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关于隔代教育孩子的特点及其危害的研究有什么意义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31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隔代教育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毕业论文
下载积分:400
内容提示:隔代教育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毕业论文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780|
上传日期: 02:29:4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4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隔代教育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毕业论文
关注微信公众号YXAD提示信息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隔代教育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摘要 随着幼儿隔代教育的增多,隔代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隔代教育对幼儿成长是否有利?对幼儿性格有哪些影响?这些问题已经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总结了隔代教育的已有研究成果,探讨了隔代教育对幼儿性格的影响,对现代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8/view-4157727.htm  关键词 隔代教育 幼儿 性格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1 隔代教育的概念   0~7岁是幼儿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马卡连柯说过:“儿童成为怎样一个人,主要取决于你们在他学前把他造成一种什么样子”。由此可见,幼儿早期教育对幼儿个性的养成具有深渊意义的影响。“隔代教育”从狭义上讲,是指年轻的父母亲由于工作等情况无法照顾孩子,将自己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交给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这种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而从广义上讲,隔代教育不单指祖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也包括年纪较大的祖辈老人等来照顾幼儿的日常生活,承担教育责任,这种教育也可称之为隔代教育。隔代教育现象在我国大量存在,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余海调查显示,在我国有60%的家庭幼儿教育属于隔代教育。怎样看待中国的隔代教育?隔代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到底有哪些影响?对幼儿的成长是否有利?许多研究者做了大量研究。   调查显示,祖辈家长对幼儿容易娇生惯养使他们产生不良品质。目前有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在自己祖父母身边长大,产生很多不良品质,如:骄横、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娇气霸道、蛮不讲理。但也有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祖父母身边养成了许多好的品质如:节俭、尊重老人、爱干净等。   在发扬隔代教育对幼儿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作为家长更要克服隔代教育给孩子们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使幼儿现有的家庭教养方式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改进,使儿童茁壮健康地成长。   2 隔代教育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2.1 隔代教育对幼儿的积极影响   一般来说祖辈家长生活经验比较丰富,他们有过养育孩子的经验。因此在幼儿养育过程中照顾比较精细,对幼儿的身体健康成长比较有利。祖父母一般已经退休在家,大多身体素质良好,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教育幼儿。可以为年轻的、没有育儿经验的父母提供帮助。长辈们知识、社会经验丰富,不论是从行为习惯还是从思想品德上都可以促进幼儿性格的发展。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在祖父母身边成长成材的案例有很多如:伟大的哲学家罗素是由奶奶带大的,著名的文学作家高尔基是由外祖母带大的。所以良好的隔代教育是可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2.2 隔代教育对幼儿的消极影响   2.2.1 隔代教育造成幼儿缺少主动性   祖辈过分溺爱孙辈,容易造成幼儿以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往,这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发展,长时间不与人接触,幼儿会产生怕生、不敢说话、懦弱的表现。造成幼儿未来社会关系的紧张,以及无法与同龄人很好相处的烦恼。   案例:沫沫是我在学校附近的公园遇见的一个五岁性格内向的女孩,我们熟悉后,笔者专门对沫沫进行了一次家庭访谈,在和奶奶聊天的时候她告诉我,沫沫十个月就被送回来了,沫沫在家时很依赖大人,出门谁和她说话都不回答,也不和小朋友说话,占有欲特别强。   这个案例鲜明地表现出,在祖父母的溺爱下,幼儿的性格容易极端化,或者嚣张跋扈,唯我独尊,祖辈的这种行为助长了幼儿执拗的性格。又或者胆小怕事,不敢与人交往,祖父母限制大于引导,导致幼儿的交往意识弱,以自我为中心。于海教授的调查显示,隔代教育的孩子只有9%的幼儿主动找同龄伙伴玩耍,父辈教育的幼儿为25%,祖辈教养的幼儿在遇到困难不自己解决向祖父母求救的幼儿高达60%,而父辈教养的幼儿在遇到困难向父母求救的幼儿只有3%。由此调查发现,隔代教育严重影响幼儿的主动性。   2.2.2 隔代教育造成幼儿不爱分享、过分强势   1910年,德国行为学家海因罗特在试验中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刚刚浮出的小鹅,会随着他第一眼见到的自己母亲的后面,但是他第一眼见到的不是母鹅,而是其他的活体动物。由此,他提出了“刻印效应”。这一试验说明了孩子也会在幼儿时期对别人产生依赖,如果孩子由祖父母抚养,那么父母就错过了建立依赖的敏感期。由于祖父母担心幼儿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大多实行限制教育,使幼儿很少与外界沟通,久而久之,这一系列信息将被幼儿消化吸收,并内化为幼儿的性格特质,造成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爱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东西不允许别人碰,当同伴抢玩具等东西感受到危机时会毫不谦让地抢回来,不懂得忍让,过于强势。由于父母错过了幼儿的依赖敏感期,而又过于强势,在以后的生活中与孩子的相处会无从下手,不知怎么相处。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社会交往能力差。很多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行为性格问题都源于幼儿时期,这种影响将会导致成年后的情绪和人格上的障碍,无法与同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2.2.3 祖父母接受新事物比较慢,影响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幼儿时期正是孩子大脑发育、探索世界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家长需要帮助他们开发大脑,给予适当的刺激。而隔代教育中由于祖父母年龄较大,接受新鲜事物较慢,固守陈规地施行老一套教育方法,无法做到科学育儿和创造性的及时适应社会的先进理念来教育幼儿。有些老人不善于运用科学的知识引导幼儿探索世界,害怕幼儿受到伤害,限制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创造性的和探索性的行为加以阻止和干涉,将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祖父母在思想上比较保守,不了解爱玩、爱动、爱问是幼儿的天性,也不懂得学前教育的知识。阻碍了幼儿好奇心的正常发展,这对幼儿的成长显然是不利的。   2.2.4 隔代教育内容造成亲自之间感情疏离   幼儿时期是教育的敏感期,也是与父母增进感情的最佳时期,幼儿从小就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致使孩子会产生一些错觉,认为只有祖父母是爱我的,爸爸妈妈不疼我、嫌弃我。多少会投下被抛弃、被遗弃的阴影。与祖父母生活,孩子已经习惯于被关爱,被保护。面对陌生环境、疏离的亲子关系,幼儿会感到孤独、压抑、失宠、叛逆、不愿服从父母的管教。一旦回到父母身边,相处久了,父母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再加以矫正的时候,孩子必然难以接受,导致亲子之间形成隔阂和对立的局势。这也会成为孩子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丢弃自己的理由。从而更加怨恨父母,不愿与父母进行沟通,这样亲子之间感情的疏离必然会影响孩子长大后的人际交往和处事态度,由于亲子情分淡薄,不但会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 也会导致家庭失和,造成无法弥补的伤痕。   参考文献   [1] 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9.   [2]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 王振宇.儿童教育心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4] 郭力平.发展的研究方法(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一)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一)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