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种是北冰洋多少钱一瓶的特有种

      
当前位置: >
四大洋面积最小的是哪一个?北冰洋 五大洋多了哪一个?南冰洋
10:35  来源: 
四大洋面积最小的是哪一个?北冰洋
北冰洋四大洋是地球上四片海洋的总称,也泛指地球上所有的海洋。海洋面积为36100万平方公里。
北冰洋:最小的洋,约1478.8万平方千米。
北冰洋(Arctic Ocean)是世界最小最浅以及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的最北端,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有狭窄的白令海峡 与太平洋相通;通过格陵兰海和许多海峡与大西洋相连,是世界大洋中最小的一个,面积仅为1475万平方千米,不到太平洋的10%。它的深度为1097米,最深为5527米。古希腊曾把它叫做&正对大熊星座的海洋&。1845年,英国伦敦地理学会命名,经汉文翻译为北冰洋。洋名Arctic源于希腊语,意指正对着大熊星座的海洋。)日,北冰洋海冰面积达观测史以来最小。
四大洋面积
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
大西洋:大西洋是地球上的第二大洋,面积约9165.5万平方米。
印度洋:印度洋是地球上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南极洲、大洋洲和非洲之间,总面积约为7617.4万平方千 米。
北冰洋:最小的洋,约1478.8万平方千米。
四大洋名称的来历?
一、太平洋&&&和平之洋&
公元日,西班牙探险家巴斯科&巴尔沃亚从巴拿马海岸见搜,命名为&南海&.1520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受西班牙国王委托,率领船队寻找通过东方的航线.经过四个多月的艰难航程,越过狂风恶浪的大西洋,穿过麦哲伦海峡,他们进入了新的大洋.时值当时天气晴朗,风平浪静,与前段航行截然不同,因此麦哲伦便把这个叫做&南海&的大洋改称为&和平之洋&,汉译为&太平洋&。
二、大西洋&&&大力士神的栖息地&
大西洋源于古希腊神话中大力士神阿特拉斯的名字.普罗米修斯因盗取天火给人间而犯了天条,株连到他的兄弟阿特拉斯.众神之王宙斯强令阿特拉斯支撑石柱使天地分开,于是阿特拉斯在人们心目中成了英雄.最初希腊人以阿特拉斯命名非洲西北部的土地,后因传说阿特拉斯住在遥远的地方,人们认为一望无际的大西洋就是阿特拉斯的栖身地,故有此称。
三、印度洋&&&通往东方的海洋&
印度洋的名称最早见于1515年中欧地图学家舍尔编绘的地图上,标注为&东方的印度洋&,此外&东方的&一词是和大西洋相对而言.奥尔大利乌斯编绘的世界地图集里正式称之为&印度洋&.因为古代西方对东方的了解很少,只传闻印度是东方的一个富有的国家,因此到东方就是到印度,通往东方的航路也就是通往印度的航路.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东航寻找印度,便将沿途所经过的洋面统称之为印度洋。
四、北冰洋&&&北极之海&
北冰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岸之间,面积131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四大洋中面积最小、深度最浅的洋.由于终年气候严寒,绝大部分被冰层覆盖,因此一度曾经被称为&北极海&、&北冰海&,现在称之为&北冰洋&。
五大洋多了哪一个?南冰洋
国际水文地理组织于2000年确定南冰洋为一个独立的大洋,成为第五大洋。
国际水文地理组织定义南冰洋为以南纬60度为界的经度360度内,包围南极洲的海洋,主要有罗斯海、别林斯高晋海、威德尔海、阿蒙森海,部分南美洲南端的德雷克海峡以及部分新西兰南部的斯克蒂亚海,面积2032万7千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为17,968公里。海洋学家对此定义仍有不少异议,澳大利亚的地图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南的洋面都标注为南冰洋,而不是印度洋。
在三千万年前,当南极洲和南美洲分离时,环绕南极洲的洋流才开始出现,因此南冰洋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大洋。南极洋流和北方暖水的汇合处,是南冰洋的天然边界,南极洋流在新西兰南部维持在南纬60度左右,在大西洋部分,由于强西风带的作用,可到达南纬48度的地方。
南冰洋与北冰洋的冰盖年度变化情况(白色部份)南冰洋的海水温度在-2℃至10℃之间,洋流围绕南极洲从西向东流,由于极地冰盖和海水之间的温差造成洋流的动力很大,在南纬40度到洋流边界,是地球上最强烈的风带。在冬季,太平洋方向南纬65度以南,大西洋方向南纬55度以南的海洋都被冰封,水面以下的温度都会达到0℃以下,但在南美洲沿岸有的地方,由于来自陆地的暖风,可以保持海岸不封冻。
南冰洋的海洋深度在4到5公里,南极洲大陆架很窄,最宽只有258公里,而且深,有400到800米深(全球海洋大陆架平均深度为133米),南极冰盖在3月份有260万平方公里,在9月份则达到1880万平方公里,大约增加了7倍多,南极洋流有21,000公里长,是世界上最长的洋流,流量为1亿3千万立方米/秒,等于全世界所有河流流量总合的100倍。
转载申明:,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运动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自驾去北冰洋吧,在道尔顿公路上撒点野 -
运动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自驾去北冰洋吧,在道尔顿公路上撒点野
阿拉斯加的道尔顿公路,被BBC誉为世界最危险的公路。作为美洲唯一直通北冰洋的公路,它穿越严寒、暴风、冰雪,一路与荒原为伴。2014年,我们在春夏秋三个季节,三次踏上这段全程414英里的自驾路,在冒险之外,也看到了这条景观大道无与伦比的美丽。即使在远夏一起自驾五万多公里的经历里,道尔顿公路也是最震撼、最挑战的一段旅程。【正文后有道尔顿公路超实用攻略,希望可以帮到即将前去的小伙伴们。】阿拉斯加:最后的边疆阿拉斯加是美国50个州中,位置最北、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州。本地居民把美国本土的48州全部称作“南方(Lower 48)”,而他们自己——正如阿拉斯加的汽车牌照上所写——则是“最后的边疆(The Last Frontier)”。在这片遥远的边疆土地上,有广阔的冻土荒原、北美洲最高峰麦金利山和数不胜数的冰川与峡湾;棕熊和驼鹿是这里的主人,荒野就是它们的领土。一眼望去,仿佛一片杳无人烟的处女地。19世纪,人们在阿拉斯加发现金矿,淘金热为阿拉斯加吸引了第一批大规模的南方移民。1968年,北冰洋沿岸普拉德霍湾(Prudhoe Bay)油田的发现,则彻底改变了阿拉斯加的命运。9年以后,纵贯全州,从北冰洋通往太平洋的阿拉斯加输油管(Trans-Alaska Pipeline System)建成,把普拉德霍湾的原油运往美国本土,供给全美国的需求。Eric:1867年,美国从俄国手里用区区720万美元买下了整个阿拉斯加,相当于每平方公里不到5美元。即使算上通胀率,这个数字在2015年也只有1.1亿美元。现在的俄罗斯人看着这个北美洲最大的油田,肯定恨不得把祖先从棺材里拉出来再抽死装回去。北极牛仔。Alaskan Spirit。从飞机上看阿拉斯加的广袤雪山。孤独,孤独。阿拉斯加满足了我们对北方的一切幻想。普拉德霍湾油田一角。道尔顿公路:边疆的边疆道尔顿公路(Dalton Highway)正是因着油田而诞生的。普拉德霍湾地处阿拉斯加的北缘北冰洋沿岸,距离最近的大城市费尔班克斯直线距离300多英里,是名符其实的蛮荒之地。虽然多数工人乘飞机进出油田,但他们每日生活所需的食物、日用品、包括建设油田的材料,都是由一辆辆重型卡车,经道尔顿公路长途运输过去。公路最初的简单名字“Haul Road”(运输路)也是由此得来。与此同时,这条与阿拉斯加输油管完全平行的公路还肩负着另一项重要的任务:方便工程师检修油管。油管是油田生产的命脉,全依赖道尔顿公路,它才得到良好的维护和保养。虽然道尔顿公路历史不长,1974年才宣告通车,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在全世界自驾游客中的知名度。2011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了一系列纪录片,讲述全世界最危险的公路,道尔顿公路荣幸地成为了第一集的主角。它是最荒凉的公路,美洲最北的公路,唯一跨越北极圈、直达北冰洋的公路。严寒、极夜、暴风、冰雪,再加上糟糕的路况,甚至来往的重型卡车,都是道尔顿公路上潜在的致命威胁。然而,一切都挡不住冒险者挑战这条路的热情,或者说,正是这些危险才激发了我们的热血。Lyra:我就是在11年从BBC的纪录片上知道了道尔顿公路。当时我写,“全世界最危险的公路,一路向北直插北冰洋。昨天看BBC的纪录片看得热血沸腾,做梦都梦见准备动身,骤然觉得人生目标又多了一个。总不会比穿羌塘更难吧!”梦想成真的感觉真好。远处擎天柱卷起滚滚烟尘呼啸而去。路上的每辆车都是这个样子。即便如此也有骑行者挑战。与公路全程相伴的输油管也到了北尽头。费尔班克斯:北极光首都严格地讲,道尔顿公路的零公里起点,是位于小镇利文古德的一个岔口。不过,作为美洲大陆最北的大城市,费尔班克斯(Fairbanks)总是被自驾者认为是道尔顿公路之旅的开始。费尔班克斯最为人熟知的名号是“北极光首都”。极光经常出现在北纬67度附近的环带区域里,位于北纬65度的费尔班克斯作为这个环带中唯一的城市,是看极光最方便的地方,一年能看到极光的天数超过200多天。除此之外,它也是道尔顿公路游客最主要的补给点。从这里再向北,除去几个简陋的小餐厅之外,就再没有货品齐全的超市了。从费尔班克斯向北一小时左右,就会到达通往道尔顿公路的岔口。从这里开始,舒适平整的柏油公路将会暂时告别,取而代之的则是颠簸的土路。限速50英里/小时的标识牌,似乎是文明世界对这里最后的一点管辖。然而,在前方的414英里路途上,并不会有警察、雷达、摄像头……至于速度,则全凭驾驶者自己掌握。由于车辆稀少,很多时候开上一个小时,前后都见不到一辆车,只有起伏的寒带丘陵伴随左右。若不是知道道尔顿公路是北上唯一的路线,驾驶者难免怀疑自己走错了路,但这将是道尔顿公路自驾的常态。Eric:中国警察到处抓超速,美国警察也更是如此,不管在哪开车,总要小心路边窜出一辆警车,再给你开一张几百美元的罚单。放眼全美国,道尔顿公路大概是唯一一个完全看不到警察的地方,只要你自己确定能活着出来,开到时速200英里也绝对没有人管。极光漫卷过Murphy Dome。北极光首都不负盛名。艾略特公路,正式驶上道尔顿前的最后一段平整柏油。道尔顿公路起点。育空河:进入无人之境作为运输公路而存在的道尔顿公路游客稀少,两侧并没有什么知名景点,但这条公路本身,就是最变幻莫测的风景。在轻微起伏的林地间北行约50英里,一条水带便在一个山坡后从针叶林的缝隙中浮现,闪着湛蓝的波光。这便是发源于加拿大育空地区,向西横贯整个阿拉斯加州的育空河(Yukon River)。在这里,道尔顿公路上唯一的大桥承载着阿拉斯加输油管和过往的车辆。国家土地管理局(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 BLM)在大桥北边设有育空河渡口联络站,每年五月至九月,有志愿者在此为游客提供天气、路况、徒步路线等信息。联络站外面,巨大的输油管从头顶飞架而过。因为这条管线的重要性,它两侧的铁丝网上醒目地贴着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警示,提醒过往的游客和车辆不得接近。Lyra:阿拉斯加人有个特殊的爱好:用猎枪打路牌。道尔顿公路沿途的路牌上都是大大小小的弹孔。2001年,一个叫Daniel Carson Lewis的哥们喝得大醉,一枪打爆了油管(油管表面应该是防弹的,但这位大哥显然枪法出神),漏出了6000多桶原油。Lewis被判了16年监禁,而且要赔偿1700万美元的损失费。过桥之后,地势的起伏更加明显,形成了被卡车司机称为“过山车(Roller Coaster)”的数个连续陡坡。这个名字来自几十年前筑路工人的玩笑,沿用至今竟成为了官方的名称。远远望去,土黄色的公路直冲天际,而到了坡顶之后,又如云霄飞车一般陡然下降。由于道尔顿公路是渣土铺成,经过重型卡车多年的碾压,路的中间逐渐被压实,而两侧则有很多浮土,容易打滑,因此在前后没车时,司机通常在公路中央行驶。视野开阔的路段还好,倘若在上坡时,对面坡顶忽然出现一辆对头卡车,想避让也是颇为危险。育空河大桥。与阿拉斯加输油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波光闪烁的育空河。著名的“过山车”。手指山北:初识北极圈98英里处的手指山(Finger Mountain)是道尔顿公路前半段的制高点。这里四个方向均视野开阔,但也正因如此,成为了狂风最为肆虐的地方。翻过这个高点,就可以隐隐看到北方地平线上,布鲁克斯山脉(Brooks Range)的雪顶。视野尽头,公路两旁的阔叶林正悄然消失,针叶林也逐渐为苔原所取代。再向北行20英里,就到了道尔顿公路全程最具意义的一个标志——北极圈。在整个北美大陆,只有两条公路穿过了北极圈,道尔顿公路就是其中之一。几乎所有人到了这里都会停车歇脚,顺便和北极圈标志拍几张正经或搞怪的合影。如果有北极圈旅游团经过,导游还会自带一张划了线的红毯,铺在标志下给人“跨越北极圈”的感觉。北极圈停车点的后面是一片宿营地,但是夏天住在这里将是可怕的考验。很难想象蚊子仍然可以在北纬60度以北的地区生存,但阿拉斯加非官方州鸟的称号可不是白白送给它们的。每年4月至9月冻土融化,降水丰沛,苔原林地间滋养出无数的蚊子。若在这个时间驾车经过道尔顿公路,只要停车,就会看到黑压压的一团蚊子向罕见的人类扑过来。有经验的游客通常把自己从头到脚紧紧包住,再喷上大量的杀虫剂,才能勉强打开车门。若是要下车小解,就只好自求多福了。Eric:Lyra拍照时,我的爱好就是打蚊子。只要戴上手套,头上再扣上防蚊网,人就是百蚊不侵,可以大开杀戒。(简直是玩游戏开无敌秘籍的感觉。)在手指山下车拍照的五分钟里,我用两只手拍死了120只蚊子。(实在太无聊了……)随便往腿上一拍,手上就能多出至少3-5只尸体。这种状况下,上厕所的压力可想而知,关键部位中招可不是闹着玩的。与北极圈合影,北纬66度33分。输油管与公路如影随形。月亮飞速落下朝霞默默蔓延。与熊抢食。这棵野生小蓝莓当完模特就被Lyra吃掉了。冷脚和怀斯曼:14位居民的中途镇公路175英里处是多数人第一天的落脚点,冷脚(Coldfoot)小镇。位于北纬67度的冷脚小镇比费尔班克斯更靠近极光带的中心,因此这里也成为了北极圈极光旅行团的重要目的地。说是小镇,其实就是一家餐馆,一家旅店,以及餐馆和旅店之间的一大片停车场。每到晚上,停车场里一排排的重卡亮着大灯,虎视眈眈好似擎天柱监视着整个小镇。虽然游客的数量随着路况改善有所增长,但这里终究是属于卡车司机的领地,就连餐馆的食物都是巨大份,显然是为司机的胃口准备。旅店的房间简陋逼仄,只有两张单人床,但是不管你几点到达,餐馆前台的灯永远亮着,而且永远都有空房。Lyra:跟一群红脖子卡车司机坐在一个餐厅里吃饭的感觉甚是奇怪。常年跑道尔顿公路的卡车司机无一例外,都是体重200斤以上的大汉。他们看我们大概像看神经病一样,好奇为什么这群人要花钱花时间来开他们开了上百次的一条公路。道尔顿公路接下来的100英里将从北极之门国家公园(Gate of the Arctic National Park)的东边擦过。北极之门是美国最难到达的国家公园之一,不通公路,只能靠私人小飞机或者徒步前往。不过公园在冷脚镇对面设立了一个北极游客中心,给了人们一个宣称自己到达了北极之门的机会。游客中心里除了地图,商店和天气预报,还拥有种类繁多的北极动物标本。从冷脚向北15英里,便到了一个真正的小镇——怀斯曼(Wiseman)。在上世纪的淘金热期间,这里曾是繁华的聚居点,但现在已经人去镇空,只剩下了最后的14位居民。不同于冷脚大车店般的粗犷气息,怀斯曼镇旁河水潺潺、绿草茵茵,若不是镇口一块木牌指着北冰洋只有229英里,路过的人甚至会以为自己身处烟雨江南。由于怀斯曼距离公路还有3英里路程,这里的光害比冷脚更微弱。入夜后天空漆黑一片,只要走出住处几步,极光就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头顶。这个小镇因此成为了北极圈内的热门极光观测点。北极之门游客中心的路况报告。白雪覆盖的怀斯曼村口。颇有蒸汽朋克的感觉。鹿角小屋不用补光就已经被极光映得绿莹莹的。日落之前月出以后的微妙色彩。阿提贡山口:极地与内陆的最后分界冷脚以北30英里的公路,柏油铺得崭新平整,是整条道尔顿公路上路况最好的一段,给压抑了许久的油门一个放纵的机会。公路笔直冲向苏卡帕克山(Sukakpak Mountain),远古的石灰石沉积在地底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变质成为大理岩,又在布鲁克斯山脉的造山运动中被推出地表,形成了今日我们见到的醒目地标。苏卡帕克山被怀斯曼镇的居民评价为磁铁,据说即使是在极光活动微弱,连怀斯曼都看不到的夜晚,苏卡帕克山上空也会极光爆发。这座形状漂亮的石头山也是拍摄极光的上佳前景。高耸的布鲁克斯的山脉是贯穿整个美洲的大陆分水岭的最北部分,也是极地和阿拉斯加内陆的分界。翻过海拔1422米的阿提贡山口(Atigun Pass),道尔顿公路的旅途就将正式进入后半段。从这里开始,湖泊与河流从南侧的太平洋水系变成北冰洋水系,而树木也彻底消失,代之以灌木和蕨类构成的苔原。在235英里处,一个金属牌标识着道尔顿公路沿线最北的一棵云杉。只可惜,这棵273岁的老树在2004年被破坏者砍倒。Lyra:据官方报告,这位破坏者在用斧子砍倒了这棵树,但因为当地人迹罕至,肇事者至今也没有抓到,甚至一点线索都没有。不过生命是顽强的,再向北几英里,已经又有一棵小云杉悄悄探出了大雪覆盖的苔原。阿提贡山口的天气一向复杂多变。山脚下浓密的雾气,在山上就可能化作冰雨甚至大雪,使能见度骤降至几米。但翻过山口,慢慢离开降水区的路上,远处的阳光渐渐清晰,驶出迷雾的一瞬间,一望无际的布鲁克斯山脉北坡(North Slope)会忽然展现在眼前。苏卡帕克山南的笔直公路。徒劳的“Do Not Cut”标志。从阿提贡山口回望南方。冷色冰雪背景前的十八轮重卡。北坡:行百里者半九十北坡景色壮阔,比阿提贡山口南侧更加人迹罕至。雪山脚下是苔原和冰湖,除了海拔,仿佛穿越至藏北无人区,但并肩延伸的公路和油管,又宣示着人类为了生存所做的努力。每年9月至来年5月,距离北冰洋最后的170英里路几乎是全冰封状态。夏天时,公路上雪痕消失,苔原表面也融化成沼泽,滋养了生活在极北的灌木和苔藓,以及驼鹿、棕熊、狐狸等顽强生物,然而在表面的活动层以下,永久冻土仍然主宰了海岸平原。在北坡星罗棋布的众多湖泊之中,加尔布雷思湖(Galbraith Lake)是最容易到达的一个。它是上古时代淹没整个阿提贡山谷的冰川湖的遗存,每年初夏才开始慢慢解冻,秋天又慢慢回复千里冰封的样子,湖水幽蓝。阿提贡山口向北,地势愈加平缓,由北坡山地慢慢过渡到北冰洋的海岸平原。与之前的路程相比,到达北冰洋之前的最后70英里就显得乏善可陈。这里虽然仍然是碎石路段,但路况平直,在未封冻时可以开到60-70英里/小时。然而, 四顾皆是一马平川,除去地平线上偶尔跑过的一群驼鹿,风景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接近这里时,一般已是一天车程接近末尾,希望早些到达休整。心焦的司机与乘客,就只好数着路边的里程牌,计算离死马镇还有多远。Eric:常开长途的人都知道,开始注意到路边的里程牌的时候,就说明耐心快到尽头了。起初我开十英里才会注意一次,但最后就会一英里一英里倒数过去,心里想,怎么开了这么久才开了一英里。全程414英里的路,北坡的路况算是很好的一段,却成了最折磨人的一程。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果然不虚。初夏正在解冻的加尔布雷思湖。湖上早秋的蓝色日光。寒带苔原沼泽上的壮美日落。即使在六月,苔原也尚未苏醒,仍然是一片枯黄。死马镇:道尔顿公路的北极尽头到死马镇(Deadhorse),就抵达了道尔顿公路的尽头。距离北冰洋8英里处,一个检查站拦住了所有私人车辆,只有持有证件的油田工作人员才能继续前行。为了满足游客一窥北冰洋的愿望,当地开设了油田半日游,由一位司机兼导游带着客人在油田参观,并在北冰洋岸边停留十五分钟。由于天气的限制,半日游每年只在五月底至九月初运营。为许多人所不知的是,北冰洋几乎常年封冻,只有七月至九月会短暂融化。这期间的半日游中,总会有勇士换上泳装,挑战北冰洋接近零度的海水。Lyra:六月和九月两次下北冰洋,我都觉得水温还好,没到不能忍受的程度。旁边的Eric被冻得呲牙咧嘴,几乎都要哭爹喊娘了。理论上,可以换上泳衣,全身浸到冰水里游一个来回,不过多数人只是脱掉鞋袜下水泡泡脚都要鼓起巨大的勇气。【对,我就是说下面那货Eric:脚踩进北冰洋的一瞬间,才知道传说中的“冻得疼”是什么感觉。上了岸,只觉得一条干毛巾是世界上最温暖的东西,没有之一。【不知道上面那货怎么面带微笑走出来的,简直神经病在死马镇的旅店门口,我们遇到了一个真正的猛士——一位驾驶敞篷跑车勇闯道尔顿公路的自驾者。油田游向导看到了这辆雪佛兰科迈罗(Camaro,电影《变形金刚》中大黄蜂的原型车),连喊好几遍:是谁开上来的?然后又追问司机,知不知道租车公司不允许把这辆车开上道尔顿公路。没想到,该猛士理直气壮地答曰,“租车公司没说不许,因为跑车是4000英里外加州San Diego租来的,他们压根不知道道尔顿公路的存在。”油田戒备森严,但我们还是特意去偷拍了检查站。站在北冰洋里狰狞地努力微笑的Eric。从加州一路开来的科迈罗敞篷跑车。即使从这里寄信到美国本土,也只要49美分。道尔顿公路:全年时光皆风景道尔顿公路全年通车,四季分明且有各自的美丽。冬季,北极圈处于极夜范围,日照只有寥寥数小时,角度极低的正午阳光为冰雪世界染上不褪的淡淡粉色。然而冬季是道尔顿公路最危险的时间,全程都是冰雪路段,前文提及的长夜,严寒,暴雪等风险集中于此时,且重型卡车的数量几乎是夏季的两倍。相比之下,春、夏、秋三季的道尔顿公路则更适宜旅行。在北极圈附近的一个制高点,我在三个季节拍摄了这三张对比照:三月白雪皑皑,六月绿意盎然,九月秋色初降,完美代表了阿拉斯加春夏秋的风景特点。春、夏、秋三季对比照。北极圈就在不远的前方。春:雪地上的极光盛筵三月是观赏极光最理想的季节。事实上,极光本身的季节性并不很强,而真正影响观测的因素有两点:一是夜晚是否足够暗,因为极光像星星一样亮度不高,虽然清晨傍晚时也在爆发,但会完全隐藏在强烈的阳光之后;二则是天气状况,晴天最为理想,而阴天里极光被乌云遮蔽,只能看到云背后隐隐的颜色。每年春分前后,阿拉斯加昼夜等长,天气开始回暖,且日夜都是稳定的晴天;与此同时,道尔顿公路两侧极度的黑暗,也营造了观赏极光最合适的条件。在这段时间,每晚极光的爆发程度不一,但几乎确定不会缺席。当然,三月的劣势则是冰天雪地,风景单调。大地还未从一整个冬天的严寒中恢复,连野生动物也都还在冬眠。对游客来说,除了极光之外,只有冰钓、狗拉雪橇等一些冰雪游乐项目,气温也保持在零下。因为阿提贡山口以北的路段严重封冻,春季能一直开到死马镇的游客寥寥无几,多数在怀斯曼就只能折返。真正的极光爆发,是整个夜晚都被染绿,只有一丝丝黑色的天空裸露。秋:白日苔原夜晚极光如果要在极光与风光中取一个平衡,八月末九月初是最理想的选择。这时还未到秋分,日照时间仍然长达14-15小时,既方便白天赶路,也给晚上留下了足够黑夜来观赏极光。八月末,道尔顿公路北端的苔原开始变色,艳红橙黄的秋色大概能够持续一周,在九月的第二个星期就会转移到南部的落叶阔叶林。此时,野生动物们也在抓紧寒冬之前最后的时间储备能量,沿途觅食的熊和驼鹿数不胜数。九月踩在夏天的尾巴上,公路全程还远未封冻,只有个别冰雪路段,开到终点死马镇也没有太多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八月末九月初道尔顿公路上的天气远不如春天稳定。这里的夏天是漫长的雨季,每年结束的时间不定,假若阴雨天气稍微拖长,就可能给旅程制造很大麻烦。南面的雨水到了布鲁克斯山脉北侧会变成大雪,增加行车的风险。而阴沉的天气,不仅会挡住雪山美景,更可能把极光挡在云后。同时,死马镇的油田半日游也会在九月第一周之后停运,晚于这个日期,就要失去难得的接近北冰洋的机会。九月阿提贡山的金黄秋色。夏:午夜日落总体来说,六月是最为道尔顿公路的游客所青睐的季节。阿拉斯加的初夏昼长天暖,阴晴不定,驶过公路的每一段都如同穿越画中。虽然雨季已经开始,但变幻莫测的阴云令日日都有漫长的晚霞连朝霞,反而为辽阔的苔原景色增添了妩媚。夏至前后,太阳在午夜从北方斜斜地没入地平线,一两个小时后转一个角度便再次升起。落日光芒反射到头顶的云层,映出片片金红色霞光。这每天数小时的黄金时间,是阿拉斯加夏季最美丽的礼物。六月开始,广大的北方内陆气温转暖,道尔顿公路几乎全程没有降雪,是全年最适合驾车的季节。北部死马镇附近的日照可以达到24小时,即使是起点附近的最南端,日落后的天空也并不会完全黑暗,大大拉长了自驾者可以利用的时间。六月初苔原湖泊上的冰层刚刚开始碎裂,新鲜茂盛的绿色只蔓延到怀斯曼的纬度,但野生动物们已经结束了冬眠,和游客一样日渐活跃起来。每年驼鹿群由南向北的大迁徙,就发生在这段时间。六月手指山的午夜日落连日出。道尔顿公路自驾攻略虽然道尔顿公路的路况已在逐年改善,但远征北冰洋的路途仍然不同于多数公路旅行,需要额外的准备和注意。首先,对于多数国人来说,道尔顿公路地处偏远,只能乘飞机前往阿拉斯加,再租车驾驶(阿拉斯加州承认中国驾照)。由于道尔顿公路几乎全程都是未铺沥青的土路,绝大多数租车行禁止他们的车辆驶上这条路。这意味着一旦发生事故,所有保险条款都会因驾驶者违约而失效,驾驶者需要自行承担全部的损失。此外,为保护轮胎寿命,租车行也不允许使用防滑链,而道尔顿公路多半年冰雪覆盖,防滑链对行车有很大帮助。所幸,在费尔班克斯有几家当地的车行,专门提供道尔顿公路越野车的租赁。除夏季之外,他们会给车辆换上雪胎,极大地增加雪地的安全系数。当然,总有游客驾驶普通租车行的车辆驶上道尔顿公路,只要不出事故,租车行并无法证明驾驶者违约。因此,还是要在钱包和风险之间找一个平衡点。选择车型时,SUV是最优,也是几乎唯一的选项。对道尔顿公路来说,因为全程并没有大石路段,底盘的通过性并不太重要。反而,最重要的是车身的高度。因为路面上有很多石子,与重型卡车错车时,扬起的碎石很容易打到挡风玻璃,车身低矮的小车比SUV更容易中招。即使是SUV,也很难在往返800多英里的路程中完全幸免。远夏三次开SUV自驾道尔顿公路,每一次的风挡玻璃都被错车时的石子砸出了凹坑。甚至有一次,凹坑在颠簸中竟然不断扩大成横贯半个前窗的裂纹,迫使我们回到费尔班克斯换车。虽然每个游客都知晓这些经验之谈,但也仍然有人铤而走险。虽然有前文所述的Camaro这种先例,但这位“钻空子”的游客实在不应被效仿。若是遇到雨天道路泥泞,SUV可以轻松通过的路段,很容易就可以把低底盘、两驱的小轿车陷住。道尔顿公路地处荒凉的内陆无人区,沿路的补给极为有限,只有冷脚镇和死马镇有全年开放的餐厅、旅店、加油站和汽修点。因此,御寒衣物、食物、水、包括全尺寸备胎都要提前准备好。值得注意的是,阿拉斯加法律规定,不得在车内携带油桶,因此从费尔班克斯出发后,一定要在路过的每一个加油站加满。从费尔班克斯到冷脚镇再到死马镇,刚好需要两满箱汽油,只要不出意外情况,正常的车都能轻松到达。对于爱好摄影的游客来说,大量的衣物、手套、帽子等必不可少。即使在夏天极昼期间,寒带的大风也可以让体感温度骤降,连车内都要开暖风维持,更不用说下车拍照了。虽然许多游客为了道尔顿公路沿途的景观而前往,但需要牢记的是,这条公路的主要用途仍然是为普拉德霍湾油田运送给养。因此,重型卡车在道尔顿公路上拥有最高路权。与卡车错车时,小车应该尽量向右靠,并减速来降低被飞石砸中玻璃的危险。若是成为慢车压住了后车,则一定要及时停车让行。公路全程都较宽,可以随时靠边停车拍照,只要打开双闪,示意过路车即可。不过需要注意,山坡、弯道、桥梁上是禁止停车的。因为道尔顿公路时常浓雾笼罩且非常泥泞,即使在白天也需要打开大灯,以让前后车辆看清。自驾道尔顿公路,最后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避免疲劳驾驶。尤其对爱好摄影的游客来说,白天要开车赶路,日出日落时分要拍摄霞光,入夜则要观测极光,几乎一天24小时没有休息的时间。因此,至少要有两个司机轮换才能安全游玩。另外,虽然道尔顿公路路面较宽,但渣土路面不时有直径几十厘米的大坑,如果不小心高速通过,很容易损伤轮胎和底盘。所以,即使再劳累,司机也需要集中注意力,保障全车人的安全。Tips:【游览用时】从费尔班克斯到死马镇,一般来回都在冷脚镇或怀斯曼过夜休整,算上早晨的北冰洋油田半日游,往返是四天三夜。夏天如果昼夜兼程,也可以用两天游览一个来回,但是也许会错过很多路上的风景。【预算】最大的开销是住宿——冷脚和司马镇的简陋二人间全年每晚199美元。如果要省钱,可以随意在路边的停车点露营,不收费。汽油和食物都比费尔班克斯贵20%左右,并不算离谱。当然,矿泉水、面包、饼干一类方便携带的补给还是要在费尔班克斯买好。普鲁德霍湾油田生产的是原油,通过阿拉斯加大油管上船运到美国本土后才得到精炼,成为汽车使用的汽油。因此,道尔顿公路沿途的汽油都在阿拉斯加和美国本土之间走了一个来回,价格也便可想而知了。路上的餐厅、加油站、旅馆都接受Visa和MasterCard信用卡,因此现金不必带太多。【安全】道尔顿公路人迹罕至,极少有犯罪事件发生,因此不必在这方面有任何担心。可能危及生命的,一是交通事故,二则是野生动物。主要需要小心的是熊和驼鹿:一旦与他们遭遇,应该制造尽量大的声音,同时切勿转身逃跑,而应该缓慢后退,尽快躲到车里离开。如果晚上在路边宿营,则要把有芳香气味的物品(食物、牙膏、饮料等)锁在车里,并关紧车窗,以免香味引来大型动物的好奇。【防蚊】如正文所述,夏天阿拉斯加的蚊灾十分严重。温带地区常见的驱蚊剂在道尔顿公路上基本没有效果,或者只能用于帐篷等大面积喷洒。一定要在当地购买100% Deet防蚊液,喷涂在裸露的皮肤上。还可以在头上套上纱质的防蚊网,以免蚊子“扑面”而来。如果有薄手套的话,也能有效地保护手不在拍照时遭到叮咬。这些装备都可以在费尔班克斯的大超市购买到。需要注意的是,高浓度的防蚊液对皮肤无害,但容易腐蚀衣服表面的涂料。(原载《中国公路出行》2015年四月刊,有删改。)官方道尔顿公路地图。(C) blm.gov本版撰文:远夏在路上制作:BG3DQE转发声明:我们欢迎一切形式的分享·转发,但请注明出处。点个大拇哥,你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冰洋多少钱一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