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暖湿空气饱和湿度表达到饱和的条件

饱和比湿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饱和比湿(saturation specific humidity)。一定的和下, 湿空气达到时的。
饱和比湿简介
海面的水变成水汽而进入大气的过程。海水蒸发时从海洋吸收了热量,而大气则获得了海洋所损失的这部分热量。因此,海面蒸发不仅是海洋和大气之间进行水分交换和热交
换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决定海-气界面的水分、热量和盐度的平衡的主要因素。因此,了解海面的蒸发,有助于阐明的含盐量和的关系,揭示海上气团变性和大气环流等现象的内在规律。
海水的蒸发,与空气中水汽的饱和程度有关。在邻接水面的空气中,只要水汽未达饱和状态,海水就不断蒸发。由于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因此,愈高,空气愈能容纳更多的水汽。已经被水汽饱和了的空气,当它流经较暖的海面时,因接触海水而升温,就处于不饱和的状态,有利于海水的蒸发;相反,当暖空气流经冷水面时,遇冷而呈过饱和状态,其中一部分水汽便凝结而形成雾,不利于海水的蒸发。从年平均的情况来看,海面的蒸发量大大超过了凝结量。
饱和比湿内容
海面蒸发量的确定,大体上可分为四个方面:
饱和比湿应用船舶蒸发皿和蒸发计测量
因仪器受船体的影响,皿中的水面结构和周围的条件与实际的海况很不相同,所得的蒸发量缺乏代表性。
饱和比湿根据气象观测寻求经验关系
获得了蒸发率和气象要素的经验关系。例如: E=Ka(ew-ea)va (mm/a)
式中E是海面蒸发率,经验常数 Ka=0.142,ea表示距水面 6米处的空气中的实测水汽压(毫巴),ew表示气温相应于海面水温的饱和水汽压(毫巴), va为海面的(米/秒)。上式表明,海面蒸发率决定于海-气的水汽压差和风速。
饱和比湿借助于水汽湍流扩散理论
1936年,H.U.斯韦尔德鲁普首先应用大气湍流扩散理论
求得海面蒸发率的表达式。1939年,C.W.索恩思韦特和B.霍尔兹曼根据海面以上两个高度的湿度差和风速计算蒸发率,误差较大。1940年,R.B.蒙哥马利考虑到海浪的影响,把近海面气层分为 3个副层:底层为层流层,风速随高度作线性变化;中层为过渡层,风速具有光滑面对数廓线形式;上层为湍流层,风速具有充分粗糙面对数廓线形式。这样做对考虑近海面层气动量的输送可能是合理的,但用来讨论水汽输送则不尽适宜。因为动量在输送过程中有一部分被消耗在海浪的产生和破碎上,而水汽输送则无此类损失。根据近海面气层的特征,可把海面蒸发率写成下列的一般表达式: 式中D和KE分别是水汽的分子扩散系数和涡动扩散系数;q和qs分别是比湿和水面的饱和比湿。
饱和比湿从海面的热量平衡来分析
即从气候学的观点,根据的热量平衡方程估算海面蒸发量。一般结果表明,世界大洋的年蒸发量按气候带分布:在赤道海区因空气的湿度高和海风较弱,蒸发量最小;在副热带地区的暖海面上,有较干燥的空气的平流,蒸发量最大;在较高纬度地区因温度低,饱和水汽压小,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低,故纬度愈高蒸发量愈小。世界大洋的平均年蒸发量为 1米。此外,大洋西侧的蒸发量高于大洋东侧,在极向的暖流输运区显得更加突出,例如湾流区的平均年蒸发量最高达 3米,黑潮区为 2.3米,东澳大利亚海流、厄加勒斯海流和巴西海流等海域次之。根据1977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地理研究所对、和的热平衡所作的分析和计算,这些海区的年平均蒸发量绝大部分大于 1.25米/年,并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降低的趋势。 由于海-气温度差、 湿度差和风速等因素都有季节性的变化,蒸发量也有季节性的变化,并以中纬度大洋西侧最为明显。暖季海面蒸发量偏低,冷季则偏高。中国沿海也是如此。
饱和比湿计算
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和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分压力之比,称为相对湿度。用符号j 表示,即:式中:Pq:水蒸气分压力 Pqb;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分从式中可知,j 值小,表示空气较干燥,反之,空气较潮湿。当j =0时,为干空气;j =100%时,为饱和空气。从j 值大小可直接看出空气的干湿程度。j 和d都是表示空气的湿度参数,含意却不同,d表示水蒸气的含量多少,却不能表示空气接近饱和的程度;而j 能表示空气接近饱和程度,却不能表示水蒸气的含量多少。
饱和比湿露点温度
在一定大气压力下,含湿量不变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为水(凝露)的。在d不变时,空气温度下降,由未饱和状态变为饱和状态,此时空气的相对湿度j = 1O0%。在空调技术中,把空气降温至露点温度,达到除湿干燥空气的目的。
饱和比湿焓
焓是湿空气的一个重要参数。是一个内能与压力位能之和的复合状态参数。 在空调过程中,湿空气的状态经常发生变化,焓可以很方便确定该状态变化过程中的热交换量。湿空气的变化过程是定压过程,焓差等于热交换量,即: t D h=D Q=cmD t 式中:D h:焓差 kJ/kg(干) D Q:热交换量 kJ/kg m:湿空气的质量 kg c:湿空气的定压比热 kJ/(kg℃)
饱和比湿三压
在选择空调或风机时,常常会遇到、、这三个概念。根据流体力学知识,流体作用在单位面积上所垂直力称为压力。当空气沿风管内壁流动时,其压力可分为静压、动压和全压,单位是 mmHg或 kg/m2或 Pa,我国的法定单位是 Pa。
a. 静压(Pi) 由于空气分子不规则运动而撞击于管壁上产生的压力称为静压。计算时,以绝对真空为计算零点的静压称为绝对静压。以大气压力为零点的静压称为相对静压。空调中的空气静压均指相对静压。静压高于大气压时为正值,低于大气压时为负值。
b. 动压(Pb) 指空气流动时产生的压力,只要内空气流动就具有一定的动压,其值永远是正的。
c. 全压(Pq) 全压是静压和动压的代数和: Pq=Pi十Pb 全压代表 l m3气体所具有的总能量。若以大气压为计算的起点,它可以是正值,亦可以是负值。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被冷却饱和而形成,冷.暖洋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读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在①.②两地中.容易出现海雾的是——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被冷却饱和而形成,冷.暖洋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读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在①.②两地中.容易出现海雾的是 地 理由是 . (2)海雾多发的时间是( ) A.1.2月 B.3.4月 C.7.8月 D.11.12月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面为同学们推荐部分热门搜索同步练习册答案,要查找更多练习册答案请点击访问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问题详情
用什么方法可使未饱和湿空气变为饱和湿空气?如果把20℃时的饱和湿空气在定压下加热到30℃,它是否还是饱和湿空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用什么方法可使未饱和湿空气变为饱和湿空气?如果把20℃时的饱和湿空气在定压下加热到30℃,它是否还是饱和湿空气?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确定下列给定参数下水和水蒸气所处的状态:2给水在210℃下送入锅炉,在定压10MPa下加热成550℃的过热蒸汽。试求:3p1=9MPa、t1=500℃的蒸汽进入汽轮机可逆绝热膨胀到p2=0.005MPa。求1kg蒸汽所做的技术功是多少?并作出其h-s图。4汽轮机的乏汽(即排汽)在真空度为96kPa、干度x=0.88的湿蒸汽状态下进入凝汽器,被定压冷却凝结为饱和水。试求:
我有更好的答案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享三项特权
享三项特权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一、填空题;1、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分布、循环;2平均径流量描述;4、根据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水文现象的研究方;5、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式存在于自;6、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要有;7、使暖湿空气达到饱和主要靠空气上升运动引起的动;8、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大;9、自然界中,海陆之间的水文循
一、填空题
1、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分布、循环、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预测预报各种水文现象(如降水、水位、流量、水质等)的变化情势的一门科学。
2平均径流量描述。
4、根据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成因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地理综合法。地球上的水以
态三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
5、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空中、海洋和陆地中。
6、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要有吸附水分的凝结核,以及使空气湿度饱和状态。
7、使暖湿空气达到饱和主要靠空气上升运动引起的动力冷却。
8、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9、自然界中,海陆之间的水文循环称大循环。
10、自然界中,海洋或陆地局部的水文循环称小循环。
11、水文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重力的作用,内因是水具有固、液、气三态转化的物理特性。
12、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有蒸发、下渗、降雨、径流。
13、河流的水资源之所以源源不断,是由于自然界存在着永不停止的水文循环过程。
14、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于某一区域、某一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可表述为某一区域在某一时段进入的水量减去流出的水量,等于该时段该区域蓄水量的变化。
15、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_河源_、_上游_、_中游_、_下游_、_河口_五段。
16、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相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深的流域,称_闭合流域_流域;否则,称非闭合流域流域。
17、自河源沿主流至河流某一断面的距离称该断面以上的_河流长度_。
18、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比降。
19、流域平均单位面积内的河流总长度称为_河网密度_。
20、按暖湿空气抬升而形成动力冷却的原因,降雨可分为_对流_雨、_地形_雨、_锋面_雨、_气旋_雨。
21、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并占据原属暖气团的地区,这种情况形成降雨的锋称为_冷锋_。
22、对流雨的特点是_雨强大_、_雨区范围小_和_降雨历时短_。
23、计算流域平均雨深的方法通常有_算术平均法_、_泰森多边形法_、_等雨量线法_、_客观运行法_。
24、降水量累积曲线上每个时段的平均坡度是_时段平均雨强,某点的切线坡度则为_瞬时雨强_。
25、流域总蒸发包括_水面蒸发_,_土壤蒸发_和_植物散发_。
26、土壤中的水分按主要作用力的不同,可分为_吸着水_、_薄膜水_、_毛管水_和_重力水_等类型。
27、毛管悬着水是依靠_毛管力_支持的水分,悬吊于孔隙之中,并不与地下潜水水面接触。
28、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_植物截流_、_填洼_、_补充土壤缺水量_、_蒸发_。
29、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_产流_过程和_汇流_过程。
30、河川径流的成分包括_地面径流_、_壤中流_和_地下径流_。
31、取多次洪水过程线的退水部分,沿时间轴平移使其尾部重合,作出光滑的下包线,该下包曲线称为_标准地下退水曲线_。
32、某一时段的降雨P与形成的径流深R,则R与P之比值称为_径流系数_。
33、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称为_流量_。
二、选择题
1、水文现象的发生[D]
A、完全是偶然性的
B、完全是必然性的
C、完全是随机性的
D、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
2、水资源是一种[B]
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B、再生资源
C、非再生资源
D、无限的资源
3、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偶然性,因此,它的发生和变化[B]
A、杂乱无章
B、具有统计规律
C、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D、没有任何规律
4、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有其成因,因此,它的发生和变化[C]
A、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B、具有完全的统计规律
C、具有成因规律
D、没有任何规律
5、使是水资源具有再生性的原因是自然界的[b]
a、径流b、水文循环c、蒸发d、降水
6、自然界中、海陆间的水文循环称为[c]
a、内陆水循环
d、海洋水循环
7、自然界的水文循环使水资源具有[a]。
b、非再生性
8、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d]。
a、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包围的面积之和
b、地下分水线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c、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
d、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9、山区河流的水面比降一般比平原河流的水面比降[_d]
10、甲乙两流域,除甲的流域坡度大于乙的外,其它的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都一样,则甲流域出口断面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c]
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
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
d、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
11、甲流域为羽状水系,乙流域为扇状水系,其它流域下垫面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相同的短历时暴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_b_]
a、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
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
d、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
12、某流域有两次暴雨,除暴雨中心前者在上游,后者在下游外,其它情况都一样,则前者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洪峰流量比后者[_d_]
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
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
d、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
13.甲乙两流域除河网密度甲大于乙的外,其它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相同降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d]。
a、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
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
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
d、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
14、地形雨的特点是多发生在[d]。
a、平原湖区中
c、背风面的山坡上
d、迎风面的山坡上
15.某流域有甲、乙两个雨量站,它们的权重分别为0.4,0.6,已测到某次降水量,甲为80.0mm,乙为50.0mm,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该流域平均降雨量为[c]。
16.对于比较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下渗的物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它们依次为[c]。
a、渗透阶段――渗润阶段――渗漏阶段
b、渗漏阶段――渗润阶段――渗透阶段
C、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渗透阶段
d、渗润阶段――渗透阶段――渗漏阶段
17.土壤稳定下渗阶段,降水补给地下径流的水分主要是[b]。
a、毛管水b、重力水c、薄膜水d、吸着水
18.下渗容量(能力)曲线,是指[b]。
a、降雨或间的土壤下渗过程线
b、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过程线
C、充分湿润后的土壤在降雨期间的下渗过程线
d、土壤的下渗累积过程线
19、形成地面径流的必要条件是[b]。
a、雨强等于下渗能力
b、雨强大于下渗能力
C、雨强小于下渗能力
d、雨强小于、等于下渗能力
20.一次流域降雨的净雨深形成的洪水,在数量上应该[a]。
a、等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b、大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C、小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d、大于、等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21.河网汇流速度与坡面汇流速度相比,一般[b]。
a、前者较小
b、前者较大
C、二者相等
d、无法肯定
22.某流域的一场洪水中,地面径流的消退速度与地下径流的相比,其情况是[b]。
a、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子等于后者
d、二者相等
23.某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50mm,则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
224.某闭合流域的面积为1000k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576mm,
则多年平均流量为[b]。
a、150m/s
25.下渗率总是[d]。
a、等于下渗能力b、大于下渗能力C、小于下渗能力d、小于、等于下渗能力
26.某流域(为闭合流域)上有一场暴雨洪水,其净雨量将[c]。
a、等于其相应的降雨量b、大于其相应的径流量
C、等于其相应的径流量d、小于其相应的径流量 3333
三、判断题
1、自然界中的水位、流量、降雨、蒸发、泥沙、水文、冰情、水质等,都是通常所说的水文现象。[T]
2、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其相应的成因,因此,只能应用成因分析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F]
3、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某种程度的随机性,因此,都要应用数理统计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F]
4、水文现象的变化、如河道某一段面的水位、流量过程,具有完全肯定的多年变化周期、年变化周期和日变化周期。[F]
5、水文现象的变化、如河道某一段面的水位、流量过程,常常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多年变化周期、年变化周期。[T]
6、水文现象的变化、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因此水文水利计算和水文预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成因分析法或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或者三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T]
7、计算时段的长短,对水量平衡计算方程有影响。[T]
8、计算区域的大小,对水量平衡计算原理没有影响。[T]
9、水资源是再生资源,因此总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F]
10.河川径流来自降水,因此,流域特征对径流变化没有重要影响。[ F ]
11.闭合流域的径流系数应当小于1。[ T ]
12.土壤中的吸湿水(或称吸着水)不能被植物利用。[ T ]
13.用垂直平分法(即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平均降雨量时,它的出发点是流域上各点的雨量用离该点最近的雨量站的降雨量代表。[ T ]
14.采用流域水量平衡法推求多年平均流域蒸发量,常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 T ]
15.退耕还林,是把以前山区在陡坡上毁林开荒得到的耕地,现在再变为树林,是一项水土保持、防洪减沙的重要措施。[ T ]
16.一场降雨洪水的径流深,为这场洪水流经流域出口断面的水量在流域上的平均水深,常由实测的洪水资料来推求。[ T ]
四、问答题
1、何谓自然界的水文循环?产生水文循环的原因是什么?
答:地球上的广大水体,在太阳的辐射作用下,被蒸发成水汽,随风向各处输送,并在适当的气候条件下,成云致雨,降落在陆地和海洋表面,后者又形成地面、地下径流,回归大海。地球上这种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再蒸发……的循环过程,称为水文循环。
形成水文循环的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水具有固、液、气三态转化的特性;二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2、何谓水资源?为什么说水资源是再生资源?
答:水资源是指由于自然界的水文循环,在一定地区形成的多年平均降水量或年径流量,为淡水资源。因为水文循环年复一年永不停止的进行,水资源也就年年生成,所以是再生资源。
3、从前曾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这种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为什么?为了使水资源能够长期可持续利用,你认为应当如何保护水资源?
答:从前曾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是因为从前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人口较少,用水还远远没有超过水资源量,因而产生这一错觉。现在,人口急剧增长,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生产力高度发展,用水供不应求,开始认识到水资源的不足,水资源的补给和循环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其量是有限的。为了使水资源能够长期可持续利用,最根本的措施是提高用水效率,提高重复利用率,防止水污染,合理调配水量,尽可能减少淡水的无效蒸发,以及咸水淡化等。
4、形成降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1)充足的水汽供应;(2)强烈持续的空气上升动力冷却。
5.影响土壤下渗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1)土壤性质;(2)降雨;(3)植被;(4)流域地形;(5)人类活动
6.充分湿润下的土壤其干化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土壤蒸发有何特点?
答:第一阶段土壤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土壤中水分可以充分供给土壤表面蒸发,按土壤蒸发能力蒸发,蒸发只受气象条件影响。
第二阶段,土壤含水量介于毛管断裂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之间,土壤蒸发率与土壤含水量及蒸发能力成正比。
第三阶段,土壤含水量降至毛管断裂含水量以下,毛管向土壤表面送水的机制完全破坏,水分只能以薄膜水或气态水的形式向地面移动,这一阶段土壤蒸发率很微小,气象条件和土壤含水量大关系已不明显。
7.简述土壤下渗各阶段的特点。
答:第一阶段渗润阶段,降雨初期,主要受分子力作用,干燥土壤吸附力极大,从而造成初期下渗率极大,当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分子持水量,土壤分子吸力消失,这一阶段结束;
第二阶段渗漏阶段,下渗水分在毛管力和重力作用下,沿土壤孔隙向下运动,并逐步填充土壤空隙,直至土层的全部空隙为水充满而饱和,此时毛管力消失,下渗率很快减小,进入下一阶段;
第三阶段渗透阶段,土壤饱和后,水分子重力作用下,按达西渗透定律稳定向下运动,下渗率基本为常量,称稳定下渗阶段。
8.写出某闭合流域的年水量平衡方程式,并说明各符号的物理意义。
答:R=P-E-△w
式中:R为流域的年径流量;P为流域的年降雨量;E为流域的年蒸发量;△S为流域的年末、年初蓄水量之差,称年蓄水量变量。
五、计算题
1、已知某河从河源至河口总长L为5500m,其纵断面如图,A、B、C、D、E各断地面高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50流域水文学前半部分测试题答案等内容。 
 计算水文学考试答案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1.水文频率计算实质及步骤。实质:...当流域某处包气带达到 了田间持水量,该处就产流,否则不产流。 对于干燥土壤上...  “水文学”试卷答案一.名词解释(共 14 分,每题 2 分) 1.闭合流域:地面分...落在线上的净雨通过坡地和河槽流到出口断面所需的汇流时间都 相等 3.河川径流...  水文学试题及答案名词解释(共 12 分) 1、径流系数...三、是非题(共 10 分,在正 确的题号上打“√...√ 2、一流域年径流量的变差系数越大对水资源的...  研究生复试水文学题库及答案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2.如何确定河流某一指定断面控制的流域面积? ...怎样进行水文 相关分析?它在水文上解决哪些问题? 9...  水文勘测工测试题(含答案)_电力/水利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水文...某流域上游有干、支流两个水文站,在一次洪水过程中,两 站的流量过程见下表,...  工程水文学试题标准答案_电力/水利_工程科技_专业...适用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 3、水文资料三性审查是...7、水文比拟法是:将参证流域的某一水文特征量移用...  水文学复习题作业题及答案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20、何谓流域汇流? 流域上各处产生的各种成分的...①用流速仪测流实际上是将过水断面划分为若干部分,...  工程水文复习题1(含答案)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净雨是扣除损失后的那一部分降雨,分布在整个流域上...201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2014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考...  工程水文学试题答案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工程水文学试题答案。...3.把年径流总量平铺到流域面上得到的水深。 4.土壤饱和以后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感线圈达到磁饱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