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各位大侠,下把持箫大拇指关节疼痛内侧疼痛,正常吗

【图片】★舞箫醉伊人★——【转帖下手位持箫方式】_箫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5,510贴子:
★舞箫醉伊人★——【转帖下手位持箫方式】收藏
一楼随便抢先看,反正喂度娘。
北京诚铭装饰入驻阜宁,样板房征集优惠活动中,还有更多礼品赠送.
其实这个帖子埙吧发了2次了,又是给传送门又是做成WPS给大家下载, 狠贴心啊。(不过我想吐槽一下....
去箫雅集看还要注册账号登陆才能看图,对于伸手党,着实是困扰。WPS可以不用下载直接看,不过不太清晰,近视的孩纸伤不起)。所以俺邪恶的再次发帖,一来骗经验,二来方便下伸手党。以下转自:【箫雅集论坛 作者哓哓老师】
下手位如何最安逸 有图有真相 绝对**!如何持箫怎么拿箫如果您是下手位用指尖来按孔的朋友。。并且一直还觉得自己是对的。。。那就别继续往下看了。继续装您的轻松吧。。我在乐。(别问我为什么。我就乐一下。。您继续。)小指以指肚按好第一孔。其他无名,中指,食指微微弯曲按好234各孔,此三孔按孔时可能用到你的第二指节,甚至是指关节!起初练习会出不了筒音。木有关系。。一个一个按下去你会正果的。。。练习方法我曾记得我在以前的帖子里说过。这里我就懒得再讲了。开这个帖子不是为了继续告诉各位一定要用指节按孔,而是为了告诉各位在指节按孔的时候。。。你们还要注意下手位背面的支撑点:拇指!这个手指一定是手指内侧斜靠。不可用按孔方式去放置这个手指。。否则后患无穷!(他不是一个人在危言耸听,他真不是一个人。。)咱标题说了,这个帖子得放图,那咱看图说话。
错误按法的反面(注意这个拇指!)
我们来看看错误按法的正面:注意腕关节以及四个手指。
正确按法:正面
反面注意,拇指靠的位置可以在食指和中指之间的背面,也可以在中指背面,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意思是。。没有腕关节和手指的强烈紧张感。)“腰不酸了腿也不痛了,从五层楼跳下来都死不了了!”(意思是。。持久演奏手腕不酸不痛,E调以下的一些箫也可以应付得了,快速的音符同样可以自如应付,不僵。)
最后给一张免冠正面照。。咱就不摆口型了。。小时候全家福的照片里小哓哓做了一个大鬼脸,父亲就严厉教育他。。“照相的时候。。。要笑。”鸣谢:邹叙生E调乌乌细细箫 (此箫录音在这里)一张谁谁斫的古琴两辆破车两台破本子以及这个破房间。。。我们的终极目标:以最轻松的方式演奏最好的声音。
关于是用 指节,指肚,手指第2节,这3个哪个按孔舒服的问题, 每个人的手指长短不一,只要方法正确,这3种都可以,参照 哓哓老师 的方法,找一个合适自己的方式就好,没必要盲目的觉得谁谁谁说他用哪个舒服你就也学着用哪个。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拘拿俩人.看到你们的帖子才特地发的,觉得有用就赏点经验
话说某人刚指出俺这毛病……正改正中……
俺又悲剧了么,又木有人捧场赏点经验啊。
逛箫雅集最首要的收获,就是改了按孔的手法
嗯嗯中枪了
我去改改 谢谢舞箫了
关于某些新人朋友看了哓哓老师的讲解还是不懂,还是觉得手指短的。只能说明你没认真看了,我再献上2张特写清晰图。小拇指不够长堵不到第一孔的原因:
正确按法: 食指,中指,无名指,这3个手指可以用手指关节的第2个关节来堵,
...原来是有图的啊.以前手机居然没看到.
改了之后忒好啊
QAQ错误的指法还没学←_←先看看正确的再开始。。表示新人冒一下
好帖,顶一下
看成下体位的。。。。邪恶路过
此图很清晰,收藏
此楼不占非马克~
弱弱的问一句。。。。是右手在上还是左手在上。。有要求么?还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中医 穴位知识qi转载
我的图书馆
中医 穴位知识qi转载
中医 穴位知识
发表时间:本文编辑:admin
十二经络:
手三阴、手三阳的走向和位置一:
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行于上肢前外侧缘,分两条路径。位置——1、中焦至大指端的脉。2、腕后至拇指支脉二:
手阳明大肠经——从手走头,行于上肢背外侧及面前部,分两条路径。位置——1、食指端至大肠的脉。2、缺盆至头面部的脉。
三:手少阴心经——从胸走手,行上肢前内侧,分三条路径。位置—1、心至小肠的脉。2、心至目系支脉。3、心至小指端直行的脉。
四:手太阳小肠经——从手走头,行于上肢背内侧,颊部及耳廓前,分三条路径。位置——1、小指端至小肠的脉。2、缺盆至耳支脉。3、颊至目内眦支脉。
五:手厥阴心包经——从胸走手,行于上肢前正中间,分三条路径。位置——1、胸中至三焦的脉。2、胸至中指端支脉。3、掌中至第四指端支脉。
六:手少阳三焦经——从手走头,行于上肢背侧正中间,耳廓外缘。共分三条路径。位置——第四指端至三焦的脉。2、膻中至眼支脉。3、耳后至眼外眦支脉。
十二经络:足三阴、足三阳的走向和位置1、足阳明胃经——从头走足,行于面前部,下肢外侧前缘,分六条路径。(便于记忆从间讲)位置——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下行最后从足背分出,进入大趾内侧,与足太阴脾经相接2、
足太阴脾经----从足走胸,行于下肢内侧前缘,胸腹前面分两条路径。位置-----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至大趾端至舌下的脉。胃至心中支脉。
3、足太阳膀胱经——从头走足,行头顶,后项和北部,及下肢后正中,共分五条路径。位置—— &1、眼内眦至头顶的脉 &&&2、头顶至耳支脉 &&&最后到脚小趾外侧。
4、足少阴肾经______从足走胸,行于下肢内侧后缘,腹胸前面,分三条路径。位置____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后至足小趾和膀胱的脉,肾至舌根直行的脉,肺至胸中支脉,从肺别出,络心,内注胸中,与手厥阴 &心包经相接。
5、足少阳胆经——从头走足,行头侧面,下肢外侧正中间,分五条路径。位置___起于目锐眦下抵头角,下耳后至脚由锁骨上窝至第四趾端直行的脉。
6、足厥阴肝经——从足走腹胸,行于下肢内侧正中,腹胸侧部,分三条路径。位置——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最后从肝脏,穿过膈肌,上行入肺脏,于手太阴肺经相接。五输穴主治特点井穴:多用于昏迷、厥证。
1.井穴是十二经脉之"根",阴阳经脉之气相交之所,有疏通气血、开窍醒神、泄热清神作用。
2.荥穴:主要用于清泄各经热证,阳经主外热,阴经主内热。
3.输穴:位于腕踝关节附近,阳经输穴主治各经痛症及循经远道病症;阴经输穴即各经原穴,主治及反应所属脏器病症。
4.经穴:主要用于循经远道作为配穴,用于寒热、喘咳等。
5.合穴:阴经合穴用于胸部及腹部病症;足阳经合穴主要用于腑病;手阳经合穴多用于外经病症。六腑中,胃、膀胱、胆属足三阳经,各有合穴;大肠、小肠、三焦属手三阳经,因脏器位于腹部,应于下肢,故除在手阳经各有合穴外,在有关的足阳经上也各有一合穴之说。
1.气类穴名穴性穴名穴性
气海(任脉)固元气,
凡一切气疾皆宜取尺泽调肺气
陷谷(胃经)调胃气
神门除心郁内结之气
膻中升脾气,降胃气
中脘解郁升清降浊利气
上星泻诸热气
天枢调肠胃之气
劳宫清热理气通谷理五脏之气
大敦泻肝气
膏肓补阳气
列缺逐水利气
鱼际清热利气
大陵降心气,降浊气
太阳理诸阳热气
关元驱腹中一切冷气
大包行腹中诸气
天柱理诸气,治头上气
天突降诸气
大椎调利胃气
攒竹宣泻头部热气
肩井镇肝气,降逆气
巨骨开肺降逆气
彧中开胸降卫气
俞府降逆气,理肾气,清肺顺气
合谷升清降浊,理大肠气,宣诸气
中府理肺利气
云门开胸降气
肩髃理肺舒气
水道理三焦膀胱肾中热气
隐白升阳气
复溜固卫气,布阴气,收肾气
阳陵泉行气导浊气
公孙运脾气
足三里升气,降气,调中气
三阴交行气降气
血类穴名穴性穴名穴性
1.三阴交通经行瘀清血生血凉血固血
2.太冲通经行瘀清血生血凉血
3.委中清血
4.间使行血
5.隐白止经血
6.上星止口鼻出血
7.承山清热血
8.曲泉清血凉血养血活血
9.行间行瘀破血结
10.昆仑下血
11.曲池行血
12.交信调经血
13.血海调血
14.膈俞统理全身之血
15.足三里清血,养血,行血,补血
16.中极调经血,止崩漏
17.大椎散瘀血
18.阳陵泉行血
19.气海泻血
20.承浆宣通血脉
3.虚类穴名穴性穴名穴性
1.神阙补气血,益肾精
2.关元固下元,益肾精
3.气海补气振阳,益肾精
4.中极补气血,益精
5.曲骨补真气益精
6.膏肓益气振阳
7.章门补五脏,益气血
8.中脘振阳益胃,补六腑
9.足三里益胃,补气血
10.解溪益胃
11.上廉益胃
12.三阴交补三阴,益阳壮精生气血
13.公孙补中土,运脾阳
14.阳陵泉补脾滋阴,固精益气血
15.涌泉补肾,益精,滋阴
16.神门安心神
17.然谷益肾振阳
18.水泉益肾阴
19.太溪益肾,振阳,滋阴
20.照海益肾阴
21.复溜补肾气、滋阴,振阳,固精
22.交信补肾滋阴
23.阴谷益肾阴
24.曲泉养肝补血
25.蠡沟益肝
26.太冲养肝气
27.太渊润肺
28.大敦益肾胃
4.实类穴名穴性穴名穴性
1.天枢泻肾
2.大敦泻心
3.太溪泻肾
4.神门泻心
5.章门泻肾
6.少冲泻心
7.然谷泻肾
8.通里泻心
9.大陵泻心包络
10.阴陵泉泻心
11.劳宫泻心包络
12.公孙泻脾
13.内关泻心包络
14.腕骨泻脾
15.曲泽泻心包络
16.商丘泻脾
17.中冲泻心包络
18.阳陵泉泻肝
19.俞府泻肺
20.行间泻肝
21.肺俞泻肺
22.太冲泻肝
23.列缺泻肺
24.蠡沟泻肝
25.尺泽泻肺
26.中封泻肝
27.少商泻肺
28.关元泻三焦
29.天突泻肺
30.外关泻三焦
31.太渊泻肺
32.支沟泻三焦
33.中腕泻肠逐秽
34.关冲泻三焦
35.太白泻肠逐秽太白泻胸膈
36.照海泻肠逐秽
37.丰隆泻胸膈
38.长强泻肠逐秽
39.中府泻胸膈
40.水泉泻肠逐秽
41.膻中泻胸膈
42.天枢泻肠逐秽
43.巨阙泻胸膈
44.上脘泻胸膈
5.寒类穴名穴性穴名穴性
1.中脘温中暖胃寒及腹中一切寒冷
2.关元温下焦,暖子宫
3.大椎逐表寒
4.气海温中下焦,治腹中一切寒冷
5.肾俞温下焦,治足冷如冰
6.后溪餮表寒冷
7.厉兑温下焦,治足冷如冰
8.章门脏寒结聚
9.归来治下元寒冷寒疝
10.足三里治胃寒,腹中寒冷
11.三阴交温中下焦,血寒,一切寒冷
12.公孙理心腹之寒
13.曲泉理血寒腹中痛
14.阴陵泉温中焦,理睥气
15.隐白温脾壮阳,理中下焦寒
16.百会诸阳之首,理头寒
17.大敦温肝暖下元,治寒疝
6.热类穴名穴性穴名穴性
1.通里清心热
2.大陵清心胸热
3.少府清心热
4.劳宫清心胸热
5.内关清心包络,六腑及胸中热
6.十井治诸热病
7.神门清胃热
8.鱼际清肺热
9.下廉清胃热
10.肺俞清肺热
11.风门清三焦热
12.中府泻四肢热
13.气冲清三焦热
14.缺盆泻四肢热
15.少商清三焦热
16.大杼泻四肢热
17.肝俞清三焦热
18.云门泻四肢热
19.心俞清三焦热
20.肩髃泻四肢热
21.关冲清三焦热
22.然谷清五脏之热
23.支沟清三焦热
24.尺泽清五脏之热
25.上星清头目鼻中热
26.肾俞清五脏之热
27.百会清头部热
28.脾俞清五脏之热
29.丝竹空清头目热
30.魄户清五脏之热
31.曲池清血气,表里,头面,诸窍热
32.意舍清五脏之热
33.解溪清胃热
34.志室清五脏之热
35.合谷清气分,头面诸窍之热
36.阳陵泉降肝赡热
37.绝骨清三阳经热及脑热
38.三阴交清血热,平肝热
39.大椎清表热
40.足三里清胃及六腑热
41.后溪清表热
42.上廉清肠胃热
43.丰隆降肠胃热,及痰热
44.天枢清大肠热
45.上脘清心胃热
46.尺泽清血,泻心火,治暑热
47.金津退胃热,心热,生津止渴
48.委中清血热,降大肠膀胱热
49.玉液退胃热,心热,生津止渴
7.风类穴名穴性穴名穴性
1.风府搜周身之风,治头风外感风
2.风池治头风,外感风邪
3.风门肝风甚动
4.风市治腰腿风
5.百会治卒中风,头风
6.囱会治鼻塞头风
7.大敦舒筋驱风祛邪
8.鱼际理肾清肺,扶正祛邪
9.瘈脉去头面邪风
10.水沟卒中风,头面风邪
11.颊车口噤喎斜风邪
12.承浆口喎偏风
13.肩髃擅周身四肢百骸之风
14.曲池搜周身风邪
15.八风治腿膝风邪八邪手臂风邪
16.少商治小儿惊风喉风,一切风邪
17.足三里搜四肢风
18.昆仑治挛急风邪
19.地仓治口噤喎斜环跳搜经络及四肢之风
20.膝关治腿膝诸风
21.三阴交治中风,主周身四肢风
22.委中腰腿风
23.太冲冶惊痫筋痹风邪
24.然谷治婴儿撮口脐风
四总穴歌古版: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现代版: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古版意思是:胃肠不好,可按摩足三里穴;腰酸背痛可按摩委中穴;头痛、项强可按摩列缺穴;面部、口部有病,可按摩合谷穴。所谓“求”是说明位置较深,要用些力,另外就是要找,哪个地方有节节,或是痛疼,就是求到位置了。
养生治病常用穴位方 
方剂针灸处方补中益气:
1.补合谷足三里补肾益气:
2.双合谷复溜补益脾胃:
3.补阴陵泉足三里补脾胃方:
双脾胃俞养脏方:
1.天枢足三里关元神阙八珍汤:
补双合谷三阴交养心方:
1.心俞神门三阴交养荣方:
2.合谷三阴交神门归脾方:
补神门三阴交都气方:
1.双复溜太溪气海健脾渗湿方:
2.足三里阴陵泉右归方:
3.关元太溪三阴交肾气方:
4.关元肾俞复溜温补脾肾:
5.关元太溪阴陵泉神阙回阳益气:
6.关元气海合谷四逆方:
7.关元神阙灸合谷气海玉女方:
8.补双复溜泻双内庭导赤方:
9.泻中极双通里透心凉清胃方:
10.泻内庭三阴交清肝胆方:
11.泻双太冲丘墟阴陵泉热甚用透心凉八正方:
12.泻中极三阴交湿热方:
13.针泻足三里阴陵泉热重用透心凉清燥救肺:
14.泻尺泽内庭补复溜清头脑方:
15.风池太阳百会重者太阳百会放血行气活血方:
16.双间使三阴交补阳还五:
17.补双合谷泻三阴交生化方:
18.泻三阴交灸关元少腹逐瘀方:
19.针泻三阴交灸归来阿是穴消积方:
20.阿是穴三阴交间使风湿热方:
21.双曲池阳陵泉热甚透心凉风寒湿方:
22.灸双曲池阴陵泉风疹方:
23.曲池三阴交平肝熄风:
24.双太冲风池双复溜醒脑熄风:
25.开四关太冲合谷痰湿方:
26.泻阴陵泉丰隆清气化痰:
27.双尺泽丰隆寒哮方:
28.天突肺俞风门滋阴消炎:
29.泻神门补复溜风池清心泻阴血方:
30.补复溜三阴交清心肝方:
31.泻双神门行间风池太冲和胃降逆:
32.泻双关公孙和胃畅中:
33.泻中上脘间使足三里消积导滞:
34.双天枢足三里阴陵泉温中和胃:
35.泻中上脘内关间使足三里胃肠承气汤:
36.中上脘天枢足三里开窍醒神方:
37.人中双合谷十二井放血痛泻要方:
38.双阴陵泉泻双太冲暖肝方:
39.灸双太冲曲骨双大敦经络穴位养生方法是一种“实用”又“廉价”的身体保健方法,可操作性强,可以自己多采用,另外,在对穴位进行按摩时,还可以对部位皮肤起到保养作用,可活血养肤,避免皮肤衰老。记住一个原则就行:每次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每天按摩1~2次便可,至于按摩的手法,不用太在意。
刺血穴位表疾病 &辅穴头痛 &太阳(颞浅V) &&&&&&&&&&&&&&&主穴 &&&&
后头痛委中,
&头项 痛尺泽, &&&
&头顶痛印堂
血管性头痛 , 太阳,曲泽(贵要V)尺泽,印堂,鱼尾, &&&&&&&&
脑血管意外, 太阳,曲泽,委中(腘V)委阳,腰腧,阳交,
手足局部脑外伤后遗症 &太 阳,印堂,阳交(胫 &&&&&前V)
颈椎病,太阳,尺泽(肘正中V)大椎, 委阳(小隐V)
&五官疾病 , 太阳,印堂,听宫,阳白
&&&面瘫,太阳,下关,阳白,鱼尾,四白,地创,颊车
三叉神经痛,太阳, 地仓,颊车
&肩周炎, 尺泽,外关, 局部,曲池,曲泽,肩俞,肩贞
&&坐骨神经痛,腰俞(椎外V丛),委中,委阳,阳交,环跳,丘虚
&&急性腰扭伤, 腰阳关,局部, 委中
&&&慢性腰痛 ,腰阳关,腰俞,风市,上缪,长强,委中
&风湿性关节炎:肩尺泽,肘曲泽,腕中禇、阳池;髋环跳、委阳,足三里、阴陵泉,踝足背。
&荨麻疹, 曲泽,委中,曲池
&乳房肿块 ,曲泽 &&&&&&&&&&&&&&&&&&&&&&&&&&&&&&&&&&&&&&&&&&&&&&&&&&&&&&&&&&&&&&&&&&&&&&&&&&&&&&&&&&&&&&&&&&&&&&&&&&&&&&&&&&&&&&&&&&&&&&&&&&&&&&&&&&&
&&局部腱鞘炎, 局部 ,合谷,曲泽,尺泽,列缺 &&&&&&&&&&&&&&&&&&&&&&&&&&&&&&&&&&&&&&&&&&&&&&&&
&&骶髂关节炎, 腰俞,委中,阳交(均为左侧)
&&不孕证, 腰阳关,曲泽,阴陵泉
&遗尿症, 腰俞,腰阳关,&&&&&&&&&&&&&&&&&&&&&&&&&&&&&&&&&&&&&&&&&&&&&&&&&&&&&&&&&&&&&&&&&&&&&&&&&&&&&&&&&&&&&&&&&&&&&&&&&&&&&&&&
&&&&&&&&&&&&&&&
太阳取穴原则:
最常用的穴位:头部的太阳,上肢的曲泽,下肢的委中。
血络:指皮下浅部V血管。太阳、太阴、厥阴三经为多血少气,宜刺血。
常选取四肢肘关节、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处的血络来治疗头面、躯干疾病。腰以上者,手太阳阳明皆主之;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皆主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
曲泽:在掌面肘横纹之内侧处,取血络。
尺泽:伸肘,在肘窝横纹之外侧处,取血络。
[转帖] 刺血拔罐所谓刺血疗法即用三棱针在怒张的浅表静脉血管刺出血的一种方法。也叫放血疗法。本法不太严格刺什么穴,所谓的穴位在本法中只是指大概的位置而已。本法对一切以痛为主的病症有特效。临床中对头痛,麦粒肿,红眼病,颈椎病,肩周炎,中风偏瘫,风湿关节炎,心脏病,高血压,肝炎,肝硬化,扁桃腺炎,阑尾炎等效果显著。本法取得疗效的关键是刺血量要大。而取得血量的前提是:肉不是你自己的,认准了要放心刺。一般刺血后再拨罐。如恕张的血管,见血后任其流出,自然停止为止,停止后可再拔火罐。
刺血手法一、认定穴位后,靠腕力快速点刺。
二、对怒张的脉络要求一针见血,一般都会喷涌而出,要有所准备。刺血后的反应一、80%的病人刺血后即感到轻松舒服,20%的病人反而感到疼痛加重。凡痛感加重的人治愈的速度要比马上感到减轻的人要快得多。
三、二、经5---10次刺血无感觉的不宜再刺血。
四、刺血的时间一、对炎症,急性疼痛病人可3---5天刺血一次。二、一般病人间隔10---15天一次。
五、刺血的禁忌一、大出血的病人及容易皮下出血者。二、严重的心脏病。三、性病,皮肤病,皮肤溃烂者。四、孕妇或经期,白血病禁刺。五、病人过饥过饱,惊吓后,精神过度紧张者不刺。
六、六、对肝病的病人不但刺血要小心,(其它任何疗法要求一样)不要将血碰到自己,千万不要将血碰到伤口上,否则即会传染。临床经验 :各种教材中的刺血经验都是非常有效的,必须认真研读运用。
七、以下这些经验同样效果好。
八、一、对脑出血(中风)病人的救治:凡出血者多昏迷,即刺印堂、太阳、太冲、十指出血1—5滴,可促使早日清醒,减轻偏瘫的程度。记住:凡病人昏迷超过24小时者,偏瘫率在90%以上。如超过72小时,则100%偏瘫后遗症。极难治疗。因此,早日促使病人清醒是万金不传的秘笈,
九、病人醒后即取:大椎,曲池,委中,刺血则病人有望康复。
十、二、 坐骨神经痛:如属胆经痛者,(大小腿外侧痛)应认真检查阳棱泉、丰隆穴等,有无怒张的血脉,如有往往血出病愈。
十一、三、凡容易生长疔、痈疽之人,应刺血后心穴。
十二、四、凡红眼病初起,麦粒肿末化脓者,刺血太阳穴,挤7—9滴血,双脚中趾尖挤3—5滴血,则今天刺血,明天可愈。
十三、五、凡风湿病的腿为重者则在胸三、四、五椎旁开3寸点刺出血,即见大效,数年重症,1—2次即愈者不在少数。
十四、六、 胃、十二指肠溃疡者取脚内庭至解溪上的青筋点刺,外踝间附近点刺出血。胃溃疡则应在条口穴上0.5寸及条口穴下2.5寸范围内找血脉。
十五、七、慢性肾炎:(1)臑俞穴刺血有黄水者,黄水尽,人即愈。(2)肾脏周围。(3)脐周围刺血。(脐中间不能刺)臑俞穴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人体的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主治肩臂疼痛,瘰疬。
十六、八、肝炎刺血:阳交,足三里,曲泽,阳陵泉,三阴交。
十七、九、肝硬化腹水:用肝炎的穴位加:肾俞,腰俞,条口穴(上0.5 &外0.5寸),肝俞。
十八、十、痔疮特效穴:(1)龊交穴,(嘴里面)找到白粒点,1—3次即愈。(2)对肛门红肿溃烂者刺血委中,其痛即减。
十一、失眠:(1)神门,行间,足三里。(2)大椎,神道,中脘,刺后拨罐。
十二、颈椎病:压痛点,天宗,肩贞,尺泽穴。
十三、凡胸部内伤必须要刺血:大椎,肩井,然后才是伤部。
十四、肩周炎:肾关穴,(阳陵泉下1、5寸)尺泽穴,1次见效。
十五、急慢性咽喉病:大椎,耳尖,耳背静脉,少商,曲池,太阳,血出痛减。
十六、阳萎病:(1)肾俞,复溜刺出血,关元,膀胱俞拨罐15分钟。(2)刺血三阴交,命门,拨罐肾俞,血海。
十七、高血压:太阳,大椎,耳尖,耳背静脉,曲池,刺血后血压即降,注意:刺血后一小时内不能喝水,否则效差。
十八、哮喘病:(1)大椎,肺俞,风门,膏盲,列缺刺血。中府,大椎拨罐15分钟。
十九、高血脂病:大椎,太阳,腰俞,委中,曲池。
二十、风湿心脏病:阳交,尺泽,太阳。
二十一、眼睛翼状胬肉:少泽,至阴,耳尖,大椎,隔天一次,十天一疗程。
二十二、中耳炎:外踝关节刺血。
二十三、癫痫病:方1、太阳,曲泽,委中,阳交。方2、少商,人中刺血。肝俞,大椎拨罐15分钟。方3、后颈骨低部找出痛点及内关穴用梅花针弹刺出血。
二十四、精神病:太阳,曲泽,委中,术冲,阳交,丰隆,心俞,刺血后拨罐。
背诊要点:
脊背不应有血管突出,如有则为病灶,久病的人背部必有黑痣。
扭挫伤 &&&扭挫伤是指四肢关节或躯干部筋脉损伤,使经气运行受阻,气血壅滞于局部而成。多因剧烈运动或持重不当,强力扭转,牵拉压迫,或因不慎跌坠闪挫等因素引起筋脉关节损伤.常因风热寒湿之邪入侵而反复发作。
【治疗】(一)肩部肩髃,肩贞,三棱针点刺出血。臑俞、肩髎,火罐拔吸15分钟。大椎、肩部,梅花针弹刺出血。
(二)肘部曲池、小海,三棱针点刺出血。尺泽,火罐拔吸10分钟。三阳络、侠白、天井,梅花针弹刺出血。
(三)腕部阳池、少泽,三棱针点刺出血。腕部患处,火罐拔吸10分钟。阳溪、合谷、腕骨,梅花针弹刺出血。
(四)腰部关元俞、委中,三棱针点刺出血。肾俞、腰阳关,火罐拔吸20分钟。腰部,梅花针弹刺出血。
(五)髀部秩边、窍阴,三棱针点刺出血。环跳、承扶,火罐拔吸20分钟。环跳,梅花针弹刺出血。
(六)膝部阳陵泉、梁丘,三棱针点刺出血。阳关、曲泉,火罐拔吸15分钟。膝部,梅花针弹刺出血。(
七)踝部昆仑、丘墟,三棱针点刺出血。涌泉,火罐拔吸10分钟。踝部,梅花针弹刺出血。【土方】凡是以上有瘀血都位,应刺络(三棱针或梅花针)拔罐出血。
【病例】王,女,28岁,重庆市合川县商业局篮球队运动员,日初诊。症状:左踝部红肿发热,疼痛拒按。诊断:左踝扭伤。治则:消肿、止痛、活血。治法:左踝部扭伤处,用三棱针点刺,火罐拔吸5分钟出血,血为紫黑色。外敷药:生大黄2克,丝瓜络10克,生葱白8克,生姜4克。3天后再次刺血,血出紫红色,并换用敷药。经两次治疗,扭伤痊愈。
第六章 古今民间刺血疗法验方摘录第一节 
头颈部疾病的刺血验方两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晴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
眼痛忽然血贯晴,羞明更涩最难睁,须得太阳针血出,不用金刀疾自平。心血炎上两眼红,迎香穴内刺为通,若将毒血搐出后,目骨清凉始见功。内迎香二穴,在鼻孔中,用芦叶或竹叶搐入鼻内,出血为妙.不愈再针合谷(《针灸大成·玉龙歌》)。
赤眼迎香出血奇,口舌生疮舌下窍.三棱刺血非精卤(舌下两边紫筋)(《医学入门》)。东坦日:刺太阳、阳明出血,则目愈明。盖此经多血少气,故目翳与赤痛从内眦起,刺晴明、攒竹,以宣泄太阳之热(《针灸聚英》)攒竹:两眉头陷中。《素注》针二分,留六呼,灸三壮。《铜人》禁灸,针一分,留三呼,泻三吸,徐徐出针。宣以细三棱针刺之,宣泄热气,三度刺,目大明。《明堂》宜细三棱针三分出血,灸一壮(《针灸大成》)。虢太子尸厥,扁鹊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唐高宗头痛,秦鸣鹤日,宜刺百会出血.武后曰:岂有至尊头上出血之理。已而之刺,微出血,立愈(《针灸大成》)。
(治喉蛾神方)将病头上看有红点.用外挑破即愈(《良朋汇集》)。喉痹:觅头上红疙瘩,用针挑破即愈(《串雅外编.针法门》)。
耳尖,以耳翼卷折,取耳尖上。主治沙眼,眼有翳膜。灸五壮。目疾久不愈,眼红肿者可刺血(《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耳后静脉出血,治目疾,目赤痛俱效,亦即瘈脉之分枝(《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赤目。眼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但刺晴明鱼尾穴,太阳出血病全消(《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太阳二穴,在眉后陷中太阳紫脉上是穴,治眼红肿及头痛,宜用三棱针出血。出血之法用帛一条紧缠其项,紫脉即见,刺见血立愈。又法以手紧扭其领令紫脉见,却于紫脉上刺见血,立愈(《奇效良穴》)。
鼻准穴,在鼻柱尖上,专治鼻上生酒醉风,宜用三棱针出血(《针灸大成》)。鼻准穴,鼻柱尖上,三棱针出血.治疗鼻上生酒渣风(《针灸输穴索引》)。
喉闭:竹纸渗巴豆令满,作纸捻点灯旋之,以烟熏喉间,即吐恶血而消。或刺入喉间出紫血亦愈。盖咽喉病发于六腑者,引手可探,及刺破喉血即已(《串准外编、熏法门》)。目热。心血炎上两眼红,好将芦叶搐鼻中,若还血出真为美,目内清凉显妙功。
内迎香,在鼻孔内,用芦叶或箬叶作卷搐之,血出为好,不愈再针合谷(《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内迎香,奇穴。鼻孔中上端。用长三棱针或长粗针轻刺出血。旧说取芦管子向鼻中刺出血。主治目暴赤肿痛(《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鼻环,在鼻翼之半月形纹中间接面部之处是穴。主治疔疮、酒渣鼻。针二分,稍放血,不灸(《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鼻环,奇穴,耳鼻半月形纹之中间,接面部之处。针二分,稍出血.主治酒渣鼻、疗疮;亦治颜面组织炎(《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上腭穴,入口里边在上缝赤白脉是。针三锃,治蚂蟥黄疸,四时等病(《备急千金要方》)。
聚泉一穴,在舌上,当舌中,吐出舌出,直有缝陷中是穴。......治舌胎、舌强亦可治,用小针出血(《针灸大成》)。
海泉,在舌下中央脉上,主治消渴。针出血(《类经图翼》)。海泉一穴,在舌下中央上是穴.治消渴。用三棱针出血(《针灸大成》)。舌下中央系带上,金津、玉液之中间微后些,针二分,出血,主治消渴、呃逆(《中国针灸学》)。治舌卒肿,满口溢出血如吹猪胞,气息不得通,须臾不治杀人方:刺舌下两边大脉出血,勿使刺著下中央脉,出血不止杀人。不愈,血出数升;则烧铁蓖令赤,慰疮数过以绝血也(《备急千金要方》)。治舌强肿起如猪胞,但针刺舌下两边大脉,血出即消,切勿刺著中央脉,令人血不止,侧以火烧铜筋烙之,不止则杀人,或以釜下墨醋调敷.舌上下脱去再敷,须臾而消,此患人多不识,失治则死(《世医得效方》)。在舌下两旁紫脉上是穴,卷舌取之,治重舌肿痛喉闭,用白汤煮三棱针出血(《针灸大成》)。左金津,右玉液,在舌下两旁紫脉上,主治消渴、口疮、舌肿、喉痹,三棱针出血(《类经图翼》)。一切新得哑巴症,必系舌硬。金津穴、玉液穴,此两穴在舌底下,俗名两大血管,须刺碎血管见血为要《《针法穴道记》)。金津、玉液,口内舌下面正中舌系两侧之静脉上,左名金津,右名玉液,主治口疮、舌炎、消渴、扁桃腺炎、绞肠痧、喉痹,针二分出血(《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
金津玉液,奇穴。舌下正中系带两侧静脉上,左名金津,右名玉液,卷舌取之,针2一3分(出血),或用小三棱针刺出血,主治口疮、舌炎、扁桃腺炎、消渴;一说亦治重舌、喉闭(《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重舌,刺青柱以排针《《针灸甲乙经》)。舌下生小舌,谓之重舌,舌柱即舌下之筋如柱者也,当用第五针曰铍针者刺之(《类经》)。
唇里:主治肝病、齿龈炎、口噤、口臭、口腔炎、面颊肿、蚂蟥黄疸。针法:三棱针刺出血(《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口角入颊肌内侧一寸处,针二分,出血。主治口疳齿龈溃烂、黄疸(《中国针灸学》)。
面八邪:承光穴,位于前头部,入前发际二寸五分,头顶正中线旁开各一寸五分处,计二穴。
禾髎穴,位于面部,鼻翼外缘直下与人中沟中上1/3点相平,计二穴。人迎穴,位于颈部,颈动脉三角内,胸锁乳突肌前缘与甲状软骨上缘平,计二穴。主治:疠风。针法;砭刺出血《针灸经外奇穴图谱》)。耳尖放血:治疗结膜炎(红眼)。方法:在耳尖上刺破上皮,挤出一点血;当放血后,患者会感到痛痒感减轻,还可以再在耳垂和耳垂中心用耳针,针刺留针30分钟(《卫生与健康报》)。
旱莲酊配合七星针治疗斑秃治疗11例,痊愈10例,有效1例;疗程约l一3个月。药物配制法:旱莲草20克,蒸20分钟,侯冷,加75%酒精200毫升浸泡(冬春3日,夏秋2日)后去渣取汁。用法:搽患处待干,用七星针轻叩打,而皮肤潮红为度。开始搽药每日3次,叩打2次。待新发增生时,改为每日搽药2次,叩打1次(《上海中医杂志》)。
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立已(《内经.缪刺论》)。
喉痹,刺手小指爪纹中,出三大豆许血,逐左右刺,皆须慎酒面毒物(《备急千金要方》)。
井穴点刺出血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观察治疗30例,疗效满意。方法:用三棱针点刺少商、商阳、关冲,挤出2一3滴血;酌情配合针刺天容、合谷或内庭、曲池诸穴,留针10~30分钟,间歇运针(《上海中医药杂志》)。
面部穴位透刺,拔罐法和口服牵正散治疗面神经麻痹150例疗效观察除在其穴位上针刺外,并在大椎穴点刺放血(主要用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起针后加拔火罐10分钟,再配制口服牵正散,每日晚饭后煎服1剂。治疗150例,结果属周围性者痊愈66例,基本痊愈44例,明显改善33例;属中枢性者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7%(《河南中医》)。
点刺太阳穴放血治疗高血压头痛疗效观察治法:主穴为太阳(双)、印堂,额痛加攒竹(双),巅顶痛加百会、四神聪,项强加风池(双),眩晕、眼花耳鸣加头维(双)。以刺血针或三棱针点刺各穴约0.2厘米深,每穴令出血5-6滴,体质壮实而头痛严重者可多至10余滴。每日或间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本组50例中,基本痊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同时观察了病情相同的中药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为70%,西药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为67%。三组疗效比较以本组为优(《中国针灸》)。
挑治疗法治疗颈后毛囊炎寻找患处附近暗褐色,压之退色,大小不等的小点为挑治点,挑断肌纤维3~5根,再以轻、中、重手法(耐受为度)点刺5~7次,3日l次,每次换新挑治点2一3个,附1例青霉素治疗2月无效,改用本法3次治愈,随访年余未复发(《河南中医》)。针挑和芥敷治疗面神经麻痹112例用30%硼酸水含漱口腔后,于麻痹侧内颌线上,相当于第二臼齿及其前后各0.3~0.5厘米处3个挑刺点,及此3点上下各约0.5~1.O厘米平处3个挑刺点,由浅而深地每点雀啄挑20-30次,挑刺出血后漱口。以温水将芥末20一30克调成糊状,摊于纱布上,厚约0.5厘米,敷于地仓、颊车及下关穴位之间,20一24小时取下。结果:痊愈79例,好转22例,无效11例(《中华理疗杂志》)。至于走马喉痹,生死人在反掌间,砭刺出血,则病已。当治一妇人,木舌胀,其舌满口,令人排针锐而小者砭之五七度,三日方平,计所出血几盈斗(《针灸聚英》)。
眼边忽然红肿发痒,名偷眼针,背上膏肓穴处,第三节骨两旁是有红点,用针挑破即愈。如不用针挑,用灯心一烧即愈。如不见点,用木梳背频频刮之,红点自现出也(《验方新编》)。
麦粒肿:位于背部正中线,左右旁开各三寸、平四五胸椎棘突之间点,附近有红点处。左右计二穴。取穴:膏肓穴附近有红点处。主治:麦粒肿。针灸:针破红点,或用艾条灸5-10分钟(《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八关大刺,治眼痛欲出不可忍者,须刺十指缝中出血愈(《景岳全书》)。大烦热、昼夜不息,刺十指间出血,谓之八关大刺。目疾,睛痛欲出、赤,大刺八关(《保命集》)。
八邪:位于手背,将手握起,每两个相邻掌骨小头之间是穴。第一二掌骨小头间者又名大都;第二三掌骨小头间者又名上都;第三四掌骨小头间者又名中都;第四五掌骨小头间者又名下都。主治;头风、牙痛、手臂红肿、痹。针法。针l一2分,或出血(《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针刺太溪穴治喉痹类全善尝治一男子喉痹,于太溪穴刺出黑血半盏而愈(《济阴纲目》)。耳后处放血治喉蛾证在耳后紫络上放血治疗喉蛾证,屡试屡验。耳后紫络,在耳廓背面上缘(即耳后的浅显静脉)。当咽喉红肿时,此络脉比较明显。操作时先用碘酒与酒精消毒,然后以锋针点刺,使其出血数滴即可,患左取左,患右取右(《针灸处方集》)。
头痛用皮肤针轻叩头部痛处有止痛效果。较重者可选风池、太阳、阳白叩刺至少量出血后加拔火罐。
面神经麻痹可在患侧地仓、禾髎、挟承浆、颊车、下关、阳白,四白、太阳、翳风等穴,用皮肤针刺使少量出血,用小口径火罐吸拔5一10分钟,隔天1次。此法在炎症期或后遗面部牵板有倒错现象时,效果较好(《针灸治疗手册》)。前项寸五三阳前,甄权曾云一寸言,棱针出血头风愈,盐油楷根病自痊(《针灸大成·行计总要歌》)。疗头风热痛,头肿大肿极,即以三棱针刺之绕寸已下,其头痛肿立瘥。穴前顶(《普济方·针灸》)。治目梳梳,视物不明,眼中赤痛,及睑瞤动,又云,三度以细棱针刺之,目大明。穴攒竹(《普济方·针灸》)。1957年,福建省厦门海堤工地的医务人员,用针刺耳背出血方法,医治麦粒肿、某些角膜炎等眼科疾患,也获得满意的效果(《针灸史漫话》)。治舌卒肿,刺舌下两边,大脉血出,勿使刺着舌下中央,脉血出不止杀人,如上治不愈,或血出数升,则烧铁篱令赤,熨疮数过,以绝血也(《普济方·针灸》)。治喉痹,以贬针刺肿处,出血立效(《普济方·针灸》)。治喉痹,如病甚,以小三棱针,藏于笔头中,狂以点药于喉中痹上,急刺之,则有紫血顿出,效。如不藏针,恐患人难以刺之(《普济方·针灸》)。十宣十穴,在手10指头上,去爪甲一分,每一指各一穴,两手指共十穴,故名十宣。
治乳蛾,用三棱针出血,大效(《针灸大成))》。
拿穴拔火罐疗法治疗精神病50例临床观察拿穴是以指重压心、肺、肾俞等穴后叩击命门,然后在背部沿膀胱经拔罐,自上而下每侧拔火罐四个,留罐半小时,再后捏拿安宁穴(颈两侧1/3,颈动脉搏动的后方l厘米处),并用大黄与精神安适药,有效率为91.68%(《交流资料》)。
目痛:刺以三棱针出血,以左手爪甲迎其针锋立愈(《普济方·针灸》)。
治颔肿如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穴橘以三棱针,刺微出血,泄诸阳藏热,次针阳谷二穴而愈(《普济方·针灸》)。
治男子妇人,喉闭肿痛不能言者,刺少商穴出血立愈,如不愈,以温白汤,口中含漱,是以热导热也(《普济方.针灸》)。
治喉痹脅中暴逆(资生经)。先取冲脉,后取三里、云门,各泻之,又刺手小指端出血,立已(《普济方·针灸》)。治急喉闭缠喉风,灸三里穴二七壮,有人嘗苦喉痹,虽水亦不能下咽,灸三里而愈,又随肿一边,于大指外边指甲下与根齐,针之,不问男女左右,只用人家常使针,血出即效。如大段危急,两大指都针尤妙(《普济方.针灸》)。
治咳喘,穴曲泽,出血立已(《普济方·针灸》)。治面肿,目痈肿,刺陷骨出血立已(普济方.针灸》)。治口缓治牙关不开,则阳灵穴,应针各刺一刺出血(《普济方·针灸》)癞:感天地间杀万之气,声哑者难治,针委中出血二三合,黑紫疙瘩处去恶血(《针灸聚英》)。
神经衰弱割治疗法取穴手掌割治部位二,手掌割治部位五。水气罐疗法取穴背部自风门至肝俞,每隔两横指拔一罐;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及其上下每隔两横指各拔一罐;外关、合谷、涌泉、太阳各拔一罐《实用针灸学》)。
用梅花针治疗青少年近视眼,叩打后颈部和眼区部位,风池、大椎、内关,一般每次叩打20一30次,用中等强度,隔日 1次,15次为 1疗程。在 711例的 1383只眼中,叩打颈部及眼区821只眼,近期治愈93只眼,显效352只眼,进步304只眼,无效者72只眼,近期有效率91.3%;叩打正光穴≮正光穴属,位于眉弓下缘, 当和中点取之。正光1穴位置:眶上缘外3/4与内1/4交界处。≯的562只眼,近期有效率为97.3%,略高于前者。通过半月至3年的随访得知,688例1319只眼中,停针后视力继续提高及保持原疗效者805只眼,占61%;视力减退,但仍高于治疗前水平的为423只眼,占32.l%;退至以前水平59只眼,占4.5%;较前更差者32只眼,占2.4% (《针灸研究进展》)。
急性结膜炎是一种急性眼病,中医称此病为暴风客热,俗称红眼,以疏泻风热为主,故多用速刺放血的方法,针刺治疗结膜炎获效较快。针新明1(在翳风穴前上5分)治疗结膜炎24例,用诱导手法,以捻转提插找到酸胀感觉后,不留针。结果治愈20例,显效2 例,进步2 例;用耳垂放血治疗17例,15例1次治愈,2例两次治愈(《针灸研究进展》)。针刺太阳穴治疗麦粒肿针刺太阳治疗35例,取患侧穴,用泻法,得气后留针15分钟,出针后挤出血少许,经1次治愈31例。2次治愈2例,两例化脓疗效不佳,经切口排脓而愈(《湖南医药》)。
挑刺治疗麦粒肿让病人取坐位将患肢上举,用力向背后沿脊柱旁开1.5厘米处,以患者中指能摸到处为挑刺点;常规消毒后,术者左手握其皮肤,右手用三针棱挑刺出血,两手指一挤,用消毒干棉球拭净血液,贴上胶布,23例中,21例1次治愈(《烟台医药通讯》)。针刺治疗麦粒肿的经验介绍在患者背部皮肤找豆疹状小红点为针刺点,左眼挑右背,右眼挑左背,用粗针直刺入l一2分深,强刺激不留针,逐刺完毕,起针后以出血为好;如无血,可用手挤压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拭去血液,每天1次;43例中,治愈36例,好转5例,无效2例《医药卫生》。
急性扁桃体炎属实热症,针刺多采用泻法,取穴以合谷、颊车、少商为主,其他有取天柱、鱼际、郄上、东风(又称扁桃体穴,在下颌角下方)、平桃(廉泉上5分,旁开1寸)、喉开(角孙、颅息、联线后1/3)等。耳针取耳轮三穴、咽喉区,或耳背静脉点刺,或扁桃体反应区加喉反应区。有发热者加耳尖(耳轮最高点)放血或刺少商,一般用三棱针或粗针点刺出血,以泻实热。大多数病例经针治1一2次即愈。有报告治疗507例,486例痊愈,15例好转,6例无效。另有报告342例,针治1-3次,90%基本痊愈,针114例,治愈率98.2% 。
耳针治疗,耳背静脉点刺,都在2天左右取得满意疗效。针刺治疗多能立即止痛,针后体温及白细胞均降至正常,亦有先升后降者(《针灸研究进展》)。
梅花针治疗神经衰弱与癔症的效果均较好,因症而选用传统的治疗穴位;对神经衰弱用中度或轻度刺激,对癔症用较重刺激,放血则用中等刺激(《上海市精神病学文摘》)。刺血疗法与激光疗法,用以治疗精神分裂症,也有报道。刺血疗法所用穴位以太阳与曲池为主,配以委中与丰隆等穴,刺破浅表静脉血管放血少许,对精神分裂症的实证与热症的有效率达70% (《针灸研究进展》)。
刺络拔罐法治疗顽固性头痛50例治法:前额头痛刺太阳(双)、印堂;偏头痛刺太阳(双);头顶及后头痛刺大椎或百会。于所取穴周围显露静脉的部位常规消毒,用小号三棱针刺入血管放血(呈暗紫色),血止后拨火罐约5一10分钟,用2%碘酒棉球擦针孔;百会穴只放血不拔罐; 7-10天治疗1次,3次为l疗程,每次出血总量3~50毫升。结果:治愈30例,显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初次治疗无效及出血呈淡红或鲜红色,一般不再采用本法治疗
八会穴歌脏会章门腑中脘,髓筋绝骨阳陵泉。骨会大杼脉太渊,血会膈俞气膻中。八会穴: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会聚之处,共八穴。【白话解】五脏之会为章门穴,六腑之会为中脘穴,髓之会为绝骨(即悬钟)穴,筋之会为阳陵泉,骨之会为大杼穴,脉之会为太渊穴,血之会为膈俞,气之会为膻中。
养生治病的八大经典穴位-----公孙、内关、临泣、外关、申脉、后溪、列缺、照海古人留传下来一首"八穴歌"(以上八穴全在四肢、手脚上,上下各四个):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治心胸、上腹部疾病;多用于心痛、胃脘痛、痢疾及消化道等病。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治目外眦、耳后、颊、颈和肩部疾病;多用于耳鸣、耳聋、眼病、腿肿、偏头痛、高血压等症。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胛及上肢疾病;用于中风半身不遂、肢体活动困难及精神神志等病患。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能治咽喉、胸膈疾病。多用于言语不利、咽喉炎症和更年期综合症只要你每天去触摸八脉上的大穴,以穴通经,以经通脉,就会感觉到日光照耀着整个身体,人体仿佛有了一股清阳之气,这才是我们真正少生病、不生病的万应灵丹。
返老还童 起死回生的大药——神阙穴要激发元气和元神,就要到它们居住的地方去找到它们,这个地方就是“神阙”。神阙是一个让人返老还童、起死回生的穴位。对于养生或疗病来说,每天压肚脐眼儿也是妙用无穷的一招。方法很简单:只要用手指压在肚脐眼上,不需要进行任何揉动,根据自己的舒适程度调整一下按压力度的大小就行了,如果感觉压得太紧,就放松一点,如果感到太松了没感觉,就压重一点。按压时要平心静气,把意念集中在肚脐眼儿上,数自己的呼吸,数到100次,压脐的时间就够了,每天压一次即可。有一位失眠患者,坚持了一段时间压脐后,打电话给周尔晋先生,问:“你说要自然呼吸100次,我只数到50次就睡着了,怎么办呢?”还有一位性功能障碍的男性患者,坚持每天晚上临睡前压脐,3个月后性功能就恢复了正常,他打电话给周老诉苦道:“我每天临睡前压脐一次,不料凌晨一点左右阳物自动勃起,这怎么办啊?”周老风趣地对他说:“很好办啊,你只要不在临睡前压脐就好了。”其实,患者问这种可笑的问题,只是为了表达病愈后的欣喜之情,这在医学临床上是很常见的。肚脐眼儿就是神阙穴,在任脉上。阙,是君主所居住的宫城的门,“神阙”就是元神的门户。民国时期的针灸奇书《会元针灸学》上写道:上则天部,下则地部,中为人部,两旁有气穴、肓俞,上有水分、下腕,下有胞门、横户,脐居正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父母相交而成胎时,先生脐带如荷茎,系于母之命门,天一生水而生肾,状如未敷莲花,顺五行以相生,赖母气以相转,十月满胎,则神注入脐中而成人,故名神阙。这段文字说明了神阙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疗效。我们都知道,脐带是婴儿从母体吸取营养的唯一通道,是胎儿身上最先长出来的东西。有了脐带,然后再生肾,肾是水脏,所以是“天一生水”,是人体生长的开端。婴儿生下来后,这条吸收营养的通道就关闭了,而压脐等于重新启用这条通道。只不过,这时孩子不再是从母体吸取营养,而是从生命的源头上激发自身的潜能,它的作用在于激发人体的元神、元气。所谓元神和元气,就是指人在生命开端那一刻就有的神和气,它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不然不能发育成胎儿的生命。元神和元气一直伴着人走完生命的全程,而很多疾病都源于元气的衰弱,比如,精神萎靡不振,男女性功能不调,肠胃功能衰退,以及由气虚、气陷引起的内脏下垂、脱肛、子宫垂脱等,这些病都是慢性的,甚至可能伴随人一辈子,但只要重新激活元气和元神,任何病都能很快治愈。要激发元气和元神,就要到它们居住的地方去找到它们,这个地方就是“神阙”。神阙是一个返老还童、起死回生的穴位。古人十分重视用神阙穴来养生和治病。神阙穴可灸不可针,古时候的医生遇到有人中风不省人事,总会灸这个穴,有时甚至灸到100壮乃至几百壮。名医陈良甫说:“旧传有人年老而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神阙穴一壮故也。予尝患久溏利,一夕灸三七壮,则次日不如厕……足见经言主泻痢不止之验也。又予年逾壮,觉左手足无力,偶灸此而愈。”这段话告诉我们,灸神阙穴可以延缓衰老,治疗慢性腹泻,还可以治四肢无力。灸法也很简单,只要您在穴位上拿艾绒堆一个柱,在柱头点火,艾绒就会燃烧,等燃烧到肚脐眼儿稍有疼痛的时候,马上用手把艾绒按灭。这就算一壮。灸100壮则要重复上述动作100次。有时候,还可以在艾绒底下垫一片薄薄的鲜生姜,这即可以保护穴位的皮肤,又因为生姜的辛温之气可入人体,效果更佳。所以,大家如果要灸神阙,我建议最好垫一片生姜。更简单一点的,还可以直接用从药店买回的清艾条,点燃后在肚脐附近熏烤。坚持艾灸,不久,您会发现身体变得非常舒服。对于我的那些老病号,我总是嘱咐他们自己在家里灸神阙穴,还有一些虚寒体质的朋友,我更会把艾条送到他手里,让他回去后一定要用。歌曰:常灸神阙穴,万病自会灭。如果想采取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压脐,效果也十分好。压脐操作虽然简单,但每一个步骤都是大有学问的。压脐的时候为什么要把意念集中在神阙穴上呢?人的意念其实就是“神”,就是神药,属于“心神”,平时,我们忙于应付身边的工作和生活,心神都是散乱的,元气元神就在这种散乱的状态中不断耗散。压脐的时候,把心神收拢,让它回到“神阙”,因为这里才是它的故乡,如此元气、元神在没有耗散的状态下才能激发出来。有人也许会说:“我无法集中意念,总是胡思乱想,怎么办呢?”有办法!当您在压脐时默数自己呼吸的时候,意念自然就慢慢集中了。所以,我们压脐的时候要尽量以呼吸计时。就在这一呼一吸之间,我们身体的元气会慢慢升起,充溢到筋骨、肌肉、经络和五脏六腑之中。文章来源:节选于《人体自有大药》一书 &&作者:武国忠
&北京著名中医师人体上下对应穴常用穴
1、 百会 --涌泉 :主治神经系统疾病,如厥逆,卒中,休克等,或针或灸,一补一泻,有良效。
1-1.百会、涌泉、劳宫的关系人体主要以三大穴道与外界相通:百会、涌泉及本劳宮穴。百会通天、涌泉通地,劳宫则是可由人体主控的出入气穴。五心穴即天心百会,地心涌泉,人心劳宫。百会为督脉之腧穴,位于巅顶中央,是人身最高的穴位,百会与手足少阳、足太阳、足厥阴和督脉五条经脉相交会,故称三阳五会。百会穴能针能灸,可补可泻,具有醒脑开窍,宁心安神之功效。脑为元神之府,是人体生命活动中枢,百会穴处于脑的中央,故为治疗神经衰弱、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的重要穴位。涌泉为足少阴肾经之起始穴,肾与心、肝两脏关系密切,心藏神、肝藏魂,肾主藏精,肝主藏血,精血同源,两者相互资生。涌泉为足少阴之井穴,乃肾之根本,能滋养肾阴,温补肾阳,有开窍醒神,交济水火的功效。劳宫穴为手少阴心包经的荥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包络者,心之外围,能代心受邪,失眠之人必心烦心悸,六神欠安,劳宫穴为心包经之荥穴,五行属火,具有清心泄烦、安神定志、温补阳气、行气调血的功效,针之能治疗心烦、心悸、头晕失眠等症。百会为天上阳火,涌泉为地下阴水,劳宫为人中之火,此天地人三才之义也。又百会天宫之土(头八卦百会属土),涌泉地宫之木(阴井五行属木),劳宫中宫之土(手八卦属土),观全卦水火相济,天地相交,阴阳平衡,故对治疗失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一句口诀“四边有病中间平”,就是说,人体的大药还存在于人体的“中间部位”。不过这个“中间”是相对的,我们就把它们统称为“中”字号大药吧。在“中部”周围的任何地方都可称为“四边”,所以,“中”字号大药也是为全身疗病养生服务的,适用症广泛,妙用无穷。按百会穴,好比天降甘霖,滋润万物,把人体蔫了的机能、心神和意志重新激活,让人振作,所以,百会不仅是一个治病的大穴,还是一个改变人精神面貌的神穴。百会穴在头顶正中央,是人体的最高点。为什么叫百会呢?我们知道,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要汇聚到头上,而百会穴又是头部的核心,是百脉所会之处。百脉所会,意味着通过刺激这一点能牵动百脉,所以《针灸资生经》上说,百会穴“百病皆主”,意思就是什么病都能治。可以说,此穴百病都会治,所以叫“百会”。涌泉穴在脚心,也沾一个“中”字。涌泉,顾名思义,就是泉水奔涌而出的意思。涌泉穴,正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也就是起始穴。肾属水,肾水起于涌泉。人老脚先老,治病先治脚,而脚的正中心是涌泉。肾是人的先天之本,肾主水,主管人体的水液代谢以及泌尿生殖系统,而肾经的起始之穴就是涌泉。涌泉穴可谓集多个“重中之重”于一身。第一,因为涌泉穴是肾经井穴,所以,它能治与肾系统相关的众多疾病。如果人黑如炭色,本色外露,肯定是肾出了问题,而泌尿、生殖系统属于肾系统,涌泉穴能通治这两个系统的疾病。第二,肾主水,水液代谢不利,会导致水沉下焦,积成死水一潭。死水中是什么霉菌、恶虫都能长的,人体的死水中情形也是如此,所以人腰部及腰部以下的病,95%都与水液代谢不利有关,这就是上面所列的小腹急痛、泄而下重、足痉寒而逆、腰痛、阴痹、腹胀等。而涌泉穴喷涌出新鲜的甘泉,能疏导死水,恢复身体的活力。第三,心属火。心系统(也就是心血管系统和精神系统)的疾病大多是因为心火太旺引起的,如心痛、心烦等。水克火,这时候的涌泉穴,就好比灭火用的水龙头,正好把这过旺的心火浇灭。劳宫。劳,劳作也。宫,宫殿也。该穴名意指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此带动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本穴物质为中冲穴传来的高温干燥之气,行至本穴后,此高温之气传热于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湿亦随之气化,穴内的地部脾土未受其气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湿,如人之劳作付出一般,故名。劳宫穴:包括内劳宫和外劳宫,内劳宫在掌中心(握拳时中指端外)主治:发热,无汗。外劳宫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泻、脱肛、遗尿等。临床应用:本穴性温,为温阳散寒,升阳举陷佳穴,兼能发汗解表。可与补牌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等穴合用治疗脱肛、遗尿等症。劳宫穴是心包经上面的穴位,所谓“心包”,就好像是在心的外面保护它的包膜,它可以“代君受邪”,就是有邪气侵犯心的时候,它出来保护,先被侵犯。人的劳宫穴和涌泉穴相对能渐渐发热,劳宫在心包经,属火;涌泉在肾经,属水。中医讲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百会是“天”,涌泉是“地”,上则天部,下则地部,由通天达地,而顶天立地。这就是“天人效应”。百会朝天,通天合阳;气沉丹田,涌泉接地,通地合阴。天地合阴阳合,人体内的阴阳小循环,与天地阴阳的大循环合为一体。任督一通,人体阴阳气进到顶天立地大循环,所以按摩了涌泉穴之后要拍打百会穴。1-2.睡前按摩百会穴、涌泉穴、足三里穴各按30次,都可以有效地帮助睡眠。尤其是夫妻之间相互按摩,舒缓白天因站、坐而过于疲劳的脚部、小腿、背部,不仅放松身体,也是增进感情和快乐的好方法。
2.太冲--合谷:主治筋脉拘急,痉挛,抽搐,口噤以及头疼,牙疼,疝痛,无汗等症.
2-1.内庭、太冲、合谷-----上火嘴起泡按摩三大穴位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按摩手法:内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按摩手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合谷穴最好找了,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就是。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或者脸上的青春痘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按摩手法:由于这个穴位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合谷穴就可以。
2-2. 合谷、太冲——舒缓情绪的好帮手初次体验合谷太冲的魅力,还是在我初学针灸的时候。有一次牙痛的厉害,“头面合谷收”嘛,就让同学帮我针刺合谷穴,那几天还有些口苦目痛,又加了太冲穴。当时针刺完就觉得牙痛好了一半,于是就坚持针了三天。没想到针完之后不但牙痛好了,连每晚老是做梦的症状也没有了,一觉醒来心里清爽而平静,像秋天的湖面,感觉好极了。回去好好查了资料,原来书中早有论述:合谷、太冲穴合称四关。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太冲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二穴相配,为一阴一阳,一上一下,调一身之气血,理阴阳之失调。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和胃降逆,定志安眠之效。二穴相互作用,相得益彰,疗效较肯定。后世金针王乐亭名老中医用合谷太冲相配不但可以治疗失眠,还用治焦虑症、抑郁症、及轻度的精神分裂症,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后来在临床上就试着给失眠伴有情绪症状的病人用,很多病人都反应效果挺好的。但真正体会到合谷太冲的威力是我在心理科时遇到的一个患者。那天我正在出诊,有一个中年女性很急的走进来,一脸紧张的表情,眉头紧缩,眼睛瞪的大大的,眼圈很黑,面色晦暗毫无光泽。她一进门就说“医生,怎么办,我快坚持不住了,原来诊断过躁狂症,现在觉得快要发作了,我好想摔东西、打人。”当时我心中盘算要不要直接用抗躁狂药给她,询问后得知她已经停服抗躁狂药近半年了。考虑再三,还是决定现试用下针灸。马上针刺了合谷、太冲,半小时后患者说情绪舒缓了很多,给她开了中药,留了医院电话,嘱其如有何不适速来医院就诊。一周后,刚刚到诊室门口,有个女性很高兴跟我打招呼“范医生,不认识我了吗?”我不禁一愣,看着面熟,但实在想不起来。“我是那个躁狂的病人哦。”真是变化好大,面色好了很多,黑眼圈退了1/3,神情很自然放松,我竟认不出了。原来病人家中有哈慈五行针,上周针过一次之后,病人回家天天按照我针的穴位自行针刺,情绪改善了,睡眠也踏实了。在跟病人一同分享快乐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合谷、太冲穴的镇心安神调情绪的强大作用。再后来跟针灸科的同事聊天时,才知道其实我院针灸科早就开展了针刺合谷太冲穴治疗抑郁症的研究,是国家局课题,不禁笑自己孤陋寡闻。有次翻看周尔晋老师的《火柴棒医生手记》,也欣喜的发现用火柴棒点按合谷、太冲治疗两例精神疾患,也取得了满意效果。我想真正实用有效的方法,即使各位医家处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也会不约而同的发现吧。现在临床上遇到情绪不稳定或失眠伴有明显情绪症状的病人,我大多都会用到这两个穴位。您如果有类似的情况,也可以用按压或牙签圆头(注意不是尖的一头)点按穴位,每个5-8分钟。按压力度可稍大,如果有酸胀痛感最好,在你可以忍受的范围内即可。
2-3. 理气解郁:让身体之气运行更顺畅 ------ 膻中、内关、合谷、太冲膻中是八会穴中的气会,被称为“上气海”,能够通达身体内外之气,调气宽胸,是治疗气病的要穴。膻中在人的胸口位置,两个乳头之间的中点就是。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属于络穴。什么是络穴?就是联络表里两经的穴位,是表里两经经气相通的部位。它的功能有点儿像大运河,如果把黄河和淮河看成两条经络的话,它们之间的那段京杭大运河就可以理解为是络穴,它把两条大河联系起来,使河水相通,沟通顺畅。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相表里,所以内关穴同时联系了这两条经络。这一独特的优势使它很善于调节三焦之气。所以用它与膻中配伍,能够在理气的功效上相得益彰。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原穴,具有行气止痛的作用。太冲是足厥阴肝经上的原穴,肝主疏泄,所以也具有极强的舒调气机的作用。什么是原穴?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一种基本物质——元气。中医认为元气来自于肚脐下“肾间”,然后散布到人体各处,在人体的四肢相应的穴位上停留,停留的穴位就叫原穴。原穴是储存元气的地方,它与人体的元气关系非常密切,人体的十二经脉都有自己的原穴。合谷与太冲两穴“原原相伍”,疏肝理气、调气和血的作用非常好。平日里怎么使用这4个穴位“理气解郁”呢?很简单,不需要特定的方法,按摩、拔罐、刮痧、艾灸等方法都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没事的时候多按按它们。坐办公室的人工作间隙用圆珠笔帽轮换着点按这几个穴位,既行气,又醒神。值得一提的是,脾气不好的人,尤其是那些急躁易怒的人,应该多利用这4个穴位保健治疗。道理很简单,气机瘀滞时间长了,便会化成火,使脾气更加不好,脾气不好伤气,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用这个方法调气,气顺了,脾气自然会改变。(特别提示:“寸”是指同身寸,一般把手指的拇指关节宽度作为1寸,把除拇指外的4个手指并拢伸直,与中指近侧指关节横纹水平的4指宽度作为3寸。)
3.肩隅≮≯--环跳:凡四肢所发生的一部或半侧痉挛疼痛,麻痹等,用之皆效。
4.尺泽--委中: 凡四肢所发生的一部或半侧痉挛疼痛,麻痹等,中毒等,取二穴青筋放血即可。
4-1. 要穴解: 列缺 尺泽 神门 委中 血海 天枢
4-1-1. 补肺益肾的列缺穴: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偶感风寒而引起难以名状的头痛,这时就可以通过按揉列缺穴来疏卫解表,还可以结合热毛巾敷额头的方式一起进行。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阴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因此,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4-1-2.散热去痛的尺泽穴: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4-1-3. 防止失眠的神门穴: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因此,只要想起来,我们都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4-1-4. 保健心脏的内关穴: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因为内关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4-1-5. 舒服腰背的委中穴: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4-1-6. 补血养肝的血海穴: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每天上午的9~11点,如果你可以拿出点时间来,那么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吧。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进行按揉就好了。每一侧3分钟,要掌握好力道,不易大力,只要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
4-1-7. 增强胃动力善待天枢穴: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在具体按揉时,可以采用大拇指按揉的方法,力度稍大,以产生酸胀感为佳。
4-2. 一荨麻疹病人,耳背、尺泽、委中放血,大效,病人十多年从未感觉如此轻松
5.人中--风府:主治卒然口噤,昏迷不语或癫狂歌哭,精神失常等疾。6.少商--隐白:主治出血癫狂等疾。
6-1.为观察“井穴”对癔症瘫的确切疗效,为针刺治疗癔症确立最佳方案。选择手太阴肺进穴少商和足太阴脾井穴隐白,治疗癔症瘫痪40例。结果:3次针刺有效40例,其中1次针刺治愈32例。作者认为:井穴治疗癔症瘫疗效可靠,操作方便,是治疗癔症瘫的有效方法之一。
6-2. 中风后肢体麻木是临床上中风患者常常伴有的症状,主要以前臂至指端及小腿至趾端部位麻木为主。笔者自1998年以来,选用少商、隐白穴,用点刺放血的方法治疗此症,每收良效。
6-3. 观察灸少商、隐白治疗痰气郁结型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结论:灸少商、隐白能够有效提高痰气郁结型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6-4. 双少商穴配双隐白穴治疗咳喘,咽喉肿病穴位名称双少商穴(手太阴肺经井穴,属木)配双隐白穴(足太阴脾经井穴,属木)分治疾病少商穴:主治颌肿喉闭,烦心嗳气,心下满胀,汗出而寒,咳逆,疟振寒,腹满,唾沫,手挛指痛,咳逆痰饮,唇干引饮,食不下,臌胀,掌热寒悚,战栗,喉中鸣,小儿乳鹅.
隐白穴:主治腹胀,喘闷不得安卧,呕吐食不下,胸中热,暴泻,鼻血,尸厥不识人,足寒不能温,月经过时不止,小儿客忤,便血,尿血,崩漏,月经过多,癫狂,多梦,慢惊风,昏厥,胸痛.合治疾病胸中热,烦心嗳气,喘闷,心下闷,不得安卧,咳逆喘满,腹满腹胀,饮食不下.主治疾病 胸中热,烦不得眠,腹满腹胀,咳喘病,不思饮食,有清热、治咳喘、消化不良及治喉肿、鼻血之效.备注说明
&少商穴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大指内侧去爪甲如韭叶).
隐白穴定位: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开0.1寸,红白交处.(足大趾端内侧去爪甲如韭叶).本法立足于用指压或圆珠笔钝头按压,不建议采用针灸,针法对严重的心脏病患者不宜,故此郑重说明,以提醒自学者注意.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慢性病可坚持按压3到5个疗程,一定会有比较理想的疗效.
7.天枢--足三里:可调治消化道诸疾,如腹疼腹胀,消化不良,泻泄,痢疾等。
7-1. 指揉天枢、足三里为主治疗小儿泄泻73例【摘要】:小儿泄泻是2岁以内小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由于小儿脾常不足,故无论外感六淫、内伤乳食,均可引起脾胃功能失调而致泄泻。许多小儿因泄泻迁延不愈而影响生长发育。笔者用指揉天枢、足三里为主治疗73例,兹分述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73例均在2周岁以内。6个月以下37例,6~12个月18例,12个月以上18例。病程在7天以内32例,7~30天31例,30天以上10例。小儿泄泻的诊断标准为每日大便3次以上,大便呈水样或薄糊状,夹有不消化食物或奶瓣。大便常规检查可有脂肪球或少量红、白
7-2. 足三里、天枢穴为主电针治疗急腹痛
7-3. 便秘按压天枢穴和足三里穴位按摩疗法:天枢、足三里.定位:天枢穴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操作:采用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以上穴位,两侧可同时进行。疗程:每次按压10~15分钟,每日2次,10天1个疗程。推拿治疗:摩腹助运,顺时针摩腹,自左上腹-脐-小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顺序;推按降结肠,若在左下腹部摸到粪块,可向下方用力推按,若能听到肠鸣音为最佳;直擦腰骶,在腰骶部做上下的快速擦动以温阳助运,促进粪块排出。腹宜常摸防百病,顺逆各转三十六(圈),力度适中宜肠胃,早晚坚持便秘除。
7-4. 肠胃不好,灸足三里,神阙,关元。
7-5. 大便不规律:灸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气,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
8.胃俞--梁门:主治胃脘疼痛,痞满,呃逆,呕吐等胃部疾患。
8-1. 梁门: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 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配伍] 配梁丘、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8-2. 梁丘: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右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主治]:梁丘穴的主治症状为:胃痉挛、腹泻、膝盖头痛、浮肿等。该穴为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指压按摩疗法治疗怯寒症。足阳明郄穴。本穴言为胃经郄穴,它是从本穴的功用上而言的。郄穴的特点是善于调治各种急性病,而本穴的特征是屯积的胃经水液,如胃经的水库一般,针刺本穴有水库的开闸放水作用,能最快的调节胃经气血的有余与不足状态,故为足阳明郄穴。
9.肺俞--俞府:主治咳嗽,哮喘,咳血等肺部疾患。俞府穴--调动肾经气血的不二大穴 ●有些人总是饿了也不想吃饭,或是总感觉倒不上气来,经常按揉俞府穴能调动肾经的气血,解决这些问题。●脚心发凉是气血循环不畅造成的,坚持按摩俞府穴对于治疗脚心发凉很有效。俞府就是指肾经气血由此回归体内。我想,脚心发凉必是气血循环不畅造成的,于是我就让她用力点按俞府穴,几分钟过后,患者马上觉得脚心发热,不凉了。
10.命门--关元:主治一切虚脱,宜灸。
10-1. 关元、命门、足三里、中脘是人体四大养生要穴。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 ...
10-2. 阳虚人穴位养生:足三里+关元+命门阳虚之人可以通过中医的经络穴位养生来保健身体,其常见的保健穴位为关元穴、命门穴、足三里等穴,阳虚之人有针对性的对这些穴位进行灸按,可以帮助防止很多夏季疾病,对一年的身体健康维护十分重要。足三里:【主治疾病】消化器官疾病、头痛、牙痛、神经痛、鼻部疾病、心脏病、呼吸器官疾病、胃下垂、食欲不振、便痢、腹部胀满、呕吐等一切胃肠、腹部不适之主穴。此外,对更年期障碍、腰腿疲劳、皮肤粗糙也很有效。关元穴:【主治疾病】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命门穴:【主治症状】腰痛、肾脏疾病、夜啼哭、精力减退、疲劳感、老人斑、青春痘等。
10-3. 冬至前后的这几天,有条件的可以艾灸神阙、关元、命门等几个穴位,或者早上在嘴里含几薄片生姜,含一会儿之后嚼碎咽下。
10-4. 温补脾肾扶正气 ---- 关元、命门、气海、中脘是灵丹。
10-5. 养生:关元、命门、足三里、神阙、中脘利用艾火长期温灸五大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自然会健康长寿了。下面就详细介绍艾灸最常用的五大养生要穴:关元、命门、足三里、神阙、中脘。
10-5-1. 关元穴: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主治: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阴挺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各种疝气、浮肿、中风脱证、一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10-5-2. 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10-5-3.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10-5-4. 神阙:位于腹部脐中,有调理脾胃、祛寒壮阳之功。此穴多用隔物灸。《类经图翼》说:"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医学入门》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具体方法:以药末填脐,上放艾炷施灸。艾炷每次3-5壮,药末可选用肉桂粉、附子泥、蒜泥等。
10-5-5. 中脘穴: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温和灸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操作简便易学易会。以上穴位怎样灸:将艾卷燃着一端,在足三里、神阙(即肚脐眼)等五穴位上熏灸。先反复测度距离,感局部温热舒适而不灼烫,即固定不动(一般距皮肤约3厘米),以施灸部位出现红晕为度。作为保健可隔日或三日一次。清晨或睡前皆宜,每次10-15分钟。终年灸五穴,不仅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还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11、中脘--至阳:主治一切脾胃疾病。
11-1. 至阳【取穴】: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功用】理气,利胆退黄、宽胸利膈。【主治病症】身热,心律不齐,胸闷,胸胁胀痛,脊强,腰背疼痛,黄疸,咳嗽,气喘,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胃肠炎,肋间神经痛。【人体穴位配伍】至阳配曲池穴、阳陵泉穴、脾俞穴治黄疸;至阳配天枢穴、大肠俞穴治腹胀、肠鸣、泄泻;至阳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心悸、心痛。【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功能作用】壮阳益气。【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1-2. 指压至阳、中脘、内关治疗腹痛等症。一般指压穴位2~5分钟,症状可减轻,再可巩固几分钟。视病情重,指压穴位的强度可加大一些,持值时简可长一些。
12、公孙--内关:主治心腹胃痛,呕吐,痞满,心悸,怔忡,等疾病。12-1. 公孙配内关,治疗低血压的能手
12-1-1. 脾经上的阴陵泉与胆经上的阳陵泉是成双成对的穴位。二者两两相对,分别在小腿的内外侧,内为阴,外为阳。这两个穴都是合穴。合穴我们知道,是经络上脉气汇聚过来,气血比较充足的地方。陵泉,有点像我们北京的十三陵,在陵墓的旁边,一个大大的水库。阴陵泉在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的地方,陵指的就是高高耸起的膝盖,像一个山陵、土丘一样。泉则是指凹陷的地方,凹陷下去,像一个水库,贮水量很足,阴陵泉就是我们腿上的一个十三陵水库,贮藏着丰富的气血。阴陵泉在小腿位置,又是气血深藏的地方。所以,刺激它,有一个最大的作用就是消肿。尤其是下肢水肿,更是它的特长所在。很多人上班,一坐就是一天,一站好几个小时,难得动几下。一到下班时候,起身就会发现,小腿肿胀得厉害。而喜欢逛街的女士也会发现,走了几个小时之后,脚肿得鞋子都穿不下去了,坐下来的时候也会习惯性地抬起腿,用手去按揉小腿的肌肉。这就是小腿长期在同一姿势下,气血无法顺行而导致的肿胀。这时候就要用到我们的“小腿消肿穴”——阴陵泉了。每天在这个穴位刺激3-5分钟,让气血顺利通行,这个问题就可得到很好的解决。另外,一天的时间里,尽可能不要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有条件的话,最好每隔两小时换一个姿势呆一会儿。坐着的朋友起来走几分钟,站着的朋友抽时间坐几分钟,让腿脚的气血有一个缓冲的机会,这样也比较有利于全身的气血循环,避免身体的僵硬。膝盖内侧横纹向上,会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顺着骨头的下方和内侧摸,会摸到一个凹陷的地方,这里就是阴陵泉所在位置。
12-1-2. 公孙是轩辕黄帝的姓氏,所以我们也常将他称为公孙黄帝。我们知道,黄帝是一位德才兼备的谦谦君子,为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文明财富。一生致力于为民众造福,别无所求。这一点和我们的脾胃很相似,脾为后天之本,为土,培育万物而无所怨言。古人认为:肝木为公;木生火,心火为子;火生土,所以脾土为孙。虽为弱小,却能滋养肺和肾,供应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能源,所以取公孙之意。公孙穴在脾经之上,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公是年长者的尊称,指众,总汇的意思。孙,则是子嗣的延续,有卑小之意,就像经络的支系一样。公孙穴是脾经的络穴,从这里通向胃经,奇经八脉的冲脉也与之相通,所以视为公孙。说到公孙,喜欢看电视剧的同志可能会联想到公孙策。作为黑脸包公身边的谋士,公孙策简直就是智多星的化身,总能替包公出谋划策,解决一些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的公孙穴也有这样的能力,别人能解决的问题它可以解决,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它也能解决。公孙穴最大的特长就是治疗低血压。这个病在临床当中非常棘手,没有太好的治疗方法,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药物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我们的公孙穴就有这个功效,有低血压的症状、经常头晕的同志可一定要认识公孙穴,记住公孙穴,将它和手上的内关穴一起按摩,是克制低血压的法宝。晚上洗完脚以后,可以在足弓处抹一点橄榄油,然后用刮痧板,顺着足弓刮拭,缓缓刺激,如果感觉疼痛的话,一定要多按摩几次。再配合内关按摩,长期坚持,公孙穴肯定可以给我们身体一个满意的答复。公孙穴的位置不是很好定位,它在足弓的中点往后一点,也就是太白穴的旁边。刺激的时候可以以整个足弓为刺激点,找到穴区即可。13、后溪--申脉:主治头面颈项诸疾以及目肿,喉痛,盗汗,癫狂等。14、临泣--外关:主治手足麻痹,头风,面肌痉挛抽掣,牙痛,耳聋以及肝胆相火引发之肋痛等。肋间软骨炎或者肋间神经痛按摩外关和临泣两个穴位
14-1. 外关为人体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道。〖人体穴位配伍〗外关配足临泣穴治颈项强痛、肩背痛;外关配大椎穴、曲池穴治外感热病;外关配阳陵泉穴治胁痛。〖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气。〖运行规律〗一是循三焦经上传于支沟穴,二是别走心包经,三是上行于天部并交于阳维脉。〖功能作用〗联络气血,补阳益气。〖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4-2. 临泣穴主治症状为: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症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人体穴位配伍〗临泣穴 配三阴交穴治痹证;临泣穴配三阴交穴、中极穴治月事不利。〖附注〗胆经输穴;
八脉交会穴--通带脉穴。足临泣穴俞穴,属木,足少阳带脉穴之会。〖穴义〗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名解〗(1)足临泣。足,指穴在足部。临,居高临下之意。泣,泪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水湿风气化雨冷降,气血的运行变化如泪滴从上滴落一般,故而得名。(2)胆经俞。俞,输也。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在本穴的变化不光是化雨冷降,时亦有部分水湿云气向外传输,本穴为胆经水湿风气的向外输出之处,故为胆经俞穴。(3)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除在本穴化雨冷降外,同时亦向外部输出,表现出风木的横行特征,故其属木。(4)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所处的系统坐标位置与带脉穴气血所处的系统坐标位置相同,气血特性相同,故为足少阳带脉穴之会。〖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风气。〖运行规律〗小部分化雨冷降归地并传于地五会穴,大部分传向胆经之外。〖功能作用〗运化风气,冷降水湿。〖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或点刺出点,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15、列缺 --照海:主治疝气,痔疮,便血,小便淋漓不畅,死胎不下以及牙痛,咳血等。
15-1、列缺穴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15-2、照海穴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主治:常用于月经不调、带下、子宫脱垂、小便频数、便秘、咽喉干痛、失眠等疾病的治疗。其他治疗便秘的穴位有:外关: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与正面内关相对;支沟:在手背腕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与间使穴相对取穴。
16、三阴交--间使:≮≯治疗恶寒发热,疟疾,腹痛,便秘,男女生殖器疾病以及妇人月经诸病。常揉三阴交,终身不变老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三阴交穴可以帮助我们维持年轻,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保证女人的魅力。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三寸处(自己的手横着放,约四根手指横着的宽度)。
1、保养子宫和卵巢人体的任脉、督脉、冲脉这三条经脉的经气都同起于胞宫(子宫和卵巢)。其中,任脉主管人体全身之血,督脉主管人体全身之气,冲脉是所有经脉的主管。每天晚上5点—7点,肾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每条腿的三阴交穴各15分钟左右,能保养子宫和卵巢。促进任脉、督脉、冲脉的畅通。女人只要气血畅通,就会面色红润白里透红,睡眠踏实,皮肤和肌肉不垮不松。
2、紧致脸部肌肉,使脸部不下垂看看张曼玉和赵雅芝,现在脸都紧紧的,没有松垮下来,因为她们的饮食都很规律,脾没有受到伤害。再看看大美人关之琳,经常在家开Part,饮食无节制,喝酒无节制,伤了脾,脸部现在松弛得非常明显,老态骤然显现。经常伤害脾,脸上及全身肌肉都会更快的松弛。如果想在40岁之后,还能对抗地球的引力,保证脸部和胸部不下垂。除了饮食要规律之外,还要经常在晚上9点左右,三焦经当令之时,按揉左右腿的三阴交穴各20分钟健脾,因为三阴交是脾经的大补穴哦。
3、调月经,去斑,去皱,祛痘 &三阴交是脾、肝、肾三条经络相交汇的穴位。其中,脾化生气血,统摄血液。肝藏血,肾精生气血。女人只要气血足,那些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不来月经等统称为月经不调的疾病都会消失。而女人脸上长斑、痘、皱纹,其实都与月经不调有关。只要每天晚上9点—11点,三焦经当令之时,按揉两条腿的三阴交各15分钟,就能调理月经,祛斑、祛痘、去皱。不过,要坚持才有效果哦,坚持每天按揉,按揉一个月之后,才能看得到效果。如果指望一两天就看到效果,只能是做梦了。
4、改善性冷淡很多女性面对高压的生活节奏,或者因为自身饮食结构或生活习惯不合理,导致性冷淡。这样不但自己少了很多生活的乐趣,还影响夫妻感情,容易导致家庭不稳。三阴交是一个大补穴,能补气补血,提升女人的性欲,让女人逃离性冷淡,重温浪漫人生。每天晚上5点—7点,肾经当令之时,按揉三阴交,提升性欲的效果最好。坚持一个月,定能收到你想要的效果。
5、调治肌肤过敏,湿疹,荨麻疹,皮炎 &三阴交是脾经的大补穴。脾最大的功能之一是能够把人体的水湿浊毒运化出去。每天中午11点,脾经当令之时,按揉左右腿的三阴交各20分钟,能把身体里面的湿气、浊气、毒素都给排出去。皮肤之所以过敏,长湿疹,荨麻疹,皮炎等毛病,都是体内的湿气、浊气、毒素在捣乱。只要按揉三阴交,把这些讨厌的调皮鬼赶出去,不出一个半月,皮肤就能恢复光洁细腻,干净无暇了。
6、保持血压稳定三阴交是一个智能调节穴位。当你血压过高或过低,每天中午11点—13点,心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两条腿的三阴交各20分钟,坚持两三个月,能把血压调理至正常值。另外,三阴交还能调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白带过多,子宫下垂,全身水肿,眼袋浮肿,小便不利,脚气,失眠等症。我有位邻居王教授,是位退休的老中医。老太太今年71岁,脸上一个老年斑都没有,脸皮紧紧的没有松弛现象,皱纹只有浅浅的几根。说话声音洪亮,中气十足。每次去爬香山,中途从不休息,都是一口气爬上去的,还不大喘气。在我的一再套近乎下,老人透露了她的保养秘诀:保持心情愉快,饮食清淡,适量运动,充足的睡眠,每天按揉三阴交,每条腿的三阴交至少按揉或用经络锤敲打10分钟以上。对于穴位的按揉,不要指望一两天出效果。一定要像王教授这样坚持,坚持才有效果。父母生我们时,三阴交这个大补穴已经在我们身上了,等于是父母给我们往抗衰老银行里存了一笔巨额财产。既然是父母无私的赠与,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每天坚持按揉链条腿的三阴交各15分钟以上,还惧怕岁月的侵蚀吗?如果感觉用手指按揉比较累,可以用经络锤敲打,或者用筷子头按揉,效果也一样哦。
17、绝骨--支沟:主治热结便秘,腹胀,肋痛和胆结石症等。
18、曲池--阳陵泉:主治四肢疼痛,麻痹,瘫痪。
常用的主要经穴药有药性,穴有穴性。掌握了药性,可据此处方遣药;同样,掌握了穴性,在随症取穴时,就有了依据。
以下将常用的主要经穴,依其性能分为三类,可供针灸临床辨证施治、立法选穴参考。
(一)补益类1.补气穴:气海、气海俞、中脘、足三里、三阴交。2.补血穴:脾俞、膈俞、章门、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3.生津止渴穴:液门、照海、三阴交、然谷、太溪。4.壮阳穴:命门、肾俞、关元、气海、关元俞、神阙、中极。5.滋阴穴:三阴交、复溜、阴郗、太溪。
(二)温通类1.温中回阳穴:气海、关元、神阙(皆灸);足三里、内关、百会(皆针)。2.通脉穴:太渊、内关、神门、心俞、厥阴俞、膈俞、血海、三阴交、足三里。3.通经穴:天枢、水道、归来、血海、水泉、地机、太冲。4.通乳穴:乳根、膻中、少泽、足三里。5.通便穴: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丰隆、支沟、阳陵泉、照海、大敦、内庭。
(三)祛痰、止咳、平喘类1.祛痰穴:丰隆、中脘、内关、巨阙、脾俞、列缺、肺俞、上脘、天突。2.止咳穴:列缺、太渊、尺泽、肺俞、天突。3.平喘穴:列缺、膻中、肺俞、璇玑、气海、膏肓。经常要艾灸和按摩的穴位一、脊 脊柱是养生学家极为关注的区域,它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之一也是督脉的行经之地。经常按摩脊柱,则可疏通经络,气血运行畅通,从而有益于全身器官的滋养而健身二、前胸 医学研究发现,位于前胸的胸腺是主宰人体整个免疫系统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胸腺分泌出来的免疫活性肽物质,有强大的抗癌作用。只要每天坚持用手掌上下揉拍前胸(上至颈部下至心窝部)100至200次,就会激活胸腺,起到防癌防病、健身延年作用。三、肚脐 肚脐为神厥穴,常被养生学家誉为保健“要塞”。经常按摩肚脐有防治便秘、中风等作用。四、脚底 脚被称为人体“缩影”、“第二心脏”。经常弯弯脚趾、揉揉脚心、泡泡温水等,都能反射性增进全身各内脏器官的功能,达到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最好每天根据子午流注按摩穴位5-8个.美容美体灸1.美体灸:艾灸取穴:主穴是阳池、三焦俞。配穴:地机、命门、三阴交、大椎。操作:每次选主穴与配穴各一个,用隔姜灸扎针。
针灸减肥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
研究认为,肥胖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水湿、瘀血充塞肌肤所致。当人体阳气虚弱,血行失畅,脂浊痰浊,因而堆积体内,通过针刺人体某些穴位,可以起到使肠蠕动和抑制胃酸和其它消化液的分泌延长胃排空时限,针灸还可以增强肥胖者下丘垂体,促进机体脂肪代谢,消耗积存的脂肪,针灸耳穴可激起饥饿中枢人为变化影响其营养状态达到减肥目的。2.美容灸* 去除双下巴一部分脸面轮廓实际上是皮肤构成的,在长时间的不良刺激中,这些轮廓会变形,它告诉你,你的年龄不小了。美化轮廓是美容重要的一项,采用针灸的方法反复刺激,能够恢复美好的脸部轮廓。同时,女性也应保持一些良好的习惯,比如眼袋的形成,与枕头太高,伏案工作过长都有关联。* 消除假性皱纹所谓假性皱纹的概念实际上是真性皱纹的前期阶段,如果不注意改善假性皱纹,将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拇指疼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