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精神病康复 论文的认识论文1500字

大学生网 版权所有关于乡精神病患者危害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乡精神病患者危害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为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救护和管理,减少精神病患者危害社会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安定和谐,5月底,我乡开展了一次精神病患者危害社会的调研活动,对全乡的精神病患者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全乡精神病患者人数多、对社会危害性大、精神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一、全乡精神病患者的基本情况石门乡位于县郊西北部,距县城10公里。全乡辖42个行政村,466个村民小组,10068户,总人口38162人,总面积79.8平方公里。近几年,我乡精神病发病率凸显上升趋势,对社会的危害性在逐渐加大。通过在全乡发放精神病摸底调查表、上门入户核查登记的形式,发现全乡共有精神病患者22人,女性精神病患者有8人,占36.3%,重症患者共计 11人,占总人数的50%,95%以上的患者家庭经济条件差。二、全乡精神病患者现状目前,全乡精神病患者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接受正规治疗的患者很少,这主要是因为轻症患者多属间歇性精神病人,因心理原因“讳疾忌医”,一般拒绝接受治疗,有的根本不把治疗当回事。而重症患者就近找不到监管场地,无法接受正规治疗,有的接受治疗病情稍有好转又停药造成病情复发;二是对重症精神病患者监管不力,重症精神病患者大多数监管在家中,而家人由于对精神病防治认识不够或者根本没有监护时间或能力,只好把精神病患者锁起来,有的家人有心无力,甚至对患者放任自流,使他们流落街头;三是精神病患者在社会上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有时处于边缘人的状态,埋下了许多不安全隐患。三、精神病患者的危害性据调查,精神病患者无论对家庭和社会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由于我乡精神病患者存在基本没有接受治疗的现状,就势必造成治疗延误的现状,这种现状一旦维持下去,就会导致精神病患者恢复慢或恢复不完全,甚至造成难治、抑郁和自杀的发生率增加,心理发育和社会发育受干扰,家庭心理问题和痛苦增加,各种关系破裂,亲情中断,失去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学习、就业中断,物质滥用、危害社会行为、治疗费用增加等一系列后果。这些后果常常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那就是精神病人出现暴力犯罪的可能性增加,对社会的危害性极大。据调查,精神病的暴力犯罪主要有6种危害性:精彩推荐
相关链接兴趣推荐
头条推荐1802097 人阅读6599904 人阅读1262534 人阅读1364299 人阅读242385 人阅读生活服务
Powered by Copyright & . 学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Tue Apr 11 22:04:56 UTC+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戴涛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对于精神疾病,你真的了解多少?
我们经常可以从报纸上、电视里接触到关于精神疾病患者各种各样的负性信息,如果在百度引擎的新闻频道输入“疑似精神病”这个关键词,会检索到多达3万1千多条的新闻报道。但是当你随意点开几条并跟踪事件进展,会发现大多数新闻是没有后续报道的,没有人去关心那个疑似精神病的人是否真的患有精神疾病。
生活中也充斥着“脑残、神经病、武疯子”等流行用语,“泛精神病”甚至成为我们日常娱乐的内容。这样看来好像人们对精神疾病并不陌生,然而你真的了解吗?
远离“神经病”就远离精神疾病?
调查显示中国人各种精神障碍的终身患病率是17.6%。也就是说:100个人中就有17.6个人在一生中可能患有精神疾病。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有一段时间可能出现情绪或精神方面的问题,就像会感冒发烧一样,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精神感冒”。因此,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精神疾病患者并不能让我们远离精神疾病,正相反——去了解他们,科学地认识疾病才能帮助我们有效预防和尽早发现。
精神疾病患者都是危险的“疯子”?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分类,精神疾病约有200种之多,排在前三位的是: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和物质依赖相关障碍,而可能存在意识丧失、行为失控的重性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仅占总患病人数的1%左右。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都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披头散发、手舞足蹈、危险恐怖的样子。
精神疾病患者更容易暴力伤人?
调查显示重性精神疾病患病中存在暴力倾向或有暴力行为的人约占8-10%,而在未患病的普通人中则有近20%的人使用过暴力。你可以试想如果自己生活在一个100万人口的城市里,有暴力行为倾向的精神疾病患者大约会在1000人左右,而存在过暴力行为的普通人则达到20万之多。也就是说,发生暴力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数量远远低于普通人。
得了精神疾病就无药可救了?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在2009年公布的数据,超过八成的患者并不属于重性精神疾病,他们不需要住院或特殊监管,通过一般性治疗就可以得到康复。对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我国有着完善的治疗和管理规范,他们可以通过入院治疗、社区康复、家庭康复等方式回归社会。而社会和大众对他们的理解和关爱可以提高他们康复的可能性。
以上这些错误认识带来了人们在情感上对精神疾病的耻感,而羞耻感会导致态度上的成见和偏见,态度进一步决定行为,歧视由此而生。正如对性别、种族等的歧视一样,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在无意识中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给精神疾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庭带来沉重的压力。只有社会认识充分了,我们才能坦然说出"我有精神病",就象说有任何其他生理疾病一样。了解精神卫生知识,提高我们的精神健康素养,能够帮助我们科学地认识精神疾病,更客观地对待精神疾病患者。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20:25
戴涛大夫的信息
戴涛大夫电话咨询
戴涛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戴涛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戴涛大夫提问
戴涛的咨询范围:
戴涛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情感障碍科好评科室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精神病患者自知力评估和护理
精神病患者自知力评估和护理
摘 要:自知力又称内省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判断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识辨.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自知力缺乏是精神病患者由于疾病原因丧失
【题 名】精神病患者自知力评估和护理
【作 者】刘立志 伍小凡 张伟红
【机 构】91医院心理科,河南焦作454003
【刊 名】实用医药杂志(山东),
【关键词】自知力缺乏 精神病患者 评估 护理
【文 摘】自知力又称内省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判断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识辨.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自知力缺乏是精神病患者由于疾病原因丧失了判断力。否认自己是不正常的,甚至拒绝治疗的状态。笔者所在科自05―12对286例精神病患者自知力进行评估.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
【下载地址】
本文导航:
自知力缺乏,精神病患者,评估,护理
上一篇:暂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团的认识15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