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仅试验检测员两个时间点可以显示随时间变化吗

欢迎来到21世纪教育网题库中心!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按时间顺序取O、1、2、3、4、5、6都为共7个记数点。0到6每相邻两记数点间各有四个打印点未画出,测得相邻计数点的距离依次为S1=1.40cm,S2=1.90cm,S3=2.38cm,S4=2.88cm,S5=3.39cm,S6=3.87cm。【小题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 V1=&&&    m/s,V2=&&&&&&&&&&m/s,V3=&&&&&&&&&&m/s,V4=&&&&&&&&&&m/s,V5=&&&&&&&m/s.【小题2】 &在图中作出速度-时间图像,并由图像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m/s2.
答案【小题1】【小题2】a=&&&
0.50&m/s2.&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知识点 & “(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讲模板置于MN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板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1,然后释放木板,并用秒表记下木板运动到PQ处的时间t.①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为a=&;为了减小测量加速度的偶然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一种即可) &.②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秤示数F1的关系.下列图象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 &.③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 &.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C.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2)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试验中,某同学连接电路如图所示.闭合电键后,发现电路有故障(已知电源、电表和导线均完好,电源电动势为E):①若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E,则发生故障的是 &(填“待测金属丝”“滑动变阻器”或“电键”).②若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为零,该同学利用多用电表检查故障.先将选择开关旋至 &档(填“欧姆&100”“直流电压10V”或者“直流电流2.5mA”),再将 &(填“红”或“黑”)表笔固定在a接线柱,把另一支表笔依次接b、c、d接线柱.若只有滑动变阻器断路,则多用电表的示数依次是 &、 &、 &.&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0-山东省高考物理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知道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知道当水的质量远远小于木板的质量时,水的重力近似等于绳子的拉力.(1)①为了减小测量加速度的偶然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保持F1不变,重复实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②当F1>F时,木板才产生加速度.随着继续向瓶中加水后,水的重力与绳子的拉力差值越来越大.故选C.③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C.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故选BC.(2)①若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E,则发生故障的是待测金属丝②先将选择开关旋至直流电压10V,再将红表笔固定在a接线柱,把另一支表笔依次接b、c、d接线柱.若只有滑动变阻器断路,则多用电表的示数依次是 0、E、E.故答案为:(1)①保持F1不变,重复实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②c③bc(2)①待测金属丝②直流电压10V、红、0、E、E.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主要考察你对“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与“(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相似的题目: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1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图中悬点O正下方P点处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电热丝,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瞬间被烧断,小球由于惯性向前飞出做平抛运动.在水平地面上放上白纸,上面覆盖着复写纸,当小球落在复写纸上时,会在下面白纸上留下痕迹.用重垂线确定出A、B点在白纸上的投影点N、M.用米尺量出AN的高度H、BM的高度h,算出A、B两点的竖直距离,再量出M、C之间的距离x,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小球的质量为m.①用题中所给的物理量表示出小球从A到B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动能的增加量△Ek=&&&&;②要想验证小球从A到B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只需验证关系式&&&&成立即可.(2)①在“测金属电阻率”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的读数如图2所示,则直径d=&&&&mm.②测得接入电路的金属丝的长度为L,已知其电阻大约为25Ω.在用伏安法测其电阻时,有下列器材供选择,除必选电源(电动势1.5V,内阻很小)、导线、开关外,电流表应选&&&&,电压表应选&&&&,滑动变阻器应选&&&&.(填代号)并将设计好的测量电路原理图画在虚框内(图3).电流表&A1(量程40mA,内阻约0.5Ω)电流表A2(量程10mA,内阻约0.6Ω)电压表V1(量程6V,内阻约30kΩ)电压表V2(量程1.2V,内阻约的20kΩ)滑动变阻器R1(范围0-10Ω)滑动变阻器R2(范围0-2kΩ)&&&&
(1)兴趣小组为测一遥控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天平测出电动小车的质量为0.40kg;②将电动小车、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按图1所示安装;③接通打点计时器(其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④使电动小车以额定功率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一段时间后关闭小车电源,待小车静止时再关闭打点计时器(设小车在整个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恒定).&在上述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所打的部分点迹记录了小车停止之前的运动情况,如图2所示.请你分析纸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①该电动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为&&&&m/s;②该电动小车关闭电源后的加速度大小为&&&&m/s2;③该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为&&&&W.(2)影响物质材料电阻率的因素很多,一般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则与之相反,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某课题研究组需要研究某种导电材料的导电规律,他们用该种导电材料制作成电阻较小的线状元件Z做实验,测量元件Z中的电流随两端电压从零逐渐增大过程中的变化规律.①为完成实验,请连接如图的实物.②实验测得元件Z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元件Z是金属材料还是半导体材料?答:&&&&.U/V0.400.600.801.001.201.501.60I/A0.200.450.801.251.802.803.20③把元件Z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电阻R的阻值为R1=2Ω时,电流表的读数为1.25A;当电阻R的阻值为R2=3.6Ω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80A.结合上表数据,求出电池的电动势为&&&&V,内阻为&&&&Ω.(不计电流表的内阻)(3)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可用的器材如下:电源(电动势3V,内阻1Ω)、电键、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Ω)、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导线若干.①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得到了小灯泡的U-I图象如图a所示,则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增大而&&&&(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②根据图a,在图b中把缺少的导线补全,连接成实验的电路(其中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量小灯泡的电流和电压).③若某次连接时,把AB间的导线误接在AC之间,合上电键,任意移动滑片发现都不能使小灯泡完全熄灭,则此时的电路中,小灯泡可能获得的最小功率是&&&&W.(电压表和电流表均视为理想电表)&&&&
图甲中所示为一段粗细均匀的新型导电材料棒,现要测量该材料的电阻率.(1)首先用多用表的欧姆档(倍率为&10)粗测其电阻,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其读数R=&&&&(2)然后用以下器材利用伏安法尽可能精确地测量其电阻:A、电流表(量程为0.6A,内阻约为0.1Ω)B、电压表(量程为3V,内阻约为3KΩ)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Ω,额定电流为1A)D、低压直流电源(电压6V,内阻可忽略)E、开关S,导线若干在图丙的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3)如果实验中电流表的示数为I,电压表的示数为U,并测出该棒的长度为L,直径为d,则该材料的电阻率ρ=&&&&(用测出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1所示,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f=1.000m.金属丝的电阻口约为手.0Ω.先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的电阻率.(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mm.(2)在用伏安法测定金属丝的电阻时,除被测金属丝外,还有以下供选择的实验器材:A.直流电源:电动势约4.手V,内阻很小;B.直流电压表&V:量程0~二V,内阻二kΩ;C.直流电流表A1:量程0~0.6A,内阻0.12手Ω;D.直流电流表A2:量程0~二.0A,内阻0.02手Ω;E.滑动变阻器R1:最口阻值10Ω;F.滑动变阻器R2:最口阻值手0Ω;G.开关、导线若干.在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应该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二)根据所选的器材和实验电路图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连接成实验电路.
2(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和&&&&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m/s2,若用ag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填“偏大”或“偏小”).(2)在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可供选用的器材如下:待测金属丝:Rx(阻值约4Ω,额定电流约0.5A);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3KΩ);电流表:A1(量程0.6A,内阻约0.2Ω);A2(量程3A,内阻约0.05Ω);电源:E1(电动势3V,内阻不计);E2(电动势12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20Ω);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开关S;导线.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丙所示,读数为&&&&mm.②若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为使测量尽量精确,电流表应选&&&&、电源应选&&&&(均填器材代号),在虚线框内(如图丁)完成电路原理图.
3某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探究一种金属丝的电阻率,所用器材包括:输出为3V的直流稳压电源、电流表、待测金属丝、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米尺、电阻箱、开关和导线等.(1)他们截取了一段金属丝,拉直后固定在绝缘的米尺上,并在金属丝上夹上一个小金属夹,金属夹可在金属丝上移动.请根据现有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并连接电路实物图1(2)实验的主要步骤u下:①正确连接电路,设定电阻箱的阻值,开启电源,合上开关;②读出电流表的示数,记录金属夹的位置;③断开开关,&&&&,合上开关,重复②的操作.(3)该小组测2电流与金属丝接入长度关系的数据,并据此给出了图2的关系图线,其斜率为&&&&A-1om-1(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线纵轴截距与电源电动势的乘积代表了&&&&的电阻之和.(4)他们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u图3所示.金属丝的直径是&&&&.图2中图线的斜率、电源电动势和金属丝横截面积的乘积代表的物理量是&&&&,其数值和单位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该知识点易错题
1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1所示,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f=1.000m.金属丝的电阻口约为手.0Ω.先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的电阻率.(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mm.(2)在用伏安法测定金属丝的电阻时,除被测金属丝外,还有以下供选择的实验器材:A.直流电源:电动势约4.手V,内阻很小;B.直流电压表&V:量程0~二V,内阻二kΩ;C.直流电流表A1:量程0~0.6A,内阻0.12手Ω;D.直流电流表A2:量程0~二.0A,内阻0.02手Ω;E.滑动变阻器R1:最口阻值10Ω;F.滑动变阻器R2:最口阻值手0Ω;G.开关、导线若干.在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应该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二)根据所选的器材和实验电路图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连接成实验电路.
2(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和&&&&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m/s2,若用ag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填“偏大”或“偏小”).(2)在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可供选用的器材如下:待测金属丝:Rx(阻值约4Ω,额定电流约0.5A);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3KΩ);电流表:A1(量程0.6A,内阻约0.2Ω);A2(量程3A,内阻约0.05Ω);电源:E1(电动势3V,内阻不计);E2(电动势12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20Ω);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开关S;导线.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丙所示,读数为&&&&mm.②若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为使测量尽量精确,电流表应选&&&&、电源应选&&&&(均填器材代号),在虚线框内(如图丁)完成电路原理图.
3“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如图所示,a、b、c、d是四种不同的金属丝.现有几根康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其规格如下表所示.
编号&材料&长度(m)&横截面积(mm2)&A&镍铬合金&0.8&0.8&B&镍铬合金&0.5&0.5&C&镍铬合金&0.3&0.5&D&镍铬合金&0.3&1.0&E&康铜丝&0.3&0.5&F&康铜丝&0.8&0.8&(1)电路图1中四条金属丝应分别选上表中的&&&&(用编号表示);(2)在相互交流时,有位同学提出用如图2所示的电路,只要将图中P端分别和触点1、2、3、4相接,读出电流,利用电流跟电阻成反比的关系,也能探究出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你认为上述方法是否正确,如正确请说出理由;若不正确,请说出原因.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讲模板置于MN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板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1,然后释放木板,并用秒表记下木板运动到PQ处的时间t.①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为a=____;为了减小测量加速度的偶然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一种即可)____.②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秤示数F1的关系.下列图象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____.③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____.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C.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2)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试验中,某同学连接电路如图所示.闭合电键后,发现电路有故障(已知电源、电表和导线均完好,电源电动势为E):①若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E,则发生故障的是____(填“待测金属丝”“滑动变阻器”或“电键”).②若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为零,该同学利用多用电表检查故障.先将选择开关旋至____档(填“欧姆&100”“直流电压10V”或者“直流电流2.5mA”),再将____(填“红”或“黑”)表笔固定在a接线柱,把另一支表笔依次接b、c、d接线柱.若只有滑动变阻器断路,则多用电表的示数依次是____、____、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讲模板置于MN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板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1,然后释放木板,并用秒表记下木板运动到PQ处的时间t.①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为a=____;为了减小测量加速度的偶然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一种即可)____.②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秤示数F1的关系.下列图象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____.③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____.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C.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2)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试验中,某同学连接电路如图所示.闭合电键后,发现电路有故障(已知电源、电表和导线均完好,电源电动势为E):①若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E,则发生故障的是____(填“待测金属丝”“滑动变阻器”或“电键”).②若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为零,该同学利用多用电表检查故障.先将选择开关旋至____档(填“欧姆&100”“直流电压10V”或者“直流电流2.5mA”),再将____(填“红”或“黑”)表笔固定在a接线柱,把另一支表笔依次接b、c、d接线柱.若只有滑动变阻器断路,则多用电表的示数依次是____、____、____.”相似的习题。Access denied |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38f2-ua98).本题难度:0.80&&题型:填空题
(2016春o宜春校级月考)某同学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a.安装好实验器材.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下图中0、1、2…6点所示.c.测量1、2、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S1、S2、S3…S6.d.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e.分别计算出S1、S2、S3…S6与对应时间的比值1t1、S2t2、S3t3…S6t6.f.以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标出与对应时间t的坐标点,划出-t图线.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①实验中,除打点及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和&&&&.(填选项代号)A.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D.秒表&&&&&&E.天平&&&&&&F.重锤②将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的0刻线与0计数点对齐,0、1、2、5计数点所在位置如图3所示,则S2=&&&&cm,S5=&&&&cm.③该同学在图4中已标出1、3、4、6计数点对应的坐标,请你在该图中标出与2、5两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t图.④根据-t图线判断,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0=&&&&m/s;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m/s2.
来源:2016春o宜春校级月考 | 【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016o平房区一模)同学们选择用如下器材做光学实狯:两只等大的蜡烛A和B、玻璃板、带有刻度尺的光具座、焦距是15cm的凸透镜、光屏.(1)第一小组选用两只蜡烛和玻璃板进行“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蜡烛B,在原位置放一光屏,从光屏一侧看,却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当蜡烛向远离镜面方向移动时,像将&&&&镜面(填“靠近”或“远离”),像的大小如何变化&&&&.(2)第二小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2所示,你认为接下来应该如何调整&&&&.调整后,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若要使光屏上呈现淸晰的像,应该如何操作&&&&.(3)请你总结凸透镜成像和平面镜成像的不同之处(说出-点即可).
(2015秋o惠山区期末)在同一个实验室中两个同学同时做了“探究水沸腾”的实验.(1)除了烧杯、带铁圈的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外,主要器材还缺&&&&.(2)如图1所示,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根据各自的数据,画出了如图2所示的图线,其中实线表示A同学的图线,虚线表示B同学的图线,水平部分两同学的图线重合.整个过程中两同学的操作都规范准确.根据图线分析:①两同学实验中计时开始时水的温度是&&&&(选填:“相同”或“不同”)和开始加热直到水达到沸点所用的时间是&&&&(选填:“相同”、“不同”或“无法判断”).②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原因:有&&&&.(写出一点即可)
(2015秋o扬州校级月考)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关键是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经过观察、思考,某小组同学用如图1所示器材进行探究.(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2)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该进行如下操作: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从玻璃板前&&&&(某一位置看上去/任一位置看上去都)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棋子A侧观察,仍能看到棋子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形成的;拿走棋子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棋子A像的位置时,从棋子&&&&(A/B)侧观察白板,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棋子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填“实”或“虚”)像;(4)拿走白板,他将棋子A向玻璃板靠近2cm,再将棋子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比较,他发现棋子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将对实验观察带来不便.请说出不垂直会带来怎样的不便:&&&&.(6)如图2所示是从墙壁上的平面镜中观察到的时钟图,则当时的时间是&&&&.A.2:35&&&&&& B.2:25&&&&&&&&&&C.9:35&&&&&&&&&&D.9:25.
(2015秋o常熟市校级期中)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1)实验目的是:观察水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变化.(2)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应选用&&&&(选填A或“B”)装置,目的是&&&&.(3)如图2所示的是小红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的气泡上升情况的示意图,其中&&&&(选填“C”或“D”)是沸腾时的情况,气泡中主要成分是&&&&(选填“空气”、“小水珠”或“水蒸气”).(4)下表是小红记录的实验数据: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13…温度(℃)…9091929394959697989898999898…请你分析,不可靠的数据是&&&&,理由是&&&&.(5)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理由是&&&&.(6)同时小明也做了该实验,他们根据各自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3所示的图线.实线表示小红的实验图线,虚线表示小明的实验图线,水平部分图线重合.若加热条件完全相同.整个过程中两人的操作都规范准确.根据图线分析:你认为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7)小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研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时间/min0510152535455565温度/℃1007155453528242222请在图4坐标图中通过描点画出上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曲线,小明发现:水在冷却时温度降低的规律是&&&&.如果有一天你要急于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①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②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你认为方法&&&&(选填“①”或“②”)的冷却效果好.(8)“炖”菜是鸡西人喜欢的一道美食,最好的“炖”菜是应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5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2013o玉山县校级模拟)I.工业上有一种用C0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CO2(g)+3H2(g)?CH3OH(g)+H2(g)△H=-49.0kjomol-1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实线).图中数据a(1,6)表示:在1min时H2的物质的量是6mol.(1)a点正反应速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逆反应速率.其化学平衡常数K=&&&&.(2)下列时间段平均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O~1min&&&&B.1~3min&&&&C.3~8min&&&&D.8~11min(3)仅改变某一实验条件再进行两次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1中虚线所示.曲线I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曲线Ⅱ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体积不变再充入3molCO2和4mol&H2,H2O(g)的体积分数&&&&(填“增大”“不变”或“减小”).Ⅱ.某实验小组欲探究&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现有1mol/L的KI溶液、0.1mol/L的H2S04溶液、淀粉溶液,则实验时这几种试剂的加入顺序为: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Ⅲ.粗镍样品中含Fe、Zn、Ag、Cu等四种金属杂质,为获得高纯度的镍,某兴趣小组同学拟用铅蓄电池为电源,粗镍及石墨为电极,电解硝酸镍溶液对粗镍进行提纯.(1)电解结束后,在阳极附近的沉淀物中,主要的金属单质为&&&&&(填化学式).(2)若按图2所示连接对铅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一段时间后.则在A电极上生成&&&&(填化学式).B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充电完毕.铅蓄电池的正极是&&&&极(填“A”或“B”).(3)如用甲烷燃料电池为电源,在25℃、101kPa时,若CH4在氧气中直接燃烧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401kJ,而l&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45kJ,则CH4的燃烧热为&&&&kJomol-1&(取整数).
解析与答案
(揭秘难题真相,上)
习题“(2016春o宜春校级月考)某同学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a.安装好实验器材.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下图中0、1、2…6点所示.c.测量1、2、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S1”的学库宝(/)教师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分析】根据实验的原理确定所需测量的物理量从而确定所需的器材.刻度尺的读数需要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各点的瞬时速度大小并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推导出St-t图象的表达式进行分析.
【解答】解:①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的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给打点计时器供电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处理数据故选AC②将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的0刻线与0计数点对齐0、1、2、5计数点所在位置如图3乙所示则:S2=300cmS5=1320cm③根据各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画出St-t图线如图:④由图可得:v0=018m/s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所以S1t1、S2t2、S3t3、…、S6t6 分别是t12、t22、t32、t42、t52、t62 时刻的瞬时速度则St-t图象相当于v-t2图象所以加速度a=△v△t=2△S△t△t=2×(×10-2=483m/s2.故答案为:①A、C②3001320③如上图所示④018483.
【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看答案
知识点讲解
经过分析,习题“(2016春o宜春校级月考)某同学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主要考察你对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知识点试题推荐
1&&&&2&&&&3&&&&4&&&&5&&&&6&&&&7&&&&8&&&&9&&&&10&&&&11&&&&12&&&&13&&&&14&&&&15&&&&
作业互助QQ群:(小学)、(初中)、(高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试验检测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