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小儿过敏性体质能好吗体质差,想去医院检查,请问查哪几

当前位置: >
如何判断小儿是否为过敏体质
生活中有些小宝宝非常容易出现过敏的现象,这可能就是过敏性体质,一般是将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和过敏性疾病而又找不到发病原因的人,称之为&过敏体质&。家长会问了,那么如何才恩能够判断小宝宝是否是过敏体质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判断过敏体质的几个标准。
1.假如一个孩子小的时候皮肤上长湿疹,经常身上长痒疙瘩,就可能是过敏体质;
2.经常揉眼睛、抠鼻子、流鼻涕、打喷嚏。
连续打喷嚏是更为明显的症状;
3.孩子有青眼圈;
4.哭的时候有红眉毛;
5.多汗、多动、夜惊、易感冒;
6.跑步或者大笑以后孩子会咳嗽;
7.晚上睡觉刚睡下半小时到两小时孩子经常容易出汗;
8.孩子玩的时候精力很充沛,但是走路或上楼梯的时候不愿意走,因为容易气喘,老让人抱。长期气喘,孩子还容易有鸡胸;
9.有家族病史。爸爸妈妈或兄弟姊妹有过敏病史,则小孩过敏的几率会高很多;
如果怀疑小孩是过敏儿,最好能带小孩找过敏专科医师做进一步检查。提示偶尔对某种已知因素发生高反应性,不能称作&过敏体质&。
相关文章:
向医生咨询相关问题
有问题向医生咨询,百万医生在线解决您的健康问题。
大家都在搜:
健康加油站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曾令超大夫本人发表
如果去医院检查,需做哪方面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如果去医院检查,需做哪方面
你好,请问宝宝多大?还有什么症状?有没有让医生查体?做过什么检查?
曾令超大夫通知通知:你好,请问小朋友最近怎么样?身体都好吧?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曾令超大夫通知通知:你好,请问小朋友最近怎么样?身体都好吧?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曾令超大夫通知通知:你好,请问小朋友最近怎么样?身体状况都好吧?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曾令超大夫通知通知:你好,请问小朋友这几天情况怎么样?身体都好吧?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曾令超大夫通知通知:你好,请问小朋友最近怎么样?身体都好吧?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曾令超大夫通知通知:你好,请问小朋友最近怎么样?身体都好吧?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曾令超大夫通知通知:你好,请问小朋友最近怎么样?身体都好吧?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曾令超大夫通知通知:您好,我是您家宝贝的主治医生曾令超,我已经开通好大夫在线的在线看病功能,可以为您的宝贝在线开具处方了。近期宝贝有什么问题需要咨询,而您又不便带小朋友就诊的话,可以在线申请,节约您的时间成本和不必要的开支,具体操作如下:1.点击好大夫客户端“搜索曾令超医生-在线看病-立即就诊-提交病情描述和相关检查单;2.微信报到过的患友进入好大夫公众号选择“咨询医生-选择曾令超医生-在线复诊-在线看病”。祝宝贝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曾令超大夫通知通知:你好,请问小朋友最近怎么样?身体都好吧?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曾令超大夫通知通知:你好,请问小朋友最近怎么样?身体都好吧?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曾令超大夫通知通知:你好,请问小朋友最近怎么样?身体都好吧?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点击中的"免费咨询"描述病情
3.成功后,医生会在24小时之内回复
疾病名称:宝宝百天头抬不稳,爱往后仰&&
希望得到的帮助:就是想知道这种情况正常吗
病情描述:宝宝百天,还不回翻身,而且竖抱着头爱往后仰,头抬不稳
疾病名称:小肠闭锁&&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是否需要就诊?就诊前做哪些准备?
病情描述:我宝宝现在1月零14天,出生3天就做了小肠部分切除手术,回盲瓣也没保留,小肠只剩约50厘米,是回肠闭锁和肠坏死,现在医院打着营养液和喝30毫升的氨基酸奶粉,医院每两小时口喂一次,可是宝宝造...
疾病名称:微量元素缺乏&&扁桃体发炎&&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是否需要就诊?就诊前做哪些准备?
病情描述:孩子3岁4个月,身高93,体重13公斤,1日凌晨开始发烧,去医院看了是扁桃体发炎,吃的头孢克坞颗粒,小儿板蓝根颗粒,体温上38.5喝的布洛芬悬液,昨晚8点多烧到39.8,洗温水澡,吃退烧药,最后降...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曾令超大夫的信息
小儿肺炎,小儿哮喘,小儿腹泻,小儿便秘,早产儿,新生儿黄疸,小儿胃镜、肠镜检查
曾令超,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十余年
曾令超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儿科可通话专家
青岛妇女儿童医院
副主任医师
浙江省儿童医院
安徽省立医院
杭州市儿童医院
副主任医师孩子是妈妈手心里的宝,照顾孩子就必须要细心,吃母乳的时候要记得不要油炸食品,因为吃油炸食品会让宝宝上火,也不要吃辣椒,吃辣椒会让孩子便秘,还是以清淡为主最好,妈妈是孩子的榜样,孩子吃饭的时候要给孩子营养均衡,不要只给一种孩子吃,那样孩子会对食物不感兴趣的,也就是现在说的厌食,这样孩子身体就不好,还容易生病,抵抗力也不会强的
步骤/方法:
1小儿一般是在4到5个月就应该喂点稀饭了,让她慢慢的适应米饭的味道,我女儿就是喂饭的时候有点大了,都快一岁了,才勉强吃点饭,之前就是只吃母乳,其实这样是不建议的,因为孩子慢慢的大了,妈妈的母乳营养也不足了,孩子就必须要吃米饭身体才长得好,抵抗力才强
2孩子不好好吃饭有时也是大人指引的不对,不如孩子吃饭时喜欢看动画片,我相信这个问题是很多家长都烦恼的事情,就连我也是一样的,不给孩子看动画片就不好好吃饭,其实我也知道这种习惯是不好的,可是习惯了,就只能让她大点再慢慢改过了咯,以前还追着喂饭,现在也改过来了
3小儿不好好吃饭有时也是缺锌引起的,如果在补锌来的情况下孩子还是不好好吃饭,就应该想到给孩子换点花样看孩子喜不喜欢吃饭,还有就是孩子的胃口必须要清淡,要少盐。不要放其它调料,孩子还小,有的调料吃了反而对身体不好,放点盐就可以了,如果都改善不了就要去医院检查
注意事项:
孩子不好好吃饭的确让家长烦恼,特别是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情况下,家长都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还是饭菜不合胃口,如果持续的时间很长,就必须带去医院给医生检查以免耽误孩子
订阅到邮箱
温馨提示:以上经验分享由网友原创,仅供参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疾病常识热门相关
疾病常识精彩推荐
疾病常识相关药品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活血解毒。用于治疗胃癌癌前...
参考价格:¥27.3
功能主治:本品用于治疗因缺钙、锌引起的疾病,包...
参考价格:¥49
咨询实录推荐第005期视频访谈PCbaby对话郑燕霞医生
  小儿体质跟成人不一样,孩子的生理特点是“三不足两有余”。父母常以为孩子容易上火、湿热,这正是孩子的生理特点所致。孩子的体质怎么形成,家长应如何针对孩子的体质,来进行调理?本期《健康公开课》专访广东省中医院儿科医生郑燕霞,敬请关注!
专家简介:2004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得中医学、针推学双专业学位。临床工作中主要擅长呼吸及消化道疾病的诊治,如过敏性咳嗽、鼻炎、肺炎、疳积、便秘、腹泻等。
孩子的“火”从“三不足两有余”来
01. 何谓“三不足两有余”?
  小儿的生理特点“三不足两有余”,即小儿的五脏三不足两有余。所谓“三不足”就是中医说的脾肺肾不足,“脾不足”临床多见面色萎黄、四肢痿软乏力等;“肺不足”表现在发病之时少气、短气,动则气促、乏力、自汗诸症,尤其是小儿哮喘,咳嗽及肺炎喘嗽等;“肾不足”在病理方面则多以肾精不足疾患为多一方面表现在先天之精不足所致的各种疾患如五迟五软、解颅等,另一方面由于脾胃精微不足,影响到先天之精而产生的各种疾患如佝偻病等。
  “两有余”指的是心肝有余。“心有余”中心经病变除了心火偏旺,睡觉比较烦躁,口舌长疮,或者舌质有点红等心火有余的实证之外,尚有心气不足,心神怯弱,易受惊吓的一面;“肝有余”中肝经的病变的是指孩子脾气比较大,容易烦躁,常见有手足搐搦,慢惊风证候。
02.如何调理“三不足两有余”
  小儿五脏的三不足和两有余中的不足和有余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孩子的“不足”是由于功能的发育还没有达到完善的阶段,所以脏器会不足,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体内功能不断的善,脏器功能充实了,就可以补充完整,到达成人的水平。因此小孩子的不足,我们是要去“托”这种不足,而不是大补。“补”跟“托”治疗的原则不一样,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所谓“有余”,并不是过多过旺。“有余”是相对于“不足”引起来的,意思是“相对的多”,但是不能削减“相对的多”,而是通过补充不足,把“有余”降下去。针对小孩子的生理特点看我们一直强调不能过补,也不能过分去削弱它,简单地说就是不要去补它,也不要去攻击它,顺应他的生理特点。
不要随便定义孩子“上火”
其实孩子没那么容易“上火”
  上火是一个中医的概念。真正的上火表现是眼睛干红、鼻腔胀满、咽部很痛、口腔有溃疡、口气很大、睡眠不好,包括小便很黄很刺很短,大便干,甚至有热和毒的表现,这才是真正的上火。在生活中真正的上火的表现很少集中在一个小孩的身上的,一般人判断的“上火”其实是孩子心有余和肝有余的一种表现。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不要随便定义孩子上火、湿热或者肠胃功能不好,孩子在不同的阶段表现不一样,要根据孩子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来用药。
盲目“下火”孩子很伤身
  小儿“上火”是因为“两有余”的相对旺盛引起的,如果把这种“火”按照大人降火用的很清热的药,例如牛黄解毒丸、清热消炎宁等,这些清热力度很强的药去攻小儿的“火”,他很快就脸色萎黄,整个人蔫了,胃口也不好,大便也不好,最终表现为虚,虚是因为小孩子正常的两种脏气被过度打击,连正常的抵抗力都没有,所以就表现为虚。而成人则不一样,成人上火吃清热的药剂,火气降下之后就感觉很舒服,很清爽。小儿的“火”跟成人的上火是不同的概念。
调理脾胃平衡那把“火”
PCbaby:有些老人家看到孩子脸色黄不精神就想给孩子补一步,这种做法对吗?
郑燕霞:小孩子是纯阳之体,纯阳之体是欣欣向荣的状态,生长发育非常旺盛。小孩子生长发育过程就像小太阳一样,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这时候需要一把小火慢慢燃烧,才能继续往上升。而这把小火就需要他脾胃功能正常。但是孩子有脾常不足的特点,如果饮食控制不好,就会进一步影响脾胃功能,营养不能滋养他的面目,所以就会脸色萎黄,皮肤没有光泽,气血不足。但是孩子脾不足并不是通过补来平衡,而是托,托得合适就会慢慢的就会恢复自己的能量,能够成长起来。因次不管用药还是调理都要尊重孩子的身体病理特点来进行。
PCbaby:孩子胃口不好,家长就担心孩子上火急于下火,这种做法对吗?
郑燕霞:首先孩子并不那么容易上火,“火”其实不一定要清,相反有可能是因为吃太多了,脾胃功能运化不好,就会有“火”积在里头。在治疗上并不是要清“火”,而是把饮食的量控制下来,加上适量的运动,多喝水,就可以解决问题,不一定要借助清火药物来降“火”。 有些人判断孩子“上火”给他喝七星茶、开奶茶等,这类东西有灯芯花、淡竹叶、钩藤等偏清凉的药。长期服用,病态的东西就会出现。我接触过大部分的小孩的家长都是孩子胃口不好,或者大便不好,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孩子的脾胃功能就受到影响。
PCbaby:孩子脾胃不足应该怎么平衡体内的“火”呢?
郑燕霞:对小孩子的调理主要是脾胃功能,推荐给孩子喝一些健脾的汤水。生完病之后,孩子处于脾虚的这种状态下,可以适当喝一些健脾的汤水,但不主张天天喝,一星期有一两次即可。建议喝一些淮山、云苓、芡实、扁豆这一类的健脾胃的药物的汤水。需要强调的是,汤水不能太过营养的。有些家长会在汤里放很多骨头、肉等等,他们觉得熬出来的那碗浓浓才够营养,其实没有必要。孩子脾胃运化功能还不完善,太过营养会增加孩子的负担。给孩子喝的汤水要清淡一点,再加上一些调理脾胃的药膳,作为一个辅助其实即可,饮食应以简单全面为主。
人的体质如何形成?
体质人体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那么人的体质是如何形成的呢?
如何辨别孩子的体质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辩证施治,人的体质是多种多样的、复杂多变的,那么通过哪些手段可以判断小儿的体质呢?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小儿的一个重要生理特点是三不足两有余,即为脾肺肾不足,心肝有余,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表现呢?
为什么孩子容易“上火”
小儿生理特点的“两有余”是指心常有余和肝常有余,但常被父母误以为是上火的症状,其实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上火”。
体质是指人体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结构、功能和代谢上的个体质体特殊性,体质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孩子的体质跟成人不一样,最显著的特点是“三不足,两有余”,只有把握好孩子的生理特点,才能做出合理的调整,培养良好的体质。
PCbaby:人的体质跟健康息息相关,那么人的体质是如何形成的?
【郑燕霞】体质从某种程度上是指一个人的气质,禀赋。体质是由先天和后天两个因素形成的。所谓的先天因素,主要子体从母体或者父体身上所遗传得到的东西。一方面,在受孕的过程,子体在母体里面所接受的各种营养成分,或者是一些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影响,还有从父亲和母亲身上所遗传的特异的体质,比如说过敏性体质,它往往就是父体和母亲身上遗传下来的。另一个方面,主要是从后天的因素影响,后天的因素主要有环境的因素,生活习惯、心理、年龄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后天的体质的发展,所以体质是先天因素和后天的因素共同形成的。
PCbaby:人的体质跟环境因素有关系,有什么体现?
【郑燕霞】体质会受南北区域的影响,南方的区域特点是偏湿热,北方的区域特点是偏寒燥,因此南方的孩子和北方的孩子整体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肤色、面色、面容、身体状况、饮食结构、,其实都不一样。在临床上表现上,南方的孩子大部分面容是偏黄的,脸色不是特别有光泽,偏黄偏暗。南方的小孩子,整体来说看上去会瘦削一点,肌肉不是特别结实和丰厚。
PCbaby:人的体质是多种多样的,体质一般有哪些类型?
【郑燕霞】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将体质分为九种,分别是平和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特禀体质。但是体质在不同的状态下,可能会有一些交叉的。例如过敏性/特异性体质的人,它可能伴有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或者是湿热体质的一些特点,因此要辩证客观对待。平和体质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但是很难达到这种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体质是绝对不好,只要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就可以在饮食、运动、作息各方面做一些调整。体质某种程度上会有交叉和变化,湿热体质并不一定永远都是湿热体质,在某个阶段可能是气虚。至于体质的辨别要根据整体的方方面面来判断。
PCbaby:通过哪些手段可以判断小儿的体质呢?
【郑燕霞】中医的精髓就是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根据望闻问切所搜集到信息,例如小孩子面容、神气、唇色、肢体活动,饮食偏好、睡眠情况、大小便等等种种情况,以及结合中医的舌脉来综合判断,不同的病症所涉及的要点是不一样。
PCbaby:小儿体质较之于成人有何特点?
【郑燕霞】小孩子的体质跟成人不一样,成人是一个成长发育很完善的个体,但是小孩子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从某种程度来说,小孩子的体质是可以有一些很大的变化。小孩子的生理特点决定他的病理特点。
小儿的生理特点“三不足两有余”,所谓“三不足”就是我们中医说的脾肺肾不足,“两有余”指的是心肝有余,但是不足和有余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孩子的不足是由于功能的发育还没有达到完善的阶段,所以他会不足,随着小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体内不断的完善,他功能充实了,就可以补充完整,到达成人的水平。因此小孩子的不足,不是人们成常说的“虚”,我们是要去“托”这种不足,而不是大补。“补”跟“托”治疗的原则不一样,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谓“有余”,并不是过多过旺。“有余”是相对于“不足”引起来的,意思是“相对的多”,但是不能削减“相对的多”,而是通过补充不足,把“有余”降下去。小孩子的生理特点跟成人的生理特点是完全不一样。人体是几个阶段,分别是少儿阶段、青年阶段、中年阶段、老年阶段。成人处于非常完善的阶段,而小儿是处于一个不足的阶段,到了青年和中年阶段,他的功能结实了,就会成长达到很完善的阶段,老年阶段是一个衰竭的阶段。所以治疗小儿的疾病,是要托一托,中年的话是要削一削,到晚年的话要补一补,所以不同的阶段,治疗的原则是不一样的。从体质特点来说,小孩,中年,老人是不同的体质特点,三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相互不同的特点。针对小孩子的生理特点看我们一直强调不能过补,也不能过分去削弱它,简单地说就是不要去补它,也不要去攻击它,顺应他的生理特点。
PCbaby:小儿有“三不足两有余”的特点,经常有人说小儿脾虚,是什么原因呢?
【郑燕霞】从整体结构来看,小孩子偏脾虚,原因首先是跟整体的环境气候有关,尤其是南方的孩子。岭南气候湿热,中医认为湿最容易困脾,导致脾的正常的运化功能达不到。而脾不运,水湿不能达到运化,所以湿会进一步困住人体,所以湿气会很重。另外,小孩子的家庭喂养情况也会影响脾的功能,比如过多肥甘厚腻 ,老火汤,过湿寒凉的东西。上述气候环境和饮食情况都会伤小儿的脾胃,对孩子脾胃运化是不好的。时间长了,再加上小孩子脾不足的特点,最终都会影响他脾胃的功能。如果小孩子脾胃受损,脾胃功能的达不到正常的状态,体质就会差。
PCbaby:小儿有脾虚会给他生长发育带来什么影响?
【郑燕霞】脾涉及到人体的正常的饮食结构是运化的功能,所有食物要通过脾胃运化才能转化成营养,才能被吸收。如果吃进去的东西,不能得到正常的运转和吸收,人体肯定得不到完好的发展。肌肉的发育都跟脾胃有关的,肌肉是靠营养物质来滋养的,当脾胃功能不好,达不到正常的营养状态,那么表现出来形体就比较瘦,面色会萎黄。体内营养不够就不能营养小孩子的头面,四肢,所以看上去肤色、光泽不好。小孩子最根本特点就是脾胃的虚弱,至于怎样才能达到很好的平衡状态,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顺从他的生理特点,刚才我强调一点就是他的不足你不要去补而是托,有余要削弱,而是通过补一补不足的地方而达到一个平衡。
PCbaby:小儿脾虚会给其他器官带来影响,那么应该如何调理小儿脾胃呢?
【郑燕霞】治疗的原则就是要用平和方法去促进脾胃的运化,让脾胃功能恢复正常,那么其他脏气的功能自然也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就像中轴线的问题,中轴做好了,那么其他轮也能够转起来。
所以在调理上,强调的是脾胃的运化,孩子是一个虚寒体质。虚寒体质跟脾常不足的问题是相关的,虚寒是脾不足的进一步的病态的状态,是脾胃功能长期受累了的结果。小孩子是纯阳之体,纯阳之体是欣欣向荣的状态,生长发育非常旺盛。小孩子生长发育过程就像小太阳一样,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这时候需要一把小火慢慢燃烧,继续往上升。而这把小火就需要他脾胃功能正常。当脾肺功能达不到,这个上升的状态就会差,时间长了,这把火就削弱了,没有这么小火,相对来说是个寒症。所以有些病人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除了蕴之外,还会用一些温性的药物去补一补,这时候我们就要补了,是针对达到一定程度虚寒的小孩子,我们就用一点点补的药物去托一托这把小火,但也只是托一托,而不是大补,这跟老人家衰竭的需要大补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老人家已经没有自身完善的功能,他已经衰竭了,完全需要外界的东西补给他。但小孩子不同,只要托得合适,自己慢慢的就会恢复自己的能量,能够成长起来。小孩子的体质跟大人不一样,不管用药还是调理都要尊重小孩子身体病理特点来进行。
PCbaby:小儿脾虚不宜大补,那么小孩子可以喝老火汤吗?
【郑燕霞】要看老火汤的成分。老一代觉得小孩子整天有气无力的,脸色不好,容易生病,就会判断小孩气虚要补,经常给孩子煲丹参、太子参、西洋参等东西,他们就觉得参就是补气的,可以增强抵抗力。但是这种老火汤对小孩子不好,因为这种老火汤对孩子的脾胃功能有影响。
但并不是所有的老火汤都不能喝,要看成分,对小孩子的调理主要是脾胃功能,我们推荐小孩子喝一些健脾的汤水。生完病之后,小孩子处于脾虚的这种状态下,可以适当喝一些健脾的汤水,但不主张天天喝,一星期有一两次即可。建议喝一些淮山、云苓啊、芡实、扁豆这一类的健脾胃的药物的汤水。
需要强调的是,汤水不能太过营养的。有些家长会在汤里放很多骨头、肉等等,他们觉得熬出来的那碗浓浓才够营养,实际上没有必要。给孩子喝的汤水要清淡一点,再加上一些调理脾胃的药膳,作为一个辅助其实即可,饮食应以简单全面为主。
PCbaby:很多人家长或者老一辈看到小孩大便干小便黄,就会判断说上火了,其实这样的判断是否正确?小孩子的“火”从哪里来?
【郑燕霞】上火是一个中医的概念。真正的上火表现是眼睛干红、鼻腔胀满、咽部很痛、口腔有溃疡、口气很大、睡眠不好,包括小便很黄很刺很短,大便干,甚至有热和毒的表现,这才是真正的上火。
但是生活中,很少有小孩真正表现成上述那样,所以家长判断的“上火”,一般都不是很恰当。我们中医说小孩子“两有余”,就是心有余,肝有余。心有余,可能就是心火偏旺,小孩子睡得不好,晚上睡得有点烦躁,口舌长疮,或者舌质有点红。肝有余就是脾气比较大,比较烦躁,就动不动就打人、咬人,表现得比较烦躁,但是我刚才所说的真正的上火的表现很少集中在一个小孩的身上的,一般人判断的“上火”其实是孩子心有余和肝有余的一种表现。
PCbaby:如果家长以为孩子“上火”用成人的清热解毒的药物会不会有不良反应?
【郑燕霞】小儿“上火”是因为“两有余”的相对旺盛引起的,如果把这种“火”按照大人降火用的很清热的药,例如牛黄解毒丸、清热消炎宁等,这些清热力度很强的药去攻小儿的“火”,他很快就脸色萎黄,整个人蔫了,胃口也不好,大便也不好,最终表现为虚,虚是因为小孩子正常的两种脏气被过度打击,连正常的抵抗力都没有,所以就表现为虚。而成人则不一样,成人上火吃清热的药剂,火气降下之后就感觉很舒服,很清爽。小儿的“火”跟成人的上火是不同的概念。因此我们不轻易说小孩子上火。
但是在民间,有人经常判断孩子“上火”给他喝七星茶、开奶茶等这一类东西,其实都不是很适合。虽然这些药物没有成人用的清热解毒的药物的药性强,但始终还有灯芯花、淡竹叶、钩藤等偏清凉的药。如果短期内吃一点,2-3天,把虚火清一清问题不大。但问题是很多家长把七星茶等药物当成日常保健品或者饮料给小孩子喝,也许他们觉得小孩子喜欢经常给孩子喝。其实时间长了,病态的东西就会出现。所以大部分广东小孩子看上去面色黄黄的,不是特别朝气蓬勃。我接触过大部分的小孩的家长都是孩子胃口不好,或者大便不好,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孩子的脾胃功能就受到影响。
PCbaby:很多家长常以为小儿“上火”,其实并不一定是意义上的上火,那么小儿有“上火”的表现是否不需要治疗?如果没有把握孩子是否真的上火,应该如何处理?
【郑燕霞】有些家长看到孩子胃口不好、口气大、睡眠不好、大便不好的情况,确实会容易紧张,但治疗要找对切入点。小儿的“火”并不一定要清,相反有可能是因为吃太多了,脾胃运化功能不好,就会有“火”积在里头。在治疗上并不是要清“火”,而是要减少进食,把饮食的量控制下来,不要给孩子吃太多高营养的食物,加上适量的运动,多喝水,其实就可以解决问题,不一定要借助清火药物来降“火”。
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不要随便定义孩子上火、湿热或者肠胃功能不好,孩子在不同的阶段表现不一样,要根据孩子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来用药。不能认定小孩子是个热底的体质就一直给他用寒凉的东西。在用药之前一定要有正确的判断,如果无法判断一定要寻求专科的医生的帮助。在无法准确判断之前,不要随便地给孩子用药,是药三分毒,用得不恰当,反过来会损伤孩子的身体。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环境
准备就绪的摄像机
郑燕霞医生接受采访
郑燕霞医生听编辑提问
郑燕霞医生认真解释问题
  健康公开课栏目依托太平洋亲子网健康库平台,关注母婴健康话题。我们每期诚邀专业儿科、妇产科医生、或母婴行业经验人士等,通过视频访谈的形式让大家了解更多母婴生活健康,母婴生理健康与母婴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内容。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更多备孕的的女性提供有效的建议,让将为人母的孕妈妈健康度过孕期生活,让更多年轻的父母知道健康的育儿方法。我们希望通过专家坐堂的形式,能够真正做到健康护航,让健康公开课成为大家健康的守护神。愿我们为大家过上健康生活的初衷能都实现,我们会为这个目标不断奋斗,为大家呈上最精彩的内容。
策划/采访:林秋兰
视频摄制:曾祥兵
专题设计:黄蓉
专题制作:张婉琴
电话:020-1
如何护理过敏的孩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儿中医体质辨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