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音科,阿思翠am850和几大耳机厂商相比是什么样的存在

给想发烧耳机小白的一些建议(实用)
本人发烧都是之前的事情了,有很长时间没有怎么关注音频设备这块的资讯信息了,看到越来越多想发烧耳机或者音频设备的一些小白们,在这里有些不得不说的一些建议或者注意事项,希望有点小用处。
在这里我想说下耳机方面的一些建议,我是小白我想发烧一下,是一步到位选个几千上万的好呢还是一步一步的来从低烧开始,我的建议是还是一步一步来吧,先少花点钱享受一下,毕竟都是血汗钱啊,所以选择喜欢的声音才是最重要的,不是说几千上万的耳机声音就是你喜欢的,虽然一分价钱一分货这没错,但是每个人喜欢的音乐不同,听感也不同,每款耳机的声音其实也不尽相同,也许几百块钱的耳机你就觉得非常不错了,已经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了,能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满足享受,我觉得这就够了。
选择购买耳机这方面,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崇洋媚外,初烧的时候选择国产也不错,国产当中不乏响当当的品牌,如HIFIMAN、威索尼可、达音科、阿思翠、飞朵等这些主做耳塞耳机和音频设备的厂家,而且像HIFIMAN在国际市场上也是一个举足轻重不可忽视的有实力的厂商,设计、研发也是很有实力的,上述说的几个品牌厂家的耳机都是在国内发烧友心目中也不乏非常多的追求者,无论是他们的调音、设计、研发、做工等都非常不错了,而且价格的话也很具有性价比,差不多的价格能买到音质不错的耳机,这些厂家所作的贡献不可忽视啊!所以国内主做音频设备厂家的耳机值得购买,但是类似于有些手机厂商做的耳机的话还是考虑考虑再说吧!国外品牌的话还是建议先入坑试听下性价比比较高的耳机,感受下初烧的感觉,慢慢一步一步的来烧,还有就是国外品牌,尤其像魔声、森海塞尔等之类比较著名的耳机厂商,高仿耳机太多,所以初烧需要注意一下!
买到耳机怎么检测耳机的质量问题呢?其实主要检查下耳机单元接头和插头处的接线是否接触不良,耳机线是否有破损,耳机单元是否有擦伤或者裂痕,最重要的就是插上播放器亲耳聆听下有没有破音、有没有大的电流声、有没有漏电现象(这个貌似不多,但我自己却是碰到过,插入播放器听歌的时候耳朵边有那种小细针扎的那种感觉),大致也就这几方面吧。
最最重要需要提醒的就是你购买的耳机盒和发票(或者收据)必须保留好了,耳塞耳机的保修这两样一样不能少。
发烧深似海,入坑需谨慎!
======关于疯乐机======
关注科技数码最前沿资讯
微博@rockdie核弹头
微信公众号:Funleji001
微信:rockdie001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达音科,阿思翠和几大耳机厂商相比是什么样的存在? - 知乎9被浏览5318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音乐APP也做耳机:这是要捞谁的钱?_创事记_新浪科技_新浪网
音乐APP也做耳机:这是要捞谁的钱?
  文/王利阳  耳机,原本不怎么受关注的产品如今却成为了各大数字音乐公司、智能硬件公司争夺的抢手货。这两日,传闻已久的天天动听T2圈铁耳机再有新消息,或不久将会正式对外发布,而在此之前,乐视、一加、小米、多米等先后推出各类耳机产品,耳机市场俨然成为新的大热门。  互联网公司不约而同的盯上耳机市场  数字音乐平台做耳机产品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T2已是天天动听第二款耳塞,相比一年前的T1,T2主打目前热门的“圈铁”技术。早在今年9月天天动听耳机工程师在微博放出PCB分频板照片,业界普遍猜测这是天天动听要步入高端圈铁耳机市场。随着,近日再度传出消息,T2主打圈铁技术基本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就看天天动听的定价策略。目前,达音科、飞朵、阿思翠等国产圈铁耳机售价在2000元价位,国际品牌AKG主打的K3003圈铁旗舰的售价高达7000元。  另外,乐视也于前不久发布了新款耳机LeMe小蓝,主打蓝牙功能;  再往前,一加联合JBL推出定制耳机,来为一加手机增加卖点;  小米早推出耳塞产品,近22万的总评价,意味着小米仅凭耳塞就收获颇丰,除此之外,之前还曾传出小米将与多米音乐合作推“耳穿戴”智能耳机;  而多米音乐与天天动听策略类似,本身之前已经推出了主打施华洛世奇水晶风格的“多米晶饰”耳机,并在小米官网有售。  除了天天动听和多米音乐,传闻酷狗音乐的耳机产品也已投产,只是暂时还未对外宣布。  可穿戴市场趋势,智能耳机产品获得了“耳穿戴”的称号,而巨鲸音乐(姚明投资那个)的原老总陈戈已先于雷军推出了智能耳机VOW。  再往大了说,苹果30亿美元巨资收购Beats,也引起了数字音乐、智能手机等厂商的注意,智能手机、数字音乐和耳机配件三者形成一条新的完整产业链。  为什么耳机市场会受到追捧?  耳机产品原本根本不被互联网企业看在眼里,然而时过境迁,市场发生变化,当智能手机与数字音乐发展到一定高度时,无论从软件角度、硬件角度,还是赚钱角度,耳机产品都是主要的延伸方向。所以,不用惊奇,耳机市场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  第一,硬件延伸。耳机是最为主要的配件之一,是智能手机延伸“器官”。最关键的是,对于小米、乐视这类主营产品缺少利润的模式来讲,耳机配件还是有利可图的,虽然单品毛利不高,但形成规模后产生的收益还算可观。  第二,软件延伸。数字音乐市场步入同质化,市场竞品众多,竞争激烈,而且已然开打版权战。所以需要有一些参与者率先做出改变,天天动听和多米音乐推出耳机也是差异化发展的尝试,互联网企业涉足相应的硬件市场已是行业惯例。  第三,市场可观。eMarketer预测,今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量将超过5亿。另外,CNNIC数据显示,截至 今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其中手机网络音乐用户量达3.55亿,网民使用率为67.3%。不难看出,耳机市场潜力巨大。  第四,品牌空缺。在耳机市场,国产品牌表现不足,用户更认可森海塞尔、铁三角、AKG、JBL、Beats等国外品牌。而在看到小米、乐视相继改变手机和电视市场后,数字音乐平台难免有类似想法,若成功塑造耳机品牌会间接带动提升数字音乐的品牌形象。  第五,在线音乐闭环或可行。苹果30亿美元收购Beats被视为是对在线音乐闭环发展的尝试。不过,虽然Beats创始人Iovine自爆是以串流服务为由说服苹果收购,但“iPhone iTunes Beats”的“智能手机数字音乐耳机配件”的组合对行业来说也是一种可尝试方向。  第六,“耳穿戴”受关注。可穿戴智能市场持续趋热,耳机产品也朝智能方向发展,并独具一格的被称为“耳穿戴”,苹果、LG也都在做类似尝试。陈戈的VOW虽然没有激起太大声响,但算是打开了国内智能耳机的市场大门,若小米也加入或能引发舆论媒体对此领域的积极性。  诺基亚时代,曾是买电话送耳机,而进入安卓时代,竟然买手机不送耳机了?这样可不好,毕竟耳机还是必须品,尤其对音乐需求强用户而言,不惜重金购买高品质耳机。  随着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杀入,耳机市场免不了经历一场腥风血雨,数字音乐平台、智能手机、智能耳机,以及传统耳机厂商之间能产生非常多的火花,数字音乐平台可以与智能手机厂商合作高端耳机产品,也可以绕过智能手机厂商独推智能耳机产品,一切皆有可能,耳机市场还有非常多的价值值得挖掘。  文章没看够?欢迎关注“创事记”栏目的微信公众账号!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创事记的微信号“sinachuangshiji”即可关注!(扫描下方二维码亦可)我们每天会推送1-3篇科技行业的犀利观点文章,期待您的点赞或拍砖!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电商研究者,互联网观察,科技媒体专栏作者。
汽车之家易主的调子被起的这么高,接下来舆论媒体会拿放大镜来关…
平安信托与汽车之家的收购闹剧还在不停的向恶性方向发展。
如今这么一闹,汽车之家私有化已成必然,剩下的问题其实就是两大…经验29672 米
威望130 米
在线时间1149 小时
版本7.1.20
陪MIUI度过漫长岁月...
机型红米手机2 联通版/电信版
签到次数74
MIUI版本7.1.20
本帖最后由 耗子1996 于
20:20 编辑
第一阶段:耳机市场萌芽的初期与代工厂转型
作为行业人士也很久没谈国产耳机话题,上次hd50评测谈到国内日资老牌代工大厂丰达话题引起同行关注国产耳机发展。特别是16年前开始国产首批hifi耳机品牌对很多人并不是很遥远的记忆。
本次我会注重谈一下国产耳机,或者更多是耳塞为代表的产品与一些国产HIFI品牌如何起步,内容包含三个时期的产品市场发展和技术以及产品定价,后续部分主要描述相关品牌的了解和一些行业产品调音信息。(为何要说1MORE篇,主要是以后还会有丰达以及魅族等篇幅内容。)
第一次国产耳机市场引爆是由年间日系大厂丰达代工的森海赛尔mx500效应引发是市场公认的,这个爆发点驱国产厂家从低端代工到至高端自主设计的耳机初次转型。当时要突破百元价位门槛国产品牌的耳塞产品十指可数,所以当品牌才陆续出现以达音科DN-S01为首中高端产品的发展,也是中国HIFI耳机行业向自主品牌和产品设计研发第一阶段。
从市场驱动萌芽到转而自主研发设计制造推广营销,这几乎是一个个门槛等着这些工厂开始转型试水。在国产hifi耳机产品出现不到11年时间里,更早是没人敢做和投钱做国产hifi耳机甚至去推广。国产耳机的先驱品牌作用虽然瓶颈上逐渐培育市场消费萌芽,可当时人们对整个HIFI耳机消费认可度并不高,何况国产货更缺乏了一些营销上的炒作优势。
如果别人跟你吹国产hifi耳机早于11年的发展时间轴是不可能的,甚至当时供应链要突破mx500设计层面都相当困难,特别国内早期耳机单元振膜做不薄频宽和音色都相当平庸,这使得达音科等国产厂家开始自主研发膜片和供应链的工艺逐步提升,这个时期从仿造森海MX500开始到B&O的A8几乎让当时国产耳机从抄袭仿造中形成一系列的初期技术改革。当时为森海等品牌代工设计的丰达在耳机技术和供应链位居国内顶尖,毕竟MX500和A8都是丰达的作品,丰达对很多品牌的代工技术协作方面的优势也使得很多品牌只需要确定声音方向就能量产。
相对同期的国产品牌厂家,却挫败在了第一阶段的发展中后期,核心材料供应链方面国产完全跟不上也是当年自主品牌的发展瓶颈死穴,例如达音科05年曾试过创造出国产耳机突破性的EX01,这款产品无论解析度和高频都超出了所有国产耳机直逼当时ER4,后来因为进口振膜材料供应链问题让后续版本声音跟不上市场初版。
达音科开始发展动圈陷入的瓶颈转而发展了首个国产动铁耳机I3C,然而逐渐开始受到大环境市场衰落的冲击影响,达音科背后达电集团最终解体卖厂使得如今还魂版达音科规模实力不足全盛时期的十分之一,自主国产HIFI耳机品牌主力军在这个时间转折点几乎陷入了停顿。
该时期国产HIFI耳机价格在100-400元范围以内,国外品牌HIFI耳机价格在100-5000元。
第二阶段:APPLE & BEATS 完善耳机消费市场培育转向高溢价!
在第二阶段国产耳机市场初期发展过程发展中,有规模的国内中大型厂家开始不再走自主品牌路线继续走代工路线,尤其是从达音科到OVC等品牌衰落过程中,也揭示市场消费培育和技术供应链问题依然严峻。
一线主力军败阵后并没使所有人却步,同时期培育了如威索尼可、宇音、SUNRISE、唯尚、僵尸ECCI都开始从作坊式或者中小型代工的品牌。早期通过一些门店渠道做小圈子和论坛社区推广累积了不错的口碑基石,直到今天不少人都没有忘记这些品牌早期插头开胶或单元不响偏音的问题较多。而后来的一些品牌例如阿思翠也是通过廉价化动铁耳机冲击市场定价下限等等,可以说新出来的品牌要不就是够贵或者够便宜推广好已经别无捷径出路。
这些品牌逐步发展上也离不开单元供应链上的一些技术改良,例如当时威索尼可用的就是甲品的喇叭,可以说耳机技术发展过程也离不开上游技术和生产供应链的发展累积。这个过程一些品牌厂家创始人还刚从工厂或品牌里跳出来创业,等待他们的是资金和供应链到生产瓶颈逐步突破。
这个期间对耳机影响最深的是市场消费环境上,耳机作为配件的属性上缺乏了更理想的硬件平台助力,CD/MP3从最辉煌的时代到衰落部分播放器厂家转型试水手机并没有多少优势。
中间经历一段时间MP4产品过渡的缓步发展累积,直到七彩虹HIFIMAN等国砖播放器横空出世试过程里,HIFI播放器品牌都没把耳机往更广阔渠道推进的营销能力,因为HIFI播放器在普通消费者眼里依然还是小众圈子的产品。
该时期IPHONE4携其配套耳机展现的音质也逐渐揭露了苹果公司的配件野心,很多传统的HIFI大厂推出了相应的耳机音箱周边却没能在营销力度上与之匹配却依然逐渐炒热了苹果手机的音质。
直到BEATS耳机横空出世借助名人效应的消费文化进入中国,苹果手机带动的配件消费再到与BEATS结合起来仿佛天雷地火,一时间天桥上不卖个苹果仿品耳机或者天桥魔声都不好意思出来摆摊了,年轻人手中的苹果手机和BEATS耳机搭配起来几乎是一个标配。
两大领域的巨头冲击将许多大众消费者拉入了对HIFI品牌市场关注,该过程不同上一次MX500通过国内营销那样小众化的萌芽,而是国外音乐大腕级巨星市场营销刺激国内普通消费者的培育认知,同时培育了下一个市场消费周期新用户潜力。
可以说这是森海等国际专业HIFI品牌也进入有史以来最好销量,BEATS成为了全球耳机业界至今的销量神话影响至今,使得很多投资者开始关注到音频和配件行业的发展。
该时期国产HIFI耳机价格在200-800元范围以内,国外品牌HIFI耳机价格在200-8000元。
第三阶段:手机市场营销驱动质量和设计!----从小米活塞到三单元圈铁的1more。2013---至今
IPHONE和BEATS配件上的成功当然引起了一些资本者和手机厂家的注意力,如小米开始反思手机配件市场潜力挖掘,最终引爆了原罪之力的小米推出“活塞耳机一代”!(抱歉,写到这里突然觉得需要一些气氛)通过与森海老旗舰耳塞IE80媲美音质的争议话题再一次火爆了国产耳机市场关注度。
小米借助自有的平台生态和配机捆绑销售策略,一下子让小米活塞耳机的销量高于整个中国HIFI耳机总和的神话。在小米活塞出来后的一段时间里,笔者要是去到同行的办公室里都会看到大家在研究活塞和市场讨论,国产耳机厂家纷纷开始考量包装配套带来的溢价方向,或跟一些手机厂家和音乐平台进入到网络营销化渠道展开。
可以说小米触动了很多传统耳机厂家的营销思路,也冲击了不少低端市场促进了行业转型提高质量。此前国产耳机的生产工艺发展相对平缓,因为跟风一些国外传统品牌对手放慢了步伐,对价格策略上依然保持了较高的溢价维持相对缓慢的周转率营销平缓。
虽然小米背后的耳机设计公司1more事实上成立时间并不长,却找到了进入该领域的最佳时机,该团队人员基本上都是一群富士康出来的电子工科党,尽管对耳机行业的认知并不多,往往可以花半小时搞定的工作要花上半天去较真,这种对于耳机行业极高强度运作模式下相对主流耳机行业粗放懒散的开发态度,1more仿佛显得非常容易过劳死的节奏。
这种氛围下1more公司仿佛有点当年台湾企业在大陆天天打鸡血的感觉,或许正是这种狂热状态的加持,使得该公司有别于我们传统看到的任何一家耳机品牌企业。1more逐渐累积起自身的产品研发数据经验,转而到现在的产品研究设计的经验增长飞速。而笔者第一次接触1more还是在最早的1more圈铁开始,此前动圈类早期产品对我吸引度并不高,却也并不否认同价位的国产耳机很难在质量上与之相比。国产HIFI耳机圈子的产品做工相对比起音质的溢价完全两码子概念,只是长期以来音质好的调音玄学遮羞布掩盖了自身产线能力不足长期累积各种质量弊端。
这样国产HIFI耳机质量甚至不如日系丰达代工厂的一些中低端耳机产品,价格却要更高不少就形成了一些水分和利润空间优势,满足了国产耳机销售周转率慢却依然盈利客观的节奏。也因为市场小众的国产HIFI耳机品牌很多不具备自有工厂和核心技术完善体系,这样的品牌也很难去与1more这样通过成熟的方案设计交付给规范的中大型厂家代工,特别是有市场需求量前提下解决了很多制造上的供应链和成本瓶颈,主要受到市场需求量并不明显的国产品,亦很难去跟1more这种借力网络平台的销售模式去竞争,因为1MORE背后的小米耳机系列产品消化了它大部分的制造瓶颈
该时期国产HIFI耳机价格在200-2000元范围以内,国外品牌HIFI耳机价格在200-30000元。
另外谈一下1more这家公司的设计套路
事实上,今天的主题虽然是1more篇但是我会后续不断挖一些行业信息给大家参考。本部分的描述为什么我会注明是套路呢,事实上正规的耳机设计公司和工厂都是有一个研发体系流程和设计偏向路线大同小异,甚至有些套路化和扁平化大家都是这么干的事情你也不会例外多少。
如要定义1more这家公司的研发科技树偏向,我个人认为它更容易使电子工科党朝向智能或蓝牙耳机进阶的倾向类型,其主要团队成员几乎都是IPOD Kindle的富士康设计制造团队成员。这个背景使得他们在制造业的前沿摸索上有成熟的经验支撑,例如像小米99圈铁就具有相当不俗工艺,麦克风金属件加工也不是随便找个耳机厂家能量产。
特别1more近期频繁推广宣传的圈铁耳机在业界设计中,圈铁耳机的设计分支就存有一定的争议性。到底是追求更多动圈的味道掩盖衔接的不足,还是追求更富有质感的动铁和动圈味道糅合凸显复合化的属性优势与缺点并存呢。实际上早期厂家对圈铁仅以初步量产化设计为起点,从构造上将动圈单元更容易固定在动铁单元后边,形成同轴排列的降低声音的衔接过渡上的音色差异,在相位和扩散方面的修正更有优势的成熟调整,代表性产品是K3003的设计构造。
这种设计下与同轴喇叭的概念是差不多,并非是所有国产厂家都刻意去抄袭K3003,很多耳机设计概念源于利用音箱中成熟设计转化的。例如MX500低频导管就是音箱内的声导管结构演变,特别前向面盖上的槽位上更加强佩戴时接触面积和耳道产生优化传导。
而圈铁最麻烦的还是频段的衔接,事实上圈铁的解决方案在当前技术瓶颈下都存在衔接问题,只是大家听起来能不能掩盖修饰不让声音那么容易分辨,而绝大多数的耳机发烧友事实上是不懂哪些真正存在衔接问题不过人云亦云者十分多。
对于耳机调音的研发定义与工作流程?
这点对于声音感知度判别其实也引起了一个相对尴尬的话题,就是耳机中的调音到底是怎么回事?
耳机调音本质上就是科学设计过程与经验结合,而非是神乎其技的化腐朽为神奇的手工活,虽然可以存有一定的调音偏好去满足和培育自己的粉丝群体。
一般国内外大品牌都是工厂设计人员根据市场需求和声学数据进行腔体基础设计,但这几年腔体设计越来越有些违背了科学的设计趋势。国产耳机为了漂亮一些完全是声学腔体设计错误的重灾区,连耳机腔体构造下应有的孔位布局或者调音阻尼材料不当很常见,很多耳机也就只能听到混闷凌乱频宽细节较差的声音。(国内外不少主流与蓝牙的声学设计比这个更惨烈)
根据耳机内部结构与容积大小选择相应尺寸的喇叭,可以通过填充压缩腔体获得不一样的声音调整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对单元振膜的设计并不是每一个厂家都有条件或者时间去研发,一般采取外购或者合作开发的形式获取,也有相对规范的中小型工厂具备此能力,不过膜片和单元实际效果强差人意者不少。
开发过程不同的腔体设计和对应的单元组合摸索调整,通过逐步的数据监控和主观的测试团队聆听来鉴别产品开发过程的差异,也有烧友称这个过程叫完成度,事实上厂家本身想期待的音色风格数据跟发烧友的意淫不一定是一个数值和平行线上交集,除非这个厂家的设计师你很熟你知道他有多少样的单元资源和习惯,能大概组合出他目前的偏好调整思路的上下限总数,否则说完成度的具体数字判断是玄学得过了。(所以99%的发烧友没有资格说完成度这种废话,除非你跟这个工程师天天一起协作。)
对产品进行最早测试的人员事实上不少也是发烧友,也有是资深发烧友和工程师的多样属性,却一定是对声音描述和协力相对准确把握的把关人员,当然这个流程并非绝对的。也有不少设计师本身就有相当高的独立完成能力,毕竟东西自己做的也就比别人更清楚,多听不过是多了一些调整思路或者妥协市场口味罢了。
这类全面性的工程师很容易被人误导做耳机调音师,事实上笔者早年还属于玩磁带和LD的小白时期,还没深入行业也会认为有耳机调音师的规范职称,国产厂家没有外国的也会有这样去忽悠自己,可事实上国外也没有这样的所谓调音师。
特别是耳机设计过程是充满了平坦和一些出乎意料的惊喜,例如笔者所在的耳机公司收到工厂寄送过来新单元喇叭测试后,我们会第一时间根据装配大小选择适合的腔体先去测试声音,摸索这个新单元的做法具备哪些声音特性和优势,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开始不添加阻尼材料,到后来逐渐根据听感和频响曲线测试的数据反馈增加响应的滤网和调音阻尼材料,就是这样形成一款喇叭的多种调音方向。
而新设计耳机造型和腔体中,往往对于一些单元喇叭实际调整不能达到的,对腔体进行声学数据分析修正,我们会相应让工厂加强单元对低频或者高频声音调整,并且腔体设计之初就开始计划产品的声音上数据偏向,我们腔体数据需要做哪些设计的优化,例如装配更大的单元或者增加双腔体或腔体大小长度调整,让耳机产品声场更大或者低频更强烈。
所以耳机调音本质是苦逼的设计过程和数据到主观的设计思想结合,判定结果的人和协作听感确定方向者对声音的认识要求有相对应的门槛。1more公司在这方面的流程像AKG著名的Q系列耳机邀请荣获27项格莱美奖的昆西作产品顾问与代言人,1more则采取了邀请同样是4项格莱美奖的录音师卢卡作为对声音风格的调整方向与代言人。
市场上对音质的评价好坏都有一定的个人风格喜欢偏好,却也无可否认一些声音的风格和解析度对应了一些产品定价策略上的范围。小声场的耳机往往很难再高端产品中获得较大的溢价,而大声场高解析的产品占据了一些主流,只有极少数声音相当具有特色优势或者全面的产品具有旗舰性定位的顶端溢价,这就是主流耳机品牌声音差异化主流定价策略。
而调音值多少钱,业界还是比较流行对国际品牌参考竞品的定价做依据,或参考类似风格声音的耳机产品定价做浮动,总之就是我声音比你好,卖更便宜或更贵营销方向的国产基础定价策略。
关于1more现有产品的看法:
目前1more竞争力主要定位于手机用户高品质的耳机设计和偏向大众化的声音风格走向,你甚至认为百元级别的动圈还没同样他们家给99元小米圈铁声音更好。
这里边又涉及到一个尴尬的真相,当你的品牌用户消费群体越大越大众化的时,越要顾及普通人对声音风格的喜好认知。当你越偏向于卖给更多普通消费者,你要教育普通消费者什么声音是好的设计风格往往是事倍公半,往往你宣传攻势上如何标榜你的声音正向或者健康性普通消费者主见都会排斥,因为这跟她们平时的听感喜好追求期望上,你的产品声音上满足不了他的期望。
配图为Beats by Dr.Dre tour CT声音曲线
妥协主流消费者听音喜好虽然不是音质差的借口,却又残酷到让你感觉普通人真的不喜欢高解析大声场低频不多的HIFI风格,不少男女生觉得小声场大量低频的呈现声场更有立体感,声音的混响多到失真就感觉环绕声好爽之类的看法,已经让笔者多年对普通人群各种五花八门的听音认知感觉到一句台词,同样做HIFI耳机的宝宝心里苦却又不能告诉你这个最喜欢的风格其实很垃圾。
所以很多HIFI品牌包括进口品牌中低端型号声音逐渐开始变得很一般还卖的贵,其实就是妥协市场主流的结果。特别是你管它声音差不差主流消费者还真的接受那个声音和造型你才无力。1more的百元左右价位产品,都是以大众化的口味适应市场主流,毕竟中低端肯定以销量为主看齐,这个做法和很多国内外主流品牌基本一致。
1more金澈耳机则是这样典型的消费耳机主流定位,声音以清晰度和柔和结合一些声音的质感突出为基础,这就使得对于低频需求的用户能满足的同时,具备一定解析和听感上的平衡。
1more第一代圈铁产品,声音属于典型基础圈铁设计,声音柔和高频延展相对一般,有明显的动圈和动铁的音色差异组合优势,同样也被发烧友觉得过渡衔接上不足,不过考虑到定位的群体很多都喜欢能够聆听到不同单元的音色差异化,很多人觉得入门圈铁应该和一般的耳机不同,这也是圈铁入门级的定位风格上的尴尬,满足消费者对声音的印象观达到预期也是一个必要的方向,例如你说了这个耳机低频猛,你就不能考虑往HIFI去做高解析砍掉低频,甚至乎你得低频尽量重口味一些满足消费者。
1more三单元圈铁产品,采用双动铁和一动圈组合,典型的平衡阻尼设计偏向进阶型的HIFI定位偏向。音质大致的性能和素质和SONY XBA-A2差不多,声音要比汪峰FILL的圈铁解析更好,尤其是中频人声密度相当不错,早期版本工程版我感觉低频有些多,不过圈内的发烧友觉得工程版素质在799的价格出乎我意料。
实际上笔者发布会后听到市场版后,发现市场版低频降低了力度和量度,让中高频的解析更容易展现音乐的细节和顺畅性,尽管中频人声和乐器尤其是高频略有些毛躁感,却是1more首次在较高素质的情况下实现解析度和听感的设计,这也是1more在录音师卢卡要求卡的迅速改版。
1more三单元圈铁作定位适配手机调音方向相当明确,搭配主流手机中很适合听音乐和看电影的兼顾,有很不错场景还原能力和微细节反馈,声音并不刺激发闷不适相比同类价位一些产品显得更加均衡一些,有突破我对该品牌声音把握高度的看法。
反过来我觉得低频量更大的样品更有优势和特色面向主流入门市场,因为工程版的低频在素质上已经超越了很多圈铁低频较少弊端,尤其是入门的圈铁产品低频都有些薄不饱满缺乏质感的表现,而正式版的声音是卢卡录音师决定的正式上市前的强烈要求下修改的,所以笔者到手依然还是一条相对保守的调音。这条耳机注重更多细节解析和以人声乐器为主,偏向杂食流行的简单均衡聆听走向,考虑到做工和配套的整体综合竞争力上还有不错的性价比。
另外这家公司比较让我感觉雷的是,吴莫愁版本的耳机声音风格上普遍做的不错,例如吴莫愁版本的MOMO入耳很适合摇滚人声和电声的设计走向定位,低频丰满但是不影响人声细节的发挥,电声类质感却又不会显得过疲劳刺激。而其中一次我去深圳发布会试听到的MOMO版蓝牙头戴,声音润色丰满平滑,人声的味道很有老播放器的味道,可以说超出了旗下有线耳机的润色度的调整,并拥有超越主流所有800档内中低价位蓝牙头戴潜力。
不过最新收到的坑爹消息,我非常满意的这一条样品貌似已经又被否定了,而市场零售版声音依然跟我喜欢的样品有风格差异。有同行耳机界朋友认为这种迹象是该公司产生什么VIP定制版本,故意将声音的风格调至满足HIFI烧友,刻意区别了跟市场量产的调音风格。
实际情况却是一家整天工作氛围打鸡血的公司忙中错乱的事故不少,经常在一些声音的把握上不敢考虑往HIFI方向偏重的更多或者对于一些声音更好的风格不敢拍板。
所以1more明显更注重自身高品质的设计要求和更大众化的基础上追求自身的产品风格平衡,确保声音能够让发烧友和普通用户间达到一个平衡的老套路发展。事实上国内不少的代工大厂给国外品牌贴牌生产就是这样的路线,越往高端越偏向小众,越往低端则更加大众化,但是国产走这样的风格把控是否合适还有待1more如何自己去验证。
而我个人看法上:
1more&小米这样的组合更像是这个时代中国耳机行业的标准化符号,让很多国外品牌巨头都处于警惕这样一家中国公司的低价高质网络营销,对耳机行业提高相应的加工成本和价格战的步伐加快产业升级。
如果说小米拉低了智能手机的价格,那么1more也是差不多的属性。只是对于很多发烧友和消费而言并不了解这个行业,甚至并不会关注到我们认为这家看似一直陷于发烧圈音质争议层面的品牌,事实上已经赢得森海等国外巨头关注中国耳机的发展判断超出预期。因此在国外品牌眼中你卖不动量,成不了规模别人也看不见你的存在。(如果你跟别人说什么威索尼克或者阿思翠之类的品牌,鬼佬肯定会觉得是你哪来的山寨。)
像森海这等巨头更清楚知道音质不过是满足市场的设计需求罢了,在当前供应链环境下做好音质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周期并不困难,甚至音质根本不是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最大的博弈,因为中国普通消费者的用户基数太大了。
大家都在使尽各种手段从营销和媒体兴论去抢客户,不同的是你音质不行你的历史不够深厚永远是国产可以被攻击的软肋话题,耳机行业就像吸血鬼一样被人意淫品牌越老越强大,事实上很多耳塞产品都是国内贴牌设计生产。所以在看待一些大资本背后的耳机团队的真实实力,很多人往往只能看到表象上的一些营销狗血而忽略了别人的优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MIUI七周年
新版论坛APP
更新新版APP
小米7周年勋章
2017米粉节晒单赢专属勋章
UGC内容产出
“澎湃S1 ”芯片纪念勋章
参与活动回帖可得
参与红米Note 4X活动
灵魂画手勋章
参与灵魂画手活动
2017年小金鸡勋章
回复2016年度评选活动贴
APP 1000万
MIUI论坛APP注册用户突破1000万纪念勋章
小火箭勋章
神舟11号 话题活动
MIUI 300周
MIUI 300周更新纪念勋章
为奥运加油勋章
为奥运加油勋章
MIUI 8纪念勋章
MIUI 8纪念勋章
小米六周年
小米六周年米粉节
MIUI 7纪念勋章
小米商城购买纪念勋章
论坛APP购买小米商品获得
MIUI五周年
MIUI五周年纪念勋章
已关注微信
已关注极客秀微信
关注腾讯微博
已关注腾讯微博
关注新浪微博
已关注新浪微博
MIUI年度优秀勋章
MIUI六周年
MIUI六周年纪念勋章
Copyright (C) 2017 MIUI
京ICP备号 | 京公网安备34号 | 京ICP证11050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思翠am80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