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脾虚肝郁有痰湿痰湿吃什么药

肝郁脾虚?这个方子有问题吗?_中医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14,675贴子:
肝郁脾虚?这个方子有问题吗?收藏
自觉口干,有粘痰,脸长痤疮有半年多了,以前考虑跟我有肝炎有关系,但肝功正常有段时间了,但症状还没有改善,就看中医调理,诊断为肝郁脾虚,开了七付药,吃了六付药了,刚开始拉了三天肚子,便溏,水样便,现在逐渐好转,但大便还是不太成型,最大的感觉就是头难受,心烦意乱,真想私自停药,感觉还剩一天的药就忍忍吧,明天去复诊!各位大神我这是怎么回事,我这方子有问题吗?
中医 性冷淡?阴唇流脓 阴唇痘痘 阴唇溃烂 阴户痘痘疙瘩和阴唇长肉芽怎么办?咨询白玉兰专业妇科医院
肝郁脾虚,我也是,刚刚才把自己治好。不需用药,先吃素一段时间,主要控制心情。不开心就算灵丹妙药都治不好你。
肝郁脾虚不是用逍遥丸?这么多苦寒药 当然腹泻
说的和开的不一样
肝郁脉弦 脉滑主痰你这是痰热内蕴 开的方二陈汤加味 也是治的痰热内蕴 佐了茯苓白术两味健脾祛湿药
可能药不对症。
肝郁不用柴胡?脾虚不用人参,党参,太子参?只去痰湿怕是见不效
昨天复诊了,方子调整了,但愿症状有所改善!
肝郁脾虚血虚,逍遥散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一列列车行驶在北京居庸关长城附近盛开的山桃花海中。
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准点前来,早出晚归,堪比上下班。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中国人的体质主要有9种,包括“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
  一、玉屏风散:气虚体质
  【病例】 王小姐天生丽质,身体柔弱,虽然是白领阶层中的佼佼者,但是她却总是乐不起来,并且平时总是容易感冒。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全身乏力,疲惫不适,或见气短,多汗,运动后加剧。经过专家诊断为:气虚质,建议予玉屏风散调理。
  【药物解释】玉屏风散是中医预防气虚感冒的专方,主要提升患者的“正气”以抵御外邪,适合于气虚质的人。此外,它还能治疗症状轻微的早期感冒,比如伤风后出现鼻塞、怕冷等症状。
  中医方剂里有“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行”之说,意思就是玉屏风散药味组成少而精,只有黄芪、防风、白术3味药物。黄芪是健脾补气药的代表,于内,可大补脾肺之气;于外,可固表止汗,特别适合于治疗肌表卫气不固导致的体虚盗汗,是方中的主打药物。白术则能健脾益气,帮助黄芪加强益气固表的功能,为辅药。防风异名叫“屏风”,可以解表祛风。可以说,前两味药,以扶正为主,而防风则以祛邪为主,本方剂正是“标本兼治”的巧妙结合。
  二、龙胆泻肝软胶囊:湿热体质
  【病例】汤先生体形有些偏胖,脸上总是油光满面,看起来不清爽,而且很容易生粉刺痘痘,行动起来也比较缓重。他心气很急躁,容易发火。常常觉得嘴巴里发苦、口干,舌苔发黄还很腻。吃东西喜欢口味重的,爱吃辣,但是吃了辣就容易上火,眼睛里出现红丝,还会便秘。经过专家诊断为:湿热质,建议用龙胆泻肝软胶囊调理。
  【药物解释】中医传统名方龙胆泻肝汤含有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当归、柴胡、甘草等药。方中龙胆草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有清热燥湿、导热下行之效,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可使湿热从小便而解。生地、当归有滋阴养血之功。柴胡有疏肝解郁和引经之用。甘草调和诸药。
  龙胆泻肝丸泻肝而不伤肝,利湿而不伤阴,其配伍相辅相成,疗效为医家和患者所称道。而龙胆泻肝软胶囊是根据《中国药典(95版)》中“龙胆泻肝丸”的配方,改变剂型而研制成的新品种。针对“龙胆泻肝丸”中关木通的肾毒性,经过反复的实验,最终用生于四川、云贵一带的川木通成功代替有肾毒性的关木通。川木通与关木通相比,它的清热泻火力量较为缓和,而长于通利血脉,避免了肾损害,更适用于湿热质调理身体。
  三、逍遥丸:气郁体质
  【病例】肖小姐是现代的“林妹妹”,总是莫名奇妙的多愁善感、忧郁脆弱。而且,食欲也差,睡眠质量一直不好,很难入睡,入睡以后也睡得很浅,一点点小动静就会把她惊醒,所以她一直都胖不起来。比较疲惫的时候就常常觉得胸口涨闷,在经前有明显的乳房涨痛感,甚至还会觉得走路的时候肋骨部位发痛。经过专家诊断为:气郁质,建议逍遥丸调理。
  【药物解释】逍遥丸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逍遥散方。方中用当归、芍药以养血柔肝;肝病最易传脾故用茯苓、白术、甘草、生姜以健脾和中;肝郁宜疏,所以更以柴胡疏肝解郁,配以薄荷协柴胡以调达肝木,疏郁散热之力,肝郁得和,则诸病自愈。诸药配伍,肝脾并治,补疏共施,气血兼顾,为疏肝、养血、健脾之名方。对各科疾病出现肝郁气滞证者,都有较好结果。
  逍遥丸适用因肝郁、血虚、脾弱所引起的胁痛、郁证、低热、乳癖、月经不调、内眼病等。为舒肝解郁、调补肝脾的常用方。
  四、消风散:特禀体质
  【病例】小峰每到春天花粉季节,总是发生皮肤瘙痒、皮肤红疹等过敏现象,家长非常焦急,经过专家诊断为:特禀质,建议消风散调理。
  【药物解释】消风散所治之风疹、湿疹,是由风湿或风热之邪侵袭人体,浸淫血脉,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肌肤腠理之间所致,故见皮肤瘙痒不绝、疹出色红、或抓破后津水流溢等。治宜疏风为主,佐以清热除湿之法。
  痒自风而来,止痒必先疏风,故以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之辛散透达,疏风散邪,使风去则痒止,共为君药。配伍苍术祛风燥湿,苦参清热燥湿,木通渗利湿热,是为湿邪而设;石膏、知母清热泻火,是为热邪而用,以上俱为臣药。然风热内郁,易耗伤阴血;湿热浸淫,易瘀阻血脉,故以当归、生地、胡麻仁养血活血,并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为佐。甘草清热解毒,和中调药,为佐使。诸药合用,以祛风为主,配伍祛湿、清热、养血之品,祛邪之中,兼顾扶正,使风邪得散、湿热得清、血脉调和,则痒止疹消,为治疗风疹、湿疹之良方。
  用于急性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稻田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属于风热或风湿所致者。
  五、阳虚体质:金匮肾气
  【病例】赵先生是一名中年男子,最近一年,因为工作劳累出现了畏寒怕冷,大便稀溏,腰膝酸痛,并且伴有性功能减退,特别是冬天症状更是加重。经过专家诊断为:阳虚质,建议金匮肾气丸调理。
  【药物解释】金匮肾气丸以附子、桂枝为主药,各取少量,取“少火生气”之意,意在微微补火以鼓舞亏虚的肾中阳气,补命门之火,引火归源;再辅以地黄等六味药物滋补肾阴,促生阴液;如此配伍组方是本着阴阳互根的原理,阴阳并补,使得“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补阳效果更稳固、更持久。
  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力、改善脂代谢、糖代谢,增强神经-体液调解、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等作用。凡中医临床辨证为肾阳虚型的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前列腺炎、尿潴留、甲状腺功能低下,营养不良性浮肿、糖尿病等病症,服金匮肾气丸均有明显的治疗和改善症状作用。
  六、平胃散:痰湿体质
  【病例】林大妈一向为人温和恭谦,心宽体胖,是典型的老好人,还喜欢甜食。但是最近她的脸上有些黄胖还比较油,眼泡总是浮肿。很容易出汗,而且汗很黏。总是觉得困倦,还会胸闷,痰多。大便比较软散,小便微浊。特别在梅雨潮湿天气,会觉得周身不爽,总是“粘粘嗒嗒”的。经过专家诊断为:痰湿质,建议用平胃散调理。
  【药物解释】平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燥湿祛痰,行气健脾剂。用于脾土不运,湿浊困中,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大便溏泻,困倦嗜睡,舌不红,苔厚腻。
  方中苍术燥湿健脾为君药,厚朴除湿散满为臣药,陈皮理气化痰为佐药,甘草、姜、枣调和脾胃为使药。大凡脾胃病变,只要属于所谓脾胃湿滞,呈现胸腹胀满、口淡食少、舌苔白厚而腻主症的,都可用它来治疗,所以古人说它是“治脾圣药”。后世有许多健胃方剂,都是从它扩展演变而来。
  七、桂枝茯苓丸:瘀血体质
  【病例】杨小姐脸色一直不好看,面色晦暗,皮肤偏黯、色素沉着,还经常有瘀斑,并且容易疼痛,眼眶黯黑,嘴唇黯淡,舌质黯有瘀点或片状瘀斑,舌下静脉曲张,经过治未病专家诊断为:瘀血质,建议桂枝茯苓丸调理。
  【药物解释】桂枝茯苓丸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常用传统名方。原方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等5味药组成,方中桂枝温通经脉而行瘀滞;茯苓消痰利水,渗湿健脾,以助消症之力;丹皮既能散血行瘀,又能清退瘀久所化之热;桃仁味苦甘平,为化瘀消症之要药;芍药和血养血与诸祛瘀药合用,有活血养血之功;白蜜缓和诸药破泄之力。
  其可用于妇女经行不畅、闭经、痛经,以及难产、死胎不下等,因瘀血阻滞胞宫者。
  八、六味地黄丸:阴虚体质
  【病例】小张今年20多岁,因为染上了手淫的恶习,所以导致遗精频繁,出现了干咳无痰,手足心热,特别是夜间烦热,口舌干燥,大便干燥,腰酸盗汗。经过专家诊断为:阴虚质,建议用六味地黄丸调理。
  【药物解释】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最早是“八味地黄丸”,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后来,宋代名医、儿科专家钱乙把八味地黄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这两种温补的药物去掉了,变成了现在的六味地黄丸,并用它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病症。
  六味地黄丸以滋阴补肾为主,主治肾阴虚。肾阴虚的典型症状是潮热、盗汗、手心和脚心烦热、口燥咽干,此外还有遗精、梦遗、早泄等。六味地黄丸是味好药,但有些人群是不宜服用的。例如明显是阳虚(包括肾阳虚、脾阳虚)的人不宜服用。
  九、防风通圣丸:平和体质
  防风通圣丸是古代的一种预防用药。也适用于平和质的预防用药,平和质即指一般健康人的体质状态。阴阳平和,脏腑气血功能正常,属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之人。总的来说,这类体质的人体形匀称、肌肉结实,精力充沛,面色红润有光泽,头发润泽有弹性,食欲、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性格随和开朗、乐观积极;不容易得病,若得病也能较快康复;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力均较强。
  【药物解释】防风通圣丸自古就有“有病无病,防风通圣”之说,防风通圣丸出自《宣明方论》,方中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解表,使邪从汗解;桔梗上浮清肺热,主升主出主开;大黄、芒硝泻热通便;山栀、滑石清热利湿,使热从便解;石膏、黄芩、连翘清肺胃之热;川芎、当归、白芍养血活血;白术健脾燥湿,主降主入主合;甘草和中缓急。
  升降出入开合共求平衡,使汗不伤表,下不伤里,调节气机升降出入,司人体之开合,以应天地之气,内能激发人体生命功能,外可祛入侵之邪,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系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故名曰通圣。风邪为百病之长,诸邪之首,历来为医家所重视。故曰“有病无病,防风通圣”。
  本文来源:五运六气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师指导。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分享健康养生知识,报道医学产业故事。为大家收集最新最齐全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与肝郁脾虚相关的文献报道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百科词条: (最后修订于 18:53:24)[共312字]摘要:肝郁脾虚为证候名。指肝失疏泄与脾气虚弱并见,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脾气本虚,又兼肝气所犯,气机郁滞,运化失职的病理变化&。肝气郁结,引起脾胃虚弱,其中主要为消化功能减弱的病变。症见胁痛、厌食、腹胀、大便溏泄、四肢倦怠等。治宜疏肝健脾。肝郁为肝气郁结的简称。肝有疏泄的功能,性喜升发和疏泄,如因情志不舒,恼怒伤肝,或因其他原因影响气机升发和疏泄,均可引致肝郁之证,肝气郁结则疏泄不利,脾气亦因之运化失职,出现以消化功能减弱为主的证候&。临床表现为两胁胀满或窜痛、胸闷不舒,且常随情绪变化而增减。若肝气上逆咽喉,使咽中似有异物梗阻的感觉。肝郁影响脾胃,则出现肝脾不和的病症。在妇女还可出现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
相关文献:.2证候构成  单纯肝气郁结证124例,占20.2670;相兼证候488例,占79.74%。  肝本脏之兼证:肝郁湿热74例;肝经郁热12例;肝郁湿困3例;肝郁血瘀8例;肝郁血瘀痰结1例;肝郁血虚4例;肝郁阴虚  2例;肝郁痰火4例;痰气郁结9例。共117例。  与脾相关之兼证:肝郁脾虚142例;肝郁脾虚兼湿热内蕴52例;肝郁脾虚兼湿热瘀阻9例;肝郁脾虚兼瘀毒内结4例;肝郁脾虚兼气阴两虚1例;肝【摘要】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状况、干预方法、干预效果。方法通过心理测评,得出心理障碍的状况,制定心理干预的步骤和方法。结果95%的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患者存在轻、中度抑郁情绪。90%的肝郁脾虚型乙肝患者存在肯定的焦虑情绪。治疗组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中药治疗配合心理干预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治疗组。  关键词肝郁脾虚一般认为,痛泻要方所治痛泻(多见于肠易激综合征),乓病机是属于&肝气乘睥或&肝郁脾虚,笔者并不以为然。痛泻可以缘于肝郁,也可以不缘于肝郁;反之,肝郁可以伴有痛泻,也可以不伴有痛泻。真正的肝气乘脾所致泄泻乃伤于七情,临床特征是泄泻与情志抑郁不舒并存;或泄泻每发生于情绪紧张及恼怒之后。肝属木,脾属土,因于烦恼郁怒,肝气不舒,横逆克脾,使脾失健运;或因于忧郁思虑,伤脾在先,土虚木肝郁脾虚  病证名。指肝气郁结导致的脾虚证候。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疏泄不利,脾气亦因之运化失职,出现以消化功能减弱为主的证候,如食少纳呆,脘腹胀闷,四肢倦怠,肠鸣失气,及胁胀痛等。治宜健脾疏肝,以健脾为主。作者:失利,故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气滞不畅则矢气频繁而作;肝脾不和,脾被湿围,运化失常,则大便溏薄,粘液较多;气滞化火,肝郁则热,伤及血络,则心烦不宁,便夹脓血;气滞壅塞大肠,则少腹坠胀,里急后重;肝气乘脾犯胃,气机升降失常,则脘痞不适,嗳气不舒,纳呆不振;舌质红、舌苔薄白而腻,脉弦均为脾虚肝强之象。  治法:抑肝健脾,理气化湿。  方药:逍遥散合痛泻要方加减,共奏疏肝健脾之功。柴胡、白芍、青皮疏肝理气用:柴胡10~15克,香附15克,白芍30克,川芎10克,郁金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枳壳10克,炒麦芽20克,白术12克,党参15克,厚朴10克,山药30克。肝郁化火兼见口苦口干者加栀子10克,黄连10克,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气郁较甚兼有血瘀表现者加川楝子10克,青皮12克,乌药10克,丹参30克,莪术10克;脾虚较甚者加黄芪30克,白扁豆30克,苡仁15克,藿香10克。作者:不明赣南名医之一,早年曾在江西省中医研究所供职,七二年调赣南医专执教,于八二年病故。他学风端正,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疗效显著。中医人参考石城县人民医院黄运祥医生《廖家兴老中医医案两则》一文,编撰廖家兴肝郁脾虚肝炎医案一则,以飨同道。赖XX,男,39岁。日正适廖师来县检查学员实习情况,故请诊。患者于1959年9月患急性黄疽型肝炎,因治不彻底,肝功欠佳反跳数次。1965年又因肝脾肿大,轻【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清热解毒健脾疏肝方联合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HBeAg阳性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9例HBeAg阳性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阿德福韦酯胶囊加自拟清热解毒健脾疏肝方,对照组单用阿德福韦酯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指标为两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苓、当归、白芍、白术各15克,柴胡、薄荷、干姜、郁金、厚朴各10克,川楝子、枳壳、甘草各7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用于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型。表现为疲乏无力,头晕,心悸,胸胁胀满,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舌淡,苔薄白,脉弦。专家点评:方中柴胡、郁金、川楝子疏肝解郁,茯苓、白术健脾养血,厚朴、枳壳理气。  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5种证型,采用联合基因集团上海博华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出品的迈科锐乙型肝炎病毒突变检测基因芯片,进行YMDD变异检测。结果HBV-YMDD变异率湿热中阻型为51.4%(18/35);肝郁脾虚型为21.2%(7/33);肝肾阴虚型为36.4%(4/11);瘀血阻络型为43.8%(7/16);脾肾阳虚型为20%(1/5),各证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为实证组(包括湿热中阻型、肝与睥胃运化腐熟水谷功能、与肝疏泄、藏血功能和肾主封藏功能有关。陈晓明等认为本病因脾失健运,膏脂不化;肾阳不足,精微失于输布;肝失疏泄,气机不利,基本病机为阳气亏虚,脂浊郁积于肝所致。祝思思提出,肝郁脾虚湿阻为NAFLD病因病机,痰瘀互络贯穿始终。柳涛等认为,脂肪肝是由于脾阳受损,脾主散精功能失调,使水谷精微(脂质)不能正常布散,停聚成痰,留于肝脏而成。曾斌芳。认为,本病属于气血津液病变范畴,肝失特点,以探讨抑郁症中医辨证论治规律。对收集的82篇文献中的证型、症状、方剂和药物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证型、症状、方剂和药物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统计发现,原发性抑郁症证型31个,肝气郁结、心脾两虚、肝郁脾虚、肝郁痰阻、肝肾阴虚占57%;继发性抑郁症证型29个,肝气郁结、心脾两虚、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肝郁化火占56.4%。从证候病机分析来看,其基本病机以情志不舒导致气机郁滞为主。或以情志为诱因,或因于抗病毒治疗后,症状有所减轻。患者轻度贫血面容。纳差,无明显口干口苦,偶有恶心欲呕,偶有腹胀,肝区隐痛,小便淡黄,大便黄软,日1次。患者性情抑郁,夜间难以入寐。舌质淡红,苔薄黄,中医诊为肝积,辨证为肝郁脾虚。治以柴胡疏肝散加味疏肝健脾,解郁安神。处方:柴胡10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黄芩10克,白术15克,蒲公英15克,当归15克,合欢皮10克,夜阴蕈肥边肿痛。中突起蕈丁鸡冠。由肝郁脾虚所致。宜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倍加青皮、栀子。《外科大成》清祁坤公元1665年【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养营方配合自制碧雪散治疗肝郁脾虚挟湿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对60例肝郁脾虚挟湿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予以益气养营方内服同时配合外用碧雪散,连续治疗1~3个月。结果近期疗效显著(2周内),停药后30%的患者在3个月内可有复发。而连续用药2~3个月后,一年内较少复发。结论益气养营方配合碧雪散对肝郁脾虚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关键词】口腔黏膜病;口腔溃疡;肝郁脾虚口腔镜相分析,结果脾胃虚寒型多见胃粘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丝状血管可见。肝胃不和型常呈斑块样充血,线状充血常可见于皱壁隆起处。  1.3肝胃郁热型  肝胃郁热型以胃镜见糜烂,尤以十二指肠球部糜烂为主,肝郁脾虚次之,则以胃窦糜烂为主。胃粘膜萎缩,以气阴两虚者为多。李孝斌对100例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与胃镜进行观察,将中医证型分为脾胃气虚、脾胃虚寒、肝郁脾虚、气阴两虚、肝胃郁热五型,在结果分析中发现肝胃郁热.05),胃痛宁组优于雷尼替丁组。结论胃痛宁胶囊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胃痛宁;制备;临床应用  胃痛宁是自制纯中药制剂,具有疏肝健脾,解痉止痛,止血生肌的功效,用于治疗肝郁脾虚、肝胃不和和消化性溃疡活动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  1处方与制备  1.1处方柴胡30g,党参30g,白芍30g,延胡索36g,珍珠层粉30g,佛手30g,茯苓36g,三七9g,甘草9g肝脾不调  病证名。指肝气不和引起脾失健运,肝脾功能失调的病证。肝气过盛,横逆犯脾胃,导致肝气犯脾的证候;肝气郁结,疏泄不利,导致肝郁脾虚的证候,均属肝脾不调。参见肝气犯脾、肝郁脾虚条。作者:陈实功曰∶阴菌形如鸡冠,四边肿痛为肝郁脾虚。(《正宗》)窦汉卿曰∶阴中肿块,匾如蕈者,名阴蕈阴菌,如枣核者名阴茄,皆由湿热与心火相击而生,惟阴茄难治。性气和缓之妇,胸次坦夷,服药易愈;若性急悍妒之妇,习与性成,服药百贴方愈。必须忌口,绝欲戒性为要,治当补心养胃为主。冯鲁瞻曰∶阴中突出如菌,四围肿痛,便数晡热,似痒似痛,小便重坠,此肝火湿热而肿痛,脾虚下陷而重坠也。先以补中益气汤加山栀、茯苓、青皮以生导师,湖北中医学院附属襄樊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从事中医治疗内分泌疾病30余载,尤其在治疗妇人更年期综合征方面经验颇丰,方法独到。笔者跟师二年有余,每仿效之屡获奇效,总有感慨。现介绍如下。  1肝郁脾虚型  案1:某女,35岁。日就诊,自述平时工作忙压力大,经常陪客饮酒,一年前始见心情郁闷,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疲乏无力,失眠多噩梦,常梦见被蛇咬或看到脏东西,渐至整天心烦,在证治方面,始终未能真正超出甘麦大枣汤之范围。在病因病机方面,众说纷纭,至今难以定论。李师积多年临证经验,对本病病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经数十年临床实践,收到了非常满意的效果。1 病因病机李师认为,肝郁脾虚是脏躁发病之本。从临床实践看,主要病机为肝脾失调,肝郁脾虚。病因多为饮食或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湿浊内生,土壅木郁,肝失条达;或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横逆犯脾,木郁乘土。二者病因不同,其结果均可造成肝FD大鼠模型。但目前认为应用慢性应激制作肝郁模型符合中医理论。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实质是一些未知的不良生活事件所形成的心理应激造成的。故用慢性应激符合病因学说。关于其优劣还未被对比试验证实。2肝郁脾虚型陈苏宁等采用改良夹尾刺激法制备FD肝郁脾虚模型,即每日用长海绵镊子钳夹大鼠尾巴末端1/3处,令其尖叫挣扎但不破皮为度,使其暴怒并与其他大鼠撕打,每次持续30分钟,每日2次,连续刺激3周。造模期间与恢复。  对于肝硬化.中医采用辨证分型研究。刘树农指出肝脏正气不足,湿热之邪乘虚而人,留而不去,造成血行不利,脉络瘀阻,发为本病。王暴魁将肝炎后肝硬化分为肝郁气滞、湿热中阻、血瘀血热、气阴两虚、肝肾阴亏五型。卢秉久指出本病的中心环节是肝郁脾虚.早期多属肝郁脾虚,气滞血阻,中期多属肝郁脾虚,瘀血内结,晚期多属肝脾、肾俱虚,气血水代谢失调。张慧芳亦有同样观点,认为&郁为肝病之本,辨证分为]认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膨胀”范畴。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乃肝脾肾三脏功能俱损,标实乃气滞、血瘀、水停。史海粤[6]认为系木郁土弱,湿热内蕴,毒邪停聚,气机不畅。杨艳娇[7]认为系肝郁脾虚,湿热内蕴,毒邪停聚,气机不畅,肝脾功能失调所致;王立颖[8]认为多由人体正气不足感受湿热邪毒所引起,范汉淮[9]认为,乙肝病毒感染侵入机体,加上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所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乙肝病毒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在《伤寒论》中四逆散的基础上演化而成,原方由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薄荷、生姜、甘草组成,诸药合用,可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肝脾同调。笔者在临床应用体会到只要在病机上扣紧肝郁脾虚,用之即可取得异病同治的效果,现举数例如下。1偏头痛患者某,男,35岁,于日初诊。患者右侧颞部疼痛1年余,平素思虑过度,性情急躁,南京某医院神证形成乃前述病因引起脾胃与肝胆的功能障碍,相互之间的平衡失调所致。发病机理主要在于肝失疏泄,脾失运化,湿热内蕴,变生痰浊,以致土奎木郁,气机阻遏,进而影响胆汁的代谢排泄及脾胃的运化,如此恶性循环,肝郁脾虚,痰湿内生,痰瘀壅滞而最终形成湿、痰、瘀阻互结痹阻肝络遂致肝体肿胀(脂肪肝)。另有司晓晨[7]认为脂肪肝的发生除与痰、湿、瘀、毒等主要病理产物影响有关外,机体气血亏虚,肝肾阴虚,水不涵木亦与本病发①逍遥丸,每服6克,日服2次(适用于肝郁脾虚者)。  ②金匮肾气丸,每服6克,日服3次。  ③艾附暖宫丸,每服6克,日服3次(上方适用于下焦虚寒者)。  ④香砂六君子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痰湿下注者)。  ⑤清热凉血膏,每服10克,日服3次。  ⑥妇科千金片,每服4片,日服3次(上方适用于湿热蕴结者)。  (2)简便验方  ①当归、艾叶、小茴香、乌药各10克,益母草12克。水煎服。  ②续木郁土虚  五行学说术语。肝属木,脾属土。即肝郁脾虚。详该条。作者:化阳性指标和病的简称。下同)逐步融人辨证论治,既能发挥辨证论治优势以提高疗效,又可融人理化新内涵,其有可能成为现代科技介入中医学的切人点。兹举实例说明原老理化指标融人辨证论治方法的应用。1肝囊肿与肝郁脾虚气湿郁结证内在联系性济某,女性,72岁,日诊。主诉:右胁痛20余日,睡眠差,苔黄厚,脉弦。B超检查示肝右后叶囊肿2.Ocmx1.5Cm。应用中医病因病机理论认识和辨证分析方法,作生理现象论,经过一段时间后月经即可闭止。如果出血量过多,或伴有身体不适者,就应积极进行调治。  绝经期妇女机体生理功能的改变,是肾气不足,气血虚衰的结果。因而妇女经乱多责之于肾虚,心脾两虚,以及肝郁脾虚。  (1)肾虚:素体肾虚,或房劳多产损伤冲任。七七之年,肾气衰,天癸竭,其闭藏失职,冲任功能失调,故而造成血海蓄溢无常而经乱。  (2)心脾两虚:心主血,脾统血。素体气血不足,或久病损伤,劳累过,气血调和,经络通利,脏腑器官活动正常协调,情志舒畅。反之,郁怒不畅,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气机升降失常,由气及血,由实转虚,病损及心、脾、肾则变生抑郁。2辨证论治周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抑郁症分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心脾两虚、脾肾阳虚、阴虚火旺5型辨治。2.1肝郁脾虚:症见精神萎靡,多愁善感,悲观厌世,情绪不稳,两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乏力,食少纳呆,悲伤欲哭,喜太息,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1)中成药:  ①逍遥丸,每服9克,日服2次(适用于肝郁脾虚者)。  ②七制香附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肝气郁滞者)。  ③妇科养荣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肝郁、气血不足者)。  ④通经甘露丸,每服6克,日服2次。  ⑤四物益母丸,每服9克,日服2次(上方适用于冲任血瘀者)。  ⑥右归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肾气不足者)。  (2)简便验方:  ①丹参30克。水煎服(适用于血瘀 1.1一般资料  选择慢性肝纤维化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诊断均符合200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而委员会通过的《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1]所定标准,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证候者。治疗组33例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21~65岁,平均42岁;病程1~17年,平均9年。对照组33例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20~72岁,平均46岁;病程1~21年,平均38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20岁,平均40岁;病情最长15年,最短半年,平均7年7个月;慢性肠炎合并肠癌或合并大出血、妊娠者不属观察对象。  1.2临床分型与表现根据临床表现,肠易激综合征可分为肝郁脾虚,湿热内蕴,脾肾阳虚3型,临床日常表现为结肠性腹痛、腹泻或便秘以及腹泻与便秘的交替,有时粪便中带有或多或少的黏液。  1.3治疗方法参苓白术散加味:党参15g,茯苓15g,薏苡仁30g,扁豆15g、“泄泻”等病证范畴。病因涉及精神因素、饮食不节、劳倦体虚、气候环境、遗传体质、药物性肠道菌群紊乱等诸多方面[8~21],但概括而言,在外多为情志刺激,在内多为脾胃虚弱[12]。绝大部分文献认为,肝郁脾虚是其病理基础,但是对于肝郁和脾虚的因果主次又有着不同的见解。有的人认为,肝病传脾,肝郁在先,脾虚在后,肝气恣意横逆是病之根本[11,13];有学者强调土虚则木乘,脾虚在先,脾虚之人易受情志刺激而产吉西他滨1000mg/m2和超液化碘油5~30ml(法国Guerbet公司)混合,用注射器反复抽吸形成乳剂后进行化疗栓塞。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临床症状加用中医辨证论治,基本可分为3型:(1)肝郁脾虚型,治以疏肝解郁,健脾益气为主,方用加味四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白扁豆10g、炙黄芪15g、生苡仁30g、柴胡15g、枳壳10g、香附10g、八月札10g。(2)排除上消化道大出血、胃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及其他脏器严重合并病症。1.3中医辨证两组108例。临床表现胃脘部隐痛、胀痛或痛如针刺、胸膈满闷、食欲不振、嗳气、呕恶、舌淡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等症,证属肝郁脾虚、气滞血瘀。2临床资料本文两组共收治慢性浅表性胃炎108例,男63例,女45例,年龄21~30岁者15例;31~40岁38例;41~50岁者42例;51岁以上者13例;40岁以下者53例,占49%加八项及B超检查均正常,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尿频,经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证见小便频数点滴而下,饮水多则通而不爽,伴两腹胀满甚为痛苦,舌红脉弦而虚,究其病因2天前与其家人生气后而致,中医诊断癃闭,辨证为肝郁脾虚三焦气化不利,治以疏肝解郁健脾通利水道,方用逍遥散化裁:柴胡12g,白芍20g,当归12g,茯苓12g,白术12g,生甘草8g,薄荷6g,通草9g,竹叶6g,石韦15g,水煎服,每日1剂,服用1剂及脏腑虚损引起,亦有因湿热为病者。  (1)痰湿下注:饮食劳倦,居处潮湿,或冒雨涉水,湿聚生痰;或脾虚失运,聚湿生痰。痰湿壅阻冲任胞宫,以致经行味腥。  (2)下焦虚寒:素禀不足,或房劳多产,久病损伤;或恣食生冷,过服寒凉攻下之剂等,以致脾肾阳虚,胞宫失于温养,经血凝聚,其味腥秽。  (3)肝郁脾虚:七情内伤,肝郁气滞,横逆犯脾,脾运失职;或素体脾虚,或因饮食劳倦损伤脾气等,以致肝郁脾虚,气机不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我们收集109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73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86岁。30至50岁之间发病较多。女性多于男性。其中,心肝阴虚证患者38例,肝郁脾虚证患者39例,肝郁脾虚14例,心肝火旺14例,肝郁化热夹痰4例。  心肝阴虚证:治以柔肝养心安神,选用芍药甘草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为基础方:白芍10克,丹参30克,炒枣仁30克,柏子仁30克,枸杞30克,山萸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方法146例经肝活检病理确诊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诊断及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测。结果(1)病理诊断属轻度慢性乙肝者74例、中度48例、重度24例。(2)中医辨证分型:属肝郁脾虚型58例(39.73%)、肝胆湿热型5例(3.42%)、肝肾阴虚型17例(11.64%)、脾肾阳虚型6例(4.11%)及瘀血阻络型60例(41.10%)。(3)轻度肝损害组,中医辨证以肝郁脾虚型为月经初潮,28-40天一潮,经行四到五天,量时多时少,有血块,小腹胀痛。刻诊:停经近6个月,情志郁闷,纳食减少,大便烂而不爽,面色萎黄少华,舌质淡红,苔白,边有齿痕,脉象弦,右关尺弱。诊断:闭经(肝郁脾虚)。西医诊断为青春期继发性闭经。治则:疏肝解郁,健脾调经。方选逍遥散合四君子汤加减:当归15g,柴胡12g,枳壳10g,白芍15g,白术10g,茯苓12g,党参15g,神曲10g,香附12g,牛膝的方法[4],具体包括:(1)1个主要症状加4个伴随症状;或2个主要症状加3个伴随症状;(2)无精神障碍及家族史;(3)无理解功能障碍。  表2主要症状与伴随症状(略)  1.3辨证分型(1)主证肝郁脾虚:精神抑郁,善太息,胸胁胀痛,脘闷嗳气,腹胀纳呆,苔薄腻,脉弦。(2)兼证①明显脾虚:心悸胆怯,少寐健忘,精神乏力,舌质淡,脉细弱;②痰湿阻滞:咽中不适,如有物阻,苔白腻,脉弦滑;③心血不足:精神痛缓解而不拒按为止。  2.2肝郁气滞右胁肋、右上腹胀痛,痛及肩背,胸脘痞满,嗳气则舒,或兼微热,舌苔薄白,脉弦紧。治法:疏肝利胆,理气止痛。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醋柴胡、白芍、青皮、枳壳、香附、木香、延胡索、川楝子、金钱草。右肋痛甚加姜黄、郁金;气郁甚者加佛手、绿萼梅;病久屡发加三棱、莪术;便秘加大黄、枳实;舌苔白腻者加炒苍术、陈皮、制川朴等。  2.3肝郁脾虚右胁肋、右上腹胀痛,疼痛时发,其形固多不一,总由邪火所化也。阴中有如挺出一条,蛇形尺许,坠重、流水、溺涩者,乃脾气下陷,肝火从之,朝服补中益气汤,晚服龙胆泻肝汤,外涂雄黄藜芦散,其患渐收。阴中突出如菌子、如鸡冠,四边肿痛者,乃肝郁脾虚所致,先以补中益气汤加山栀、茯苓、青皮,清肝补脾、兼升中气;更以归脾汤加山栀、川芎、茯神、香附、陈皮调理。阴户忽然肿突作痛,因劳伤血分,湿火下流,宜四物汤加丹皮、泽泻、花粉、柴胡治之。阴中生虫慝如与交流。一个证型要尽可能的反映出机体的内在病变,并要因果分明,一种证型能包括其他的不宜再定其他证型。如正虚邪留一证为什么不能独立成一个证型?其原因是其内涵不确切。正虚应是指气、血、阴、阳的不足,在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证中已包括有之。“邪”在此的定义不清,三个主要证型中的湿、热已有了“邪”的概念,如果是特指乙肝病毒的滞留不去,已不属于中医的范畴。至于“肝血瘀阻”一证,由于中医是从整体观看待疾病,肝主一妇人阴器肿痛,小水涩滞,遇晚寒热交作,此肝经湿热为患。以龙胆泻肝汤二服,小水通利;又以四物汤兼小柴胡加天花粉、木通、炒山栀服之而愈。一妇人无辜发热月余,忽阴中突出一物,如鸡冠一片,此肝郁脾虚所致。以补中益气汤加青皮、山栀、柴胡、黄芩,外以甘草、白芷、苍术、紫苏煎汤,每日熏洗,十余日其患渐小,仍用前汤倍参、术,月余而安。一妇人阴中作痒,遇夜五心烦热,作渴不睡,此思虑太过,致心肾不交。以四物汤加龙胆为我院住院患者,按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男42例,女20例;年龄18~59岁,平均38岁;病程0.5~11年,平均3.1年;湿热内蕴型18例,脾胃虚弱型11例,脾肾阳虚型15例,肝郁脾虚型8例,阴血亏虚型5例,气滞血瘀型5例;病情轻度28例,中度33例,重度1例;慢性活动期25例,慢性静止期37例。对照组57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辨证分型、病情及分期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伐肝  治疗学名词,指一种治法。抑制偏盛之肝气的方法。肝气独盛,症见胸闷胁痛,急躁易怒,目眩脉弦,治宜疏肝行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肝郁脾虚,症见腹胀胁痛,厌食易怒,大便溏泄,四肢倦怠,脉弦等,治宜疏肝健脾,用逍遥散加减。作者:疳眼  病名。见《儒门事亲》卷五。指眼部干涩羞明,白睛失去润泽,黑睛生翳,溃穿可成蟹眼、旋螺突起,甚至珠塌失明,伴口渴、腹泻、肚胀大、青筋暴露等症的眼疾。多因肝郁脾虚、湿热薰蒸所致。其治宜疏肝健脾、化湿清热。宜先服消疳散,后服芦荟丸。作者:3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达30年,138例中有20例为门诊病例外,其余均为住院病例。138例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0例,胃溃疡47例,复合性溃疡11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中医分型:肝胃不和60例,肝郁脾虚43例,肝胃虚寒35例。1.2治疗方法138例按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健胃愈疡片(为湖南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室研制),每次用6片,每日3次,对照组服用雷尼替丁,150m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气郁结脾虚痰湿阻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