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查出老公手机陌陌系统的陌陌怎么删除聊天记录录

一不小心看到老公在陌陌聊天记录_姐妹们,你们有没有查看过老公_宝宝树
一不小心看到老公在陌陌聊天记录
姐妹们,你们有没有查看过老公手机,突然有一天,被你发现了一些不该看到的信息?你们是如何处理的,太纠结了!我拿着手机问他,他说就是聊聊天,没有做对不起我的事!我该信他吗?
想着自己不分昼夜照顾带小孩,他居然有如此好的心情在陪别人聊聊天,我想想都气炸了
你老公真好
回复 &LOVE墨沫&
15:02:50发表的
我老公现在对我挺不错的。 他的Q都是我在上。没发现有什么对不起我的事呢
梦都是相反的,你不要担心!
回复 &LOVE墨沫&
15:09:49发表的
现在是挺好的。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呢。以前没怀孕的时候做了个梦。 梦到在我大肚子的时候他居然把小三带回家了。 所以我看他特别紧。
他一心对你呀,出差都想着跟你聊天,真好
回复 &殷泡泡15-06-22 16:53:52发表的
我老公都不知道陌陌什么东西
都不怎么上网
都说他是生活在八十年代的人
现在有时候出差也只跟我聊天
是呀,就是担心这问题!很好玩的那种人,
回复 &vivianndwu&
16:56:18发表的
严重警告他!不允许这样!现在是没怎么样,以后呢?
我带娃回娘家3个月,我回去后第2天就注册了个陌陌,又看到了这些信息,我的心能平静吗?他们公司常去酒吧KTV玩的,不坏也会带坏的
回复 &關注你的健康&
17:34:50发表的
玩陌陌聊天不是很正常么?我老公就什么都玩,管那么多他会烦的,感觉没有自由了
一不小心看到老公在陌陌聊天记录相关的更多内容:
[帖子] [帖子] [帖子] [帖子] [帖子] [帖子] [帖子] [帖子] [帖子] [帖子] [帖子] [帖子]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需要账号和密码的外链可能是钓鱼网站,为了您的账号和财产安全,请勿提供任何有效信息!
宝宝树孕育怎么样查出男朋友手机陌陌聊天记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欢迎光临中国&o&钟山信息网,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关于印发《钟山县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钟山县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 委托单位:
钟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编制单位:
广西大学编制时间: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县党的重要历史使命。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导向,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对于我县紧紧围绕市委打造“广西对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和枢纽”和培育生态健康产业“四个新业态”的重大决策,构建“一区两城三镇”发展格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十三五”时期,是钟山县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部署,坚持遵循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理念,实现与全国、自治区、贺州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同时,也是钟山县扶贫开发的攻坚克难时期,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如期实现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未来五年国家扶贫开发的重大战略。为切实做好钟山县“十三五”期间的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实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脱贫攻坚目标,同期实现钟山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依据本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自治区、贺州市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部署,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贺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贺州市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钟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钟山县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等文件精神为依据,全面总结钟山县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基本经验,分析研判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准确把握新时期脱贫攻坚的新形势、新要求,围绕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三个重点脱贫层面,遵循钟山县“一区两城三镇”发展定位,按照“一突出、三跟进”脱贫攻坚目标,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十四个重点项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村掉队,确保贫困村、贫困人口与全国全区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本规划期限
2016—2020年。第一章
脱贫攻坚基本形势“十二五”时期,钟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政府重点工作范畴,以开发式扶贫作为基本方针,以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为主线,以尽快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以不断提高农村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以整村推进、产业开发、素质和技能培训为主要载体,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巩固和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的大扶贫工作格局。经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实现了各项扶贫规划指标,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为“十三五”新常态下实现脱贫攻坚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节“十二五”扶贫开发的主要成效 一、抓好整村推进工作,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我县“十二五”“整村推进”贫困村30个,辖302个自然村2.49万户12.4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识别的扶贫对象有1.95万户8.17万人,分别占贫困村总户数和总人口数78.31%、65.62%。根据全区整村推进的总任务和县委、县政府的决定,按照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的原则,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我县有组织、有计划,按照贫困的程度,分批次对30个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发展程度低的贫困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内容,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实施整村推进,确保全县整村推进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制。县政府与各县直单位和各乡镇政府签订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督办、年底结硬帐。二是继续推行贫困村第一书记任职制,加强基层组织领导,并实现每个整村推进的贫困村都有帮扶联系单位,帮忙办实事,解难题。三是强化对扶贫项目的管理,确保每个项目发挥最大效益,做到“四个结合”,即:整村推进与扶贫到户相结合、整村推进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整村推进与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相结合、整村推进与适度解决落后面貌相结合。2011年-2015年,实施整村推进的30个村,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474.42万元,扶贫产业开发749.03272万元,雨露计划培训449.7万元,生态乡村·村屯绿化120万元,其他项目56.35万元。实施整村推进,缩小了贫困村与富裕村的整体差距,缩小贫困户与富裕户的个体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2015年,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966.66万元,修建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346个,其中修建贫困村屯级道路316条144.7公里,修建独立桥6座126.8延米,新建水渠三面光3处950米,人畜安全饮水项目25个,缓解了贫困群众饮水难、行路难等问题。二是实施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攻坚“三年帮扶行动”,认真按照《贺州市钟山县等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攻坚“三年”帮扶行动》的部署要求,共向上级争取补助资金5600万元,重点实施省工委革命历史纪念馆、英家完小基础设施、风貌改造、英家道路改扩建等工程。三是住建、交通、财政、水利等部门分别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公路通畅、安全饮水等工程,加快了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地基础。三、抓好产业扶持,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我县把产业发展作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整合扶贫资源,逐步建立“大扶贫”工作态势,加快产业化扶贫步伐,提高扶贫开发成效。在坚持市场导向,尊重自然规律和整村推进的基础上,实行区域规划,集中连片开发,逐步建立起贫困村、贫困农户稳定增收的产业。着力推进直接带动贫困农户增收的示范基地建设,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特色畜牧业。2011年-2015年,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35.86万元用于扶贫产业的开发,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种植4.6万多亩。目前全县建成烤烟、水果、中草药、高产油茶、蔬菜、粉马蹄等产业化扶贫农业示范基地3万多亩,扶持养殖优质鸡、鸭、猪100万羽(头)。2014年通过竞选,钟山贡柑种植列入了广西“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项目,争取资金600万元,为钟山贡柑产业做大做强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四、实施“雨露计划”,提高了农民素质为了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我县坚持“抓培训、提素质、强技能、增收入”工作思路,通过强化资源整合,创新培训机制,丰富培训内容,采取社会培训、学校培训、以会代培等多种有效形式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培训力度。依托“农家课堂”、“民情直通车”、农技协会、农业生产基地、职业技术学校等,组织科技人员、专家深入一线指导贫困村农民进行科学生产,送资金、信息、技术上门,从而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得到了贫困群众的认可。2011年-2015年,全县各有关部门累计投入各类培训资金650多万元,其中财政扶贫专项扶贫培训资金306.94多万元,培训贫困群众9000多人次。仅2014年,我县落实扶贫培训资金132.3万元,补助贫困户子女本科(一本、二本)及中高职学历357人,培训贫困群众500多人次。通过培训,贫困村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农户不但脱贫,还成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掌握了1—2门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科技对农业农村经济贡献率由20%提高到40%。 五、扶贫贷款贴息工作稳步推进,助推产业规模化发展我县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将扶贫贷款贴息到户方式制度化、规范化,让扶贫资金最大限度地落实到贫困农户,实现贫困农户增收的目标。五年来,落实项目贴息资金238.5万元,贷款额度8050万元,扶持我县4家扶贫龙头企业发展生产,企业辐射、带动贫困群众1万多人实现就业增收;落实到户贴息资金390万元,贷款额度5000万元,扶持贫困农户实施水果种植、种桑养蚕、规模养殖等项目,为贫困农户发展产业提供强力支持。信贷扶贫贷款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资金保障。六、创建大扶贫格局,增强了扶贫开发工作合力全县各行业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扶贫,在资金、项目安排上向贫困村倾斜,促进资源向贫困村聚集。按照“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定点扶贫,选派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选优配强贫困村党组织班子开展机关单位与贫困村结对帮扶,引导各部门将资金、项目向贫困村屯投放;结合“一事一议”、农村危房改造、土地整治、水利设施建设等,将项目适当向贫困村倾斜,整合各方面资源参与扶贫,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各行业部门整合帮扶资金投入达1亿多元(含物资折款),有力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开展。 第二节“十二五”扶贫开发的主要经验
一、科学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和党的十八大提出目标要求,我县结合实际,编制了《钟山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明确“十二五”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到2015年,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全县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达100%,贫困村道路硬化达50%,20户以上的村屯通砂石路,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基本解决贫困村2.8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村村配有标准化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公共卫生、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发展。实施贫困地区坡耕地改造及基本农田整治工程。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学前三年毛入学率大幅提升。完善农村低保、五保和临时救助制度,把无劳动能力和特殊困难家庭人口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健康状态、综合素质、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二、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县委、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扶贫工作,根据我县是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实际,积极落实国家、自治区、市扶贫攻坚的有关政策,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同配合,扎实推进“十二五”扶贫攻坚工作。一是建立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责任制,加强对扶贫开发的领导。制定下发了《中共钟山县委员会钟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将各项扶贫工作任务层层落实,把工作任务落实到单位,把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二是建立领导干部扶贫联系点,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钟山县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十二个一”工作制度〉的通知》《钟山县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领导干部深入贫困村挂点,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指导扶贫。三是实行定点帮扶。制定下发《钟山县“十二五”时期定点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对“十二五”时期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的30个贫困村实行定点帮扶,全县县直机关单位包括区、市驻钟山单位以及驻钟山部队均落实定点包村,各部门、各单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了定点扶贫规划,抽派精兵强将进村帮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三、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投入
为了增加贫困村资金投入,我县在“整合资源”上寻求突破。一是努力争取上级专项扶贫资金,通过请区市有关领导到我县进行调研指导;走出去,各级党政领导同志主动到区市向有关领导汇报,争取领导的支持。4年共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228万元。二是整合行业部门资金。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将各行业部门资金整合在一起,统一管理使用,突出重点,注重实效,4年来,共整合资金达1亿多元。三是积极争取社会帮扶资金。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开发贫困地区扶贫产业,不断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四、强化管理,确保资金安全一是严格扶贫资金的管理和和资金报账制度,坚持扶贫资金跟项目走,按项目计划使用资金,确保资金切实落到实处,覆盖到贫困户;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分期分批拨付资金,严格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二是全面实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开公示制,在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各主要环节中,在县、镇、村三级逐级公开公示,使扶贫资金项目成为“阳光工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三是严格项目检查管理制度,为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我县在每一类项目实施前都认真制定了工作方案,在实施中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项目任务按时完成。 第三节“十三五”脱贫攻坚面临的主要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县新一轮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全县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落后等贫困状况依旧突出,仍然是全国的重点贫困区域。脱贫攻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
一、贫困人口多,脱贫攻坚压力大我县目前有6.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照市委的脱贫攻坚进度要求,到2019年,全县现行标准下6.9万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分4批全部脱贫销号:2016年脱贫销号 1.75万人;2017年脱贫销号1.93万人;2018年脱贫销号1.40万人;2019年脱贫销号 0.9332万人,每年的脱贫任务都很重,脱贫攻坚压力大。二、扶贫生态移民工作较难推进经过抽样调查,我县大部分农村贫困人口对现居住条件比较满意,不愿意搬离原住处。部分符合搬迁条件但没有搬迁意愿的群众主要受经济条件和生产资料的制约,一般贫困户的家庭人口为4-5人,按搬迁住房补助标准,每户建房补助金额在元,按照贫困户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建房(购房)支出,搬迁负担大。三、产业单一,结构较为粗放我县产业发展较单一粗放,规模小,产业链不长,产品销售渠道较窄,产业普遍缺乏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规模小而散,经济实力弱,管理人才缺乏,扶持贫困户发展的带动能力有限。
四、扶贫攻坚资源整合合力尚未形成
我县各行业部门由于职能不同,财力不一,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帮扶存在较大差异,资金和项目较难整合,在扶持上更多的是以扶农为主,如危房改造、改水改厕、沼气池建设、教育惠民等相关政策,各行业部门在政策实施、受益主体上缺乏沟通协作,在精准到户帮扶上没有向贫困户倾斜,不够重视同等条件下扶贫对象优先原则,导致扶贫开发难以形成强大合力。
五、金融扶贫实施难度大
我县目前有扶贫龙头企业4家,但企业自身力量薄弱,产业链条不长,带动能力不强,帮扶有限;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规模小而散,经济实力弱,管理人才缺乏,扶持贫困户发展的带动能力有限。在贫困户贴息贷款帮扶上,由于银行贷款门槛高,一般的贫困户发展产业规模不大,需要资金不多,加上银行贷款手续繁杂,贫困农户宁可向亲戚朋友借,都不去银行贷款,贴息帮扶成效甚微。六、扶贫对象自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贫困群体受自身文化素质、观念意识限制,缺少致富目标、技术和途径,甚至部分困难群众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自身穷根难拔。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分布在偏远山区,环境条件艰苦,发展种养业生产方式落后、经济效益低,少数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也不高,贫困户收入总体结构单一、增收渠道少,依靠自身发展脱贫困难。全县新一轮识别的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只有5050人,比重仅为8.4%,整体素质偏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
第四节“十三五”脱贫攻坚面临的主要机遇 一、中央、自治区、贺州市战略布局聚焦精准扶贫党中央、国务院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突出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脱贫攻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我县进一步做好新时期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把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和基本标志,进一步强调了脱贫攻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了许多实举措、硬政策。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向全党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动员令。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20个脱贫攻坚系列文件,贺州市委也出台了《中共贺州市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和实施脱贫攻坚“1315”工程。中央、自治区、贺州市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和实施意见,从教育、医疗、五保、低保、社会救助等方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保障贫困人口的安全网络,从产业发展、能力提高等方面建立开发脱贫、直扶到村到户到人的持续发展机制,有效推进资金、项目、技术、要素覆盖贫困地区、直扶贫困人口。中央、自治区、贺州市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和叠加,将为钟山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资金、项目的硬支撑。 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劲支撑“十二五”以来,我县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全面推进“一轴两翼三区”发展战略,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县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人均GDP、财政收入与全国、全区、全市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达到46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131亿元,形成了投资消费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于全市前列,钟山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2011年到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60.68亿元增加到80.34亿元,年均增长8.1%,相当于2010年的1.5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32亿元增加到73.57亿元,年均增长19.7%,相当于2010年的2.6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0.31亿元增加到17.55亿元,年均增长10.9%,相当于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80.16亿元增加到107.51亿元,年均增长20.6%,相当于2010年的1.8倍;财政收入由3.16亿元增加到4.64亿元,年均增长11.1%,相当于2010年的1.7倍;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87亿元增加到31.44亿元,年均增长12.1%,相当于2010年的1.8倍。目前,钟山县正围绕融入国家“一带一路”、自治区“双核驱动”、贺州市“广西对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和枢纽”和培育生态健康产业“四个新业态”的发展格局,以建设贺州市副中心城市、桂东北机械制造和矿产资源加工基地、广西特色农业示范县、广西中小城市、贵广高铁经济带物流和旅游黄金节点城市为目标,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长寿钟山·养生福地”的品牌发展战略和“平安宜居富裕幸福新钟山”的发展定位将为钟山脱贫攻坚、加速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为脱贫攻坚奠定扎实基础全县已经完成贫困对象建档立卡,做到贫困人口和人口结构清、贫困程度清、贫困原因清、有无脱贫能力清,扶贫对象更加精准;实现驻村工作贫困村全覆盖,提高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县、镇、村实行挂图作战,明确精准扶贫目标路径,形成了县级指导、镇抓落实的管理机制和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出台了《中共钟山县委员会关于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钟山县加快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钟山县精准脱贫产业帮扶实施方案(试行)》、《钟山县2016年食用菌(黑木耳)产业扶贫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十四个”攻坚举措,强化扶贫考核,充分调动了各个部门工作积极性,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支撑保障体系,提高精准扶贫效率,促进了扶贫开发任务目标的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合力和贫困对象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通过全县广泛深入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强大氛围已经形成,关注贫困、参与扶贫成为全社会共识。钟山县贫困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摆脱贫困的愿望更加强烈。
专栏1:钟山县“一区两城三镇”发展格局一区两城:扎实推进河东新区、高铁新城和产城融合生态新城建设;三
镇:以加快清塘镇、公安镇、回龙镇三个重点镇建设为突破口,辐射带动其他乡镇发展,统筹推进城乡建设。
脱贫攻坚总体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同步小康统揽扶贫开发总体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崛起、向东开放、改善民生等战略,加快建成贺州市副中心城市、广西中小城市、贵广高铁经济带物流和旅游黄金节点城市,全面推进“一区两城三镇”发展格局,围绕“一突出、三跟进”脱贫攻坚目标,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十四个“攻坚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钟山县与全国、全区、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专栏2:钟山县“十三五”期间“一突出、三跟进”脱贫攻坚目标一突出:突出2018年如期脱贫摘帽;三跟进:与全国、全区和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度要跟进;贫困村脱贫出列的进度要跟进;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的进度要跟进。
专栏3:钟山县“十三五”期间“十四个”攻坚举措
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开展就业创业培训脱贫; 实施生态治理、补偿脱贫;教育扶智帮助脱贫;实施医疗救助解困脱贫;低保政策兜底脱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探索产权收益脱贫;农村电商扶持脱贫;科技文化扶持脱贫;创新金融扶持脱贫;实施关爱扶助脱贫;强化社会帮扶脱贫。
第二节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全县各乡镇党委和政府要从政治、战略、全局的高度把精准扶贫开发摆上重要位置,制定有利于贫困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加快发展的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积极动员和组织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采取多种形式支持贫困村的开发建设。二、坚持瞄准贫困人口,实行分类精准指导扶贫开发要始终瞄准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实事求是地确定扶持标准和对象,明确扶贫开发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对贫困村、贫困人口实行全面扶持的扶贫政策。同时,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户、贫困人口采取分类决策,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逐步解决贫困户、贫困村的贫困问题。三、坚持综合开发,走全面发展之路按照“产业第一、能力至上、基础先行、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把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摆在扶贫开发的首要位置,把改善贫困村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重视贫困村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改善贫困人口生存和发展环境。四、坚持生态环保并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生态发展理念,充分认识钟山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的示范性,坚持生态立县、环境优先,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的科学发展之路,将绿色生态打造成为钟山最响亮的品牌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注重扶贫开发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提高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坚持“输血式”扶贫和“造血式”扶贫同步帮扶
要加强“输血式”扶贫,实施医疗救助解困、低保政策兜底等脱贫工程,切实落实无劳动力贫困群众的生活保障,最大限度防止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资源,完善贫困地区基础保障设施,改善乡村贫困面貌和生产条件。要突出“造血式”扶贫,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我县自然禀赋和资源优势,研究完善产业扶贫政策,加快培育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富民、教育扶智、就业创业培训、异地扶贫搬迁等脱贫工程,拓宽贫困群众的干事创业平台,提高贫困群众的劳动素质和就业能力,帮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避免返贫,确保共享扶贫攻坚成果。坚持定责问责,走全程联动与监督之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县委、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各乡镇党委、政府承担主抓责任,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要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全面夯实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村支书、村主任、结对包扶干部的工作责任,定目标、定责任、定措施、看效果,实行最严最实的脱贫攻坚跟踪督查、考核问责机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脱贫攻坚责任链条,把脱贫绩效列为全县各级领导年终考核、提拔任用的考核标准。 第三节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切实做到“六个精准”。对象精准识别。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对全县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进行重新摸排、全面复核、分类甄别,实施动态管理,做到底数清、对象明,确保贫困人口应扶尽扶。项目精准实施。认真制定全县扶贫项目规划,把帮扶措施细化为具体项目,细化到具体的贫困村、贫困户,确保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到村到户、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户。资金精准安排。以扶贫攻坚规划为基础,以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整合扶贫资金和各类相关涉农资金,集中力量解决突出贫困问题。充分利用建档立卡结果,按贫困村人口规模、贫困程度等要素精准投放扶贫资金。措施精准制定。坚持问题导向,逐户查明贫困对象致贫原因,从实际情况和群众意愿出发,仔细研究制定帮扶措施,做到对症下药。力量精准配置。从严落实干部驻村帮扶责任,贫困村需要什么干部,就选派什么干部,扶贫工作哪里薄弱,就强化哪方面的责任,适当配置教育、卫生、农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成效精准考核。进一步加大扶贫工作考核力度,建立健全差异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减贫档案,量化考核,强化扶贫工作考核结果运用,确立县委、县人民政府鲜明的扶贫工作导向。
二、主要目标
“一突出、三跟进”:突出 2018年如期脱贫摘帽的目标。与全国、全区和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度要跟进;45个贫困村脱贫出列的进度要跟进;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的进度要跟进。
——突出 2018年如期脱贫摘帽的目标。2016—2018年为集中攻坚期,各责任主体要明确自身脱贫任务,制定本单位、本部门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并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细化任务、倒排工期,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等方面加强脱贫攻坚任务的组织实施,多方挖掘社会扶贫资源,凝聚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到2018年底,钟山县实现脱贫摘帽。——与全国、全区和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度要跟进。2018—2020年为巩固提高期,到2020年要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全县和全县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实现与全国、全区和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村脱贫出列的进度要跟进。按照市委的脱贫攻坚进度要求,到 2018年,全县45个贫困村分3批全部脱贫出列:2016年实现脱贫出列11个,2017年实现脱贫出列22个,2018年实现脱贫出列12个。2019年、2020年对脱贫成果进行巩固提升。
——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的进度要跟进。按照市委的脱贫攻坚进度要求,到 2019年,全县现行标准下6.9万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分 4批全部脱贫销号:2016年脱贫销号 1.75万人;2017年脱贫销号1.93万人;2018年脱贫销号1.40万人;2019年脱贫销号 0.9332万人;2020年对脱贫人口、返贫人口进行跟踪帮扶,对脱贫成果进行巩固提升,确保真脱贫。
专栏4:钟山县“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进程安排内 容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贫困人口脱贫(万人)1.751.931.40.9332巩固年贫困村出列(个)112212巩固年巩固年贫困县摘帽(个)
1巩固年巩固年第三章
发展特色产业脱贫
“十三五”时期,按照“分步实施、重点攻坚、全面脱贫”的思路,重点实施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增加就业机会和服务性收入。以洲星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规划建设中国绿色粉蹄产业(核心)示范区,新增鲜马蹄年加工能力10万吨,新增原料基地5万亩,辐射周边15万亩,建成全球最大的粉马蹄生产加工基地。推进温氏奶牛养殖与原奶深加工项目实施,形成养殖规模2万头、年加工原奶6万吨的生产能力,建成广西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和原奶供应基地。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形成以红花、清塘、同古、石龙、凤翔等重要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的现代农业战略格局。通过实施特色产业扶贫项目补助,帮助全县贫困村和贫困户、贫困人口整体脱贫。 第一节 构建生态特色产业扶贫链
一、优先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紧紧围绕“广西特色农业示范县”这一目标,以推进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为着力点,以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县为契机,在扎实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农业技术队伍建设,强化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要借助龙头企业带动,探索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建设,促使农业生产过程实现智能化控制和源头可追溯,大力推动各类中高端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依托“互联网+”等方式推动我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进一步提升“果、奶、菜、粉、烟、粮”等六大特色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围绕脱贫摘帽总目标,以黑木耳、罗汉果、金银花、特色果蔬、育肥牛等为主导扶贫产业,依托各乡镇传统特色种养业,大力推广轮作和间作套作,鼓励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积极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特色种养业稳步发展。完善和推广“党委政府引导+村两委推动+农民合作社带动+示范基地辐射+农户参与”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产权收入。
三、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
实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唱戏、农户行动的模式,以组织化、设施化、标准化、集成化、产业化为手段,以区农科院的科技支撑为平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循环农业、高效有机农业,全力打造“果、奶、菜、粉、烟、粮”(水果、牛奶、蔬菜、粉马蹄、烟叶、优质稻)等六大特色产业,培育高标准、高水平管理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全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努力将示范区建设成为区级和国家级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示范区、现代科技成果转换推广应用示范区、现代特色农旅结合示范区,建成全国闻名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推动农业标准化发展围绕钟山县贡柑标准化、生态淡水养殖、特色蔬菜种植、四季瓜果采摘、果蔬加工等的发展,依托科研院所,加强市级、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申报,促进农业科技园区不断成为引领和带动钟山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强劲引擎。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组织开展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推广实施体系、监测监管体系、生产全程服务体系以及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特色农业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财政扶持,加强与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并充分利用广西农业科学院贺州分院科研平台,提高农业科技研究与创新能力,强化现代种植业、生态农业科技支撑及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围绕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培养特色农业科技人才与农村实用人才。五、推进生态农业循环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以农产品、畜禽产品、林产品、水产品生产加工为主导的四大循环农业经济体系。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以农牧复合型产业经营模式为基础,发展现代小流域农庄经济组织和生态种养殖小区。以林业产业生态化,林业生态产业化为基础,着力推进林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打造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以示范区为投资合作平台,创新经营方式,敢于在农业经营组织方式、科技进步、服务体系建设、多元化投入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发展以农业生态旅游为主导的循环农业经济链。在旅游风景区采用清洁生产方式,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探索旅游服务业与生态农业等多产业间生态链联接模式。
六、提升特色农业发展质量
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大力实施粮食稳定增产增效行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粮食产量。加快贡柑特色产业基地和佳园果业、佳欣果蔬、德福果业、田园蔬菜等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林业生态经济,实施林下经济示范项目,创建广西现代林业特色(核心)示范区。切实抓好整县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中小河流治理、灌区节水配套工程以及农村公路、农业综合开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不断开拓农村农副产品流通市场,发展壮大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提升农业综合服务能力。扎实推进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引导连片开发、规模经营,提高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节 乡村旅游扶贫
以培育生态健康旅游、生态健康休闲、生态健康养生、生态健康晚年“四大业态”为导向,编制乡村旅游扶贫专项规划,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发展乡村旅游业,增加贫困群众就业和服务收入。充分利用“中国长寿之乡”品牌效应,按照“乡村旅游+美丽乡村+扶贫开发+休闲农业”的思路,深入实施“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村屯整洁化”四个专项活动,重点完善杨岩塘、底村、龙岩等生态乡村示范村、示范点的道路、公厕、水利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公安镇大田村和廖屋村、清塘镇里村、钟山镇朝南厂村、红花镇螺寨村、两安乡龙窝村、同古镇凤岩村、花山乡六角村等生态乡村,培育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产业,重点打造特色农业条带和民俗文化条带以及自治区级绿化村屯,扩大生态乡村覆盖面。加紧编制一批景区景点规划,加快“十里画廊”风光旅游和英家红色旅游区建设步伐。实施乡村旅游公路设施达标工程,推进乡村自驾游营地建设。完善旅游通道标识系统、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研究出台财政激励政策,重点支持乡村旅游区、生态休闲农庄、农家乐建设以及星级农家乐申报,新建一座乡村酒店,发展一批农家乐。建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大力推进生态乡村旅游,促进生态保护、旅游开发深度融合。开发健康养生游,着力打造钟山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之生态休闲旅游区,挖掘石龙书法村、回龙东寨山歌村等特色文化和瑶乡油茶文化、贡柑节庆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特色旅游线路,提升钟山生态休闲旅游品牌效应。
依托钟山秀美的自然生态、独特的古镇古村落等人文景观、农业资源和毗邻珠三角的区位优势,着力特色村庄保护,传承历史人文风貌,规划建设一批新农村综合体和现代生态农业庄园,加强乡镇村庄规划管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建设具有钟山特色的“美丽乡村”,加快生态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积极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着力建设村屯生态自然保护小区。以全面改造和提升养生养老设施为抓手,加快创建桂东北长寿养生示范基地,扎实推进“锦绣钟山休闲养生生态园”项目建设,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养生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挖掘并推广钟山人民长寿饮食文化、长寿哲学,推动我县成为集生态健康旅游、休闲、养生、养老于一体的养生福地,助推绿色生态经济发展。
实施扶贫易地搬迁脱贫
“十三五”期间,按照“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的总体要求,根据《广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总体规划()》和《中共贺州市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抢抓国家发行专项债券和农发行信贷支持扶贫开发的政策机遇,把扶贫移民工程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结合工业园区、河东新区、重点镇建设推动整体城镇化和就地市民化,加快实施扶贫移民产城融合示范工程。通过项目的实施全面改善城镇和园区水、电、路、气、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并以贺州碳酸钙行业、服务业、建筑业等蓬勃发展充分带动搬迁户就业,确保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653人“搬得出、留得住、有社保、有出路”。通过扶贫移民工程的有效实施,确保搬迁群众与全国全自治区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第一节 科学谋划异地扶贫搬迁工作 一、高规格编制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引导根据上级异地扶贫搬迁政策和我县贫困人口分布、水土资源状况、产业发展基础、城镇化发展进程等,有针对性地明确搬迁方式、安置方式、补助标准及配套政策,充分考虑发展需求和实际可能,区分轻重缓急,科学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建设任务和建设时序,扶贫移民搬迁规划要将搬迁任务明确到村到屯到户到安置点,因地制宜、科学谋划,高规格进行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编制任务。二、明确异地移民搬迁重点对象扶贫移民搬迁的重点对象为全县各乡镇(街道)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经过精准识别需要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确需与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原则上按不超过当年搬迁规模10%的比例确定。搬迁对象最终以进村入户调查造册、经户主签字同意后列入年度扶贫移民搬迁实施方案的对象为准。因采矿沉陷、开发占地、工程建设、城镇扩建等原因需要搬迁的人口,不得列入扶贫移民搬迁安置范围。
三、确定移民搬迁安置方式“十三五”时期,自治区下达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任务数共计17653人,其中,计划2016年搬迁4577人,2017年搬迁7780人,2018年搬迁5296人,年进行扫尾工作。结合我县实际,扶贫移民搬迁全部采取集中安置方式,规划建设3个集中安置点,一是依托工业园区和高铁新城实施扶贫生态移民产城融合示范工程,计划安置扶贫移民14698人;二是公安镇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小区,计划安置1563人,三是清塘镇扶贫移民安置小区,计划安置1392人。
四、多渠道筹措易地扶贫搬迁建设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确保交通、水利、电力、教育、卫生、社保等专项资金。市级财政逐步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根据扶贫开发任务和财力情况,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加大投入,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与扶贫任务和本级财力相适应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机制。增加财政贴息资金,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提高贴息标准,放宽贴息额度。对扶贫搬迁农户,新建或购置住房每户申请贷款贴息的按每年每户最高不超过十万元的额度进行全额贴息补助,连续贴息期限不超过三年。探索扶贫搬迁通过安置房产权、林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三权”抵押融资建房。 第二节 积极稳妥推进异地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 一、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按照“保障基本、安全适用”的原则,纳入自治区移民搬迁补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需要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严格执行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户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90平方米(其中:单人户每户最多不超过40平方米、5人户以上每户不超过120平方米)的标准。对于按照一户一宅方式安置的,户均宅基地占地不超过80平方米,可以在分配的宅基地预留续建空间,由搬迁对象今后根据自身经济条件改善状况和实际能力自主决定是否扩建。新建设住房应体现当地建筑特色和风貌,结构设计执行相关建筑规范和技术标准。集中安置区住房建设应统一规划,工程实施可采取统建、自建、代建等方式进行。二、易地扶贫搬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经济安全、环境整洁、宜居宜业”的原则,配套建设相应的水、电、路、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和商铺、厂房、停车场、菜市场等商业网点和综合服务网点等配套设施,做到安置点通硬化道路、统一配套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户户通自来水、通电、通互联网、通电视等。建设标准执行相关行业标准。易地扶贫搬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解决移民群众后顾之忧,确保移民搬得出,充分依托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较好的有利条件,按照城镇建设规划、产业园区规划和移民规划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安置点公共服务设施,建立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一站式后续服务平台,促进安置点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齐全,为扶贫搬迁移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形成小城镇发展与民族文化特色相辉映的风格,既保持地方的文化特色,又融入现代城市元素,从而让移民户尽快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 第三节 完善移民搬迁后续支持政策
一、金融支持政策
完善金融部门扶贫信贷体系,创新金融扶贫信贷产品,提高信用贷款的授信额度。支持搬迁移民根据信用等级申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积极开展农户联保贷款、个人助业贷款、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等业务,积极稳妥发展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支持保险经办机构创新“三农”保险产品,扩大贫困地区农业保险覆盖面。积极在贫困地区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建立完善林业保险制度,加大林权抵押力度,探索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扶贫对象参加农业保险。二、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制定和完善扶贫移民后续产业扶持政策,依托城镇、工业园区,引导和扶持易地扶贫搬迁从事农产品加工、商品经营、 餐饮、运输等二、三产业。支持地方结合扶贫移民大力发展 民族文化旅游和特色优势产业,对新增就业岗位优先安排扶贫生 态移民的产业化项目,在专项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对吸纳扶贫移民就业的旅游项目,在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安排方面给予倾 斜。支持开展土地平整和“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鼓励扶贫生 态移民以出租、转包、互换、转让、入股、托管等形式流转经营 权。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 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提高土地效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鼓励扶贫移民以产权和利益 为纽带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学会谋生和致富本领。
三、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建立移民就业保障机制,将安置到城镇的易地扶贫搬迁纳入 城镇就业保障体系,加强就业和劳动技能培训,拓宽政府采购公益服务岗位范围,确保动态消除扶贫移民“零就业”家庭。提高人口素质,实现扶贫移民充分就业,扶贫移民子女 初中、高中毕业未考入高中、大学的,享受当地中等职业院校3年免费职业技能教育。区人民政府整合安排必要资金引导和支持 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创业,对吸收安置移民就业的企业进行贴息支 持。支持创办农民创业园区,鼓励有一技之长的移民就地创业,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入园并吸收安排移民就地就近就业。项目建成后衍生的就业岗位将优先给予移民。针对此项目计提部分销售收入作为项目扶贫创业基金,为移民提供创业起步资金的支持,具体措施为在农发行开立基金专户,从本扶贫项目总收入(包括门票收入和停车管理费收入等)中计提10%作为扶贫基金。
四、户籍和社会保障政策
(一)户籍政策。对已落户城镇的易地扶贫搬迁,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14〕25号)的规定,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
(二)社会保障政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后登记为城镇居民的,与当地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教育、医疗、养老、失业、社会救助等各 项城镇社会保障政策;登记为农村居民的,享受居住地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社会救助等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对孤寡、智障等丧 失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法定赡养供养人的,由区人民政府 统一供养,符合当地低保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新建安置房不作为衡量条件)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开展就业创业培训脱贫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加强就业指导,挂牌运行钟山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搭建公共人才就业服务平台,创建星级人力资源市场。积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活动,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按照“扶贫重扶智”的思路,实施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培训工程,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增强增收致富技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统筹农民工职业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科技扶贫等政策,加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增强贫困人口就地发展产业、进城进园就业、自我发展创业的能力素质。 第一节 加强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 一、开展扶贫培训到村到户工程
结合全县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需求实际,支持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在我县建立农民工培训基地,采取“定点+巡回”的培训方式,围绕我县工业园区、特色农业、健康养生旅游等园区、产业发展,全面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免费对贫困户劳动力开展订单、订岗、定向、菜单式培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大对贫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服务,引导贫困家庭毕业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对有劳动能力但受制于当地发展条件的贫困人口,加大就业帮扶力度,通过就地转移就业或外出务工实现稳定脱贫。一是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采取科技联结、科技咨询、现场指导、能人带动等形式,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深入农村对农民进行科普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发展种养业的科技水平。二是加强贫困村干部培训。以培养农村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为重点,加强对贫困村领导班子成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干部,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任职,使更多的优秀大学生村官成为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三是加强贫困村干部群众主动脱贫的思想观念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和引导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自觉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和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身努力,提高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尽快脱贫致富。二、加大贫困户“两后生”培训力度
对贫困户高考、中考后落榜“两后生”开展2–3年职业技能学历教育,按规定给予培训补助和生活补助,到2017年,对新增“两后生”和贫困地区有需求的劳动力基本实现全员培训,力争每户贫困户至少有1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到2020年,绝大部分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培训合格证书。建立完善职业培训、就业创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加强驻外劳务服务站和基地建设,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输出有组织、求职有服务、就业有技能、创业有平台、权益有保障。三、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县、乡(镇)、村三级全覆盖,通过培训进一步收集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信息对接,积极引导农村贫困劳动力有序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促进就近就业、返乡创业。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实现劳动就业、子女入学、升学考试、医疗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等领域“一证通”,让更多在城镇就业稳定、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人口落户城镇,有序实现市民化。
专栏5: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程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业科技培训、贫困村干部培训、就业创业培训、“两后生”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第二节 多途径促进劳动力创业
一、加大对贫困群众创业扶持力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返乡创业登记方式,降低返乡创业门槛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民对农民工初次创办的企业,免除属于县支持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支持建设农民工创业园,全面落实扶持农民工创业的土地政策每年安排专项用地指标保障农民工创业园区建设。鼓励支持企业使用贫困农民工。建立健全农民工创业激励机制,树立农民工创业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开展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在全县贫困村开展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通过培训、创业指导、政策扶持、跟踪服务等,培养并造就一支创业有思路、致富有能力、带动群众脱贫有方略的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队伍,加快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
二、开展科技创业行动积极培育新型科技产业,支持农业新技术推广和品种改良,完善科技特派员驻村制度,实现每个贫困村配备1名科技特派员,支持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开展创业式扶贫服务。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推广适用新品种、新技术,建设一批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园区,每个贫困户劳动力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三、支持农民工进行多种形式创业鼓励农民工租赁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发展二、三产业,支持农民工以租赁、入股、合作经营等形式,盘活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旅游业、服务业或加工业。建立健全农民工创业激励机制,树立农民工创业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实施生态治理和生态补偿脱贫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林业生态工程。扎实做好自治区农村污水处理示范县试点工作,启动实施1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加紧规划建设县城垃圾资源化循环综合利用项目。持续开展大气污染、粉尘污染专项集中整治行动,推进城乡集中式饮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加强畜禽养殖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切实抓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强重点区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和重要河流断面监测,确保富江、思勤江水质控制在Ⅲ类指标范围内,同古盐田岭高岭土、花山花岗岩等主要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的趋势得到根本遏制,加强植被恢复监管及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通过生态资源补偿和生态经济发展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第一节 推进环境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
一、加强生态建设
加强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重点抓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加大投资,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水源保护工程项目,同时,支持建立集体林区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生态屏障。实施“青山工程”、“碧水工程”、“蓝天工程”、“净土工程”,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防护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强化沿江生态建设,建设花化、彩化、美化绿色生态林业。二、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循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加快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加快发展以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和特色工业为主的生态产业,积极促进良好生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深入实施“绿满八桂”工程,推进天然林、水源林保护、中小河流域整治等重大生态工程。大力宣传新《环保法》,强化环境保护“一岗双责”,与富川、昭平加强环境应急区域合作,突出抓好富江、思勤江、珊瑚河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落实河道管理“河长制”。继续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抓好花山、燕塘矿产资源的水土保持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防止地质灾害。抓住钟山被自治区列为3个污水处理试点县之一,全面加强各类污染物排放治理,提高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严格控制工业污水、工业废气排放,积极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实施乡镇垃圾处理工程,进一步推进雨污分流工作,落实“城乡清洁工程”“城乡风貌改造”,推进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优先加快重点区域乡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系统建设。第二节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管控机制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按照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实施生态环境分区、分类保护,明确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建立生态预警机制,坚持源头控制、综合整治,强化过程监管,加快推进生态屏障建设,严格防范环境风险,切实提升环境质量。
二、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
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加快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分解工作,不断加大农业、工业和城镇节水力度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加强完善跨区域河流管理等工作。有序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步伐,积极引导水利体制改革,争创水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三、建立环境承载力评价与控制制度
建立建设项目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价与控制制度,严格执行“环境第一”的发展理念,实现资源开发、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均衡。大力开展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对环境可支撑的人口、经济规模和容纳污染物的能力进行系统研究,建立科学的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控制指标体系,建立符合钟山环境承载力的发展模式。对开发区域环境容量进行科学评估,在满足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基础上合理控制区域内的产业开发规模。合理规划开发建设区环境容量,避免建设开发区超载造成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的影响。第三节 完善生态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
加大对生态治理和生态补偿的支持力度,用好中央、自治区的生态公益林补偿、石漠化治理等资金,并视县级财力情况逐年增加配套资金。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明确补偿的资金来源标准和具体办法,拓宽生态补偿领域,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统筹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让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就地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大力引导和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生态经济产业,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工程,特别是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向贫困村倾斜安排,实行整流域、整片区推进,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林下种养业和生态旅游业,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度和受益水平量。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建立生态公益林林木蓄积在重点水土流失区域开展试点,益林林木蓄积量增长超过当地当年平均值的,参照当期商品木材综合平均纯收益,对其新增蓄积量予以适当奖励。积极探索定量化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价值评价方法,为建立健全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适时开展水权交易试点和排污权交易试点。
推进教育扶智帮助脱贫 把发展教育作为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加快实施教育脱贫工程,引导贫困群众重视后代教育,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按照“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深入推进教育扶智帮助脱贫工作。以提升贫困村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帮扶贫困群众实现稳步脱贫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倾斜支持贫困村发展教育、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开展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为主要工作措施,建立上下联动、多部门合力推进的教育扶贫机制,通过教育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十三五”时期,计划投入13.45亿元实施职业教育、高中教育、义务教育、幼儿园等教育项目共8类320项,其中计划投资5600万元建设钟山镇第六小学,夯实各类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一、积极调整布局,着力办好每一所寄宿制学校
年,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争取通过自治区和国家级验收的目标,积极调整学校布局,着力办好每一所寄宿制学校,切实解决校点多、面广、分散、交通不便及关爱留守儿童等问题。一是积极调整学校布局。科学划定乡村完小与教学点数量,把乡村非完全小学划为教学点,扩大乡镇完小学校的扩建规模,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二是在人口集中、交通便利和产业发展地方办寄宿制小学。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在原有寄宿制学校的基础上再调整布局农村寄宿制小学。同时,加大学生宿舍建设的投入,以满足和解决学生寄宿要求。三是充实扩增寄宿制学校师资力量。合理使用部门资源,多渠道配备寄宿制学校校医、心理辅导员、食堂从业人员、教辅人员等,充实扩增寄宿制学校师资力量。坚持先建后撤原则,通过办寄宿制学校,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效益、教学质量,切实解决学生不多、班数多和教师不足的发展难题。
二、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推进新建、迁建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进度,分批对全县农村中小学校进行标准化建设,通过针对性改造、完善、提升和资源整合,建设标准校舍、运动场所、学生宿舍、教师公租房,配齐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等,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软硬件配置基本达到均衡发展目标。
注重教育均衡发展 一、夯实基础教育协调发展继续巩固“两基”成果,进一步提高教育常规管理水平,确保所有小学适龄儿童都能依法入学,初中入学率达到99%以上;特殊教育有较大发展;大力发展高中教育,扩大办学规模,提高高中普及程度及办学水平;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争取通过自治区和国家级验收的目标,重视发展学前教育,使全县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一)学前教育。年,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多元化办园体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按照规划和标准创办幼儿园。按照国家幼儿园设置标准,落实好城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和建设,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县城和有条件的农村以发展学前三年教育为主、农村以发展学前一年教育为主。逐年建立起乡镇中心幼儿园,充分利用村校教育资源,使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70%以上,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90%以上;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员科学育儿的能力。到2020年,所有乡镇建立起中心幼儿园,85%以上的村办起幼儿园(班),使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80%以上,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95%以上。(二)义务教育。年,通过均衡发展评估验收,争取有10所以上中小学校成为市级示范学校。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5%以下,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8%以下,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以上。合理调整初中办学布局,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到2020年,全县初中、小学办学条件均衡发展,每个乡镇寄宿制小学能满足办学需要。(三)特殊教育。 年,在办好现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基础上,大力推广随班就读,使“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0%以上;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推进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到2020年,“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5%以上,努力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四)普通高中教育。年,推进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完善普通高中教学设施设备,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统筹实施普通高中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挖掘内部潜力,扩大办学规模,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5%以上,全县每万人口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自治区平均水平。到2020年,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落实好职业教育免学杂费政策,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向贫困村、贫困家庭倾斜,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继续将中职招生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努力完成中职招送生任务,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实现我县中职规模与普高规模比例大体相当的目标。通过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营造招生良好氛围、签订中职招生工作目标责任状、规范中职招送生秩序等手段,激发初中学校、学生、家长三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初中毕业生报读职业教育学校。 第三节 精准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
加强政策落实,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精准资助、重点资助、应助尽助。按照自治区的精神,把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教育资助作为教育精准扶贫的核心任务,2016年年底前,各级各类资助政策要全部调整落实到位。提高资助标准,实施重点资助,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普通高中助学金,大幅度提高高等次助学金资助标准,并优先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扩大资助对象,实施精准资助,将建档立卡的寄宿制贫困户子女一并纳入寄宿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覆盖范围;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出台的资助新政策,重点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免保教费和在普通高中阶段的免学杂费政策,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享受15年免费教育。落实职业教育免学杂费政策,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贫困学生都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完善定户、定人的教育精准帮扶体系,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从入学到毕业就业进行全程资助、全程扶持。拓展贫困大学生资助渠道,对城乡低保家庭子女考上大学发放路费补助,落实“雨露计划”专项资助,通过发放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实现助学全覆盖。
实施医疗救助解困脱贫 “十三五”时期,我县医疗救助解困脱贫坚持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更加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加注重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更加注重完善各类医疗救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着力改变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局面,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满足贫困群众对更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健康需求,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奠定身体健康的基础条件。“十三五”时期,计划投入5亿元实施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和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建2.6万平方米公共卫生服务综合楼。
第一节 提高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一、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认真做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的规划工作,争取国家、自治区、市在建设项目上继续给予更多倾斜。到2020年,100%的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完成规范化建设和相应设备配置。并充分利用和依托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势,建立以县级医疗机构为核心,乡镇中心卫生院为枢纽,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层网底的非营利性医疗服务网络。同时,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社会办医准入制度,加大社会办医支持力度,形成县乡两级、乡村一体、防治结合、多元投资、分工合理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针对疾病谱变化、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变化以及医疗的功能定位,加强慢性病、精神病、感染性等科室的建设,尤其是加强医疗急救与重症医学救治(心血管科、脑外科、意外伤害等)的能力建设。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
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为核心,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两大重点,依靠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三大队伍,进一步加强卫生信息网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四大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监测预警、应急控制、医疗救治、监测管理、指挥决策等五大能力。一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建设。建立健全以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院为三级网络,以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科为二级网络,以村卫生室为一级网络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二是规范疾病控制工作。重点抓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使之真正成为全县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中心和应急处理技术支持中心。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强化免疫规划管理,提高疫苗接种率,切实降低免疫针对性传染病的发病率;加强肺结核、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有效遏制其蔓延发展势头,实现防治规划目标。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和症状监测,提高传染病预测预警水平,及早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加强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遏制其不断上升的势头。加强精神卫生工作,开展重点精神疾病的管理和重点人群的干预。建立健全职业卫生、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等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做好职业病、食源性疾病、环境相关疾病的防治工作。三是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基本建设,完善县、乡两级卫生监督网络。以县卫生监督所为主体,重点是加强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和职业健康等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规范医疗广告。四是改进妇幼保健服务。巩固完善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强化县妇幼保健院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功能。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抓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和设备配套,培养一批妇幼保健业务技术骨干。依法加强母婴保健服务机构、人员、技术准入管理,规范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助产技术等服务,提高孕产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五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认真组织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基本卫生知识,帮助群众掌握维护健康的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和消除影响健康的危害因素。推进农村改厕与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结合,多方筹集资金,采取推广适宜技术,加强技术指导,加快农村改厕步伐。开展创建卫生城市和卫生镇村活动,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整治污染、清洁家园、美化社区,改善城乡卫生面貌,努力营造和谐的人居环境。三、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和农村工作,向贫困人口多的乡镇卫生院输送农村订单定向本、专科医学生,加强毕业后教育,推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提高医师队伍临床诊疗能力和整体素质。加强县、乡、村三级卫生技术人员培养。制定人员培养标准和计划。鼓励临床专科医生从事全科医生业务,配置特岗全科医生,为广大的基层培养技术人才。抓好学科学术带头人和人才梯队建设。加强医学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对贫困村的卫生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1-2种简便易行、疗效良好的中医药民族医药适宜技术。 第二节 完善贫困地区医疗救助解困保障体系 一、实施居民健康素质提升计划打造健康钟山,增强居民健康意识和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促进科学健身,使体育运动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简便验廉”的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实施优生促进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二、推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动公共卫生工作重心下移,提高基层卫生组织应急能力。大力推进城乡社区责任医生制度,为群众就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健康教育和开展个性化的健康保健服务、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扩展覆盖流动人口。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加大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力度。完善卫生应急机制建设,强化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提高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网络加大对存量医疗资源的整合,在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基础上,整体再造现行医疗服务体系,同时引进满足人们群众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和特殊化需求的公益性与市场化运营并存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卫生网络,加强城乡医疗资源统筹,突出农村种地,完善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100%。四、完善医疗补偿救助“十三五”期间,继续扩大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人数,实现贫困人口参率达到100%,实现农村居民的全覆盖,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对全区所有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制度对全区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对因病住院的贫困参合农民,适当提高补偿比例。加大医疗救助、大病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针对贫困户、五保户等重点人群进行帮扶,通过民政代缴、政府帮扶等多方式,确保贫困户等重点人群得到有效的参合。对因慢性病门诊治疗的贫困参合农民,适当提高补偿额度,由原来的1300元提高到1500元。 第九章
实施低保政策兜底脱贫
紧紧围绕现行扶贫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目标任务,按照“低保政策兜底一批”要求,加快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家庭统筹纳入产业扶持、异地搬迁、生态保护、教育扶持、医疗保障、资产收益以及社会扶贫等政策覆盖范围。同时,通过逐年提高全区农村低保平均标准和补助水平,提高农村低保制度对脱贫攻坚的贡献率,确保到2019年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充分发挥农村低保制度对脱贫攻坚的兜底作用。 第一节 精准识别低保对象 规范低保审核审批程序,严格把好“五关两公示”,即把好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审核确认关,强化审核结果公示以及审批结果公示。对于已经被识别为贫困人口的低保对象,经公示无异议后继续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对于被识别为不是贫困人口的低保对象,以及被识别为贫困人口但还没有纳入低保范围的对象,严格按照低保对象的认定标准,全部进行复核复审,强化低保动态管理,凡是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全部清退,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全面有效保障因病致贫和返贫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第二节 全面落实低保政策 一、深入实施救济帮扶到村到户工程健全法规和政策,完善家庭收入核算办法和家庭支出调查方法,将符合条件的城市困难家庭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在动态管理下实现“应保尽保”,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提高我区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完善“分类施保”办法,对有特殊困难的“低保”家庭予以重点照顾,切实保障农村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加大临时救助制度在贫困地村的落实力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拓宽社会保障领域,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编织兜住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网。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通过低保兜底帮助脱贫。对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对象,加大救助力度,发挥医疗救助保障作用,减轻其家庭负担。加快建立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提高残疾人救助水平,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工作。构建政府部门救助资源、社会组织救助项目与特困户救助需求相衔接的帮扶信息平台,鼓励、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开展慈善救助。二、深入推进钟山特色的六保供养制度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把符合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加强乡镇中心敬老院建设,继续抓好五保户住房建设,着重解决面上分散五保户的住房改造建设。落实五保供养经费,确保供养资金按规定标准列入财政预算足额到位,并随着当地农民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五保供养标准,研究解决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医疗问题。加强敬老院、五保村的管理,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三、稳步持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通过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缩小与扶贫标准的差距,实现低保政策性兜底保障。建立提高农村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严格按照农村居民生活费用支出法制定并公布新的农村低保保障标准。2016年全区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年2500元,以后逐年根据全区统一制定公布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适时开展提标工作,确保到2019年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四、加快养老设施建设加快养老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县养老服务水平。抓好县级层面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广西桂东北钟山县生态休闲旅游养生长寿示范基地建设,巩固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对农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抚(扶)养人的特困人员逐步实行集中供养,提高供养水平,形成县城有“福利院”和“光荣院”、乡镇有“敬老院”、 村级有“五保村”和“幸福院”的三级供养、层层保障的养老服务体系。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脱贫 第一节 夯实贫困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村屯道路建设,对居住相对集中、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屯道路进行硬化,优先支持贫困村屯道路建设,提高村屯道路硬化率,在2015年底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的基础上,到2019年底实现所有20户以上自然村屯道路硬化,鼓励和支持20户以下的自然条件恶劣和交通不便的自然村屯实施整村整屯扶贫移民搬迁。加快打通乡镇与村、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瓶颈路,加大对乡镇道路提级改造的投入,构建乡村道路互联互通的交通格局。建立健全城乡客运管理体制,提高农村客运通达率。围绕扶贫产业开发,加快建设产业基地道路。加快乡村道路基础设施全面改造,建立完善道路建管养运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行路难问题。 第二节 夯实贫困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实行水利专项资金补助向贫困村倾斜支持,优先安排贫困村农田水利和饮水安全项目,到2017年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善小型水利管理养护机制,支持贫困地区“五小水利”、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抓好贫困地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重点支持防汛抗旱减灾工程建设。在贫困地区实施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优先在贫困地区安排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第三节 夯实贫困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优先安排对贫困村屯的供电网络和老旧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建设一批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和配电线路,探索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绿色能源项目,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加强农电管理,全面提升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力争到2018年乡(镇)所在地实现至少建有一座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提升贫困地区供电服务水平。 第四节 加强贫困村(屯)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贫困村(屯)通信设施建设,实现移动通讯信号、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加快推进互联网进村入户计划,推动光缆入村入屯入户,2017年基本实现行政村宽带信息网络全覆盖,2020年基本实现自然屯宽带信息网络全覆盖。 第五节 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
加强贫困户危房改造,把建档立卡贫困户放在优先位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补助标准,2020 年全面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坚持将扶贫整村推进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效衔接,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完善村庄规划建设,突出抓好贫困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贫困村垃圾、污水处理处置设施,大力推进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工程,加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新提升。
探索产权收益脱贫
第一节 明确产权收益脱贫的基本原则 在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以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使用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按照“能股就不合、能合就不租、能租就不断(买断)”的原则,探索将自然资源、公共资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农户权益资本化和股权化,贫困村、贫困户从中获取资产性收益的方式,为精准脱贫探索新的路径,力争全区贫困户人均资产性收入年均增幅达到20%以上。 第二节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和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流转,大力推广“小块并大块”、“土地入股”等土地流转模式。引导和支持贫困户通过土地经营权、资金、资产入股、保底分红等方式,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或参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经营。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村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民土地、林权等收益。建立健全县、乡镇互联互通的两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信息管理应用平台,支持信息平台建设延伸至贫困村。大力培育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和仲裁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 第三节 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规范化管理,引入社会资本盘活农村“三资”资源,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扎实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探索适合贫困地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多种市场形式,扩大交易品种,运用市场手段盘活农村资产要素,增加贫困群众财产性收入。推进贫困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户,引导贫困村将集体有关资源资产资金、贫困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个人财产入股,采取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多种模式,提高股份资产收益,帮助贫困户增加入股资金分红、土地租金等收入。探索建立资产收益动态管理机制。
推进农村电商扶持脱贫 第一节 加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 一、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深入推进电子商务与扶贫攻坚的深度融合,健全完善行政推进、网店服务、网货供应、网络物流、人才培养和考核评价等六大体系,加快推进区——乡镇运营服务中心站和村级示范网店建设。支持供销社电商网络平台建设,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实施“农村电商”工程,建设覆盖县—乡(镇)—村的电商网络体系。二、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建设加快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京东集团“千县燎原”、苏宁电器“农村电商”计划和“赶街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与农村电子商务的融合进程。建立钟山县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利用电商大平台提升我区电商扶贫质量和水平。三、加快推进农村物流快递服务业发展支持物流快递服务业向乡村发展,鼓励和扶持物流企业在乡镇建立物流配送门店,在贫困村建立快递服务点,开展集中收件、集中配送,到2017年实现物流快递乡镇基本覆盖、功能覆盖到村。完善网购、缴费、电子结算和取送货等服务功能,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强化产销对接服务,加强对贫困村优势特色产品的品牌打造和宣传营销,培育一批“互联网+特色农业”知名品牌。加强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致富带头人电商知识培训,帮助贫困户对接电商平台。 第二节 创新发展“互联网+扶贫”新经济业态 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扶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带动贫困农户增收。引导支持我县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区场、零售企业等加强与知名电商龙头平台开展对接,实现产销有机衔接。加快贫困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支持邮政、供销社、电商平台、物流企业在贫困村布设服务网点,扶持建设一批现代化大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完善网购、电子结算等服务功能,推进特色农产品网上交易。结合农村创业就业培训项目,围绕电子商务实操、网络区场营销、物流配送等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电子商务培训。2020年,5年共培养100名贫困人口发展成为电商人才,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内生能力。鼓励金融机构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农产品电子商务提供信用支撑和便利化服务,加强贫困地区电商人才培训,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小额信贷等支持,力争每个贫困村开办1-2家示范网店,实现电子商务贫困村全覆盖和电商精准扶贫。 第十三章
推进科技文化扶持脱贫 第一节 加强科技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一、加强科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贫困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按照标准建设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加快推进贫困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并按规定落实编制和工作人员。积极向自治区、贺州市争取项目指标和专项资金,改扩建部分功能不齐全的乡镇文化站,到2020年前,对全县乡镇文化站建设进行填平补齐;积极向上争取建设指标,加强贫困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对符合建设条件并落实土地的贫困村(行政村)给予优先安排,到2020年,力争实现全区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十三五”时期,计划投入11亿元实施文化体育中心、传统村落保护及旅游开发、乡村文体基础设施等项目,满足群众文化娱乐和健身需求。二、完善科技文化服务设施根据实际需要为贫困村配备电脑、打印机、投影机、科技书籍、培训桌椅、远程视频咨询终端等科技服务设施设备。在贫困村逐步开展“数字文化驿站”建设,配备公共文化一体机、中国文化网络电视播出终端、平板电脑等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设备,打通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服务保障水平。第二节 提升贫困地区科技文化服务能力 一、建立贫困村科技特派员选派与激励机制建立由各级组织部门牵头组织、各级科技部门统筹安排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联合选派的贫困村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机制,并与贫困村第一书记、工作队进行统筹安排。力争2017年每个贫困村至少派驻1名科技特派员,每个贫困村培育2—3个农业科技示范户,示范户带动其他贫困户脱贫摘帽;建成2—3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根据贫困村产业科技需求,采取集中培训、网络通讯指导、实地解决科技问题等形式,为贫困村提供科技服务。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到贫困村屯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陌陌聊天记录怎么恢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