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关爱留守儿童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水平偏低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标准普九的瓶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提高质量放在第一位,在追求规模发展的同时,以高质量作为保障。本文以理论研究为基础,考察当前农村义务的教学质量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为农村义务教学质量改进和提高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学质量 农村 中小学 师资力量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发展农村教育,是直接关系8亿多农民切身利益 ,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其整体教学质量还是偏低。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水平偏低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标准普九的瓶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提高质量放在第一位,在追求规模发展的同时,以高质量作为保障。
一、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偏低的表现
(一)“题海战术”、“静听式”教学
一些实施义务教育的农村学校仍陷入单一的“题海战术” 的知识教育中, 尤其是一些农村小学,学校还是 “静听式” 学校。学校的教育被窄化为 “语文+数学” 的教育。即使将这种教育模式称之为 “唯智育” 模式, 也与素质教育中所言的 “智育” 相去甚远。另一方面, 一些缺乏师资或师资素质不高的农村学校, 其教学工作往往处于一种 “维持” 或 “应付”状态, 教学质量的落后也被视之为理所当然。
(二)课程不全面
在一些农村学校的教育中,体育、美育或者处于次要地位与附属地位,或者处于空缺状态。在严重缺乏体育场所与设施,缺乏美育教育资源的农村学校实际上是无法有效地开设音、体、美课程的。这些农村学校的学生难以体验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也难以用欢乐的歌唱伴随自己成长。校园生活未能展现它的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相反则失之于枯燥与单调。
(三)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缺乏
较之城市中小学而言, 农村中小学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也处于劣势。一些农村学校既未能开设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也未能让学生享用健康的现代信息文明成果。与此同时, 农村学校的外语教学, 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外语课程的开设, 更是默认与城市学校保持差距。而城乡中小学外语教学的质量差距,也早已被社会和教育界视之为 “合理性” 存在。
(四)科研创新能力不足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学生的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未能有效地开展, 学生的活动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培养, 这与城市学生相比也存在差距。因之, 一些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并非指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指向学生的片面发展。到了初中阶段, 学校教育表现出愈益浓烈的 “应试教育” 倾向, 这种倾向又导致学校教育并非指向全体学生, 而是侧重于为升学的学生服务。
(五)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普及率较低
《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2年底, 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85%, 初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102.1%。全国绝大部分地方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年。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 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还不高, 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农村地区, 学生的入学率还非常低, 截至2006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仅为87. 31%, 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20%。
(六)辍学率高,巩固率低
农村学校除了入学率较低以外,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辍学率高,巩固率低。研究发现,目前农村小学生年辍学率为10%,其中女生辍学率达26.03% 。农村初中三年累积辍学率在30%左右,其中最高的为49% ,最低的为26%。在西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农村, 比如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自治县2002年小学生年辍学率为10%, 其中女生辍学率26.03%。又如湖
南省衡阳市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状况调查显示,衡阳市农村学校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毕业, 1999年-2003年的5年间, 累计辍学率达30.7%。
二、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
(一)教育经费匮乏
“十一五”期间,“以县为主”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因我国县级财政普遍匾乏,仍存在着贯彻和落实不到位、不积极的问题。一方面,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在千方百计集中力量解决农村教师工资、中小学校危房问题的同时,还面临着农村中小学校物理、化学、生物、初中技术、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卫生、综合实验室、课桌椅、食堂设备和师生图书等教学设施极度缺乏和落后的问题,急需大量资金尽快加以解决。目前,落实这些教学设施、设备所需资金成为影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物质“瓶颈”;另一方面 ,资助农村贫困学生还面临着较大资金压力。仅就中小学来说,我国需要资助的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约占全国中小学生总数的25%,有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需要救助,数量大又缺少持续的资金来源。
(二)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差,优秀教师外流也是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编制紧张。由于学龄人口的变化,目前我国农村学校小学教师有余,初中、高中教师不足;音、体、美、综合实践活动、科学、英语和计算机教师普遍短缺,特别是村级、山区小学教师尤为短缺。同时,由于部分农村学校网点布局不合理,乡镇统一合编,导致农村中小学编制紧张,百人以下;学校编制无法核定。据统计教师缺编较大,出现教师 “走课”和循环教学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另一方面 ,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偏低、优秀教师流失较多和新教师补充不足等问题,也制约着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一) 学校管理存在严重缺陷
表现在学校主要领导宏观管理不得力,分管领导微观管理不到位,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不落实。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学校的校长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抓学风、抓考纪、抓质量束手无策。有的在分析问题时找不出原因,说不上新的思路,在问题面前只强调客观因素,不找主观原因,个别学校“课堂教学论英雄,学科质量论成败”的教学质量管理意识不强,质量监控不严格或不科学,教师的教学业绩未与奖惩挂钩,干好干坏一个样,在提高质量上没有令大部分教师信服的强硬措施,未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对三所薄弱小学的问卷中发现,学生在回答“上课是否经常讲小话、不认真听课,考试是否经常有违纪舞弊的现象?”的问卷时,分别有52.9%、56.4%和47.5% 的学生回答“有”。少数学校没有明确的学科教学质量目标,未能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与一些学校的教师座谈中得知,学校定的目标太高,脱离了学校的实际情况,老师根本无法达到。 在一所学校组织的教师问卷、方案不切合实际有的学校对教学常规管理检查做表面文章,查备课听课只看节数,查学生作业只看日期次数,查下班辅导只看教室里是否有老师,考试、阅卷无严格的操作程序,重表面现象轻实际效果。
(三)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
中小学课程内容脱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的现状也是制约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国目前已初步构建了具有我国农村教育特色的三级课程体系,并积极探索“绿色证书”教育与农村初中教育的有机结合 ,但以“升学教育”为目的的课程内容设计使得大多数回乡务农学生学到的基础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知识解决不了许多农村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学非所用”也助长了一些学习“困难学生”的厌学情绪。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除家庭经济困难外,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学习困难、升学无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家长迫不得已让孩子过早到外面打工赚钱。
(四)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未能同步发展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要条件。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是学校教育的持续和扩大;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然而,现今许多农村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失衡。医师独生子女问题;而是“留守儿童”问题;三是社会环境问题,如“网吧”监管不健全。
(五)学前教育问题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石,质量优劣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高低。然而,目前的农村学前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幼儿教师编制过紧,配备严重不足;农村学前教育出现滑坡现象;政府管理力度不到位;农村幼儿教师待遇低,生活无保障;农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学前教育意识不强。
三、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推进素质教育
推进素质教育与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必须努力推进素质教育, 唯有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方可在真实的意义上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所以,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如何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教育与教学。这又需要继续以转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观和学习观为前提。对于所有农村适龄儿童来说, 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他们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着眼于他们精神、心理及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农村儿童在学校中成长, 学校的生活状态关乎学生个体生活的质量。学校教学生活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扩充学生精神世界, 养育健全人格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 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决无孰重孰轻之分, 也无可有可无之别。它们共同作用于学生的成长, 以合力的作用滋养学生的心灵。学校生活不只是为学生的未来生活作准备, 而是首先应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状态。学校生活应该是积极的、进取的, 也应是快乐的、幸福的, 这样才能彰显教育生活的意义, 才能指向教育质量的应有追求与境界。
(二)明确政府责任强化政府统筹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1.各地要按照国家确定的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中央、省、市、县分项目按比例承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要求,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人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的统筹重心 ,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
2.进一步在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助学行动计划,加大对农村贫困中小学生的资助力度。
3.各地要不断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足额发放的制度保障,努力实现城乡一致与公平。
(三)加强师资团队建设
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偏低的根本原因是师资队伍素质低、学历低、代课教师多,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对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可以考虑以下建议:建立城乡教师合理配置和流动的机制;建立“特岗教师”农村任教制度,刺激高校毕业生赴农村任教;建立健全师范生支教实习制度;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培养。
(四)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本土课程整合优化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本土课程在培养目标上都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国家的未来和学生的发展,但国家课程毕竟是从宏观需要出发制定的,省一级的地方课程也对非主流文化关注较少,所以应加强本土课程,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无法关注的非主流文化进入课程为农村基础教育带来希望。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关键,也是办学水平的体现。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办学效益。近几年来,有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我们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的因素还越来越严重,使得我们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教育质量相比所凸显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制约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1、撤点并校所带来的生员质量不整
&农村小学实行撤点并校后,有的村已不再设学校,有的设教学点,把学生输送到完全小学,由于各教学点的生源质量不一致,导致输送到完小的生源质量也是参差不齐,这样就给教学质量提高带来较大的麻烦。
2、优秀教师资源的流失
由于交通条件、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村小老师调到镇边学校,镇边学校教师调进城里,造成一大批优秀教师流失。这样使得不少农村小学,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农村学校剩下几名本乡本土的老教师,师资严重不足,这样便形成了制约农村小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之一。
3、留守儿童问题
&目前,农村占很大比例的学生家长常年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这些孩子大部分缺少亲情,缺少父母的严格督促,造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形成,如有的乱买吃的,有的上网打游戏,有的逃学旷课等,造成了一些留守儿童问题生的出现,这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影响越来越大。
4、学前教育的质量问题
&由于农村学校根本没有开办幼儿园的条件,都是把入学年龄将到的收为一个班,有的还是和一年级在一起学习。也没有专职的幼儿教师,所有科目都由一名教师“包干”。再加上对幼儿的管理力度不力,造成了学前教育的质量上不去,也从而影响到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
5、优秀学生的外流问题
&由于当今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加之农村学校与县城小学客观上相比有明显的差距,一部分优生随父母到外地就读。如此下去,一些农村学校将因为失去许多优生而影响质量的提高,而教育质量不提高又招不到优秀学生,陷入了恶性循环,使差距会越拉越大。
6、家庭教育的配合不够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许多家长赚钱的脚步走得更快了,却无暇顾及孩子们的成长,他们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就放心了。孩子要钱给钱,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他们对孩子缺少督促,而孩子们的自觉性往往较差,这样就造成孩子懒散习气的形成。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也缺少耐心,动辄打骂,更谈不上什么激励了。因此说,家庭教育的缺失,这已成为我们农村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绊脚石了。
7、教师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学科的综合性更强了,每位教师只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农村学校音、体、美、信息、外语等专业师资特别缺乏,所以许多教师往往要兼带几门不同学科的课程。另外,知识信息更新均是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一些教师参与进修培训、接受再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不高,造成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低下,这样都妨碍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此外,许多教师质量意识、创新意识也不强,其教育观念非常滞后。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不思进取,教育方法陈旧,更没有千方百计抓质量的意识,特别是年龄偏大的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吸收不够,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哪里谈得上创新呢?这样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没有改观,教育教学质量就难以真正地提高。
8、教育科研问题
在提倡“科研兴校”的今天,我们已感到教育科研是农村学校的薄弱之处。我们许多教师没有把科研研究与提高质量有效结合起来,往往是为科研而抓科研,为质量而抓质量。另外,我们的教师很少能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而最终形成课题的。我们还有许多教师没有自己研究的课题,每天面对的就是“背、上、改、辅、考”几个教学程序,因此说科研意识不强,这是制约我们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提高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改善教学质量现状的实施对策
要改善上述制约因素,从外部环境来说要加快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步伐、建立留住优秀教师资源的有效机制、多方筹资加大教育投入等;作为学校管理者来说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加强教学管理和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教学的主线,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准问题的切入口,解决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我认为应该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管理好一所学校,一定要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学校应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并将落实情况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优晋级等挂钩;充分发挥教学激励机制的作用,对教学成绩优秀、有特殊贡献的教师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影响和教育学生。
&(1)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因为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效率。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是教学一线的教师应该掌握的新理念。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充分熟读教材,合理地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安排学生学习,并注重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参与学习,使所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同时还要提高40分钟质量关。一是抓教学过程。各学校的负责人要认真抓好备课、上课、辅导、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等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规范教学行为;二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意识。提高课堂教学,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意识,抓好教学反思。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三是提高教师的教案预设。写好教案、备好课是课堂优化的前提。老师备课,写教案都是为了应付检查,照搬照抄,没有落到实处。为此,教师备课必须严格做到:备教材、备教参、备课标、备教辅、备学生。抓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2)加强新教材培训。
现在基层农村学校的教师,拿到新教材后,不知从何入手。为此,要对教师进行新教材知识点和教学技能的指导培训,使教师们及时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基本理念,了解教材的设计思路,掌握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
学校领导和教研组成员应分片、分校负责,经常深入基层学校,组织骨干教师或邀请名师送教下乡,进入课堂,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氛围,并做好观察和记录,以便指导教师教学。同时,积极开展区域间、校际间和班级间的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教学经验交流与合作平台,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重视“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的常规工作要常抓不懈,教师要明确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教学方法。年终按照质量考评制度进行考评,提倡多劳多得,杜绝不劳而获的工作现象。二是在教师中围绕“如何构建和谐群体”,发展团队精神,怎样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怎样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深入开展师德大讨论,并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十不准》等要求,紧密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师德师风和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活动,切实扎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维护教师利益。
各学校教研组和学科组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加强教学常规检查。检查教师们的教学计划、教案、学生作业、教研活动记录等,引导教师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性建议,为教师改进的教学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检查后要及时进行反馈,填写检查表,并将检查结果与教师工作量化及奖惩挂钩。
总之,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校内在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其任重而道远,特别需要得到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师的理解、支持,积极发挥无私奉献精神,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心,创人民满意的教育。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赞助商链接
论文分类导航
经济管理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医药卫生论文:
法学研究论文:
文哲艺术论文:
工程技术论文:
电子信息论文:
农业科学论文: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
  摘 要: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导致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增加,问题更加严重,这些孩子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明显落后于其他同学,本文分析如何对这些儿童进行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02&
  由于受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在长期缺乏父母管教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得到的关心和爱护比其他同龄儿童要少,他们的学习习惯较差,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社会、学校应当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加强教师与留守儿童家长、临时监护人的联系&
  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归根结底是特殊的家庭环境造成的,有些孩子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疏于管教而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有些孩子因为对父母的思念而无心学习,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必须提高学生家长以及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重视程度,加强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的联系。&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家访的方式取得同临时监护人的联系或通过电话和学生父母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临时监护人或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认识。一般来讲,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文化程度有限,不懂得如何孩子,往往不是溺爱就是打骂,对孩子正常心智的养成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在家访或是电话访问的过程中一定要向他们表明家庭的重要性,转变临时监护人的思想并取得他们的配合。其次,教师还要利用节假日召开家长会,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和指导,促进他们对学校和老师工作的理解。同时和临时监护人、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中的不良习惯,例如做作业不认真、作业抄袭、边做作业边看等,并制定解决办法帮助临时监护人或家长克服这些在家庭学习中的不良习惯。最后,要转变学生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对待孩子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心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家长和临时监护人对自己的关心,从而消除逆反等不良心理,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基础。&
  二、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处在学习阶段的学生,教师对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不少教师缺少应有的职业,认为部分留守儿童是一群问题儿童,学习不主动,从心底里不喜欢这些孩子,在课堂上随意打骂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从而使这些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更加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教师教书育人,应当明白不同学生之间是有差距的,这种差距实际是对不同事物的接受能力存在差距,表现在学习上就是成绩的好坏以及学习习惯的优劣。教师应当从寻找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入手,分析处在这一年龄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并在教学活动中,努力改变教学行为。其次,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得到的亲情相对于同龄人来说更少,他们更加腼腆,有了问题往往选择自己解决,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对学习的消极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在面对留守儿童时,要承担一部分父母的责任,多与他们交流,避免使用过激的言语伤害儿童的心理。再次,还要多创造机会鼓励留守儿童表现自己,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例如诗歌朗诵比赛、趣味运动会、联欢会等,不能因为留守儿童在学习上不尽如人意的表现而否定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才能,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表现得积极开朗,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以一种积极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同学结对带动留守儿童学习&
  调查显示,处在学习阶段的学生课后作业有时需要在父母的监督辅导下完成,但是在农村,由于家长外出打工、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有限或忙于生计而没有时间去辅导,此外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居住过于分散,教师进行统一的课外辅导也是不切实际的,这些情况影响了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在班内帮扶结对,安排学习习惯好的同学与学习习惯不良的同学坐在一起,让好同学的好习惯影响带动学习习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要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同学习好的学生进行交流,以督促两人能够共同学习进步。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结成学习小组,住得比较近的同学可以一起完成作业,学习较差的同学可以向成绩好的同学请教,通过对比发现,帮扶结对制度确实能够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起到一定的激励促进作用,同时也会对帮扶组习较好的同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向其他同学讲题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并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利于今后的学习生活。&
  四、建立兴趣小组激发留守儿童的信心&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生活,日常的生活较为单调,对学习没有正确地认识,认为学习就是教师、父母强加给自己的负担,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可以组建兴趣小组,例如绘画小组、小组、诗歌朗诵小组等等,鼓励学生参与,并指派专门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培训。实践表明,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使他们学习到一些课外的基本技能,也能够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积极心态。在每一期兴趣小组培训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竞赛评比活动,提高留守儿童对待活动的兴趣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改善他们的精神面貌,更加积极地对待课堂学习,有效改善上课的质量,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基础。&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是学校、教师、家庭需要积极主动面对的问题,学校不仅要加强同学生家长、监护人之间的联系,还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提高对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马雪琴.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现状、问题及其改善策略[D].西北师范,2010.&
  [2]勾立贤.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探究[D].河北,2013.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