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优秀品格分类,在书写的时候注意分类,并说说是怎么分的.2

学前班第二学期教案(数学、语文)_学霸学习网
学前班第二学期教案(数学、语文)
学前班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 个”熟练地掌握 10 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 义,能熟练地数出 20 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 20 以内的数,掌握 20 以内的 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 20 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 20 以内数的 大小。 3、 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 关系, 能熟练地口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 算 20 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 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 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 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 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 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 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 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 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 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 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 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 经历观察、 操作、 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 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 、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 ,比一比 ,1―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物体和图形 ,分类 ,11―20 的认识 ,认识钟表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数学乐园 ,我们的校园 ,总复习。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 序和大小,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1~20 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 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 10 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材分析 1 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 形式灵活多样, 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 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 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 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五、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 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 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 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 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 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 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七、学生情况分析 八、 教学进度安排: 单 元 一单元 二单元 三单元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复习数一数 复习比一比 复习 1 至 5 的认识 复习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复习 0 的认识和有关 0 的加减法 四单元 五单元 六单元 复习物体和图形 分类 6、7 的认识和加减法 8、9 的认识和加减法 10 的认识和有关 10 的加减法 七单元 八单元 九单元 数 11~20 各数,读数、写数 10 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认识钟表 9 加几 8、7、6 加几 5、4、3、2、加几 1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3 课时 3 课时 4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3 课时 4 课时 3 课时小学数学第一册《数一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复习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 创设情境 兴趣的产生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 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 境图) 二、 自主探索 维持兴趣 1、初步感知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 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 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 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1 个……学生接:1 个滑梯;2 架……,学生接 2 架秋千……(课 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 10 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 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 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 点子图表示好吗?1 个滑梯用 1 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 1 个点子) 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 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 7 个点子表示?8 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 表示气球的个数?10 个点子表示什么?第二单元《比一比》教学计划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复习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 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 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第一课时比多少一、教学内容:比多少,教科书第 6---8 页,练习一 1-4 题。 二、学习目标: 1、知道“同样多” 、 “多些” 、 “少些”的含义,复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 物体的多少。 2、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自己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知道“同样多” 、 “多些” 、 “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 物体的多少。 四、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学生准备 5 个圆形、5 个三角形、5 个正方形。 五、教学流程: (一) 、导入设计:昨天我们学习了数一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一比。 (板 书:比一比) 学生从 1 数到 10。 (二)教学活动设计: 1、提出任务:本节课要会比校物体的多少。 2、自学:同样多 (1) 、看图说话:教师贴出 4 个圆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再贴出 4 个三 角形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看着这图,你能说一句话吗?那你是怎么知道它 们同样多的呢?一个圆纸片对着一个三角形纸片,所以我们就说,圆纸片和三角 形纸片同样多。 (2) 、比一比:请伸出你的双手,我们用一个指头对着一个指头的方法来比 较一下两只手上的手指头是否同样多(师生一起做,然后同桌互相做) 。 (3) 、动动手:教师在黑板上贴 3 个○(学生跟着在台下摆) ,要求对着○ 摆□,□要和○同样多。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摆完后说说 摆的方法。 3、 讨论: 同桌左边的同学摆任意个□,右边的同学摆△, 使得□和△同样多。 说说摆的方法。 找一找:在 p6、p7 的图中找出同样多的东西。 4、辅导:多些、少些: (1) 、教师贴出 4 个三角形,学生说是几个,再贴出 3 个正方形,学生说有 几个。问: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吗?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伺机连线)教师 引导学生: 三角形有剩余, 正方形没有剩余, 我们就说正方形少些, 三角形多些, 也就是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多。 (板书:多些、少些) (2) 、教师在黑板上贴 2 个○和 3 个△。提问:怎样比较○和△谁多谁少? (同桌同学商量。 )指名说。 (3) 、找一找:在 p6、p7 的图中找出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多或少的。 5、检测:学生动手操作: (1)第一行摆 3 个○,在○下面摆△,△要比○多 1 个。 (2)第一行摆 4 个□,在□下面摆△,△要比□少 2 个。 6、小结:今天我们学会比较多少,明天我们要学习比较长短,请同学们每 人准备一把尺子,一支用过的铅笔。1-5 的认识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复习 1D5 的认识及书写(第 14 面――第 16 面) 完成第 21 页的第 1 题DD第 4 题 二、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 1DDD5 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 1DDD5 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 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 5 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三、教学重、难点: 会写 1DDD5 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四、教学准备: 师:各种动物的卡片 5 张以内,1DDD5 的数字卡片,5 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生:1DD5 的数字卡片,5 根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一、主动探索:认识 1DDD5 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 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 1 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 个人、1 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 1 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 1 表示的? (3)请你拿出 1 根小棒 2、认识 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 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 3 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 3 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 3 表示的? (3)请你拿出 3 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 3 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 摆一摆。 4、认识 4、5加 法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3 页例题及“做一做”,完成练习三的第 1~3 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能通过操作计算 5 以内数的加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流程 一 提出问题 1.看图说数字。示图(幻灯片生 1:小狗和小猫赶上了小兔。 生 2: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排在一起跑。生 3:原来小兔跑在最前 面,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1 只小兔和 2 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就 是合起来的意思。(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它们合起来有几只? 生:它们合起来有 3 只。 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它(板书:加法) [通过演示, 学生发现 “1 只小兔和两只小狗、 小猫跑在一起” 引出 “它 们合起来有 3 只”,很自然产生“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不仅激发了 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加法原来就在身边。] 二 自 学 让学生看书上汽球图。 师: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3 只红汽球,1 只蓝汽球,合起来有 4 只汽球。 三 讨论 师: 与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 并且讨论怎样列式计算?根据回答板书: 3+1=4 让学生读一遍算式。 四 辅导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生 1:我妈妈给我买回 1 个本子,我爸又给我买回 2 个本子,我一共有 3 个 本子,1+2=3。 生 2:我们家有 2 个大人,1 个小孩,一共有 3 个人,2+1=3。 生 3:我们学校一年级有 3 个班在二楼,1 个班在三楼,一年级一共有 4 个 班,3+1=4。 生 4. 我们教室讲台上面有 1 盏灯, 我们座位上面有 4 盏灯, 一共有 5 盏灯。 1+4=5。 师:1 只小兔和两只小狗、小猫合起来用数字表示,就是几和几加起来? 生 1:1 和 2 加起来等于 3。 师:XXX 同学真聪明!在数学上,1 和 2 加起来,用“+”表示,等于 3 用 “=”表示。 板书:1 + 2 = 3 加号 等号 读作:1 加 2 等于 3。 教师领读,学生读。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你准备怎么记住它们? 生 1:加号像一个十字架,等吃像一双筷子。 生 2:我是这样记的:原来就有一横,后来又有一竖,它们合起来就成了加 号啦,上下两横一样长,是相等长的就是等号。 五 检测 1.动手操作。 a. 第 23 页“做一做”。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然后一学生上台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b. 看算式,摆小棒 2+1 1+1 2+2 c. 用 5 个△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学生独立操作,然后汇报。 1+4 3+2 4+1 ?? 2.发展题(印发)。 a.看算式,先画○表示,再填得数(印发) ①1+2=□ ②2+1=□ b.直接填得数 2+1=□ 3+2=□ 1+3=□ 3.开放题:□+□=5教学内容:加法(第 23 页-第 24 页的内容:加法的 初步认识)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 5 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 5 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苹果树图、小草图 生:小棒或学具卡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二、自学 小组合作,探索多种算法问:4+1 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 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 三 讨论 全班交流算法。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并板书 5)师: 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 4 和 1 拭目以待组成来计算的, 这 个办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 四 辅导 辨析理解 1、“做一做”第 1 题 (1) 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 ,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2) 学生汇报算式;3+2=5 ,2+3=5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观察 上面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 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2、“做一做”第 2 题要求学生 边摆边列算式。 五 检测 游戏一:贴苹果要求:在苹果图片上写出“5 以内的加法算式”并贴到 苹果树上去。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大家摆学具说算式,一人 写算式。评价方式:请学生当“小法官” 红花配绿叶要求: 这绿叶上的算式, 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游戏方式: 以小组合作方式,比一比哪能个小组找到的“红花”答案多。教学内容:减法的认识,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 27 页的第 5――――6 题。教学要求: 1、复习减法,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 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 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 二 自学 三、讨论 引导观察, 感知减法的含义,让学生认真观察同桌之间互相说交流说图 意,然后全班交流。 (桌子上放着 3 只纸鹤,有一个小朋友拿走了一只) 师: 像这样, 从 3 只里面去掉一只也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或减 掉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2、学习减法算式问:3 只纸鹤可 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拿走了一只,是从几只里面拿走的? 拿走 一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1 像这样拿走了、去掉了、或者是吃 了、坏了、死了等都要用减法计算。板书:3-1=问:3-1 等于几?你是 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请你说一 说。 (然后全班齐读算式)认识物体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 会辨认这两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流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 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 么,每个人都说说。 (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 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 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DDD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 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 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 4)活动:师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 次出现: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DDD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 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 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 看,摸 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正方体:方方的,6 个面,棱,顶 点,不能滚动,学生汇报正方体的特征。师问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 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师:请小朋友 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 方体、正方体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 (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 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立体图形(圆柱和球)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复习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 辨认这两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 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 么,每个人都说说。 (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 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 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DDD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3)揭示概念: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 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圆柱体、球 4)活动 教师板书: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出现:圆柱。感知 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球,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 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球:光光的,能滚动。学生每汇 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 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 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比较①电脑出示第 33 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电脑 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圆柱、球一样吗? b: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圆柱、 球。 c: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计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五单元教学设课 题 一: 分 类(单 一 标 准)教科书第 38 页的内容;练习六的第 1―3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在摆放杂乱无章的地方找东西和在摆放整齐有序的地方找东西的不 同体验,感受分类意义。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体意识和协作能力。 4.通过分、看、说,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 5.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具、学具的准备: 1、录像 ①超市物品远景镜头:依次播放食品类、家电类、文具类、服装类、运动器械类。 ②超市物品近景镜头 2、商品柜台及相应物品, 3、学具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38~39 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照片,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 类。 2.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分类(一) 3.培养合作意识,学会评价;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具准备: 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学具;水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出示一张水果店照片。 师: 这张图片漂亮吗?你逛过商场吗?这张图片是老师上周星期天逛商场用 相机拍下来的,还有几张,想不想看? 师:那好,待会同学可要仔细观察每张照片,看谁看完之后,能告诉大家, 你都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情景中探索、生活经验的升化。 1、从生活经验中悟出新知。 (1)课件一张一张显示商店里拍的照片。(学生小声说) (2)抽学生说。 生:我看到了?? (3)几张照片放在一起。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了这么多。你发现这些东西是怎么摆放的? 师:你们的发现都不错。你们的意思就是说把一样的(或同样的)东西放在 一起。 数学上把一样的或同样的称为同一类。 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就叫分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类的方法。(板书课题) 2、 实践体会,分组动手摆,生活经验的升化。 (1)、师:刚才商店里的阿姨摆柜台,分类摆得不错,你们想不想摆呀?好, 下面请大家来当小售货员,动手分类摆一摆。 要求:首先,同组的小朋友一起到柜台前,看看你们的柜台前的篮子里有些 什么东西。 然后,商量、讨论怎样把这些东西分类摆放好。第二课时分类练习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40、41 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使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通过操作学会按给定的标准或不同的标准分 类的方法。 2、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 多样性。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准备:学具、铅笔。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分类,大家说说看什么是分类?这节课继续来分类。 (二)基本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 1~3 题。 1、第 1 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 圈。 2、第 2 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启发 说出:4 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 3 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 三个不是同类。 (三)综合练习 1、分花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小结:这四朵花, 颜色品种各不相同。 根据不同之处, 我们找到两种分法。 2、分图片(P39 做一做) 每组一袋图片,明确要求:先观察这组图片,你能找出多少种不同的地 方?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汇报说明。 小结分类方法6 和 7 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42 页 6 和 7 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 6、7 两数,会读、会写这两 个数, 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 6、7 的物体个数;会写 6、7;会比较 6、7 的大小。 教学难点: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学会写 6、7。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等。 教学设计: 一、引入课题 我们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a.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 以二人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 和物,各有多少? c.交流、汇报。 师:图上有些什么?他们正在做什么? 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他们正在搞清洁。 师:看到这一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 1: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爱护它,保持清洁卫生。 生 2:我们要爱劳动,讲卫生。 师:同学们说得好,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 你能做到吗?请同学们再说说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生:图上有 6 张桌子,7 把椅子,7 个人。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让学生上来示范数) 生: 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 6 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 同学,一共是 7 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一共 7 人。 师:你又是怎样数椅子的数目的?(让学生上来示范数) 生:先数已放好的 6 把,再数又搬来的 1 把,一共是 7 把。 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 的认识) 2、比较大小。 1、动手操作比较数的大小:学生同桌合作,将卡片次序打乱,各抽出一张 数字卡片比较大小,并在两张卡片中间用写有符号的旗帜表示出来。 教师与一名学生先演示两人的玩法,然后学生同桌两人合作,边比边摆,直 到将 8 张卡片全比好。教师巡视学生活动,及时纠正、指导。 (表现好的同桌给予鼓励表扬) 第二课时 6 和 7 的认识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 6 和 7 的物体的个数,会写 6 和 7; 2、知道 7 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 7 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6、7 的组成 教学用具: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数数――认识数字 1、给小朋友编号 师请 5 位小朋友上来,随意给他们编号 1――5(将编号图片贴在他们的额头) 2、按编号顺序排队 师:小朋友,老师给他们都编了号,他们分别是几号呢? 一共有几位小朋友? 请你按编号的顺序给小朋友们排排队? (生按顺序给学生排队) 有几种排法? 生齐读 1――5 或 5――1。 3、引出 6、7 师:老师要再请一位小朋友上来,他应该编几号呢? 根据学生回答,在学生额头贴上 6,并出示课题“6”(出示图片) 再请一位小朋友上来,他又该编几号呢? 根据学生回答,在学生额头贴上 7,并出示课题“7”(出示图片) 4、揭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 6、7。(完善课题,贴出“6、7 的认识”) 二、写数字 1、指导学生观察,启发想象 6 和 7 像什么? 师:小朋友,你们看 6 长得像什么? 师范写 6――学生在书本中写 6 师:小朋友,你们看 7 长得像什么? 师范写 7――学生在书本中写 7 2、用 6、7 说话 师:你们能用 6、7 来说一句生活中的话吗? 尽量启发学生能说出 6、7 的基数以及序数意义来。 如:(一个星期有七天,北斗星由 7 颗星星组成,彩虹有 7 种颜色,一天有 6 节课,我做在第 7 个位置)。 三、数的顺序 1、生一起数 1――7(顺数――倒数) 2、猜数 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数游戏。(师问生答) ①、1 的后面是谁? ③、5 的前面是谁? ⑤、4 的后面是谁? ⑦、7 的前面是谁? ? ? ②、谁在 6 的后面? ④、谁在 3 的后面? ⑥、谁在 2 的后面? ⑧、谁在 4 的前面?6 和 7 的加减法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 45~46 页及练习七第 4~8 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教学设计1. 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 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 6 和 7 的加法及 6 减几、7 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 进行相应的口算。 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1= 4+1= 2.填空。 二、新课引入 1.教师谈话。 2.板书课题:6、7 的加减法。 三、学习新知识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1)学生摆小棒(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坐) 。 教师提醒学生一边摆 5 根、 一边摆 1 根,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 序进行观察,并各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教师配合学生说的过程在黑板上板 书:5+1= 1+5= 教师: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 学生:不相同。 教师: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 学生 1:因为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的,我先看到的是左边的 5 根小棒, 后看到的是右边的 1 根小棒,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5+1”。 学生 2:我先看到的是左边的 1 根小棒,后看到的是右边的 5 根小棒,所以写出 来的算式是“1+5”。 教师: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 的算式就不相同。 (3)先让学生计算 5+1 和 1+5 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 5+1=6 和 1+5=6。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 学生: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数在算式中 的位置不相同。 (5)学生两人一组在桌面上摆 7 个小圆片,先去掉 1 个小圆片,并让学生根据 摆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 7-1=;然后再从 7 个小圆片中去掉 6 个,学生根据摆的 过程又写出减法算式 7-6=。 让学生算出两个减法算式的得数。 1+2= 1+4= 3+1= 2+3= 1+3= 3+2=计算后指定一至二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并说一说 7-1=6 和 7-6=1 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2.学习“摆一摆”第三组例题。 (1)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 3+3=6。 (2)让学生根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 6-3=3。 (3)引导学生思考。 3.学习写算式。 (1)教师在黑板上示范 6+1=7 和 6-2=4 的写法,并讲解写算式的要领和要求。 (2)学生练习写算式。 (3)学生交流并互相评价所写的算式。 板书:5+1=6 7-1=6 5+2=7第二课时1+5=6 7-6=1 7-2=5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 6、7 的组成,7 以内的顺序,理解基数与序数的意义;理解加减 法的含义,能正确理解图意,写出相关的算式,并能熟练地口算 6、7 的加减 法;2 在数一数、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中理解算理,学会应用; 做练习 1、媒体出示有规律的数组)让学生说说少了什么数字。 (1)1,2,3,5,6,7; (2)8,7,5,4,3,2,1. 2、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特别是让学生说说少了什么数字, 都睁大眼睛找,且找到之后有一种特别的兴奋感。这类题目,能让每一个学 生都参与进来,体验成功之后的喜悦感。尺子的灵活应用,可以使学生掌握 数的顺序,也为以后要学得数轴作铺垫。特别是“0”起点的理解,有的学生 产生了矛盾,认为应该是从“1”开始,这里可以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在添数的时候, 我的处理过于简单: 指着刻度线让学生说。 以“0 的后面是 1” 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来说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场景二:(教学基数与序数)出示兔子图。 1:图上有什么?(很多兔子)一群兔子在做排队游戏,上面有几只?下面有几 只?左边有几只?右边有几只?(学生说,老师和学生一起数) 2: 这时候又来了一只小白兔, 它也加入了游戏的行列。 仔细观察, 从上到下数, 小白兔排在第几?从下往上数,小白兔排在第几?(学生交流) 3:你能像老师那样来提问题吗?还可以怎么问? 1]:从右往左数,小白兔排在第几?(学生回答,一起数) 2]:从左往右数,小白兔排在第几?(学生回答,一起数) 3]: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 场景三:(教学看图列式)展台出示 1-6 的扑克牌。 1:这是什么?(扑克牌)有哪些?你能拿出两张组成 6 吗?我请小朋友上来试 试看。(1 和 5)(2 和 4) 2:你可以怎么列算式呢?(1+5=6 5+1=6) 3:现在再看看上面,剩下什么?(3)要组成 6 少了什么?(3) 4:可以怎么列算式?(3+3=6)有没有第二种方法了?为什么?(加号两边的数 是一样的) 展台出示 1-7 的扑克牌. 5: 现在哪有几张牌?你能拿出两张组成 7 吗?我请小朋友上来试试看。 (1 和 6, 2 和 5,3 和 4) 6:你可以怎么列式计算呢?(学生列算式) 场景四:出示图 1 1、请你来列一下算式。 S:3+2=5; S:2+3=5 出示图 2 2:现在图上有什么变化?(有一条斜线)这条线表示什么?(表示从总数里面 去掉一部分) 3:请你来列一下算式,你能列几个?(5-3=2,5-2=3) 4: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吗? 出示第 51 页的天鹅图 1:下面我们要到湖边去欣赏一下风景,这里有什么?(天鹅、荷叶、树) 2:这里的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7 表示什么?“?”在哪里? 3: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那怎么来列算式呢?(7-3=4) 5: 为什么用减法?“7”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出示 51 页小鱼图 6: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说) S: ?? S:?? S:??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加法算式中括号所表示的意义; 2 会读有未知加数的算式,能利用数的组成或减法运算填写未知加数。 3 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掌握算理, 能根据以知的加数和及一个加数填出另一个 未知加数;形成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的数学思考。 4 通过自主探索学会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同时在解决未知加数问题的过程 中,引导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5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填写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 教学难点:理解求未知加数的算理和逆向思维的推导。 课时划分: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前准备 课件 学具:数学卡片 知识要点:一、争当计算小能手 6+3= 7-0= 3+7= -10= 7-0+2= 8-8= 5+4= 9-2= 9-1= 8+0= 4+4+2= 7-6+8= 10-6= 8-6= 7-3= 8 - 5= 6-6+9= 1+5+2= 2+ ( ) =9 ( ) 2+8= 2+5= 3+720 课时作业纸一张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业情况)96+3-2= 8+2-5=9-4-2= 8- 5-1= ) +4=10二、 争当填空小能手 1、 在 () 里填上合适的数。( + 3=8 4+( 是( )=8 ( )。 )-9=1 6-( )=26 5 10 7 4 4 2、和 9 相邻的两个数 )。 比 7 多 1 的数是( 0○4- 2+0○8-5 )。)和(3、比 10 少 3 的数是( 8 ○8 9○6三 在○里填上“<”、“>”或“=”。 3 5○6 7-2○4 8○1+64+2○2 4+5○5+4 四 填空 (1)7 和 2 合起来是( (4)7 比 8 小( )。 (2)10 减去 3 得( )和( )。 (3)7 比 5 大( )。 (6)3 和 6 组成( )。 )。)。 (5)6 可以分成(10 的认识教学内容:64―65 页及练习九第 1―3 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 10 认识的过程,初步建立 10 的数感 2、学会 10 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 10 的写法,对 10 的数概念 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 10 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 10 的组成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1、9 再添上 1 是几?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10 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自学讨论 1、10 的含义及 10 以内数的顺序。 (1)生活中和 10 有关的事情很多,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2)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 人) 想让第一排有 10 个人,谁有办法? 学生回答:一个小朋友站进去就可以了。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 10 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 第 10 个人?怎样数? (3)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 有 8 的后 面,10 在哪里,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9 再添上 1 就是 10,10 在 9 的后面,10 比 0―9 都大。 (4)刚才我们猜了谜底 0―9 的谜语,你能编谜底是 10 的谜语吗?先在 4 人 小组里说一说,再选一个最好的给大家听。 2、比大小 (1)10 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除了这种,还可以填什么?10○□ (2)9○□,谁来说说。 (3)完成书本第 65 页比大小的填空 3、10 的写法。 (1)10 的写法和 0-9 这些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2)谁能说说 10 怎样写?(学生先尝试说说,教师再小结) (3)在书本第 65 页的田字格里练习写 10。 (4)写完了同桌互相欣赏一下。10 的加减法教学内容:P48 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 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2、正确计算 10 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3、 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往能 力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复习铺垫 1、各小组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同时进行 10 的组成的接力赛 2、师:小组全体小朋友共同努力,赢得了本场比赛的第一球 三、自主探究 1、通过“看看想想”,探讨 10 的加减法中一组算式的计算方法。 师生交流:看,球场的一角,小朋友也在踢足球呢!仔细看一看,这些小朋友可 以分成哪两部分? 2、通过“玩玩想想”,探索 10 的加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 1)独立操作,写算式 抛 10 个花片,根据正反面的情况写出多组算式 2)学习小组交流算式、算法 3)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师逐步得到 10 的加减法的全部算式 激励:小朋友们真行,你们通过自己抛花片,学会了所有 10 的加减法题。都给 自己一个五角星。第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名称: 11―20 各数的认识 二、设计理念: 本单元主要是先教学数 11 到 20 各数, 然后教学 1 到 20 各数的读数的顺序及 大小写数,最后出现 10 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口算题。小 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 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重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知识目标: (1) 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 11 到 20 的物体个数, 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掌握 20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 读写 11 到 20 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 10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技能目标 (1)、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 惯。 (2)、通过摆小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性目标 1、在学习数字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 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1、会读、会写 11DD20 各数,掌握这数的组成、顺序及大小。 2、认识十位与个位。 3、熟练口算 10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五、教学难点 认识数位,了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1~20 各数的认识1.认识 11~20 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 20 以内的数的顺序, 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 11~20 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 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84~85 页的内容,练习十四中相应的习题。 教具、学具准备 方格纸、小红花、小棒、 教学重、难点: 11DDD20 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我们都已经认识了 1~10。请你们看一看,在这些图中,你 看到了哪些物品?上面都有些什么数字?一起找一找 二、板书:11~20 各数的认识 三、进行新课 1.认数、读数。 a.一起把 11~20 之间的数读一读。 b.观察这些数,你觉得哪一个数比较特殊? c.一起来看大屏幕,默默地数一数,共有几根小棒?有几个一?(投影演示 10 根小棒。) d.把 10 根小棒捆成一捆,有几个十?添上一根,有几个几?共有几根?11 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e.同桌合作摆出 12 根小棒,说一说 12 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f.继续摆,你们能摆到几,怎样摆的?说说各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g.提问: 20 根小棒是几个十?为什么在 2 的后面写上一个 0 呢?小组讨论一 下。 2.试一试。 a.读卡片上的数。 17、19、20、16、12、18 b.填空。 10 ( ) ( ) 13 14 ( ) ( ) ( ) 18 19 ( ) 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第二课时:11~20 各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86 页,练习十六的第 4~6 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 11~20 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若干根、数位筒、计数器,投影仪(片),学生准备自制数位筒、小棒 和数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复习准备 1.拍手数数。 从 1 数到 20,从 20 数到 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下去。 (2)先把 10 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堆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 二、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学会数 11~20 各数,并知道 1 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 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课题:11~20 各数的写法。 三、讲授新课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往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 “1 根、2 根……9 根,再放 1 根是几根?” 教师:把 10 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 1 根小棒来表示这 10 根。 教师:在右边筒里再放 4 根小棒,谁能告诉老师现在表示一共有多少根小 棒? “右边的 4 根表示什么?”(4 个一。) “我们把 4 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 1 根表示什么?”(1 个十。) “我们把 1 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 14 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数。” 2.练习。 完成例 4 中后两个数,四个人一组,先摆小棒再写数。 讨论:“20”个位的 0 该不该写?为什么?(因为个位的 0 起着占位的作用, 表示个位一个单位也没有。)第八单元《认识钟表》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认识钟表(第 91 页―第 95 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认识钟表》的内容有认识钟表、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认识半 时(钟表和电子表)。 《认识钟表》属于准备性b,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 知识如二年级的时、分、秒,三年级学习的 24 时计时法做了铺垫。 本单元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 的素材,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第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将所学 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第三、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妈展学生的九感和符号感。 数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2)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3)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4)能估计运算结果。符号感主要表现在以 下二个方面: (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2)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 变化规律。第四特点: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 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学会数学思考。第五个特点:适时 渗透思想教育。 三、单元知识要点: 1、认识钟表。钟表上有 12 个大格,有 12 个数;有两根针,长针上分针, 短针上时针。 2、会看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和半时的时刻 。看几时是,钟面上的分针指向 12。 看几时半的时候, 钟面上的分针指向 6, 时针和分针总是指向两个数的中间。 3、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的时刻 。 (1) 、用文字直接写出来; (2) 、用电子表 示法,在几时的后面加上两点,在两点后面写上零。 四、单元教学目标: (一) 、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 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和半时的时刻 。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五、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2、会看、会写整时、半时。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单元教学难点:认识半时 七、单元课时划分:2 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钟表 (整时)(第 91~92 页内容) 。 第一课时:认识钟表(半点) (第 93 页内容)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认识钟表(整时)(第 91~92 页内容) 。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认识钟表面,了解钟面的特征,会比较熟练 地认读整时,会用两种表示方法表示整时。 2、能力目标: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讨论、比较、归纳等活动,培养观察能 力和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懂得养成 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比较熟练地认读整时。 教学难点:会用两种表示法表示整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1、猜谜导入。今天童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小小马儿跑不停,日日夜夜不 休息,滴答滴答的声音,提醒人们争时间。是什么? 2、 钟面展示。 钟表王国里的成员可多呢, 你们想去钟表大世界看看吗? (课 件出示各种不同的钟表)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哪个钟或表。 3、引入课题。喜欢这些钟表吗?这些钟表身上藏了许多小秘密,等待着我 们去发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4、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合作学习,讨论辅导,探究新知。 (一)初步认识钟表 1、观察钟面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 桌。学生汇报(可能的答案) : 1)有 1~12 个数。一起数一数(1、2?)。 2)还有一些格子(有大格有小格) 。12 个数把钟面分成了 12 个相等的大 格。说明:2 个数字之间是一大格。 3)钟面上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配有画外音:我的身子短,我叫时 针。我的身子长,我叫分针。 2、辨别分针和时针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认识半点(第 95 页的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2、初步认识钟表,会看钟表上的半点时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认识半点的方法,并会认半点时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认识半时的规律。 教学准备:自备小闹钟一个,电脑课件一套,小动物的头饰多个。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电脑出示一组整点时刻,让学生认,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先同桌 互说,然后指名说) 2、师:请认真观察这些钟面,你发现了什么?(当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 几就是几时) 二、自学讨论,认识半点 电脑出示钟面:7 时半、8 时半。 (分组让学生讨论) 1、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钟,拨一拨这二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你能 发现这两个钟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2、学生讨论、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得出规律:钟面上半时时,分针指着数字 6,而时针总是指向两 个数字的中间。 电脑再出示二个钟面上的表示的时刻,师:你说一说。这两个钟面的时刻是 多少&请说给你的同桌听,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3、认一认。电脑出示图片(即书中第 93 面的做一做) 师:请你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几时在干什么? 4、电脑出示 7 时、7 时半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说一说这两个钟面上表示的时刻,看一看两根指针的 位置有什么不同?(教师小结) 第九单元:单元计划单元学习内容:第 96 面---------第 115 面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 过 10 的加法,即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 ,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 单的问题。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是 20 以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 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 以内的进 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 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 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三节,即 9 加几,8、7、6 加几,5、4、 3、2 加几。这样编排,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规律,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迁移, 街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用数学的知识又分别编在这三个小节中,这样就将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与用数学这两部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分有合,使计算 教学不至于枯燥单调。 同时是让学生感到计算不仅仅是为了算出得数,更重要的 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数学 的意识。在方法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 算法多样化是一个过程, 最终还是引导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计算, 但不是教师给的, 而是学生自己获取的。 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是一 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种学习方法。总之,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体现了三个特点:1、 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2、算法多样化。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 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 减法的基础。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用数学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数学学习,全球电信吏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 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 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重、难点: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 20 以 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九加几 NO:1 学习内容:96-98 页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 9 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 “凑十法” ,初步掌握 9 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9 加几的口 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 18 根。 18 根。 学习过程: 一、预习:例 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 96―97 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 图互相说一说)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 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 “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 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 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 9 加几的? 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 加 4 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 9 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 9 盒饮料,右边摆 4 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 4 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 9 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 10 盒?这个 1 盒是 从哪来的?外边的 4 盒饮料拿走 1 盒后还剩多少盒?10 盒与剩下的 3 盒合起来 是多少盒?所以 9+4 等于多少?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 (9 加几)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 99 面的 1、2 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 9 个踢踺子的,还有 6 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 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6 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先告诉你 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 师就让学生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 “做一做”第 1 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 ( “做一做”第 2 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 9+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 9 加几, 计算 9 加几的题目, 可以用数的方法, 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 第 99 面的第 1、2 题。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 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九加几 NO:2 学习内容:9 加几的练习课完成第 99 面的 3 题----------第 100 面的第 7 题 学习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 9 加几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 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习题中的情境图。 学习过程:一、学生操作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学具摆一摆“9 加几”并与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9 加几”的加法怎样算。 二、创设情境 小羊图(书上 99 页第 1 题) 师:天气晴朗了,小羊羔也出来玩了,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羊羔吗? (学生列式计算,指名说说) 教师板书:9+7=16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蚂蚁图(书上 99 页第 3 题)师:同学们知道蚂蚁是怎样运食物的吗?(指名说) 学生看书上的蚂蚁图并指名说说是什么意思? 师: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蜜蜂图(书上 100 页第 5 题) 师:瞧这群小蜜蜂在干吗?(指名说) 三、用数学(书上 100 页第 4 题) 师:洋娃娃可爱吗?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师: (边演示边问)如果改变问号的位置你会算吗? 订正。 四、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五、课堂练习:练习十七第 2、6、7 题。 学生试做,然后集体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怎样 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糖果图,再集体订正。九加几 NO:3 学习内容:用数学“9 加几”小学数学第一册 101 页,102 页的例 3“做一做” 及练习十八 学习目标: (一)知识技能陵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二) 过程性目标 1.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 习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1台,录音机,算式卡片 学生每人准备两种颜色圆片各10个 一、 学习过程: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9+2 9+5 9+4 9+9 9+7 9+6 9+8 9+3 教师拍 9 下、1 下、5 下。 2.拍手游戏 教师拍的次数与学生拍的合起来是 10。 二,学习新课1.教学例 3(1)放录音(合唱) 教师:“好听吗?这是我们学校合唱队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在合唱,我们一起去 看看。” (2)投影出示,例 3 仔细观察,教师:“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告诉全班同 学。”请学生回答 (3)“老师想知道一共有凡人?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呀?” 9+5 (4)“那到底一共是几个人呢?”学生想计算方法,“可以用喜欢的圆片摆摆看” (两种颜色的圃片) 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想到的方法 (6)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说一说 2.完成“做一做” (2)小组合作,要求: ①观察图,看到了什么?知 道了什么?记录下来 ③怎样列式? 三,师生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④怎样计算?(有几种方法?) ②要求什么?记录下来 (1)投影出示“图” 列式、板书:9 加几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 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因题选择算法。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课件、圆片一、复习旧知 1. 对口令――练习 10 的组成 例如:师:我出 7。 生:我出 3,7 和 3 组成 10。 2. 完成填空并口述计算过程 9+4= 9+ 6= 1 二、创设情境,引入探究新课 1.谈话导入,出示主题图 (板书:看一看) 2.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能够完整地说一说图意并提一个数学 问题 3.引出算式及课题,简略说说怎样计算 4.动手操作以及完成书本上的填空 (板书:摆一摆 写一写) 5.口述计算过程 (板书:说一说) 6.比较两种算法,找出自己喜欢的一种,说说为什么? 7.看书质疑 8.课间活动――&快乐时刻& 三、归纳整理,总结全课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课后思考题――书本第 102 页的思考题。8、7、6 加几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8、7、6 加几 教学目标: 1、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 8 加几、7 加几、6 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 口算。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迁移推理的能力,优化算法。 3、激发学习兴趣,感到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 8 加几、7 加几、6 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迁移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每人一个十只装的针剂药盒、小棒学具、答题卡、练习纸,8加几、 7加几、6加几的转盘各3个。 教学设计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几的口算,这部分教学的关 键是掌握口算方法,能灵活口算。在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感 受到“多中求异,同中求优”。如,玩“转转盘”游戏中体会到“凑十法”的便 捷,紧接着“动动脑”中感受到依据题目的不同选择灵活的方法优化口算方法。 口算教学比较枯燥,在设计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练习形式,激发口算的兴趣,同时 熟练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数学”, 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①充分运用情境图让 学生学数学用数学;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体验相同的问题,观察的角度不 同, 列式也会不同;③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搜集信息资料的 手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5= 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和朋友一起去儿童公园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 件动态出示课本第103页买票的情境图,)。 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 (估计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买票?由此引出 式子8+5=?) 二、 探究新知 (一)、例讲 8、7、6 加几(初步感知计算方法) 1、教学8+5。 (1)小组内讨论:怎样能够最快地知道得数。互相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 答题卡上。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可以多样,重点突出“凑十法”,指名回答。 8+5=13 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 (3)小结:23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师真为你们高 兴,同学们真了不起! 2、小比赛:转转盘(教学例2――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 1、教学7加几和6加几,初感凑十法的好处 (1) 你们看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 花儿在向我们点头, 鸟儿在向我们微笑, 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解决? 天空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草地上一边有6朵花,另一边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书列式:7+5 6+5 (2)现在请你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7+5和6+5。 (3)请同学介绍口算方法。 7+5=12 为什么把5分成3和2?1032 为什么把5分成4和1?6+5=111041(4)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还能算8、7、6加几。 (二)、教学8、7、6加几 1、小组合作玩转转盘。(限时8分钟) 玩法:转盘中间和四周都有一些数,转动圆盘,转到几,先说出算式,并写 在卡片上,再口算出得数。比比哪个小组算得又快又多。(1)转盘有: 3 9 8+ 4 5 8 764 9 7+ 8 7 6和7+8、6+6和6+8的计算方法), (3)说说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准。 3、动动脑(教学例3) 6 5 95 6 6+ 7 8(2)写得又多又快的小组进行汇报得数(只要求说8+4和8+8、7+(1) 计算8+9可以用凑十法,你还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吗?由学生们自由 回答。 ① ② ③ 8+2=10 9+1=10 9+8=17 10+7=17 10+7=17 8+9=17重点介绍计算方法③,当两个加数一样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吗? 三、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8加几、7加几和6加几”,计算时用了什么办法? (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第二课时《8 加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 P103 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凑十法”计算 8 加几进位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和掌握 8 加几的计算方法。难点是进一步掌握“凑十法”,理解 8 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思路: 本节课,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出发,设计教路为:基本训练 搭桥铺路――创设情境 成技能。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搭桥铺路 ),5 可以分成 2 和( ) 9+2= 9+8= (最 ),7 可以分成 2 和 ),9 可以分成 2 和( 8+2+3= 8+2+5= 1、口算:3 可以分成 2 和( ( ),8 可以分成 2 和( 2、听算:(开火车) 8+( )=10 8+2+1= 后两道题要求说出思考过程) 二、创设情境,造成悬念 教师:今天,老师讲一个“猴子摘桃子”的故事。从前,在花果山上住着一 只聪明的猴子。有一次,白天它摘了 8 个桃子,晚上又摘了 7 个桃子。这个猴子 很快就算出了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同学们,你们比猴子还要聪明,谁知道猴子 是用我们学的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吗?(凑十法)复习“凑十法”的步骤:一想, 二分,三加。 三、动像启发,探究规律 新课的教学按分层渐进的方法进行。 第一层次:教学例一“8+3” (1)分步出示牙刷盒及牙刷 这一例的教学,教师主要进行动像演示,辅以启发式的提问,帮助学生理解 算理。教学时,先出示牙刷盒里放着 8 只牙刷,再出示牙刷盒外面的 3 支。问: 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牙刷,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教师板书: 8+3= 8 加 3 应该怎样算? (2)通过加法算式讲解“凑十”的过程。 教师:8 加 3 的算法也和 9 加几一样,用“凑十法”计算,谁知道第一步想 什么?(8 加几凑成 10),第二步想什么?(把 3 分成 2 和几)第三步想什么? (8 加 2 得 10,10 再加 1 得 11)。 第二层次:教学“8+7” 这一例让学生再通过动像图感知“凑十”的过程, 并在感知后训练学生的口 述技能。 , 再问: 造成悬念――动像启发 探究规律――乐中提高 形 (1)出示桃子图,提问:左边有几个桃子?右边有几个桃子?求一共有多 少个桃子,怎样列式?板书:8+7= (2)学生独立想想怎么算? (3)请学生小组派代表口述“8+7”的计算方法:用凑十法,看 8 想 2,因 为 8+2=10,所以把 7 分成 2 和 5,8+2=10,10+5=15,同时教师移动 7 个桃子中 的 2 个桃子和 8 个凑成十,再进一步点拨:刚才我们把这些桃子分成三部分,8 个、2 个、5 个,如果把 7 分成 3 和 4,行吗?(不行,因为 8 和 3,8 和 4 不能 凑成十) 第三层次:教学“8+8” 这一例由学生四人一组合作边操作学具边讨论算法, 发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 间的协作精神。 (1)指定 8 个男生和 8 个女生分左右排成两排演唱儿歌,其余同学打拍。 唱毕, 教师提问: 老师的左边有几个男生?右边有几个女生?求一共多少个学生 怎样列式?学生列出算式:8+8= (2)学生前后四人合作边摆小棒边说说算算教师半扶半放,巡视指导。 (3)紧接着鼓励学生观察前三例的计算方法,把分散的知识综合起来,自 己探索出 8 加几的计算规律。即:把 8 凑成 10,要把另一个数分成 2 和几,先 算 8 加 2 得 10,算 10 加几得十几。学生由以前的一个一个的数着加,到发现新 的算法,这正体现出学生思维的创新。 第四层次: 让学生通过摆小圆片算出得数, 再到脱离图和学具操作计算得数。 (1)动手摆小圆片算出&8+4”的结果。 (2)想一想:8+5= 四、乐中提高 8+6= 8+9= 怎样想很快说出得数? 形成技能练习的目的在于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和拓展新知。为此,从两方面设计练习: 1、为了巩固新知,进行了基本练习,完成 P91 页“做一做”第 1、2 题。 2、为了强化新知,形成技能,进行了游戏练习: (1)在数学医院里,数学医生给数学病人治病。 8+8=8+3+5=16 (3)接力赛。 (4)放鞭炮: 今天我们用“凑十法”学会了“8 加几”的加法,为了表示庆祝,老师为小 朋友特制了“一串鞭炮”,请几位小朋友到前面来一个个地放,看谁放得响,算 8+5=8+1+4=14 (2)找朋友:(放《找朋友》录音歌曲) 对了大家齐说一声“叭!”,算错了大家齐说一声“扑!”,并再换一位放,直 到放响为止。 [教后小记] 本节课,通过基本训练,使学生动脑、动口,活跃学生的思维,起到组织教 学的作用;通过创设故事情境,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分层渐进 法在动像启发中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后通过音乐渲 染、游戏活动等形式把课本上的练习综合处理,当堂解决,让学生享受到计算的 乐趣。第三课时 7 加几教学目标: 1.运用已学会的凑十法学习 7 加几的进位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 7 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两种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布娃娃图片(例 1 图)、移动 7 加几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数的组成: 2.板演: 8+5= 3.口算: 7+ ( ) =10 7+3+4= 7+3+3= 7+3+1= 7 +3+2= 提问:7 加几等于 10?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 9 加几、8 加几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是用什么方 法算得又对又快?(用凑十法)对!用凑十法来计算,谁能告诉大家 9 加几怎样 凑十?(9 和 1 凑成十)8 加几怎样凑十?(8 和 2 凑成十)那 7 加几呢?(7 和 3 凑成十) 你们真聪明, 7 加几还没学, 你们就知道了用 7 和 3 凑成十来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7 加几的题.(板书课题) 1.教学例 1. 8+7= 9+5= 9+7= 8+6= (1)出示娃娃图:先贴出 7 个红色布娃娃,再贴出 5 个黄色布娃娃. 师说:谁能看图编一道加法应用题. 指名学生编题: 有 7 个红色布娃娃, 5 个黄色布娃娃, 一共有多少个布娃娃? 师问:根据同学们编的题,应该怎样列式?怎样算?(板书:7+5=12) 师问:7+5=12 你是怎样想的? 老师指名一个同学到前面边口述边演示想的过程. 老师指布娃娃图说:我们看到 7,想到了 3,于是就要先把 5 个黄色布娃娃 分成 3 个和 2 个,7 个和 3 个凑成 10 个,10 个再加剩下的 2 个,等于 12 个. (2)谁能看算式把想的过程再说一遍?学生说老师连线: 师问:为什么要把 5 分成 3 和 2? 2.教学例 2. 想一想: 7+4=□ 7+6=□ 7+7=□ 师说:我们不看图、不摆实物,这几道题谁会算? 自己小声说怎样想.两人一组悄悄算. 指名说:7+4=□怎样想. 7+6=□怎样想. 7+7=□怎样想? 师说:你们真聪明,不用看图、不用摆实物、运用凑十法很快就把这几道题 算出来了. 3.教学例 3. 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7+8=□ 7+9=□ 引导学生这样想:你们学过 9+8=17,8+9=17 这两道题吗? 为什么 9 加 8 得 17,8 加 9 也得 17? (因为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师问:你们算过 8+7,9 加 7 的题吗?看到 7+8,7+9 这两道题怎么想? 想:8 加 7 等于 15,7 加 8 也等于 15. 想:9 加 7 等于 16,7 加 9 也等于 16. 师说:对,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来计算更简便,就不用凑十了.这样能很 快说出得数. 齐读黑板上的式题. 第四课时 6 加几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凑十法”计算 6 加几的题目,理解 6 加几的计算过程并会口 述.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 3.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 6 加几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 9 加几,8 加几和 7 加几的题目,你们还记得怎么 算吗?出示口算卡片: ,指名说口算过程. (想:把 8 凑成 10 需要 2,把 5 分 成 2 和 3, 8 加 2 等于 10,10 再加 3 等于 13. ) 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 投影出示 指名回答.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 9 加几、8 加几和 7 加几的题目,猜一猜今天我们该 学习什么了?(6 加几) 板书课题:6 加几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 1. (1)板书: □ 师:这道题该怎么算呢?请你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尝试着完成.全班进行交流: 随学生口述的过程,教师演示课件“6 加几” . 师:同学们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道题,说明你们很会学习,谁愿意再用“凑 十法”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问:为什么要把 5 分成 4 和 1? (2)板书: □ 指名回答. (如果有学生很快说出结果,要问他: “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学生可 能是由上一题 推算出来的,在此要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计 算. “如果没有上一题的结果,怎么算 6 加 6 等于多少?” ) 学生分组交流.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教学例 2【继续演示课件“6 加几” 】 . 板书: □, □, □ 师:这几道题你会做吗?请你试着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可能会出现几种做法:① ②想: ,所以 ) 比较:哪种方法能很快说出得数?(用交换加数的位置, 来推算 三、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案设计: 巩固练习【继续演示课件“6 加几” 】 . 1. 指名叙述图意:左边的叶子上有 6 只七星瓢虫,右边的叶子上有 5 只七星瓢 虫,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么计算的? 2. 学生自己叙述图意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口算. 4.学生独立完成下题. 板书设计: 6 加几 比较简便. )用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07 页的“用数学”及“做一做”中的习题。 教学重点难点:收集解决问题的数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关键: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 、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口算卡: 8 + 3= 9 + 6 = 9 + 4 = 8 + 7 = 9 + 5 = 10 + 8 = 8 + 3 = 7 + 5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同学们,你们家养了什么动物?(学生说:小狗、小猫、小马、牛、兔 等)。今天老师把我们最好的朋友小兔子请来了。出示课件 1。它们是带着问题 来的。请同学们读题。“一共有多少只兔?” 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 人一组,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教室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流看法,给予点 拨。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请各组代表发言。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 (a)点数出小兔的总只数。1,2,3,……;一共 15 只。 (b)按左右两群记数,用加法算。列出算式 8 + 7 =____(只),然后 算出得数。 (c)如果学生没有按颜色把小兔分成两类,再计算。引导学生:看一看图 中有几种颜色的小兔?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把小兔分成两部分?使学生明白: 可以 把小兔分成白兔和灰兔两部分。 接着,让学生数出白兔的只数(10 只)和灰兔的只数(5 只)。然后,由 学生口述算式和得数,教师板书: 10 + 5 = 1 5 4.小结。 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 时特别强调: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 8+7 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 两部分可以用 10+5 解决问题。显然,这两种算法比较好。同学们你们真的太 聪明了,你们真棒!要学生明白,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 析、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同学们,你们还愿意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吗?(学生:愿意)。出示课 件 2。图中有小鸟、小松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道题比较难, 既有加法又有减法。 做完指名说题意和算法。 学生评价谁说得清楚、 合理、 正确。 2.同学们,还想做吗?接着出示课件 3。树上有 9 只小猴,又跑来了 3 只。 现在有几只?先让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答。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评价。 3.同学们还想做。出示课件 4。是一道减法题。先看有( 童网站] 4.同学们还想做呀?出示课件 5 鸡图。上面有公鸡和母鸡,有白鸡和红鸡。 是根据所学知识来安排的。 看学生能不能根据所学例题的方法,找出本题的不同 解法。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解答。学生评价方法是否合理。 )条鱼,再看 游走了几只,问还剩几只?指名汇报,想法、做法。其他学生评价。[小精灵儿 5.同学们想一想你在实际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数学了?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的非常好,我们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 是用什么知识? (生: 数学知识) 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出 示课题:用数学)数学知识可重要了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学案设计: 1、 预习新课《用数学》练习二十 2、 随堂练习第七课时教学内容:用数学教科书第 107 页例 4,练习二十第 1、2 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 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照例 4 画面制作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 8+3 7+5 2.听算。 8+2 9+6 二、新课 1. 出示例 4。 屏幕显示:活泼可爱的小兔在草地上做游戏。自然围成两圈(如例 4 图)。此 时,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文字与声音同步) 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 人一组,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教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 点拨。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请各组代表发言。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算出得数。 (2)如果学生没有按颜色把小兔分成两类计数,再计算 9+4 8+7 9+5 6+4 7+3 10+8 8+3 7+5 基本口算练习 7+6 8+4 6+5 7+7 8+6 6+6 8+8 7+4 1.看卡片口算。 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中有几种颜色的小兔?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把小兔分成两 部分?使学生明白:可以把小兔分成白兔和灰兔两部分。 接着,让学生数出白兔的只数(10 只)和灰兔的只数(5 只)。然后,由学生口 述算式和得数, 教师板书: 10+5=15(只) 4.小结 (1)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2)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 法,同时特别强调: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 8+7 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 分成两部分可以用 10+5 解决问题。 对于同一个问题,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分析, 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第八课时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一册 108-109 页,练习二十第 3-5 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重难点: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 9+3 9+9 6+8 基本训练 9+4 8+4 7+4 9+6 7+6 9+9 8+5 8+9 7+9 7+4 7+5 8+5 8+7 6+5 0+9 7+9 6+7 10+9 1、 看卡片说得数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回答后并指名说一说 8+4 和 6+5 是怎么想的? 2、 在()里填“+”或“―”。 9()6=15 7()8=15 二、 11()1=10 8()0=8 7()5=12 9()9=0 15()3=12 0()10=10指导练习1、 练习二十第 3 题 (1)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分组讲解图的意思,并派代表讲。 (2)引导学生回答书中的问题。 有()条鱼,游走()条。还有几条? (3)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意思,列式计算。并请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 2、 练习二十第 4 题 (1) (2) 问:你们爱游泳吗?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会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为什么?三、数学游戏 找朋友,出示口算卡片和数字卡片。让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提高学生正 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作业:练习二十第 5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为什么?5、4、3、2 加几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5、4、3、2 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 5 加几、4 加几、3 加几、2 加几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 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学会 5、4、3、2 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口算练习 9+5 9+4 (1) (2) (3) 9+3 9+2 8+5 8+4 8+3 7+5 6+5 7+8 8+9 8+6学生抢答 以 8+9、7+8 为例,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小结:计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可以交换加数的方法,想大数加小数得多少,推出得数;也可以用“凑十法”计算。 二、新课 1、出示例 1 5+7=? 5+8=? (1)学生看算式后回答:这两道算式第一个加数是几?第二个加数是几? 两个加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2)5+7 等于几呢?你能用以前的知识做这道题吗? (3)学生分组讨论,指名说一说怎样想的? (4)5+8 得多少?怎样想的?请学生回答,同座相互说。 2、教学例 2 (1) (2) 4+8=? 3+9=? 让学生试做,然后请学生回答是怎样想的? 指导学生看书,小结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5、4、3、2 加几) 有什么特点?怎样算得快?为什么? 三、巩固 1、做第 110 页做一做中的第 1-3 题 2、数学游戏 转盘出示 5 加几、4 加几、3 加几的加法。学生开火车进行。板书设计/\
4 1______10 5、4、3、2 加几第二课时 卓扎沟小学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一第 1―3 题 教学目标: 王建庆5凑十法+9= 141、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口算。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 2 题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7 2+9 10-7 3+8 4+8 4+7 13-3 4+9 5+9 3+9 10-9 5+8(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根据学生情况分析错的原因) 二、指导练习 1、 练习二十一第 1 题 (1) (2) (3) (4) 学生说一说,再板书在黑板上,指哪个答哪个? 并让算得快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算的快?他的秘密在哪里? 指导学生书写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问:怎样写不漏掉也不重复?为什么? 2、 练习二十一第 3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三、游戏 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 15?同座互做。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一第 4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培养学生看图的能力,初步渗透统计思想。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的计算,能够有效的提高 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 口算 10-3 8+7 8+4 7+5 9-1 5+6 9-8 3+9 8+2 11-1 15+3 9+6 8+8 (1) (2) (3)6+78+69+82+92、()里应填什么数? 比 9 大 2 的数是(),比 7 多 4 的数是()。 写出得数是 13 的四道算式? ( )、 ( )、( )、 ( ) 练习 8+()=15 ()+()=12 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你足够优秀的时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