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实验比较氯化钠和硝酸钾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解能力

播放列表加载中...
正在载入...
分享视频:
嵌入代码:
拍下二维码,随时随地看视频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氯化钠与硝酸钾在水中溶解度的比较
上 传 者:
内容介绍:
初中化学演示教学实验视频; 氯化钠与硝酸钾在水中溶解度的比较 主要介绍 实验配套教学仪器:氯化钠与硝酸钾在水中溶解度的比较的实验过程,实验配套教学仪器:蒸馏水、塑料洗瓶、2个试管、试管架、氯化钠、药匙、硝酸钾、2个广口瓶.
我来说点啥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京网文[0号 |
| 京公网安备: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京)-非经营性-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403号
<img src="" width="34" height="34"/>
<img src=""/>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img width="132" height="99" src=""/>
在线人数: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http://"/>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没有数据!
{upload_level_name}
粉丝 {fans_count}
{video_count}
{description}欢迎您,[][]
(您的IP:220.177.198.53)
类型筛选:
资料ID:7-3668147
2017春九年级化学新人教版下册课件:第9单元 溶液 课题2 课时2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23张PPT◆要点导航 
◆基础达标 
◆能力提升 
◆自主预习◆要点导航 
◆基础达标 
◆能力提升 
◆自主预习◆要点导航 
◆基础达标 
◆能力提升 
◆自主预习◆要点导航 
◆基础达标 
◆能力提升 
◆自主预习================================================压缩包内容:2017春九年级化学新人教版下册课件:第9单元 溶液 课题2 课时2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ppt
资料ID:7-3668146
2017春九年级化学新人教版下册课件:第9单元 溶液 课题2 课时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21张PPT◆要点导航 
◆基础达标 
◆能力提升 
◆自主预习◆要点导航 
◆基础达标 
◆能力提升 
◆自主预习◆要点导航 
◆基础达标 
◆能力提升 
◆自主预习◆要点导航 
◆基础达标 
◆能力提升 
◆自主预习================================================压缩包内容:2017春九年级化学新人教版下册课件:第9单元 溶液 课题2 课时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ppt
资料ID:7-3665587
学习内容 第 九 单元(章)第 2 课(节):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
1 了解溶液的两种状态;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结合实验探究正确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3感受和体会化学实验在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保持和增强学习化学的强烈欲望。 重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认定或判断;难点:实验探究,结合现象得出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是有条件的;时间分配
导课 3 分、
探究交流 15 分、
小结 2 分、
巩固 10 分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学案(学习过程) 导案(学法指导)
探究交流一
1、演示实验9-5
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
2、演示实验9-6
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
1、自学引导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3)结晶及结晶的方法;2、新知导读 (1)在
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在
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在一定了量溶剂里”,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当条件改变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
变为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也可以通过
================================================压缩包内容:九年级化学 学案:第9单元 溶解度 (第一课时).doc九年级化学 学案:第9单元 溶解度 (第三课时).doc九年级化学 学案:第9单元 溶解度 (第二课时).doc
资料ID:7-3654978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课件):31张PPT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教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蔗糖或食盐很容易溶解在水里形成溶液,但是,它们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二、新课学习视频: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在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等溶解后,再加5g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现象是什么?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 一课一练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1.某温度下,将5g氯化钠放入10g水中,得到13.6g氯化钠溶液,该溶液一定是(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C.稀溶液
D.无法判断2.某温度下,将3gA物质放入7g水中,得到10g溶液,该溶液是(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C.浓溶液
D.无法确定3.把室温下的不饱和食 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最好的方法是(
)A.蒸发水
B.加食盐C.给溶液降温
D.给溶液升温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石灰水一定是浓溶液
B.无色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D.溶液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5.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C.溶液的质量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6.室温时,从100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取出10g溶液,那么剩余的硝酸钾溶液(
)A.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了 B.变成不饱和溶液了C.硝酸钾质量没变 D.硝酸钾和水的质量比没变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极稀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C.不饱和溶液降温后可能变成饱和溶液=================================
74185.26KB
需要精品点:4个
资料ID:7-3647835
课题2 溶解度(带解析)一、选择题1、"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入时,将饮料罐隔离层的固体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可制冷.该化学物质是(  )A.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生石灰2、天气闷热时,河里的鱼儿总喜欢在水面附近游来游去,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A.与温度有关
B.与压强有关C.与质量有关
D.与以上因素均有关3、现有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使它变为饱和溶液,其中不正确的是(  )A.加入硝酸钾晶体
B.降低溶液的温度C.蒸发部分溶剂
D.用吸管吸出一部分溶液4、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80℃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减少
B.溶液质量减少C.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
D.溶液仍为饱和溶液5、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这是因为(  )A.氯化钠溶解度变小
B.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小C.溶剂质量减少
D.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6、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蔗糖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B.硝酸钾在20℃时溶解度是31.6g,则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压缩包内容:课题2 溶解度(带解析).doc
同步练习/一课一练
需要精品点:1个
资料ID:7-3635493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课件):28张PPT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2 溶解度 第2课时 一课一练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1.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如何物质的溶液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2.对“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解释正确的是(
)A.20℃时,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31.6g硝酸钾B.在100克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C.20℃时,100克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D.20℃时,31.6g硝酸钾被水溶解3.闻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内溶有一定量的CO2气体,打开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来。喝了啤酒后又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有关气体的溶解度说法正确是(
)A.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增大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4.结合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B.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C.升高温度可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压缩包内容: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一课一练).docx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教案).docx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素材: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wmv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课件).pptx
26845.38KB
需要精品点:3个
资料ID:7-3566606
课题2溶解度 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外界条件。(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验,让学生了解溶液度知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分析实验的能力教学重点: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酒精可以任意比例与水互溶,那么,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所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有没有一个限度呢?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种限度呢?溶解度
学习溶解度前我们先要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蔗糖或食盐很容易溶解在水里形成溶液。但是,它们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师生互动,演示实验9-5、9-6一、饱和溶液操作 现象 结论加入氯化钠 加入5g食盐、搅拌
再加入5g食盐、搅拌
再加入5ml水、搅拌
在水中加入硝酸钾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压缩包内容:课题2溶解度 教案 (共2课时).doc
同步授课教案
资料ID:7-3566605
课题 课题2
溶解度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1.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2.溶解度的概念3.根据溶解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固体溶解度的变化情况 难点:运用溶解度解决日常现象 学情分析 溶解度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可充分利用生活中有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以至用的意识。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探究 课时安排 4教学手段(专业教室) 课本上的彩图、课外收集的资料
课题2溶解度 教案复习提问 1.
什么是溶液?2.
列举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回答 复习巩固知识导入 【活动与探究】最多能溶解多少氯化钠 分组探究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总结规律,获得知识 一、饱和溶液【讲解】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在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分组讨论,共同研究 结合实验,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作用下,深切感受到实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化学情感。创设情境
引导发现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分组讨论, 创设讨论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压缩包内容:课题2溶解度 教案 (表格式).doc
同步授课教案
资料ID:7-3566604
课题2溶解度 教案教材分析
溶解度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引领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溶解性,是饱和溶液知识的延伸。本课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从定量角度介绍物质的溶解性,这样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知识内容加深了,研究方法提高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的研究比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升了一个层次。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饱和溶液,已从定性的角度认识了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但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不知道如何准确地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差异。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启发、实验、质疑、点拨,学生思考、观察、讨论、归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手、脑、口并用,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了解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并了解气体的溶解度。3、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合理控制实验条件。2、通过观察溶解度曲线得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压缩包内容:课题2溶解度 教案 (表格式) (2).doc
同步授课教案
资料ID:7-3566603
课题2溶解度 教案知识教学点
1.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2.溶解度曲线
3.气体溶解度重、难、疑点
1.重点:(1)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2)了解溶解度曲线2.难点:正确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3.疑点:溶解度与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间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在生产和科研中,经常用易溶、可溶、微溶和不溶来表示物质的溶解性。那什么是物质的溶解性呢?[板书]:一.溶解性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学生活动]:根据生活实践讨论:溶解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总结板书]:2.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还和温度等因素有关。[学生活动]:讨论并设计实验:如何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如氯化钠、硝酸钾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小?)[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在相同温度下,将氯化钠、硝酸钾分别加入相同量的溶剂中,观察哪一种可以溶解更多一点。[总结]: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性大小:
(1)在一定温度下(相同)
(2)在一定量溶剂里(相同)[目的]:锻炼学生利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引出溶解度的概念作铺垫。[板书]:二.固体溶解度(溶解性的定量描述)================================================压缩包内容:课题2溶解度 教案 (4).doc
同步授课教案硝酸钾,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
您现在的位置: >>
时间: 来源:
第一篇:硝酸钾中文 名称中文 同义 词英文 名称英文 同义 词CAS 号分子 式分子 量EINEC S 号相关 类别:
硝酸钾 硝石;硝酸钾,硝石;硝酸钾(炸药用);硝酸钾;钾硝石;土硝;钾标准品;硝酸
Potassium nitrate collo-SALTPE TER;POTASSIUM ION CHROMATOGRAPHY STANDARD
KNO3 101.1 231-818-8
Inorganic CIACS GradeSynthetic REssential CInorganic SPRoutine RSynthetic RAAS;AAS CRMsSAASSApplication CRMs;Matrix SNitrateAP;PON - PT;SAnalytical R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AS);Digestion RPure Salts for Melting Digestions (Trace SELECT)Analytical/CTrace Analysis RAnalytical Reagents for General UO-P, Puriss p.a. ACS;Puriss p.a. ACS;Analytical/CAuxiliaries for ISE;Ion Sensor MCationic SolutionsCCationic Standard SolutionsAIon CIon Chromatography SOptimization RProtein Structural AX-Ray COptimization ReagentsSynthetic RPotassium SPotassiumMetal and Ceramic SSICP CRMsSICP-OES/-MS;ICPS护色剂;食品添 加剂;固色剂);护色剂(发色剂;食用色素与护色剂;Cl 硝酸盐;无机化工产 品;无机盐;metal nitrate salts Mol 文 .mol 件:
硝酸钾 性质
334 °C(lit.) 100 °C750 mm Hg 1.00 g/mL at 20 °C 400°C Store at RT. H2O1 M at 20 °C, clear, colorless 320 g/L (20 ?C) Hygroscopic 14,7648 Stable. Strong oxidizer - contact with combustible material may cause fire. Incompatible with combustible materials, strong reducing agents. CAS 数据库 (CAS DataBase Reference) EPA 化学物质信息 Nitric acid potassium salt() 熔点 沸点 密度 闪点 储存条件 溶解度 水溶解性 敏感性 Merck 稳定性
硝酸钾 用途与合成方法
水中溶解 不同温度(℃)时每 100 毫升水中的溶解克数度 13.9g/0℃;21.9g/10℃;31.6g/20℃;45.3g/30℃;61.3g/40℃ (g/100ml) 106g/60℃;167g/80℃;203g/90℃;245g/100℃ 鉴别试验 溶解性 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和甘油。按 OT-42 方法测定。钾鉴别试验(1T-27)呈阳性(用 10%试样液)。硝酸盐鉴别试验(IT-23)呈阳性(用 10%试样液)。含量分析 精确称取试样约 0.4g(预经 105℃干燥 4h),溶入盛于 500ml 圆底烧 瓶中的 300ml 水中。加德瓦达合金粉 3g 和 40%氢氧化钠溶液 15ml 后, 将防溅球和冷凝器与烧瓶连接。在受器中放 0.1mol/L 硫酸 50ml, 静置 2h,蒸馏,至馏出液 250ml,用 0.1mol/L 氢氧化钠滴定过量硫 酸,用 3 滴甲基红-亚甲蓝试液(TS-150)作为指示剂。同时进行空白 试验,并作必要修正。每毫升 0.1mol/L 硫酸相当于硝酸钾 (KNO3)10.11mg。毒性 ADl 0~3.7(NO3-计, 但不适用于 3 月龄以下婴儿; FAO/WHO, 2001)。不作特殊规定(EEC)。LD503,236mg/kg(大鼠,经口)。生后六个月以内的幼儿对硝酸盐特 别敏感,故不宜用于幼儿食品。毒性 饮用含有 50~100 mg/L 硝酸钾的水,血中变性血红蛋白明显升高。Adl 0~5(FAO/WHO,1985 年)。LD503236 mg/kg(大鼠,经口)。出 生后 6 个月以内的幼儿对硝酸盐特别敏感,故不宜用于幼儿食品。按 FAO/WHO(1984 年)规定可用于熟洋火腿,熟猪前腿肉,最大使 用量 500 mg/kg(单用或与硝酸钠合用量,以硝酸钠计);一般干酪 50 mg/kg。按日本规定的最大使用量于酪为原料乳的 0.2 g/kg; 清酒为 0.1g/L 酒母。毒性 在生产中吸人硝酸钾粉尘,经过数月之后则出现鼻黏膜溃疡。饮用
含有 50~100 mg/L 硝酸钾的水,血中变性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对 皮肤有刺激作用。生产人员在工作时要戴口罩,以防止吸入硝酸钾粉尘,保护呼吸器 官;要穿工作服,戴乳胶手套等劳保用品,以保护皮肤。使用限量 FAO/WHO(1984,mg/kg):熟洋火腿、熟猪前腿肉,500;一般干 酪 50(单用或与硝酸钠合用量)。GB :肉制品 0.50g/kg。无色斜方晶系结晶或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溶于液氨和甘油。不溶 于无水乙醇和乙醚。用作分析试剂和氧化剂,也用于钾盐的合成和配制炸药 在食品工业用作发色剂,护色剂,抗微生物剂,防腐剂,如用于腌 肉,在午餐肉中起防腐作用。是制造黑色火药,如矿山火药、引火线、爆竹等的原料。也用于焰 火以产生紫色火花。机械热处理作淬火的盐浴。陶瓷工业用于制造 瓷釉彩药。用作玻璃澄清剂。用于制造汽车灯玻壳、光学玻璃显像 管玻壳等。医药工业用于生产青霉素钾盐,利福平等药物。用于制 卷烟纸。用作催化剂。选矿剂。用作农作物和花卉的复合肥料。发色剂;抗微生物剂;防腐剂;护色剂。硝酸钾也是我国允许使用的发色剂。它在肉制品中由于细菌作用而 还原成亚硝酸钾而起护色和抑菌的作用。我国规定可用于肉类制品, 最大使用量 0.5g/kg,残留量不得超过 0.03g/kg。用于制造烟火、黑色火药、火柴、陶瓷釉药、玻璃澄清剂、肥料等 将硝酸钠和氯化钾溶于水进行复分解反应,有沉淀生成,过滤后蒸 发浓缩;当溶液相对密度达 1.45~1.49(45~48°Bé)、温度达 119℃ 时,首先析出氯化钠;经真空过滤滤去氯化钠,滤液用 10%~15% 的水稀释,并冷却至 25~30℃,24h 后析出硝酸钾结晶,再经真空 过滤、80℃干燥得成品,母液返回系统循环使用。NaNO3+KC→KNO3+NaCl 由硝酸钠与氯化钾复分解而得。工业生产有复分解法和离子交换法。用氯化钾和硝酸铵(代替硝酸 钠)为原料的复分解法,氯化钾和稀硝酸为原料的离子交换法和溶剂 萃取法,氯化钾、硝酸铵、碳酸氢铵为原料的内循环法,硝酸铵、 氯化钾为原料的循环法等工艺均处于工艺研究阶段。复分解法 将硝酸钠加入盛有适量水的反应器中,用蒸汽加热,在搅 拌下使硝酸钠全部溶解,再按 NaNO3:KCl=100:85 配料比缓慢加 入氯化钾进行复分解反应,生成硝酸钾,当加热蒸发使溶液浓度达 45~48°Bé、温度达 120℃时,首先析出氯化钠。经真空过滤,用少 量热水洗涤氯化钠晶体,减少硝酸钾的带损。滤液送入结晶器,用 滤液量 10%~15%的水稀释,边搅拌边冷却,经 24h 后,析出硝酸 钾结晶,经真空过滤、水洗、离心分离后,送至气流干燥器在 80℃ 以上进行干燥,制得硝酸钾成品。其 NaNO3+KCl→KNO3+NaC1 离子交换法以氯化钾和硝酸铵为原料,使氯化钾和硝酸铵溶液中的
化学性质 用途 用途 用途
用途 生产方法
生产方法 生产方法
类别 毒性分级 急性毒性 爆炸物危 险特性 可燃性危 险特性 储运特性 灭火剂 职业标准 安全信息
钾铵离子在离子交换树脂上进行转换,得到硝酸钾溶液和氯化铵溶 液。NH4NO3+KR→NH4R+KNO3 KCl+NH4R→KR+NH4Cl 经蒸发浓缩、过滤、滤液冷却结晶,过滤,水洗、离心分离,气流 干燥,制得硝酸钾成品。硝酸钾的生产方法有硝酸钠与氯化钾复分解法,用碳酸钾或苛性钾 溶液吸收硝酸尾气的吸收法。但工业上广泛采用复分解法。复分解法 将硝酸钠加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反应器中,用蒸汽加热, 在搅拌下使其溶解,再按 NaNO3:KCl=100:85 配料比缓慢加入氯 化钾进行复分解反应,生成硝酸钾,加入除砷剂和除重金属剂,把 溶液进行净化,过滤除去杂质,将滤液加热蒸发至溶液浓度达 45~ 48°Bé,温度达 120℃时,首先析出氯化钠,经真空过滤,滤液送入 结晶器, 用滤液量 10%~15%的水稀释, 边搅拌边冷却, 24h 后, 经 析出硝酸钾结晶,经真空过滤、水洗、离心脱水,在 80℃以上进行 气流干燥,制得食用硝酸钾成品。其 NaNO3+KCl→KNO3+NaC1 氧化剂 中毒 口服- 大鼠 LD503750 毫克/ 公斤 与有机物、硫磷等混合可爆 高热放出氧气; 遇有机物、还原剂、木炭、硫、磷等易燃物可燃; 燃 烧产生有毒氮氧化物烟雾 库房通风; 轻装轻卸; 与有机物、还原剂、木炭、硫磷易燃物分开存 放 雾状水 TWA 5 毫克/ 立方米); STEL 5 毫克/ 立方米 O,Xi,Xn 8-36/38-36/37/38-22 26-17-36-7-24/25 UN 3264 8/PG 3 1 TT.1 III (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危险品标志 危险类别码 安全说明 危险品运输编号 WGK Germany RTECS 号 HazardClass PackingGroup 毒害物质数据
第一篇:硝酸钾硝酸钾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无机制备中常用的过滤法,着重介绍减压过滤和热过滤。2.练习加热溶解、蒸发浓缩、结晶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1.KCl+ NaNO3=KNO3 +NaCl 2.当 KCl 和 NaNO3 溶液混合时,混合液中同时存在,由它们组成的四种盐,在不同的温度下有不 同的溶解度,利用 NaCl、KNO3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差别,高温除去 NaCl,滤液冷却得 到 KNO3。
表 2.1.1 四种盐在水中的溶解度(g/100g H2O) 温度/°C KNO3 KCl NaNO3 NaCl 0 13.3 27.6 73.0 35.7 10 20.9 31.0 80.0 35.8 20 31.6 34.0 88.0 36.0 30 45.8 37.0 96.0 36.3 40 63.9 40.0 104.0 36.6 50 85.5 42.6 114.0 37.0 60 70 80 90 110.0 138.0 169.0 202.0 45.5 48.1 51.1 54.0 124.0 148.0 37.3 37.8 38.4 39.0 100 246.0 56.7 180.0 39.8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烧杯 量筒 热过滤漏斗 减压过滤装置 2 试剂 NaNO3(s)、KCl(s)。电子天平。
四.操作步骤
操作 称 8.5g 硝酸钠、 7.5g 氯化钾
加 15mL 水,作记 溶解后得到 由于四种离子组成了四种盐,高温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最小,故要 号,加热、搅拌、 澄清无色溶 使盐溶解,首先由氯化钠的溶解度来考虑加水量。从化学计量式 溶解; 液 知产物氯化钠的生成量为 5.9g ,加热至 373K 时氯化钠溶解度为 39.8g/100g H2O,需水 15g ,约相当于 15mL 。小火浓缩至原体 有圆粒状白 析出的晶体是氯化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为 5.9g 。蒸发浓缩溶液 积的 2/3; 色晶体生成 至原体积的 2/3 时,体系中有水 :15×2/3 = 10mL 。373K 时氯化 钠溶解度 39.8g /100g 水,10mL 水中可溶解氯化钠 4g ,故析出氯 化钠 5.9 - 4 = 1.9g 。因趁热过滤时的温度要低于 373K,故实际 析出量要稍大一些。又 373K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245g/100g 水, 10mL 水可溶解硝酸钾 24.5g 。实验中硝酸钾的产量是 10.1g ,故 不会析出。趁热过滤,取滤液 有白色针状 析出的晶体主要是硝酸钾 观察晶体形状;加 固体生成, 加 沸水 7.5mL 到滤液 入沸水后固 在冷却的滤液中加 7.5mL 沸水后,假设溶液的温度为 313K,此时硝 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6g/100g 水。中 体溶解得无 酸钾的溶解度为 63.9g/100g 水, 溶解 10.1g 硝酸钾需水 16mL,溶解 4g 氯化钠需水 11mL。因此加 色溶液 7.5mL 沸水后,溶液中水总共约有 17.5mL,能将析出的固体全部溶 解 转移到小烧杯中, 澄清无色溶 蒸发至原体积的 3/4,此时体系中的水量为小火加热到原体 液 (15×2/3+7.5)×3/4=13.1(mL),溶解 4g 氯化钠需水 11mL,所以 积的 3/4; 13mL 水足以溶解氯化钠。冷却 、过滤;母 白色针状晶 得到的晶体是晶体硝酸钾 液弃去、观察得到 体 晶体的形状、称 量。重结晶 白色针状晶 得到较纯的硝酸钾晶体 体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结果:1.上述得到的粗 KNO3 产品重量为:6.7g 2.重结晶后得到的产品重量为:5.00g 分析1. KCl + NaNO3 = KNO3 + NaCl 75 85 101 59 7.5g 8.5g 10.1g 5.9g ★最后体积为:(15*2/3+7.5)*3/4=13.1 ★母液中留有的硝酸钾21.2g/100g*13.1g=2.8g ★(在 283k 时的 KNO3 溶解度为 21.2g/100g 水)
★本实验粗产品的理论产量是:10.1g-2.8g=7.3g ★粗产品的产率为:6.7/7.3*100%=91.8% 2 . 理论重结晶率为:(167g-21.2g)/167g*100%=87.3% 实际重结晶率为:5.0 /6.7*100%=74.6% (在 353k 时的溶解度为 167g/100g 水) 六.问题及思考题 ●问题:1.产品的主要杂质是什么?怎样提纯? 答:主要杂质是 NaCl,可以通过重结晶来提纯。2.能否将除去氯化钠后的滤液直接冷却制取硝酸钾? 答:不能。滤液直接冷却可以得到较多的硝酸钾,但会混氯化钠,产品纯度下降。3.考虑在母液中留有硝酸钾,粗略计算本实验实际得到的最高产量。答:设室温为 293K,此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1.6g/100g 水,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100g 水,则 10mL 水可溶解硝酸钾 3.2g ,氯化钠为 3.6g ,则析出硝酸钾为 10.1-3.2 = 6.9g ,氯化钠为 4-3.6 = 0.4g ,故共析出 7.3g 晶体。10.1-21.2*13.1=7.3g ●思考题:1.怎样利用溶解度的差别从氯化钾,硝酸钠制备硝酸钾? 答:NaCl 和 NaNO3 溶液混合时,混合液中同时存在,由它们组成的四种盐,在不同的温度下 有不同的溶解度,从利用 NaCl、KNO3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看出: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 的变化不大, 而 KNO3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显著变化, 所以高温除去 NaCl, 滤液冷却得到 KNO3。2.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何处,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实验成功? 答:在本实验中,热过滤是关键。因此要使实验成功,先准备好合适的滤纸,加热水浴预热 漏斗;加 7.5mL 水在小烧杯内,盖上小表面皿。然后溶解盐,蒸发、浓缩。七.注意事项 1.热蒸发时, 为防止因玻棒长而重, 烧杯小而轻, 以至重心不稳而倾翻烧杯, 应选择细玻棒, 同时在不搅动溶液时,将玻棒搁在另一烧杯上 2. 若溶液总体积已小于 2/3,过滤的准备工作还未做好,则不能过滤,可在烧杯中加水至 2/3 以上,再蒸发浓缩至 2/3 后趁热过滤。3.要控制浓缩程度,蒸发浓缩时,溶液一旦沸腾,火焰要小,只要保持溶液沸腾就行。烧杯 很烫时,可用干净的小手帕或未用过的小抹布折成整齐的长条拿烧杯,以便迅速转移溶液。趁热 过滤的操作一定要迅速、全部转移溶液与晶体,使烧杯中的残余物减到最少。4. 趁热过滤失败,不必从头做起。只要把滤液、漏斗中的固体全部回到原来 的小烧杯中,加一定量的水至原记号处, 再加热溶解、蒸发浓缩至 2/3,趁热过滤 就行。万一漏斗中的滤纸与固体分不开, 滤纸也可回到烧杯中,在趁热过滤时与氯 化钠一起除去。
又称吸滤、抽滤,是利用真空泵或抽气 泵将吸滤瓶中的空气抽走而产生负压,使 过滤速度加快,减压过滤装置由真空泵、 布氏漏斗、吸滤瓶组成。
1. 吸滤操作 (1)剪滤纸 将滤纸经两次或三次对折, 让尖端与漏斗圆心重合, 以漏斗内径为标准, 作记号。沿记号将滤纸剪成扇形,打开滤纸,如不圆,稍作修剪。使滤纸比漏斗内径略小,但又能把全部 瓷孔盖住。如滤纸大了,滤纸的边缘不能紧贴漏斗而产生缝隙,过滤时沉淀穿过缝隙,造成沉淀 与溶液不能分离;空气穿过缝隙,吸滤瓶内不能产生负压,使过滤速度慢,沉淀抽不干。若滤纸 小了,不能盖住所有的瓷孔,则不能过滤。因此剪一张合适的滤纸是减压过滤成功的关键。(2)贴紧滤纸 用少量水润湿,用干净的手或玻棒轻压滤纸除去缝隙,使滤纸贴在漏斗上。将 漏斗放入吸滤瓶内,塞紧塞子。注意漏斗颈的尖端在支管的对面。打开开关,接上橡皮管, 滤 纸便紧贴在漏斗底部。如有缝隙,一定要除去。(3)过滤 过滤时一般先溶液,后转移沉淀或晶体,使过滤速度加快。转移溶液时,用玻棒引 导,倒入溶液的量不要超过漏斗总容量的 2/3。先用玻棒将晶体转移至烧杯底部,再尽量转移到 漏斗。如转移不干净,可加入少量滤瓶中的滤液,一边搅动,一边倾倒,让滤液带出晶体。继续 抽吸直至晶体干燥, 可用干净, 干燥的瓶塞压晶体, 加速其干燥, 但不要忘了取下瓶塞上的晶体。晶体是否干燥,有三种方法判断 a.干燥的晶体不粘玻棒; b.当 1~2min 内漏斗颈下无液滴滴下时,可判断已抽吸干燥; c.用滤纸压在晶体上,滤纸不湿,则表示晶体已干燥。(4)转移晶体 取出晶体时, 用玻棒掀起滤纸的一角, 用手取下滤纸, 连同晶体放在称量纸上, 或倒置漏斗, 手握空拳使漏斗颈在拳内, 用嘴吹下。用玻棒取下滤纸上的晶体, 但要避免刮下纸屑。检查漏斗, 如漏斗内有晶体,则尽量转移出。如盛放晶体的称量纸有点湿,则用滤纸压在上面吸干,或转移到两张滤纸中间压干。如称量 纸很湿,则重新过滤,抽吸干燥。(5)转移滤液 将支管朝上,从瓶口倒出滤液,如支管朝下或在水平位置,则转移滤液时,部分滤液会从支 管处流出而损失。注意 :支管只用于连接橡皮管,不是溶液出口。(6) 晶体的洗涤 若要洗涤晶体,则在晶体抽吸干燥后,拔掉橡皮管,加入洗涤液润湿晶体,再微接真空泵橡 皮管, 让洗涤液慢慢透过全部晶体。最后接上橡皮管抽吸干燥。如需洗涤多次, 则重复以上操作, 洗至达到要求为止。(7)具有强酸性、强碱性或强氧化性溶液的过滤 这些溶液会与滤纸作用,而使滤纸破坏。若 过滤后只需要留有溶液,则可用石棉纤维代替滤纸。将石棉纤维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搅匀,然 后倾入布氏漏斗内,减压,使它紧贴在漏斗底部。过滤前要检查是否有小孔,如有则在小孔上补 铺一些石棉纤维,直至无小孔为止。石棉纤维要铺得均匀,不能太厚。过滤操作同减压过滤。过 滤后,沉淀和石棉纤维混在一起,只能弃去。若过滤后要留用的是沉淀, 则用玻璃滤器代替布氏漏斗 (强碱不适用) 。过滤操作同减压过滤。(8)热过滤 当需要除去热、 浓溶液中的不溶性杂质, 而又不能让溶质析出时, 一般采用热过滤。过滤前把布氏漏斗放在水浴中预热, 使热溶液在趁热过滤时, 不致于因冷却而在漏斗中析出溶质。
第一篇:硝酸钾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硝酸钾;火硝;硝石 化学品英文名:potassium nitrate;saltpeter 分子式:KNO3 第二部分:成分 组成信息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有害物成分 硝酸钾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第三部分危险性类别:第 5.1 类 氧化剂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粉尘对呼吸道有刺激性,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大量接触可引起高铁血红 蛋白症,影响血液携氧能力,出现头痛、头晕、紫绀、恶心、呕吐。重者引起呼吸紊乱、虚脱,甚 至死亡。口服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全身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对皮肤和眼镜有强 烈刺激性,甚至造成灼伤。皮肤反复接触引起皮肤干燥、皲裂和皮疹。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是有毒的 燃爆危险:助燃。与可燃物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第四部分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20~30min。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10~15min。如有不适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 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食入:漱口。就医。第五部分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 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热分解,放出氧气。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 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 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第六部分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带氯丁橡胶手 套。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 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 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大量泄漏:泄漏物回收后,用水冲洗泄漏 区。第七部分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穿聚乙烯防毒服, 戴氯丁橡胶手套。远离火种、 热源,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酸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浓度 相对分子质量:140.21 混合物 CAS No.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 30℃,相对 湿度不超过 80%。应与还原剂、酸类、易(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 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中国:未制定标准 美国(ACGIH):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隔绝式防毒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第九部分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斜方或三方晶系颗粒或白色粉末 pH 值:无意义 沸点(℃):400(分解)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 爆炸下限(%):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无意义 熔点(℃):334 相对密度(水=1):2.11 临界压力(MPa):无意义
溶解性:易溶于水,溶于甘油,不溶于无水乙醇、乙醚。主要用途:用于制造烟火、火药、火柴、医药,以及玻璃工业。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还原剂、强酸、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潮湿空气 聚合危害:不聚合 第十一部分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3750mg/kg(大鼠经口) 刺激性: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第十三部分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废弃注意事项:在规定场所掩埋空容器。第十四部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51056 UN 编号:1486 包装标志:氧化剂 包装方法两层塑料袋或一层塑料袋外麻袋、 塑料编织袋、 乳胶布袋; 塑料袋外复合塑料编织袋 (聚 铁危编号:51056 包装类别:Ⅲ类包装 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分解产物:氮氧化物;氧气
丙烯三合一袋、聚乙烯三合一袋、聚丙烯二合一袋、聚乙烯二合一袋);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 塑料袋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 《危险货物运输规则》 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 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 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 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第十五部分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 年 6 月 29 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 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 年 10 月 27 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 12 月 26 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化学危 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2002 年 1 月 9 日国务院第 52 次常务会议通过);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 年 1 月 7 日国务院第 34 次常务会议通过);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危险化 学品名录。
????????????????????
() & 201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硝酸钾和氯化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