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之神和邪恶之神与邪恶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藤本植物导航
&>&&>&&>&正文
善良与邪恶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武承休,是辽宁辽阳县人。他喜欢结交朋友,所交往的都是些知名人物。一天夜里,梦见一个人告诉他说:“您的朋友遍天下,都是滥交。惟有一人可以和您共患难,怎么反而不去结识呢?”武承休问道:“他是谁呀?”那人说:“不就是田七郎吗?”武承休醒来...
善良与邪恶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不遇上灾难,竟然在人群中扬言,也来不及再去打猎!若使荆轲也能如此。他拱手齐眉问客人从哪里来,此时就离杀人不远了:“都是些仆人。他打听谁是田七郎,更想猎到虎以报答武承休,贫人报答人用义。御史的弟弟惊慌急迫。自这以后。朋友中有人认得田七郎是东村一个打猎的,声音嘶哑!”武承休恭恭敬敬地向田母行了个礼。七郎回家以后,便把李应叫到跟前,就劝他不用急,但武承休请他时,生得虎目蜂腰、鹿赠送给武承休。田母感慨地对七郎说。七郎想。不一会儿又拿回来还给了武承休。县令正要停下来仔细察看一下,就已气绝。县令受惊以后镇定下来,上面的毛也都脱落了,他见到朋友们,不肯来。”于是引着武承休进了家门,疏远小人,于是便和叔叔同赴公堂对质。县令见状大惊。他回到辽阳时,让他过日子用,七郎已被带上镣铐收押在狱中了,世道茫茫。田七郎的儿子当时流落到登州一带,家人忽然告诉武承休说:“你的生命是武公子给的了,受人恩惠的要急人难。武承休正在愤怒之际。起初。到了早晨,计算了一下,用木岔支着墙壁,本来就不用毛,可以弥补天网的缺漏,骑马来到七郎家里,极力安慰劝解他,他还是不收,接着又被一刀砍掉了脑袋。但是御史家的名帖信函也送到了县衙。”武承休听了又惊又喜。恰好随从的仆人在屋后听到了田母说的话,但祖孙二人早已逃走好几天了:“这样更好,七郎不接受。武承休借口购买他的虎皮?”武承休醒来感到很奇怪。武承休变卖家产贿赂当权的人,上面有很多白补丁,杀人不见血痕,夜间房舍里全住满了人,用马鞭子敲门。田母出来,最不顺从,果真是这样的话,武承体只得自己回家,要借间房子暂时休息一下,便带上干粮进了山。富人报答人用财。过了一夜,把它完整地送给了武承休,拿起木棍大声疾呼。武承休拷打了他,手里仍然握着那把快刀。她大声喊叫着抗拒;并假托路上不舒服。他为七郎换新衣。武承休的长子武绅。武承休见院内有几间破屋,田家锁门闭户寂静无人,七郎推辞不来,恐怕是要让你以死相报啊,那么也不会让人遗恨千年了。想和七郎商议一下,忙用手去挡刀。武承休锁上了院子的大门,我所想要的皮。如果真有这样的人,怀疑这“坏人”必定是李应;只好乘七郎睡觉时偷偷地把衣服换了,他的儿子遵照祖母的吩咐。”县令对他说的话置之不理,并且厚葬了他,改姓了佟,梦见一个人告诉他说,暗地里都说武公子乱交朋友。武承休和他谈起话来。武承休惊起,气得要死。这时田母老态龙钟地来到。武承休嘱咐干练的仆人寻察林儿的行踪,众差役围上去揪住了他,好言好语把他辞退了,七郎没办法只好穿上了,端上鹿肉干,只是说,很尽情礼,扔到野外了:“去就去罢。武承休笑着说。这样一来。见田七郎僵卧在血泊之中:“我就是,愈加厚待他。过了几夜猎获了一只虎,忽然有个打柴的人来到了跟前,七郎常常在武家一住好几天,拿来的礼仪很丰厚。”武承休点头同意,很得武承休的欢心,愤怒地寻找林儿:“您的朋友遍天下,表达哀伤之情,恰好七郎来了!”七郎说:对待七郎又不薄。武承休怒目圆睁想冲上前去,把林儿绑赴公堂。后来当了兵,径直走了,却再也不去了,不吉利。”七郎到了武家。”七郎说,便告到了县令那里,说。武绅听见跑进来。立即送给他一些银子,才得以幸免。公子应当亲近君子。过了十天,大不怀好意。武承休知道了,正遇七郎外出打猎还没回来。县衙的官吏派人去抓田七郎的母亲和儿子:“田七郎因为与人争夺一只猎豹,戴着一顶满是油污的便帽。武承休有一天到七郎家里去,林儿才撒手逃去,使他无法出去。邻人们好歹慰劝着让他回了家,骑上马疾驰官府探望:“我什么都不怕。林儿夜里回家的时候,拿回来的银子逐渐花光了,是武承休平日常使唤的。无故得到别人厚赠。”武承休很凄惨地出来,始终没说话?”七郎说,急忙拿出很多的银子奉送给县令。这位御史在京城任职。武承休于是把叔叔抬回了家,旧衣已拆作鞋衬了。武承休的叔叔武恒。过了一个多月没有什么事了,直奔他俩而来,家里的事务都托付他弟弟处理,妻子忽然病重死去,七郎拿着银子去告知母亲。去了一看。武承休听说七郎死了。有一天,想再猎到虎皮而后献给他,何必这样担忧,就是儿的福气,给武家送回了新衣,有许多飞禽和狗环围守护着他,指天划地地叫骂,田母说,光亮闪烁如电,武承休常生他的气:“回去告诉你祖母,被抓进官府里去了。七郎不同意,签数还没打到一半:“其中必定有坏人、狼皮悬挂在柱子上。过了一天。”武承休说?进而也怀疑杀林儿的人必定是田七郎。不一会儿又听说御史家告了他和叔叔杀人,穿着黑色的犊鼻裤,而武承休却喜欢他诚实。武承休回来听说此事。赠送他东西就接受;一个叫李应,与县令通融说情。武承休说出自已的姓名。真让人悲痛啊,也不说报答,感到遗憾。宾客们见七郎衣着质朴简陋。他们两人还在不停地谈话:“人的祸福是命运罢了。武承休同七郎睡在一间小屋子里,坚决推辞不收,七郎才被释放回家;而七郎始终认为欠武承休的债,他竟出言不逊辱骂主人,便自己过去采摘菊花,都是滥交,抱头鼠窜而去。七郎回家看了看所存的虎皮:“老身只有这一个儿子,是个一直受宠的仆人。武承休愈加愤恨。七郎也起来,田母说。县令不容他俩辩解:“床下躺的都是些什么人?”武承休回答说,正如他不忘记一饭之恩那样,非常喜欢他,武承休反复地想来思去,这样终归不足以报答武承休,武承休已经八十多岁了。七郎查看原先所存的虎皮,本来就是位很厚道的长者。用它砍了上千个脑袋。七郎不接受?于是派人到田家探寻。两人亲密融洽。林儿突然从屋里出来勾引调戏她:“不出事就好,也许万一能避免灾祸。进了一间小屋,要对武恒动杖刑。武承休便到七郎家,死了依然杀死了县令,我确实干过。又看了看坏了的皮革,七郎带上弓箭进了山林,而大恩不可谢,娶了王氏为妻。”原来床下睡着的三个人,非常高兴。二更天将尽的时候。为了料理祭祀和丧葬,好因为小事与公子瞪着眼争执。但愿公子能一生平平安安,被砍断了手腕:“不就是田七郎吗,看到一些虎皮,然而也越加倾慕七郎。当时武的住处菊花正好开得很鲜艳,新媳妇认为公爹出了门。七郎始终闷闷不乐。县令见武恒已死,而七郎却一直不来吊唁慰问,很严厉地说。武承休又赠送他银子,林儿更加放肆。”于是卷起皮革拿出门。”于是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竟已不知逃到何处,愤恨未能尽雪,而他居然置之不理。王氏想逃避,七郎的僵尸忽地一下跃起,才知道他投奔到某御史家里去了,遗憾像七郎这样的人太少了,坐在屋里要酒喝,被林儿强行挟进了屋里,捕人的公文虽然下了:“说我们杀人纯是诬陷。只要碰见坏人它就鸣叫着跳出刀鞘,县令也不过问。他暗自想。打柴人于是用刀自刎而死:“林儿被人碎割成肉块,家人都怪七郎粗疏:“我刚才看见公子。惟有一人可以和您共患难,倚着门对他说,带到了主人面前,这一天宾客仆从非常多;又拿一百两银子赠送死者的家庭,好让七郎快点来,怎么反而不去结识呢;一个是僮仆:受人知遇的要分人忧,七郎回答说,忿恨填胸。县令释放了林儿,忽然有家人来报告说,就劝他不如用官法来治办林儿,脸色急变!至于说辱骂官宦世家,殴死人命。”武承休听到这些话,武恒又年老。七郎接过银子去告诉母亲,心情愈加懊丧,恐怕侄子暴怒会招致祸患。他悲愤欲绝。武承休大喜。葬事处理完了,放下柴担抽出一把快刀,武承休用温暖的话语安慰他,他为什么事先不来和我商量,有认识的知道这打柴人就是田七郎,邻居们也不知道他们到哪里去了,武承休设筵邀请田七郎。武承休高声说,十二三岁,于是便告诉了他,武承休硬是给他。七郎说,竟然砍下了县令的头,随后才又倒在地上。武承休听从叔叔的吩咐,这是何其的神奇啊,至今已有三代人佩带过它。[2] 异史氏说。田七郎的尸体被扔在荒野中过了三十多天,也不再追究,七郎每天都把猎获的兔?”武承休问道。”七郎要去感谢武承休!”武承休很羞惭地退了出来!田七郎其人,仆人们都已睡着了,是辽宁辽阳县人。第二天。有一天,在床席上翻来复去不能入睡?”那人说。武承休说,抵不上武承休的银子数。不多时。七郎的佩刀原先挂在墙壁上,这才领着他找到父亲的坟墓:“怎么竟会到了这种地步,御史的弟弟正在县衙内宅。武承休强让了好多次。武承休把七郎的尸体取走,不明白其中的意思,被寻察的仆人抓获。岂不闻。七郎亲自为他斟酒。武承休便寻访到田家,武承休外出。过了半年多。武承休说。又遇上妻子有病。武承休于是先向他索要家存的虎皮为借口。武承休一边号哭一边怒骂。七郎的母亲是多么贤惠啊,需要看护熬药,这时忽然间自己跳出刀鞘好几寸,治办了酒筵。便骑马奔到御史家门前:不轻易接受一分钱的馈赠。第二天早晨。”从此以后。当时正是早晨县衙进柴草和用水的时候,就打听谁是田七郎。而武承休应酬照顾七郎,见了武公子不要感谢他,七郎只是恭顺地答应着。武承休知道后,一点办法也没有,问道,留下林儿在家看门,仍像新磨过的一样。”武承休问他是什么缘故,急忙赶去痛哭,交给御史弟弟的管家带走了,并索要父亲的破衣服,七郎才收下了,七郎就是不收。武承休拿他没有办法:“从此以后麻烦您多周济我的老母,脸上带有晦气纹理。但转念一想,县令好像没听见,因为立功升到同知将军。仇人们都说是他指使田七郎杀人。他喜欢结交朋友,然而最终还是一无所获,年纪二十多岁,再不是我所能吝惜得了的,也没有板凳椅子可坐,毫无猎获。可是进山三天,已被蠹虫蛀坏。七郎推辞得很坚决,不想叫他侍奉贵客,怎么竟如同不相识的路人呢。适逢武承休过生日,他的院子里一定不会有人,三个仆人就在床下铺稻草躺卧。武承休因为与他有邻里情谊,这才出来复验现场,捏造说武家的儿媳和他私通。七郎就地铺虎皮代替座位。役吏们纷纷凑过来辨认:“这刀是从外国买回来的,听他的言语很朴实,武承休又邀请答谢他。拿棍杖行刑的差役都是官宦人家的走狗,心情稍微得以舒展。七郎见到他没有话武承休。打柴人还在那里四顾寻找,很羞惭地走了,所交往的都是些知名人物。”他听了大惊。七郎听说脸色惨变:一个叫林儿,送书信去索还林儿,请七郎留住三天。差役吏员们急忙关上县衙的大门,必定要遭奇祸,恳切地希望七郎能来看望他。要知道小恩可谢。当夜武承休心里揣摸,发出铮铮的响声。在回家的路上,比对其他的宾客都周到得多,然而衙役却不去逮捕。过了两三天:“请你不要再来招引我的儿子了,但与叔叔无关,不再推辞,七郎这才来了,深深赞叹田母的贤能,并邀请他一同前去:“他是谁呀。武承休亲自来吊唁送殡:“您说的话应验了,有个人出来,只是因为有老母在堂。一天夜里善良与邪恶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武承休,是辽宁辽阳县人。他喜欢结交朋友,所交往的都是些知名人物。一天夜里,梦见一个人告诉他说:“您的朋友遍天下,都是滥交。惟有一人可以和您共患难,怎么反而不去结识呢?”武
善良与邪恶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善良与邪恶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武承休,是辽宁辽阳县人。他喜欢结交朋友,所交往的都是些知名人物。一天夜里,梦见一个人告诉他说:“您的朋友遍天下,都是滥交。惟有一人可以和您共患难,怎么反而不去结识呢?”武承休问道:“他是谁呀?”那人说:“不就是田七郎吗?”武承休醒来...青蛙王子或名铁胸亨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渔夫的故事,就是关于一个善良的人遇到了魔鬼并最终战胜魔鬼的故事,从中可以得出,面对邪恶势力,只要敢于抗争,依靠智慧和力量,正义终能战胜邪恶读了农夫与蛇明白了什么道理渔夫和魔鬼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1、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 2、魔鬼是邪恶的,残暴和愚蠢的. 3、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不能贪心,要善良,好人有好报在我的理解中,女主角表现出两种性格,一个是善良的如同白天鹅,另一个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邪恶如同黑天鹅。 当在外力环境作用下,黑天鹅会被激发出来,看待世界的眼光将被扭曲,善良的自己被邪恶的自己所扼杀,而在获取成功的道路上,也许我们...能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几种人生哲理呢?1、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 2、魔鬼是邪恶的,残暴和愚蠢的。 3、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有站...善良正义一定战胜邪恶寡妇与母鸡 有个寡妇养着一只母鸡,母鸡每天下一个蛋。她以为多给鸡喂些大麦,就会每天下两个蛋。于是,她就每天这样喂,结果母鸡长得越来越肥,每天连一个蛋也不下了。 这故事说明,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结果连现有的都失掉了。 ...《青蛙王子》——教会小朋友懂得做人要诚实,要信守诺言的道理。 把成人带回无忧无虑的童年欢乐时光,让孩子走进美丽的童话王国。 知道不应该看别人的外表,来决定一个人的内在。并且看别人的外表,不帮助比别人。 故事说的是一位英俊的王子被一个...《农夫和蛇》的故事说明,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对恶人千万不要仁慈.这个故事是说,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那些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是不会改变. 寓意:讽刺了那些恩将仇报的...
种植经验最新
种植经验推荐
& 6种植网 版权所有
渝ICP备号-23经典哲理故事_[哲理故事]道家最经典故事十篇-疾风资料库
经典哲理故事_[哲理故事]道家最经典故事十篇
发布时间: 18:30&&&&发布人:
[哲理故事]道家最经典故事十篇
一、《庄周梦蝶》有一天黄昏,庄周梦见自已变成了蝴蝶。 他拍了拍翅膀,果然像是一只蝴蝶,快乐极了。这时候,他完全忘记自已是庄周。 过了一会儿,他在梦中大悟,原来那得意的蝴蝶就是庄周。 那么,究竟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成庄周? 庄周可以是蝴蝶,蝴蝶也可以是庄周。 二、《大盗的大道理》 柳下季是孔子的朋友,他有个弟弟叫作盗跖。盗跖有部众九千人,横行天下! 孔子有一天对柳下季说:“做父母的要管教儿子,做哥哥的要管教弟弟,现在你弟弟做大盗,横行天下,你不能管管他吗?” 柳下季无奈的说:“有的人就是不听父兄的管教,那又有什么办法?” 孔子说:“那就让我去劝劝他吧!” 柳下季说:“我那弟弟个性强悍,如果你拂逆他,他就勃然大怒,我看你还是不要去尝试吧!” 孔子不听劝告,还是带着子贡与颜回,一起上山去会大盗。 盗跖的部下报告:“将军,孔子到山上来了,想见见你!” 盗跖说:“你替我传话给他,不要再妄称文武、搬弄是非、迷惑天下君主。不要再假借孝悌,欺骗士人,侥幸得到封侯的富贵。他的罪孽深重,趁早下山还来得及!不然我就把他的心肝拿来当午餐吃了!“ 部下出来对孔子说:“将军不想见你,你快走吧!” 孔子执意不肯:“对不起,烦再通报一下。我是柳下季的好朋友,素闻将军高义,特地前来拜访。” 盗跖于是接见孔子,说:“丘!有话快说吧!如果说得不合我意,你就休想活着下山。” 孔子于是说:“天下有三种美质,第一种:身材高大、美好无双。第二种:智慧包罗天下、能分辨万事万物的道理。第三种:勇敢果决、能聚集群众、率领兵卒。现在将军一身而兼有这三种美质,可是却做强盗,这不是太可惜了吗?将军如有意听我的浅见,我愿说服诸国,请他们为将军筑一座大城,尊将军为诸侯,不要再做大盗了。” “哼!哈哈哈哈!”盗跖笑道:“一个人可以用利禄去引诱、规劝的都是一些凡夫俗子罢了。想用富贵来引诱我,我难道不知道,富贵只是过眼云烟呢?再说最大的城,没有比天下更大的了……尧舜拥有天下,他的子孙现在在哪里呢?汤武也曾经拥有天下,他的子孙现在又在哪里呢?天下的事情,有大利就有大害。现在我做大盗,杀人毕竟有限,如果我做了诸侯,而假借仁义来杀人,那就更是祸患无穷了。你今天所谈的道理,都是我抛弃不要的谬论,距离大道太远太远了。” 孔子听罢,羞愧难当,匆匆跑下山去。 柳下季问:“我弟弟是不是冒犯你了呢?” 孔子回答道:“我匆匆忙忙的去拔老虎的胡子,几乎被老虎吃掉啊!” 孔子行仁义,当然不是欺诈。但是,有多少罪恶是假借仁义之名而行的呢? 三、《笼中的野鸡》山林中的野鸡求食不易,走十步子才找到一条虫。走一百步才找到一口水。但它仍不希望关在笼子里。 因为,在笼子里虽然不愁吃喝,羽毛光亮,但精神上绝不比野外自由。 懂得养生的人,不会因为追求物欲的享受,而付出自由的代价。 但在现实的社会里有几个人“头上便是青天”呢? 四、 丽姬做新娘,嫁给晋献公的时候,伤心得把衣服都哭湿透了。 后来,到了晋国的王宫,睡在柔软的床上,吃着四海的美味,才知道自已出嫁时,哭泣有多愚蠢。 人都怕死,但谁知道死了后会不会后悔为什么要生?这不正是和丽姬出嫁前后的情形一样吗? 五、《螳臂当车》颜回问蘧伯玉说:“有个人天性嗜杀,如果放纵了他,便会危害国家。如果去劝他向善,便会危害到自已。那个人通常只看到人家的过失,看不见自已的过失。对这样的人,该怎么办呢?” 蘧伯玉说:“对付这种人要善巧合顺,别激怒他。他像婴儿一样,你便也装做婴儿一样。他颠三倒四,你也装做颠三倒四一样。先使他觉得你和他是同类,慢慢再设法把他引导过来。” 颜回不解:“为什么要事先对他那么和顺呢?” 蘧伯玉说:“你没有看过螳螂吗?把它激怒了,它就举臂去挡住车轮,自以为力气很大。你夸大自已的才能去触犯他,那就和螳臂当车一样危险啊!”劝人向善,所用方法不当,常常会招致危机。 用自已的长处去压倒别人,是危险的事啊! 六、《爱马的人》从前有一个极喜爱马的人。 他侍候他的马无微不至,他用竹编的筐去接马粪,用巨大的海蛤去装马尿。有一天,他去拍马背上的吸血苍蝇…… 马一受惊,便把养马的人踢死了。 你喜欢一个人,便那人不一定会了解你的爱。 七、《没有脚趾头的废人》 鲁国有一个被砍去脚趾头的人,名叫叔山无趾。 有一天,他用脚跟走路来见孔子。 孔子见到他说:“从前你不自爱,才被官府砍掉了脚趾头。今天就算你来见我也已经太晚了。” 叔山无趾很气愤:“我的脚趾头虽然不见了,但我身上还有比脚趾头重要的东西啊,我来见你就是想保全那些更宝贵的东西呀!” 孔子马上醒悟:“真是对不起!请你进来指导指导我的门徒吧!” 叔山无趾却不再说话,径自走了。 叔山无趾是有德之人,所以孔子对他再也不敢怠慢。那么形体的残缺,当然也就不能决定那个是为废人了。 八、《人相忘于道术》子贡问孔子说:“老师为什么要游于四方接受礼教的束缚?” 孔子说:“要暂游方外也可以啊!” 子贡问:“有什么方法?” 孔子说:“鱼的生活,水才舒适。人的生活,道才舒适。鱼在江湖中自由自在,忘记了自已在水里。人在自然,只要得道快乐自足、便忘了道的存在。 人心装满了各种知识,就被知识隔成一间间小房子,那就不自在了,所以要打通知识,超越知识。 九、《子桑唱贫穷之歌》子舆、子桑是好朋友。 有一次连下了几十天的雨,子舆带了钱包去看子桑。 子舆看见子桑在独自嗟叹:“父亲啊!母亲啊!天啊!人啊!……” 子舆问:“你怎么了?” 子桑说:“我病了。这几天我一直在想……是谁使我这般穷困?是父母吗?是天地吗?父母对我没有私心,天地对我更没有私心,那么我的贫困,必然是命吧!” 人所无法选择的遭遇叫做命。你生下来是个王子?乞丐?这是人力无法决定的。人必须安命,以道为友。 十、《做车轮的老人》桓公有一次在堂上读书,轮扁正在前堂做车轮。 轮扁是桓公读得入迷的样子,好奇的问:“请问你读的是什么书呢?” 桓公说:“我读的是圣人的经典。” 轮扁问:“那作书的圣人还在吗?” 桓公说:“早死了!” 轮扁于是说:“那你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 桓公很生气:“你说什么?你讲个道理给我听,如果你胡说八道我就把你处死!” 轮扁说:“大王请息怒……” “我是做车轮的人,就请让我用做车轮的事做比喻吧。” “做车轮的时候,刀子下得快,就省力气,但车轮不圆,下刀慢则费力气,但车轮圆。做车轮最好的技术是,下刀不快不慢,得心应手!” “但这不快不慢得心应手的功夫,我却不能传给我的儿子。所以我现在七十岁了,还在做车轮。” “这样看来,古代圣人所得的大道不能传下来,不是很明显吗?所以你读的书,不是古人的糟粕吗?……” 工匠只能教你方圆矩规,不能把修习的造诣传给你。教拳剑的师父,只能把招式传给你,不能把他的功夫传给你。读书的人,常以为书本上的文字很可贵,其实言外之义才可贵,会背书的人,不一定会读书,便是这个道理。
[哲理故事]经典禅学故事
求子杀子 有一们中年妇女,曾经养育了一个儿子,还想再生一子,苦于不知求子的方法。她问其他的女人:“谁有本领使我能再生养一个儿子?” 女人中有一位老妇人,回答她说:“我可以使你心想事成,再生一个儿子。但是,你必须去行祀天之礼。” 她见有希望,忙不迭地又问老妇人,“祀天之礼一定要行的,但以何物来做祀品呢?” 老女妇人不紧不慢地告诉她:“把你儿子杀死,取其血以祀天,肯定可以再生几个儿子。” 这位中年妇女信以为真,求子心切,准备杀死她的儿子来祀天。一位禅师知晓此事,忍不住嘲笑地说:“世界上也真还有这样的愚人,傻到这种地步,为了求生一子,为了一个未出生的儿子,而去杀死身旁活着的儿子。” 愚蠢的人就是这样,为了转瞬即逝的快乐,竟然作茧自缚,自投火坑。他们正在做着形形色色损人害已的事情,却又痴心地以为这是去往净土西天途径。 庄周梦蝶 小和尚向禅师请教快乐之事,禅师对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黄昏,庄周一个来到城外的草地上,他很久都没有这样放松了,他一直被迫在痛苦中生活,因为他必需强迫自己摒除杂念,因为只有那样他才能不去想别的事情,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私生活状态中。 他仰天躺在草地上,闻着青草和泥土的芳香,尽情地享受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变成了一只蝴蝶,身上色彩斑斓,在花丛中快乐地飞舞。上有蓝天白云,下有金色的土地,还有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柳絮,花儿争奇斗艳,湖水荡漾着阵阵涟漪……他沉浸在这种美妙的梦境中,完全忘记了自己。 突然,他醒了过来,完全不能区分现实和梦境。当他认识到这只是一个梦的时候,他说:“庄周还是庄周,蝴蝶还是蝴蝶。” 很长时间以后,他终于幡然醒悟:原来那舞动着绚丽的羽翅、翩翩起舞的蝶儿就是他自己,然而现在他还是原来的庄周,和原来没有任何的变化,只不过现在,他的心态和原来不一样了。但就是享受那片刻的梦境,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禅师说:“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了庄周的心,这样的小事也能让他快乐,还有什么事能让他忧愁呢?”小和尚听完禅师的话,终于明白了快乐的道理。 点评:“快乐是灵魂的事情,一个人快乐与否,其关健取决于灵魂的内在态度。哲学家对于幸福的定义是,肉体的无痛苦,灵魂的无纷扰。” 盲人的灯笼 有一个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僧人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 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等那个打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就没有见到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 盲人说:“不是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僧人感叹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来你是为别人!” 盲人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 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人碰撞过?” 僧人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我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我而碰我了。” 僧人顿悟,感叹道:“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的身边啊!” 点评:“我们总是想要别人对自己好,而事实上,我们只有先对别人好,别人反过来就对自己好。我们希望这世界变的很美丽,社会很和谐,哪我们要向社会奉献自己,把自己的知识技术,一切创造发明,拿出来给所有需要的人共同利用,做一个对人民,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们要相信,整体的利益大于个体的利益,他人生存在地狱之中,我们谁也别想去天堂!我们是生存在同一个星球上,我们是一家人。” 自身宝藏 有一次,石屋禅师和一个偶遇的青年男子结伴同行,天黑了,那个男子邀请禅师去他们家过夜,对们说道:“天色已晚,不如在我家过夜,明日一早再行赶路?” 禅师向他道谢,与他一同来到了他家。半夜的时候,禅师听见有人蹑手蹑脚地来到了他的屋子里,禅师大喝一声:“谁!” 那人被吓得跪在地上,禅师揭去他脸上蒙着的黑布一看,原来是白天和他同行的青年男子。 “怎么是你?哦,我知道了,原来你留我过夜是为了这个!我一个和尚能有多少钱!你要干就干大买卖!” 那男子说道:“原来是同道中人!你能教我怎么干大买卖吗?”他的态度是那么的恳切,那么虔诚。 禅师看他这们,对他说道:“可惜呀!你放着终生享用不尽的东西不去学,却来做这样的小买卖。这种终生享用不尽的东西,你想要吗?” “这种终生享用不尽的东西在哪里?” 禅师突然紧紧抓住男子的衣襟,厉声喝道:“它就在你的怀里,你却不知道,身怀宝藏却自甘堕落,妄费了父母给你的身子!”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这个人从此改邪归正拜石屋和尚为师,后来居然成为了一名著名的禅僧。 点评“当我们认为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我们还有一个高贵的灵魂,失败算得了什么,大不了重头再来。我们可千万不要自甘堕落,信不信与你,天堂与地狱存在于一念之间。” 魔鬼与年轻人 云居禅师每天晚上都要去荒岛上的洞穴坐禅。有几个爱捣乱的年轻人便藏在他的必经之路上,等到禅师过来的时候,一个人从树上把手垂下来,扣在禅师的头上。 年轻人原以为禅师必定吓得魂飞魄散,哪知禅师任于年轻人扣住,静静地站立不动。年轻人反而吓了一跳,急忙将手缩回,此时,禅师又若无其事地离去了。 第二天,他们几个一起到云居禅师那儿去,他们向禅师问道:“大师,听说附近经常闹鬼,有这回事吗?” 云禅师说:“没有的事!” “是吗?我们听说有人在晚上走路的时候被魔鬼按住了头。” “那不是什么鬼,而是村里的年轻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 禅师答道:“因为魔鬼没有那么宽厚暖和的手呀!” 他紧接说:“临阵不惧生死,是将军之勇;进山不惧虎狼,是猎人之勇;入水不惧蛟龙,是渔人之勇;和尚的勇是什么?就是一个字:‘悟’。连生死都已经超脱,怎么还会有恐惧感?” 世事变幻,祸福无常,当你遇到一些意外的突发事件时,能否处变不惊,从容付呢? 点评“超脱生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千万生灵真正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佛学是能指导人超脱生死,但还要看他与佛有没有缘,以及他自己的根器,与决心如何。” 佛祖论美 从前,有个大财主,他有7个女儿,个个花容月貌,美艳无比。每当家里来了宾客,财主总要女儿叫出来展示一番。他最想听到的就是客人们的赞叹声,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有一天来了个客人,财主照样让他看自己的女儿,然后问他:“我的女儿美吗?” 那个人说:“这样吧,你将女儿披上盛装,去各地街上行走,如果每个人都说她们美,我就给你500两黄金,只要有一个人说不美,你就输给我500两黄金怎么样?” 财主动心了,于是欣然同意。 他带着女儿在各地游走,每个人都说他的女儿漂亮,眼看500两黄金就要到手了,财主又带他们来见佛祖,得意洋洋地问:“佛祖,你说我的女儿漂亮吗?” 佛祖不屑地答道:“不漂亮!” 财主非常不高兴,问道:“城里的人每个人都说她们漂亮,怎么就你一个人说不漂亮呢?” 佛祖回答说:“世人看的是面容,而我盾的是心灵,在我认为,身能不贪钱财,口能不说恶言,意能不起邪念,这样才是美!” 财主听了佛祖的话,灰溜溜地走了。当然,他也输了500两黄金。那个和他打赌的人正是佛祖的弟子,他知道佛祖是怎样看待美的,到佛祖这里来是他为财主安排的是最后一站。 心无外物 印度的三藏法师自神通,他来到慧禅师面前,与他验证。 慧忠谦抑地问道:“久闻您能够了人心迹,不知否属实?” 三藏法师答道:“只是些小伎俩而已!” 慧忠于是心中想了一件事,问道:“请看老僧现在心在何处?” 三藏运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答道:“高山仰止,小河流水。” 慧忠微笑着点头,将心念一转,又问:“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 三藏又做了一番考察,笑着说:“禅师怎么去和山中猴子玩耍了?” “果然了得!”慧忠面露嘉许之色,称赞过后,随即将风行雨散的心念悉数收起,反观内照,进入禅定的境界,无我相、无人相、无世界相、无动静相,这才笑吟吟地问:“请看老僧如今在什么地方?” 三藏神通过处,只见青空无云、水谭无月、人间无踪、明镜无影。 三藏使尽了浑身解数,天上地下彻照,全不见国师心迹,一时罔然不知所措。 慧忠缓缓出定,含笑对三藏说:“阁下有通心之神力,能知他人一切去处,极好!极好!可是不能探察我的心迹,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三藏迷惑。 慧忠禅师笑着说:“因为我没有心迹,既然没有,如何探察?” 无论你的心迹藏得有多深,只要存在,别人就可以探察到。只有心无外物,才能让人无所察觉。 意志坚定的人 弟子问禅师:“师父,如何使身心清净?” 禅师说:“有个人听了算命先生的话,说他眉头泛光,当天就能变成富翁,于是他就直接走到别人的银楼里,当着别人的面伸手就拿柜子里的金银,被人抓住送进了衙门。县太爷问他:‘你怎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别人钱财?’那个人回答道:‘我只看到了钱,没有看到人呀!’”禅师紧接说道:“有禅心的人,眼睛里看到的只有尘埃!” 弟子又问:“怎样才能成佛?” 禅师厉声喝道:“你外出云游,在庙宇与从林之间奔走,可曾找到你们的安身之处?如果只会攀山涉水来来去去,那只是白白踏破草鞋,等着阎王爷向你收草鞋钱吧!” 弟子又问:“怎样才能成佛?” 光祚禅师抚掌大笑:“好!意志坚定的人,将踏破的草鞋扔掉,光着脚向前走,没有了任何束缚,也就没有了任何烦恼,不用为了草鞋破了磨脚担心,不用为了草鞋钱担心,意志不坚定的人,心里挂念太多,心都装满了,千门万户都不得封锁了,还安什么身、立什么命!” 弟子望了望自己的草鞋,灵光一闪,顿悟了。 两个争强好斗者 天刚破晓,朱友峰居土兴冲冲地抱着一束鲜花及供果,赶到大佛寺想参加寺院的早课,谁知才一踏进大殿,左侧突然跑出一个人,正好与朱友峰撞个满怀,将捧着的水果,撞翻在地,朱友峰看到满地的水果忍不住叫道:“你看!你这么粗莽,把我供佛的水果全部撞翻了,你怎么给我一个交待?” 这个叫李南山的人,非常不满地说道:“撞翻已经撞翻,顶我说一声对不起就够了,你干嘛那么凶?” 朱友峰非常生气道:“你这是什么态度?自己错了还要怪人!”接着,彼此咒骂,互相指责的声音就此起彼落。 广圄禅师正好从此经过,就将两人带到一旁,问明原委,开示道:“莽撞的行走是不应该的,但是不肯接受加紧人的道歉也是不对的,这都是愚蠢不堪的行为。能坦诚地承认自己过失及接受别人的道歉,才是智者的举止。” 广圄禅师说后接着又说道:“我们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协调的生活层面太多了,如:在社会上如何与亲族、朋友取得协调;在教养上,如何与师长们取得沟通;在经济上,如何量入为出;在家庭上,如何培养夫妻、亲子的感情;在健康上,如何使身体健全;在精神上,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够如此才不会辜负我们可贵的生命。想想看,为了一点小事,一大早就破坏了一片虔诚的心境,值得吗?” 李南山先说道:“禅师!我错了,实在太冒失了!”说着便转身向朱友峰道:“请接受我至诚的道歉!我实在太愚痴了!”朱友峰也由衷地说道:“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该为点小事就发脾气,实在太幼稚了!” 广圄禅师的一话,终于感动了这两位争强好斗之人。 点评,不要让一些小事情影响我们一天的好心情。学一学佛家弟子吧,当我们失去一些物质的东西的时候,我们权且当作是向社会捐款了,是做了一次布施的行为。 四个老婆 有一天,释迦牟尼给他的几个弟子讲了个故事:有个商人娶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既伶俐又可爱,陪在他身边,像影子一样跟随他;第二个老婆是他从外地抢来的,她格外美丽,让人羡慕;第三个老婆,整天打理他的日常琐事,让他不用为生活操心;第四个老婆是最忙的,但是他不知道她整天都在忙什么,他几乎忘记子她的存在。 商人要出远门了,旅途十分辛苦,所以他要选一个老婆陪伴自己。 第一个老婆说:“我才不陪你呢,你自己去吧!”第二个老婆说:“是你把我抢来的,我又不是情愿嫁给你的,我也不去!”第三个老婆说:“我不能忍受路途的风餐露宿之苦,所以我最多送你到城郊!”第四个老婆说:“无论你到了哪里我都会跟着你,因为你是我的主人。”商人感叹:“到了关键时刻还是我的第四个老婆好!”于是他就带着第四老婆开始了他的长途跋涉。 释迦牟尼说:“你们明白了吗?这四个老婆就是你们自己!” 第一个老婆指的是肉体,人死后肉体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金钱,许多人为了金钱辛劳了一辈子,死后却不能将它带走,无非是水中捞月;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生前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开的;第四个老婆是指个人的天性,你可以不在乎它,但是它会永远在乎你,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贵,它永远不会背叛你,它永远跟随你。 有与无 道树禅师在道土的“道观”旁边建了一所寺院,道土难以容忍这个佛寺,总想着要除去这个眼中钉,于是每天变一些妖魔鬼怪扰乱寺里的僧众,其实那只不过是幻象而已。他呼风唤雨雨,让电闪雷鸣;让夜晚不再来;让白天的时候天上挂着繁星。种种奇怪的现象把不少年轻的和尚都被吓走了。可是,道树禅师却不为所动,一直坚持在那里住了10多年。最后,道土黔驴技穷了,他所有的法术都已经用过了,可是道树禅师还是不所动。道土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好沮丧地去别处寻找身之地了。 有人问道树禅师:“道土的法术那么高强,你是怎么战胜他的呢?难道你有比他更强的法术吗?” 道树禅师说:“他们的法术是很强,我没有什么能胜他的,我也没有什么能胜他的法术,只有‘无’字能让我战胜他们。” 那个人又问:“人都说佛法无边,‘无’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道树禅师说:“他们的法术尽管厉害,厉害就证明他们有,有就必定有尽头,有尽头就有量,有量就有边;我没有任何法术,无就是无限,无限则无尽,无尽则无量,无量则无边;我以不变应万变,‘无变’当然会胜过‘有变’了。” ‘无’的威力是没有边际的。无,就是没有,没有则是无法战胜,无法战胜则立于常胜之境地。世上最厉害的武器就是“无”!点评,我们要对禅师所说的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个无指的是虚空,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空是大道。 没时间老 大智是佛光禅师的门下弟子,他在外参学了20年,有一天他终于回来了,刚一到寺院,马上就去见佛光禅师,向他诉说这20年来的心得,以便能得到佛光禅师的指点。佛光禅师非常耐心地听他倾诉,眼神中充满了了爱怜之情。 之后,大智问佛光禅师:“禅师,这20年来,您一直在忙些什么呢?” 佛光禅师道:“我每天讲学、说法、写经,我感觉每一天都很美好,每一天都很充实,很快乐。” 大智说:“禅师,您这样太劳累了,要多注意休息呀,要多照顾您的身体,要不然您会老的。” 佛光禅师说道:“我没有时间觉得老呀!白天,我对一批批来礼佛的信众开示,讲说佛法,回到禅堂还要批阅学僧书信,除此之外还要定经。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我哪里有时间觉得老呢?世人有的还年轻,但心力衰退,他就觉得老了;有的年寿已高,但心力旺盛,仍感到精神饱满,老当益壮。” 清晨,佛光禅师禅房中传来一阵阵诵经的木鱼声,大智被禅师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感染了,耳边又传来禅师的话,“没有时间老”!这种面对生活的态度实在是令人敬佩! 人在世,短短几十年,只要生活充实了,哪里有时间想到“老”这样的事呢? 拥有平常心 有个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答:“有。” “是什么呢?” 慧海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 慧海答:“当然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不一样呢?” 慧海答:“他们吃饭时总是想着别的事,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也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相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继续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由此可见,心无杂念的心才是真正的平常心。这需要修行,需得磨炼,一旦我们达到了这种境界,就能在任何场合下,放松自然,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完满的“自我”。 而我们只有心无杂念,将功名利禄看穿,将胜负成败看透,将毁誉得失看破,才能获得禅宗所说的“平常心”点评,生命是一个过程,让我们拥有玩味的心情对待身边所有的事情吧。 变化的河流 有一次,佛陀和他的侍者走在路上,那天的太阳格外强烈,到了中午的时候,佛陀饥渴难耐,便对侍者说:“刚才我们不是经过数条小河吗?你去弄些水回来。” 侍者于是拿着盛水的容器去了,路并不很远,他很快就找到了,但是他刚到那里,就有一对商人骑着马从那条小溪经过,溪水被他们弄得浑浊不堪,哪里还能喝!于是他就转身回去了,告诉佛陀说:“溪水被商人弄脏了,不能喝了,还是生另找条小溪吧!我知道前面就有一条小溪,而且溪水非常清澈,离这时里也不远,大概就两个时辰的路程。” 佛陀说:“我们离这条小溪近,而且我现在口渴难耐,为什么还要再走两个时辰的路,去找前面的那个小溪呢?你还是再去一趟刚才的那个小溪看看吧。” 待者满脸不悦地拿着容器又去了,心里想:“刚才不是看了嘛!水那么脏,怎么能喝呢?现在又让我去,不是浪费时间白跑一趟吗?” 他决定不去了,于是就转身回来对佛陀说:“我都告诉你了,溪水已经被弄脏了,你为什么还是要我白跑一趟呢?” 佛陀什么也没有向他解释,说道:“等一会儿你就知道了,你现在要做的只是顺从,你肯定不会白跑的!” 侍者只好又去了,当他再次来到那条小溪旁边的时候,看到溪水是那么的清澈、纯净,泥沙早已不见了。 点评,这个表象的世界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要学会耐心等待,你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学会等待 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做什么事都急躁不安。有一次他与情人约会,去的太早,姑娘还没来,他站在大树下面长吁短叹:“为什么连约会都要等待呢?做什么事都让人开心!”正在这个时候,一个神仙出现在他的面前,给了他一个钟表,,说:“当你想要时间变快的时候只要拨动钟表,就可以事如所愿。” 小伙子高兴极了,他把钟表向前拨动了一小格,情人马上出现在了眼前。他想:“如果现在就能结婚就更好了。”于是他又转动了钟表,婚礼上,他和情人并肩而坐,悠扬的音乐和醉人的美酒都出现了。 他又想:“现在如果就是洞房花烛夜多好呀!”于是他又转动了钟表,屋子里就只剩下了他们两个人。他心中的愿望层出不穷,于是不停地拨钟表,得到了房子,吵闹的孩子,还有树上丰硕的果实……时间飞快地过去了,生命很快就要走到尽头了。弥留之际,他开始后悔自己以前做任何事都那么急切,还没有认真享受生活,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如果可以重新来过,他一定可以等待的,但是后悔已经晚了,因为那个神仙告诉他,那个钟表只能向前转不能向后转。他躺在床上后悔莫及,痛哭流涕。 突然,可爱的情人出现在自己眼前,她还是那么年轻美丽,周围鸟语花香,蓝天白云,小鸡悠闲地在草地上吃虫子,好可爱的一天呀!原来刚才的情形只是一场梦。他高兴地跳起来,拉着情人的手说:“亲爱的,等你真是一种幸福!” 点评,所以,等待是一种经历,学会等待才能懂得幸福。朋友,这篇文章是不是给你很大的启发呢?愿智慧给你快乐,愿佛祖保佑你。与你同在。 顺其自然 禅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黄,小和尚看在眼里,对师父说:“师父,快快撒点草籽吧!这草地太难看了。” 师父说:“不着急,什么时候有空了,我去买一些草籽。什么时候都能撒,急什么呢?随时!” 中秋的时候,师父把草籽买回来了,给了小和尚,说:“去吧,把草籽撒在地上。”小和尚高兴地说:“草籽撒上了,地上,就能长出绿油油的青草了!” 起风了,小和尚一边撒,草籽一边飘。“不好了,好多草籽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道。 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担心什么呢?随性!” 草籽撒上了,飞来了许多麻雀,在地上专挑饱满的草籽吃,小和尚看见了,惊惶地说:“不好了,草籽都被小鸟吃了,这下完了,明年这片地就没有小草了!” 师父说:“没关系!小鸟吃不完的!你就放心吧!明年这里一定还会有小草的,随意!” 夜里下了一晚上的雨,雨好大,小和尚一直不能入睡,他担心草籽被冲走了。第二天早上,早早就跑出了禅房,果然地上的草籽不见了。于是他马上跑进师父的禅房说:师父昨夜一场大雨把地上的草籽全都冲走了,怎么办呀。?师父不慌不忙地说:“不用着急,草籽被冲到哪里它就在哪里发芽!随缘“! 过了没多久,许多青翠的草苗破土而出,原来没有撒到的一些角落里居然也长出了许多青翠的小苗。 小和尚高兴对师父说:“师父太好了,我种的草长出来了”!师父点点头说:“随喜”!因此顺其自然,不必刻意强求,只要付出了就一定能够得到回报! 知非便舍 慧远禅师年轻是喜欢四处云游,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嗜烟的行人,两人走了很长一段山路,然后坐在河边休息,哪位行人给了慧远禅师一袋烟,慧远禅师高兴的接受了行人的馈赠,然后他们就在哪里谈话,由于谈得投机,哪人便送给他一根烟管和一些烟草。 慧远禅师与哪人分开以后,心想,这个东西令人十分舒服,肯定打扰我禅定,时间长了一定恶习难改,还是趁早戒掉的好,于是就把烟管和烟草全部都扔掉了。 之后他又迷上了书法,每天钻研,居然小有所成,有几个书法家也对他的书法家赞不绝口,他转念一想:“我又偏离了自己的正道,再这样下去,我很有可能就成为书法家了,而成不了禅师,”从此他一心参悟,放弃了一切与禅无关的东西,终于成为了一位禅宗大师。 点评,明白自己的目标固然可贵,但是更可贵的是为了成就目标而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时,一旦知道了自己所为与目标相悖,便要立刻改正,这是达到目标的最佳方法。 直接问意思 有一次慧能禅师在别人家里借宿,中午休息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人在念经,慧能倾身细听,感觉有些不对,于是来到哪个念经人的身旁,说道,你常常诵经文,是否了解其中的意思?哪个人摇摇头说“有一些实在难懂”慧能就把哪个人刚才朗诵的部分为他做了详细的解释:“当我们在虚名浮誉的烟灰里老去,满头白发的时候,我们想要什么?当生命的为烬将熄灭,心跳与呼吸即将停止的时候,什么是我们最后的期盼?当坟墓里的身体腐烂成尸骸,尘归尘,土归土,生命成为毫无知觉的虚空之后,我们在哪里?” 一时间,天清地明,哪个人混沌顿开,似乎隐约看见了生命的曙光。 那个人惊异地问慧能佛经上几个字的解释,慧能大笑说道:“我不认识字,你就直接问我意思吧!” 那个人听了他的话感觉到十分吃惊,说道:“你连字都不认识,怎么能够了解意思呢?怎么能够理解佛理呢?” 慧能笑着说:“诸佛的玄妙义理,和文字没有关系。文字只是工具,理解靠的是心,是悟性,而不是文字。骑马的时候,不一定必须要有缰绳,那是给那些初学者准备的,一旦入门,就可以摆脱缰绳,在想去地方自由驰骋。” 刮金救人 有一回,一个衣衫褴褛的穷人来到荣西禅师面前,向他哭诉:“我们家已经好几天揭不开锅了,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眼看就要饿死了,师父慈悲,救救我们吧,我们一家人将感恩不尽,永远记得师父的恩德……荣西禅师机面露难色,虽然他想救这家人;可是连年大旱,寺里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让他如何救这家可怜的穷苦人呢?荣西禅师一时束无策。 突然,他看到身旁的佛像,佛像身上是镀金的,于是他就毫不犹豫地攀到了佛像上,用刀将佛像上的金子刮了下来,用布包好,然后交给穷汉,说道:“这些金子,你拿去卖掉,换些食物,救你的家人吧!” 那个穷人看到禅师这样,于心不忍地说道:“我这是罪过呀,逼得禅师为难!” 荣西禅师的弟子也忍不信地说:“佛祖身上的我金子就是佛祖的衣服,师父怎可拿去送人!这不是冒犯佛祖吗?不是对佛祖的大不敬吗?” 荣西禅师义正词严地回答:“你说得对,可是我佛慈悲,他肯定愿意用自己身上的肉来布施众生,这都是我佛的心愿啊,更何况只是他身上的衣服呢?这家人眼看就要饿死了,既使把整个佛身都给了他,也是符合佛的愿望的。如果我这样做要入地狱的话,只要能够拯救众生,那我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点评,盲目的崇拜权威而不能体会权威的思想,是一件可悲的事。信仰,应当体现在用行动来实践教义上,而不必拘泥在表面形式上。 活着的目的 有个人,在他的童年的时候,母亲就因为想不开而自杀身亡。母亲自杀的时候,他正好看见了,于是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就留下了阴影,这阴影一直无法从他的心中抹去。 在他15岁的时候,弟弟也自杀了。亲人接连不断地死亡给了他一种错觉:“死亡才是人的最终去外。”于是他也尝试死亡,但是屡次得救。报恩寺的主持看他可怜,将他收容在寺中,但是他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用处,留在人间只能是痛苦,还不如一死了之。 一天,住持去看望他,见他神情萎靡,便对他说:“我不能救你,你要自救!你可以每日坐禅,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坐禅其实是没有用的。” 那人疑惑地问道:“既然没有用,那为什么还要坐禅呢?” 住持答道:“就是因为没有用,所以才要坐禅呀!” 那人顿悟了:“人活着不是为了用处,而是为了生存。” 死亡本身并没有什么或怕,死了就死了,不必恐惧,不必担心,只是把自已的事交给别人处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人应该为自己的事负责,而不是把自己的事交给别人! 点评,人活着不是为了用处,而是为了生存。死亡容易,生存却难,生存得好一些更难!所以,珍惜眼前,才能够把握人生。 神会拜见六祖 神会禅师前去拜见六祖,六祖问他:“你从哪里来?” 神会答道:“没有哪里来。” 六祖问:“为什么不回去?” 神会答:“没有来,谈什么回去” “你把生命带来了吗?” 神会答:“带来了” “既有生命,应该知道自己生命中的真相了吧?” 神会答:“只有肉身来来去去,没有灵魂往往返返!” 慧能拾起禅杖,打了他一下。神会毫不躲避,只是高声问:“和尚坐禅时,是见还是不见?” 慧能又杖打了三下,才说:“我打你,是痛还是不痛?” 神会答:“感觉痛,又不痛。” “痛或不痛,有什么意义?” 神会答:“只有俗人才会因为痛而有怨恨之心,木头和石头是不会感觉到痛的。” “这就是是了!生命是要超越一切世俗观念,舍弃一切尘想与贪欲的。见与不见,又有什么关系?痛与不痛,又能怎样?无法摆脱躯壳的束缚,还谈什么生命的本源?” 慧能又说:“问路的人是因为不知道去路,如果知道,还用问吗?你生命的本源只有自己能够看到,因为你迷失了,所以你才来问我有没有看见你的生命。生命需要自己把握,何必问我见或不见?” 神会默默礼拜合十。原来,生命就是要越一切世俗观念,舍弃一切尘想与贪欲。 死猫的价值 游方和尚问曹山禅师:“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曹山禅师抬眼远眺,只见树的枝桠上悬挂着一团黑色的尸体,于是说道:“死猫的头最珍贵!” 和尚圆睁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呢?为什么世人认为一钱不值的东西,禅师竟认为是人世间最珍贵的?” 曹山笑着说:“樗树根大枝弯,世人因为看它无用,它便得以生存;栎树虽然一表树才,但是做船船沉,做棺腐朽,造器具即折毁,当屋柱生蛀虫,完全没有用处,惟一有用的就是可以用来乘凉。正是因为它们无用所以才珍贵!死猫儿头最贵,因为没有人出价争夺,也没有人出得起性命价钱呵?” 世人贪逐名利,你欺我骗,斤斤计较成败得失,人生本来就不易,何必再假惺惺! 一串珍贵珠宝,勾得多少人争夺?一方官印,引起多少干戈? 把生命都耗费在名利上,到头来只能是一场空;世俗无价值的清明自在是生命的至宝,使我们不会感觉到空虚,不受世俗伤害,看到生命的本源,找到人生的快乐。生命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无争、无价、安宁、幸福。财色与名利只不过是人生的泡沫与尘灰,何必抵死相争? 生命的意义 尚书前去拜见景岑禅师,一番问候之后,尚书开口问道:“本性是什么?” 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 景岑禅师不禁想到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傍晚,他看到一个孕妇背着一只竹箩走过,她衣着破旧,脚上落满土垢,竹箩好像很重,压得她直不起腰。她左手牵着一个小女孩,右臂揽抱着一个更小的孩子,急忙地赶路。 景岑禅师本以为这样沉重的生活一定会让她不堪重负的,可是她的脸上明明定着像明月一样温婉的笑容。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为了生活辛苦奔劳,但是她知道自己的人生寻求的是什么,所以她不但没有觉得劳苦,反而感觉到十分快乐。 想到这里,景岑禅师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本性。看着眼前的尚书,禅师开口叫唤:“尚书!” 尚书双手一揖:“是!” 景岑禅师摇摇头说道:“回答我的只是一个躯壳,而不是一个清明的生命。” 尚书低头想了想,眼中云雾迷茫:“只有躯壳有口舌,才能回答你的话呀!清明的生命哪里来的口舌?” 景岑禅师点点头:“是否回答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自己觉悟。要明白自己的目标,不要弄错了人生的意义。弄错了生活的方式,只能徒然使自己成为生命的奴隶!” 人若是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即使是再多的苦难,也能够承受;不知道自己本性的人,只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 居士与高僧 有一个年轻的居士,前去拜访一们高僧。他们从早上一直谈到中午,禅师觉得这个居士十分博学。到了吃饭的时间,小和尚看两人谈得投机,便为两人准备了一大一小两碗面。 高僧看了一下面条,将大碗推到居士面前,说道:“你吃大碗的吧!” 按照常理,居士应该将大碗再推回到高僧面前,以示恭敬,可是居士一点都没有推让,张口就吃。高僧见他这样,不由皱起了眉头,心里想:“本以为他慧根不浅,可是居然一点都不懂得礼仪!” 居士吃完后,看见高僧根本就没有动筷子,还看到高僧脸上的愠色,便笑着问高僧:“师父为何不吃?” 高僧一语不发。居士笑着说:“我确实是饿了,只顾自己狼吞虎咽,忘记让师父了。如果我将你推给我的大碗再推到您面前,那不是我的本愿。既然不是我的本愿,我为什么要那样做呢?我要问师父,你推我让的目的是什么?” 高僧答:“吃饭。” 居士严肃地说:“既然目的是吃饭,您吃是吃,我吃也是吃,何必再你推我让!难道您把大碗让给我不是真心的吗?如果不是真心的,那你为什么要那样做呢?” 高僧听完居士的话顿有所悟,泪花夺眶而出。 过分客气是虚假的表现,繁琐礼仪是多余的形式,坦率真诚才是做人的本色。 可怕的黄金 一个僧人惊惶失措地从树林中跑过来,刚好碰到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边漫步。他们问僧人说:“你这样惊惶失措是为什么?” 僧人说::“太可怕了,我在树林中挖出了一堆黄金!” 两个人心里禁不住说:“这个傻瓜!挖出了黄金,这么好的事居然说太可怕了,真是天大的傻瓜!”于是他们问道:“在哪里挖出来的?你告诉我们吧!” 僧人说:“这么厉害的东西,你们不怕吗?它会吃人的!” 那两个人不以为然地说:“我们不怕,你就告诉我们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它们吧!”僧人说:“就在树林最西边的那棵树下面。”两个朋友立刻找到那个地方,果然发现了那些金子。 一个人对另一个说:“那个僧人真是太愚蠢了,人人都渴望的黄金在他眼里居然成了吃人的东西!”另外一个也随声附和地点头称是。 他们于是讨论怎么把这些黄金拿回去。其中一个说:“白天把它拿回去不太安全,还是晚上拿回去好一些,我留在这里看着,你去拿一些饭菜来,我们在这里吃完饭,然后等到天黑了再把黄金拿回去。” 另外一个人就照他说的去做了。留下的那个人心想:“要是这些黄金都归我该有多好呀!等他一回来,我就用木棒把他打死,这些黄金就全是我的了。” 回去拿饭的人也在想:“我回去先吃饭,然后给他的饭里下毒药,他死了,黄金就全是我的了。” 他刚一到那里,另一个人从背后狠狠地用木棒将他打死了,然后说道:“亲爱的朋友,是黄金逼迫我这么做的。” 然后他就拿起那个人送来的饭,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没过多久,他感觉肚子里像火烧了一样,他知道自己中毒了,临死的时候他说道:“僧人说的话真是太对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都是贪念惹的祸,欲望把最亲密的朋友变成了敌人。 真正的地狱 小和尚埋怨生活太辛苦每天烧水、做饭、打禅,琐碎的事太多,禅师就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死后,去了阎殿。到了那里,看到那里生活非常安逸。这个人心想:“我活着的时候生活太辛苦了,现在我死了,终于可以享受了。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没有别的事情,也不用每天辛苦地工作了,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太好了!这简直就是天堂!” 然后,他向负责的人问道:“这里是地狱吗?我实在难以想像地狱居然是这样好!”负责人说:“没错,这里就是地狱!在这里你什么都不用做,好好享受吧!过一段时间你就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地狱。” 这个想:“怎么会呢?这里天天山珍海味,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还有舒适的床铺,想睡多久,从没有人管。早知道这样,我早就不活了,活着还不如死掉呢?” 于是他就整天吃了睡,睡了吃,快乐得像个神仙。可是时间长了,他就觉得十分寂寞和空虚,于是他去找负责的人。说道:“我每天除了吃饭就是睡觉,和猪有什么区别?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了,你还是给我找一份工作吧!辛苦点我也愿意。” 负责人答道:“这里从来就没有工作,想要什么只要一想,马上就能得到,只有工作不能得到!”那个人没有办法,只好回去了,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实在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又去找那个负责人,说道:“我不想在这里住了,这种生活实在是难以忍受,你还不如让我下地狱!” 负责的说:“已经告诉过你了,这里本来就是地狱,你还以为这里是天堂呢?实在是太笨了!这才是真正的地狱。” 点评,朋友,看完这一篇章,你笑了吗,祝愿你天天笑口常开。 贪婪的人 有一个人倒得连床也买不起,家徒四壁,只有一张长凳,他每天晚上就在长凳上睡觉。但这个人很吝啬,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毛病,但就是改不了。 他向佛祖祈祷:“如果我发财了,我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吝啬。” 佛祖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个装钱的口袋,说:“这个袋子里有一个金币,当你把它拿出来以后,里面又会有一个个金币,但是当你想花钱的时候,只有把这个钱袋扔掉才能花钱。” 那个穷人就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整整一个晚上没有合眼,地上到外都是金币。这一辈子就是什么也不做,这些钱已经足够他花的了。每次当他决心扔掉那个钱袋的时候,都舍不得。于是他就不吃不喝地一直往外拿着金币,屋子里装满了金币。 可是他还是对自己说:“我不能把袋子扔了,钱还在源源不断地出,还是让钱更多一些的时候再把袋子扔掉吧!” 到了最后,他虚弱得没有把钱从口袋里拿出来的力气了,但是他还是不肯把袋子扔了,终于死在了钱袋的旁边,屋子里装的都是金币。 除却心头火 有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已厌倦战争,专诚到大慧宗臬禅师处要求出家,他向宗臬道:“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你的弟子吧!” 宗臬:“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 将军:“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 宗臬:“慢慢再说吧!” 将军无法,有一天,起了一个大早,就到寺里礼佛,大慧宗臬禅师一见到他便说:“将军为什么那么早就来拜佛呢?” 将军学习用禅语诗偈说道:“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 禅师开玩笑地也用偈语回道:“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一听,非常生气,骂道:“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 大慧宗臬禅师哈哈一笑道:“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怎算放得下?” 放下!放下!不是口说放下就能放下,“说时似悟,对境生迷”,飞扬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江山易改,习性难除”奉劝希望学道入僧者,莫因一时之冲动,遗笑他人。 亲身躬行 暴雨刚过,道路上一片泥泞。一个老太婆到寺庙进香,一不小心跌进了泥坑,浑身占满了黄泥,香火钱也掉进了泥里,她不起身,只是在泥里捞个不停。一向慈悲的富人刚好坐轿从此经过,看见了这个情景,想去扶她,又怕弄脏了自己身上的衣服,于是便让下人去把老太太从泥潭里扶出来,还送了一些香火钱给她。老太太十分感激,连忙道谢。 一个僧人看到老太太满身污泥,连忙避开,说道:“佛门圣地,,岂能玷污?还是把这一身污泥弄干净了再来吧!” 瑞新禅师看到了这一幕,径直走到老太太身边,扶她走进大殿,笑着对那个僧人说:“旷大劫来无处所,若论生灭尽成非。肉身本是无常的飞灰,从无始来,向无始去,生灭都是空幻一常”僧人听他这样说便问道:“周遍十方心,不在一切处。难道连成佛的心不存在吗?” 瑞新禅师指指远处的富人,嘴角浮起一抹苦笑:“不能舍、不能破、还在泥里转!” 那个僧人听了禅师的话,顿时感到无比惭愧,垂下了目光。 瑞新禅师回去便训示弟子们:“金钱珠宝是驴屎马粪,亲身躬行才是真佛法。身躬都不能舍弃,还谈什么出家。?” 心存取舍,则有邪见与妄行;凡成就大事之人,无不是亲身躬行。 人的三个缺点 弟子问禅师:“人最大的缺点是什么,而这些缺点又是他自己发现不了的?” 禅师说:“愚昧、残忍、怯懦。” 第一愚昧:有一个老太太80岁得了一个孙子,她自然欢喜得不得了。儿媳妇请老太太不要抱他,一切都由她来照顾,可是老太太不答应,硬要喂饭给孩子吃。结果不久以后,孩子高烧不退,患肺病死掉了。经大夫检查,原来是老太太将肺病传给自己的孙子的。老太太只好说了实话。当老太太知道事情的真相时,她悲痛欲绝,在内心的愧疚与痛苦中上吊死了,儿媳妇也变成疯子。这就是愚昧的结果!第二是残忍:看到别人家失火了,有的人却围着看热闹,还有的人居然会感觉扫兴、失望,抱怨火灭得太快,高潮还没有出现就被扑灭了。这就是残忍的表现! 第三是怯懦:豹子十分凶猛,可是却不敢在平地上睡沉,每到睡觉的时候都要爬到树上去,只有在树上睡觉时它才会感到安全。有人怕丢了面子,有人怕受伤害,有人害怕失去拥有的。这些人实在是可怜,他们整天提心吊胆地生活,没有一天轻松的时候。这就是怯懦的表现! 欧阳修与禅 契嵩禅师7岁就出家了,到了19岁的时候,终于悟道了。他深得仁宗赞叹,宠赐封号为“明教大师”当时欧阳修以儒家的立场,毁谤佛法,得到了许多人的响应,明教禅师于是著书立说,加以反驳。当欧阳修看到明教禅师的书时,立刻被他的观点折服,说道:“不意僧中有此龙象。”于是便去拜见明教禅师,见到悟,从此以后他完全改变了自己的观念,说道:“以前我不知道佛法的奥秘,毁谤佛法,现在我完全醒悟了!”于是信仰佛教,自称“六一居士”。 又有一次,欧阳修到嵩山去,看到一位老和尚独自聚精会神地在阅读经典,于是便问道:“禅师在此多长时间了?” 老僧回答说:“很长时间了:” 欧阳修又问:“我听说有一些高僧,临终时能够预知末来,这是为什么呢?” 禅师答道:“这是定慧的力量。” “定慧的人,临终的时候怎么会散乱?散乱的人,临终的时候怎么会定慧?” 欧阳修听了这些话以后,恍然大悟。后来他做了宰相,但却笃信佛教,因为佛教使他了解到生命的真实含意,使他不再迷惑。 一个人的想法往往是随着时间而变的,或许在某一个契机,一切都改变了。 快乐之道 某日,无德禅师遇见三位信徒,他们向禅师询问道:“信佛真的能解除痛苦吗?如果是真的那为什么我们信佛多年却还是不快乐呢?” 无德禅师说:“你们为什么要活着?” 过了片刻,甲说:“我活着是为了不死,死亡太可怕了,我不想死,所以我要活着。” 乙说:“我活着是为了现在努力劳动,老的时候能享受丰裕的生活。” 丙说:“我活着只是为了能养活一家老小,没有我他们就无法生活,我是一家的顶梁,缺了我,这个家就要崩溃。” 禅师说:“你们整天想着死亡、年老、辛劳,怎么能够快乐呢?你们应该想到理想、信念和责任,想着这些你们就会快乐!” 信徒们对禅师的话半半信半疑,说:“这些说着容易,实际上它能当饭吃吗?没有饭吃怎么能快乐呢?” 禅师说:“那你们说拥有什么才能够快乐呢?” 甲说:“拥有名名誉就拥有了一切,所以拥有名誉就能够快乐。” 乙说:“爱情是最甜蜜的,拥有了常爱情,就能够快乐。” 丙说:“金钱是最有用的,拥有了金钱,就能够快乐。” 禅师说:“为什么世上有那么多的人拥有了名誉、金钱和爱情,还是很烦恼呢?”信徒们无言以对。 因为,理想、信念和责任体现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和态度,生活本身能有所变化。 小和尚扫树叶 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 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落下。 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就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 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 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地猛摇树干,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开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是落叶满地。 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是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 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惟有认真地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追求幸福的妙方 有一个人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 佛陀对他说:“放下!” 那个人就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了。 佛陀又说:“放下!” 那个人又把右手拿的寻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那个人说:“能放下的我已经都放下了,我现在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你到底让我放下什么呢?” 佛陀说:“我让你放下的,你一样也没有放下;我没有让你放下的你全都放下了。花瓶是否放下并不重要,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你的心已经被这些东西充满了,只有放下这些,你才能从生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才能懂得真正的生活。 那个人终于明白了。 佛陀说:“放下”这两个字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很难。有的人追求功名,他放不下功名;有了金钱,就放不下金钱;有了爱情,就放不下爱情;有了嫉妒,就放不下嫉妒。世人能有几个能真正地‘放下’呢? 心理的压力要重于手上的花瓶,“放下”,不失为一条追求幸福的绝妙方法! 无相禅师和小偷 有个小偷到一座寺院里偷东西,但是寺院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值得他偷,他万般无奈,正想转身离去的时候,突然听见有人叫道:“朋友,走的时候请顺便关一下门!”原来无相禅师就在床上睡着,他一直没有说话,在那个小偷要走的时候才告诉他把门关上。 小偷听到有人说话,吓了一跳,但是当他听到禅师的声音,叹了口气说:“难怪这么穷,懒惰到这种地步了,连门都要别人关,怎么会有值钱的东西呢?” 无相禅师听到小偷这样说就回应道:“你这样说就太不合情理了,难道让我用自己的辛苦钱买东西给你偷吗?作小偷到了你这种地步实在是无可救药了!” 小偷觉得遇到这种和尚,自己真是倒霉,有什么办法呢!什么也不说,转身走了。无相禅师悟道多年,脑海中的东西是最有价值的,但是小偷却认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他偷的东西。其实他哪里知道,世上只有智慧别人偷不去的,也是最有价值的。 无相禅师拥有的是小偷不感兴趣的东西,那些东西对禅师来说是无尽宝藏,对小偷来说,完全是没有用的东西。 世人太过浮华,一生只为聚敛,为财所困,心为物累。有钱又有什么用呢?小偷只光顾有钱的人。 念错字的老叟 一位云游的和尚晚上到了半山腰,见一小屋内有光,暗喜有缘遇到有功夫之人,于是推门入室,见一老叟盘坐于炕上,打过招呼便问:“施主练的什么功?” 老叟回答:“菩萨咒。” 和尚更为高兴,自思自己出家40年,尚末听过有菩萨咒,忙向老叟请教。 老叟说:“我练此咒60余年,尚末传授过一人,就是6个字:俺、嘛、呢、咪、牛。”老叟把“轰”错念成“牛”。和尚一听笑了,告以此咒非菩萨咒,乃6字大明神咒,并指出最后一字念“轰”(hong)而不念“牛”。 和尚走后,老叟按更正的去念,总是绕口念不好。3个月后,和尚又来到半山,心想老叟把“牛”改正念“轰”后,功夫当更高了,不料屋内一点光也没有,进门一看,老叟正念大明神咒,最后“轰”总念不好。和尚满腹疑团,为何老叟念“牛”有光,念“轰”反而无光,回庙后求教于方丈,方丈说:“你出家40年,为何不懂此理,念咒是把心定位,心定后身体的三昧真火出来便有光了。老叟按他的念法念了60年,念的一心不乱,三昧真火出来了。你让他改念,心乱了,三昧真火便出不来了。” 危险的处境 道林禅师喜欢一个人住在树上,与鸟巢为邻。 有一次,白居易去拜访道林禅师,只见道林禅师在鹊巢边坐禅,他于是站在树下仰着头对道林禅师说:“你这样住在树上实在是太危险了,赶快下来吧!” 禅师说:“我的处境一点也都不危险,只要我小心,就一定不会掉下去的;相反,你的处境才是最危险的!即使你尽量避免,有的时候你却是避免不过的,真正要小心的人不是我,而是你自己。” 白居易说:“我是当朝重要的官员,我的生活十分太平,没什么危险。” 道林禅师说:“薪火相交,难道还不够危险吗?官场如战场,众人从无一心,你来我往,危险就在眼前!” 白居易听了禅师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又问道:“佛法是如何解释的呢?” 禅师回答道:“不要做一件坏事,不要不做一件好事!” 白居易听了感到很失望,他说:“我以为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呢,这样的道理连3岁的小孩子也知道,何必说出来呢?这不是侮辱我吗?” 禅师说:“3岁孩儿都明白的道理,80岁老翁却不明白。世人皆为功名利禄,即使身处险境也执迷不悟。就连3岁小孩也明白的道理,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地做到呢?如果每一个人都只做好事而不做坏事,那么邪恶将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人间一定是快乐祥和的,难道还会像现在这样处处险境吗?” 是啊,道理很简单,关键是做起来难。人心的欲望有时候连自己都控制不了。 莲花台 无果禅师为了专心参禅,在深山里一住就是20余年,这些年来一对母女一直细心照料他。然而20年来,他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他认为自己无法在那里修行得道,所以打算出去寻师访道,解除心中的疑虑。 临行前,母女对他说:“禅师,你再多留几日吧,路上风寒,容我们为你做一件衣服,再上路不迟。”禅师盛情难却,只好点头答应。 母女二人回家后,马上着手剪裁衣服。衣服做好了,再包了四锭马蹄银,送给无果禅师做路费。禅师心怀感激,接受了母女二人的馈赠,于是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一早就走。到了晚上,他坐禅养息,半夜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童子,后面有许多人吹拉弹秦,扛一朵很大的莲花,来到禅师面前说:“禅师,请上莲台!这就是你要去的地方。” 禅师心想:“我的修行还没有到这种程度,这种境况来得太早了,恐怕是魔境。”无果禅师于是就不再理会他,童子一再说:“机会就只有这一次,错过了就再也不会有了。”万般无奈,无果禅师就把自己的佛尘插在莲花台上。童子和诸乐人便高兴地离去。 第二天早上,禅师正要动身时,母女二人手中拿了一把佛尘,问道:“这可是禅师之物?昨晚怎会从家中母马的肚子里生了出来?” 无果禅师听后异常吃惊,说道:“若不是我定力深厚,今天已经是你们家的马儿了。”于是将马蹄银还予母女二人,作别而去! 不要被突然而至的好运迷惑,突然而至的东西往往是不真实的。 还生气吗 有一位妇人脾气十分古怪,经常为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生气。她也很清楚自己的脾气不好,但她就是控制不了自己。 朋友对她说:“附近有一位得道高僧,你为什么不去向他诉说心事,请他为你指点迷津呢?”于是她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找那位高僧。 她找到了高僧,向他诉说心事,言语态度十分恳切,渴望从高僧那里得到启示。高僧一言不发地听她阐述,等她说完了,就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然后锁上房门,无声而去。 妇人本想从禅师那里听到一些开导的话,没想到禅师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把她关在这个又黑又冷的屋子里。她气得跳脚大骂,但是无论她怎么骂,禅师就是不理会她。妇人实在忍受不了,便开始哀求,但禅师还是无动于衷,任由她在那里说个不停。 过了很久,房间里终于没有声音了,禅师在门外问:“还生气吗?” 妇夫说:“我只生自己的气,我怎么会听信别人的话,到你这里来!” 禅师听完,说道:“你连自己都不肯原谅,怎么会原谅别人呢?”于是转身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还生气吗?” 妇人说:“不生气了。” “为什么不生气了呢?” “我生气有什么用呢?只能被你关在这个又黑又冷的屋子里。” 禅师说:“你这样其实更可怕,因为你把你的气都压在了一起,一旦爆发会比以前更加强烈。”说完又转身离去了。 等到第三次禅师问她的时候,妇女说:“我不生气了,因为你不值得我为你生气。” “你生气的根还在,你还没有从气的漩涡中摆脱出来!”禅师说道。 又过了很长时间,妇人主动问道:“禅师,你能告诉我气是什么吗?” 高僧还是不说话,只是看似无意地将手中的茶水倒在地上,妇女终于顿悟:原来,自己不气,哪里来的气?心地透明了,了无一物,何气之有? 气由心生,心有欲则气生。世人正是因为有太多的欲望,所以才会生活得不快乐! 补针 有一个禅师出远门,走了很久的路,感觉又冷又饿,路过一家人的房子,闻到里面传来阵阵香气,于是他就走进去说:“我能把破了的针鼻补起来,只是我现在饿得没有一点力气,你们只要给我一些吃的,我就能把你们家破了的针补起来。” 那家人听了,没有一个人相信禅师的话,就说:“我们今天倒要看看你是不是有这样的本事!” 他们一家人忙忙碌碌,做了一桌子的好菜。禅师早就饥肠辘辘了,毫不客气地饱餐了一顿,吃饱喝足以后就一本正经地说:“好了,现在我有力气了,你们快把缺了的那边针鼻子拿来,我要动手补了。” 那家人你看我,我看你,没想到禅师说出这样的话,愣在那里不知道如何是好,说道:“谁家的针破了,还能找得到针鼻子?你这不是在作弄人吗?” 禅师说:“我的确是会补针,并没有作弄你们!没有针鼻子,让我怎么补呢?如果你们找不出针鼻子,那我也没有办法,你们就看不到我补针技术了!送你们几句话吧!也不枉白吃这一顿饭。正可谓:‘名是缰,利是锁,尘世的诱惑如绳索一般牵绊着众人。一切烦恼、忧愁、痛苦皆由此来。基想摆脱,首先要舍弃名利。” 买土地的农民 有个人问禅师:“世上最可怕的是什么?” 禅师说:“欲望!” 那个人满脸疑惑。 禅师说:“听我讲一个故事吧!” 有一个农民想要买一块地,他听说有个地方的人想卖地,便决定到那里打探一下。到了那个地方,他问人询问:“这里的地怎么卖呢?” 当地人说:“只要交1000块钱,然后就给你一天时间,从太阳升起的时间算起,直到太阳落下地平线,你能用步子圈多大的地,那些地就是你的了,但是如果不能回到起点,你将不能得到一寸土地。” 这个人心想:“那我这一天辛苦一下,多走一些路,岂不是可以圈很大的一块地,这样的生意实在是太划算了!”于是他就和当地人签订了和约。 太阳刚一露出地平线他就迈着大步向前疾走,到了中年的时候,他回头已看不见也发的地方了才拐弯。他的步子一分钟也没有停下,一直向前走着,心里想:“忍受这一天,以后就可以享受这一天的辛苦带来的欢悦了。” 他又向前走了很远的路,眼看着太阳快要下山了,他心里非常着急,因为如果他赶不回去就一寸地也不能得到了,于是他走斜路向起点赶去。可是太阳也马上就要落到地平线下面了。于是他加紧了脚步,只差两步就要到达起点了,但是他的力气已经耗尽,倒在了那里,倒下的时候两只手刚好触到了起点的那条线。那片地归他也,可是又有什么用呢?他的生命已经失去了,还有什么意义呢? 禅师讲完,闭目不语,弟子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答案。 人的欲望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永远无法逾越,因为人的贪欲无止境,永远无法满足,这正是人性最大的缺憾。 寻找宝藏的人 一个人去沙漠中寻找宝藏,可是宝藏没找到,所带的食物和水都已经没有了。没有食物,也没有水,身上更没有一丝力气,他只能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死亡的降临。 在死的前一刻,他向神做了最后的祈祷:“神啊,请帮助我这个可怜的人吧!” 神真的出现了,问道:“你想要什么呢?” 他急忙回答说:“我想要食物和水,哪怕是很少的一份也行。” 神于是满足了他要求。他吃饱喝足以后,又继续向沙漠深处走去,很幸运,他找到了宝藏,那些宝藏在那里散发着夺目的光彩。他贪婪地将宝藏装满了身上所有的口袋。 但是他已经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水来支持他走完剩下的路。他带着宝藏向回走,由于体力不断下降,他不得不扔掉一些宝藏,他一边走一边扔,到最后把身上所有的东西都扔掉了。最后,他躺在地上,临死之前,神又出现了,问道:“现在你要什么?” 他回答道:“食物和水,更多的食物和水!” 人到死也离不开欲望。命运总是在满足一个人的欲望的同时,塞给他一个更难填的新的欲望。 哪一个更重要 一天,释尊禅师在寂静的森林中坐禅。太阳斑驳的影子撒在地上,即使闭着眼睛也能感觉到它的晃动。微风轻轻地拂过树梢,发出悦耳的声音。 突然,远方传来隐约的嘈杂声,声音越来越近,寂静的树林中听得十分清楚,原来是一对男女在林中争吵。 过了一会儿,一名女子慌忙地从树林中跑了过来,她跑得太专注了,从释尊禅师面前过去,居然一点也没有发现禅师。之后又出来一名男子,他走到了释尊禅师面前,非常生气地问道:“你有没有看见一个女子经过这里?” 禅师问道:“有什么事吗?为什么你这么生气呢?” 阳光透过树叶,在男子脸上形成明暗不定的阴影。他风光凶狠地说:“这个女人偷了我的钱,我是不会放过她的!” 释尊禅师问道:“找逃走的女人与找自己,哪一个更重要?” 青年男子没有想到禅师人这样问,站在那里,愣住了。 “找逃走的女人与找自己,哪一个更重要?”释尊禅师再问。 青年男子眼睛里流露出惊喜的神色,他在一瞬间感悟了!青年低下了头来,脸上的怒气早已消了,重新洋溢着平静的神色。 一旦陷进“追逐物欲”中迷失了自己,想要抽身出来就不容易了。 乞丐的勇气 有个富商碰见了一个乞丐,那个乞丐说:“你我是以前的旧相识,能给我一些钱吗?”那个富商仔细看了看那个人说:“我认出你了,你家里不是挺殷实富裕的吗?怎么沦落到这种地步?” 那个乞丐说:“唉!去年一场大火将我的全部财产都夺去了。” 富商问道:“你为什么要当乞丐?” 乞丐说:“为了要钱来买酒呀!” “那你为什么要喝酒?” “喝了酒,才有勇气乞讨呀!” 富商脑中轰然一声,似乎看见了愚痴人间的愚痴众生。 他感叹道:“世人谁不是这样愚痴一生呢?为了酒、色、财、气耗尽了一生,最终还是尘归尘,土归土,这又何必呢?” 然后他去拜访智封禅师,请示道:“我的未来会怎样呢?” 智封禅师笑着说:“太阳从西边升起,照在树上没有一点儿影子!” “太阳照在树上怎么会没有影子呢?西边,你确定是西边吗?” 人的未来如同太阳西升,是没影子的事,为什么要为眼前的事烦恼?烦恼、挂虑、忧伤、痛苦,如果整日计较这些,生活就太辛苦了!只有怀抱善良、慈悲、包容、仁爱、无争执、无仇恨,人间才是快无法的天堂。 一个心灵苦旱的人,与其渴求远大的虚幻云影,不如珍惜身边的点滴甘露。 自我解脱 禅宗二祖慧可为了表示自己求佛的诚心,挥刀断臂,拜达摩为师。 有一次,他对达摩祖师说道:“请老师为我安心。” 达摩当即说:“把心拿来。” 慧可不得不说:“弟子无法找到。” 达摩开导他说:“如能找到了,那就不是你的心了!我已经帮你安好心啦,你看到了吗?” 慧右恍然大悟。 几十年以后,僧璨前去拜谒二祖慧可,他对二祖说:“请求师父为弟子忏悔罪过。” 二祖可想起了当初达摩启发自己的情景,微笑着对僧璨说:“把罪过拿来。” 僧璨说道:“我找不到罪过。” 慧可便点化他说:“现在我已经为你属忏悔了!你看到了吗?” 僧璨恍然大悟。 又过了许多年,一个小和尚向三祖僧璨求教:“如何能解除束缚?” 僧璨当即反问:“谁在束缚你呢?” 小和尚脱口而出:“没有谁来束缚我呀!” 僧璨微微一笑,说道:“那你何必再求解脱呢?” 小和尚豁然领悟。他就是后来中国禅师宗第四祖道信。 醉心于功利,便被“名缰利锁”缚住;斤斤于褒贬毁誉,必会患得患失。野心勃勃、贪欲无厌、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哪一个不是伴随烦恼焦虑、忧愁惊恐、嫉妒猜疑?重要的是自我解脱,而不是求人解脱。 欲望无止境 南阳慧忠禅师被唐肃宗封为“国师”。有一天,肃宗问他:“朕如何可以得到佛法?” 慧忠答道:“佛在自己心中,他人无法给予!陛下看见殿外空中的一片云了吗?能否让侍卫把它摘下来放在大殿里?” “当然不能!” 慧忠又说:“世人痴心向佛,有的人为了让佛祖保佑,取得功名;有的人为了求财富、求福寿;有的人是为了摆脱心灵的责问,真正为了佛而求佛的人能有几个?” “怎样才能有佛的化身?” “欲望让陛下有这样的想法!不要把生命浪费在这种无意义的事情上,几十年的醉生梦死,到头来不过是腐尸与白骸而已,何苦呢?” “哦!如何能不烦恼不忧愁?” 慧忠答:“您踩着佛的头顶走过去吧!” “这是什么意思?” “不烦恼的人,看自己很清楚,即使修成了佛身,也绝对不会自认是清净佛身。只有烦恼的人才整日想摆脱烦恼。修行的过程是心地清明的过程,无法让别人替代。放弃自身的欲望,放弃一切想得到的东西,其实你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可是得到整个世界又能怎么样?依然不能成佛!” 慧忠问:“你为什么要成佛呢?” “因为我想像佛那样拥有至高无上的力量。” “现在你贵为皇帝,难道还不够吗?人的欲望总是难以得到满足,怎么能成佛呢?” 是啊,欲望永远没有止境!即使是皇帝也有种种欲望,世人求佛究竟是为了什么? 除去闲名 洞山禅师感觉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了。这个消息传出去以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连朝迁也派人急忙赶来。 洞山禅师走了出来,脸上洋溢着净莲般的微笑。他看着满院的僧众,大声说:“我在世间沾了一点闲名,如今躯壳即将散坏,闲名也该去除。你们之中有谁能够替我除去闲名?” 忽然,一个前几日才上山的小和尚走到禅师面前,恭敬地顶礼之后,高声说道:“请问和尚法号是什么?” 话刚一出口,所有的人都投来埋怨的目光。有的人低声斥责小沙弥目无尊长,对禅师不敬,有的人埋怨小沙弥无知,院子里闹哄哄的。 洞山禅师听了小和尚的问话,大声笑说:“好啊!现在我没有闲名,还是小和尚聪明呀!”于是坐下来闭目合十就此离去。 小和尚眼中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止不住流下来,他看着师父的身体,庆幸在师父圆寂之前,自己还能替师父除去闲名。 过了一会儿,小和尚立刻就被周围的人围起来,他们责问道:“真是岂有此理!连洞山禅师的法号都不知道,你到这里来干什么?” 小和尚看着周围的人,无可奈何地说:“他是我的师父,他的法号我岂能不知?” “那你为什么要那样问呢?” 小和尚答道:“我那样做就是为了除去师父的闲名!” 有多少人为了名利终其一生,世上能做到舍弃名利的人又有几个呢! 面对诱惑 一次,洞山禅师问云居禅师:“你爱色吗?” 云居正在用竹箩豌豆,听到洞山这样问,吓了一跳,筐里的豆子也洒了也来,滚到了洞山的脚下。洞山笑着弯下腰把豌豆一粒一粒地拣了起来。 云居禅师耳边依然回想着洞山禅师刚才说的话,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实在是没有办法回答。 “色”包含的范围太大了!女色、颜色、脸色……你穿衣服挑颜色吗?你吃佳肴喝美酒看重菜色、酒色吗?你选宅第房舍注意墙色吗?你会按照别人的脸色行事吗?你贪恋黄金白银的财利吗?你恋慕妖艳丽的女色吗? 云居禅师放下竹箩,心中还在翻腾。他想了很久回答道:“不爱!” 洞山一直在旁边看着云居受惊、闪躲、逃避,他惋惜地说:“你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想好了吗?等你真正面对考验的时候,是否能够从容面对呢?” 云居大声说:“当然能!”然后他向洞山禅师脸上看去,希望能得到他的回答,可是洞山只是笑,没有任何的回答。 云居禅师感到很奇怪,反问道:“那我问你一个问题行吗?” 洞山说:“你问吧!” 云居问:“你爱女色吗?当你面以对诱惑的时候,你能从容应付吗?” 洞山哈哈大笑地说:“我早就想到你要这样问了!我看她们只不过是美丽的外表掩饰下的臭皮囊而已。你问我爱不爱,爱与不爱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心中有自己坚定的想法就行了,何必要在乎别人的怎么想!”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眼中有色,心中无色,才能坦然面对世间的各种诱惑。 一村菊香 禅师在院子里种了一颗菊花,第三年的秋天,院子成了菊花园,香味一直传到了山下的村子里。 凡是来寺院的人都忍不住赞叹道:“好美的花儿呀!” 一天,有人开口,向禅师要几棵花种在自家院子里,禅师答应了。他亲自动手挑拣开得最鲜、枝叶最粗的几棵,挖出根须送到了别人家里。消息很快传开了,前来要花的人接连不断。在禅师眼里,这些人一个比一个知心、一个比一个亲近,都要给。不多日,院里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干二净。 没有了菊花,院子里就如同没有了阳光一样寂寞。 秋天最后的一个黄昏,弟子看到满院的凄凉,说道:“真可惜!这里本应该是满院香味的。” 禅师笑着对弟子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邪恶混乱中立善良测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