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摆着架子鼓摆放位置图回答我:‘‘我们换得开你身边带着的大钞票!”(改为转述

后使用百宝箱没有帐号?
<style id="diy_style" type="text/转:面子学(中)
面子学之七:能屈能伸
1.拿得起,放得下
常人都乐意听好话、听表扬、听奉承话、听恭维的话、听鼓吹的话、听抬举的话。听到这些话,不论是当面听到还是背后听到,也不论这些话是真的还是假的,也不管说这些话的人是诚心善意的还是虚情假意的或恶意的,都喜欢听。也不论他是这话的直接发出者还是转述者,你都喜欢他。总觉得耳顺,心中舒服,脸上有光。
与此相反,常人总是讨厌听批评指责的话,讨厌听不满自己的话,讨厌听指出自己失误的话。不论这些话是当面听到还是背后听到,也不论这些话是真的还是假的,也不管说这些话的人是诚心善意的还是有意中伤的都讨厌,都不愿意听到。他们如果是这些话的直接发出者你会讨厌他,恨他,甚至可能恨他一辈子。他如果是这些话的转述者,你也可能讨厌他、恨他,认为他是赞同这些话的。听到这些话总觉得逆耳,心中不愉快,脸上挂不住。
殊不知这正是常人常犯的一种错误,一种由心理脆弱或无自知之明,或追求虚荣所导致的一种错误。面对批评和赞扬,人们近乎本能地拒绝前者而喜欢后者。这除了可能是批评者缺乏批评艺术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批评和赞扬的本身会使人产生两种相反的心理反应。当一个人受到批评时,往往会觉得丢脸、难堪、悲伤、恼火而生气,而在得到赞扬时,会有振作、兴奋、自豪、惬意、快乐的感受。因此,人们一般不会认为挨批评是件舒服的事。
一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和自尊,或担心缺点和错误被人看穿会影响自己的成功和发展,常常就会有意无意地以种种方式来拒绝,逃避批评,很少有人会真正地把批评看作是针对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人格。即使是“忠言”,听起来也“逆耳”。
从理智上说,没有多少人不懂得“人无完人”的道理,也没有多少人不知道对待批评应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平时,我们不难听到或看到人家使用
“欢迎批评”一类的词语,甚至自己也不只一次地用过。但实际上,一旦有人果真提出批评时,受批评者往往就会像遇到电击一样立即缩回,采取拒绝、逃避的形式为自己辩护。
这种经历和体验,你、我、他大概都不陌生吧!
面对批评,人们脑子里首先想到的多半不是自己的过错,而是“大家跟我差不多,你为什么单和我过不去”;“你不拿镜子照照自己,有什么权利批评我”;“我哪里得罪了你,你何必这样”;“你无情,别怪我无义”等一类的反应。因此,如果批评者是你的上司,你即使不便顶撞几句,也可能耿耿于怀,在工作中消极抵抗;如果批评者是你的同事,你即使不大发雷霆,也可能会报以讽刺挖苦,或伺机找茬;如果批评者是你的同学或朋友,你即使不和他争吵一番,也可能会责怪对方背叛了你,并把你们之间的情谊打上问号。
然而,不幸的是,拒绝批评并非意味着可以免受批评,而且还会失去许多忠言善意的劝告,以及可能断送他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友谊。一个人如果老是拒绝批评,那就无异于说自己以“完人”自居。这显然害多益少。
走出这一陷阱的办法,单靠笼统地告诫自己下次要虚心接受批评是缺乏约束力的,而应该把问题具体化,并分三步来解决。
第一步,要耐心倾听批评。当别人对自己提出批评时,你既不要急于反驳,辩解,或阻止,或拂袖而去,也不要嬉皮笑脸,满不在乎,或漫不经心,假装糊涂。既不要轻易断言批评者怀有恶意、敌意,居心不良,或故意挑剔,对人不对事而大动肝火,也不要惊慌失措、再三道歉,或无地自容,低声下气,把自己看得一钱不值。而应该保持自然大方的表情和姿势,认真而耐心地听完对方的批评,然后用自己的话简明地概括出他批评的大意,并问他是不是这个意思,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在倾听批评的过程中,如果你感到自己快忍不住了,可立即这样提醒自己,“我非完人,别逃避,别发火,别害怕,听完再说”。当然,刚开始这样做的时候,你也许觉得不习惯,甚至感到委屈、窝囊。这是可以理解的。
一般说来,批评者并不能从批评中获得什么好处。相反,可能还有所失。如果他提出的批评是诚恳、善意的,利于受批评者改正缺点或错误,相反,如果他出于恶意、敌意、动机不良,那他便暴露了自己,便于你早作准备并寻找对策。怕就怕别人对你早有意见,心怀不满,表面上又对你一副笑容,当面赞扬,却在背后搞鬼,或在关键时刻突然对你发难。
第二步,要学会接受批评。要是你无法容忍别人的批评。惯于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方法拒绝、逃避批评,那么,将心比心,你就明白自己没有批评人家的权利。因此,首先要有能够接受批评的胸怀。其次,要有接受批评的勇气。如果别人发现了你的缺点、错误,批评得有道理,你不要拒绝人家的好意,更不必担忧接受批评便矮人一等。拿出勇气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你下次也许就不会出现类似的差错了。
第三步,要有接受批评的智慧,要是别人批评得有道理,但方式、方法不对,你可以把它改为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方法来理解;如果别人批评错了,你也宜先表示谢意,然后再作必要的解释。至于对那些为了发泄个人的嫉妒、怨恨,纠缠早已结束的往事,或怀有其他恶意的批评者,你当然既有权提出正告,又没有义务去接受。
面子学大师说:在一般情况下,人如果挨骂,或受到警告、指责时,大家都会感觉面子上挂不住,心里不痛快。此时,你不妨把上述道理回想一遍,你的内心就会平静许多,脸上也就坦然许多。
面子学大师还指出:如果上司批评责斥下属。情况又另当别论,绝没有窝囊、丢脸之类可言。因为“老子克儿子”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
老刘在公司算是老资格的科长了,一般大家都谦让他,即使是公司领导,也都让他三分。这次,公司统一布置的工作他没有完成,经理找到头上,他竟说“忘了”,经理耐着性子说:“老刘啊,你这一忘不要紧,整个工作可就让你给拖住了!”
按说,经理的话毫不过分,态度诚恳,也够客气的,但刘科长可不这么想,多少年来没有挨过批评,就这一句就受不了了,凭着资格老和经理较起劲来。大家过来劝解不下,把经理气得脸都白了。事后,领导集体研究,决定让刘科长写出书面检查。
其实,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避免。
要知道,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下属被上司斥责是理所当然的事。当你被上司训斥时,别人怎么看?
只不过像是在观看父亲“克”儿子罢了。老子“克”儿子,天经地义,人之常情;上司训下属,同样是理所当然,谁也不会见笑。所以当你处于下属位置时,千万不要因遭呵责而感觉面子难堪,同事也随时可能受批评,因而不会轻视你;上司们也还有他的上司,在他的上司那里,情况就像你遇到的一样,他们更觉得训人与被训是家常便饭,不足为奇。
问题的另一面,上司被下属反驳可就不是理所当然的了,这同样如同老子“克”儿子一样,如果儿子顶撞老子,那可是大逆不道,“翻了天了”。从古至今,谁要违背上级旨意,那就是“犯上作乱”,是“反了!”
所以,既然上司已经斥责了,还是干干脆脆地道歉吧!
这在上级眼里,才是下属应有的可爱态度。你同时还可以想,别人指责你的缺点和错误时能够自我反省的人,才能提高自己的人格,同时成为一个有内涵的人,所以挨骂反而能促使你进步。
如果你感情上实在接受不了,怒气冲天,脸红脖子粗,而冲动行事,事后你一定会后悔。所以当你想要发怒时,最好心中默念:“等一等!”这句“等一等”,就是要你忍耐的意思。有人建议,这时最好把火柴棒放在手上或裤袋里,一支一支地把它折断;或者心中默默数数,一直数到一百,相信不到一百,你就能冷静下来,从而抑制怒火,这是一种气氛转化法。当你挨骂而又不能控制自己时,请试试这两个办法。
制怒好像还容易些,但消极的人一旦被斥责而感到屈辱,不但不会发脾气,反而会灰心丧气,产生“唉,我真不行”的想法。这时,如果你别的办法都不见效,请接受面子学大师给你的“秘方”,但一定请你保密。这就是你在心里想,正在训你的上司,恰好也在被他的上司训骂的情形。你完全可以发挥你的想象力,把他挨骂时的狼狈样做各种生动的联想。这样,你不仅会忘记了正在被斥责,同时会不觉得上司可怕反而可笑,而不会产生“唉,我真不行”的悲观想法。请你记住,人在挨骂时都是一副模样。
想通挨骂的“必然性”,培养心理的“弹性”,你就不会把别人的批评当作是一难堪的事。
2.好汉做事好汉当
面子学大师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有些人。认为暴露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或在别人面前公开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有损尊严,有失身份,有损威信,因而讳疾忌医,掩饰错误,甚至当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或提出批评意见时,却硬着头皮不认帐,甚而对提出批评意见的人作出报复性的反应。结果是错上加错,失信于人,在人前更没面子。生活中许多消极互动的行为。都与这种掩饰错误的心理有关系。
这里先说一个故事:
有一位中年父亲,他是个正统的国家干部。前几年,社会上的小青年开始流行长头发。他的儿子对此很是羡慕,从此也开始留起了大背头。父亲看在眼里,气在心上,几次劝说儿子把头发理掉,可执拗的儿子偏偏不听,爷俩吵了几次,矛盾越来越深。老子一气之下将儿子赶出了家门,从此父子俩再也没有见面。而现在,社会上留长发的青年极为普遍,根本算不上什么问题了。父亲也觉得以前的做法有些过分,很想同儿子重归于好。可是,根据中国传统习惯,年老的人即使错了也不能先承认错误。他认为他们父子要和好,必须由他的儿子采取主动。所以他一直等待儿子主动来找他。后来,这件事被他分别多年的老友知道了,来信对他好好地开导了一番,劝他放弃长辈的架子,自己做得不妥,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错误。自从收到郧封来信,这位父亲便逐渐开始转变了看法。,他认真地检查了一下自己,觉得父子不和的主要责任不在儿子一方,是他自己做得过分了,应该主动找儿子和好。尽管碍着面子,这位父亲还是这样办了,终于和他的儿子建立了新的关系。
类似这样的事十分普遍。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却不愿意主动承认,有的甚至还要为自己争辩,致使矛盾得不到解决,彼此的隔阂不能消除,相互之间的友谊也就更是谈不上了,这是很可悲的。
人再聪明,思虑也总有不周的时候,有时再加上情绪及生理状况的影响,于是就会无可避免的犯错----估计错误、判断错误、决策错误。
人犯了错,一般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死不认错,而且还极力辩白,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人求生存的本能,怕认了错饭碗就保不住;另一种反应是坦白认错。
第一种反应的好处是不用承担错误的后果,就算要承担,也因为把其他的人也拖下水而分散了责任,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证据明明摆在眼前,还死不认错的道理。此外,如果躲得过,也可避免别人对你的形象及能力的怀疑。可是,死不认错并不是上策,因为死不认错的坏处比好处多得多。
如果你犯的是大错,那么此错必尽人皆知,你的狡辩只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让人对你心生嫌恶罢了。如果所犯之错证据确凿,你虽然狡辩功夫一流,但责任还是逃不掉,那又何苦去狡辩呢?
如果你犯的只是小错,用狡辩去换取别人对你的嫌恶,那更划不来。
姑且不论犯错所需承担的责任,不认错和狡辩对自己的形象有强大的破坏性,因为不管你口才如何好,又多么狡猾,你的逃避错误换得的必是“敢做不敢当”、“没担当”之类的评语。之后,别人不敢信任你,甚至“怕”你三分,更凶怕哪天你又犯了错,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于是抵制你,拒绝和你合作。而最重要的是,不敢承担错误会成为一种习惯,也使自己丧失面对错误、解决问题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所以,不认错的弊大于利。
那么诚实认错呢?
你会说,诚实认错,那不是要:立即付出代价,独吞苦果吗?
有时候碰到没有担当的上司,的确会如此,但绝大多数的上司都会“高抬贵手”----人家都认错了,还要怎么样?
而且在心理上,你认错,已明显标示出上司与你位置的高低,上司受到尊重,再怎么说,都要替你扛一部分的责任;何况你犯错,他也有“督导不周”的责任,所以,在现实中,认错的后果并不如想像中的那么严重。
诚实认错还有间接的好处,例如:
----为自己塑造了“好汉做事好汉当”的形象,无论领导同事都会欣赏、接受你的作为,因为你把责任扛了下来,不会诿过于他们,他们感到放心,自然尊敬你,也乐于跟你合作,更乐于替你传播你的形象,这是你的无价资产。
----可借此磨练自己面对错误的勇气和解决错误的能力,因为你不可能一辈子作事没缺点,趁早培养这种能力,对你的未来大有好处。
----你的认错如果真的招来别人的责骂,那么正可塑造你的弱者形象,弱者往往是引人同情,也能引来助力的,你会因此而获得不少人心。而且大部分人在骂过人之后,都会不忍心,就算要处罚你,也不会下手太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所以,犯了错,就诚实地认错吧!
然后,你要做几件事:
----赶快想办法补救,以免事态扩大。
----等事情过去了,要检讨犯错的原因,并加以改进,以免下次又犯错。
----如果你的犯错影响到别的人,那么要向他们表示你的歉意,如果他们也帮你善后,更应对他们表示感谢。
面子学大师指出:人生在世,难免会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遇到这种情况时,有些人往往不愿道歉,怕丢面子,怕抬不起头;但是这样一来,又时常私下心情不安,甚至有点惶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良心不昧,因为若有所失,因为内疚于心。
那么,何不说一声“对不起”呢?
需知,每个人都会有对不起人的时候。真正的道歉不只是认错,它是承认你的言行破坏了彼此的关系;而且你对这关系十分在乎,所以希望重归于好。
承认自己不对,心里会很难受,脸上挂不住,做起来更不容易。不过你一旦决
心面对现实,不再倔强,便会发现,认错对消除宿怨、恢复感情确有奇效。
有时,我们迟迟不道歉,是因为怕碰钉子,碰了钉子就更没面子了。这种令人难堪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是不大。原谅别人可以祛除心里的怨恨,而怨恨是损伤心灵的,有谁愿意反复蒙受痛苦和忿怨的折磨呢?
因此,我们要学会道歉,认识到这是一门安抚自心、避免创伤的生活艺术。该怎样进行道歉呢?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你觉得道歉的话说不出口,可以用别的方式代替。吵架后,一束鲜花能令前嫌冰释;把一件小礼物放在餐桌旁或枕头底下,可以表明悔意,以示爱念不渝;大家不交谈,触摸也可传情达意,千万不要低估“尽在不言中”之妙。当然,这是就夫妻生活而言。
(2)切记道歉并非耻辱,而是真挚和诚恳的表现。伟人也有道歉的时候。邱吉尔起初对杜鲁门的印象很坏,但后来他告诉杜鲁门,说以前低估了他,这是以赞誉方式作出的道歉。
(3)除非道歉时真有悔意,否则不会释然于怀,道歉一定要出于至诚。
(4)道歉要堂堂正正,不必奴颜婢膝。你想把错误纠正,这是值得尊敬的事。
(5)应该道歉的时候,就马上道歉,越耽搁就越难以启齿,有时甚至追悔莫及。
(6)假如你认为有人得罪了你,而对方没有致歉,你就该冷静应付,不可闷闷不乐,更不要生气在胸,写封短笺,或由一位友人传话,向对方解释你心里不痛快的原因,并向他说明你很想排除这一烦恼。你若能减低对方道歉时的难堪,他往往就会表示歉意,说不定他心里也不好过的。
(7)你如果没有错,就不要为了息事宁人而“认错”。这种没有骨气的做法,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同时,要分辨清楚“深感遗憾”与“必须道歉”的区别。比如你是领导,某一下属不称职,势必予以革职。你会觉得遗憾,但不是用道歉。
很多时候,别人对你的感觉并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在于你说话时表现出来的态度。
假如只在行为上表现诚意嘴里不用道歉字眼,仍能被当成诚意道歉;那么,反过来说,即使口里说抱歉,可能听在对方耳里也觉没诚意,说了等于白说。“对不起”三个字若说得怪腔怪调,则暗示着对方的抱怨是无的放矢,或是太夸张了。
某公司董事会里一位董事说话得罪了玛丽,玛丽打电话给董事会主席伊丽莎白,希望她有个解释,或是道歉。不料,通完电话之后,她却更不舒服。电话里,伊丽莎白只轻描淡写地说:“好吧,我道歉。”听起来毫无诚意。玛丽继续解释为什么她很生气,伊丽莎白语气冰冷地说:“我可以再道歉一次。”然后坚持那位董事没做错任何事,玛丽的告状只不过给她添麻烦。对话就这样下去,只听伊丽莎白又冒出一句:
“我第三次道歉。”没多久:“我第四次道歉。”讽刺的是,每次伊丽莎白口气冰冷、重复道歉字眼时,似乎暗示玛丽在无理取闹、没完没了。玛丽这么做,只不过是因为对方的道歉根本不像道歉,毫无诚意。因此,随着道歉次数的增加,玛丽益发怒不可遏。
在此,伊丽莎自居高临下的姿态令玛丽火上加油,心理更加失衡。
相反,分摊责任和承担过失是一种巧妙的平衡术,或许用得上道歉的字眼,或许用不上。
许多时候,人际关系调节的关键只在于人们交往时的姿态。
3.放下身段前路宽
说来也许你不信,有一位大学生,在校时成绩很好,大家对他的期望也很高,认为他必将有一番了不起的成就。
他是有成就,但不是在政府机关或大公司里有成就,他是卖蚵仔面线卖出了成就。
原来他是在毕业后不久,得知家乡附近的夜市有一个摊子要转让,他那时还没找到工作,就向家人“借钱”,把它顶了下来。因为他对烹饪很有兴趣,便自己当老板,卖起蚵仔面线来。他的大学生身份曾招来很多不以为然的眼光,但却也为他招来不少生意。他自己倒从未对自己学非所用及高学低用怀疑过。
&&& 现在呢?
他还在卖蚵仔面线,但也转投资,钱赚得比我们不知多多少倍。
“要放下身段。”这是那位大学生的口头禅和座右铭:“放下身段,路会越走越宽。”
那位大学生如果不去卖蚵仔面线或许也会很有成就,但无论如何,他能放下大学生的身段,还是很令人佩服的。你不必学他非得去做类似的事情不可,但在必要的时候,实在也要有他的勇气。
面子学大师说,人的“身段”是一种“自我认同”,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但这种“自我认同”也是一种“自我限制”,也就是说,“因为我是这种人,所以我不能去做那种事”,而自我认同越强的人。自我限制也越厉害。
所以,千金小姐不愿意和保姆同桌吃饭,博士不愿意当基层业务员,高级主管不愿意主动去找下级职员,知识分子不愿意去做体力工作……。他们认为,“君子动口不动手”,如果那样做,就有损他的身份。
其实这种“身段”只会让人路越走越窄,并不是说有“身段”的人就不能有得意的人生,但在非常时刻,如果还放不下身段,那么会让自己无路可走。像博士如果找不到工作,又不愿意当业务员,那只有挨饿了;如果能放下身段,那么路就越走越宽,也没有走不通的路。
你如果想在社会上走出一条路来,那么就要放下身段,也就是:放下你的学历、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让自己回归到“普通人”。同时,也要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议论,做你认为值得做的事的,走你认为值得走的路。
“放下身段”比放不下身段的人在竞争上多了几个优势:
----能放下身段的人,他的思考富有高度的弹性,不会有刻板的观念,而能吸收各种信息,形成一个庞大而多样的信息库,这将是他的本钱。
----能放下身段的人能比别人早一步抓到好机会,也能比别人抓到更多的机会;因为他没有身段的顾虑。
有一则这样的故事:一千金小姐随着婢女在饥荒中逃难,干粮吃尽后,婢女要小姐一起去乞讨,千金小姐说:“我是小姐”,不愿意去。
&&& 结果呢?
只能是“碍了面皮,饿了肚皮”!
我们知道,卡耐基在事业取得成就以后,收入是相当丰厚的,成了一位富翁。但是,他早年却经历了一段贫困潦倒的艰难岁月。有时候,他囊空如洗,不得不向人借些钱以缓和局面,度过难关。
就大多数人而言,伸手向人借钱似乎是一件难堪的事。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大多存在一种心理:缺钱花是不体面的。于是好多人在向别人借钱时,都觉得不好意思开口。
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在向人借钱之前,先作一番充分的准备,包括怎样铺垫,怎样转折,怎样巧妙的过渡到借钱的话题上,等等,可是,当真正面对要向他
(她)借钱的那个人时,却觉得最紧要的那句话重若千钧,好多话到嘴边都又咽了回去;结果呢,到最后跟人家道“再见”了,还没有提到借钱的事!
有些人则有他们的“高招”。他们向人借钱时,竭力掩饰他们缺钱花的真相,总要编出一些“体面”的借口,比如“某某借了我的钱到了期还没还我”啦,“我银行里有钱,但取款不方便,先向你借一点,过几天领了薪水还给你”啦,“这次出门钱带少了点”啦,等等,目的在于表明自己钱是有的,只是临时出了点小障碍。
“其实,这些借口都是毫不必要的。”卡耐基曾经对别人说,“你借钱的对方并不在意这些,也十分明白你这是在为自己下台阶,挽面子。他(她)若是愿帮助你,是不会追究你缺钱的原因的,也不会因为你向他(她)借钱就小看你。如他(她)要蔑视你的话,你找借口他(她)反倒会在心底时讥笑你。”
那么,卡耐基自己是如何向人开口借钱的呢?
他说:“向人借钱应当直截了当地提出来,不必哕里哕嗦的向对方解释这解释那的。对方愿意借的话,你不用多说他也会借给你;反之,你说的再多也是白费口舌。你直接提出借钱,对方不答应,你只要说声‘没关系’就是了,谈不上什么尴尬呀,下不了台呀之类;如果你先讲了一大堆借口,对方却依旧拒绝,这样反而使双方都可能陷于尴尬之中。”
面子学大师说,当今社会,生存竞争愈加激列,真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挤得过去就是赢家。挤不过去,轻则落伍。重则落水。但不挤更不行,即便一身臭汗,披头散发也要搏上一搏。千万不要站在岸上,自视清高,丧失了大好良机。然而总是有那么一些人,眼眶子太高,大事干不来,小事不愿干,觉得太丢面子,有失身份,宁可委屈受穷,也不肯放下架子。中国老百姓有句俗话:“管他脸不脸,混个肚子圆。”这话虽然有点儿过火,却也不无道理。
4.好汉不和女人斗面子
琴·安德森及高登在友人心目中是一对模范夫妻,当琴提出与丈夫离婚时,可把那些朋友全吓呆了。
琴与高在读大学时即是甜蜜的情侣,琴毕业后,他们立刻结婚,同时移居纽约。高登是个公认的杰出的年轻建筑师;琴在一家妇女杂志社工作,后来升到时装主编,高登因此开心极了。这对迷人的夫妇常被一群常见报的作家、艺术家、设计家邀宴。高登为一家大工程设计,获得大笔佣金后,就有自己开公司的想法,琴也为这件事高兴,然而,事情后来发生了变化。
有一天晚上应酬回家,琴和丈夫聊天时,发现丈夫没有任何反应,她忍不住问道:“你到底怎么了?是不是有些疲倦?”
高登回答说:“是的!我又烦又累,真受不了别人称呼我‘琴的丈夫’。”
琴敏感地发现丈夫的自尊心受了伤害,赶紧解释说:“因为这些人全是时装界的人,所以才会这样说。如果是建筑工程界的人,一定会称呼高登太太。”
可是丈夫反驳说:“那种情况自然不一样,因为我毕竟是男人啊!”
自从这次以后,琴尽量在家不谈公事,但是情况却不见改善。不久,她获奖了,她的照片及时装界的评论文章见诸报刊,这件事更深深地刺激了高登。他为此要琴下决定做个家庭主妇。因为他已经受够了别人称呼他为“琴的丈夫”。琴却不愿做家庭主妇,她认为自己这两方面都兼顾得不错。
后来,他们开始争辩不停,高登借酒浇愁,养成了酗酒的习惯。在一个深夜,约两点左右,高登借着酒意,故意把太太推进浴室里揍了一顿,并撕破她的衣服,对她大声吼着:“好吧!
如果你想和男人一样,那么我就把你当作男性对待。”
琴容忍了这件事,建议丈夫一起去看婚姻专家或心理医生,但是被高登所拒绝,于是她只有寻求离婚一途,而令亲朋好友惊讶不已。
面子学大师说,千百年来,许许多多的戏文小说,都在讲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女人冒着风险,历尽千辛万苦,辅助男人进京赶考,男人考中状元、探花或榜眼,便将原来的发妻或情人抛弃了。
如今的新故事可不同了,往往是女的考取了博士生、硕士生、出国留学生、或在文坛、歌坛、影坛上出了名,或由于事业的成功而成为社会知名人士,男人们便将她们“抛弃”了。这种情况,中外都有。
有个少女在南方小城的一家工厂当广播员,她已和厂宣传科一位小伙子暗暗好了两年。在她那问小小的播音室,她和他一起度过了许多甜蜜的时光,开始是他来送稿、改稿,她播稿。后来他来送书,他们一起看书。再后来他给她写了一张约条,她也给她回了一张。他约她到附近一座山上去玩,她便在山脚下的一棵老槐树下等他,他们一起商量去考大学,又一起复习功课,一起设计未来美好迷人的生活
他们一起参考了高考,通知书下来了,只有她,没有他。那天晚上,他们在城外的那条江边坐了一夜,谁也不想说话。最后他叹了一口气,说:“你去吧。”
她说:“你等我。”
来到校园之后,尽管学习很紧张,但她一天一封信地往回寄,她在极度地焦盼中等了一个月,终于等来了他的一封信。她没看完,便扑到床上嚎啕大哭起来,她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上了大学,他就不能和自己结婚呢?为什么说不合适?
寒假,她回到南方那座小城时,他已有了一个新的女友,初中文化,在一家新建的宾馆当服务员。年龄、长相、学历、个子、家庭环境,都很般配。她才明白他是怎么想的。
这位少女在第一次恋爱惨败之后,可笑的是第二次又重蹈复辙。大学的最后一年,她认识了同系的一个男生,两人关系发展很快,正当他们商量准备结婚的时候,她突然决定要考研究生,他的态度是:“这样吧,我等你的发榜,如果没取,咱们就结婚;如果取了,咱们就分手。”她录取了,他没有食言,毅然离开了她。
面子学大师说,许多女性常因丈夫有杰出的表现而十分自豪,男人们则因妻子胜己一筹而感到面子难堪,说到底,还是大男子主义思想在做祟。其实,这种面子大可不去与女人争,正如你有能耐,别人不会小瞧你妻子一样,你妻子事业上的成功,同样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厄运,别人绝对不会因你妻子的成功而轻视你。
想当年最具影响力的的女性,当数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人们常常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这个“铁女人”的行踪。然而如果细心,你会发现,在“铁女人”的身后,有时会默默地站着一位穿黑西服,系旧式领带的男人,他就是“铁女人”的丈夫丹尼斯·撒切尔。
以世人的眼光来衡量,丹尼斯达到了“模范丈夫”的标准,他被人描绘成对妻子毫无威胁,又略微惧内的“沉默绅士”。在正式场合,他永远立于妻子身后一步。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何种情况下,应处何种位置。竞选时,他常常站在身旁,并不时为她拉选票而与选民握手、交谈。在集会上,每当玛格丽讲到妙处,他总是拼命鼓掌,或尽情高呼:“太棒了”。
为了能更有效地协助夫人开展工作,丹尼斯悄悄地将自己的办公室搬到唐宁街10号内。事必躬亲,是他的传统作风,他的秘书自嘲是:“世界上最清闲的人。”
从表面看,丹尼斯甘当妻子的助手,寡言少语,但他在英国仍是大名鼎鼎。英国百姓知道得很清楚,若非丹尼斯雄厚的财力,撒切尔夫人的政坛起步势必坎坷;而无丹尼斯的幕后全力支持,“铁娘子”也不会有如此突出的政绩。
有一家电视台,别出新裁地开辟了一个节目,叫“大家来评丹尼斯”各人以自己的眼光,纷纷给心目中的这位“第一丈夫”画像。如果有谁说丹尼斯对撒切尔夫人的政治生涯无足轻重,那第一个反对的就是他的夫人。她说:“我认为,人们很喜欢他,而我也离不开他。我的丹尼斯是我的亲爱的伴侣。我们俩的结合是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是一条金线;使生活中一切都变得可能了。”
正如她讲得一样,丹尼斯不仅得到她的爱,同时,也受到社会的好评。丹尼斯的形象,并没有因为自己夫人的声名显赫而相形见绌。而是相得益彰,愈发光艳夺目。而最难得的是,他能把自己视为是首相的“支柱”,甘愿为自己的爱妻“打下手”。
你能有这种“绅士”风度吗? 如果你能随着观念的改变而达到这一步,即使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你能失去什么吗?
若不能,或恰恰相反,你就不会感到面子上有什么过不去。
面子学大师说。老百姓有言:“好男不和女斗。”把这句话用在面子问题上,倒是十分贴切,也就是说,不要在面子上与女人一争高低。若要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就请放开你的气量。如果自己的心中,连一个女性的荣誉都容纳不下,不是太低视自己了吗?
5.热脸迎向冷屁股
人生在世,吃点苦,受点累,算不得什么;世间的岁月,莫过于被人冷落的光阴最难熬过了,那时节,尊严扫地,脸上无光,十分尴尬,万分狼狈。显然,这些“过来人”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此番衷肠,不妨也可算作一句人生之絮言吧。
问题还绝不仅仅在于此。尽管每个人都程度不同地尝到过被人冷落的滋味,但面对“冷落”所采取的态度却不尽相同。有的人遇“冷”不冷,逢“落”不落,仍然表现出了一种漠然处之、豁达坦然的超然境界,其结果不仅使自己渡过难关,走向“热烈”,而且逆境成才,留下了更加辉煌的人生篇章。有的人却不尽然,面对“冷落”,便变得消沉起来,一蹶不振,最终使自己陷入自我封闭、孤独寂寞的困境而难以自拔。
怎样才能走出被人冷落的误区?
接受冷落。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也就是说,面对被人冷落的现象,您应当首先承认它的存在,允许它的发生。这是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万花筒,红橙黄绿蓝靛紫,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温凉冷热,可谓应有皆有,五彩缤纷。少了热情,生活会因此而失去光泽;没有曲折,生活也会变得索然无味。
事实上,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会遇到过“冷落”,不管你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情愿的还是不情愿的,谁也休想与它绝缘。在这个意义上,“冷落”做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您无论如何也不应当采取回避的态度。既然如此,为什么一些朋友特别是一些青年朋友,面对冷落的挑战,会产生一种突然、茫然的感觉呢?原因也许很多,但恐怕很重要的一条,是与他们的阅历、经历比较浅薄有直接关联。试想,现在一个十八九岁、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从家庭到校园,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走过的大都是一条相对平缓的道路。他们尽管也有遭遇冷落的时候,但更多的还是甜美优于苦辣,温馨优于冷寒。基于此,一旦当他们涉足社会这个大课堂后,便会很自然地发现,现实的情境远比原来想像的要复杂得多。他们对“冷落”感到陌生,不习惯,甚至产生惧怕感觉,那是很正常的事。
因此,面对冷落,您应当采取承认的态度,就是说要有接受冷落的心理准备。当然,承认冷落的存在,并非是承信它存在的合理性,而是承认它存在的客观性。承认了此种矛盾存在的客观性,也就承认了解决此种矛盾方法存在的必然性。唯其如此,您才会直面冷落,既不回避之,也不惧怕。
敢于表现。人们在受到冷落之后,往往会在生活上感到失意,在心理上产生退却。尤其是您成了世人的楷模,或者受到人们赞誉的时候,一旦遭遇冷落,更容易感受到这种反差的压力。对于一个强者来说,愈是受到冷落的重压,愈是应当富有自我表现的阳刚之气。此种勇气,不仅可以吹散来自外界对自己冷落的风云,也最易于拨开自己被人冷落所带来的心头迷雾。
尽管冷落也是来自外界的一种评价,但这丝毫也不应当成为您忽略自我表现作用的理。特别是当您被人冷落的时候,更应注意去大胆地表现自己。比如:举办卡拉
OK比赛,您敢不敢直步登上台去,高歌一曲;周末舞会,您敢不敢跃人舞池,投入地一次跳个够;演讲会上,您敢不敢面对众人,字正腔圆,慷慨激昂去陈辞一番,即使一时上不了场,当个观众也无妨,您敢领信头儿尝一尝啦啦队长的滋味吗……无论是胜败输赢,您都会从中感到过剩能量得到释放的一种轻松和欢愉。谁都知道,人生有“冷”也有“热”。通过自我表现,您不仅可以更多地去发现生活中的欢歌笑语,而且完全可以去主动地排“冷”取“热”,甚至化“冷”为“热”。
当然,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您还应当切忌自我标榜,故弄玄虚。这样做,不仅难以排除外界的冷落,还会由此带来更多的冷落。自我表现,不仅应当有勇气,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增强自己的实力。有了真才实学再加上自己的勇气,那您就会在生活的舞台上表现得潇洒自如,发挥得淋漓尽致。此时,您面前的冷落,便会一扫而光,迎来的将是张张笑脸,满园春色。
平息抱怨。每逢遇到冷落,您有时难免会生点小气,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过多的自我抱怨,又恰恰是战胜冷落之大忌。大凡经历过冷落的人,大都有这样的感觉,抱怨冷落的结果只会在客观上助长受冷落的压力的程度。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无不可以从人的主观认识上找到原因,冷落的现象也当属此中。
您不妨自己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他人没有受冷落,却偏偏冷落了自己;为什么此时无冷落,彼处遇冷落。想来想去,您便会觉得,原来别人对自己的冷落也与自己有关联。对照生活的参照系数,您不妨再对一些具体现象试作分析。假如受到来自顶头上司的冷落,您可能想到了他的偏见、不公正等,但是否还应想到,您的工作态度差、表现得不好,才是上司所以冷落您的真正原因;假如受到同事的冷落,您可能会想到他的性格孤僻、心胸窄小、无端嫉妒等,但是否还应想一想,是您的傲慢、无礼、清高,才使他人对产生冷落有了可能的条件;假如受到妻子的冷落,您可能会想到,妻子不温顺、不贤慧、不会料理家务、不会热情待客等,但是否还应想到,您的大丈夫习气,动辄吹胡子瞪眼睛的德性,难道妻子还不该冷落您几次!
与其抱怨别人,倒不如利用这个间隙来反省一下自己,这岂不是一件好事情!
学会丧失冷落,会使您隐隐感到自己心灵上的某种丧失。是的,在一段时间和范围内,您的周围的确少了些热情,少了些朋友。但是,这并非可怕。问题的关键在于您能否正确对待丧失,能否科学把握丧失,能否学会从丧失中奋起。
丧失即失去。在朱迪丝·维尔斯特的力作《必要的丧失》中,她指出,丧失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从脱离母体直到死亡,在这整个成长过程中,丧失始终伴随着我们。它是“一种终生的人类状况”。朱迪丝认为理解人生的核心就是理解我们该如何对待丧失。“丧失是我们为生活付出的代价”,朱迪丝指出了这一点,但假如我们学会了放弃完美的友谊、婚姻、孩子和家庭生活的理想幻想,放弃对绝对庇护和绝对安全的幻想,那么我们将在这种放弃----必要的丧失中苏生。朱迪丝还告诉我们,丧失是成长的开始,追求完美与恐惧丧失则是幼稚的,我们人生的路途由丧失铺筑而成。细细想来,朱迪丝的话是有深刻哲理的。
有的朋友常常把复杂的社会、复杂的人生理想化了,他们接受收获往往比接受丧失更容易做到。因此,一旦遇到丧失,就会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只要您稍加留心,便会从生活中经常发现这样的画面:他是我的好朋友,同时又是别人的好朋友;上司对我特别器重,同时对另一个人也特别器重,想到此,也许您就会认识到,放弃各种各样不切实际的期待,对于消除冷落的困惑,是多么的重要!
冷落虽然使您暂时地少了一些来自外界的热情,少了一些朋友,但往往正是这种必要的丧失,才进一步激发了您对热情的珍视,对朋友的偏爱。此时此刻,您将会用自己的热情去温暖对方那颗冷落的心,您将不会再用消极的眼光去对待朋友一时的偏颇。
勿失自信。遭遇冷落,很容易使一些意志薄弱的朋友失去自信心。这是因为,冷落不仅有时是一种腐蚀剂,而且有时还是一种有毒剂。它可使头鸟遭枪击,使尾鸟受排斥。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才能出众的人,正是由于受不了世俗冷落的偏见,从此之后甘愿“随波逐流”,也不肯再“出头”、“冒尖”了;也有一些较为愚钝的朋友,由于被人瞧不起以至受到某些人的鄙视,结果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念头。不知您是否还记得这样一句饱含着铮铮铁骨的至理名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硕大的气魄。数风流人物,大凡事竞成者,无不是自信人生的典范。殊不知,他们在成功的道路上,何止只受到冷落的骚扰!
一对好朋友,耳鬓厮磨多少年,可为了某件小事,突然在某一日反目分手,从此视同陌路。您也许就是此种冷落的遭遇者,也许还会产生诸多“雅士如林,知音日少”的失落感。其实大可不必。生活是多色彩、多层面的,不必事事都有个所以然,必要的超脱也是一种生活的润滑剂。面对冷落,没有必要封闭自我,压抑自我,煎熬自我。雨果说得好: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跃过障碍注视将来。你应当不断地去寻觅生活中的热情。人人都希望把热情带进自己的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富有色彩,更富有诗意,这本身就是拥有热情的表现。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遭遇冷落,但更多的还是拥有热情。如果您只会发现冷落,而不勇于去开拓和追逐热情,那么,在您的眼里就会只有苦涩、忧伤和痛苦。
主动感化。有的朋友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有一种看法,即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看不上我,我也不买你的帐。这至少是一种不够大方的姿态。当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双向的,两好搁一好嘛!
但一个成熟的人,恐怕因此还会想得更多,想得更细,甚至会做一些必要的让步和牺牲,也就是常说的高姿态吧。
比如,面对冷落您的人,早上初见面时,可不可以主动上前去问候一声:
“早上好”;周末之余,节假日里,您可不可以主动邀请对方去参加一个舞会,或者就近做一次短程的旅行;当对方乔迁新居时,您可不可以主动去当个帮手,等等。
如果您能这样去想、去做,是完全有可能改变对方的态度的。有道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此时,看上去似乎您显得“矮”了一些,但在他人的心目中,您是高尚的、伟大的、值得信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来就是这样:您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自己要尊重别人;您想得到别人的热情,首先自己要热情待人;您想得到别人的理解,首先自己要理解别人。这样,您才会最终减少别人的冷落。
面子学之八:尖酸刻薄
1.蚊虫遭扇打,只为嘴伤人
三国名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匹马斩颜良,偏师擒于禁,擂鼓三通斩蔡阳。“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耳”。
然而,这位叱咤风云,威震三军的一世之雄,下场却很悲惨,居然被吕蒙一个奇袭,兵败地失,被人割了脑袋。
关羽兵败被斩的最根本原因是蜀吴联盟破裂,吴主兴兵奇袭荆州。吴蜀联盟的破裂,原因很复杂,但与关羽其人的骄傲有着密切的关系。
诸葛亮离开荆州之前,曾反复叮嘱关羽,要东联孙吴,北距曹操。但他对这一战略方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瞧不起东吴,也瞧不起孙权,致使吴蜀关系紧张起来。关羽驻守荆州期间,孙权派诸葛瑾到他那里,替孙权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求结两家之好”,“并力破曹”,这本来是件好事。以婚姻关系维系补充政治联盟,历史上多有先例。如果放下高傲的架子,认真考虑一番,利用这一良机,进一步巩固蜀吴的联盟,将是很有益处的。但是,关羽竟然狂傲地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不嫁就不嫁嘛,又何必如此出口伤人? 试想这话传到孙权那里,孙权的面子如何吃得消?又怎能不使双方关系破裂?
关羽的骄傲,使自己吃了一个大大的苦果,被自己的盟友结束了生命。
面子学大师说:蚊虫遭扇打,只为嘴伤人。以尖酸刻薄之言讽刺别人,只图自己嘴巴一时痛快,殊不知会引来意想不到的灾祸。人与人之间原本没有那么多的矛盾纠葛,往往只是因为有人逞一时之快,说话不加考虑,只言片语伤害了别人的自尊,让人下不来台,心中怎能不燃起一股邪火?
有了机会,反咬一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骄傲自大,尖酸刻薄,最易伤人面子。谦卑待人,才能得到友谊。面子学大师认为,尖酸刻薄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情况:
&其一,贬损他人,抬高自己。&&&
李先生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在单位人缘不好。因此他经常抱怨世态炎凉,责怪同事寡情。是真的世态炎凉同事寡情吗? 非也!
原来是李先生自命不凡,每逢单位开会,年终考评,他都喋喋不休地贬损他人,以显示自己“崇高的思想”、“卓越的才能”、“非凡的业绩”。因此,同事们都觉得李先生太过分了,太不像话了。于是大家都不买他的帐,他陷人了孤家寡人的境地。显然,李先生人缘不好,其原因在于贬低他人,抬高自己。
有些人为了抬高自己、贬损他人竞达到了捏造事实的地步。尽管他所说的事实是捏造的,可也是有鼻子有眼的,颇能迷惑人。面对捏造事实的指责,受害人有口难辨,无可奈何。例如唐某与李某同去某地出差。采购一种紧缺物资。他们到某地时,当地已无货供应,必须再等一个月才有货。于是唐某与李某空手而归。可是在向领导汇报时,李某竞对领导说:“人就是贪睡,那天早晨如果小唐早点起来,我们可能就买到货了。”唐某说:“本来就是没有货了啊,这与起早起迟有什么联系呢?”领导连忙批评唐某说:“老李说得对啊!
你应该接受,以后改正啊!”唐某听了领导的批评只有无可奈何地叹气,还有什么可辩解的呢?
不过从此以后,唐某对李某敬而远之了。领导再派他与李某一道出差,他都借故推辞。
有些人为了达到贬损他人的目的,将针眼大的事情说得比箩筐还大。某科研单位赵某应朋友之邀,给朋友帮了两次忙。解决了一引进技术上的问题。不巧让本单位的黄某知道了。于是在一次会议上,黄某说:“赵某受了金钱的诱惑,不好好做本职工作,竞去从事第二职业。这种做法是缺乏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的表现。”赵某仅仅帮了朋友两次忙,黄某竞夸大成“从事第二职业”,并给戴上“受了金钱诱惑”的大帽子。由此看来,黄某的境界多高啊!
敢于批评坏人坏事,并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黄某的“思想”在贬损同事中得到了“升华”。
还有人擅于通过自己与他人的对比贬损他人、抬高自己。一次某省高教局成人教育处组织经济学统考。哲学老师田某从高教局同学处获得了这一信息,于是回校对任政治经济学课的许某说:“你们政治经济学统考,你知道这个消息吗?”许某说:“我现在还没有接到这一通知。”在年终考评会上,田某说:“许某教政治经济学,对政治经济学统考一点也不关心,统考消息还是我告诉他的,我比他还着急,许某太没责任感了。”这样一比,他似乎成为了一个责任感极强的人了;而别人倒是一点责任感都没有了。
为什么有些人会不择手段地贬损他人、抬高自己呢?
其原因显然是出自于一种虚荣的心理和不服气的心理。有些人为了充分地显示自己的高明和非凡的价值,因此往往喜欢找参照物,自以为通过贬损他人,自己的高明和非凡的价值就充分地表现出来了。另外,有些人对于别人强于自己,心理极不平衡,于是通过贬损别人,说明别人并不强于自己,从而在心理上得到一种阿Q式的平衡。然而不管贬损他人、抬高自己出于何种心理,都是一种缺乏道德的行为。
其二,拒绝他人,出语伤人。& &
在拒绝别人的要求时,更要谨慎,否则一不注意,就会在无意问伤害对方,而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有一个中国留美学生,课余之暇,在某一饭馆兼任洗碗。厨房的监督,是个典型的美国人,他也很慷慨,常常把一些厨房里卖剩下的食物给那学生吃,不过他也很哕嗦,常常在留学生工作时,站在一旁“演讲”,说:“你太幸运了,我们的政府批准了你来这里读书,现在我又给你一份工作和许多食物,使你连饭钱都省下来了……”
有一次,这位监督又用同样的方式向洗碗的人“重播”,这位留学生一下站起来,指着监督的人说:“再说下去,我就要一拳打破你的鼻子!”
监督一愣,说:“只有共产党才能打我们美国人,难道你是共产党人?”他所得到的答复是:
“凡是有自尊心的人,都有胆量打你!”
自从那位留学生声言要打破美国厨房监督的鼻子后,他所受的待遇已大为好转,好转的原因倒不是那美国人欺善怕恶,而是他重新有一种观念,知道要尊重别人的自尊心。
有一个电视剧,内容叙述一群芭蕾舞演员,应征百老汇歌剧院的舞蹈主角,经过了几天严格的审查过程,许多演员都被淘汰了。结果只留两名,又经过一番审度,到了最后,其中一人又被淘汰了。当然评审委员不能直言相告那位被淘汰的演员,于是对她说:&
“你的舞艺实在不错,并且非常有潜力,将来的成就必定不可限量,但本剧所需的角色,可能不适合你。因为我们需要一位较为活泼的演员,与你的个性不太符合。但你不用担心,我们还会有新的剧本,必定会有更好的角色等待你来发挥。希望你再继续努力,等待我们的通知。”
这真是令人伤感的场面,被人拒绝是一件极悲痛的事,因为这往往显示自己的能力无法获得别人的认可,对一个人的伤害是可想而知的。不过那位芭蕾舞演员十分的幸运,虽然没有得到好的角色,虽然被淘汰了,但却没有因此伤及个人的自尊心,她心中的希望也并未因此而破灭。
其三,求人不成,恶意报复。&&&
清代有个画家,叫胡恭寿,住在华亭县,在当地绘画的名气十分大。有一次,松江府的一位太守派仆人去请他作画,当然是带了银子去的。
胡恭寿见仆人拿的银子少,就对他说:“谢谢你家主人,我并不认得你家主人,只是必须按照我所规定的价格付酬,我才作画。”
仆人回来把原话告诉太守,于是改天太守增加银子,又叫仆人拿去求画,胡恭寿就作了画,送去太守府。
过些日子,太守请客,同时也邀请胡恭寿。胡恭寿不知是计,欣然前往。席间,太守假装偶然与客人谈起画画之事,并故意问客人。“我们这里有位叫胡恭寿的,他的画很有名气,您知道这人吗?”客人道:“不知道。”于是太守便把胡恭寿作的画出示给客人看。
客人一看大叫:“快收起来,别拿这样的画来弄脏我的眼睛!
这画糟透了。”太守故意作出失望的样子,说道:“唉!画得不怎么样,可是他的架子却特别的大。”
客人说:“你被他骗了。”太守一听十分生气的样子,立刻便把画撕掉。随即邀请客人到另一房间去坐,全然不去管胡恭寿。
胡恭寿也漠然地坐在老地方,直到太守的仆人提醒他:“刚才主人的脸色,你看到了吗?
现在你也可以离开了。”说着这话,仆人拉着胡恭寿就往外走。胡恭寿跌跌撞撞地回去了。
2.开刀别忘打麻药
&&&&抗战开始以后,全国人民都投入了这场民族战争中,但当时的国民政府却黑暗、腐朽,四大家族趁机发国难财,地方官吏则巧取豪夺,挥霍浪费。冯玉祥将军却与此相反,对那些贪污腐化看不习惯,并每每使他们难堪。
有一次,冯玉祥将军到贵州镇远检阅军事,中午吃饭时,管区司令、公署专员、县长等许多军政要员争相陪同,他们以与冯将军共餐而感到荣耀。在吃馒头时,陪客们都把馒头皮剥下来,丢在桌子上,只吃馒头心。他们以为这样才显得高贵、阔气、不失身分。冯玉祥将军看在眼里,心里十分恼火,想到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却时常饿着肚子拼斗;想到后方百姓勒紧裤带,却不能糊口。他本想发脾气,但忍住了,不露声色,伸手把管区司令扔到桌了上的馒头皮捡起来,塞进嘴里吃起来。这一来,顿时吓坏了陪饭的军政要员,个个涨得满脸通红,不知所措。镇远县长赶紧把自己扔到桌子上的馒头皮捡起来,塞进嘴里大嚼起来,其他官员一看,也急忙在桌子上捡起馒头皮,争着大嚼起来。
冯玉祥将军看着这种场面,也就像没事似地边吃边和大家谈论着其他事情。但那些官员却一直脸上火辣辣的。
面子学大师说,冯玉祥将军深谙面子学之精义。明明是批评别人。却做得浑然无迹,既没有尖刻的言辞,也没有摆长官大人的架子,只用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能搞得人脸上发烧,心中惭愧。看似损了众人的面子,实则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面子。
坦率提出批评意见的人,即便不因此招人怨恨,至少也难以受到欢迎。这是因为人类都有脆弱的自尊,都有面子的需要,都希望受到表扬而排拒批评。明知别人有过失而不及时批评纠正,无异于纵恿其继续犯错误,但在提意见时如果施行“无麻手术”,严辞直道使对方无法接受,所收到的将是同样的效果,甚至由于逆反心理的作用,对方可能加剧错误的程度。
面子学大师说,为了收到批评“治病救人”的效果,开刀时可先注射麻药。给药时不妨加上糖衣。
据史载,唐代魏王李泰喜欢文学,受到唐太宗的宠爱。有人说大臣中有瞧不起李泰的,唐太宗大怒,召众大臣责备道:“隋文帝时,众大臣都被诸王踩在脚下,我如果放纵他们也这样做,岂不折杀诸位使诸位蒙受耻辱吗?”
魏征一听皇上说话离了谱,赶紧接上说:“若说法纪纲常被彻底破坏,固然不必理论,如今有圣明君主在,魏王当然没有辱没群臣的道理。隋文帝骄纵他的儿子,最终都做了刀下之鬼,这也值得效法吗?”
唐太宗听了,高兴地说道:“我因私爱而忘公义,听了您的话才知道自己理屈。”
魏征之所以能说够说服唐太宗,是因为他赞美太宗是“圣明君主”,先让他心里舒服一下,如果魏征以硬碰硬,结果难以想像。
面子学大师说,如同赞美有助于敞开一切大门一样,在批评中柔和褒扬,就会满足对方的面子需要,有助于克服批评中经常遇到的面子障碍。而一旦发生这种面子障碍,受批评者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乃至强烈的对抗情绪,容易使人变得非理智,以固执己见来排斥批评。
寓褒扬于批评之中,苦口的“良药”之外,包裹上一层糖衣,从而使对方顺利地接受批评,这是使对方最乐于接受的办法了。
当然,批评的艺术方法还有多种,但均要求优先考虑对方的心理,一般都要照顾对方的面子,例如不点名批评法、旁敲侧击的暗示批评法、不当众人面批评法、由回忆自己的过失而来的间接批评法等等,都在此例。
如果你不想伤害对方的面子,一定要提出批评,那么就请给他提供一剂“甜药”。
哈士特是从办一份小型报纸一直奋斗到创办23家报纸、12种杂志的著名出版家。
有一次,著名漫画家那斯特替他画了一张漫画,但他不太满意因而感到非常失望。哈士特原来和那斯特不很熟悉,这次那斯特恰巧来到本城。哈士特请他帮助促成一个很重要的计划,于是那斯特画了那张令人失望的漫画。
哈士特想:必须引导那斯特重画一张满意的才行。可是,怎样才能使漫画家重画一张满意的杰作呢?
如果重画,这张令人失望的漫画就要作废。但是怎样才能使他不觉得扫兴而重画呢?
当晚进餐的时候,哈士特对这张漫画大大地称颂了一番,接着便说:“这里的电车已经使许多孩子伤亡,有时我看那些开车的简直不是活人,而是死人。据我看来,那些死人好像都在斜视着那些在街上玩耍的小孩子。”于是那斯特惊跳起来,嚷道:“天啊!哈士特先生,这很可以画一张使人人都同情的出色漫画,你把我先前画的那张作废了吧,我替你重画一张,”于是那斯特非常高兴地在旅馆里辛苦地画了半夜,到第二天果然送来了一张杰作。哈士特巧妙的暗示,太值得我们去效仿了。
著名出版家哈士特的谋略巧妙而机智,他善于抓住别人的心理,特别是需要自尊的心理。当那斯特交给他一幅不大满意的漫画时,他既不当面提出批评,也不拒收。他这样做是为了不伤害画家的脸面,何况画家每创作一幅画都是要费一番心血的,应当尊重画家的劳动。可不能用,又怎么办呢?
于是哈士特巧妙地采用暗示法,诱发那斯特的创作构思。这样做,是让画家主动放弃第一张漫画,而按哈士特的意图重新构制出一张满意的漫画。使画家感到自己的重要,满足其自尊的需要。
3.别拿人家当猴耍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592年,晋景公派大夫谷克访问齐国和鲁国,谷克与鲁国的大使相约打算访问齐国,走在齐国的边界上,又遇到卫国的使臣孙良夫,曹国的使臣公子首,都是准备上齐国去的,于是四国的使臣结队而行,来到齐国见齐顷公。齐顷公见了他们差点笑出声音来,使劲压住笑,办完了公事,请他们第二天上后花园参加宴会。
齐顷公回到宫里见了母亲萧太夫人,忍不住就笑了。太夫人问他有什么值得笑的事情。齐顷公说:“今天晋、鲁、卫、曹四国的大夫一块儿来访问,本来就够巧了,那晋国的大夫谷克瞎着一只眼睛,只有另一只眼睛看东西;鲁国的大夫季孙行父另有一种神气,永远用不着梳头,脑瓜顶又光又滑;卫国的大夫孙良夫,两条腿,一条长,一条短;曹国的大夫公子首,罗锅着腰。他们一个独眼龙,一个秃葫芦,一个瘸子,一个罗锅儿,不约而同地到了这儿,真有意思。”萧太夫人说:“真有这种凑巧的事吗?明天我可要看看。”
齐顷公连年侵略附近的小国,一心想做东方的霸主。以前就怕西方的晋国和南方的楚国。后来晋国在必城给楚国打败了,齐国还跟楚国订了盟约,他还怕谁呐?
他这回成心跟这四国的使臣开个玩笑,看他们服不服,也算是试探试探他们对齐国的态度。
第二天,齐顷公特意挑了四个人招待这四个大夫,陪他们上后花园来。招待一只眼谷克的也是个一只眼,招待秃子季孙行父的也是个秃子,招待瘸子孙良夫的也是个瘸子,招待罗锅儿公子首的也是个罗锅儿。萧太夫人在楼台上瞧见一只眼、秃子、瘸子、罗锅儿,双双对对地走过来,不由得哈哈大笑。旁边的宫女们也都跟着笑起来。谷克他们起初瞧见那些执礼的人也都带点残疾,还以为是凑巧的事,倒没十分介意,一听见楼上的笑声,才知道是齐顷公成心戏弄使臣,非常生气。
他们从后花园出来以后,一打听在楼上笑他们的是国母萧太夫人,更冒火了。三国的大夫对谷克说:“我们好心好意地来访问,他竟成心耍弄我们,真是岂有此理。”谷克说:“我们受了这种欺负,要不想办法报复,也算不得大丈夫了!”当时,四国大夫就对天发誓,决心报仇。
公元前589年,谷克带着晋国的军队,鲁国季孙行父、卫国孙良夫、曹国公子首各自带领着兵车汇合,向齐国进军。
四国的军队与齐顷公的军队在鞍地作战,晋国的谷克带着军队打得很顽强,齐顷公在华不注山被晋军团团围住,齐顷公换上了齐国将军逢丑父的衣服,逢丑父装扮成齐顷公,齐顷公才得以脱身。这一仗齐国大败,终于归顺了晋国,还把侵占鲁国和卫国的土地退回给他们。
面子学大师说,自古以来,有远见的政治家、军事家,总是十分严肃·慎重地对待外交事宜。对于主动来访的使节,不管是友好国家的,还是非友好国家的,都应以礼相待。齐顷公反其道而行之,戏弄侮辱外国使者,把人当猴耍,这种愚蠢的行为使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4.嬉笑怒骂悠着点儿
&&&&面子学大师说:说话宜少不宜多,宜小心不宜大意,要说话以前,先得想一想,替听你话的人想,他愿意听的话,才出口谈之,他不愿听的话,还是不说为妙
[。所谓不愿听的话,也有种种:老生常谈,他是不愿意听的;一说再说,耳熟能详,他是不愿意听的;与他心境相反,他是不愿意听的;有关他的创痕,他也是不愿听的;有关他的隐私。他更是不愿听的;然而人们最不愿听,该算是尖酸而刻毒的话了。
说话所引起的反应,可有几种:第一种是甜蜜之味,第二种是辛辣之味,第三种是爽脆之味,第四种是新奇之味,第五种是苦涩之味,第六种是寒酸之味,而最坏的反应,则是创痛之味。淡言微语,令人回昧,对方自会发生好反应,热情洋溢,句句打人心坎,对方自然发生甜蜜的反应,激昂慷慨,言人所不敢言,对方自会发生辛辣的反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方自然发生爽脆的反应;陈义晦涩,言辞拙讷,对方自然发生苦涩反应。一味诉苦,到处乞怜,对方自然发生寒酸反应;好放冷箭,伤人为快,伤人越甚,越以为快,对方自然发生创痛的反应;能得甜蜜反应者为上,能得爽脆反应者为次,能得辛辣反应者更次,得到新奇的反应,苦涩的反应,寒酸的反应的话都是下等,而得到创痛反应的话,就更是大反人请了。
但是说话尖刻的人,未尝不知其伤人,而仍以伤人为快,这是什么道理?
这完全是心理的病态,而心理之所以有此病态,也自有根源,是后天性的,不是先天性。换句话说,这是环境逼他走人歧途。
第一、他有些小聪明,且颇以聪明自负,而一般人却不承认他是聪明,因此他有生不逢知己之感;第二、他更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一般人尊重他,偏偏没有这回事,因此他对于任何人都产生仇视的心理;第三、仇视的心理,累积很久,始终找不到消解的机会,他自己又不知从事自身的修养,于是这种仇视心理只有找到发泄之途。谁是他仇恨的对象?
因为刺激的方面太多,早已成为极复杂的观念,复杂简单化,每个与他接触的人,都成为发泄的对象。他认为人们都是可恶的,不问有无旧恨,有无新仇,都要伺机而动滥放冷箭。
你如果已犯了这个病,你先得明白这种病的危险,不去医好,结果必是众叛亲离,不要说在社会上,只有失败不会成功,即使在家庭,亲如父兄妻子,也无法水乳交融。不过父兄妻子,关系太密切,在无可原谅之中,仍与之原谅,社会上的人,就绝不会对你这么宽厚。必然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总有一天,你会成为大众的箭靶子。所以说话尖刻,足以伤人情,最后的结果,却是伤了自己!
人都有不平之气,对方的话,你觉得不入耳,不妨充耳不闻,对方的行为,你觉得不顺眼,不妨视而不见,何必过分认真一定要报以尖刻的话。与你无关的固不该予以反驳,即使与你有关的,也应该直受而不报。何况对方的说话行为,如能平心静气地思考一下,也未必与你有大不利,又何必斤斤计较呢?
对人说话,理论上应该用正言,而在一般人情上,却是正言难人,尤其是偏见很深的人,你规规矩矩,向他陈述对于某问题的意见,希望他采纳,相当不容易,你如与他争辩,更易弄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然而若不说,这个问题就不能及早解决,你与他关系较深,或者为了你的地位关系,在人情上,不容坐视,那么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或许可试用嬉笑怒骂的办法。
面子学大师说:嬉笑怒骂,本非说话的正道,同时也要有一定的资格,第一、彼此私人交情素来很好,从无丝毫芥蒂;第二、你的为人,他很明白也很器重;第三、你的地位较高。具此三条资格,才可一试嬉笑怒骂的程度,也要适可而止,不要刺激得太过分;刺激得太过分,易使对方产生反感而忿恨。
如此艰难的方法,并非一般人都能应用得很好,但是这种方法,有时可收服人之效,应该预先研究。
某公司待遇苛刻,下级职员苦不堪言,当老板的自己也承认,他不肯改善的理由,是因部属都为庸才,没有享受改善待遇的资格。是部属对公司太不忠心,多数兼营副业;是他们待遇虽薄,但生活依然宽裕,谅必别有生财之道。你如果把同性质的公司相比,他会说,他们的职员都是正途出身,不像我的部属都是杂牌军。
有一次,他的高级职员某君,借着近来迟到人数渐多的一个临时问题,向他说,初级职员简直没法到公司办公!
他问,这是什么道理?某君说,坐计程车吧,当然嫌车资太贵!坐公共车吧,又苦于不易挤上,而且每月所出的公事车费,也是不胜负担,叫他们如何解决呢?
他说:“安步当车”,一文不费,而且可以借此锻炼身体,不是好的办法吗?某君摇头表示不行!走破了鞋袜,还无力购买呢!我倒有一个办法,希望老板出一布告,提倡赤足运动,叫大家赤足到公司,这不是解决了吗?谁叫他们命运太坏,生在这个时候!
谁叫他们不去想发财的门路,来干这样苦的职业!他们坐不起计程车、公车,也不能鞋袜整齐的到公司,都是活该。
一面说,一面笑,说得老板不好意思起来,只好来一次点缀式的调整待遇,虽然是杯水车薪,总算还有杯水!
某君用责备部属的语气,尽情表露他们的苦痛。用反笔写正文;语气是嬉笑,实际是怒骂,这种办法,当然只能偶而用之,常常如此,也会失去效用的。
人的生活,不能过分严肃,过分严肃,精神就有紧而无松,紧而不松,生活便减了情趣,而精神的表现便流于呆板,同时因为你的呆板,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人家不愿与你接近,所以精神要一紧一松以为调节。所谓精神的松,就是有时你要与人有说有笑,说些风趣的话,说些诙谐的话。幽默滑稽,是调节精神的好方法,一般年老的人,因为少了这一点,整天不苟言笑,所以年轻人便不太高兴与他接近,如果年轻人是整天绷着脸,显出严肃的神情,老年人也许称你是少年老成,其实这是你的错误,年轻人应该活泼、高兴,应该严肃时严肃,不应该严肃时,还是要嘻嘻哈哈,充分发挥你天真的一面。
可是说说笑笑也不是容易的事,你要说笑话,总不会自己说自己听,或自已逗自己发笑,一定要几个人在一起,即景生情,临时找出取笑的资料。但是问题就在这里,普通说笑,往往把聚在一起的某人做对象,利用他的缺失,造成一个笑话,或利用他平常的言行,来制造一个笑话。如果对方与你交情很深,彼此原是无所不谈,你向他取笑,也许不会发生误会;如果彼此之交,原属泛泛,你向他取笑,往往会被误会成恶意,心理上难免发生不快之感;即使彼此交情很深,可是对方气量狭窄,只能讨别人的便宜,不许别人讨他的便宜,你向他取笑,他也会感到不大高兴呢。而且取笑也要有个分寸,在分寸以内,大家欢乐,超过了分寸,便要搞得不欢而散了。所谓分寸,原没有明确的标准,而对方心理上的反应程度,不能不注意。谑而不虐,才是善谑,谑而至虐,就是不善谑,虐是分寸的分水岭,什么叫做虐?
就是说笑的刺激过分强烈,对方不能忍受,而发生不愉快的反应。
一个人最好是能说笑话,但说笑的资料最好不要取材于聚在一起的人,而要取其他方面,比方拿眼前某种事或物来说笑话的资料,丝毫不牵涉及到聚在一起的人,或拿最近发生的社会奇闻,做说笑资料,也可以无中生有,临时编造一个笑话。而笑话的内容,更要针对听笑话的人的层次,对有地位,有学问的人说粗俗的笑话,只显出你的鄙陋;对普通人说高雅的笑话,他们无法领会,不会觉得好笑,可见说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你说笑话时,还要注意到在一起的女子。如有女子在坐,女子却面颊突起红云,深感羞耻,口里虽不说什么,心里却要骂你是下流。说笑话的最高技术,最能够用巧妙的语句,化陈腐的为新奇的,虽然轻描淡写,已感到兴味淋漓,这是幽默式的说笑话。其次是利用滑稽的态度,滑稽的表情,讲一件轻松的寓言,这是戏剧式的说笑话。又其次,引几件相反的事实做一个对照,显出其中可笑的矛盾,这是讽刺式的说笑话。最下的,把一件事实,绘影绘声,尽量粗俗,不知忌讳,这是小丑式的说笑法。至于揭发他人隐私,任意攻讦以图一快,这不是说笑话,指摘一事,或一人,冷嘲热讽无所不至,这也不是说笑话,说笑话一定要无损于人我,而且是有益于人我的。
你应该说笑话,而不应该随便说笑话,先得学习说笑话的技术。
5.剥葱剥蒜别剥人
&“林肯一生最大的悲剧不是被暗杀,而是妻子玛丽。”当有人阐述这一观点时说道:杀手布斯开枪的时候,林肯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打中了他,可是23年来,他每一天都要忍受夫人的唠叨、骚扰,使他不得安静。
阿伯拉罕·林肯是一位举世公认的伟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在人们心中顶有面子。或许是命运的安排,他偏偏娶了一位尖酸刻薄的太太。她总是抱怨这,抱怨那,老是批评她的丈夫,几乎他的一切,她看着都不顺眼,她批评他老是佝偻着肩膀,走路时脚直上直下,像个印第安人,一点也不优雅。她攻击他的两只大耳朵,成直角地长在他头上的样子,鼻子不直,嘴唇太突出,看起来像个痨病鬼,手和脚太大,而头又太小等等,既然身体的每一部分都能受到指责,那么林肯总统的一言一行,更在夫人挑剔的话下了。
托尔斯泰的巨作《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妇孺皆知,然而他的一生却是一场悲剧,原因也在于他的婚姻。他的夫人以不断的埋怨、永远没有完的批评和永远没有完的唠叨,把他害死了。
当托尔斯泰82岁时,他再也不能忍受太太所给予的“待遇”,于是在一个下着大雪的夜里,逃出了家门,消失在寒冷的黑暗里。11天以后,他因肺炎死在一处火车站里。他临死的要求是,不许她来到他的身边。尽管托尔斯泰夫人后来对他的几个女儿说:“是我害死了你们的父亲。”但已经太晚了。
前述两位夫人的共同之处,就是爱唠叨,对自己的丈夫一刻不停地挑剔、指责。
面子学大师说,对于婚姻而言,太太的脾气和性情,比其他的任何事情都更加重要----特别是在当世一片“阴盛阳衰”的叹息声中,她可能拥有许多的美德,但是如果她脾气暴躁、唠叨、挑剔,那么她所有的其他的美德便都等于零。
国外曾有过一次调查,1500个丈夫,几乎一致地把“唠叨、挑剔”列为妻子的第一大缺点,而且是难以容忍的缺点。使人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太太们要如此做呢?应当看到,虽然一些古今中外的太太们,都曾想尽办法要以唠叨、挑剔方式来影响自己的丈夫,但都没有收到好效果。
苏格拉底曾经花费自己大部分的时间躲在树下沉思哲理。藉以躲避他那脾气暴躁的太太兰西勃;大观园里的王熙凤,尽管泼辣刁钻,也难以拢住自己男人的心。
有人说过,他太太一直轻视、耻笑他所做的每一件工作,他的事业几乎要毁于她手。他学英语,太太就会说:“中国话还说不好,洋玩艺儿就那么好学?”当他试图写点什么的时候,耳边又吹来“中国有那么多作家,你也想……”的声音。其他诸如“人家老赵的男人都升总工了,你这辈子算完了”;“看人家老王,每天下班回家都买饭买菜”等等。但这位男人很是争气,后来升了副总经理,终于忍受不了唠叨的待遇,和一名年轻的小姐结婚了。前妻直到离婚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省吃俭用,吃苦那么多年,给他拉扯孩子,结果遇到了年轻女人,就不要我了啊!”她也许永远不会相信是她自己用唠叨和挑剔把自己的男人给了另一个女人。
尽管时代不同了,男人们可以倒尿盆、洗尿布,给老婆端洗脚水,但男人的自尊毕竟是不会消失殆尽。就像“老母猪还有个长瓜脸”。即使是很“窝囊”的男人,也不可能长期忍受来自妻子的精神折磨。
爱唠叨的妻子大多有支配欲,习惯对丈夫指手画脚,呵来斥去,她们有一种理论,是说指使丈夫干某种家务,“都说了他六七遍了,他也不干,如果说一遍,不是更没门吗?”岂不知,假若你说一遍就闭嘴的话,你丈夫的表现一般不会让你再说第二遍或更多次。他需要受到人的尊重,希望人给面子。如果连自己的妻子都不能尊重自己,更何况别人呢?因而你唠叨的次数越多,他的逆反心理越重;你越不给他面子,他越不“服从”你。所以,还是想办法用温和的方式达成目的。相信大多数的男人是“吃软不吃硬”的,要不为什么有“英雄难过美人关”之说呢?
男人出于面子和自尊的需要,会顽固地抵御你的唠叨和挑剔。如果你还聪明的话,你就不要指望用这种方法来“驯服”男人,他们不曾被“敌人的刺刀所屈服”,而会成为“糖衣炮弹”的牺牲品。
面子学之九:刚愎自用
1.淹死会水的,打死犟嘴的
这事发生在古代的欧洲。
迈克尔是一位技师,他拥有一副寻常人不可与其比拟的聪明头脑,他可以在几天之内就搞出一项发明,他还能解答各种各样离奇古怪的难题。所以人们都尊敬他,称赞他,把他视为博学多才的学者,视为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有一次,他从十米高的陡坡上往下面的湖水里跳,居然成功了。人们为他欢呼,他也异常激动,为了满足拥戴者们的浓厚兴趣,争取创造更好的纪录,他又登上了二十米高的陡坡。有人悄悄地劝他,“你要当心。”他却说:“为了向世人证实我确实不同于凡人,我要不惜一切。”结果,他毫不犹豫地又从二十米高的陡坡上向下冲击。他的勇敢惊动了每一位在场的目击者,人们惊讶地张大了嘴巴,看着这个勇敢的男子汉神奇而出色的绝技表演,这次他又成功了。人们沸腾起来,因为在当时,还没有人敢从这么高的地方往水里跳,人们为亲睹勇士这一盖世无双的壮举而感到幸福。
当他从深深的湖底钻出水面的时候,人们齐声高喊着他的名字:“迈克尔,迈克尔!”
他陶醉了,沉浸在无比的甜蜜之中。他抖掉头发上的水珠,不断地向人们挥手致意。
从这以后,他被无数人们相继邀请到各地表演他的绝技。从而使更多的人有机会目睹他那高超优美的英姿,从此他的威名大振,声誉越来越大。
他觉得,他应该继续努力,再攀高峰。
几年过去了,现在的迈克尔,已经不满足于从老高的陡坡上往下跳的绝技了。他已经跳腻了,人们对观赏他的那老一套的表演也习已为常了,因而欢呼声以及对他的狂热也远不及从前了,为此使他感到十分苦恼。他在想,怎么才能让人们对他的热情永远保持在一个较高的热度上呢?想来想去,他觉得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不断地创新。
有一天黄昏,他和妻子在林中散步。这里空气清爽,花草宜人,小河的水潺潺流着,树上的鸟儿吱吱叫着,此景此情令人心旷神信。妻子挽着他,一边走,一边冲他露了甜甜的微笑。
他却在思考着什么……
一只小鸟从他日艮前飞过,扑闪着翅膀,不一会儿便消失在林中了。
“一只小鸟,多可爱。’’妻子说。
“对,特别是那对翅膀。”
&&& “翅膀?”
“你看,小鸟儿凭着那对翅膀,可以飞遍天涯,多快活呀,我要是有这样一对翅膀,该有多好。”
“你不会造一双?”
造一双?对呀!造一双!他恍然间受到了新的启发。于是,一个大胆的念头油然生起,他顾不得再散什么步了,拉起妻子就往家跑去。他是一位技师,只用了两天功夫便制作成了一对漂亮的人造翅膀。他看着自己的杰作,脸上露出了胜利者迷人的微笑。
迈克尔要戴上人造翅膀,从欧洲最高的塔尖上腾空跳跃的消息不径而走,几乎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欧洲。人们对迈克尔的狂热又被他这一新的壮举而重新煽动起来。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要再一次亲眼目睹迈克尔的壮举。
表演这天,塔周围聚集了无以数计的人群。
连罗马皇帝也给惊动了,赶来观看。
这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呀!
迈克尔站在塔下一个平台上,注视着四周上万双眼睛,他的血液此时已完全沸腾了。
有人悄悄凑过去,对他说:“你不要这样冒险,这样做最终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迈克尔轻蔑地看了劝他的人一眼,“你要阻止我的行动吗?你想让我丢掉即将到手的成功机会吗?你这个卑劣的小人。”
来人说:“我不是什么小人,我希望你成功,但成功要有成功的条件,你跳水能取得成功,并不一定标志着你跳塔也能成功。”
迈克尔大喊:“你在妒忌我!”
来人说:“你真无耻!”
底下有人听到了他们的争吵,开始发出不满之声。他们纷纷骂那个劝阻他跳塔的人,骂他是笨蛋,让他快滚开。
来人遭遇四面楚歌,无奈,只好作罢。临走时对他说:“请你记住,如果你这一次不听我的话,那么以后你就再也听不到我的话了。如果你这一次跳塔失败,那么以后你就再也没有取得成功的机会了。珍重吧,迈克尔。”
来人走了,人们又沸腾起来了。“冲上去,迈克尔,冲上去,迈克尔”之声此起彼伏,震得迈克尔全身抖动起来。他又从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力量和莫大的支持,他的血液重新沸腾起来。
他的妻子赶了来,也想劝阻他。
可一切都已经晚了,迈克尔已经上了塔,正一点一点向塔尖爬去。那塔尖离地足有一百多米。人们雷鸣般的掌声和疯狂的叫喊声,早已淹没了妻子对他的呼叫。这掌声,这喊声,像一股股巨大的海浪,冲击着,推动着迈克尔向塔尖挪动,他已经顾不得想什么了。
他必须跳,他要对得起塔底下这无以数计的观众。到这时,他也不认为自己会失败,甚至不愿意去想会有什么后果。他自信一定能取得成功,他甚至觉得身上这对沉重的人造翅膀都是多余的了。对,要干就干得痛快些,要这对人造翅膀干什么呢?摘了它,摘了它,摘了它。
他在距塔尖五米处停下了。
塔下边的众多观者全都仰面无声地看着他。
人们看到,塔尖上的那个人正在把一对翅膀从高高的空中向外抛去,人们先是一怔,继而更加欢呼起来。
他终于爬上了塔尖。
他感到了一种伟大,一种豪迈,一种骄傲,他看见有一片云彩正在他头顶上飘浮,他真想抓住那片云彩,让它把自己带走,他是天下第一流的英雄,他不再多想什么了。
他一纵身,跳了出去……
面子学大师在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并不想告诉读者什么,没必要,因为该说的已经都说过了。可遗憾的是,生活中的此类事情却依旧层出不穷。好像书本和现实从来就是分开的。它也许就发生在你的周围,不怕得罪你,也许它就发生在你的身上。
淹死会水的,打死犟嘴的,摔死吹牛的,冻死臭美的
2.听人劝,吃饱饭
面子学大师说,每个人都可能办错事,说错话,但这并不可怕。可悲的是我们有许多人因害怕丢面子。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面对别人的忠告,仍旧护短遮丑,羞羞答答,吞吞吐吐,结果越陷越深。面子学认为,一个人不论职位高低,有短揭短,人们就不觉得你有短;有丑也亮丑。人们就不觉得你有丑。敢于揭短亮丑,是诚实可靠的表现,不但不会失去面子、失去威信和信任,反而会提高威信,增加影响。
人在一生中没有犯过错误,没有过错误的观点或立场是不可能的,就像一个人一辈子从来没有正确过一样,这都是绝对不可能的。人总是在不断地从错误到正确再到错误,然后再正确,重复不断,回旋往复。只有这样,人才能不断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得到发展,从而人才逐步完善,成为一个比较完美的人。
人犯错误并不可怕,这次错了,吸取经验,可以防止下次不再犯错。“吃一堑长一智”,这句俗语讲得很好。但是,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或有着某种错误观点而执迷不悟,强硬坚持,顽固地不接受他人的意见或劝说,而是我行我素。这种做法讲得文雅一点是刚愎自用,讲得通俗一些就是顽固不化,喜欢钻“牛角尖儿”。
面子学大师说,人生在世,要做的事情很多,要接触的新事物也非常多。然而这么多的事情不可能哪一件都做得非常好,或者说不可能什么事情、什么知识都懂,由于不懂就难免要犯错误。这时,就需要有人来指点我们或者说给我们提供好的建议。特别是我们知心朋友的建议更值得参考。
在我国古代,不管是哪朝哪代,凡是贤明的君主身边必定会有几个或几十个忠诚的大臣或谋士,专门为君王提供建议。成就霸业的君王在建国初期,没有刚愎自用的,否则他也不会霸业有成。不光是君主,就是一个有所作为的人,都非常善于接受他人的意见。我国古代曾把比谁门下的食客多来作为一个衡量贤德高下的标尺,这绝非是攀比富贵,而确是一个集贤纳策的好方法。战国时期的四大君子: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孟尝君,都曾为自己的君王提供出高妙的建议,为君王的治国安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以说,刘备如果没有诸葛亮在身边出谋划策,不要说是三国鼎立,就连是否能立得住脚、扯一面旗都很难说。再昏庸的君王也懂得知错就改,或是用杀人灭口的方法或是用嫁祸于人的方法。
当然,在历史上也出现过由于固执。刚愎自用而失败之人。三国时期蜀国的马谡,由于一味顽固“自信”,不接受诸葛亮的建议,而导致了“失街亭”。马谡的失败,给蜀国带来了致命的打击,虽然事后马谡自己也追悔莫及,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可这又有什么用呢?世上卖什么药的都有,就是没有卖后悔药的。亡羊补牢的做法意义是不大的。
中国历史经历了那么多朝代,而历朝历代的灭亡都与君主统治腐朽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君主的武断、专制、刚愎自用,不听忠言是导致腐朽的一个重要原因。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国势曾是那么强大,疆土是那么辽阔。但是由于秦二世的武断、暴虐的统治,出现了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秦开始衰落,最终被汉所代替。如果秦二世不那么残暴,多接受些忠告,是否能使秦的命运更好一些、寿命更长一些呢?
所以说,刚愎自用者的顽固、不肯接受他人意见是一个致命的弱点。不肯接受他人意见,对于朋友的劝诫或忠告置若罔闻,不仅会使自己头破血流,还会严重伤害朋友之心。因为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指出你的错误,提出忠恳的建议。提供建议本身就意味着坦诚和信任。如若把良药当作烂草,把忠言当作耳边风,怎能不使朋友伤心呢?伤心和失望会使你的朋友离你而去的。没有武二郎的本事,却还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种做法,不是勇猛,而是愚蠢。因为明知自己打不过“老虎”,却还要去拿生命作赌注,不是愚蠢是什么呢?
没有人会同情一个由于固执己见而失败的人,相反,除了朋友在伤心之余的痛惜外,还会招来非朋友者的痛快、嘲笑和幸灾乐祸。所以,这种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是万万做不得的。
因此,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特别是朋友的忠告更应该虚心听取。“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奉承的语言我们可以不去理会,但诚恳的忠告却一定要用心去听,特别是在自己有了错误的时候。头撞南墙的滋味并不好受,干嘛非得要等到头破血流才罢休呢?
不管是普通人还是伟人,不管你是个小职员还是个领导者,都应该养成善于接受他人意见的习惯。但是,这种善于接受意见绝不是无主见的接受,把别人的话当作救命的稻草。就人来说,我们要慎听幼稚轻率者的献策;就事来讲,要慎听那种过激的言论。对于别人的意见,要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之后才能接受。还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偏听偏信。偏听偏信往往会使你由这个错误走向那个错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要有比较、有选择。
固执己见者由于过于“迷信”自己,一味地执迷不悟,所以有时就难免言行过激,有极端化倾向。他们顽固的“自信”,对其他人的话充耳不闻,但又生怕自己不被人重视,得不到他人的承认。于是,在顽固的“自信力”的支持下,义无返顾地沿着错误道路走下去,过激言行不但没有扭转错误方向,反而加快了失败的到来。
&&& 老百姓有句俗话:
“听人劝,吃饱饭。”刚愎自用、钻“牛角尖儿”只会使前面的路越来越窄,越来越走不通,它不是成功之路,而是失败之途。
3.猴戴帽子难装人
有个希腊穷人到雅典一家银行就应守卫的工作,人家问他会不会写字,他很不好意思地说:“我只会写自己的名字。”他因此而没能得到这份工作,只得借了点钱,渡海去了美国。
几年后,一位希腊大企业家在华尔街的豪华办公室里召开了记者招待会。
&&& 一位记者建议说:
“您该写本回忆录。”
“绝不可能,”这位企业家笑着说:“我根本不识字。”
记者大吃一惊。
企业家微笑地说:“任何事有得必有失。如果我会写字,也许现在,我还只是个看门的。”
诚实,是做人的灵魂。人们喜欢与诚实的人交朋友,喜欢与诚实的人共事。就连动物也喜欢与诚实的主人共同生活。因为诚实的主人会待它们善良,不会欺骗他们,更不会把它们当作异类,而把它们当作朋友一样。诚实者必定善良,这话是有道理的。而不诚实者,那就难说了。在一般人眼里,不诚实者多是奸诈之人。
当然,不诚实表现在多方面。有一种不诚实就是不懂装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世界这么大,新事物那么多,一个人不可能对所有的事物都了解,对所有的知识都掌握。必定要有你所不知道或知之甚少的东西,所以说,没有必要不懂装懂。
不懂装懂虽然有时能蒙混过关,但绝非长久之策,且不懂装懂留下的后患也是无穷的,有时会造成终身的悔恨。
面子学大师指出,不懂装懂的做法一旦被别人所识破、所掌握,即使不被人当作攻击的目标,也难免被人故意利用这个弱点加以愚弄,那滋味恐怕更不好受。就算是善意的取笑,心理上也是很难过的。不懂装懂的把戏被人揭穿。就像猴子穿上人的衣服不小心把尾巴露出来一样。
不懂装懂的人非常喜欢高谈阔论,别人说什么,他都能插进一句两句,尽管有时说得驴唇不对马嘴。他们讲起话来故弄玄虚,藏头露尾,不如此就显示不出他们的才能,其实他们这样做正因为他们对事情除一点皮毛之外再无所知,有时,甚至连一点皮毛都不懂。表面上似乎知之很多,聆听别人讲时是那样一本正经,不住地点头称是,而内心里连别人讲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假若不懂装懂被人看穿,别人会更加看不起,还会常常加上一句“对牛弹琴”。当然,别人更不会对你有所信任,也就不会成为你的朋友或合作者。
面子学大师发现,有一些大胆的不懂装懂者,乐于装腔作势,有人曾这样形容过,“把一条眉毛耸上额角,另一条眉毛垂到下巴。”真是太生动了。他们说话专拣华丽的词藻,对任何不了解的事物都敢果断地议论,似乎如此就可以掩盖自己的无知。他们大胆之处还在于对一切问题都永远表示与人不同的见解,专挑剔皮毛,以抹杀本质,用此来标榜自己的渊博。实际上,这样做恰恰证明了无知,因为真正有学问、学识渊博的人在多数场合下甘心作个听者,而且还是个虚心的听者。“叫唤响的鸟儿,不见得唱得好听。”
如果说不懂装懂光是被别人认作不诚实而无害自己的话,那还并不严重,但实际上,不懂装懂,受害的不是别人,最终是自己。不懂装懂者,必然不虚心,不愿接受他人的意见。“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从来都不放在心上。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的司机朋友很多。假若有哪一位先生对车就那么回事,却硬要不懂装懂,而且不虚心学习。一旦开起车来,那就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甚而殃及他人。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人,到处充当“无所不知”先生。每当人们谈起一个有兴趣的问题时,他就不知从什么地方钻出来,信口接过话头说:“这个嘛,我知道……”捕风捉影地胡吹一通,虽然驴唇不对马嘴也毫不脸红。大概他想反正吹牛也不用交税!
面子学大师说,这样做往往弄巧成拙。你由于不愿意被轻视,经常隐瞒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强不知以为知,在人面有冒充有学问的人。但你没想过还是谦虚的人多,人家虽然没有像你一样夸夸其谈,便不说明人家不懂。你成了班门弄斧,关公门前耍大刀,最后必然在人前丢丑。
即使是真有点“学问”的人,也不能吹得太“牛”,因为你是不能什么都懂,早晚有一天“一失足”,那么所有原来吹出来的“良好印象”都将一扫而光。
其实,本着老老实实的态度,在与人讨论问题的时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勇于承认自己有不懂的知识,坦率地向内行人请教,倒是能够留给人们极好的印象。同时自己也可以得到不少新的知识,也不必因自欺欺人而感到内心的不安。
这个道理你可能会说“谁不知道!”或许你说得对。问题是对于有些人来说,道理好懂,做起来却难,光这个面子,就会使你难于启口说:“不知道”。
4.何必自己打自己嘴巴
面子学大师发现。生活中有一种滑稽的现象:有些人事事都要高出别人一头,在他得意时如此,即便是失意、破落时也是如此,而且为了顾及面子,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他都能为自己找到一种“说法”,言之凿凿,有根有据,即使前后矛盾,漏洞百出,自己打了自己的嘴巴,他也不以为耻。这种人,老百姓对他有个俗称。叫
“常有理”。
有一只狐狸想要吃树上的葡萄,但却够不上,吃不着。它无可奈何,只好自欺欺人地说:“哼,那葡萄一定是酸的!”这就是著名的《伊索寓言》中那个著名的故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由此而成为一个广泛运用的成语。
现在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狐狸吃到了树上的葡萄,正津津有味地大嚼特嚼时,而一只羊站出来说:“既然是酸葡萄,还有什么吃头?”那么狐狸肯定又会拿出一种新的理论来自圆其说了,“酸葡萄有益健康、可以软化血管儿、减肥健美……’,
有些人在金钱方面,一旦腰包鼓了,便财大气粗,傲视穷人,可是一旦自己败落了,就说什么“君子固穷”,讽刺别人是“无奸不富”。
卡耐基在念中学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名叫维尔的同学。维尔的父亲是密苏里州有名的富翁,家产万贯。
在学校里,维尔财大气粗,他采用“金元外交”的手腕,使得很多同学都对他毕恭毕敬,俯首贴耳。于是,他俨然成了一位国王。
但是,卡耐基却不买他的帐。
卡耐基对这位花花公子的那副派头相当反感。因此,维尔千方百计地想使他拜倒在自己的金钱之下,都以失败告终。
班上组织的一次远足活动中,同学们都纷纷买了好多吃的喝的。卡耐基囊中羞涩,只准备了几块面包,一壶白开水。
“哈,戴尔,”维尔扯开嗓门嚷道,“看你那副寒酸模样,我都不忍目睹啦!”
卡耐基顿时就生气了。但他也有自知之明:自己的确是“寒酸”了些。于是他强忍着怒火,不成不淡的回了一句:
“不忍目睹你就别睹了呗。”
可是维尔还不肯善罢干休。他想:这个卡耐基一向软硬都不吃我那一套,看我今天非制服你不可!他伸手在衣兜里一抓,抓出一把零零碎碎,乱乱糟糟的钞票来,朝着卡耐基一扬手,高声叫道:
“喂,戴尔,过来,拿去买点比你那面包好吃,比白开水好喝的东西吧!”
卡耐基看也不看他一眼。
“哼,看你那个样子,给脸不要脸!”维尔说着,几步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架子鼓怎么摆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