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外公立碑时应写老人去世晚辈注意什么几代的姓名

墓碑写 墓碑的格式及碑文书写_教师百科
当前位置: >
墓碑写 墓碑的格式及碑文书写
话题0:墓碑的格式及碑文书写 回答:
  (一)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   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
话题1:民间墓碑文女性的名字应写在墓碑的左面还是右面? 回答:
中国传统的墓碑文是竖排版面,一般分右、中、左三个区:右上区记载墓主人的生卒年月,中间区记载其身份地位...
话题2:墓碑写什么 回答:
称呼 xxx之墓 晚辈的姓名 年月日
话题1:金粉用什么才料混搭才能用于墓碑描写金字 回答:
白色油漆与金粉混搭才可以用来书写墓碑金子,因为金粉不防水,下雨会被冲刷,白色油漆与金粉混合后的颜料即...
话题0:清朝墓碑写法 回答:
提到清代书法,向来被“碑帖二学”所笼罩,这是由于当时强调学习范本的变换所致,但这只是表面。清初陈奕禧...
话题1:临时墓碑写什么内容 回答:
和正规墓碑的内容差不多,也得看临时多长时间了。很短时间的话,只刻死者内容就可以
话题2:请教碑文写法 给曾祖父立碑中间主文怎么写? 回答:
/question/26696...
话题1:古代人死了墓碑写的显考二字什么意思 回答:
“考”即“显考”,是对已故父亲的美称。 “显”取其德行昭著,声名远播之意。古人讲三不朽:“太上立德...
话题0:一般墓碑上写的是什么东西? 回答:
二楼谬矣。 “先考”是指父亲,“先妣”是指母亲,并非夫妻之意。
☆ 欢迎您转载分享:
墓碑写 墓碑的格式及碑文书写,墓碑写是由安心技术网自动信息技术收集, 不少网友认为对自己有帮助。
本月热门文章墓碑碑文的写法规范 > >墓碑碑文的写法规范  墓碑碑文的写法规范和父母墓碑的碑文参考碑文,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有些文章虽刻在碑上,但不是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碑文这种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立题时,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题为某某碑,或题为某某碑铭,或题为碑并序、铭并序之类,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题碑铭等字,直书文章题目了。墓碑,是碑文的一种。这类碑文是赞颂死者的,赞其人,不涉及成神显灵等怪事。写这类文章,往往溢美过誉。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个写墓碑的大师,一个是汉朝的蔡邕,一个是唐朝的韩愈。蔡邕曾对卢子干、马日碑说:"吾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惭容...顾名思义,凡是为制各种碑上写的文字都叫碑文。我国制碑的俗习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碑的出现,当时的碑,如宫馆中的测影碑,宗庙中的系牲碑,墓旁的下棺碑,都不刻文字,后来有人刻上相应的文字,就逐渐形成各种碑文。碑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碑文,仅指为制作碑刻而写的文字,广义的碑文指的是所有刻在碑上的文字。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立碑,但古代宫馆中的碑没有刻文章,只是用以取日影计时间的;而古代宗庙中的碑也不刻文字,是用来栓系祭祀用的牛羊的;墓上的碑也只是木头柱子,凿有窟窿,以便穿过。(一)墓碑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1.抬头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2.正文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3.落款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二)墓志铭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1.标题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2.正文一般而墓志铭正文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生平经历;二是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三是要写出立碑的意义,同时对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3.落款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需指出的是,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三)功德碑古代歌颂公德的公德碑在今天已基本绝迹,但今天为了表彰一些先进的个人,比如捐资建校等也会立碑以纪念,这可以称作当代功德碑。这类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1.标题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2.正文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3.落款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碑文一般而言要求诗文并茂,读来琅琅上口。叙事简洁,抒情真挚、议论有力,只有如此才堪称上乘。碑文在都能流传后世,所以歌颂功德,写人记事时,要客观公正,不可虚夸事实,流传谬语。不管褒也好,贬也好,以不失事实为贵,以公允持平为美。碑文格式并无太多死框框。特别是碑文内容,因撰者而异,所以今天书写碑文要力求出新,以时代需要为念,万不可死拘旧制,作茧自缚。碑文方式(例子)1.显祖考某某太府君之灵(对祖父)2.显祖妣某某太夫人之灵(对祖母)3.显考某某府君之灵(对父亲)4.显考讳某某大人之灵(对父亲)5.显妣某氏老孺人之灵(对母亲)6.显妣某某太夫人之灵(对母亲)7.岳父大人之灵(对岳父)8.故岳考某公讳××老大人之灵(对岳父)9.岳母某太夫人之灵(对岳母)10.故岳妣某门某氏老孺人之灵(对岳母)11.夫子某某大人之灵(对老师)12.先夫某某君之灵(对丈夫)13.先室某某夫人之灵(对妻子)14.某君某某仁兄之灵...碑文的种类我国从汉朝以后,刻碑的风气逐渐普及,几乎处处可碑,事事可碑。有山川之碑,城池之碑,宫室之碑,桥道之碑,坛井之碑,家庙之碑,风土之碑,灾祥之碑,功德之碑,墓道之碑,寺观之碑,托物之碑等。前人实行,后人效法,中国的名胜古迹,竟形成独特的“碑石林立”的民族特色。因此,碑文竟成了使用范围极广的实用文体。碑的种类繁多,碑文的体裁各具特色,归纳起来,可分六类:碑文的种类很多,碑文的体裁特点也不尽相同。大致归纳起来,碑文有以下几种。(一)功德碑1.内容要求功德碑主要是为褒扬当时仍活在世上的人.(二)墓碑墓碑是最常见的碑文,这类碑文是赞颂死者的,赞其人,不涉及成神显灵的怪事。墓碑碑文主要分两种。一种仅仅标明墓中死者的身份,绝大部分由死者亲属所立;另一种墓碑除了表明死者的身份外,还简单介绍死者的生平成就,功劳过失,这类墓碑也叫墓志铭,如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四)纪念碑纪念碑主要是为了纪念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或重大的历史事件,这种碑一般为国家机关或社会团体所建。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公则徐纪念碑》。(三)记事碑记事碑主要是指用来记载当时较为重要墓碑碑文搞笑大全1)生时何需久睡,死後自会长眠。2)本人已死,有事烧纸。3)当你看清这行字的时候,你踩到我了。4)谢谢你来看我,我会时常上去看你的。5)如果可能,请把我叫醒……6)我觉得我还可以再抢救一下!7)我这里一缺三,就缺你了。8)我都死了,你们还要来烦我!9)我从前是个胖子,现在和所有躺著的人一样有骨感!10)我转世在美国,现在电话还没设定,E-mail:***@*****.com范例:王洛宾墓碑碑文公元一九九六年三月十四日凌晨洛宾仙逝,二十日向遗体告别,二十二日送骨灰进京,边城乌鲁木齐三降大雪。天公为其志哀,世人无不称奇。王洛宾原名荣庭,一九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北京,三四年肄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三七年投身抗日救亡宣传。辗转千里,驻足青海。四九年参加解放军进入新疆。乐坛耕耘六十余载,创作歌剧六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千余首,出版歌集八部。情音怡神,中外沸扬,殊才饰疆,懿范流光。洛宾名重。其歌获国家金唱片奖,《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为二...父母墓碑的碑文参考下面是一些写给父母的碑文祭文,仅供参考。有需要用的,请自行对照修改。1.慈父于日在山东省广饶县出生,于日在北京仙逝。慈父幼年丧父,与祖母相依为命,十三岁独自一人来到北京谋生,学徒经商,供养祖母,后娶妻成家,养育了两儿两女。因妻生病,慈父青壮年时光既当爹又当妈,家中三代人的生计重担全压在慈父一人的肩上,慈父劳苦一生,把子女抚养成人直至考上大学。慈父一生勤勉持家,乐观开明,晚年更显慈祥。慈父平凡的一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费的心思和所做的操劳,给我们生命中留下了无尽的思考,您是子女心目中伟大的父亲,您的子孙很想念您老人家,我们怀念那段父慈子爱的幸福时光!2.我父***于生之时,上尊长辈,尤敬二老,提壶暖褥,全心为孝.养妻及女,尽心竭力,珍妻如体,为夫之楷,怜护爱女,言传身教,日盼成材.3.我敬爱的父亲XXX一生奋斗不息,才华横溢,聪明过人。可惜生不逢时,怀才不遇,郁郁而终.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奉父百年岂足?哀哉正当壮年,何意撒手竟长逝,只享春秋六六。5.敬其业亦志未酬,育我身矣恩未报,愧儿七尺微躯!幸也留芳他日,应是慈颜无相见,难寻瑶岛三千。6.大思根深,流长追源远!7.光明邻上树高春深,荔蓝双溪呜咽涌流!8.天人同悲.妈妈,今天是您离开我们XX周年的日子,早晨我和弟弟一行,带着鲜花前往八达岭陵园看您。一路上,天空下着蒙蒙细雨,继而又飘起了朵朵雪花,古老的长城披上了白纱素缟,宁静的陵园显得格外的肃穆。感物思人,我们的怀念之情更加浓郁……9.无私母爱(百日祭文)亲爱的妈妈,今天是您去世的一百天,儿女们每时每刻的都在牵挂着您的冷暖,您在天堂还好吗?妈妈啊妈妈,亲爱的妈妈,您用那甘甜的乳汁把我喂养大,教我学走路,教我学说话…………每每想起这首歌,心中便会想起母亲那对儿女们的无限关怀和对母亲无穷的思念,母亲总是用她温柔慈祥的目光关爱着儿女们的行程,我们也在母亲无私的爱中茁壮成长。妈妈您是那么含辛茹苦,为了子女付出一切。为了子女们能够有出息,您与经历了多少的生活磨难,默默的为子女们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而无怨无悔。10.爸,我无法也不愿接受这个事实,有的时候,我真的感觉这一切都不是真的,我感觉您只不过是去出了一趟远门而已,可是随之我又会想起那么多令我痛心的场景和黑色的记忆,竟然是那么的清晰,抹也抹不去,令我不容怀疑,令我不能心存一丝幻想!接受吗,我只能接受这惨痛的一切吗?为什么三个月以前您还是健康的,而短短的三个月之后,就让我们阴阳永隔?老天为什么这么快就把您从我的身边夺走了呢?是不是还有很多地方儿子没有做好?是不是您不愿意让儿女们花钱太多才走的这样匆忙?有很多的人在劝我想开点,给我讲道理,其实所有的道理我都明白,可是明白道理也并不能减轻我的痛苦和思念啊!还有什么比失去最爱的父亲更能够让人心碎的吗!给您烧“二七”的那天,姐姐们让我在您的坟前念叨念叨,让我别再想您了,而我却没有说一句话,我不说!我情愿就这样不停地想着您,就这样一直不停地想下去!以下碑文,整自网络,仅供参考。有需要用的,完全可以对照修改即可。1.先(祖)父母合葬墓碑文先严张大人,讳学禄,陕西武功人。生于民国16年月日,无疾殁于中华人名共和国2004年正月初七。2.先慈路孺人,讳秀云,陕西武功人。生于民国年月日,殁于中华人名共和国年腊月初四。3.先祖乡中缙绅,雅望闾里,敬天乐土,奉书勤业。持掌家祖事务,教家丁卯,少适耕读。先严勤而有度,时与同龄伙伴相嬉为乐。至国中遭寇,外敌叩延关外,秦中震动,始辍弃学业,专心操劳农务,守祖业于乱世,直至国改。4.为父母撰写的碑文仰怀先祖饮水思源父母养育恩重如山严父一生勤于农耕节俭持家忍辱负重为人忠厚邻里称颂天年康健乐享余生5.齐xx父母碑文先父xx,乘甲子,适孟冬。垂髫丧母,乞荒踵兄。颠沛流离,动心忍性。总发拜塾,刺股炳萤,拙而不惰,迟而不凝。寒窗数载,弱冠师宗,传道解惑,育人理校,兢兢业业者三十而终矣。6.先妣周氏xx,岁逢丙寅孟冬。受诗理,习织缝。淡心如水,柔情若虹。甲午归父,苦度日无怨,勤持家有成。上奉而下养,内贤而外明。饥弗食而助灾邻,寒毋衣而予贫穷。生四女一男,乐以德教,爱以仁导,继之人兴也。适劳极而福至,噩起壬申仲秋,正寝寿终。悲夫命哉!7.李xx父母碑文先父讳名李xx,生于丙辰一九一六年腊月十二,卒于一九九七年腊月初十,享年八十一岁。先父出身农家,受先祖之教诲恩泽,以农为业,为本,为贵,躬亲耕作,颐养天年;以家为职,为根,为重,苦心经营,终致殷实。忠厚老实待人,安分守己处事,耿直无媚,俭朴不奢。含辛茹苦一世,兢业操劳终生。八十一载平凡普通,淡泊寡欲与世无争。无愧于苍天厚土,荣耀于列祖列宗,堪为儿女之严父师表。8.张xx父母碑文家严张公讳xx,癸亥孟春二十九生,庚辰孟夏初九卒,享年七十八岁。幼孤罹难而志远,躬耕自学而不倦。入杏林以济世,涉梨园以教人,勤谨豁达一世也。虽一介农夫,其知其风,可师可表.9.邢xx祖父碑文先祖邢公讳x,庚申一九二零年季冬初八生,戊辰一九八八年仲冬初三卒,享年六十又八。先祖幼贫未塾,博闻见丰,佣耕垄亩,园艺庖丁。贫而乐道,勤谨至终。暮时谆谆,典史启蒙,侪辈逢霖,与日俱成。鳏夫老矣,天伦融融。然乐未极而悲生,肺痼起而寿终。山号水泣,心摧骨恸,疚面深思,顿首涕零,其辞曰:******10.王xx祭父亲文维农历二零零三年岁次癸未,季春二日孝子王xx等牲酒时羞致祭于显考王公府君之灵前曰:呜呼,父秉性兮,孝友德全。生儿育女兮,训诲渊源。余冀父寿兮,亿万期年。11.张xx祭父母文父亲(张xx)出身农家,兄弟四人排行老三。幼时窘迫贫寒,衣食无着。八岁即放羊喂牛,打短工,拉长工。伯父叔父被抓壮丁后,杳无音信。他就支撑家业,下苦力谋生,奉养祖父、祖母、曾祖父、曾叔父。建国后,先后做过生产队长、保管员、贫农代表。母亲(边xx)祖籍河南省xx县xx镇xx村,家境穷苦。一九四零年家乡遭遇黄河决口之灾,她与家人逃荒离散,只身流落陕西,佣工乞讨,漂泊无所。十八岁嫁到张家。******12.李xx父母碑文先父幼入村学,聪颖貌恭,好学强志,孳孳不苟,束身自修,颇为师喜父爱。及壬辰十五,厄运天降,凶岁三丧:祖父母相继作古,伯母接踵病殇。先父抱戚衔哀,辍学而躬耕。越二年,以才见辟民办教师授业于xx乡。传道之余,怜病者之蹒跚,悯患者之呻吟,遂弃教研习诊脉于xx联合诊所。苦读揣摩,临床实践,三载未尽,受xx县卫生局医护员。明年,入xx县红十字协会,兢兢从医,脉脉待患,扶伤五载,晋护士职。癸丑而立,修业于三原卫校暨西京儿童医院,迁晋医师。善内儿科,长中西医辩证施治。回春之术,孺牛之德,乾永扶麟(注),皆盛口碑。寿至桑榆,不忍一生所得为时而湮,遂自立诊所,悬壶济世,传医术于膝下及乡医诸生。13.祭祖父母碑文祖父绥旺,表字兆甫宣统元年,诞于神木天赋异禀,幼入私塾精晓五经,娴熟四书长而丧父,育弟侍母继而丧母,独立门户率丁廿余,营田百亩卧薪十载,终成望族名满一方,不孚先祖年甫古稀,驾崩故土庞氏一生,尚道尊儒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祖母张氏,生在甲午讳名翠华,柔美贤淑秀外惠中,兰心罗敷14.《雪屐寻碑录》中康熙为孝懿后父母佟国维夫妇所树碑文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国重干城之选。宣力惟人。朝颁章服之荣。酬庸有典。爵首隆于五等。命宜锡自九重。尔一等公议政大臣舅舅佟国维。性资忠勇。器识宏通。依日月之光华。懋成劳于钟鼎,际海山之清宴。食旧德于旗常。比晋秩夫崇阶。益靖共于在位。心存天室。长存捧日之忱。贵列上公。弥励循墙之节。欣逢庆泽。式焕新纶。兹以覃恩。特授尔阶光禄大夫锡之诰命。于戏。懋乃嘉猷。允称腹心之寄。膺兹宠奖。益彰阀阅之勋。只服训辞。对扬休命。初任一等侍卫。二任内大臣。三任领侍卫内大臣。四任一等公领侍卫内大臣。五任今职。制曰。夙夜匪懈,......碑文和牌位格式人在去世下葬后,接下去最重要的工作是立碑。一般上,竖立墓碑是造坟的重点,立碑也是造坟工作的第一步。由於华人相信风水,风水上又传统以来便有“以碑为 向”的说法,即以碑的形式与中线的方向决定吉凶;因此,传统的造坟工程中,立碑并不是可随时随地进行的。一座坟墓的立碑必须根据风水上的吉向择日择时,若 按过去的风俗,造墓工作选择动土的日子和时辰,也不会太近埋葬日(除非是特别加工),这是为了让雨水使泥土结合,免得碑石容易凹陷。客观上,由於这是说明死者身份的重要环节,因此风水上的安排亦表现得极谨慎,风水师及家属也不会在先人下葬后立即立碑。他们除了可能要根据风水考虑碑的颜 色和定向,也会在竖碑前让大家有一段时间去斟酌碑文的字眼及吉凶意义。因此,择日择时除了是风水上的需要,也给了大家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碑文的内容。闽粤省籍的华人墓碑,其碑文格式是有一套传统法则,有着特定的基本格式。碑文必须完整地交待死者的姓名、籍贯、身份、子孙、安葬或重修墓碑的日期。由於造坟墓和立碑时是为了后人而选择风水,因此风水状况亦须藉立碑交代清楚。另外,墓碑的高和宽、字体的尺寸大小,也受到传统信仰以丁兰尺订吉凶的限制。丁兰尺一尺约合公尺的38.01公分,每尺分10格,依次刻着“财、失、兴、 死、官、义、苦、旺、害、丁”等字,以“财”、“兴”、“官”、“旺”、“丁”、“义”为吉。墓碑的所有文字须编排在合乎丁兰尺吉度的面积里,甚至对文字 大小也相当讲究,当然是以符合吉度为佳。墓碑的面积,不论大小,在刻上碑文时,基本上都遵守着相同的原则,既要简单明白地交代死者与立碑者的身份关系,以维持孝道与慎终追远的精神,又要考虑到风水的吉凶。(A)葬者的籍贯对华人来说,墓中人的籍贯相当重要。因此,墓碑上端多刻有对阴宅主人原籍的说明文字。这类文字多数以横排形式刻在墓碑平面的最上端。在中国大陆,也许是由於死者都落葬家乡的土地,因此死者墓碑上并不一定要说明阴宅主人的原籍。尤其是宗族村落的公冢,墓碑上说明死者籍贯更是多此一举。然而,在马来西亚独立之前,所有在本地去世的先人都被认为是“客死异乡”,同时,他们的埋葬地点也往往是葬在与其他各县籍人共同使用的公冢,因此,在墓碑的最上方注明阴宅主人的原籍,也相对地重要起来。一般墓碑碑文最上边的左右两个角落的字眼通常就成为考证死者祖籍的凭证。它往往是刻了由右到左的横排双字,说明阴宅主人的原乡。墓碑上表明原乡这些字眼有 些只是刻上府治名称,如“惠州”、“潮州”,有些则刻上县份名称,如“台山”、“潮安”,或者,亦有的刻字“X邑”称县份。还有些墓碑上的籍贯说明,不是皆一府一县,而是专指死者所源自的宗族村落,墓碑上刻着其姓氏本宗族村落的发源地名称,如槟城福帮五大姓之一的杨姓族人不用“同安”县而用“霞阳”村,邱姓族人也常用“新江”,而“石塘”谢姓则用“石塘”之类。这种专指宗族村落的籍贯说明,明确地交待了死者与其他同姓者有小宗之别,这是宗族社会移殖大马,并各自形成地方势力的证明。过去,那种人物命名不复杂,而且可能雷同的时代,碑文上强调原乡可加深辨认坟墓的作用;另外,这一作法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诲,提醒后人记住本身祖先的原乡。(B)风水的交待华人相信风水,尤其是富贵人家的坟墓,为要子孙万代昌盛,更加注重风水的设计。墓碑的左边俗称“龙边”。在华人看来,左尊右卑,左边为大;严格来说,如果是讲究的造墓,墓地大而墓碑尺寸也相对的大;墓碑的左上角是用来说明风水的状况。一般的墓碑,如果立碑的后人讲究风水,则左上角亦会刻上墓碑的座向以说明坟墓是处於风水上二十四山的哪一个座山,及说明碑文正对的向山。更讲究的作法则说明山向的线度,或进一步说明其分金线。另外,也有详细交代穴形及选择风水的起源。这一作法是为了让后人可以从碑上的文字追溯前人下葬时所盼望的“风水效应”,从而理解前人的苦心。其实,这是担心后人移错风水、改错风水,事先以墓碑说明,就是让后代明了造墓的前辈们对后人的意愿。本地的作法不能不由於公冢墓地一般大小,使阴宅遭到坟墓面积与方向难以选择的制约,因此墓碑碑文对“龙边”的处理则较简化,多是以刻上立碑的“年、月、日”代替对风水线度的交代;只有寥寥少数墓碑在“龙边”交待立碑之风水。不过,这也并不是表示本地坟墓造墓时不交待风水。实际上,阴宅主人的后代可能会把有关风水格局在墓侧的墓表说明或刻在拜桌的立面;也有的以对联方式刻在连接坟墓的护手前面的矮柱或华表上。如槟城的邱四方,在他逝於1896年营造的坟墓,则利用其遮盖坟墓的古色古香亭子的四根石柱上刻对联,交待了下葬时所选的方向与当时的四周景色构成的风水景观,说明山势、景象以及内外水绕之局,也说明所选墓向是“坐乾亥、向巽已”,向子孙交待先人欲完成的“蔚人文”意愿。(C)造葬、重修或立碑日期墓的左边,如未交待风水线,就必须交待立碑或是重修的日期,因此碑上的日期并不一定是死者去世的日期。之所以标明日期,原因亦与风水有关。由於一座坟墓设计的外形以墓碑为主要配件,墓碑只要不移动,其碑向可随时测出,因此后人如要进一步确定风水所要达到的效果与意愿,就要看下葬和立碑所选的日期。交待日期亦有多种形式。如较古的墓则刻有朝代帝王帝号,如“嘉庆15年季春”或“同治乙丑”之类。进入民国后,便有刻上“民国”的字样,但也有些只刻上当年干支岁次及月、日,如“戊寅年1月16日”。有些墓则以“天运”或“龙凤”等自起的年号代替清室帝皇年号,说明不接受清朝的统治,亦有沿用“皇明”字眼 以表示死者是对国祚已灭的明代继续效忠的海外孤忠。因此,在东南亚,一些“明代”墓其实不一定是明代的,而是不接受清朝的会党成员及前明遗孑的坟墓,老墓碑上的年号其实反映了死者的“政治倾向”。大部份墓碑的造墓日期只刻上年、月、日,有的则通常刻上“吉日”便交代完毕。这一切其实和风水有关。风水界自认择日造葬是高深的秘传,不愿轻易泄漏,而且不公布立碑的时和日也是为了保护有关阴宅的风水状况不受破坏。因此,不少墓碑都未说明立碑或造葬的“确切日子”,更别说注明立碑的时辰了。至於有些碑上对月份的说明,往往是采用孟春、仲春、季春等字眼,其实是把正、2、3月视为春,把4、5、6月视为夏,把7、8、9月视为秋,10、11、 12月视为冬。大马虽无四季,但立碑者依然按照中国的习俗,把每一季的首月以“孟”字代表、次月以“仲”字代表、第3个月以“季”字代表。又,民间传统,以花卉名称为12个月的别名。墓碑常见的月份代称依序如下:1月 孟春 孟阳、端月 梅月、正月2月 仲春 仲阳、丽月 杏月、皓月3月 季春 阳春、蚕月 桃月4月 孟夏 槐夏、阳月 槐月、乾月5月 仲夏 天中、蒲月 榴月、姬月6月 季夏 未月、焦月 荔月、荷月7月 孟秋 肇秋、巧月 瓜月、巧月8月 仲秋 仲秋、获月 桂月9月 季秋 暮秋、菊月 菊月10月 孟冬 初冬、应月 檀月、阳春月11月 仲冬 复月、畅月 葭月12月 季冬 暮冬、腊月 栎月、腊月在交代立碑日时,有不少墓碑会用上“谷旦”、“吉旦”、“吉日”等字眼。谷旦此词源自《诗经·陈风·东门之》。诗中有:“谷旦於差,东方之源”之说。《毛传》解说:“谷,善也。”《郑笺》则解:“旦,明。”所以,碑上的“谷旦”即良辰之意。除了“谷旦”外,有些墓碑用“吉旦”、“吉日”等词汇,意义都与“谷旦”相同。用上这些字眼,除了是为了追求字面上的吉兆,很多时候又可能涉及字数吉凶的迷信。(D)墓中人的身份墓碑的中央部份,俗称为“中榜”,刻着的是墓碑文字的主文,用最简短的规格以交代墓中死者的身份。它所必须交待的重点包括死者的姓名及死者生前的最高官衔或地位,它也说明死者与立碑人的关系。另外,在东南亚各国独立前,南洋一带的华人墓碑亦由於死者是葬在“异乡”,较中国的墓碑的“中榜”不题国号的惯例, 多了强调中国意识的字眼,多数另加上“清”、“皇清”、“皇明”、“民国”、“中华”等字眼,说明死者虽是“客死异乡”,但至死依然归属故国。明、清两代华南一带对墓碑“中榜”的字数格式也有一套讲究风水吉兆的要求。墓碑中央的题名,有些是以“呼姓唤名”的方式称呼死者,如“x公xx府君墓”,又如“祖考xxx公妣xxx氏”、“花仔xxx”、“花女xxx”。一般上,则以“连名带姓”的刻文方式占多数,如刻上“故xx林公之墓”、“显考长水林公墓”、“显妣玉水林氏墓”之类。按照封建时代流传的规矩,女死者是以夫家为首,因此,便出现如“祖妣xx邱门林氏之墓”的刻文,有的女死者的立碑则可能会有姓无名,如“显妣邱门林孺人之佳城”。有一些娶番妇者,其妻子的墓碑亦是按照上述格式给某个翻译之姓氏。“中榜”的一行,在述明死者的姓名的同时,尊称死者姓名的上端会出现一些专门名词,如“显考”、“显妣”、“显祖考”、“显祖妣”、“显15世祖考”、“24世显考”等字样。这些专用词是用来说明死者与立碑人的亲属关系。若是会党同志所立的碑又或是说明其会党的同志关系,则可能出现“义士”、“处士”等字眼,代替上述亲属关系的尊称。以下列出一些可以反映立碑人与死者关系,以及死者身份专门用语:考、显考——父亲妣、显妣——母亲祖、显祖、祖考、显祖考——祖父祖妣、显祖妣——祖母公、府君——男子氏、孺人——女子花仔——未婚男子(广东人常用)闺女、花女——未婚女子(广东人常用)24世显考——依族谱排行,父亲为24世祖先21世显祖妣——依族谱排行,祖母为21世祖先处士、义士——处士,是不仕之人;义士,是献身之人,墓碑上有这种字眼,多表明墓中人与会党有关。在表现与立碑人关系之外,有时“中榜”行文的最上端会出现“清”、“皇清”、“皇明”、“中华”、“民国”、“皇清待赠”的字样。这些虽都说明自认客死异乡的先人的归属感,但政治立场则显然已不相同。尤其是同一时代的死者各用“皇清”与“皇明”的刻文,或者反清复明组织领袖碑上被刻上“皇清待赠”的字样, 都表明政治立场的变化。其中也有些墓碑会把清朝或本地政府所赐给墓中人的官衔,或会党的私谥赠号刻在中榜的姓名之上端,藉以说明墓中人生前的荣耀。中榜这一类与政治认同相关的字眼,其实也可说明立碑者本身的政治认同。实际上,马来西亚墓碑中榜所用的字眼,亦受到中国大陆闽粤特殊习俗的影响。例如:在封建社会中,只有7品以上官员的母亲或诰命夫人才可在墓碑上称“孺人”,但中国客家妇女的墓碑却一律可用“孺人”称之。据客人传说,这是由於客家樵妇曾在梅村集体救驾,阻挡元兵。因此从宋帝呙便诏令封赠全体樵妇都以“孺人”封号。一些客籍妇女甚至闽粤其他语系妇女也跟随相同风俗,即使丈夫或儿子未曾获得7品以上的诰封,家人却依然在她们的墓碑刻上“孺人”字眼。因此,应注意马来西亚的一些墓碑“中榜”对死者的尊称,有时会用双字词“府君”代替“公”字、用“孺人”代替“氏”。这些字眼都是为了说明死者的性别,但并不一定可以说明死者的地位。其实它们也通常被用来应付“中榜”字行的字数吉凶,是刻墓时根据吉凶数的需要,使用单或双字的词。(E)字数的讲究此碑文“中榜”共17字:“皇清显祖妣金居娘邱门伍氏孺人之佳城”。“皇清”说明其侨民思想和政治倾向。“显祖妣”3字表示死者是立碑者的祖母。17个字取得“生、老、病、死、苦”之“老”字吉意。“中榜”的字行在碑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刻碑以为其字数涉及吉凶,马虎不得。对碑文吉凶的判断主要是以中榜的这行为根据。中榜文字的总字数要合乎“生、老、病、死、苦”五字,以“生”与“老”为法则。潮汕一带,则有以“兴、旺、 死、绝”为准,数字要合乎“兴”与“旺”为好,“死”字为中等。如“显二十二世祖考玉林邱公之墓”,全行总数13字,按“生老病死苦”顺序,念下去,全行最后一个字停在“病”字。这样的墓碑便以不吉论。解决方案是把“二十二世”可改为“廿二世”,以使全行最后一个字停在“老”字;又或者把“之墓”的“之” 字去掉,以使全行最后一字停在“生”字。简单地说,中榜介绍阴宅主人身份的一行,总字数以6、7、11、12、16、17为吉。为了不遇到凶数,可以用添字法或减字法,如添上“皇清”,或把“清”字上的“皇”略去,又或者把“公”改称“府君”,也有把“之墓”的“之”略去或改用“莹”字法等等方法。有时也可把“显考”或“显妣”上的“显 ”字去除。例如:“皇清显考”改“清考”,“中榜 ”的文字之应用与增删讲究表达其人身份,增删得符合“生老病死苦”的吉兆格式后,其意一样,字数的吉凶意义则不一样。闽南漳泉风俗又有对吉凶字数更讲究的作法。这一作法强调不论是墓左的立碑日期或墓右说明立碑者之总字数,都应合於吉凶,必须符合“生老病死苦”的“生”与“老”字,如日期不合,则可能把“民国丙申年三月初十”改成“民国丙申年季春三月初十建”。其中最讲究是除了代表籍贯的横字不算在内,其他左中右3行字都 要合乎“老”字,而所有3份加起的总字数又合乎“生”字,这叫“三老合一生”。有些风水师不能应付这类流传闽粤、传播南洋的地方风俗,会以中榜6字为吉数。又有以为“皇清”等国号涉及的字眼不该归在吉凶数字的计算中,以为它和横字属同样性质,不算中榜正文。此墓碑以突出“官衔”及辈份之故,排成21字行文,取得“生老病死苦”之“生”字吉意。值得注意的是,靠近马六甲华人甲必丹郑芳扬墓葬地附近的“明故妣汶来氏墓”(1614年);陈育崧与陈荆和编着的《新加坡华文碑铭集录》绪论中也提到马六甲三保山上这一块明代墓碑写“汶莱氏之墓”。编着者以为这显示当时华人与土着人通婚的平常。我将之视为民俗史料,认为它足於反映早期的华人与土着通婚,女方跟从了男方的信仰和风俗习惯。嫁给中国人为妻的汶莱土族女人的墓碑,按照了中国人立碑的中榜形式,采用了“生老病死苦”的“老”字为吉数。不过,从另一些资料可说明,明代和清初的马六甲华人并不一定讲究和注重清末以来对“中榜”的格式要求。例如,在三保山上清朝康熙28年(1689年)的“显考盛祖郑公寿域”就是一例。(F)立碑人的排名墓碑的右边俗称为“虎边”,在墓碑这一边的右下角地方,是用来记录立碑人的名单。有些作法,如果左边的“龙边”刻满了有关风水的记录,则亦把落葬和立碑日期,移到“虎边”的最下角右边,刻在立碑人名单的右旁。墓碑的立碑人主要有3种;一是有关阴宅主人的直系子孙,由子孙或亲人立碑。二是如果有关人物没有子孙而其功绩超常,则由组织立碑,如北马各地公冢,常见注明“义兴馆立”的党人墓碑;或是由死者同乡负责将遗体安葬立碑。三是由亲属立碑。尤其是早期在开榛辟棘的时代,立碑人可能是白头人送黑头人,槟城的一些义山上犹留下不少由叔伯或兄弟立碑的清代坟墓。第1种由子孙立碑,“中榜”当然就可以用“显考”或“显祖考”的名称去称呼墓中人,以表明死者与活人的祖属关系。其他人立的碑,则不能用“妣”,“考”之类的字眼,或者为了要避开全行“生老病死苦”字数,也只能用“故”代替(如:清故××蔡公墓)。如果墓碑的右方是死者后代的姓名,则必须按辈份又按男先女后的秩序排行。格式上的第一行为第一代后代;排法男左女右,男女分别,如果位置不够,则男排上端 一行,而女接右下端第二行;第二代亦按此格式在第一代的下一行排列。如有第三代或第四代,也以此类推计算。每行文字,是年长者排在最右端。不管立碑的是子孙或长辈,墓碑的规格是把立碑人的名号都列在右下角。这里遵循了一条“左尊右卑”,“死者为大”的传统观念。必须注意的是,所有坟墓,其子孙在为祖先立碑时,为了强调“孝”的涵意不只属於生前,而且强调“孝”必须延续到死后,便根据照顾家族制度完整的精神,把已逝的子女及男女孙的名字也刻入“立碑人”行列。不过,基於华人讲究子孙满堂及人们可能对吉凶数字很执着,在过去的一些墓碑上出现的立碑人名单,也可能不符合现实。名单中会包括一些“未出世”或甚至是“从未出世”的直系成员名单。其儿女可能会在死者尚未抱孙或孙子的名单不够丰富之前,预先刻上一系列名单,以后生出的孙辈就按墓碑上的名单排列。这就制造了“陷阱”,使后来的历史工作者非要根据其他资料下苦功不可;不然可能就会错误判断死者子孙的人数。■有关生平简历子孙、造葬时间及风水坐向及分金皆刻在拜台,以告知后人,祖先对他们的意愿。后语以上有关阴宅碑文格式的论述,主要是针对民间一般的墓葬,并不包括僧、道的立碑规格。有关资料的来源,是多年来行山向风水界和刻石界老前辈学习的经验,也是一种难以引用书面参考资料的知识。这篇考察报告所未能详述的是墓碑的雕刻图案。不同的墓碑,除了碑文的规格必须有所限制,其字体、尺寸,以及雕镂的图案,则允许了匠人发挥其美术天份,并且迎合民间信仰趋吉避凶的要求,可说是一种较未为人注意的民间艺术。丧服穿戴有讲究在所有的这些丧葬习俗中,丧家必须穿戴丧服,可是丧服究竟该如何穿戴呢,古人和现在的穿戴又有什么讲究呢?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每个家族成员根据自己与死者的血缘关系,和当时社会所公认的形式来穿孝、戴孝,称为"遵礼成服"。两千年来,汉族的孝服虽然有穿承和变异,但仍然保持了原有的定制,基本上分为五等,即:斩榱、齐榱、大功、小功、缌麻。第一等叫"斩榱",是五服中最重要的一种。"榱"是指丧服中披于胸前的上衣,下衣则叫做裳。斩榱上衣下裳都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的,左右衣旁和下边下缝,使断处外露,以表示未经修饰,所以叫做斩榱。对"榱"的解释,就是指不缝缉的意思。凡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对夫,都要穿斩榱。次重孝服叫做"齐榱",是用本色粗生麻布制成的。自此制以下的孝衣,凡剪断处均可以收边;下摆贴边都在砸边际。孙子、孙女为其祖父、祖母穿孝服;重子、重女为其曾祖父、曾祖母穿孝服;为高祖父、高祖母穿孝服均遵"齐榱"的礼制。孙子孝帽子上钉红棉球,长孙钉一个,次孙钉两个;余者类推。孙子媳妇带三花包头,插一小红福字。未出嫁、且未梳头的孙女用长孝带子在头上围一宽榱,结于头后,余头下垂脊背,头上亦插一小红福字。孙子、孙女的孝袍子肩上钉有红布一块,有的剪成蝙蝠、有的剪成其它图案。按亡人性别,男左女右。谓之"钉红儿"。 重孙子孝帽子上钉粉红棉球,亦长孙钉一个,次孙钉两个;余者类推。孝袍子肩上钉有红布两块,亦男左女右。谓之"钉双补丁儿"。元孙肩上钉三个"钉丁儿"。“大功"是轻于"齐榱"的丧服,是用熟麻布制作的,质料比"齐榱"用料稍细。为伯叔父母、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为母亲、伯叔父、兄弟服丧都要穿这种"大功"丧服。"小功"是轻于"大功"的丧服,是用较细的熟麻布制作的。这种丧服是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未嫁从堂姐妹,和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丧而穿的。最轻的孝服是"缌麻",是用稍细的熟布做成的。现在大多用漂白的布做成。称为"漂孝"。凡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和外姓中为表兄弟、岳父母穿孝都用这个档次。可见传统礼仪是根据丧服的质料和穿丧服的时间长短,来体现血缘关系的尊与卑、亲与疏的差异的。 五服之外,古代还有一种更轻的服丧方式,叫"袒免"。在史籍中记载:朋友之间,如果亲自前去奔丧,在灵堂或殡葬时也要披麻;如果在他乡,那就"袒免"就可以了。袒,是袒露左肩;免,指不戴冠,用布带缚髻。到了近现代的时候,中国的丧葬习俗受到西方的影响,丧服有了很大改变。通常是在告别死者、悼念亡魂时,左胸别一朵小黄花,左臂围一块黑纱。有些妇女死了亲人在发际插一朵白绒花。这些象征的志哀方式,比起古代丧服,要大大简化了。藏家的其他藏品本周阅读榜最新发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晚辈对长辈的敬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