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镜头和af尼克尔镜头头的区别

尼康尼克尔镜头详解-广角镜头比较与选择
我的图书馆
尼康尼克尔镜头详解-广角镜头比较与选择
尼康尼克尔镜头详解-广角镜头比较与选择通过这些年大量新的发布,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选择。广角镜头很长时间来一直是尼康的强项——事实上这些年也已经迎头赶上,所谓广角尼康长焦佳能的说法早就是历史——很多用户面对丰富的广角镜头选择有些无所适从——或者说因为它们都很优秀,各有所长,选择就会有些困难。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你简单论述关于尼康广角镜头的选择思路。在具体谈及镜头之前,我想先就广角镜头的使用谈几点基本认识。广角镜头确实可以拍摄更大的视角,然而广角镜头的存在价值并不是去拍摄尽可能广的画面。广角镜头不能被单纯用于“拍到”,这种使用方法会带来相当糟糕的照片。 事实上,广角镜头的主要使用方法在于它距离景物更近所引入的透视效果。使用广角镜头的诀窍在于离拍摄对象近,更近。当拍摄宏大场面时,在近景包含吸引视线的景物通常会带来更好的。因此,广角镜头绝不是用来拍摄“远处”的场景,而是要寻找那些眼前的风景。此外,对于广角镜头而言,角度的改变,或仰或伏,都可能带来非常不同的效果,这是广角镜头的魅力所在。如果你不曾使用过广角镜头,那么最好能有机会尝试一下。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广角镜头。很多标准变焦镜头的焦段范围都覆盖到了24mm,这是一个相对较广的焦段。如果你不是那种非常喜欢广角效果的人,那么没有必要去购买一支广角镜头。虽然很多人说风景摄影必须使用广角镜头,其实24-35mm往往是风景摄影更常用的焦段。因此,我建议你能够找机会先试一下,再决定是否需要广角镜头。目前,尼康在产广角镜头主要包括:AF 14mm f/2.8D EDAF-S 20mm f/1.8G ED *AF 20mm f/2.8DAF-S 24mm f/1.4G ED *AF 24mm f/2.8DAF-S 24mm f/1.8G ED *AF-S 28mm f/1.8G ED *AF 28mm f/2.8DAF-S 14-24mm f/2.8G ED *AF-S 16-35mm f/4G ED VR *AF-S 17-35mm f/2.8D IF-EDAF-S 18-35mm f/3.5-5.6G ED *AF-s-S24-70mmf2.8 ED VR*在这个列表中,带*号的是2007年之后上市的镜头,属于针对数码相机进行了充分优化的新一代镜头,都是AF-S G型镜头。而其余镜头都是数码时代之前设计的镜头,尤其是f/2.8D定焦镜头产品线,有不短的年头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建议在这些带*号的镜头中进行选择。广角镜头选择的几个问题定焦与变焦:选择定焦还是变焦总是一个争执不完的问题。尼康的f/1.8定焦镜头画质出色,价格相对合理,是非常优秀的定焦镜头选择。然而,14-24mm f/2.8的画质也并不逊色,堪称一款极为经典的镜头。我个人认为,在定焦与变焦的选择上主要还是看对于重量、焦段和光圈的喜好。定焦镜头体积小、重量轻,光圈大,利于暗光拍摄以及星空拍摄等场景,但是焦段固定,不够灵活。变焦镜头拥有非常强的便利性(16-35mm焦段极为实用),但是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尤以14-24mm镜头为甚),并且最大光圈通常比定焦镜头小2-3档,不利于大光圈拍摄场景。光圈可能依然是定焦与变焦镜头选择的核心因素。对于并不熟悉广角镜头的读者我建议你选择变焦镜头,理由是你可能根本不了解自己喜欢的视角,而这种事情必须要通过体会才能了解,而变焦镜头是你找到视角的最佳手段。视角:对于广角镜头,1mm的焦段差距就会带来很大的视角改变。很多人问到底应该选20mm还是24mm。这个问题没有任何人能回答,只有你自己。了解自己的视角喜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购买一支变焦镜头,拍摄一段时间照片,然后在Lightroom中筛选自己使用的焦段,由此你就会知道自己最喜欢的视角。一般来说,24mm是目前“标准”的广角——这句话的意思是,28mm都有点不好意思在今天被称作“广角”,而35mm我更愿意把它纳入标准的范畴,虽然理论上35mm也属于经典的广角。假如你觉得24mm还不够广,那么在定焦中你就选择20mm;假如你觉得24mm很难驾驭,那么兴许28mm才更适合你。喜欢广一些还是长一些,还是请你自己通过变焦镜头来获得直观的体验。光学素质:自然,任何镜头都必须考虑光学素质。广角镜头的光学弱点一般是较大的畸变、较差的边缘锐度表现以及较明显的暗角。好的广角镜头能够尽可能在这些弱点方面做到出类拔萃。在所有AF-S G型尼康广角镜头中,14-24mm是变焦镜头的画质之王,这支镜头的画质超越了f/2.8D定焦镜头。而AF-S G定焦镜头的画质都非常优秀,选择定焦镜头可能更多需要考虑的是视角而不是光学素质。尼康广角镜头的选择广角变焦镜头:有三支变焦镜头可供选择,分别是14-24mm f/2.8、16-35mm f/4 VR和18-35mm f/3.5-4.5 AF-S(区别于老款18-35mm f/3.5-4.5D)。这三支镜头中,14-24mm画质最好,但是它也有一些问题。首先,14-24mm变焦范围相对较小(24-35mm在风景摄影中还是非常常用的);其次,14-24mm重量和体积都很大;再者,这支镜头不能直接安装滤镜;最后,14-24mm由于设计年份相对较早,与今天的相机在对焦配合上并没有做到最优化,存在比较普遍的对焦问题,需要进行大尺度AF微调。16-35mm f/4 VR和18-35mm AF-S在画质上基本相当,都属于优秀的镜头,但是锐度略逊于14-24mm。16-35mm的优势是2mm广角的视角,以及VR防抖。而18-35mm的优势则是极高的性价比(价格大约只有16-35mm VR的55%)。选择这三支镜头都有充分的理由。我个人的选择是16-35mm f/4 VR,理由在于它的均衡性——在任何方面可能都不是最好的,然而没有明显的弱点,而且VR非常管用,焦段相当实用。追求极致锐度的用户应该选择14-24mm,而追求性价比的用户应该选择18-35mm AF-S。广角定焦镜头:不建议选择f/2.8D系列的定焦镜头,理由是这些镜头的成像水准已经跟不上今天的相机发展。24mm f/1.4和f/1.8系列的三支镜头都是合理的选择,关键区别在于视角。我建议大多数用户在20mm f/1.8、24mm f/1.8和28mm f/1.8中进行选择。24mm f/1.4是尼康最出色的镜头之一,拥有极佳的锐度和迷人的焦外,然而和所有f/1.4镜头一样,它的价格和24mm f/1.8相比显得相当离谱。我的选择是20mm f/1.8,因为我喜欢更广的视角。你也可以选择24mm f/1.8。假如你更喜欢28mm f/1.8,那么也不妨考虑一下35mm f/1.8,因为这两者的视角具有一定的相近性,使用场合也通常有极大的相似性。DX广角镜头尼康并没有提供足够丰富的DX广角镜头选择。由于DX与FX有1.5的转换系数,要实现24mm广角等效视角就需要16mm的DX镜头。问题在于尼康并没有提供任何16mm甚至18mm的DX定焦镜头选择,所以你的选择只能局限在两支变焦镜头中:AF-S 10-24mm f/3.5-4.5G EDAF-S 12-24mm f/4G ED这两支镜头在2400万像素DX相机上的表现都不错,可以满足日常实用要求。尽管性价比都不算高,但是12-24mm相对来说更贵,并且等效焦段18mm和15mm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虽然12-24mm是一支带金圈的DX镜头,不过我觉得没有任何理由不选择10-24mm而去选择12-24mm。副厂镜头尼康原厂镜头足够满足绝大多数拍摄需要,并且尼康提供了不少画质出色并且性价比也不错的选择。不过如果你对副厂镜头情有独钟,那么以下是一些可供考虑的产品。变焦镜头:腾龙15-30mm f/2.8 VC。这是一支非常特别的镜头,因为它是第一支f/2.8恒定光圈同时带有防抖的超广角镜头。这支镜头足够大、足够重、画质也足够好。追求极致光学素质,价格也比尼康14-24mm略便宜一些。定焦镜头:蔡司提供了15mm、18mm、21mm、25mm和28mm选项。如果你接受手动对焦(对于广角镜头来说对焦不是很大的问题)以及昂贵的价格,那么蔡司也许是你的菜。适马的24mm f/1.4 ART也是光学素质出色的替代选择。DX镜头:图丽的11-16mm f/2.8和12-28mm f/4是DX领域传统的广角变焦选择,可以作为10-24mm镜头的副厂替代。秋凉的尼康广角镜头选择文章列表中所有带*号的镜头都是你的合理选择,因为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具体到我自己,我的选择非常简单:AF-S 20mm f/1.8G EDAF-S 16-35mm f/4G ED VR一支定焦镜头和一支变焦镜头足够满足我的需要。这两支镜头的价格都偏高了一些,尤其是16-35mm欠缺性价比。同时,虽然在20-28mm区域16-35mm VR相当优秀,但是在16mm端它的畸变还是大了一些。这只是我的个人选择。你有你的想法,而我相信尼康现有产品线已经能够带给你足够丰富的广角镜头选择。
馆藏&19569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深林人摄影部落,让你摄影路上每天进步一点。输入haoshe.net,同样可以访问
查看: 1818|回复: 2
尼康尼克尔镜头术语与标识详解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尼康镜头.jpg (226.87 KB, 下载次数: 0)
02:10 上传
尼康在产的镜头一共有60余支,还有很多已经停产但是依然活跃在市场上的镜头。区分这些镜头的唯一方法是看懂每一支镜头的标识并且理解这些术语。尤其是有些镜头焦段完全相同,只能依靠DX、VR、AF、AF-S、G、D等镜头标识加以区别。看懂这些镜头术语和缩略语有几个好处:首先,可以让自己更方便地了解尼康镜头阵营中的镜头,以方便选择自己需要的镜头。其次,有时候商家会故意混淆两支镜头,用一支价格很低的镜头冒充价格很高的镜头,通常这两支镜头焦段相同,只是在名称上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这时候,准确了解镜头术语就能够避免上当受骗。最后,镜头和相机存在匹配的问题。有些镜头无法在某些相机上使用。只有了解这些镜头术语和标识的含义,才能够选择合适自己相机的镜头,以避免发生选择镜头的错误。虽然这些镜头术语看起来很深奥,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如果你只想了解最重要的信息,那么以下几点是你必须记住的:1. DX镜头不能在FX格式相机上使用(尽管你可以使用FX相机的DX模式,但是这不是一种常态)。如果你使用FX格式相机(D800、D600、D700、D4、D3),不要购买DX镜头。2. AF镜头不带对焦马达,因此只有装备马达的机身才能使用AF镜头自动对焦。简单来说,如果你使用D3100、D3200、D5000、D5100、D40、D40x、D60等机器,你将无法使用AF镜头实现自动对焦。与此不同,AF-S镜头能够在所有现代尼康数码单反相机上实现自动对焦。3. G型镜头没有光圈环,而D型镜头带有光圈环。所有新的尼康镜头几乎都是G型镜头,需要通过相机控制光圈。4. VR代表镜头装备了防抖元件。如果你希望了解得更详细一些,下面这张表格为你解释了目前在产尼康镜头的大多数术语与标识。
在产尼康尼克尔镜头术语与标识解释& &
镜头术语与标识实际意义尼克尔
NIKKOR尼康 AF-S NIKKOR 28mm f/1.8 G尼克尔(Nikkor)是尼康的镜头品牌,事实上尼康镜头应该被称为尼克尔镜头。
DX尼康 AF-S DX NIKKOR 16-85mm f/3.5-5.6G ED VRDX镜头是指像场大小只能覆盖尼康DX幅面数码相机的镜头。这些镜头是专为尼康DX格式数码相机设计的,在FX格式相机上使用将出现非常严重的边缘失光。因此,不建议在FX格式相机上使用DX镜头。
CX尼康 1 NIKKOR VR 10-30mm f/3.5-5.6虽然在镜头中你看不到CX,但是尼康把1系列相机的镜头称为CX幅面。CX幅面镜头像场比DX镜头更小,因此只能用于尼康1系列相机,而不能用于DX和FX格式相机。
FX在尼康镜头中也没有标示FX,但是所有不标注DX字样的单反镜头事实上都是FX格式镜头。这些镜头能够用于FX格式(全幅)单反相机。这些镜头也可以安装在DX格式相机上,这时候将只使用中央部分的像场。
AF尼康 AF NIKKOR 20mm f/2.8DAuto Focus,自动对焦镜头。AF镜头能够实现自动对焦,但是镜头自身不带驱动马达,因此如果使用在没有机身驱动马达的相机上将无法实现自动对焦而只能手动对焦。D40、D40x、D60、D3100、D3200、D5000、D5100等单反相机无法使用AF镜头进行自动对焦,D90、D7000及以上机型可以使用AF镜头进行自动对焦。
AF-S尼康 AF-S DX NIKKOR 18-55mm f/3.5-5.6G VRAF-S是安装了宁静波马达的自动对焦镜头,这是尼康新镜头的标准配置。D40、D40x、D60、D3100、D3200、D5000、D5100等没有安装机身马达的单反相机只能使用AF-S镜头实现自动对焦。胶片相机N60和N8008无法使用AF-S镜头自动对焦。
SWM尼康 AF-S DX NIKKOR 35mm f/1.8G虽然在镜头标识中看不到SWM,然而尼康将宁静波马达称为SWM:Silent Wave Motor。AF-S中的S代表的正是宁静波马达的意思。
G尼康 AF-S NIKKOR 24-85mm f/3.5-5.6 G ED VR几乎所有尼康的新镜头都是G型镜头。G型镜头是D型镜头的改进,在D型镜头的基础上取消了光圈环,必须通过相机来控制光圈大小。所有现代尼康单反相机都非常适合使用G型镜头。
D尼康 AF NIKKOR 50mm f/1.8DD型镜头出现于1992年,D代表Distance。D型自动对焦镜头能够通过镜头将距离信息反馈给相机。由于D型镜头都是AF镜头,因此也被称为AF-D镜头。在现代单反相机上使用D型镜头时,需要把镜头光圈锁定在最小光圈然后通过相机控制光圈大小。
ED尼康 AF-S NIKKOR 70-200mm f/2.8G ED VRED是Extra Low Dispersion的缩写,代表超低色散镜片。当光线通过镜头时,不同波长的光线可能会发生分离而没有聚焦在一个点上,从而形成色散。镜头结构越复杂,形成色散的可能性就相对越高。ED镜片能够起到降低色散、提高成像质量的作用。尼康的许多镜头都使用了ED镜片,在一些复杂的变焦镜头中为了提高成像质量使用了多片ED镜片,如70-200mm f/2.8 VR II总共使用了7片ED镜片。需要指出的是,ED镜片出于光学设计的需要,ED镜片的多少无法代表镜头成像质量的高低。
IF尼康 AF-S NIKKOR 17-35mm f//2.8 D IF-EDIF是Internal Focus的缩写,表示镜头采用了内对焦设计。内对焦镜头能够保证在对焦时镜筒长度不改变,前组镜片不旋转。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尼康镜头都使用了内对焦设计。除了既往的一些镜头外,尼康目前已经不在镜头名称中标明使用了IF。
VR尼康 AF-S DX NIKKOR 18-200mm f/3.5-5.6G ED VR IIVR是尼康的防抖系统Vibration Reduction的缩写。尼康最初使用的VR系统被称为1代VR,有3级理论快门补偿作用。此后,尼康引入了2代VR,将快门补偿增加到4级,并且增加了一个VR模式切换按钮。但是,你在镜头产品标识中是无法分辨1代或者2代VR的。如上面显示的镜头,VR II表示的不是2代VR,而是这是第2代18-200mm VR镜头。
NN代表纳米结晶涂层Nano Coating。尽管尼康最初推出纳米结晶涂层时曾经在镜头名称上加上N,但是后来尼康似乎改变了想法,所以在镜头标识中看不到N。不过N会印刻在应用了纳米结晶涂层镜头的镜身上。新一代的专业镜头基本都使用了纳米结晶涂层。纳米结晶涂层能够降低镜筒内部元件的反射,从而减少炫光和鬼影的产生。
SICSuper Integrated Coating,尼康超级综合镀膜。尼康的一种多层防反射镀膜,在一些复杂变焦镜头中可以看到(如AF-S DX 18-200mm VR II)。SIC不会标示在镜头名称中。
PC尼康 PC-E NIKKOR 24mm f/3.5D EDPC是Perspective Control的缩写,也就是视角控制的意思。PC镜头通常被称为移轴镜头,由于前组镜片能够做相对位移,因此PC镜头能够控制透视(shift)和改变景深(tilt)。PC镜头在建筑摄影中应用广泛,也是风景摄影的有力武器。所有PC镜头本质上都是AI镜头,因此无法自动对焦。
MICRO尼康 AF-S VR MICRO-NIKKOR 105mm f/2.8G IF-ED微距镜头能够近距离拍摄物体,实现1:1或者1:2的放大比例。
DC尼康 AF DC-NIKKOR 135mm f/2DDC是Defocus-image Control的缩写。DC镜头能够控制背景虚化,使得主体清晰的情况下背景更加柔和,非常适合人像拍摄。在产的尼康DC镜头有105DC与135DC两支。
CRCCRC是Close-Range Correction的缩写,意为近距离校正系统。CRC的作用是使得镜头在拍摄近距和远距物体时都可以保持清晰。
TC尼康 AF-S Teleconverter TC-20E IIITC是Teleconverter的缩写,代表增距镜。增距镜安装在部分长焦镜头上可以实现增长焦距的作用。
踩过的脚印
感恩楼主无私的分享与奉献,好帖子,我收下啦
好帖子,强烈支持楼主ing……
遇到问题请直接QQ留言尼康 NIKON 尼克尔镜头 历史
我的图书馆
尼康 NIKON 尼克尔镜头 历史
前言D40X终于有了1w的快门,我对18-55这个公认的狗头确情有独钟,索性就开始翻阅尼克尔镜头的历史,无意间发现D40X和D40,D60这几个新机型可以完美的兼容所有的镜头尼克尔卡口的镜头~真是奇特,虽然不能自动曝光,但是我去找找完全不浪费功能的镜头不就行了吗`正好学习一下摄影的基础知识~否则也没机会接触到那些胶片机才有的东西了~何况我早就想配一个牛点的标头,还不想多花钱,让自己也过过瘾.所以就先了解一下我的猎物们.然后就是晕头转向的找资料,从最新的G型,到了AF,AIS,AI,AUTO,那叫一个乱啊!也没找到一篇很完美的文章可以收藏的,所以自己准备编辑一篇,方便自己忘记了找不到那些资料了,直接汇总算了.本文章的目的是方便以后查阅古老的镜头型号,暂时估计不可能收集到副厂的信息,先来本家的吧,蔡司的标头谁都认识不用备忘了尼克尔镜头 产品序列备忘NIKKOR是尼康照相机用镜头品牌,这个名字的来历是尼康最早的社名——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的略称『日光』,英文名是nikko,加上了一个R。就变成了现在的NIKKOR。到了2009年就是它存在的第76个年头了.尼康销售的第一款NIKKOR镜头是航空照相用的Aero-Nikkor。而1950年在朝鲜战争上记者用NIKKOR拍摄的照片,比德国镜头更为出色的故事让NIKKOR一举成名。1968年尼康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只使用非球面镜片的OP鱼眼镜头10mm F5.6。今年也是尼康照相机发售60周年,最初发售的产品为1948年,尼康I型。简单年表1959年开始的Auto系列1977年后的Ai和Ais系列1985年AF系列AF-S G系列(性能八错,但是镜头很复杂,不知道耐用性能都能和老古董比)让人称奇的是,Auto系列在二手市场上还很常见价格也不错~也许她就是我的第一个目标了~AUTO手动标头呵呵~.下面是查阅的资料里面有很多镜头拆解图解,很牛很强大auto 物语 auto头精华的介绍贴 作者:哈里·卤鸭无忌专题:尼克尔列传 ,也是强帖我试验着按顺序摘录~~算是我自己笔记和总结,摘录的图不全,请直接看原帖~1959年 Auto系列镜头“Auto镜头” 的完整定义:自动收缩光圈的F卡口镜头。尼康1959年高姿态发布大F专业单反相机  同时期发布的第一批有4只镜头:Auto S 3.5cm/2.8、Auto S 5cm/2、Auto P 10.5cm/2.5、Auto Q 13.5cm/3.5,这四兄弟有个名字叫“Tick mark lens”外观上跟后来的Auto有点小区别:使用英尺标示和代表红外距离标志的红色字母R。这一套四支最初的Auto镜头现在已经成了收藏的珍品,无处寻觅。加上稍后还发布了一只超广角nikkor-O 2.1cm/4。F卡口系列镜头正式走入人们的视野,而且一开始就涵盖了从超广到中长焦段。 1974年最后一支Auto P.C 800mm/8大炮发布,nikkor镜头不再使用Auto标识。其间一共生产了超过80款Auto镜头。非Auto的F卡口镜头只有3只:nikkor-O 2.1cm/4,Micro nikkor 5.5cm/3.5,nikkor-T 10.5cm/4有意思的是,当年为了节约成本或是技术原因而推出的F卡口非Auto镜头,现在在二手市场上已经无一例外的变成稀缺收藏品。一、标头尼康在Auto时代一共推出过F2、F1.4、F1.2三种光圈共8个型号的普通标准镜头,加上GN 45mm饼干头以及55mm微距标头,共有十数款之多。1、作者叫他平实之宝(F2)nikkor-S AUTO 5cm F2nikkor-H AUTO 50mm F2nikkor-H.C AUTO 50mm F2Auto S 5cm/2是尼康随大F一起发布的第一只单反标头,7片的光学结构,比后续版本Auto H 50mm/2多了一片。看结构图,前镜片的第一片几乎完全平面,实际上它是一片略带屈光度的矫正镜片,作用是把整个镜片组控制在50mm的标准焦距。尼康对此解释,因为单反结构的限制,必须为反光镜箱留出足够的空间,当时的标准镜头焦距普遍在55~58mm左右。在材料、镀膜等技术水平的限制下,为了把焦距做到统一标准的50mm,只好使用了这样折衷的办法。而第二版因为使用了新的材料和矫正的办法,已经不需要这样的矫正镜片,这就是后来6片镜片组的Auto H 50mm/2。加上后期的Auto H.C 50mm/2,小光圈Auto标头一共3款。50/2标头小巧轻便,即使全开光圈也十分锐利,收缩一档光圈可以得到四角到中心都非常均一的高质量画面,其素质之高,即使是跟现在的新版标头相比也未必吃亏,加上低廉的价格,一直以来倍受赞誉。通用的1.4大光圈标头(F1.4)nikkor-S AUTO 5.8cm F1.4nikkor-S AUTO 50mm F1.4(白嘴)(1962)nikkor-S.C AUTO 50mm F1.4(黑嘴)(1972)尼康第一只大光圈单反用标头Auto S 5.8cm/1.4,1960年发布,只出现了两年时间即被Auto S 50mm/1.4代替。这支镜头很有意思,同时占有F卡口的一个“第一”、一个“唯一”,还有一个“最”:第一支大口径标头,唯一一支单独规格的标头,最短命的nikkor镜头,加上年代久远存世不多,这枚标头也是炙手可热的收藏对象之一。5.8/1.4为何会迅速被50/1.4取代,尼康没有做过解释,我想大概还是“50mm情节”的驱使吧。看起来,5cm/2和5.8cm/1.4都有那么一点仓促发布的意思。50mm/1.4是成熟的产品,有白嘴的Auto S版本(1962)和黑嘴的Auto S.C版本(1972),两者除了外观上的区别,只有镀膜不同:后期的“C”表示使用了新的多层镀膜,可以进一步提高抗眩光的能力,色彩表现理论上也更好。双高斯7片5组结构,全开光圈时也有不错的表现,收一档光圈就足够分辨率和反差,最优的成像出现在F4左右。更明亮更迷人,1.2的大眼睛nikkor-S Auto S 55/1.2 (1965)nikkor-S.C Auto 55/1.2(1972)顶级标头Auto S 55/1.2和Auto S.C 55/1.2分别于1965年和1972年发售。跟大部分的Auto镜头一样,全金属制作非常精良,拿在手上沉甸甸的感觉十分扎实,通透明亮的大眼睛令人着迷。两个版本结构上没有区别,后者只更新了镀膜。这两版大眼睛全开光圈时都不是太理想,画面看上去有一点薄雾般的眩光,或者是通常说的比较“肉”,要收缩到2.8左右才会有好的表现。改进镀膜的带来效果在这种极大光圈的镜头上通常最明显,但实际上只在很少的极端情况下才能看出微妙差别,加装遮光罩仍然是防止眩光最有效的方法。综合而言, 55/1.2是一款为最大限度拓展使用范围而诞生的极限镜头,用来承担别的镜头都难以胜任的任务,本身并不以画质见长,但实际上这款镜头在收缩光圈的情况下似乎更容易得到完美的画面,其发色和空间感都十分突出,在现代DSLR的配合下更值得细细品味。微距世界的Micro-nikkormicro-nikkor 5cm/3.5(1956)(S卡口)Micro-nikkor 5.5cm/3.5(1961)(F卡口)Micro-nikkor Auto 5.5cm/3.5Auto P(P.C) 55mm/3.5N家最知名的手动微距标头显然是Ais55mm/2.8,这支镜头可谓一代传奇,达到极限的分辨率,艳丽的色彩,扎实的机械性能,铭镜该有的特点都可以在它身上找到,却保持了极低廉的价格。实际上传奇的55微早在Auto之前就开始了不凡之旅。最早的微距标头可以追溯到1956年发售的S卡口micro-nikkor 5cm/3.5,以此为基础推出的第一支F卡口的Micro-nikkor 5.5cm/3.5在1961年发布当时引起了轰动,这支镜头没有配置自动光圈,但能达到1:1的放大率,产量极少是收藏家手里珍品。两年后修改设计加上了自动光圈,改称Micro-nikkor Auto 5.5cm/3.5。同时因为机械结构上的原因,取消了单镜体1:1的放大率,只做到1:2,需要1:1的时候着要加上配套的M近摄接圈 。实际上他们的光学结构并没有修改,因此Auto55微距头没有1:1放大率的说法不完全正确,只不过是因为机械结构的限制必须另加接圈才能实现罢了。后期的Auto P(P.C) 55mm/3.5改变了外观,但光学设计一直沿用未作大改。中长镜头篇,Auto85/105/135/180/200/300常青树105mm/2.5nikkor-P 10.5cm/2.5(1949)nikkor-P auto 105(1959 白嘴105)nikkor-P auto 105(1976 黑嘴105 清水义之修改,5片4组的Xenotar结构)nikkor-P.C auto 105(多层镀膜)nikkor-H auto 85mm/1.8(1964.略)nikkor-Q auto 135mm/2.8(1964.略)nikkor-P auto 180mm/2.8(1970.略)nikkor-Q auto 200mm/4(1961.略)nikkor-H auto 300mm/4(1969.略)3 · 广角尼康篇(无爱,固直接摘录)广角尼康的名声从Auto时代开始广为流传,这显然与尼康在广角领域投入的巨大开发力度和获得的开创性成果分不开。1950年之前,135照相机无论旁轴还是单反,能使用的广角镜头极少:旁轴镜头的焦距越短,边缘失光越严重,导致光圈无法做大;单反相机因为反光镜箱的存在,镜头后焦距至少要留出35mm的空间,因此当时最广的镜头也只到40mm。直到爱展能Angenieux发明逆望远结构,于1950年推出第一支单反相机用的大光圈广角镜头Retrofocus Type R1 35mm/f2.5,135广角镜头终于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划时代的nikkor-H auto 2.8cm/3.528mm/3.5这个规格现在看起来实在是太不起眼了,但在当时却是非常高级别的一支镜头,甚至可以称为135单反相机迈向“万能的相机”之路的一支极为重要的镜头。F卡口的2.8cm之前,尼康已经有了一支广受赞誉的S旁轴用的广角W-nikkor 2.8cm/3.5,此次的开发目标是:比旁轴用的2.8cm镜头性能更进一步。主持此镜头的开发工作的是协本善司,他曾主持设计了尼康历史上多枚划时代的镜头,是尼康历史上最有分量的光学专家之一。设计之初,协本的思路是在爱展能35mm的基础上,保留大致的原结构把焦距拓展到28mm,结果试行发现原型的性能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最终协本还是另起炉灶开发出新的结构。协本善司的新结构采用了两片大直径的凸、凹镜片构成总体为凹的前组,后组由之前普遍通行的四片“凸凸凹凸”镜组改为“凸凹凸凸”结构。协本的修改极大的改善了原爱展能设计中“凸凸凹凸”后组无法有效消除前组带来的各种像差这一缺陷,在全开光圈时也可以得到良好的画质。最终,nikkor-H auto 2.8cm/3.5的各项性能比S卡口广角W-nikkor 2.8cm/3.5更上一层楼,完美达成设计目标。大直径前组占据了52mm口径的几乎全部,因此镜头上的刻字只能移到边缘,2.8cm/3.5成为唯一一支刻字在前口边缘的广角Auto,这支白嘴黑字的2.8cm也被认为是最秀气最漂亮的一支Auto。协本开发的“凸凹凸凸”后组并不局限于28mm镜头,在之后的nikkor-O auto 35mm/2 (1965)、nikkor-N auto 24mm/2.8」 (1967)、nikkor-UD auto 20mm/3.5 (1968)等大口径广角镜头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如此,包括1994年发布的铭镜AF 28mm/1.4D、2000年发布的AF 14mm/2.8D在内,AF广角镜头也全面使用了这一“凸凹凸凸”后组。1994年发布的AF28mm/2.8,更是使用了与最初的2.8cm/3.5惊人相似的两片凸凹前组、4片“凸凹凸凸”后组共6片6组的结构。不仅nikkor广角,目前市面上的各种逆望远结构广角镜头说起来也正是以这枚auto 2.8cm/3.5为范本,协本善司在广角镜头开发的成果可谓桃李满天下。在这个意义上,大概可以说由爱展能发明的逆望远结构到nikkor的auto 2.8cm/3.5发布才真正的圆满了吧。梦超广:nikkor-UD auto 20mm/3.5前文提到过,大F问世不久尼康就发布了一支超广nikkor-O 2.1cm/4,但这支从旁轴移植过来的超广角在使用上有诸多不便:首先它是旁轴系统上常用的对称式结构,后组过长以至于必须预升反光镜并配合外置取景器使用;其次,它无法装入自动光圈机构,单反相机的优势被完全埋没了;另外, 21mm焦距来源于旁轴系列,用在单反系列中略微有一点混乱。UD 20mm和N 24mm大致同时开始开发,1968年发布,至此F卡口的广角系列(35、28、24、20)基本配置完整。仔细观察N 24和UD 20的结构图,会发现两者有极其微妙的相似,实际上这是同一位设计师在同一时期设计的两枚大广角镜头,都沿用了协本善司“凸凹凸凸”后组的开发思路,因此两枚镜头有非常相似的表现:镜头变形极小足以胜任建筑摄影方面的应用,画面均一性非常出色,明锐度、细节描写方面无可挑剔。nikkor-UD auto 20mm/3.5作为尼康第一支为单反开发的20毫米超广角,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并且一直没有被它的后辈们超越,即使用今天的标准来评价,它的各项指标也属于一流之列。UD20mm口径达到72mm,身高近70mm,重量390克,镜片多达11枚,最近对焦距离0.3米,外形威武看起来不像是广角而更像一支大口径的人像镜头。实拍上,这枚超广的分辨率非常高,全开光圈的成像就足以令人满意,色彩、反差均有极佳的表现。大口径前组会吸收一些多余的杂光引起眩光,但仍然能保持足够的反差和分辨率。畸变控制是这枚超广镜头最值得夸耀的地方,几乎不可察觉的变形使UD20在拍摄风光、建筑类的题材方面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夜色迷人:大口径广角28mm/2和35mm/1.41970年代,高感光度仍然是个遥不可及的梦,要进一步拓展弱光下的摄影领域唯有大光圈一途。nikkor-N auto 28mm/2和nikkor-N auto 35mm/1.4同在1971年发布,是最早使用C镀膜的auto镜头。早期出厂的部分没有标上N.C,但实际上这两型从一开始就是C镀膜,并没有单膜的版本。Auto 35/1.4前期配置9片光圈,后期修改为7片,同时把标示改为N.C 35/1.4,区分比较容易。两只广角大光圈镜头外形体积重量都十分相似,是非常相称的弱光两兄弟。这两只大光圈广角镜头在设计上的难点,在于全开光圈时的收差控制,为此尼康把原型中枚数较少曲率较大的大口径镜片分解为曲率较小的多枚镜组,通过之间的配合获得了极好的效果,同时两枚镜头的口径也由此得以小型化统一到52mm。其中35/1.4自1971年发布以来,历经多次改版,其间升级过镀膜,修改过镜片材料,但光学镜组的基本设计一直不变,直到今天仍然在产,生命力超过37年,是最长寿的nikkor;而它的52mm口径也一直是市面上最小型最紧凑的一支35/1.4。实拍上,两只大光圈广角头拥有令人叫绝的画质,全开光圈的成像也能提供优异的分辨率,色彩厚重油润,在夜色下的表现让人着迷,拍摄人像有一种奇妙的活生感,这大概就是所谓顶级镜头应该有的素质了吧。变焦篇:Zoom-nikkor(也是基本无爱)Auto NIKKOR Tele-Zoom 8.5cmF4~25cm F4.5auto 43-86/3.5(1963)auto 50-300/4.5到这里对AUTO有个大概了解了~下面就是AI了~Nikon自动最大光圈传递技术(Automatic Indexing,简称AI)推出后,1977年生产的Nikon F2A、F2AS、Nikkormat EL2、FT3和FM是第一批获益于这项技术的机身。但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Indexing”,“Indexing”是一个照相机方面的术语,该术语是指将镜头的最大光圈值传递给测光系统以便进行正常曝光测量的过程和方法。Automatic Indexing是指当一个AI镜头被装在兼容AI技术的机身上时,该镜头的最大光圈值在机械连动拨杆的自动接合和驱动下传递给机身的测光系统,以实现全开光圈测光。这一过程在AI镜头上是通过镜头卡口上光圈环外边缘的测光连动凸棱来完成的。Nikon F机身(以及1977年以前生产的Nikon机身)并不具备AI功能,而在此前生产的Nikkor镜头上也没有上述测光连动凸棱,因此这类镜头称为非AI镜头(Non AI lens)。AIS:Automatic Indexing Shutter自动快门指数传递技术  1981年Nikon对全线AI镜头卡口进行了修改,以便使它能够支持高速程序曝光方式,这些修改后的新镜头就是AIS卡口Nikkor镜头。当AIS镜头用于Nikon FA机身时,它能够根据自身的焦距向机身提供信息以选择正常程序或高速程序,机身的自动曝光连动拨杆能够非常流畅地控制AIS镜头的光圈,以达到更为快速而精确的曝光控制。大牛的文章啊~~~~具全,想了解的看了就是专家了就是不太好记(待续)目前找到的较全的镜头列表代码:--------------------------------------------------------------------------------一、手动定焦--------------------------------------------------------------------------------焦距/光圈&&&&&& 接口&&&& 镜片/组 最近对焦 尺寸&&&&&& 重量&&& 简评---------&&&& ---------&& ------ ------- ---------&& ----- ------------------20mm/4&&&&&&& non-AI,AI&&& 10/8&&&& 0.3&& 63.5x47&&&&& 210g&& 最锐的超广角镜头&20mm/3.5&&&&& AI,AIS&&&&&& 11/8&&&& 0.3&& 63.5x50.5&&& 23521mm/4&&&&&&& non-AI&&&&&& 8/4&&&&& 0.9&& 63.5x50&&&&& 135&&& 需要反光板预升24mm/2&&&&&&& AI,AIS&&&&&& 11/10&&& 0.3&& 63x61&&&&&&& 30524mm/2.8&&&&& non-AI&&&&&& 9/7&&&&& 0.3&& 64.5x59&&&&& 29024mm/2.8&&&&& non-AI&&&&&& 9/7&&&&& 0.3&& 63.5x59&&&&& 28024mm/2.8&&&&& AI&&&&&&&&&& 9/9&&&&& 0.3&& 63.5x59&&&&& 28024mm/2.8&&&&& AIS&&&&&&&&& 9/9&&&&& 0.3&& 63x57&&&&&&& 250&&& 最多人拥有的广角头28mm/3.5&&&&& non-AI&&&&&& 6/6&&&&& 0.6&& 62.5x54&&&&& 21528mm/3.5&&&&& non-AI,AI&&& 6/6&&&&& 0.3&& 63.5x54&&&&& 23028mm/3.5&&&&& AIS&&&&&&&&& 6/6&&&&& 0.3&& 63x54&&&&&&& 22028mm/2.8&&&&& non-AI,AI&&& 7/7&&&&& 0.3&& 63x54&&&&&&& 24028mm/2.8&&&&& AIS&&&&&&&&& 8/8&&&&& 0.2&& 63x59&&&&&&& 250&&& 号称尼康最好的广角28mm/2.8E&&&& AIS&&&&&&&&& 5/5&&&&& 0.3&& 62.5x44.5&&& 15028mm/2&&&&&&& non-AI&&&&&& 9/8&&&&& 0.3&& 64.5x70&&&&& 38428mm/2&&&&&&& non-AI,AI&&& 9/8&&&&& 0.3&& 64.5x68.5&&& 35528mm/2&&&&&&& AIS&&&&&&&&& 9/8&&&&& 0.25 63x68.5&&&&& 360&&& 酒吧之眼35mm/3.5PC&&& non-AI&&&&&& 6/6&&&&& 0.3&& 73x55&&&&&&& 29035mm/2.8PC&&& non-AI&&&&&& 8/7&&&&& 0.3&& 70x66.5&&&&& 33535mm/2.8PC&&& non-AI,AI&&& 8/7&&&&& 0.3&& 66.5x66&&&&& 33035mm/2.8PC&&& AIS&&&&&&&&& 7/7&&&&& 0.3&& 62x66&&&&&&& 32035mm/2.8&&&&& non-AI&&&&&& 7/6&&&&& 0.3&& 62.5x57&&&&& 20035mm/2.8&&&&& non-AI&&&&&& 6/6&&&&& 0.3&& 63.5x54&&&&& 24035mm/2.8&&&&& AI,AIS&&&&&& 5/5&&&&& 0.3&& 63.5x54&&&&& 24035mm/2.8E&&&& AIS&&&&&&&&& 5/5&&&&& 0.3&& 63.5x54&&&&& 15035mm/2&&&&&&& non-AI&&&&&& 8/6&&&&& 0.3&& 63.5x61&&&&& 28535mm/2&&&&&&& non-AI,AI&&& 8/6&&&&& 0.3&& 63.5x61&&&&& 28035mm/2&&&&&&& AIS&&&&&&&&& 8/6&&&&& 0.3&& 63.5x59.5&&& 28035mm/1.4&&&&& non-AI&&&&&& 9/7&&&&& 0.3&& 66.5x74.5&&& 41535mm/1.4&&&&& non-AI,AI&&& 9/7&&&&& 0.3&& 67.5x74&&&&& 41035mm/1.4&&&&& AIS&&&&&&&&& 9/7&&&&& 0.3&& 67.5x74&&&&& 415&&& 最值得拥有的镜头&45mm/2.8GN&&& non-AI&&&&&& 4/3&&&&& 0.8&& 64x32&&&&&&& 15545mm/2.8P&&&& AIP&&&&&&&&& 4/3&&&&& 0.45 63x17&&&&&&& 120&&& 太薄啦50mm/2&&&&&&& non-AI&&&&&& 6/4&&&&& 0.6&& 64x48&&&&&&& 20550mm/2&&&&&&& non-AI&&&&&& 6/4&&&&& 0.6&& 64x50.5&&&&& 20550mm/2&&&&&&& non-AI,AI&&& 6/4&&&&& 0.6&& 64x53&&&&&&& 20550mm/1.8&&&&& AI,AIS&&&&&& 6/5&&&&& 0.45 63.5x48&&&&& 22050mm/1.8&&&&& AIS&&&&&&&&& 6/5&&&&& 0.6&& 63.5x27.5&&& 22050mm/1.8E&&&& AIS&&&&&&&&& 6/5&&&&& 0.6&& 63.5x36.5&&& 22050mm/1.4&&&&& non-AI&&&&&& 7/5&&&&& 0.6&& 67x56.5&&&&& 32550mm/1.4&&&&& non-AI&&&&&& 7/5&&&&& 0.45 67x56.5&&&&& 32550mm/1.4&&&&& AI&&&&&&&&&& 7/6&&&&& 0.45 64x49&&&&&&& 26050mm/1.4&&&&& AIS&&&&&&&&& 7/6&&&&& 0.45 64x50&&&&&&& 250&&& 最便宜的高速头50mm/1.2&&&&& AI,AIS&&&&&& 7/6&&&&& 0.5&& 70x59&&&&&&& 390&&& 还是便宜55mm/3.5Micro non-AI&&&&&& 5/4&&&&& 0.24 66.5x64.5&&& 235&55mm/3.5Micro non-AI,AI&&& 5/4&&&&& 0.24 66x64.5&&&&& 245&55mm/2.8Micro AI,AIS&&&&&& 6/5&&&&& 0.25 63.5x70&&&&& 290&&& 最锐利的尼康头55mm/1.2&&&&& non-AI&&&&&& 7/5&&&&& 0.6&& 73.5x58.5&&& 42055mm/1.2&&&&& non-AI,AI&&& 7/5&&&&& 0.5&& 72x58.5&&&&& 410&&&&&&&&58mm/1.2Noct AI,AIS&&&&&& 7/6&&&&& 0.5&& 74x63&&&&&&& 485&&& 尼康的镇山之宝58mm/1.4&&&&& non-AI&&&&&& 7/6&&&&& 0.6&& 69x63&&&&&&& 36585mm/2&&&&&&& AI,AIS&&&&&& 5/5&&&&& 0.85 63.5x61&&&&& 31085mm/1.8&&&&& non-AI&&&&&& 6/4&&&&& 1.0&& 72x70&&&&&&& 42085mm/1.8&&&&& non-AI&&&&&& 6/4&&&&& 0.85 70x70&&&&&&& 430100mm/2.8E&&& AIS&&&&&&&&& 4/4&&&&& 1.0&& 63x58&&&&&&& 215105mm/4Micro non-AI,AI&&& 5/3&&&&& 0.47 74.5x104&&&& 500105mm/4Micro AIS&&&&&&&&& 5/3&&&&& 0.47 68.5x104&&&& 500105mm/2.8Mic AIS&&&&&&&&& 10/9&&&& 0.41 66.5x91.5&&& 515105mm/2.5&&&& non-AI&&&&&& 5/3&&&&& 1.2&& 66x78&&&&&&& 435105mm/2.5&&&& non-AI,AI&&& 5/4&&&&& 1.2&& 66x78&&&&&&& 435105mm/2.5&&&& AIS&&&&&&&&& 5/4&&&&& 1.2&& 64x77.5&&&&& 435&&& 即古老又很优秀120mm/4Medic AIS&&&&&&&&& 9/6&&&&& 0.35 98x105&&&&&& 890135mm/3.5&&&& non-AI&&&&&& 4/3&&&&& 1.5&& 66x93.5&&&&& 460135mm/3.5&&&& non-AI&&&&&& 4/3&&&&& 1.5&& 65x98.5&&&&& 400135mm/3.5&&&& AI,AIS&&&&&& 4/3&&&&& 1.3&& 65x89.5&&&&& 400135mm/2.8&&&& non-AI&&&&&& 4/4&&&&& 1.5&& 72x104&&&&&& 620135mm/2.8&&&& AI,AIS&&&&&& 5/4&&&&& 1.3&& 64.5x91&&&&& 430&&& 便宜的大玻璃135mm/2.8E&&& AIS&&&&&&&&& 4/4&&&&& 1.5&& 62.5x88.5&&& 390200mm/4Micro AI,AIS&&&&&& 9/6&&&&& 0.71 66x180&&&&&& 740200mm/4&&&&&& non-AI&&&&&& 4/4&&&&& 2.0&& 72x163&&&&&& 630200mm/4&&&&&& non-AI,AI&&& 5/5&&&&& 2.0&& 68x126&&&&&& 530200mm/4&&&&&& AIS&&&&&&&&& 4/4&&&&& 2.0&& 65x124&&&&&& 510&&& 就是图个轻便--------------------------------------------------------------------------------二、手动变焦--------------------------------------------------------------------------------焦距/光圈&&&&&&&&& 接口&&&& 镜片/组 最近对焦 尺寸&&&&&& 重量&&&&---------&&&&&&& ---------&& ------ ------- ---------&& -----&28-50/3.5&&&&&&&& AIS&&&&&&&& 9/7&&&& 0.6&&& 68.5x75&&&&& 395&36-72/3.5E&&&&&&& AIS&&&&&&&& 8/8&&&& 1.2&&& 67x71&&&&&&& 38035-70/3.3-4.5&&&& AIS&&&&&&&& 8/7&&&& 0.35&& 63x69&&&&&&& 25535-105/3.5-4.5&&& AIS&&&&&&&& 16/12&& 1.4&&& 54x95&&&&&&& 51043-86/3.5&&&&&&&& AIS&&&&&&&& 15/14&& 1.5&&& 68x112&&&&&& 60070-210/4.5-5.6&&& AIS&&&&&&&& 11/8&&& 1.5&&& 64x104&&&&&& 37575-150/3.5E&&&&&& AIS&&&&&&&& 12/9&&& 1.0&&& 65x125&&&&&& 52080-200/4.5&&&&&&& non-AI&&&&& 15/10&& 1.8&&& 74.5x162&&&& 83080-200/4.5&&&&&&& AI&&&&&&&&& 12/9&&& 1.8&&& 73x162&&&&&& 750--------------------------------------------------------------------------------三、自动定焦--------------------------------------------------------------------------------焦距/光圈&&&& 镜片/组 最近对焦 尺寸&&&&&& 重量&&&&---------&&&& ------ ------- ---------&& -----&24mm/2.8(D)&&& 9/9&&&& 0.3&&&& 64.5x46&&&& 27028mm/2.8&&&&&& 5/5&&&& 0.3&&&& 65x48.7&&&& 19528mm/2.8D&&&&& 6/6&&&& 0.3&&&& 65x44.5&&&& 21035mm/2(D)&&&&& 5/6&&&& 0.25&&& 64.5x43.5&& 20550mm/1.8&&&&&& 5/6&&&& 0.45&&& 65x48&&&&&& 21050mm/1.8N&&&&& 5/6&&&& 0.45&&& 65x43&&&&&& 15550mm/1.8&&&&&& 5/6&&&& 0.45&&& 63.5x39&&&& 15550mm/1.4&&&&&& 6/7&&&& 0.45&&& 65x42&&&&&& 25550mm/1.4D&&&&& 6/7&&&& 0.45&&& 64.5x42.5&& 23080mm/2.8&&&&&& 4/6&&&& 1.0&&&& 69x78&&&&&& 390105mm/2.8(D)M 8/9&&&& 0.314&& 75x104.5&&& 560--------------------------------------------------------------------------------四、自动变焦--------------------------------------------------------------------------------焦距/光圈&&&&&&&& 镜片/组 最近对焦 尺寸&&&&&& 重量&&&&---------&&&&&&&& ------ ------- ---------&& -----&28-70/3.5-4.5(D)&& 8/7&&&& 0.5&&& 67.5x71&&&&& 350&35-70/3.3-4.5&&&&& 8/7&&&& 0.5&&& 69x70&&&&&&& 27535-70/3.3-4.5N&&&& 8/7&&&& 0.5&&& 66.5x65.5&&& 24035-80/4-5.6D&&&&&& 8/7&&&& 0.35&& 66x67.5&&&&& 18035-105/3.5-4.5&&&& 16/12&& 1.4&&& 69x95.5&&&&& 46035-105/3.5-4.5N&&& 16/12&& 1.4&&& 70x87&&&&&&& 51035-105/3.5-4.5D&&& 13/10&& 0.85&& 68.5x72.5&&& 410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尼克尔镜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