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可以在软件里做图,又可以在图上写连笔字做手写字体的软件件是什么呀?快告诉我嘛,亲爱的,你最好了&#12853

做图的软件是什么??可以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QQ里面的_百度知道
做图的软件是什么??可以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QQ里面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是美图秀秀吗..??
采纳率:100%
点击就是输入文字工具。手机一般自带的相册点击编辑,都会有文字输入功能,也可以随意调整文字大小和颜色以及位置。美图秀秀和各种图片编辑软件也都支持文字输入功能,而且第三方软件可以支持的字体多样,比较适合题主的需求,输入名字的时候可以弄个性字体如果只需要自己弄一点文字的 有几个简易的办法QQ里面发图的时候会有个【编辑】按钮,点进去之后有个【T】图标的按钮
PS 或者考照都行,最简单的就是WINDOWS自带的画图
QQ里面有作图的?
1条折叠回答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名字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本小站将会每日更新「简书」上的优秀文章。&&&「简书」,属于写作者的笔记本,一个简洁而优雅的环境让你专注于书写。&&官网地址:http://jianshu.io
2012真的会有连续3天的黑夜吗?
2011年尾,一条关于2012的微博成了当天转发数量(6万多次)排在前十位的热门微博,内容如下&&科學家終於確定了! 會有連續3天地球是黑夜,是地球的換紀時刻.....瑪雅人說的不是世界末日,他明明寫的是" 日的黑夜來臨, 12月22日的黎明不會到來!"但3天後,差不多是聖誕,白天就會來的! 12種預言都紀錄了2012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距离那个传说中的黑夜还有不到一个月时,真的出现了蜡烛抢购风潮*&&
对于这样一条全身都是漏洞的谣言,简直不知道该怎么批驳才好了。众所周知,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颗行星,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下面这张图展示了春分或者秋分时,地球上昼夜平分时的情形。只要太阳还在照耀,无论何时,地球上都会有一半被阳光照亮而处在白昼,另外一半没有被阳光照亮则是黑夜。
现在不妨来分析一下,这条微博里所说&會有連續3天地球是黑夜&的情形,到底怎样才会真的发生。既然昼夜更替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那么如果地球那一天突然停转,是不是就能出现&連續3天地球是黑夜&的情形呢?且不说由于角动量守恒的原因,地球自转不可能突然停摆,就算地球自转真的停了,从上图可以看到,地球仍然会有一半是白天,另一半是黑夜&&只不过这样的白天和黑夜都会相当漫长而已。
所以,如果&連續3天地球是黑夜&的情形真的会出现,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太阳在那一天突然熄灭了。太阳会不会熄灭呢?太阳这样的恒星是依靠内部以氢为主的核燃料发生聚变反应而发光发热的。根据天文学家研究无数恒星之后了解到的知识,类似太阳的恒星寿命在百亿年左右,而太阳的年龄目前只有约50亿年,还有大把年纪可活。
此外,就算太阳真的即将耗尽燃料而熄灭,在此之前,它也会先膨胀成一颗红巨星,到时候地球面临的问题就不是会不会永久陷入黑夜,而是会不会被红巨星太阳一口吞掉了。再退一步,就算太阳真的老死了,它也会抛弃外层大气,残留下一颗白矮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发光。下面这张照片里的猫眼星云,就是一颗恒星在死亡时抛出的气体,被残留的白矮星发出的辐射激发发光而形成的行星状星云。假设地球那时候还没有被太阳吞掉的话,地球上也仍然会有白天和黑夜之分。
所以,&連續3天地球是黑夜&,从天文学角度来说,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但地球上真的存在连续N天是黑夜的地方,那就是地球的南北两极附近的区域。当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北半球进入冬季,对于北极圈内的部分地区来说,太阳就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再升起。对于北极点来说,这个黑夜会持续半年,而对于北极圈边缘的地区来说,日冬至那天,黑夜将持续整整24小时。那一天,地球上的昼夜区分如下图所示。那么,会不会真的存在某些地区,黑夜会持续&連續3天&呢?这是毫无疑问。
但是,即使把那条微博改写成&地球上某些地区連續3天是黑夜&,那也仍然是错的。因为那些地区连续3天的黑夜,不会从冬至那一天开始,而会从冬至的前一天开始,到冬至的后一天结束。换句话说,对于那些会出现3天极夜的地区来说,那一&夜&会从日开始,因此根本不是&日的黑夜來臨,12月22日的黎明不會到來&,而应该是&12月20日黑夜来临,21日黎明不会到来&才对。
事实上,极昼和极夜每年都会发生,完全是一种自然现象,没有任何理由认为2012年的北半球极夜会给人类带来任何灾祸。看到各种有关2012的无稽之谈,在点击转发之前,不妨先用理性的大脑稍稍思考一下,很多内容其实很明显就能看出是纯属扯淡的啦!
PS:@渺无踪影 同学说,&想要让地球三天见不到太阳恐怕有很多方法可以实现.. 有东西挡在太阳地球中间;地球大面积火山爆发,火山灰覆盖整个地球等等,我们知道的不知道的方法应该很多..&
确实,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某个很大很大的东西挡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如果能把阳光完全遮挡住3天,那就彻底搞定啦~~
问题在于,要把地球完全挡住,这个东西至少得有地球那么大才行,据此一条,月亮就可以排除了。在太阳系里,符合这个要求的已知天体还是有不少的,比如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之类的行星。唯一的缺点在于,这些天体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半径比地球要大,不可能挡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有人在微博上提出,如果突然来了一颗巨大的彗星,挡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可不可能呢?当然是有可能的,而且彗星在靠近太阳时受热释放出气体,形成巨大的彗发和彗尾,比地球大许多倍都是可能的。可惜&三天黑夜&也不太可能,因为彗星庞大的体积主要都由稀薄气体构成,它们遮挡光线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天文爱好者经常能够透过彗星拍到背后的恒星,更不用说指望彗星能够遮挡阳光了。
更何况,如果2012年12月会出现一颗如此巨大的彗星挡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话,以现在天文学家巡天的能力,这颗彗星应该早就已经被我们发现了。可惜,事实是没有&&
还有人说,会不会突然出现了巨大的太阳黑子,遍布半个日表正巧又是朝向地球的一面?太阳黑子其实并不是黑的, 黑子只是比太阳上的其他区域温度稍低一些,实际上还是光芒万丈的啦~~ 就算太阳表面完全被黑子覆盖,太阳也只是会略暗一些,看起来大概类似于下午三四点钟的太阳,仅此而已。所以,不好意思,黑子也帮不上忙喽。
不过,在微博上倒是看到了一个无敌解法,想让地球连续3天看不到&太阳&,其实很简单,只要把太阳改个名字,那3天不叫&太阳&就好了&&
《海贼王》中的海洋知识
海贼王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励志漫画,其故事和画工在众多漫画中都属于上乘之作,因此也拥有大量的粉丝。从第604话(原文602话有误)开始,主人公路飞一伙开始向深海进军。漫画家尾田荣一郎在草帽海贼团驶向海底的历险中把众多的海洋知识融汇到漫画当中,比如:海洋垂向的温度变化,海流的变化,深海生物以及深海热液出口等海洋科学知识。虽然漫画本身并不是科学知识的准确再现,但仍然把握住了其中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咱们现在就来看看漫画中都有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随着海盗船的下沉,娜美提醒大家加点衣服,因为深海比较冷。娜美果然是不错的航海士,对海洋的垂向特征有准确的理解。现实中,海水的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一般是呈现变冷的趋势,到达深海之后,水温也就是几度的样子。据说以前航海的人就是利用这个特征,放个篮子到海里来冰镇大西瓜的。下面这幅漫画还提到了著名的热量传输带,就是最下面那个联通四海的带状结构。这个贯穿几大洋的传输带把物质和热量在不同的纬度之间输送,其对全球的气候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不过应当注意的是,这个图只是个概念上的结构,真正的大洋环流要比这个复杂的多。
漫画中,布鲁克中提到&深层海流&以缓慢的速度流向海底,到再次见到阳光需要两千年的时间。从海水的年龄上来看,这个数字大体上是对的。海洋学家们通过对海水里示踪物质的研究发现,从北大西洋生成的大洋深层水从下沉,然后传输和扩散到各个大洋,最后再回到海面的时间大概在千年量级上。不过这个过程并不是像漫画中描绘那样直接,而是包含了海流传输和混合等多个复杂过程。这个问题也正是海洋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大家接着又谈到了大洋深处海水形成的原理。正如娜美所说,海水要沉下去,密度必须要大,而海水密度主要取决于其温度和盐度(盐分)。又冷又"咸"的海水更容易下沉。正因为大西洋北部海水具备这两个特征,所以那边是深层水形成的主要区域。当然,超级冷的南极大陆边缘也贡献了很多大洋深处的海水。另外,海水结冰时会把盐分排出,这会使未结冰的海水更&咸&更容易下沉。
再往下走,草帽海贼团就到了阳光到不了的深海了。不过,正如布满繁星的天空一样,深海并不是漆黑一片,那里也有无数的&星星&。漫画里,路飞他们就被鮟鱇鱼的小灯给忽悠了,差点葬身鱼腹。其实海洋里,尤其深海,类似的生物发光现象非常常见。从简单的微生物到复杂的鱼类、头足类,很多都有发光的本事。要看发光的海洋生物,请看TED上最受欢迎的视频之一:
另外,漫画中的大鮟鱇应该是雌的,雄鮟鱇一般体型要小得多,也不会发光,一般靠吸他老婆的血为生。&
终于,路飞他们快到海底了。在这里,他们也见到了&热水矿床&,冒着滚滚浓烟的大 &烟囱&和超大的&食肉蠕虫&。这些奇怪的东东在真实的海底是存在的,所谓&热水矿床&的准确名称是&Hydrothermal Vents&,好像译作&热液出口&。其附近有着奇怪的生物群落,典型的生物之一就是图中红色的&管状蠕虫&,不过他们可不是什么食肉动物,而是依靠寄生在体内的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生活。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基于化能合成作用的系统跟咱们常见的基于光合作用的生态系统有着本质的区别,所有也有科学家认为生物的起源其实就是这些个&热液出口&。值得指出的一点,并不是所有的海底有&热液出口&。这种有趣的结构一般出现在大洋中脊,也就是大洋海底的巨型山脉上。所以从这点上说,路飞一伙还蛮有运气的,一下海就下到了大洋中脊上。这概率比中500万大点,不过也很有限。
漫画中,路飞一伙比较背,一到海底就碰上了火山喷发,还是跟陆地上一个模样的喷发。
话说科学家们咋就没这么幸运呢?海底观测无数次了,真正有视频记录下来的海底喷发也没几次。再者,海底火山喷发好像跟陆地火山的喷发很不一样。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个跟怪物一样的海底
告别印象主义
胡适真是个老小孩。晚年时有人去看他,谈话间引用古人名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他回应道:&为天地立心&是什么意思?你能给说清楚吗?你祖父还是个天文学家,以后这种说不清楚意思的东西就不要再说了。
我想象他说这话时候的神情,一脸的孩子气,有点不耐烦。一辈子死不悔改的实证主义者,最看不惯的就是含糊其辞。
回想我自己的经历,也常常这样不解风情。比如,读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样荡气回肠的千古名句时,我就忍不住困惑:这里的一、二、三后面的量词以及量词后面的名词是什么呢?以及,为什么是三生万物,而不是四生万物、五生万物、十生万物呢?又比如,儒学大师朱熹讨论先有理还是先有气:&此本无先后之可言,然必欲推其所从来,则需说先有是理。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即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搭挂处。&读到这样的文字,我又会不识趣地想:朱博导啊,能否定义一下什么是&理&什么是&气&?
实证精神大约是中国文化里最缺乏根基的传统之一。据说中国人崇尚的是&意境美&,不屑于西方人把鼻子画成鼻子、眼睛画成眼睛的透视观,又据说中国人精于&整体主义&观,看不上那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认识论,于是在意境美和整体主义的感召下,在中国一切学问往往都被搞成了文学。伦理学、政治学、哲学就不说了,连医学也是如此,&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修辞真工整,意境真优美,可以直接入选《古代优秀诗歌选集》。
这种语义含糊、逻辑不详、论据朦胧的&印象主义&在今天中国的知识界界仍然大行其道。比如,这样的观点往往随处可见:&中国人只注重现世稳定,西方人才注重抽象权利&;&中国的小农文化根深蒂固,所以搞不了民主&;又比如,有一回我在美国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听见一位中国学者掷地有声地说:没错,文革的确带来很大的混乱,但是,我们中国人不怕乱!我们中国人就是热爱乱!台下的国际友人被感染得啪啪鼓掌。
而实证是什么呢?实证无非就是&推敲&二字,就是多问个&此话怎讲&以及&何以见得&。用科学的语言来讲,就是一讲逻辑,二讲论据。在讲求意境美的文化里追究逻辑和论据是讨人嫌的,主要是破坏气氛。人家在那翩翩起舞如痴如醉呢,你咳嗽一声说:这个这个,您的裤子拉链没有拉紧。
但是印象主义论断真的不需要推敲吗?学者Inglehart多年致力于各国观念调查,结果早在01年就有数据显示,对于&民主太优柔寡断,太多口水仗&这个判断,中国1000个随机受访者里有65%不同意,美国才61%;对于&有民主经济就会变糟&这个判断,中国人里74%不同意,与美国78%的数据相差无几。 可见奥黛丽&赫本在美国算个美人,在中国也算个美人。当然也有学者指出中国人很可能对民主的含义有误解,很多人以为多出几个包青天就是民主,但是从未见过鸭子跑听过鸭子叫,对鸭子到底长啥样有所误解亦属正常。何况又有研究显示,越来越多中国人从&程序和权利&的角度而不是&吃饱穿暖&的角度来理解民主的意义&&越是受教育程度高、经济条件好的人越理解民主之普世含义,随着中国人教育、经济水平越来高,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文化不是司母戊大方鼎,两千前长什么样,两千年后挖出来还是那样。
再说&小农意识&。又有不识趣的学者通过对江苏12县的调查发现,这12个县的抽样农民里,82% 认为村支书应由选举产生,近60%认为最高领导人也应选举产生。多数被访者甚至坚持,即使选举带来混乱也不应放弃。至于市场经济,就调查当年来说(2000年),大多数农民支持市场经济,支持率比北京市民还高,可见这些这些小农真小农,急需长衫飘飘的知识分子们从天而降去启蒙去改造。
当然印象主义者很可能要说:这些数据可靠吗?不可能。好吧,人家走街串巷得来的数据还不如你一拍脑袋的感想靠谱,看来以后要比谁的学问更权威太简单了,就比谁的眉头更紧锁,要不比谁的风衣更飘逸也行。另外总有人说,论据论据,社会现象靠数据事例说得清吗?你这是科学主义。我想,现在要打倒一种思想真容易,在它后面加上&主义&二字即可宣布胜利。&主义&前再加上&帝国&,打击就更有力了。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逻辑和论据当然不可能说清所有的社会现象,但是有逻辑和论据总比没有更好一些。中国近当代知识分子里我最爱的还是胡适和顾准,因为在一个几千年陶醉于&意境美&的文化里,他俩一个讲实证精神,一个讲经验主义。不狐假虎威,不故弄玄虚,倾心于&此话怎讲&和&何以见得&这样朴素的思维方式。当然他们因此也分外孤独,在其所处年代里,简直可以说是孤鸿哀鸣。今天的知识界是否好些了呢?我放眼望去,一堆人在玩前现代,另一堆人在玩后现代,独独中间那一望无际的空地上,仍然人迹罕至凄凉无比。
中国富豪移民带来的改革契机
坐落在墨尔本东南20公里的Glen Waverley是当地最著名的富人区之一。那里众多的山顶豪宅都配有高尔夫球场和私家花园。由于地势较高,业主们走出家门即可远眺四周,一览墨城美景。
2011年,Glen Waverley共有72栋豪宅别墅被售出,其中一栋的主人便是42岁的中国某化工集团董事长许先生。许先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有资产改革时以低价买进了他原来担任厂长的化工厂。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利润迅速增长,他也跻身富豪行列。在谈到自己为何在短时间内积累起了上亿身家,除了努力打拼,许先生毫不讳言那是改革的机遇。
可是,受惠于改革,并富足地生活在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里的许先生,为何会斥巨资举家移民澳洲呢?
&我自己没什么文化,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今年8月,许先生在国内接受笔者访谈时说。如今他的女儿正在墨尔本上私立高中,妻子也已经出国陪读。&先把她们送出去,再奋斗两年我就把公司卖了,去澳洲养老。&
五年前,当许先生开始赴北美和欧洲考察投资移民环境的时候,中国的富豪们还不像现在这样如潮水般办理移民。但现在,许先生说身边几乎所有的老板朋友都在用各种方式送子女出国。&以前和政府官员吃饭,我们还得拍马屁说政府几句好话,现在的饭局上连公务员都在骂政府,你说这国家有希望吗?&
另一位同是投资移民的姚先生则说的更具体:&现在吃什么东西都怕有毒,咱赚了这么多钱,去国外买个放心不行么?&姚先生今年40岁,白手起家,早年靠农村拆迁获得第一桶金,现在是江苏一家电路板有限公司的老总,身家几千万。
像许先生、姚先生这样办理投资移民的中国富豪到底有多少?《2012胡润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千万富豪在今年已达102万人,其中亿万富豪超过6万人。85%的千万富豪,90%的亿万富豪考虑将孩子送出国留学。16%的富豪已移民或者在申请中,44%正在考虑移民。
胡润、招行和贝恩等机构发布的个人财富报告均将中国富豪定义为个人资产千万以上的人群。值得一提的是,有能力办理投资移民的不仅限于身价千万的富豪们。但这一群体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更大。
中国富豪们为什么要移民?胡润通过2600余次调研和100多次访谈得出,影响富豪移民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分别是:方便子女教育、保障财富安全、为未来养老做准备。另外,医疗体系、环境质量、食品安全、出入境自由也都是富豪选择离开的原因。当然,还有一些富豪们不方便提及的隐晦原因,例如担心突然的政策变更或者社会矛盾激化导致企业家利益受损。
发达国家成为中国富豪移民的主要目的地并不令人意外。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聚集了约80%的中国投资移民。根据美国移民局发布的最新报告,2011年共有2969名中国公民申请了投资移民签证,平均每天就有8名中国公民递交申请。其中,申请成功的有934名,中国成为全球投资美国移民最多的国家。同年,登陆加拿大的中国投资移民有2020人,占加拿大吸纳的新投资移民的63%。而澳大利亚近几年商业移民每年的名额是3500人,来自中国的申请量就能达到2000人左右。
投资移民的价格根据目的地国的不同从几十万至千万人民币不等。在美国,申请人需投资100万美元(约合623万元人民币,低就业地区减半),再雇佣10个美国人工作。加拿大的投资移民需要在银行账户中至少存有160万加币(约合1000万元),并给加拿大政府指定的机构投资80万加币(约合501万元),5年后本金返还。而在澳大利亚,申请人需投资75万澳元(约合500万人民币),并且4年内不得撤资。这笔钱也许比一个工薪阶层家庭一辈子的总收入还多,但富豪们却深不以为然,用许先生的话来说,&那不就是上海内环一套房么?&
富豪们的海外投资热情催生了一条移民产业链。据悉,悉尼、墨尔本地区的楼盘销售目前只有中国买家在注入大笔资金。尤其是好学区周围的楼盘,常常是没有竣工便被抢购一空,而大多数买主都是中国富豪。此外,办理移民事务的律所也赚得盆满钵满。林小姐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家移民律所负责处理中国投资移民的事务。她私下透露,办理投资移民申请所需的费用只需几千美元,但她所在的律所因申请成功率高、能一次性办理富豪全家的绿卡移民,而向每位中国投资移民申请者收取十万美元的办理费。而事实上,中国富豪非常乐意支付这笔高额费用,因为在他们看来,花10万美元就能办妥全家的美国绿卡,实在是一笔合算的交易。
&离开&的政治影响
目前,社会对于富豪移民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资产流失给国家带来的经济影响。此前有媒体报道,每年中国内地富豪流向海外的财富达100亿元。大量资产流往海外,将使中国遭受税收流失,消费流失,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其次是从道德角度审视。舆论认为,作为改革开放第一桶金的挖取者,中国富豪的成功离不开国家的支持。 今天中国社会面临着&未富先老&、&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富豪在此时选择移民海外过安定生活,不仅体现了企业家精神的缺位,更反映出他们缺少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当。
这两种批判的声音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换一个角度看,富豪移民意味着商人和政府关系的悄然转变,或许可以为中国的政治改革提供一个契机。
关于通过资产流动或移民来推动改革的思路可以在西方社会科学中找到广泛的理论支持。美国政治学家卡莱斯&鲍什(Carles Boix)在《民主与再分配》一书中提出,资产流动是推动政治改革,促进民主扩大化的前提条件之一。当所有公民都拥有投票权,社会支持的税率(即中间选民所支持的方案)要高于在只有少部分人能影响政策的精英政治下的税率。富人厌恶高税收和收入再分配,故而反对民主扩大化。而资产流动性一方面允许富人把他们的财富转移到国外,从而减少了税收改革对他们自身财富的削减。另一方面,代表广大民意的政府因为知道富人有能力转移财富,故而愿意适当减少再分配力度,以防止财富过度流失。在这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渐进的税收改革以及健全的民主制度更可能实现。
而行为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Alberto Hirschman)则探讨了&离开&这一选择对个体的重要意义。 他指出,每个公民在面对自身利益受损时都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发泄自己的不满,另一种便是逃离体制。前一种选择把公民留在体制内,需要他们在享受&发泄不满&可能带来利益的同时承受相应代价。而且大多数时候,有效地表达不满需要公民集体的力量。相反,离开只是个人行为。个体一旦离开系统,就不受系统内部的政策制约,也不用承担社会变革的风险。
政治学家德韦什&卡普尔(Devesh Kapur)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离开&,特别是保守派精英的离开为政治改革提供了机会。因为它创造了新的空间,使得原先没有政治话语权的下层民众,或者政府中有意愿改革的少数派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因而有利于民主进程。
纵观中国近30年发展,政府让一批中国的企业家们在短时间内积累了世界级的财富,也因此赢得了他们对现行体制的支持。许多大企业家或是政府官员的家族企业,或多或少受到过政府在贷款、订单、融资等方面的照顾。他们成了利益集团的一部分,因此没有强烈意愿去推动诸如完善市场经济,加大财产再分配的改革举措。而一些中小企业家尽管希望改革,但由于自身力量有限,也极少付诸行动。因此,改革总是呼声大,动静小。早在1993年,邓小平便直指:&12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
然而正如朱嘉明先生所言,改革只能由当权者推进,因为他们掌握了所有权力和资源。要让既得利益者能有改革的动力,必须解除其后顾之忧。否则他们会把改革阻止到最后一刻,即革命爆发。而移民和它所导致的资产转移能从几方面解除富豪的后顾之忧。首先,有相当数目的富豪是&移民不移居&,仍在国内做生意。但允许他们的资金通过移民的方式流出,能使他们中的部分人不再像以往一样激烈地反对再分配,从而有助于减小贫富差距。而资金流动的可行性也反过来保证了政府进行渐进而非冒进的收入再分配改革,以防止财富过度过快流失。
其次,如果在资金可以流动的情况下,富豪们仍然对税收和分配制度不满,他们还可以选择离开,而不是被束缚在原有体制下和官僚集团中的保守派一起阻碍改革。再次,中国富豪们担心的不仅是财富再分配,也包括了税收、分配、法制不完善、以及政策突变在内的更广义的财产安全。富豪移民的热情也会促使政府完善相关法律,加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从而更好地保护每个公民的个人权益。
以移民为契机推行改革这一思路在其他国家已有实践。早在19世纪的西欧,移民这一手段就被用来赶走麻烦制造者,以便政府更顺利地扩大民主范围。上世纪60年代末,印度南部大批高等种姓的精英们被排挤出了政府,很多人因此选择移民到印度北部或国外,这使得下层种姓走上了政治舞台发出自己的声音。用德韦什&卡普尔的话来说,移民用最平和的方式促进了印度民主的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国家改革的前提条件和今日中国有所不同。西欧和印度进行的改革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民主扩大化,而今日中国需要的改革包含完善法律制度保护私有财产、建立市场和政府间相对独立的关系和减小贫富差距,每一项都需要极大的政治智慧和魄力。西方政府内部支持改革的呼声很强,而目前中国改革的阻力仍在,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的国企高管即便转移了资产,也依然有足够强大的动力维护自身利益。
但既然改革势在必行,何不借着富豪移民这个契机进行一番尝试?即便不能彻底扭转现状,跬步的前进也已然弥足珍贵。至于财产流失,仅就转移个人财富的富豪而言,数额并不十分巨大(当然,贪官非法资金的流出另当别论)。据统计,中国千万富豪的海外资产占其总资产的19%。除了缴纳移民国的投资额外,主要花销都用于子女的生活教育。退一步讲,如果用这些财产换取一个保障财产安全的法律体系,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和一个更公平的社会,这样的代价也许也是值得的。&
《文明人的新生》——高更
高更(),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1891年和1895年,他两次前往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当地土著人生活在一起,直至病逝。《诺阿&诺阿》是他第一次到塔希提岛的纪行。
我的情形一天天地好起来,(指作者离开巴黎,来到塔希提海岛工作和生活后,与当地居民开始和睦相处。)终于能基本上听懂他们的语言了。附近的邻居,有三家离得较近,还有远近不等的几家,他们都把我视作他们的人。我的脚由于长时间在石子路上行走也变得僵硬起来,并感受到大地的亲切。还有我的身子几乎终日赤裸着,已不觉得晒太阳是受罪了。
文明渐渐从我身上隐退、消失,我开始用简单的方法思考问题,开始对邻居很少有憎恶的意念&&相反还产生了好感。我享受着自由生活的乐趣,动物般的自由自在,我摆脱了做作,无拘无束,从而进入了自然,并深信未来也会像眼前一样自由自在,一样美好。我渐渐平静下来,正常地生活和工作,再也没有不必要的担忧和烦恼了。
一位朋友来看我,是自愿来的,我深信是这样,他没有任何的卑下之念。他是一位年轻的邻居,人很单纯,长得也很英俊。我手中的彩色图画和木雕引起了他的好奇心。我一一回答着他的提问,启发和开导他。他每天都来看我作画或做雕塑。
当一天的工作完成之后,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我们便一起聊天,未开化的青年好奇地问了我许多关于欧洲的事,特别是爱情方面的问题。他的问话常常叫人尴尬,难以作答,而他的回答往往比他的问题更天真幼稚。有一天我把工具递给他,请他试着做一件雕刻,他惊异地盯着我,单纯而又真诚地对我说,我和别的人不一样,我会的东西别人都没本事做。我觉得这位青年邻居若戴法是世界上第一个对我说出这么孩子气的人,他的话使人想象出艺术家是有用之才&&
我筹划制作一件较大的雕刻,需要一种蔷薇木。我想要的是一段又粗又长的材料,于是便和若戴法商量。他对我说:&到深山里去吧,我知道好几处地方有很好的树木。要是你愿意,我领你去找,我们把你喜欢的树砍倒,一起运回来。&
一清早我们就出发了。塔希提岛上的印度式小径,对一个欧洲人来说是难以行走的。两边是无法攀登的陡峭的玄武岩壁,深深的裂缝间有泉水蜿蜒而下,把山岩切割成两半,涓涓细流汇成滔滔激流,终于冲出山岩,涌向大海。
山涧两边是真正的瀑布,曲曲折折奔流而下,在杂乱的树林之间有一条勉强可算作路的通道,两旁长满了面包果树、铁树、露兜树、蒲罗树、椰子树和各种巨大的蕨类植物,一派野生的绿色世界。越往岛中心攀登,树木越繁密茂盛,也就越难行走。
我们两人赤身裸体,把上衣缠在腰里,手握斧子,好几次为了抄近路而淌水。我的同伴不是用眼睛去发现路,确切地说,是用鼻子嗅出路来的。这么大的草丛,浓密的树叶和花木把整个空间都遮盖起来,煞是一派富饶多姿的壮丽景色。
寂静笼罩着山林,虽然山岩里传出如泣如诉的潺潺水声,但水声太单调,仿佛是在伴着寂静。
在如此壮观的密林里,在一片孤独、寂静中,只有我们两个人&&他。充满着活力的青年;我,在我长久的、世代相传的恶习中使精神和躯体都染上了重病的社会里,灵魂随着无数幻梦的破灭而衰老,身体因长期奋斗而精疲力尽,几乎成了一个老叟。
他走在我的前面,体态优雅,像动物一样轻松敏捷。我仿佛看到,四周的动人景色正体现在他身上,从他体内散发出来。使我陶醉的美从植物到他并通过他流泻出来,散发出一股浓郁的馨香。其间掺和着既简单又复杂的吸引力,使我们之间产生了友好的感情。
在我面前行走的果真是一个男人吗?在裸体的部落里,犹如在动物世界里,男女差别远不如我们那么明显。我们习惯于强调女性的软弱,那是因为排斥了她们强劳动的可能,换句话说,免除了她们锻炼的机会,因而顺着谎言家的假话把女性塑造成理想化的纤弱形象。
在塔希提,森林和大海赋予所有人具备发达的胸肌、厚实的肩部和粗壮的腰,海滩的沙砾和太阳的光照对女人和男人都一视同仁,大家都一样干活。男人带着女性的懒散性格,女人则具有某种男性的刚强气质。
这种男女间的共性使双方的关系更为随和,持久的裸体和纯洁的得以完美是保留至今,也消除了风俗中一切莫名的念头。诸如神秘的优越感,偷偷摸摸见不得人的寻欢作乐。那些在我们文明爱情中的所谓性虐待狂、所谓羞耻和偷情之类,都不存在于他们的观念中。
在所谓的野蛮人那里,两性间的差异的缩小,使得男女之间的关系可以亲若朋友,也可以视若爱人、眷属,在他们那里甚至没有败坏道德之罪的概念。为什么一人年老的文明人会带着令人生畏的新的尊严和陌生感去联想什么罪恶呢?只觉得脑袋瓜混沌沌的,问着自己:就我们两人?可总有一种像要犯罪的预感&&
好在已经走到了小径的尽头,我的同伴在趟过溪流的时候,向我转过身来,我看见了他的胸。
如男似女的两性幻想顿时烟消云散,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青壮男子,他那一双天真无邪的眼睛有着如水一般清澈透明的洁净。
平静随即回到我的灵魂之中,生理和心理上都感受到一种无限的欢乐。我纵身跳进清凉的溪水中。 &水冷!&他对我说。 &噢,不!&我大声回答道。 这一声叫喊仿佛在我的思想中宣告了内心深处展开的与堕落腐败的文明抗争的终结,山谷里回荡着阵阵响亮的回声。大自然理解了我,听见了我的心声。如今,在经历了斗争终获胜利之际,大自然正用她那巨大的声音在呼唤我,像迎接自己的孩子一样迎接我。
我精神大振,快速走向密林深处,似乎要溶化在大自然慈母般宽阔的怀抱中。我的伙伴始终目光平静,和我一起前进,他无忌无猜,无忧无虑,只有我在背着一个糟糕的思想包袱。
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地方山崖峻峭,绝壁陡立,茂密葱郁的树林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在它后面有一片不易发现的高地。我的向导很熟悉这一带地形,什么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十来棵蔷薇树就在这里伸展着宽大的枝条。我们选中最好的一棵,挥斧砍伐。为了截取适合我需要的材料,我们不得不把整棵树砍倒。
不知是从哪里来的一股猛力,我砍得双手都出了血,可心里觉得无比幸福,感到热血沸腾,心满意足。我似乎不是在树身上挥斧,我要砍倒的也似乎不止这一棵树。蔷薇倒地后,我还一小劲地在别的树上猛砍,一心要倾听斧子伐木的声音。从每一次挥动斧子发出的响声所形成的音律节奏中,我好像听到它正对我说: 将整座森林一起砍掉; && 将你利已的爱抛却了, 如同采撷秋末的睡莲。
文明的老人从此时起已经毁灭、死亡!我获得了新生,确切地说,一个纯洁、坚强的人在我的躯壳里获得了新的生命。残酷的殊死搏斗也许正是向恶行作无尚可贵的告别。
我兴奋不已!通过对旧东西的憎恶,获得了新的感受。现在,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呼吸到悦人的、纯洁的空气,使堕落的灵魂深处原本败坏的本能,获得一种闻所未闻的魅力,从而赋予我一种健康、纯洁的生命。这种内心的考验可以说是自我征眼,而今我已成了新人,成了一个野蛮人,一个摩里人。
若戴法和我充满着宁静的欢乐,扛起沉重的蔷薇木&&实际上扛在肩上的是大地的芳香&&返回住地。
两个筋疲力尽的人回到小屋时,太阳还没落山。
若戴法问我: &你高兴吗?& &是,我很高兴。& 我心中想,是的,我非常愉快。 每当我一记一记地在树木上雕刻时,总要用力去吸闻这胜利和重新焕发青春的芳香。
女王的读音
保罗&福塞尔在《格调》一书说:&不管你继承了多少财富,也不论你上的什么学校,只要你一张口说话,你的社会地位就暴露无遗了。一个人的言谈永远是他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的告示牌。& 他举例说,贫民阶层不在乎less和fewer之间的区别。
成立40年的&女王英语学会&已经无以为继,宣布解散。该学会的宗旨是批评拼写、标点符号和语法错误、阻止英语的堕落,四十年间甚至多次批评过女王的发音,但现在它不得不承认,在短信和推特时代它已经无法继续生存,没人在乎传统的对错标准了,该学会主席Rhea Williams曾经向星巴克指出,他们用错了less和fewer,星巴克根本不搭理她。
有一个留学机构的微博账号转发了&Queen_uk&的一条推特,说这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推特上发的原话:&世界上没有一种叫美式英语的东西,只有(英国)英语和错误(的英语)。&然后评论说:&女王陛下果然霸气。&其实这是一个著名的冒充女王的推特账号,女王的账号应该是&BritishMonarchy&,真正的女王账号发布的内容不会这么生动、劲爆,不过是女王行踪的报道,而且当然不是女王本人上网发布的,是由白金汉宫的团队更新的。
6月4日,&英国那些事儿&在微博上发布了英国女王钻石禧年致辞的中英字幕现场版视频。说&演讲全长六分钟,语速适中,发音清晰,全球最美最标准的英音没有之一!英音控们赶紧扩散起来吧。& 但其实,美式卷舌英语才是更纯粹的英语:英国最早去新大陆的移民很多保留了17世纪英语的发音方式,也就是乔叟和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这类似于现在日本和韩国保留了一些中国明代的官话发音一样。
雷诺兹说:&谁说的是女王的英语?肯定不是女王本人。她多年来说过多种不同的英语,她的读音很独特,是老式的教养和适应现代说法的共同结果。&女王的英语是英格兰南部的口音,在英国有几千万人不那么说话。这种口音本身并不高级,虽然它让人想到成功、强大。电台和电视挑选主持人时也是选南部中产阶级口音的人。BBC播音员的发音特点是Glass中的a拉得很长,听起来就像glarse,北方人的a读得短,听起来就像ass。女王和BBC英语的另一个怪异之处是把a读成e,比如land读成lend。
学外语大家当然都想学到最标准的读音,对中国有些地区的人来说,要读准英语确实不容易。美国幽默作家比尔&布赖森在《母语》一书中说:&我在英国时有一个中国同事,遇到麻烦时他就会说布如迪害弱(bruddy hairo),我以为是某种古老的广东脏话,几个月后我才明白,他说的是bloody hell(该死)。&
布赖森说:&关于英语的读音,我们能确定的一件事是,英语的读音一点也不确定。世界上再也没有哪种语言像英语这样,有这么多拼写相似读音却大相径庭的词,如five-give,low-how。英语中的两个词hegemony和phthisis各有九种读法。最荒谬的是,英语中表示读音研究的词orthoepy也有两种读法。& 如果一个人说话慢条斯理,别人都会觉得不耐烦。布赖森写道:&如果有人问你,你想吃什么,豆子还是胡萝卜?你不到五分之一秒&&眨眼间的工夫&&就能听懂我的问题、比较这两种菜的优点、给出回答。我们每天把这一过程重复几百次,通常问的人还没问完我们就已经有答案了。跟听相比,说话的效率要低得多。我们很熟悉这种感受:没法很快地找到想说的词,说到一些难发音的词时会有些结巴。我们说话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我们听的速度。所以说话时会出现简略。&
按雷诺兹的解释,我们听得比说得快,那是因为我们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而两只耳朵是&为了让我们听的比说的多一倍,听女王的英语,也听世界上的其他语言。&
『一个』目睹了整个事件的舅舅
文\咪蒙,媒体编辑、专栏作家
舅舅还是婴儿的时候,就死过一次。
那是上世纪60代,他才几个月大,就已是老病号,常常持续高烧不退。医生说,这孩子体质太差,难治。外公外婆毅然采取了行动,把他用小毛巾包好,轻拿轻放,丢在楼下阴沟旁,任其自生自灭。
之前外婆生了5个孩子,因为饥荒和疾病,只活了一个。对于孩子早夭,他们处理起来已经比较娴熟。
那一晚舅舅是怎么被救回来的,有两个版本。一说是邻居大妈围观了一阵,看舅舅哭得挺有劲,好心把他送回外公外婆家;一说是外公外婆一直不放心,每隔一阵就去探望,发现舅舅小命够顽强,抱回家接着养。外公外婆坚持是第二个版本。
后来每逢旁人提到这事,舅舅都笑嘻嘻的。他的乐观,出于对&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个俗语的高度信任。他一直在耐心等待那个后福,他有的是时间,不急。既然人生宏大的幸福已成定局,剩下的,就是在细微中寻找乐趣,做闲散的观察者。世界对于舅舅来说,就是一台大电视,搁哪儿他都能专心致志地看上一阵子,两只蟑螂打架他都能观摩半天,分析出谁是谁非。 对他这项爱好,我们那个小城市也很配合,时不时制造些乱子,提高观赏性。那种五线小城市,唯一能在全国城市中领先的,就是每年必入民间评选的十大暴力城市榜,按照恶性治安犯罪率来科学排名。城市跟人一样,总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意淫,总想爬上什么榜单风光一次,无论善恶。有一年不知什么原因,我们城市落选了,不暴力了不血腥了,大家有点愤慨,去各大论坛维权,质疑该榜单的权威性。
我上高二那年,有一天下了晚自习,骑着单车回家,后面传来密密麻麻的催促:有个中学出事了,有学生砍人了,赶快去看啊。
等我们心急火燎地赶过去,只剩一地血泊。听说是另一所学校的学生来寻仇,在校门口等着穿红衬衫的男生出来,用绞肉那种刀插入对方的肚子,把肠子扯了出来,给现场群众上了堂直观的人体解剖课。
凶手杀完人,直说自己错了错了。
他很懊悔。他要杀的是另一个穿红衬衫的。
那段时间我们都不敢穿红衬衫了。
给舅舅讲了这事,他提了21个有关细节的疑问,我答不上来,我说晚上还有作业要做呢,没法追根究底。舅舅那眼神,颇有点嫌弃我做事不分轻重缓急。
在围观这个领域,我确实不专业。舅舅跟舅妈恋爱期间,有一次,他骑着自行车,舅妈坐在后座,沿着嘉陵江边,就着微风,谈论刚看的电影《小花》。前面的一场车祸打断了他们文艺青年式的对话。两辆卡车相撞,其中一辆车门被撞飞了,两位司机变成了两团不同形状的血肉模糊。舅舅舅妈在人群中焦急地探寻,搜集有效信息。救护车来了,把受伤的司机送往医院。舅舅骑车带着舅妈,一路飞奔,追赶救护车,了解后续进展。幸而城市小,大医院就一家,快接近医院,舅舅才惊觉后座变轻了。转头一看,舅妈不见了,车速太快,不知何时摔下去的。
假若没有舅妈掉下车这个意外,舅舅会跟完全程的,他不是那种半途而废的人。后来他证明了这一点。那次他骑摩托车,遇到一场两男一女的激烈殴打,就在派出所附近。警察可能有更重大的事要忙,一时没顾过来。其中一个男人抢了路边摊的西瓜刀,毫无章法地乱砍。舅舅的新衬衫上被溅上一道血。救护车来接伤者,舅舅飞车跟去医院急诊室门外,和另外几个好事者聚在一起,分析现场情况,综合各种情报,推断应该是错综复杂的情杀。2小时后,两个男的都被宣布死亡,尸体直接被送往殡仪馆。舅舅当机立断,驱车跟去了殡仪馆,半夜1点,死者的家属才赶到,双方家属发生撕扯,舅舅前去劝解、调停,等一切趋于平静,已是凌晨6点。舅舅去吃了碗牛肉米线当早餐,心满意足地回家。那两具新鲜的尸体,知道有这个陌生人的彻夜陪伴,会不会快乐一点?
三年前舅舅来深圳,他的精华时段是在欢乐谷,观看那些坐在船里从高空滑下来,接着被无数水枪射中的游客。他说,你们先去玩别的,别管我了。我在这里可以看1个多小时。说完就深情凝视着那些曾经、正在、将要变成落汤鸡的游客们,定时爆发欢快的笑声。我说舅舅大人啊,你也太恶趣味了吧。他答,出糗就是要有人看的,没人看还出糗干嘛。
说这话的舅舅,有股禅味儿。
前段时间我家附近出了大型车祸。泥头车撞上了安全岛,两对母女被撞死,就在散步回家的路上。那个5岁小女孩被撞到脑组织溢出,全身多处骨折,尸体被抱起来时,软得像用布做的。
事故几小时之后,被撞碎的柱子修复了。血迹擦拭干净了。擦破的黄线接上了。
车祸、死亡、尸体,一切都像没发生过一样。
四天之后,死者家属和一群路人在事发地点悼念死者。如果舅舅在深圳,他一定也在其中。他是执着的旁观者,对街头巷尾每场悲剧喜剧都给予了最严肃的注视。当我们对反常事件早已麻木不仁时,只有舅舅,愿意为这些故事和事故,长久地驻足。
『一个』泪
文\周耀辉,填词人
(《一个身体》系列)
有人呼唤我。
我居然傻傻地向我面前墙上的一群头像暗中说,再见。大概二十张吧,横排成两列,黑白的,椭圆的,印在云石上,云石后的墙裂了好些缝,头像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全是男的,穿着我不肯定但姑且称之为唐装的衣服,挂得相当高,俯视着我。
木无表情。
虽然我明明知道不能够因为这里是诊所而要求这群老头为着我们的病我们的痛而难过,但,我是病人,于是我相信,软弱的人有权提出世界认为不合理的要求。
我想看到至少其中一人为我哭。
因此,我很专注地看着他们,看着他们,然后我发现我好像看到什么,怪异的什么,一时说不清楚,便听到有人呼唤我。
是护士,一身白,一手拿着应该是我的病历吧,一手半开着门。我顺着门半开时所呈现的残缺的倒三角,跑进去。
房间很简单,我看到一面镜子,写着&济世为怀&。我看到自己。
苏医生,你好。
苏医生低着头看着病历上我的个人资料,说,第一次来呀,什么事?
他的头发很黑,很亮,凸显了白白的头屑,原来他有两个头冠啊,不是说有两个头冠的人特别聪明,还是特别邪恶,我忘了。
苏医生抬起头来。五十左右吧,比我老不了多少,身体给医生袍遮掩了,看不出肥瘦,但颧骨突出得叫我想起木偶的脸,托着一双深陷的眼睛,无神的,却红。似乎刚哭过。一个中年男人,还会哭吗?你刚哭过吗,苏医生?
我不敢问,像所有懦弱的人,因为我还困在自己的羞耻当中。
我,我下体有些不舒服,有些分泌物。
苏医生的眼睛从无神变得无情了,盯着我。还是我的错觉。
你躺下来,让我检查一下。我躺下来,感觉更像一个病人,他更像一个医生。 姿势,确定权力关系。
站着,是有条件施与的,躺着,是等待帮助的。假如此刻有人来到我身旁坐下来,他必定是来探我病,坐着,是同情的。此刻,没有人同情我。
我退下裤子。我只能赤裸裸地接受一个陌生人的检查。虽然,像我这样的人,这样的感觉不算罕有。
你的性生活正常吗?苏医生问我。
我明白他的意思。所谓正常,就是专一。而我,并不专一。我的不专一,甚至不是苏医生所谓的不正常。
大概每个月一次吧,我总忍不住找她。在一个旧区里,她的房间跟苏医生一样,非常简单,最大的分别是灯光。她的,很暗。但同样有一面镜子,上面没有刻上一个字。我怀疑我就是在镜子面前染病的。
三天前,我找她。这次,一如以往,她什么也不用做,只要替我做一件事,就是把我从男变成女。像她一样。有时,她是男生打扮,工作时,她一定化上浓妆穿上艳丽的裙子。
她退下我的衣服,然后一件一件穿上她的,然后一笔一笔一抹一抹地替我化妆。我想起殡仪馆的化妆师,我觉得她也在替一个死人化妆,但我觉得我同时慢慢活过来。
世上能够让我死去活来的人,其实,有几个?
最后,她拖着我站到镜子前,见证我们的重生,我们的关系。我们都站着。我看到自己,我看到画上黑线的眼睛,轮廓鲜明了,竟然像两滴泪。
泪,原来像眼,眼,原来像泪。
分不清的时候,益发想分清楚。我望着镜中的我们,问她,我是否很变态? 我想哭,但我也不想哭。
有人说,不会为我流泪的人,不值得我为他流泪。
我明白,我非常明白。可是,我呢?我值得为我流泪吗?
时间到了,我要走了。之前,我跟她说,可以再替我检查一次,确定我的脸是否真的没有留下任何化妆的痕迹。我约了我太太。
当晚,洗澡的时候,就发现下体冒出一些分泌物,不氧不痛。我跟苏医生只说了最后这一句,其他的,没有,只补了:当天,我找过妓女。
反正,在他的心目中,就是不正常。
忽然,我下腹感觉一滴凉。是苏医生,流着泪。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流着泪,而且握着一只形状很奇怪的杯,叫我想起切半的8,刚好接着他的泪。一滴一滴一滴,有一滴,滴到我身上。
人,不是只有三种眼泪吗?一是基本的泪,覆盖眼球的一层薄薄的,保护的,二是反射的泪,像给烟熏到,没有意义的,三是情感的泪,为了喜怒哀乐,由衷的。
苏医生的泪是哪一种?他哭什么?
他越哭越厉害,装泪水的杯半满了。他示意我穿好衣服,站起来。然后,他的泪停了。
我们一起回到最初的椅子,坐着。
苏医生把那杯泪水上了盖,交给我,说,拿回去,分三,你,你太太,和你找过的妓女,都喝。
有一种眼泪是治疗的,他说。
我看着他的一双红眼睛,跟先前一样无神了。也许,他之所以渴望正常,只是因为他不想看到更多不正常的伤痛。
在我离开诊所的时候,刚好来得及看一看墙上的一群黑白头像。我马上明白刚才我所发现的怪异是什么。那二十个老头原来都长着差不多的一张脸,是苏医生的脸。
墙上的裂缝,一定是他们的泪流下时的脉络。墙角满是水的痕迹。
假如此刻有人来到我身旁坐下来,我怀疑我也会跟她坐下,然后一起哭起来。滴在地上的泪水,将会变成一只眼。
也许,我不用谁为我哭,我但愿可以为自己流泪。
2012年11月 香港
『一个』你妈贵姓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拉拉文艺圈里,帕特里夏&海史密斯首先是女王,其次才是作家&&那本风靡一时的邪典小说《天才雷普利》的作者。什么是女王?就是哪怕红颜已老、沟壑纵横的面庞上完全寻不到当年美貌的痕迹,五十五岁的海史密斯小姐仍然可以端坐在她的寓所里,不紧不慢地对着来朝拜她的文艺女青年挑三拣四。法国小说家兼翻译家玛丽昂&阿布达朗(Marion Aboudaram) 初出道时,就在觐见女王时深受打击。&走吧,&女王说,&你不是我要的型(type)。&
玛丽昂得承认这话虽然伤人,但很诚实。女王穷尽一生,身边不停轮换的伴侣大多都是那种比玛丽昂更年轻(对海史密斯而言,当时刚满四十岁的玛丽昂已经太&老&了)、更苗条,更有女人味的&型&。在这一点上,海史密斯的口味与那位将她的第一部小说《列车上的陌生人》改编成电影的大胖子希区柯克惊人地一致:美丽、娇弱、教养良好而稍微有点神经质的金发女郎,永远是第一选择。那次会面,甚至玛丽昂带去的女伴从女王那里收获的目光都要比玛丽昂本人更多些。&我估计,&玛丽昂事后说,&当时她是宁愿要她的。&
帕特(帕特里夏的昵称)从未爱上玛丽昂,而玛丽昂尽管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却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追随她。据说,在海史密斯的个人资料中,玛丽昂写给她的情书是最风趣最讨人欢心的。渐渐地,女王开始向玛丽昂唠叨她的心事(好像世上再没有一副更耐心的耳朵了),甚至在玛丽昂着手将一本英语蕾丝小说(lesbian novel)翻译成法语时给予指导性意见。事情照例如此:海史密斯以为对方在依赖自己时,她本人依赖对方的程度也达到了峰值&&而玛丽昂最明智的地方在于,她知道这一点,却从不说破。
有一次,女王卧病在床,玛丽昂试着引诱她喝下一碗汤,用那种大人哄骗倔强的孩子的方式。&喝一勺吧,这一勺为了爱伦&坡。&她知道,坡是海史密斯的文学偶像之一,而且《天才雷普利》获得的第一个文学大奖就是&爱伦&坡奖&。这一勺顺利地沿着食管滑落。
第二勺为了莎士比亚。
&第三勺,呃,阿加莎&克里斯蒂?&帕特没再往下咽,她抬起因为长期酗酒抽烟而显得格外浑浊的眼睛。
&不,&她说,&不要阿加莎&克里斯蒂。她的书比我卖得多。&
尽管这话很符合海史密斯的一贯毒舌风格,却未必仅仅像它的字面意思那样直白。海史密斯对克里斯蒂的那种直觉性的排斥,恐怕更多的不是出于羡慕嫉妒恨,而是风格上的南辕北辙。一样是杀人如麻的虚构世界,克里斯蒂走的是传统的侦探主导路线,悬念系于&凶手是谁&,诱人的是在以正压邪的过程中展现的逻辑之美&&但&正必压邪&的结局本身并无悬念,这个预设的前提里裹挟着推理小说的死忠读者们不可或缺的安全感;到了海史密斯笔下,&凶手是谁&的答案一早就扔给你,你明知人是雷普利杀的,还是不由自主地跟着他的视角一路担惊受怕,承受某种无法言说的困扰。到后来你发现,案子居然是可以破不了的,正义居然是会被邪恶欢乐地吞噬的,坏人居然是会逍遥法外的。更为惊悚的是,你甚至开始同情他,你的三观在这个邪恶的、分裂的天才面前渐渐无法统一在同一个平面上。按纽约书评人角谷美智子的说法,这叫&诱使读者暗暗和主人公悖德的观点合流&。
大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在《天才雷普利》里看到的是&诗一般的韵律&,另一个声名显赫的严肃作家欧茨认为那是一个&用拉伯雷或斯威夫特的笔调刻画野蛮不仁&的标本,执导《天才雷普利》的安东尼&明格拉则在其中找到了&世界文学中最耐人寻味的角色&。不过,那些研究海史密斯本人的学者和传记作者们,从小说里收获的东西好像更特别一些:他们将文本和作者自己的生平故事对照起来,得出的结论差不多等于一份完美的精神分析案例。
结论一,童年创伤是痛苦的根源。这是弗洛伊德的陈腔滥调,但套在海史密斯身上简直像教科书那样合适。她的诞生纯属意外,因为身为商业艺术家的父母当时并不乐意让孩子打乱事业的节奏,为此,母亲玛丽甚至屡次拿松节油充当堕胎药。堕胎未果,帕特的降生和父母的离婚几乎同时完成。帕特从小就知道自己是不受人欢迎的孩子,常常要面对母亲这样让她难堪的质问:&真滑稽,到头来,你怎么居然还会喜欢闻松节油的味道?&
结论二,性向的分裂造成了人格的分裂。从小对继父的刻骨仇恨(其实没有任何资料表明继父对她有什么苛待的地方)和长大后与生父噩梦般的重逢(他竟然想轻薄她),似乎奠定了她终生&厌男症&的基础。面对如潮汹涌的追求者,她曾那么努力地想当个&正常人&,为此不惜与雅斗村的一位男小说家订婚,最后终于在床上痛定思痛&&&男人不会让我有快感。&于是就有了一个接一个女朋友,于是就有了那种用狂放不羁的做派来掩饰隐隐愧疚的心理&&现在你能想明白为什么《天才雷普利》中雷普利和迪基的同性关系可以写得如此曲尽其妙了吧&&为什么,当&那件事&被迪基满怀鄙夷地拒绝之后,雷普利的杀人动机终于加上了一块最重的砝码?
结论三,母亲是帕特永远的心魔。帕特一生都在跟风情万种的母亲玛丽纠缠不清。她们的来往书信里充斥着时而热烈时而暴烈的句子,据说美国出生的帕特大半生在欧洲居无定所,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避开跟玛丽过多接触。然而,同样是这个帕特,在跟玛丽昂的三年恋情中,最让后者尴尬的一件事是:每每到了翻云覆雨的紧要关节,帕特都会轻叹一句:&来,跟我说说你的母亲&&& 可以想见玛丽昂当时的表情,也许跟《大话西游》里那位被唐僧一句&你妈贵姓&就问得浑身瘫软的小妖一样崩溃。
结论四,最后一条结论足以让前三条动摇。帕特似乎一辈子都在拼命将自己拉回理性的轨道,她十岁那年最爱看的书叫《人类心理》,她定时定量地拜访心理医生,她的日记、笔记上充满各种各样的日期、列表、地图,秩序井然到让人窒息,用来掩盖她真实生活中的杂乱无章。学者们经过仔细比对,发现她有不少记录的时间和事件对不上号,有明显的刻意伪造时间顺序的迹象。时间可以伪造,别的呢?那些她向不同的人叙述的她对母亲的恐惧、对继父的仇恨(其中有不少被证实是夸大其词)呢?她的悲惨的、每天晚上都会被噩梦惊醒的童年呢?她那些与精神分析原理严丝合缝的人生故事呢?不能往下想了,还是那句话:我们最好把作家的日记当小说看,而把她的小说当日记读。
中国字体行业调查:本来我们该有更多种“汉字”
文\南方周末
(图为南方周末字体版权范围内的字体,作为使用汉字最大量的国家,我们可用的汉字字库只有421种,而日本有2973种。)
中国汉字字库有421款,而日本的字库则有2973款。
&飘柔&判决让整个字体行业心头一凉,不少字体企业悲观地认为这会助长本已严重的字库盗用风气,甚至哀叹&字体设计已死&。
盗版挤占字体行业的生存空间,字库厂商从几十家减少到几家,真正具有生产规模的只有方正和汉仪。但从2002年至2010年,汉仪却没有一款新字库上市。
50岁的残疾农民崔显仁从2004年起在街头卖艺乞讨,他的手艺是写自创的粉笔字,渐渐地每个月也能有七八百块的收入。通过微博上网友拍的照片,2011年10月,方正字库的职员在青岛街头找到他,付给他5万元,请他写出1000个汉字&&这种风格方正字库的人从没见过。
方正字库先把这1000个字做成电脑字型,再设计出另外5763个汉字&&6763个汉字,是中国国家标准简体中文字符集(GB 2312-80)收录的所有常用汉字。然后他们将向市场推出一款新的字型库,名叫&方正显仁简体&。
消息传出,很多网友的第一反应是:字体也能赚钱啊。
这个反应的背景是另一个惊呼:字体也有版权啊&&此前方正对字体版权的几单官司,也让很多人认为是&利欲熏心&。
并不是字体行业利欲熏心,而是这个行业已经大规模萎缩,几乎很少字体设计师能以本行为生。
日,距国家版权局就《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公开向社会征询意见结束仅余一周,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与字库公司发起了行业维权。呼吁从两个途径实现对字体设计的法律保护:在著作权法中明确字体设计属于美术作品;明确字库属于计算机软件。
(图为残疾农民崔显仁在街头地上写字,这一字体被方正买下,取名&方正显仁简体&。在中国字体行业萎缩、大量字体设计师转行的今天,这的确算一个大新闻,而上一个类似的&大新闻&,被买下的是徐静蕾的&静蕾体&。)
&巴&字不能保护
2007年,方正员工玩美国暴雪公司的著名游戏《魔兽世界》中文版,发现游戏中大量使用方正北魏楷书、方正剪纸、方正细黑等五款字体,但并没有获得相关授权。方正起诉暴雪及相关中国公司侵犯字库著作权,时称&中美IT知识产权第一案&。
法院一审判决承认,五款字库中的字型属于受著作权法保护的美术作品,被告侵犯了方正字库的复制权、发行权和获得报酬权,判决暴雪等公司赔偿方正经济损失人民币140万元及诉讼合理支出。但判决不承认字库属于程序软件,也就是说字库不能依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维护权利。这宗&第一案&至今仍在二审,双方争议主要集中在赔偿金额。
字体作为美术作品进行保护,还是作为计算机软件进行保护,有多大区别?
2008年,方正字库发现宝洁公司在洗发水瓶上用了&方正粗倩简体&当中的两个字:&飘柔&,没付一分钱。方正告上法庭,向宝洁索赔50万元,2011年二审判决,方正输了。此案一审判决理由是:方正倩体字库符合著作权法规定的美术作品的要求,可以进行整体性保护;但字库中的单字不能作为美术作品给予权利保护。二审判决则避开了单字是否是美术作品的问题,认为宝洁公司得到了方正的&默示许可&。
方正字库业务部副总经理黄学钧用&混乱&二字形容字体行业面对的法律现状。各类字体侵权官司的判决没有一致的逻辑,甚至矛盾。
单字、字库和字库软件分别对应的是美术作品、数据库、计算机程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单字由字体设计师逐个绘制,绘制的过程是作品的创作;字库是将绘制好的单字转换成计算机代码、数据文件形式的集合物;字库软件是一组指令代码,供用户在计算机上显示、调用字库及单字。使用字库软件在计算机上调用和显示单字,是对作品的接触和利用。
也就是说,一套字库汇集了两种专业人员的劳动&&字体设计师的美术创作和计算机程序员的程序编写。
如果不作为美术创作得到保护,字型创作者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就没有设计师愿意去创造字体;如果不作为计算机程序得到保护,程序员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权利保护,没有人愿意把设计师的字体开发成可以被广泛应用的软件。
因此&飘柔&判决让整个字体行业心头一凉,不少字体企业悲观地认为这会助长本已严重的字库盗用风气,甚至哀叹&字体设计已死&。
就在&飘柔&侵权案败诉的同年,另一家字库企业汉仪公司在南京起诉昆山和上海的两家公司,后者的童床商标&笑巴喜&未经授权使用了&汉仪秀英体&字库中的这三个字。判决结果是&笑&和&喜&两个单字作为美术作品受到著作权保护,&巴&字算不上作品;被告应停止在注册商标中使用这两个字,赔偿汉仪公司2.8万元。
(日本许多公司每年都会举办字体设计大赛,奖金优厚。图为&石井赏国际字体大赛&部分参赛和获奖作品)
一字十四美金一字几毛人民币
平面设计师应永会是字体行业中的&个体户&。日,在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发生26小时之后的官方新闻发布会上,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一句&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5天后,应永会在这句话前加上&最高指示&四字,设计成&文革&时期大字报的字体供网友免费下载。这些字体很快受到网友们的追捧,有人建议将它们做成T恤衫,一家杂志社甚至邀请应永会去做签约原创设计师。
&字体有自己的性格和表情。&应永会说。&文革&时期大字报、语录最常用的字体是&姚体&的一种变体。&姚体&是原中华书局聚珍部主任姚竹天于民国时期设计的。&姚体&结合了黑体的刚劲、扁平和宋体的规整、简洁,显得粗壮、有力,迎合了&喊口号&的需求。
2005年,应永会在网上看到日本字库公司&欣喜堂&在做他喜欢的中国古典汉字字型,激发了他的兴趣,开始研究为字体造型。
日文字体的丰富和优秀,在中国字体行业和平面设计行业无人不知。日本工业标准(JIS)日文字符集当中的常用日文汉字超过6300个(&第一水准&、&第二水准&),几乎与GB 2312-80的常用汉字相当。但至今中国汉字字库只有421款,日本的字库则有2973款。
1987年,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25岁的活字设计师陆华平以一款百余字的隶书字体参加日本森泽字体公司的字体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至今在国内后无来者。300万日元奖金因为史无前例,让陆华平所在单位一时犯难,临时决议分配方案,陆华平分得约100万日元。
森泽公司随即请陆华平做完整套字库。在年,陆华平为森泽绘制了八千多个日文汉字,这套字体被命名为&陆隶&,森泽支付的作者报酬是每字14美金。
1990年代是中国字体设计的黄金年代,由于排版技术换代,计算机字库的市场需求量很大。国内字库厂商大大小小几十家,较知名的有方正、汉仪、华文、华光、中易、四通、长城等。不同的字库厂商有不同的排版系统,比如方正的报纸排版系统、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的图书排版系统。受技术水平所限,各家系统无法兼容,于是都积极开发自己的字库。汉字字库从不到100款发展到130款。
随着字库兼容问题得到解决,字库设计程序被破解,盗版也不期而至。2003年,方正&兰亭字库&首次通过法律打击盗版。在此之前,盗版其实已经在字体行业屡见不鲜,不过小的字库公司一般选择忍气吞声。
盗版挤占了字体行业的生存空间,字库厂商从几十家减少到几家,真正具有生产规模的只有方正和汉仪。汉仪公司成立于1993年,1995年推出第一批56款中文字库,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汉字字库公司。2002年汉仪公司的字库达到130款,但从2002年至2010年,汉仪却没有一款新字库上市。近十年中,几乎没有客户主动向汉仪支付字库的使用费。
2001年,香港设计家廖洁连在上海采访陆华平,陆感叹字体设计不值几毛钱,不能谋生。&没钱赚谁会进来做?&如今陆华平已彻底离开字体设计行业。
(香港&九龙皇帝&在街头涂鸦的字体,已经成为香港文化的一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请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付薄酬。)
每一个字都是人做的
&没有人教育公众,字体设计也是知识产权,应该受到保护。&黄学钧说,&人们一方面希望设计师设计出更多字体丰富生活,装点城市,一方面却不愿为设计埋单。而在国外,买字体早已是非常普遍的观念。&
眼下方正字库官方微博的置顶帖是一段约10分钟的视频,以粗倩简体&飘柔&二字为例详细介绍了一款字体的设计生产流程。
&字体是活字,6763个汉字,都需要一个一个做。&方正字库首席字体设计师朱志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出版行业使用的GBK标准字库,更是有21003个汉字。日本知名字体设计师铃木功和他的两名助手设计、开发的一套明朝字体&AXIS&,耗时十年。
平面设计师广煜受邀为方正设计一款&基础像素体&。他用PhotoShop软件绘制出607个汉字,这些汉字包含了几乎所有的偏旁部首和笔画部件。方正的员工在这607个字的基础上完成余下的六千多个字,再交给广煜审看修正,如此往复数轮。
广煜也设计过英文字体。26个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加上数字、符号,总数不超过100。汉字字体设计的工作量比英文大多了,&比如两个同为&马&字旁的汉字,根据另一半的结构繁简,&马&的高矮胖瘦也会不同,要逐个绘制;&国字框&里边是玉、口还是木,外框的大小也不一样。&
所有电脑活字设计完,需要进行字体编码,一个编码对应一个汉字。再将编码汉字转换成矢量字,保证字体自由缩放而不变形模糊。这个过程又要花去一年时间,最终形成字库软件。方正的&基础像素体&从广煜动手设计至今已有三年,仍未发布。
字体一旦发布,广煜作为设计师除了拥有署名权,在30年内他将从这款字体的销售、维权诉讼所获利润中分得10%。&方正显仁简体&则是发布后50年内的所有销售利润全归崔显仁。方正希望利用这件事的知名度,让更多公众认识到字体设计的价值,认识到创作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命运,但这一切全赖创作者的权利得到充分保护。
作为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字库企业,方正字库的主要收入来源分成两块。一是新闻出版行业付费使用字库,大一点的媒体使用方正一百多款字库,每年付费5万元;发行量相对较小的报纸,也有2万一年的价格;杂志社2万一年,书籍出版按单本授权是500元,出版社整体授权根据出书数量不同也有不同价格。二是向微软、三星、可口可乐、伊利之类大企业授权使用字库。两块收入大约各占一半,后者略多。
方正也向个人用户零售字库软件,但因为顽固的盗版使用习惯,这部分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百度上搜索&方正粗倩下载&,结果页面超过250万,企业对此毫无维权能力。
与此对比,美国蒙纳字库,如今年收入超过1亿美元,并已在纳斯达克上市,目前也有一百多款繁简体中文字库。
(这不是书法,是日本Adobe公司设计的Kazuraki字体,它突破了汉字必须是正方形的限制,也实现了连笔。)
结果只能有丑字体
应永会从旧货市场上淘来两套雕版印刷时代的老刻本残本。一本浙江民间刻本,清代流传于浙江一带,另一本博州小楷,刻本内容是《大明律》。基于这两套老刻本,应永会用四年时间做完了五千多个&浙江民间书刻体&和2500个&博州小楷&。
2010年,上海朱家角水乡音乐节以2万元价格购买了他的&博州小楷&字体,在宣传册、海报中使用。
由于新闻效应,街头手艺人崔显仁的&方正显仁简体&的字库还没做完,2011年底,湖南一家报纸已经找上门来,要买&显仁简体&的&越活越开心&五个字,用在报纸的新年特刊。报社为这五个字付了1000元。
&在中国,字体设计养活不了我和我的家庭。&应永会跟其他字体设计师一样,碰到更多的是不愿为字体设计埋单的人。他将做好的部分字体贴到博客上,围观、叫好的很多,随即他开始接二连三地在新面市图书的封面上与自己设计的字体&不期而遇&。应永会的字体设计一般是卖给报纸、杂志,也有强调设计感的帆布鞋公司找他定做字体。他的主业还是平面设计。
为了生存,一些字体企业拼着降价&&你这套字库十块钱,那我就九块,或者八块,&只要能挣一点点钱,大家都会拼,没有规则,也没有约束。& 应永会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廉价迫使一些字体公司用很短的时间设计出大量快餐字体,比如&霹雳体&、&火柴体&。&这些失去汉字笔法,一味标新立异的&丑&字体出现在城市街边的招牌上,只会是对城市环境的一种污染。&
日本&欣喜堂&以中国书法和古代刻本为原本创写了&汉字书体二十四史&,受到国内字体爱好者心情复杂的追捧。这些字体也在陆续形成完整的字库软件进入市场。&欣喜堂后边其实就一个人,&黄学钧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大概一两年推出一套字库,不光能活下来,而且能活得挺好。而国内像应永会这样的设计者,全靠热情。&
方正字库目前的主要开发工作仍是对传统&黑宋仿楷&字体的再设计,以满足新闻出版行业的创新需求。&显仁体&、&静蕾体&这类个性字体很难获利。而像欣喜堂那样以传统书法、刻本为范本的字体开发,黄学钧认为没有难度,&我们可能做得比他们还好。日本字体好,我们从业人员不服气,比他们强是我们的目标。&
但在目前的生存环境,方正字库的业务只够基本养活八十多人的开发队伍,&再往深里做,就很困难。&日本字体设计行业的发达,依赖的是出版行业的发达和著作权保护的完善,同时还有专业院校、机构对字体进行充分的基础学术研究,这是中国字体企业投入不起的。
方正字库在微博上贴出了一份日本高速公路路牌设计的官方文献,分析他们实用字体设计的细致与科学。&相比之下中国实用字体领域的空白太多,可做的太多。&黄学钧叹道,&我们不是没能力。方正也与国家公路交通研究机构接触过,感受是公众无需求,主管部门无意识,你讲的他不能理解。&&
可以选择真好
文\彼得&巴菲特 译\赵亚男
我在斯坦福大学读一年级时,遇到了一件事,它让我真正懂得了自由的可贵。
  有一天,我经过宿舍走廊的时候,听到一个女孩正通过电话动情地说着什么。这个女孩我认识,我不希望偷听或介入别人的事情,于是小心翼翼地走开了。过了一会儿,她沿着走廊哭着走了过来。
  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原来她是喜极而泣。她刚才是在给自己的父亲打电话,并跟他做了一次倾心交谈。她告诉父亲自己现在有多么不开心,多么不知所措,告诉他如果自己继续沿着现在这条道路走下去,未来只会一片黑暗,甚至注定会失败。她父亲在听她讲完之后沉默了一会儿,最后终于同意她不必非得做医生,她可以遵循自己的意愿去当一名律师。
  我的同学擦掉眼泪,她的压力得到释放,现在几乎要破涕为笑了,她说:&是不是太棒了?&
  我站在那里,极力想找些安慰和鼓励的话,但满脑子想的只是:&可以选择真好&&但这就是选择吗?医生或律师?在所有能够实现的梦想中,你只有两个选择吗?&
  我不记得自己当时到底说了些什么,或许我只是点了点头,但它引发了我对许多事情的思考。当然,其中一个是关于选择以及不同的人如何做出选择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选择与优势之间复杂而又矛盾的关系。
  什么是真正的优势?大多数人只是通过金钱和金钱所能买到的东西来对优势进行定义,认为拥有优势就等同于拥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能够享受华服美食,有一张洁净且冬暖夏凉的大床。这一切虽然美好,但这就是优势的本质吗?我想不是。
  如果人生由我们打造,如果我们直面挑战去开创自己想要的人生,那么我可以很明确地说,优势的本质是拥有最广泛的选择权。
  想想那些非洲村民,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政府的腐败或缺乏教育机会,他们只能通过耕种或放养几头瘦弱的牲口来勉强糊口,终此一生。他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显然是如何能让自己和家人吃饱并找到一个住所。但是,经济安全和物质享受并不是这些人唯一被剥夺的东西,他们往往还被剥夺了选择权,这和其他任何东西的缺失一样残酷。
  这又使我想到了斯坦福大学的那个同学。显然,她很占&优势&,她的家庭很富有,她享有世界一流的教育机会。从理论上讲,她几乎拥有无限的选择权。
  但事实上,她的选择空间受到了家庭偏见的挤压,这种偏见狭隘地定义了什么是&好的&&适当的&&有社会地位的&职业选择。当然,我并不是说成为医生或律师有什么不对,只要这是一个人真正的理想。但对我的同学来说,她的个人理想似乎并未在人生方程式中占据多大比例。家人在她身上强加了一个未来,至少在当时她逆来顺受了。
  换句话说,一方面她的父母给了她无限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他们又剥夺了其中大多数可能性。如果她想成为一名老师或舞蹈演员将会怎样?如果她在无数的可能性当中,挑选了一个不太稳定但很有满足感的职业将会怎样?
  毫无疑问,这个女孩子的家人是为了她的最佳利益着想,他们希望她能够过上舒适的生活并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希望她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但是&正确&的选择,没有必要都得是稳定、舒适或理所当然的选择,其他人帮我们做出的选择通常不能算做选择。如果只是僵化地、被动地接受,那就是对我们所谓的优势的一种浪费。《读者》2012第21期
『一个』《纽约时报》特惠中
电话铃响的时候,她刚洗完澡。虽然家里来了很多亲戚&&她能听到他们在楼下的说话声,她似乎从来不知道自己竟然有这么多亲戚,而他们也似乎永远不会离开&&但没有任何人接电话。连留言机也没有按照詹姆斯设置的那样,在响铃五次之后应答。
安妮用浴巾裹住身体,走到床头柜边,湿哒哒的头发不舒服地挂在她的后脖颈和裸露的肩膀上。她拿起电话,说了声&你好&,电话那头叫出了她的名字。是詹姆斯。他们在一起生活了三十年,一个词就能让她听出来是他。从来没有人能用他那样的语气叫她安妮,从来没有。
一时间,她说不出话来,甚至忘了呼吸。他开口时,她恰好在呼气,现在她觉得自己没有空气的肺扁得像一张纸。然后,他又叫了她一次。这次,声音是犹豫而不确定的,这不像平时的他。力量瞬间从她的腿上溜走,就像突然塌陷的沙堆一样,她轰然瘫坐在床上,浴巾滑了下来,满是水的臀部弄湿了身下的床单。如果身后不是床,她肯定就坐到地上去了。
她的牙齿开始打架,这倒让她恢复了呼吸。
&詹姆斯,你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如果在平时,她的口气也许会有些不耐烦,或许像母亲责怪她十一岁的儿子怎么又不按时回家吃晚饭,但现在,她听上去吓坏了。要知道,楼下窃窃私语的亲戚们,正在商量他的葬礼。
电话那头笑了。笑声有些不知所措。&噢,怎么说呢,&他说,&我也不确定我在哪儿。&
她的脑子一团乱,第一个冒出来的想法是,他在伦敦误了飞机,虽然她还记得飞机起飞前他在希斯罗机场给她打过电话。第二个想法更合情理些:尽管《时报》和电视新闻都报道没有幸存者,实际上却至少有一个。她丈夫从燃烧着的飞机残骸里爬了出来,惊魂未定地在布鲁克林的街道上游荡。残酷的事实是,燃烧的飞机撞上了一栋房子,死了二十四个居民,而这个数字还在升高,直到世界的注意力被另一场悲剧吸引。
&吉米,你好吗?你&&有没有被烧伤?&这个问题可能带来的悲惨答案突然击中了她,这冲击力就像一本很重的书砸到了光脚上,她哭了起来。&你在医院吗?&
&安静,安静,&他说。她焦虑时,他总是这样哄她的,这个词也是构成他们三十年婚姻生活的细小部件之一,于是她哭得更厉害了。&安静,宝贝儿。&
&我不明白!&
&我很好,&他说,&我们大多数人都很好。&
&大多数&&?还有其他人?&
&机长不行,&他说,&他情况不好。也许他是副驾驶。他一直在尖叫。&我们掉下去了,没燃料了,哦,上帝啊。&还有&这不是我的错,别怪我。&他还这样喊。&
她浑身冰凉。&你到底是谁?为什么这么恶劣?我刚刚失去了丈夫,你这混蛋!&
&宝贝儿&&&
&别这样叫我!&由于哭得太厉害,清鼻涕从她的鼻孔里流了出来,她用手背擦了擦,又随手一甩,这个举动是她以前从来不会有的。&听着,先生&&我会查询号码,然后报警,警察会收拾你的,你这个不管别人死活,没有感情的混蛋&&&
但她说不下去了。电话那头是他的声音,确定无疑。何况这个电话楼下一屋子人都不接,留言机也不应答,似乎表明这是专门打给她的。还有&&安静,宝贝儿。就像那首卡尔&帕金斯的老歌里唱的。
他一直没说话,像是在等她自己想明白。但还没等她开口,电话那头嘀了一声。
&詹姆斯?吉米?你还在吗?&
&在,但也说不长了。飞机掉下来的时候,我试着给你打电话,我猜这是我能打通这个电话的唯一原因。其他人也在试,打了很多遍,但都打不通。&又嘀了一声,&我的手机快没电了。&
&吉米,出事时你知道吗?&这一点对她来说是最难以接受和最可怕的&&就是他当时是知道的,哪怕只持续了一两分钟。或许别人脑子里的情景是烧焦的尸体,与身体分家的、露着牙齿的头颅,甚至是先到的手脚不干净的人会去顺手牵羊摘掉受难者的结婚戒指和钻石耳环,但让安妮&德里斯科尔失眠的却是这样一个画面:吉米从下坠的飞机窗口往外看,街道、车辆和布鲁克林棕色的公寓建筑不断逼近;毫无用处的黄色面具像小动物的尸体,被下降的气流吹得呼啦啦往后翻着;头顶的行李柜砰地打开,随身物品满仓飞,某人的诺瑞克[ 诺瑞克(Norelco),飞利浦剃须刀的某一系列产品。]剃须刀沿着倾斜的过道滚过来。 &你知道你们要掉下来了吗?&
&不,&他说,&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直到最后关头&&也许只有三十秒,尽管在那种情势下很难对时间有正确的判断,我总是这么想。&
那种情势。下面那句更是话中有话:我总是这么想。就像他遇上过半打的波音767失事,而不是一次。
&不管怎样,&他接着说,&我打电话是想告诉你,我们提前到了,所以在我到家之前,赶快让联邦快递的家伙从我床上滚下去。&
她曾莫名地认为送快递的人很有魅力,很多年来,他们俩一直拿这个婚姻中的小插曲开玩笑。她又开始哭了。他的手机又发出几声嘀嘀的声音,像是在责怪她。
&我想,我大概是在手机开始响第一声前一两秒钟死的。所以我才能打通这个电话,但这家伙很快就不愿为鬼魂服务了。&
他咯咯笑了起来,好像这有什么好玩的。她想,也许在某个层面上,这件事确实有滑稽的地方。或许,她最终也能发现其中的幽默。再给我几十年吧,她想。
然后,他用那种她再熟悉不过的自言自语的口气说:&昨晚为什么不给这该死的东西充电呢?怎么就忘了呢。忘了。&
&詹姆斯&&宝贝儿&&飞机是两天前坠毁的。&
电话那头停顿了一下。谢天谢地,没有再传来嘀嘀声。然后:&是吗?科里太太说过,这里的时间很奇怪。有些人同意,有些人不同意,我当时也不同意,可现在看来她是对的。&
&玩红心牌了吗?&安妮问。她觉得自己的精神已经脱离了那具臃肿潮湿的中年妇女的皮囊,恍恍惚惚飘荡在外,但她仍然记得吉米的老习惯。玩克里比奇或塔牌也行,但红心牌[ 红心牌(hearts)、克里比奇(cribbage)、塔牌(canasta)都是纸牌的玩法。]是他的最爱。
&嗯,&他承认了。紧接着,嘀嘀声又响起来了,仿佛是在补充他的说法。
&吉米&&&她犹豫了一下,以便确认自己是否真的想要答案,但却仍然拿不定主意,&你现在到底在哪里?&
&有点像中央车站,&他说,&但更大,更空。怎么说呢,就像并不是真的中央车站,而是&&拍电影搭的场景。你明白我说的意思吗?&
&嗯&&我想我能理解。&
&这里绝对没有一辆火车&&而且,我们也听不到远方有火车的声音&&但这里到处都是门。哦,还有个坏了的自动扶梯,上面都是灰,有几阶台阶还坏了。&他停了一下,再说话时,他压低了声音,像是怕被人听见,&人们正在离开。有些人沿着扶梯走上去了&&我看见了&&但是大多数人走的是门。我想我很快也要走了。首要一点,这里没东西吃。倒有个糖果贩卖机,可是那也坏了。&
&你&&饿吗,宝贝儿?&
&有点。我最想喝水。给我一瓶达萨尼[ 达萨尼(Dasani),可口可乐公司出品的瓶装纯水。],让我干什么都行。&
安妮有些歉疚地看看自己仍然挂满水珠的双腿。她想象他舔去这些水珠,这个念头竟让她身体一阵震颤,她觉得自己真是个罪恶的女人。
&我不要紧,&他急忙说,&起码现在还挺好。但留在这里没意义。只是&&&
&怎么了?怎么了,吉米?&
&我不知道该走哪扇门。&
又是嘀的一声。
&要是知道科里太太走哪扇就好了,她把我的牌拿走了。&
&你&&&她用浴巾擦了把脸。刚出浴室时,她浑身清爽,现在却鼻涕眼泪一大把。
&你怕吗?&
&怕?&他想了想,&不。只有一点担心。主要是不知道该去哪儿。&
回家,她几乎脱口而出。找到正确的门,回家来。但如果他真的做到了,她会想见他吗?鬼魂倒没什么,可万一她打开门,看见的吉米冒着焦烟、双眼通红、牛仔裤&&他出行总是穿着牛仔裤&&烧得粘在腿上怎么办?万一科里太太也跟他在一起,扭曲的一只手上攥着一把烧糊了的纸牌,又怎么办?
&我再也不需要提醒你注意联邦快递的那家伙了,&他说,&如果你真的喜欢他,就和他在一起吧。&
她竟然被逗乐了,连她自己都没想到。
&但我想说,我爱你&&&
&哦,宝贝儿,我也爱你&&&
&&&今年秋天不要再让麦克柯马克家的孩子清理排水沟了,他干活挺卖力,但是太不小心了,去年就差点摔断他该死的脖子。还有,星期天不要去面包房,会出事,我知道是在星期天出事,但我不知道具体哪一天。这里的时间确实很奇怪。&
他说的麦克柯马克家的孩子一定就是他们住在佛蒙特州时看门人的儿子,但十年前他们就把那栋房子卖了,而那孩子应该已经二十多岁了。还有面包房&&他说的应该是佐尔丹面包房,但到底&&
&我猜这里有些人是在失事现场的。这对他们来说肯定难以接受,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到这儿来的。机长,也许是副驾驶,还在尖叫。我想他肯定要在这里待一段时间了。他看上去完全手足无措,只是到处晃荡。&
嘀嘀的声音间隔越来越短。
&我要走了,安妮。我不能留在这里。这破电话随时都会断掉。&又是用那种自责的语气&&很难相信今后她再也无法听到这个声音了;然而不相信却也是不可能的&&他嘟哝着,&要是充上电就好了&&算了,别管了。我爱你,亲爱的。&
&等等!别走!&
&我也爱你!别走!&
但他已经走了,她的耳朵里只有黑暗的死寂。
她握着断了线的电话又坐了一两分钟,然后挂断了。也许严格来说,不能说她挂断了电话。随后她又提起电话,里面传来正常的等待拨号的声音,最终她按了号码查询。里面传出来的机器声音告诉她,最后一个电话是上午九点钟的。她知道那是谁:她妹妹尼尔从新墨西哥打来的。尼尔打电话通知安妮,她的飞机延迟了,她今晚才能到达。尼尔还告诉她要坚强。
所有远的近的亲戚&&詹姆斯的,安妮的&&都赶了过来。显然,他们认为詹姆斯把这一大家族所有的不测都耗光了,最起码现阶段是。
没有刚刚的电话记录。她看了看表,现在是下午三点十七分,也就是刚刚的电话是三点十分左右打来的,在她成为寡妇的第三天下午。
有人敲了敲门,是她哥哥。&安妮?安妮?&
&我在穿衣服!&她回答。她的声音带着哭腔,幸运的是,这屋里没有人认为那有什么奇怪的。&让我一个人待会!&
&你还好吧?&他隔着门问到,&我们好像听到你说话了。爱丽还听到你在喊。&
&我很好!&她边说边又用浴巾擦了把脸,&马上下去!&
&没事儿,不用急。&停了停,&你还有我们。&然后,他咚咚地走开了。
&嘀,&她小声说,然后捂住嘴,不让自己笑出声来。有一种情绪,比伤悲更复杂,奔涌而来。&嘀,嘀。嘀,嘀,嘀。&她躺倒在床上,大笑着,眼睛瞪得大大的,泪水流到脸上、耳朵上。&他妈的,嘀什么嘀。&
她笑了好一会,然后穿好衣服,下楼来,回到前来分享她悲伤的亲戚中间。但他们跟她是不一样的,因为他没打电话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他给她打了电话。不管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他给她打了电话。
那年秋天,飞机坠落时撞毁的建筑依旧被黄色的警戒带与世界的其他部分隔开&&虽然已经有好事之人进去,留下了喷漆涂鸦,写着酥脆伙计到此一游&&安妮从网上收到了骇人听闻的信息,就是网虫们常喜欢向一大堆人群发的那种。这条消息来自戈特&费舍尔,佛蒙特州提尔顿镇的图书馆员。和詹姆斯在那里过夏天时,安妮曾在当地图书馆做志愿者,而尽管这两个女人相处得也不怎么好,戈特却此后一直把她作为自己季度八卦报告的对象之一。通常,这些消息都没什么意思,但这一次,在一堆婚礼、葬礼、4-H协会活动中间,一则消息让安妮顿时屏住了呼吸。杰森&麦克柯马克,老休尼&麦克柯马克的儿子,劳动节那天出事故死了。他爬上一栋小型消夏别墅的屋顶清理排水沟,掉了下来,摔断了脖子。
&他只是在帮父亲做事,你知道,他父亲前年中风了,&戈特写道,然后又开始闲扯图书馆夏末露天书会下了场大雨,还说那场雨扫了所有人的兴。
在长达三页的八卦新闻中,戈特并没说杰森是从谁家的屋顶上掉下来的,但安妮却深信他是在曾经属于他们的别墅上出事的。事实上,她有十足的把握。
丈夫去世&&不久后杰森&麦克柯马克也出事了&&五年之后,安妮再婚了。尽管他们搬到了波克拉顿的新居,她仍然常回以前住的地方。克雷格,她现在的丈夫,还没有完全退休,每三到四个星期就要去纽约公干。安妮几乎每次都和他一起去,因为她在布鲁克林和长岛仍有亲人。尽管他们人数多得让她不知如何相处,但她爱他们,爱他们表现出的专属五六十岁人们的丰富情感。她永远都忘不了詹姆斯的飞机失事之后,他们是怎样陪伴在她身边,给她支持,帮她渡过难关的。
回纽约时,她和克雷格从来都是坐飞机。她对飞行没有心理阴影,但她在家时,再也不周日时去佐尔丹面包房了,尽管她认为那里的葡萄干百吉圈够资格供天使们享用。相反,她改去弗罗格。事实上,当她听到爆炸声时,她正在弗罗格买面包圈&&那儿的面包圈还凑合&&尽管佐尔丹远在十一个街区以外,她仍然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液化石油气爆炸,死了四个人,其中包括常接待安妮的女店员。她总喜欢把袋子的口卷起来,对安妮说:&拿回家再打开袋子,要不然就不好吃了。&
人们站在路边,手遮眼睛,朝发出巨响并冒着浓烟的东边看去。安妮目不斜视地从他们身边走过。她不想看到爆炸之后的浓烟,不需要这样的提醒,她也已经无数次地想念詹姆斯,特别是在一个个无眠的夜晚。到家时,她听到屋里的电话在响。要么家里每一个人都去看当地学校的露天美术展了,要么就是没人听到电话响。只有她。等她掏出钥匙开门时,铃声停止了。
进门后她才知道,莎拉,她唯一没结过婚的妹妹,在家,但没有必要问她为什么不接电话。莎拉&伯尼克,曾经的迪斯科舞后,在厨房,正一手握着吸尘器,一边跟着乡村小子[ 乡村小子(Village People),美国的一支迪斯科乐队。]的音乐跳舞,活像电视广告里的人物。她连面包房的爆炸都没听见,尽管佐尔丹离这里比离弗罗格还要近。
安妮看了了电话留言,但&待回留言&界面上只有一个大大的、红色的&无&。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很多人打电话都不留言,但&&
电话查询显示最后一个电话是昨晚八点四十分打来的。尽管知道徒劳,她还是拨通了那个号码,虽然不抱什么希望,可万一吉米在那个像中央车站的布景里找到充电的地方了呢?或许对他而言,他跟她通话是在昨天。说不定只是几分钟前。他不是也说过,这里的时间很奇怪吗?她有太多次梦到了那次通话,结果它现在反倒变得像一场梦。她没有把这件事告诉过任何人,没有告诉过克雷格,甚至也没有告诉过自己的母亲,老人家已经九十岁了,对死后灵魂的生活深信不疑。
厨房里,乡村小子的声音在告诉大家,没有必要觉得沮丧。的确如此,她也并没有情绪低沉。不管怎样,拨通电话查询里翻出的那个号码后,她紧紧握住电话听筒,嘟&&,电话那头传来声音,又是一声。安妮站在起居室,话筒紧贴着耳朵,另一只手抚弄着左胸口的胸针,似乎这个动作能让胸针下面噗通乱跳的心平静下来。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手写图片的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