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布厂里的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出来皮没都没有了大约两个硬币那么大,问题是怎么消淡?

正在初始化报价器布收纳箱有气味有没有毒?溢彩年华的怎么样?2个回答银行贷款布艺的如果是牛津布的会有一点味道,你可以放在阳台 通风的地方 晾一两天就可以祛祛味道,如果是无纺布类型的,是没有味道的!溢彩年华的是仿麻布的的置物箱,没有什么味道的,主要还是要看你自己的需求来定,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gby收纳箱知名品牌有三宏 爱丽思 尤利特 其他 采纳哦其他回答热门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查看更多21222324252627282930相关问答1个回答jmbibzlsdy收纳凳怎么批发的3个回答gouomks257541.收纳箱收纳盒价格大概是60-200元一个。
2.收纳箱收纳盒品牌:乐扣乐扣(LOCK&LOCK),茶花(CHAHUA) ,喜家家,百年樟 ,至尚自然(zhishangzi...1个回答乀蟓癥椛收纳凳怎么批发的3个回答dpuserAt_你好,这个看情况而定,如果是放细小物件的话,用收纳箱不错,如果是方便好用的话可以试试安扣收纳盒,一键启闭,能装好些东西,还简单方便,现在我都是用它的,希望能帮到你。
1个回答手机打发收纳凳怎么批发的1个回答米多诺欧收纳凳怎么批发的1个回答没有背景只有背影_0242厨房收纳技巧 1、编织框与橱柜的组合式收纳: 以原木色系为主色调的厨房,搁板与地面装饰都以原木色调为主,厨房的整体感瞬间提升不少,抽拉式的编织框与整体橱柜的组合式收纳,给料理厨房增...1个回答花开无声618收纳盒多层自然是节省空间。储蓄量大。还可分类收取自然方便。一个大盒可谁储多种物品。 塑料的。耐摔不易碎。价格比金属类便宜。现有很多也是环保型。很时尚。也因有此特点现塑料产品非常这多...3个回答雅静_9783有以下技巧可以参考:
换季时,厚重的棉被可收纳摆放在不用经常拿取的地方即可。将真空包装的被子,放置在橱柜上方的空间,较不会影响其他物品的拿取。多利用上方空间 ...1个回答mraQT20厨房收纳技巧 1、编织框与橱柜的组合式收纳: 以原木色系为主色调的厨房,搁板与地面装饰都以原木色调为主,厨房的整体感瞬间提升不少,抽拉式的编织框与整体橱柜的组合式收纳,给料理厨房增...外国珍稀硬币
UID:1130019
在线时间258小时
E币406968威望1381贡献0
非洲布基纳法索共和国的硬币显示1-1 共 16,000 CFA Francs - 4 Africa
专题:2003 - Numismatic Products目录编号::Unu:X1专题:Rhinoceroses | 动物 | 地图 | 大象 | 鸟类发行日期::2003最后发行年份:2003使用:Numismatic Product重量:10.1 克直径:28.3 毫米组成:双金属面额:6,000CFA边缘种类:plain材料构成:Copper-nickel center in Brass ring评分:94.9&&&&&&&&正确性: 高说明:造币厂记号 (bottom): IFRim: raised造币: 2003: unknown显示1-1 共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打开微信扫一扫
UID:1130019
在线时间258小时
E币406968威望1381贡献0
《世界硬币标准目录》导读  由克劳斯(Chester Krause)和米什勒(Clifford Mishler)编著,美国克劳斯出版社(Krause Publications)出版的《世界硬币标准目录》(STANDARD CATALOG OF WORLD COINS)是当代世界硬币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我国世界硬币收藏爱好者的注意与青睐,不少朋友已先后购买了不同原文版本,上海、北京等城市已成批销售。  为了帮助不大熟悉英语的朋友了解此书,和已有此书的朋友更完整更充分地使用此书,根据有关资料及使用初步体会与经验,试作如下介绍。  一、《世界硬币标准目标》(以下简称《目录》)出版概况  美国克劳斯出版社(Krause Publications,700E.State Street,Iola,WI 5,USA)成立于1952年,以出版钱币书刊而著名。  《目录》第一版于1972年3月问世,内容仅包括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硬币,共792页。在此之前,已出版的硬币目录大都局限于一个国家(主要是几个大国)或一个时代。不少内容陈旧,脱销多年,迫切需要一本内容完整丰富的综合性硬币目录。克劳斯出版社凭借多年钱币书刊出版经验和其雄厚的人力财力背景,适应了这一形势。这部一卷本综合性硬币目录出版后,不久就成为世界各国硬币收藏界公认的“案头必读”和世界硬币市场中的权威“交易指南”。  但是随着《目录》每年修订再版,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硬币收录年限由19世纪中叶扩大到18世纪,甚至17世纪;收录币品由常规硬币扩大到样品币、加厚币、代用币,纪念章等。结果内容越来越复杂,篇幅越来越大。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自1977年版起用字典纸代替新闻纸,减少了厚度和重量。1984年版起将较大的币图叠加排版(即正,背面不是全图),以节省篇幅。1987年起将《目录》中的一些非常规硬币“剔”出,另编写《非常规世界硬币》(Colin R.BruceⅡ《UNUSUAL WORLD COINS》)一书,作为《目录》的附编。此书,1992年共出3版。1986年(第十二版)和1992年(第十九版)又分别发行硬面套装两卷本《目录》,其中1992年版为美国钱币协会(ANA)百周年纪念豪华本(ANA于1891年在芝加哥成立,1991年又在芝加哥举行百年大庆纪念会)。两卷本《目录》将“剔”出内容收回,纸张洁白,印刷讲究,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1988年起《目录》收录时间仅包括19,20世纪近200年中硬币,删掉了18世纪。  然而《目录》篇幅仍在增长,如1979年第五版,1760页,33000币图;1995年第二十二版,2244页,52000币图;1996年第二十三版则达2300页,52000币图,实有“不堪重负”之感。  所以出版社采取了按世纪分卷出版的重大措施。首先,1993年出版了《目录》18世纪(年)卷,1008页,19000币图;1996年出版了《目录》17世纪(年)卷,1152页,15000币图。接着,1997年出版了《目录》19世纪(年) 卷,1152页,22000币图和《目录》第二十四版(年,即20世纪卷)1344页,30000币图。从而形成了覆盖4个世纪(400年)的4卷本总《目录》。一方面起到了“减肥”效果,另一方面有可能更多地收入此前“剔”出的非常规硬币,丰富了内容。硬币收藏者和钱币商可根据个人需要,分卷购买。1998年版《世界硬币标准目录》定为25周年纪念版。这版(1901至现在)《目录》共1792页,比第一版多了整整1000页,包括45000币图。  二、《世界硬币标准目录》主要内容  《目录》各版间内容虽略有差异,前后次序也不完全一致,但主要内容基本相同。现按顺序简介如下:  1.编辑(EDITOR)。  编辑人长期为克劳斯(Chester L.Krause)及米什勒(Clifford Mishler)2人,后增加布鲁斯第二(Colin R.BruceⅡ)。改为4卷本后,仍大致保持原格局。1998年版第二十五版《目录》序言中克劳斯身份为创建人,米什勒身份为克劳斯出版社主席。  2.版次及版权页(EDITION AND COPYRIGHT)  《目录》第一版于1972年3月问世,此后几乎每年修订出版一次。已知1979年为第五版,1986年为第十二版,1992年为第十九版,1995年为第二十二版,1996年为第二十三版。但版权页较出版年提前一年,即1979年第五版在1978年获得版权,1992年第十九版用1991年所获版权。  3.致谢(ACKNOWLEDGEMENT)  《目录》是一部集体合作巨著,书前有致谢页。涉及专家学者,拍卖行,学会协会及出版机构4个方面。其中专家学者约150-250人,大都为世界各国钱币学著名人物,其中也包括中国香港钱币研究会会长马德和(Ma Tak Wo)。  4.读者指南(USER'S GUIDE,HOW TO USE THIS CATALOG)介绍《目录》内容,编排思路,约定符号等。  (1)排序(ARRANGEMENT)。  本书按发行硬币国家(地区)正式名称关键词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未分洲别。所以熟悉掌握各国家(地区)英文名称是顺利使用《目录》的基本前提。  各国家(地区)内不同历史阶段按地理-历史原则安排。如津巴布韦(ZIMBABWE)栏目内包括南罗得西亚(SOUTHERN RHODESIA),罗得西亚及尼亚萨兰(RHODESIA & NYASALAND),罗得西亚(RHODESIA)及津巴布韦。关键词有变化时,用“黑底白字”标题分隔(如津巴布韦)。关键词无变化时,用“宋体”标题分隔(如阿尔巴尼亚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占领,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如有十进制币(DECIMAL COINAGE),币制改革(MONETARY REFORM)等情况,也采用“宋体”标题分隔。  少数则按统治者姓名(如奥斯曼帝国,印度)及造币厂顺序排列。  (2)国别确定(IDENTIFICATION)  《目录》用英文出版,故英语国家国别确定及排序极为方便。但英国(《目录》上国名为GREAT BRITIAN)硬币上至今没有英文国名,只有传统的拉丁文君王称号缩写。  对于非英语的拉丁语系国家,国别确定也较容易,因为大多与英语拼写法相近:如法国(英文FRANCE,法文FRANCAISE),意大利(英文ITALY,意大利文ITALIA),丹麦(英文DENMARK,丹麦文DANMARK),瑞典(英文SWEDEN,瑞典文SVERIGE),冰岛(英文ICELAND,冰岛文ISLAND),巴西(英文BRAZIL,葡萄牙文BRASIL)。有些区别略大, 如西班牙(英文SPAIN,西班牙文ESPANA),瑞士(英文SWITERZLAND,拉丁罗马文HELVETIA),德国(英文GERMANY,德文DEUTSCH),奥地利(英文AUSTRIA,德文OESTERREICH)芬兰(英文FINLAND,芬兰文SOUMI),匈牙利(英文HUNGARY,匈牙利文MAGYAR),爱尔兰(英文IRELAND,爱尔兰文EIRE),阿尔巴尼亚(英文ALBANIA 阿尔巴尼亚文SHQIPERI)。  斯拉夫文国名区别更大,如俄罗斯(英文RUSSIA,俄文РОССИЯ),  保加利亚(英文BULGARIA,保加利亚文БЪЛГАРИЯ)。希腊文与此类似,如希腊(英文GREECE,希腊文EΛΛAΣ),克里特(英文CRETE,希腊文KPHTIKH)。  当然最困难的还是阿拉伯文和东方各种文字国名。  为了帮助确定国别,《目录》中附有“(币图)快速识别”(INSTANT IDENTIFIER),约有160幅币图;“德国邦国(币图)快速识别”(GERMAN STATES INSTANT IDENTIFIER),约有140幅币图。除此还有“(币面)首字缩写(花押识别)(MONOGRAMS)”,约80幅图。  为了帮助译读币面拉丁文君王称号及箴言,《目录》附有“(拉丁文)币文缩写”(LEGEND ABBREVIATIONS),约900条。  《目录》将近200年来曾独立发行硬币的国家(地区)名称按英文字母顺序列入“国家名称索引”(COUNTRY INDEX),共约1200条。由于“索引”包括了同一国家(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名称及国内各省州区名称,故90年代以来独立发行硬币国家实有185个左右,地区有40个左右,共计230个左右。  (3)纪年(DATING)  硬币纪年涉及不同历法,不同纪元及不同数字系统。世界各国绝大多数采用公历(基督历)公元纪年。伊斯兰国家则用回历岁首纪年。除此还有其他一些历法纪年方法。《目录》中给出不同历法纪年对照举例:  公历(基督历) AD 1997  回历(穆罕谟德历) AH 1418  太阳历(回历阳历) SH 1376  帝王历(回历阳历) MS 2556  旃陀罗历 VS 2054  萨卡历 SE 1919  佛历 BE 2540  曼谷历 RS 216  朱拉历 CS 1359  埃塞俄比亚历 EE 1989  犹太历 - 5757  朝鲜历 - 4330  爪哇历 AS 1930  丰收历 FE 1407  因公历为阳历,回历为阴历,具体换算时尚需参阅《目录》所附《回历换算表》(HEJIRA DATE CONVERSION CHART)。  (4)编号系统(NUMBERING SYSTEM)  《目录》对每一硬币均给予一特定编号,以便于辨识,交流,交易。这是使用《目录》时十分重要的基本代号。  《目录》采用“KM”(即KRAUSE & MISHLER)编号系统。大体按硬币“发行先后”顺序排号,但书中硬币系按“面值”顺序排列,从而造成查阅时有所不便。  同一面值同一图形仅材质不同时,在硬币编号后直接加一英文小写字母(a,b,c……)。  同一面值同一材质仅图形有微小变化(变型)时,在硬币编号后加阿拉伯数字(1,2,3……),并用圆点“·”隔开。  除此,也偶用其他著名著作中编号,如:  “Y”-表示约曼《现代世界硬币》中编号;  “C”-表示克雷格《世界硬币》中编号;  “A”“B”“C”-表示编号重复用时补加编号。  在新版中已逐步用“KM”代替其他编号。  《目录》中独有美国硬币按面值及图形特征排序,未加“KM”编号。  (5)面值(DENOMINATION)  面值包括数字系统及货币单位。  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采用国际通用数字(我国称“阿拉伯数字”)系统,少数采用其他系统。为了帮助译读数字,《目录》附有“标准国际数字系统”(STANDARD INTERNATIONAL NUMERAL SYSTEMS),列出了10余种文字中的数字写法对照表。  为了识别用文字表示的数字,《目录》备有“国际(文字)数字指南”(A GUIDE TO INTERNATIONAL NUMERICS)。  各国货币单位名称比较复杂。《目录》附有近200年“硬币面值”(COIN DENOMINATIONS),约600多种,其中不少已经废弃。当代应用的主币及辅币名称实有300余种。  (6)造币厂印记(MINT AND PRIVY MARKS)  在正文各国栏目内均有造币厂印记及暗记汇总。《目录》另附有“造币厂索引”(MINT INDEX),近200年共700条。除此为了便于译读阿拉伯文造币厂印记,还特别附有“东方造币厂名称图解指南”(ILLUSTRATED GUIDE TO EASTERN MINT NAMES)。由于对硬币最重要的是译读阿拉伯文国名(《目录》中恰无),故此表作用不大。  (7)金属材质(METALS)  《目录》中采用的基本金属名称及符号如下: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符号铂 Platinum Pt金 Gold Au银 Silver Ag银铜合金 Billion -镍 Nickel Ni青铜 Bronze -(紫)铜 Copper Cu黄铜 Brass -铜镍合金 Copper-Nickel CN铅 Lead Pb钢 Steel -锡 Tin Sn铝 Aluminum Al锌 Zinc Zn钯 Palladium Pd铁 Iron Fe锑 Antimony Sb  并由此派生出许多复合名称,如铝青铜(Aluminum-Bronze),不锈钢(Stainless Steel)。  (8)金币重量采用金衡制;  1镑(Pound)=12盎司(Ounce);  1盎司(Ounce)=480格兰(Grain);  1盎司(OZ)=31.103克(g);  1金衡磅(Pound)=373.242克(g)。  (9)品相等级(CONDITIONS/GRADING)  《目录》对描述品相分级法(PRF,UNC,XF,VF,F,VG,G,PR)进行了简略解说。并附有“标准国际品级名称及缩写”(STANDARD INTERNATIONAL GRADING TERMINOLOGY AND ABBREVIATIONS)。  《目录》自二十五版起介绍美国比较通用的数字品相分级法。更详细的说明见“美国钱币学会美国硬币正式品相分级标准”(OFFICIAL A.N.A GRADING STANDARDS FOR UNITED STATES COINS)。  (10)发行量(MINTAGES)  《目录》仅可能按年代列出硬币发行量。发行量以百万枚为单位,个位后加小黑圆点“·”。万枚以下则列出实际发行枚数,千位数后用逗点“,”分开。如:  10,000,000枚标为10.000;  1,000,000枚标为1.000;  100,000枚标为0.100;  10,000枚标为0.010;  9,999枚标为9,999;  1,000枚标为1,000;  842枚标为842P  27枚标为27Pcs。  由于印刷字体“,”与“·”常不易分清,故必须仔细观察。  有些硬币按年连续发行,下年发行量常一并“计入上年总发行量”(Inc.Ab. I.A.)。  少数收藏币发行量未曾公布或不够确切,则在估计最高发行量前加一“*”号。  (11)参考价格(VALUATION)  《目录》中按发行年代及4种不同品相等级列出美元价格。  收藏精制币不分品相等级,在价格前加“精制”(Proof)。  纯贵金属投资币常采用金属原值(Bullion Value,BV)再增加若干附加费方法处理。  为了便于换算,《目录》附有“外汇汇率表”(FOREIGN EXCHANGE TABLE)。但因汇率随时变化,待书出版时,所列汇率已不准确,只能用以概略估算。  为了便于计算纯贵金属币金属原值,《目录》备有按纯金/银重及金银价格快速查阅的“金/银原值表”(GOLD/SILVER BULLION CHARTS) 。  5.正文  包括自阿富汗(AFGHANISTAN)至津巴布韦(ZIMBABWE)的全部硬币资料。  三、《目录》正文使用说明及举例  首先应根据国家(地区)英文字母顺序找到所在部分页次。然后依次找到如下内容。对照《目录》,按“例”索骥,既可加深理解,亦收“举一反三”之效。  1.地理位置简图及简介  每一国家(地区)栏内首先有地理位置简图,所指国家(地区)用“黑色”表示。  简介包括国家(地区)位置,面积,人口,首都;经济概况,历史沿革,政体变迁及币制特点等内容。由于简介主要反映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观点,故应慎重引用。  2.统治者(RULERS)姓名及在位年代  地理位置简图及简介后为该国家(地区)近期统治者姓名及在位年代。可对照有关历史资料阅读,以加深对政体变迁的理解。  如阿尔巴尼亚(ALBANIA)栏内有:  佐格一世,(King Zog 1,)  (意大利)伊曼纽尔三世,(Vittorio Emanuele Ⅲ,)  3.造币厂符号及暗记(MINT MARKS AND PRIVY MARKS),造币厂厂长姓氏首字缩写(MINTMASTERS INITIALS)  此栏内列出该国家(地区)硬币所涉及的造币厂印记及暗记符号。可与(9)年代配合阅读。  如奥地利(AUSTRIA)栏内有:  维也纳造币厂代号A;A-Vienna  萨尔茨堡造币厂代号D;D-Salzburg  维也纳造币厂暗记“盾”;(h)-Shield-Vienna  豪尔造币厂暗记“鹰”;(V)-Eagle-Hall  年根茨堡造币厂厂长法贝;F-Gunzburg Mint Josef Faby,  4.币制(MONETARY SYSTEM)  接着列出该国家(地区)主要的货币单位名称及进位制。币制改革后另附新币制说明。  如英国(GREAT BRITIAN)栏内有:  4法新(Farthings)=1便士(Penny);  12便士(Pence)=1先令(Shilling);  2先令(Shillings)=1弗罗林(Florin);  5先令(Shillings)=1克朗(Crown);  20先令(Shillings)=1镑(Pound);  21先令(Shillings)=1几尼(Guinea)。  5.币图  币图按面值大小顺序排列。除有特别说明外,均为原大。一般列出正背面2图,正面通常位于左侧。为了节省篇幅,有时仅列出正(背)面,并加以说明。《目录》为照相制版图,故常不够清晰。  如马恩岛(ISLE OF MAN)1克郎币(编号KM43)仅列出背面图,但在币图下注明“正面与KM31相同”(Obv:Similar to KM31)。  6.硬币材质  币图下方为材质。普通金属一般只列出材质名称或符号。  如德国(GERMANY)1马克币(编号KM110)注有“铜镍”(COPPER-NICKEL)。  贵金属币则标出币重,成色及纯贵金属含量盎司数。  如墨西哥(MEXICO)10比索币(编号KM474)注有:28.8800克(g),0.900银(SILVER),0.8357盎司纯银含量(OZ.ASW)。  双金属币分别说明外圈及内芯材质。  如泰国(THAILAND)10铢币(编号KM227)标为“不锈钢外圈,铝青铜内芯”(Stainless Steel Ring,Aluminum-Bronze Core)。  类似情况有包复币及镀复币。  如美国50分肯尼迪头像币为包复币,组成为“75%铜,25%镍包覆于纯铜内芯”(Clad Layers of 75% Copper and 25% Nickel bonded to a Pure-copper Core)。  尼日利亚25考包布(编号KM11a)为“钢芯镀铜”(Copper Plated Steel)。  7.币面特征说明  为了加深对硬币的理解,币图下方常有简要说明,且历年有所增多。  如福克兰群岛(FALKLAND ISLANDS)5镑币(编号KM37)下注“渴望号帆船发现400周年纪念-”(400th Ahniversary of Discovery-Ship‘Desire’)。  比利时(BELGIUM)50分币(编号KM145)注有“正面为荷兰文,BELGIE;反面:大头像”(Obv Dutch leg.:BELGIE;Rev.Large Head)。  8.硬币编号  编号置于币图左下方醒目位置。编号系统符号(如“KM”,“Y”)仅在每栏最上方列出,以下从略。  不同材质时,编号后加a,b,c。如英国(GREAT BRITIAN)1镑镍黄铜币(编号KM933,实用933),1镑银币编号则为KM933a。  不同变型时,编号后加1,2,3。如南斯拉夫(YUGOSLAVIA)50帕拉币:币面面值“50”中“O”为窄型的,编号为KM46.1;“O”为宽型的,编号为KM46.2。  波兰(POLAND)200兹洛提冬季奥运会币,编号为Y110;阿富汗(AFGHANISTAN)1普尔铜币则出现KM922与A922两个编号(922为重号)。  9.年代  采用公历纪年时直接标注公元年代;非公历纪年则加标历法名称及年代,并常在括号内标出相应公元年代。  如摩洛哥(MOROCCO)1迪拉姆币(编号KM63)年代为回历(AH))。泰国(THAILAND)1铢币(编号KM183)年代标为佛历(BE))。  硬币上无年代时,栏内标以“无年代”(ND,No Date) 及实际公元年代;若无把握则注为约为公元若干年。  如阿尔及利亚(ALGERIA)50分币(编号KM109),年代栏内为“无年代”(ND)(1975)。格林纳达(GRENADA)1比特币(编号KM11),年代栏内为“无年代,约为1818年”(ND,Ca.1818)。  年代后常附有造币厂印记,(非数字)暗记,造币厂厂长姓名首字缩写资料汇总。造币厂代号(英文大写字母)一般直接附于年代之后。  如德国(GERMANY)5芬尼币(编号KM107),1950D表示1950年由慕尼黑造币厂(代号D)生产。  造币厂代号后偶而还标有不同品相符号。如巴拿马(PANAMA)20巴波亚币(编号KM31)有1972FM(M),1975FM(U),1975FM(P)。其中“FM”为美国富兰克林造币厂(FRANKLIN MINT,FM)代号;“M”为“沙面”未流通级,“U”为“全新”未流通级,“P”为“霜面”精制级。  造币厂暗记一般用年代后括号内英文小写字母表示。  如阿鲁巴(ARUBA)1弗罗林币(编号KM5)有1986(U),表示硬币币面有荷兰乌得勒支(Utrecht)造币厂暗记。  造币厂厂长姓名首写缩写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但与年代数字中间空1格。  如苏联(RUSSIA)1卢布币(编号KM90.1)有1924 ПЛ,其中俄文字母“ПЛ”为年列宁格勒造币厂厂长拉迪谢夫(П.Ф.ЛАТЫЩЕВ)姓名首字缩写。  一些东方国家常用君王即位和政体变更纪年,则在括号内标注公元年代。  如日本(JAPAN)5圆币(编号KM11)年代标为“明治3年(1870)”(Meiji Yr.3(1870))。  10.发行量  发行年代后常有当年硬币发行量,这是硬币(特别对收藏币)非常重要的资料。  如英国1便士币(编号KM915)1971年发行量达1,521.666百万枚,即15亿多枚,所以是极其常见的币品。而加拿大(CANADA)50分币(编号KM75.1)1971年发行量仅为2,166,444枚,即216万枚,故较为少见。  巴西(BRAZIL)500瑞斯币(编号KM540)1936年发行量为1.326百万枚,1937年发行量未标,但“已计入上年总发行量”(Inc.Ab.)。  马恩岛(ISLE OF MAN)1993年50便士精制圣诞币,材质铜镍币(编号KM356)估计最高发行量3万枚(*0.030),银币(编号KM356a)估计为5000枚(*5,000),金币(编号KM编号KM356b)估计为250枚 (250Pcs.),铂币(编号356c)估计为50枚(*50Pcs.)。  11.参考价格  硬币价格单位为美元,与品相等级关系很大。  如俄罗斯1870年1戈比币(编号KM9.1)  品级 VG  F  VF  XF  价格 0.50 1.00 3.00 10.00  墨西哥1870年8瑞尔币(编号KM377)  品级 F   VF  XF   UNC  价格 30.0 60.0 120.00 300.00  葡萄牙埃斯库多奥林匹克银币(编号KM662a)  品级 UNC  Proof  价格 20.00 40.00  投资币价格标注可以南非(SOUTH AFRICA)1克留格尔兰特纯金币(编号KM73)为例,其价格标为“金属原值+5%”(BV+5%)。  四、《目录》正文中非常规硬币简介  《目录》除列入常规/标准硬币(Regular/Standard Coins)之外,还列出多种非常规/非标准硬币资料。  1、非流通法币(NON-CIRCULATING LEGAL TENDER,NCLT)  指专门为满足收藏者需要由流通币组成的套币。值得提醒的是:个别面值个别年代流通币仅在套币中出现,从未进入流通。非流通法币特点是由造币厂或主权发行机构按照不同需要组套,首发价即远高于流通币面值。非流通法币常包括:  (1)造币厂套币(MINT SETS,MS;FLEUR DE COIN SETS,FDC);  (2)样币套币(SPECIMEN SETS,SS);  (3)类精制币套币(PROOFLIKE SETS,P/L);  (4)精制套币(PROOF SETS,PS);  (5)英国濯足节套币(MAUNDY SETS,MDS)。  如爱尔兰共和国(IRELAND REPUBLIC)第3号精制套币(PS3),1971年发行共6枚(编号KM19~24),发行量50,000;发行价(Issue Price)4.4美元,市价(Mkt.Val)12美元。  2、纯贵金属币(BULLION ISSUES)  纯金银币较之金银块,棒,条或首饰具有统一形式与重量,便于储藏及交易,所以发展很快,在《目录》中占有一定地位。  如南非(SOUTH AFRICA)自1967年起发行的克留格尔兰特(KRUGERAND)金币。  3、贸易币(TRADE COINAGE)  指各国专用于进出口贸易中结算的硬币,通常为金银币,多为“ 克朗” (CROWN)型。  如奥地利(AUSTRIA)著名的玛丽亚·特蕾西亚银元(编号T1),自1780年来已累计发行8亿多枚。  4、代用币(TOKEN ISSUE,Tn)  指早期由国家银行或非官方机构发行的小面值流通硬币。和当代专用的代用币(游戏机币,筹码等)有区别。  如英国(GREAT BRITAIN)英格兰银行在19世纪初发行的代用银币(编号Tnl~5)。  5、纪念章/章型币(MEDALLIC ISSUES,M)  指由主权国家发行机构发行,有面值,正背面呈“ 章” 型,实际并不流通的硬币。和一般无面值纪念章并不相同。  如波黑共和国(BOSNIA & HERZEGOVINA)1993年发行的一组萨拉热窝清真寺基金附捐纪念章型币(编号M1~4)。  6、样(品)币(PATTERNS,Pn:ESSAIS,E)  指作为设计建议但最终未正式发行的硬币,类似邮票中的未用稿。  如伊朗(IRAN)在回历1281(公历1864)年发行的一组硬币(编号Pnl~12)即属此类。  有的样币上标有“ 样品” (PROVAS,Pr)标记,如丹麦(DENMARK)1900年生产的铝青铜币,币面有“ 样品” (PROVE)字样。  7、试模币(TRIAL STRIKES,TS)  指正式发行前用新模生产的试验硬币。可以是标准金属标准厚度,也可以是非标准金属非标准厚度(更多指后者),而且可能仅压制一面(单面币)。  如法国(FRANCE)1862年生产的青铜镀金币,单面币,数量10枚,编号TS25。  新模生产的正式硬币往往称为类精制币(PROOFLIKE COIN)。  8、重压币(RESTRIKES)  指用原模在以后年代重新压制的硬币。  如奥地利(AUSTRIA)编号T1的玛丽亚·特蕾西亚银元标有(重压币,1853年至今)。  9、加厚币(PIEDFORT,PIEFORT,P)  指面值,图形,年代与正式发行硬币完全相同,但厚度增大(通常为2倍)的特制硬币。  如英国(GREAT BRITAIN),编号KM933a为1镑银币(重9.5克),KM933b则为1镑加厚银币(重19.0克)。  10、加盖币(COUNTERMARKED COINAGE)  指18~19世纪美洲,非洲及少数亚洲小国借用其他国家硬币(最常见是墨西哥银元,玛丽亚·特蕾西亚银元)加盖使用的流通硬币。  如哥斯达黎加(COSTA RICA)8瑞尔银元(编号KM27)系采用墨西哥8瑞尔银元加盖后使用。  本世纪也有出现,如1967年安圭拉独立纪念银币。  11、分割币(CUT COINS)  指18~19世纪加勒比海地区因缺少小面值辅币,不便于流通,故将大银元分割为数份所形成的小银币。分割可为1/2,1/3,1/4,1/5甚至1/8。  如荷属安的列斯(NETHERLANDS ANTILLES)中的库拉索(CURACO)分割币(编号KM13)系用西班牙8瑞尔银元分割成5份,每份加盖后作3瑞尔流通。  12、地方币(LOCAL COINAGE,PRONINCIAL COINAGE REGIONALCOINAGE)  指在得到中央政府允许或未经允许由地方(省,州,区)政府发行的硬币。一种情况是在统一国家形成前由各地方政府所发行的硬币,如1870年前德国各邦国币。另一种是在统一国家形成后,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发行的硬币,如巴西(BRAZIL)、墨西哥(MEXICO)的多种地方币。  13、临时币(PROVISIONAL COINAGE)  指取得政权后政府短期临时发行的硬币。  如秘鲁(PERU)于1822年宣布独立,1822~23年曾发行临时硬币4种(编号KM135~138),1826年后发行共和国正式硬币。  14、联合发行币(JOINT COINAGE)  指两国(地区)联合发行的硬币。  如丹麦(DENMARK)石勒苏益格(SCHLESWIG)州与德国荷尔斯泰(HOLSTEIN)州在年暂时归属丹麦时,曾联合发行21/2先令银币(编号C1),1920年后两州分属丹麦及德国。  15、殖民地币(COLONIAL COINAGE)  指殖民地所使用的硬币。  如印度(INDIA)年为英国殖民地,此阶段印度硬币(包括在英国和在当地生产)属殖民地币。  16、本土币(HOMELAND COINAGE)  指宗主国在本土专为殖民地生产而不在本土流通的硬币。  如印度尼西亚(INDONESIA)原为荷属东印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3年专为此地区生产了1盾银币(编号KM330),而荷兰本土目录中并无此年代硬币。但此币实际由美国造币厂生产。法国(FRANCE)1分铬钢币(编号Y102)仅用于法属非洲殖民地,相当于1旧法郎,而法国本土并不流通。  17、占领币(OCCUPATION COINS)  指占领军短期发行的硬币,故与殖民地币有区别。  如阿尔巴尼亚(ALBANIA)年为意大利军占领,此期间发行的0.05~10列克6枚不锈钢币和两枚银币(编号KM27~34)为占领币。  18、僭主币(PRETENDER COINAGE)  指由企图非法夺取政权方所发行的硬币。  如法国(FRANCE)1816年在拿破仑失败后,由保皇党发行的拿破仑二世头像的铜币(编号PTE6~9)。  19、革命币(REVOLUTIONARY COINAGE)  指革命政权临时发行的硬币。  如阿尔及利亚(ALGERIA)原受奥斯曼帝国统治及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民族英雄阿卜杜卡迪尔(ABDEL-KADER)举行起义。阿卜杜卡迪尔在年间的发行的6种银币(编号KM85~90)属革命币。但最后整个阿尔及利亚落入法军之手。  20、起义币(INSURRECTION COINAGE)  指起义政权在未正式获得承认前所发行的硬币。而革命却不一定最终能获得政权。  如海地(HAITI)1889年由起义将军希波莱特(FLORVILHIPPOLYTE)所发行的1古德青铜币(编号KM51)。希波莱特后于年执政,海地常规硬币中无此年代。  21、宣言币(PROCLAMATION ISSUE)  指为实际未获政权地区所预先发行的硬币。  如洪都拉斯(HONDURAS)原为西班牙殖民地,1808年为法国拿破仑所统治。是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七世所发行的海地2瑞尔银币(编号KM1)应属此列。  22、内战币(CIVIL WAR COINAGE)  指统一国家在内战或分裂时期,对垒双方自行发行的硬币。  如年西班牙(SPAIN)内战中,共和国军和国民军双方均在不同地区发行硬币。乌兹卡迪(EUZKADI)地区发行的2枚硬币(编号KM1,2)是目前较易购到的西班牙内战币。  23、围城币(SIEGE COINAGE)  指被围城市临时发行的硬币。  如克罗地亚(CROATIA)萨那(ZARA)城曾为法军占领,1813年该城被围时法国曾发行4枚法郎(编号KM1~4)。  类似有危急币(NECESSITY COINAGE)。  24、麻疯币(LEPROSARIUM,LEPER COINS)
UID:1130019
在线时间258小时
E币406968威望1381贡献0
 24、麻疯币(LEPROSARIUM,LEPER COINS)  麻疯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为了切断传染途径,一些亚洲,拉丁美洲国家通常在海岛上设立麻疯隔离区,并发行仅在隔离区使用的麻疯币。  如菲律宾年在库利昂岛隔离区(CULION COLONY)发行的多种麻疯币(KM1~18)。  25、通货膨胀币(INFLATIONARY COINAGE)  指恶性通货膨胀时期,纸币急剧贬值时所发行的保值硬币。  如哥伦比亚(COLOMBIA)1886年起发生恶性通涨,纸币已一钱不值。年发行了相当于原1,2,5比索纸币价格的3枚硬币(编号KM277~279)。币面均有“ 纸币” 字样(P/M,西班牙文“ 纸币” Papel Moneda)。1918年后此种通涨币与新发行1,2,5分币通用。  故此通涨币含义与另一些国家在通货膨胀时期所发行的“ 高面值” 硬币(如德国战争币Kreigsgeld与紧急币Notgeld)有别。  虽然《目录》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综合性工具书,但并非详尽无遗。如硬币正背面设计人及刻模师,硬币直径尺寸及厚度,材质成份,边齿形状及边文内容,硬币正背面关系(↑↑或↑↓),首发日期等资料就未列入。如有需要,尚应进一步参考更为专门详尽的国别硬币目录和众多的专题硬币目录
UID:1130019
在线时间258小时
E币406968威望1381贡献0
1901年至今,硬币上带有英国君主标志或头像的英国及英属殖民地、英联邦名录,按照币面国家或地区名称排序,不同时期名称不同的分别列出了,望各位指正补充——ALDERNEY 奥尔德尼 ANTIGUA & BARBUDA 安提瓜和巴布达 ASCENSION ISLAND 阿森松岛 AUSTRALIA 澳大利亚 BAHAMA ISLANDS 巴哈马群岛 BARBADOS 巴巴多斯(纪念币) BELIZE 伯利兹 BERMUDA 百慕大 BRITISH CARIBBEAN TERRITORIES 英属加勒比领地 BRITISH GUIANA AND WEST INDIES 英属圭亚那和西印度群岛 BRITISH GUIANA 英属圭亚那 BRITISH HONDURAS 英属洪都拉斯 BRITISH NORTH BORNEO 英属北婆罗洲 BRITISH VIRGIN ISLANDS 英属维尔京群岛 BRITISH WEST AFRICA 英属西非 CANADA 加拿大 CAYMAN ISLANDS 开曼群岛 CEYLON 锡兰 COMMONWEALTH OF THE BAHAMAS 巴哈马联邦 COOK ISLANDS 库克群岛 CYPRUS 塞浦路斯 DOMINICA 多米尼克 EAST AFRICA & UGANDA PROTECTORATES 东非和乌干达保护地 EAST AFRICA 东非 EAST CARIBBEAN TERRITORIES 东加勒比领地 EAST CARIBBEAN STATES 东加勒比国家 EAST INDIA COMPANY 东印度公司 FALKLAND ISLANDS 福克兰群岛 FIJI 斐济 GAMBIA,THE 冈比亚 GHANA 加纳 GIBRALTAR 直布罗陀 GREAT BRITAIN 英国 GRENADA 格林纳达 GUERNSEY 格恩西 GOUGH ISLAND 戈夫岛 HONG KONG 香港 INDIA 印度 ISLE OF MAN 马恩岛 JAMAICA 牙买加 JERSEY 泽西 LUNDY 伦迪 MALAYA 马来亚 MALAYA AND BRITISH BORNEO 马来亚和英属婆罗洲 MAURITIUS 毛里求斯 NEW ZEALAND 新西兰 NEWFOUNDLAND 纽芬兰 NIGERIA 尼日利亚 NIGHTINGALE ISLAND 南丁格尔岛 NIUE 纽埃 PAPUA NEW GUINEA 巴布亚新几内亚 PITCAIRN ISLANDS 皮特凯恩群岛 RHODESIA 罗德西亚 RHODESIA AND NYASALAND 罗德西亚和尼亚萨兰 ST. HELENA 圣赫勒那 ST. HELENA + ASCENSION 圣赫勒那和阿森松 SAINT KITTS-NEVIS / SAINT CHRISTOPHER & NEVIS 圣基茨和尼维斯 SAINT LUCIA 圣卢西亚 SAINT VINCENT 圣文森特 SAINT VINCENT & THE GRENADINES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SARAWAK 沙捞越 SEYCHELLES 塞舌尔 SOLOMON ISLANDS 所罗门群岛 SOUTH AFRICA 南非 SOUTH GEORGIA & THE SOUTH SANDWICH ISLANDS 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 SOUTHERN RHODESIA 南罗德西亚 STRAITS SETTLEMENTS 海峡殖民地 STOLTENHOFF ISLANDS 施托尔滕霍夫岛 TERRITORY OF NEW GUINEA 新几内亚领地 TOKELAU 托克劳 TRISTAN DA CUNHA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 TURKS AND CAICOS ISLANDS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 TUVALU 图瓦卢()
UID:1130019
在线时间258小时
E币406968威望1381贡献0
“已不存在的亞洲國家” 占城大靖政權护国军政府广州中华民国政府建国军政制置府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段祺瑞)安国军政府满洲国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A阿富汗伊斯蘭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阿富汗王國聯合阿拉伯共和國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亞塞拜然民主共和國B白題緬甸國C柬埔寨王國民族聯合政府奇里乞亚亚美尼亚王国D大夏 (中亚古国)东突厥斯坦第一共和国東突厥斯坦第二共和國東南互保地區E蝦夷共和國G高麗 (918年-1392年)伽色尼王国H匈奴赫梯I印度聯邦伊拉克王國K大韓帝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M马来亚联邦南马鲁古共和国马来亚联合邦蒙疆聯合自治政府N南圻國阮朝R罗马共和国琉球国S砂拉越王国锡金南阿拉伯聯邦蘇聯佔領下的滿洲T太平天国特拉凡哥尔臺灣民主國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V越南民主共和国X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Y葉門穆塔瓦基利亞王國Z赞吉王朝中太眾人勸歸國{南诏大長和大天興大義寧且且弥东东丹东夏中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User:HKCC2009/大明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乌乌德穆尔特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乌苌国乌贪訾离也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五五翕侯亚亚泽王朝亚美尼亚山地共和国亚述亞美尼亞王國以以色列王國伊巴列维王朝伊朗臨時政府 (1979年)突伦王朝休休密休循伪伪楚依依耐俄俄罗斯沙皇国俄罗斯帝国俄國臨時政府俄羅斯共和國倭倭马亚王朝健健馱邏國内内志酋长国杰贝勒沙马尔酋长国内志与哈萨酋长国内志苏丹国内志与汉志王国准准噶尔汗国刚刚迦王国加加喜特人劫劫国勃勃律北北山王國卑卑陆单单桓南也门民主共和国南掌駐朝鮮美國陸軍司令部軍政廳南浡里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南越南共和國南越国卡卡帕多细亚卫卫满朝鲜印荷屬東印度印度-希臘王國User:5k8421/Sandbox危危須双双靡古古尔王朝句句町国叶叶调吐吐火罗人吐蕃吕呂底亞哈哈萨克汗国唐唐旄喀喀喇汗国喀布爾-夏希王朝乔喬治亞民主共和國图圖瓦人民共和國坤坤甸苏丹国埃阿尤布王朝埃德萨伯国埃蘭塔塔希爾王朝塞塞琉古帝国外博克多汗国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夜夜郎大大宛大理国奥奥斯若恩姑姑墨子子合孟孟卯安安南保護國安條克公國定定安国尉尉头尉犂國小小宛山山国巴巴达克山巽巽伽王朝布布哈拉汗国希希瓦汗国帖帖木儿帝国库庫曼汗國弗弗里吉亚后泰封德德拉伊耶酋长国德里蘇丹國悦悅般戎戎盧扜扜弥捐捐毒播播州叙法屬敘利亞託管地新新罗无无雷本本都User:Djhuty/顆顆1李李氏朝鲜杜杜兰尼帝国杜板东东北行政委员会 (1932年成立)東突厥拜占庭帝国柬柬埔寨人民共和國桑桑德王朝正四大哈里发汉汉志王国漢達基王朝法法屬印度支那波阿夫沙尔王朝泰泰米尔-伊拉姆浩浩罕汗国海海峡殖民地淡淡目国渠渠勒渠犂滇滇国乌烏壘烏孫烏拉爾圖烏秅焉焉耆燕燕京戎狐狐胡白白益王朝白羊王朝百百济盖盖国盘盘盘
UID:1130019
在线时间258小时
E币406968威望1381贡献0
法兰西殖民地列表,当中不包括一些未受直接管治的地方。非洲 &&北非:摩洛哥 阿尔及利亚 突尼斯 西非:贝宁 布基纳法索 科特迪瓦 几内亚 马里 毛里塔尼亚 尼日尔 塞内加尔 多哥 赤道非洲:喀麦隆 中非共和国 乍得 加蓬 刚果共和国 红海:吉布提 也门亚洲&&中东:黎巴嫩 叙利亚 土耳其&&南亚:印度(一部份)&&东亚:柬埔寨 老挝 越南&&现今法国属土美洲&&北美洲:加拿大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 美国&&加勒比:安圭拉 安提瓜和巴布达 多米尼克 多米尼加 格林纳达 瓜德罗普 海地 马提尼克蒙特塞拉特 圣马丁岛 圣巴托洛缪岛 圣卢西亚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圣尤斯特歇斯(短暂统治) 圣克里斯多福与尼维斯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美属维尔京群岛 特克斯与凯科斯群岛南美洲&&法属圭亚那 巴西&&印度洋:马约特 留尼汪 印度洋斯卡塔尔岛大洋洲&&克利珀顿岛 新喀里多尼亚 法属波利尼西亚 瓦利斯及富图纳群岛 瓦努阿图南极洲&&法属南方和南极洲领地
UID:1130019
在线时间258小时
E币406968威望1381贡献0
法兰西第一殖民帝美洲[编辑]北美洲[编辑]加拿大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美国加勒比[编辑]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克多米尼加共和国格林纳达瓜德罗普海地马提尼克蒙特塞拉特圣马丁岛圣巴托洛缪岛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尤斯特歇斯(短暂统治)圣克里斯多福与尼维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美属维尔京群岛特克斯与凯科斯群岛南美洲[编辑]巴西法属圭亚那非洲[编辑]西非[编辑]塞内加尔印度洋[编辑]毛里求斯留尼汪塞舌尔亚洲[编辑]法属印度支那南亚[编辑]法属印度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编辑]美洲[编辑]北美洲[编辑]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加勒比[编辑]瓜德罗普马提尼克圣马丁岛圣巴托洛缪岛南美洲[编辑]法属圭亚那非洲[编辑]北非[编辑]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西非[编辑]贝宁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几内亚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塞内加尔多哥赤道非洲[编辑]喀麦隆中非共和国查德加蓬刚果共和国印度洋[编辑]科摩罗马达加斯加马约特留尼汪印度洋斯卡达岛坦桑尼亚红海[编辑]吉布提亚洲[编辑]中东[编辑]黎巴嫩叙利亚南亚[编辑]法属印度东亚[编辑]广州湾租借地柬埔寨老挝越南(以上殖民地统称法属印度支那,由位于河内的总督府统治)广州法租界上海法租界汉口法租界天津法租界云南、海南、两广是法国的势力范围。大洋洲[编辑]克利珀顿岛新喀里多尼亚法属波利尼西亚瓦努阿图瓦利斯及富图纳群岛南极洲[编辑]法属南方和南极洲领地现今法国属土[编辑]美洲[编辑]北美洲[编辑]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加勒比[编辑]瓜德罗普马提尼克圣马丁岛圣巴托洛缪岛南美洲[编辑]法属圭亚那印度洋[编辑]马约特留尼汪印度洋斯卡达岛大洋洲[编辑]克利珀顿岛新喀里多尼亚法属波利尼西亚瓦利斯及富图纳群岛南极洲[编辑]法属南方和南极洲领地
UID:1130019
在线时间258小时
E币406968威望1381贡献0
德意志帝国殖民地太平洋德属新几内亚 (Deutsch-Neuguinea),包括威廉皇帝领地(Kaiser-Wilhelms-Land),俾斯麦群岛(Bismarck Archipelago),德属所罗门群岛(German Solomon Islands,),布干维尔岛(Bougainville,),瑙鲁(Nauru,).其政区还包括:德属新几内亚1912德属马绍尔群岛(Deutsche-Marshall-Inseln,)德属萨摩亚(Deutsch-Samoa,)加罗林群岛 (Karolinen):年密克罗尼西亚联邦(FederatedStatesofMicronesia,)帕劳(Palau,)马里亚纳群岛 (Marianen):年德属东非 (Deutsch-Ostafrika):后来的坦噶尼喀(Tanganjika),今天属于坦桑尼亚.一战后成为国联的英国托管地.1962年独立,1964年与原英国保护国桑给巴尔苏丹国合并成为今天的坦桑尼亚.卢旺达和布隆迪(Ruanda-Urundi):年维图(Wituland):1885-90年,在今肯尼亚基翁加三角区(KiongaTriangle):自1920年起(之前就已经被德国占领),位于萄属莫桑比克. 德属西非 (Deutsch-Westafrika)包括:德属喀麦隆 (Kamerun):年 .一战后分为英属喀麦隆和法属喀麦隆,后者成为今天的喀麦隆共和国,英国部分则一分为二,一部分并入尼日利亚,另一部分并入喀麦隆.德属西非(最北的两处)多哥兰(Togoland):年 .一战后分为英国占领部分和法国占领部分,前者并入加纳,后者成为今天的多哥.德属西南非洲 (Deutsch-Südwestafrika),今纳米比亚:年 (不包括被英国占领的鲸湾地区,Walvis Bay)博茨瓦纳(德语名Südrand des Caprivi-Zipfels)德国也在中国拥有土地利益:胶州湾(Kiautschou)保护领地,包括租借地青岛 (Tsingtau):年 (原本租借99年)山东势力范围黄河流域(Gelber Fluss) 势力范围,即山东半岛附近的德国势力范围.天津德租界汉口德租界
UID:1130019
在线时间258小时
E币406968威望1381贡献0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占领殖民地的高潮1870年普法战争结束、德国政治统一之后,德国地理学家腓特烈•拉策尔(FriedrichRatzsl)开始研究当时正在扩展中的德国工业产品的市场问题,并开始应用地理学为俾斯麦的帝国主义政策作辩护。他认为,由于世界在向前发展,空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将越来越重要,大国将逐渐拓展,小国变得无足轻重。世界历史对空间之要求越来越大,这个事实可以从各重要商业国家的演变明白看出:威尼斯是一个城市;荷兰是一个三角洲国家;英国是一个岛;美国是一个大陆。各强国必须遵从这个绝对的、必然的趋向,努力用殖民、合并及征服的手段来拓展他们的空间。英国帝国主义理论家哈尔夫•马金德爵士(SirHalfordMackinder)也提出了类似的理论,指出一个国家如果要生存,必须实现自给自足。控制原料产地并将其变为产品输出市场成为攸关国家利益的战略需求。在19世纪的头75年里,西方国家平均每年占领21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而在后25年里,平均每年占领62万平方公里殖民地。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殖民主义国家在被称为“最后的大陆”的非洲占领的领土只有318万平方公里,而在19世纪最后的25年里,欧洲对于非洲的兴趣又浓厚起来,在非洲占领了2569万平方公里土地。由于欧洲的迅速工业化和人口的增加,对植物油、植物纤维、橡胶和某些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大了,而这些产品可以用廉价的工业品在非洲换得,对新原料的需要引起对非洲原料产地的激烈争夺。殖民主义国家对非洲内地的殖民始于19世纪晚期法国在塞内加尔开创的逐步推进方式,即以种植花生或油棕榈的农场为前进基地,利用药物治疗热带疾病,利用当地土著组成雇佣军队,沿主要河流向腹地推进,这种方式远比英国的沿海渗透方式有效,因此为其它殖民国家所效仿。1870年代,南非发现巨大的金刚石、黄金等矿产又刺激其它殖民国家国家在非洲其它地区探寻同类矿藏,争夺的土地不再限于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地区,荒地、沼泽、沙漠和无人区都成为争夺的对象。1884年-1885年的柏林会议上,确定了“只有实际占领才能证明对一个殖民地的统治权”的原则,已占据非洲沿海地区的国家,如英国、法国和葡萄牙,迅速与当地酋长签订协议和条约,把自己的势力扩大到内陆。新兴的工业强国——德国、比利时和意大利也加入到对非洲的争夺中来。从1885年至1900年,欧洲国家完成了对非洲的瓜分。除了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两个政治上独立的国家外,传统的非洲王国如阿散蒂、达荷美、索科托、乌干达,以及欧洲裔阿非利卡人建立的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等国家均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保护国。埃及名义上为独立国家,但完全受英国的控制。在亚洲,俄国从19世纪60年代起加速了对外高加索、中亚、西伯利亚及远东的殖民和征服,先后占领了大茹兹、中茹兹、小茹兹、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浩罕汗国,并向中国的新疆、外蒙古和满洲地区渗透。到1876年,俄国已经占领了1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法国征服了安南、老挝、柬埔寨,英国占领了马来半岛和北婆罗洲,控制了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南部。在大洋洲,新兴的德国从西班牙手中购买了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等殖民地。除了直接征服殖民地外,殖民国家还将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如中国、朝鲜、暹罗、波斯、阿富汗、奥斯曼帝国等,在这些国家攫取了海关、交通、通商、筑路、开矿、建厂、开办银行、训练军队等权益。1939年的世界殖民地重新瓜分殖民地与两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初,殖民国家及殖民地已占全世界85%的陆地面积。各国的殖民地分布是不均衡的。除了实力仍然强大的英国和法国外,早已衰落的西班牙、葡萄牙仍然掌握着大片的殖民地,而新兴的美国、德国、日本和意大利这些国家只占有一些面积不大、资源贫乏的“剩余地区”。随着争夺殖民地的手段趋于激烈化,各主要殖民国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相继卷入一系列外交和军事冲突,如英、法、德之间的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英法之间的法绍达危机,两次布尔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美西战争、日俄战争、意土战争等一系列冲突。从1900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各殖民国家为了争夺新殖民地或保护既有殖民地而纵横捭阖,形成了极其复杂的利害冲突关系:德国对英国的世界霸权提出挑战;日本对俄国在亚洲的霸权发出挑战;俄国对英国在亚洲的霸权发出挑战;英国利用法国牵制德国;英国利用日本牵制俄国;法国利用俄国牵制德国;德国利用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包围俄国。为了巩固既有的殖民地,相继组成了英法俄协约国和德奥意同盟国两大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意大利倒戈)战败的结果告终。作为惩罚,德国被剥夺了全部海外殖民地,奥匈帝国瓦解,领土被邻国瓜分或组成新的国家,奥斯曼帝国丧失了全部阿拉伯领土。随着经济的现代化、市场的调整、城市化的发展、社会文化的进步、民族解放和反殖民主义运动的高涨,到1920年代时老式的殖民主义体系已经大为削弱,殖民国家已经认识到不能通过战争的手段来获得新的殖民地。战败国被剥夺的殖民地成为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区交给战胜国管理,虽然实质上仍是殖民地,但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条款已经规定受托国必须促进委任统治地居民的福利,并在适当的时候建立独立的国家。到1930年代,出现了新的殖民主义思潮——源于地缘政治理论的法西斯主义殖民观及“生存空间”的概念。日本也在日俄战争之后开始提出亚洲国家在日本“领导”下抵御白人世界侵略的口号,并在1930年代将其演变为“大东亚共荣圈”理论。其它法西斯国家如意大利和西班牙也陆续提出了“法西斯帝国主义”和“大西班牙主义”的口号。希特勒曾在其著作 《我的奋斗》 中不主张德国从事海外扩张,认为在海外扩张不如在欧洲扩张对德国有利,但他后来却核准纳粹党“25点纲领”中的殖民地要求,并在1933年后鼓励德国殖民地运动派的活动。1931年日本发动9•18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宣告对世界的重新分割已经再度开始,继之是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十分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于传统形式殖民主义发展的结果,但殖民主义的变种——“生存空间”理论,以及对“生存空间”的争夺,显然是其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一战后残存的各主要殖民国家,如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在战争中都被削弱。在战争期间,未被占领的盟国殖民地,如印度、东非、尼日利亚、比属刚果等地的民族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殖民帝国内部的分工体系被打破。同时,由于日本和德国借助扶植殖民地民族主义运动的方法来削弱盟国的力量,盟国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在战争中也在轴心国的卵翼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殖民地解放运动首先在曾被日本占领的荷属东印度、英属缅甸、法属印度支那等地爆发。这些地区的民族主义者曾经在战争中与日本占领军合作,建立名义上“独立”的傀儡国家。日本在投降前夕将权力及武器移交给当地的民族主义分子,令其为盟国制造混乱。日,印度尼西亚首先宣布独立,越南于9月2日宣布独立。殖民地独立运动的浪潮随即蔓延到缅甸、印度、马来亚、菲律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至1953年柬埔寨独立之后,法国、荷兰和美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已经全部成为独立国家。举例说,英国曾是一殖民帝国,二战后,则通过“西敏寺方案”,给予自治领独立的权利,一些国家如加拿大等便宣布独立,但此些国家仍属于大英联邦。如“澳大利亚洲”,她的宪法中便着明英王为国家元首。进入1950年代后,特别是1955年万隆会议之后,在已独立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鼓舞之下,这一运动又发展到非洲。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后,英国宣布了“从苏伊士以东撤退”的政策,英国在1957年至1963年间先后撤出锡兰(今斯里兰卡)、马来亚、北婆罗洲、海峡殖民地(新加坡、马六甲和槟榔屿)、南也门、巴林、科威特、卡塔尔、特鲁西尔阿曼(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桑给巴尔、肯尼亚和乌干达。战后非洲国家的独立浪潮始于1956年英埃苏丹和1957年加纳的独立。从1960年起,非洲殖民地独立运动达到高潮,1960年一年内,非洲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其中13个国家为原法属殖民地,3个国家为原英属殖民地(包括意属索马里),1个为原比属殖民地。至1960年代末,英国和法国所属的殖民地已经大多宣布独立,只有葡萄牙仍然在非洲保留有大片殖民地,经过多年的战争,这些殖民地也在1970年代中后期独立。殖民地 - 分类从殖民地的性质上来说,大致可分为拓型殖民地、资源掠夺型殖民地和商业殖民地三种主要类型,这三种殖民地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而顺次出现的。殖民地 - 作用意义由于美洲的殖民地独立较早,因此殖民地的历史作用主要体现在非洲和亚洲地区。1853年,卡尔•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提出殖民地及殖民主义有“双重使命”,即破坏性使命和建设性使命,两者都是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殖民地的“破坏性使命”主要表现在对殖民地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破坏上,但由于宗主国的政治、经济情况不同,各个殖民地的历史情况、殖民对象、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集团的不同,因此殖民地所受的影响在质量上有很大的差别。由于殖民,西属美洲殖民地和英属印度殖民地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和破坏是巨大的。但在热带非洲,除占极少面积(法属西非为8%,撒哈拉以南非洲为5%)的经济作物种植地区外,殖民地的绝大多数地区都保持了原始的农业社会结构。殖民地的“建设性使命”,即积极意义,通常表现在以下方面:宗主国通过向殖民地输出资本、技术,进行建设,为其提供了现代化的港口、道路等基础设施,殖民地的商品经济也得到发展,城市化步伐加快,出现了铁路、公路、电讯、电话、医院、学校,把原本落后的殖民地地区带入了市场经济领域,比较典型的例子如香港。对于殖民地历史作用的评价,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意见。左派的和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学者通常认为,在非洲、美洲和亚洲的殖民地对于当地的文明、文化、经济和政治只起到负面的、破坏的作用。也有观点认为,殖民地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作用是不同的,以非洲为例,在早期奴隶贩卖时期,殖民地对非洲文化起了毁灭性的破坏作用;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禁止非洲本土的奴隶贸易,是功大于过;在帝国主义时期,对非洲的资源掠夺加剧,是过大于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殖民地的建设时期,既有对殖民地的投资和发展,也有对殖民地民族运动的镇压,功过相等。也有观点认为,殖民地的历史贡献大于它对当地造成的损害。殖民地 - 统治方式英国对殖民地的统治方式与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德意志帝国和比利时等殖民国家不同。法、葡、西等国采取直接统治的方式,尽力将殖民地在政治和经济上与宗主国结为一体,大力灌输宗主国的文化与生活方式,以便同化尽可能多的非洲人,或者至少也要使被统治民族对统治民族紧密产生密切的认同感。当地的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几乎得不到保存,当地语言在教育系统中很少应用。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殖民地国家的受教育阶层(通常是当地的上等富有阶层)感到自己的命运与宗主国休戚相关,并摈弃土著生活方式。这种做法导致殖民地人民出现分化,独立后往往不能保持政治上的稳定。英国在北美独立之后的殖民政策则与之相反,采取“间接统治”的方式,设法令殖民地在政治上与经济上达到自立。在非洲和印度,英国仍保留了许多原有的土邦国(如印度的海得拉巴国、克什米尔国,非洲的布干达王国、巴苏陀王国、桑给巴尔苏丹国,中东及东南亚的一些酋长国和苏丹国)。在被划为英皇直辖殖民地的地区,也保留了原有的部落、乡村等行政机构(比较极端的例子是,英国征服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之后,保留了两国原来实行的种族隔离制度,以作为对两国原来的布尔人统治集团的让步),并任用当地人为次级地方官员。当地的语言和文化也得以保留和传授。有观点认为,与法葡等国的统治方式相比,英国的统治方法无疑更加有利于长久保持对殖民地的控制,并使其在独立之后仍愿意与英国保持政治和经济上的联系。值得注意的是两个从未实现的殖民地体系——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与纳粹德国的殖民地管理方式。两者有别于传统的殖民地统治方式。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理论中,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将日本、中国与满州国作为“凝结不散的核心”,以东京为其中心,在其四周围绕着一群卫星国家、附属国、保护国和殖民地,会有一些属国被日本用特殊的政治和经济协定束缚手足,其安全受日本的“保护”,其外交政策受日本的指挥,如泰国和越南。日本这种体系为现代殖民地制度与古代封建关系的混合物:日本成为各附庸国的主人,各属国将贡献物品与服务,而日本以其陆海军“保护”它们。这个“大东亚”当然不仅是一个政治的联合帝国,并且是一个“共荣圈”,即一个经济配成整体的区域,其物源的开发与使用受日本人的支配,并为日本人谋利益。纳粹的殖民地问题专家则宣称,在纳粹德国殖民地制度下,德国统治者只是当地各部族与各组织所构成的等级体系中的最高一层,德国总督只是各酋长与小酋长的行政金字塔体系之顶端而已。纳粹德国将来决不强迫土著人民信仰基督教,也绝不向其宣讲非洲人与欧洲人是平等的。德国将不许非洲人在任何理由下离开殖民地而到欧洲去。土著不得成为德国公民。德国的种族法律将施行于各殖民地。土著学校不得讲授任何“欧洲事件”,否则当地人会“视欧洲为文化发展的最高峰,而丧失他们对于自己能力的自信心”。土著不得入高级学校与大学受教育,德国将专为土著设立特种剧院,电影场,及其它游戏与娱乐场所。显然这两种统治方式仍不过是传统的殖民地统治方式的变种而已。前宗主国对原殖民地的援助20世纪50年代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地广泛独立后,一些宗主国对原殖民地进行了广泛的援助。援助的内容既包括经济上的,也包括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合作。经济援助是宗主国援助的最主要形式,包括直接的经济援助、以及贷款、投资等形式的财政援助。以法国对非洲前法属殖民地国家的援助为例,1997年和1998年,法国向刚果提供了2.42亿和2060万美元,分别占当年刚果外援总额的90%和31.9%。1998年法国对多哥的援助达149亿非洲法郎。比利时对刚果民主共和国(扎伊尔)的财政援助在1999年为2280万欧元,至2002年为4440万欧元。此外,前宗主国通常还与原殖民地国家签署技术、军事、文化等合作协定,为这些国家提供留学生奖学金,派遣技术专家,提供军事顾问和武器。殖民地 - 海外领地英国内部自治的海外领地(Internally self-governing overseas territory):安圭拉、百慕达群岛、开曼群岛 无自治权的海外领地(Non-sovereign Overseas territory):英属印度洋领地、英属维京群岛、直布罗陀、蒙特塞拉特、皮特凯恩群岛、圣赫伦那、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 殖民地(crown colony):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 海外领地(Overseas territory):赛普勒斯英属基地区法国海外省(Départements d'outre-mer):马提尼克、瓜德罗普、法属盖亚那、留尼旺 海外地方行政区(Collectivités territoriales d'outre-mer):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 海外行政实体(Collectivité départementale d'outre-mer):马约特 海外国土(Pays d'outre-mer):法属玻里尼西亚 特殊地位的地方实体(Collectivité sui generis):新喀里多尼亚 海外领地(Territoire d'outre-mer):法属南方和南极领地荷兰内部自治领地:阿鲁巴、荷属安的列斯丹麦自治地区:法罗群岛 内部自治地区:格陵兰挪威南极领地:布韦岛西班牙海外省:加那利群岛 海外领土:休达、梅利利亚葡萄牙海外省: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美国自由联邦:波多黎各、北马里安纳群岛 无建制自治领地:关岛 殖民地:美属萨摩亚、美属维京群岛澳洲海外领地:圣诞岛、诺福克岛、麦夸里岛、赫德岛、科科斯群岛纽西兰完全的内部自治领地:库克群岛 内部自治领地:纽埃岛、托克劳群岛联合国非殖民化委员会公布的“非自治领土”名单非洲西撒哈拉(现今大部份领土被摩洛哥佔领)欧洲直布罗陀(英)大西洋地区安圭拉(英) 百慕达 英属维京群岛(英) 福克兰群岛(包括南乔治亚岛)(英) 开曼群岛(英)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 蒙特塞拉特(英) 圣赫伦那(包括戈夫岛、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岛、阿森松岛)(英)太平洋地区美属萨摩亚(美) 关岛(美) 新喀里多尼亚(法) 皮特凯恩群岛(英) 托克劳群岛(纽西兰)
UID:1130019
在线时间258小时
E币406968威望1381贡献0
葡萄牙殖民帝国葡萄牙殖民帝国为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殖民帝国,以及欧洲最早建立和最长久的殖民帝国(1415年─1999年)。 葡萄牙在15世纪进行的大西洋探险和1415年对休达的征服标志著葡萄牙成为海上强权的开始。其后,葡萄牙开始大力发展航海学校,以及加强地图学的知识。在一个世纪后,葡萄牙终于成为欧洲首个打通往印度航线的国家。而其他效力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如迪亚士、瓦斯科·达·伽马和斐迪南·麦哲伦也创下不朽的航海历史。目 录1历史简介2帝国建立3哈布斯堡4巴西帝国5非洲帝国6瓦解7领土范围7.1 非洲7.2 美洲7.3 亚洲8参考资料1历史简介葡萄牙殖民帝国国力在16世纪初到16世纪后期的时候达至顶峰。但其后因为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对此的冷漠,以及其他新兴殖民帝国如英国、荷兰和法国的竞争下,葡萄牙殖民帝国开始走向衰落。18世纪后,葡萄牙便集中其在巴西及非洲殖民地的统治。而巴西殖民者为葡萄牙带来的黄金短暂地为这个帝国再次带来了强盛。但无奈的是,1755年灾难性的大地震却严重打击了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国际地位,葡萄牙帝国再次走向衰败。加上1822年巴西的独立和19世纪英殖民帝国的飞速崛起,都使得这个殖民帝国急速衰落变最后沦为二流殖民国家。葡萄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葡萄牙曾经尝试抵抗殖民地发起的非殖民地化浪潮,并因此爆发了殖民战争(1961年-1974年)。但印度亦在1961年入侵及吞并了其位于印度的殖民地果阿和达曼-第乌两地,这使得葡萄牙在亚洲只剩下澳门及东帝汶两个殖民地。而经历1974年康乃馨革命后,葡萄牙政府转为支持其殖民地的独立运动,直至葡萄牙政府在日正式交还澳门予中国后,葡萄牙殖民帝国才正式宣告消失,结束其500多年的殖民历史。2帝国建立帝国建立(1415年─1580年)在1415年,葡萄牙士兵占领了北非港口城市休达,并在1418年击败了企图夺回休达的摩尔人。而一年后,葡萄牙国王航海家亨利的两名船长在风暴下驶进马德拉,而其他葡萄牙航海家更在1427年发现了亚速尔群岛。葡萄牙殖民帝国就因而开始发迹。葡萄牙的船队相继于1434年和1445年到达非洲的保加多尔角、塞内加尔和佛得角。1446年,葡萄牙航海家安东尼·费尔南多更发现了塞拉利昂,这些地理上的大发现都为葡萄牙帝国的崛起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时,葡萄牙开始对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进行殖民政策,以攫取其在蔗糖和酒类生产上的利益,尤其是来自几内亚的黄金更大大刺激了葡萄牙的商业能力。从科学及宗教的角度出发,远洋航行无疑是有利可图的。在阿方索五世(1443年-1481年)领导下,葡萄牙的海洋探险已远至几内亚湾一带。而他更在1458年和1471年分别从摩尔人手上占据了摩洛哥一部份和丹吉尔等地。而其继承人约翰二世亦在西非加纳建立保护商贸用的要塞,其后这个要塞更在1637年起成为葡萄牙在西非的总部。此外,葡萄牙在1482年发现了刚果,并在1488年派遣迪亚士绕过好望角。 最后,葡萄牙藉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更率先到达印度,开辟了第一条由欧洲通往印度的航线。通过这些发现,葡萄牙提高了本国的经济,并为它带来庞大的贸易利益。当时,人们都知道在印度洋向东出发就可以到达印度,但哥伦布认为向西航行也能到达印度,但这个想法却被当时的君主约翰二世坚决地反对了。其后,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却大力支持哥伦布的想法,并遣之实行。结果,哥伦布成功地发现西印度群岛,此地其后更成为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而在东非,由伊斯兰人统治的一带东非海岸如莫桑比克、蒙巴萨等地也落入葡萄牙人手中。其后在1490年,葡萄牙航海家已经到达东非的埃塞俄比亚海岸。此外,葡萄牙人的势力也伸展至阿拉伯海一带,他们在1506年侵吞了索科特拉岛,同年更到达印度洋上的锡兰。而葡萄牙人更一直在印度洋上进行探险,如1506年发现的马达加斯加和1507年发现的毛里求斯等,葡萄牙亦在1509年发生的第乌战役击败了奥斯曼土耳其的苏丹以及威尼斯共和国,成为印度洋上的霸主。至于葡萄牙人也大力开始在美洲的扩张,如在1500年登陆巴西的塞古罗港,并以之作为巴西红木的贸易站。而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更在1494年签订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该条约列明西葡两国共同垄断欧洲以外的世界,并以佛得角以西300里格(大约1770公里)作为两国分界线,以东为葡萄牙势力范围,而以西即为西班牙所拥有。自此,葡萄牙殖民地帝国如日中天。3哈布斯堡哈布斯堡王朝时代(年)在年这段期间,西班牙的王位便落入哈布斯堡王朝手中,而它更成就西班牙殖民帝国的霸主地位。同时,葡萄牙也受著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支配,于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便联合了所有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舰队,以清除从亚速尔群岛来进行贸易的法国人。因此,亚速尔就成为最后一个抵抗腓力统治的葡萄牙领地。但与此同时,葡萄牙却开始扩张在条约协定的分界线以西的地方,并在1616年发动了一次军事扩张,驱逐了法国在南美洲的殖民者。此外,葡萄牙人更在1625年率领舰队占据了由荷兰人控制的萨尔瓦多城市。但好景不常,自1627年卡斯蒂里亚经历经济大崩溃后,荷兰人便乘机组织海军,并破坏了西班牙的海上贸易。自此,英荷两国便开始频繁攻击葡萄牙的海岸线,以掠夺西班牙的财富。西班牙人完全不能应付海军的威胁,因此爆发了荷西战争。1638年至1640年间,荷兰逐渐控制了巴西东北部的地区,并以累西腓为首府。但1648年葡萄牙在对荷兰战争的胜出才扭转这个局势,荷兰当局其后交还巴西予葡萄牙。虽然荷兰在巴西的殖民政策失败了,但其后荷兰却抢夺了锡兰、好望角和东印度群岛一带的土地,更垄断了在日本长崎市的贸易。自此,葡萄牙在远东的势力减少至澳门和东帝汶两地。4巴西帝国巴西帝国(年)1661年,葡萄牙给予英国孟买和丹吉尔两地作为两国联姻的嫁妆。而其后一百年,英国乘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崩溃而逐渐控制整个印度及其贸易。但葡萄牙手中仍然掌握西印度的果阿等地。在1755年里斯本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地震后,葡萄牙的殖民野心就被动摇了。因此,葡萄牙殖民帝国在18世纪开始再次走下坡。尽管巴西在起初并不太重要,但它后来却成为了葡萄牙殖民地的中心,尤其是它积存了来自葡萄牙大量的黄金、宝石、甘蔗、咖啡和谷物等。葡萄牙更在此进行了黑人奴隶的贸易,因此巴西的人口开始大增,并开始走上发展之路。而巴西的独立运动也在此时开始萌生。在1789年曾经发生过一次起义,但最后失败,领导者亦被绞死。而1808年,法国的拿破仑声称葡萄牙暗中援助英国,因此对葡萄牙发动入侵。而葡萄牙摄政王若奥亲王为免受到波及,便把王室迁往巴西。而若奥六世在1812年赶回葡萄牙以解决国内的问题,并留下儿子佩德罗作巴西摄政王。其后在人民的强烈呼声下,佩德罗便领导人们进行巴西的独立。最后,他在1822年正式加冕为巴西帝国皇帝,而巴西也在此时独立于葡萄牙。5非洲帝国非洲帝国(年)在殖民主义高涨的19世纪中,葡萄牙几乎已经失去了其在南美和亚洲的全部领土。为了挽回劣势,葡萄牙便把殖民政策投放在非洲身上,并把佛得角、圣多美普林西比、几内亚比绍、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置于控制之下。6瓦解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很多欧洲国家被迫放弃其殖民地。葡萄牙却强硬地拒绝放弃其殖民地,因此它仍然维持着几块殖民地。1961年,果阿及葡萄牙统治的一部份印度受到印度的入侵。而其在非洲的殖民地也因为反殖民地化浪潮和冷战的影响下逐渐独立。自此,葡萄牙只剩下中国澳门和东帝汶两地。但是,东帝汶不久独立,其后受邻国印度尼西亚占领,直至1999年。而葡萄牙的最后一个殖民地──澳门则在日正式交还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此,统治达五百多年的葡萄牙殖民地帝国正式宣告走入历史。初创和发展:初盛:鼎盛时期:开始衰落:飞速衰落:沦为二流殖民帝国:没落到崩溃:7领土范围非洲安哥拉阿尔金阿克拉卡奔达佛得角休达艾美拉毕尔科岛黄金海岸几内亚比绍马达加斯加梅斯卡尼群岛马林迭蒙巴萨摩洛哥莫桑比克基尔瓦·基西瓦尼圣约翰堡圣多美普林西比丹吉尔桑给巴尔济金绍尔美洲亚速尔群岛巴西乌拉圭法属圭亚那马德拉萨克拉门托亚洲班达群岛巴林缅甸锡兰弗洛瑞斯岛阿巴斯港拉克沙群岛澳门霍尔木兹加锡马六甲马尔代夫摩鹿加群岛马斯喀特长崎市葡属印度索科特拉岛东帝汶
UID:1130019
在线时间258小时
E币406968威望1381贡献0
荷兰殖民地编辑荷兰殖民地,也称荷兰帝国或者荷兰海上帝国,包括从17世纪到20世纪,荷兰在海外建立的殖民地。继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特别是从西班牙独立出来之后,荷兰凭借着航海技术和对外贸易,通过荷兰西印度公司和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入海上,开始建立其殖民帝国。从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下半叶,随着荷兰海军力量的迅速崛起,荷兰建立起全球贸易市场,并伴随着文化输出。这段时间被成为荷兰海上的黄金时代。但是在对英战争和对法战争失败之后,荷兰海外殖民地开始萎缩,主要剩下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等殖民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荷兰从其东方殖民地撤出。今天,在荷兰王国旗下,还有前殖民地阿鲁巴和荷属安的列斯。荷兰拥有的殖民地主要在东印度群岛,二战期间,东印度群岛被日本占领使荷兰在东印度群岛的实力大为削弱.二战后东印度群岛各国纷纷独立.东印度群岛,就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当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今纽约)被英国人占领后,荷兰人便专注于亚洲,在被郑成功从台湾赶回后,荷兰人的殖民地就只剩下东印度群岛和南美洲的荷属圭亚那和加勒比海上的阿鲁巴岛了,后两者面积小且物产不丰富,所以荷兰的殖民中心就放在了东印度群岛殖民地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利,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地区。广义的殖民地还包括虽然拥有行政机关、军队等国家机器,但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别国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和保护国,以及委任统治地、托管地,以及殖民主义国家在这些地区设置的“海外领地”、“附属地”、“海外省”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大多数殖民地获得独立,旧的世界殖民体系不复存在。日印尼--荷兰圆桌会议协定签订日,印度尼西亚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荷兰不予承认,并于1947年7月和1948年12月两次向印尼发动军事进攻。经联合国的提议和调解,日至11月2日在海牙举行了有荷兰、印尼双方代表及印尼各邦代表、联合国调解委员会美国代表参加的圆桌会议。11月2日签订的印尼--荷兰圆桌会议协定规定;由印尼和15个联邦组成印度尼西亚联邦共和国,并在此基础上与荷兰王国组成荷兰印度尼西亚联邦;由荷兰女王为联邦国王,一切外交和财政贸易全由荷兰控制;印尼政府无权与其它国缔结贸易协定与条约;偿还对荷兰及其它国家的43亿盾债务;荷兰军事代表团和荷兰殖民地官员仍留驻印度尼西亚。据此协定荷兰把除两伊里安以外的荷印全部领土主权移交给印尼联邦共和国。日,正式成立了印度尼西亚共和国。1954年8月荷兰--印度尼西亚联邦被取消,1956年4月该协定亦被废除。荷兰殖民地的历史和现状:荷属东印度(, )台湾()锡兰(,今斯里兰卡)荷属印度()科罗曼德尔海岸 ()马拉巴尔海岸 ()荷属孟加拉 (, )马六甲(, , )开普殖民地(, )荷属圭亚那()荷属安的列斯(1848- )阿鲁巴 (1634- )Arguin 岛 (, )比利时 ()Berbice (84-03)Bonaire (1642- )库腊索岛 (1634- )德拉果阿湾 (莫桑比克)()Demerara-Essequibo (84-03)Deshima (Dejima) ()荷属黄金海岸 ()荷属新几内亚()荷属西非(安哥拉) ()荷属西印度群岛()德国荷兰占领区 ()Essequibo (, )法属圭亚那 ()Gorée (, )卢森堡 ()模里西斯 ()摩鹿加群岛 ( 印度尼西亚东北部马鲁古群岛)()新荷兰 (荷属巴西)()新荷兰(纽约)()*新阿姆斯特丹 ()新 Walcheren (多巴哥)(54---1677)Pomeroon ()萨巴 (1640- )圣多美岛 ()Sint Eustatius (1636- )Sint Maarten (1648- )
UID:1130019
在线时间258小时
E币406968威望1381贡献0
日本的殖民地;千岛群岛 () ~ 目前是俄罗斯领土 小笠原群岛 (, 1968- ) ~ 目前仍是日本领土 琉球群岛 (, 1972- ) ~ 目前仍是日本领土&&硫磺列岛 (, 1968- ) ~ 目前仍是日本领土&&刘公岛 () ~ 目前是中国领土 台湾 () ~ 这不需要我多介绍吧?&&关东州 (旅顺、大连,) ~ 目前是中国领土&& 库页岛 () ~ 目前是俄罗斯领土 南满铁路附属地 () ~ 目前是中国领土 朝鲜 () ~ 目前分成南韩、北韩两个国家&&胶州湾 (青岛,2) ~ 目前是中国领土 加罗林群岛 () ~ 目前是密克罗尼西亚领土&&马里亚纳群岛 () ~ 目前是美国领地&&马绍尔群岛 () ~ 目前是独立国家&&帛琉群岛 () ~ 目前是独立国家&&满洲国 () ~ 目前是中国领土 香港 () ~ 目前是中国领土&&威克岛 () ~ 目前是美国领地 关岛 () ~ 目前是美国领地 吉尔伯特群岛 () ~ 即"吉里巴斯″,目前是独立国家 菲律宾 () ~ 目前是独立国家 东帝汶 () ~ 目前是独立国家 沙捞越 () ~ 目前是马来西亚领土 新加坡 () ~ 目前是独立国家 安达曼群岛 () ~ 目前是印度领土 尼古巴群岛 () ~ 目前是印度领土 马来亚 () ~ 目前是马来西亚领土 诺鲁 () ~ 目前是独立国家 荷属东印度 () ~ 即"印尼″,目前是独立国家 英属北婆罗州 () ~ 即"沙巴″,目前是马来西亚领土 汶莱 () ~ 目前是独立国家 缅甸 () ~ 目前是独立国家 圣诞岛 () ~ 目前是澳洲领地 新东北几内亚 () ~ 目前是巴布亚纽几内亚领土 阿图岛 () ~ 目前是美国领土 凯斯卡岛 () ~ 目前是美国领土
UID:1130019
在线时间258小时
E币406968威望1381贡献0
美国殖民地美国海外属地美利坚殖民地,又称美国海外属地或美国属地,是指美国除了联邦州与华盛顿特区以外的所有地,它们之间与美国的关系各有不同。阿拉斯加与夏威夷最终成为美国联邦的一州。而现在的美利坚殖民地中,除波多黎各外,基本上都没有成为独立国家的能力,或者根本就是无人岛或领地。目录&&[隐藏] 1 性质2 历史3 美国现有属地4 前美国海外属地性质[编辑]与欧洲列强国家不同,美国本身拥有广大的国土及丰沛的资源,并不需要透过海外殖民地扩张来满足本国的经济发展。美利坚殖民地所着眼的,多半是基于军事战略的理由,而非掠夺殖民地的原物料或发展热带栽培业等经济理由。历史[编辑]美国自1776年宣布独立、并于1783年获得英国承认后,就从原始的13州不断向西边扩张。1867年,美国以每公顷5分美金的价格向俄罗斯帝国购得阿拉斯加与阿留申群岛,可视为美国海外扩张的第一步。美国现有属地[编辑]地方&&&&年份美属萨摩亚&&&&1900年—关岛&&&&1898年—威克岛&&&&美属维尔京群岛&&&&1917年—波多黎各&&&&1898年—贾维斯岛&&&&豪兰岛&&&&贝克岛&&&&约翰斯顿岛&&&&1898年—金曼礁&&&&中途岛&&&&纳弗沙岛&&&&北马里亚纳群岛&&&&1898年—前美国海外属地[编辑]地方&&&&年份多米尼加共和国&&&&1916年-1924年海地&&&&1912年-1934年利比里亚&&&&1820年-1847年太平洋群岛托管地&&&&1945年-1994年(受托职责由联合国分配,包括现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帕劳等国家。)古巴&&&&1899年-1902年、1906年-1909年,由《西班牙条约》获得,现已独立;但关塔那摩湾保留在美国军事控制之下,美国政府每年支付租金给古巴政府。巴拿马运河&&&&1903年-1999年,归还给巴拿马共和国。菲律宾共和国&&&&1898年-1942年、1945年-1946年,苏比克湾的美国军事基地则一直使用至1992年。
UID:1130019
在线时间258小时
E币406968威望1381贡献0
意大利的殖民地意属东非[编辑]意属索马里兰(今索马里)(1889年-1960年)[编辑]在年间,意大利在东非的索马里兰建立了殖民地。1925年,因肯尼亚得到朱巴兰,其殖民地得以扩张。意属厄立特里亚(1889年-1941年)[编辑]1889年,意大利在厄立特里亚建立殖民地。这个殖民地被法西斯意大利视作为一个骄傲。而今时今日在厄立特里亚的首都阿斯马拉,许多被保留下来的古迹和纪念碑都可追溯到百多年前由意大利所统治的时期。由于为数众多的建筑遗产,阿斯马拉也许能成为一个世界遗产。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1935年-1941年)[编辑]尽管意大利在年间的第一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中被阿比西尼亚打败,但当墨索里尼执政后,意大利便在年间发动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成功击败阿比西尼亚。日,意大利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宣布成为埃塞俄比亚皇帝。而墨索里尼欲把数以百万计的移民者送到东非的殖民地中落地生根,以取得在东非的丰厚经济利润。但是,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一事已经受到国际间的敌视。因此,意大利对这个新殖民地的统治权大约只有五年。辖地[编辑]阿比西尼亚、厄立特里亚及索马里兰都为意属东非的辖地。利比亚(1912年-1943年)[编辑]意大利在1911年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发生战争,其后土耳其战败,双方签订了《洛桑条约》。条约使得意大利得到了北非的的黎波里及昔兰尼加的领土,并与法国协议,共同分割北非的海岸。意大利对此举感到十分骄傲,并称之为“意大利第四个海岸”。事实上,意大利在20年代中花了整整近十年的时间来“平定”这个殖民地。1934年,的黎波里及昔兰尼加殖民地合并为“利比亚”殖民地。墨索里尼采用了这个一千八百多年前罗马帝国君主戴克里先沿用的名字,就是欲扬威海外,建立非洲帝国,以图重振罗马帝国时代的雄风。1943年,德国非洲军团及意大利部队被英美盟军赶出北非,意大利对利比亚的统治权也随之而逝。中国天津意租界(1902年-1943年)[编辑]天津意租界马可波罗广场主条目:天津意租界1900年,中国爆发八国联军之役,意大利也参与其中。事后,中国与列强求和,意大利因此分得中国的天津港,以作为一个贸易集散地。而这个只得46公顷的城市可算是欧洲殖民者中得到的最小一个殖民地。但天津意租界却是意大利在境外的唯一一处租界,也是意大利在亚洲的唯一一块领地.1943年,英美盟军击败意大利,墨索里尼遭国王软禁,他便临时建立起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并与中国汪精卫成立的政权达成协议,取消意大利在天津的统治权。在欧洲的统治[编辑]阿尔巴尼亚[编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段时间,意大利占领了阿尔巴尼亚。其后,两国在日签署协定,意大利部队可以撤出阿尔巴尼亚,条件就是该国把萨赞岛割让给意大利。1939年,阿尔巴尼亚完全成为了意大利殖民帝国的势力范围。意大利独裁者对此感到莫大成功,并将此成功与德国吞并奥地利及捷克斯洛伐克相提并论。日,意大利正式入侵阿尔巴尼亚,五天后阿军完全丧失抵抗能力,阿尔巴尼亚国王索格一世逃亡至伦敦。而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则被加冕为阿尔巴尼亚国王,墨索里尼更架设一个阿尔巴尼亚的法西斯政府,由阿尔巴尼亚前首相担任政府首脑。此后,阿尔巴尼亚军队直属于意大利麾下,直至墨索里尼下台。1941年,德义两国发动巴尔干战役,南斯拉夫陷落,境内的科索沃及马其顿一部份土地与阿尔巴尼亚合并,成为意大利的领地。而在年间,阿尔巴尼亚也不断发生一些抵抗意大利统治的运动。1943年夏,反抗势力已经完全控制阿尔巴尼亚。1943年9月,随着墨索里尼政权的倒台,意大利完全地退出了阿尔巴尼亚。希腊[编辑]多德卡尼斯群岛[编辑]多德卡尼斯群岛同是意大利在年间的义土战争中,打败衰弱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而夺回来的土地。而当时的意大利正欲夺得罗得岛及其周边的岛屿,以挑战英国在地中海的统治地位。而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意大利,有权可以获得战败国土耳其的割地。在1919年签订的《色佛尔条约》中,罗得岛及多德卡尼斯群岛划入意大利。1923年的洛桑条约更确立了国际间的承认。1943年9月,意大利把多德卡尼斯群岛的控制权交予德国。黑山[编辑]在1941年,黑山重建起君主立宪制,随后更宣称成为意大利的保护国。1943年9月,黑山为德国部队所控制。
UID:1130019
在线时间258小时
E币406968威望1381贡献0
意大利的殖民地意属东非[编辑]意属索马里兰(今索马里)(1889年-1960年)[编辑]在年间,意大利在东非的索马里兰建立了殖民地。1925年,因肯尼亚得到朱巴兰,其殖民地得以扩张。意属厄立特里亚(1889年-1941年)[编辑]1889年,意大利在厄立特里亚建立殖民地。这个殖民地被法西斯意大利视作为一个骄傲。而今时今日在厄立特里亚的首都阿斯马拉,许多被保留下来的古迹和纪念碑都可追溯到百多年前由意大利所统治的时期。由于为数众多的建筑遗产,阿斯马拉也许能成为一个世界遗产。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1935年-1941年)[编辑]尽管意大利在年间的第一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中被阿比西尼亚打败,但当墨索里尼执政后,意大利便在年间发动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成功击败阿比西尼亚。日,意大利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宣布成为埃塞俄比亚皇帝。而墨索里尼欲把数以百万计的移民者送到东非的殖民地中落地生根,以取得在东非的丰厚经济利润。但是,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一事已经受到国际间的敌视。因此,意大利对这个新殖民地的统治权大约只有五年。辖地[编辑]阿比西尼亚、厄立特里亚及索马里兰都为意属东非的辖地。利比亚(1912年-1943年)[编辑]意大利在1911年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发生战争,其后土耳其战败,双方签订了《洛桑条约》。条约使得意大利得到了北非的的黎波里及昔兰尼加的领土,并与法国协议,共同分割北非的海岸。意大利对此举感到十分骄傲,并称之为“意大利第四个海岸”。事实上,意大利在20年代中花了整整近十年的时间来“平定”这个殖民地。1934年,的黎波里及昔兰尼加殖民地合并为“利比亚”殖民地。墨索里尼采用了这个一千八百多年前罗马帝国君主戴克里先沿用的名字,就是欲扬威海外,建立非洲帝国,以图重振罗马帝国时代的雄风。1943年,德国非洲军团及意大利部队被英美盟军赶出北非,意大利对利比亚的统治权也随之而逝。中国天津意租界(1902年-1943年)[编辑]天津意租界马可波罗广场主条目:天津意租界1900年,中国爆发八国联军之役,意大利也参与其中。事后,中国与列强求和,意大利因此分得中国的天津港,以作为一个贸易集散地。而这个只得46公顷的城市可算是欧洲殖民者中得到的最小一个殖民地。但天津意租界却是意大利在境外的唯一一处租界,也是意大利在亚洲的唯一一块领地.1943年,英美盟军击败意大利,墨索里尼遭国王软禁,他便临时建立起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并与中国汪精卫成立的政权达成协议,取消意大利在天津的统治权。在欧洲的统治[编辑]阿尔巴尼亚[编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段时间,意大利占领了阿尔巴尼亚。其后,两国在日签署协定,意大利部队可以撤出阿尔巴尼亚,条件就是该国把萨赞岛割让给意大利。1939年,阿尔巴尼亚完全成为了意大利殖民帝国的势力范围。意大利独裁者对此感到莫大成功,并将此成功与德国吞并奥地利及捷克斯洛伐克相提并论。日,意大利正式入侵阿尔巴尼亚,五天后阿军完全丧失抵抗能力,阿尔巴尼亚国王索格一世逃亡至伦敦。而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则被加冕为阿尔巴尼亚国王,墨索里尼更架设一个阿尔巴尼亚的法西斯政府,由阿尔巴尼亚前首相担任政府首脑。此后,阿尔巴尼亚军队直属于意大利麾下,直至墨索里尼下台。1941年,德义两国发动巴尔干战役,南斯拉夫陷落,境内的科索沃及马其顿一部份土地与阿尔巴尼亚合并,成为意大利的领地。而在年间,阿尔巴尼亚也不断发生一些抵抗意大利统治的运动。1943年夏,反抗势力已经完全控制阿尔巴尼亚。1943年9月,随着墨索里尼政权的倒台,意大利完全地退出了阿尔巴尼亚。希腊[编辑]多德卡尼斯群岛[编辑]多德卡尼斯群岛同是意大利在年间的义土战争中,打败衰弱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而夺回来的土地。而当时的意大利正欲夺得罗得岛及其周边的岛屿,以挑战英国在地中海的统治地位。而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意大利,有权可以获得战败国土耳其的割地。在1919年签订的《色佛尔条约》中,罗得岛及多德卡尼斯群岛划入意大利。1923年的洛桑条约更确立了国际间的承认。1943年9月,意大利把多德卡尼斯群岛的控制权交予德国。黑山[编辑]在1941年,黑山重建起君主立宪制,随后更宣称成为意大利的保护国。1943年9月,黑山为德国部队所控制。
UID:1130019
在线时间258小时
E币406968威望1381贡献0
殖民地[编辑]意属东非[编辑]意属索马里兰(今索马里)(1889年-1960年)[编辑]在年间,意大利在东非的索马里兰建立了殖民地。1925年,因肯尼亚得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醋酸泼尼松龙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