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有霍乱吗有哪些危害发生的

霍乱是什么
来源:健康一线日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它可引起流行、爆发和大流行。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由于霍乱流行迅速,且在流行期间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危害极大,因此早期迅速和正确的诊断,对治疗和预防本病的蔓延有重大意义。霍乱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高峰期在7-8月间。
霍乱的病因
患者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重症患者吐泻物带菌较多,极易污染环境,是重要传染源。轻型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
2、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通过水、食物、生活密切接触和苍蝇媒介而传播,以经水传播最为重要。患者吐泻物和带菌者粪便污染水源后易引起局部暴发流行。
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新疫区成人发病多,而老疫区儿童发病率高。
霍乱的症状
潜伏期约为1~3天,短者数小时,长者5~6天。典型患者多急骤起病,少数病例病前1~2天有头昏、倦怠、腹胀及轻度腹泻等前驱症状。病程通常分为三期。
多数病人无前驱症状,突然发生剧烈腹泻,继之呕吐,少数先吐后泻,多无腹痛,亦无里急后重,少数有轻度腹痛,个别有阵发性腹部绞痛。腹泻每日10余次至数10次,甚至大便从肛门直流而出,难以计数。大便初为黄色稀便,迅速变为&米泔水&样或无色透明水样,少数重症患者可有洗肉水样便。呕吐一般为喷射性、连续性,呕吐物初为胃内食物残渣,继之呈&米泔水&样或清水样。一般无发热,或低热,共持续数小时或1~2天进入脱水期。
由于剧烈吐泻,病人迅速呈现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轻度脱水仅有皮肤和口舌干燥,眼窝稍陷,神志无改变。重度脱水则出现&霍乱面容&,眼眶下陷,两颊深凹,口唇干燥,神志淡漠甚至不清。皮肤皱缩湿冷,弹性消失;手指干瘪似洗衣妇,腹凹陷如舟。当大量钠盐丢失体内硷储备下降时,可引起肌肉痛性痉挛,以腓肠肌、腹直肌最为突出。钾盐大量丧失时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减低,反射消失,腹胀臌肠,心律不齐等。脱水严重者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脉搏细速或不能触及,血压下降,心音低弱,呼吸浅促,尿量减少或无尿,血尿素氮升高,出现明显尿毒症和酸中毒。(实习编辑:宋宇)
相关知识扩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霍乱是什么世界性霍乱大流行影响中国,太平天国战争陷入停滞_网易新闻
世界性霍乱大流行影响中国,太平天国战争陷入停滞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霍乱带给战争的不仅仅是一段插曲,而且制造了相当大的麻烦,迫使双方不得不重新审视战争并调整作战计划,从而改变了战争的进程。战争中的大量疾病减员使得“掳丁”现象日益严重,通过这种方式,持续不断地消耗着战区的人口,这无疑是一场比战争本身更为残酷的灾难。!霍乱是一种起病急骤、传播迅速、病死率高的烈性传染病。1817年它在东、西孟加拉地区暴发之后,便藉由海轮等传播工具,迅速向世界各地传播。世界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七次霍乱大流行,已经纳入世界网络体系的中国,每次都不能幸免于难。咸丰、同治年间,世界范围内暴发了第三次和第四次霍乱大流行,此时的中国适值太平天国战争,霍乱也悄悄地进入战区。咸丰四年(1854年),浙江的温州和江苏的常熟发生了一次非常严重的流行病,温州人赵钧在《过来语》中说,这一年的瘟疫是他一生七十余年里所目睹的三次最大疫情之一。第二年,常熟和上海的流行病同样严重,常熟“无家不病”。咸丰六年至八年(1856~1858年),宁波、杭州和上海发生一种叫做“吊脚痧”的疾病。“吊脚痧”是江南民众对霍乱的俗称。幸运的是,它并没有形成流行病。咸丰十年和十一年(1860~1861年),江苏的金坛和浙江的乌镇、新塍、濮院暴发了一种十分厉害的疾病,这种病具有“霍乱转筋”之证,伴有腹泻,症状类似霍乱。在咸丰十年(1860年)江南暴发流行病的时候,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攻陷了安庆。安庆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至关重要,太平军失守这一要塞之后,湘军从此可畅通无阻地顺江东下,战争的主战场便转移到了皖南和江浙地区。翌年春天,湘军兵分十路,对以天京为中心的太平军占领地发动全面攻势。咸丰十一年(1861年)和同治元年(1862年)夏天,湘军的军事行动进行得相当顺利,以至于“论者以为廓清有期”。然而,夏天之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曾国藩在一封书札中提到:“七月之后大疫遍作,士卒十丧四五。自是贼氛弥炽。”这次疫病来势汹汹,原来是第四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开始光顾中国。它的突然到来使战争的进程发生了一些令曾国藩始料不及的变化。驻扎在皖南宁国府宁国县的鲍超的军队,受霍乱影响,“除已痊外,现病者六千六百七十人,其已死者数千,尚未查得确数”。霍乱的流行是如此严重,以至于病者无人侍药,甚至一棚之内,无人烧火做饭。驻扎在宁国府太平、旌德两县的张运兰军队也好不到哪里去,“即求一缮案之书职、送信之夫役亦难其人”。南京的霍乱虽较皖南为轻,但仍然相当严重。曾国荃的军队“每营病故者八九十名,勇病日多,其无病者不过一二成队”。这种情况使得曾国藩“无日不在惊涛骇浪之中”,不得不奏请朝廷速调多隆阿军队渡江驰援。霍乱使得湘军的实力大受影响,按理说,此时正是太平军发动反攻,消灭皖南和南京的湘军,进而收复安庆,扭转岌岌可危的战局的绝佳时机。不幸的是,太平军也感染了这种可怕的疾病。霍乱使得守卫南京的军队大量减员,于是洪秀全下令从南京上游地区征调官兵拱卫南京。然而,这些官兵“在上游一带失落不少,病者亦多”,在这种情况下,南京“一时难以御敌”,只能“均填老馆守城”。面对这种可怕的局面,洪秀全严诏镇守苏州的忠王李秀成,令其带兵速回南京。令人奇怪的是,李秀成迟迟未能动身。个中原因,无法知晓。可能的原因之一是他所统率的江浙各路军队同样遭受到霍乱病的袭击。在李秀成驻守的苏州,霍乱病流行甚剧,死者众多。镇守嘉定城的太平军由于病故不少,染病者更多,可以出兵的士兵甚少,以至于到了无法坚守的地步。面对着咄咄逼人的洋枪队和李鸿章军队,李秀成不敢轻易调兵驰援南京。在天王的严诏之下,李秀成终率10万军队进攻曾国荃的雨花台营盘,以解天京之围。侍王李世贤也带领三四万军队由浙江赴援南京。双方军队在南京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曾国荃也在这场激战中受伤。当天气渐渐寒冷,未带冬衣且缺兵少粮的太平军援军,面对着曾国荃采取“缩营自保”的策略,不得不主动撤退。李秀成因救围不成,被洪秀全“严责革爵”。为继续救援南京,他不得不率军到皖北作战。虽然李秀成救援不成,但是霍乱的到来使得双方的战争不得不进入到暂时的相持阶段。上海的《北华捷报》这样评论道:“这种使人苦恼的暑热与疾病的影响是如此巨大,致使双方不得不连续休战几个月的工夫。”战争中的流行病不仅仅影响到双方的军队,还折磨着战区甚至非战区的民众。一方面,军队的军事活动会在沿途传播疾病;另一方面,战争中难民的流动也会超出疾病藉由商业或交通传播的途径,而在战区甚至非战区广泛流行。同治元年,著名医生王士雄到达上海,他观察到由于霍乱的盛行,上海居民“死者日以千计”。就连军队卫生做得相当好的英军,死于霍乱者,亦达5%。上海的霍乱也传播到周边地区,距离上海120里的松江,据西人观察,死于霍乱者,占当地全部人数的1/8。在苏州、常熟、太仓、嘉兴和杭州,同样有严重的流行病。当地人称这种流行病叫“吊脚痧”、“子午痧”、“瘪螺痧”或“吐泻病”。这些病名皆是霍乱别称。江南地区的霍乱似由上海传播而来,一条常熟的记载就称:“时疫流行,名子午痧,朝发夕死。上海极重,渐延太(仓)境,吾方间亦有之。”不仅是苏南、浙北地区,皖南和湖州府西部也经历了一场非常大的瘟疫。例如在宣城,“城既克,瘟疫流行”。宁国的瘟疫最重,“同治元年乱定五月,宁国瘟疫流行,全境死亡枕藉,无人掩埋”。毗邻皖南的湖州府孝丰县,“同治元年六七月瘟疫,民遭兵戈者半,遭瘟疫者半”。疫情严重的地区还包括位于浙江省南部的处州府和西部的衢州府。在处州府的松阳县,“瘟疫陡作,死亡枕藉,有死十之三四者,有死过半者,有全家无一存者,间有未至如是之甚者,折赢补绌,计之十亦去四五矣”。虽然并不能根据家庭死亡人口的不同来推算全部死亡人口,但从中可见瘟疫流行之严重。衢州的龙游县疫情也相当严重,“同治元年自四月至于八月大疫,日死数百人,十家九绝”。这两府的丽水、诸暨、衢县、常山和开化等县,这一年也都有疫情发生。由上可见,同治元年宁国、徽州、湖州、处州和衢州,暴发了一次相当剧烈的流行病。这种如此厉害的疾病到底是什么呢?宣州地方史家刘永濂认为,“据《宣城县志》记载的‘鼠白日出洞,不畏人’,‘塘坝边,死鼠相枕藉’等资料看,这场大瘟疫,很可能是鼠疫”。遍查现存各种版本的《宣城县志》,并不见有上述记载。光绪《宣城县志》只记载同治二年(1863年)宣城发生“鼠灾”。虽然鼠类的异常活动是判断是否为鼠疫的重要指标,但是长期战争引发的粮食匮乏,同样会引起鼠类成群移动或者死亡。虽然在咸丰八年(1858年),由于石达开军队的影响,处州和衢州发生的流行病很可能是鼠疫,但是并不能根据咸丰八年的情况来判定同治元年这些地方的疫情也是鼠疫。从江南、皖南地区疫情发生的时间、时间上的基本一致性、传播的速度和死亡人口数上判断,这些地区流行的疾病很有可能为霍乱。由于浙江的鼠疫全年皆可发病,病型主要为腺鼠疫,亦有肺鼠疫,在缺少明确症状记载的情况下,我们无法排除鼠疫和霍乱同时流行的可能。太平军对皖南和江南地区的扰动始于咸丰十年。军队的扰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粮食的短缺,到了战争的后期,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粮食的匮乏,加上民众因躲避战乱而丧失最低的生活条件,使肌体的抵抗力大为减弱。在有效治疗方法发明之前,霍乱的病死率相当高,如嘉庆二十五年至道光二年(1820~1822年)昆山发生霍乱,“其症吐泻转筋,即时毙命,针刺医药百中仅活数人”。光绪年间(1875~1908年),“霍乱遍吴越,治之苦无善法”,即使到了民国时期,中医治疗霍乱,“伤生者,比比皆然”。实际上,直至1908年,英国医生托马斯(Thomas)和罗格(Rogers)发明用盐水注射,并创用过锰酸钾内服,才将病死率从原先的70%降至11%。在上述背景下,同治元年的霍乱流行对民众来说意味着死亡。宁国人周在《梅村千人墓记》中说:“至此后(同治元年),宁国之死皆死于疫,而非死于战。”霍乱成为同治元年之后民众死亡的罪魁祸首。霍乱的流行对战区民众的生存是最致命的一击,一份昆山县的记载就称:“同治元年,疫疠大行,有全家病者,琐尾流离,至斯为极。”江苏句容也是这种情况,“同治元年七月,大江以南疫疠流行,句容遗民死者殆尽”。程子山在《劫后余生录》中记述了宁国县在战争中的人口死亡情况:“据乡老言:宁民死于锋镝者十之三,死于瘟疫者十之七,散于四方来归者不及十分之一。至今土著客籍多足以征之。”在乡民的传说中,死于流行病者竟占全部人口死亡的70%。徽州人黄崇惺在《凤山笔记》中亦有类似的记载:“(咸丰十一年)五月贼退之后,以疾疫亡之六七。”研究者很难相信这一比例的准确性。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在同时期云南回民战争的主要战场,流传着与皖南相似的乡老传说。在昆明,当地民众言及回民战争中“刀、兵乱死一倍,害痒子病(鼠疫)死就两倍”。顺宁府的云州也有同样的传说:“这个病(鼠疫),死人无数,兵刀死了十分之三,鼠疫死了十分之七。”鼠疫和霍乱同是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危害性大的烈性传染病,民间传说中死亡人数如此的相似,不能不让人揣测,在造成人口锐减的重大战争中,烈性传染病是造成人口锐减的主因。同治二年,太平天国战区仍有霍乱流行。人口众多的上海霍乱依然相当严重,嘉兴人沈梓在《避寇日记》中说:“闻上海时疫流行,死者二万余人。”从江南地区留下的资料和记载的内容上看,同治二年这一地区的霍乱流行除了上海、吴江等地外,并不是特别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同治元年的霍乱大流行已经造成江南人口的锐减。这一年的霍乱溯江而上,由军队传播到皖南北部和赣东北地区,重演了同治元年霍乱在江南、皖南、湖州、处州和衢州肆虐并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的一幕。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藉由战争传播并发展成不同程度的流行病。太平天国战争中形成流行病的传染病种类众多,霍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由于霍乱是一种由海外输入的疾病,它的到来是作战双方都始料不及的。它带给战争的不仅仅是一段插曲,而且制造了相当大的麻烦,迫使双方不得不重新审视战争并调整作战计划,从而改变了战争的进程。战争中的大量疾病减员使得“掳丁”现象日益严重,如南京城内居民“迫而为兵四出者十之五”,通过这种方式,持续不断地消耗着战区的人口。霍乱在太平天国战争中的作用还在于它在战争的后期传入,对于肌体机能已经大大减弱的民众而言,它的流行无疑是一场比战争本身更为残酷的灾难。
本文来源:人民网
作者:李玉尚
责任编辑:安梁_NN206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霍乱弧菌是什么?危害有哪些?_健康速递_健康_西江网
霍乱弧菌是什么?危害有哪些?
霍乱弧菌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呢?霍乱弧菌包括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Classical biotype)和埃尔托生物型(EL-Tor bio-type)。这两种型别除个别生物学性状稍有不同外,形态和免疫学性基本相同,在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特征上没有本质的差别。自1817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七次世界性大流行,前六次病原是古典型霍乱弧菌,第七次病原是埃尔托型所致。1992年10月在印度东南部又发现了一个引起霍乱流行的新血清型菌株(0139),它引起的霍乱在临床表现及传播方式上与古典型霍乱完全相同,但不能被01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所凝集,抗01群的抗血清对0139菌株无保护性免疫。赶紧和家庭医生一起来了解具体情况吧。
形态与培养特性
新从病人分离出古典型霍乱弧菌和ELtor弧菌比较典型,为革兰氏阴性菌,菌体弯曲呈弧状或逗点状,菌体一端有单根鞭毛和菌毛,无荚膜与芽胞。经人工培养后,易失去弧形而呈杆状。取霍乱病人米泔水样粪便作活菌悬滴观察,可见细菌运动极为活泼,呈流星穿梭运动。营养要求不高,在
PH8.8~9.0的碱性蛋白胨水或平板中生长良好。因其他细菌在这一PH不易生长,故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性增殖霍乱弧菌的培养基。在碱性平板上菌落直径为2mm,圆形,光滑,透明。
霍乱弧菌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靛基质反应阳性,当培养在含硝酸盐及色氨酸的培养基中,产生靛基质与亚硝酸盐,在浓硫酸存在时,生成红色,称为霍乱红反应,但其他非致病性弧菌亦有此反应,故不能凭此鉴定霍乱弧菌。EL Tor型霍乱弧菌与古典型霍乱弧菌生化反应有所不同。前者Vp阳性而后者为阴性。前者能产生强烈的溶血素,溶解羊红细胞,在血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周围出现明显的透明溶血环,古典型霍乱弧菌则不溶解羊红细胞。个别EL Tor型霍乱弧菌株亦不溶血。
根据弧菌O抗原不同,分成Ⅵ个血清群,第Ⅰ群包括霍乱弧菌的两个生物型。第Ⅰ群A、B、C三种抗原成份可将霍乱弧菌分为三个血清型:含AC者为原型(又称稻叶型),含AB者为异型(又称小川型),A、B、C均有者称中间型(彦岛型)。
霍乱弧菌古典生物型对外环境抵抗力较弱,EL-Tor生物型抵抗力较强,在河水、井水、海水中可存活1~3周,在鲜鱼,贝壳类食物上存活1~2周。
霍乱弧菌对热,干燥,日光,化学消毒剂和酸均很敏感,耐低温,耐碱。湿热55℃,15分钟,100℃,1~2分钟,水中加0.5ppm氯15分钟可被杀死。0.1%高锰酸钾浸泡蔬菜、水果可达到消毒目的。在正常胃酸中仅生存4分钟。
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
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有菌毛、鞭毛和霍乱肠毒素。菌毛和鞭毛与其穿过肠黏液层、黏附并定居于肠上皮细胞有关。霍乱肠毒素作用于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浓度增高,肠黏膜细胞分泌增多,致水样便。其所致疾病霍乱以剧烈腹泻呕吐、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为临床特征,严重者可因肾衰竭、休克而死亡。霍乱属于甲类烈性传染病。
患过霍乱的人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再感染者少见。病人在发病数日,血液中即可出现特异性抗体,7℃14天抗体滴度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较低水平,但能持续约3个月之外。病后小肠内可出现分泌型lgA。体液抗体与免疫的关系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局部SlgA可在肠粘膜与病菌之间形成免疫屏障,有阻断粘附和中和毒素的作用。
自1817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七次世界性大流行,前六次病原是古典型霍乱弧菌,第七次病原是埃尔托型所致。1992年10月在印度东南部又发现了一个引起霍乱流行的新血清型菌株(0139),它引起的霍乱在临床表现及传播方式上与古典型霍乱完全相同,但不能被01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所凝集,抗01群的抗血清对0139菌株无保护性免疫。在水中的存活时间较01群霍乱弧菌长,因而有可能成为引起世界性霍乱流行的新菌株。
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肇庆都市报道”、“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西江网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注明“来源:西江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涂先生(电话:4) 详细请浏览:
本网站由肇庆市西江报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当前位置:
&& 内容正文
盘点霍乱的症状 霍乱的危害有哪些?霍乱怎么治疗?
霍乱是一种因为霍乱病菌污染造成的急性腹泻性传染病,霍乱的传染是很快的,所以通常对霍乱患者的处理也是直接隔离,据统计每年都有300万到500万的人感染霍乱,死亡人数大约在12万左右,发病的时候甚至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就置人于死,下面小编给大家讲解一下霍乱的一些症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霍乱的危害。盘点霍乱的症状1、腹泻:感染霍乱弧菌之后的首发症状就是腹泻,且多数是无腹痛的。每天排便十几次,先还是有些成型的,越往后就成了水样便。2、呕吐:多是在腹泻出现之后发生的,而且跟食物中毒的患者呕吐表现不同,霍乱患者是喷射出来的。等到将胃里的食物呕吐完之后,几乎就都是一些水样物。3、脱水:如此剧烈的上吐下泻导致患者丢失了体内大量的水分,表现为皮肤弹性差,血压下降,尿液量减少。一旦失水严重,会感到浑身无力,连神智都会变得不清。4、电解质紊乱:只要有体液的大量缺失,就必然会伴随有电解质的紊乱。频繁的吐泻会丢失大量的钾盐、钠盐,出现低血钾、肌肉痉挛,还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5、循环衰竭:这是相当严重的症状,处于这种状态下的病人连脉搏都有可能无法触及,血压急剧下降甚至都没有办法测量出来。由于脑部的供血不足、缺氧,患者就会逐渐失去意识,甚至是昏迷。霍乱的危害有哪些霍乱的危害很大,可引起很多并发症的产生。其常见的并发症有肾功能衰竭、急性肺水肿等。肾功能衰竭由于休克得不到及时纠正和低血钾所引起,表现为尿量减少和氮质血症,严重者出现尿闭,可因尿毒症而死亡。急性肺水肿代谢性酸中毒可导致肺循环高压,后者又因补充大量不含碱的盐水而加重。另外,霍乱除了会导致肾功能衰竭和急性肺水肿外,还可能会引起核低钾综合征、心律不齐及流产等。因此,一定要及时治疗此病,避免造成更大的伤害!霍乱怎么治疗一般治疗与护理:1、隔离:隔离至症状消失6天后,粪便弧菌连续3次阴性为止,方可解除隔离,病人用物及排泄物需严格消毒,可用加倍量的20%漂白粉乳剂或2~3%来苏儿,0.5%氯胺,还可用新药“84”消毒液消毒,病区工作人员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以防交叉感染。2、休息:重型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至症状好转。3、饮食:剧烈泻吐暂停饮食,待呕吐停止腹泻缓解可给流质饮食,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缓慢增加饮食。4、标本采集:患者入院后立即采集呕吐物的粪便标本,送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注意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检。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4小时测生命体征1次,准确纪录出入量,注明大小便次数、量和性状。6、补充水份:水份的补充为霍乱的基础治疗,轻型患者可口服补液,重型患者需静脉补液,待症状好转后改为口服补液。
12345678910
太极拳推荐当前位置: >
发生霍乱有哪些类型
来源:寻医问药网
发布者:晴晴
有些疾病在发生后根据病情的缓急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近期发生疾病就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典型病例、非典型、中毒型三种,其这些都是常人所不了解和疏忽的,继而在发生后不能有效控制而造成身体更多危害。那么,当发生霍乱有哪些类型呢?
一、典型病例(中、重型):
有典型的腹泻和呕吐症状,其中中型霍乱患者腹泻每日达10~20次,为水样或&米泔水&样便,量多,有明显失水体征。血压下降,收缩压在70~90mmHg,尿量减少,24小时尿量500ml以下。重型患者除有典型腹泻(20次/天以上)和呕吐症状外,存在严重失水,因而出现循环衰竭。表现为脉搏细速或不能触及,血压明显下降,收缩压低于70mmHg或不能测出。24小时尿量50ml以下。
二、非典型病例(轻型):
起病缓慢,腹泻每日不超过10次,为稀便或稀水样便,一般不伴呕吐,持续腹泻3~5天后恢复。无明显脱水表现。
三、中毒型病例(干性霍乱):
其特点是起病很急,尚未见泻吐即已死于循环衰竭,故又称&干性霍乱&。霍乱病程不长,轻型无并发症者,平均3~7日内恢复,个别病例腹泻可持续1周左右,并发尿毒症者恢复期可延至2周以上。
霍乱的传播途径:
一、经水传播水:在卫生条件差的地方,江河、河渠、池塘、湖水、井水和港湾海水等极易受到污染。经水传播呈现暴发性流行,病人多沿着被污染的水源分布,在水体含菌浓度较低或细菌毒力较弱、人群免疫力较高的地区,也可出现散发病例。
二、食物传播:霍乱可以通过食物传播。食物传播霍乱的作用仅次于水,但在已有安全饮用水的地区,轻型和临床型病人,污染食物而引起传播的作用可能更为突出。
三、生活接触传播:与病人或带菌者直接接触或接触了被埃尔托弧菌污染的物品也可发生霍乱。接触传播多在人员密集、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发生,常在小范围内引起感染。如出现一户多例现象。但本型传播与食物型、水型传播不易截然分开。不应只因多发疫源地的出现即断定为日常接触传播。
四、经媒介昆虫传播:本病流行时苍蝇可以带菌。有人曾从染有霍乱的疫船以及从疫区中捕获的苍蝇身上检出埃尔托弧菌。各类带菌者流行病学意义的大小,与带菌者本人的职业、居住条件、卫生、文化水平等因素关系密切,其中职业尤为重要。
这三种不同的霍乱类型,相信现在大家都一一掌握和了解了。在此大家一定要牢记上述的每项发病类型,这对于以后发生类似疾病可以有针对的进行参考和积极治疗,继而免去病人更多的不利危害和痛苦,最后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不喜欢这些
百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
请您详细描述您感到不适的症状、部位及发病时间
[传染科综][皮肤综合][白血病][呼吸内科][皮肤综合][癫痫病]
大家都在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还有霍乱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