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第三产业是投资如何拉动经济增长长的新动力

新闻热线:&&投稿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政策惠民生 发展聚民心
政策惠民生 发展聚民心
&&凉州区提高财政保障水平助力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何立忠
  2011年以来,凉州区围绕转型升级发展,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有效保障了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至2015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5.7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全省县区的位次由2010年的第10位上升至2015年的第4位。2011年至2015年争取到位一般转移支付资金累计达到91亿元。
  落实惠民政策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近年来,凉州区广泛宣传各项惠农政策,确保让群众都成为惠农政策的&明白人&。为了使惠农资金发放在&阳光&下运行,该区着力抓好关键环节。抓好群众评议,确保受益对象准。区上将民主评议作为确定农村低保等特惠制补贴资金发放对象的关键环节,受益对象准不准、实不实,群众评议说了算。建立完善农民补贴信息网,及时更新农户各类数据。抓好部门协作,确保补助项目实。各乡镇政府指定专人具体负责采集农户各项惠农资金数据信息,各惠农项目资金主管部门审核把关,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发放补贴资金,确保了农户应享受的补助项目准确无误。抓好规范运行,确保资金管理严。开设区级&强农惠农资金特设专户&和乡镇&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专户&,实行惠农资金指标统一下、资金一户管、收支一本账、服务一站办,并将所有能纳入&一册明、一折统&的惠农补贴全部纳入财政专户,保证了补贴资金专款专用、专户管理、专人操作,确保惠农资金发放准确及时。各项惠农政策和惠农资金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加大支农力度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新农村新房屋真美观,新社区新巷道新公路,水泥路上走起来挺舒坦,学生上学更安全,政府把实事办在了群众心坎儿上。&西营镇二沟村民王发智说起这些事来很兴奋,是因为近年来西营镇通过申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在二沟村、三沟村、上六村、碑林村、接脑村修筑村内混凝土道路10.42公里,连通了各村与省道211线的连村路,群众出门就能踏上平展的水泥路。
  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凉州区结合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打破原有乡、村、组界限,集中居住、融合发展,优化新农村公路网络,通过&通村路&、&通组路&、&连户路&,&进巷路&,把惠民项目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统筹城乡发展,形成了以金色大道为主动脉的&交通轴+葡萄串+生态绿化&的新农村核心区。2011年至2015年,凉州区财政共投入财政奖补资金1.84亿元,累计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538项,建成村内砂石路1257.1公里,建成水泥路508.1公里,建成柏油路19.6公里,修通自来水174.59公里,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场所50994平方米,建成小型水利设施21座,累计受益人口达126.17万人。
  加大财源建设力度 培植可持续发展财源
  近五年来,凉州区立足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围绕经济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目标,加大财源培植力度,不断夯实财政增收基础。围绕&3341&项目工程、华夏文明传承示范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等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工业项目建设土地和财政扶持等政策。紧盯&举全省之力建设甘肃(武威)国际陆港&的重大机遇,着力支持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凉州产业基地建设,增强陆港综合承载能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形成以葡萄酒、啤酒、白酒酿造及果蔬加工等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以风、光电装备制造、电器机械及器材为主的装备制造基地,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医药化工为主的特色化工基地,以光伏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以核技术民用装备制造、重离子装备制造为主的核技术综合应用基地,以汽车装备与进出口、农副产品加工出口等为主的出口导向性产业基地。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推进工业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企业竞争实力。拓宽园区融资渠道,重点支持建设&三园区三基地&,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财政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金融资金投入中小企业,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加大科技投入,支持科技创新,将科技成果更好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支持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建设,使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提供新闻线索关注民声315微信公众号。
甘肃日报微信
每日甘肃微博
每日甘肃微信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为满足医疗机构对临床必需、急救等药品的需求,9月9日,甘肃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通知,公布了2016年甘肃省急救、短缺和直接挂网药品目录,调整后的目录继续执行我省药品分类管.......
甘肃市州新闻精选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法律顾问:高洁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单位: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font color="#FF6001
ICP备案号: 陇ICP备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font color="#FF3援建新疆&& &
第三产业成为拉动新疆麦盖提县经济增长新动力
<font color="#16/8/12 15:57:55
【字体: 】
【内容摘要】新疆麦盖提县以地域文化为鲜明特色,依托旅游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今年1-6月,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5.07亿元,其中三产产值达7.17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二分之一,较往年增长了18.33%。
  近年来,新疆麦盖提县以壮大“旅游经济”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构建大旅游、大商贸、大物流的服务业新格局,第三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已逐步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提速的新引擎。
  8月3日,笔者在麦盖提县旅游局了解到,该县以地域文化为鲜明特色,依托旅游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今年1-6月,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5.07亿元,其中三产产值达7.17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二分之一,较往年增长了18.33%。
  每到旅游旺季,麦盖提县央塔克乡布隆浪喀村村民艾买尔?依明总会在离家不远的刀郎乡里旅游景区为游人表演刀郎木卡姆。村民艾买尔?依明说:“我从十岁开始学弹卡龙琴,从2002年开始跟随双胞胎兄弟到处演出,没有固定的平台,刀郎乡里建立之后,一个月能拿到800到一千元的工资,生活水平比之前也有所提高。”
  作为“刀郎木卡姆”和“刀郎麦西莱甫”的发源地之一,2013年麦盖提县打造了刀郎乡里旅游景区,在这里不仅能够欣赏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刀郎木卡姆,还能亲自体验当地民俗,刀郎乡里旅游景区每年都能吸引10多万游客。游客刘爽:“可以体验和感受我们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让我非常有收获的。”
  现在,随着刀郎文化品牌的知名度越来越广,在麦盖提县央塔克乡刀郎乡里旅游景区,精彩豪放的刀郎木卡姆和刀郎麦西来甫表演,也成了一些游客慕名而来一睹刀郎文化盛宴的聚集地,不仅满足了游客需求,也为宣传刀郎文化搭建了一个有利平台。今年上半年,麦盖提县共接待游客13.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4千万元。
  台湾游客谢在明说:“它是属于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能够亲眼看到,非常激动,因为这都是最淳朴、最真实,最能代表维吾尔族的最基本的,而且最深入的一个文化。”
  麦盖提县旅游局局长司马义?库尔班说:“我们麦盖提将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继续整合提升重要景点景区的开发、建设、改造,同时,今年将启动实施沙漠特种游、唐王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不断完善景区软硬件设施,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倾力打造“旅游之城”,力争今年实现接待游客27万人次,旅游创收8500万元,努力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惠民生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责任编辑:赵丽娜
>>中国网援建新疆,谱写华章铸就丰碑
关键字相关信息:
栏目推荐: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