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初中同学聚餐家长讲话的家长可以叫伙伴吗

您的位置:&&&&孩子喜欢模仿同伴?让家长了解其中的秘密
孩子喜欢模仿同伴?让家长了解其中的秘密
日 17:16出处:亲亲宝贝网作者:亲亲宝贝网阅读次数:252
喜欢模仿,是学龄前儿童的一大特点,模仿家长、模仿老师、模仿动画片中人物。但家长们有没有注意到,孩子还很喜欢模仿同伴。如,别的小朋友玩什么玩具,自己的孩子也要玩什么,甚至放下手中已有的玩具;别的小朋友吃什么,自己的孩子也跟着吃(本来是不爱吃的东西);
孩子忽然间变成一个小“跟屁虫”了,这让很多家长感到苦恼和困惑,因为对于孩子这种模仿同伴的行为,让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个性、缺乏主见,甚至认为孩子在嫉妒、攀比。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孩子之间相互模仿的那些事儿:
【告知家长】学会识别孩子之间的相互模仿
家长不要将孩子间的模仿行为嫉妒、攀比、无理取闹等行为相混淆。模仿是指照着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它其实是人的一种自然本能。而嫉妒行为往往伴有攻击、等行为表现。
例如,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就挑别人家小孩爱吃的要,就认为他在无理取闹。那么,家长们很有可能采取错误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要求。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可能就是拒绝孩子的要求,放任孩子的哭闹,认为这样可以改正孩子的一些坏习惯。
相互模仿是孩子之间学习与交流的重要方式,家长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利于孩子的学习,甚至是阻碍孩子的学习。再者,家长的错误处理方式也可能会对孩子以后与同伴交往产生负面影响。
【告知家长】正确理解孩子之间的相互模仿
有些家长不理解孩子之间的相互模仿,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个性,缺乏主见。这种认识上的错误往往导致他们对孩子的模仿行为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
正如本文前面所说的,看到小孩之间的互相模仿,大人可能会开玩笑地说“真是一个小跟屁虫”。其实,家长的玩笑反映了他们对孩子模仿学习的错误理解。孩子的观点和主见就是在模仿的基础上慢慢形成起来的。只有在和同年龄伙伴玩同样的时才可以相互模仿,并实现真正的交流。
【支一招】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家长正好可以利用孩子之间的相互模仿来改正他们平时的一些不良习惯。
比如,明明比较挑食,吃饭时总需要爷爷奶奶追着喂,而婷婷吃饭不挑食,并且养成自己拿小勺吃饭的习惯。当两个孩子在一起时,家长可以利用孩子之间的相互模仿来改正明明不好的吃饭习惯。
在吃饭时,家长可以给明明和婷婷都准备好相同的饭菜和小勺,让他们坐在一起吃饭,并有意夸奖婷婷:“婷婷真棒,能够自己吃饭,不用妈妈喂。”同时,也要鼓励明明,“你看婷婷多厉害,能够自己拿小勺吃饭,明明和婷婷一样棒,也会自己吃。”这样,明明可以通过模仿同伴慢慢地改变自己的不良吃饭习惯。
【告知家长】孩子的模仿是缺乏判断力的
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孩子能够模仿同伴的好行为,也会模仿一些不良行为,因此,家长要注意孩子的模仿内容。
如,孩子最近总模仿一句脏话,这时,就需要家长的及时干预和正面引导了。其实孩子是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也不明白它的好坏,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这是一句不好的话。还可以采用“漠不关心”的态度,假装没有听见他说的话,这样孩子也觉得这句话没意思,慢慢地就不再说脏话了。1.教孩子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礼仪
可以在孩子刚学说话的时候就教他说-一些与人交往所需的话语,例如“你好”,“谢谢”等。在他 开始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就可鼓励他练习说这些话。让孩子懂得谦让的礼貌,比如家长可以在孩子们活动的时候鼓励孩子把好的玩具让给同伴玩,或是邀 请同伴一起玩好玩的东西,增进孩子们的友谊。
2.家长应改变对孩子娇宠溺爱的教育方式
引导他思考“为什么小朋友不喜欢我’、”为什么他们不愿意理我”,“当我做了什么,别人会显得 很高兴等问题,父母通过讲故事、和孩子共演情景剧的游戏方式,也能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宽容他人、自己想办法处理与朋友的关系等,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得到 鼓励,就能逐渐把新的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替别人着想,是提高孩子受欢迎程度的另外一种重要的社交技巧——总是能够考虑到朋友的 心情,在朋友伤心难过的时候能够表示关怀,并且能够让同龄人更信赖他。
3.让孩子独自作客或招待客人
如果想训练孩子的交际能力,可以让孩子独自到邻居或亲戚家去玩耍,这样,就可以让孩子用平时学 会的一些交际语言进行练习。之所以让孩子独自去,是因为这样孩子不会有—种依附心理,他必须亲自与人打交道,这时的他是作为主要人物上场的,他自己不得不 面对这些问题,这会促使他去思考,促使他学会与人交往,与他人和睦相处。如果是朋友到自己家来作客,可以让孩子进行接待,从而让孩子学会如何待人接物。特 别是与孩子年龄差不多的小朋友到家采玩耍时,更要让孩子亲自做一回小主人。
4.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群体活动
诸如课外兴趣小组,课外活动,除学校之外的少年宫,社区举办的敬老活动等,这些活动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此外,和同龄人一起参加群体活动还有利于孩子形成平等观念,逐渐脱离对家长的依赖,孩子的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和同伴的交往必须要在实践中才能发展起采,与其他硅子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要慢慢让破子学会自己处理。事事包办代劳,为孩子出头,是不可能让孩子学到交往技能的。
5.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
在同学之间如果遇到别人比自己好,有的孩子不向别人学习,而是嫉妒,有人甚至把别人的文具弄 坏,作业本撕掉。此时家长除了使孩子知道嫉妒的危害性以外,更要引导孩子从嫉妒中解脱出来。教育孩子见到同学的长处,不应嫉妒,应虚心向别人学习,鼓足劲 赶超上去,使自己进步得更快。对待孩子的嫉妒心,做父母的决不能用简单的训斥或打骂的方法来对待。另外,克服孩子的嫉妒心,家长的表率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6.教育孩子要善待同学
"温暖”就是对别人要厚道一点,大方一些,要讲点“将心比心”,“与人为善”。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学学习上有困难,自己要主动帮助;同学生病了,要主动看望;同学忘了带学习用品,要主动借给他用。同学如有缺点,要善意地指出,真诚相 待,不能抓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动不动就“揭老底”,剌伤同学的自尊心。引导孩子从小就不要斤斤计较,不要心地狭窄,对同学要讲谦让。同学之间发生矛 盾,要提倡宽大为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长会同学发言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