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号公立医院怎么会有私人医生赵立晨是什么意思

股票/基金&
把私人医生请到你的手机里
来源:财经天下&
  “春雨医生”开启了移动互联时代的典型医疗模式:将全国各大医院的好医生请出院外,常驻云端与患者实时交流。
  本刊记者|严冬雪 摄影|王攀
  自觉身体不适的你,会去医院吗?抑或拖到不得不去的时候,再面临挂号、排队、在漫长等待中耗费大半天时间的现实?更多时候,如果选择一家大型三甲医院,你很可能连号都挂不上。
  移动互联时代,有人瞅准此间商机,将医生们请出诊室,坐诊线上。在“春雨医生”这款App中,你需要做的只是动动手指选择科室,描述病情,或拍下患处照片上传。大约三小时内,就会有一位来自全国某一医院的该科室医生回答你的提问,而且你还可以与医生实时问答。
  这一过程全程免费。如果你乐意成为付费会员,等待时间将缩短为半小时,并可以指定三甲医院里某个你中意的医生来回答。事实上,在春雨的用户中,最终有10%的人选择了升级为会员。6月19日,通过“春雨医生”平台发出的提问数达到31343条,而中国最繁忙的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平均日门诊量约为19835人次。这意味着,这一移动医疗平台的日问诊量超越了任何一家线下医院。
  在春雨创始人兼CEO张锐看来,这意味着移动医疗领域的公民教育基本完成,互联网医疗终于走进了民间。资本市场也看到了这一点,继头两轮共计1100万美元融资后,春雨的C轮融资也即将完成。张锐向《财经天下》周刊透露,其具体数额将创国内移动医疗领域新高。
  目前,春雨有2300多万用户,每天提问量稳定在3万多条,合作医生3万多人,遍布各个科室。以提问量来看,春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远程医患咨询平台(包含PC端与移动端)。由于免费提问受到等待时间、提问频率的限制,提问量被压制,在C轮融资完成后,春雨计划实施全面免费。届时,非会员用户也能不限次提问,并在半小时内得到答复。根据估算,免费的实施将使日提问量迅速爬升至5万余条。而到今年年底,这一数字会是近10万。
  在不向用户收费的同时,每回答一条图文问诊,春雨会给医生相应的金钱补贴。儿科与妇科的补贴会更多,因为这两个科室的问题最多,医生格外忙碌,高补贴可以激励他们忙里偷闲。这样真金白银的补贴方式,随着提问量攀升愈发成为烧钱大熔炉。从网易出走、带着兄弟们创业的张锐对于这样的烧钱方式不无担忧,他准备尽快将春雨上市,并打算将下一年的流水账面做到一亿元。
  一亿流水主要靠前端、后端两个收费渠道,前端主要是会员费用,而后端则是主力收入来源:导医和导药。由于定位“轻问诊”,不做疑难杂症,大部分用户的病情可以通过医生指导自愈或用药解决。患者点击医生给出的药品名称,就可以链接到多家药店,挑选一家购买,药品快递到家,春雨则收取平台佣金。目前,春雨平台上40%的问题答案涉及药品,与一家大型线下连锁药店的合作正在谈判中。
  导医则是另一大块收入。用户在春雨平台咨询,被推荐一家医院,就能在平台里看到这家医院的全方位评价,然后就可能跟这家医院进行交互谈话。一旦开始交互,医院就得付给春雨佣金。交互结束,用户如果继续在春雨平台上点击“预约挂号”,需在线支付20元挂号费。到此,他成为一个“到店用户”,被推荐的医院支付给春雨第二份佣金,春雨与其合作也到此为止。目前,在百度上做推广,医院平均要800元到1000元才能得到一个到店用户,而春雨的平均费用则低于这个数字。
  “我们的金主是线下的药店、医院、公司。”张锐说,春雨无意从用户身上挣钱。用户在线支付的20元挂号费会被返还。如果他实地去医院看病并反馈评价,春雨便会返还用户10元;另10元则给其购买医疗保险,用于担负他在该家医院看病可能发生的风险。
  这样的导医导药模式,关键在于掐断医生与药店的联系。医生只能开药不能导药,对药店的选择权完全在用户手中,迥异于在线下医院看病同时买药的方式。而医生收到的春雨补贴,完全取决于当次问诊后病人打出的分数。五星好评能得到百分百补贴,三星评价则会让补贴大打折扣。而如果同一用户在一个月内对同一医生打出两次一星差评,这个医生就被“下架”了。
  这样的评分激励机制下,春雨医生不约而同地呈现出这一特点:推荐给病人的都是相对便宜而成熟的药。几块甚至几毛的药方屡见不鲜,患者用完便宜好用的药,自然给出好评,医患双方双赢。在线下医院里,医生帮病人省钱得不到直接益处;而在线上平台,医生开出高价药,拿不到任何回扣,还会被患者打差评,影响补贴收入。
  在张锐的计划中,后端收费除了导医导药,也可能会做自己的电商平台。而在整个平台上形成的健康数据,将来也可以与保险公司合作共享,又是一个营收来源――这正是移动医疗发源地的现状。“作为一个移动健康平台,不缺盈利方式,但我们还在扩大影响,不急于做这些。”张锐解释道。
  与三年前春雨医生诞生时相比,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使用户对移动医疗的接受度大幅提升,对平台上医生是否真实的质疑声正在减少。张锐在静待年底日问诊量达10万的那一天。在他看来,问诊量反映用户接受度,在移动医疗行业,如果日问诊量能上10万,爆点就真的来了;医生们也在发生改变,三年前的他们听闻这个软件,觉得是在“闹着玩儿”,而现在,医生们意识到他们的职责不仅是治病,更是提前预防用户生病。张锐再也不用拿着名片在医院门口搭讪医生,或是在急诊室一边当帮手一边抓住医生聊天。医生间的口口相传使得春雨平台每天都迎来上千名新医生的加入;投资环境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1年,当张锐说起M-health(Mobile health)时,没有投资人知道他在说什么,而如今,它被定义为移动医疗。
  但张锐更愿意称其“移动健康”。比如孕妇和新生儿,都会面临大量的咨询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不是疾病,但又需要专业指导。这时候,远程向医生求助得到更准确的判断就尤为必要。对于一些需要长期监测健康的慢性病患者也是如此。
  为此,春雨平台将“空中医院”作为主打功能。在这里,用户可以选择付费电话、付费指定医生多个方式在线交流;或是付费预约某个医生线下看病;或自行定价悬赏解决推荐本地医生、推荐医院等问题。
  除了这些自由市场交易行为,“私人医生”的设立是“空中医院”的重中之重,这里是医生的“淘宝店”。医生为自己定价,从18元每周到1000元每周不等,患者可以聘请一位私人医生。签约成功后,医生会在初次交流就为患者建立私人健康档案,告诉他每天需要记录的数据,医生每天监测并给出意见,长期监控用户的健康状况。目前,在春雨平台上,这样的私人医生订单每天增加上千单,签约周期也会从周逐步延长到月、季、年。
  “我们称之为把See Doctor变成Doctor See Me。”张锐对《财经天下》周刊解释,病人的问题在于不知道状况出在哪里,如何提出问题,医生则可以根据健康档案来告诉他。在线下公立医院,由于机制原因,医生没有帮患者长期监测健康状况的动力。即使患者天天记录数据,也没有可能天天去医院挂号看病。因此,这样的Doctor See Me只能在互联网医疗实现。
  和所有互联网产品一样,春雨医生的核心关键是注重用户体验,张锐实现这一点的关键是注重医生的挑选与激励。补贴按单次评分来计算,这次拿到较低的补贴,医生就会警醒,在下次提供更好的服务来拿到高分高补贴。累计高分多了,医生的个人评分就高,用户也自然乐意聘请高评分医生为私人医生。在传统医疗行业,高学历、浅资历的年轻医生收入低、压力大,不被认可,移动医疗则给了他们增收与释放服务热情的出口,在互联网平台上,他们可以是一个高评分的名医。
  还有大量的用户对偶发的小毛病选择了“自诊”功能:比如肚子疼,就点击“自诊”界面中的人体图案肚子部位,随即就能看见各种诊断与相应疗法。“其中的每一句话一定是我们的专业医生逐字撰写的个性化意见,这是我们的底线。”张锐说,曾有医生在答疑时用网上复制来的答案,事后当即就被“下架”了。
  不过,尽管从商业模式上来说春雨医生前景看好,但张锐依然时时感到忧虑和担心。“移动医疗行业是没有证照的,是所谓的灰色地带。”对于如此现状,张锐表示心情十分复杂,调侃这是个行贿都不知道要送给谁的行业。在全球,移动医疗概念的出现也不过六年,政策的滞后使得他担心有一天春雨会突然遭遇政策否决。因此,他急切地想要得到相关证照,不是为了阻止后来者――商业社会无法靠证照阻止竞争,而是想要让行业各方面参与者的责任边界变得清晰,更有利于行业发展。他说,当前更实际的做法是,尽快做大规模,加强商业契约的合理性,倒逼政策法规的制定。
  图释:
  1、创始人兼CEO张锐准备尽快让春雨医生上市,并打算将下一年的流水账面做到一亿元。
  2、张锐觉得,春雨医生的核心是注重用户体验,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是注重医生的挑选与激励。
(责任编辑:HN025)
07/15 13:5606/27 10:4406/11 13:51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科技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我以为如果到私人医生处看病,也可用医保卡结帐,会不会好点?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08:11:55&)
4631字(4597/72)
( 08:52:22)
58字(22/0)
( 03:54:24)
101字(11/0)
( 22:03:39)
74字(12/0)
( 19:12:43)
106字(16/0)
( 19:02:19)
74字(11/0)
( 19:02:11)
29字(128/0)
( 18:52:36)
91字(109/0)
( 18:08:35)
148字(25/0)
( 17:52:23)
( 17:01:42)
23字(10/0)
( 16:56:03)
10字(10/0)
( 16:05:42)
12字(13/0)
( 12:22:28)
348字(44/0)
( 11:58:05)
24字(20/0)
( 12:01:03)
( 11:52:57)
( 11:45:34)
( 11:42:28)
145字(6/0)
( 11:37:11)
23字(12/0)
( 11:38:42)
171字(11/0)
( 11:34:31)
89字(17/0)
( 11:27:51)
( 11:30:06)
14字(12/0)
( 11:09:54)
23字(15/0)
( 11:12:49)
22字(10/0)
( 11:08:16)
67字(13/0)
( 11:07:16)
153字(23/0)
( 11:06:59)
43字(22/0)
( 11:05:15)
36字(21/0)
( 11:01:43)
140字(41/0)
( 10:57:47)
31字(15/0)
( 10:49:35)
43字(39/0)
( 10:46:19)
( 10:40:23)
15字(11/0)
( 10:37:24)
( 10:33:43)
26字(53/0)
( 10:36:57)
( 10:27:19)
( 10:26:58)
134字(15/0)
( 10:19:23)
( 10:19:46)
( 10:14:14)
186字(10/0)
( 10:05:58)
10字(15/0)
( 10:09:22)
59字(31/0)
( 10:00:37)
13字(10/0)
( 09:52:12)
( 09:47:52)
34字(20/0)
( 09:42:39)
65字(88/0)
( 09:45:23)
( 09:45:12)
40字(50/0)
( 09:44:03)
( 09:30:46)
333字(17/0)
( 09:33:24)
172字(20/0)
( 09:27:35)
21字(13/0)
( 09:26:39)
306字(122/0)
( 09:21:49)
33字(43/0)
( 09:18:40)
410字(79/0)
( 09:17:06)
40字(34/0)
( 09:15:53)
71字(91/0)
( 09:18:23)
53字(202/0)
( 09:19:04)
374字(785/0)
( 09:12:17)
47字(28/0)
( 09:07:29)
47字(23/0)
( 08:59:36)
127字(63/0)
( 08:56:09)
44字(14/0)
( 08:52:47)
42字(67/0)
( 08:49:29)
34字(20/0)
( 08:47:47)
103字(21/0)
( 08:41:28)
42字(16/0)
( 08:40:32)
10字(12/0)
( 08:38:50)
42字(1489/0)
( 08:11:55)
17字(32/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私人医生真的来了?
日 08:56来源:
□本报记者 王薇
熊先生是一位高级工程师,在北京一家5星级饭店负责楼宇自控,年基本收入50万元。这两年他一直想找一位私人医生,但至今没找到可心的。他对记者说:“我妻子身体不好,常年在家养病,孩子刚上大学,我是家里的顶梁柱,整天忙于工作,顾不上家。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全家人的健康,如果能有一个私人医生负责家庭健康,那我心里就踏实多了。”
私人医生的好处
其实,现在里有熊先生这样想法的白领不在少数。慈铭·奥亚国际医疗会所首席私人医生韩小红博士向记者介绍,私人医生与公立医院医生的最大区别在于“未病先防”,积极帮助健康受到威胁或已呈现亚健康状态的人保持和回复健康状态,避免进一步的健康受损,因而私人医生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健康的守门人”。
上海的一位白领归纳了一下私人医生的好处:私人医生治疗具有连续性和全面性,并能指导疾病预防,而且可提供方便的家庭健康管理,更重要的是私人医生经验丰富,有了大病可以拿出有效实惠的就医方案,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大夫。
来自法国的北京明德国际医院医疗总监GUILLAUME ZAGURY向记者介绍了欧洲发达国家私人医生的情况。他认为,随着社会发展,会出现高端医疗需求市场,私人医生目前使欧洲高端医疗需求群体寿命每一年增长3个月,因为私人医生的广泛普及,从现在开始,50%的欧洲新生儿将来寿命要超过100岁。而在中国,目前基本上没有人去跟踪你的健康,患病之后,医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告诉患者为什么要这样治疗,这样治疗的意义是什么。所以中国需要一种全科家庭医生,也就是私人医生,他们将用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耐心去解释这些问题,去更好地服务有高端医疗需求的人群。
私人医生初露端倪
日前,慈铭·奥亚国际医疗会所主办了一次“中国国际私人医生健康管理沙龙”,来自官、产、学、媒、资等领域的嘉宾共同围绕“私人医生真的来了吗”这一主题进行了全方面阐述与探讨。
在这次沙龙上,记者了解到,上世纪60年代,全科医学理论出现以后,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的全科医生(又称私人医生、家庭医生),在普通民众中有了概念,以家庭为单位、维护与促进个人整体健康的私人健康管理服务渐渐有了市场需求。目前,私人医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广泛普及。
北京医师协会秘书长许朔说:“我对私人医生并不陌生,从1997年5月开始,我做了半年时间调研,提出一套硬件和软件迹郎址浅V厥樱倏巳蜗殖』幔龆ǔ闪⑻匦枰搅撇浚庥械闼饺艘缴母拍睢:罄葱鸵皆骸301医院特需医疗部都慢慢建立起来了,可见市场需求是非常庞大的。”
韩小红在沙龙上表示,慈铭体检在十年发展过程中,始终觉得缺点什么。我们一直在自问:客户体检完了以后怎么办?客户体检完了会呈现健康、亚健康、疾病三种状态,健康的客户有继续保持健康的需求,亚健康和疾病客户有后续疾病治疗的需求。针对客户的这种不同需求,我们开办了慈铭·奥亚国际医疗会所,推出私人医生服务,一方面,向客户提供健康管家式服务,全方位跟踪服务客户和客户家庭,解决健康维护和亚健康问题;另一方面,做客户健康代理人,当客户患有疾病的时候,安排国际和国内最适合客户的医院和医生,打通医疗绿色通道。
据记者了解,慈铭·奥亚国际医疗会所是中国首创私人医生定制服务高端会所,由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联合数十间国际私人诊所、专科医院、医学研究机构和中国著名三甲医院、涉外医院、保险等组织联合创建,打造“会所+医疗”的世界顶尖业态模式,以专家组围诊服务形式,开辟中西医合璧特色之路,旨在向社会精英人士提供私密、专业、系统、长效的私人医疗保健服务。这家医疗会所的成立,预示着中国的私人医生真的来了。
私人医生与保险
私人医生和保险关系密切。据中央财经大学张国芳教授介绍,私人医生最初就产生于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为了不让客户的慢性疾病发展到重大疾病,加强健康风险管理,推出了私人医生健康管理模式。
据记者了解,在美国,很多医生都和保险公司签订合同,这样就可载入保险公司家庭医生(又称私人医生)名册,当家庭投保医疗保险时,便可从保险公司选定自己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为其全家提供家庭成员的健康管理服务,比如身体检查、疾病预防、转医就诊等。通常情况下,家庭成员看家庭医生只需支付基本的挂号费,其他费用家庭医生会按保险公司的管理规定直接转账到保险公司,投保家庭免去了许多麻烦。不过,家庭投保医疗保险,每月要支付不菲的保险费。投保人也可以选择保险公司合同以外的家庭医生,但费用要比选择保险公司的家庭医生高出不少。
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私人医生刚刚起步,市场潜力大,但私人医生的发展还需与健康保险相结合,一是降低选聘家庭医生的费用,二是扩大市场需求。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现在一些保险公司正在积极拓展健康保险服务,但目前我国合格的全科医生极为匮乏。据统计,发达国家全科医生占医生总数30%-60%,而我国已经注册的全科医生还不到10万名,我国私人医生的供给严重不足,这种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险公司健康管理业务的拓展。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历史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明星分析师荐股
87482.92万元
56005.52万元
45471.44万元
39943.64万元
38282.05万元
34099.31万元
32161.28万元
29727.80万元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私人医生工作室现状调查:医生创业爆出利益分歧
私人医生工作室现状调查
私人医生工作室现状调查
  (南都记者 梁卓慧 实习生 马桂敏)开张已大半年的广州私人医生工作室,加盟的同行仅仅在百人左右,患者也不多。然而这节奏却在创办人谢汝石的预料之内,医疗创业本来就不是快生意!真正让他感到纠结的是医生与市场的利益分歧。
  具体来说:医生认为,出诊的是自己,应该价值最大;但工作室认为,服务团队所提供的患者预约、场地、设备等安排等也是重要支撑。“资本方投资我们,希望看到更合理的利润回报,但这与医生在价值观上产生了矛盾。”谢汝石对南都记者直言说。
  据南都记者采访了解,这类定位在医生经纪人的医生集团,国内大概有30家。要缓解以上矛盾,多位医疗创业者及医疗领域的投资人表示:从基础助理服务进阶到专业技能培训、商业保险谈判,是医生集团发展的可行路径。
  脚踏两船互有长短
  “干到副主任、主任医师,挂号费也就7块、9块,大家能有多少积极性呢?”回想当初创办私人医生工作室,已在中山六院担任客户服务部主任的谢汝石并没有多少犹豫。在他看来,医生用自己的专业水平给病人明确诊断和提出治疗方案,不应该这么“廉价”,既然公立医院很难改变现有的定价体系,不如在体制外建立私人医生工作室,组织医生按市场价接诊,赚取体面收入的同时也给有需求的患者提供一种高质素的服务。
  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生们要跳出体制内。
  事实上,他的医生工作室还是“赚外快”的性质,加盟的专家只需在空余时间为预约好的患者提供咨询服务。他解释,对于医生集团,同行圈普遍抱着观望的态度:即便只是抽空去多点执业,在流程上也用不着经本医院批准,但还是有点担心院领导知道以后不高兴;再说,这种新生的组织形式能不能做成、能给自己带来多少价值,也还是未知数。“往外踏一小步,大家尚且顾虑多多,何况是辞职跳槽呢?”他感慨,愿意加盟体制外集团的医生都非常有限,愿意呆在体制内的医生占绝大多数。
  并且工作室设立以后,仍然跟公立医院紧密联动。首先,他们在前端跟民营高端体检中心爱康君安合作,利用其闲置时段(集中在下午和晚上)为医生提供出诊场地和第三方诊断的服务;当发现患者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时候,则对接医生所在的医院,至此,医生又回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一来,相当于医生利用业余时间为医院“创收”,对方自然非常支持。“之所以回到公立医院,其实也是考虑到好的民营医院不好找,如果合作的医院的口碑不好,医生和患者都不会愿意来的。”他对南都记者说。
  对此,医疗创业老兵、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有不同的看法:“体制内创业看似不需要冒什么风险,但‘吃着碗里瞅着锅里’,医生对医生集团能有多少忠诚度呢?”他认为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利益可分的时候大家都好谈,而一旦利益分配出现问题,医生随时就会离开,反正单位的本职工作也还过得去。“说白了,体制内创业的合作方式,成本太低了,对于医生集团的团队稳定,其实不是那么有利。”
  专注于医疗投资的弘晖资本创始合伙人王晖也对南都记者直言:“革命就要彻底,任何跨体制或者模棱两可的事情,我觉得都很难做到极致,赚点小钱可以,但恐怕很难做大;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既然你有想法、有能力,为什么不组建一支独立的团队呢?”纵观国内,自从去年张强医生集团“第一个吃螃蟹”以后 ,陆 续涌现出万峰医生集团、中欧医生集团、杏香园等完全脱离体制的创业团队。
  以王晖看好的冬雷脑科医生集团为例,创始人宋冬雷是业内非常有名的神经外科专家,早在两年前就跳出体制,当过私立医院的院长,今年9月底又成立了该医生集团,一方面招募全职自由执业的核心专家,另一方面签约大型的门诊和手术基地,不久前吸引了三家基金的联合投资。
  对于上述的两派声音,N E A全球合伙人蒋晓冬认为互有长短,在起步阶段很难判断哪一种就一定能走得更顺。“我不觉得属性问题会是医生集团之间的分水岭,关键还是看你的模式能为医生创造多大的价值。”
  险企关注医生集团
  恰恰是在“价值认同”上,谢汝石坦言,怎么跟医生达成一致需要一段磨合期。
  “在公立医院,医生的诊金都是给定的,而现在加入医生工作室,怎么定收入标准得一个个去谈。”他向南都记者分析,站在医生的角度,核心的诊疗环节是由他们完成,价值应该最大化;但医疗活动是综合性、群体性的,背后少不了患者预约、医患关系处理等基础服务的支撑,跟专家队伍的百人规模相比,他们的服务团队也有100人左右,衔接服务流程的每个环节,这部分投入如果不能带来好的利润点,显然很难在市场上立足。“我认为专家在强调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服务团队的价值存在。”谢汝石说。
  对此,固生堂中医连锁集团创始人涂志亮表示理解医生的立场,反倒医生集团应该反思,是不是所提供的服务对他们吸引力不大。“像安排预约时间、场地这些事情,其实不就是助理的工作吗?对于专家来说,找一个助理辅助自己不是什么难事,为什么一定需要医生集团呢?”
  对比美国的医生集团,涂志亮认为,跟商业保险的结合是很重要的推动力———在美国,医生集团一般有医保覆盖,医生提供医疗服务之后主要是从保险公司拿到偿付,而随着医保对接等成本逐年增长,美国独立执业的成本也水涨船高,抱团经营逐渐成为常态;反观国内,商业保险还没有发展起来,所谓医生集团其实就是医生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中介”,从中赚取佣金,而以医生的个人能力,何不直接自己接活儿?
  而李天天则觉得,医生集团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服务定位,不急于一蹴而就:如果比作金字塔,那么最底层也最容易的无疑是类似医生助手的基础服务;往上一个层次,让医生从平台的支持当中得到一些专业技能的提升;到了塔尖,就不再只是解决杂务、提供培训那么简单了,集团还能代表医生去跟商业保险公司谈判,显然越往上价值越高,也就越能吸引更多医生进来。
  王晖也认同应该循序渐进,现阶段医生集团刚起步,商业保险也同样如此,当医生集团在医患两端都逐渐发展起来的时候,商业保险自然会进来。“我们现在的商业保险之所以不发达,正是因为还没有什么可以合作的项目。”
  “换一个角度,其实合作商业保险正是组建医生集团一大动力,显然比起单兵作战,集团化会有更强的谈判能力。”李天天告诉南都记者,事实上,保险公司已经在慢慢关注医生集团了,他们看重两点:一是服务质量,二是费用控制。医生集团把这两点做好,未来肯定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捧名医明显不够
  医生集团能不能站稳脚跟,最终要看是否得到患者的认可。而在国内,患者大多“认庙不认和尚”,没有三甲大医院的光环,该怎么打出名堂呢?
  “不靠庙就得靠真本事,如果只是在学术上名气很大,而在患者圈口碑一般,那很抱歉,不适合我们医生工作室。”谢汝石告诉南都记者,他们几个发起人组成了评定小组,所挑选的专家着重对方的医疗水平,而科研、级别只是参考,因为级别高不代表就一定水平高;在传播方面,主要还是靠经营口碑,这点跟专家本身的服务和沟通能力有关,医生工作室也会签约部分王牌专家,作为包装和主推的对象,建立起医生个人品牌。“像我们发起人之一林锋是胃肠外科专家,被他治好的病人信任他,就会把更多患者带过来,现在每周的患者预约都爆满。”谢汝石说。
  蒋晓冬分析,仅仅捧出名医是不够的,因为既然是名医,那各种渠道托关系找他看诊的肯定不少,各种移动医疗平台也会给他推送病人,但这跟医生集团没有太多关系,因为没有谁可以独占这种资源,说白了,聚集一批优秀的医生只是一个起点,并不能以此构建竞争壁垒。他更看好深度结合医疗服务的机会,比如建立自己的门诊和手术中心、开启远程医疗等,用更好的产品流程和服务体验打动患者。
  从原来的认可医院,到认可医生、认可医生集团,这个积累过程需要多久呢?对此,蒋晓冬认为,医疗创业确实不同于其他一般的行业,要想三年就有根本性变化是不大可能的,基本上需要十年的周期,而这对于医疗行业的投资人来说,是一个正常的投资期限。
  王晖则觉得,其实没有必要指定一种路径来判定医生集团的发展。在他看来,众多医生集团里,有些可能会演变成大型的连锁医院,有些则可能一直“小而美”———几个医生抱团在一块,靠自己的精湛医术和辛勤服务,获取比原来在公立医院更高的价值,也可以活得很好;作为投资人,一个每年有盈利、能分红的“小而美”项目,也同样值得投资。“对于一个新兴事物,没必要套上各种条条框框,不妨抱着开放的心态,各种可能的模式都去尝试一下。”他对南都记者说。
  第一人称
  讲述人:NEA全球合伙人蒋晓冬
  医生集团≠经纪公司
  如果说医生集团就是安排专家预约、手术的会诊,那我不觉得这是什么新鲜事物,很多传统的公司都在做,也已经做了很多年。并且近年涌现的很多互联网医疗公司,也在整合优质医生资源。不要走入一个误区,觉得现在“医生集团”很热,套上这个概念就很前沿,以为聚集一批优秀医生资源就是商业模式。
  其实作为投资人,我更关注的是,你把医生组织起来以后到底干成了什么,有哪些好的产品和服务模式?是不是具备可复制性?是不是能够做大并且建立自己的竞争门槛的?医疗活动是一个很复杂的行为,不是说简简单单地做个经纪人公司就行。医生集团那么多,加上整合医生资源的各种平台就更多,相互比拼的肯定不是资源,而是产品和服务体验,最终能够胜出的平台估计凤毛麟角。
  从规模化的速度来看,我觉得这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产品技术、模式落地还有政策等问题是需要时间去解决的。年轻一代的医生对多点执业、自由执业的意愿会比较强,但是也还没有到大批医生离开体制内的阶段,反过来说,也没有那么多体制外的优秀服务机构来承接他们,现阶段还是大医院强势。
  讲述人: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
  “松散泡沫”一说持包容
  对于医生集团,我觉得谈不上创新,因为类似的模式在走穴阶段早就有了,只不过在互联网时代,管理手段不再靠纯人工,而增加了A P P的形式。当然,传统的医生走穴被行内的“大腕”级专家高度垄断,一个普通的副教授是得不到这样的机会的;而 现 在 医 生集团的出现正是打破了这种垄断局面,哪怕我头衔不高,但只要有实力也可以参与,这样一来其实能够调动更多中层的医生资源。
  医生集团那么多,到底壁垒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有两种方式,一是拼大牌专家,只要你付得起钱,我可以带动业内最牛的专家;二是拼综合能力,即不强调医生个人品牌,而是强调团队能力,集团里很多医生之间是互补协调的,能够配合把服务做好。在这种过程中,医生集团的管理者和医生之间存在博弈,当医生集团所提供的都是一些简单的底层服务时,那么在分成上肯定医生占大头,随着服务含金量的提高,才有议价能力。这回归到服务行业的本质,有价值的服务自然会得到合理的价值认同。
  现在医生集团刚起步,业内也有一些质疑其太松散、有泡沫的声音,我认为其实无所谓,因为到后面市场会自动管理,像医生这样的精英群体,他们会自己发现问题并作出调整。今年看到的还是松散、无序的状态,也许一年之后有人做出了口碑,形成有特色的医生集团。横向对比欧美,中国在医疗行业的创业创新非常迅速,只是说比起游戏、电商,它确实属于慢行业,资本市场不一定有很高的期望。从医生集团的角度,我觉得不妨就先去摸索,把高议价服务做出来,撬动跟保险公司的合作,到时候再说服投资者,会更容易得到认可。
  讲述人:弘晖资本创始合伙人王晖
  莫对医生集团早下结论
  医生集团跟所有以知识为生产力的合伙制一样,以医生的个人能力也可以单干,但只能干得很小,因为背后需要很多基础服务支撑,需要各个学科体系对医生帮助,这就需要一个合伙人制度。我投资医生集团看几点,第一,到圈子里问一问,创始人是否在学术上是被认可的权威专家,品牌知名度是否在同行里面得到认可;第二他是否有召集团队的能力,包括加盟的其他医生以及运营团队。
  在利益分配上,在医生集团建立的初期,可能靠某几位大牌的专家拉动生意,那么他们理所当然占大头,而随着业务扩张,品牌越做越大,一个医生对集团的影响可能会减弱,相应地议价能力也就减弱。当然,此时集团提供的后台支撑服务也越来越完善,专家的满意度提高,也就不那么在意了。
  对于医生集团的未来发展,我认为不要太早下结论,在微观的层面上一个个项目去分析。有些医生集团注定就是一场闹剧,有些医生集团则有可能因为创始人的优秀、团队凝聚力强、商业模式的出色、再加上资本的注入而迅速做大,十几年,或者几十年之后成为行业标杆。
  讲述人:广州私人医生工作室创始人谢汝石
  发力术后康复服务
  医生集团要生存,要解决好执业点、客户和团队三个问题。我们把门诊选在体检机构,一来对方本身就想解决从体检到治疗的闭环,有强烈的合作需求;二来爱康君安在全国有80多家门店,一下子解决了所有执业点的落地,同时从他们每年几百万的体检客户当中,获得了基础的客户来源,而有客源、让医生获得体面的收入,才能吸引众多优秀的同行加入。在前端合作体检机构、后端回到公立医院的模式下,我们工作室的运营成本非常低,爱康投资的2000万还没怎么花,我们已经能盈利了。
  把广州作为试验田做好,建立起工作室服务的标准化流程,之后到了外地就可以快速复制。医疗行业靠口碑传播,从“认庙”到“认人”,需要时间积累,我们也在考虑尝试新的服务内容,主要是针对解决术后康复这部分,比如说在病人放疗期间,所需要的一切辅助服务由我们团队来承担。另外在内部管理上,也会与移动医疗结合,提高医患互动的效率。我想,随着越来越多医生集团涌现,其实相互的业务模式差异不大,主要还是比拼运营。我们把更多精力投入在研究服务上,提升医患两端的体验。
| 11月06号 16:41
| 11月06号 16:38
| 11月06号 16:30
| 11月06号 16:26
| 11月06号 16:22
| 11月06号 16:18
| 11月06号 16:16
| 11月06号 16:12
| 11月06号 15:46
| 11月06号 15:33
汽车砍价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毛主席私人医生回忆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