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在一张膜上得到好几个抗体的结果?是用多种抗体检测不同抗组蛋白抗体还是检测同一抗组蛋白抗体呢?

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
艾滋病检测 5种方法测出有没有艾滋艾滋病是一种非常让人惧怕的疾病,虽然随着科学的进步,艾滋病能够得到控制,但是人们还是非常畏惧,那么艾滋病该怎么检测呢,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去看看艾滋病该如何检测。艾滋病检测(一)抗体检测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试验(IFA)以及化学发光法。ELISA用去污剂裂解HⅣ或感染细胞液提取物作抗原,IFA用感染细胞涂片作抗原进行抗体检测,如果发现阳性标本应重复一次。为防止假阳性,可做Westernblot(WB,蛋白印迹法)进一步确证。WB法是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HⅣ蛋白进行分离,再经传移电泳将不同蛋白条带转移于硝酸纤维膜上,加入病人血清孵育后,用抗人球蛋白酶标抗体染色,就能测出针对不同结构蛋白抗体,如抗gp120、gp41、P24抗体,特异性较高。快速检测法,也称为金标法,也是抗体检测的一种方法,根据免疫层析法的原理,用于HⅣ抗体检测的定性检测。(二)抗原检测用ELISA检测P24抗原,在HⅣ感染早期尚未出现抗体时,血中就有该抗原存在.由于P24量太少,阳性率通常较低。现有用解离免疫复合物法或浓缩P24抗原,来提高敏感性。(三)核酸检测用PCR法检测HⅣ基因,具有快速、高效、敏感和特异等优点,目前该法已被应用于HⅣ感染早期诊断及艾滋病的研究中。包括DNA检测和RNA检测。(四)病毒分离常用方法为共培养法,即用正常人外周血液分离单个核细胞,加PHA刺激并培养后,加入病人单个核细胞诊断及艾滋病的研究中。(五)检测试纸检测艾滋病检测试纸条是使用胶体金免疫层析科技研发的新一代检测试剂。它可检测血清或血浆标本中的HⅣ-1/2特有性抗体。所有操作时间共是15分钟,动作简便、迅速、准确、自带质控对照、无需所有附加药剂。适合个人检测,也适合各大医院,疾控中心检测。艾滋病的预防①传染源的管理:
上一页&1共2页热门新闻更多
相关新闻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抗体芯片研究.doc1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2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功能蛋白质组学
课程考核作业
学生姓名:李晓屿
科:发育生物学
授课教师:蓝兴国
完成日期:日
【摘要】 抗体芯片作为蛋白质芯片的一种,具有微型化,集成化,高通量的特点。目前主要应用于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特异性高、亲和力强,灵敏性高、检测范围广、实用性强等优点使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将对抗体芯片的现状、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及优缺点进行报告。
【关键词】 蛋白质芯片;抗体芯片;蛋白质组学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完成, 以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后基因组时代到来了。人们认识到,基因只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水平的研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基因表达产物的变化, 而生命活动的执行者是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为了揭示细胞内各种代谢过程与蛋白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某些疾病发生的分子机理, 必须对蛋白质的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 对生命的复杂活动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必然要在一定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对蛋白质进行研究。微型化、集成化、高通量化的抗体芯片将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工具。
蛋白质芯片, 又称蛋白质阵列或蛋白质微阵列,是指以蛋白质分子作为配基,将其有序地固定在固相载体的表面形成微阵列;用标记了荧光的蛋白质或其它分子与之作用,洗去未结合的成分,经荧光扫描等检测方式测定芯片上各点的荧光强度,来分析蛋白之间或蛋白与其它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而抗体芯片(抗体微阵列)作为蛋白芯片的一种, 具有微型化、集成化、高通量的特点, 可以用于检测某一特定的生理或病理过程相关蛋白的表达丰度, 目前主要用于信号转导、蛋白质组学、肿瘤及其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乙肝表面抗体,是一种蛋白质吗?谁知道他分子式是什么。_乙肝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0,862贴子:
乙肝表面抗体,是一种蛋白质吗?谁知道他分子式是什么。收藏
知道的来说下,他是由哪些细胞产生的。
自己查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抗体的基本结构是,由两条完全相同的蛋白质重链,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通过特殊的化学键,二硫键连接而形成,分布于各种组织中,这就是乙肝抗体的描述。 本质是两条蛋白质链。
那么,乙肝表面抗体,在哪里产生呢?
很复杂的,核糖体产生的吧!大环境应该是脾产生的,经过胸腺与淋巴结中T细胞结合就具有中和抗原的作用,涉及到B细胞,反正免疫系统到现在也没人研究透
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剩下的蛋白质外壳,当乙肝病毒侵入肝细胞后,可以在肝细胞内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外壳,这些病毒再去侵染其他细胞时,同样会留下蛋白质外壳,这就是乙肝表面抗原。 这些蛋白质外壳,在人体内是否有自然消耗呢,是否会被人体分解,吸收呢。如果人体可以分解这些外壳,即人体可以分解乙肝抗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病毒抗原能够持续存在,持续阳性,那说明有新的来源加入。也就是由病毒DNA新和成的。如果人体不能自然分解这些蛋白质外壳,那么,说明这些蛋白质外壳存在堆积存留现象,那么,即使表面抗原含量高,阳性,也不能说明病毒DNA在合成外壳蛋白质。
有观点认为,乙肝表面抗体,是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种抗体。(抗体只能由浆细胞合成)
同时,一般认为,任何人,被乙肝病毒感染后,都必然能产生表面抗体,只不过他的量的多少,是个问题。量少,则为抗体阴性,量多,则为抗体阳性。所以,这不是一个能不能的问题,因为一定能,任何人的抗体,必然不是0,而是略大于0,这是一个量多量少的问题,那,为什么多,又为什么少?我认为,这是一个内环境组分结构性差异的问题。不同的人,人体内的内环境,是有差异的,所以同样被病毒侵染,有人可以直接驱除病毒,而有人则被长期感染。
研究的好深奥
1.所以我认为,调节人体内环境组分,达到最佳比例,这是治疗肝炎的首要。2.而对于抗病毒,抑制DNA合成,这只是一个次要问题。如果1条件不能被满足,你光做2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纯粹是在浪费时间。
浆细胞 ,又称效应B细胞。浆细胞大多见于消化管和呼吸道固有膜的结缔组织内。细胞较小,圆形或卵圆形,核圆但偏于细胞一侧,染色质粗,沿核膜呈辐射状排列成车轮状。细胞质呈嗜碱性,染为蓝色。在靠近核处,有一着色浅的区域。近细胞核处有一色较浅而透明的区域。电镜下可见细胞质内含大量密集的粗面内质网,浅染区是高尔基复合体所在的部位。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 提问?为什么具有合成抗体能力的浆细胞,大多存在于消化管和呼吸管的膜组织内?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不难。
浆细胞具有合成、贮存抗体即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反应。免疫球蛋白主要在粗面内质网池内形成,用免疫荧光技术已证实注射一种抗原到机体后,相应的抗体首先在浆细胞的细胞质中出现。 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必然有不能结构。浆细胞可以合成抗体,所以,他的内质网面积才特别大,结构紧密,结构粗糙。。。这是有利于蛋白质的短时间大量合成,突击性的加班合成。这样,才能最快的病毒,以及一切抗原物质,最快的做出应答。 这也是浆细胞存在于消化管和呼吸管的真正原因所在。因为这两个地方,要直接面对外界的病毒和抗原。
其实我本人是化学工程师,我自认为是中医理论大成级别的水平,但是,我在这里不能谈任何一个中医概念,因为有太多人恨中医。所以,我只用分子生物学理论来证明问题。
在血液中B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15%。固定在B细胞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单体IgM和IgD)是抗原的特异性受体。当它们初次与某一个抗原接触而被致敏时,一部分B细胞即分化成熟为浆细胞,浆细胞即开始生成对该抗原特异的免疫球蛋白并将它们释放到周围的组织液中,这就是免疫抗体。只有当某些调节性因子,如由辅助性T细胞所释放的淋巴因子和巨噬细胞释放的白细胞介素-1存在时,B细胞才能被抗原激活。浆细胞不再在血液中循环,在它们生存的2-3天时间里一直停留在组织中。浆细胞一般停留在各种淋巴结。 遇到抗原刺激,B细胞分化成熟,成为浆细胞。浆细胞接收到激活信号,开始产生特异性抗体。辅助性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巨噬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形成对B的方向性激活。 浆细胞的生存周期只有两三天, 所以什么?免疫性抗体需要由浆细胞产生,而浆细胞寿命只有两三天。这其实可以侧面证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浆细胞是高度劳累的,高强度工作的,因此,浆细胞工作,需要很高的能量供给,所以,任何能量供给不足的人,免疫能力都低下。任何浆细胞分化存在障碍的人,免疫能力都低下,任何B细胞数量少的人,免疫系统都低下。 所以什么,久坐不动的人,必然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低落,所以,他们免疫力低下,所以他们无法驱除病毒。
浆细胞由B细胞转化来,而B细胞又由哪里来呢。答案是从淋巴细胞转化而来。而淋巴细胞又从哪来呢,答案是从淋巴结来。而且,B细胞是一种半成熟状态的细胞,它具有多方向的可分化性。就看受到何种类型的刺激了。这种功能,其实是人体的一种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的表现。
看的头都大了
好牛逼的感觉,我给101,还有1分是标点符号都没有乱用,很严谨
固定在B细胞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单体IgM和IgD)是抗原的特异性受体。那么问题是,B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抗体,能针对所有外来的抗原吗。他能对外界一切抗原都做出有效的应对吗。我认为他能,这种能力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一个应对外界抗原,主要是应对病毒的能力。 B细胞特异性抗体能应对外界的一切抗原,这个事看上去有点不可思议,但其实也未必那么神奇,因为病毒往往是类似的,有差异,也不会太大,都属于某一个类型,所以抗体只要可以应对一个,就可以应对类似的一类。所以也不是很难。对于这里的人来说,我们只要治到,他可以应对乙肝抗原,这就足够了。而答案是,他一定能,因为毕竟大部分人是抗住病毒的攻击,只有在座的各位,属于少部分的人,才无法应对病毒问题。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是让细胞内环境,达到具有免疫力的一类人那样,即可。
我看的眼花了,不想看,就是想知道怎么才能治好。
如果你的细胞内环境,没有达到协调性较好的状态,那么你用再多的抗病毒药物,也是力不从心的。如果达到了呢,则会事半功倍,或者直接使得抗体数量大幅度提升,达到清除病毒所需求的量。那,达到什么样的状态,才算比较合理呢。这个我也不知道,摸索中。
但有一点我是可以肯定的,能量来源供应要充足,血液供应量要充足,血液循环速度要快,这样有助于运输走过多的热量,和抗病毒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毒素。其次,物质供应来源要充足,适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小分子的可以调节血液和组织液的各种参数,比如渗透压,酸碱度,这类参数的物质,比如蔬菜水果里面含有的各种小分子量的,活跃化合物,再次是运动。任何医学,都不否认适度运动对提高免疫力的功能。但不是过度运动。 然后给点抗病毒药物,给点清热药物,给点营养,给点运动量,给点休息,这似乎是现在能做的全部内容了。
如果用中医说,是什么呢,叫做足阴精,起真阳。中医分为几大要素,第一个,是充足真阴,第二个是充足阳气,第三个是充足藏精,第四个,是适量运动。 这个话,其实翻译过来,和分子生物学的调节细胞物质组分结构性差异,是一个意思。但是很显然,中医更具备宏观思维视角。
睡觉了,明天有空,继续。
楼主你还没找到慢性乙肝的实质,因为慢肝的高滴度表面抗原抑制了细胞免疫表达,产生耐受所以不好治,只有在表面抗原滴度降到一定程度而免疫系统的T细胞强势,分辨出病毒才会发出信号给B细胞产生抗体,往往这时候的小三表面抗原呈低滴度,DNA 阴性或超低载。如果身体产生抗体速度特别快3项检测,抗体会出现数值>2以上才有意义,身体一直强势下去,表面抗原就会慢慢转阴出现表面抗体阳性,与耗死病毒的4阴不同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近几年欧美等国连续批准了索非布韦、达卡他韦、吉二代等多个直接抗丙肝病毒药物,通过直接抑制HCV的蛋白酶、RNA聚合酶或病毒的其他位点而发挥很强的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使持续病毒应答(SVR,相当于临床治愈)提高到95%。这些药物目前在美、英、日分别上市,给全球丙肝患者带来了福音。由于国内审批新药时间较长,非常遗憾这些丙肝口服新药没有在中国上市,中国的丙肝患者只能出国看病或网上购买。楼主居然你是学习生化的那到时候也多为中国医药事业做贡献,你看外国人丙肝都治好了,你们也要加油高才生们,看好你们。多多传播有价值的东西,传播点正能量!
曾经中医给老子骗惨了,曾经我不需要治疗结果害我吃这丸那丸,还熬中药受了不少哭,想到就来气他md没有几个好医生庸医,最后住了两次医院那年我20岁最后去人民医院医生说打干扰素打快一年停了半年到了07年我吃了阿德福韦一直吃到现在身体一直很好,大三转小三又转一五阳,前几天查DNA小于500.还是希望楼主传播正能量,乙肝是诺贝尔获得者发现的。
这帖子很有看点,几位讲的都很好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曹风 史宣玲
18:44:00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0年第7卷第2期
   摘要 近年来使用得组蛋白及合成肽的研究表明,在HCV膜区存在多个B细胞表位,抗外膜蛋白抗体的检出率高度依赖于抗原获得的方法、不同的感染阶段以及检测模式,随着噬菌体呈现技术、转细胞技术、核酸免疫技术等用于HCV感染的致病机理及疫苗研究,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有较HCV疫苗提供了新的途径。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以及社区获得性肝炎的主要病原因子,虽然通过对献血者进行抗-HCV的筛选使输血后HCV的感染率得到了显著的降低,但在高危人群中仍存在社区获得性的HCV感染,目前全世界约有1.7亿HCV感染者,其中约有50%急性感染者转变为慢性,进而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性肝癌.HCV感染后缺乏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可能的原因是:(1)HCV高度变异,逃避机体的免疫清除;(2)HCV在肝组织及血液中含量低及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的抗原性弱;(3)病毒颗粒与低密度脂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紧密联接,导致抗原决定簇被掩盖;(4)外周血淋巴细胞可能有HCV储存库的作用[1],对HCV感染目前还有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慢性HCV感染者对-α干扰素的反应可低至15%~25%,其它抗病毒核酸类似物的效果甚微,因此,需要提高治疗手段及发展有效的疫苗以控制HCV感染。HCV的包膜蛋白是宿主攻击的主要目标,一直都是HCV疫苗研制的首选抗原。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对HCV包膜蛋白的体液免疫及疫苗研究等方面的进展。
  1 HCV包膜糖蛋白的结构特征
  HCV属于黄病毒家族的一员,其全长约9.4kb,编码个氨基酸的多蛋白前体,结构蛋白(核心蛋白C,包膜蛋白E1和E2)在宿主内质网中信号肽酶的作用下[2,3],裂解出包膜蛋白E1和E2对应的氨基酸位置分别为E1:192~383;E2:384~809。E1糖蛋白是一个约30~35kD的糖基化蛋白,含N-糖基化位点5~6个,脱糖基后为21kD。E2糖蛋白含糖基化位点约11个,其糖蛋白的分子量为58kD~70kD,在内源性糖基化酶的作用下,得36kD~40kD的脱糖基蛋白[4]。目前的研究表明,HCV e1、E2蛋白通过非共价键相连形成异源二聚体,代表了HCV包膜糖蛋白的天然构象。E2的N端为高变区(HVR),HVR1位于氨基酸的384~411,日本学者的研究显示,在474~480位存在第二个高变区(HVR2),但对它的研究相对较少。
  2 HCV包膜糖蛋白的体液免疫
  2.1 HCV外膜区B细胞表位。病毒的包膜蛋白对于宿主产生体液免疫反应很重要,因为宿主首先接触的是包膜蛋白,而且这些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高;宿主的保护性免疫常依赖于针对病毒表面蛋白的抗体,该抗体能阻断病毒与敏感细胞的结合,也可能通过加强细胞免疫清除病毒,因此,研究针对HCV包膜蛋白的体液免疫具有重要意义。HCV感染后血清中病毒含量极低,同时目前缺乏有效的体外培养系统及合适的动物模型繁殖病毒,无法获得大量的天然病毒抗原,目前只能通过合成肽或基因重组的方法,获得HCV包膜蛋白抗原,用于研究HCV感染者中针对HCV包膜蛋白的免疫特征。
  根据外膜区推测的相应氨基酸序列,合成一系列相互重叠的多肽作为抗原,可对外膜区的抗原表位进行定位。Ray的研究表明,在E1区存在两段潜在的表位,P1:210~223,P2:315~327,P1位于变异较大的区哉,P2位于高度保守的区哉,在38份感染者血清标本中,有35份(92%)与P2反应,仅17份(44 .7%)与P1反应[5]。Jackson等的研究认为,代表E1、E2非高变区肽20段中仅1段与45份抗-HCV(+)血浆标本有明显的反应,而代表高变区的24个肽中有18个与抗-HCV(+)的血浆标本反应,且40%的血标本与两个以上的肽起反应,其中有的肽段的差异达50%以上,有两份血标本与7个不同的肽序列有交叉反应,结果表明,许多抗-HCV(+)的标本中有广泛的抗高变区抗体存在,可能这些抗体限制了高变区序列的变异[6]。多数研究认为在HVR1存在中和性的抗原表位,而在HVR2则没有,目前认为,HVR1的B细胞表位包括:400~409aa[7]、398~410aa[8]以及399~405aa[9]。
  这种使用合成肽鉴定表位的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合成肽只能反映线性表位,而忽视了外膜糖蛋白中的许多构象型表位。其次,鉴定出的表位能否在体外诱导中和性抗体,在体内产生保护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2 HCV抗外膜蛋白抗体的检出及意义。使用HCV重组外膜蛋白作为抗原检测HCV感染者中抗外膜蛋白的抗体,其检出率在不同研究者中的差异很大。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抗外膜蛋白的检出。首先,抗外膜蛋白抗体的检出高度依赖于抗原产生的方法。使用来自E.coli的E2的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在HCV感染者中的检出率低至20%。而使用糖基化形式外膜蛋白作为抗原,在HCV rNA阳性慢性携带者中抗体的检出率可达97%[10]。在缺乏E2的情况下,针对重组E1的反应较低,Kohara用痘苗病毒表达的E1(gp35)作为抗原,仅在少许NANBH患者(7%~23%)的血清中检测到抗体,尽管在这些患者中抗-核心、抗-NS3的抗体检测可高达90%~95%[11]。目前对HCV外膜蛋白的结构研究表明,E1的正确折叠和抗原性依赖于E2,这可解释重组E1在缺乏E2时的微弱免疫反应,表明E1和E2均是HCV疫苗必不可少的成分。因此,将E1、E2在合适的表达系统中共表达,获得具有与天然构象相似的膜抗原,对于发展有效的疫苗是有帮助的。其次,抗外膜蛋白抗体的检出率与HCV感染的不同阶段密切相关。慢性HCV感染者的检出率较急性者为高,而且,在慢性感染的不同阶段,针对HCV蛋白的抗体都能检测到,说明针对HCV外膜蛋白的反应在肝炎起始后即已开始,并在疾病的慢性阶段进一步发展。最后,使用的也显著影响抗外膜蛋白抗体的检出,以WB(Western-Blot)模式分析蛋白使构象性表位破坏,抗体检出率较低,而用免疫荧光、免疫沉淀、ELISA等方法对蛋白构象的破坏较小,因而检出率较高。
  目前检测到的抗包膜蛋白抗体的意义还不是很清楚,抗外膜蛋白抗体的检出伴随病毒血症同时出现说明该抗体对于病毒的清除不是完全必要的,大多数抗包膜蛋白抗体是非中和性抗体。而有研究表明针对E2 hVR1 C末端14~27aa的抗体可使相应的相似株减少或消失,该抗体也可阻止病毒粘附于细胞。在E2的HVR1区中存在中和抗体,HVR1区是显露的且形成B细胞表位[7],与HIV-1的外膜蛋白gp120的V3环同源,易于介导较强的免疫反应。HCV在宿主的免疫选择作用下,形成HVR1区基因的高度变异,以逃避免疫监视。HCV的高度变异成为HCV疫苗研制的首要难题。除HVR1区外。目前认为在外膜区其它部位也存在中和表位。而且有可能目前检测到的抗体大都为针对线性表位的抗体,不具保护作用,而针对构象型表位的抗体,则可能产生保护性免疫,由于我们常规的筛选方法使用的是变性的HCV外膜蛋白,不能检测到此种抗体,无法确立该抗体与HCV转归的关系。因此,获得天然膜蛋白,对于发展灵敏的诊断实验和疫苗研究均有帮助。
  3 HCV外膜糖蛋白与疫苗研究
  HCV外膜蛋白为HCV疫苗研制的首选抗原。以HCV外膜区基因为基础的疫苗首先必须解决其变异问题。Cloo等用Hela细胞表达的重组HCV e1/E2免疫黑猩猩后,用10CID的同型病毒攻击,结果7只中有5只受到了保护,而对照组则发生急、慢性感染,结果表明HCV的外膜抗体具有一定的中和能力。但这种保护是“单特异性”的,仅对同型病毒的再感染有保护作用[12]。这是由HCV的基因变异决定的,HCV不仅存在多种基因型和亚型,在同一个体中,也包含多个相似株(quasispecis),在感染的不同阶段,相似株也发生变异。针对HCV的混合抗体或许对清除感染有用。最近,Puntoriero根据200份不同的HCV分离株的E2 hVR1序列,构建了HVR1噬菌体肽库,从中筛选出能和较多血清发生反应的噬菌肽,用这些肽去免疫动物,产生的抗血清可以和90%以上不同的HVR1合成肽发生交叉反应,用这种多条噬菌体作为抗原可以解决HCV膜区基因高变问题。但是,该研究中使用的抗原仍然是合成肽,并且其在动物实验中的保护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13]。
  其次,以HCV外膜区为基础的疫苗的另一个难题是膜区蛋白的来源问题,通过体外表达获得足量具有天然构象或与天然构象类似的蛋白是HCV疫苗新的来源。最近,Baumert等构建了只含HCV结构基因(即HCV/C、E1和E2)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在该质粒转染的相同,颗粒含有部分HCV rNA,说明没有非结构区,没有HCV本身的RNA聚合酶,同样可以完成病毒RNA的复制和病毒包装[14]。这就为体外获得具有天然构象的HCV膜抗原提供了一条途径,为HCV的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Lagging将HCV膜基因,即HCV e1(174~359)和E2(371~742)基因连接在疱疹性口炎病毒(VSV)G蛋白跨膜内区基因相连,这样在E1、E2的C端提供了一个能在膜上锚定的信号,可使镶嵌蛋白在细胞的膜表面得到表达,采用VSV的温敏株(ts045)以及在不能耐受(40.5℃)条件下培养.转基因细胞则可产生VSV/HCV假病毒颗粒,该假病毒颗粒具有再感染哺乳动物细胞的能力,用同型E抗原免疫黑猩猩所获得的免疫血清可抑制VSV/HCV假病毒绵感染性[15],充分表明HCV外膜抗原可用于免疫研究获得中和性抗体,同时,在体外表达系统中可以获得具有结构、功能与天然病毒相似的膜蛋白,该蛋白中含有的构象表位产生的抗体,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近年来,核酸疫苗技术的出现,为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是直接将含有编码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DNA注入体内,经T细胞摄取、转录、翻译、表达出相应抗原,然后通过不同途径刺激机体产生针对此种抗原的免疫应答,在HCV防治中,核酸疫苗与传统的重组疫苗及肽疫苗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势:(1)基因免疫具有交叉保护作用,有利于克服HCV外膜基因的高变性给疫苗研制带来了困难。(2)核酸免疫的抗原多肽的提呈过程与自然感染时相似,直接将具有天然构象的蛋白呈递给免疫系统,不会造成构象性表位的改变或丢失;(3)基因免疫同时诱发机体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效果更好。
  以含有HCV外膜基因为基础的核酸免疫,现在已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Lee等构建了不同的含有HCV/E1基因的表达质粒,其中包括含有质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融合基因质粒。结果表明,含有GM-CSF的融合质粒与只有包膜区基因的质粒相比,诱导的抗体反应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大大增强,用双顺反子质粒使HCV/E和GM-CSF同时表达,获得最佳免疫效果。同时,产生的强烈的体液免疫反应,除了可产生针对相同基因型病毒膜抗原的HVR1的抗体反应上,还可产生针对异型病毒HVR1的抗体[16]。Nakano等的研究也证实以la型的E2区构建的质粒进行基因免疫产生的抗体也可同lb型E2区抗原发生反应[17]。有研究表明,经DNA免疫的小鼠产生针对HVR1的交叉反应性抗体识别的位点主要位于HVR的C未端,而自然感染过程产生的针对HVR1的交叉反应性抗体识别的表位亦位于HVR1的C末端,充分表明核酸免疫与自然感染过程类似[18]。
  虽然还存在安全性问题,即外源DNA是否会与宿主细胞染色体整合而影响某些癌基因或抑制基因的表达。及过敏抗体,但由于DNA疫苗与传统的蛋白质疫苗相比,制备简单、成本低廉,这将使DNA疫苗的推广应用成为可能。对HCV核酸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必将对控制HCV的感染及传播起重要作用。
  4 结 语
  总之,近年来使用重组蛋白及合成肽的研究表明,在HCV膜区存在多个B细胞表位,抗外膜蛋白抗体的检出率高度依赖于抗原获得的方法、不同的感染阶段以及检测模式,针对HCV包膜区线性表位的体液免疫对机体的保护作用不大。随着噬菌体呈现技术、转细胞技术、核酸免疫技术等用于HCV感染的致病机理及疫苗研究,期望;(1)能通过使用多价混合疫苗解决HCV的变异难题;(2)在体外获得足量具有天然构象的HCV外膜抗原作为新型的重组疫苗;(3)开发能同时产生具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保护的DNA疫苗;(4)建立HCV感染的细胞模型及动物模型,进一步研究病毒宿主相互的关系,可望对发展有效的HCV疫苗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Koshy R,et al. Trends Biotechnol,):364-369
  2 Hijikata M,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1;Jul 88:
  3 Lin C,et al. J Virol ,1994 ;Aug,68:
  4 Grakoui A, et al. J Virol ,5-1395
  5 Ray R, et al. J Virol ,1994;July:
  6 Jackson P, et al.Vitology,-79
  7 Taniguchi S,et al, Virology,-301
  8 Shimizu YK, et al. Virology,-412
  9 Scarselli E, et al. J Virol ,7-4412
  10 Lechner S, et al. Virology,-321
  11 Kohara M, et al. J Gen Virol ,3-2318
  12 Choo QL,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4-1298
  13 Puntoriero G,et al. EMBO, J , 1998;Jul 1:17(13):
  14 Baumert TF,et al. J Virol ,1998 May,72(5):
  15 Lagging LM, et al. J Virol,1998;May 72(5):
  16 Lee SW, et al. J Virol,1998;Oct 72(10):
  17 Nakano l,et al, J Virol ,1-7109
  18 Zibert A, et al. Virology,-661
上海、北京及广州生物技术相关行业最新的职位信息,尽在生物招聘。
成功的秘诀
为你的职业拓宽道路
Eppendorf 荧光定量 PCR仪
ABI Stepone TM 实时定量PCR仪,最新的软件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各种厂家和各种规格的PCR产物纯化试剂盒
最全的定量PCR试剂
从引物设计到实验全程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