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幻速slc 固态硬盘盘slc颗粒64g怎么样

SSD也要分高下 SLC固态硬盘 VS MLC固态硬盘 - 苹果硬件 - 中国苹果门户网站_苹果专卖店 苹果软件下载 iPhone iPod iPad Apple应用Mac Download
SSD也要分高下 SLC固态硬盘 VS MLC固态硬盘
10:35:03分享给苹果粉们:
& 作为能明显改善电脑运行速度的产品,关注固态硬盘的用户越来越多,不仅是高端玩家,就连不少的普通用户也开始选择用固态硬盘安装操作系统或常用游戏/软件。然而,大多数用户不太清楚的是,消费者市场主流的固态硬盘都是基于MLC闪存颗粒的,而采用性能最好的SLC闪存颗粒的固态硬盘却很少见。最近我们就拿到了一款SuperSSpeed生产的采用SandForce SF-2281主控和Intel SLC闪存颗粒的60GB固态硬盘,和采用MLC闪存颗粒的固态硬盘相比它的性能究竟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09:57 上传
SuperSSpeed 60GB SLC
& & SuperSSpeed 60GB SLC
& & 尺寸:2.5英寸
& & 主控芯片:SandForce DF-2281
& & 闪存颗粒:8GB&8
& & 接口:SATA 6Gbps
& & 参考价格:1899元
09:57 上传
SuperSSpeed 60GB MLC
& & SuperSSpeed 60GB MLC
& & 尺寸:2.5英寸
& & 主控芯片:SandForce DF-2281
& & 闪存颗粒:8GB&8
& & 接口:SATA 6Gbps
& & 参考价格:699元
09:57 上传
影驰120GB MLC
& & 影驰120GB MLC
& & 尺寸:2.5英寸
& & 主控芯片:SandForce DF-2281
& & 闪存颗粒:16GB&8
& & 接口:SATA 6Gbps
& & 参考价格:1399元
& & SLC初露锋芒
& & 之前我们说过由于固态硬盘刚进入普及阶段,出于价格原因,很多用户选择的还是容量相对较小,性能也相对较低的64GB固态硬盘,不过那还是针对采用MLC闪存颗粒的产品而言的。对于采用SLC闪存颗粒的固态硬盘来说,又贵又快才是它的特点。
& & 我们知道,SLC是指一个Block(数据块,闪存的基本存储单元)只有两种电荷状态分别表示0或者1,因为只需要一组高低电压就可以区分出0或者1信号,所以SLC最大的驱动电压可以做到很低,结构简单,速度表现更好,而且寿命更长。而MLC采用较高的电压驱动,通过不同级别的电压在一个Block中记录两组位信息(00、01、11、10),大幅提升了记录密度,但同时一个Block存储两组位数据也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读写,再考虑到电压控制、CRC写入方式等因素,因此MLC的读写速度也比SLC低得多,加上电压变化更频繁,所以寿命也比SLC短很多。这也就是为什么采用SLC闪存颗粒的固态硬盘性能出色但价格却要贵两三倍。
& & 今天我们要测试的这三款产品,都采用同一主控芯片&&SandForce SF-2281。从外观上来看SuperSSpeed 60GB SLC和影驰120GB MLC比SuperSSpeed 60GB MLC要厚一些,前两者厚度为9.5mm,后两者厚度为7.2mm。这三款产品都采用了8颗Intel 25nm闪存颗粒,每款产品中都有一部分容量用于磨损均衡、GC和Trim等冗余,因此我们可以看到16GB&8的固态硬盘容量只有120GB,而8GB&8的固态硬盘容量只有60GB。
09:57 上传
SuperSSpeed 60GB SLC
09:57 上传
09:57 上传
影驰120GB MLC
& & SuperSSpeed 60GB SLC(左)和MLC(中)都是正面8颗8GB的闪存颗粒组成60GB固态硬盘+4GB冗余,影驰120GB MLC(右)则是正面8颗16GB的闪存颗粒组成120GB固态硬盘+8GB冗余
09:57 上传
三款产品背面都只有SandForce SF-2281主控,而没有闪存颗粒
& & 三款产品背面都只有SandForce SF-2281主控,而没有闪存颗粒
09:57 上传
SuperSSpeed SLC 60GB采用Intel 25nm的29F64G08CCNE1 SLC闪存颗粒
& & SuperSSpeed SLC 60GB采用Intel 25nm的29F64G08CCNE1 SLC闪存颗粒
09:57 上传
SuperSSpeed MLC 60GB采用Intel 25nm的29F64G08AAME2 MLC闪存颗粒
& & SuperSSpeed MLC 60GB采用Intel 25nm的29F64G08AAME2 MLC闪存颗粒
09:57 上传
影驰120GB采用Intel 25nm的29F16B08CCME2 MLC闪存颗粒
& & 影驰120GB采用Intel 25nm的29F16B08CCME2 MLC闪存颗粒
& & 读写性能PK
& & 由于这三款固态硬盘都支持SATA 3,因此我们将它们统一接在主板SATA 6Gbps接口上,以免接口传输带宽影响了产品的最终表现。我们使用PCMark7对它们进行实际应用测试,用IOmeter进行32位队列深度下的顺序读写测试,用AS SSD Benchmark和CrystalDiskMark进行随机读写测试,通过这些测试软件我们能看到这几款固态硬盘在实际应用环境和理想测试环境中的表现差别。
& & 测试平台
& & 处理器:Intel Core i7 3960X
& & 主板:Intel DX79SI
& & 内存:宇瞻DDR3 1600 2GB&4
& & 显卡:迪兰Radeon HD 7970
& & 显示器:DELL U2410
& & 电源:长城巨龙1250
& & 系统:Windows 7 64bit中文版
SuperSSpeed 60GB SLC
SuperSSpeed 60GB MLC
影驰120GB MLC
PCMark7磁盘性能
IOmeter 512Byte顺序读
34095.82IOPS/16.648MB/s
31471.25IOPS/15.367MB/s
73979.68IOPS/36.123MB/s
IOmeter 512Byte顺序写
30721.71IOPS/15.0MB/s
25999.06IOPS/12.695MB/s
27478.64IOPS/13.417MB/s
IOmeter 4KB顺序读
24133.41IOPS/94.271MB/s
19279.94IOPS/75.312MB/s
72721.92IOPS/284.07MB/s
IOmeter 4KB顺序写
28406.4IOPS/110.962MB/s
22985.77IOPS/89.788MB/s
27060.47IOPS/105.705MB/s
AS SSD Benchmark顺序读
30.91IOPS(16MB)/494.56MB/s
23.22IOPS(16MB)/371.56MB/s
29.55IOPS/472.79MB/s
AS SSD Benchmark顺序写
28.45IOPS(16MB)/455.27MB/s
5.23IOPS(16MB)/83.69MB/s
9.78IOPS/156.56MB/s
AS SSD Benchmark 4KB随机读
5744IOPS/22.44MB/s
4272IOPS/16.69MB/s
4235IOPS/16.54MB/s
AS SSD Benchmark 4KB随机写
12315IOPS/48.10MB/s
10495IOPS/40.99MB/s
10580IOPS/41.33MB/s
AS SSD Benchmark 4KB 64线程随机读
48796IOPS/190.61MB/s
15185IOPS/59.32MB/s
25861IOPS/101.02MB/s
AS SSD Benchmark 4KB 64线程随机写
79182IOPS/309.30MB/s
21019IOPS/82.11MB/s
36724IOPS/143.45MB/s
AS SSD Benchmark 512Byte随机读
AS SSD Benchmark 512Byte随机写
CrystalDiskMark 顺序读/写
482.3MB/s/485.2MB/s
377.1MB/s/89.24MB/s
469.1MB/s/164.7MB/s
CrystalDiskMark 512KB随机读/写
435.6MB/s/470.5MB/s
339.8MB/s/88.89MB/s
429.0MB/s/163.5MB/s
CrystalDiskMark 4KB随机读/写
27.37MB/s/55.68MB/s
20.47MB/s/53.74MB/s
27.24MB/s/54.08MB/s
CrystalDiskMark 4KB QD32随机读/写
186.9MB/s/344.5MB/s
61.7MB/s/89.04MB/s
102.8MB/s/159.6MB/s
& & 从PCMark7的模拟实际应用操作测试项可以看出,在实际应用环境中这三款产品的表现都不错,不过SuperSSpeed SLC 60GB的性能最高,超过了5000分,与同门的同容量MLC产品相比,二者性能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即便是对比影驰120GB MLC也有超过5%的性能优势。
& & 在IOmeter 512Byte顺序读写测试中,SuperSSpeed SLC 60GB完胜SuperSSpeed MLC 60GB,不过领先的幅度并不是太大,但是面对120GB MLC又落入下风,毕竟理论上来说120GB MLC的通道数更多,MLC颗粒上的劣势被更多的通道数量弥补了。而在4KB读写测试中,SuperSSpeed SLC 60GB的性能优势更多体现在写上面,甚至高出120GB MLC,更不用说与SuperSSpeed MLC 60GB的差距了。
& & 在AS SSD Benchmark测试中,SuperSSpeed SLC 60GB在在各个测试项中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领先。在顺序读写测试中,三款产品的读取性能差别并不是非常大,不过SuperSSpeed SLC 60GB的顺序写入性能表现达到了SuperSSpeed MLC 60GB的544%,也是120GB MLC的291%。在4KB随机读写测试中SuperSSpeed SLC 60GB的表现依然抢眼,虽然领先幅度并不是非常大,但同样是全面胜出。而在4KB 64线程随机读写测试和512Byte随机读写测试中,60GB SLC超大幅度的领先让我们看到了SLC闪存颗粒的强大性能。
& & 在CrystalDiskMark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顺序读、512KB随机读、以及4KB随机读写的测试中,SuperSSpeed SLC 60GB占据的优势并不是非常大,不过在32位对列深度的4KB写测试项中,SuperSSpeed SLC 60GB又以数倍的性能取得了大幅度的领先。
& & 从对比结果我们可以看到,采用固态硬盘对于消除大部分用户电脑的最大瓶颈&&磁盘性能,效果非常明显。无论是采用MLC闪存颗粒是采用SLC闪存颗粒的固态硬盘都表现出了不错的性能,但于对采用SLC闪存颗粒的固态硬盘来说,由于颗粒在结构特性上的先天优势,所以在写性能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产品。
& & 工程师总结 王宇
& & 高性能首选SLC固态硬盘
& & 尽管三款参测的固态硬盘均采用了同样数量的25nm闪存颗粒和SandForce SF-2281主控,不过采用MLC闪存颗粒的产品要么在价格上优势明显,要么在容量上明显领先,但在性能上,始终是不敌更出色的采用SLC闪存颗粒的产品的,论性能SuperSSpeed SLC 60GB应该是速度最快的60GB固态硬盘。由于25nm制程的让固态硬盘的成本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相比之前固态硬盘的天价来说,当前固态硬盘的价格已经开始被普通消费者接受。当然,对于喜欢追求性能的消费者来说,采用SLC闪存颗粒的产品会更适合他们,只不过,由于SLC闪存颗粒的存储密度较低,因此同样容量下采用SLC闪存颗粒的固态硬盘价格要比采用MLC闪存颗粒的产品高两到三倍,这恐怕是阻挡消费者选择这类产品的唯一理由。还值得大家注意的是,由于SLC结构简单、驱动电压更低,可擦写次数是数倍于MLC的,因此高价格带来的不仅仅是更高的读写速度,同时也带来了更长的使用寿命,从这个角度说,采用SLC颗粒的固态硬盘更值得在乎产品可靠性的用户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
延伸阅读:
百度站内搜索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8为扩充存储容量 苹果MacMini也玩飞线求推荐 移动固态硬盘最好Slc颗粒的_固态硬盘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61,882贴子:
求推荐 移动固态硬盘最好Slc颗粒的收藏
1000以内价位 容量240-500
多屏处理器采用标准化网络化系统化分布功能式开放式的专业工控机硬件结构
没见过这么大容量的SLC,8G的我倒是有个。
有的话我也来一份
正片SLC已经几乎绝迹了吧,现在是TLC的天下,MLC都少了很多了,楼主这价格买个480~512的MLC差不多
SLC几乎在市场上没有了,MLC也不太常见了,现在的固态是TLC的天下
主控不一定能耐操
做梦。500GB只能是TLC
进错吧系列
固态硬盘,亚马逊,中国网购专业平台,上千万种商品任您选!固态硬盘,30天内退换货,货到付款!
我只是问下还有其他的没有 多点选择性 你们喷啥呢 我说的是移动SSD
直接买闪迪128g的cz80的u盘,写入速度190m,终身质保,别买slc的,diy的没有质保
一个杂牌SLC的烂货祝你早日翻车
仅仅slc,没有任何意义
其实吧,intel530现在还能买到msata接口240G的盘,加一个转接合,应该是最靠谱的方案?
你去看看富士通slc固态多少钱。。。。128G,2000块钱。。。。
一个好的正片mlc会比一个杂牌黑片slc活得更久
SLC真的有必要?MLC足够啦
就知道认slc mlc
其他都视而不见,也是醉了
这个7级也是白混出来的~
1000不够。。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喜欢slc32g的还喜欢
价格: 69.00
价格: 93.00
价格: 42.00
价格: 188.00
价格: 123.00
价格: 109.00
价格: 35.00
价格: 99.00
价格: 88.00
价格: 96.00
价格: 88.00
价格: 149.00
价格: 188.00
价格: 25.00
价格: 358.00
价格: 139.00
价格: 143.00
价格: 120.00
价格: 266.00
价格: 129.00
价格: 205.00
价格: 48.00
价格: 139.00
价格: 140.00
价格: 86.00
价格: 149.00
价格: 189.00
价格: 280.00
价格: 199.00
价格: 170.00
价格: 179.40
价格: 259.00
价格: 339.00
价格: 175.00
价格: 219.00
价格: 115.00
价格: 158.00
价格: 125.00
价格: 49.90
价格: 150.00
价格: 499.00
价格: 459.00
价格: 85.00
价格: 85.00
价格: 280.00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秒杀一切MLC!史上最强SLC SSD大测试
日 08:29&&&出处:&& 作者:苏立源&& 编辑:苏立源
   2008年,固态硬盘得到大力发展,因为2008年NAND闪存生产厂商都将进入新一代制程的转化,由此带来的产能增加,将让闪存价格进一步下滑,同时由于磁盘主控的山寨化,使得固态硬盘成本降低。
   2009年,固态硬盘依旧是不温不火,山寨方案依旧是凭借价格优势大行其道,加上一些稍有名气的厂商贴牌生产,让普通用户无所适从,对SSD的印象大幅降低,难道SSD真的是傻快,稳定性欠佳,某些方案甚至不如机械硬盘的产物?
   实际上,SSD的产品初衷是完美的。造成现在凌乱的局面,是迫于成本的原因。一方面高端主控方案虽然性能稳定性俱佳,但价格不是一般人能接受,像intel和海盗船的产品售价都很贵。另一方面,存储芯片上,SLC与MLC的规格一直就不在同一水平上,SLC固然很好很强大,但限于单颗芯片容量的限制,做到成品的话,就是容量又小又贵。而MLC由于单颗芯片容量可以做的很大,就能够在现阶段给人平易近人的价格感受。
● 固态硬盘的五大优势:
1.体积小巧:SSD多为2.5寸盘,台式机笔记本都能大幅提高磁盘性能
2.速度快:读取速度100MB/s起,高端型号可达200MB/s以上,超越万转服务器硬盘
3.寻道时间超低:普通硬盘在11ms以上,而SSD仅为0.1-0.2ms,软件启动速度超快
4.安静:内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不存在寻道过程,没有噪音
5.功耗低、发热小:机械硬盘转速越高发热就越大,SSD所用的Flash颗粒发热很小
   那么,SLC与MLC,高端主控方案与山寨主控方案,究竟差在哪里?让本文给您答案。
                 
SSD为何物?架构遵循存储原理
   对存储产品来说,架构上都是一样的,数据接口,磁盘主控、存储介质。SSD与机械硬盘的差异在主要体现在存储介质上。而SSD之间的区别,除了主控外,就是存储介质(SLC与MLC)了。
   固态硬盘的结构相比机械硬盘,无非是原来机械部分的马达碟片换成了闪存颗粒,磁盘主控芯片、PCB总线连接接口均保留下来。换句话说,SSD相对机械硬盘,架构没变,改变的仅是存储介质。
SSD纤细的身材来自于存储介质的巨变
   实际上,国际上生产磁盘控制器的厂商不少,但基本是术业有专攻,在各自领域独树一帜,像我们常见的Marvell,凭借着芯片成本和性能间的完美契合,可说是占据了机械硬盘的半壁江山。但在其它领域,就不是那么游刃有余了。而光磁生产的主控芯片虽然性能出色,可无奈较高的芯片单价,所以在大多数机械硬盘上难寻其宗,但是依托其母公司的大而全的优势,其磁盘主控均被三星硬盘所采用。而LSI和WD的主控,由于出货量很小,基本是很难看到,希捷硬盘中某些特定型号采用过LSI主控,而WD虽然拥有主控技术,但也仅在自家的velociraptor中采用过。
市占率较高的磁盘控制器Marvell 88i8845C-BHG2
   对存储产品来说,磁盘控制器的优劣决定了存储产品的性能和安全性,也是存储产品中最重要的部件。传统硬盘领域上,磁盘控制器主要由Marvell、三星、LSI几家生产。遗憾的是,由于机械碟片和闪存芯片工作原理和物理架构差异太大,传统的磁盘控制器产品不能用在闪存产品上。
SLC与MLC差异:存储密度、寿命及写入速度
   SLC全称单层式储存 (Single Level Cell),是指一个Block(块,Flash的基本存储单元,也可称为Cell)只有两种电荷值,高低不同的电荷值表明0或者1,因为只需要一组高低电压就可以区分出0或者1信号,所以SLC最大的驱动电压可以做到很低。
   MLC(多层式储存―Multi Leveled Cell)是那种充分利用Block的技术,它采用较高的电压驱动,通过不同级别的电压在一个Block中记录两组位信息(00、01、11、10),这样就可以将原本SLC的记录密度理论提升一倍。
   绝大多数SSD使用的存储颗粒都是MLC(Multi Level Cell,多层存储单元),与SLC相比劣势明显:写入速度慢、读写寿命短、功耗较高,但由于存储密度大、成本低因此使用广泛,目前普及的SSD清一色都是MLC颗粒,而更完美的SLC版本则是天价,一般人根本无法接受。
Intel X25M(MLC)的写入速度也不快,但能稳定在70MB/s左右
   MLC颗粒SSD的读取速度很华丽,很多都在130MB/s左右,飙到200MB/s以上也很常见,而写入速度只有区区70MB/s左右,比普通硬盘都低。
某款山寨SSD写入速度仅40MB/s,5400RPM笔记本硬盘都比这快
   一般来说,MLC SSD的写入速度都在70-80MB/s上下,这个速度是完全正常的,可偏偏有些来路不明的山寨SSD写入速度超慢,虽然其读取速度和寻道时间依然比机械硬盘快很多,但实际使用中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毕竟系统的正常操作时读写兼具的过程!
金士顿&Intel最强产品,SLC PK MLC
   要说当今SSD的最强方案,当属intel了,即使是MLC的产品,甚至都比别家采用SLC的产品性能高。intel方案的产品性能高,与intel研发的PC29AS21AA0主控芯片有很大关系,此外,存储芯片采用Micron为其特作的29F系列闪存芯片,性能较山寨采用的三星闪存芯片要好上不少。
   主控对磁盘性能的影响是很大,图中为INTEL方案的写入原理,可以看出智能写入是JM602所欠缺的。
   左为X25E 右为X25M
   左为X25E 右为X25M
   左为X25E 右为X25M
   左为X25E 右为X25M,唯一的不同就是芯片
   从内部构造上看,除了存储芯片不同外,X25E和X25M完全一致。不过虽然是20颗单颗容量为2GB的闪存,但SSD整体容量仅有32GB,失去的8GB去哪了呢?笔者推测应该是INTEL为了追求稳定,对磁盘内部使用类似RAID 5的设计。
   金士顿官方给出的ssdnow X25-E SATA SSD性能数据为读取速度250MB/s,写入速度达210MB/s,而X25-M的性能数据为读取速度250MB/s,写入速度70MB/s,可以说,两款产品的性能差距主要在写入上。
山寨方案进化论:JM602内部RAID 0
   现在山寨SSD当道,与JM602不无关系。只要能够将闪存颗粒焊在PCM上,再通过JM602与SATA进行连接,一款山寨版SSD就诞生了。既然是速成的产品,自然有其弊端,那就是稳定性差,使用的闪存颗粒追求成本,品质一般不佳。
   JM602方案中,一般采用MLC闪存芯片,这样的话,写入方面甚至有时比传统机械硬盘还差。为了弥补这样的劣势,JM602进化了,一颗不行我来两颗,本已经是单芯片8通道的设计,再多上一组8通道,在两颗J,602间进行内部RAID 0,以提高性能。
   山寨版固态硬盘一般采用采用三星MLC闪存颗粒,颗粒编号为K9HCG08U1M,采用SAMSUNG 50nm工艺NAND Flash,单颗容量达到8GB。
   在主控方面采用的是JMicron出品的JMF602芯片,功能不错,但就是稳定性差些。
   值得一提的是,固态硬盘内部换使用了JMicron出品了一款名为JMB390RAID控制器,它可以将两个JMF602控制器联合起来,组合成性能更强的SSD RAID存储模式,也就是大家俗称的“SSD内部RAID”,使得性能有很大的提升。
无瓶颈测试平台配置介绍
   通过前文的介绍大家可以了解到,此次我们测试的目的是对比SLC与MLC的差异,测试产品方面,使用采用intel主控方案的金士顿X25-E和intel X25-M,以及jm602方案的单芯片以及双芯片JM602方案的SSD进行测试。
   硬件方面,为了不让系统中其它配件成为影响硬盘发挥性能的瓶颈,所有配件均使用最强的产品,以SSD间的真实性能区别。
   测试中,使用Intel至尊版I7 965并超频至4G,12GB海盗船统治者内存同步到1866MHz,主板采用基于X58芯片组制造的Rampage II&extreme,为了避免挂载系统盘对测试磁盘性能的影响,系统盘使用SAS 5805作为磁盘控制器,减少ICH10R的负载压力,测试盘一律挂在ICH10R上!
                 
HD TACH:完美的存储X25-E
   HD TACH是一款专门针对硬盘底层性能的测试软件。它主要通过分段拷贝不同容量的数据到硬盘进行测试,可以测试硬盘的连续数据传输率、随机存取时间、突发数据传输率及占用率。
   笔者首先测试经典的HD TACH,SLC状态下的X25-E,读写性能出色,且曲线平滑,没有大的波动,从中可以体现出intel的PC29AS21AA0磁盘主控芯片品质出色。
   通过上表可以直观的看到:在传输率比拼上,读取上MLC还可以抗衡一下,但在写入方面,MLC输得很惨,即使使用RAID 0进行弥补,和单主控的SLC还是差距不小,写入上MLC可以说是完败。
HD TUNE:RAID 0 弥补写入劣势
&& HD TUNE是一款小巧易用的硬盘工具软件,其主要功能有硬盘传输速率检测、健康状态检测、温度检测及磁盘表面扫描等。另外,还能检测出硬盘的固件版本、序列号、容量、缓存大小以及当前的Ultra DMA模式等。
   从另一款基准测试软件HD Tune成绩看,平均传输率也高达270MB/s,在RAID模式下占用率为1%。
   通过上表可以直观的看到:芯片的体制对存储时间是有影响的,一般山寨方案采用的闪存芯片,在存取时间上与micron有0.1ms的差距。需要承认的是,RAID 0方案的JM602的确可以提高性能。
HD TUNE新增测试:IOPS每秒读写能力
   新版的HD Tune 3.5中,加入了IOPS的测试。IOPS即I/O per second,即每秒进行读写(I/O)操作的次数,多用于数据库等场合,衡量随机访问的性能。数值越大,则存储的真实反应速度越快。
   从测试结果看,金士顿X25E的性能只能用强悍来形容,很难想象这是一颗SATA硬盘能够跑出的成绩。
   要知道,IOPS对于服务器应用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随机IOPS又是鉴定磁盘性能的最佳方法。从成绩来看,读取上MLC产品还可以拼一拼,但在写入上,SLC拥有无法逾越的优势。
PCMARK Vantage:SLC压倒性的胜利
   Futuremark最新一代基准测试软件PCMark Vantage,结合时代应用专为Windows Vista打造,可以模拟目前多数电脑的实际应用测试。PCMark Vantage可以衡量各种类型PC的综合性能。从多媒体家庭娱乐系统到笔记本,从专业工作站到高端游戏平台,无论是在专业人士手中,还是属于普通用户,都能在PCMark Vantage里通过得分了解自己电脑的各组件性能强弱。笔者的测试基于硬盘测试部分。
   PCMark Vantage的磁盘性能测试不同于前面几款理论测试软件,它是尽可能的模拟用户在日常使用中的实际硬盘读写情况,包括vista启动、各种程序启动、文件搜索、大文件打开等等,这些应用没有一样是需要持续读写某一区块的,基本上可以算作是随机读取各种小文件,因此对于硬盘的寻道时间特别敏感。
   PC Mark vantage的得分高低跟存取时间有很大的关系,不过在SSD产品之间,存取时间的差异基本在伯仲之间,所以得分高低依靠的是读取与写入。从测试结果上看,写入是对得分的影响是决定性的。金士顿X25E凭借写入的优势一马当先,而虽然JM602 RAID 0方案写入速度较普通MLC产品稍强,不过执行效率的劣势拖垮了其得分。总体上看,MLC与SLC在性能上差距明显,intel方案较jm602强悍的多。
全文总结:SLC很贵很强大
   至此,SLC与MLC芯片的SSD对比测试就此结束了,所有的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对比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从芯片的读写性能上比较,SLC读写性能对MLC而言,MLC是不可逾越的;
SSD的性能优势主要依靠RAID来提高,但通道数一味增长并不是好事。带来的安全和稳定隐患值得商榷;
存取时间上,与磁盘主控芯片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存储芯片的品质;
SLC对磁盘主控要求更高,像intel的芯片同时支持SLC和MLC,但使用SLC后,内部进行了类似RAID 5的设计,虽然是总共40GB的容量,但不得已减小容量至32GB。
SLC的芯片容量比身价不菲
   单从性能和安全性上讲,SLC绝对是SSD的首选,通过测试,我们能从各款测试软件中得出SLC完胜的结果,而安全性上,架构上MLC已经输了,比SLC更易出现数据错误是不争的事实。
   SSD与传统机械硬盘不同,即使是大容量的硬盘,在架构上与小容量硬盘也是一样的,区别仅是盘片数量。这就给大容量硬盘的降价留下了不小的空间。且随着碟片单碟容量的提高,不仅是容量,性能也能同步提升。用户可以花合理的价格买到更强性能的硬盘。可不幸的是,SSD不是这么回事!芯片架构决定成本,虽然单颗SLC芯片价格和MLC芯片价格差不多,但是存储密度上不去,给用户的直观感觉就是SLC容量既小又贵。如果磁盘主控芯片没有进步的话(对MLC进行优化),即使更新换代了几次,容量翻了几番,我们也很难享受到SLC现有的性能!!!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但凡可以装载系统的SLC产品价格降到主流水平,那么MLC产品的生存意义就不是很大了。毕竟我们已经有了1.5T 2TB这样的超大存储盘来存储数据了。■
                 
固态硬盘容量:32GB 适用类型:笔记本/台式机 传输接口:SATA2 闪存架构:单层单元(SLC) 持续读取速度:250 持续写入速度:170
大学生分期购物销量榜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1.7万人浏览 1.2万人浏览 7748人浏览 6253人浏览其实你不懂我的“芯” 固态硬盘主控详解
来源:pconline 原创&
作者:August&
责任编辑:xieziniu&
1前言及Intel主控  前言:自从1989年世界第一款固态硬盘产品走向市场,固态硬盘经历了从特殊市场如医疗、军用市场到一般民用市场的普及。目前市面上固态硬盘产品的性能已经明显优于传统硬盘,这在一定程度解决了因硬盘素质而导致的电脑性能的短板效应,也为发展缓慢的存储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积极投身到固态硬盘的市场,他们相信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固态硬盘会不断朝着大容量、快速读写、使用寿命长、稳定度高与成本低的方向进行,其应用领域、市场前景都将大幅增长。  与传统硬盘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不同,如今市面上我们能够购买到的固态硬盘光是品牌就有三十之多,与机械硬盘的三大品牌形成鲜明对比。但是抛开品牌的光环,这些固态硬盘的&芯&却是大同小异,掐指算来也就是那几家的产品。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固态硬盘有Intel、SandForce、JMicron、Marvell、以及Indilinx等多种主控芯片。主控芯片与缓存芯片  主控芯片是固态硬盘的大脑,其作用一是合理调配数据在各个闪存芯片上的负荷,二则是承担了整个数据中转,连接闪存芯片和外部接口。不同的主控之间能力相差非常大,在数据处理能力,算法,对闪存芯片的读取写入控制上会有非常大的不同,直接会导致固态硬盘产品在性能上差距高达数十倍。本次我们就针对几类常见的固态硬盘主控芯片,为大家做一一解析。
各大固态硬盘主控芯片品牌、型号、产品一览
PC29AS21AA0、PC29AS21BA0
Intel 320 Series G3(80G)
SF-1500/SF-1200、SF-2000系列
OCZ Agility 3 SATA3 60G
JMF602、JMF612、JMF618
金士顿的SSD Now V系列
88SS9174-BJP2、88SS9174-BKK2
Intel的510系列、镁光C400、浦科特 PX-128M2S
IDX110M00-LC、IDX110M01-LC
SOLIDATA K5-64Me
S3C49RBX01-YH80、S3C29RBB01-YK40
三星 SLC 3.5 100GB
TC58NCF602GAT、TC58NCF618GBT、T6UG1XBG
金士顿 SSDNow V+100系列
-----------------------------------------------------------------------------如果你还不了解固态硬盘,请点击以下链接,以进入相关内容:今年能否普及?编辑带你全面认识固态硬盘-----------------------------------------------------------------------------Intel主控  众所周知,目前在固态硬盘()领域Intel的主控性能是十分强大的,虽然Intel新一代固态硬盘的主控芯片跟前代相比并没有质的改变,但是其对主控的存储算法进行了升级,在性能方面进行了一定的优化。新款320系列更换了25nm的MLC NAND芯片,并且通过制造工艺的提高,固态硬盘在容量方面就有了更大的选择,最大可达到600GB。Intel 320系列固态硬盘主控芯片  图片上芯片的编号是PC29AS21BA0,这是Intel采用34nm颗粒工艺的第二代产品,而以前Intel的上一代的主控芯片是PC29AS21AA0,第一代产品是50nm的制造工艺,并且不支持TRIM,时间久了性能难免下降。代表产品:Intel 320 Series G3(80G)&&&&&&&&&&  目前市场上采用Intel主控的产品有intel的X25系列和320系列,另外还包括Intel给别人代工的产品,比如威刚、金士顿的X25系列,这些产品和Intel的产品没什么不同,只是外壳的差异。2SandForce主控SandForce主控  SandForce是目前业内唯一能在固态硬盘(SSD)技术上与Intel抗衡的企业,其第一代SF-1500/SF-1200主控支持两大先进的技术,DuraClass可以增加SSD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减少功耗。DuraWrite可以大幅延长闪存芯片的耐用性。而且其第2代方案里面的SF-2000主控片系列具备读写超过500MB/s、随机读写60000 IOPS的优异性能,足以让其他主控厂商望而却步。SandForce新一代主控芯片:SF-2000系列  上图就是SandForce第2代主控方案SF-2000系列,具体型号为:SF-2281VA1-SDC-ES,采用400针TFBGA封装,尺寸为14&14毫米,产自台湾。  从上图可以看出,SandForce第2代主控方案SF-2000系列的各种型号:SF-2100、SF-2200子系列是消费级的,目前有SF-2141、SF-2181、SF-2281、SF-2282四款型号,前三款BGA256封装,后一款BGA400封装;SF-2300子系列是工业级的,目前有SF-2382一款型号,BGA400封装;SF-2500、SF-2600子系列是企业级的,目前有SF-2582、SF-2682两款型号,BGA400封装。-----------------------------------------------------------------------------如果你想了解SandForce第2代主控固态硬盘产品,请点击以下链接,以进入相关内容:500MB/s巅峰性能!SF第2代主控SSD全国首测-----------------------------------------------------------------------------代表产品:OCZ Agility 3 SATA3 60G&&&&&&&&  目前市场上采用SandForce第二代主控的产品很多,例如OCZ今年发布的OCZ Vertex3 SATA III、OCZ Agility3 SATA III以及OCZ Solid3 SATA III等。另外SandForce第一代主控芯片依旧出现许多国内厂家的新产品上。3JMicron主控JMicron主控  说起JMicron这个台湾厂商的主控产品,相信不少朋友都会将其与廉价的山寨产品联系到一起。没错,在固态硬盘刚刚兴起的时候,这款主控芯片的出现,一举打破了SSD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也为国内众多的山寨厂商进入固态硬盘市场打开了大门。单凭这一点,JMicron在普及固态硬盘的大业上发挥了居功至伟的作用。JMicron JMF602主控  JMicron早期的JMF602主控芯片由于不支持外部缓存,内部缓存只有区区16K,导致其性能、寿命都和其价格一样的低。做为SSD最重要的4KB随机IOPS数值,该款SSD的性能只有个位数。导致实际使用情况则很不理想,大量小文件随机读写的操作甚至远远低于普通机械硬盘。JMF612主控芯片   随后JMicron推出了JMF612增加了外置缓存,并且还支持上了TRIM,该主控芯片内建ARM9微处理器,具备32KB ROM及128KB RAM,可控制8层NAND通道,最大支持<font color="#6MB容量的DDR/DDR2缓存。不过算法还是一样的糟糕,最重要的4K随机还是很低,比机械硬盘强不了多少。JMF612升级版JMF616  之后JMicron又推出了JMF612的升级版JMF616,与JMF612一样其内核为ARM9处理器,单颗IC可以支持1TBG容量。印着TOSHIBA名号的JMF618  JMcron还有一款主控是JMF618,他和JMF612的不同在于JMF618支持东芝闪存,而JMF612支持三星闪存。常见的东芝TC58NCF618GBT就是这款控制器实质上源于JMicron JMF618。JMF618是一款拥有8条闪存读写通道的产品,可支持最大256MB缓存与东芝生产的闪存颗粒。同时背面还有一颗来自MIRA,型号为P3R12E4JFF的64MB缓存芯片。代表产品:金士顿 SSDNow SV100-S2(128G)&&&&&&&&&&  Jmicron早期的主控芯片在市场已经比较罕见了,而近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金士顿的SSD Now V系列产品,JMF618在这里被换上东芝TC58NCF618GBT的名字。4Marvell主控Marvell主控  说起Marvell,大家可能不是那么熟悉,不过目前大家用的机械硬盘的主控芯片基本上都是它的芯片,可以说是传统机械硬盘界的大哥,而Marvell的固态硬盘主控产品则主要面对企业级用户,性能相当强悍。88SS9174-BJP2主控芯片  88SS9174-BJP2这款主控是目前唯一支持SATA 6Gbp/s的芯片,目前市场上采用这款主控的产品有镁光的RealSSD-C300,这款产品的持续读写性能非常强大,256GB产品的持续读取速度可以达到350MB/s,持续写入速度可以达到210MB/s,已经超出了SATA 3Gbp/s的理论速度。88SS9174-BKK2  Marvell主控芯片还有个型号是88SS9174-BKK2,与88SS9174-BJP2不同之处在于步进不一样,BKK2针对8K算法优化,固件算法有所提高。代表产品:浦科特 PX-128M2S(128GB)&&&&&&&&  目前有Intel的510系列、镁光C400以及固态硬盘都采用了这一主控,价格自然都是一样的贵。5Indilinx主控Indilinx主控  2008年,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Indilinx凭借其Barefoot主控风靡全球固态硬盘市场。2009年,Indilinx又推出了代号为Anigos的阉割版主控,其风头被后来者SandForce盖过,但仍然在低端产品市场占据相当份额。时间转到今年,在之前没有任何消息透露出来的情况下,OCZ科技宣布收购固态硬盘控制器和软件服务公司Indilinx。7月20号,OCZ总部发表了Indilinx最新款SATA 6Gbps控制器,代号为&Everest&。IDX110M00-LC  上图就是Indilinx公司在2008年推出的代号为BareFoot的主控,可以看到它的主控芯片编号为IDX110M00-LC,相对于可以最大支持到256GB的容量的编号为IDX110M00-FC的主控芯片,IDX110M00-LC可以最大支持到512G的容量。IDX110M01-LC&  2009年,Indilinx推出了代号为Amigos的阉割版主控,就是上面这颗芯片编号为IDX110M01-LC的版本,最大容量只支持到64GB,并且通道比第一代的BareFoot阉割了一半,只有4通道,性能下降到只有BareFoot的60%左右。Indilinx推出新款SATA 6Gbps双核心控制芯片  被OCZ收购后的Indilinx于今年7月20日推出了新款双核心主控芯片,并将率先应用于OCZ的新款高性能固态硬盘。代号为Everest的主控芯片除了在传输接口上支持到6Gbps之外,架构上也舍弃了RSIC,改采ARM ASIC、双核心架构,并支持次世代的TLC NAND Flash、最高达1TB的容量,同时也提供NCQ、TRIM、Over-Provisioning、SMART等功能,连续读写最高可达500MB/s,而SSD常见的Wear-Leveling、背景Garbage Collection等功能也加入其中。代表产品:SOLIDATA K5-64Me(64G SLC)&&&&&&&&  除了被收购后发布的即将上市的新品,目前市面上采用indilinx主控的固态硬盘产品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小编我思前想后终于找到了一款2009年的高性能SLC固态硬盘,这款采用了SLC芯片的&固态硬盘综合性能甚至比采用MLC芯片的Intel X25-M固态硬盘还要好。6三星主控SAMSUNG主控  三星SAMSUNG公司就不用多做介绍了,旗下近20种产品居全球之首,作为最早进入SSD固态硬盘领域的公司之一,三星却表现的很一般。三星早期的固态硬盘产品  三星的早期主控产品有S3C49RBX01-YH80,这款主控芯片是三星2007年推出的产品,基于ARM构架的32位处理器,同时具有8Mb的Rom。在当时,价格是JMF602产品的两倍之多,再加上使用这款主控的产品基本都是SLC颗粒,所以价格更是昂贵。三星S3C29RBB01-YK40主控  随后在2008年,三星推出了新的主控芯片,编号为S3C29RBB01-YK40,和它的上一代产品相比性能指标都有了质的飞跃,价格也更为低廉,不过由于Indilinx的围攻,市场占有也不是很理想。三星SSD固态470系列256G  近期,打算在2011年8月中旬将旗下产品正式引进国内市场。三星SSD固态硬盘470系列很有可能采用的是32nm闪存芯片,具体型号未知。同时,传闻三星470 系列SSD拥有五项核心技术,如此神秘,相当令人期待。代表产品:三星 SLC 3.5 100GB&&&&&&&&  采用三星主控的固态硬盘除了三星自家的一票产品外,还有海盗船的P系列、OCZ的Summit系列、博帝的Torqx M28系列等等。7东芝主控及总结TOSHIBA主控  东芝是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亦是第二大综合电机制造商,隶属于三井集团旗下。东芝是世界上芯片制造商中的重要成员,自1990年代至今一直是世界排名前5的芯片厂。2005年东芝排名第4,仅次于英特尔、三星电子、德州仪器,但排在意法半导体之前。2008年,根据IDC统计,东芝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半导体设计制造厂商。而东芝在进军固态硬盘主控的过程中却采取了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TOSHIBA TC58NCF602GAT  上图是东芝在2008年推出的主控芯片,编号为TOSHIBA TC58NCF602GAT,实际上则是是JMF602的改良版,只是换了一层外壳后,缓存大小从16KB增加到了64KB,其基本特性与JMF602无异,4K随机读写十分低下,比机械硬盘强不了多少。印着TOSHIBA名号的JMF618  在2009年东芝又推出了一款改良版的换壳产品,编号为TC58NCF618GBT。就是这款控制器实质上源于Jmicron JMF618。JMF618是一款拥有8条闪存读写通道的产品,可支持最大256MB缓存与东芝生产的闪存颗粒。同时背面还有一颗来自MIRA,型号为P3R12E4JFF的64MB缓存芯片。  换壳产品为东芝主控的市场份额打下一定的基础后,也是在2009年,东芝推出了自家产的第二代主控产品,编号为TOSHIBA T6UG1XBG,这款主控的改进就是原生支持TRIM,并且支持自己的43nm的MLC闪存颗粒。读取速度在230MB/s左右,写入速度在170MB/s左右,但是4K随机写入延迟较高。代表产品:金士顿 SSDNow V+100系列&&&&&&&&&  市面上采用东芝主控的主要是金士顿的固态硬盘产品,固态硬盘所使用的主控芯片就是是东芝最新的T6UG1XBG主控。  总结:写到这里,我们一共总结了Intel、SandForce、JMicron、Marvell、Indilinx、三星、东芝七大常见主控品牌的主控芯片,以及各自具有代表性的固态硬盘产品。可以看到,SandForce的主控芯片凭借着出色的性价比依旧在主流市场上占据着十分大的份额,Intel主控芯片拥有先进的性能受到专业用户和企业用户的喜爱,而更高端还有Marvell的高性能产品坐镇,几大芯片厂商都在不断尝试为自己的芯片产品寻找最合适的定位。在研发力度上,支持原生SATA6Gbps的主控只有Marvell与SandForce两家,Intel的510新款固态硬盘也不再采用自家的芯片而是采用Marvell的产品。这是否说明,在未来的芯片制造大赛中,Marvell和SandForcd已经领跑在其他厂商前了呢?我们拭目以待!
DIY硬件图赏
DIY论坛帖子排行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态硬盘mlc tlc slc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