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原发性固缩肾颗粒性固缩肾,然后为什么肾盂周围脂肪

颗粒性固缩肾
[kē lì xìng gù suō shèn]
granular contracted kidney
...,与残存肾单位代偿性肥大交错并存,致肾脏体积缩小,质地变硬,表面呈颗粒状,形成颗粒性固缩肾(granular contracted kidney),
基于10个网页-
granular and contracted kidney
...,故称新月体或环状体 2.蚤咬肾(siphonaptera bites kidneys):急性弥漫性 3.颗粒性固缩肾(granular and contracted kidney):颗粒性固缩肾由 高血压病和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引起,前者称为原发性颗粒性固 缩肾,后者称为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肉眼形态上...
基于7个网页-
granular nephrosclerosis
病理变化 光镜: 大体: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granular nephrosclerosis): 两 侧肾脏对称性缩小,表面:细颗粒状 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 肾盂周围脂肪组织增多。
基于7个网页-
primary granulo-contracted kidney
primary granular atrophy of kidney
secondary granular and contracted kidney
secondry grnulr nd contrcted kidney
在某些疾病的病程中,病变严重区域的肾小球因缺血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所属肾小管因缺血及功能废用而萎缩、消失。间质则有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肾小球及增生的间质结缔组织收缩,使表面凹陷。病变较轻区域健存的肾小球因功能代偿而肥大,所属肾小管相应地代偿性扩张,向肾表面突起。从而形成肉眼所见肾表面的细小颗粒。肉眼可见双侧肾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表面呈均匀弥漫的细颗粒状。切面皮质变薄,皮质与髓质分解不清晰。具有这些特点的肾被称为颗粒性固缩肾,分为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和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主要由高血压引起,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由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
以上来源于: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范文一: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是指由原发性高血压引起肾入球小动脉硬化后导致部分肾单位萎缩,相应的部分肾单位代偿而出现的颗粒性固缩肾,这里的原发性是指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是指由肾小球肾炎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肾单位萎缩,同时引起高血压,此种高血压属继发性高血压或症状性高血压,是由明确的肾小球肾炎病因引起的高血压,亦导致细动脉硬化,相应的肾小球进一步萎缩,健存的肾单位代偿而出现颗粒性固缩肾。所以这里的继发性一是在命名上区分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二是此种颗粒性固缩肾除由炎症引起,亦有继发性高血压的参与。二者的形态病变区别,肉眼上颗粒性固缩难以区分,不过前者无炎症包膜容易剥离,后者有炎症,包膜粘连不易剥离。镜下,前者以细动脉硬化突出,无炎症。后者可以看见某种肾小球肾炎的迹象。原文地址: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是指由原发性高血压引起肾入球小动脉硬化后导致部分肾单位萎缩,相应的部分肾单位代偿而出现的颗粒性固缩肾,这里的原发性是指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是指由肾小球肾炎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肾单位萎缩,同时引起高血压,此种高血压属继发性高血压或症状性高血压,是由明确的肾小球肾炎病因引起的高血压,亦导致细动脉硬化,相应的肾小球进一步萎缩,健存的肾单位代偿而出现颗粒性固缩肾。所以这里的继发性一是在命名上区分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二是此种颗粒性固缩肾除由炎症引起,亦有继发性高血压的参与。二者的形态病变区别,肉眼上颗粒性固缩难以区分,不过前者无炎症包膜容易剥离,后者有炎症,包膜粘连不易剥离。镜下,前者以细动脉硬化突出,无炎症。后者可以看见某种肾小球肾炎的迹象。
范文二:【摘要】 目的 观察槐杞黄颗粒对成人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成人原发性IgA肾病患者, 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结合组和西医治疗组两组, 每组75例。西医治疗组用贝那普利治疗, 中西医治疗结合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槐杞黄颗粒治疗,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实验指标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中西医治疗结合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改善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槐杞黄颗粒对成人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有利于促进患者实验室各项检验指标的改善, 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值得推广。【关键词】 槐杞黄颗粒;成人原发性IgA肾病;临床疗效DOI:10.ki.11-5547/r.我国IgA肾病是很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是引起终末期肾衰竭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尽清晰, 且临床病理表现多样复杂, 因此在临床治疗上面临着较多难题[1]。常规西医治疗虽有一定效果, 但并不显著, 为了观察槐杞黄颗粒对成人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疗效, 本院医护人员进行了相关的临床研究。本文就本院医护人员在此方面进行研究得到的心得体会做出相关探讨,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月本院收治的成人原发性IgA肾病患者15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结合组和西医治疗组两组, 每组75例。中西医治疗结合组中, 男44例, 女31例, 年龄21~56岁, 平均年龄(38.55±6.16)岁, 体重53~78 kg, 平均体重(62.15±5.32)kg, 病程1~4年, 平均病程为(1.17±0.95)年;西医治疗组中, 男45例, 女30例, 年龄21~57岁, 平均年龄(38.62±6.14)岁, 体重53~79 kg, 平均体重(62.67±5.51)kg, 病程1 ~3.5年, 平均病程为(1.16±0.9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1. 2 方法1. 2. 1 西医治疗组 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采用低盐低蛋白饮食, 并给予利尿治疗和抗感染治疗, 在此基础上给予10 mg贝那普利(商品名:盐酸贝那普利片;国药准字H;上海新亚药业闵行有限公司), 1次/d。1. 2. 2 中西医治疗结合组 在西医治疗组的基础上加以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方法应用槐杞黄颗粒(商品名:槐杞黄颗粒;国药准字B;启东盖天力药业有限公司)。10 g/次, 2次/d。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2]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实验指标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根据:①24 h尿蛋白定量在200 mg以内, 高倍镜下红细胞消失, 患者肾功能正常为完全缓解。②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50%, 高倍镜下红细胞数量在3个以内, 患者肾功能基本正常为基本缓解。③24 h尿蛋白定量≥25%, 高倍镜下红细胞数量在5个以内, 患者肾功能有所改善为部分缓解。④上述指标未达到为无变化。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基本缓解率+部分缓解率。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2. 1 中西医治疗结合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改善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中西医治疗结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均有2例出现轻微干咳和腹胀现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IgA肾病不仅治疗难度大, 而且病情十分容易迁延难愈, 如果病情长期得不到有效地控制, 还会最终恶化为终末期肾脏疾病,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该病需要长期的激素治疗和免疫抑制, 患者容易引发血栓, 有报道称, 该病患者并发急性肾衰竭、严重感染均与该病的激素治疗和免疫抑制治疗有关[3, 4]。临床常规用贝那普利以及降压药物等辅助治疗IgA肾病, 但效果并不显著。槐杞黄颗粒属于槐耳菌丝体发酵物中提取的物质跟黄精、枸杞子等配伍而成的颗粒冲剂, 槐耳菌质多糖是其主要成分, 具有良好的生物反应调节活性, 能够作用于免疫系统, 提高免疫力。有研究表明, 槐杞黄颗粒可以将自然杀伤细胞(NK)、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激活, 促进T细胞从分裂到分化整个过程, 对TH/TS比例进行调节, 还能够提高体液免疫功能, 促进细胞因子生长, 进一步对相关免疫细胞进行激活[5, 6]。本研究中西医治疗结合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槐杞黄颗粒, 结果表明, 其治疗效果跟单纯西医治疗的患者对比有明显优势, 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67%, 同时, 其在实验室指标改善方面也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 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患者仅有轻微干咳和腹胀现象。综上所述, 槐杞黄颗粒对成人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有利于促进患者实验室各项检验指标的改善, 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 冯仕品, 谢敏, 王莉, 等.槐杞黄颗粒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四川医学, 2011, 32(12): .[2] 唐学兵, 赵波, 黄高贵, 等.槐杞黄颗粒对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免疫功能的影响.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1, 32(11):29.[3] 戴路露.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免疫状态及槐杞黄颗粒对其的调节作用.中国医科大学, 2010.[4] 武青, 袁斌, 徐建亚, 等.槐杞黄颗粒对过敏性紫癜肾炎大鼠蛋白尿及肾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中成药, 2014, 36(10): .[5] 张书琳.槐耳及其复方制剂槐杞黄颗粒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 2015, 21(1):114-116.[6] 赵晶莹, 赵成广, 吴玉斌, 等.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PNS患儿血清IL-21及IFN-γ的变化.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 14(7):593-596.[收稿日期:]
范文三:摘要: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对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例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采用槐杞黄颗粒联合强的松治疗,对照组单独服用强的松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测定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CD3、NK细胞明显升高(P?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儿童;槐杞黄颗粒;强的松;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9-01??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NephroticSyndrome,PN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资料显示其与机体的细胞或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1];免疫功能紊乱常是PNS病情迁延、复发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采用槐杞黄颗粒联合强的松治疗PNS,取得了满意疗效[2],为探索槐杞黄颗粒对细胞或体液免疫的影响,对治疗前后进行免疫功能的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2009年11月~2010年7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收住的42例PNS患儿,均符合1981年全国儿科肾脏病科研协作组制定的诊断标准[3],全部患儿均为初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50±22)岁。2组患儿年龄和性别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治疗组予槐杞黄颗粒治疗,3岁以下5g;3岁~12岁10g,2次/日;强的松2mg/kg,最大剂量60mg,分次口服,尿蛋白转阴后晨顿服;对照组单独服用强的松治疗,治法同治疗组。2组均治疗6周后经计疗效。?13观测方法记录尿蛋白转阴时间,6周观察期内感染次数,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测定患儿血清白蛋白。?14统计学方法所有检测指标的测定结果以?Ax-G?±s表示,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2结果?212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比较。?222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比较。?3讨论?目前PN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资料显示:与机体的细胞或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4],中医辨证多有脾肾气虚及瘀血证候[5],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槐耳富含的槐耳菌质多糖是活性很高的生物反应调节剂,能激发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诸多环节,例如提高NK杀伤细胞和T辅助淋巴细胞活性,降低B细胞活性,提高免疫球蛋白IgG水平,提高血清白蛋白等[6]。因此,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PNS,槐杞黄颗粒联合强的松治疗可缩短尿蛋白转阴时间,降低合并感染率[7],本组资料研究结果显示:槐杞黄颗粒治疗后CD3、CD4、NK和IgG,IgA、IgM、ALB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槐杞黄颗粒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有助于PNS的治疗。参考文献:?[1]李秋,李永柏,杨锡强,等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免疫发病机理研究[J]重庆医学,):102~103?[2]罗晓菊,李秋儿童肾病综合征体液免疫指标与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171~172?[3]赵波,唐学兵,李红云,等槐杞黄颗粒联合强的松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40~41?[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诊断及治疗[J]中华儿科杂志,):746~749?[5]朱辟疆,周逊,赵华,等泼尼松联合中药分阶段辨证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6]于宏枸杞子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51~54(收稿日期:)
范文四:[摘要]目的 研究槐杞黄颗粒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儿童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肾病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采取强的松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以及槐杞黄颗粒对患者复发和感染的影响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IL-10、18、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14.34±7.17)、(98.24±29.33)、(164.21±58.38)vs(7.58±3.47)、(112.67±32.45)、(176.48±68.63)]pg/mL,且治疗组患者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槐杞黄颗粒;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3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是儿科较为常见的肾脏疾病。临床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多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相关研究发现,肾病患者及其容易发生各种感染,而感染又会使疾病复发,严重影响疗效和预后。因此在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过程中,注意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可以减少患者感染的几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18等炎性细胞因子在肾病的发病、进展以及相关病理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槐杞黄颗粒用于临床治疗具有抗过敏、抗炎、促进组织修复功能、增强机体免疫等功效,但对于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疗效情况却少有研究报道。为给儿童用中成药用药安全性等提出建议,本研究观察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探讨槐杞黄颗粒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儿童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影响。现进行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肾病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2-13岁,平均(5.4±1.5)岁;肾炎型11例,单纯型22例。对照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在2~14岁,平均(5.6±1.7)岁;肾炎型13例,单纯型20例。纳入标准:(1)年龄在2~14岁者;(2)符合文献《小儿肾脏疾病的临床分类、诊断及治疗》中关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者;(3)符合单纯初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者。排除标准:(1)继发性肾病综合征者;(2)严重器质性疾病者;(3)合并其他肾病者。整个研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与实施。两组患者在尿素氮、血肌酐、白蛋白以及免疫球蛋白等临床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强可比性。见表1。1.2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强的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规格:5mg×100片)和槐杞黄颗粒(启东盖天力药业有限公司,B;规格:10g×6袋)进行治疗。强的松片一次5~10mg(1~2片),可根据患儿自身情况加减用量,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60mg(12片)。年龄在3岁以下患儿每日服用2次槐杞黄颗粒,每次5g;年龄大于三岁患儿每日服用2次槐杞黄颗粒,没次10g。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强的松进行治疗,用法同观察组。所有患儿连续治疗3个月。1.3观察指标通过对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18(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的比较,进而分析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患者进行随访,并了解其感染、复发以及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情况。1.4统计学处理本次实验数据处理选择SPSS11.5软件包进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  2.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患者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感染和复发情况治疗后,治疗组发生感染11例,其中肺炎2例,上呼吸道感染7例,泌尿感染2例,其感染发生率为33.33%(11/33);对照组发生感染22例,其中肺炎5例,上呼吸道感染14例,泌尿感染3例,感染发生率为66.67%(22/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333,P2=5.2800,P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腹泻,总发生率为6.06%(2/33);在观察组中为3.03%(1/3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92,P=0.5546)。3.讨论中医认为,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属于“水肿”范畴,该病是由于患儿脾肾两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西医则认为导致肾病综合征发生的的原因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而导致感染,最终引发肾病。在临床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可有效调节机体炎症和免疫反应,而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18作为抑炎因子和致炎因子,在肾病的发生、进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一旦两者失衡,及其容易导致肾病综合征的发生。槐杞黄颗粒作为一种结合蛋白,具有抗过敏、抗炎、促进组织修复功能、增强机体免疫等功效,不仅可以促进T细胞的分裂、增殖等,还可增强体液免疫,激活相关免疫细胞。同时,槐杞黄颗粒还能够诱导IL-10抑炎因子的生成,而增加的IL-10可与细胞膜上的IL-10受体相结合,从而刺激肾小球细胞膜细胞增殖,达到抑炎的作用。本文研究发现,应用槐杞黄颗粒治疗后,患者机体白介素10(IL-10)、18(IL-1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较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提示槐杞黄颗粒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有效降低白细胞介素18对机体的致炎作用,增加白细胞介素10的抑炎作用,平衡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患儿的感染。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同时,应用槐杞黄颗粒治疗后,患者机体IL-10、18以及TNF-α较治疗前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应用强的松治疗的患者,提示应用槐杞黄颗粒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较应用强的松治疗更有效。本文研究结果还发现,应用槐杞黄颗粒治疗后患者不仅复发率明显更低,且发生感染的几率也较应用强的松治疗的患者更低,说明其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综上所述,应用槐杞黄颗粒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控制患者病情,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范文五:摘 要:目的:探讨中药痛经宁颗粒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作用机制及卵巢激素与其受体结合活动在该病中的发病机理。方法:建立大鼠痛经模型,以西药阿司匹林作对照药,采用放射免疫法、免疫组化法、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照观察了痛经大鼠血清E2、P及子宫雌、孕激素受体(ER、PR)ER、PR表达与外周血、β―EP、子宫PGF2aPGE2、TXB2、6一Keto一PGF1a含量的相关性变化。结果:E2、ER与PGF2a、TXB2含量呈正相关;中药痛经宁组E2、ER表达,PGF2a、TXB2较之模型组显著下降(P2、 6―Keto―PGF1a含量较之模型组显著上升(P关键词:痛经宁颗粒;痛经大鼠;子宫;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65―04
范文六:o 360 o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1年2月第26卷第2期 CJTCMP,February 2011,Vol.26,No.2·研究报告·痛经宁颗粒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肥大细胞脱颗粒及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影响王娜1,胡晓慧2,宋卓敏3(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天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教研室,天津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妇科教研室,天津
300193)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痛经宁颗粒对原发性痛经(PD)患者焦虑症(HAMA)分值、抑郁症(HAMD)分值与血清肥大细胞(MC)脱颗粒类胰蛋白酶(MCT)及血清皮质醇(CS)含量的相关影响。方法:收集7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均治疗1个疗程,并以18例正常者为对照。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血清HAMA、HAMD分值与MCT、CS含量的变化。结果:原发性痛经患者HAMA、HAMD分值及血清MCT、CS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药组治疗后(P血清MC高表达、CS高水平呈正相关趋势。中药痛经宁颗粒调节精神情绪、降低血清中CS含量,减轻MC细胞脱颗粒,缓节应激等作用显著优于西药阿司匹林。关键词:原发性痛经; 痛经宁颗粒; 类胰蛋白酶; 皮质醇基金资助:天津市卫生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专项资金课题(No.2007002)Effects of Tongjingning Particles on primary dysmenorrhea patients about mast celldegranulation and cortisol in serumWANG Na1, HU Xiao-hui2, SONG Zhuo-min3(1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Tianjin 300193,C 2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College of Basice Medicine,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Tianjin 300193,C 3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TCM,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Tianjin 30019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Tongjingning Particles on primary dysmenorrhea patients about mastcell degranulation, cortisol in serum, as well as the effect in reducing the score ahout HAMA and HAMD. Methods: A 72 Clinicalcollection was divided in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dysmenorrhea Granule group,western medicine aspirintreatment group randomly.At the same time 18 mormal person play the role of control group.Measured MC degranulation inperipheral blood of a product of tryptase and cortisol content,as well as the scroe of HAMA parative analysis ofpatients in each group content of the above-mentioned changes in indicators. Results: HAMA and HAMD scores of PD patientswere signifi cantly higher than the normal group before treatment (Pmedicines group,as well as MCT and CS content were signifi 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Pnormal group, there is no signifi cant difference.Western medicine group points are on a downward trend after treatment. However,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 there is no signifi cant difference.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of PD have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And this is related with the higher level of MCT and CS in serum.Tongjingning can signifi cantly improve the anxiety, depressionand inhibit the extent of MC degranulation in patients of PD.Key words: P Tongjingning P T CortisolFund assistance: Foundation of Tianjin Health Department about Chinese tranditional Medicine and Integrative Medicine(No.2007002)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又称功能性痛经,系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发病者。该病好发于15-25岁的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生育者, 占痛经患者的53.2%[1]。现代医学对PD的认识多以促使子宫肌痉挛的前列腺素分泌过多为立论之一。治疗也多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前列腺素抑制剂、解痉镇静剂等药物治疗,但疗效欠稳定,复发率高。而中通讯作者:宋卓敏,天津市南开区玉泉路88号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妇科研究室,邮编:300193,电话:022-E-mail:o 360 o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1年2月第26卷第2期 CJTCMP,February 2011,Vol.26,No.2·研究报告·痛经宁颗粒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肥大细胞脱颗粒及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影响王娜1,胡晓慧2,宋卓敏3(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天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教研室,天津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妇科教研室,天津
300193)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痛经宁颗粒对原发性痛经(PD)患者焦虑症(HAMA)分值、抑郁症(HAMD)分值与血清肥大细胞(MC)脱颗粒类胰蛋白酶(MCT)及血清皮质醇(CS)含量的相关影响。方法:收集7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均治疗1个疗程,并以18例正常者为对照。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血清HAMA、HAMD分值与MCT、CS含量的变化。结果:原发性痛经患者HAMA、HAMD分值及血清MCT、CS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药组治疗后(P血清MC高表达、CS高水平呈正相关趋势。中药痛经宁颗粒调节精神情绪、降低血清中CS含量,减轻MC细胞脱颗粒,缓节应激等作用显著优于西药阿司匹林。关键词:原发性痛经; 痛经宁颗粒; 类胰蛋白酶; 皮质醇基金资助:天津市卫生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专项资金课题(No.2007002)Effects of Tongjingning Particles on primary dysmenorrhea patients about mast celldegranulation and cortisol in serumWANG Na1, HU Xiao-hui2, SONG Zhuo-min3(1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Tianjin 300193,C 2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College of Basice Medicine,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Tianjin 300193,C 3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TCM,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Tianjin 30019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Tongjingning Particles on primary dysmenorrhea patients about mastcell degranulation, cortisol in serum, as well as the effect in reducing the score ahout HAMA and HAMD. Methods: A 72 Clinicalcollection was divided in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dysmenorrhea Granule group,western medicine aspirintreatment group randomly.At the same time 18 mormal person play the role of control group.Measured MC degranulation inperipheral blood of a product of tryptase and cortisol content,as well as the scroe of HAMA parative analysis ofpatients in each group content of the above-mentioned changes in indicators. Results: HAMA and HAMD scores of PD patientswere signifi cantly higher than the normal group before treatment (Pmedicines group,as well as MCT and CS content were signifi 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Pnormal group, there is no signifi cant difference.Western medicine group points are on a downward trend after treatment. However,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 there is no signifi cant difference.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of PD have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And this is related with the higher level of MCT and CS in serum.Tongjingning can signifi cantly improve the anxiety, depressionand inhibit the extent of MC degranulation in patients of PD.Key words: P Tongjingning P T CortisolFund assistance: Foundation of Tianjin Health Department about Chinese tranditional Medicine and Integrative Medicine(No.2007002)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又称功能性痛经,系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发病者。该病好发于15-25岁的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生育者, 占痛经患者的53.2%[1]。现代医学对PD的认识多以促使子宫肌痉挛的前列腺素分泌过多为立论之一。治疗也多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前列腺素抑制剂、解痉镇静剂等药物治疗,但疗效欠稳定,复发率高。而中通讯作者:宋卓敏,天津市南开区玉泉路88号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妇科研究室,邮编:300193,电话:022-E-mail:
范文七:摘要:目的 建立清肾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大黄、白花蛇舌草、黄连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0.1%磷酸(70∶3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5 nm,柱温30 ℃。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分别在0.003 3~0.42 μg、0.008 0~0.51 μg、0.009 9~0.32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1.000 0、1.000 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4%(RSD=1.30%,n=6)、99.04%(RSD=1.34%,n=6)、100.35%(RSD=1.89%,n=6)。结论 本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准确、快速,可用于清肾颗粒的质量控制。关键词:清肾颗粒;质量标准;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DOI:10.3969/j.issn.14.03.022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5-04清肾颗粒由大黄、白花蛇舌草、黄连等14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化湿、祛瘀泄浊的功效,临床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湿热证的治疗,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院内制剂。其中大黄为君药,白花蛇舌草、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12097);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ZZ11xycz-12)通讯作者:李娆娆,Tel:010-5;E-mail:leeraorao @黄连均为臣药且用量较大。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等蒽醌类成分[1],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清肾颗粒中大黄含有的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进行含量测定,并对其进行方法学验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清肾颗粒中的大黄、白花蛇舌草、黄连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建立清肾颗粒的质量标准。1 仪器与试药KX-3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岛津LC-20AT高效液相色谱仪。大黄酸对照品(批号206)、大黄素对照品(批号110)、大黄酚对照品(批号04-2001)、大黄对照药材(批号121249)、盐酸小檗碱(批号609)、黄连对照药材(批号0609)、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批号0801)、白花蛇舌草对照药材(批号003)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甲醇(色谱纯,美国Fisher公司),水为娃哈哈纯净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清肾颗粒(由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中心提供,批号分别为120821)。试验用大黄、白花蛇舌草、黄连阴性对照,采用与清肾颗粒相同的工艺进行制备。2 定性鉴别2.1 大黄取本品5 g,研细,加甲醇20 mL,浸渍1 h,滤过,取续滤液5 mL,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 mL使溶解,加入盐酸1 mL,水浴30 min,取出,立即冷却,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20 mL,合并乙醚液,蒸干,用三氯甲烷定容到2 mL容量瓶,作为供试品溶液。取大黄阴性对照样品5 g,同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2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取大黄素、大黄酸2 mg,用甲醇溶解制成1 m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5种溶液各10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 ℃)-甲酸乙酯-98%甲酸(15∶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色谱中,与对照品和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2-3]。2.2 白花蛇舌草取本品10 g,研细,加甲醇50 mL,超声处理(功率300 W,频率24 kHz)3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取白花蛇舌草阴性对照样品,同法制备阴性对照溶液。另取白花蛇舌草对照药材1.5 g,加水50 mL,回流提取15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5 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取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2 mg,加甲醇使溶解,制成1 m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4种溶液各4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5∶1.5∶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于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溶液色谱中,与对照品和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2.3 黄连取本品5 g,研细,加甲醇-盐酸(100∶1)25 mL,超声处理(300 W,频率24 kHz)3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5 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取黄连阴性对照样品5 g,同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另取黄连对照药材0.26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取盐酸小檗碱2 mg用甲醇溶解制成1 m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4种溶液各2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氨蒸汽饱和的甲苯-异丙醇-乙酸乙酯-甲醇-水(6∶1.5∶3∶5∶0.5)为展开剂(展开剂需新鲜配制,取上层,于展开缸一侧放展开剂,另一侧放等体积的新鲜打开的氨水),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色谱中,与对照品和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而阴性对照溶液无干扰。
  3 含量测定3.1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 μm),甲醇-0.1%磷酸(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5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 ℃,理论塔板数按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酚峰计算均不低于3000。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18、12、16 μg的溶液,即得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对照品溶液。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5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 mL,称定质量,加热回流1 h,放冷,再称定质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10 mL,置烧瓶中,挥去溶剂,加8%盐酸溶液20 mL,超声(300 W,频率24 kHz)4 min,再加三氯甲烷10 mL,加热回流1 h,放冷,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溶液,并入分液漏斗中,分取三氯甲烷层,酸液再用三氯甲烷提取3次,每次10 mL,合并三氯甲烷溶液,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2,4-6]。3.4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按处方比例分别称取除大黄以外的其余药味,按照制备工艺制成缺大黄的阴性样品,按“3.3”项下方法制备阴性对照溶液。3.5 干扰试验精密吸取甲醇25 mL,称定质量,加热回流1 h,其余步骤同“3.3”项下方法,即得干扰试验空白溶液。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阴性对照溶液、空白溶液及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酚对照品溶液各10 ?L,注入液相色谱仪,绘制色谱图。结果在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供试品溶液具有相同保留时间的色谱峰,阴性对照液在此峰位无吸收,对本品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测定无干扰,该方法专属性良好。见图1。注:A.对照品;B.样品;C.样品;D.样品;E.阴性对照;F.空白;1.大黄酸;2.大黄素;3.大黄酚图4 清肾颗粒样品色谱图3.6 线性关系考察分别取适量大黄酸对照品、大黄素对照品和大黄酚对照品,精密称定,加甲醇溶解并定容,摇匀,以甲醇逐级稀释,分别得到浓度为42.00、21.00、10.50、5.25、2.63、1.31、0.66、0.33 μg/mL的大黄酸对照品溶液,51.00、25.50、12.75、6.38、3.19、1.59、0.80 μg/mL的大黄素对照品溶液,31.50、15.75、7.88、3.94、1.97、0.98 μg/mL的大黄酚对照品溶液,分别进样10 μL。以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大黄酸Y=3.8×107X+3.0×103,r=0.999 9;大黄素Y=3.7×107X-8.7×103,r=1.0000;大黄酚Y=5.3×107X-8.1×103, r=1.000 0。结果表明,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进样量分别在0.003 3~0.42 ?g、0.008 0~0.51 ?g、0. ?g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3.7 精密度试验取样品(批号),同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10 ?L,连续进样6次,同法测定,计算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RSD值分别为1.01%、0.17%、0.29%,表明仪器性能良好。3.8 稳定性试验取同一样品,同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同法测定,分别于制备后0、2、4、8、12、24 h进样10 ?L,测定峰面积,计算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RSD值分别为1.08%、0.55%、0.14%,表明样品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在24 h内基本稳定。3.9 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样品6份,制备供试品溶液并测定,结果显示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RSD分别为2.08%、2.68%、2.02%,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3.10 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同一样品(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含量分别为0.096 67、0.059 48、0.110 3 mg/g)6份,每份2.5 g,精密加入适量的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同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测定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含量,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4%、99.04%、100.35%, RSD分别为1.30%、1.34%、1.89%。见表1~表3。
范文八:【摘 要】 目的:探讨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各种原发性头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关键词】 川芎清脑颗粒;尼莫地平;原发性头痛;临床价值头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原发性头痛主要包括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等[1-2]。川芎清脑颗粒能够对血管的舒缩功能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应用于治疗原发性头痛效果显著。现在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各种原发性头痛患者分别使用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和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头痛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符合原发性头痛的相关诊断标准[3],对于高血压病、脑外伤后遗症、急性脑血管病、脑肿瘤、重要脏器损害等患者进行排除。60例原发性头痛患者中男性患者占27例,女性患者占33例,年龄14~60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治疗。两组原发性头痛患者在年龄和性别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方 法1.2.1 对照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治疗,使用30mg尼莫地平(生产企业: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进行口服治疗,每天服用3次,一共治疗30d;观察组患者给予川芎清脑颗粒治疗,每天使用10g川芎清脑颗粒(生产企业: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进行口服治疗,每天服用3次,一共服用30d。对两组患者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以及药物起效的时间进行对比观察,并做好记录。1.2.2 判定两组患者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主要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治愈:患者经过治疗头痛以及其伴随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头痛伴随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头痛发作的时间以及发作的次数明显减少;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头痛的程度和伴随的症状有所减轻,头痛发作的时间以及发作的次数有所减少;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头痛发作的时间、次数、程度等都没有得到显著改善,甚至加重。1.2.3 选用软件SPSS18.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使用x2检验计数数据,P  2 结 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1 两组原发性头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3 讨 论头痛主要是由头颈部感觉末梢受到刺激后产生异常脑神经冲动传到脑部导致,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和内分泌、代谢紊乱、遗传、精神刺激以及睡眠障碍等相关。川芎清脑颗粒主要由方药白芷、当归、防风、甘草等组成,各方药联合使用具有祛风止痛和活血行气等功效,应用于治疗各种原发性头痛效果显著,能够起到血管扩张、解除血管痉挛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能够有效改善脑部循环[4-5]。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芎清脑颗粒治疗各种原发性头痛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参考文献[1] 王学航.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15-216.[2] 赵莹,孟国玮,乔工猛,等.通窍痛愈汤治疗偏头痛60例[J].中国中医急症,):149-150.[3] 孙晓江,赵玉武,沈洁,等.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82-183.[4] 胡艳萍,陈红莲.川芎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血管痉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63-264.[5] 李伟霞,唐于平,郭建明,等.当归-川芎药对及其组成药味对3种血虚模型补血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89-290.
范文九:方
应用药中 国民 间疗 法垒 
l 垒     垦
!H p 胃黏对膜组 织
的损伤 , 因
给此予 胃 康 辅 治 灵的观 察  患组者 H p
消率除 和治疗效
均果优 对 照组于。 同本研 时 究还
察 组观 者不患 良应 反 生发率 对 照与组 相不一差兰:l 皇 !   l
 : 兰旦般 资  料取 我选
1年3 月7~
021 4年 5月
治收女 大学生原 发性痛 经 患 者1
5例 , 0均符 《合 妇产科学
》( 第 版7)   诊 断标  准。入 选 患者
为A组大 提,示
胃康灵对 中枢
肠 系道 统有 具 定一调的作节 ,用 安 性 全和 耐性受 较好 。均(7 5
)例和 B组
)A 组 。患者
7 ~ 24 ,岁  平年 龄均 为(2
程1 7年 ~,平 均
病 程  为 ( 5 3.4
7 8 年 。)组 患B
者 龄年1 8
2 4岁 ~ ,平均年
龄综所上述
胃康,灵 辅
助 治 可疗
pH, 对 慢性胃炎 患 者
的 效较 果好, 且 不
值 得, 在临
床上广应 推 。用参 考 文 献( 为 2 . 0 08-
_ F. 2 57 ) ; 病程 1岁 9 ~,年平 均 程 病 为(5 . 4
±11   8.0 ) 年 。两组
者 患一般 资 料比较差异无
统 计学 意 。义治  疗方 法[
义 生 .慢 性 胃炎、
性 溃 疡化
关的  F系J ]
.医 学 理
论 实与践 , 2
1 3 0 2 6,(
—24 3 0 .
  [ 23 韦 荣. 韩康胃
治 疗散 慢性
胃 炎 的疗效 观 察 E J ] .
36 — 2
37.A组 患者
予给布 洛 芬
  / 次, g2次/   dB。 患者则 采 组益用母 草颗 粒 (
实业虹巢 
今 湖药辰 有业限公 司 生产 ,
o 2 4o
6 93) 口 服,   1 5  
,2/次 d 两。组 患
治 者 时疗间
经月 周期 。E 3]立 民李 ,赵
征. 雪胃康
颗 粒灵治 疗 慢 性 胃
临 床的疗 效 分
析E   ]J. 实
临 用床 药 杂 医 志 , 0 21
,31 7 ( 3
9 6.  [
4]王 春. 胃艳 康灵 囊胶 联合
标准 三 联疗 法
胃 炎 床临疗观察 标 :指 ① 照参《 妇 科产 论 与理实践》 痛经
状评  分症标 进行 计准 算  ],
包小腹括痛 , 腹疼痛度程, 腹 痛
 时效察观 J ] E .世界最新
医信 学息文 摘 (子版 )电, 2
) 1:17 —6 7 1.7间 , 发症 伴 状 , 否影 是工响作
应 及 止用痛 药
等 标 。指②  分别于 疗治前
后 进 行前列 腺 素 E
和 皮2质 醇
水 检 平 , 测 抽空 腹取 静血 脉 5 mL离
; 其 心中 列前 腺 E 素  采 用[]5李颜屏
, 泽郑 荣 奥 .美
唑拉联 合 胃
疗效 评价JE ] .
亚太 传 统医药
, 20 13
9 ( , 1) :1 5 9 -
1 60.[ 6]刘 明天.奥 美
浅表性 胃炎
] . 国中医指药南
2, 1 0
0 3 ):2
0 2 .9酶 联疫免 吸附 进行 法测 ,检皮
射免放疫 进 法行检测 。  
结 疗果[7 ]
伟俊. 杨奥
拉 唑联美合 胃
康 治灵疗 慢
浅 表 性 性 炎 临胃 床 疗   效察观 E ] J.北方 学 ,药 2 01
1) : 1
14 .(稿 收日 2 期0 1 4- 1 0
- 08 )效疗 定判标   准 。]效显 :痛 经 状 症评分 降 下基>础 
O 5% ,床 临症
状 征 体明 显 缓 解 ,正 常 作 工,无
服需用   痛 止药;
有 :效痛 经症 状分下评降为 础基值 的 25  
~益  母 草 粒颗与
治芬 疗女
大 学生原发 性 痛经
疗 效 对郜 宏比玲  ( 中原工 学院 校 医院 ,
0 007)5O
  临,床 状症 征体有 所 解缓
正,常 作需工 服 用止痛药
;无 效:
临 床症状 体征
服用止 痛药亦 无
法正 常工 。作两  组 者 患床疗临 效比
床 疗 效明显优于 A
( 组P<0
) 见,表 1。表1
临 床者疗 效
例( )作为 龄期育女 性常 病见与
多发 病之 ,一
发性原痛经  
患 以者期 经前 后周期或性小
疼 痛为 主要 临床腹表 现,
有伴消化道
状 [ 1症
]女 。大学
发原 性 痛 经 发高人群之
一 ,不如及 时治
可 重严 响正影常 学 习
生 。活本 次研
究选 取 大女 生原 发学性痛经
者 患 1 0例5,
别分给予布洛 胶芬囊和 益母草 颗粒
服口 治 ;疗比较 两组
者临 患床:注与 A 组 比 较
,  <PO
. 05两  患组 者 治疗前
者患治 疗前
为( 1 1 .
89±3 .
41) 分 和疗 效 治疗, 后痛前经 症 状评
, 分 前腺列
和皮 醇 水 质等平,
草粒颗 布与洛 治芬 女疗 学大 生 发原 痛性经 临疗 床效差异
。( 6. 9 4
84 ) 分
;B 患者 组疗前后 治 经痛症状
评 分分别为( 1 1
2土 3 .3 9 ) 分
5 ) 分6 。两 组 者患治 疗后痛经 症评 分 较 状治疗
降 ,下且 B组
患者治疗  后 痛经症
状评 低分 于 A 组(
05 ) 。中  国 间疗民 2法
0 15 5月 第 年 32 卷第 5期  5
 3药方 用 申应  胃
” 氏疗 法阍CI HA。 SN  NTUAR 0P TH  AMa y
5Vo1.2
3 No  5.两组 患者 治疗
后前 前 列
:较 两 患者 治组后 疗前 列 素腺 E 和
皮质 水 醇 较 治平  疗洛,芬益母 草 颗 用 粒于 大学 女生原发性
痛治疗经有 助于
内经分 泌 平水
其;中前 列 腺 素 E
  有可 效 抑制子
宫  滑平肌 小及 脉动 收 缩, 扰 子干宫
痛产生 ; 而
近  年研来 究显
群人 血清 皮醇水质平
显 著  高正于常人 群
,证实其参 与 到 经痛 生发发展过程 中 。
  综上所 述
草粒颗 疗治女 大 生原学 性 痛发经可  有效
解缓临床症 状 体 征,
水 泌 ,平 疗 效 优于布
芬洛 。参 考 文  献前明 改显
, 善且B组 患 者
治疗后 两 项 指
标 平 优水 于
. O 05 ) ,见表
。2表 2   A
B 组患 治者疗
素 腺 E :  和 皮质 醇 水 平 比较
( 士S , p g /
m)L注: 与
A 组 期 比较同,   尸
本组与-描 厅前 比
较,△ P < O.
0  5E1] 侯广 云 ,郭宪
清 ,玲,曹等. 针
寒 凝 血瘀 型 原发
痛性经 E J
]. 针 灸
床 临 杂 , 2志0
1 1,2 3
(5 ) : 1 9 3 — 1 9 4.E2
2杰.乐妇 产 学科[ M
. 第 7版] .京: 北 民人 生 出卫版 社
 ,2 008
. 8讨论女大 学
一生无 生般殖 统 器质系性病
变,故 痛经 类  型 多 为原发性
。其经 期剧烈 疼痛
显可著 增 加 自 身心
负理担,进而
率及效生活 质 下 量降 L5 ] 。中医将学原   发 性痛经归
“ 经前 于痛腹
”范, 病畴机为
内毒侵  致 胞宫 任、冲 气 凝 血 滞不畅
6_ ] 。 益母草 颗
是粒 疗 月 经治不调 及漏 崩下 常带用
方之 一剂, 主
要组 分包括益 母 草
王淑贞.妇 产科 理
M[]. 上 海:
上 海 科学 技 术
出版社 ,2 00 9 :
3 .[ 4
许爽君. 1莪丹妇康煎膏治疗痛经 1
1 8 临例
.河南中医 , 2
5 1: 1)4 3 —
.归 当、川芎
地及红黄花 。 其 中 母益草祛 瘀调
经 当归 ,补血止痛 , J I
l 活血行芎 气 ,熟
阴 填 髓 红花; 活血 则 散 瘀。 现药代 理
制 机体[5]
惠王. 复方萍 益母 草 联
素 B  治生疗
观床 察  J ] . E峡药学海,
5 (5) :
7— 1 49 .6F]
寇 惠英 调 经止 痛汤 治疗.
发性痛原经 9
中 医,西 02
0 ( 1 ): 2 0 5 4 — 025
.GPF2 a 合成
高孕 素激 平水,
在缓 子 解宫收 缩疼
方 痛面效果 切_ 8确 
7 ]玲 ,方 新 冰朱,祝
等,.经 前
发 性 痛 经的机制研[究J ] .
0 10 ,4
1 6 7 . [8] 钟月 平 益母.及其草制剂在妇科的 临 床用[应
] . 湖J南
中医 药大学 报 ,学 2 0
01 , 3 0 (
10): 6
1.本 次研究 结果
组者患临床
疗痛 经  症 状评 分后显 著优 于 A 组 (P< 0
.0 5 ) ,
颗粒治疗 大女学生 原发性痛
在经 缓 临解床症 体状征 ,
降低  复发风
方险面 有 优 具势; 而 两 组
者 治患疗 后 前 列
E素和皮 质 水 醇 平较治疗 前
, B组且 患
 两 项标指水 平优 于
组 ( A<P . 00 5 ), 则
证实 相 较
于布[9] 王娜 , 宋 敏. 卓痛经 宁
粒颗 对原 发 性 痛
性 激 素 清  及组胺 含
量 的 响 影 _J ]
. 辽宁中 医
( )4: 5 2
3   255 .(收稿日期 2 0 1
- 0 )9迎订欢 《 中国阅灸针 》杂( 月刊志)
《 针刺研 究 杂志( 双月》)刊’1  ?I两刊为均 中国灸学会针、 中国 医科中学院灸针研所主究办的针灸学权术威刊期 均为,中国科 技核期心,刊. j   中核文 心刊期,
中国科学引文 数 据库 核心 期刊, 中国
医学专业 核 期心 , 中国刊 品科 技 精刊 。全面期报
、国? l外灸学科 针最的新研究成
果 ;绍介临床效有疗治法,方专家经 验,特 疗色法 ; 提等供续教育培继、训 技培能、 训’学1   术会议 、医疗药 品器信械 。息为实 医务Z
-者作 、 针灸 爱者好 阅订首选。广 告经之营许 证可 京:Z东 -商广 字 .
0 号。2 01 5
年 中《针国灸 》志每册 1 杂8,元 全年 2 16 元
邮发,号 :代2 —
。  《针刺
究研 》志杂每 册 o 2,元全年
1 20元 邮发,号 :代8
2— 7 1 1。全在国 各 邮局地均能订
当如 地邮局订阅
难困者 请,直接《与中国 灸针》杂 志发部联行。系址:地北京东直门 南小内街1
6 号  邮编
: 1 0 07
0  0j I]   .
. j  ‘ 1话 电: 0
3 3 1 6  100
8 934 9E  — m a li:
zhe n j i u g
g n fa@a
y u . c n on r.j?l5 4中 国民疗法间
0 2 5年 1月第5 23卷
范文十:[摘要] 目的 观察黄芪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应用厄贝沙坦片控制血压,观察组10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颗粒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通过24 h动态血压(24 h ABPM)监测血压,分析血压参数,计算AI。 结果 两组治疗前白昼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黄芪胶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6)01(a)-0182-03黄芪是一种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的中药材,性甘、微温,归脾、肺经。《中药学》中将其功能概括为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属理气药[1]。黄芪最早记载于《五十二病方》,古方中多用于脾虚泄泻、内伤劳倦、肺虚咳嗽、胞宫脱垂、崩漏、自汗盗汗、痈疽难溃、血痹水肿等气虚血亏之证的治疗[2]。随着近年对中药材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药理学也证实了黄芪的作用,在单药应用、复方制剂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3]。本文研究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黄芪颗粒进行治疗,效果显著。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及门诊定期随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②未伴严重并发症,如感染、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③无持续肝功能异常,且无合并高钾血症。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38~82岁,平均(57±10)岁;观察组患者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38~82岁,平均(56±11)岁。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分级、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厄贝沙坦片(安博维,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150 mg/片)控制血压,观察组采用黄芪颗粒+厄贝沙坦片控制血压。所有患者均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2周以上,对照组加用厄贝沙坦片150 mg,1次/d。观察组除加用厄贝沙坦片150 mg,1次/d外,另加用黄芪颗粒(四川百利药业,4 g/袋)1袋,2次/d治疗。两组均可加用除ACEI、ARB类以外的其他降压药物,在两组基础降压药物相同的前提下,严格控制血压≤140/90 mmHg。疗程共3个月。1.3观察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复查以下各项指标:血压、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将患者24 h血压监测数据输入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算舒张压(DBP)对收缩压(SBP)回归直线的斜率。AASI被定义为1减去该回归斜率,AASI无单位,在0~1之间,越接近1动脉顺应性越小。动脉硬化指数(AI)=[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HDL。正常数值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参数的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BP、DBP水平均明显下降(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I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AI为4.56±2.2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I为0.48±0.17,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黄芪,又称戴糁、芰草、百木、黄耆。据《本草纲目》记载:黄芪味甘、性温,入脾、肺经,具补气固表、补气养血、补气养脏、补气提升、补中利水、生肌托毒之功。现代药理学专家研究发现,黄芪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且具有无副反应的新药理作用[4]。黄芪治疗高血压最为适宜的是气阴血虚型高血压患者,此类患者脉见虚弱、气短乏力,眩晕兼项强、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目涩耳鸣,又体态丰满,SBP、DBP高而不降,症状较多[5]。黄芪含有丰富的化学物质,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用于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的治疗均有出色表现,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也能够起到调节血糖的效果,现已被广泛关注[6-7]。在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方面,黄芪还能减轻其他药物的毒性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8-9]。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黄芪注射液是从黄芪中提取有效成分精制而成的。黄芪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有黄芪皂苷、黄芪多糖、葡萄糖醛酸、多种氨基酸、叶酸等[10]。近年研究表明[11],黄芪颗粒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碍,强心利尿等作用,对高血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白昼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压较对照组有改善(P
  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黄芪的认识也将进一步提高,对黄芪的药理作用认识也会进一步加深,用于临床的适应证和范围也会更加广泛,加强中药材的研究必将推进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进步。[参考文献][1] 陈治奎,胡申江,孙坚,等.黄芪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372-374.[2] 陆曙,张寄南.黄芪总皂甙影响病毒感染心肌细胞肌浆网钙泵活力及其基因表达[J].中华医学杂志,):953-954.[3] Pravenec M,Kajiya T,Zídek V,et al.Effects of human C-reactive protein on pathogenesis of feature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J].Hypertension,):731-737.[4] 孟庆荣,岳峰,付兆武.黄芪注射液及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761.[5] 韩玲,陈可翼.黄芪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实验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34-237.[6] 沈利亚,汪湛,罗瑛,等.黄芪注射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和左室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 30(9):778-781.[7] 唐国廷.黄芪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844-845.[8] 张国用.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9] 郭伟.中药黄芪的药理及临床研究概况[J].山西中医,):52-54.[10] 杨宏,韩树欣.简述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实用中医药杂志,):517.[11] 吴清平.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535-536.[12] 孙悦胜.黄芪注射液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602-603.[13] Sesso HD,Buring JE,Rifai N,et al.C-reactive protein and the risk of developing hypertension[J].JAMA,(22):.[14] 华杰,张爱兰,陈国祥.黄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损害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45-46.(收稿日期: 本文编辑:王红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颗粒性固缩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