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服务密码怎么查移动?

十四年来,中国移动上马的众多项目现在过得怎么样?
在中国,通讯公司有着非常尴尬的一面,它们提供的联网服务把人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却仍旧属于传统企业,公司架构及管理体制上根深蒂固的国有企业思维深深的影响这些通讯公司的运营,使得原本应该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项目都错失了很多就会,也使得这些公司仍旧没有与互联网企业划上等号,通讯公司同样意味着的转型。2012年的中移动全球创业者大会上,中国移动总裁李跃曾对外表示要中国移动要筹建互联网公司,中间几经周折,曾一度陷入僵局,最终随着2013年8月广东移动董事长徐龙的落马而没了下文。在这个过程中,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APP等互联网项目都迅速的发展起来,其中就有当前影响数亿人通讯使用习惯的微信,要知道中移动同类产品飞信要比微信早4年。  近日,中移动再次重组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成立的同时也伴随着其新媒体公司的组建。目前,中国移动拥有九大基地,其中的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和动漫基地将合并成立新媒体公司,而互联网公司将以现有的互联网基地为基础,以MobileMarket(即MM商城)为核心,整合分散在各地的优势资源,把各项业务统一融合。从定位来看,新媒体公司将以内容为主,互联网公司将以服务为主。  在这次公司整合之前,中移动多年来做过的项目有很多,真正起来的屈指可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与其他运营商有业务上的竞争关系,另一方面其很多项目在后来的发展中陷入了虎头蛇尾的窘境。其实这让很多人看不懂,一个可以把移动流量生意做到炉火纯青的企业,真的不具备互联网基因吗?这一点可以从后来媒体对中移动的解读中看出一二,传统企业的内敛、保守及弄权等情况让其在运营上无法像互联网公司一样扁平,这就让很多产品在发展的关键时刻因为策略决定的时间差而延误了发展,这算是中移动没有做好很多项目的一个原因。  在中移动做过的那些项目中,有一些在开头是做得颇有声色的,早年的139社区及139邮箱都曾闻名一时,但是在后面发展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项目有的到现在还在坚持着,却已不是往年的项目。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各种具备互联网基因的项目就如雨后春笋,并且发展速度强劲,这让本来就底气不足的中移动受到更大的压力。  这些压力主要表现在财报数据上。在10月20日中移动公布2014前三季度财数据中,净利润为826.02亿元,同比下降9.7%;期内营运收入为4812.35亿元,同比增长3.9%。如果只计算第三季度,根据已公布的财务资料,中移动的纯利同比下降12.4%至248.6亿元,与期预期差距较大,这已经是中移动净利润同比下滑的第五个季度。  中移动的人把影响中移动发展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体制问题:中移动做项目不会像互联网企业做产品一样允许不断的试错,定下项目就会一直做下去;同时每个项目都有KPI考核,团队肯定要以业绩优先,这种考核机制不是以产品为主,导致产品在体验上及用户活跃度上都不能做到更好;中移动善于提拔人,做出业绩的人会提到某个岗位上,做岗的时间是3-6年,人换岗项目依旧在,每任领导都有自己的运营思路,对于产品的成长是不利的。  中移动于2012年开始推行量化薪酬改革,期望通过量化薪酬的激励手段来激发一线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让员工之间的团队协作意识有所下降,过多的关注薪酬,使得一些重要的但与薪酬相关性不大事情如服务等甚至没人关注,同时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有所下降,公司文化的凝聚力也每况愈下。很多人才及优秀员工选择离开,中移动高层对员工的离职并不阻拦,后来那些离开之人大多在其他公司证明了他们的优秀。  飞信尚能“饭否”?  移动飞信曾经一度让业界非常看好,也让很多用户为之雀跃,不用再为每条短信付通信费,只要走网络流量同样可以向对方传达信息。在2007年中国移动刚推出飞信服务时,曾被认为是打通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一大创新,如果中移动能把握住这个“入口”,大概也不会出现后来的微信,移动一手掌握着通讯资源更没能更好的利用,4年时间对于一个产品而言算是一个周期,估计只有不断翻倍上升的传输速度才能更吸引中移动。  4年之后的微信靠所有资源吸引大量用户,在功能上几乎颠覆了几家移动公司的所有通讯产品的功能,业内人士称微信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飞信的启发。在用户达到几亿之后的微信开放了公众平台,后来飞信也模仿微信推出飞信的开放平台,然而用户无论实在飞信这个产品的体验上还是活跃度都无法恭维,飞信开放平台的启用也没能刺激飞信的进一步发展,飞信仍旧是中移动“食之有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产品,虽然保持产品更新,在越来越多的同优秀产品的对比下,已经越来越被边缘化。  对于飞信两度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业内各持己见,大体有以下几点:首先,飞信不是全部开放的,它把用户都封闭在移动用户内部,没有对其他运营商用户开放,这不符合互联网产品开放的特性,就此决定了飞信不可能成为一个合适的入口级应用;其次,移动内部担心飞信会影响到短信等传统业务收入,而没有正视短信这个产品在未来会被取代这个事实,在飞信收入占比足够高的情况下,对飞信的功能一直有着诸多限制,这就更不用说后来的微信赖以成名的语音对讲功能;而事实上,内部人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移动的内部机制问题,这就进一步涉及到了中移动在公司架构及运营管理上的互联网转型问题。  其实中移动也一直在寻求转型,也包括与其他商家在合作上的尝试,只是效果都不是很好。近日,飞信又被人们提起来,是因为阿里巴巴近期正在与中国移动洽谈一项合作的消息,飞信要与阿里巴巴旗下移动操作系统Yun
OS的深度合作,虽然还没有实质性进展,可以想到的是YunOS有望成为给中国移动带来可观流量的终端操作系统。飞信的烈火能不能再次重燃,就要看双方的合作方式以及合作力度,现在来看双方各有刚需,估计能碰撞出美好的火花。  移动支付一波三折  在移动互联网悄然发展得到时候,在其他支付产品还没有真正发力移动端的时候,中移动率先上了移动支付,开始称做移动钱包,后来改名手机支付,手机支付是面向客户提供的小额移动支付服务,客户办理手机支付业务后,可通过WWW、短信等多种方式进行远程购物服务。移动支付凭着自己的技术优势以及强大的门店服务,在早期的推广中效果显赫,只是基于移动支付商业环境过于简单,用户除了用移动支付交话费及到积分商城看看之外,再也不知道该用移动支付做点其他的什么事了。要在淘宝或者京东买东西无法使用移动支付的,同时移动支付的可替代性很强,用其他支付同样可以实现交话费等功能,中国移动缴费的支付方式中后来引入了支付宝支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部分网购用户的移动端都安装有支付宝,而不会再花更多时间与步骤去安装手机支付。  微信等通信应用的出现颠覆了短信时代,至于通过WWW登录网页的支付方式则已经是上个时代的产品。因此,这个产品虽然看起来功能很多,却都显得比较鸡肋,其他的支付方式都能更好、更便捷的支付,用户们定然不会再使用移动支付这个平台。支付宝通过购物习惯很好的影响了网购用户,微信支付凭借社交来改变人们的支付习惯,中国移动虽然也有超过几亿用户,大部分都限与通话中,却没有重视用户体验与引导,同时这也是其不擅长的。移动支付宝通过移动等通讯公司提供的无线联网业务培养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而将移动支付这个产品踏于足下,很像是给中移动一记响亮的耳光。  中移动手机支付现在已经更名为和包,推广与宣传的力度并不是很大,一直非常低调的在做这个产品,网上能看到的关于和包甚至手机支付的新闻也不是很多,这大概跟期发展策略或者发展方向有关。无论和包今后如何发展,想要改变人们已经拥有的支付习惯是很困难的。另外,从这个产品的几次更名这个事情上,可以看出去中移动对该产品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能表现出来这个产品发展的并不顺利,按照传统企业用人做事的习惯,换团队就是换策略,换策略换思路改名字是再正常不过之事。  3G滑铁卢 4G尚未成气候  移动通讯进入3G时代伊始,中移动开发的TD-SCDMA制式打上了自主创新的标志,强烈的使命感与荣誉感加持在了中移动身上,但市场是不讲优越感的,中国联通与电信借着欧美日韩等国成熟的3G技术驰骋于中国的通讯战场。在3G通讯这个战场上,移动3G没有悬念的失利了,虽然有美其名曰的给予3G网络的G3产品,但是速度跟2/2.5G网络差不了多少,这使得很多移动用户没有选择使用G3,移动用户遍及范围广,很多农村的基层用户只要能接打电话就可以,没有升级G3的需求,追求上网速度的用户直接选择了其他网络,对于这部分用户,说中移动倒逼用户选择其他网络也不足为过。  3G的失利让中国移动有些抑郁,在中移动的G3与联通、电信的3G大战的时候,中移动同时也在紧锣密鼓的布置4G网络。工信部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三大运营商4G基站总数累计达到70万个,4G用户超过4300万,其中,中国移动已经建设了超过50万个4G基站,4G用户已经超过4000万,8月-9月2个月的新增4G用户数平均超过1000万。  在数据的显示上中移动4G的发展有优势,事实上另外两家3G的优势也很明显,一些地方没有4G网络覆盖,移动4G就会直接回落到2G,而在网络比较好的地方,其他运营商的3G也可以提供42M速度。这意味着,若是中移动不能快速度大面积的布置4G基站,仍旧大部分地方还是2G网络,那些地方的用户仍旧会偏向于其他两家。相关人士称中移动能够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并且有能力把4G网络推广到偏远的地方,对于这一点,估计大部分人跟笔者一样不会太相信,且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移动MM布局够早 但应用分发市场九牛一毛  移动MM发展的时间比较早,上一个属于诺基亚塞班系统的智能时代,移动的定制机都装有移动自己的定制产品,其中就包括移动MM这个产品。移动MM于2009年8月份上线,当时的智能大屏机还不多,市面上的智能机主流是诺基亚及摩托罗拉等品牌。移动MM类似于苹果商店,不够它解决了跨终端的问题,所有手机都可以在移动MM商城购买游戏、软件与主题。  2014年第2季度中国全渠道应用分发市场份额,百度系、360系及腾讯系各占41.7%、24.9%、20.1%,豌豆荚以6.1%的份额名列第四,剩下的所有应用分发软件占6.1%,这里面包括移动MM。当前的移动应用分发已经形成一个较为细分的市场,大家耳熟能详的此类软件包括360手机助手、91助手、应用宝、豌豆荚等都是当前这个市场的主角,可以为用户提供大量的免费手机应用,安卓智能机时代的用户习惯了使用免费应用,因此按次下载或者包月的应用是没有太大市场的。移动MM从诞生到现在一直走的资源收费的市场路线,这点有些不符合当前的市场行情。  这次中国移动公司整合,除了九大基地中的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和动漫基地将合并成立新媒体公司外,剩下的4大部分会以MM商城为核心,整合分散的资成立互联网公司,移动MM将会被委以重任,看现在的运营状态,如果移动继续以当前的收费策略来运管营MM商城,在其他应用分发市场的冲击下,未来的发展堪忧。  与iPhone合作失利 精英用户流失  中移动与苹果的合作意向开始于6年前,在这6年的时间因为技术问题,双方一直未达成合作,具体来说是过去的苹果手机不支持移动2G/3G网络。这个问题使得苹果与联通及电信达成了长期合作的共识,整个中移动的3G时代就是联通和电信凭借苹果手机分流移动用户的时代,联通和电信借着苹果的独特优势分流了很多移动客户,这部分用户都是高端用户。  虽然2013年9月份以后的iPhone5s和iPhone5c开始支持3G(TD-SCDMA)和4G(TD-LTE)标准,但中国移动是在12月4日获得工信部颁发的TD-LTE经营许可,所以在12月份才开始合作。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已经分流到其他两家运营商不会轻易回到移动,在移动2G时代的传输速率问题面前,联通与电信用户选择性遗忘移动网络也是正常的。同时短期内移动的网络进入非4G就2G的奇葩局面,并且后两者的速度比4G网络差的不是很多,这就是坊间人们所称的“移动4G即联通3G”,没有故意抹黑移动4G却也是实情。  有相关数据统计,2009年中国联通就与苹果达成合作之后,在超过4年的合作中发展在网iPhone用户超过1300万,用户效应带来了巨大的3G品牌收益。有联通与电信普及与发展苹果手机用户,中国移动iPhone
4G版上市后的表现尚可,不过现在国货手机如日中天,很多手机在质量与体验上俱佳,同样也分流了一部分iPhone用户,中移动已经错过了iPhone手机销售的黄金时期。  12580渐行渐远  根据《创业家》杂志2010年5月刊的记载,12580的诞生非常曲折并且有故事性,这里我不再浪费文字描述12580的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一翻。12580诞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出行、饮食等行为的咨询问题,这与联通的114等查询台是类似的,区别在于12580是一个跨网站、信息太、wap等多平台的信息综合性平台。用户们对12580的感觉是又爱又恨,爱的是有一段时间12580确实给人们提供很大方便,恨者在于12580在后期通过捆绑手机业务推广并收费,让很多人对此非常反感,很多人都取消了这个业务。另外,产品从体验到应用上都不理想,由于之提供语音、文字以及简单的地图导航等功能,准确性达不到现在地图等定位系统的准确度。  在移动互联网爆发之后,不只是12580,包括114等在内的各移动通讯服务台都受到了移动APP的冲击,地图、送餐、打车、团购及酒店等应用已经把12580类的信息服务台的任务拆解,大部分人现在除了通过114查询某个服务电话之外,信息台基本上形同虚设,甚至很多生活类APP中都带有各种服务电话,根本无需再拨打电话语音。现在的90后用户们大部分都不知道移动12580这个产品的存在,12580的APP在360手机助手的全部下载量仅仅为40万。  从当前的互联网环境、用户使用习惯及用户需求来看,
12580这个产品的存在意义已经不是很大。至于明年正式开始运营的移动新公司会不会继续运营这个产品,还要看起以后的发展策略,12580已经完成了其历史性的任务,以后大概会面临着内部的转型与整合。&&咪咕文化能否成功 未来发展不甚明朗  咪咕文化是中移动探索了很久确定的新媒体集团公司,全称“咪咕文化科技集团公司”,旗下分为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5个子公司,将于在2015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同时成立的还有一个互联网公司,用来做中移动9大基地的剩余的业务。显然,互联网与新媒体是中移动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咪咕集团公司以内容为主,基于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的咪咕音乐平台,这同时也是一个娱乐平台,之前的主要业务是以提供彩铃为主,最近咪咕音乐的新闻比较多,组织各种音乐会及校园音乐大赛,这是中移动所擅长的。  之前,中国移动的新业务更多由业务基地负责,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有九个业务基地,由一个基地开发互联网业务、或者提供业务的接入服务,优点在于可以降低业务开发和运营成本,缺点在于隶属于省公司的基地即便拥有产品和业务创新的自主权,在营销、服务等运营环节仍旧是传统模式,内部流程较为复杂,使得基地模式越来越难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咪咕文化专职做内容,可以让其他公司从流程中解放出来做运营,总体来看这是有益于中移动转型的。  值得指出的仍旧是中移动的体制问题,即便咪咕文化可以生产更多的内容,中移动平台不对外开放与传播,仍旧不会有太大的效果。另外,一个要做内容的公司必须要有开放的心态,就如其他音乐网站、视频网站可以让用户自己生产内容一样,用户的原创才会产生最好的内容。多年来,业内人士一般都感觉中移动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high,平台模式难免会陷入这个怪圈,其实自HIGH没有什么,主要看的是能不能HIGH出花样,能不能HIGH出用户。  中国移动自2000年建立到现在已经14年,这些年里确实为中国移动通讯行业的发展贡献了其应有的力量,如移动梦网一样发展伊始就是带有互联网基因的,如果不是移动梦网业务的出现,腾讯很有可能成为他人的,还有很多企业也因为无线虚拟业务而再次爆发。而移动作为这个行业的带头大哥,一直引领者整个行业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移动通讯形式从通话到短信再到语音再到视频,传输速度也从几K到几十M,做流量生意的中国移动也伴随着几亿人民用上了移动网络而变成一个超级行业大鳄。  在这14年的发展进程里,中国移动做出过惊鸿一瞥的产品,当然也有上面所列的做的不够好的产品,在这些产品及业务背后,更多反映出的也是一个国有企业从运营模式到管理模式不断转变发展的历史。我们总结出这些,可以称作经验,也可以称为败局,总结不是目的,更多的还是让其他企业能够看到这些,如果能从中得到启示,我们就会欣慰了。文/王吉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article/101095.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后参与评论
其实移动是最具互联网思维的。飞信运维外包一年投入有5到6个亿吧。可坚持免费到现在。
:数据部的利益输送渠道
:数据部的利益输送渠道
每一款看着都是道美食可是吃着吃着就变味了
中国移动的DNA注定做不好应用类产品。1、电信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敏捷方式很难成功,海外大T也罕有以业务为核心的转型案例,更多是通过兼并和外包
2、中国移动凭借资源优势,从早期的增值业务、短彩,到MM、飞信、爱音乐等都是要以自己为核心通吃价值链的模式,少有真诚合作的业务伙伴
3、三层组织架构的KPI考核,导致员工只有对上管理,创新也是为拿奖
4、持续多年过度上交利润,透支基层员工的能力和工作热情
转型?空谈吧 体制不改何谈转型
TD确实坑得移动有点儿惨淡,不过,移动做的产品,诶,始终差点儿成熟度啊,有些东西是要么红遍天下,要么死在阴沟,赢家通吃
作者好幼稚,基本的行业数据也搞不清楚
习惯了wifi,基本没在意过几G的网络,十几年一直是移动的用户,直到微信抢红包时才发现慢的杀伤力,如今移动4G速度不错,但信号的确还是一般。
移动做不好产品不是能力问题。360浏览器负责的产品经理,年薪在60万到70万左右,还有期权等奖励。三大家基本就是这个水平。人家还不玩了命的干。这和移动集团副总裁工资差不多。
好吧都是我熟悉的产品
少写了一个WLAN。作者的偏向性还是蛮明显的,只提到了为了3G和IPHONE转投联通电信的所谓高端用户,为何不提更多的宁肯坚守2G的移动苹果用户,以及那些待合约期满或4G商用后迫不及待回归移动的用户?4G在我们城市早已是压倒性普及,怎么还算是不成气候?
拿了一手好牌,却打成渣渣。
哦风。。。
伟哥的互联网观察日志移动互联网怎么赚钱?他们如何年收入超5000万
移动互联网怎么赚钱?他们如何年收入超5000万
怎么赚钱?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们。事实上这个问题不仅仅困扰着创业者们,也同样困扰着那些互联网大佬。百度CEO李彦宏和360董事长周鸿祎都曾表示移动互联网赚钱不容易。
李彦宏曾经坦言,PC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很难被移植到上,因为PC互联网上成熟的广告模式很难在手机上复制。李彦宏认为,&手机屏幕小了很多,其广告空间就很小。屏幕小的另一个障碍是人们阅读习惯的碎片化,使得广告价值减退。&
而周鸿祎也曾公开表示,移动互联网赚钱很难,目前国内用户量最大的应用&&微信也无法实现盈利。那么移动互联网真的没法赚钱吗?
《福布斯》杂志中文版日前给出了答案,近日福布斯发布2011年30家最能赚钱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名单。这份名单所列30家公司在2011年的收入都超过了5000万元,它们的分布情况俨然是一份当前移动互联网赚钱指数表:最多,达11家之多,平台和移动广告各5家,4家为生活服务,1家阅读,3家工具,1家综合。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他们是怎么赚钱的吧:
成立时间: 2003年
总部地点: 上海
创始人: 张涛
投资方: 挚信资本、红杉资本、启明创投、光速创投、谷歌
融资金额: 超过1 亿美元
2011年收入: 超过10亿元
商业模式:该公司最初提供基于PC互联网的餐饮指南,并通过用户点评形成竞争壁垒和用户黏性,后来扩展为城市生活服务指南,2009年又推出移动客户端,截至去年第四季度,大众点评的月活跃用户数超过4,200万,来自移动客户端的流量占到全部流量的80%以上。其收入包括优惠券、关键词推广和团购等,去年其团购交易额超过10亿元。凭借在用户、商户、移动端和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积累,该公司在广为看好的与位置相关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方面赢得了不少先发优势。
杭州斯凯网络
成立时间: 2005 年
总部地点: 杭州
创始人: 宋涛
融资 : 2010 年在纳斯达克上市
2011 财年收入:& 6.75 亿元
商业模式: 该公司早期提供用于功能手机(包括山寨机)的和无线增值服务,近年抓住智能手机和3G网络带来的机会,发展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应用商店之一,并培育出一个包括近9,000万名用户的移动互联网社区。目前该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应用分发、用户在社区上使用其虚拟货币来购买各种道具而产生的收入,以及传统的无线增值业务收入。
成立时间 : 2002 年
总部地点 : 北京
创始人 : 周云帆、杨宁
融资 : 2004 年在纳斯达克上市
2011 年收入: 10.1亿元
商业模式:该公司是最早从移动互联网淘到金的公司之一,目前其将近一半的收入仍然来自于最初令其受益的无线增值服务。近年该公司积极围绕其早期积累起来的用户群展开货币化,包括发展自主研发和分发手机游戏业务,进入到PC互联网游戏领域。目前其另外一半的收入中,移动游戏和PC互联网游戏各占约一半。
成立时间: 1996年
总部地点: 长沙
创始人: 李新宇、宋鹰
融资: 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
2011年收入: 3.71亿元
商业模式:该公司最初从事电信等行业软件开发,并成为这一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后来开辟无线增值业务,并借助手机动漫建立特色,近年介入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教育等运营领域。目前其28%的收入来自传统的无线增值服务,19%为移动教育,移动电商收入不到3%,系统集成与软件业务约27%,其余为文化创意业务。
成立时间: 2004年
总部地点: 北京
创始人:何小鹏、梁捷
投资方: 纪源资本、成长基金、集团、联创策源、晨兴创投
融资金额: 1,000万美元以上
2011年收入: 4.5亿元
商业模式:UC优视代表着这样一种可能会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很实用的模式,即通过某一项具体应用(在UC优视是浏览器)吸引用户,然后通过平台化留住用户并创造收入。该公司目前成功地发展出社交、游戏、应用、内容等平台,并在广告、游戏和应用分发方面挣得大部分收入。
成立时间:2006年
总部地点:无锡
创始人:张小玮
投资方: 远东控股、红杉资本、
融资金额: 数千万美元
2011年收入:近5亿元
商业模式:该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独立B2C移动电商,日订单量过万,客单价 180 ~ 250 元。它选择了一个独特的群体:位于三四线城市和城乡结合部的工业园中的产业工人和服务人员,他们大多没有PC,主要通过功能手机来完成上网,是被传统电商与物流体系忽略的一群。这让该公司通过一套完全符合这群用户需求和物流环境的体系来建立了自己的优势,并有效避开了恶性竞争,从而能够获得远超过一二线城市电商的毛利率。
成立时间: 2003年
总部地点: 北京
创始人: 陈昶
投资方:电通、SBI 集团、JAIC、CROSBY等
融资:800 万美元
2011 年收入:2.5亿元
商业模式:该公司主营移动互联网广告代理业务,是国内最早的移动互联网整合营销公司之一。从2006年起,成为中国移动唯一的一家互动营销战略合作伙伴,负责中国最大的WAP门户-移动梦网的广告代理。近年它也不断扩展移动互联网上的各项服务,建立了自有的智能广告投放管理平台&&飞云广告。但该公司也面临类似公司通常会面临的问题:过度依赖某种资源带来的风险。
成立时间: 2005年
总部地点: 深圳
创始人: 汪溪
投资方: 智基创投、法国安盛私募投资、软银中国、盛大资本等
融资金额: 近亿美元
2011年收入: 2.8 亿元
商业模式:该公司是中国仅次于百度的第二大移动搜索引擎服务商,目前的日均PV为11.5亿,日搜索次数2.92亿,半年活跃用户数2.2亿,有3万家企业使用宜搜搜索来进行推广。目前该公司来自搜索广告的收入占70%,来自音乐、游戏和软件下载的分成收入占30%。考虑到移动搜索上直接广告的数量和效果都打折扣,未来来自应用分发和引导方面收入比重可能会提升。
成立时间:2009年
总部地点: 广州
创始人: 张宇
投资方: IDG、清科集团
融资金额: 500万美元
2011年收入: 2亿元
商业模式: 该公司提供针对三四线市场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该公司充分挖掘珠三角这一中国制造最活跃地地区之一所提供的密集的&三低&(低收入、低学历和低年龄)用户群,以及大量物美价廉的产品,从而迅速壮大。创始人张宇的计划是:服务好现有目标用户群,在适当时机进入一二线城市展开竞争。
成立时间: 2001年
总部地点: 广州
创始人: 刘泳
投资方: 不详
融资金额 : 不详
2011年收入: 超过5,000万元
商业模式:该公司也是从WAP时代开始淘金的公司之一,但较早将重心放在手机游戏上,并借助身处广州的地利率先与腾讯在手机游戏上展开合作,在MMORPG手机在线网络游戏、在线互动KJAVA游戏等领域形成特色。其注册用户超过1,000万,《幻想西游》是其代表作。
成立时间: 2007年
总部地点: 北京
创始人: 安锐铮
投资方: 不详
融资金额: 不详
2011年收入: 超过1亿元
商业模式:尽管在2008年成立时App Store已经推出,该公司还是采取了务实的做法,将重点放在WAP游戏和客户端游戏的开发上,并一举成为该领域最成功的公司之一。随着智能手机平台的崛起,该公司正在重新布局全新的渠道和用户群体。
成立时间: 2010年
总部地点: 北京
创始人: 舒义
投资方: IDG,KPCB
融资金额: 约3,000万美元
2011年收入: 1亿元
商业模式:该公司主营基于WAP和APP的移动互联网广告代理和移动广告平台解决方案,当众多创业者涌向APP时,该公司却重点从WAP切入,依靠与腾讯等大公司的合作,迅速聚合客户,建立了在WAP效果广告领域的规模优势。之后,依靠在WAP广告积累起来的庞大客户基础,快速切入智能广告平台,目前是中国移动广告领域营收规模和融资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
成立时间: 2010 年
总部地点 : 广州
创始人 : 刘萧葳
投资方 : 达晨创投、东方富海
融资金额 : 数千万元人民币
2011年收入: 1.4亿
商业模式:该公司在业务和用户群上和先于其成立的买卖宝、爱购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其从一开始就将自主品牌的开发放在重要位置,并且希望最终能占到全部销售额的一半。由于公司所在地广州拥有大量过剩的制造资源,而那些位于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对一线品牌的认识又相对有限,这就提供了通过移动互联网建立自主品牌的机会。
维旺明(VIVA 无线新媒体)
成立时间: 2007年
总部地点:北京
创始人: 韩颖
投资方: 高原资本,银泰资本、中国宽带资本、美国著名天使投资人
融资金额: 千万美元级
2011 年收入 : 5,000 万元商业模式: 该公司利用中国杂志业高度分散、面临来自互联网压力而思变的机会,建立了目前中国最大的第三方移动终端杂志发行与推广平台,和上千本杂志建立了合作,拥有6,000万名用户,这让该公司可以通过免费阅读来发展广告业务,同时通过运营商带动付费阅读收入。
成立时间: 2004年
总部地点: 广州
创始人: 邓裕强、张向东
投资方: 中国宽带基金、IDG、经纬创投
融资金额: 数千万美元
2011年收入: 超过2亿元
商业模式:该公司拥有面向中文领域的移动互联网媒体&3G门户网,和面向全球用户的应用软件&GO 系列APP。截至 2 月拥有1.7 亿注册用户,日活跃用户超过3,000万,以GO桌面为代表的15款APP应用下载超2亿次,在谷歌全球电子市场下载排名第一。其收入来源包括媒体平台广告收入,和阅读、游戏、应用等用户付费收入,其中应用付费70%的用户来自海外,媒体广告收入与用户付费收入各占公司营收一半。
成立时间:2006年
总部地点: 苏州
创始人: 韩松
投资方: 不详
融资金额: 超过 1,000万美元
2011年收入: 1.2亿元
商业模式:儒豹的创始人韩松在硅谷工作多年,创业前从事过十几年的机器人研究,这体现在儒豹身上就是该公司一直强调自己的技术领先性,比如对HTML5的支持,推出自己的浏览器等。在产品设计上该公司突出自己的垂直搜索,共划分20多个频道,这一点使它和宜搜不同。目前它的收入也和宜搜一样主要来自广告,其频道布局模式可望使其从用户的应用中受益,比如电子商务。
Haypi(上海海湃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2008年
总部地点:上海
创始人:任刚
投资方:不详
融资金额:不详
2011 年收入:超过 5,000 万元
商业模式:该公司发迹于海外,去年第四季度才经由与腾讯的合作而大力拓展中国区市场,其成名游戏《Haypi Kingdom》在 2011 年苹果 App Store所有应用的年收入中排名第8,去年海外收入超过1,000万美元。该公司创始人任刚在创办公司之前,已经和伙伴开发了100多款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这说明在应用多如牛毛的今天,开发能力的积累和突破对一家游戏公司的跨越式发展多么重要。
掌上明珠成立时间: 2003年&&& 总部地点: 北京创始人: 高克家,武春雷等投资方: 德同资本、宽带产业基金等融资: 超过1,000万美元2011年收入 : 超过2 亿元商业模式: 该公司是一家手机联网游戏的开发商、发行商和运营商,已经开发、发行超过100款各种题材的手机单机游戏,成功研发运营了8款大型手机网络游戏,累积近8,000万注册玩家。该公司经历了手机联网游戏从WAP网页时代到智能手机时代的全部历程。
成立时间: 2003年
总部地点: 北京
创始人: 高克家,武春雷等
投资方: 德同资本、宽带产业基金等
融资: 超过1,000万美元
2011年收入 : 超过2 亿元
商业模式: 该公司是一家手机联网游戏的开发商、发行商和运营商,已经开发、发行超过100款各种题材的手机单机游戏,成功研发运营了8款大型手机网络游戏,累积近8,000万注册玩家。该公司经历了手机联网游戏从WAP网页时代到智能手机时代的全部历程。
中国娱乐集团
成立时间: 2011年
总部地点: 北京
创始人: 张力军
投资方: 联发科技、怡和联创基金
融资金额: 不详
2011年收入: 超过2亿元
商业模式:香港上市的新媒体集团第一视频通过资本手段组建的独立的手机游戏开发和发行公司,包括从事联网手机游戏开发的3GUU、从事单机手机游戏开发的KKFUN和手机设计公司香港一高,这让该公司在基于功能手机的游戏开发和发行领域获得规模优势,每年拥有超过3,000万名付费用户,在成立第一年就被《愤怒的小鸟》的开发商相中,联手开发和发行基于功能手机的版本。同时,3GUU在基于智能手机的游戏开发与运营方面经验也能帮助公司灵活应对行业变化。
成立时间:2008年
总部地点:北京
CEO:张福连
投资方:软银赛富、清科创投
融资金额:不详
2011年收入:超过2亿元
商业模式:该公司的营销解决方案覆盖2G、2.5G、3G网络,并通过遍布全国的代理体系而形成无所不在的渠道,这让它获得了一定的规模优势,从而让它从移动互联网复杂的使用环境和行业早期的特点中获得盈利,目前其客户包括Intel、奔驰、宝洁等数万家。
成立时间:2008年
总部地点:上海
创始人:吴诣泓
投资方:挚信资本
融资金额:700万美元
2011年收入:5,000万元
商业模式:该公司聚焦于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动广告服务,拥有Vpon LBS移动广告平台及相关技术,并通过品牌广告创收,该平台覆盖用户超过8,000万。同时,从2010年开始拓展APP应用广告,目前每个月分给应用开发者的分成收入超过100万元。
网龙91无线
成立时间 : 2010 年
总部地点 : 福州
创始人 : 刘德建
融资 : 公司为 2007 年于香港创业板上市。网龙网络的独立子公司,正计划分拆上市
2011 年收入: 5,940 万元
商业模式: 91无线专注于无线互联网业务,该公司从最初的一款手机应用软件&91手机助手,如今已经发展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应用分发平台之一,包括91手机助手和安卓市场两大平台,截至7月,91手机助手用户数已突破1亿,安卓市场用户数达3,256万;两大应用分发平台上架应用超过48万款,累计下载量超过70亿。
该公司所处的良好位置正转化为收入上的强劲增长动力,去年其收入同比增长将近800%,其中70%来自广告,30%来自手机游戏。
成立时间: 2004年
总部地点: 北京
创始人: 肖永泉
投资方: 启明创投、软银赛富等
融资: 3,200万美元
2011年收入: 超过5,000万元
商业模式: 当乐网是中国最早的专业手机游戏下载网站,包括单机游戏、手机网游、社交游戏以及互动社区服务,用户超过6,000万。它是《愤怒的小鸟》进入中国内地的首家合作伙伴,收入来源包括手机游戏分发分成、广告等。过去三年该公司分给开发者的收入超过1亿元,计划未来三年将达到5亿元。随着智能手机的爆发式增长,当乐网可望从中受益。
成立时间: 2008年
总部地点: 北京
创始人: 沈思、钱文杰
投资方: DCM、凯旋创投
融资: 2,200万美元
2011年收入: 超过 5,000万元
商业模式:木瓜移动代表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PC互联网时代中国公司难以走出中国的局面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有机会被打破,它的总部在北京,但主要用户、市场和收入却来自欧美。木瓜最初开发游戏,并获得不错成绩,后来因为转向平台化,而停止了自己开发。目前它运营着Android上最大的社交网络之一,用户超过6,000万,收入包括运营分成、虚拟货币交易收费、广告。
成立时间: 1999年
总部地点:广州
创始人: 高重建(Kin)
投资方: 红杉资本、腾讯
融资: 不详
2011 年收入:超过5000万元
商业模式:该公司最早靠传统SP业务立足,后来受到运营商政策影响后,开始转向JAVA游戏开发与运营,一度是中国移动指定的十大手机游戏开发商,2009年推出的《游戏帝国Online》曾创下每月数百万元的收入。近些年开始转向智能手机平台和海外市场,目前海外和国内市场收入比重各占一半。
T4GAME呈天游
成立时间: 2008年
总部地点: 北京
创始人: 齐海、韩静、霍殿岩
投资方: 启明创投
融资金额: 数百万美元
2011年收入: 超过5,000万元
商业模式: 几位创始人都在早期的无线增值服务领域有资深经验,因此当他们在2007年决定创业时,仍然选择了他们所熟悉的中国市场,以及熟悉的JAVA平台,瞄准当时鲜有佳作的JAVA手机联网游戏。该公司奉行精品策略,迄今仅发布三款作品,但每款都堪称精品,其中一款在上市3个月后月收入就超过1,000万元。目前有6个新项目正在推进中。
成立时间: 2006年
总部地点: 北京
创始人: 曹红、吴刚
投资方: IDG、成为基金、挚信资本
融资金额: 超过1,000万美元
2011 年收入: 超过 1 亿元
商业模式:该公司现任CEO吴刚曾于2000年创办游戏开发公司数位红,是中国最早的手机游戏开发商之一。顽石互动的游戏覆盖WAP、WEB和iOS、Android,但近年凭借一款名为《二战风云》游戏的iOS版成为中国区手机游戏收入最高的公司之一,在App Store中国区收入排行位列第一,第一年的收入超过1,000万美元。对于那些脱胎于功能机时代的游戏公司而言,顽石的转型是个典范。
成立时间: 2005年
总部地点: 北京
创始人: 林宇
融资: 2011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2011 年收入: 2.56亿元
商业模式: 该公司成立之初就假定,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将催生巨大的安全需求,并在塞班时代开始创业,该公司在最初的几年内遇到不小的商业化挫折,但3G网络的全面启动使其迎来黄金时代。该公司为用户免费提供基本功能,然后通过增值服务收费。目前,其注册用户数约为1.5亿。除此之外,它推出了一项名叫NiceDay的日程管理服务,该服务有机会提供更多的货币化机会,比如应用分发平台。
成立时间: 2010年
总部地点: 北京
创始人: 齐玉杰、张鹤、边嘉耕、王鹏云
投资机构: 红点创投、启明创投
融资金额: 1,300万美元
2011年收入: 5,000万元
商业模式:该公司是中国本土移动营销公司中最具创新性的公司之一,从一开始就专注于智能手机平台,主打移动应用的广告,目前拥有水果忍者等超过3万个独家合作优质媒体,每天覆盖用户超过1,600万,客户包括KFC,必胜客,沃尔沃,中国银行等数十家。
成立时间: 2004年
总部地点:北京
实际控制人: 姚文彬、叶颖涛
融资: 2012年5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2011年收入: 1.84亿元
商业模式:基于中国移动的最大手机游戏开发与运营商之一,去年其收入的65%来自中国移动百宝箱业务平台和G+游戏业务平台,自主开发游戏占全部收入的67%,主要为移动单机游戏。从2010年开始,该公司开始涉足互联网页面游戏和移动联网游戏。这种业务和收入结构使公司面临过度依赖中国移动和单机游戏、无法完全分享行业新增机会的风险。&
19:00 更新
18:47 更新
18:00 更新
18:00 更新
18:00 更新
18:44 更新
18:35 更新
18:17 更新
17:57 更新
17:42 更新
17:25 更新
17:09 更新
16:49 更新
16:50 更新
16:28 更新
&&科技讯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马仕移动电源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