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专家云领将来 协和双语给我们做一个培训,我需要提前跟他要一下培训的PPT,并翻译成双语格式,以便于员工听课。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翻译技术教学实践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翻译技术教学实践
王华树&北京大学MTI教育中心
摘要:本文从信息化时代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入手,分析了翻译技术人才素养需求与传统翻译教育之间的矛盾,翻译技术教育需要在教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市场需求。基于此,本文以北京大学MTI教育中心的翻译技术教学实践为例,总结了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应对方案。
关键词:语言服务行业,翻译硕士(MTI),翻译技术教学,课程设置,计算机辅助翻译
在2010年中国国际语言服务行业大会上,郭晓勇先生明确地指出,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催生了一个包括翻译与本地化服务、语言技术工具开发、语言教学与培训、语言相关咨询业务为内容的新兴行业——语言服务行业,其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翻译行业,成为全球化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郭晓勇,2010)。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语言服务行业日新月异。语言服务需求空前增长,多样化和专业化趋势日益凸显,翻译技术和工具层出不穷,功能越来越完善,并出现多技术融合的趋势;翻译流程和翻译环境不断完善,系统从C/S发展到B/S架构为主,并逐步走向云技术。这些变化远远超出了传统翻译教育者的视野范围,估计James&Holmes当初构建翻译研究蓝图的时候也没有预想到语言服务行业会如此巨大的变化。
MTI教育应该在语言服务产业链的宏观视野下进行,教学内容应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我们从国内三大招聘网对20家语言服务公司招聘的翻译相关的职位进行了调查,发现无论是专职翻译或是本地化翻译,除了要求过硬的语言能力之外,绝大多数招聘公司都强调应聘者熟练使用计算机及各种办公软件,熟练使用Trados&等CAT工具。此外,对翻译项目经验、翻译专业知识和行业规范、团队协作和职业道德也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可见随着时代的进步,用人单位对语言服务人才提出了更专业的要求,传统的翻译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翻译技术教育必须在教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各方面进行改革。
2.&国外翻译技术教学概况及其启示
关于翻译技术课程的研究,国内的柯平、鲍川运(2002)、李平、陈婵(2005)、徐彬(2006)、穆雷、吕立松(2007)、贺显斌(2009)、俞敬松、王华树(2010)、张宵军(2010)等均做过相关的工作,对于国内的翻译技术教育具有重要启示作用。欧美国家的语言服务相对比较发达,开课大学较多。通过阶段性的调研,在世界范围内,笔者发现国外已经有120多所院校开设了翻译技术相关课程,比较有代表性的如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英国利兹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德国萨尔大学、美国蒙特雷高翻学院、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瑞士日内瓦大学等(考虑其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师资配置以及区域差别等因素)。多数学校学制灵活,培养模式多样化,课程体系比较完善,内容丰富,专业定位准确,职业导向明确,这些学校的翻译技术课程内容涵盖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翻译、翻译记忆技术及工具、语料库与翻译、术语学、字幕翻译、本地化与国际化工程、翻译与排版技术等。这对国内的翻译技术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限于地域、国情、教育水平以及资源配置,我们不可能照搬国外的课程,只能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置。
仲伟和(2007)、黄友义(2009)等在多个场合指出,MTI教育应该紧密联系翻译产业,这也是我们一贯的做法。北京地区语言服务相对发达,有众多国际化的语言服务企业和翻译技术提供商。在课程大纲最终确定之前,我们以邮件、电话、研讨会等形式邀请企业高管、行业一线翻译和技术专家提出改善意见。专家们提出诸如增加本地化工程、项目管理、职业道德等教学内容,我们虚心采纳,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并不断完善我们的课程设置。
3.&翻译技术课程的设计
我们的翻译技术课程体系大体上分为初、中、高三个档次,分别是《翻译技术实践I》和《翻译技术实践II》以及《本地化与国际化工程》。前两个课程主要主要针对MTI的学生,后一个课程针对CAT专业同学,学有余力的MTI同学可以选择第三个课程。另外,CAT方向还开设了偏向技术原理的课程——《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原理》,主要涉及计算机辅助翻译和机器翻译的基本原理,对于文科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3.1课程目标
在招生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进校之后注重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培养。翻译技术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对于翻译技术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要求学生了解信息化时代翻译技术应用流程和环节,熟练掌握主流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和工具,能够高效地解决翻译实践和翻译工作中相关的翻译技术问题。
3.2&课程模块
课程设置是整个课程系统中联系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的重要纽带(文军,2004)。根据市场需求、学习难度以及生源背景,我们的初级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6大模块:信息化时代的语言服务、翻译与搜索、翻译技术基础、主流CAT工具实战、翻译质量控制和完整翻译项目案例展示等,如图1所示:
图1&《翻译技术实践I》模块
中级课程或进阶课程包括以下8大模块:信息化时代的翻译技术、语料库与翻译、主流CAT工具实战、本地化翻译、翻译与DTP、字幕翻译、技术写作以及完整翻译项目案例展示等,如图2所示
图2&《翻译技术实践II》模块
以上课程模块根据每年生源质量、学生反馈、实践项目进度等具体情况,会进行适当调整。课程最后的案例分析尽量能够涵盖课程所学的主要内容。高级课程包括软件、网站、多媒体本地化、项目流程管理与技术等相关模块,详见本文参考文献。
3.3&考核方式
翻译技术基础课程通常设置为2-3个学分,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外加1学分的上机实践。我们的考核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n&课程贡献:包括课堂互动、小组研究与分享、网络讨论(30%)
n&作业:包括上机实践、小组作业和个人作业(30%)
n&期末考核:上机测验或情景化笔试(40%)
期末考核可以包括上机测试,规定在限定时间内利用所学习的翻译技术或工具(某一功能)快速处理项目文件分析、预翻译、校对、QA等要求。情景化测试的客观题主要对课程基本内容的考察,分值较少,主观题主要是通过描述翻译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利用课程学习到的内容,提供解决方案。下面是两个情景化测试试题示例,仅供参考。
初级测试:在使用SDL&Trados&2007翻译完rtf格式的文件之后,点打开Workbench-&Tools-&Clean&Up,清理原文生成译文的时候,Workbench界面下方提示错误,不能继续清理,你认为可能出现此提示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高级测试:某IT企业需要对某一产品E-learning教程进行本地化翻译。其发给语言服务提供商A公司的Transkit包中包括.txt/.doc/.xls/.fm&/.mif&/.ppt/.xml/.xsl/.js/.swf等多种格式的文件,作为A公司负责本项目的技术支持人员,你将采取何种策略和工具处理这些文件?
4.翻译技术课程的实施
翻译技术教学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不同于一般的翻译技能教学,需要有相应的配套资源支持,除了经验丰富的师资之外,还应包括教学平台、现代化的实验室、主流的辅助翻译工具和资源以及真实的翻译案例等。
4.1教学需求
4.1.1&教学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现代教育相关理论的发展为教学环境的改善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如Web2.0、BBS、RSS、BLOG、Wiki等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支持下的协作式学习和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系统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营造先进教学文化的催化剂(杨柳,2005),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2008)。信息化时代的翻译技术教学,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课程内容管理(Course&Management&System,简称CMS)系统便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平台。
CMS具有互动性、情境化、协作性、自我管理等特点,在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作业管理、成绩管理等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代表性系统包括Blackboard、ATutor、Dokeos、Moodle、eCollege、Sakai等。翻译技术课程涵盖的内容广泛,为了节省教学资源,让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够在课堂以外继续扩展学习、深入讨论,可以借助CMS,结合混合式学习(Blending-Learning)的教学理念,改善翻译技术教学环境,进一步的提升教学效率。
4.1.2&实验室配置需求
翻译技术教学应该在现代化的多媒体实验室中进行。除了教学基础设施外,翻译技术实验室的计算机配置应选择当前比较主流的配置,一般来说要保证至少在五年内能够顺畅的运行大多数教学程序。以SDL&Trados&2009为例,至少配置1GHz&Pentimu&IV处理器和1.2G磁盘空间,1GB内存,显卡分辨率要求在1280&x1024以上。对操作系统要求是Windows&XP&SP2或以上版本。实验室应该提供正常的局域网环境,方便模拟翻译企业环境,如搭建翻译项目FTP服务器,学生可上传、下载、备份翻译项目相关文件;还可在局域网中进行团队协作,比如在统一的翻译项目中共享术语库和翻译记忆库等。正常的互联网访问也必不可少,方便学生查询专业数据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最好配备先进稳定的教学系统,方便师生之间互动,观摩和协作。翻译技术实验室在机器翻译、语料库翻译技术、翻译记忆技术、本地化技术等研究方面也对翻译技术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1.3&CAT软件需求&
选择什么样的CAT工具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效。应该考虑到语言服务需求方也即客户倾向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因为客户是发包方,他们使用的工具可以直接同其内容管理系统结合,用什么工具处理发包内容决定了语言服务方采用何种工具或技术。不能因为CAT工具开发商提供什么工具就教学生什么。其次,要考虑翻译技术授课教师是否利用此工具做过大量的实践,有足够的熟悉程度,能够快速解决常见的问题。因为仅仅依靠CAT工具提供商售后服务始终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再者,教授的翻译工具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代表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不会在短期内被淘汰。
4.1.4&案例需求
信息化时代的语言服务业务类型变化较大,非文学翻译领域的业务越来越多,处理的对象往往是技术文档、说明书、维护手册、网站内容等,翻译技术及工具可充分发挥作用。所以,翻译技术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翻译案例选材(偏文学、材料过时等),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真实或者接近真实的有代表性的翻译案例。案例可小可大,小到一个简单的Word文件,大到几十种语言的本地化项目。真实案例将学生直接引入职业的翻译环境之中,体验真正的翻译项目,深入了解专业的项目规范、客户要求,项目分析和报价、翻译流程、质量控制等内容,这样才能对翻译实践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大纲需求以及学生水平,针对不同的软件不同的功能收集定制化的演示案例或作业案例。MTI办学单位可以同语言服务企业合作获取授权翻译案例,或者邀请企业专家进行案例演示。
4.2&教学实施过程
4.2.1&课前预习讨论
《翻译技术实践I》的教学大致分为两个部分进行,翻译技术实验室实践教学和北大翻译教学支持平台教学。CMS中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通知、教学内容、常用工具、参考资料、课程论坛等,最主要的是教学内容版块,每周按照固定文件夹结构上传相关的资料和案例供学生课前预习,如图3所示。
图3&CMS中的翻译技术课程组织
课前,教师在课程区提供课件、演示资料、软件操作视频及参考文献列表。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可提前将课程中软件操作部分细节性的内容,做成操作讲解视频,发布到课程区的参考资料区。学生可以随时登录系统观摩需要学习的内容。我们鼓励学生将学习心得和实际操作中的各种问题发布到课程专区集中讨论。除了直接提问,还可将问题进行截图或录制视频的方式发布到课程论坛中。CMS会即时将学生讨论内容发送到授课教师邮箱,教师可以通过邮件直接参与论坛讨论。经过日积月累,CMS专区讨论的内容渐变成一个翻译技术百科知识库,这可让同学们对所讲解的翻译软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方便后续学习。
4.2.2&课堂互动参与
按照惯例,首先是5分钟左右的小组汇报分享。然后,笔者针对上节课作业案例中出现的最典型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为了节省时间,可能需要提前录制问题再现和解决的视频,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以及问题解决过程有更深刻的印象。对于常见的翻译技术问题,笔者一般会在课前直接通过课程论坛与同学们互动,提出解决方案。
对于CAT软件的操作部分,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以及翻译实践经验,进行体验式的教学,并不简单罗列软件功能以及操作步骤。在课前,笔者要求学生下载并预习示例案例。课堂中在针对案例提纲挈领讲解和演示之后,笔者提出翻译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需求,邀请学生上台操作CAT软件的特定功能。在操作过程中,笔者会随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并引导其走向正确的方向。经过课前预习,课中问题分析、串讲和互动,课下积极讨论,学生们对语言信息技术的理解以及软件操作能力基本上达到了教学大纲中期望的效果。
4.2.3&课后项目驱动
当前翻译教育的普遍采用传统式的灌输式教学,而且翻译教学实例和练习材料主要是文学翻译,缺乏代表性和时效性。我们借助教学网强大的功能模块,引入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将来自于企业一线的真实翻译任务精心修改成为翻译训练的内容。做到了将翻译真实化,将课堂社会化,以任务为目标,启发学生思考翻译项目操作流程中的细节问题。
笔者提前将“项目”发布到CMS作业区,同时发布作业通知和提醒,让学生及时知道作业信息。下面是针对SDL&Trados&基础操作定制化的一个案例,限于篇幅,项目主要信息如下:
EP&printer&Project&Instruction
Source:&English&(United&States)
Target:&Simplified&Chinese
Assignment:&
1.&Create&a&new&TM&named&"EP_EC".
2.&Please&analyze&the&two&files&EP&520&and&EP&560&in&the&Source&folder&with&the&new&TM.
3.&Keep&the&analysis&log&in&the&analysis&folder.
4.&Translate&file&EP&520&with&Trados&Workbench.
5.&Pretranslate&file&EP560&with&the&updated&TM&and&finish&the&untranslated.&
6.&Clean&up&the&translation&and&put&the&cleaned-up&files&and&bilingual&files&in&the&target&folder.
Deliverables:&
Please&deliver&the&following&files:&cleaned-up&files,&bilingual&files,&cleanup&log,&query&sheet&and&TM&files&(including&5&types&of&files).&Please&keep&the&same&folder&structure.&
1.&If&you&have&any&query&related&to&the&translation,&please&fill&your&questions&in&the&provided&query&sheet&(Query_EP.xls)&,&and&rename&it&as&&Query_your&student&ID_20110412.xls.
2.&Please&upload&your&assignment&compressed&as&a&rar&file&(e.g.&Wangyaqun_20110315.rar).
3.&If&you&have&any&other&questions&about&Trados,&please&write&down&the&problem&clearly&in&the&discussion&area:&http://www.pkumti.net/mod/forum/view.php?id=682
Deadline:&2011&April.&14&(Thursday),23:00
这是模拟本地化公司中的一个普通的翻译项目,实际项目的要求比这个案例要复杂,在训练CAT工具综合功能时候,将会为学生提供完整的项目案例。此项目说明包括项目名称、语言类型、具体操作要求、命名规则、最终提交内容、上传要求以及最后提交期限等内容。作业一旦在CMS中设置完毕,系统便开始倒计时,到期作业区自动关闭,学生便无法再提交作业。笔者要求学生扮演“语言服务方”,教师则扮演“客户”的角色,完全按照企业任务的要求,借助教学平台丰富的“作业”功能,让学生按时保质提交最终项目,这对于学生将来实习和就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翻译技术教学内容广泛,而课堂时间有限,如果只局限于所教的几种辅助翻译工具,很可能会忽视其他辅助工具的了解与把握。为了弥补不足,拓展思路,我们在课程实践部分中加入了“译者的电子工具箱”模块。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课前报告和分享的形式,学习包括文本识别、字数统计、格式转换、在线词典、正则表达式、文档管理、压缩备份、虚拟机等技术或工具的应用。
另外,为了加深同学们对翻译技术和工具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我们还会邀请语言服务企业的翻译或技术人员讲座,或者分批选派学生去企业座谈参观,从多个方面促进他们对翻译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5.教学效果
5.1学生反馈和建议
每学期我们会对课程从课程内容设置、教案准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作业评判、作业讲解、大纲完成情况、教师能力以及学生收获等十几个方面进行匿名评估。通过对近两年的教学评估系统的数据分析发现,约的学生对翻译技术课程的期望较高。同其他翻译技能类课程相比,虽然翻译技术课程给他们较大的压力,但是各项教学评价指标得分较高,学生们普遍比较满意。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翻译技术实践这门课程非常实用,是本学期我最喜欢的课程之一。经过本学期的学习,我收获很大,学到了相关的翻译技术的知识,了解了当今翻译技术领域主流的软件工具,更明确了我将来学习和工作的努力方向。”
其中只有的学生不太满意。他们认为翻译技术工具具体操作应用不应该放在研究生课堂上讲解,自己课下琢磨和练习就可以。有些计算机基础较薄弱的同学则提出,增加课堂上软件操作讲解的比重。我们会针对学生提供的建议对每学期的课程内容适当改良,尽量满足企业用人要求和学生学习需求。
5企业反馈和建议
市场更能检验我们的教学成效。经过2-3年的学习,已经有两届学生陆续进入公司实习或工作。针对MTI专业实习情况,我们也通过多种形式同用多家语言服务提供商和几家客户方的语言部门进行沟通,倾听他们的反馈。他们普遍对信息化能力较强实习生表示欢迎,几乎都认为所接收的学生翻译技术素质较好,可塑性较强,符合现代语言服务企业的需求。用人单位也有负面的反馈,认为有些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不扎实,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建议在这方面加强。
6.翻译技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
翻译技术教学毕竟是新生的事物,在最近几年的翻译技术教学实践当中,我们也遇到多种问题,下面是一些主要问题以及可能的应对方案。
6.1&MTI学生计算机整体水平薄弱
翻译技术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而MTI专业招收的绝大多数学生是文科背景,计算机文化相对薄弱,本科阶段除了基础知识之外,并没有掌握太多信息技术,课程中可能会遇到为了照顾某些学生对个别计算机概念的理解,而拖慢教学进度。有些同学甚至惧怕信息化技术,学习过程中电脑一旦出现问题(病毒、错误信息提示等),便惊慌失措,又不愿花时间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便跟不上进度。
针对这个问题,除了本科计算机教育相关部门做好工作之外,可以在生源方面做些控制。比如,北大的CAT专业明确要求报考考生要具备相当的计算机文化知识和技能。MTI在复试时候也可加入此部分考核内容,择优录取。入学后对选课的学生做计算机和翻译技术相关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授课教师有针对性补充相关知识。同时,建议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选修或旁听计算机科学相关的课程,或同计算机学院学生结成学习伙伴,提高在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方面的能力。
6.2&软硬件基础设施滞后
搭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是翻译技术教育蓬勃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辅助翻译系统动辄几十万元,对于非盈利性的教学单位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据了解,国内一些开设CAT课程的大学,实验室软硬件设施满足不了现实需要。实验室验收之后问题多多,开课多次之后,机器环境变化导致频繁出现问题,CAT工具无法稳定或正常运行,而实验室又缺乏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教师,导致问题越来越多。比较理想的教学状况是在翻译技术实验室中部署多种主流翻译辅助系统,有足够的机位供学生演练,最好是全天开放,专人定期维护。如果条件合适,学生可人手一台安装有CAT工具的电脑,这样他们可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不用定时跑到实验室做练习。
翻译技术教学需要争取校方或主管部门更多的支持,才能可持续发展。还可同软件提供商商讨战略合作,比如提供免费教育版本的软件,或者提供低价的SaaS服务。另外,也可以考虑在实验室搭建虚拟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定制化的虚拟学习环境(,)中学习。
6.3&翻译技术教学内容需要合理取舍
目前系统的、实用性的翻译技术教材比较欠缺,翻译技术课程在内容取舍方面可能面临两个问题:(1)内容不太空泛、太简单,(2)理论较深,难度较大,不太实用。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比如计算机基本操作、Office基本应用占据了大半个学期。还有学校把研究性较强的内容如自然语言处理、语料库语言学的理论和工具(如POS&Parser、Wordsmith等)等作为重点内容,这对于MTI的翻译实践用处不大。另外,学生吸收程度有限,在讲解软件时候,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将所有功能完全讲解。软件操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练习才能得心应手,所以课程内容需要灵活调整。以CAT工具教学为例,我们会根据功能复杂度,定制化地设计案例和布置作业,确保训练达到一定的时长;比较繁琐的功能,以互助分享的形式,发挥学生积极性,让成员在在组长的带领下快速提高。
6.4&合格的翻译技术师资匮乏
翻译技术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既要有较强的翻译实践经验,又要熟知信息技术和翻译软件,这给语言背景出身的翻译师资带来了新的压力。在近年来的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上以及全国翻译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上,不少主管领导反映目前难以招到合适翻译技术教师。据了解,目前很多MTI授课教师是从传统的英语系或翻译系借调而来,囿于语言学和文学理论的定式思维以及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传统,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何况教授技术性较强的翻译技术类课程。
高等院校中翻译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教师往往缺乏在语言服务企业历练的一个过程,对实际翻译项目操控流程把控不足,对CAT工具现学现卖,项目实战应用甚少,不能解决深层次的问题;翻译生产第一线的翻译技术高手很多,但是往往缺乏教学经验,而且多数不具备目前高校所要求的高学历师资标准,这就造成目前能够教授翻译技术课程的师资极具匮乏。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灵活吸收来自企业的既具有实战经验又具备教学经验的专家,同时逐步改善教师的招聘和培养模式。我们邀请本地化行业专家开设了《本地化与国际化工程》和《翻译行业与翻译管理》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也得到了业界的肯定。2011年7月26日,《全国翻译专业研究生教育兼职教师认证规范》正式发布,这对规范和促进MTI师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要持续建设翻译技术课,仅凭外部师资远远不够,加强内部翻译技术师资建设势在必行。翻译技术师资培训可以多样化。2012年5月,中国译协组织了全国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培训,针对翻译和本地化技术以及项目管理等内容进行集中培训。很多学员反馈,对于搞传统翻译教育的他们来说,这样系统性的培训实用性强,让他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对他们的翻译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性。这是国内翻译教育中第一次大规模地针对翻译技术和翻译管理等相关课程的培训,对于未来的翻译技术教育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6.5&翻译技术理念亟待普及
在整个翻译产业链中,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还没有太多精力关注翻译技术,翻译企业一直忙于服务客户,多数自由翻译职业者技术过硬,但是过于松散,广大高校便成为推广翻译技术和培养现代化翻译人才的生力军。笔者对在高校从事翻译技术教学和研究的一些教师讨论,发现目前国内大多数办学单位的主管领导对翻译技术不甚了解,甚至对概念有明显的误解,支持力度自然不够。
传统的语言服务客户对翻译技术的关注也不够。很多用人单位看到同学们在简历中写道熟练使用CAT工具,几乎都会问道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CAT?最后得出的结论是CAT大概就是用机器翻译做翻译。翻译技术的普及程度可见一斑。
基于此,笔者建议通过以下途径扩大翻译技术教育的影响力:()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同翻译技术提供商紧密配合,研究前沿翻译技术,开展系列研讨会;(2)翻译和本地化企业到高校开展普及性讲座,提供相关实习职位,让学生在实习中深化对翻译技术的认识;(3)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翻译技术技能大赛,比如本地化翻译大赛、CAT工具大赛等;(4)在全国性的翻译资格考试中适当加入翻译技术模块的考核;(5)组织全行业参与的翻译技术及发展研讨会,中国翻译协会在2010年组织的中国首届翻译技术论坛便是一个良好的开端;(6)加强翻译技术和翻译技术教学理论的研究,也许“Translation&Studies”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会出现“Technological&Turn”。
Austermuhl,&F.&Electronic&Tools&for&Translators.&Manchester:&St.&Jerome&Publishing,&2001.
Jenny&Williams&and&Andrew&Chesterman.&The&Map.&A&Beginner's&Guide&to&Doing&Research&in&Translation&Studies.&Manchester:&St&Jerome&Publishing,2002.
Quah,&C.&K.Translation&and&Technology.&Basingstoke,&Hampshire:&Palgrave,&Macmillan,2006.&
Robinson&D.Becoming&a&Translator:An&Accelerated&Course.&New&York:&Routledge,1997.
Rodrigo,&E.&Y.&(Ed.).&Topics&in&Language&Resources&for&Translation&and&Localisation.&Amsterdam:&John&Benjamins,2008.
Samuelsson-Brown,G.&A&Practical&Guide&for&Translators.Clevedon:Multilingual&Matters.2010.
崔启亮.高校MTI翻译与本地化课程教学实践[J].中国翻译,2012(1).
崔启亮、胡一鸣.&翻译与本地化工程技术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崔启亮.现代语言服务专业人才教育与培训[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
郭晓勇.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A].北京:2010中国国际语言服务行业大会
何刚强.传统、特色、师资——本科翻译专业建设之我见[J].上海翻译,2007(3).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黄友义.社会需要专业型、复合型和实用型翻译人才[A].北京:2009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
柯平,&鲍川运.世界各地高校的口笔译专业与翻译研究机构(下)[J].中国翻译,2002(6).
李平、陈婵.他山之石——介绍曼彻斯特大学翻译专业[J].中国翻译,2005(3).
吕立松、穆雷.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J].外语界,2007(3).
钱多秀.“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思考[J].中国翻译,2009(4).
文军,穆雷.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研究[J].外语教学,2009(4).
徐彬.CAT与翻译研究和教学[J].上海翻译,2006(4).
杨柳.信息化翻译教学的图景[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1).
杨颖波,王华伟,崔启亮.&本地化与翻译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俞敬松、王华树.计算机辅助翻译硕士专业教学探讨[J].中国翻译,2010(3).
仲伟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及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的挑战[J].中国外语,2007(4).
附录:本文谈及到的国外大学翻译技术相关课程链接(访问时间为2012年4月):
http://www.csis.ul.ie/course/LM632/
http://www.leeds.ac.uk/cts/en/courses/applied_translation_studies.htm
http://www3.imperial.ac.uk/cpd/courses/subject/other/localisation
http://www.uni-saarland.de/en/campus/study/course-catalogue.html
http://www.miis.edu/academics/programs/translationlocalization
http://www.lti.cs.cmu.edu/Research/CMT-home.html
http://www.kent.edu/mcls/appling/graduate/macoursework.cfm
http://www.uottawa.ca/academic/info/regist/calendars/courses/TRA.html
http://www.ling.umontreal.ca/departement/traduction/
http://www.artsfaculty.auckland.ac.nz/courses/?Subject=TRANSLAT&Stage=7
http://www.mastersportal.eu/students/browse/programme/12153/translation.html
Teaching&Exploration&on&Translation&Technology&in&the&Context&of&Information&Age
by&Wang&Huashu&(Peking&University,&Beijing,&China)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外双语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