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课教学反思教学中反思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反思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一名乡村音乐教师,我曾觉得教师专业化发展离我很远,尤其在偏远的乡村学校,能开设音乐课就已经不错了。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原本让学生享受快乐、接受审美体验的音乐课常被其他文化课挤占。更有甚者,因师资紧缺,一些专业的音乐教师被逼无奈,“不务正业”去兼(改)任其他学科教学,基本无暇顾及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和理论视野的拓宽,有时也让老师觉得教学工作就是一种先承袭他人、后重复自己的机械运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仅停留在纸上而已。随着我县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和教育资源的整合,我现在所在的新建学校明确提出要“铺教师发展之路,筑学生成长之基”,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成长摆到了重要位置,而且创造条件让老师们走出去、引进来、传下去。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工作,我觉得不论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还是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效率的提高,教学反思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成长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反思成了引领教师成长、助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催化剂。
一、课前反思
(一)备课反思
有些教师称之为课前预设,主要是让教师在课前解读课标(教学大纲)、研读教材;反复推敲课堂教学活动和内容,考虑学生、设计教法;查阅资料、穿插课堂活动,甚至还要考虑课堂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等。这样做就是考虑如何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引入新课、合理分配时间,课堂中师生合作交流和课堂小结等通盘设计。
(二)反思教学方法
功夫在课前,效率在课堂。课前预设完成后,就要重点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完成课堂中的各个教学环节。合理地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验证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课前要认真思考,精心设计教法。但教无定法,不论传统的讲授、演示,还是流行的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教学方法在客观上没有绝对优劣之分,只与教师选用是否恰当合适有别。就音乐课中的唱歌课来说,以往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走到哪儿似乎都一样。而现在我采取先听赏―师生讨论感受――识谱―填词,还有教师范唱、作品情绪分析处理等,中间穿插游戏或律动环节,进行节奏训练和乐理讲解,让学生在轻轻松松度过每一堂课。同时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作为学期末评价考核的依据之一,学生重视、也乐意。因此,选用什么样的教法、怎样指导学法,取决于教师的理解、领悟、驾驭和教学实施能力,也因教师、学生、或教学内容、学科类别的不同而定。
(三)反思板书设计
教学板书的设计与书写是衡量教师基本功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运用板书语言、简笔画、记录表等形式将教材内容分类、编码、重组,提纲挈领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常通过简笔画画出音乐符号,让学生形象的记住并掌握表达的意义;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填写听赏作品后的演唱(奏)形式、风格、速度等,使学生慢慢形成听赏音乐的习惯,逐步提高欣赏水平。要注意的是,板书内容往往是教学知识的基本点和重难点,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精练和浓缩,而不是教材内容简单的缩写摘录。
(四)反思课堂活动设计
新课程强调课堂活动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音乐课也是活动课。有些理性的东西往往通过课堂活动(游戏)的组织,会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尤其是乐理知识,学习起来感到枯燥、难以理解。而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又离不开训练。在节奏教学中,我常借鉴沃尔夫教学法和柯达伊教学法中的肢体语言,或创(改)编一些方法进行练习,有时加入简单的打击乐进行训练,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听赏感受音乐风格、节奏型时,我尝试和学生一起创编画音乐图谱(音乐旋律线)形式或用身体语言不拘一格地动起来,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学生觉得上欣赏课轻松有趣,小组讨论时气氛热烈又不跑题。因此,常规练习要适量,活动设计应有开放性,富有新意、真实生活气息的问题应更多进入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享受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五)反思媒体运用
多媒体教学是新课改的要求,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手段之一。恰当成功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将一些说不明白的问题说明白,难以观察和体验的知识或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将静态的对象变为动态发展的对象,并留给学生探究和交流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相关知识,精心设计和使用多媒体工具。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多媒体运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我听过同事的一堂评估课,就出现了一节课中,老师成了“放映师”,学生当了观众,课堂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而,多媒体的运用,在精而不在于多。
二、课后反思
(一)反思课堂失败之处
一节优秀的课堂教学总会存在一点纰漏或瑕疵。况且课堂教学有时复杂多变,难以准确无误地达到课前设计目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也不是圣人,不可能保证每堂课不出一点失误。关键在于课后去总结,去反思预设目标是否过高(低)、教具演示和应用有没有发挥最大效果,重点难点处理表述是否清楚、教学内容有无多余,学生配合默契程度如何等。一位老师在上校级公开课时,带了几件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因为平时不怎么在课堂上使用这些乐器,结果在课堂上,学生觉得好奇,不顾教师的课堂要求,只关注乐器的敲敲打打,根本不和老师配合,课堂秩序一片混乱。所以课后反思首思失败之处,以免再次出现。
(二)反思学生表现
主要反思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我校学生来自边远乡镇,在学习行为能力表现、接受知识层次、个性发展方面与城里的孩子差别很大。往往有时是老师带着设计好的课堂内容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走进课堂,却因学生的失误、学习偏差、疑问、困惑等构建知识过程的障碍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音乐节奏练习中,一开始学生对节奏时值很茫然,训练时一塌糊涂。我反复示范讲解,告诉学生节奏和节拍之间的联系,严格按照节奏和节拍同时进行的方式去训练。半学期过后,学生的表现让老师感到了欣慰。当然,也有其他方面的表现,教师应从平时课堂发言、提问、讨论、活动、评价等过程中,寻找学生表现出困难的蛛丝马迹,记录下来,以便对症下药。
(三)反思教学细节
老师不仅反思学生表现,也要反思自身的问题,教学细节就是一个方面。“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对教学细节的处置,蕴含、折射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文化底蕴、教育策略和人格魅力。有时提出问题指向不明,表述不清,会“误导”学生。在给学生讲解欣赏课的某一段主题旋律时,教师尽量去唱旋律,而不宜哼唱,否则长时间后,学生也会形成一种只哼不唱的知识偏差,因为老师是这样做的。类似的细节还很多:上下课不守时,会让学生认为这是你的习惯;教师在课堂中的“是不是,对不对,就是说,什么”等简单、低层次问题,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其实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啊、啊,嗯、嗯”等口头禅,摸鼻尖、摸头,服饰不整等,会使教师的“美丽”因此而打“折”……久之就会形成师生共同的遗憾,也是有些老师所不能意识到的,需要细致的反思。
(四)反思课堂内的意外
课前设计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随着学习环境、年龄的变化,学生思维活跃,不可能总被老师牵着走,冷不丁冒出一个你怎么都想不到的问题、或突然间闹个恶作剧等,都需要教学机制,冷静应对。如果教师对一些突发问题不回避又能合理巧妙地解决,在学生中的印象会很深刻,教育意义往往会更大,这就要求老师们总结和积累经验,以免在以后的教学中因意外被“挂”在课堂上。总之,老师通过反思,会找到实际与预设的差距,对教学行为进行必要的归纳取舍、修改完善,走出“承袭他人机械运动”的怪圈。使课堂教学扬长避短、精益求精,走上高效循环之路。
作者:雷自军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第二中学
&&&&&&&&&&&&&&&&&&&&&&&&&&&&&&&&&&&&&&&&&&&&&&&&&&&&&&&&&&&&&&&&&&&&&&&&&&&&&&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论文投稿&&&&&&&&&&&&
期刊推荐&&&&&&&&&&&&初中音乐教学反思-《春之声》教学反思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春之声》教学反思
《春之声》教学反思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 16:11:55&&&& 阅读:次
一、本堂课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人参与。教学中紧紧围绕“春”为主题,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上完课,我就有很多的感触。最大的感触是――不能低估了学生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勇敢、踊跃的表现自己,我也努力来创造一个民主的课堂。因为只有课堂上真正做到民主了,学生才会感觉到心理的安全,才会愿意由衷地和你配合。当然,这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不仅课堂中每个环节的设计要周密考虑,教学时还要善于调控好整个教学局面。 二、学生对几首乐曲感受、欣赏效果较好,不仅理解了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而且更加深了他们对“春之声”单元主题的理解。 三、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入挖掘和开发学生的音乐艺术素质,培养其艺术鉴赏力、创造力。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多媒体的辅助下,通过朗诵感受、分析、创造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的韵味和春天的美,有效发挥审美教学辅助的作用。体现新课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 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等,真正做到在音乐中陶冶情操,激发兴趣,在兴趣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审美,在审美中提高,还需要今后的不断努力。&&
上一篇反思:
下一篇反思: 没有了
多数人还同时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赞助商广告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栏目导航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最近推荐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最近热点长度不能超过200个字
音乐教学中的反思
我主要面对的是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在此实习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及当时的解决方法:一、&提高学生兴趣纠正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的态度在一开始上音乐课的时候我就发觉很不对劲,大家都是觉得音乐课是所谓的“副科”,上不上好都是无所谓的,觉得上音乐课只是唱一首歌那么简单,更别说对音乐知识的渴望。更过分的是我在上面上我的音乐课很多同学都把自己的作业拿出来做,根本就不管我在上什么课,听的同学呢还动动小嘴,不听的同学完全就没有在这堂课上。我这一想就担心了,这个该怎么办呢?小学音乐教学目标明确规定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行的,要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学生连学习这个的想法都没有我要怎样才能让他们学习呢?最后我想我应该以兴趣来带动大家学习。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师应该在不同的教学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课堂纪律性的管理开始上课时学生的纪律性太差,尤其是二年级学生,我想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应该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对课堂纪律进行有效的调控。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上,前几十分钟,同学们的配合还是相当不错,但是很快课堂就出现难以收拾的“热闹”。就这点而言,我自己想了挺多的办法,其中效果较为明显的是“游戏法”。此方法紧紧的将学生的兴趣抓住,效果较好。就低年级而言,我常常将课堂与教育动画片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将学生的注意集中,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明白许多道理。就稍高年级而言,我选用了“游戏法”进课堂的教学方式,例如:“成语接轮”的游戏,这样讲紧紧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方便教学,增强学生的成语水平,完美的将成语(语文知识)与音乐课堂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三、改变教学设计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最初的我一直都是按着自己的教学思维在走,没有为孩子考虑得太多,只知道按着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任务,教学建议来固定我的思维,结果恰恰是时间不够。由于农村的孩子很少接触专业的音乐教育导致他们在学习音乐的时候接受力是有限的,基本上学习一首歌曲都要一节课的时间,而教课上的设计内容太多了,基本都有音乐欣赏。一节课时间不能好好把握,学生学唱歌曲时间太短了还加上有游戏活动等。因此我把学习歌曲和欣赏分开教学,游戏适当穿插,并且在上新课之前都是进行了复习的,这样的改动让我在学习歌曲上还是取得了进步的。四、把乐器和舞蹈、游戏带进课堂,展示学生的自信才开始上课的时候这些孩子都很胆怯,让他们自己起来自我介绍都是扭扭捏捏的,还很害怕,很没有自信。为了调动学生的自信,我把乐器、舞蹈、音乐表演等活动运用到教学当中得到了不错的收益。例如:在给二年级上《健康歌》时,我先让他们看到早晨的公园景象,再以学生孩子的口吻说出今天的主题——《健康歌》,接着以视频的形式出示动画版的《健康歌》,这样就更好的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最后,生病图片结束,再次点出主题。其实在课堂上还是有很多的不足,我希望自己在将来越做越好,要想学到东西,我觉得更多的是要像那些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学习实践方面知识,这样自己在实践方面才会越做越好。五、加强音乐的审美导向让学生接受审美教育。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学校教育是主要的。学校的音乐教育,面对日益发展的流行音乐的猛烈冲击,我们必须保持清新的头脑,明确学校担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战略重任。例如:在四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泼水节》这首歌上,我们就应该告诉大家其中的道理,因此学校的音乐教育必须坚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主的原则,达到育人的目的,而流行音乐重在娱乐,表现树人的思想内涵较少,不利于青少年正常发育的东西较多,因此不应该纳入课堂作教材。怎样才能使学校音乐审美教育能占支配地位而不被流行音乐的巨大冲击波所淹没呢?我认为,只有教育、引导。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硬性禁止的方法。只有因势利导、兼顾现代审美意向,注重审美导向教育,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学校要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要把民族音乐放在重要的地位,但也不能排斥外来的健康的音乐,要使学生既欣赏到典雅的民族音乐之美,也能欣赏到情感强烈、节奏变化对比大的现代音乐之美。&学生通过大量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格调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对比,领略各种不同的美:华彩的美、淡雅的美、热烈的美、幽静的美、雄壮的美、隐秀的美、古典音乐的美、现代音乐的美,通过多听、多练、对比,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审美要有修养,既要有文化修养,更要具有音乐知识,音乐知识越丰富,修养就越高,认识美的视野就更广阔,识别美的能力就越强,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要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在“吸引力”上下功夫,把课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采,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达到审美导向的目的。
您可以在这里发表评论...
谁看了这篇日志小学音乐教学反思集
  小学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一是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气氛,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三是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为了避免音乐课教学中单一传受知识、枯燥无味的教唱等,老师用听音乐的方式步步深入导引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的思维随着“真善美”这根主线进行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又充分采用激励性学习方法,使教学环环相扣,紧凑而不散乱,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较为科学合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通过观察发现、感受到生活的美,并觉得学习也是一种乐趣。
&  小学音乐教学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怎样上好音乐课,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美的熏陶是每位小学音乐教师的责任。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音乐教学的需求。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六种教学方法。   一、激趣法   激趣是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许多实践证明,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是认识;二是兴趣。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教育学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兴趣又调节着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表现出巨大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主要运用以下方法。   (一)创设情境:   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幻灯、录音、录像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映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兴趣。   (二)巧妙设疑:   古语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刀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音乐课中,巧妙设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从而推进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例如:在教《国旗国旗真美丽》一课时,导课是这样设计的:为什么每当奥运会健儿取得金牌时,会升国旗、奏国歌?为什么中国北京天安门升国旗是旅游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三)实践操作:   音乐课上要用许多打击乐器。上课前,每生准备一份。根据小组特长在节奏学习中,各小组竞赛,每名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乐器练习节奏。在练习中,学生严肃认真唯恐自己组落后。通过学生边演边唱边击的教学形式,用朗读、拍手、拍腿、跺脚等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方法训练节奏。在实践操作中,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换位法   教师再也不是课堂的主宰。新课程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换位,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者、参与者。在换位过程中,我努力研究认真思考认为换位决不是教师不主要。电视剧里的男女主角固然重要,没有导演的精心编排,就不会有精彩的表演。所以换位:是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的换位,不是放手不管,是角色的换位,决不是与教师毫不相关,我试着从纯粹的师生关系转换成朋友关系,这样做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整合法   音乐教学紧紧与体育与健康、美术学科相关。只有巧妙地把体育与健康、美术知识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才能更好的上好音乐课。例如:我在教学〈两个小酒窝〉时,先让学生听音乐,然后根据听到的音乐让学生想象画面,自创舞蹈动作。再放音乐,根据自己创作的画。有的同学两眼注视画面;有的同学轻轻拍打着节奏;有的同学随着乐曲小声哼唱;有的同学随着节奏点动着头。在这里,音乐美加上画面美展现了音乐深遂的意境美,使音乐一股暖流缓缓流入孩子们的心田,实现了音乐与美术学科的整合。我校常年开设武术课,我常把学生学到的武术动作做为我授课的律动内容,使学生感到音乐舞蹈并不陌生。   在节奏教学中,我把体育与健康的游戏运用到音乐课中。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如:《火车进站》该节奏游戏要求拍出正确的节奏。方法是:做几张大型节奏牌子,由二个一组拿着,作为火车站,另外由五人至八人为一列,搭成火车,2/4拍音乐开始,&火车&自由跑到&火车站&前集体按音乐节奏拍出&火车站&牌子上的节奏,如果全体同学能拍对,&火车站&牌子上举,&火车&进站,游戏继续。如果说拍错或不齐,&火车站&牌子放下,表示不能进站,搭火车的第一人退到最后一个位置。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了体育与音乐学科的整合。   四、创新法   培养创新精神是各学科的教育学的核心任务,音乐也不例外,通过音乐教学,大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幻想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幻想能力。教学中,我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刚学到的知识进行大胆迁移。低、中年级学生进行自编歌词,自编动作表演等。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节奏、旋律设计或简易词曲创作。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个个盎然,连平时怕羞胆小的学生也变得积极了。尽管课在学生的喜悦中划上了句号,但学生的创作欲望还会在课后得到延伸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在没有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得到了发挥。   五、欣赏法   随着电教媒体的广泛应用,音乐课件的出现,许多音乐教材都能以声像状态呈现。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法又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教学手段。它改变了过去那种只听音乐,看教科书上的图想象。例如:在教&红灯记&李奶奶片段时,我事先给学生准备了〈红灯记〉影片,从电影中,学生深深体会到这段唱词的情感与内涵。在教学中,学生很容易掌握所教内容。欣赏法生动形象,克服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缺点。所以这时适当的运用欣赏法教学更有利于音乐课堂教学。   六、表演法   学生天生爱表演,也善于表演,尤其是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当学生理解和熟悉一首新歌时,我是试着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用姿体、手势、表情、眼神,自我表演,边唱边舞,学生自由发挥,教师择优、鼓励,或者在教完一首歌曲时,让学生担当相应的角色,可以是童话角色,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这种即兴表演不但能使学生更快、更独立地记住歌词,而且对音乐的情绪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总之,表演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下面就《真善美的小世界》一课,谈一下我的想法。   (一)、利用熟悉的歌曲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为了避免音乐课教学中单一传受知识、枯燥无味的教唱等,老师用&听音乐式步步深入导引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的思维随着&真善美&这根主线进行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又充分采用激励性学习方法,使教学环环相扣,紧凑而不散乱,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较为科学合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通过观察发现、感受到生活的美,并觉得学习也是一种乐趣。   (二)、开展器乐、歌词创编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  《牧童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民歌,它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牧童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本课的教学,我认为整个教学过程应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去感受、去体验、去想象、去表现,从而能够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   这首歌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可能经常无意中听到,或在学校的广播里或在电视上。当学生面对一首&熟悉&的歌曲时,就会自觉的反射跟着唱,并把自己固有的感觉加到演唱歌曲中。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使学生的演唱出现很多错误,而且这个错误还很顽固。这类歌曲的教学对老师有挑战性,对学生同样也是挑战。怎么做呢?我在学歌前安排了聆听歌曲四遍,无意的1遍,有意的有要求去听的3遍,聆听中学生充分的熟悉了音乐。做一个测试题,听音乐找出这首歌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就给学生提出了挑战,学生必须仔细观察、仔细分析、仔细聆听,才能找出其中的奥妙。课堂上,学生发言很积极。他们最先发现的是每句后面的休止符,然后是附点,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还发现了歌曲当中重复的乐句,这种做法充分调动到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在思考中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以及音乐能力,同时为学歌降低了难度。   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各种各样,老师不得不多费一番心思,选择合适教学方式,学生从而产生&原来不过如此&的释怀的愉悦。我的这堂课唱歌教学在充分的聆听之后,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以特别的方式学习歌曲,播放音乐学生聆听,学生能学会其中的哪一句,唱词或旋律都行。唱词的请其他学生补旋律,唱旋律的请其他学生补歌词,确实有难度的老师帮助。这样的做法就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不会出现学生无所事事的现象。学生自学的不错,有学乐器的学生能够很好的唱出旋律,音准好的学生也能很快的学会一两句,音准稍差的学生最起码能够掌握节奏,在大家共同学习相互补充中,学生学会了歌曲。以后学唱歌曲就会更加积极主动了。但这样的学习方法也存在着问题,需要我们的孩子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同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容易出现嘈杂的现象,老师在事前一定要做好要求,不然就会使学生自流了。   故人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教师往往在课堂上迷失找不到方向。因此我们要常常跳出课堂看课堂,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课,或是主动去听教研组其他老师上同一课题的课,然后进行参照对比,,对自己比较成功的做法及时总结和优化,对双方不同的做法客观地加以分析,在不停的反思中必定能获得许多。或许在我这节课中有亮点但同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相信在反复的学习和反复的思考中我们能把课磨得更适合音乐发展规律、更适合音乐审美、更适合学生发展。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音乐课教学反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