工作。
在商业化的策略上,云知声一直选择的是B2B2C。这也是很多AI公司的选择。当一种新技术仍在发展和完善过程中,通过与B端的合作,不断获取用户的需求,了解行业,通过反复迭代来完善技术,是看似必然的选择。而B端的企业,也是在技术投入成本较大的现阶段,比C端更具备付费与创新的动力。
之前,云知声的合作公司还多数是互联网公司的中小型企业,而从2016年开始,公司的商业重心开始向大B倾斜。&对于中小型公司而言,新的技术和交互形态它们更乐于去尝试。而大企业的推动进程也比较慢。而今年,很多大的企业的生产计划也可以排好了。&而和大型企业合作,对云知声而言,既能扩大市场规模,又能树立起行业中的标杆。
&做商业公司,一定得回归到商业本质上,那就是收入。尤其是像今天资本市场并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下,大家更看重收入。但我们并不是到B为止了,我们还会到C。我们为什么要做平台?C端对我们具有用户价值,这能帮助我们的后台不断提升,在B端会更有持续的竞争力。&黄伟说。
云知声医疗语音识别系统的应用/受访者供图
让机器去理解人类
而这样用语音操控机器,或者机械的一问一答,还是远远达不到&智能&的程度的。开发者们需要去做的,是让它们更加聪明。
如果你坐进自己的爱车,感觉到今天的温度有些低,于是你说:今天有些冷。而这时,你车内的系统会自动将空调温度调高。再或者,当你和你的机器人在户外,你仍然随口表示:今天有些冷。而机器人,会自动理解你的意思,但此时,它不会去寻找空调,而是提示你:披上外套吧。这样的,是不是更令人向往的一个美好未来?
今年7月,云知声宣布,完成了技术引擎3.0版本的升级,并提出了&语用计算&的概念。关于这个概念,你可以简单地理解成,机器可以理解我们对话的语境,联系上下文进行回答。
调戏过Siri和小冰的人,或许了解要达到这一场景有多么困难。&我们推出语用计算是为了产品落地。&黄伟坦率地说。&现在很多聊天机器人,我觉得就是个学术命题。我们对聊天没有强需求,聊天也不是产品。作为创业公司,我希望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在智能产品里,我和机器聊天说上好几轮,技术上是很厉害,但用户会不耐烦。我们更多地是把多人对话管理技术和当前状态信息结合在一起,把语音识别、物理环境以及之前的对话信息等结合在一起,让机器做出对应的回答。&而前面提到过的场景,也正在逐渐向现实转化。例如,在应用了云知声语音技术的格力金贝空调中,如果你说有点儿冷,它就会自动把温度调高一度。
&IoT时代产生的经济规模和经济价值,我认为应该会远远超过移动互联网时代。&黄伟说。&智能手机(Smart phone)和功能手机(Feature phone)的区别是什么?是它通过交互改变了产品本身的属性。而我相信,就像我们家里的冰箱、空调,今天它是Feature device,未来它一定会成为Smart device。&
在这个人工智能爆发前夜,i黑马与今日头条-科技联合出品,合作多家业界顶级媒体、投资机构,邀请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大咖,从专业、以及产业洞察的角度,一起来评选《人工智能创新公司TOP50》榜单。拥有创新原力的人工智能领域公司,快来报名一起&唤醒未来&!
戳链接快速进入报名页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