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城电台官网是什么意思 《法语助手》法汉

蒙地卡罗电视台
在法汉-汉法词典中发现10个解释错误,并通过审核,将获赠《法语助手》授权一个
添加笔记:
<div id="correct" title="在法汉-汉法词典中发现10个解释错误,并通过审核,将获赠《法语助手》授权一个">有奖纠错
蒙地卡罗电视台拥有各式各样的节目类型,其中也包含了外购频道。它也有许多原创的节目,包括、厨艺节目、,以下为其主要的节目:
SUD:一个文化节目,着重于摩纳哥和南法国地区,于每周日播出。
Monacoscope(聚焦摩纳哥):报导最新的政治、体育、君主政治新闻。
Notre région:新闻杂志,着重于法国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
. L’?cole supérieure de journalisme de Lille (法文).
关注我们的微信
下载手机客户端
赞助商链接
在法语课堂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法语学习课程/course
欧洲最具活力的中文社区.最大的关于法国的中文网络平台
法语爱好者的家园 留学与考试的助手 提供各种法语相关的信息与服务
提供大量法语阅读听力资源的免费法语学习站点在法汉-汉法词典中发现10个解释错误,并通过审核,将获赠《法语助手》授权一个
添加笔记:
<div id="correct" title="在法汉-汉法词典中发现10个解释错误,并通过审核,将获赠《法语助手》授权一个">有奖纠错
香港电台(简称港台;英语: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英文缩写RTHK),现为辖下的,是香港广播史上首家广播机构,同时是唯一的机构及最具公信力的电子传媒。现时香港电台拥有12个频道,以及3个。截至目前,港台共有659名公务员及280名非公务员员工。香港电台制作的电视节目,包括,会通过旗下电视频道和透过其他本地电视台播放。香港电台负责制作多媒体节目,提供信息、教育及娱乐,报道本地及国际时事,协力推动香港文化发展及提供自由表达意见的渠道。
香港电台于1970年代曾经制作经典电视剧集《》,以戏剧反映现实的社会状况,当时以这种方式去谈社会民生议题可谓一次大胆尝试,虽然惹来部分政府部门不满,但真正奠定了多年来港**立自主的编采方针。
1923年:香港电台的成立可追溯至1923年,一群香港业余爱好者已尝试民间广播。
1928年:6月20日,殖民地政府于早上作了一个简单的宣布:「政府广播电台G.O.W.于晚上9时至11时以300米波段进行音乐节目测试。」翌日发布新闻稿开宗明义道出政府的决策:「香港殖民地的广播节目将由政府电台发送。」政府预期,有关测试会持续至年底。8月17日,《政府宪报》(GA4**)宣布顶发射站的广播台号为G.O.W.。
1929年:2月1日,香港的官方电台以独立台号ZBW广播,以区别其他提供无线电服务的电台呼号,政府委派当时的邮政总监(Postmaster General)史密夫兼任台长。同年10月8日,香港电台首次现场直播音乐会,庆祝新播音室启用。
1933年:开始现场转播演出。
1934年:开始播放新闻演示文稿。
1935年:中文台成立,台号ZEK。
1941年:在期间台号被更改为「香港放送局(JPHA)」,在1945年8月后恢复ZBW及ZEK台号。且香港沦陷期间的英语广播一度停顿,改由日语广播,直至日复播英语广播。
1948年8月,取消ZBW及ZEK电台呼号,正式命名为「香港广播电台(Radio Hong Kong)」,以纪念二十周年。
1951年:广播工作改由接管。
1954年:4月脱离政府公共关系处(现称政府新闻处),成为独立部门,由广播处长主管。
1957年:5月26日,香港电台中文台开始大幅增加广播时间,每日由上午7时至午夜,共广播17小时。(在此以前,中文台每日广播时间分早、午、晚三个时段共广播8小时)
1958年:香港电台纪念广播三十周年,推出特备节目《三十而立》
1969年,香港电台于九龙广播道的广播大厦启用
1960年:位于的超短波(VHF/FM)发射站正式启用,中英文台开始以FM广播。同年,首度推出「 Operation Santa Claus」圣诞慈善筹款活动。
1961年:香港电台推出新剧种广播剧《火星人进攻地球》,购置先进器材,令听众耳目一新。
1962年:台风袭港,香港电台首创每隔15分钟报道最新风暴消息。
1963年:香港电台的中文教育节目开播。
19**年:香港首次参与奥运火炬发送,传递过程由香港电台作现场直播。
1968年:香港电台成立龙翔剧团。
1969年:30号「广播大厦」于4月25日启用,成为香港电台总部。同年,使用圆形由英文及中文组成的新台徽。另外,首播全港第一个电台节目《电话说心声》
1970年:成立「公共事务电视部」,并开始制作时事及公共事务节目供持牌商营电视播映。同年,香港最长寿电台非戏剧节目《All the Way with Ray》启播,由Uncle Ray()主持。
1971年:教育署成立教育电视组;五年后,由香港电台协助制作学校教育电视节目,并成立教育电视中心。同年,节目《》启播。
1972年:香港电台开始每小时新闻报道,并于同年推出脍炙人口的写实戏剧《》。
1973年:香港电台新闻部成立,独立运作(在此以前,新闻演示文稿由政府新闻处提供)。10月,香港电台提供中英四个频道节目,一台与三台以调幅(AM)广播,二台与四台用调频(FM)广播,节目内容各有不同,各司其职;一台及二台为中文台,以信息、教育及广播剧见称,三台及四台为英文台,三台以新闻及综合节目为主,而基于市民对古典音乐的热爱,第四台于该年开始试播古典音乐节目
1974年:1月,正式广播,为香港唯一提供古典音乐的双语广播频道。
1975年:中英文台在年底开始试验转播立法局会议。同年,新闻部制作《新闻天地》启播。
1976年:4月,电台英文名称改为「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简称:RTHK),中文名称改为「香港电台」,以反映香港电台增加制作电视节目。同年4月15日,开始超短波调频立体声广播,开创亚洲先河。
1977年:香港电台首次推出儿童剧《小时候》。
1978年:启播,专门播放文化、教育及戏曲节目,为长者及小众服务。同年,创办「十大中文金曲」选举,以推动本地创意工业,鼓励音乐创作,对香港乐坛过去一年作整体回顾,嘉许当中表现出色的台前幕后音乐人。3月25日,时事纪录片《铿锵集》首播。
1979年:推出香港首个电视直播公众论坛节目《城市论坛》。
1980年:4月1日,中英文台开始24小时广播。同年,香港电台推出全港唯一附手语长寿节目《时事摘录》
1981年:成立,电台频道增至五条,节目更趋多元化。
1982年:新闻部加强服务,增加每半小时一次新闻演示文稿。
1983年:开始制作第一个选举论坛《市政局选举论坛》及推出介绍中国历史轮廓电台节目《中华五千年》。同年,香港电台电视部(RTHK)协办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通过人造卫星,把大会实况发送到新加坡电视台播出
1984年:启播《戏曲天地》,至今仍为香港唯一播放中国戏曲的电台节目。
1986年:香港电台电视部迁往前大厦,命名「电视大厦」。同年,任广播处长,在任13年,是首位华人兼女性广播处长。并推出医学及健康电视节目《医生与你》和电台节目《Letter From Hong Kong(香港来鸿)》。亦开始转播立法会会议及制作电视节目《议事论事》。
1987年:推出电视节目《性本善》。同年2月,电台第三台开播晨早新闻及时事节目《Hong Kong Today》。
1988年:推出中文版《香港家书》。
1989年:按照1986年广播事业检讨委员会报告书所建议及1988年《电视条例》修订后的安排,香港电台电视节目由4月1日开始,在两间商营电视台(及)每晚的内播放。11月月27日,启播,为全港第一个交通台(1991年第七台改为交通财经台,1997年再改为普通话台)。于12月3日以频率 675 启播,为香港电台其中一个转播频道。第六台以英语广播,全日二十四小时转播的节目。在第六台启播之前,英国广播公司国际频道(世界台)的节目只于每日下午五时至翌日清晨的时段内于第五台转播。同年港台拟定公司化计划,但有关建议被拖延多年,港府于1993年宣布搁置。4月4日《头条新闻》启播。
1991年:提倡「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委任独立机构进行调查,发展收视率以外的另一专业指标;同年,新城电台成立,部份港台中文台员工被重金礼聘过档。
1993年:跟前文康广播司签订《架构协议》
1994年:设立香港电台联网版RTHK website。
1995年:香港电台联网版利用同步直播Live Real Audio 技术,36小时直播立法局选举新闻节目。同年,开始与广播事务管理局每年签署谅解备忘录,承诺遵守其订下的节目标准守则。另外,电台节目《Letter From Hong Kong(香港来鸿)》于本年由前港督为节目录制书信时易名为《Letter to Hong Kong(给香港的信)》
1996年:提供创新的电话信息服务——「节目通」及「新闻通」,播放电台节目及新闻摘要。同年,主办「第33届亚太广播联盟周年大会」,逾520位来自42个国家及地区会员出席会议。
1997年:于3月31日成立,为香港唯一一个普通话频道,取代原有第七台之服务。同年,香港回归,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连续48小时视像直播各项庆祝活动
1998年:网站正式定名为「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英文:RTHK On Internet),提供4个电台频道24小时直播,以及自选电台、电视节目服务。同年,与商业电台及新城电台展开数码声音广播测试及把行之有效的节目制作标准和编辑方针,书成文本出版「节目制作人员守则」,系统地罗列34项工作原则。
2000年:推出电视外判计划,推动本地创意。同年,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提供6个电台频道24小时网上直播,所有内容均会存盘一年,方便重温欣赏。
2001年: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添加免费订阅网上新闻速递,并提供下载版本,另外,设立「香港电台服务热线」()。同年,与「亚太广播联盟」联合筹办「第三十八届亚太广播联盟周年大会」和第五台开设《长者空中进修学院》。
2002年:庆祝五周年,制作「龙声飞扬万人青年音乐会」,以万人击合奏,刷新世界纪录及主办「第十一届国际公营广播机构年会」。
2003年:肆虐,举办连串「心连心全城抗炎大行动」、「凝聚每分光感动大会」等活动。
2004年:港台的年青人网上广播平台启播。同年,进行DRM数码广播测试。
2005年:推出电台外判计划。同年,世界贸易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在港举行,香港电台担任主播机构,为全球提供公共视频信号,转播世贸会议
2006年:推出首个电台外判节目《塞拉利昂下》。
日,港台大部份电视节目改用画面比例制作,以配合。
2010年代至今
日,港台获准使用798-806MHz频段(频道62)作初期测试播数码电视信号。6月30日晚上,香港电台正式在发射站进行信号测试。
日,港台电视频道、、开始试播,同年,荣休。
日凌晨12时,港台接手及两个频道的仿真信号开展仿真电视服务,两条频道更名为及并同步播放及的内容。
香港广播委员会:1928年-1938年
:1938年-1951年
:1951年-1954年
:1954年-日
:日-1998年4月
:1998年4月-日
香港电台的首长正式名称为「广播处长(英文:Director of Broadcasting)」,俗称「台长」
1956年-1972年 布禄士(Donald Edgar Brooks)
1972年-1978年
何国栋(James Hawthorne)
1978年-1980年
高德乐(D.J.N. Kerr)
1980年-1982年
戴善德(T.M.S. Tisdall)
1982年-1986年
尹建新(C.S. Wilkinson)
1986年-1999年
(Cheung Man-yee)
1999年-2007年9月
(Chu Pui-hing)
2008年8月-2011年2月
(Franklin Wong)
2011年9月-2015年8月
(Roy Tang Yun-kwong)
2015年8月-
(Leung Ka-wing)
广播及制作中心
香港电台电视大厦
香港电台教育电视中心
香港电台现有的营运及制作都集中在的三座大楼。
投入运作年份
广播道30号
广播道1号A
教育电视中心
广播道79号
教育及综合节目分部
电视大厦1975年落成时原为厂址,1978年佳艺后变为的制作分厂,1988年无线迁离后改作港台电视部的总部。
新广播大楼
因应港台设施老化及不敷应用,政府早在2000年预留一幅土地作重置港台设施,但后来因2003年时财困及2006年的问题而一直搁置。直到2009年,随着及服务的推展,政府重新启动在将军澳重置新广播大楼的工作。
由于新选址地面面积增加,大楼低层可统一集中电台、电视台、教育电视及创新中心四大媒体大楼,同时更可设置电子节目数据库作为电台数据馆,开放供巿民参观。日,政府正式为新广播大楼工程招标,新广播大楼工程原定于2014年第一季展开,并于2018年第四季完成。兴建设有电台广播及数码地面电视广播等设施的港台新大楼,整项工程开支达60.56亿元,当大楼落成之后,港台将会腾出现时办公地方作其他用途。大楼将会位于将军澳第八十五区,总面积大约28,000平方米,较现时面积增加77%,其中新闻中心约为2,000平方米,面积更较现时大幅增加六倍。日通过向工务小组建议申请60.5亿元,在将军澳兴建香港电台新广播大楼,但在日,被立法会工务小组否决,至于会否改造新大厦规模就由承办商或工程部门再重新设计,暂时未有决定。
香港电台设有电视部和。电视部和教育电视部同时成立于1970年,前身是香港电台公共事务电视部和教育电视。港台电视节目的取向较商营电视台为严肃,着重时事、教育及小众趣味,较少娱乐性。而且也会推动不少本地创意制作,如8花齐放支持制作等。
初时香港电台的电视节目在香港两家免费电视台——及(现为),以协定形式在不同时段播放。至1980年代末,港台与两家电视台经磋商后协议在黄金时段抽出若干时间播放港台电视节目,这个硬性规定于1989年正式实施。这个规定实施的初期,两间免费电视台对此安排有所微言,认为港台电视节目过于严肃乏味,拉低电视台的。在亚洲电视不获香港政府续牌之前,星期一至星期五由亚洲电视播放港台节目,而星期六及日由无线电视播放港台节目;然而在每年9月时,把播放港台节目时段对调,相反亦然。固定为每季度的电视节目为5套节目,曾经在周末的黄金时段节目为4套,主要是迁就部份港台节目的播放长度。以前有部份节目采用固定制度,例如警讯通常固定在星期六/日时段播影。此外,《》固定在无线电视播放。而《》就通常固定在非休会期间的星期四播放。在日亚视正式停播后,亦须于日或之前按照政府规定,于黄金时段抽出若干时间播放港台电视节目,而ViuTV现时尚未实行。
2013年10月起,为配合香港电台成立85周年以及香港电台增设电视频道,香港电台更换新片头,并将片尾结束时的「香港电台电视部制作」改为「香港电台制作」(英文仍为 An RTHK Production),并增加台徽,由罗马数字制作年份(如MMXIII)改为阿拉伯数字年份(如2013)。
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
香港电台于1991年首创「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委托独立调查机构进行,发展收视率以外的节目质素指标。港台历年所得平均欣赏指数均高踞榜首,于2008年已连续第十一年夺得「全年最高平均欣赏指数大奖」,同年以《》勇夺「评审团大奖」。另外,自2000年开始,香港电台推出外判电视及电台节目计划,引入新制作意念,推动培育本地独立创作。香港电台的网站设有免费网上直播和重温。
香港电台作为机构,除了宣传政府的政策、制作教育及信息节目外,由于不从商业市场导向考量,因此节目制作亦能照顾少数社区需要,2005年,尼尔森媒介研究一项调查结果指出,在涉及全港性的社会事务上,香港电台的节目能够引起较多观众关注,对比两家免费电视台,香港电台公共事务电视节目较受大学程度及专业行政人员的欢迎。该研究另一项调查结果指出,在涉及全港性的社会事务上,香港电台的节目能够引起较多观众关注。例如在多次立法会选举中,港台制作的选举论坛节目。
香港电台的角色:2007年是香港电台所关心的题目之一。
多年来,香港电台电视节目及电台经常出现批评政府施政失误的言论,如《》节目中,主持人常以幽默对答揶揄香港政府,引起亲**政客点名表示不满,于日在北京「两会」炮轰香港电台,事件而引起争议。1999年7月,总经理(实质上是**驻香港代表)应邀到香港电台在《》节目中解释「」,其言论及香港电台均饱受阵营抨击,包括当时的中国副总理***和香港,当时的港台广播处长发表声明,表示任何人在香港生活,只要不触犯法律,都有言论自由,在谈话节目播出三个多月后,1999年10月,评论认为听命于****的特区政府运用行政命令,突然把张敏仪调职派驻日本东京经济贸易首席代表,事件引起争议,有评论说调职日本是被放逐,并扬言要向**投诉,尽管张敏仪公开说乐意调职,但是有公众不服气,客观上使香港电台的新闻自主权得到关注。
2009年****时值**,当晚播出的一集《》以**为题。节目提及「人民早在1950年代-反抗**政权的高压统治,引来坦克入城镇压。东欧**化运动抗争历时30多年才开花结果,如果1989年是中国**萌芽的一年,往后的路更加需要人民坚定、慢慢地走下去」,内容引起一些人士不满。同年6月10日,《》署名杜良谋的文章指官员相当关注香港的**事件纪念活动,节目主持人将**与在**相模拟,提出中国步东欧的后尘,令中央大为震惊。6月16日,总裁在《》发表评论,质疑主持人的语气煽情,以及公帑运作的香港电台不应持立场;抨击该集节目搞政治动员,并指身为的广播处长要为编采判断负责。
已故《》创办人,亲**人士声称以纳税人身份批评港台,不清楚谁是自己的老板。意思指香港电台虽然是一个政府部门,靠公帑营运,却在节目中讽刺批评特区政府行政失误。时任港台负责人的朱培庆曾公开发言,「香港政府只是港台的上司,港台的老板是香港市民」。
支持者组织「」的人认为香港市民在香港的政治气候下,政府没有给予港台足够的保障,根本难以有足够的政治空间,给港台去履行机构的重责。香港电台保持政府部门身分,即政府仍会操**任命大权,财政仍在所属政策局的开支封套之内继续受部门官僚进程制肘,并干预港台的编辑自主和运作,港台员工制作节目,动辄得咎,无法保障港台的编辑自主。不少人心仪的模式,将港台定位为多元开放社会里的公营广播机构,对「国营广播」的定位相当抗拒。为此民间多次游行表示关注,如部份人成立「」举行街头论坛等活动。
而另一方则认为港台应履行公共广播的职能、对公众负责和对特区政府负责是完全一致的,香港电台作为政府属下的传媒机构,向公众负责的首要任务是原原本本向市民介绍政府的施政方针和政策,即不能批评特区政府或**中央。在本地的亲共或亲中阵营之中,大多认为政府必须要有宣传自己政策和施政的工具,而运行这项任务就是香港电台的义务。所以根本就不会接受将港台落实为公营广播,让港**立于政府的建议。
公共广播角色定位
日政府成立《》检讨公共广播角色,决定港台前途。2007年3月,领导的建议成立全新的服务公司,不适宜考虑香港电台全面过渡成新公司,时任广播处长朱培庆则对报告没提及港台去向感到失望。香港电台节目制作人员工会则认为该报告漠视香港电台的价值,抺杀了港台公营化的可行性,工会以及均争取香港电台过渡成为真正的公共广播机构。有立法会议员则指,若要成立一个新的公共广播机构,意味港台将会被边缘化、解散或与政府新闻处合并。有人估计,如果香港电台成功私有化成为一间新公司,将会像那样。日,行政会议决定维持港台公共广播机构身份。不过,港台将由特首委任的「顾问委员会」监察。公布列明《香港电台约章》,给予港台编辑自主,港台恪守的编辑方针,包括准确发放具权威信息,持**映意见,不受商业及政治影响等。
数码声音广播
透过互联网重温港台每小时新闻
1998年,香港电台联同当时的、及,首次于的及的设置发射器,共同以制定的制式于(L Band)测试数码声音广播。结果显示,广播音质大幅改善,为日后全面推行做好准备。
2004年,香港电台分两个阶段,再度测试数码声音广播。在2004年3月,先行以DRM(Digital Radio Mondiale)技术,测试中波频率数码声音广播;9月起,再度测试制式Band III频率。测试期间,香港数码声音广播系统将分别转播现有的台及台的节目,同时配合数据广播。香港电台在2005年4月至5月期间,于全港不同地区设立试听站,让普罗市民认识这项崭新的广播科技,并分享高音质的效果。
2005年,于八月再进行数码声音广播测试,但最终因以市场为主导,再加上商业电台及新城电台对数码广播意欲不大,所以未有实际成果。但直至2007年5月期间香港电台已进行过四个阶段的数码声音广播测试。
2009年9月,港台教育电视部台长施永远表示数码声音广播已做了10年测试,技术上已准备好,若启播便需要购买大量器材,所以主动权在政府方面,现正在等候政府立法。
日,香港的数码声音广播**工作进入新阶段,各电台将选定的频道之组别编号,其中香港电台的编号为「3」,预计同年年底正式启播。
日,香港电台数码声音广播正式进入试播阶段,港台数码台将设有两个普通话频道(、)、两个英语频道(、)及一个粤语频道()。
日,香港电台数码声音广播正式启播。
,试播及启播初期,全日转播、全日转播、全日转播;而全日转播、全日转播(BBC World Service)。
日开始,和部份时间作分途广播。
数码电视广播
港台电视31画面
政府于2009年宣布扩大香港电台的服务范畴,其中一项主要任务是推出数码地面电视广播服务,为香港市民提供免费的公共数码电视。港台正**有关的工作,数码地面电视频号将会透过(UHF)电视频道62(798至806兆赫)广播,令大众除了享有现有的商营电视台所提供的服务外,有更多的选择。
港台的数码地面电视广播服务将提供三条(即、及台)节目频道。有关频道现已进入信号测试阶段。港台正透过、、和四个发射站,向位于、北岸、和、和西大部份地区的电视用户广播测试信号;信号覆盖率已达全港50%人口以上。其他发射站的工程会继续进行,最终目标是扩展信号覆盖基本上至全港范围。港台预期数码地面电视广播服务将于2018年正式全面投入服务。
随着展开,香港电台会由年度起增加制作电视节目的时数,由每年约50小时增加至每年不少于200小时。未来数年,香港电台会主力创建发射网络,包括与两家免费电视台商讨租用合适的山头发射站、订购发射仪器及设备,以及进行技术测试。
于日,港台透过慈云山发射站为筹划中的数码地面电视频道进行技术测试,另外三个分别位于金山、青山和飞鹅山的发射站已于2013年3月中相继投入服务。港台数码地面电视频号的覆盖率已扩展至超过全港50%人口。
日起,港台逢星期三于标清电视频道1,即第32台,会转播每周立法会会议。港台将提供双语广播,观众可选择收听粤语或英语。并在日起,港台会在高清频道,即第31台,与及同步播放港台黄金时段节目及重播港台节目以达至6.5小时之广播时数,即每晚七时至凌晨一时半。另城市论坛也会在高清频道与无线电视翡翠台同步播放。其余时间则继续播放港台挑选的高清节目作测试用途。
日,发射站投入服务,覆盖香港岛和九龙的信号接收盲点。
日,和发射站启用,分别覆盖新界东和,数码地面电视频号可覆盖全港约七成半人口。
第二阶段信号测试
现时正是第二阶段信号测试,31台每晚七时至凌晨一时半播放共6.5小时港台电视节目作测试用途,另星期日的《城市论坛》也会在港台31台与无线电视翡翠台同步播放。32台已安排逢星期三直播每周立法会会议,并提供双语广播,观众可选择收听粤语(声道一)或英语(声道二)。33台则循环播放本台剧集《塞拉利昂下》的珍贵相片集。
如测试顺利,港台将于日进行节目发送测试及试播,并引入全新制作的节目,包括本地节目《总有出头天》、《视点·三十一》、《IT行者》等等,外购节目《小农夫大作物》、《百变动物盒》等等,已经在2013年节目顾问团会议公布。届时31台将设置为综合频道,用以播放包括新闻与自制节目在内的综合节目,32台设置为直播台,以直播立法会会议及其他重要记者会为主,而香港政府2010年颁布《香港电台约章》,约章列明要“转播节目”,所以33台会二十四小时转播*****的国际版本。
加入仿真化信号
日,不获续牌,局长有意将港台电视仿真化,并增设的可行性。同月12日中午决定计划将港台电视分阶段试播及全面启播的可行性,并在今年6月底之前递交初步建议,预料计划第三阶段试播时或之后会包括加强本地制作及外购节目、增设电视新闻等等。
日开始,由星期一至五改为下午2时开台,广播共11.5小时,日,在节目顾问团会议2015中维持决定,同时考虑将港台电视仿真化决定在4月1日推出,预计由早上6时30分至凌晨1时30分,总广播为19小时,计划在初期不设主播。
保证在现有资源下提供新闻、信息节目,预计接手初期可提供晨早和晚间新闻,每晚有最少15分钟新闻节目。日凌晨零时后,和接手的本地免费电视牌照不获续期而空出的仿真频道,该2条仿真频道原本是播放亚洲电视和,但因工程需时,初阶段的信号只覆盖全港8成人口,部分位于、、、最东面等地区的市民可能未能接收,但最快会在6月内能全面覆盖。
互联网服务
香港电台自1994年12月推出网上广播服务以来,服务范围日益扩大,至今全部港台制作的节目,都可以在「香港电台网站」(rthk.hk)收看、收听和重温。港台现时存有超过85年的声音记录及超过35年的电视制作。香港政府会在未来拨备资源,让港台创建电子节目数据库,以保存香港广播的珍贵文化遗产,并开放予市民和业界使用。
1994年12月,在香港中文大学电算机服务中心协助下,创建「香港电台联网版」,开拓新的广播科技,在网上提供新闻演示文稿及少量电视及电台节目。
1995年9月,成功取得同步直播的科技,与美国西雅图Progressive Network合作,在香港立法局选举日,透过互联网36小时全球直播电台选举新闻和节目,成为世界上首个应用同步直播作36小时直播的电台。
1996年10月,港台担任第三十三届亚太广播联盟周年大会主办机构,特别为这次活动设立网站,全球现场直播专题讨论部份,首次令不能出席会议的会员,亦可在本国即时分享大会的消息。
1997年6月,将香港回归的各项庆祝活动,连续48小时经互联网视像直播,全球共有25万人次收看或收听了是次盛事,而在此期间,到访港台网站的人次更高达900万,是香港互联网广播史无前例的一项创举。
1998年4月,网站定名为「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www.rthk.org.hk),提供4个电台频道24小时直播,以及自选电台、电视节目服务。
2000年4月,全面拓展网上广播服务,每天直播全部6个电台频道、所有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节目(每周共7小时视像节目),及提供中文新闻文本。
2001年1月,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得到联合国的支持,推出由联合国拍摄的「联合国在行动」(UN In Action),播放一系列有关世界各地的政治、环境保护、经济及社会民生的节目。为大家开展世界视野,带来更多国际性的信息。
2001年2月,网站增设中文简体字版,方便海内外华人参阅浏览。
2001年3月,与六大洲各国超过500间电台和电视台网站连接,让网友更方便接通全球各地电子传媒,分享信息。
2001年4月,增加网上英文新闻文本。推出网上学习e-Learning,透过互联网多媒体交互平台,推动终身学习,提供文史哲、艺术欣赏和语言学习的素材,提高大众学习兴趣。
2001年7月,开设网上财经频道(e-Finance),提供即时财经信息、专家推介、上市公司专访等不同项目。
2001年11月,添加免费订阅网上新闻速递,每日早、午、晚三节中文及英文新闻,透过电邮直接发送给订户;并提供电子手帐下载版本,方便用户随时浏览。
2001年12月,加强新闻网页内容,每日即时新闻文本内增插特别现场录音,包括相关访问或重要人物发言等,令听众能直接收听到第一手原声。
2002年6月,开设「中华文化频道」,推出不同具中国文化特色的项目,包括︰「茗茶乐」、「网上中华五千年」、「文化长河」、「中国戏曲查笃撑」等。
2002年9月,开设「文化互联网」,提供一个网上平台,发放最新本港文化活动消息及推动公众交流。
2002年9月,加强网络自动上载系统,提供更简单易用的即时调查、讨论区及问答游戏的网上新接口。
2002年11月,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率先推出PDA电子手帐版本,为电子手帐用家提供多媒体内容,包括:直播6个电台频道节目、每小时新闻演示文稿(粤语、普通话及英语)的直播或下载、浏览或下载中、英文即时新闻文本,及每日更新的电视节目精华推介短片。
2003年2月,庆祝香港广播75年,推出「经典重温频道」,精心挑选香港电台在不同年代所制作的经典节目,供公众在网上重温欣赏。
2003年10月,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推出全新面貌,版面设计照顾不同需要,令大家网上欣赏电台电视节目更加一目了然。网页添加搜索器,公众可更快捷及方便地,在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不同范围内作内容搜索,重温和浏览网上提供的丰富节目及内容。
2004年10月,开设立法会直击,每周网上视像直播立法会会议。
2005年7月,推出myrthk新功能,让公众能创建个人化香港电台网上频道。网上即时新闻并提供RSS服务。
2005年8月,设立
Corner下载频道,让公众能简便地接收及下载最新节目,作流动收听。
2007年5月,Podcast Corner扩展为Podcast Station,提供更多影音节目供选择,并增设3GP多媒体保存格式,方便3G手机用户随身收看。
2008年11月,增设「电脑桌面微型应用程序」(Soha Widgets Vista版),让公众在添加、编辑和查阅私人的行事历之余,更可直接获取香港电台新闻、收听网上电台直播、收看电视直播及查阅港台最新活动信息。
2009年9月,「香港共享创意」回应香港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创意通」通识计划;香港电台作为一个公共广播的机构,按「共享创意」授权条款于本网站发放一些特选多媒体项目,供大家免费下载使用。
2010年3月,全面提供「高质版」(High Quality)服务,直播6个电台频道节目,让公众可以享受高品质的香港电台网上电台直播。透过「高质版」(High Quality)的服务,直播更流畅、音质更好更清晰。
2010年6月,推出首个流动应用程序「香港电台随身版」(RTHK On The Go),及用户可分别于及免费下载及安装于、及Android设备上,随时随地透过或网络收听电台直播、查看即时新闻、下载Podcast精选等等。
日,香港电台网上广播站《RTHK On Internet》推出全新面貌,并重新定名为「香港电台网站」(),公众可更快捷及方便地在香港电台网站不同范围内作内容搜索、重温和浏览网上提供的丰富节目及内容。并推出香港电台网站手机版「」,内容包括:直播6个电台频道节目、浏览中、英文即时新闻文本,及收听新闻节目。
日,香港电台数码声音广播正式启播,「香港电台网站」网页版、手机版及智能程序同日提供「高质版」(High Quality)/格式网上直播,但只直播数码31、33和35台节目及不设网上节目重温。
日,「香港电台网站」提供「HTTP Live Streaming」播放技术,支持不同播放平台。同日凌晨十二时,所有节目重温改用此播放技术,取代由1998年开始使用的Real Player 及 Windows Media Player 播放技术,及将节目重温扩展至数码31、33和35台节目。
日,推出电视节目流动应用程序「港台电视流动版」(RTHK Screen),及用户可分别于及(Android Market)免费下载及安装于、及Android设备上,随时随地透过或网络收看电视直播、节目重温及直播节目表等等。
日,下午四时起不再提供 Real Player(RM 格式)及 Windows Media Player(ASF 格式)的网上直播。
日,推出电台节目流动应用程序「RTHK Mine」,及用户可分别于及(Android Market)免费下载及安装于、及Android设备上,随时随地透过或网络收听电台直播、节目重温、收看电台节目精华、查看重点新闻、天气报告及交通消息等等。
中国大陆收听、收看香港电台节目
香港电台的中波频率在珠三角大部分地区可以接收,其中包括香港电台第三台(AM567)、第五台(AM783)、普通话台(AM621)和第六台(AM675),但到了2004年开始,中国在AM621及AM783设立广播以干扰珠三角地区市民接收香港电台,但第三台及第六台现还未受干扰。直至2007年初开始,第五台及普通话台已没有被中央台干扰,而香港方面亦为其中三个AM台(第三台、第五台及普通话台),在AM广播接收欠佳的地区加建地区性FM转播站,以FM频道为该区转播AM服务,改善接收质素。
中国大陆对电台的干扰,使香港方面要为不同地区额外呼出通信频道,以避开来自大陆的干扰。受干扰的地区包括天水围、北区、西贡、将军澳等地。这亦间接使香港可呼出以供新电台成立使用的频道愈来愈少,直至现在完全饱和。目前,中国大陆用户间中无法登录香港电台网站。先前观众可用非官方渠道在互联网收看港台电视31、港台电视32,现已下架。另外,中国大陆观众还可通过(网络直播形式,凤凰网)收看香港电台的电视节目。在广东省,当地有线电视用户亦可通过、收看香港电台的电视节目(受当地有线电视网络审查)。中国大陆听众亦可通过网上电台收听软件收听香港电台的直播。不过在日,有网友透露称,目前网信办、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境外电视网络接收设备专项整治行动,其中“尚听FM”存在违法提供香港电台第五台的在线直播服务。
电台及电视频道
香港电台设有十二条全日二十四小时广播的电台频道,以及五条电视频道:
仿真广播频率/数码广播频道编号
角色和定位
FM 92.6 - 94.4
新闻、信息及综合节目
新闻及时事、信息、通识及国情教育
FM 94.8 - 96.9
青年、娱乐、流行音乐、推广家庭及社区活动
第二台另设青年网上信息园地「」
粤语,亦有节目
杂志式节目、家庭及青年、音乐、文化及教育
AM 567南:AM 1584 及 FM 106.8、:FM 107.8、、:FM 97.9
新闻、信息及综合节目
,亦有及节目
新闻及时事、娱乐及音乐
FM 97.6 - 98.9
古典音乐及艺术
美乐、文化及艺术
AM 783:FM 99.4、:FM 106.8:FM 92.3:FM 95.2
长者、文化及教育
长者、中国传统戏曲、家庭及儿童、新闻及时事
转播英国广播公司世界频道(BBC World Service)
新闻、时事及信息
AM 621、、、北:FM 100.9、:FM 103.3
Putonghua Channel
综合节目、新闻及财经
普通话,亦有粤语节目
新闻、信息、文化及教育、音乐
DAB+ 数码广播
社区广播台
大部分时间转播普通话台分途广播时段:香港电台自制节目时段及社区参与广播服务时段
普通话台时段:普通话,亦有粤语节目
分途广播时段:多种语言如粤语、英语及语言
社区广播、新闻、信息、文化及教育、音乐
DAB+ 数码广播
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之声
新闻、时事及信息、音乐
DAB+ 数码广播
全日转播第三台
英语,亦有尼泊尔语及乌尔都语节目
新闻及时事、娱乐及音乐
DAB+ 数码广播
转播第六台/英国广播公司世界频道(BBC World Service)
新闻、时事及信息
DAB+ 数码广播
大部分时间转播第五台分途广播时段:香港电台自制节目时段及逢星期三转播立法会会议
立法会会议转播、长者、中国传统戏曲、家庭及儿童、新闻及时事
仿真广播频道号码/数码广播频道编号
角色和定位
RTHK TV 31
手语及视像新闻、自家制作、外购节目、经典节目、大型节目、英文节目、学校节目、天气报告
粤语为主,亦有英语广播节目、印尼语字幕及手语服务
时事、教育(包括)和文化艺术等综合节目
(未有定频,香港观众惯常设置为2)
RTHK TV 31A
转播港台电视31
粤语为主,亦有英语节目、印尼语字幕及手语服务
时事、教育(包括)和文化艺术等综合节目
RTHK TV 32
直播多个立法会会议、其他重要会议和记者会、国际新闻图片及片段,以及政府和机构宣传片
粤语及英语
直播立法会会议及国际新闻信号
RTHK TV 33
历史、文化及纪录片
(未有定频,香港观众惯常设置为4)
RTHK TV 33A
转播港台电视33/中国***** CCTV-9 纪录国际频道
历史、文化及纪录片
部份节目类别
清谈/信息节目
《清晨爽利》
《开心日报》
《讲东讲西(星期一至五)》
《讲东讲西(星期日)》
《波乐无穷》
《知识会社》
《港台讲台》
《旅游乐园》
《香港电台是我家》(已完结)
《E个世界》(已完结,并以环节形式并入《知识会社》)
《电台版》
《「悲欢离合」系列》
《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
《》:每个星期日凌晨时分重播港台的经典广播剧
时事及听众来电节目
《太平山下漫步》
《》、《》、《》及《》
《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及《》系列
《中国点点点》
《星期六问责》
《轻轻松松自由Phone》(已完结)
《》(已完结)
《公民社会》 (已完结)
《智能公民》 (已完结)
《人文讲场》()(已完结)
《【 sik 】 【 si 】 【 fung 】》
《LTV Cafe》(已完结)
《西游记茶餐厅》 (已完结)
《这里找共鸣》(2014年1月-8月,2015年1月-7月)
《2000靓歌再重聚》(主持,重唱本地及各地经典歌曲)
《环球榜》(主持,英文音乐节目)
《》(孟繁旭主持,普通话台节目;也辑录于《中文歌曲龙虎榜》节目内)
《Teen 空海阔》(白原颢主持,日文音乐节目)
《大韩旋风》
《音乐互联网》
《恬淡情怀》
《》(TeenPower联播)
《我爱广东歌》
《音乐早点》(关伟光主持,普通话台晨早音乐节目)
《活。乐。12点》(叶宇波主持,普通话台午间音乐节目)
《月夜乐逍遥》(普通话台晚间音乐节目,无主持人、无旁白)
《数字人生》(已完结)
《黄金右脑》(已完结)
《黄金的旋律》(已完结)
《》(陈海琪主持,已完结)
《音乐有德勋》 (已完结)
《Hip Hop 天使Angela》 (已完结)
《》(已完结)
《》(已完结)
《》是香港最长寿的晨早电台节目
《》(TeenPower联播)
《中女宅男杀很大》
《守下留情》
《娱乐满天星》(已完结)
《万王之王》(已完结)
《青春交响曲》(已完结)
《948娱乐网》(已完结)
《一潮天子》(TeenPower联播)(已完结)
《好心情》(已完结)
《DJ 先生李志刚》(已完结)
《TP新势力》(已完结)
《拖男带女 Love Actually》(已完结)
《》(已完结)
《创KaPo夫》(已完结)
《这里找共鸣(新版)》
颁奖及比赛节目
《小学校际问答比赛》
《粤港澳小学常识问答比赛》
《全港中学校际问答比赛》
《财智双全中学生理财通识终极斗》
《国民教育问答比赛》
《金马奖颁奖礼》
《中学生好书龙虎榜颁奖礼特辑》
《香港大专普通话辩论赛》
《美在花城广告新星大赛》
《香港回归十年十大金曲颁奖典礼》
《国际流行音乐大奖》
《长者空中进修学院》:长者教育节目,由袁翠霞监制,,亚洲归主协会等协办。
《日语自游行I》:香港日本文化协会合办
《日语自游行II》:香港日本文化协会合办
《日语自游行III之最和味》:香港日本文化协会合办
《征服懒音》:广东话懒音节目,罗曼颖及香港.中国语文及文学系博士 张锦少博士主持。
《反斗英语》
《空中结缘》:节目,由叶文意居士主持
英文台每逢星期日早上都会转播的崇拜。
《小朋友时间》
《欢笑乐园开心地》
《好孩子星期天》
《玩玩星期天》
《诉心事家庭》(包含亲子﹑家庭心理学等元素)
《香江暖流》(以长者为对象的长寿电台节目)
《有你同行》
《耆力量》
《戏曲天地》/《戏曲之夜》
《BBC 时事一周》
《一桶金》
《一桶金之财经新思维》
《投资新世代》
《》(以书信形式作骨架,让知名的公众人物向大众/对方提出对时事之意见)
《大学站》
《》(香港首个以为主题的电台节目)
《大自然之声》(与合作,首创以数码音质录播虫鸟花草的声籁)
《有声好书》(以声音朗读巨著作品)
《家有爱宠》(以饲养为主题的电台节目)
《周末午夜场》(重温经典广播剧)
《小时候 经典重温》(已完结)
《塞拉利昂下 经典重温》(已完结)
现任电台节目主持人
节目推广总监:张建浩
节目推广主任:张婉君
节目总监:郑启明
副节目总监:何翠峰
主持:、、、、、刘莲、、、、梁德民、李静宜、、冼日明、韦佩文、、、、、张婉君、、卢伟力、文洁华、、邱焱、、张璧贤、李司政、郑皓文、雷雄德、王雅文、、、、、潘嘉阳、余剑明、、王浵世、谈月好、、、、、吴瑞卿、张建浩、、、、、程乃根、周美茵、郑婉薇、陈燕萍、、陆宇光、梁仲礼、谭永晖、邝民彬、、、、、、胡启荣、沈达元、、关家昌、 、纪陶、、、陈晓蕾、林普斯
节目总监:李锦明
副节目总监:李锦明
主持:、、、、、、、、黄天颐、、、、、、白原颢、、、的神、、、、、凌梓维、、、、司勋(Stephen)、崔洁彤(Kity)、、梁礼勤、、阿希、Bear、黄明乐、陈嘉铭、李丹拿、、、郑曦晖、陈秋璇、蔡敬雯、
节目总监:何重恩
副节目总监:卢世昌
主持:叶世雄、卢世昌、陈婉红、袁翠霞、张笑容、李仁杰、钱佩佩、施介强、钱佩卿、、陈永康、、 林炜婷、 黎晓君、程颖琳、沈静、周锦瑶、江馥贤、、欧翊豪、丁家湘、任嘉敏、钟杰良、招菉墀、陈笺、梁之洁、陈才伟、翁月华、、何重恩、辛巧琪(Binky)、甘甘、刘芷君(Anit)、侯伟新(小新)、邬晓萍(Agnes)、、谭伟华、施志咏、凌宇瀚、纪晓华、、、
节目总监:曾婉明
副节目总监:
主持:关伟光(编导)、刘羽葳(编导)、杨子矜、马克菲、叶宇波、孟繁旭、郑敏儿、卜邦贻、吴若琳、高炬、闫擎、谭文捷、、刘焯文、陈曦、温婷婷、芳华、许永耀、徐昂、于奇伟、郭忻欣、小兰、黄捷、李婕、黎海华、张婷婷、谢雄飞、陆志威
公共事务组
区丽雅(节目总监)、郑婉薇(副节目总监)、陈燕萍、、林嘉瑜、陆宇光、黄燕雯、梁仲礼、袁梓珮、林家萍、高福慧、陈晓蓉、谭永晖、邝民彬、、、、、林咏雯
文教及新发展组
韦佩文(总监)、钟杰良、郑曦晖、陈师正
台长:柯文杰 (Bryan Curtis)
Hugh Chiverton (许卓图)(总监)、Bryan Curtis (柯文杰)、Uncle Ray ()、Noreen Mir (伍咏欣)、John Culkin、Peter King、Ian Pooler (蒲彦沦)、Kevin Lewis、Simon Willson、Phil Whelan、Stephanovitch Jamage、Jennifer Su、Alyson Hau ()、Francis K Chan、Harvey Stockwin、Anders Nelsson ()、Tim Littlechild、Pierre Tremblay、Andrew Dembina、Crystal Kwok (郭锦恩)、、Arthur Tam (谭皓焱)、Enid Tsui、Queenie Man、Steve James、Stuart Clarkson、Annemarie Evans、Chris B、Chura Thapa、Abid Ali Baig、Charles Martin、Christopher Coleman、Candice Moore
萧树胜( Jimmy Shiu)(总监)、杜格尊(Jonathan,Douglas Charles)、 陈钧润(Rupert Chan)、伍颖文(Wendy Ng)、廖碧桢(Emma Liu)、彭礼杰 (Ben Pelletier)、卢迪思(Stacey Alison Rodda)、罗乃新(Nancy Loo)、赖建群(Calvin Lai)、钟子豪(Raymond Chung)、林家琦(Kathy Lam)、李嘉盈(Jenny Lee)、周凡夫(Chow Fan-fu)、卢景文( Lo King-man)、马盈盈(Tina Ma)、李德芬(Daphne Lee)、梁倍嘉( Carmen Leung)、高德仪(Synthia Ko)、萧程佳明(Rebecca Siu)、纪碧琳(Bethan Greaves)、刘建婷(Gladys Lau)
数码台节目总监:叶世雄
数码台副节目总监:
社区参与广播节目总监:张建浩
社区参与广播副节目总监:
夏妙然、谭永晖、刘莲、程振鹏、谢雄飞、、郭百宁(James)、洪肇贤、黄瀞贤、钟益伦、周伟基、王淑仪 、周伟业、吴美铃、萧艳萍、陈嘉佩(不包括普通话台主持人)
夏妙然、郑子诚、何静江、余剑明、王耀祖、谭永晖、郭百宁、石金华、丹尼尔、刘莲、张伟基、张贝琳、黄瀞贤、洪肇贤、钟益伦、周伟基、王淑仪 (不包括第五台主持人)
注:数码32台播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之声、数码33台与第三台联播、数码34台转播英国广播公司的世界频道。
部分已离任、去世或转职电台节目主持人
姓名离开年份去向备注
曾任职于,现职于电台节目主持人
曾任营运总裁
然后辗转出任(新城997)台长﹑数码大声台台长﹑D100台节目主持,现职节目主持
期后于2012年离开无线电视,再转职,现退居节目主持
淡出娱乐圈
近期再度投身演艺事业
淡出娱乐圈
近期再度开始演艺活动
许智豪(Jonathan)
曾仕贤(Jason)
黄 静(Kawaii)
现职于香港数码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
Khaliq Meer
音乐,电影及艺人管理
现职Pico Global Services Ltd. 客户总监 (Account Director)。
现转投亚洲电视
Now宽带电视
因为参予「公务员自愿退休计划」退休了不久又返回香港电台工作,被指有骗退休赔偿的嫌疑,揭发后被逼离开。转职至香港数码广播
移民加拿大温哥华出任中文电台顾问
被终止合作,现转往商业电台出任助理创作主任。
转职Now观星台及香港数码广播
香港数码广播
转职至有线电视及
被终止合作
Joanne Wong
记者,后转职Star News
9月10日因病去世
转职至香港数码广播
「帮港出声」发起人
2012年曾于亚洲电视与主持节目
2013年元旦
香港数码广播
死讯于日在敏感时刻完结前公布
关注我们的微信
下载手机客户端
赞助商链接
在法语课堂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法语学习课程/course
欧洲最具活力的中文社区.最大的关于法国的中文网络平台
法语爱好者的家园 留学与考试的助手 提供各种法语相关的信息与服务
提供大量法语阅读听力资源的免费法语学习站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新城电台在线收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