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女孩3岁宝宝晚上尿床还尿床怎么办

我今年5岁了,可晚上睡觉还是会尿床,晚上水多喝一点,就会尿床,前几天,我给她一个人睡,结果连着尿了好几天床,可跟我睡又不会了,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尿床也统称为夜遗尿,是指5岁或以上的儿童于睡眠时不自觉的排尿现象。一般来说,轻微(即不频密)的尿床并不算是一种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尿床的现象通常都会自然消失。相反,频密而持续的尿床很可能和隐藏性病理原因有关,必须给予重视和适当的治疗。
  中易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的宋主任介绍,儿童自尊发展共有4个要素:外貌、家庭、学校和社会相关信息,而尿床问题与后3大要素都密切相关。因此,为避免尿床儿童的自尊心受伤害,家长的态度十分关键。
   尿床:易让宝宝感孤独
  很多孩子都以为只有自己才会尿床,因此对尿床的问题羞于启齿。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尿床是儿童期很常见的问题。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小儿外科部最近进行了一个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香港超过16,000名5~19岁的儿童及青少年中,约有2%的儿童有夜遗尿;而接受调查的5岁儿童当中,大约有16.2%的孩子经常尿床。从比例上还显示,男童比女童更容易出现尿床的情况。
  儿童心理专家陆蓓蓓老师指出,孩子往往会因尿床而产生其它的心理及行为问...
尿床也统称为夜遗尿,是指5岁或以上的儿童于睡眠时不自觉的排尿现象。一般来说,轻微(即不频密)的尿床并不算是一种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尿床的现象通常都会自然消失。相反,频密而持续的尿床很可能和隐藏性病理原因有关,必须给予重视和适当的治疗。
  中易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的宋主任介绍,儿童自尊发展共有4个要素:外貌、家庭、学校和社会相关信息,而尿床问题与后3大要素都密切相关。因此,为避免尿床儿童的自尊心受伤害,家长的态度十分关键。
   尿床:易让宝宝感孤独
  很多孩子都以为只有自己才会尿床,因此对尿床的问题羞于启齿。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尿床是儿童期很常见的问题。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小儿外科部最近进行了一个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香港超过16,000名5~19岁的儿童及青少年中,约有2%的儿童有夜遗尿;而接受调查的5岁儿童当中,大约有16.2%的孩子经常尿床。从比例上还显示,男童比女童更容易出现尿床的情况。
  儿童心理专家陆蓓蓓老师指出,孩子往往会因尿床而产生其它的心理及行为问题,如孤独、畏羞、焦虑、反叛、精神不集中、对社交活动退缩,甚至不敢参加任何需要在外间过夜的活动。因此,陆老师要特别提醒各位父母,无论在对孩子实施任何一种行为训练或当孩子的身上产生任何一种问题时,都应注意教育“适度”,置之不理或过激表现都会使孩子受伤。
  尿床:不可重视、不能无视
  传统观念一直以为尿床是由于儿童发育未成熟,而不能控制排尿所致,因此并不重视孩子的尿床现象,只是采观望态度。但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小儿外科部进行的婴儿膀胱活动及睡眠脑电波研究显示,即使在新生婴儿,排尿也不是由简单的脊柱神经反射控制,而是与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控制有关。超过1岁的小儿已不会在熟睡中排尿。除却一些生理因素(如遗传、膀胱功能障碍等),心理因素往往是继发性尿床的决定性因素,如家长因尿床而过分指责孩子,则很可能会加强孩子脑中的夜遗尿信号,使尿床次数变得日益频繁,甚至持续到成年。
  对待尿床的宝宝,家长究竟应该怎么做?陆老师建议,别把尿床当大事,也千万不能忽视行为训练。孩子尿床后,应该尽快为他换上干净的床褥和衣物,并可在帮他做清洁时小声、温柔地告诉他:“长大了,不该尿床了哦!”切勿在其他孩子面前指责孩子尿床。如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尿床,或在老师进行教学活动时总是憋不住想小便,家长则可先与老师进行沟通。让老师告诉孩子,想小便的时候可以举手,老师会同意让他如厕。
  尿床儿童的家长还应注意在一日生活中的行为训练和作息调整,如晚饭后减少喝水,不喝含有咖啡因或具有利尿作用的饮料;每天为孩子做一个小记录,如孩子这几天没有尿床,父母就应给予奖励;午睡中或半夜把孩子叫醒如厕,但不要将痰盂放在床的附近,请他多跑几步上厕所,这样有助于他调整生物钟。
   3种方法治疗病理性尿床
  如果孩子在3岁后,还频繁尿床,那么建议家长马上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首先,看看是不是病理性尿床。如果父母都有尿床史,孩子很有可能遗传到尿床。如果是病理性尿床,也就是“遗尿”,家长也不要过分担心,勇敢去面对、积极治疗。
  麻宏伟教授介绍,现代医学一般采用下面3种方法治疗尿床。
  排尿训练:使用尿湿报警器或者闹钟:将湿度感应器放在患儿内裤上,孩子只要一排尿就会报警唤醒患儿,以训练患儿对膀胱膨胀的敏感性并及时苏醒。这种方法安全有效、无副作用。但短期内不能立刻见效,须长期坚持使用,治愈率达70%,复发率低。不过如果湿度较大,报警器常常会失灵。所以华南地区的家长也可以选择传统的闹钟来代替报警器。
  药物治疗:去氨加压素(DDAVP,商品名:弥凝片)有改善睡眠、促进觉醒的作用。口服0.1~0.2mg,每晚1次,3个月1个疗程,但停药后复发率较高,用药时须限水以防水中毒等副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小剂量长疗程(6~12个月)远期疗效较好。
  中西医结合治疗:DDAVP与中药合用,疗效优于单用DDAVP,如中药遗尿合剂。
  [BOX]聪明宝箱
  尿床儿训练助手
  晚饭后减少喝水,不喝含有咖啡因或具有利尿作用的饮料。
  为宝宝制作“不尿床日”的记录本,庆祝“干爽日”。
  叫醒熟睡的宝宝如厕,并故意让他多走几步、醒一醒后再小便。
其他答案(共11个回答)
尿床多因白天玩的太兴奋,要控制他尿床的话,就必须让他形成起床尿尿的习惯,你可以在晚上提醒他起床,这样形成规律了自然就好了.
经常导致孩子尿床的原因一般有两方面,一是孩子本身的肾脏功能发育尚未完全。二是孩子经常穿尿裤所导致的一个习惯。
一般原则上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可以...
孩子尿床是正常现象
1、你的孩子在玩耍或外出时经常尿湿--兴奋;注意力不集中,未及时上厕所。训练孩子注意他的尿意。每隔一段时间以及外出前提醒孩子上厕所。如果孩...
一般说来,宝宝在1岁或1岁半时,就开始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还只是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
如果经常干咳使用止咳药物无效的要考虑是过敏性引起的咳嗽情况。表现为:长期咳嗽,久治不见好转;在夜间或清晨发作,白天通常不咳嗽或很少咳嗽;过敏性咳嗽一般不发烧,吐...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如何让孩子不再尿床 5岁还尿床的孩子要引起重视
来源:搜狐健康
又尿床了,是一些小孩上学迟到难以启齿的原因。研究发现,尿床在儿童期较常见,(&)在5岁儿童中发病率约15%,7岁儿童中发病率约10%。&&&&&&
婴幼儿时期,控制排尿的神经、肌肉发育尚不完善,膀胱容积也不够大,加上膀胱和整个身体的配合能力有限,膀胱在涨满之时,很难及时叫醒大脑去上厕所。
如何让孩子不再尿床 5岁还尿床的孩子要引起重视
随着各器官发育的逐渐完善,尿床问题一般都会慢慢消失。但也有部分患儿,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不但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形成胆小、孤僻、自卑等异常心理。因此,家长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排尿锻炼。
1&1.5岁,想尿就尿。1岁半以前的宝宝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反射,尿床和尿裤子无法避免。这个阶段,家长不必过于着急训练孩子排尿排便,过早训练反而可能会造成宝宝的心理负担。但是在宝宝还没有学会控制排尿前,家长也应该告诉他&宝宝尿了&、&宝宝大便了&,以培养其理解能力。
1.5&3岁,开始排尿、排便训练。宝宝长到1岁半以后,肌肉神经发育趋于完善,他们开始能够控制便便或尿液的&存&与&放&;在认知方面,宝宝也能听懂大人的指示,了解去厕所是什么意思。因此,此时应该有意识地开始对宝宝进行上厕所的训练。
白天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排尿训练:发现宝宝在游戏时突然不动了,或在活动中突然用手摸着腹部、出现哭闹等情况,就说明可能是有了尿意。这时,家长可以把宝宝带到厕所,指着便盆问他:&是不是要尿尿呀?&如果宝宝点头,家长便可以教孩子脱下裤子,蹲下自己解决。如果宝宝顺利完成排便,要给他鼓励和称赞;如果宝宝一时没控制住,弄脏裤子,家长也不要大声责备,以免让他们产生挫折感。若是宝宝有了尿意,又一时排不出来,家长可以试着打开水龙头或口头发出&嘘嘘&的声音,用这种辅助效果帮孩子排尿。这时候的孩子,以行为教育为主,家长做示范性动作,让宝宝模仿。比如大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上厕所,让孩子学。家长在发现孩子尿湿裤子后,不要立即给他换,因为这很容易给孩子一种误导,以为解决排便的办法就是这样。应该把孩子带到便盆前,指着便盆告诉他要怎样解决。
夜间,定时叫醒孩子进行排尿训练。让孩子在清醒状态下排尿。
一般来说,3岁前的孩子尿床很正常。
3岁以后,让孩子慢慢克服尿床。孩子在5岁以前有遗尿都还属于正常现象,可以一边训练一边观察。3岁以后,应该让孩子逐渐延长排尿间隔,这样能够慢慢锻炼宝宝膀胱的储尿能力,使他们逐步改变,直到天亮才下床排尿为止。
如果孩子5岁以上,平均每周都有1次尿床就要引起重视了,尿床更多的是排尿控制问题,应该先看肾内科排除器质性疾病,然后给排尿训练,可以同时看儿童心理科。
扫一扫了解更多合肥健康资讯
原标题:孩子尿床怎么办?专家说5岁是个坎
编辑:周燕飞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搜狐健康,版权归属原作者]
万家健康频道官方公众号微信号:健康在合肥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每天都有精彩!
23131人关注
2082人关注
1750人关注
3198人关注
1630人关注
必胜客新品!全新四拼爆料铁盘披萨,免费品尝!
4月9日,跟着【万家旅游团】与合肥欢乐岛来场风车约,...
4月3日瑶海万达广场首届风车节火热来袭!!!多彩的风...
为激发孩子绘画创造力,引导孩子对家园的热爱,华地置...
清明将至,除了祭祖追思,也可以给自己的身心放个假,在和风暖阳里赏赏大好...
短信快捷登录
合作账号登录
验证即登录,未注册将自动创建万家账号
发送验证码贵州 黔西南
各位宝妈,我小孩夜里经常尿床怎么办
贵州 黔西南
#1 赢得自信
晚上睡觉之前让他尿一次,半夜在叫他起来一次,这样做没几天就会自己起来尿尿啦。。。一个家庭只有老公有佣金那是很累人事,现在在家带宝宝不耽误有佣金是件开心的事。加扣
谢谢,我都这样,可这小孩还是一样,要不,你帮我刷吧,我给佣金啊
我是因为晚上都没叫他起来拉过,
贵州 黔西南
我是因为晚上都没叫他起来拉过,
有时叫,有时睡觉了
遗尿症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约占70%~80%。继发于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经原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患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
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避免过劳,掌握尿床时间和规律,夜间用闹钟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白天睡1~2小时,白天避免过度兴奋或剧烈运动,以防夜间睡眠过深。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树立信心。逐渐纠正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等情绪或行为,照顾到患者的自尊心,多劝慰鼓励,少斥责、惩罚,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要正确处理好引起遗尿的精神因素,通过病史了解导致遗尿的精神诱因及可能存在的心理矛盾,对于可以解决的精神刺激因素,应尽快予以解决。对原来已经发生或现实客观存在主观无法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要着重耐心地对病人进行教育,解释,以消除精神紧张,以免引起情绪不安。晚饭后避免饮水,睡觉前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可减少尿床的次数。
治疗过程中可以使用夜安裤,帮助减少孩子在治疗过程中尿床的不安感,保证孩子的良好睡眠,给治疗带来积极的影响
儿童尿床的行为疗法
(1)排尿中断训练 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自己从1数到10,然后再把尿排尽,这样能训练并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
(2)忍尿训练 白天让孩子多饮水,当有尿意时,让他忍住尿,每次忍尿不超过10分钟,每天训练1~2次,使膀胱扩张,增加容量,从而减少夜间排尿的次数。
(3)定时训练 在以往晚间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用闹钟结合人为叫醒,让其在室内来回走动,或者用冷水洗脸,使在神志清醒状态下把尿排尽,目的也是有助于建立条件反射。
(4)家长监督 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尿床,督促孩子自己排空残余尿、擦干局部、更换内裤及干床处理。
(5)总结记录 要求家长每天记录尿床的原因、次数,在日程表上对尿床、不尿床都作个记号,每周总结一次,找出原因,当孩子有进步时应给鼓励。
(1)丙咪嗪 适用于觉醒障碍型。
(2)奥昔布宁 别名尿多灵,适用于昼夜尿频型。
(3)麻黄素 可用于混合型。
(4)去氨加压素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别名弥凝,适用于夜间多尿型。
联合应用阿米替林、去氨加压素和奥昔布宁是目前认为治疗顽固性混合型遗尿症有效的三联药物。以个月为一疗程,优点是有效率与下述的SNM疗法接近,缺点是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并且停药后易复发。以上药物属于处方用药,丙咪嗪和阿米替林为抗抑郁症药,所示剂量为成人用量,小儿应以每公斤体重进行计算。
可采用闹钟定时促醒、针灸、按摩等方法。
楼上妈妈 ,哪里有卖?我家宝宝也这样子,烦都烦死了,特别冬天。
#14 醒妮子
楼上妈妈 ,哪里有卖?我家宝宝也这样子,烦都烦死了,特别冬天。
我家在是京东买的,你可以看看
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回复。请
成员:168493 ,
话题:19603
微信服务号
礼包领取指南NO.1
关注妈妈帮服务号
即送育儿百宝箱
还有海量免费试用不要白不要!
礼包领取指南NO.2
第1步:扫码成功下载后,首页即可领取新人专属礼包。
第2步:填写收货信息,轻松领取帮宝适新生礼盒,更有机会获得?198帮Box大礼盒!
&&手机客户端&&备孕&&相同预产期&&同龄宝宝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同城(21个)(11个)(13个)&&妈妈兴趣&&宝宝兴趣&&特别关注&&非常有用
|||||
上海丫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B2- 沪ICP备号小孩5岁后还尿床不能寄望于自愈
核心提示:虽然遗尿症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儿童有自愈倾向,每年自愈率为10%-15%,但仍有相当部分儿童直到学龄期都无法缓解,甚至1%儿童会持续至成人,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
  儿童从3岁开始,控制排尿的功能逐渐成熟,能在睡眠中感受到尿意而醒来排尿。而5岁以上仍在睡眠中而自己不知道,每周2次并持续半年以上则称之为小儿。部分家长对此不以为然:“孩子长大了,晚上尿床的习惯自然就会消失。”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小孩为何夜间遗尿?  一般而言,孩子在1岁或1岁半时,就开始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而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以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孩子到了5岁,在夜间睡觉时还有尿床的行为,那么家长就应该提高“警惕”,多加注意了。  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夜遗尿症的原因较多:一是精神和行为问题,如与家庭分开,父母离异或死亡,此类多为间歇性或一过性;二是继发于膀胱或全身疾病,如、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逼尿肌不稳定、致逼尿肌过度收缩、、膀胱阴道瘘、、、骶部神经功能障碍、、大脑发育不全等。  大多数夜遗尿症属于原发性夜遗尿症,既无器质性疾病,又无情绪问题。目前原发性夜遗尿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大部分遗尿小孩有阳性家族史,父母双亲有遗尿史者,其子代发生率为77%;(2)睡眠觉醒障碍与神经系统发育延迟,大部分夜遗尿症小孩夜间睡眠过深,难以唤醒;(3)昼夜精氨酸抗利尿激素分泌节律的成熟障碍,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夜间尿量增多,尿渗透压降低,不能适应膀胱容量而导致遗尿。  小儿遗尿应该及时干预不能奢求自愈  部分家长对小孩子尿床并未重视,目前很多家长对于尿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尿床不是病,大了自然好”。  专家指出,事实并非如此,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虽然遗尿症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儿童有自愈倾向,每年自愈率为10%-15%,但仍有相当部分儿童直到学龄期都无法缓解,甚至1%儿童会持续至成人,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
  儿童尿床的问题也需要分年龄层区别对待,5岁之前的儿童遗尿行为基本不会采用药物干预,而是通过生物行为进行干预。如果到了5岁以上,孩子依然有尿床的现象,就需要到医院的专病门诊接受治疗,早期治疗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康复。  对于夜遗尿症小孩,应强调生活指导、膀胱训练、唤醒治疗和药物等综合治疗。小孩白天勿过疲劳、傍晚不宜过度兴奋要排空尿;下午3点后少喝水,睡前少喝牛奶、汤等利尿饮食及水果,晚餐中勿过食蛋白质及盐类等。应注意有无便秘,对有便秘者应予治疗。注意心理支持治疗,以鼓励为主,无遗尿时进行表扬或奖励等。家长可以为小孩准备夜间叫醒器,当小孩尿湿后,感应器就会报警(蜂鸣型或振动型),唤醒小孩排出余尿,反复训练以期最终能使其感到尿意而醒来排尿。部分小孩要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相关检查: 推荐用药:
醒脾开胃,养血安神,固肠止泻。...[]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近日,广州首份儿童遗尿症调查结果出炉:广州儿童遗尿症平均发病率约为7.75%,郊区小学学生发病率高于城市小学学生,前者最高可达15%,而且父母受教育程度越低,孩子越容易患遗尿症。调查还显示,超过50%的家长对于自己孩子发生尿床不为重视,觉得尿床不是一种疾病,认为随着小孩年龄的增长,孩子会自动痊愈,从而耽误了孩子的诊治。 []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有了这款可以放在家里用的动脉硬化检测仪,我出门在外就……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介绍,多数市民都听说过…… []
做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两个亲密无间的伴侣情感的交流。…… []
督促孩子在白天尽量多饮水,并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使膀胱扩张,有利于加强排尿控制和增大膀胱容量。训练孩子适当地憋尿以提高膀胱控制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岁宝宝晚上尿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