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有共享充电宝有数据线吗吗

郑州火车站现坑人充电宝 记者现场拆开电池后里面全是沙子(图)
来源:河南商报
被记者拆开后的充电宝
近日,网传在郑州火车站附近买了充电宝,拆开后发现:盒内所谓的蓄电池,只有2节连着导线,其余4节是摆设。昨天下午,记者探访郑州火车站东广场,从小贩那里买回俩充电宝,结果&&
充电宝电池里面是细沙
昨天下午,郑州火车站东广场,10余个卖充电宝和数据线的商贩分散在各处,扩音器喊着&移动电源充电宝,35元一个&。不时有旅客上前询问或购买。
记者从两个女商贩处购买了贴牌为&三星&和&oppo&,容量都为20000mAh的充电宝。35元便宜卖,质量是不是很差?商贩说,&充满四五个手机没问题。放心,我从来不坑人。&
离开后,记者将充电宝拆开,看到充电宝中部分蓄电池与其他电池独立分开,根本没有导线,而没有导线的电池里,装满了沙子。&oppo&充电宝中共有5节电池,有2节与电板通过导线相连,剩下光秃秃的3节电池&自成一派&。用锤子敲碎2节,从电池里流出了细沙。
火车站附近商场可随意进货
随后,记者来到郑州通讯大世界,一家移动电源批发店女老板称,可以低价供应贴牌虚电充电宝。
&可贴成小米等品牌的充电宝。如果质量好一点,外标容量为10000mAh,实际上有4000mAh,要得多的话,16元一个。&女老板说,若还想进货价便宜一点,还有更差的,&最低12.5元能拿货,可贴牌。&女老板说,不过只能充一次电。
河南商报记者花18元购买了一个外标容量为10000mAh的充电宝,但充电20分钟不到,这个充电宝就没有电了。
其实,类似消息从2014年就被曝光,但至今还有商贩倒卖这种假冒伪劣的产品。河南商报记者在火车站东广场蹲守的一下午,没有发现相关人员前来检查。
原标题:记者火车站买充电宝被坑 电池内用沙子填充
编辑:郭远远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河南商报,版权归属原作者]
安徽资讯APP
扫一扫,安徽尽在您手中
万家热线今日合肥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每天10分钟,通晓合肥事
2643人关注
暑期安全问题年年提醒,但年年都有悲剧发生。7月31日下午2时许,合肥市包公...
今日万家热线
扫描关注今日万家热线微信公共号
短信快捷登录
合作账号登录
验证即登录,未注册将自动创建万家账号
发送验证码共享充电宝市场有多大?入局30多家机构融资超12亿
来源:南方网
今年3月以来共享充电宝融资赛打响,在质疑声中一路高歌猛进,共有30多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超过12亿。
怪兽充电完成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7月27日,智能共享充电宝公司怪兽充电宣布获得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包括蓝驰创投、广发信德、云九资本等,同时,天使投资方高瓴资本、顺为资本、清流资本继续跟投。泰合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此轮融资后,怪兽充电计划进一步加大产品创新、研发,高效扩张至200城,拓展更多使用场景。
与小电、high电等不同的是,怪兽充电背靠小米充电宝生产商紫米科技,拥有目前市场上一流的供应链资源,上线30天以来,进入上海、北京、广州等12座核心城市,并迅速获得百万用户,周均订单环比增速超过185%,在布局的12座核心城市已领跑桌面机市场。
怪兽充电创始人兼COO徐培峰表示,怪兽充电“在注重速度的同时,也追求效率,包括人效和单宝产出。针对差异化的场景,站在消费者和商户的角度也在不断完善提供更精细化的运营。”
早前,聚美优品以3亿元人民币现金控股街电60%,目前街电是怪兽充电的强势竞品,在共享充电行业即将进入洗牌期的下半场竞争中,共享充电公司只有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用户体验,才能占据主导地位。
小电科技携手富士康、比亚迪战略合作
作为共享充电宝领域的创业公司,小电科技宣布与富士康、比亚迪前不久也达成战略合作,将在共享充电宝生产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据了解,此次合作的核心是落地小电二代全场景产品的配套工程,小电科技的共享充电宝产能将翻倍。
小电科技创始人兼CEO唐永波表示,小电将与富士康、比亚迪两大厂商深度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开辟专供小电共享充电宝的生产线。同时,富士康和比亚迪将配合小电科技城市拓展计划,在华东、华南等地选择优质代工厂,以满足小电次日达的库存需求。
唐永波指出,富士康、比亚迪在电芯技术和智能互联技术积累的深厚优势可为小电带来强有力支撑。借助两大顶尖公司,小电在现有产能基础上共享充电宝生产能力将翻倍,实现规模化产能扩张,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为下半年城市快速扩张带来充足、稳定的供给能力。
那么目前公司的产能是多少?小电科技方面向腾讯科技回应,现阶段各家共享充电宝创业公司都对运营数据严格保密,小电科技也暂时不方便透露,在适当的时候将向社会公开。
不过,唐永波曾向媒体公开表示,2017年计划全国铺360万台充电宝,地推人员也将扩张到1500多人。目前,小电的需求是每月铺设40万台充电宝,已经有33个城市在运营,他预计今年年底会在140多个城市运营。
腾讯科技统计,小电科技目前的融资金额在众多共享充电宝创业公司中排名靠前。据官方介绍,小电科技最近三个月完成了三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4.5亿元,其中5月初完成了3.5亿元的B轮融资,由红杉资本、高榕资本领投,腾讯、鼎晖投资、众为资本、元璟资本和昆仲资本等跟投。
南方网网友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看似便捷的共享充电宝,真的有很多人在用吗?
看似便捷的共享充电宝,真的有很多人在用吗?
科技创新之路
共享充电宝真的赚钱吗?这里我们将通过创业者对外宣布的业务数据、圈内人士提供的参考数据,以及我们采访创业者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也许并不严谨,也许考虑简单了,如果你有更好的答案和更真实的数据,欢迎和我们交流探讨。为了弄清楚这些数据的真实性,腾讯创业分别用了两周的工作日和周六日的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间段,随机在北京市进行了 9 次实地蹲点考查,具体情况后面再说。先介绍一下背景,我们常说的共享充电宝一共有两种模式:机柜式、桌面式。截至 5 月中旬,整个共享充电行业的创业项目已经多达 22 个,参与的投资机构超过 38 家,行业融资总额超过 12 亿元人民币。关于行业的具体数据,可以参看腾讯创业(微信公众号:qqchuangye)之前的这篇文章:疯狂的共享充电宝:30 天 9 亿,22 家公司和 38 个基金回到盈利这个话题,下面我们将根据两种不同的模式进行分析:机柜式充电宝的盈利模式机柜式充电宝的摆放场景通常为:机场、商场、地铁站。盈利模式主要有三种:1、充电宝租金 2、柜机广告 3、出售数据线。为了更加清晰的了解整个行业的商业模式,我们通过对比“自动贩卖机”的商场租金,同时采访了部分创业企业 CEO,用已知数据做了一个简单的模型。利润 =营业额 - 渠道费用 - 人力维护及折旧 其中,营业额=使用频次×小时×单价×个数×出租天数用来电科技对外披露的数据来计算,每台充电宝每天被使用的频次在 0.7 - 0.8 次之间,每次租借时长约为三小时。如果以一个机柜内装 40 个充电宝来计算:每个机柜的月营业额=0.7~0.8 *3(小时)*40(台)*30(天) = 2520 元~2880 元 一台机柜的实际利润= - 租金成本 - 折旧费用其中,部分商场收取租金,部分不收租金,我们经过咨询,暂按照一线城市大型商超自动售货机(宽 1.2 米)场地租金价格来算,一个月一般为
元左右,但也有人说,在热门地段场地紧俏的时候,租金甚至高达
元。计算实际利润时,我们按照“租金 + 折旧”,每月共 1500 元来计算。* 折旧(损毁)费计算方法:一台充电宝成本为 100 元 / 36 个月的使用周期 * 40(台)= 111 元一台机柜的实际利润为= - 1500 =
元 / 月而在硬件成本方面,充电宝 + 机柜成本在 100 元 / 个左右,每个机柜 40 个充电宝,成本为 4000 元。在人员维护成本上,据来电科技运营人员透露,一个维护人员可维护 50 个网点,200 台设备,4000 个充电宝的话,单个充电宝的维护成本在 1.5 元 / 月。回本周期 = 硬件成本 + 维护成本 / 利润 = 4000 + 1.5 * 40 /
= 约为 3~4 个月此外,我们将充电宝的损毁率折算到三年使用周期中,算出了成本年利润率:年成本利润率= 年利润 / 年成本 * 100 % = 月利润 * 12 / 年硬件成本 + 年维护成本 + 年租金 = 63%~85 %以上得出,仅通过租金收入,机柜式充电宝模式 4 个月便可回本,年成本利润率最高可达 85%,同时,部分商家还可以通过出售数据线和机柜广告获得利润。我们在通过调查大型商超的广告机位租金发现,目前在一线城市的大型商超,单个广告机的广告费超过
元 / 月,同时部分商家还会出售数据线,盈利模式多样,且利润可观。据某投资机构的投资人透露,他们在投资前曾经做过测算,预计未来每个充电宝的回本周期在 1~3 个月。但是,能够得出这些利润的前提,主要是基于 0.7~0.8 的租赁频次,而这个数据均是通过共享充电的创业者们在公开场合所披露的数据。我们暂时无法验证其真实性。桌面充电的盈利模式桌面模式的盈利相对简单,主要以租金为主。据 Hi 电方面透露,Hi 电设备的使用频次在 3~5 次 / 日,每次以 1 元 / 小时计算,一台设备一个月的营业额在 90~150 元之间。在租金方面,某桌面式充电模式的项目运营人员透露,他们目前合作的商家,都能提供免费的桌面租赁合作。鉴于市场上没有可参考的租金数据,我们暂时按照机柜式的单个充电宝月租赁成本,约 30 元 / 月进行计算。同时,我们把人力维护及折旧成本计算为 10 元 / 台。根据:利润 = 营业额 - 渠道费用 - 人力维护及折旧 利润=90~150-30-10=50~110以每一台设备 80~100 元的成本计算(桌面式成本较低),除去人力成本与折旧,2 个月便可回本。但从我们了解到的内部消息来看,不管是机柜式,还是桌面式,在进入商场时租金成本通常偏低,甚至许多商场和商家是免费进入,而实际的使用频率跟铺设的数量成比例关系。经过我们的计算和调研发现,在不考虑公司运营成本的情况下,共享充电宝在三四个月内即可收回成本,年销售利润率超过 60%,最好的情况可能高达 85%。来电科技创始人袁炳松在采访中表示,除去公司运营成本后,年化收益大概在 30% 左右。我们得出的高回报数据,都是基于创始人们在公开场合披露的数据计算的。但共享充电真的有这么赚钱吗?机柜式充电宝每天 0.7~0.8 的使用频率,桌面式 3~5 次的使用频率,真的有如此高吗?为了弄清楚真相,腾讯创业 5 月初随机在北京市选取了 6 个不同的场景,进行 9 次蹲点,每个地方 2-5 个小时,分别是:大型商超 1 个 快餐厅 3 个 咖啡店 1 个 甜品店 1 个注:我们的调查地点是 6 个不同的地点,而不是 6 台机柜或 6 台充电宝。考虑到工作日和周末人流量不同,不同时间内的人流量也不同,我们选择的时间包含了上午、下午和晚上。其中,还包含了两块人流量较大的“用餐时间”:9:00~ 12:00 12:00 ~15:00 17:00~20:00我们一共选取了 5 家创业公司,分别是机柜式充电宝和桌面式充电两种不同的模式。机柜式充电宝:街电科技、来电科技、魔宝电源 桌面式充电:小电科技、Hi 电科技两种模式的实际收费情况大部分机柜式充电宝都是一小时内免费,一小时后收费 1 元 / 小时,押金都在 100 元左右,而桌面式充电没有免费时间,也无需押金,扫码便开始计费,在使用一小时后需重新扫码使用。除了充电收费,来电科技需自行购买数据线;而街电、小电、Hi 电、魔宝电源则免费提供数据线。蹲点调查实际使用情况1)机柜式充电宝在机柜式充电宝模式中,考虑到大机柜与小机柜的差异,腾讯创业的组员们分别前往了中关村某餐厅,新中关某购物中心内甜品店、朝阳区大悦城、新中关某购物中心餐厅。我们发现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的会对使用人数造成较大的影响,从目前观察到的情况来看,朝阳区大悦城 19:00~22:00 的租赁人数最多,共租赁 3 次。针对感兴趣又未租用的充电宝的用户,腾讯创业组员对其进行了简单采访,原因主要有两个:1、不愿支付押金。2、未携带数据线,不愿购买数据线。其中一个未租借充电宝的用户,因为商场快要打烊未借到充电宝,于是使用来电科技机柜的免费电源接口进行了充电。在实地蹲点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工作日期间的 10:00~12:00,只有一个用户租了充电宝,并购买了数据线,从借走到归还,租赁时间在一小时以内,合计支付 10 元。在下午 19:00~22:00 之间,共成功租借充电宝 3 次,使用时间全部在一个小时以内,根据规则,租赁费用为 0,有一个用户购买了数据线,合计支付 10 元。在周末期间,上午 10:00~12:00 并没有用户租借,下午 13:00~16:00,有 1 人租借了充电宝,支付费用 1 元。用户普遍的租借时长都在一小时内,下午及晚上租借用户明显增多。2)桌面式充电模式腾讯创业蹲点了知春路一家咖啡馆、五道口一家快餐厅,时间为工作日的 12:00~15:00,是午饭点。作为宇宙中心五道口,以及繁华地带的知春路,虽然餐厅内用餐人数较多,但调查期间并没有人使用共享充电宝。用户采访及使用体验因未遇到使用桌面式充电宝的用户,蹲点采访都来自于成功使用机柜式充电宝的用户,25 小时内共采访到 8 个人,其中:2 人为“回头客” 1 人初次使用共享充电宝 2 人使用了机柜自带的免费充电接口,并没有租借充电宝 3 人结伴,共同使用了一个充电宝用户表示,共享充电宝租借使用都非常方便。但其中有一个提到,押金比较麻烦,有时候不愿意缴纳押金。除了对用户进行采访,腾讯创业组员也进行了体验。我们发现,机柜式充电宝的租借流程非常方便,但某次归还充电宝时却出现机柜无法“吞回”的状况。不过,在拨打客服电话后,很快得到解决。在蹲点桌面式充电模式时,商家会在饭点把机器收起来,平常放在桌上,使用时需要询问。此外,腾讯创业在使用时发现,虽然桌面式充电自带充电线,较为方便,但无奈长度太短,充着电需要坐直,不能用“葛优瘫”的姿势使用,舒适度大打折扣商铺考察及商家采访在本次采访中,除了实地蹲点的大型商超与人流量较大的餐厅,腾讯创业还随机采访了11 家小型餐厅的店员。从渠道上来说,共享充电宝并不能在商家端起到垄断作用,在腾讯创业采访的商铺中,其中有 2 家商铺同时摆放了“Hi 电”,“魔宝电源”。而在实际的线下场景中,有 2 家商铺的店员明确表示,因商铺与充电宝供应商存在利益分歧,“(商铺)主管在看到充电宝后非常生气,要求把充电设备撤下。”其中还有 3 家咖啡馆的员工向腾讯创业表示,共享充电设备比较占地方,在人少时才会把充电宝摆放出来,同时也有老板表示“桌上没地方搁,这两天先试试,过几天再没人用就把它给撤了。”除了以上问题,在本次采访的其他 6 家商铺表示,店里都配有免费的插座和少量的数据线,不需要使用共享充电宝,同时共享充电宝放置在面积较小的餐桌上比较影响用户的就餐体验。经过持续一周的考察,腾讯创业一共用了 25 个小时,实地蹲点了商超 1 个、快餐厅 3 个、甜品店 1 个、咖啡店 1 个,随机采访了 11 家小型商铺,样本有限,但是不管是从共享充电宝的使用情况,还是商家态度来说,共享充电行业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科技创新之路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最新、最全面的中国和全球军事新闻发布
作者最新文章扫码出借按小时计费 我们真的需要共享充电宝吗?_新华报业网
您当前的位置 :
扫码出借按小时计费 我们真的需要共享充电宝吗?
  南京某商场内的共享充电宝柜机
  共享单车的故事还没有讲完,共享经济又来了新的弄潮儿。
  近日,南京不少商场、饭店、咖啡厅的公共区域新添了一种自助设备,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就能借出移动充电宝,按小时计费,可异地归还。手机重度依赖症和电量不足焦虑症患者的痛点好像一下子被击中了。资本也一窝蜂涌入,3月底到4月初,20多家机构进入共享充电宝市场,8家公司获得总金额高达3亿元的融资。
  然而,就在大家都猜测共享充电宝将成为共享经济新风口时,分析师们却集体泼了冷水。“伪需求”“假共享”“不是风口是泡沫”……小小的充电宝生意,能否复制共享单车的火爆,只能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某品牌共享充电宝一位负责运营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南京目前有100多台柜机,近4000个充电宝可供租借,但日均产生的收益仅为1000元。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王静文/摄
  记者体验
  扫码借个充电宝,一小时内免费
  不少南京市民好奇,最近在一些热门商区的商场、饭店和咖啡厅里看到一台机身醒目位置写着“租借充电宝”的自助设备,这个机器怎么用?收费吗?
  带着这些疑问,现代快报记者近日在南京新街口艾尚天地尝了一回鲜。这个自助柜机顶部有一块大的液晶屏幕,点击柜机屏幕上的“借”,屏幕上会出现两个二维码,分别对应微信和支付宝的入口。选择入口,根据手机页面提示交完押金,柜机屏幕下方就会缓缓地推出一个充电宝。
  记者注意到,这款共享充电宝在外观上与普通的充电宝并无差异,采用的是塑料外壳,尺寸与iPhone 7一般大小,电池容量4900mAh,输出功率为5V2.1A,不能满足快充。现代快报记者在体验的一个小时里,一部iPhone7电量从18%可以充到60%。
  共享充电宝怎么收费?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这款共享充电宝的收费标准为,一小时内免费,超过一小时按2元/小时收费,10元/天封顶。不过,其提供商、一位在南京负责运营的合伙人告诉记者,酒吧、KTV等场所没有一小时内免费的优惠,收费上也会有所提高。
  押金方面,有两种模式,支付宝芝麻信用600分以上的可以免押金租借,不使用芝麻信用的话需要在平台上缴纳100元作为押金。
  用户吐槽
  异地归还不够方便,数据线还要花钱买
  那么,用完以后怎么归还?“可以异地归还。用户通过APP查找附近的柜机,并按照屏幕提示进行归还,相关费用随后会在注册账户中自动结算。”上述合伙人告诉记者,该品牌去年12月底开始在南京布局,目前铺设的柜机已经有130台左右,合计提供充电宝近4000个。
  不过,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些柜机主要设置在热门商区,地铁、火车站以及机场等人流量更大的场所还没有入驻。这也遭到了不少用户的吐槽。“异地归还听上去很美,但实际归还的时候并不方便。我从商场借的充电宝,边走边充电,等到了下个目的地想要归还的时候却发现身边没有柜机,APP上显示的离我最近的柜机也有3公里的距离。”
  除了归还不方便,共享充电宝自身不带充电线也被不少用户诟病。“充电宝和充电线要么出门都带了,要么一个都没带。来借共享充电宝不免费提供充电线,还要花10块钱现场买,既不划算也不方便。”
  在记者体验的一个多小时里,只有两个用户租借了共享充电宝,其中一个还是在该商场一家饭店工作的服务员。而从现代快报记者随机采访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市民对共享充电宝并不了解,在被问及是否会租用时,不少人表示会随身携带,可能会尝鲜,但不会作为长期的选择。
  资本入局
  10余天吸引20多家机构投资,两大模式成型
  从体验过程来看,共享充电宝的逻辑很简单。租用、押金、按小时计费、移动归还,这一模式与现在大热的共享单车十分相似。如果说共享单车击中的是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痛点,那么共享充电宝看中的是智能手机高频使用下用户对移动充电的需求。
  别看生意小,但凭借“共享经济”自带的光环,资本也蜂拥入局。截至目前,国内市场上已经出现来电、街电、小电、Hi电等数十家共享充电公司。从3月底到4月初短短10余天时间,共享充电宝领域共完成5轮融资,金额近3亿元,吸引20余家投资机构入局。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来电科技、街电科技和小电科技,这3家的最新一轮融资都已接近或冲破亿元。BAT三巨头也纷纷入局,先是腾讯成为小电科技战略投资方,接着是蚂蚁金服和来电科技合作推出信用免押金服务。
  记者了解到,目前共享充电宝已经形成了两大模式,一种是充电宝租赁柜,还有一种是桌面式充电器。目前市场领先的几家公司中,“来电”与“街电”采用的是柜机模式,“小电”则是桌面充电的代表,自带充电线,但不能移动充电,也无需押金。
  业内争议
  不过,与资本蜂拥布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业内分析师却对这种新兴模式表示“看衰”。“用户需求不高”“重复使用频次低”“盈利模式单一”“手机电池技术进步风险大”,重重质疑之下,共享充电宝到底是风口还是泡沫?
  用户需求到底大不大?
  安全顾虑影响实际使用率
  互联网分析师钱皓认为,共享充电宝是伪需求,缺乏高频使用场景,且复用率低。
  易观IT分析师朱大林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智能手机在2011年和2012年的时候飞速发展,充电宝的销量也在2012年的时候达到了井喷的状态。现在人手1个甚至两三个充电宝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不少人出门都会随身携带充电宝。”
  用户对“安全性”也是有顾虑的,这也直接导致了共享充电宝实际使用率并不高。一方面是质量安全,近年来因充电宝质量不过关而导致的爆炸、失火等事故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是信息安全,不少人担心,手机充电的时候会被盗取信息。
  不过,在上述两位分析师看来,共享充电宝商业模式最大的风险是充电技术的进步。“索尼、博通、高通、苹果等公司都在开发无线充电技术,一旦充电技术被革新,充电宝本身就会被淘汰,”朱大林说。
  更有业内人士预言,共享充电宝只有五年的窗口期,未来“可能整个行业都被枪毙了”。
  到底能不能挣钱?
  目前盈利水平还很低
  与此同时,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也遭到了分析师们的质疑。低价,高频,按照设想,共享充电宝与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类似。不过,从目前实际运营的情况来看,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水平还低得可怜。
  上述某共享充电宝公司南京的合伙人告诉记者,目前南京100多台柜机,每天的租借频次大概在1000次,这1000次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只有1000元。“目前营收主要还是靠超时租赁费用和数据线的售卖。”
  除了共享充电宝的租借费用,在共享充电宝创业者眼中,广告收入是未来重要的现金流之一。但这在分析人士看来并不容易。“把柜机当成移动广告,可线下已经有分众传媒了。”
编辑:邓晓琦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郑州共享充电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