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 索尼 东芝 松下,东芝,尼康,索尼等等日本 “百年老店”为什么不行了

日本 “百年老店”为什么不行了?
我的图书馆
日本 “百年老店”为什么不行了?
?&日本人关注细节是出了名的,在战术上可以做得炉火纯青,但在战略能力上实在缺失太多,这也许和岛国局限、工匠精神等有很大关系。最近几年,尽管各类媒体上多有对日本百年老店和工匠精神的颂扬和渲染,但也有一些例外事件发生:“百年老店”夏普资不抵债,最后被富士康收购;“百年老店”东芝巨亏,并财务造假,已经沦落到倒闭的悬崖边;“百年老店”尼康巨亏、松下不行了、索尼也在风雨中飘摇……日本百年老店为什么这么多?据日本有关专家考证,日本百年以上的老店有26000多家,占全世界百年老店的80%。超过200年的有近4000家,300年以上的有1900多家,超过千年的企业有20多家。另一方面,东京商工调查公司曾经发布了《日本创业超过100年企业实态调查》。调查显示:?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占比最高,分别是47.3%和27.2%;?其余如旅馆、餐饮及娱乐等服务业和地产业(含地产租赁)各占7.5%、3.5%;?从制造业的具体行业看,最多的是食品制造,其次为化纤工业,再次为家具、日用陶瓷制造等,总之是以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行业为主。这一连串的数字都说明,日本人在传承和坚守方面是如何了得。人们不禁会问,日本人是如何做到的?根据笔者的分析,日本的“百年老店”多,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日本是一个喜好世袭的国度。日本的天皇制是世界上历史最长的君主制度,从日本神话中的第一系神武天皇到现在的第四系明仁天皇,共125代,从古代起一直没有改换过朝代,即所谓的万世一系。尽管也有天皇权力被架空的年代,但天皇的象征意义一直存续,这种世袭传统对国民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可谓深入骨髓。因此,日本人在家族和家族企业传承方面,也有着强烈的世袭意识和愿望。子承父业,长子接班,在各行各业普遍存在,天皇如此,政治如此,企业如此,就连寺庙(主持可以结婚生子)也是如此。可见,这种世袭的传统是“百年老店”得以维系的重要精神力量。?其次,日本人拥有严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好工匠首先必须学会专注于某个方向,专心干好当下工作,不受外部的诱惑和影响。然后,乐于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持续改善自己的技能,享受产品和工艺在研磨中不断升华的过程。日本的社会氛围和国民教育也在不断强化规则意识和执行意识,人的反叛意识得以有效抑制,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培养出“干一行爱一辈子”的工匠。由于工匠精神和世袭制度的相互作用,使得许多家庭小作坊、手工业者、小店得以代代相传。当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员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产业和企业竞争模式正在改变,关于工匠精神和“百年老店”未来发展的话题也许需要重新被审视。号称“百年老店”的日本大企业怎么了?夏普、东芝、松下、尼康和索尼等都是著名的百年老店,最近纷纷传出负面消息。媒体上又有一些专家开始了各种解读,如日本“百年老店”大面积亏损,是因为日本企业终生雇佣制出问题了,人变懒惰了,加班耗时间之类的,显然这是片面的。笔者在日本留学六年有余,又在理光深圳公司工作多年,对日本人和日本企业的问题了解很多,笔者看到的日本企业,归纳起来存在这样几方面的问题。?战略能力低下日本人愚直敬业,只懂得埋头拉车,不懂得抬头看路。日本人关注细节是出了名的,在战术上可以做得炉火纯青,但在战略能力上实在缺失太多,这也许和岛国局限、工匠精神等有很大关系。大到国家、小到企业都是如此,历史上有许多实际例子可以体现这一点。比如,80年代的日本制造业和经济发展如日中天,大有将美国取而代之的势头。但日本人开始迷恋其高超的模拟技术,而对美国的数码技术嗤之以鼻,以至于在技术路线(战略)选择上犯下了致命错误。又如,丰田汽车的做工要比大众汽车好得多,有句话叫“开不坏的丰田,修不好的大众”,但是由于战略布局上的差距,丰田在中国的销量还不及大众的一半。?担当精神缺失在二战后崛起的日本大企业中,创业家如今已经离世,而且绝大多数企业由经理人接班。这些经理人基本没有创业家的激情,上位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面对世界范围内竞争对手无畏挑战的时候,往往显得魄力不足,患得患失,手足无措。夏普经营层不仅经营上无所作为,而且在和富士康交涉中也是优柔寡断,患得患失。东芝等大企业高管为了掩盖经营亏损,不顾诚信原则,铤而走险,对财务进行造假,更是经营者缺乏担当精神的突出表现。最近有媒体报道,鸿海派驻夏普的总裁戴正吴先生每天早上上班的时候,在夏普创始人早川德次塑像前驻足凝视数分钟,重温创业家精神,夏普管理层和员工被深深触动。?信心出了问题一方面日本国内市场规模有限,很难支撑日本大企业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日元对美元汇率受制于美国,多数时候自己说了不算,总是起起落落,对大企业产品出口造成负面的影响,极大地削弱了日本企业在全球贸易中的市场表现。再加上日本政府在海外的影响力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企业家的信心,令他们做起事来担惊受怕,畏首畏尾。在中国办厂的日本企业代表,绝大多数就如祥林嫂一般,数十年都在念叨中国的国家风险,这是何等的缺乏自信。?速度出了问题日本人工匠精神了得,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对产品质量追求极致。这本来是好事,但当今的数码产品不同于过去的模拟产品,竞争的焦点已经不限于不断优化的工艺能力,更需要日新月异的颠覆式创新,所以速度往往是致胜的关键。工匠精神的一个致命缺陷就是没有速度。今天的日本大企业之所以困难,而且以后还会越来越困难,原因在于世界变化太快,而日本企业却变得太慢。极端地说,工匠精神束缚了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快速反应能力,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除此之外,还有诸如日本已是高福利社会,社会阶层固化,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社会失去活力,国民缺乏斗志等。所有这一切都决定了日本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在未来全球化竞争中将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反之,中国企业背靠国内大市场,将积蓄越来越强的爆发力和竞争力,加上超强的创业家精神和快速反应能力,超越德美日企业,肯定只是时间问题。欢迎关注 &企业管理杂志扫描阅读每日精彩文章热点事件的独特观点微信 ID:qyglzz&搜索:企业管理杂志话题企业的全新解读投稿邮箱:qyglzz@新兴行业的持续跟踪请注明“原创投稿”来源:《企业管理》杂志
馆藏&13638
TA的最新馆藏Cann't connect to DB!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夏普东芝4k电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