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飞行员为什么违抗上峰命令,放过美国轰炸机飞行员

纳粹飞行员为什么冒死放过美国轰炸机?40年后谜团终于解开…
我的图书馆
纳粹飞行员为什么冒死放过美国轰炸机?40年后谜团终于解开…
→ 我要联赢 &帮传统企业搬上互联网,做好互联网+&让企业不花1分推广费获得100万人关注&&靠1个手机网页就能成交30万,7天粉丝爆炸式增长10倍以上【来源:网络】 版权声明: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对于一个战士来说,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是在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人性的光辉有时也会发出耀眼的光芒。英国每日邮报网站就刊登了这样一个故事:情景再现日这天,美军飞行员查理·布朗驾驶着一架B-17F空中堡垒轰炸机完成了对德国军工厂的轰炸任务。在战斗中,他遭遇了至少15架德国空军Bf-109梅塞施密特战斗机的攻击。在猛烈的攻击过后,布朗的机组有一人阵亡,六人受伤。而此时的布朗也有点被打懵了,当他重新清醒过来的时候,发现他们飞机正一头扎向地面。更多精彩内容 请加美女微信:niu47niu 朋友圈每天更新。布朗及时将飞机调整回正常的飞行姿态,他竭尽全力要带领他的机组返航,然而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架德军的战斗机已经逼近了他们,布朗甚至都已经看到了对方飞行员的眼睛。但对方似乎并没有要发起攻击的意思,反而挥舞着手臂做着各种手势,似乎要告诉布朗什么。布朗(左)与施蒂格勒就在这个奇怪的德国飞行员向布朗不停地做手势的时候,布朗机组的机炮手已经将机枪对准了这架德国战机……时间一晃过去了四十多年,一个挥之不去的谜题一直困扰这布朗:当年究竟是什么让那个德国飞行员动了恻隐之心,违抗军命放走了本可以被消灭的敌人?布朗决定在有生之年揭开这个谜题,于是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已经旅居加拿大多年的那名德国飞行员在看到这则广告后,两位昔日战场上的敌人终于见面了。而事件的真相也就此揭开。那名德国飞行员名叫弗朗茨·施蒂格勒,当年26岁的他可是德国空军的一名王牌飞行员,曾经22次击落过盟军的战机,据说再多击落一架他就将获得一枚纳粹的铁十字勋章。布朗的机组成员施蒂格勒回忆说,那日他驾驶战机对布朗的轰炸机进行追击拦截,当他靠近这架空中堡垒的时候,直觉告诉他眼前的这架敌机似乎出现了一些问题:的确,此时布朗所驾驶的轰炸机尾部的机炮已经被打没了,而且一侧机翼也已经严重损坏。当施蒂格勒靠近观察时,他发现这架轰炸机的机炮手已经满身是血,飞机的外表面也已经被打出了大洞,里面受伤的美军机组人员也已经是乱作一团。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年轻的施蒂格勒心理发生了些许的变化。据他回忆,当时他想到了自己的教官在他第一次执行任务前对他说过的话:“这里的一切都将成为你的荣誉,如果我听说或者发现你向一个已经跳伞的人开火,那么我就会亲手毙了你。”“战争有它的法则,你需要去遵守,按照规则去做才能保持你的人性。”最终,人性的力量战胜了对于荣誉勋章的渴望。施蒂格勒最后决定护送这架已经丧失战斗力的敌机离开战场,但同时又担心他这样的举动会被同伴发现。就在这时,另一架德军战机也跟了上来,而美军轰炸机的机炮也对准了他。就在这时,施蒂格勒做出决定,他挥手示意美军轰炸机顺势跟着他飞离德国领空,迅速离开战场。此后,布朗驾机穿越北海,飞行了将近250英里安全降落在了诺福克机场。布朗将这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报告给了指挥官,出于战时的种种考虑,布朗被要求将这个“秘密”保守下去,直到战争结束。40多年后,当两个曾经的敌人再次见面的时候,两个人就像一对久未谋面的兄弟。施蒂格勒告诉布朗,当年他的手势其实是想示意他可以飞去瑞典降落。布朗(左)与施蒂格勒2008年,两人相继去世,那年,施蒂格勒92岁,布朗87岁。在他们各自的讣告中依旧将对方称作“特殊的兄弟”。2001年,布朗(左)和施蒂格勒与美国时任佛罗里达州州长杰布·布什会面资料: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文章列表页
开过近500中飞机,11次死里逃生!真正的空中老司机--相关文章纳粹德国的重型轰炸机
导读:前面有个帖子是讨论纳粹如果造出原子弹的假设,很多网友都质疑德军没有能力投放,现在我们来了解下,纳粹空军的轰炸机!
亨克尔 He 177 、He 274 和 He 277
He 177 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唯一成批量生产的重型轰炸机,一共制造了 1,094 架。尽管产量不算太小,但由于设计和使用思想上的错误(德国空军部和航空技术局要求其在保持水平轰炸能力的同时,还要具备以 60 度角进行俯冲轰炸的能力),使得该机没有发挥重型轰炸机应有的作用。此外,动力装置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 He 177,由于
前面有个帖子是讨论纳粹如果造出原子弹的假设,很多网友都质疑德军没有能力投放,现在我们来了解下,纳粹的轰炸机!亨克尔 He 177 、He 274 和 He 277He 177 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唯一成批量生产的重型轰炸机,一共制造了 1,094 架。尽管产量不算太小,但由于设计和使用思想上的错误(德国部和航空技术局要求其在保持水平轰炸能力的同时,还要具备以 60 度角进行俯冲轰炸的能力),使得该机没有发挥重型轰炸机应有的作用。此外,动力装置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 He 177,由于该机使用的 DB606 发动机是由两台 DB601 发动机合成的,而该发动机一直在可靠性上存在问题,这就直接导致了该机结构超重、发动机经常起火。在西线,He 117 主要用于对英国的报复性轰炸,其次是挂上 FX1400 滑翔制导炸弹和 Hs 293 反舰导弹等武器执行反舰攻击以及海上巡逻任务。在东线,该机主要用于夜间轰炸,但也执行反坦克和对地支援任务。He 274(原 He 177A-4)是由 He 177A-3发展而来的高空轰炸机,虽然德国对其不感兴趣,但亨克尔公司仍在法国舒斯尼斯的法曼工厂继续发展。结束后,该型机仍在法国生产并使用到 1953 年。He 277 则是 He 177B-0 的发展型,装有四台 1,750 马力的 DB603A 发动机,一共制造了 8 架。容克斯 Ju 290 和 Ju 390Ju 290 由 Ju 90 运输机发展而来,准备用于取代 Fw 200“秃鹰”,但由于生产能力所限,仅仅制造了 65 架(实际投入使用的更是只有大约 20 架,而 Fw 200 共生产了 276 架)。后来,为了报复盟军的大规模空袭,德国急需一种能飞越大西洋对美国本土进行空袭的远程轰炸机,因此容克斯公司尝试以 Ju 290 为基础,在其每侧机翼上再插入一台发动机并延长机身,这就是后来的 Ju 390。在试验飞行中,该机从法国起飞抵达了距离纽约 20 千米的地方,显示出良好的续航能力。但由于战况的发展对第三帝国越来越不利,保卫本土领空已经取代战略报复轰炸成为德国空军的首要任务,因此该机最终未能批量生产。梅塞斯密特 Me 264早在 1937 年,梅塞斯密特公司就开始设计一种四发远程战略轰炸机(代号为 P1061)。由于当时 Bf 109 和 Bf 110 战斗机的生产占据了优先地位,导致 P1061 的设计工作进展缓慢。直到 1940 年,考虑到美国参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德国空军部才向各飞机制造厂发出招标书,要求设计一种航程超过 12,000 千米的轰炸机(这样就能够从法国基地起飞,达到美国东部的目标),这使得看似奄奄一息的 P1061 计划终于看上去又有了一线生机。不久,该方案被赋予 Me 264 的编号。1942 年 7 月中旬,Me 264 原形机基本被成,准备经过试验后就在 10 月投入批量生产。但由于生产起落架和发动机的配套厂商在交付时间上出现了耽搁,导致 Me 264 直到该年底才首次试飞。此后,德国最高统帅希特勒又改变了轰炸美国东海岸的想法,认为用少数飞机轰炸美国东海岸的目标,不能在上产生有价值的作用,只能激起平民的愤怒和增加抵抗意志(这倒是一点没错!),因此命令将其用途转为海上运输机。这样,虽然 Me 264 计划仍在继续发展,但作为一种远程轰炸机实际上已经是不可能了。在希特勒的命令下,德国军方决定生产 3 架原型机,作为转型研究之用。但由于研发进度的一再拖延,战局的发展留给 Me 264 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少。随着法国被盟军占领,继续研制该机已经没有太大意义。更为不幸的是,仅有的一架 Me 264 的原型机又在 1944 年 7 月 18 日的空袭中被炸毁。因此,德国军方随即下令梅塞斯密特公司停止 Me 264 的发展,以便集中力量生产 Me 262 喷气式战斗机。不得不说下图16了。呵呵Ju EF-132 是容克斯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后的喷气式轰炸机计划。该机具有 35 度后掠的机翼,每侧机翼根部装三台喷气发动机,起落架为自行车式。为适应高空飞行,还设有一个五人密封增压座舱。1945 年初,该机已完成模型风洞试验,并制成了 1:1 木制模型。战后,工厂被苏军占领,与该机有关的图纸、模型、部件、设备以及设计人员也被强制带回苏联,继续进行研制。有意思的是,数年之后出现的苏联图-16 轰炸机与该机在大小、气动布局上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当然,由于航空动力技术的进步,图-16 无需再像 Ju EF-132 那样使用六台发动机,只用了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直至今天,年过半百的图-16 仍在俄罗斯空军中服役,如果从堪察加半岛起飞,图-16 完全可以在北冰洋上空用巡航导弹打击美国本土——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分析。事实上,今天俄军的图-16 已经不再承担轰炸职能。但不管怎么说,轰炸美利坚的设想终于在半个世纪后的地球另一端实现了。我爱7班的日志
34黄天泽提供:《特殊的兄弟》 杨孝文
热38已有 4345 次阅读&
日,美国飞行员查理·布朗少尉驾驶“老酒馆”号B-17F轰炸机对德国不来梅的一个兵工厂进行轰炸。轰炸任务成功完成,但“老酒馆”号遭到不少于十五架德国战机的攻击,损失了机尾炮舱,一侧机翼也严重受损。十名机组人员一人阵亡,另有六人受伤,安全返航比登天还难。昏厥的驾驶员布朗恢复意识时,轰炸机正在进行危险的俯冲,所幸他及时拉动操纵杆,飞机才恢复正常飞行姿态。不过,危机并没有过去。很快,一架德国战机径直朝他飞过来。但令布朗没有想到的是,这架德国战机并没有朝他们开火,飞行员一直向他打手势,还一路护送他们的轰炸机在北海上空飞行,看着其在诺福克的机场安全降落,才飞走。这件奇怪的事像谜团,一直困扰着布朗:德国飞行员为何违抗上级命令,放过这架严重受损的美国轰炸机?四十多年后的1987年,布朗开始寻找这位救了他一命的德国飞行员,以解开心中的谜团。在一份专门面向战斗机飞行员的报纸上,布朗登了一则寻人启事,上面写道:“寻找曾在日救了我一命的人。”布朗的救命恩人叫弗朗茨·施蒂格勒,战后他移居到加拿大。他看到了布朗的寻人启事。就这样,两个几十年来从未谋面的“敌人”走到了一起,真相最终浮出水面。见面时,施蒂格勒讲述了他为什么不向“老酒馆”号开火的原因:“随着距离的靠近,我看到满身是血的炮手,看到了机身上的遍体伤痕和机舱内陷入恐惧的美国伤兵,知道这架敌机已经失去了与我交手的能力。”当时,二十六岁的施蒂格勒已是纳粹的王牌飞行员,曾击落过二十二架盟军战机。如果再击落一架,便可获得骑士十字勋章。但就在这个时候,施蒂格勒想起了教官古斯塔夫·洛德尔上尉在他第一次执行任务前对他说的一番话——“荣誉高于一切。如果我看到或者听说你朝着一个跳伞的人开火,我就亲手毙了你。遵守战争的规则是为了你自己,而不是你的敌人。这种遵守能够保持你的人性。”最终,人性的力量战胜了对胜利的渴望。施蒂格勒回忆说:“在我看来,击落一架严重受损的飞机与朝跳伞的人射击没什么两样,我不能那么做。但我内心也有一份担忧,担心如此靠近敌人,但又没有开火的举动被同伴发现,最后会因叛国罪遭到指控。如果遭到指控,我将遭受怎样的命运可想而知。这时,我发现一个地面的德国炮塔在视线中出现,必须马上做出决定了。我拼命朝布朗打手势,示意他跟着我飞离德国领空。”布朗也对施蒂格勒说道,“老酒馆”号降落之后,他立即将德国飞行员不可思议的举动报告给指挥官。指挥官要求他不要将这件事告诉任何人,以免传开后产生不良影响。2008年,两位二战老兵相继去世,前后相隔不到六个月。施蒂格勒终年九十二岁,布朗八十七岁。在他们的讣告中,他们彼此将对方称为“特殊的兄弟”。
暑假教师必看的10本书
于永正: 有一种批评,叫“无声胜有声”
学生为什么一定要会午休?怎样午睡最健康?
老师说 | 这8个习惯居然影响这么大!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阅读。您的文章也很棒?请立即扫描二维码,使用微信发送消息给我们。1935年的冬天,是美国经济最萧条的一段日子。这天,在纽约市
一个穷人居住区内的法庭上,正在开庭审理着一个案子。站在被告席上的是一个年
近六旬的老太太。她衣衫破旧,满面愁容。愁苦中更多的是羞愧的神情。她因偷盗
面包房里的面包被面包房的老板告上了法庭。
法官审问道:“被告,你确实偷了面包房的面包吗?”
老太太低着头,嗫嚅地回答:“是的,法官大人,我确实偷了。”
法官又问:“你偷面包的动机是什么,是因为饥饿吗?”
“是的。”老太太抬起头,两眼看着法官,说道:“我是饥饿,但我更需要面包来喂
养我那三个失去父母的孙子,他们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饿
死。他们还是一些小孩子呀。”
听了老太太的话,旁听席上响起叽叽喳喳的低声议论。
法官敲了一下木槌,严肃地说道:“肃静。下面宣布判决?”说着,法官把脸转向老
太太,“被告,我必须秉公办事,执行法律。你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处以10美元的
罚金或者是10天的拘役。”
老太太一脸痛苦和悔过的表情,她面对法官,为难地说:“法官大人,我犯了法,
愿意接受处罚。如果我有10美元,我就不会去偷面包。我愿意拘役10天,可我那三
个小孙子谁来照顾呢?”
这时候,从旁听席上站起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他向老太太鞠了一躬,说道:“请
你接受10美元的判决。”说着,他转身面向旁听席上的其他人,掏出10美元,摘下
帽子放进去,说:“各位,我是现任纽约市市长拉瓜地亚,现在,请诸位每人交50
美分的罚金,这是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老祖母去偷面包来
喂养孙子的城市。”
法庭上,所有的人都惊讶了,都瞪大了眼睛望着市长拉瓜地亚。法庭上顿时静得地
上掉根针都听得到。片刻,所有的旁听者都默默起立,每个人都认真地拿出了50美
分,放到市长的帽子里,连法官也不例外。
按理说,一个老妇人偷窃面包被罚款,与外人何干?拉瓜地亚说得明白——为我们的
冷漠付费。他告诉我们,人和人之间并非孤立无关的,人来到这世间,作为社会的
动物,是订有契约的:
物质利益的来往,有法律的契约;
行为生活的交往,有精神的契约。
去年圣诞节平安夜那天,我带着儿子Carson去南海岸买圣诞节礼物,回来的路上,
在405下高速Jamboree路口等红绿灯的时候,儿子看见路边有一个流浪汉,就和我
说:天那么冷,今天是平安夜,我们给人家买个汉堡吃的钱好不好啊?我说Good,
就随手递给了孩子10美元的一张纸币,于是孩子就摇下了车窗,完成了这个心愿。
谁料想,就在我车子刚刚拐过路口之后,一辆警车对我拉响了警笛,让我靠边停
车,下来了一个白人胖警察,他丝毫不听我任何解释,给我开出了妨碍交通的罚
单。儿子当时委屈的就要哭出声来了。我一再安慰孩子,告诉他,爸爸会申诉的。
过了一个多月,我收到了来自法庭的通知,要求我按照指定的时间,出庭接受法庭
记得出庭那天是三月份,我当时正在拉斯维加斯去大峡谷,带旅行团的旅途中,急
急忙忙赶回来,也没有做什么准备,到了法庭,我到处找那个胖警察,没有看见一
个穿警服的,我心中暗喜,按加州的法规,如果警察不来,我就算自动胜诉了。可
还没等到我高兴,法庭书记员喊我名字的时候,我才搞明白根本就不是我想的那么
原来今天的程序,是法庭调查,法官给出了三个选项,第一条问我,愿意不愿意接
受罚单,我说不接受。法官又问了第二条,是否愿意上交通学校,可以不扣分,而
且不影响保险,我说也不愿意,最后法官说,那么第三条就是和警察当庭辩护,由
法庭裁决了,我说是的,法官说OK。
我以为当天就可以开庭,但是法官说,开庭审理必须要再约时间,法庭要给指控我
的警察留下准备的时间,按照程序,我需要先到法庭对面的窗口,缴纳本次罚款
248美元,如果我法庭败诉,则罚款罚没,如果我法庭辩论胜诉,法院会把这个金
额的支票退给我。就这样,法官就约到了5月9号,开庭审理我的这个交通违规案。
第一次在美国上法庭,接受美国警察的指控,心里有些惴惴不安,开庭的那天,我
提前半小时到达了法庭,临近开庭的时候,已经看到了不止一个警察到了庭上,给
我开出罚单的胖警察一脸严肃的坐在指控等待席的座位上,我在法庭完成了一切登
记的手续后,静静的坐在被告人的等候区那里。
在法庭大屏幕上传了我登记的个人信息后,法庭为我安排的翻译到了。一个中英文
都说的非常流利的美女翻译,她的水平非常好,完全做到了同声翻译。她核对了我
的个人信息后,在我的旁边坐了下来,她轻轻的告诉我,我只管表达我的观点,我
怎么说,她就怎么翻,她不可以提示我任何问题的。她提醒我,回答法官问题的时
候,要始终两个眼睛看着法官。不需要侧过来看着翻译说话,那样会被认为是对法
官的不尊重。
接下来,就是法官核对我的姓名,驾驶执照等个人ID信息,然后我和白胖子警察分
立两边,面对法官回答问题。法官陈述了警察开具的罚单内容后,问我是否是事
实,我答了YES。接着法官问,那你是否接受处罚,我说NO,法官问:WHY?然后我
就说了3点理由:
1,我儿子给流浪汉钱的时候,红绿灯开始变换,这个时候,我如果急速起步,会
给孩子的安全,包括靠近我车窗的流浪汉带来安全隐患;
2,这条道路有三条左拐的道,我当时停车的最左边的第一条道路上,后面没有尾
随的车辆,所以我认为我没有妨碍到别的车辆;
3,平安夜是上帝在圣诞节给每一个人送温暖和礼物的夜晚,我儿子Carson希望我
们替上帝给一个无家可归的人送上一个汉堡,这是他一个爱心的善举,如果因为这
个爱心导致的违章,受到了警察的处罚,我觉得会给这个年仅10岁的孩子心里蒙上
美女翻译的水平很好,基本上是同声翻译,我说完了,美女也就翻完了,然后法官
问了胖警察,当事人说的是否是事实的时候,胖警察顿了一下,然后说了一
声:Sorry,他接着和法官表示,他决定放弃对我的指控。这个时候,美女翻译侧
过头来,微笑着,轻轻的和我说了一句翻译之外的话:恭喜你,你赢了,也恭喜
Carson,孩子的爱心得到了一个好报。
法官大声的告诉我,今天的庭审,警察放弃了对你的指控,你赢了,我会签发文
件,很快你会收到法庭退还给你的支票。但是我认为警察也赢了,因为他通过这个
处罚,让你知道遵守交通的必要性,你在红绿灯信号转化的时候,是要立即按照信
号灯的指示去行驶的,他开出罚单,是行使他的权利。当然,上帝知道你起步晚了
几秒,是因为Carson的爱心,他要给穷人送汉堡的这个心愿,让上帝原谅了你。
听法官说到这里,看着法官对我慈笑的目光和胖警察对我善意的眼神,我内心里面
充满了愧疚和温暖,阿门,感谢上帝!这就是美国,一个普通人能够感受到公平的
社会,一个有法有情也有义的社会。
原载《羊城晚报》日
&&& “荣誉高于一切。如果我看到或者听说你朝着一个跳伞的人开火,我就亲手毙
了你。遵守战争的规则是为了你自己,而不是你的敌人。这种遵守能够保持你的人
&&& 日,美国飞行员查理&布朗少尉驾驶“老酒馆”号B-17F轰炸机对德
国不来梅的一个兵工厂进行轰炸。轰炸任务成功完成,但安全返航却比登天还难,
因为在此次轰炸任务中,“老酒馆”号遭到不少于15架飞机的攻击,损失了机尾炮
舱,一侧机翼也严重受损。10名机组人员1人阵亡,另有6人受伤。
&&& 驾驶员布朗也在交战中昏厥,当他恢复意识时,轰炸机正在进行危险的俯冲,
所幸他及时拉动操纵杆,飞机才恢复正常。
&&& 不过,危机并没有过去。很快,一架德国战机径直朝他飞过来。两架飞机距离
非常近,他甚至能看到对方的眼睛。但令布朗没有想到的是,这架德国战机并没有
朝他们开火,飞行员一直向他打手势。接着,还一路护送他们的轰炸机在北海上空
飞行,飞行了32公里后,看着其在诺福克的机场安全降落,才飞走。
&&& 这件奇怪的事像谜团,一直困扰着布朗:德国飞行员为何违抗上峰命令,放过
这架严重受损的美国轰炸机?
&&& 40多年后的1987年,布朗开始寻找这位救了他一命的德国飞行员,以解开心中
的谜团。然而,他甚至不知道这名飞行员是否还活着。在一份专门面向战斗机飞行
员的报纸上,布朗登了一则寻人启事,上面写道“寻找曾在日救了我
一命的人”。
&&& 布朗的救命恩人叫弗朗茨&施蒂格勒,战后他移居到加拿大温哥华。他看到了
布朗的寻人启事。就这样,两个几十年来从未谋面的“敌人”走到了一起,真相最终
浮出水面。
见面时,施蒂格勒讲述了他为什么不向“老酒馆”号开火的原因。他说:“随着距离
的靠近,我看到满身是血的炮手,看到了机身上的遍体伤痕和机舱内陷入恐惧的美
国伤兵,知道这架敌机已经失去了与我交手的能力。”
&&& 当时,26岁的施蒂格勒已成为纳粹的王牌飞行员,曾击落过22架盟军战机。如
果再击落一架,便可获得骑士十字勋章。
&&& 但就在这个时候,施蒂格勒想起了教官古斯塔夫&洛德尔上尉在他第一次执行
任务前对他说的一番话——“荣誉高于一切。如果我看到或者听说你朝着一个跳伞的
人开火,我就亲手毙了你。遵守战争的规则是为了你自己,而不是你的敌人。这种
遵守能够保持你的人性。”
&&& 最终,人性的力量战胜了对胜利的渴望。施蒂格勒回忆说:“在我看来,击落
一架严重受损的飞机与朝跳伞的人射击没什么两样,我不能那么做。但我内心也有
一份担忧,担心如此靠近敌人,但又没有开火的举动被同伴发现,最后会因叛国罪
遭到指控。如果遭到指控,我将遭受怎样的命运可想而知。这时,我发现一个地面
的德国炮塔在视线中出现,必须马上做出决定了。此时,‘老酒馆’号上满身是血的
炮手也已经对准了我,准备我一开炮,就作垂死一搏。做出决定之后,我拼命朝着
布朗打手势,示意他跟着我飞离德国领空。”
&&& 2008年,两位二战老兵相继去世,前后相隔不到6个月。施蒂格勒终年92年,
布朗87岁。在他们的讣告中,他们彼此将对方称为“特殊的兄弟”。
& 司徒雷登:帮中国引进文明的美国人|匹兹堡邮报
//喵眼观天下
来源:美国《匹兹堡邮报》
许多到中国的传教士都有这样的心志:要死在中国。因为“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
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这样的心志,是我们感到陌生的。
司徒雷登曾说自己“是中国人更多于是美国人”,此言不虚。早在1874年,司徒雷登
的父亲,一个名叫约翰o林顿年轻的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带着他的新婚妻子,远涉
重洋来到了中国杭州。夫妇俩在杭州传教长达半个世纪,直到去世,两人都葬在杭州。
司徒雷登1919年春天接手大学的时候,几乎是一穷二白:五间课室,三排宿舍,一
间厨房,一间浴室,一间图书室,一间教员办公室。
在司徒雷登的提议下,新大学命名为燕京大学。接着,他开始为大学寻找新的校
址。在他的回忆录中,司徒雷登记载了他寻找校址的过程:“我们靠步行,或骑毛
驴,或骑自行车转遍了北京四郊也未能找到一块适宜的地产。一天我应一些朋友之
约到了清华大学堂,其中一位朋友问道:‘你们怎么不买我们对面的那块地呢?’我
看了看,那块地坐落在通往颐和园的公路干线上,离城五公里,由于那里公路好
走,实际上比我们察看过的其他地方离城更近,因而十分吸引人。这里靠近那在山
坡上到处集簇着中国旧时代一些最美丽的庙宇和殿堂,并因此而著名的西山。”然
后,他远赴西安,找到了这块地的主人—山西督军陈树藩。在和陈树藩交涉的过程
中,司徒雷登显示出了他非凡的交际才能,他不仅让这位督军以六万大洋的极低价
格把这块地让了出来,还把其中三分之一的款项作了奖学金。
这仅仅是司徒雷登非凡社会活动能力的冰山一角。燕京大学属于私人教会大学,建
校初期没有政府的资助,除了一小部分学费收入外,学校约85%的资金都来自私人
捐助。在司徒雷登任燕京大学校长的27年里,他十数次往返美国,为燕京大学筹集
到大约250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成了燕大主要的经济来源。连大军阀孙
传芳也曾给燕大捐了2万银元。1917年-1918年,燕大总预算为3.5万美元,有87%来
自教会捐助。1937年-1938年预算为21.5万美元,教会捐助达14%以上,美国私人捐
司徒雷登在燕大的另一大手笔是成功争取到了美国铝业大王近两百万美元的巨额遗
产捐款,利用这笔基金,他说服了哈佛大学与燕京大学合作,于1928年春成立了哈
佛燕京学社,建立哈佛燕京图书馆。虽然哈佛燕京学社的北京部分在1952年后被关
闭,但其在美国的机构一直运作至今,为汉学研究以及中美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
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学术成就。时至今日,我们仍能看到的三联书店出版的哈
佛燕京学术系列丛书,正是该机构赞助出版的。
在办学理念上,他秉承“因真理得自由而服务”的校训,认为大学的核心就是自由,
思想自由、学术自由,他认为大学就是给学生以选择自由。他明确地说:“保持中
国的民族自由及其优秀的民族文化与实现太平洋的和平及全人类的进步事业是绝对
分不开的。”
在他的努力之下,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燕京大学就成了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
最高、环境最优美的一所高等学府,并跻身“世界知名大学”之列。燕园内名师云
集,国文系有顾随、容庚、郭绍虞、俞平伯、周作人、郑振铎等人,历史系则有钱
穆、陈垣、邓文如、顾颉刚等人,哲学系则有洪谦、冯友兰、张东荪,政治学家有
萧公权,等等。其中任何一位,都令后来几十年的中国学人,难以望其项背。而费
孝通、雷洁琼、冰心、侯仁之等等,则都是燕京大学出来的学生。二战时,中国驻
世界各大城市的新闻特派员,90%是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中国最早的社会
学系,也诞生在这里。
司徒雷登是一位谦卑而善良的基督徒。先后作为燕大学生和教员的冰心这样描述自
己的校长:“你添了一个孩子,害一场病,过一次生日,死一个亲人,第一封短简
是他寄的,第一盆鲜花是他送的,第一个欢迎微笑,第一句真挚的慰语,都是从他
而来的。”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他和华北地区英美人士一同被日军关押在山东潍县集中营
(长老会乐道院),二战期间,日本在山东潍坊建立了一座外侨集中营——“乐道院
集中营”(潍县集中营)。作为国内最大的集中营,潍县集中营曾关押过2008名外国
侨民,其中不乏国内外知名人物。这里有美国第二任驻华大使恒安石;巴黎奥运会
400米冠军埃里克o利迪尔;蒋介石顾问雷振远、山东大学创始人之一赫连博士、齐
鲁大学教务长德位思。另外,美国《时代》、《生活》周刊的创始人鲁斯和诺贝尔文学
奖获得者赛珍珠,也在潍县集中营度过了童年时光。
日,司徒雷登踏上了回美国的飞机,离开这片他生活了50年并深深热爱
过的土地。
可叹这位为了燕京贡献大半生的异国人,在回国前才有机会回去(杭州)看望亲人
墓。谁知,这竟是最后一眼,今后再无机会。
尽管他为燕京大学募得巨款,但从未为自己留下一点什么。他一生简朴,素无积
蓄,由于没有在美国国内工作,也没有社会保险。
1952年,辞去大使职务后,生活来源仅有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理事会每个月发
给的微薄退休金,生活相当拮据,晚景凄凉。燕大有钱,但司徒雷登本人却没钱,
他很少买衣服,袜子和内衣上都是补丁,哪怕1946年到1949年当过驻华大使,到了
晚年仍是一文不名,无任何积蓄,寄居在亦生亦友的傅泾波家中,在美国连立锥之
地都没有。当大使时,月薪为1000美元,但他又要拿出相当一部分捐献给燕京大
学,作为建校之用,确实素无积蓄。
回到美国后,因为他长期在中国,没有在美国工作过,所以没有社会保险,而且年
老体衰,工作的机会已经没有了。司徒雷登的夫人艾琳o司徒雷登(路爱玲),早
在日就病逝于北京。司徒雷登的儿子杰克也出生在中国北京,后来在密
西西比州的一个小城当牧师,收入很低,没有能力照顾父亲。幸好,美国的一家慈
善机构——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理事会”每月提供给司徒雷登600多美元的退休金。
其实,在回国3个月后司徒雷登即中风卧床,晚年的司徒雷登在一次中风后偏瘫了
13年,因经济窘迫,请不起人服侍,病中生活和护理完全靠傅泾波一家悉心照料,
连上厕所、洗澡也得全靠傅泾波帮助。待傅泾波体力不支、气力不济时,便叫自己
的儿子傅履仁(美国首位华裔陆军少将)来帮忙。1962年9月,司徒雷登在华盛顿
一家教会医院悄然去世,终年86岁。
1962年9月在他临终之前,他给秘书留下了两个遗愿:一是将当年周恩来送他的一
只明代彩绘花瓶送还中国;二是将他的骨灰送回中国,安葬在燕京大学的校园内,
与妻子为邻。司徒雷登的妻子路爱玲日病逝于北京,就安葬在燕京大学
关于傅家,其实能写的也很多,只捡和本篇相关的吧。傅泾波1900年出生于北京,
祖上是满族正红旗,早年傅泾波就读于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后成为司徒雷登的秘
书。在司徒雷登死后,傅泾波将其骨灰捧回,希望将来可以将其合葬于燕京大学司
徒夫人的墓地。然而这一合情合理的愿望与要求竟然在其有生之年未被实现。事实
是,直至今天,仍没有被实现。1973年,傅泾波受邀访问中国大陆;1982年傅泾波
访问台湾;1984年再次访问中国大陆;日傅泾波在美国去世,临终前
嘱托其子定要将司徒雷登之骨灰送归故里,可叹傅家两代人心心念念的就是将司徒
雷登的骨灰送回大陆安葬燕京,然,终不得愿。
晚年长期照顾司徒的傅泾波及其女儿傅海澜回忆,这位给自己起了个中国姓的老人
家晚年常常望着中国的方向,身在美国心却盼着回中国,在他心底,他仍执拗地以
中国为家,哪怕这个国家如此深地误解着他甚至伤害着他。他精心地保存着所有跟
中国有关的对象,卧室墙壁上四处挂着燕京大学的照片。
据统计,从1919年到1952年,燕大办学仅33年,注册的学生达9988名,为中国培育
了一大批高水平人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各学科带
头人超过100人。“二战”时,中国驻世界各大城市的新闻特派员,90%以上是燕大新
闻系毕业生。“二战”结束,在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受降仪式,中国派出的3位
记者均出自燕大。1979年邓小平访美,代表团21人集中了当时中国的精英,其中燕
大毕业者竟达7人之多……
20世纪最伟大的超级间谍科尔贝
( 00:07:45)
原载《世界军事》2006年12月,杨航编译
  二战中,因为他提供的情报,使欧洲战事提前结束,使日本海军遭到致命打
击。半个世纪的尘封过后,近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和美国媒体,纷纷以显著的
版面刊出这段惊人的历史真相: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潜伏在纳粹德国外交部的
间谍,向盟国提供了上至德军作战方案、日本海军作战部署,下至纳粹大屠杀真相
等价值不可估量的情报。美国国务院在解密这些情报时评价说,这些情报挽救了无
数人的生命,他是二战秘密战线上伟大的英雄!他,就是20世纪神秘的超级间谍——
弗里茨&科尔贝。
纳粹外交部里的天才特工
  1900年,科尔贝出生于柏林。1939年,他进入德国外交部工作。外交部是纳粹
德国政府的中枢机构。科尔贝在部里的职位并不高,只是个中下层官员。
  科尔贝的上司名叫卡尔&理特尔,是外交部与纳粹军方高层的联络员,他的大
办公桌上,放着大量军事行动细节、外国间谍活动、秘密谈判等等机密文件。每
天,科尔贝帮着理特尔整理收到的电报,并编写摘要,之后,再负责将电报或文件
销毁。科尔贝利用各种机会窃取绝密情报。
  有时,他会偷偷地把文件带回家,并把它们复制下来,开始的时候,是靠手抄
写,后来又改成拍照。因此,他知道纳粹预计的盟军登陆地点;知道V2型飞弹的制
导装置在何处制造;知道日本军队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所有基地……
  公务员的工作要求科尔贝加入纳粹党,但他顶住了压力,坚决没有加入。为
此,他一直没有得到出国和晋升的机会。
直到1943年8月,他才得到了一个公务旅行的机会——前往瑞士首都伯尔尼任外交信
使。科尔贝意识到这是个传递情报的绝佳机会。于是,他把办公室的门从里面反
锁,脱下裤子,把两个装满绝密文件的大信封绑在大腿上,又用内裤套住。15日晚
8时20分,他搭上了前往伯尔尼的火车。他随时可能被抓住,但是他很侥幸地躲过
  日,瑞士伯尔尼英国领事馆,一个神情惊惧的德国人,悄然走进
使馆,指名道姓要见情报部门最高负责人,情报官员立即将其带进武官亨利&卡特
怀特上校的办公室里。
  卡特怀特冷冷地看着这个额头直冒虚汗、自称是纳粹德国外交部高级官员的
人,扫了一眼他带来的自称是绝密情报的文件。内容实在太惊人了,英国上校根本
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他立即断定:这是纳粹设下的一个圈套!于是冷冷地指着办
公室的门喝道:“这位先生,别把我当傻瓜,我知道你是一个想让我掉进陷阱的双
重间谍,我不会上当的,请你立即滚出去!”满脸通红的德国人,一把拿过桌上的
文件,赶紧离开了英国领事馆。
  半个世纪后,历史证明这位英国上校的愚蠢,他赶走了一条送上门来的“大
鱼”。日,这个被英国人武断拒绝的德国人,决定到美国人那里试一
把。不过,这次他悄悄地委托一位德裔医生--侨居瑞士的反纳粹秘密斗士科切尔&
泰勒,先跟美国人接洽。
泰勒医生紧急约见了美国战略勤务办公室(中情局前身)驻瑞士伯尔尼的联络官吉
拉德&迈耶尔,急切地告诉他,有一位身居柏林纳粹德国外交部要职的朋友,愿意
把绝密情报送给美国人。迈耶尔同样将信将疑,但他不像英国人那样一口就回绝
了,而是决定当晚安排美国战略勤务办公室驻伯尔尼最高长官杜勒斯,与这个德国
官员碰一次面。
  杜勒斯和迈耶尔在伯尔尼一套专供间谍接头的秘密公寓里等到半夜,来访者准
时出现了。这是一个40来岁、个头不高、偏瘦、秃头的男子,他谨慎地自我介绍,
他叫弗里茨&科尔贝,曾在纳粹德国国家铁路局工作过,后调任德国外交部,先后
驻南非和西班牙。他坚决反对希特勒和纳粹,但直到目前为止一直苦于无法与盟国
方面取得联系。他说,实际上他目前的职务是外交部国防军联络官卡尔&里特尔博
士的助手。
  里特尔博士,负责外交部与纳粹所有武装力量之间的联络沟通,能接触到所有
的作战计划,知道军队调动、空军行动、艇秘密战,以及整个欧洲德国占领军的行
动情况,所以他本人才有机会接触到德国国防军通过外交部递交的所有重要文件,
特别是能看到德国国防军呈交给纳粹外长里宾特洛甫,最重要、最敏感的绝密文件。
  更重要的是,他还能接触到德国情报局的绝密情报,因为纳粹德国情报局的间
谍,往往披着纳粹德国驻世界各地的使馆、领事馆外交官的合法外衣工作,所以绝
大多数的绝密情报,都是通过外交密电发回柏林的,而这就意味着他可以看到任何
对盟国有用的绝密情报。
  为了证实他所说的一切,科尔贝出乎意料地掏出一卷微型胶卷,当即就递到杜
勒斯手上,并且告诉他这是他偷偷拍下的186页纳粹德国外交部绝密文件。
  杜勒斯问科尔贝,是否是德国境内反纳粹组织的秘密斗士成员。科尔贝回答,
他不是,虽说他认识一些反纳粹人士,但他基本上是单独行动。
  杜勒斯接着往科尔贝身边靠了靠说:“说真的,我们现在没法证明你是不是双
面间谍。”这次科尔贝非常冷静地回答说:“如果你没有这种怀疑的话,我还觉得你
太天真了呢。我现在确实无法证明我不是双面间谍,但这也是我之所以带来如此绝
密文件的原因。”
日凌晨3时,科尔贝悄然离开了,他发誓说一定会跟美国战略勤务办公
室保持联络。美国情报专家立即对科尔贝带来的情报进行了仔细研究。他们先是激
烈争论科尔贝会不会是纳粹德国设下的一个圈套,但他们最后断定:这是货真价实
的纳粹德国绝密情报。这些情报随后被迅速送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手中,他一眼就
看出这些情报是真的,立即指示把科尔贝发展成美国安插在德国境内最重要的间谍。
  美国战略勤务办公室决定:正式启用科尔贝作为潜伏在纳粹德国外交部里的美
国间谍,代号“乔治&伍德”。
  科尔贝返回德国柏林后,开始为盟国搜集绝密情报。
  1943年10月,他再次前往瑞士,和第一次把微型胶卷塞在裤腿里的业余手段不
同,这次他大胆地把秘密文件堂而皇之地塞进他将要递交的外交邮袋里。在火车
上,尽管也被盖世太保搜查过好几次,但没有人敢动他的外交邮袋。顺利抵达伯尔
尼后,他悄悄取出秘密文件塞进他的大衣口袋里,投送完外交邮袋后,掉头就跟杜
勒斯秘密接头去了。
  科尔贝第三次前往瑞士,跟杜勒斯接头途中充满了惊险。一般乘火车从柏林到
瑞士的伯尔尼,只需18小时,但由于盟国空军已经在白天开始对德国进行轮番轰
炸,除了装有防空火炮的希特勒专列外,其它火车只要看到盟军的飞机一出现,就
只能赶紧靠边停下,或者只在夜间行进。这样,到瑞士需要花好几天的时间。当
然,危险也就大得多了,不可预测的局面随时都会出现,当火车好不容易驶抵瑞士
边境时,科尔贝不得不和其他乘客一样,站在纳粹秘密警察面前接受仔细的搜查与
询问,这次,他们对科尔贝产生了怀疑。
  科尔贝冷冷地告诉秘密警察说,他是外交部的秘使,然后把外交官护照和文件
重重地丢在办公桌上。秘密警察打开文件夹,取出一个大信封,信封口是红色的蜡
封,上面盖着一个纳粹徽章。
  科尔贝的气势镇住了秘密警察,他们也确实不敢擅自打开外交公文信封,只好
把科尔贝放行了。吓出一身冷汗的科尔贝,赶紧逃进火车站的男厕所,把自己反锁
在洗手间里,他取出大信封,打开后取出里面套着同样有印章的小信封。这个小信
封才是真正的外交文书,外面的大信封装的就是准备送给杜勒斯的秘密情报。
  杜勒斯和科尔贝都觉得这样情报传递方式太危险了,而且每3个月才能乘火车
碰头一次,也实在是太误时效。科尔贝想到一种新方式,就是通过第三者向伯尔尼
的亲属寄贺卡,这种特殊的贺卡印有科尔贝自己发明的密码,其中部分是根据他喜
欢的音乐来安排的。
  科尔贝后来也通过另外一些渠道向杜勒斯传递情报,其中一人是经常往来于柏
林与瑞士的信使,还有一个是在瑞士边境购有乡村别墅退休的德国外交官。此外,
他还曾托一些钟表商,把微型胶卷装在表盒里偷偷运往瑞士。纳粹德国的绝密情
报,就这样被源源不断地送到美国人手中。
  一次又一次的冒险,科尔贝把1600多份头等纳粹机密文件送交到盟军手中,这
些文件所涉及的内容,上至德国军队作战方案和日本海军作战序列,下至纳粹大屠
杀真相等无可估价的情报,无所不包,让盟国获得了不可估价的重要情报。正是这
些情报最终奠定了科尔贝成为20世纪超级间谍的基础。
那么,科尔贝到底获得过哪些情报呢?从解密的文件看,科尔贝搜集的情报可谓包
罗万象:有纳粹德国V-2火箭研制进程,纳粹德国阴谋入侵希腊,日本军队的部署
位置,都柏林间谍案内幕,西班牙向纳粹德国偷运军品,纳粹在匈牙利偷偷审讯被
俘的盟军飞行员,纳粹大屠杀真相等等。
  此外,科尔贝还提供了纳粹德军的大量情报:美国从驻中立国爱尔兰纳粹特使
发出的一份绝密电报中得知,德军开始装备一种可以跟踪盟国舰队行动,并随时与
纳粹潜艇部队取得联系的秘密电台;从纳粹德国驻马德里使馆发出一份绝密电报中
得知,西班牙独裁者弗朗西斯科,已经违背了保持中立的承诺,正向纳粹德国秘密
提供大量用于炼钢的原料;从驻阿根廷布宜诺艾利斯德国使馆的绝密电文中获悉,
德国间谍已经得知一个巨大的船队离开美国亚特兰大港,目的地是英国!盟军在接
到科尔贝的情报后,赶紧下令舰队改变航线,从而避免了陷入纳粹德国潜艇&狼群&
围攻、全军覆没的命运。
  不仅如此,科尔贝还提供了许多关于日军的情报。如他将一份完整的日本帝国
海军战斗序列的绝密情报,交给美国海军,从而让美国海军按单消灭了太平洋上的
日本海军舰只。更重要的是,美国据此破解了日本海军的通讯密码,从而使美国海
军在太平洋战争几次决定性的战役中,战果辉煌。
  还有,科尔贝曝光的最高级别的纳粹间谍,是其安插在英国驻安卡拉大使馆内
一个代号“西赛罗”的间谍。战后,英国反间谍部门终于查清,这个间谍就是英国驻
土耳其大使休伊&侯赛因,此人常常利用他的上司在使馆里弹钢琴的时候,偷偷拍
上级的绝密文件。这一间谍案于1952年被好莱坞拍成电影《五个指头》。
  科尔贝还提供了关于纳粹德国大屠杀方案的情报:从德国被占领区法奸皮埃
尔&拉瓦尔发出的绝密电文处得知,此人正要实施一项逮捕并处决所有被占领土抵
抗组织成员亲属的剿杀计划。科尔贝是第一个让盟国知道纳粹对欧洲犹太人进行系
统大屠杀的人,因为他提供了一份有关纳粹德国下令屠杀罗马8000个犹太人的绝密
  二战期间,科尔贝一共向盟国提供了1600份情报,这些情报要用几个巨大的盒
子才能装下,摞起来足有10米高。而这些情报的价值,美国政府后来给予的正式评
价是:这些情报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缩短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时间。
  日,德国一个反纳粹地下组织暗杀希特勒未遂,结果数千名秘密
成员被杀。杜勒斯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科尔贝的任何消息,还以为他已经被盖世太
保逮捕并处决了。让杜勒斯喜出望外的是,几个星期后科尔贝奇迹般地恢复了与他
的联系,并且继续向盟国提供情报。
  二战后,科尔贝隐姓埋名,从此踪迹全无。后来,有人说他做了商人,但谁也
不知道他在哪里,二战期间盟国的超级间谍似乎就这样永远消失了。50余年间,没
有任何公开文件、出版物或者影视作品中提到过科尔贝,只有叛逃到前苏联的英国
间谍菲尔比在他的自传中隐约透露说,二战期间,盟国曾从德国外交部的一个朋友
那里获得过极具价值的情报。
日,弗里茨&科尔贝以貌不惊人的成衣和电锯代销商的身份在瑞士伯尔
尼去世。在他的葬礼上,出现了两位神秘客人,他们以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名义向逝
者敬献了一个花圈,随后又悄悄地离开。
但是,没有任何国家和机构公开承认他在二战中做出如此大的贡献。许多德国人甚
至认定他是纳粹分子,但科尔贝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没有丝毫后悔,他最后留下的话
是:“一切为了德国和德意志民族,总有一天会有人理解我的良苦用心。”
出于保密原因,二战后的50余年里,人们根本不知道曾有过一个如此伟大的间谍。
2000年6月,美国中央情报局解密1600份绝密情报档案后,德国《明镜》周刊最先将
他的功绩报道出来,这位被美国中央情报局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重要的间
谍”才浮出了水面。随后,一位法国记者开始对科尔贝进行详细的调查。写成《弗里
茨&科尔贝——第二次世界大战或最重要间谍》一书,引起整个德国的关注。书中写
道:“他不是叛国者,希特勒才是叛国者……”
2003年9月,德国政府举办仪式工,表彰曾经被认定的“叛国者”的科尔贝的功绩。
&&&&&&& 花年华:肯定苏联卫国战争不应贬低同盟国的贡献
来源:共识网作者:花年华 &/plus/search.php?typeid=11&keyword=花年华&
starttime=-1&channeltype=-1&orderby=sortrank&kwtype=1& 1646次点击:我要评
论 &#pinglun&
在苏联与盟国之间有分歧;其实,在美英内部也有分歧。这本来很正常。可是在我
们所受的教育中总是把正常的意见分歧意识形态化,真是个陋习。
&  ——读《李海文:优秀的历史著作应该是有细节的》有感
  当莫斯科正在进行规模空前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阅兵时,我读了《李海文:优
秀的历史著作应该是有细节的》(以下简称李文)。李文是共识网借新版《师哲回忆
录》发布对作者的访谈。访谈由师哲身份引出中苏关系以及对苏联的评价是很自然
的,但是作者借肯定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的英勇和胜利而贬低同盟国的作用就值得
  她说:
  “你们想想,美国、英国什么时候开辟的第二战场?1944年。苏联什么时候开始
扭转战局的?1943年,斯大林格勒扭转战局。美国、英国看到了这个战局已经扭转
了,他们才开辟第二战场。”
  不错,从时间上看,所谓的“第二战场”(1944年)是晚于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1943年),但是是否犹如李文意指的那样:英美等国坐等胜利果实、“下山摘桃子”
呢?这难免让人把它与苏联红军攻击日本关东军之役与日本投降之间的关系一比,
究竟哪个更像是坐等机会、“下山摘桃子”?
  首先,同盟国(除了主要美英之外还有加拿大、法国等)开辟第二战场不等于之
前同盟国就没有战事。事实上,自德国1939年入侵波兰,英国就成为了德国的敌
人,而那时的苏联还是希特勒的合伙人,1940年希特勒在入侵西欧之后对英国进行
了接连几个月的狂轰滥炸、逼迫英国投降。尤其是在1941年12月日本袭击珍珠港、
美国被迫宣战之前,可以说英国差一点就要被德国真的打垮,而美国,特别是太平
洋舰队也差点全军覆没。这哪里有一丁点李文意指的坐等机会呢?即使这样,从美
国参战开始,到1944年同盟国发起登陆作战之前,美英等盟国已经发起了一些列重
要的作战行动(包括北非、意大利和太平洋),牵制和极大地削弱德国力量,因此可
以说正是由于同盟国的有力配合才使得苏联赢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至于说到扭转战争局势,从苏德战场来说,斯大林格勒的确是这样;但是如果
从整个二战,希特勒还横扫欧洲战无不败气势之时,在轮到英国时却止步不前,难
道不也是扭转战局吗?在北非,蒙哥马利阻击沙漠之狐隆美尔不也是扭转战场局势
的吗?在太平洋战场,1942年中,美海军将计就计在中途岛击沉两艘日军航母、使
日军遭受巨大损失不再具有优势,不也是扭转局势?在瓜达尔卡达尔岛,双方持续
几个月肉搏,以美军取胜告终不也是扭转战局吗?
  的确,斯大林一直催促甚至抱怨美军不能如其所意很快开辟第二战场(实际指
同盟国从大西洋岸发起对法西斯德国登陆作战),在苏联与盟国之间有分歧;其实,
在美英内部也有分歧。这本来很正常。可是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中总是把正常的意见
分歧意识形态化,真是个陋习。
  进行登陆作战,没有充分准备等于自杀是起码常识。当时英国早已经几乎被打
得趴下来,更不要说从海上登陆、突破希特勒已经建起来的大西洋堡垒。战争初期
德国潜艇几乎封锁了大西洋,美国支援的运输船队和物资损失惨重。美国国内战争
物资生产、兵力训练也得有个过程。美英军事力量和物资供应部署还必须照顾太平
洋地区(请李海文注意,那里才是中国所在地!)等等都是显而易见的常识。
  登陆作战的风险还可以从德国始终没能入侵英国说明。1940年,德国在入侵西
欧后,几乎把伦敦都炸平了,但是英国绝不投降(据说有一次丘吉尔接获一个劝降
电报,老丘只回了一个字“呸”),希特勒也拿他没办法!因为登陆作战毕竟不同陆地
有回旋空间。我们不能自己不懂还总对别人指手画脚。
  战争总是要死人的,为什么英美国家领导人就那么怕死人呢?这就涉及到为什
么要打仗了。英美国家领导人即使在战争状态也不是说死多少人都可以算在敌人身
上、因此心安理得的。在联军企图进入地中海时,为了减少牺牲,盟军在尽力争取
把守直布罗陀海峡的、已经投降德国的法国贝当部队投诚(遭戴高乐极力反对),丘
吉尔却说“只要让我们过去、我可以给他‘爬过去’”(大意)。艾森豪威尔宁可放弃占
领柏林的荣誉,目的就是为了少死人。
  其实,李文中有这样一个段落:
  “比如彭德怀打仗,他就主张拼。你们看刘伯承的传记里,在抗日战争的时
候,刘伯承和彭德怀有争论。刘伯承是军校毕业的,他认为打仗应该是一种艺术,
应该是以付出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他就不主张硬拚。”
  已经很好解释了盟军策划的被誉为最伟大的登陆作战,所以一拖再拖,就是为
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因为死人多不等于贡献大,更不是死人多就更光荣。
  还需要补充的是,早在发起登陆战前,欧洲战场的制空权已经完全被美国掌
握,德国的失败已经不远了。
  李文还说:
  “我碰到过一个学者,她就研究斯大林的,她在美国,她跟我说:斯大林什么
都好,但是二次大战这个损失太大了。我跟她说:对,法国损失不大,不都投降了
吗?法国当时的维希政权不是宣布巴黎是不设防的城市吗?如果没有苏联这么坚持,
二次大战能不能够胜利?”
  李文还给我们讲了麦克阿瑟带儿子逃跑、丢失菲律宾的故事,说明美国鬼子可
耻,企图反衬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可贵:
  “美国什么时候参战的?它是从1941年日本袭击珍珠港以后才开始参战,在41到
31年这十年时间,是谁坚持的?是我们中国人坚持。等到日本人横扫东南亚,你看
看东南亚,麦克阿瑟带着儿子坐着船跑了,他将7万将士丢在菲律宾,投降了。”
  但是我要说的是,虽然贝当投降了、但敦刻尔克撤退保存了有生力量;即使法
国沦陷了,但是英国也没有屈服。苏联坚持了、中国也坚持住了,因为中国、苏联
有辽阔的国土;英国也坚持了,因为英国与德国隔着大海(还值得指出的是在英国坚
持的时候,苏联是观战;到苏联坚持时,英国是极尽全力支援!)。能不能坚持住是
有条件的,坚持下去都是好的,但是不能只看见自己吃的苦,贬低别人的痛苦和牺
牲。关于战争中的失地,苏联西部大片地区不是也损失了吗?1947年,胡忠南进攻
陕北时,延安不也被占领了吗?土地失去了可以再夺回来,人死永远就没了。
  至于说到麦克阿瑟逃兵的故事,事实是,战争开始后,菲律宾政府一直要把麦
克阿瑟的妻儿送到安全地方去,但是老麦一直不同意,直到罗总统下令要他去澳洲
接受新任务才走的,而且走的路上险象环生,差一点就死掉了。美军在菲律宾的失
败不在麦克阿瑟,麦克阿瑟也宣布了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为的是减少平民伤亡),
但把兵力撤退到了巴丹岛坚守,遗憾是麦克阿瑟一直无法得到援兵。老麦不是孬
种。倒是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军舰上签署日本投降仪式时,老麦请那位留下来接替
他指挥、后来不得不帅部投降日军的将军在胜利方首先签名。这才叫“看谁能笑到
最后才笑的最好!”
  最后,还必须指出,德国入侵苏联之前,希特勒与斯大林签订了秘密条约、瓜
分波兰;在德国攻入波兰时,苏军从波兰背后插上一刀,甚至还将大量波兰战俘(都
是军官等精英分子)秘密杀害(卡廷事件)。当希特勒进攻波兰、二战爆发,英国立
即宣布对德国进入战争状态、与德国成了交战国,而苏联呢?苏联当时是帮凶的角
色!所以,希特勒的“背信弃义”不等于斯大林一开始就站在正义一边!
责任编辑:黄南
&&&&&&& 刘仲敬:红色孤将林彪
来源:共识网作者:刘仲敬 &/plus/search.php?typeid=11&keyword=刘仲敬&
starttime=-1&channeltype=-1&orderby=sortrank&kwtype=1& 1541次点击:我要评
论 &#pinglun&
刘少奇垮台后,毛泽东只能依靠周恩来和林彪主持文武事务。两人的精神状态都不
太好,林彪尤其需要药品维持。他在这种情况下急欲夺权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但不
能排除他的亲信和亲属可能想利用他的力量。
&  林彪是五四运动想要解放的那种内地新青年的典范,从参加学生运动开始,
最终通过黄埔军校投身革命。
&&&&&&& 黄埔军校是速成班性质,以政治教育为主,其他以后自学。林彪还没有毕
业,北伐就开始了。他在叶挺麾下作战,这支部队的政治保护人是张发奎。蒋介石
清党后,粤军陷入了一种石达开式的情绪,怀念广州根据地的好日子。共产国际决
定顺水推舟,利用他们收复广州,重建苏联军援路线,于是产生了著名的南昌起
义。林彪以中级军官身份随军南下,在高级指挥官逃亡殆尽后投入朱德所部,跟随
朱德来到井冈山。红*军的组成非常复杂 ,叶挺、林彪这种前国军军官的素质比毛
泽东和贺龙召集的江湖好汉强得多,但在混乱环境内筹款求生的能力反而更差,所
谓鱼游浅底遭虾戏。*朱德后来说有些事只有毛泽东干得出来,就反映了长征期间
共产国际拨款时断时续的后果。毛在这个时候绝地反击,大概不是偶然。江湖好汉
-业余军人和正规列宁主义者-党务官僚的阶级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特殊之处,
也是毛泽东得以上台的主要原因。国军前军官在这种环境中处境尴尬而孤立,最容
易遭到怀疑和清洗。政治保卫局并没有冤枉他们,毕竟从事实上看,他们叛徒的可
能性确实是最大的。其他人都已经没有退路了,他们却可以合理地指望蒋介石著名
的宽厚。等不到长征开始,这种军官或杀或逃,已经所剩无几,百色起义的主将李
明瑞就是典型。侥幸长命的极少数,往往是托了国军进攻根据地的福,才逃出了政
治保卫局的虎口。林彪不属于这两类,因为他和毛泽东结成了各取所需的联盟。毛
在军事方面还是有自知之明的,看准了他需要一个林彪这样的人。毛林联盟控制了
总前委,永远结束了朱德的政治和军事生命。毛泽东获得了一方诸侯的地位,林彪
第一次获得政治决定权。
  张闻天以共产国际钦差大臣的身份,赶走了毛泽东及其富农路线。林彪迅速抛
弃了老朋友,倒向更加缺乏军事经验的新领导,护送他们一起踏上逃亡之路,指挥
了沿途的几次战役。他在长征路上企图阻止毛泽东卷土重来,却没有成功。暧昧的
状态只有斯大林才能解决,他最终决定支持毛泽东。林彪知趣地交出了兵权,改任
红军大学校长。在此期间,毛泽东对他非常猜忌,甚至公开指责说,王明背着他跟
林彪联系。毛泽东自己说林彪很有战术天分,但别人也这么说,他反倒不高兴。如
果抗战没有及时爆发,他的前途将会极其危险。抗战导致八路军人数的急剧扩张,
速度比国军和日军快得多,对原有军官和抗日青年都形成了巨大的正向激励。他在
抗战期间指挥了几次偷袭,最多时能够击毙数百名日军。这些事件对日本的军事行
动影响甚微,却暴露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内部的奇妙关系。毛泽东讨厌林彪的平型关
战役,不逊于讨厌彭德怀的百团大战,说明他的眼光和识见确实高人一筹,也说明
他确实没有任何原则可言。他正确地指出,这种战斗除了使自己感觉更正确以外,
没有什么军事意义。八路军没有跟日本人作战的能力,应该渗入国民党遗弃、日本
人又没有占领的大片真空地带,在那里建立组织和扩充军队,改善共产党在未来的
决策地位。他对自己的判断异常自信,甚至敢于对抗斯大林的决策。在共产党的政
治生态场内,这事几乎等于玩命。林彪经过几次试验,对日本人的战争素质有了一
定的认识,开始转向军队的扩充和军官的培训,默然放弃了原先的冲动。毛泽东对
他在抗日军政大学的工作非常满意,给予了特别的礼遇。
  林彪经过国军防线时遭到哨兵误伤,一度前往苏联治病,回国后继续扩军练
兵,等待战争结束。共产党军队在抗战期间的壮大,他的贡献甚大。毛泽东在延安
的整风运动,他几乎没有参加。这种做法在党内非常出格,但毛泽东绝不是不能隐
忍的人。只是存档总有读档的时候,毛泽东也不是那种记性不好的人。干部整训正
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突然传来苏联出兵东北的消息。毛泽东向闪电一样迅速地做出
反应,立刻停止运动,解放正在改造的干部,把他们派到最危险的地方去,同时向
美国人、苏联人和国民党表示友善和忠诚,希望借用他们的交通工具,尽快运送干
部和军队。美国人同意用飞机给他们运兵,接收华北各地。苏联开放了他们占领的
东北和朝鲜,通过大连港接应山东渡海而来的八路军。国民党的态度取决于各地的
要人。卫立煌的战区对他们一向友好,掩护了晋察冀边区的建立。阎锡山的战区戒
心很重,引起了最初的冲突。傅作义的战区以前非常友好,人送外号“八路半”,现
在却舍不得平绥铁路的战利品,以致反目成仇。林彪奉命协同高岗,进驻苏联占领
的东北。这里经过日本人的多年建设,号称东方鲁尔区,年产飞机上千架,军事工
业超过了关内各省总和的两倍以上,质量更不是大后方山沟里的小厂所能比拟的。
东北兵员吃大豆成长,人高马大,面对喝稀饭吃小米的关内士兵,犹如俄罗斯水手
出现在南印度港口,看待后者的警察如同看待小孩。
  国共双方都看到了东北的重要性,但形势显然不利于国民党。苏联为共产党开
放了海陆三路,国民党依靠的营口和葫芦岛远不能跟大连相比。他们姗姗来迟,主
要的资源已经掌握在对方手中。仅仅苏军第一、第二方面军移交的武器就包
括:3700门火炮、迫击炮和掷弹筒、600辆坦克、861架飞机、1200挺机枪、680座
各种军用仓库、松花江舰队的船只。曾克林后来回忆说,他们在苏家屯仓库“先后
拉了三天三夜,拉出步枪两万多支、轻重机枪一千挺、还有一百五十门各种口径的
迫击炮、野炮和山炮」。不仅装备了自己和到达东北的其他部队,而且还向山东运
送了一批武器弹药,仅子弹和炮弹就有五百多万发。”大连兵工厂日夜开工,将重
型炮弹送往华中,否则徐州的战役是根本不可能展开的。除此之外,林彪还获得了
一份厚礼:关东军宿将老兵和日本技术人员。由于日本在“满洲国”推行的全方位高
层次建设,这批宝贵的人力资源比阎锡山在太原招募的数千退伍日军重要得多。山
西的日军只是战时的军人,只有个人的军事素质可以利用。林彪的日本人不仅数量
多得多,而且包括了军人和各类技术员,能够提供一个工业社会的完整支持。新的
战争一旦爆发,这些资源就会给林彪一方投下决定性的砝码。
  日的《纽约时报》日,日本外务省调查局局长加藤松平
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向外界公布:日本前关东军官兵及其家属,一共有14万人或被
迫留在东北中共军中服役,或滞留在中共控制区内生活;有教授士兵开炮打枪的,
有教授飞行技术的,有跟随部队做出战术指导的,也有驾驶坦克和国军直接交战
的。例如满铁技术员家庭的孩子砂原惠参加了土改、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中村义
光留在第四野战军第二野战病院。1949年,东北军工部留用的技术人员186人中,
日本人就有103人,超过50%。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军起源于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
练成大队的林弥一郎部,这支关东军的王牌集体加入东北民主联军时,计有飞行员
20名、机械师24名、机械员72名以及其他各类地面保障人员近200人。林弥一郎在
回忆录《我与中国》当中说:他筹办了东北航空学院,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大抵是他
的门生。这段因缘构成了日中和平友好协会的传奇,林弥一郎后来担任该会会长。
林彪对这些日本人关爱有加,甚至为了照顾他们的饮食习惯,把珍贵的大米留给他
们吃,让自己的战士吃高粱米。当然,这些战士大部分也是东北本地青年,在日本
统治下接受了比内地较好的教育和军事训练,在自己的学校和军队里早已习惯在大
米的问题上让着日本人。四野百万大军当中,只有几万人是关内和苏联派去的外来
  周恩来于日在接见日本代表团时说:“我们很感激一部分日本人,
他们在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医生、护士、技术员参加了解放战争,这些更增强了我
们与日本人民缔结友好关系的信心。日本的军国主义确实是残酷的,但协助我们的
日本人民有很多。” 日中日邦交正常化当天,中村义光就提笔给周总
理写信,要求补发或归还他们的奖章。他在信中说:“突然给总理同志写信,请原
谅我的失礼。日,那是我们日从上海港返回舞鹤港以来,
苦苦等待19年中日建交的一天。因为,我们从中国返回日本以来,19年来一直被歧
视的生活中稍稍被解放出来,期待着至少能够过上光明的生活。
  “离开中国时,中国政府保管、回收了曾经发给我们的东北、华北、华中、西
南(及对个别人发放的西北,海南岛)等解放纪念章。现希望能够按约定,把这些纪
念章再次交给我们这些同志。这纪念章应该是我们为中国革命付出的青春奖赏。我
们绝对不会要求特权与养老金,而是希望现在毫无顾忌地向子孙讲述我们曾是在中
国工作过的,是伟大革命的一部分的参与者这一事实当作话题,当作最大的骄傲。”
  第一封信发出后,中村和战友们又历经9年时间反复申请和要求,中国方面经
过慎重研究,决定补发当年收回的奖章和纪念章。由于历经文革的动乱,许多单位
保存的奖章已不复存在。经各方面努力,按原样制作数千枚补发给日本战友,满足
他们的正当要求和热切愿望。
  制作完成后,两箱由当年受中国空军之邀来华访问的原四野东北航校教官、
《航七会》会长林弥一郎乘飞机带回日本,另两箱则用船运回日本交给“回想四野会”
事务局局长中村义光,随后“回想四野会”组成了“中国解放纪念奖章授给事务局”。
中村义光担任授给局长。经过极端认真地核发、登记会员、发表调查,审查合格后
方开始分发,除病亡,联系不上者外,共1560名日本战友重获证章。
 * 尽管日本人给林彪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但他最可靠的支持者仍然是苏联老大
哥。高岗用老干部习惯的直率语气说:“‘勾子(屁股)’靠着苏联,只要把脸面前海
上陆上几个口子一堵,东北就是我们的了!”和谈很快破裂,新的战争应验了高岗的
预见。* 毛泽东和林彪只需要讨论次要的细节问题,诸如四平该不该坚守,锦州和
长春谁更重要之类,重要问题有斯大林同志和苏联军官负责,基本上是稳操胜券
的。列多夫斯基后来说:“苏联政府在苏军解放了满洲之后,便取将满洲交与中国
共产党人之手的方针。合约所订苏军撤离满洲的期限一到(日本投降后三个月),国
民政府遂决计向满洲派遣其部队,意在占领苏联红军撤离区域,但是莫斯科不允许
国民政府向旅顺、大连和中长铁路(原中东铁路)派遣兵力;不允许从地方居民中进
行部队改编和警力扩充,使得国民政府失去了组建和使用国民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的
可能性。苏联政府还宣布,原服务于日本关东军的工矿企业以及其他设施,皆作为
战利品属于苏联。部分企业设备还被运往苏联境内。”(《事件参与者的文
件与证据:在中国命运之中的苏联和斯大林》,А.列托夫斯基著,莫斯科,1999年
出版,第9页) “苏共授意中共向满洲派遣自己的军队——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来,即
日,中共在派遣到满洲军队的基础上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另说,1945
年1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其兵力来源是地方游击武装和
被中共控制的八路军,人数将近100万人(另说27万人。),使得中共得以开展武装
斗争攫取满洲政权,并以此为主要根据地依托在全中国展开与国民政府的权力角
逐。”(《事件参与者的文件与证据:在中国命运之中的苏联和斯大
林》,А.列托夫斯基著,莫斯科,1999年出版,第9页)
  1947年年初,斯大林派遣装甲兵、航空兵、炮兵顾问和坦克、装甲、运输车支
援退守松花江北岸的林彪,一举扭转了战局。列多夫斯基说:“东北民主联军在满
洲战役结束之后,其主要任务就是以此地为主要后方确保军事战役,旨在占领中国
北部和其他地区。此外,满洲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从这里,并且通过
这里从苏联接受武器弹药和粮食物资等。特别是,恢复中国北方直至通往长江的铁
路甚为关键。苏共派遣大量工程技术人员前来协助恢复中长铁路的运输。苏联专业
技能极高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仅帮助满洲的中共政权恢复铁路建设,还帮助他们修
建和修复了很多民用设施。” (《事件参与者的文件与证据:在中国命运
之中的苏联和斯大林》,А.列托夫斯基著,莫斯科,1999年出版,第70页)1948年,
苏联专家顾问团进驻东北。哈巴罗夫斯克和弗拉基沃斯托克的军事专家为林彪制定
战役计划,阿穆尔河的太平洋舰队的军舰配合林彪的攻势。(《:苏联与
满洲革命根据地》,О.波利索夫著,莫斯科,1957年版,137页)他们往往一去不复
返。В.杰里岑说:“在一个居民点上,一发炮弹击中一种一辆汽车,3名苏联军事顾
问阵亡,一名中校,两名少校。翌日,在同一地点,切廖姆什金上尉触雷身亡。仅
在1948年12月,旅顺苏军野战医院便救治了15名苏联军事顾问,他们都是因参加与
国民党军队的战斗而负伤的。” (《燃烧的中国》(莫斯科,2003年,278页)1946年7
月至1947年6月,在中共军队中的苏联军事顾问(包括军官和士兵),就有102人阵
亡,700人受伤(不包括受伤后死亡的)。此外,在上个世纪40年代在中共军队进攻
沿海港口的战斗中,苏军还出动军舰掩护港口工人的日常作业,以及从保护苏联源
源不断地给共军输送弹药和补给船只。共军内战中所需要的一切几乎全部来源于苏
联。另外,几乎每支中共部队都配备10名左右的苏联顾问,协调各个部门的行动和
保证战斗分队的效率。(В.杰里岑,《燃烧的中国》,莫斯科,2003年,286-285页)
毛泽东深恐林彪在关键时刻坐失良机,一再要求面见斯大林。斯大林不愿公开接触
他,只派米高扬到西柏坡视察,幸好米高扬的判断对毛泽东有利:“1948年年终,
中国共产党人的战斗行动展开迅速,进展良好。在中国北部进行了决战。得到了我
们全部给予中国的、70万日本关东军武器的中国革命军,向北京方向的中国中心挺
近。”( А.列托夫斯基文集,54-55页)
  1949年2月,毛泽东向苏联借债3亿美元,希望苏共提供日常必需品、石化产品
和汽车(他提出的具体数字是3000辆)。这些物资大部分都要交给林彪。他表示:“3
亿美元是我们的请求,我们不知道,你们是否会给我们这个数额,或多或少,假如
你们不给,我们也不会生气。” (В.杰里岑,《燃烧的中国》,莫斯科,2003年,279
页)“中共的领导人甚至表示希望从1949年开始在随后三年的时间里分期得到这笔巨
款,并说,他们将来会连本带利偿还这笔债务。” ( А.列托夫斯基文集,73页)周
恩来望苏联提供反坦克武器和重型坦克。苏联代表答复说:“我们原则上同意帮助
组织军火生产和派遣顾问,但是关于高射炮和反坦克炮,我无可奉告,有待禀告莫
斯科考虑。”( А.列托夫斯基文集,71-72页)不久,周恩来又要求提供“钢轨、液化
石油气、大约5000辆汽车和其他产品。” ( А.列托夫斯基文集,71-72页) 1949年6
月28日,斯大林决定提供3亿美元的贷款,年息为1%,每年6000万,分5年提供,部
分贷款以军用物资和交通工具的形式支付。( А.列托夫斯基文集,85-88页)他还
说:“我们还准备向你们提供上海黄浦江江面的扫雷援助,包括专家(我方很多)和
扫雷艇。我们还可以向满洲政府出售几艘扫雷艇,并且在大连、旅顺和弗拉基沃斯
托克为扫雷培养中国水兵&&&&&&提供40架歼击机&&&&&&建立海军,打捞中国近海的
沉船,并协助修理&&&&&&建一个飞机装配厂,我们可以给你们最先进的战斗机,想
要捷克的,想要俄国的都行,目的就是你们用这些飞机培养自己的空军干部。 ”(
А.列托夫斯基文集,85-88页)。
  1949年下半年,林彪的混合部队席卷华中华南。次年夏天,战争基本结束。林
彪的身体太差,乘机要求解甲归田。他对朝鲜战争态度消极,对毛泽东给他的众多
官爵也不感兴趣。他名义上是政治局的第六号人物,实际上连出席会议的时间都不
多。庐山会议以前,他主要的活动就是养病。庐山会议其实也是毛泽东拉他参加
的,后者需要一个能够替代彭德怀的人选。林彪从此担任国防部长和军委副主席,
但日常事务多半由他的亲信邱会作、黄永胜等人操持。他私下对毛泽东的评价甚
低,但在公开场合始终高调拥毛。刘少奇企图将大饥荒的责任归诸毛泽东一人,他
却声称一切错误都是因为大家没有正确理解毛泽东的话。刘少奇垮台后,毛泽东只
能依靠周恩来和林彪主持文武事务。两人的精神状态都不太好,林彪尤其需要药品
维持。他在这种情况下急欲夺权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但不能排除他的亲信和亲属可
能想利用他的力量。蒙古上空的坠机事件迄今仍然是谜,当局事后编辑的反林彪材
料似乎只能证明他早已看透了毛泽东,却不能证明他有具体的谋反活动。当然如果
真有这样的秘密活动,当局不肯公布要害证据也并不值得意外。
责任编辑:花满楼
吴法宪谈九一三事件(一)
( 06:21:14)
&&& 日晚八时,周恩来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我参加了。周恩来在会
议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在召开四届全国人大之前,先召开九届三中全会。全会
要补选中央委员,如姬鹏飞等。还要补选一名中央政治局常委,因为陈伯达倒台了。
&&& 开完政治局会议,已经是9月12日凌晨1点左右了。我回到西山住地,告诉陈绥
圻,快要召开三中全会了,看样子还得准备在会议上再作一次检讨,所以要很快再
写出一个检讨来。由于当时我们所有的文件,包括前两次检讨稿,都保存在空军大
院的家里。因此我告诉陈绥圻,准备第二天回大院,开始准备九届三中全会上的检
&&& 9月12日起床,吃过午饭,我就和陈绥圻及秘书张启尧等人一起乘车下山,回
到了空军大院。我按照周恩来前一天晚上的指示,开始阅读中央政治局印发的、周
恩来准备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好在讨论时提出意见。陈绥圻
则是根据我的吩咐,开始找我过去的两次检讨,准备写新的检讨的材料。
&&& 看完《政府工作报告》,我想再抽出一点时间来处理一些空军的事情。当时空军
正好在召开航校工作会议,于是我约王辉球和当时主管训练工作的副司令员薛少卿
一起,在晚饭后找八航校的校长和政委谈话,解决他们干部之间的团结问题。我们
一起到了办公楼的三楼,找他们谈话。然后,我看还有时间,就又会见了刚刚从部
队调来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的六个指导员,想解决一下空政文工团里的派性和团结问题。
&&& 就在与空政文工团六个指导员谈话中间,大约是当晚的11点钟,周恩来突然打
电话来问我:“是不是调了飞机到山海关机场。”我回答说:“没有。”周恩来再次追
问我:“究竟有没有?”我说:“绝对没有。”但周恩来仍然告诉我:“还是要查一
查。”我说:“好!”
&&& 放下电话,我立即打电话到空34师,问师长时念堂有没有调飞机到山海关机
场。出乎我的意料,时念堂告诉我,三叉戟专机被调到山海关去了。并说:“是胡
萍副参谋长调去的。”我立即感到有问题了,因为平时任何专机的调动,都必须经
过我来批准,但是这次三叉戟的调动情况我竟然不知道,而且是周恩来亲自查问过
来的。我立即问:“胡萍在哪里?”时念堂回答:“在西郊机场。”
&&& 我立刻要胡萍听电话。胡萍向我解释说:“是飞机改装以后的试飞,所以没有
报告。”我又追问:“为什么要飞到山海关,而不去别的地方?”胡萍没有答复。我
告诉胡萍,飞机要立即调回北京。胡萍答应说:“好。”
&&& 可是过了五分钟,胡萍就打来电话说:“飞机发动机故障,正在检修。”我当即
告诉胡萍,飞机修好了立即回北京。
&&& 放下胡萍的电话,我马上打电话给周恩来,报告了我和胡萍通话的情况,以及
我要胡萍立即把飞机调回北京的措施。周恩来表示同意,并指示,飞机返回的时候
不准带任何人到北京。我又立即把周恩来的这一指示传给了胡萍。
&&& 过了不大一会儿,周恩来又打电话找我,告诉我说:“叶群给我打来电话,说
副帅要到大连去转一转。我问她有没有调飞机去,叶群说‘还没有调飞机,等一会
儿,我给吴胖子打电话,要吴胖子调飞机过来’。可能她很快就会给你打电话,先
不要答应她,你就说要请示我。”
&&& 不久,叶群果然给我打来电话说:“林总要到大连去,让胡萍来一下,如果你
能来也好。”我说:“胡萍因病正在住院,再说他的飞行技术也不好,还是让时念堂
去吧?”叶群不同意,说:“时念堂不熟悉,还是让胡萍来吧,他又不是什么大
病。”我告诉叶群说:“调动飞机的事情,我不能决定,要请示总理。”
&&& 同叶群通完电话,我又立即打电话,把这些情况报告了周恩来。我请示周恩
来,说我要立即到西郊机场,去进一步追查飞机调动的问题。周恩来同意了。
&&& 放下电话,我就带着秘书张叔良、警卫员薛邦喜,直接从办公室去西郊机场。
这时,大约是9月13日凌晨零点左右。
*到清晨2点多钟,周恩来又打来电话问我在那里,我说还在西郊机场。周恩来说:
“我叫杨德中到你那里来。”我说:“好。”杨德中随后就赶到了机场,和我在一起。
我明白,这是不信任我了。*
&&& 我到西郊机场时,胡萍还没有回医院,正在和空34师龙副参谋长谈话。见到
我,龙副参谋长就走了。接着,我问飞机调动的情况,胡萍说的还是和电话里说的
一样。正在这个时候,周恩来又打电话到西郊机场,告诉我说:“林彪已经和叶
群、林立果乘车离开了北戴河,车正在往山海关机场方向开去,临走的时候还开枪
打伤了警卫人员。”
&&& 接到周恩来的电话,我顿时感到问题严重了。我估计,车从北戴河到山海关机
场,需要个把小时,我就要秘书张叔良打电话到山海关机场,找到三叉戟飞机驾驶
员——空34师副政委潘景寅。我在电话里命令潘景寅:“要绝对忠于毛主席,飞机绝
对不能起飞,不管什么人命令都不能起飞。”当时在电话里,潘景寅满口答应。
&&& 但是,当我打电话把潘景寅的表态报告周恩来时,他却告诉我说,林彪、叶群
已经上了飞机,而且飞机已经起飞了。这大约是9月13日凌晨1点钟。周恩来要我注
意看飞机的航向,注意它往哪里飞,降落在任何地方,都要报告他,他准备去和林
彪谈话。我问周恩来要不要准备飞机。他说:“你准备一下吧。”我当即要34师准备
了两架飞机,因为随周恩来去的还会有警卫部队。
&&& 我一直在雷达监视器前关注着飞机的动向,并随时向周恩来报告。林彪等人乘
坐的三叉戟飞机一开始向西飞,然后慢慢转弯向北飞去。当飞机开始向西飞的时
候,我要胡萍用34师指挥所的报话机,不停地向飞机喊话,命令潘景寅向北京飞。
可喊了大约15分钟,潘景寅不作回答。这些情况,我都及时报告给了周恩来。
&&& 当飞机飞到了赤峰附近的时候,我想到在赤峰附近有我们的歼击机部队,就问
周恩来要不要把三叉戟拦截回来。周恩来说:“这要请示毛主席。”过了一会儿,周
恩来答复我说:“毛主席不同意,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 到9月13日凌晨两点多钟时,周恩来又来电话问飞机到了什么地方。我说:“已
经快出国境了,离中蒙边界只有100公里。飞机高度只有3000公尺,快看不见了。”
很快,飞机就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了。我立即报告了周恩来,说飞机已经飞出国界,
雷达看不见了。
&&& 不久,周恩来又来电话说:“绝不准有任何飞机到北京来,如果有飞机飞到北
京来,你我都要掉脑袋。”我说:“请总理放心,我绝对保证,如果有飞机到北京
来,我会拦截,并把它打掉。”周恩来表示同意。
&&& 我当即打电话给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李际泰,向他传达了周恩来的命令,要他
打开所有的雷达进行警戒,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一架飞机飞向北京,如果有飞机飞
来,就拦截,并把他打掉。
&&& 紧接着,周恩来下达了禁航的命令,命令全国所有的飞机一律不准起飞,如果
要起飞必须要有毛泽东、周恩来、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五人的联名命令。
&&& 我又立即打电话向北空的李际泰、沈空的张雍耿传达了禁航的命令。其它军区
空军,我要空军司令部调度室作了传达。当时我找司令部参谋长梁璞没有找到,因
为国庆节即将来临,他到天安门组织国庆节预演去了。命令是由司令部一个值班的
副参谋长负责传达的。
&&& 随后,我又向空34师的时念堂当面作了交代,34师在西郊、南苑、沙河三个机
场的飞机,绝对不准起飞,要立即传达禁航的命令。
&&& 到清晨2点多钟,周恩来又打来电话问我在那里,我说还在西郊机场。周恩来
说:“我叫杨德中到你那里来。”我说:“好。”杨德中随后就赶到了机场,和我在一
起。我明白,这是不信任我了。
*这时,时念堂来电话报告说:“毛主席那里的警卫部队,要派人进机场,给毛主席
打野兔子吃。”我立即报告了周恩来,周恩来说:“都什么时候了,只好叫他们去打
一次,以后不要再这样了。”我把周恩来的这个指示向时念堂作了传达。*
&&& 到清晨3点多钟,时念堂报告我说:“有三个人到了沙河机场,要直升机起
飞。”我当即命令:“不准起飞,如果起飞就把它打下来!”我立即把这件事报告了
周恩来。周恩来表示同意,同时要我查一查,这三个人究竟是谁,是地方的还是部
&&& 不久,直升机强行起飞了。我报告周恩来说:“飞机飞向南口方向,我已经命
令张家口的歼七飞机准备起飞拦截。如果直升机飞向国界,就把它打掉。”周恩来
表示同意我的处置。
&&& 当直升机飞越南口和怀来时,我又向周恩来报告了一次,飞机飞到张家口附近
时,我请示周恩来说:“飞机已经由歼击机跟踪,如果再向北飞,就把它打掉。”周
恩来表示同意。以后,直升飞机开始在张家口上空盘旋,又经宣化、怀来、南口,
飞回到沙河上空,并有向西郊机场飞行的趋势。我向周恩来报告说:“看样子是要
在西郊机场降落,但是万一飞向北京市里,我就把它打掉。”周恩来立即表示同意。
&&& 放下电话,我和杨德中一起走出候机室,来到室外,遥望天空,这时已经可以
隐约地看到飞机了。但是过了一会,飞机并没有在机场降落,而是向东飞去。我向
周恩来报告说:“我已经命令由空20师来接替空7师继续跟踪。”周恩来说:“好!”
&&& 这以后,直升机又开始向怀柔方向飞去。我打电话报告周恩来,说:“如果飞
机向海外飞行,或者向大连方向飞行时,我就命令跟踪的歼击机把他打掉,主要是
怕飞机飞往南朝鲜。”这些周恩来都表示同意。
&&& 这时,周恩来已经派了李德生到空军司令部指挥所了解情况和“协助指挥”,梁
璞也回到了指挥所。
&&& 当直升机从张家口往回飞的时候,我已经查明了直升机上的人有一个是周宇
驰,但还是不清楚其他的人是谁。他们乘坐的汽车上留有一双鞋,还有一大包美
金。这些情况,我都及时地报告了周恩来。
&&& 上午6点多钟,直升机迫降在怀柔地区。这时我才彻底查清,飞机上除了周宇
驰以外,还有于新野和李伟信。驾驶员一共两人,机长陈修文。当飞机飞到张家口
上空时,周宇驰命令陈修文往乌兰巴托方向飞行,但陈修文机智地骗过对方,飞回
了北京,结果被周宇驰发现,开枪打死了陈修文。直升机降落以后,周宇驰、于新
野自杀,李伟信被捉。在监视这架直升机的过程中,杨德中始终同我在一起。
这时,时念堂来电话报告说:“毛主席那里的警卫部队,要派人进机场,给毛主席
打野兔子吃。”我立即报告了周恩来,周恩来说:“都什么时候了,只好叫他们去打
一次,以后不要再这样了。”我把周恩来的这个指示向时念堂作了传达。
*接着,江青来到人民大会堂。她也同黄永胜和我紧紧握手。她手里拿了一副扑
克,要张春桥、黄永胜和我一起在东大厅打牌。我当时很奇怪,都什么时候了,还
打牌!是想试一试我们的心情吗?反正我心里没有鬼,打就打!就这样,我们四个
人一起打牌,结果我和黄永胜一头赢了。江青看我们没有异常的表现,就出去了。*
&&& 这之后不久,周恩来打来电话问我:“空军还有那些单位,你认为是没有把握
控制的?”我回答说:“除了上海的空4军、空5军以及广空以外,其它各军区空军,
我都比较有把握。”周恩来接着告诉我说:“已经决定对空军的机场、海军的码头各
进驻陆军一个营,以保证安全,防止外逃。”我表示同意,并希望立即这样做,周
恩来说:“好!”
&&& 到了中午12点,我看在西郊机场没有什么事情了,就向周恩来请示,是不是可
以回去了。周恩来说:“你在西郊机场再待一会,我派李德生到西郊机场来协助
你,回头我再通知你怎么办。”李德生不久就到了西郊机场。到了中午12点半,周
恩来通知我和李德生、杨德中一起到人民大会堂。离开西郊机场之前,我跟李德
生、杨德中商量,让胡萍先回301医院,并派我的车送胡萍。
&&& 9月13日下午1点多钟,我同李德生、杨德中一起到了人民大会堂。周恩来、张
春桥已经先到了,他们两人同我紧紧地握手。然后周恩来说:“政治局准备集体办
公,周恩来、张春桥、姚文元、黄永胜、吴法宪在人大会堂,李先念、李德生、李
作鹏、邱会作在京西宾馆,康生、江青在家里,汪东兴保卫毛主席。”
&&& 接着,江青来到人民大会堂。她也同黄永胜和我紧紧握手。她手里拿了一副扑
克,要张春桥、黄永胜和我一起在东大厅打牌。我当时很奇怪,都什么时候了,还
打牌!是想试一试我们的心情吗?反正我心里没有鬼,打就打!就这样,我们四个
人一起打牌,结果我和黄永胜一头赢了。江青看我们没有异常的表现,就出去了。
&&& 不久周恩来进来,要黄永胜准备一下全军的作战部署,同时要我准备一下空军
的战备资料,准备晚上开会研究。另外,他还要我们通知副总参谋长阎仲川和总参
作战部的人员也一起来参加研究。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精神,我要张叔良打电话告诉
空军作战部和雷达兵部,要他们立即准备空军的战备情况和防空作战预案,向我汇报。
&&& 9月13日下午6点,雷达兵部的一个处长向我汇报了雷达兵的部署情况,并带来
了作战防空部署图。我听完汇报以后,又进一步考虑和准备意见,准备晚上向周恩
来和黄永胜汇报。
&&& 晚上9点钟,周恩来召集黄永胜、我、阎仲川和总参作战部的人一起开会,先
听取阎仲川的汇报,然后又听了我的汇报。听完汇报,黄永胜提出,南口方向没有
部署部队,这是一个空隙,应该立即调一个师去加强南口的防御。这一措施经毛泽
东批准后,马上进行了实施。
&&& 会议上,周恩来和黄永胜都认为,空军现在的防空部署比较恰当,特别是对苏
联的防空作战部署很好,不要再作变动,主要是提高警惕,防止空袭,防止飞机外
逃。要作具体的布置,包括空军、海军、民航的一切飞机都不准起飞,不许再有一
架飞机外逃,要坚决堵住一切漏洞,坚决守住空中防线。
&&& 会议开完,已经到了9月14日凌晨3点半了。周恩来要黄永胜和张春桥、姚文元
一起住在西大厅,要我和他自己一起住在东大厅。然后,我们就各自进入自己的房
间休息了。
&&& 日上午起床以后,我首先在电话上向空军司令部指挥所传达了周
恩来的指示,并要求空军指挥所再清查一次,禁航的命令是不是落实了。我还再三
告诫他们,无论如何,绝对不准再跑一架飞机。不久,空司来电话请示,各个航校
是不是可以在本场上空进行训练飞行。我说:“绝对不行,要坚决执行禁航的命
令。如果有那个飞机起飞了,要拿领导是问。”
*我大概找出了林彪、叶群和林立果以及其他人的遗体。至于飞机,大部已经烧
毁,只能看到散布在草地上的残骸。从残骸上看得出,飞机在迫降时是右机翼先着
地,然后引起油箱起火的。*
&&& 9月14日下午3点,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召集张春桥、姚文元、黄永胜和
我一直研究全国、全军的情况。研究以后,由周恩来亲自通过电话,将我们研究决
定的部署传达到各个大军区。
&&& 9月14日晚上9时,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召集政治局会议,向政治局报告
了防空作战和保卫首都的部署,以及派陆军部队进驻空军、海军机场和码头的决
定。政治局的同志一致表示同意。
&&& 我在会议上提出,应当向全军发一个电报,说明派陆军部队进驻机场、码头,
是为了协助空、海军和民航保卫机场、基地,各部队不要发生误会,不要认为陆军
是去监视空、海军的,以免增加矛盾,引起不愉快。空、海军的同志应当欢迎陆军
的进驻,陆军也应同空、海军多商量办事,双方要很好地协作,共同完成保卫机场
和码头的任务。周恩来和黄永胜都同意这个意见。于是,黄永胜当场找来总参的一
个同志草拟电报,交周恩来审改后,交由中央政治局的全体同志传阅,然后送毛泽
东批发。毛泽东立即就批发了这个电报。大约在9月15日凌晨2点,会议结束。政治
局的同志仍然分住两处休息,大家都没有回家。
&&& 1981年我来到济南以后,听空军的同志告诉我,当年陆军进驻空军机场以后,
有的地方不仅不允许空军的人出入机场,甚至连上街买菜都不允许,以至连日常生
活都发生了困难。这样做未免有些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轰炸机飞行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