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激励作用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 李保秀的博客 - 阳城教研博客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町店完小&&&&&&尹早宁
当前合作学习已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很好地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但要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评价是关键。科学有效的小组评价机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力,最终形成小组合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特殊学习方式的评价机制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去研究。在教学中,我坚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探索并总结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就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确立评价的原则&
与传统教学不同,小组合作学习呈现出多种途径,因此,评价也是多元化的。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小组合作水平,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及参与程度。从评价形式看,有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小组自评与组间互评、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因此,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坚持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相结合的原则。综合多方面的评价,给个人或小组的评分才是最公正、最具说服力的。&
二、评价的内容&
评价学生时,不只是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包括学生参与的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及情感态度的发展。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已获得了怎样的进步,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评价的方法针对评价内容要设计相应的评价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种:&1、&设计有效的表现性评价。2、建立成长档案袋&。
四、评价的策略&
评价的激励作用&本着“要让每一个人都抬起头来走路”,注重评价的公平性&,对学生的评价要机会均等。注重评价的即时性,注重评价的整体性。&由于在教学中采用的是小组这一形式,因而在评价的时候不应以个别同学为基本单位进入行评价,而应主要以小组为基本单位,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这样,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个人计分变为小组计分,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当然,评价要照顾到所有小组,给所有小组的表现做个客观的评价,分出等次,并以奖励和表扬为主,让其感到“我参与,我快乐,我成功”。&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探讨、去研究的东西。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尽量避免合作学习中的不利因素,以适时适当的评价推动小组合作学习,它一定会在教学中发挥出更大、更积极、更有效的作用。
阅读全文(1737) |
标签: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和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下载积分:1888
内容提示: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和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6|
上传日期: 19:06:1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和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官方公共微信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范文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时下,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进行素质教育,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体现。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显示出积极的状态,能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助力量。一位学生的发言往往会引发出其他几位同学的思维火花,促使小组各成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提出更好的想法,从而达到对问题的较全面、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但在教学中不少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的是组成合作的小组不能够有效地搭配成整体,小组内没有能够起到骨干作用的核心人物;有的是学生没有充分地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参与合作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有的是教师布置小组学习的任务不明确,或是对小组学习的调控不当。下面就实验教材近一年来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谈一下自己浅显的看法。一、合作学习的分组要科学合理分组,能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互促作用,避免小组之间的不公平竞争。课堂上我们要根据学科内容、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分组。首先,每组中必须具备一名有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乐于助人的学生作为每组的小组长。通常在小组活动的时候,他可以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小组的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引导本组学习困难的同学扫除学习上的障碍;在偏离学习目标时,能够掌握好分寸,以至于不偏离讨论的话题。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利用每一小组成员所带的物体,让他们富有创意地拼摆出各式的图形。这时候,组长就充分地显示出了自己的优势,给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分工,最后,每一组摆成了一件作品。如电视塔、高楼、火车、机器人等。再有,每组还要有一位书写规范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习中,每组中有一个这样的学生,我们每次在书写数学或算式的时候,让每组都有一个学习的目标。如有条件的话,每组最好有一位能歌善舞的学生。这样我们在小组游戏的时候由这样的学生来带动每一组,课堂就会充满活力。二、合作学习的任务要得当合作学习的任务要难易适度。如果合作所要完成的问题不加思考就可以完成,这样,小组合作则是流于形式。对问题不能有实质性的深究。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则不知如何下手,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也会造成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在备课的时候,设计好小组合作的任务,巧妙地抓住学生的质疑,精心地设计好问题。三、合作学习的程序要清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尤其是讨论交流中,有时往往是乱哄哄的一片,看似讨论激烈其实没有实效性。导致讨论以后也没有寻求到最佳效果,这样也就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意义。因此,在小组合作、讨论之前,先让学生充分地独立思考片刻,然后各抒己见,进行充分的交流,而后再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从而确定本组的最佳方案,最后进行全班的交流,得出最后的结果。四、合作学习的时间要适当首先,每次课堂上小组合作的次数要得当。一堂课的分组讨论不宜过多,只有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集中、深入,获得较高的质量。其次,每次合作讨论的时间要恰当。有的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见有的学生总是“滔滔不绝”而不忍心打断,以至于拖拖拉拉浪费时间。而有的教师为了要按时完成任务,学生刚进入角色,就急于做总结,导致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其实,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要对小组学习的时间做一个大致的估算,做到心中有数。小组合作时,教师要参与到每个小组的学习与讨论之中,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机制,调整学习时间。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合作效果。五、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全面评价是否全面也是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首先,小组之间的评价。要让学生充分地考虑到每个小组是否都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合作之中,每个小组在合作中是否互相协作,每个小组是否在活动中有所创新,每个小组活动是否遵规守纪,等等。这些评价的方位要全面,因而评价的重点也要侧重于学习的过程。其次,评价又分为自我评价和民主评价。自我评价,作为小组成员,先要实事求是,对本组的水平及其表现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既能发现优点,也可以找出本组的不足。而民主评价则是要多发现其他组的优点,让本组从中学到某些长处。从而既促进小组成员合作的积极性,又能形成一种良好的组与组之间友好竞争的良好氛围。在我的教学中是这样的:1.小组成员角色的确定以语文成绩较好且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同学为小组长,以写字速度较快且字迹较清楚者为记录员,以目前拥有手表者为控制员,另一位则是评价员,担任时间为一个月。以后根据掌握程度可定为两星期一换,按顺时针轮流。2.各个角色的权利和义务(1)坚持“人人参与,积极讨论”的原则。每人一岗,定时轮换。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实践,人人都有一定的合作能力。这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提高了合作的参与度与合作效率。(2)小组长负责检查督促其他三位组员是否尽责,把握好讨论主题,保证每位组员至少有一次的发言机会,保证每位组员正确表达小组讨论的结果。还要组织好纪律。(3)评价员依据本组合作时组员的态度、交流的质量负责公正地给本组同学的打分。(4)汇报员集合组内研究成果,代表小组在班内发言。(5)记录员认真记录讨论的问题及答题要点或疑点,以供参考。3.讨论的基本方式(1)一人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补充修改。(2)自由发言,小组长总结归纳。4.确定评价方法每课一小评,每周一小结,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评出本组的优秀队员,老师和本班学生根据本节课的表现决出优胜组。奖品一般以能吸引学生的小物品为主,如一枚精致书签、一些可爱的学习用品等。对于落后组不批评、不歧视,以倾心交谈等形式,鼓励他们敢比敢超。总之,通过近一年的小组合作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充分体现,就是要充分利用不同层次、不同特点、不同爱好的同学之间的学习差异,组织安排好小组交流、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中共同探究、理解知识、提高能力。【作者单位:盐池县长城希望小学 宁夏】原文地址: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时下,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进行素质教育,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体现。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显示出积极的状态,能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助力量。一位学生的发言往往会引发出其他几位同学的思维火花,促使小组各成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提出更好的想法,从而达到对问题的较全面、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但在教学中不少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的是组成合作的小组不能够有效地搭配成整体,小组内没有能够起到骨干作用的核心人物;有的是学生没有充分地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参与合作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有的是教师布置小组学习的任务不明确,或是对小组学习的调控不当。下面就实验教材近一年来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谈一下自己浅显的看法。一、合作学习的分组要科学合理分组,能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互促作用,避免小组之间的不公平竞争。课堂上我们要根据学科内容、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分组。首先,每组中必须具备一名有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乐于助人的学生作为每组的小组长。通常在小组活动的时候,他可以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小组的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引导本组学习困难的同学扫除学习上的障碍;在偏离学习目标时,能够掌握好分寸,以至于不偏离讨论的话题。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利用每一小组成员所带的物体,让他们富有创意地拼摆出各式的图形。这时候,组长就充分地显示出了自己的优势,给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分工,最后,每一组摆成了一件作品。如电视塔、高楼、火车、机器人等。再有,每组还要有一位书写规范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习中,每组中有一个这样的学生,我们每次在书写数学或算式的时候,让每组都有一个学习的目标。如有条件的话,每组最好有一位能歌善舞的学生。这样我们在小组游戏的时候由这样的学生来带动每一组,课堂就会充满活力。二、合作学习的任务要得当合作学习的任务要难易适度。如果合作所要完成的问题不加思考就可以完成,这样,小组合作则是流于形式。对问题不能有实质性的深究。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则不知如何下手,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也会造成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在备课的时候,设计好小组合作的任务,巧妙地抓住学生的质疑,精心地设计好问题。三、合作学习的程序要清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尤其是讨论交流中,有时往往是乱哄哄的一片,看似讨论激烈其实没有实效性。导致讨论以后也没有寻求到最佳效果,这样也就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意义。因此,在小组合作、讨论之前,先让学生充分地独立思考片刻,然后各抒己见,进行充分的交流,而后再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从而确定本组的最佳方案,最后进行全班的交流,得出最后的结果。四、合作学习的时间要适当首先,每次课堂上小组合作的次数要得当。一堂课的分组讨论不宜过多,只有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集中、深入,获得较高的质量。其次,每次合作讨论的时间要恰当。有的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见有的学生总是“滔滔不绝”而不忍心打断,以至于拖拖拉拉浪费时间。而有的教师为了要按时完成任务,学生刚进入角色,就急于做总结,导致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其实,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要对小组学习的时间做一个大致的估算,做到心中有数。小组合作时,教师要参与到每个小组的学习与讨论之中,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机制,调整学习时间。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合作效果。五、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全面评价是否全面也是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首先,小组之间的评价。要让学生充分地考虑到每个小组是否都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合作之中,每个小组在合作中是否互相协作,每个小组是否在活动中有所创新,每个小组活动是否遵规守纪,等等。这些评价的方位要全面,因而评价的重点也要侧重于学习的过程。其次,评价又分为自我评价和民主评价。自我评价,作为小组成员,先要实事求是,对本组的水平及其表现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既能发现优点,也可以找出本组的不足。而民主评价则是要多发现其他组的优点,让本组从中学到某些长处。从而既促进小组成员合作的积极性,又能形成一种良好的组与组之间友好竞争的良好氛围。在我的教学中是这样的:1.小组成员角色的确定以语文成绩较好且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同学为小组长,以写字速度较快且字迹较清楚者为记录员,以目前拥有手表者为控制员,另一位则是评价员,担任时间为一个月。以后根据掌握程度可定为两星期一换,按顺时针轮流。2.各个角色的权利和义务(1)坚持“人人参与,积极讨论”的原则。每人一岗,定时轮换。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实践,人人都有一定的合作能力。这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提高了合作的参与度与合作效率。(2)小组长负责检查督促其他三位组员是否尽责,把握好讨论主题,保证每位组员至少有一次的发言机会,保证每位组员正确表达小组讨论的结果。还要组织好纪律。(3)评价员依据本组合作时组员的态度、交流的质量负责公正地给本组同学的打分。(4)汇报员集合组内研究成果,代表小组在班内发言。(5)记录员认真记录讨论的问题及答题要点或疑点,以供参考。3.讨论的基本方式(1)一人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补充修改。(2)自由发言,小组长总结归纳。4.确定评价方法每课一小评,每周一小结,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评出本组的优秀队员,老师和本班学生根据本节课的表现决出优胜组。奖品一般以能吸引学生的小物品为主,如一枚精致书签、一些可爱的学习用品等。对于落后组不批评、不歧视,以倾心交谈等形式,鼓励他们敢比敢超。总之,通过近一年的小组合作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充分体现,就是要充分利用不同层次、不同特点、不同爱好的同学之间的学习差异,组织安排好小组交流、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中共同探究、理解知识、提高能力。【作者单位:盐池县长城希望小学 宁夏】
范文二:【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而是要求教师“蹲下身子”,以“小组中的一员”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适度地把握教学节奏,调控课堂进度,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地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时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它对促进学生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为多元化教育价值的实现提供了适当的方式和途径。然而,在小学的教学实践中,有效运用合作学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中,小组合作学习有优点也有缺点,其优点是: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得多;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4.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以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也会随之而提高。其不足之处是: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形式上简单地让学生凑在一起。有的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没有实效性。2.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参与不足。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3.小组合作学习的滥用。现在一提到公开课,有的教师就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万能钥匙,不论什么内容的课,动不动就让学生小组讨论,而忽视了传统教学的方便获得与使用的实际价值,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要优化合作小组,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合,科学搭配,发挥小组合作的时效性,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班级“小组化”管理如我们班共有42名同学,我将其划分为七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思想品质好、学习成绩拨尖、具有专长、反思灵敏、口齿清楚、说话流利,有一定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做为固定的组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平时,一些简单的问题就由组长全面负责。二、人员搭配根据班级人数多,尖子多,后进生较少,中等生偏多的情况,我们班的小组为六人一小组,优中差的比例为1:4:1。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要想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到实处,必须合理分工,责任到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进行合理分工。例如:口齿伶俐的可作为本组的汇报者,朗读好的学生可作为本小组的领读者,而且应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赖,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安排直接影响到小组学习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必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学习的目的。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2.控制时间在每次学习前,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分配恰当的学习时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防止学生为一个问题无限制的争论。3.把握学习时机。往往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后,有了疑问才会产生互相交流、质疑、解惑的欲望。因此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就会时时合作、时时探究,就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愿望便会大大削减,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五、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想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读书、认真倾听、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等等,形成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为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六、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往往对新奇、新鲜的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在选择合作学习时,不能多而滥。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粗浅看法与体会,希望能对我们各位教师有所启迪与帮助。相信我们只要平时注意再加上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小组合作学习必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GS[2001]GHB219.
范文三:叶澜先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有感于此,我觉得有必要对我们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反思。我通过观摩同行的课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既有令人欣喜之处,亦有不尽人意之处。作为一种品质,合作学习是时代精神的反应,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其局限性和发挥作用的前提。的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优点多多,它有着传统教学那种单一单向的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一改过去教师“独霸课堂”、“满堂灌”的局面,打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加强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使学生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克服了过去在传统意识下被扭曲的竞争意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甩掉了胆怯、害羞、害怕出错的包袱,敢问敢说,即使那些一向“少言寡语”的内向学生也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冲动,性格变得开朗起来,精神面貌焕然一心,自信心得到了加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尽管有如此多的优点,在英语教学中使用频率也很高,但是如果不假思索,每课必用就会走入教学误区:一味认为新课改就是让课堂热闹,就是教师不教;该合作的合作,不该合作的也合作。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背后,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低效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好多学校接到课改文件不假思索就一哄而上,说是改革实际却流于形式,没有成效。有的学校在让学生合作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只是坐在一起,并没有按老师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在埋头写作业,有的在三三两两、津津有味地闲聊题外话,有的因害羞内向而沉默不语、独自发呆。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形式上简单地让学生凑在一起。这种情况已经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2.合作目的不明确,为“活动”而“活动”有的教师为了赶时髦,不分主次轻重,每节课都用,并且认为一节课内用得越多越好,走入了教学误区。在英语教学中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老师为“活动”而“活动”,随意将课文中的一个句型或知识点硬塞给学生,来回反复地让学生分组操练。我曾听过一位老师在上Starter Unit 5 Visit my school 这一课时,将“How many...are there...?”这个句型让学生分组反复地操练。像这样的合作毫无价值,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于是有些同学就草草应付了事,然后各行其是,课堂内声音嘈杂,秩序“混乱”。3.合作无序有的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4.合作问题过于简单,没有讨论的必要在教学中也常看到这种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老师的问题还没说完,学生就已说出了答案。对于这种现象,老师还让学生照讨论不误,进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曾有一位教师在讲Fun With English 7B Unit 1 Dream Homes这一课时,设计了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1)What is the capital of the USA?(2)When is Christmas? 对于这种个人学习就能掌握的内容,就没必要进行小组合作。5.学生没有经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开始合作教学中常看到有些老师不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直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感到措手不及。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讨论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而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记得看过这样一段话:“离开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深入思考,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就不可能有深度,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和启发,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成分,修正、充实自我观点。”对此,我深表赞同。6.教师不能有效指导帮助,一味放手让学生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常见到有些老师给学生发布完“下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就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不指导、监控学生的交往活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热情的帮助,在小组中巡回指导,提供必要的启发、帮助和建议,必要时参与其中,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良好合作氛围,而不能作为一个局外人,造成“放羊式”的小组讨论交流。7.教师为赶教学进度,草草收场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赶进度,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发言、补充、自查、更正以及小组讨论中辩论的时间,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为走形式而草草收场。8.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参与不足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小组活动中抢占话语霸权,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消极被动,不去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只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渐渐地他们对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兴趣,表现得冷淡、麻木,直至自我放弃。轰轰烈烈的小组合作学习又变成了“一言堂”,失去了合作的意义与价值。9.合作过于频繁现在一提到公开课,有的教师就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万能钥匙,不论什么内容的课,动不动就让学生小组讨论,而忽视了传统教学的方便获得与使用的实际价值,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使英语课几乎成了小组讨论的展示课,给人一种作秀的感觉,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10.合作没有结果合作学习是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每个小组成员都要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而积极合作、共同讨论、交流信息,最后达成共识。这是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可是很多情况下,讨论没有结果。特别是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学校,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合作任务,而这个任务又比较难,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解决,需要多种查询途径才能解决。这些地方的学生手头资料极少,更没有条件去图书馆、阅览室、上网等去查找。于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只能做无谓的争执,结果是不了了之。这种形式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既浪费时间,又不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粗浅看法与体会,希望能对我们各位教师有所启迪与帮助。相信我们只要注意了以上几点,趋利避害,再加上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小组合作学习必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语文教学。
范文四:一、明确合作目标,拓宽思维方式案例:在一节“100以内数认识”的课上,老师按照教材的意图,数100根小棒,要一根一根地数。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感知100的大小,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数100以内的数,体会数数的根据是十进制计数法,知道10个l是10,lO个10是100。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学生几个人一组合作数出100根小棒后,成员间没有什么交流。然后就让每个小组的代表汇报自己小组数了多少根小棒.都是怎么数的。学生花了很多时间汇报……教师发现时间不够了.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剖析:从这一节课中,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到,该为老师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只注重了形式,这中合作不是完全必要的,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笔者认为,执教者可能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而设计了合作学习,但忽略了合作学习的意义,教师只是让学生一起去数出100根小棒,并无其他任何的交流,这样的合作学习既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又没能很好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力也得不到发展。思考:这样的案例在我们身边不为少见,究其原因,是教师们缺少对合作学习真正意义的理解:为什么需要合作?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当遇到问题时,由于个人思考范围有限,若在学习过程中,能和伙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从别人的思考中得到启发和帮助,这样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因此,我们在设计合作内容或者问题时,应考虑到学生的起点能力水平、能力基础、学习风格、学习态度有一定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会产生自己的想法,这也就产生了讨论的基础。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要切实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当然,问题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二、合理分布主体,强化合作意识案例:听过一节“找规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道开放性的习题,给每个小组分发很多张有空白图案的卡片,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涂出有规律的美丽的图案。过了一段时间,有些学生涂出一张图案,有些图出了很多张图案;接下来教师让小组间的进行交流,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课堂上顿时热闹非凡,但是都停留在自己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学习结果显然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平均水平。剖析:在课堂上,大家不难发现,一些学生存在霸权主义,他们由于是小组里的佼佼者,具有一定的权威,他们在讨论的时候往往具有讲不完的话,滔滔不绝,将个不停;但他们往往又不是很好的倾听者,导致了小组中的交流还是停留在学生自我原本独立学习的层次上,并没有达到真正交流的境地。思考:在我们现有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些会存在分组不够科学,经大量的实践证明一组中人数不能过多,大概4至6人比较合适。我们班有60多个同学,笔者采取了4人一组分组方法,若人数太多会致使部分同学没时间发言,没办法和别人交流,小组成员搭配按组问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间同质”即各小组学生成绩比例男女比例大体相当,并随成绩的变化而做动态调整,使各小组公平竞争;“组内异质”是指不仅要注重各组成员问学生成绩差异,更要注重学生的家庭环境差异,使小组分组时合理混合搭配,以利于学生的优势互补,相互帮助,力争最大限度发挥小组作用,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受益。另外有些小组合作学习中,会存在分工不明确,合作式学习是通过群体多边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的互动性学习。分组分责时,我采取让一个学习成绩较好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分配在合作学习中的任务,发言顺序,总结汇报及事宜,且在平时对组长进行行之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合作交流有的放矢、有条不紊,既省时、又高效,这样的操作使得学生在轻松学习。另外,各族设置一个中心发言人,负责整理总结本组各成员在学习合作交流中取得的成绩,阶段性进步及收获结果,以便及时向老师和全班做出总结性汇报。还有,在小组刚刚成立之时,应加强对各组长的及时、有效的指导,以避免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出现杂乱无序的局面,使小组合作学习稳健发展。若时间充分可安排几个组让教师“手把手”指导,使组员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从而使小组合作交流更有效,更有操作性。三、积极倾听评价,提高团队能力案例:在教学数学活动课时,老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学校组织20名学生去划船,小船最多可以坐8人,小船最多可以坐5人,大船的租金是4元,小船的租金是3元,假如你是带队的王老师,你觉得应该怎样租船更省钱?教师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分小组汇报,每一小组汇报结果后,教师并没有追问或者横向比较小组间的不同,就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开始讲解。剖析: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所指出的:“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所以师生互动不仅是一种活动方式,更体现了师生之间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而我们教师在上课时,往往会忽视了学生的想法,忽视了学生对学生评价的作用。思考: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还注意到:有的小组合作总给人一种形式主义的感觉,这样做是不科学的。作为教师我们要能够进行及时的指导,如:讨论时间过少,讨论不够充分,流于形式而收不到实际的效果;不善于倾听他人或别组的发言和不同意见;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好学生发言较多,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发言较少,尤其是在辩论时,更是对自己缺乏应有的自信心。针对以上情况,教师要适时适度的去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小组合作真正发挥出它的优势,为教与学服务。
范文五:摘 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人类是一个群体,在一个讨论的环境中才能够实现自我价值。通过思想和知识的碰撞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交流让自己的思维得以展示,同时也学到了更多其他方面的知识。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数学能力有所提高。关键词:小组合作;积极性;表达能力在开展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还有就是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整个互助合作过程中构建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进一步提高。一、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运用一切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字是非常抽象的,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就会感觉很困惑,如果我们还是运用传统的说教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学的知识会很死板。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数学进行学习。比如,在进行两位数乘法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规律来进行教学,13×17=221,14×16=224,15×15=225…请你用字母表示上述两位数乘积的运算规律,并用整式的乘法证明你的规律,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规律。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总结出一些规律,老师在进行总结概括时得出这样的结论:两数的个位数之积为得数的后两位数不足10的,十位数上补0;两数相同的十位取其中一个加1后相乘,结果就是得数的千位和百位。学生通过自己总结发现规律更加容易记忆,在理解和运用方面也会更加的灵活。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学生对自己总结的东西进行运用能够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他们更加喜欢学习数学。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方面,但是对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实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学生不会进行合理的表达,因为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在家里能够和同龄孩子进行沟通的机会本身就很少,所以,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表达出来。因为面临的都是平时生活和学习的小伙伴,所以,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不会有紧张感。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最为有效地增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往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总是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严肃感觉,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和老师进行交流,老师在很多时候也不能够真正地了解学生学习面临的问题,但是运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个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对教学情况进行整改,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多了,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敢于请教老师,这样老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面临的问题,提出课堂整改方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合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规律并加深记忆。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可以和同龄人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正常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加强师生互动,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参考文献:李丹.分布式认知视角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2(4):3-5.??S编辑 李建军
范文六: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我区蓬勃开展的"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中,这种学习方式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作一探讨:小组建设――团结互助,各司其职;问题设计――要有价值,具开放性;教师主导――关注学生,及时调控;习惯培养――把握机会,有机结合;评价机制――反馈及时,科学评价。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5-01"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我区蓬勃开展的"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中,这种学习方式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所谓"研学后教",就是先让学生自学(或预习),在此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组互动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小组合作研学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1.小组建设――团结互助,各司其职。小组成员的构成合理,是能有效合作的保证。合作小组成员一般由4――5名学生组成。依据学生学习的水平、兴趣的深广度、思维的敏捷度、语言的表达能力等而定,并进行角色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而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互换。小组成员还可以为自己的小组命名,如"勤奋小组"、"雏鹰小组"等,激发小组的凝聚力。2.问题设计――要有价值,具开放性2.1 选择的问题要有价值。一个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相反,如果是问题太难,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检阅》(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是一篇很值得学生好好体味的课文。文中的人物个性鲜活,文中的语言特色鲜明,文中的感情真挚动人。如何让学生体味出个中滋味,学有所获,教者抓住了文本中的五个问号:"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要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设计了"认真读读这几句话,在小组里交流读后的体会"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读后的体会。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这些孩子的内心是多么复杂、多么为难啊。由此可见,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能促进学生深入探讨文本,达到深层理解的程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大幅度提高。2.2 设计的问题要具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的理解多种多样,结果不唯一,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得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有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如本人教学《好汉查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文,设计了 "课文中的小男孩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研学问题。学生很快地回答出"查理由一个调皮、爱搞恶作剧的孩子变得诚实了,有礼貌了,有自信了,爱乐于助人了……。"本人对这一问题的教学并没有在此戛然而止,而是顺着势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究竟是什么使到查理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这样一个问题,就给了学生一个更高层次的研学问题,让学生进入到阅读文本中去深入探索。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思辩,既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巩固旧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3.教师主导――关注学生,及时调控3.1 让全体学生都能投入到小组学习活动中。我在课堂教学(听课)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自主学习。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必须让全体学生都能投入到小组学习活动中来。除了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还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习惯,创设愉快的小组合作氛围。因为学生只有在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在心境良好的情况下,思维才能活跃,想象才能丰富,个性才能发展。因此,教师那充满爱意的眼神和微笑,热情洋溢的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3.2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讨论的话题走向。在学生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讨论的话题走向。对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的要及时予以表扬;对任务不清楚的要耐心说明;对出现问题的及时指导。如在组织学生进行《看电视对小学生的影响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活动时,本人把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产生的问题一一罗列,并预设相应的策略。当出现一方学生的理由让另一方学生无法反驳,辩论难以进行下去时,本人及时为学生搭建阶梯,使辩论继续进行;当学生的辩论偏离主题时,本人及时把学生的思路引到辩论主题上;当学生出现一方能力较强、一方能力较弱的情况时,本人还会加入较弱的一方,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树立信心。4.习惯培养――把握机会,有机结合在小学语文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合作规则,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与交流意见,学会组织和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技能与方法。因此,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技能与方法,并养成必要的合作学习习惯。4.1 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会与人交谈时,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任务,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4.2 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作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对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4.3 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教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4.4 学会讨论。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这就需要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教师指导时,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学会讨论交流问题的技能。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5.评价机制――反馈及时,科学评价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也能使合作学习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在小组交流后,学生可按既定评价标准对他组同学的结论进行赏识与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方式可以是对书面作业的互批、互改,口头发言的互议、互论,作品表演的互视、互赏。评价的对象可以是自评、他评、互评,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成果的鉴赏能力、对问题正误的辨析能力。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我区蓬勃开展的"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中,这种学习方式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作一探讨:小组建设――团结互助,各司其职;问题设计――要有价值,具开放性;教师主导――关注学生,及时调控;习惯培养――把握机会,有机结合;评价机制――反馈及时,科学评价。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5-01"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我区蓬勃开展的"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中,这种学习方式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所谓"研学后教",就是先让学生自学(或预习),在此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组互动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小组合作研学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1.小组建设――团结互助,各司其职。小组成员的构成合理,是能有效合作的保证。合作小组成员一般由4――5名学生组成。依据学生学习的水平、兴趣的深广度、思维的敏捷度、语言的表达能力等而定,并进行角色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而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互换。小组成员还可以为自己的小组命名,如"勤奋小组"、"雏鹰小组"等,激发小组的凝聚力。2.问题设计――要有价值,具开放性2.1 选择的问题要有价值。一个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相反,如果是问题太难,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检阅》(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是一篇很值得学生好好体味的课文。文中的人物个性鲜活,文中的语言特色鲜明,文中的感情真挚动人。如何让学生体味出个中滋味,学有所获,教者抓住了文本中的五个问号:"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要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设计了"认真读读这几句话,在小组里交流读后的体会"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读后的体会。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这些孩子的内心是多么复杂、多么为难啊。由此可见,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能促进学生深入探讨文本,达到深层理解的程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大幅度提高。2.2 设计的问题要具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的理解多种多样,结果不唯一,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得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有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如本人教学《好汉查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文,设计了 "课文中的小男孩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研学问题。学生很快地回答出"查理由一个调皮、爱搞恶作剧的孩子变得诚实了,有礼貌了,有自信了,爱乐于助人了……。"本人对这一问题的教学并没有在此戛然而止,而是顺着势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究竟是什么使到查理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这样一个问题,就给了学生一个更高层次的研学问题,让学生进入到阅读文本中去深入探索。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思辩,既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巩固旧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3.教师主导――关注学生,及时调控3.1 让全体学生都能投入到小组学习活动中。我在课堂教学(听课)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自主学习。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必须让全体学生都能投入到小组学习活动中来。除了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还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习惯,创设愉快的小组合作氛围。因为学生只有在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在心境良好的情况下,思维才能活跃,想象才能丰富,个性才能发展。因此,教师那充满爱意的眼神和微笑,热情洋溢的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3.2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讨论的话题走向。在学生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讨论的话题走向。对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的要及时予以表扬;对任务不清楚的要耐心说明;对出现问题的及时指导。如在组织学生进行《看电视对小学生的影响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活动时,本人把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产生的问题一一罗列,并预设相应的策略。当出现一方学生的理由让另一方学生无法反驳,辩论难以进行下去时,本人及时为学生搭建阶梯,使辩论继续进行;当学生的辩论偏离主题时,本人及时把学生的思路引到辩论主题上;当学生出现一方能力较强、一方能力较弱的情况时,本人还会加入较弱的一方,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树立信心。4.习惯培养――把握机会,有机结合在小学语文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合作规则,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与交流意见,学会组织和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技能与方法。因此,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技能与方法,并养成必要的合作学习习惯。4.1 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会与人交谈时,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任务,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4.2 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作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对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4.3 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教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4.4 学会讨论。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这就需要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教师指导时,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学会讨论交流问题的技能。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5.评价机制――反馈及时,科学评价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也能使合作学习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在小组交流后,学生可按既定评价标准对他组同学的结论进行赏识与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方式可以是对书面作业的互批、互改,口头发言的互议、互论,作品表演的互视、互赏。评价的对象可以是自评、他评、互评,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成果的鉴赏能力、对问题正误的辨析能力。
范文七: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笔者现针对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实践,从增强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做到收放自如、开展激励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教师如何精心组织教学,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从而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巧妙地设置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得好不好,是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第一关键性因素。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必须依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找准合作的切入点,并在这个切入点上创设能激发学生合作欲望的问题情景。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达到的发展水平,即“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即“潜在水平”。这两种水平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教学的切入点要立足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教学任务预设在最近发展区的框架内,使这个教学任务学生靠独立学习是解决不了的。问题情境创设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整个合作学习目的是否明确,作用是否突出,效果是否明显。如我在教“三角形边的关系”时,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小木棒随意分成三段,并围一围,看看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将合作讨论的问题情景设置在学生的潜在水平上,使学生在综合同伴的操作结果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概括出“其中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经历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探索和合作过程,其合作学习的目的直接指向知识,学生在合作中各种能力得到培养,收到了良好的合作效果。三、科学运用合作方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是如此,并非一个人在完成学习任务,而是几个成员合作完成,那么中间就必须有分配。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每位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尽力做好。但是在通常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久而久之,两极分化更严重。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方法,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因此,教师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在反馈阶段,最好先让小组中的潜能生发言,这样既能检查其在合作中学习的效果,也能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在小组合作中,突出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传统教育是非常注重师道尊严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讲,学生死学,从学生踏进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除了被动地接受知识别无选择,这种教育从小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国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视野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人,超过这个范围,教师的视野关注就会“顾此失彼”,超过人数越多,顾及不到的学生越多,其结果,能力有限的教师只能抓两头带中间,即比较多地关注好与差的学生,中间的学生则只能“牺牲”了。这是群体教育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群体教育貌似公平中最大的不公平。根据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布鲁姆测定,群体教育只能使20%的学生达到优良水平,而个体教育能使40%的学生达到优良水平。而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克服了这些不足。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它使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要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这种学习方式把学生从单一的、被动的、不平衡的师生交往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均衡、平等的锻炼机会,也给学生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使课堂不再出现“被遗忘的角落”,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传授,学生倾听的单一模式,而是平等交流与相互促进的新型关系。教师更多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以及生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师生共同发展的新景象。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而且能够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学生的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四、进行科学的评价学习过程结束之后,根据学习过程中各个小组的表现,教师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总结和评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大脑活跃程度高,及时总结和评价,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有利于知识的巩固。(1)评价要面向小组。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根据巡视和组际交流的情况,对认真讨论、发言完整正确的小组进行表扬;对不够认真、意见零散的小组提出希望,以增强小组的集体凝聚力,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2)评价形式要多样。针对中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运用各种表扬机制使他们体验成功。除了平常奖励的五角星、小红旗等,我还设立了金、银、铜牌奖,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评出。获金牌的小组在全班交流经验,让小组成员谈谈体会。这样,引发了小组展开竞争,这种竞争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3)评价要全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于一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积极鼓励和赞赏。另外,在学习中出现的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团结协作、相互谦让的精神、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习惯,教师也要及时进行表扬。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我们要积极探讨,努力钻研,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从而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责编 张景贤】
范文八:小组合作学习的提出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是新课程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的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这样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然而,教师在操作过程出现的最突出的问题是“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在这些年我参加的听课活动中,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的活跃,抛出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三两分钟的时间草草结束,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角色中;有的老师的课堂看似学生在滔滔不绝地讨论,气氛非常热烈,但只有极少数好学生在唱主角,大部分学生只是旁听生,好像与己无关,没有探究的主动性;有的老师提出的问题或简单或太难,浪费时间无实效;更有的老师在抛出问题后,来回巡视,把自己置身于小组合作学习之外等等。这些只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小组合作,效果不明显,导致合作学习“有形无神”,缺乏“实效”。那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尤其是在学校提出“三学六段”教学模式后,我和同组的老师进行了一些尝试,认为要使小组合作取得实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师根据学生特点精心分组,合理分工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一开始就会七嘴八舌,想说就说,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出现,必须要精心组织、合理分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为保证组内成员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在分组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等几个方面的因素。小组成员的分工无论是讨论的组织者、发言人还是记录员,分工都不必固定,可以由组员轮流来做,以达到人人都参与不同分工,真正体现小组各个职责的重要性,这样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结和合作精神。二、教师要让小组合作取得实效,还要设计好讨论的内容及问题讨论内容及问题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应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索性和开放性,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和讨论活动不断处于最佳状态。如果设计的问题太简单,多数学生能够经过自己的思考回答正确,那就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设计的问题太难,学生再怎么讨论都不会有结果,这样的问题也就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及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设置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特别是开放性的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产生思维的碰撞,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在讲述八年级《消费者合法权益》一课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记者未经你同意把你参加社会实践的视频在本地新闻中播出,是不是侵犯你的肖像权的行为呢?那侵犯公民的肖像权应具备什么条件呢?由于问题的探究性强,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问题抛出来以后,为避免时间的浪费,教师应指导学生首先自己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组长组织组内的交流,通过大家的交流合作,思维的碰撞,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则起到了点拨、引导的作用,教师深入每个小组的讨论,了解讨论的进程及存在的问题,及时点拨,还必须做好小组讨论后的汇总。最后教师组织各小组派代表阐述本组的观点,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利于组间的学习,扩大讨论的效果。三、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合作讨论在以往的听课中,经常会听到老师说:“这个问题,各小组合作完成,3分钟时间。”不管什么样的问题,老师总不假思索地规定固定的时间,2分钟,3分钟,5分钟等等,这样往往会出现时间过长,学生无所事事,影响正常教学;时间过短,每个人不能充分发表见解,起不到交流的作用的状况。所以为了保证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合作时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要让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有充分发言的机会,有充分的时间去探讨、去交流,哪怕是意见的不统一,因为只有这样才有进步,有进步才有创新。四、教师应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评价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也能使合作学习更为有效地开展下去。在学校开展教学模式改革之初,对于小组合作的评价,我只是简单地给发言的同学及所在小组加分,得分后无具体奖励,只是有个得分而已,久而久之就不了了之了,学生失去了小组合作的兴趣与激情。所以对学生的一个良好的科学地评价奖励机制对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开展至关重要。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合作成果的评价,更要注重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对小组合作的评价应注重对小组集体的评价和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要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其中以小组的整体表现为主要标志,因为合作学习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的。总之,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一堂课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不断地探索,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它的实效。
范文九:萧伯纳有这么一段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就是这样的交换,集众人智慧,人人可得到大的成果。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由于设置的问题价值不高,小组组合比较随意,课堂组织凌乱,致使小组合作探究的内容常常浮在表层,学生参与度也不够深。有时看似“合作”得热热闹闹,实则有“名”无“实”。学习效果并不很好。一、 直击现状镜头一:在教学《木兰从军》时,我让小组讨论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小组讨论开始了:有的小组你推我让,直到讨论快结束,都没人发表意见;有的小组虽在讨论,却没有围绕问题展开,而在一起说说笑笑;有的小组能围绕问题讨论,可只是优生发言,其他同学无动于衷。这样的小组讨论对学习作用不大,甚至是没有作用。镜头二:一次外出听课,小组交流后的汇报环节。台上的汇报员争先恐后,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台下的同学刚开始都听得非常认真,可不一会儿问题出现了。有的开始窃窃私语,说些与汇报无关的话题;有的是很认真地倾听,却喜欢抓别的小组的毛病,争取最优小组称号。组织松散,秩序混乱,有效教学时间大大缩短。二、 问题分析以上这些情况,就表现出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一个问题――没有效用。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一)分工不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习惯于同桌或前后两桌之间的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这样看似省时、方便,但往往容易忽略一个问题:学生能力存在差异。很显然,整体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小组参与度较高,收获相对较多。而整体能力弱的小组参与度低,收获较少。这就造成“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收获不均衡的问题,失去小组合作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合理搭配各小组成员,做到小组内有强有弱,互相启发帮助;小组间整体强弱相当,都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小组合理分工很重要,组长的选拔尤为重要,组长除了具备较好素质外,还必须有组织能力。小组长对学习任务进行明确分工,使小组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这样学生就有存在感、责任感,小组学习才能有效进行,从而真正体现出小组学习的价值。(二)时间不够。现在一些课堂教学,教师只突出合作环节,不重视合作过程与实效。表现在没有给学生以充足的小组学习时间,导致小组学习中途戛然而止。没有时间保证,小组合作势必走过场,没有效果。(三)评价欠缺。有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注重评价,或评价过于公式化、简单化,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突出表现在:侧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侧重于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合作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有些教师往往忽视那些平时少言寡语、性格内向的学生。这种不公平、不全面的评价使合作学习的效率大打折扣。三、 合作办法(一)合理组织,明确分工。1. 组建小组。小组合作应保证每位成员都能积极参与,这样才能实现知识能力互补,提升合作质量。教师应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要求组织不同组合的小组,可因时、因地、因人及不同学习内容而采取一种或多种形式。(1)学习差异搭配。把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到一组,形成帮带机制,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2)性别差异搭配。性别的不同必然会带来知识基础、认知方式和认知风格的不同,必然在交流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异性效应。因此不同性别的混合小组合作学习比相同性别的单性小组的效果要好。(3)个性差异搭配。把内向和外向个性不同的成员搭配在一起,可使合作交流不至于过于沉闷或过于热烈,通过合作交流,也可使学生的性格有所改变。2. 各司其职。组员轮流当小组长,由小组长主持小组活动,按小组学习要求,组织大家交流、讨论、朗读、争辩。合作学习结束后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本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学习成果。“代言人”“小组长”轮换,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二)根据实际,科学设计。教师应该紧扣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从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科学地设计问题。讨论不能代替独立思考,而且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度,难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设计的问题要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究、集体讨论,通过讨论获得新知;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探究性、趣味性、生活性、热点性、规律性等。通过小组讨论,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发展。(三)时间保证,人人有得。要想真正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使学生从合作学习中有所得、有所获,就必须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否则合作只是一个空架子。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讨论、朗读、表演……而不是在学生思维刚刚活跃时,就打断学生,让朗读、讨论、表演等活动戛然而止。作为教师,我们不必过多担心由于讨论而影响教学进度。其实,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锻炼的空间更大,发言的积极性更高,获得的知识面更宽。能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多获得一些知识,这点时间的“浪费”是值得的。(四)多元评价,促进发展。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新一轮课改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教师要采取正面、多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1. 集体评价。小组合作讨论后,老师根据巡视和组间交流的情况,对积极参与、发言正确的小组进行表扬;对讨论欠缺、意见零散的小组提出希望。这样既能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又能提高学生参与的意识。2. 多元评价。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可运用各种表扬方法使学生获得合作成功的体验。除了常用的加分方法外,还可以采取比赛方式,奖励金、银、铜牌,获优胜的小组在全班介绍经验。这样,既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3. 全面评价。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对学习中出现的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作风,及时给予表扬。在评价中既要评价集体,又要评价个人,对于那些表现特别优秀的要单独表扬,全面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要真正发挥它的效能,需要我们教师认真思考,不断总结。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究,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完善、更合理、更有效,让学生在激励中获得自信,在快乐中不断成长。【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
范文十:【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3-02科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已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然而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时候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一种形式,教师虽然给学生穿上合作学习的“新鞋”,但学生还是在走独立学习的“老路”。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一、组建合理的小组在科学课中,组建合理的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前提条件。在分组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组应在注重学生自由组合的前提下,由教师协助完成,这样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2.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情况,按“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分组,保证认真、聪明、自制力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和调皮、爱动、自制力弱、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分散在各组中。3.实验小组的组数以12组以内为宜,且每组4人较为合适:每一组配1名组长,兼负责材料的发放、整理;1名记录员,兼观察员;2名同学互相配合动手操作。实验组长可以轮流担任,组长轮换制可以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体验不同的角色,以此来培养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从而增强小组的活力和凝聚力。二、明确各自的责任在有效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管理者、促进者以及顾问等多种角色,要在合理组建学习小组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各自合作的任务。一般情况下,要有组长、记录员、操作员。每个小组的组长负责协调全组的工作,如合作过程中学生出现观点或语言上的矛盾引发冲突时,要由组长来协调,记录员要记录讨论的观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或得到的数据。组长要根据每个同学的特点进行分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使每一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做他能做的事情,即保证擅长动手的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又避免一些同学既不“动手”又不“动脑”。如,在教学《冷热与温度》一课时,探究“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这一实验时,首先引导学生猜想: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可能是匀速下降;可能没有规律;可能先快后慢;可能先慢后快。之后,让组长在小组内合理分工,即实验员、计时员、计数员、记录员分别由谁承担,然后进行合作探究,以解决所探究的问题。三、培养合作的意识团队中的小组合作意识是小组合作学习得以实现的基础。在小学科学课上,有许多实验都需要以团队协作形式完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研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往,从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首先,小组成员是荣誉共享的。当自己置身团队之中时,每个人都代表着团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次,小组成员之间要实现资源共享。由于不同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和生活体验,每个人占有着不同的学习资源,大家都要毫无保留的互通有无,成为共同进退的学友,为解决问题做贡献;再次,大家在小组中担当不同的角色,分工一定要明确,同心协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教师要保证在实验时人人有机会参与,同时提倡学生协作完成,并鼓励互相帮助。在学生实验中,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以小组为单位的比赛,这样即创造良好的实验氛围,又让学生明白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促进组员合作意识的形成。四、提供有效的指导科学课堂上,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形成研究计划和观察、实验记录,其目的是让全组学生有目的、有序的进行科学探究,让分组探究真实有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应深入到学生中去,认真倾听并观察各小组的活动,针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如发现学生分工不清、讨论无序或偏离主题时,要及时帮助学生明确分工,指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及时把学生的讨论拖回主题。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教师要注意做好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和途径。在学生进行汇报时,要注意引导、帮助学生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合作学习好的小组要及时表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小组合作学习更高效。五、发挥评价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后,要对学习过程作一个评价,包括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1.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促进课堂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师要重点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观察、动手、倾听、交流中的表现,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这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我们可以用“你的观点很有新意;你很会动脑筋;好像不够全面,你再想想会有更多收获;你的回答越来越精彩了”等激励性的语言,给予点拨和启发。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组织能力强的组长、积极参与实验的小组成员都要及时表扬,让他们充分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可以根据小组的表现,评出“最佳团队奖”、“最佳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也可以根据学生在小组里的表现,评出个人奖,如“小小科学家”、“最佳表现奖”等,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促进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2.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评价分为个人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自我评价是以学生自身和实验小组作为评价主体的一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小组里所充当的角色、表现、行为、方法和研究成果,不断提升自己在小组活动中与他人共事的能力。小组互评是让小组所有的成员共同参与评价,目的是通过评价来不断修正、完善自我,培养组内每个人的合作精神,提升小组合作时的凝聚力,进一步探索和解决新的问题。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