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的ipad屏幕和mini2是一个工艺吗,就是那种把触摸屏和手机显示屏触摸屏分开分开的那种工艺吗

83被浏览11,243分享邀请回答2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还没有帐号? 赶紧
用户版块帖子
闲鱼上买了劣质的ipadmini2触摸屏,估计是后续组装好的。没有拆过屏线自己不通了。
UID:890964
在线时间1104小时
M币415专家18
本文内容包含图片或附件,获取更多资讯,请
后查看;或者
成为会员获得更多权限
好熟悉啊,修过同事的泡汤ipadmini2。幸好买的屏幕触摸电池没问题
UID:793470
在线时间2513小时
M币67939专家98
好熟悉啊,修过同事的泡汤ipadmini2。幸好买的屏幕触摸电池没问题
UID:890964
在线时间1104小时
M币415专家18
没有人看哪?苹果还是很认真的工艺流程
UID:890964
在线时间1104小时
M币415专家18
居然没有人关注
UID:1866207
在线时间898小时
M币8194专家2
Re:闲鱼上买了劣质的ipadmini2触摸屏,估计是后续组装好的。没有拆过屏线自己不通 ..
我们一群收破烂的,你拿那么高端的东西给我们看,你想让我们说什么 总不能每次都瞎编忽悠楼主吧
UID:890964
在线时间1104小时
M币415专家18
收破烂加入反接
UID:890964
在线时间1104小时
M币415专家18
Re:闲鱼上买了劣质的ipadmini2触摸屏,估计是后续组装好的。没有拆过屏线自己不通 ..
玩不转,谁有靠谱的mini2触摸屏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新手上路”发帖需审核后才能显示(请认真发帖),达到数码9级后取消此限制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de by , Time now is:02-06 17:58, Total 0.136036(s) query 11,
Gzip enabled&查看: 4723|回复: 15
ipad 4用的是什么触摸屏?
ipad mini是用GF触摸屏,ipad 4用的是什么触摸屏?
我还以为这次推出的只是 ipad mini 呢# b# A4 S, A3 s$ m$ q: w
没想到 ipad 4 也一起推出了啊
iPad 4 在触摸屏和显示上并没有变动,跟 The new ipad 是一样的6 |7 S' P&&`/ q. Z" X& k# K3 _* m6 U
&&o( m5 f* c' `
还是采用的 G/G 双层玻璃贴合电容式触摸屏
这篇文章分析的比较到位,贴上来大家参考。) x&&A* o* P" L, y. s$ ~. P- b! v. C
触控技术大量导入大宗消费性电子产品才短短几年时间,产业又有大变革。曾经因为Apple苹果智能型手机iPhone和平板计算机iPad采用而成为主流的双层薄膜贴合型电容式触控技术,随着iPhone 5改用in-cell技术、iPad Mini转向薄膜型电容触控技术,市场地位变得岌岌可危。加上Google的Nexus及多款搭载微软Windows 8操作系统的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大多采用OGS单片式触控或薄膜触控技术,9.7吋iPad无疑已成为双层玻璃电容触控技术的最后一道防线。* f8 g&&x. l. }5 i
' j5 Y8 T6 |0 u0 z&&W! T( E' d
这道防线何时会瓦解,完全要看苹果Apple的旨意。虽然业界还不清楚更新一代的iPad产品到底还会不会延用双层玻璃电容触控面板(业界简称为G/G电容触控),或是改用其他类型触控技术,不过,iPhone 5改用in-cell、iPad Mini转用日本写真提供的G/F2双层ITO薄膜型电容触控,似乎是一个警讯。' U&&p" t+ N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WitsView调查,苹果Apple即将推出的iPad Mini,其所采用的薄膜电容触控面板、使用的ITO薄膜系上下两层ITO结构、亦即所谓DITO Film,并且是走黄光制程,而一般传统触控面板厂商的薄膜电容触控使用的ITO薄膜为单层ITO结构即SITO Film,走的是印刷制程。虽然同样是G/F薄膜型结构,但技术层次却有不同。* L+ N7 s1 l* @
8 B* _% g" S% {6 q: g* h9 Y$ |' C
稍早因为iPhone和iPad占据了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大量市场份额,让双层玻璃电容触控技术蔚为主流,也导致薄膜型电容触控技术的生存空间一度遭到严重挤压。如今,iPad Mini采用了薄膜型电容触控技术(尽管DITO Film外传可能也绑了Apple专利),使得薄膜触控技术重新燃起一线生机。
! G2 U0 c4 W1 c" d6 F+ T$ R% P2 Z
这是因为各类型行动装置电子产品走向越来越轻薄的设计,手机要轻薄、平板计算机要轻薄,笔记本电脑也要更轻薄。把G/F结构的薄膜型触控电板和G/G双层玻璃贴合触控面板、OGS单片式触控面板相比较,G/F结构的薄膜型电容式触控面板厚度无遗比G/G来得薄,若与OGS相较,也只多了一张薄膜的厚度,对于厚度和重量影响可说微乎其微(至少以人类的感受来说)。. U( N&&J( m" e5 }* B
另方面,不论是G/G或G/F结构的触控面板,其所使用的上层保护玻璃(表面玻璃、Cover Glass)都可以是全强度,但OGS因为把保护玻璃和Touch Sensor结合,造成强度减弱。据传,即便OGS触控面板已经开始量产出货并且导入商品应用,但强度不足的问题仍未完全排除。这是薄膜型电容触控能够又重获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1 v( L4 d' D* z0 e4 C
2 Z+ `; y' v1 \
无论未来触控面板产业、触控技术主流地位的演变为何,可以确定的是,G/G双层玻璃电容触控技术正面临严峻的考验、薄膜型电容触控重获发展利基、OGS则以成本优势正快速崛起。这样的趋势让触控面板厂商无不积极调整产品组合,寻求新发展。例如,TPK宸鸿(3673)、胜华(2384)全力投入OGS触控技术,TPK宸鸿同时力推大尺寸薄膜触控技术。洋华(3622)导入金属薄膜制程新技术期许提升该公司薄膜电容触控产品,接口(3584)计划推出全新导电材料以求差异化。
至于市场版图是否将因此重新洗牌?或是将出现何种新面貌?仍未可知。目前薄膜触控技术仍以日厂领先,台湾、中国大陆、韩国厂商正加紧脚步跟进,但个别厂商之间的技术层级差异甚大,胜负难料。而OGS未来在大尺寸电子产品市场能取得多少空间也备受期待。整个触控面板市场/产业的后续发展,看来还很精彩,值得持续观察。2 h# \/ s5 k# @+ ~4 P. w
chinatp 转的文章很不错,谢谢!. j3 }; p6 |( K/ f7 i
触摸屏技术怎么发展,拭目以待!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好文章,拜读啦!
谢谢您的分享
不错好东西
地址:成都市高升桥东路2号高盛中心1109室 电话:028--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
在线咨询QQ:
MSN:蜀ICP备号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触摸屏和显示屏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