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设问的古诗激趣设问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
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摘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只有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才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喜欢它而使音乐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享受。
[关键词]:兴趣、激发、培养、音乐活动、主动学习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新课标将“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列为音乐课程的目标之一,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就要引发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兴趣,那么,他作出的努力达到惊人的程度”。所以学生只对自己有兴趣的事物才会去主动接触,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品尝审美的愉悦体验,这又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二者互为前提,互相促进,密不可分。那么如何才能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学习和教学实践,谈一点儿粗浅看法。
一、创设音乐情境,诱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而,创设有效的情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联系日常生活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音乐的教学效果。
音乐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如教学《爱劳动》这一单元,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听、看、想、说、唱、动)体验,进行劳动动作、节奏、歌词创编,再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洗手绢接力赛,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总结经验。使音乐与情感、体验相结合,在音乐中亲身体验情感,以情感体验来学习、感知、掌握歌曲。在兴趣中自动、自悟,达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音乐素质。
二、 精选教法,快乐学习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儿童如同一株花苗,要浇之以爱,灌之以鼓励,她才能绽放美艳的花蕾。因此,音乐教师应有意营造一种非常宽松、活泼、自由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王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状态。这样,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开心。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学习和生活中,儿童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试一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教育活动中,应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段,为学生提供“动起来”的机会,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获得知识、掌握新技能。在顺利完成歌曲教学任务后,我设计开展“课堂歌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的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为学生留出课堂空间,就是为学生留出了快乐天地,为学生留出了主动学习的时空,有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教学会张弛有度,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2、趣味游戏,快乐学习。
  无论是什么样的游戏对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学生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游戏。为了巩固学过的歌曲,我设计了“开火车”这一游戏。由我做火车司机,唱歌曲中的任意一句,由学生接唱,只有唱正确的才能坐上我的小火车,孩子们个个热情高涨,积极踊跃,不亦乐乎。“开火车”游戏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乐于开口,大胆演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敢于表现的意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音乐课堂借助游戏,使得教师乐之教,教的新,学生乐之学,学的活。
3、以“赛”激趣促学。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在我每次上音乐课时总是给学生留出5—8分钟时间,利用此方法要求学生进行表演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他们分成两人组、三人组或四人组,互相监督表演唱,以便及时查找自己的不足;部分平时基础较差的学生,请班上的小组长帮助领着唱。现在,全班学生对音乐课中所学过的歌曲,都能很熟练地唱下来。值得强调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从未做过任何要求,完全出于学生自己的意愿。
三、激发兴趣,点拔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激发兴趣,是指在引趣的基础上,随着学生对认知对象的认识而激发起来的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环节。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拔动学生喜爱音乐的情弦。
(一)幽默激趣。幽默在音乐课中的运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思维,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提高音乐课教学效率。同时对我们教师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起到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我在上《摇篮曲》一课时,先让同学们随意的放声唱,完后,我笑着问:“你们这样唱婴儿睡得着吗?”同学们齐声回答:“睡不着。”我说:“你们这样唱婴儿会突然从摇篮里大声地说:‘妈妈,我的瞌睡没了。’”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学生意识到歌曲要轻柔地演唱了。
(二)设疑激趣。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实物、图片、录音设备、电教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认识从无声走向有声,从单调走向多彩,从单一走向多元,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心理活动,获得更为新奇、深刻的印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大胆设疑,穿插疑问,既能极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也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形象生动地理解歌词乐曲,再现音乐主题,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三)激励激趣。从众所周知的皮格马利翁(罗森塔尔)效应来看,每个人都有想得到他人肯定的欲望,适度的称赞能激励其个性及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和每个具体环节,对于学生所取得的点滴成绩,教师都应及时鼓励、肯定和赞扬,这样能够极好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有时我利用录音来反馈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学生品味自己的歌声中,教师进行点评,起到了较好的激励作用。这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情绪高涨,孩子们会产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
&(四)稳定兴趣。要想真正做到让孩子们在“乐中学、学中乐”,教师则要把培养学生兴趣摆到一个显要位置来认识,在引导激励他们的兴趣中,着力培养他们对音乐课的稳定兴趣,诱发他们敞开终身爱好音乐的心扉。如何稳定兴趣,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从课堂教学的总体上来把握,注意处理好课堂内学生的音乐兴趣与音乐学习兴趣间的转化,促进作用,抓好下述几个结合:
1.“生动”与“主动”结合。教学内容、形式及方法都要适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灵活多变,力求生动,以“生动”生“兴趣”,由此带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促使他变被学习为主动探求。
2.“单一”与“综合”结合。“单一”指单纯音乐领域的学习;“综合”是指多门类、多学科的融合。在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中,既有某个艺术门类独特风格的展示,也有各艺术门类综合形成的新的艺术风格。如一年级《过新年》的单元教学中,我先后开展了“听听说说迎新年”、“画画做做贺新年”、“跳跳演演过新年”三个主题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朗诵、绘画、剪纸、歌唱、舞蹈等活动,综合多种艺术手段,为他们创造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成功和快乐。
3.“再现”与“创造”结合。教学中,教师不仅只要求学生接受现成的东西,更要鼓励创造,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活动与展示的平台。以“听谁在歌唱”一例,我首先让学生听一听、猜一猜、敲一敲、打一打,通过游戏熟悉现成的打击乐器,接着我启发大家回家在厨房、食品包装或其它废旧物中找材料,创造自己的小乐器,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有的把薯片罐粘在一起,模仿架子鼓;有的把钮扣串在一起,模仿串铃,有的在益力多饮料瓶内装砂糖,模仿沙锤......
四、参与和创造是激发、培养学生音乐兴趣重要手段
“参与是成功的一半”,兴趣就是创造“。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创造意识的发挥,因为参与行为能够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许多方面的需要和自我满足,从而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和行动,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参与的快乐,培养探究的热情。在一年级音乐课堂上,孩子们在轻松欢快的乐曲声中愉快玩耍着。忽然乐曲变成了“马儿跑”和“青蛙叫”的声音,孩子们的情绪受到了感染,随着音乐的变化,一会儿学马儿跑,一会儿学“青蛙”跳,做得极为认真,学得非常逼真,身心十分投入。接着乐曲变成汽车马达和火车汽笛声,课堂上顿时出现了另一番情景,有的手握方向盘扮演小司机,有的三五结队排成行,嘀嘀嘀,轰隆隆,好一派繁忙壮观的场面。紧接着“西游记”的旋律响起来,孩子们更加活跃,你扮“孙悟空”,他扮“猪八戒”,真是百相丛生,好不热闹……实践证明:学生在主体参与和创造过程中学习音乐,兴趣更浓,记忆更深,效果更好。
  总之,兴趣不是天生的,关键在于培养。只有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使学生在情感上喜欢它,从而使音乐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享受。学生的世界是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们自己所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们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更多地给学生以自由,让他们有进行创造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音乐与教育》
《学生音乐课程标准》
《音乐课程标准》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艺术课程标准》
《艺术课程标准解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音乐课激趣六法_学习方法
> 音乐课激趣六法
音乐课激趣六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课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用心学,才能学得好。否则,将会&一寸不通,万丈无功&。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呢?利川市都亭一小黄丽娅老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方法,效果较好。1.律动激趣律动是根据音乐的性质和节奏学生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如随音乐做拍手、踏脚、点头、摆身等动作。让音乐的节奏融合在学生身体的动作之中,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比如,课前让学生模仿小兔的动作进入教室;课间,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随歌曲律动。教学中进行律动练习,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2.击乐激趣打击乐器,能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前西德奥尔夫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打击乐器,培养音乐的直感。学校购买的标准儿童打击乐器不够用时,就发动学生自制。如用竹块做响板、用竹筒做双响筒、用易拉罐做沙锤、用汽水瓶盖做串铃等,做到人手一件打击乐。教《小拜年》,学生在学会歌曲后,配上锣、鼓、钗等打击乐,课堂上格外生动、活泼、热烈。 这不仅激发了学生音乐表演的兴趣,还有效地帮助学生增强节奏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3.故事激趣结合音乐教学内容,介绍聂耳、洗星海、贝多芬、莫扎特等国内外著名音乐家的故事,介绍他们对历史文化、社会进步的贡献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教《国歌》时,讲聂耳自幼喜爱家乡民间音乐,少年时期习奏笛子、三弦的故事。他短暂一生中,创作了三十多首优秀歌曲。如《毕业歌》《码头工人歌》《大路歌》《义勇军进行曲》等。新中国成立后,把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他的作品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时代精神,为我国的人民音乐事业开辟了道路。低年级儿童对童话故事尤为喜欢。教《大鹿》时,课前,将这首歌的曲谱录制下来,上课时,一边讲故事,一边放音乐,并加上一些动作,学生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一下子把学生引入童话情境之中,激起了学习兴趣。4.游戏激趣教学中学生边唱歌边做游戏,也能诱发学生的兴趣。做《小音符找家》游戏时,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每人有一套写好音符和谱表的卡片,教师在琴上弹出一个单音,学生便将听到的音的音符贴在谱表上。 由于抓住了儿童的好胜心理,既能让学生辨别和掌握音的高低、长短,又熟悉了线谱上的唱名位置。做《打电话》游戏时,教师在琴上弹出一个二度或三度音程,比如弹一个&do,mi&,就问:&喂!你是谁?&学生举手回答:&我是&do,mi&答对了,大家鼓掌。就这样将抽象、枯燥的听音训练,在游戏中愉快地完成了。5.表演激趣组织学生用歌舞的形式表现歌曲的主题内容,其表演形式可多样,单人、双人或集体表演均可。教《火车开啦》时,把学生分成两组,组成两列火车,每组一人当司机,后面做车箱,随音乐节奏,在教室里按路线转圈,边唱歌,边做动作。用游戏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以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6.图画激趣美术和音乐都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术是形象的艺术,它们都是形象教育的范畴,都反映一定社会生活,表现一定时代的思想感情。教《过新年》时,课前绘制了幻灯片,上课时,一边范唱歌曲,一边指导学生看图画:屏幕上小朋友载歌载舞、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的场面,很快将学生带入过年的欢快情景,逐渐,学生便步入音乐的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首歌的兴趣。
音乐课激趣六法 相关内容:查看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激发兴趣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