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调节剂微生态调节可以实现心情调节,心情定制吗?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文阐述的肠道微生物对人体产生的巨大影响,仅仅是冰山一角,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将揭开这些秘密。肠道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作用是可以调节的。合理的饮食、良好的卫生条件、适当的运动、愉快的心情都是我们与这些肠道微生物共处之道。事实上这也是生活之道。
  来源:美康微健康大讲堂
  作者:青山绿水
  科学家曾预言,解析人类基因组密码之后,人类将对除了烫伤烧伤以外的疾病一目了然。然而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以后,很多被预测能够治疗的疾病不仅在治疗,甚至在发病机理上仍让人束手无策。因为人类对自身体内存在的数量巨大的共生微生物几乎一无所知。
  自2005年以来,Science, Nature等相继报道肠道菌群的重要功能:肠道菌群为人体提供营养,调节代谢,调控肠道上皮发育和诱导先天性免疫,其功能相当于人体的一个重要的“器官”,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就是损害人的健康。
  自2008年美国启动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以来,通过一系列微生物领域的大行动,国际上最新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了人体5大主要区域18个位置的微生物数量和构成,几乎获得了健康人体表和体内全部微生物组的信息,发现身体不同部位对寄居的微生物群有极大的影响,远远大于时间的推移和个体差异对其的影响。人体的微生态不仅与感染性疾病,而且也与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人类对微生态的研究,正在改变人类对疾病原因的传统看法――从外来因素致病转向人体微生态失调。
  人体的微生态如此重要,它究竟与人体是什么关系呢?本文略谈一二。
  图1:肠道内共生微生物的基本功能
  1.肠道菌群在活着的时候给人体提供什么营养?它死了以后,又能贡献什么?
  营养作用是肠道微生物对人类的一个重要功能。肠道菌群在与人体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人体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如乙酸盐、丙酸盐和丁酸盐对于宿主的生理有重要的影响,其中丁酸盐几乎可以全部被结肠的上皮细胞所吸收,并且是结肠上皮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而丁酸盐和丙酸盐基本上全部被肝脏摄取。此外,正常微生物,如双歧杆菌、乳杆菌等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K、烟酸、泛酸等,在无菌动物中,如果不人工补给维生素K,会出现凝血异常;肠道菌群还能为人体提供蛋白质,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如天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等。肠道里合成了人体需要的90%的5-羟色胺,肠道中的特殊细菌参与了其合成过程;而5-羟色胺的水平能影响睡眠障碍和情感障碍等ASD症状。
  益生菌体的有效成分是多方面的,从营养角度来看,菌体一般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可以起到重要的营养作用。例如,通过N放射性核素标记显示技术研究发现,双歧杆菌蛋白质成分的90%可被人体吸收,并且其中的70%可以在人体血清池中发现,对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菌体中含有的重要的免疫调节物质,目前研究较多的有脂磷壁酸(LTA)和胞壁粘肽多糖(PG)。乳酸杆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PG,其功效有免疫赋活作用,能激活淋巴细胞产生多种淋巴因子;有降低腐败菌致突变,致癌酶的活性,对致癌物质亚硝基胍等有拮抗作用;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2.肠道菌群参与人体的重要代谢过程吗?
  肠道菌群参与人体的重要代谢过程,为人类的某些代谢过程提供各种酶和生化代谢通路。如肠道菌群可以把不溶性蛋白质转化为可溶性物质,将复杂的多糖转化为单糖供人体吸收,参与酪蛋白水解,氨基酸的脱羟基、脱氨基作用,参与胆汁和胆固醇代谢等。肠道微生态不仅是药物的补充代谢通路,而且还能激活哺乳动物肝脏酶系统,因此肠道微生态的组成可显著影响动物和人类对外来化合物如药物的代谢过程,对个体化医疗有重要意义。
  益生菌所产生的酶和它的代谢产物及菌体细胞壁成分是很好的解毒剂。例如补充干酪乳酸菌能较好地清除肠道和血液中的毒物,它有去除基因毒素(degenetoxin)的本领,能降低体内的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亚硝酸盐。只要益生菌在体内成为优势菌群,就能抑制腐败菌及其代谢产物,从而预防毒物形成。一些益生菌产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X)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是一套清除自由基的酶系统,其中SOD清除能力最强,是一般清除剂的上亿倍。
  肠道正常菌群参与一些口服药物的代谢,这种细菌参与代谢后可使药物的活性或毒性发生改变。例如,柳氮磺吡啶 ( SASP)口服后,大部分进入小肠和结肠,在肠道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有抗炎与免疫作用的5-氨基水杨酸( 5-ASA)。
  2015 年 10 月,两个重量级研究论文在《科学》杂志发表,这让已经火热的肿瘤免疫疗法也为之一振:一是发现双歧杆菌促进有抗癌作用的细胞免疫,促进抗 PD-L1免疫疗法的效率;另一是发现 CTLA-4 免疫抑制剂的抗癌作用有赖于肠道菌群。
  3.肠道正常菌群对保护人体微生态的平衡有那么重要吗?
  肠道菌群对宿主具有保护作用。正常菌群在人体某一特定部位黏附、定植和繁殖,形成一层“菌膜屏障”,是抵抗过路菌定植的重要防线,对机体免受外来病原菌的侵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这种定植拮抗作用,抑制并排斥过路菌群的“入侵”,维护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内环境稳定。另外,细菌还通过对营养物质的竞争来抑制有害菌在肠道内的繁殖。此外,肠道共生菌在肠道局部可以产生一些抑菌物质,如乳酸杆菌能产生乳酸、过氧化氢、细菌素等,抑制病原菌生长。研究表明,乳酸杆菌通过分泌的乳酸来螯合金属离子等和改变革兰氏阳性菌细胞膜通透性来发挥作用,乳酸还能降低肠道pH值,抑制大肠杆菌及梭菌等生长。例如,由于乳酸的积累,鼠李糖乳酸杆菌LGG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干酪乳杆菌等 产生的非解离乳酸能够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生长。
  图2:缺乏膳食纤维的粘液层是很薄的,为有害菌的入侵提供了机会
  肠道菌群间接地对肠道机械屏障起到保护作用。肠道粘膜上皮的完整性及正常的再生能力是机械屏障的结构基础。肠道菌群在肠道粘膜上皮的增殖和修复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肠道菌群与粘液层形成了互利共存的关系,粘液层为专性厌氧菌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促进其生长,而益生菌可以促进肠道黏蛋白的分泌,并抑制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有害菌对粘液、上皮的黏附。
  4.肠道菌群对人体的免疫系统的发育及正常发挥有何作用?
  肠道正常菌群的存在对机体免疫刺激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可以使宿主产生广泛的免疫屏障。由于肠道细胞直接与肠道共生菌及外来过路菌相接触,因此肠道细胞成为宿主的免疫屏障。如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对宿主的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不仅活菌体有作用,菌体的破碎液和发酵液菌均有免疫活性。另一方面,肠道正常菌群可以刺激宿主免疫系统的发育和细胞免疫的发生,使宿主固有的免疫系统对机会致病菌和共生菌进行区分。一些有益菌具有激活吞噬细胞和派尔集合淋巴结(peyer patches)的细胞增殖功能。近年来发现分段丝状杆菌(segmented filamentous bacteria, SFB)与人体免疫密切相关,SFB可以促进肠道Th17细胞的分化、成熟。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可以增强派尔集合淋巴结的淋巴组织,促进B细胞的活性。无菌动物研究中还发现,无菌条件下饲养的动物肠黏膜淋巴细胞密度小,淋巴滤泡小,血液中免疫球蛋白IgA的循环浓度低,对疾病的易感性较高。
  免疫系统的发育、完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肠道菌群。肠道菌群是人体免疫力产生的源泉与动力,这已在无菌的啮齿动物的研究中获得证实。
  5.肠道菌群会伴随你生长、发育、衰老,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都在那里
  肠道菌群与宿主的共生对宿主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当缺乏肠道微生物时,哺乳动物微绒毛发育不良,结肠上皮细胞包含的细胞数明显减少,表明哺乳动物的肠道正常发育需要有肠道菌群的共生,肠道菌群参与了宿主的进化过程,促进了肠道上皮细胞的生成和发育。人体肠道菌群的定植种类对其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婴儿从母体中分娩出时就从母体获得一些菌钟,并且不同的生产方式如顺产和剖宫产婴儿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顺产的婴儿主要定植菌为以乳杆菌为主的乳酸菌和普氏菌。一般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优势菌群间的比例会改变。到了老年,人体内的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显著下降,而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小梭菌等有害菌增加,这些肠道微生态的变化有可能加速衰老的过程。因此,肠道菌群动态地参与了人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过程。
  6.肠道菌群对大脑及行为有调控作用,这是真的吗?
  近年来, 随着对肠道菌群调控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 发现肠道菌群不仅调控肠道活动, 还影响宿主的脑功能和行为。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调控宿主行为, 而肠-脑轴是由免疫、神经内分泌和迷走神经途径构成的肠道和脑之间的交流系统。 动物研究和临床观测结果表明, 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对宿主的应激反应、 焦虑、 抑郁和认知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平衡的肠道菌群可以促进宿主的身心健康, 而肠道菌群失调则可能引发肠-脑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炎性肠道疾病和肝性脑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阿尔兹海默症和自闭症等)。深入了解肠道菌群对宿主行为的影响,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肠易激综合征和多发性硬化症等的发病机理, 并认识到调节和恢复正常肠道菌群的安全有效措施(补充益生菌)是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7.肠道菌群竟然可以调节骨质密度,甚至可以逆转骨质疏松,这是要逆天吗?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不仅调控肠道活动,并且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状态进而干预骨代谢。无菌小鼠与人体内实验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对骨骼的生成及骨代谢具有重要影响,利用抗生素、益生菌、益生元干预肠道菌群进一步证实了肠道菌群对骨量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迅速生长期,例如骨量需求较大的青春期,以及骨量丢失较明显的妇女更年期。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liushiyi@ 来稿邮件主题为:【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小编微信:choudan110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1370文章数生理功能:
吸收水分,粪便较软
分布情况:
内就有400个以上的菌种
本词条内容尚未完善,欢迎各位,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
简介/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
肠道菌群,通过各种激素对寄主所消耗的营养物质做出反应,也对寄主的状态做出反应。它们还能产生用于对人体内系统发出信号的,包括神经递质(如)、(如酪氨酸和,色氨酸可以被转换成控制情绪的分子、多巴胺和5-羟色胺)以及其它许多物质。
分类/肠道菌群
正常菌群肠道菌群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而且是必须的。正常菌群是由相当固定的组成,有规律地定居于身体一些特定部位,成为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常菌群数量是巨大的,大约为10的14次方左右,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正常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宿主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对宿主表现不致病。 过路菌群过路菌群又称外籍菌群,是由非致病性或潜在致病性细菌所组成,来自周围环境或宿主其它生境,在宿主身体存留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如果正常菌群发生紊乱,过路菌群可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分布/肠道菌群
概述菌群在肠道的位置分布 人类健康的基础就是平衡,平衡包括:
营养平衡:每天摄取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抗物质、膳食纤维等。
酸碱平衡:正常ph值为7.35~7.45,肠道和阴道为酸性。
体温平衡:正常的体温一般在36.5摄氏度到37.5摄氏度。
菌群平衡:肠道内的有益菌大于或等于有害菌。
在营养、酸碱、还是体温失衡的情况下,首先失衡的必定是菌群失衡。人体中95%左右的细菌存在于肠道,达数十万亿,尤其在大肠中,它们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互相制约、共存的。肠道菌群分类肠道菌群分为三大类:
有益菌: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以乳酸菌、双歧杆菌、酵母菌为代表)。
中性菌:中性菌是偏向数量较多的菌种队伍,它会随着身体的状况变化而变化,细菌属性也会发生变化。(比如说:如果有益菌的数量大于有害菌时,中性菌会跟随有益菌的队伍,它就对身体有益,相反,就会跟随有害菌的队伍,就会对身体不利)。
有害菌:容易对身体引起疾病的发生。(最有代表的就是产气荚膜梭菌) 。
生理功能/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正常菌群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1、如菌群之间生物的拮抗作用,正常菌群在人体某一特定位粘附,定植和繁殖,形成一层菌膜屏障。通过拮抗作用,抑制并排斥过路菌群的入侵和群集,调整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状态。
2、免疫作用,正常菌群能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及清除功能。
3、排毒作用,如双岐杆菌能使肠道过多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下降到正常水平,减少内毒素的吸收。
4、抗肿瘤作用,能降解、清除体内的致癌因子,激活体内的抗肿瘤细胞因子等。
5、抗衰老作用等。
肠道菌群对人体还有营养作用,如、高血压、高血脂等。B族和对人类的毛发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缺少这些营养元素,会导致头发脱落或毛发发黄、发叉,容易折断等现象。微生态平衡人类与微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称为微生态平衡,影响其微生态平衡的因素有外环境因素,也有宿主因素,外环境主要是通过改变宿主的生理功能产生的,如正常菌群,通过产生细菌素,抗生素和其代谢产物,以及争夺营养,空间争夺以阻止过路菌群入侵,保持自身的稳定性。生态平衡时,可以保持宿主的正常生理功能,如营养、免疫、消化等。生态失调可因慢性病,癌症,手术,辐射感染,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等引起。
对肠内微生态失衡者,可以补充,如,从而增殖,或者补充,都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肠道与健康/肠道菌群
健康从肠开始&消化道系统是人体唯一一条两头开放与外环境相通的管道,起从口腔终至肛门,全长&8&-10&米。而肠道是消化器官中最长的管道,是最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是食物的“精细化工厂”。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份全部由消化道加工完成,其中90%的营养由肠道吸收。因此,生命科学家把肠道系统称为“人体的加油站”和“发动机”。
因为消化道是两端都与外界相通的“原料精细加工厂”,各种有害微生物很容易长驱直入,寄居于肠腔。据统计,人体中99%的毒素、84%的致病菌是从肠道进入的,近80%的细菌在肠内。因此,消化道又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库。在人的一生中,95%&以上感染性或内源性疾病都直接或间接与消化道有关。一旦肠道有病,就可能会引起消化吸收障碍,以及便秘、腹泻、痤疮等一系列相关症状。
肠道不但是消化器官,也是人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内部的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及肠道本身的结构和功能可构成强大的生物学屏障及黏膜免疫系统,致使有害菌和病毒很难突破防线进入机体内部,从而提高人体的整体免疫力。万病源于肠道粪便可以反映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我们应该舍弃“大便是脏东西”这种传统观念,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大便的颜色、气味、硬度、形状都可以让我们从中了解体内的状况。
1)颜色:像婴儿般的黄色大便最理想。婴儿的大便是黄色,大多数的人一到了成年,因为饮食习惯的改变,经常进食肉类、多脂肪食物,导致大便变成黑色或褐色,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如果饮食得当,随着年龄的增长,大便也不会变成黑色。
黑色或褐色的大便是一种警讯,但也不必慌慌张张地上医院,只要尽可能减少辛辣、上火的食物,摄取偏酸性的食物,使大便呈现黄色即可。可是,如果排出来的大便比平常还要黑,或呈紫色,就必须特别注意,有可能是胃或肠出血或其它疾病,这就需要就医了。
2)气味:就像大人的大便并非黑色或褐色的一样,大便臭也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比方婴儿的大便就有甜酸的气味,绝对不是臭的。大便气味中会产生类似粪便恶臭的是吲哚、粪臭素。这是蛋白质被肠内细菌分解所形成的物质。换句话说,如果在饮食方面偏向口味重的,而摄取大量的高蛋白质时,大便就会变得很臭。
大便有时还会发出奇怪的气味,尤其需要注意由腹泻便所产生的特殊气味。比方大便发出一股刺鼻的酸味,可能是肠内异常发酵(即所谓发酵性消化不良)引起的。此外,如果拉出的腹泻便有一股烧焦味,有可能是小肠机能减低所引起的消化不良;带有腥味的焦油状大便,表示消化系统有出血的情况,而且出血量相当多。 如果从水状、泥状的腹泻便中,产生肉或鱼的腐臭味,可能是大量的血液或黏液被分解而排出肠外的缘故。
总之,大便的气味是检查肠子健康的测量计。有特殊气味时,应该特别注意。3)硬度:决定大便的硬度,是大便中所含的水分比率,普通的大便含有70%~80%的水分。水分超过80%的就是软便,亦即相当于半膏状、泥状的腹泻便;如果水分高达90%以上,大便就会呈水状。若是便秘,水分的含量就低于70%,大便呈圆滚状或坚硬状类型。
4)形状:在大便的各种形状中,基本上便秘时排出的大便是圆滚状、坚硬状;腹泻时排出的大便是半膏状、泥状或水状;健康状态最佳时,排出的大便是香蕉状。健康肠道调养&肠道调养的根本途径,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就是增殖肠道益生菌数量,通过肠道益生菌的竞争性作用,抑制肠道病菌和病毒的生长。
我们需要每天摄取一定量的优质益生元(比如异麦芽低聚糖),每天15g,坚持2周以上,从而保证肠道益生菌的增殖。除了用异麦芽低聚糖调养肠道,增殖肠道益生菌,抑制病菌病毒生长外,还应注意饮食、作息等日常护理。(1)饮食注意事项
a.少吃多餐,避免过饱或过饥;
b.吃易消化的,含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稀饭,细面条,牛奶,软米饭,豆浆,菜等;
c.为避免大便干燥,还需常吃些琼脂,香蕉,蜂蜜等能润肠的食物;
d.禁吃对溃疡面有刺激的过酸和过甜的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浓缩果汁,咖啡,酒,浓茶等。
(2)注意休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想要健康的身体,都应该注意保持规律作息,以保证肠道得到良好的修复。人体会根据生物钟来修复肠道,而作息和饮食不规律都会影响这个过程,进而影响肠道健康和肠道功能的正常发挥。例如,睡眠时段是肠道的重要修复期。如果晚上进食过多(会加重肠道负担),或者经常熬夜,都会影响肠道修复。肠道的作用及其对人体健康的意义1.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加油站。人体所需的7大营养素,90%以上均由消化道加工完成。2.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排污厂。90%以上的毒素由肠道排出体外;人一生平均排出4000公斤以上的粪便。&3.肠道是人体最辛苦的器官。肠道一生平均处理20多吨食品和3万公升液体。4.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疾病防御堡垒。肠道可以看做是由口到肛门的一条管子。这个管道是对外界环境开放的,外界的细菌、病毒和毒素,很容易入侵肠道。为了抵御经口进入的大量致病菌的侵袭,人体70%以上的免疫细胞都位于肠黏膜内,其所含的淋巴细胞数量远高于其它淋巴组织。我国肠道健康问题现状
&1.据《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摘要》显示,2008年我国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排名中,胃肠炎和消化性溃疡分别列第2位和第10位。另外,2008年我国城市医院住院病人前十位疾病中,消化系统疾病列第2位。2.全国癌症登记结果显示,我国大肠癌发病率由万上升到万,而广州居民大肠癌发病率竟然突破45/10万!3.2011年我国死于癌症的患者中,死于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患者排在第三位。我国直肠癌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的同时,年轻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其中,40-59岁已成为发病最集中的年龄段,而最年轻的患者只有10多岁,30多岁的患者也并不少见。
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慢性便秘(主要是指慢性功能性便秘)患病率为4%-6%;广东地区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5%-20%;儿童便秘也呈增长趋势,达到3%-8%。4.据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某教授介绍,肠易激综合征在我国城市的患病率约为10.5%,在欧美国家的患病率为10-20%,是继感冒之后的第二大常见疾病。在我国,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在消化专科门诊中就诊的比例达20%-50%。影响肠道健康的常见因素
&1.滥用抗生素和消炎药。人们在当感冒、咳嗽、拉肚子的时候,经常会使用抗生素或消炎药。这些药物在杀灭病菌的同时,也会杀伤肠道中的益生菌,使得肠道菌群失衡(益生菌比例越来越少),影响肠道功能。&2.洗肠通便不当,伤肠毁肠。临床发现,含大黄、决明子、番泻叶、芦荟等成份的通便产品,长期服用会造成电解质紊乱、低血钾、维生素缺乏、肠道炎症,严重的可诱发结肠黑变等癌前病变和神经源性假性梗阻。3.清肠减肥不当,肠道受伤。不少女性为了减肥瘦身,经常喝各种清肠减肥茶,但由于产品作用机理“不健康”(如不少减肥茶都含有泻药成分,通过强力刺激肠道蠕动,达到“清宿便排肠毒”的目的),长期使用反而导致肠道蠕动功能减弱,以及排便功能失常,以致一旦停用就无法排便,形成恶性循环。4.食品污染。食物在生产(如水源污染、有毒土壤、种养殖业中的药物滥用)和制作(如用地沟油烹饪)中的种种污染,都直接危害肠道健康。5.不良饮食习惯。暴饮暴食、食无定时、高脂高热、煎炸烧烤、不洁饮食、频频应酬喝酒,都会加重肠道负担,并直接危害肠道健康。6.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环境中存在各种致病细菌和病毒,由于不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很容易进入肠道,影响肠道和人体健康。7.工作压力和精神调节。工作或学习压力过大,情绪紧张、焦虑、压抑、易怒,容易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致使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下降等消化不良症状。8.不良生活习惯。频频加班、熬夜、不规律作息,容易出现肠道功能紊乱现象和肠道微生态环境失衡,进而造成肠道老化,疾病丛生。9.其他原因。如吸烟、喝酒、缺乏运动,都会影响肠道健康。
人体微生态系统/肠道菌群
人体微生态系统包括口腔、皮肤、泌尿、胃肠道四个微生态系统。以肠道微生态系统最为主要、最为复杂。据估计,人体内的微生物总重量约为l271克,其中肠道1000克、皮肤200克、肺20克、口腔20克、其他部位31克,肠道微生物量占人体总微生物量的78%。另据统计,人体肠道内大约存活着100万亿个细菌。这些数目庞大的细菌,根据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以分为三种:有益菌(益生菌)、有害菌和中性菌。正如大多数人知道的,双歧杆菌、乳酸菌等都属于人体有益菌。而肠道菌群状况是随着年龄变化的,经研究发现,体内益生菌占总菌数的比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婴儿时期高达99%;青少年时期保持在40%左右;中年时期降至10%,开始出现体衰多病的迹象;60岁以后仅存1%~5%,频频发生严重疾患。肠道中的有益菌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反映一个人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在世界著名长寿之乡日本山梨县和中国的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县,科学家对长寿老人进行粪便菌群研究后,发现长寿老人肠道菌群结构接近于年轻人。当地人长寿的原因,除了气候环境和生活方式之外,还有就是他们的肠道有足够多的有益菌。因此,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尤其是维持肠道益生菌的数量,是保证整个人体健康的关键。益生菌益生菌,源于希腊语“对生命有益的细菌”。益生菌通常是定植于人体肠道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1994年在德国召开的国际微生态学术讨论会上,将益生菌定义为:“益生菌是含活菌和(或)死菌,包括其组分和产物的活菌制品,经口或经由其它粘膜途径投入,旨在改善粘膜表面处微生物或酶的平衡,或者刺激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机制”。通俗来说,益生菌就是对人体有益的细菌。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双歧杆菌、乳酸菌、酪酸梭菌、嗜酸乳杆菌、酵母菌等。益生元益生元是这样一种物质:它是一种膳食补充剂,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几种细菌的生长与活性,而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改善寄主健康。
对人体来说,优质的益生元,在通过消化道时,大部分不被人体消化,而是被肠道菌群吸收。最重要的是,它只是增殖对人体有益的菌群(益生菌),而不是增殖对人体有潜在致病性或腐败活性的有害菌。通俗来说,益生元就是人体益生菌的“养料”。例如,的有效成分是,这就是一种优质的益生元。和便秘的关系一个健康的肠道是和里面有益的肠道菌群密不可分的。在健康条件下,肠内菌群中的有益菌占优势,其代表如双歧杆菌、乳杆菌等。 正常粪便含有70—80%的水份,这些水份的保持就得益于肠内菌群的附着和存在。所以维持身体的健康,保持肠内有益菌占优势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在肠道中没有肠道菌群(比如吃了抗生素把肠道菌群大部分都杀死了),粪便中也就没有了菌群和水份的完美结合,粪便又干又硬,便秘就在所难免了。
分布/肠道菌群
健康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称为肠道菌群。在人类胃肠道内的细菌可构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一个人结肠内就有400个以上的菌种。
从口腔进入胃的细菌绝大多数被胃酸杀灭,剩下的主要是革兰氏阳性需氧菌。胃内细菌浓度&103CFU/ML(CFU即colony&forming&unit菌落形成单位)。
小肠菌全的构成介于胃和结肠之间。近端小肠的菌丛与胃内相近,但常能分离出大肠杆菌和厌氧菌。在远段回肠,厌氧之间。
近端小肠的菌丛与胃内相近,但常能分离出大肠杆菌和厌氧菌。如果肠内正常菌群占优,肠内黏膜呈现粉红色,表示肠内环境相当良好。
1、吸收水分,粪便较软,较易
在胃部分解消化的食物,经由小肠吸收营养后,成为粘稠状物体送至大肠。然后再经过18小时将水分及矿物质吸收,就变成容易排泄的粪便。肠道内环境良好时,粪便的软硬适中,排便会较为顺利。
2、缓和的蠕动,能顺利将粪便排出
藉由肠的蠕动,将粪便缓慢的推送至肛门。如果蠕动过快或太慢,都将影响粪便的构成,导致便秘或者腹泻。而如果肠内干净,则蠕动的速度就相当的有规律,粪便可顺利排出。
3、有助维他命的合成
比菲德氏菌等好菌能维护肌肤的健康,并具有合成有助热量产生的维他命B1、B2及B6等,以及与止血、骨骼形成有关的维他命K等之功用。健康的肠道,好菌会不断繁殖,维他命的合成也可顺利进行。
4、迅速排出有害物质
健康的肠道并非完全没有坏菌的存在,有害物质多少会产生。当然还包括,吃进体内的食品化学添加物,或是无法成为营养成分的物质。只要肠内环境良好,这些物质在开始危害身体前就被排出体外。
5、避免病原菌的
比菲德氏菌等好菌可以刺激并提高身体的免疫机能。而且易引起食物中毒等病原菌因具怕酸特质,所以像是含有好菌的乳酸饮料或健康食品等,都可抑制在肠内繁殖。
过路菌群(外籍菌群)
如果过路菌群“胜利”了,肠内黏膜粗糙,血液不流通而呈暗红色。
1、排泄不顺畅,肠内囤积粪便
为帮助排便,粪便的软硬程度要适中,但不健康的肠则因膳食纤维的不足,导致粪便囤积大肠,无法顺利排泄;又或者是因坏菌的繁殖引起细菌感染,而产生腹泻的发生。
2、蠕动过快或太慢
肠不健康,可能会影响肠的蠕动速度过快或太慢,妨碍粪便顺利排出。粪便更会因此变太硬或太稀,最终导致便秘,肠道中过路菌群更因此加速繁殖,如此恶性循环下去。
3、产生有害物质
不健康的肠道是坏菌繁殖的绝佳场所,大量的坏菌会导致阿摩尼亚,硫化水素及粪臭素等有害物质的产生。这些物质不但是恶臭屁的来源,更会加速肠壁的老化,产生导致癌症的物质,成为大肠癌的发病根源。
4、再次地吸收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有害物质不会乖乖地待在肠内,它会随著肠的吸收而跟著血液循环全身,引起疲倦、干燥、头痛、呕吐等身体不适。会发生恶臭的物质更会经由血液,透过嘴巴或身体而散发出来。
5、病原体容易侵入
不健康的肠内,乳酸菌等好菌的量会变少,肠内呈碱性。另外,因坏菌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使肠壁所具有的免疫功能下降,导致肠内杀菌作用变弱,细菌或病原菌更容易侵入。
最新研究/肠道菌群
法国鲁昂大学的研究人员2012年12月研究发现,胃肠道细菌具有控制寄主的食欲的作用。此项研究的研究报告发表在了最新一期的《细菌学》杂志上。
此项研究的负责人维克o诺里斯(Vic&Norris)说:细菌能够合成神经内分泌激素,这使我们认为肠道内细菌由一个群落组成,在该群落内形成的一个微生物器官能够与体内支配胃肠道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相互作用。支配胃肠道的神经系统被称为“肠道神经系统”,它包含大约5亿个神经元。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细菌通过影响它们寄主的信号通路可能引发癌症、代谢综合征、甲状腺病变等疾病。而根据最新的这项研究,它们甚至通过影响和肽类来控制寄主的食欲。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8次
参与编辑人数:12位
最近更新时间: 11:10:16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肠道菌群调节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