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防风的价格中药材

几种防风的药材鉴别
时间: 10:57
几种防风的药材鉴别&&& 中药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的干燥根,主产于东北及华北地区,是我国《药典》的规定品种。此外,云南、四川、贵州以及新疆等地还有用同科植物川防风、竹叶防风(云防风)、松叶防风以及细叶防风等作防风入药者,其商品药材性状各有不同,鉴别如下:
  1.防风:根呈长圆柱形,长15~30cm,直径0.5~2cm。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环纹上有的有棕褐色毛状残存叶基。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纵皱纹,多数具横长皮孔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有裂隙。木质部浅黄色,气清香特异,味淡微甜。其横切面放置后形成层桔红色,俗称&红眼圈&。
  按野生产区,防风可分为关防风、口防风、西防风;防风的栽培品称水防风或家防风,因河北地区栽培较早且量较大,又有人称其为冀防风。鉴别如下:
  关防风:产于东北及内蒙东部地区,尤以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及内蒙扎鲁特旗以北出产为佳,表面灰棕色,蚯蚓头明显,断面皮部浅棕色,菊花心、红眼圈明显。
  口防风:产于河北、山西及相邻内蒙中部地区,表面浅黄或黄白色,蚯蚓头较明显而略短,断面皮部黄白色,菊花心可见,红眼圈明显。
  西防风:产于陕、甘及相邻内蒙地区,量少,蚯蚓头不甚明显,纤维性略强。
  家防风:是各地栽培品的统称,其质量及外观性状因土质、水肥管理等有所差异。与野生防风相比,通常粗壮,蚯蚓头不明显或不甚明显,质略重,粉性略强,菊花心色浅,红眼圈不甚明显,断面皮部裂隙不发达,气略弱,甘而无辛味。
  2.川防风:根细小,表面多根痕,棕黄色或灰黑色。体轻,质硬脆,无蚯蚓头,其根头部有一段棕黄色的环节状叶片残痕,故又名&竹节防风&。气微,味淡。
  3.竹叶防风(云防风):根细长,表面较平坦,灰棕色或黄棕色,有致密的纵皱纹。体轻,质软,易折断。无蚯蚓头、菊花心等。气香,味微辛而涩。
  4.松叶防风:根头部有许多环节,无蚯蚓头,表面黄色或灰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皮部疏松,淡黄色,有黄棕色与黄白色相间之纹理,呈放射状排列。气微芳香,味微甘。
  另外,陕甘地区尚用伞形科植物马缨子的根作防风入药,称之为西北小防风或怀安小防风,偶有流入市场者;河南荥阳用汜水防风、名水防风入药;云南部分地区尚用唇形科绣球防风、伞形科杏叶防风和菊科小竹叶防风的全草入药。以上均与正品防风药材效用不同,不宜混用。
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进入-||中国最大购物车中没有商品
所有商品分类
本 店 价:市场价:¥9.0元
商品重量:50克
顾客评分:
&5.00分(&)
商品编号:ECS000007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发表,祛风,胜湿,止痛。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
件&&&&售价:
收藏此商品
推荐养生汤
市场价:¥6.0元本店价:¥4.0元市场价:¥4.2元本店价:¥2.8元市场价:¥7.8元本店价:¥5.2元市场价:¥7.5元本店价:¥5.0元
市场价:¥10.5元本店价:¥7.0元市场价:¥3.7元本店价:¥2.5元市场价:¥12.0元本店价:¥8.0元市场价:¥11.2元本店价:¥7.5元
我浏览过的商品
【中药名称】防风 (《本经》)
【异名】铜芸(《本经》),茴芸、茴草、百枝、闾根、百蜚(《吴普本草》),屏风(《别录》)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湖南等地。
【炮制】防风: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炒防风:取防风片,置锅内微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
【性味】辛甘,温。
①《本经》:&味甘,温。&
②《别录》:&辛,无毒
【功用主治】发表,祛风,胜湿,止痛。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
很好的卖家,诚信,药材很干净,足斤足两。
第二次来了,防风干净又干燥,挺好的
药材应该是没经过硫化,用前洗一洗,经过煮开就干净了,药汤颜色合适,泡脚后身体发微微汗,很好。
不错,包装很好,药也比较干净,长沙这边没有的几味药也都有.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下次有需要再来光顾……
共 5 条评论
本店售价:¥25.0元
本店售价:¥5.5元
本店售价:¥1.0元
本店售价:¥3.0元
买过该商品的人还买过
市场价:¥4.5元 本店售价:
市场价:¥15.0元 本店售价:
市场价:¥6.0元 本店售价:
市场价:¥3.9元 本店售价:
市场价:¥8.2元 本店售价: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 版权所有 并保留所有权利.
0件商品共0元|防风(附图片)_中药学教材
您的位置 :
> 第八章 解表药 >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 防风
《神农本草经》
防风-原态防风-药材防风-饮片&&&&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ez.)Schischk.的根。主产于东北及内蒙古东部。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切片,生用或炒炭用。&&&&&&&【药性】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应用】&&&&&&&1.外感表证。本品辛温发散,气味俱升,以辛散祛风解表为主,虽不长于散寒,但又能胜湿、止痛,且甘缓微温不峻烈,故外感风寒、风湿、风热表证均可配伍使用。治风寒表证,头痛身痛、恶风寒者,常配以荆芥、羌活、独活等药同用,如荆防(《摄生众妙方》);治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者,每与羌活、藁本、川芎等药同用,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治风热表证,发热恶风、咽痛口渴者,常配伍薄荷、蝉蜕、连翘等辛凉解表药。又因其发散作用温和,对卫气不足,肌表不固,而感冒风邪者,本品与黄芪、白术等益卫固表药同用,相反相成,祛邪而不伤正,固表而不留邪,共奏扶正祛邪之效,如(《》)。&&&&&&&2.风疹瘙痒。本品辛温发散,能祛风止痒,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其中尤以风邪所致之瘾疹瘙痒较为常用。本品以祛风见长,药性平和,风寒、风热所致之瘾疹瘙痒皆可配伍使用。治疗风寒者,常与麻黄、白芷、苍耳子等配伍,如《和剂局方》);治疗风热者,常配伍薄荷、蝉蜕、僵蚕等药;治疗湿热者,可与土茯苓、白鲜皮、赤小豆等同用;若血虚风燥者,常与当归、地黄等配伍,如(《》);若兼里实热结者,常配伍大黄、芒硝、黄芩等药,如(《宣明论方》)。&&&&&&&3.风湿痹痛。本品辛温,功能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为较常用之祛风湿、止痹痛药。治疗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者,可配伍羌活、独活、桂枝、姜黄等祛风湿、止痹痛药,如蠲痹汤(《》)。若风寒湿邪郁而化热,关节红肿热痛,成为热痹者,可与地龙、薏苡仁、乌梢蛇等药同用。&&&&&&&4.破伤风证。本品既能辛散外风,又能熄内风以止痉。用治风毒内侵,贯于经络,引动内风而致肌肉痉挛,四肢抽搐,项背强急,角弓反张的破伤风证,常与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祛风止痉药同用,如(《》)。&&&&&&&此外,以其升清燥湿之性,亦可用于脾虚湿盛,清阳不升所致的泄泻,可与人参、黄芪、白术等药配伍,如升阳(《》)。若用于土虚木乘,肝郁乘脾,肝脾不和,腹泻而痛者,常与白术、白芍、陈皮同用,如(《》引刘草窗方)。&&&&&&&【用法用量】煎服,4.5~9g。&&&&&&&【使用注意】本品药性偏温,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鉴别用药】荆芥与防风均味辛性微温,温而不燥,长于发表散风,对于外感表证,无论是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还是风热感冒,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痛等,两者均可使用。同时,两者也都可用于风疹瘙痒。但荆芥质轻透散,发汗之力较防风为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均常选用;又能透疹、消疮、止血。防风质松而润,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用药”,又能胜湿、止痛、止痉,又可用于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等证。&&&&&&&【古籍摘要】&&&&&&&1.《》:“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2.《》:“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3.《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甘露醇、β-谷甾醇、苦味苷、酚类、多糖类及有机酸等。&&&&&&&2.药理作用:本品有解热、抗炎、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过敏作用。防风新鲜汁对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作用,煎剂对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有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3.临床研究:①以白术(土炒)、白芍各15~20g,陈皮、防风各9~12g,粉葛10~15g,枳实6~9g,木香7~10g,甘草6~10g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85例属于中医肝旺脾虚者有效(陕西中医,):255)。②蒲公英20g,夏枯草30g,菊花15g,黄芩10g,防风、荆芥各9g,煎汤外洗,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有效(陕西中医,):486)。③以防风10~15g,羌活10~12g,甘草6g,组成防风汤,随证加味,治疗面神经炎23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江西中医药,):32)。④以苍术、白术、茯苓、白芍各10g,防风6g组成升阳除湿防风汤,临床随证加减,治疗眩晕有效(四川中医,):23)。此外,防风还可用治过敏性哮喘、产后阴肿、扁平疣、霉菌性阴道炎、雷诺氏病、脱疽、脑震荡、过敏性紫癜、砷中毒等病。&&&&&&&
&&&&&&防风&&&&&&&&&&&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本站作品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中医作品,为便于大家科研、教学、学习等用途,以及传播中医,本站将一些学术价值高的中医古籍或近代作品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治疗的依据!
CopyRight (C) 2015 版权所有 &&站长信箱:&&中药材“防风”栽培技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药材“防风”栽培技术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推荐专题:
您的位置:
>> 防风草的功效与作用
防风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草吗?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草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中药防风草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防风草的简介
  防风草异名
  落马衣、假紫苏、马衣叶(《生草药性备要》),稀莶草、土防风(《岭南采药录》),四方茎、臭草(《广西中兽医药植》),臭苏头、鸭儿蔑(《陆川本草》),秽草(《南宁市药物志》),大篾草、大羊古骚(《广西中药志》),排风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臭苏(《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防风草的全草。
  防风草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解毒。
  治身热,呕吐,,筋骨疼痛,疮疡,,痔疾。
  防风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熬汤,3~5钱;浸酒或入丸剂。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防风草的选方
  ① 治百节筋骨疼痛:g莶草十蒸九晒,和蜜为丸服。(《岭南采药录》)
  ② 治病:鲜防风草、鲜海州常山根五钱至二两。 水煎服。
  ③ 治口眼歪斜:鲜防风草一至二两,红糖五钱,水煎服;另用叶和蓖麻子仁共捣烂,贴侧。
  ④ 治痈肿:鲜防风草二两,捣烂绞汁调黄酒炖服,渣外敷;或用鲜防风草、两,鲜马鞭草三钱,水煎调酒服。
  ⑤ 治:鲜防风草,水煎,调食盐或醋洗患处。
  ⑥ 治毒蛇咬伤:鲜防风草一两,鲜g莶草一两,水炖服:渣调食盐、米饭各少许捣烂外敷。
  (②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扩展阅读:防风草的化学成分
  全草含生物碱、黄酮甙、酚类、还原糖、鞣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防风的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