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名句大全名言让人大胆提问

当前位置: >>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表格式)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 教 学 设 计 教 后 随 笔第一单元:师生[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师生”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前一篇课文作 者记叙了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对自己成长的点滴帮助。虽然作者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只是由 一首小诗引申的一个小故事,但从这篇课文里我们都能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殷殷关爱和学 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另一篇
记叙的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因为有教无类和因材 施教而受到学生的尊重,从而使得学生明白了自己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 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 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 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师生”间感情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的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热 情投入到学习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2.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3.通过畅所欲言、 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师生间真正情意, 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语文的各项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口语和书面语与老师交流感情,使师生间 情意进一步加深。 [教学策略] 课余时间多与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从而增进师生情 感,利于课中的学习,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师恩难忘第一课时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了解课文大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坐上标记,试着寻找答案。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根据你预习的情况说说课题的意思。 3.引导学生思考:让作者难以忘记的老师是谁?什么事让他难忘? 三、了解课文大意。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全班交流,弄清课文主要写了“我”的启蒙老师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教“我们” 学习古典诗词,给“我”巨大影响的事。 四、指导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课文。1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1.分小组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汇报本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在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4.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词语: 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嘎然而止、引人入胜、年近古稀、恭恭敬敬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成语造句。 5.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第七段。 质疑:田老师的故事讲得怎样?从“我”的表现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生朗读第七段,找出相应词语理解交流(入迷、恍如、发呆、惊醒) 。 请生分别扮演田老师讲故事, “我”听故事,再现场景,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 6.过渡:田老师编故事讲课对“我”以后有什么影响? 7.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九段。 (简介“刘绍棠” ,帮助学生理解。 ) 8.小结:说说此时你对“师恩”如何理解?如果把“恩”换成“情”“爱”“益”是 、 、 否可以? 五、鼓励学生选一首学过的古诗编个故事。第二课时一、将自己所编的故事全班交流。 二、再读课文,赏析课文。 1.引导学生思考: “你认为田老师是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说出理由。 2.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4.过渡:作者对田老师的态度如何? 5.生找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无心插柳柳成荫” 的意思。 6.小结:田老师用心地教导学生,对“我”有巨大的影响, “我”深深地敬爱着这位 老师。 7.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三、学写摘录笔记。 将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摘录下来。注意写清文章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以 备查阅。第三课时一、学生交流摘录情况,进行评议。 二、比较记忆字形,巩固识字。 恍 畔 杖 描 光 伴 仗 瞄 三、练习写生字 10 个。 [板书设计]: 师恩 难忘 (刘绍棠) 编故事 行礼 让我入迷 感念 让我开了窍 终生难忘2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师生情深孔子和学生第一课时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圈点自己遇到的问题。 二、导入新课 1.出示“孔子”的画像,你认识他吗?板书“孔子” 。 2.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请生上台向大家介绍孔子。 3.过渡: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它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 4.板书课题: “孔子和学生” ,齐读课题。 5.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称他为伟大的教育家呢? 三、理解课文 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点。 2.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孔子教育学生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理解“有教无类”一 词。 引导学生了解孔子与子夏对话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理解“因材施教” 一词。 4.小组交流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5.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将疑难问题全班交流。 四、作业:采集孔子的言语,摘录自己喜欢的。第二课时一、把自己摘录的孔子名言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它的理解。 二、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孔子的认识。 三、拓展思考: 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四、读名言警句,试着背下来。 1.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表明了 孔子对身边人的态度。 2.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这句 话表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的特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五、读课文,做摘录笔记。教师指导后进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议。第三课时一、复习巩固认词: 富裕、天资、愚笨、选择、谨慎、谦虚 二、比较记忆字形 裕 资 择 谨 慎3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浴 姿 泽 勤 真 三、练习写生字 10 个。语文天地第一课时一、自读短文《爸爸的老师》 1.引疑:爸爸的老师是谁?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读课文解疑。 3.引疑: “我”和爸爸一起去看他的老师,心情有些什么变化呢?想象当时的情景。 4.生再读课文,边读边圈点。 5.全班汇报交流。 6.指名生读短文,评议朗读情况。 7.试着将短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综合学习活动:自制贺卡,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敬意。 1.借用教师节到来的契机,让学生自制贺卡,并给老师写几句话。 2.制定活动计划。 3.动手实践,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提出建议。 4.办展报。第二课时一、自读短文《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 1.自读短文,边读边圈点。 2.全班交流:影响作者一生的老师是谁?你认为它是怎样的人?为什么? 3.引导学生理解布鲁克斯先生与“我”的简朴交往渗透着他的良苦用心,从而给“我” 以巨大影响。 4.将田老师与布鲁克斯先生相比较,他们在对待学生方面有什么共同点?说说你对他 们的看法。 5.读、背名言警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此句鼓励学生学习时不唯师是从,要积 极思考。 二、口语表达:说说我们的老师 1.过渡:古今中外,有许多老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你的记忆中,一定也有 让你印象深刻的老师,向同学介绍一下他(她)吧! 2.结合金钥匙内容进行此次说话训练,学习作重点发言人,要做好准备,向好先说什 么,怎样说。 3.小组内进行说话训练,同学互相评议。第三课时将口语表达的内容记录下来,形成习作,题目自拟。第二单元 明月4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明月”为主,编排了两首古诗,一篇散文和一篇记叙文,从不同的角度, 用不同的文体描写月亮,介绍月亮。 《古诗二首》借月抒情,寄托了诗人对明月的赞美。散 文《月迹》是作家对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回忆,充满童真童趣。 《飞向月球》真实地再现了 1969 年人类首次登月的过程。 学生分析: 学生对月亮有好奇感,在学文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通过多种形式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孩子们在哪里寻到月亮,并理 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 3.自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在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及月球 的神秘面纱,激发对月球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向宇宙进军的远大理想。 [重点难点] 1.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是流露出的对家 乡深沉的爱。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以读代讲,感悟诗句、文章内涵古诗二首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古诗《暮江吟》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 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 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2.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 ―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 (课件演示:游子吟,早发白帝城,清明,望庐山瀑布――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 看来这首古诗有一定难度;想继续试试吗?)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我已经感 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 们走进《古诗二首》 ,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 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 (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 3.知道“暮”是什么时间吗?“吟”是本课生字,一个口字旁,一个今天的今,知道 它的意思吗――表示歌咏、作诗的意思。 “暮江吟”就表示歌咏傍晚江边的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评价: (指名 3 个学生) 字音读准了,看得出你已经有所收获; 读出了古诗的韵味; 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5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 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 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 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课件变红字“残阳、瑟瑟、可怜)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最爱动脑筋;产生问题能 解决的孩子更了不起。 (板书:残阳;为什么不说“照”而用“铺”呢;瑟瑟 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这么多的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问?大胆 提出你的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吗?) 5.残阳――夕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看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词。 6.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波峰受光多呈现红色,波谷受光少呈现碧色。你们看! (演示课件― ―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 “半江瑟瑟半江红” 。 (1-2 句)邀请学生来读。 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 天色渐渐暗下来, 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 (露 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当)――多么美的夜景啊!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 怜”呢?想想看, “可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 (你是结合 第四句话读懂了“可怜”的意思) 7.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诗句畅所 欲言) (板书:江边残阳月夜美) 8.的确!这般美景怎能不让人陶醉?带着你们的想象,谁能读出它的美? 评价: (指名 3―4 个学生) 最后一句读得回味悠长; 他描绘的是第二句的景色;给你配上优美的音乐,想试试吗? 我听出你对这幅美景的喜爱――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个好方法; 因为你能读懂,所以读出韵味来了。 9.如今诗人白居易已作古,可谓物是人非。欣赏着江边美景,我们也来当一回白居易 感受一下吧!――夕阳美景让人陶醉不已,不禁吟诗一首??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古诗《鸟鸣涧》 )一、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 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 (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 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采用怎 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鸟鸣涧》 , 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 二、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哪个小组做好准备 了?你们选择几星题?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 (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6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 学会了《鸟鸣涧》 ,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三、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 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想想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 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吧。我这里位同学们推荐一些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李白《关山月》 苏轼《中秋月》 李商隐《霜月》 白居易《江楼月》?? 同学们,古人云: “腹有诗书气自华” !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美美得读一 读,也试着为明月写一写诗。 [板书设计]:古诗二首暮江吟 残阳 江边 月夜 鸟鸣涧 美 静 山中月夜月迹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即将来临,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有关中秋节的 习俗,关于月亮的民间传说、月球的知识等。今天我们一起谈谈对月亮产生过的奇妙想法, 发生过的和月亮有关的故事好不好? 2.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贾平凹的文章《月迹》 [板书课题] 课件:月亮 二 整体入手 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全文。说一说月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全文, 思考:孩子们在那里寻到了月亮?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板书: 中堂 竹窗帘儿里 穿衣镜上 院子里 沙滩上 上湾 下湾 3.小组交流。对照课文,看看自己说的是否合理,并且能概括说出来。7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4.全班汇报。 三 抓住特点 感受美丽。 理清了顺序,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月亮的特点,从而感受月亮的美丽。 1.默读全文,想一想:作为一名讲解员,你将怎样把月亮介绍给大家?你喜欢月亮, 为什么?你会向讲解员提出什么问题?请标记在书上。 2.放声自由朗读全文,特别要多读读自己喜欢的句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月亮的美 丽。 3.讨论课后“思考?练习” 看图,读课文,孩子们在那里寻到了月亮?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吗? 4.全班汇报。 四、回到整体,扩展延伸。 老师小结: 本次讲解我们就进行到这儿,请各位讲解员回去后,查找一下有关月亮的相关资料, 明天我们接着讲解。第二课时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了解月亮的特点。 二 分组研讨 总结观察方法。 按照空间位置变化的顺序 [板书] 中秋之夜“我们”在院子里听奶奶讲故事,盼望月亮出来。 “我们”盼望已久的月亮进了中堂,然后又匆匆走了。 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了进来”先后出现在 全班汇报。 这些变化其实是月亮的什么的结果? 三 口头、习作练习。 1.把你知道的有关月亮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2.选择自己喜欢的按一定的顺序和观察方法说一说,再写下来。 3.各组选派代表,和全班同学交流。 检查字词。 利用词语卡片认读,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说清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识记生字。 把你喜欢的描写月亮的词句摘抄下来。 老师小结 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第三课时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 1.2 自然段。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 3.自然段,进一步 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二、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写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三、学习第 3 段。 (3-23)8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这一段篇幅较长,我们把它分为 [板书] 望月、议月、寻月 月亮没了踪迹,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奶奶的提示下,追出了屋子,追 进了院子。看到了另一番情景: 奶奶的讲述勾起了孩子们对月亮上事务的无尽联想。 思考:孩子们在哪里寻找月亮? 葡萄叶 瓷花盆 爷爷锹刃 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吗? 四、再读课文,读中体会;每个人心里的月亮其实就是每个人心里对月亮充满的喜爱 之情。 五、布置作业: 读课文,预习课文后半部第四课时一、复习学法,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前半部,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 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24-29) 1.请一个学生读一读课文。 思考;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吗? [板书] 大家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了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在去找吧 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月亮是我们要的 月亮是个好 月亮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那月亮不是我们印在天上的印章吗? 三、小结谈话: 孩子们在院子外的小河边,看到了映照在沙滩上、下湾里的月光。当孩子从彼此的眼 睛里看到小小月亮时,他们突然明白了: “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四、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只要有一颗追求美好的心,不但能拥有美丽的月亮,而且能拥有 美好的整个世界。 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各自的体会。 五、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六、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飞向月球第一课时9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我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里有广寒宫,有桂树,有玉 兔,还有漂亮的嫦娥仙子。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上面究竟有些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呢? 大家想知道吗?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到月球上去看一看,好 吗?(板书课题 6 飞向月球)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广袤嶙峋联络牙膏呈现土壤浆糊把食品捏成糊 棕色扶梯百看不厌心驰神往 (2)指名逐行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 异同。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联络:彼此交接,接上关系。 耸立:高高地直立。 宇航员:本课指乘宇宙飞船在太阳系内空间航行的人员。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百看不厌:长久地看,多次地看,不会产生厌烦情绪。 失重:本课指宇宙飞船在高空摆脱了地心引力而失去重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师相机指点。 3.默读课文,按课后提示划分段落。 第一段(第 1~4 自然段)。 第二段(第 5~6 自然段)。 第三段(第 7 自然段)。 三、精读训练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看图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交流,老师评点总结为以下三点: ①在什么时间飞向月球?(1969 年 7 月 16 日 9 点 32 分) ②谁飞向月球?(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柯林斯) ③怎样飞向月球?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理清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向月球加速前 进;脱离地球;接近月球;平稳着陆) (板书:升天加速脱离接近着陆) 指名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语言要通顺连贯。 (3)录音欣赏。 边听录音(第 1~4 自然段)边回忆一下第一段的内容。 (4)设疑。 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课文中详写了什么现象?请课后思考,下 节课讨论。 四、作业 1.描红,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10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 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 二、继续精读训练 1.继续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2)讨论,交流: ①“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着??” , (“轻飘飘”“无法??站稳”“稍-??就??”“飘来飘去”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 、 、 、 们在失重之后的工作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②“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悬着睡。 ” (“可以??也可以??”“悬着睡”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休息情况) 、 指导学生朗读。 ③出示投影片: “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捕捉。 ”这里写宇航员们失重之后的吃饭 情况。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先??再??然后”表明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次序)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做某一件事的次序,想一想,然后说给大家听,当宇航员们吃硬颗 粒状食物时也这样吃吗?为了说清楚,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句子来说明?(用“像鱼儿觅食一 样”来比喻宇航员吃硬颗粒状食物的样子) (3)这些失重现象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好玩。可是,宇航员们携带着工作任务飞向月球 的,这种现象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宇航员们的工作非常--(艰难) (4)工作如此艰难,宇航员们是怎样工作的呢? 找出反映他工作认真负责的词语。 (“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不时地”??) 、 、 (5)经过三天多时间的飞行,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在宇航员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合作下, 登月舱在月球上停稳了,这个过程容易吗? 读第 4 自然段,抓住“地面指挥中心命令”“逐渐减速”“慢慢下降”“终于”等词 、 、 、 语,体会在月球着陆的困难和现代宇航技术的先进。 (6)小结。 2.学习课文第二段(第 5.6 自然段)。 (1) 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写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2) 指名读第 5 自然段,体会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样子。 “心驰神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人类想登上月球已经很久很久了) “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的谨慎态度) (板书:小心冀翼深深脚印) 假如你是宇航员,你登上月球会怎么做? (3)自由读第 6 自然段,思考:宇航员们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板书:没有??也 没有??只能看到??) 指导看图,理解课文内容。 ①月球上广袤的荒原上高山耸立、巨石嶙峋。 ②随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表面呈现奇异色彩。 ③站在月球看到的地球的模样。 指名读课文“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 人类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实现了干百年来的梦想,心情该是何等激动!让我们怀着喜悦11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的心情读好这一段。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宇航员们登上月球欣赏了这独特的美景后又开始了工作。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宇航员登上月球有什么收获?(从课文中找句子回答)(板书:几十种元素) 。 (2)“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月球一定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 (“可以??也可以??”“悬着睡”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休息情况) 、 指导学生朗读。 ③出示投影片: “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捕捉。 ”这里写宇航员们失重之后的吃饭 情况。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先??再??然后”表明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次序)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做某一件事的次序,想一想,然后说给大家听。 当宇航员们吃硬颗粒状食物时也这样吃吗?为了说清楚, 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句子来说 明? (用“像鱼儿觅食一样”来比喻宇航员吃硬颗粒状食物的样子) (3)这些失重现象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好玩。可是,宇航员们是带着工作任务飞向月球 的,这种现象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宇航员们的工作非常--(艰难) (4)工作如此艰难,宇航员们是怎样工作的呢? 找出反映他们工作认真负责的词语。 (“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不时地”??) 、 、 (5)三天多时间的飞行,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在宇航员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合作下,登 月舱在月球上停稳了,这个过程容易吗? 读第 4 自然段,抓住“地面指挥中心命令-:??”“逐渐减速?”“慢慢下降”“终 、 、 、 于”等词语,体会在月球着陆的困难和现代宇航技术的先进。 (6)小结。 三、总结全文,激发兴趣 1.默读课文,概括段落提纲。(板书:飞向月球登上月球开发价值) 2.这篇课文完整地记叙了宇航员飞向月球、登上月球的经过,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 价值。同学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研究、设计让月球为我们服务?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 清的奥秘,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 资源为人类造福!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语文天地第一课时今天我们进入语文天地的学习。 一、交流摘录笔记。 鼓励学生今后写好摘录笔记。 二、读一读。 开展学生间赛读、赛背。 鼓励学生把这些名句记录在摘抄本上。 三、畅所欲言《看月亮,说月亮》 。12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教师巡视,鼓励每个学生发言,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参与小组学习。第二课时一、开卷有益 共四段话都是摘自著名作家的作品中对月亮的描述。 二、指导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第三、四课时(习作) [习作内容] 写月亮。 [设计目的] 在学习“明月”这个单元的过程当中,学生从古人、今人的笔下感受到月色的美,又 从人类登月使学生感受到月亮无穷的奥秘,激发学生去探究月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 说月亮,写出自己心中的月亮,以期达到激发学生探究月球奥秘、训练学生文字表达内心 世界的完美结合。 [课前准备] 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开始布置学生做长时间的观察月亮(不是一次两次的观察) 、查阅有 关月亮的资料、了解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等,以日记形式做下观察记录。 [教学构想] 本单元的习作进度大约在本学期的第三周,但中秋节正好在第三周周末。我们有中秋 赏月的习俗,为了使学生有话题可说,有内容可写,教师根据情况可把本次习作的时间定 在第四周。并且与“畅所欲言” “开卷有益”密切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复习第二单元课文内容(5 分钟) 本单元主题是《明月》 ,说说你对哪篇课文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 二、习作准备(15 分钟) 1、历代文人都有吟诵月亮的文章,不同作家笔下的月亮是不同的,我们再来看看几位 大作家又是怎样描写月亮的。 (开卷有益中的片段可在学习 《月迹》 一文后就安排学生阅读, 使学生对这些作品有所了解。 ) 2、学生自由选择性地阅读自己喜欢的几个片段,细细品味。 3、学生朗读自己欣赏的片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和喜欢的原因。启发学生由看到的 月亮展开联想和想象。 4、根据学生说的不同文章,让学生说说这段时间观察到的月亮或中秋佳节自己赏月的 情景、说知道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查阅资料了解到的有关月球知识、我国登月计划等。 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说得这么好,有没有想写下来的冲动? 三、学生写草稿(大约 20 分钟时间) 1、 大家读了这么多写月亮的文章, 现在请把你眼中、 心中的月亮写出来画出来吧! (教 师提出要求:把自己看到的了解到的描写出来,把自己想象到的写出来,体裁不限。配上 简单的画。 ) 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对写作有困难的同学加以引导。 作业:完成习作。 注:片段练习,最好 20 分钟内完成,限定习作时间是必要的。 第四课时13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一、指导修改 1、出示例文,共同修改。 (注意引导学生从句子完整、层次清楚、用词准确方面修改) 2、默读自己的习作,圈出错别字并修改。 3、同位交换,圈出错别字,画出好句子。 4、同位互相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再提出意见或建议。 5、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抄写习作 抄写完后,鼓励学生再次认真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用另一种颜色的笔修改。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为“民族之花” ,设计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领悟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感 情,充分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整体,只有各民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 我们的祖国才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本单元既有歌词,也有记叙文,还有说明性的文字。选材也各不相同,教学时要注意 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来分析每一篇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有的采用的是直抒胸臆, 一气呵成的方法;有的是通过包含感情的方法抒发的,有的是借助于一个简单的饰物来说 明的,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每一篇文章都能使读者受到深深的感染。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 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 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章的的句子.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引导学生认识五十六个民族,体会各民族的深情;激发学生多民族感情的理解,以及 感谢。 [重点难点] 本单元通过对比喻句的理解来把握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以读代讲,感悟诗句、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爱我中华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他们相互尊重,情同手足, 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放歌曲爱我中华) 。 2.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图片,谁来给带大家介绍,展示一下? 3.你们想唱这首歌吗?要想唱好一首歌,首先要理解歌词,那我们就一起到文中看一14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看吧! 二、初读,读通 多媒体出示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用“_”或“?”画出来。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交流。 三、再读,感知 谈读书感受, 读了这篇课文, 你有什么感受?你的感受是通过课文中哪些词句得到的? 请再读读课文。 四、研读,感悟 根据学情随机反馈。 1.通过研读,感受到不管五十六种语言有多大的差异,但有一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 那就是“爱我中华” 。 ①结合有关语句谈理解,讲感受。 ②点击教学软件,通过大屏幕放映⑴奥运会上运动健儿在运动场上雄姿英发的场景, 使学生目睹各族健儿在世界 比赛场上为祖国摘金夺银争得荣誉的场面。 放映⑵医护人员在 非曲时期救助病人的画面,使学生体会到中华各族儿女在爱国热情的激励下,在各行各业 中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③指导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那感人的场面。 2.通过研读,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过渡:看到这一幕幕动人的场面,我们心潮涌动,激情澎湃,清听作者的感慨。 ①出示课件,学生边看边听边体会。 ②介绍材料,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爱我中华》这首歌是我国著名的词作家乔羽、著名曲作家徐沛东在 20 世纪 90 年代 初创作的,是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 题曲,音乐采用壮族民间曲调并进行了发展。这首歌表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它不断鼓舞 着中华儿女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的豪情壮志。 ③会唱的同学唱《爱我中华》 ,多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④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民族情,爱国情,更唱出了中华民族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 雄气概。 ⑤组织讨论,在朗读歌词时,哪句话让你充满激情。 ⑥师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时(师读爱我中华其余生读) 。爱我中华在文中出现了 6 次, 每次都不同程度地爱到感染,特别是最后一句,在歌词结尾点题,首尾互应,一气呵成将 作品中的爱国情推向高潮。 五、总结全文 这么美的歌词,配上昂扬的旋律,更能表达人们的爱国情感,就让我们载歌载舞再一 次听听这首催人奋进的歌吧! (放歌曲爱我中华) 。草原一、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 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课时) (2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15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 爱的大家庭。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四、教学方法:读书自悟、悟中体情。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 1.学习课文前两段,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揭题: 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 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3.引读课文,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 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4.理清脉胳,讨论分段: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可分成几段?段意 是什么? 5.复习检查。请同学们根据课后习题 1 的提示,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课文写了初到草原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人民从几十里外 来迎接客人。) 6.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问难。 7.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1)学习第一段。 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申勾勒画面。 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这一段写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 投影出示: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一碧千里:一望无际全是碧绿的草原。 茫茫:檬陇的样子。尽管一望无际,但远处仍是那样清清楚楚,没有模糊的感觉。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 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16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教师适时点拨: a、在这一段申作者运用非常贴切的打比方的句子来写具体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 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作者用“无边的绿毯绣上 白色的大花”比喻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演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 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作者用“用绿色喧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比喻草原上 小丘线条的柔美。 b、作者用词准确,语句生动、形象、优美。比较句子,读一读, 、说说哪一句写得好, 好在哪里? 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2)学习第二段。 A、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一段主要写了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从&洒脱&一词体会到草原的“一碧千里”“河”字后面加了感叹号,说明河在草原上的重 。 要,有了河,才能有牲口,才会有人家??) B、初人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申交流(初人草原,看出 草原辽阔、寂静。从“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都??”和“初入草原,听不见?? 也看不见??”接近公社时:看到了小河、牛羊、马群听见了鞭响。 C、出示投影片:看图,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分组讨论,教师点 拨。 (从“远处”一词看出,草原人民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体会到牧区人民情深谊 长。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看出主人们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马跑得飞快, , 体会到主人迎客心切;小丘的顶部成半圆形,因为马队是从小丘上过来的,所以远看像一 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热闹的场面打破了草原的寂静。) 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8.布置作业: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 1.学习三、四、五段。 2.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指名背诵第一段) 2.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 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用&--&线标出、交流。 (如: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 。 ,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 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2)指导朗读这一段。 (注意:重音读画线的词语,表达主客双方激动的心情。 ) 3.学习第四段: a、 自由读思考, 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如 b、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好茶,摆上了好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 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b、主客互相 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c、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17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4.学习第五段: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三)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 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2.围绕重点;学习表述。 (1)找出描写草原美景的部分和叙述蒙古族同胞热情待窑的部分读一读。 思考:作者是怎样写草原上的景美,人更亲的? (2)小结:这篇课文既有草原静态美景的描写又有热情迎客的动人场面,情景交融,感 人至深。 (3)片断练习:《校园一角》 。 (要求:运用《草原》的写法,突出描写校园一角的特点。) ▲教学小结: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 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一想,说一说吗?中国结第一课时一、谈话导课 教师出示一根编中国结的红丝线,同学们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一个中国结,这优势什么呢?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教师总结: 这跟绳子扯的再远,也离不开这个“头” 。这就形成了这个“中国结” 。 板书课题:中国结 二、 整体认读了解课文内容内容。 1. 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解决课文中新的生字朋友。 2.思考:课文中写的中国结都在什么地方出现? 三、 细读课文,交流品读。 通过对课文第二段的阅读,对中国结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默读二、三段,思考: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 让学生展开想象除了书上的这些描写你还能想到什么?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通18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过学生的相互补充达到完美的境界。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民喜欢中国结,在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全班互相交流。 指名读一读画出的语句。 指导朗读,通过个别的词语体会中国结的意义,应该读的速度快一点,声音响亮。让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上下理解。 过渡:中国结不仅代表着你们说的意义?它还代表着中国心,饱含这中国情。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读完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理解文章中所说的“头”的。 中国结中寄托着所有华夏子孙的浓浓深情,有一种怎样的感情?课文中那些词语表达 这种情感? 通过课文的分析让学生试着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 四、 总结: 根据板书,由学生总结从课文中学到了写什么?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介绍了中国结受欢迎的原因.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 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第二课时一、导入揭题 ? 1.你喜欢的中国结,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你都见过什么样的 中国结? ? 2.我们继续来感受文章中给我们怎样来解释中国结的 ? [板书课文标题] 播放课文录音。 ? 二、重新认识全文 ? 1.速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用笔画下来。 ? ? 2.你能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吗? ?? 3.小组研究: 它包含了什么样的民族感情? 4.反复阅读第 5 自然段,然后把这个课文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 诀 ?? 三、总结全文 1. 再读全文:跟着课文录音轻声读课文。 2. 纵观全文,说一说: 中国结代表了什么? 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二句话说出来。 四、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1.学习生词 A、本课中你还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B、集体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叹为观止 憧憬 2.学习写本课生字。 A、出示生字“宠 饰 颈 侨 憧 憬 乞” 。19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B、读字组词。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C、认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模仿写。 D、写完后在班里展示写的好的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 五、课堂小结 对于本节课你想说点什么?语文天地第一、二课时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通过我们学习了“民族”你对民族深情是不是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你能来说说吗? 你们可真棒,又学到了那么多知识!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部分知识吧! 二、语文天地练习。 1.摘录笔记 本单元教师对学生的摘抄应该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而是让学 生把课文中新的词语积累下来,并进行自学. 2.聊一聊各个民族 全班一起来汇报自己的情况,并让学生对都了解什么.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 3.开卷有益: 做客喀什 (1)默读全文。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在小组里读 一读自己画出来的词语,比一比谁读得多、谁读得正确。 (2)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说一说 (3)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4)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4.金钥匙 大家写完文章后,都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修改它们呢? 丁丁告诉我们:"我愿意把自己的文章给别人看,让别人给我提出意见. 咚咚告诉我们:"习作写完后,我自己愿意大声的朗读,能发现不通顺的句子,还能 找到不清的地方 让学生们说说自己还有什么合理的方法. 5.读一读 出示: 语言是花苞,行动才是果实;决心是种子,实干才是肥料。――维吾尔族言语 想要找到珊瑚和玛瑙,就得下到大海里;想要找到宝石和碧玉,就得翻过万水千山。 ――裕固族谚语 老师给学生介绍一下这两个民族。 从句子中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在小组里施行合作的方式完成。 对于有困难的字词教师可以加以指导。 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谚语吗? 作业设计: 1. 熟读《开卷有益》 2. 背诵两句谚语.第三、四课时(习作略)20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 收获[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两篇阅读课文。 《拾穗》 一课是对世界名画 《拾穗》 的欣赏。 表达了 作者对 19 世纪法国农妇的辛劳的理解和同情。 《落花生》一文,叙述了作者一家人 自己种花生,又自家享用劳动成果的过程,感悟到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 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 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 “收获”的愉悦,同时也体味到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的生活哲理 2.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3.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农民的劳动对我 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对农民要关心、尊重、敬佩、 不要歧视 [重点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伟大、体面 的人。 ”对社会有用、对他人有益,是一个人的真正价值。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以读代讲,感悟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落花生[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辟、茅、榨、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居然”“爱慕之心” 、 。 2.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关键:通过讨论,有感情地朗读,突破重、难点。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 板书课题:落花生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认识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学生读音。 3.本文主要内容及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21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父亲的话 (1)什么是“爱慕之心”“之”什么意思?“生爱慕之心”什么意思? , (2) 、父亲对什么产生爱慕之心?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3)“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 五、学生再读课文,并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1.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2.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3.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六、生活中有没有其它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它事 物? 七、讲读“我”的话 1.什么叫只讲体面? 2.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3.我们要做怎样的人?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八、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九、小结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板书设计]: 落花生 谈花生――论花生(要??不要??)拾穗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收获”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拾穗》板书(拾穗) “拾”是什么意 思?“穗”是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弥散 晚餐 监督 遵循 搜寻 逼真 偷窃 欣赏 充满 三.理解课文内容 1.从课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获了?(第一段) 板书(收获)读一读。 (出示:拾穗图)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黄色的麦垛,一 片丰收的景象。这收获的季节属于拾穗者吗?我们来进一步欣赏这副油画。 2.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文中,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 默读课文 2-4 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位妇女动作、神态的句子。 4.说说你画的句子 板书: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右边腰落下毛病22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5.再读课文 2-5 段,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同学刚才结合油画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副画的? 7.指名读第 6.7 段 由于米勒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这副画画的十分逼真,认真的欣赏会产生 丰富的感受和联想。 四.情感升华 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和联想?收获的季节属于她们吗?她们能享受到收获的幸福吗? [板书设计] 收获 中间:承担生活重担拾穗{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第二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 你们看。 出示课文插图) ( 还记得这幅画吗?你能简单的来介绍一下这幅画吗? 前几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著名画家米勒的这幅油画作品,学习了一篇课文,课文的作者也 像我们一样欣赏了这幅世界名画,并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描写描绘了画面内容,使我们 也学会了欣赏名画,课文的题目是《拾穗》 。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课文,感受一下作者 是怎样将画面内容写具体的。 二、回顾课文,指导写作方法: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画面主要内容的段落,自由朗读,说说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对 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动作、神态) 2.指名学生说。板书。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出了什么?为什么 能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辛苦和他们生活的艰难?在抓住动作、神态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描写 之前需要怎么样?(仔细观察)板书。 3.小结: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刻画,就会使 你的文章具体生动。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 (板书)还可以抓住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 刻画、描写?(语言、心理活动)我们应该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 中,这样你的文章也会具体生动。 4.除了对人物的动作、 神态进行描写之外, 这三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你认为写得比较好? 5.这句话中描写的内容能够从画面上全部观察的到吗?(不是)这是作者的(联想、 想象)还有哪些句子是作者的联想? 6.小结: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和生活的艰苦,所以,结合 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它会使你的文章真实感 人。 7.今天,我们就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一个小练笔的练习。 三、创设情景、指导练笔: 1.请两位学生将地面的纸花扫干净,其他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2.说说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3.把你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 四、交流、评议: 1.小组交流。23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2.指名读,说说好在哪? 3.从文章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五、总结。 板书: 动作 具体生动 仔细观察 神态 合理联想 真实感人语文天地第一课时一 、导入 三年级时,我们摘抄了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但只这样还不够,本学期,我们还要进 行摘抄的练习,而且还要学会摘抄优美的句子,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 [板书] 写摘录笔记 二、 讨论班级每学期进行几次摘录笔记的交流。 三、 提醒学生注意: 在课外阅读中作摘录笔记要把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写下来,以备查阅。 四、 出示活页卡 1.问:上面摘录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摘录这些词句? 2.齐读摘录的词句 3.指读里面的句子,请查资料的学生讲讲这几句话的意思。 五、 在自己的摘录笔记中,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 六、读一读 1.自由读一读。 2.教师简单介绍谚语、古诗文的意思。 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读、背诵。 七、师小结。第二课时(自读课文)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童年回忆。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到它的童年时光中去看看 她的收获。 [板书] 柚子树下 二、自读课文 1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 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划上记号。 三、交流自读情况 四、在自由读课文,出示课件思考题: 1.再读课文第三部分,划出描写心理变化的句子。 2.说说我实在怎样的情况下和由根子一起去水塘里划盆采菱? 3 在水塘里采菱时,发生了生么事,我的心理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4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4.此时,我又怎样的收获? 5.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时,回合由根子说什么?做什么? 五、齐读 六、小练笔 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时,回合由根子说什么?做什么?,注意把自己的想象写进去。 七 作业: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第三课时(自读课文)一、导入: 本单元的主题是收获,其实就是劳动,是对劳动和农民的尊敬。农民伯伯的勤劳品质 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农民的诗。 [板书课题] 一个农民,在田边走着?? 二、自读课文,出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文中的空白地方。 3.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注意正音 2.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四、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品位其中的感情,体会老人的普通、平凡。 五、写一篇读书笔记,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作业: 1.从课外阅读中摘抄优美的词句。 做“小记者”去采访身边的农民,为下节课做准备。第四课时一、谈话导入 通过本单元《拾穗》《一个农民,在田边走着??》我们知道农民的普通、平反,但 、 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们的生活与农民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们。 二、小组交流课前采访或观察到的身边的农民。 三、全班开展交流。 教师要适时评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笔下生花 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收获)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有三个, 大家从中任选一个。 2、四人一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4、教师点评。 5、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6、引导确定习作的主题。 7、学生开始习作,教师巡视指导。25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第 5 单元:桥[教材分析] 桥是最常见的一种人工建筑。桥的功能,桥的发展历史,桥的建筑风格,以及围绕桥 引发的故事,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本单元的学习,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从这种最常见的建筑中去发现、领悟对人生奠基有价值的思想素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本单元以“桥”为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两篇自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飞夺泸定 桥》记述了红军为夺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而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战斗,使人感受到红军的英 勇无畏。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 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 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方法。 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4.逐步培养学生叙述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能力。 5.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语文天地”通过多种形式注重词汇的积累,同时注 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策略] 指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资料,与人交流、在动手实践中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实 际大胆习作。 [教学过程]飞夺泸定桥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2.逐步培养学生叙述事情时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 精神。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法、谈话法。26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二)学生学法 自读法、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l.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二)难点 通过读课文,理解题目中“飞夺”含义。 (三)疑点 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 (四)解决办法 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理解“飞夺”的含义,然后结合重点字词,通过理解语言文字 分别理解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的,还可结合看录像,体会任务的艰巨,在全文学完后, 再归纳写作方法。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教师首先介绍时代背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然后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 条理,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归纳小结,共同探究,交流汇报时相机进行朗读 指导,最后回到整体,提炼写法。 (二)学生活动设计 课前动手搜集资料,课上通过初读了解故事梗概,精读时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 不同形式的读的训练,达到理解深入,表达清楚,课后交流感受,共同提高。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城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 索桥。1935 年 5 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第 24 课。 (板书课题) (二)结合课文前的自学要求,自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生词的意思。 2.细读课文,思考: (1)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2)围绕“飞夺泸定桥” ,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3.回答自学中的两个问题。 (l)说说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结合课文第 l 自然段的有关文字,也可结合有关的背景资料。 )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抢时间、夺天险。 ) (四)质疑问题 1.再读课文,记录下不懂的内容。 2.全班交流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27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1) “飞夺泸定桥”题目中“飞”“夺”究竟是什么意思? 、 (2)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他们是怎么“飞夺”的?第二课时(一)交待本节课学习目标 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自学课文,解决上节课大家提出的问题。 (出示题目) (二)讨论、交流,解决重、难点 1.自读课文,思考上节课提出的两个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动态。 ) 3.交流讨论结果: (1)交流题目中“飞”“夺”的含义。 、 (教师要注意引导,结合学生的回答,概括出“飞”就是抢时间, “夺”即为“攻大险” 。 教师板书:抢时间、攻无险。 ) (2)交流“飞夺”泸定桥的原因。 ①学生先结合第 1 自然段和预习中学到的知识来谈。 (重点抓两方面:一、泸定桥是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二、结合石达开的事例,理解 我军如果不及时夺桥也可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 ②结合第 2.3 自然段谈抢时间的原因。 (引导学生概括出:时间紧、路程长这两点,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20 多小时、120 公里。 ) 4.交流“我军究竟是怎么飞夺泸定桥的”? (l)结合第 4.5 自然段,谈谈我军究竟是怎么“抢时间”的。 (主要概括出:不顾吃饭、冒雨前进、点火赛跑。 ) (2)可追问,抢时间的结果怎么样? (可重点抓“抛”字体会我军行军之快,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 精神。 ) (3)感情朗读第 4.5 自然段。 (提示学生把红军勇于克服困难,善于和敌人作战的精神表现出来。 ) (4)结合第 6 自然段,谈谈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 (可从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入手,提问:他们为什么这样说?然后引导学生从自然条 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来谈夺桥的艰难,重点抓“红褐色”“浪花三米多高”“涛声震耳欲 、 、 聋”“抽木板”“筑好工事”等词。 、 、 ) (5)结合第 7.8 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 (可先看录像,然后再让学生联系语言文字谈感受,体会红军奋不顾身的精神。 ) (6)感情朗读第 4.5 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理清课文条理,进行小练笔 1.回顾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飞夺泸定桥”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 什么? 2.师小结: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是记事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 3.练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小事。 (四)指导字形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说说准备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2.全班同学自由选择最易写清的字,练写两遍。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28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2.预习下一课。 附:[板书设计]桥之思[教学目标] 1.认会课文中 8 个生字,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的书写,会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 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重难点:通过学习,阅读有关于桥的知识,培养学生整理、收集的能力,鼓励学生学 会积累。 [教学策略] 初读―美读―欣赏―感悟 课前准备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 前几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在泸定桥上战士们的勇往直前和不畏艰险,正是由他们的 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安定、团结和幸福。出示个中桥的图片,桥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形 形色色的桥。我们一起去看看著名作家樊发稼在桥上的思考。 出示课题:桥之思 二、初读课文 导语: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把自己遇到的难认的字写下来,并把课文中难 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导语:小组合作学习现在开始。 学生合作完成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导语:你们刚才通过合作学习都有哪些收获? 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做点拨。 导语:我们现在来一个朗读比赛,谁愿意首先站起来接受考验? 请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主要是纠正发音。 这一环至少要 3 名同学。 导语:既然大家课文读得这么棒,生字一定也没问题。29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导语:课文清晰的为我们分了三个小节,这三个小节中都讲了些什么内容呢?课文会 有满意的答案。 三、美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 你认为第一小节为我们介绍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写了桥的功能及桥的材料和样式) 你是从那里读到的?学生交流。 你还知道有哪些样式的桥?学生交流。 导语:我们的生活中正是因为有了各式各样的桥,生活就更加的方便、美观。 再次播放桥的各种图片。 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你会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评价朗读情况。 说一说第二小节为我们介绍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在这一小节中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言。根据学情进行教学。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桥都引发了你的那些思考?学生自由交流。 请全班同学朗读课文第三小节。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样的桥存在 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 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交流。 四、总结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先记在读书笔记上,再来背一背。全班交流。 布置作业: 把自己最喜欢的校节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收集有关于桥的材料,下节课交流。 (重点让学生了解这一小节讲的是造型优美的桥,再给人方便的同时,装点着乡村和 城市,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为我们介绍了两种桥。 ) (理解“幽静” “碧波粼粼” “回旋别致” “魅力” “巍峨雄伟” “浩然坦荡”等词的意思, 从而进一步了解桥的美。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课文。 大家回去收集了很多的材料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二、全班交流收集的材料。 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 三、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对“幽” “粼” “魅” “叉” “巍”等字做重点指导。 导语:在本课的生字中,你认为那几个字的书写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学生们自由交流。 指导书写。 三、你是一位设计师,你会建造一座什么样的桥?请先在小组中交流,把你想到的桥 写下来。 四、全班交流30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比一比谁建造的桥最有特点。 师生共同评价。 五、总结并布置作业 写会生字,修改小习作。 作业设置: 学写生字 读课文 写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桥之思功能、材料、形式 方便 心桥语文天地第一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语文天地 二、指导练习 1.回顾我们以前学习的内容,采用怎样的方法来写摘录笔记? 2.通过写摘录笔记,你都有哪些收获?遇到了哪些问题? 遇到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 3.你知道字典里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思吗? ~ ①②③ (转) (引) (喻) 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4.结合书上的插图朗读一下这首古诗,边读边想:你从古诗中读懂了什么,同位之间 互相交流一下。 5.试着背诵一下这首古诗第二课时1.通过查阅资料,你了解到了那些国内或者国外比较著名的桥梁? 2.你认为人类最需要怎样的桥梁呢?为什么?与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 3.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4.读一读书中“开卷有益”中的内容,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5.回家以后继续搜集有关桥梁的资料,与同学们进行进一步的交流。第三课时1 放音乐《北京的桥》 2 自读课文 《北京的桥》是首歌词,简练、押韵,充满感情。31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引导学生诵读《北京的桥》 3 引导学生诵读其他六座桥。第四课时自读课文《看桥人》 1.初读课文。 2.再读课文讨论提出问题。 作者详细写了“刘老头儿”走马上任后都干了些什么?第五课时(综合实践)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询问家长、翻阅书报、上网等多种形式了解家乡桥的历史与 故事,以及最新的建桥技术。第六单元 方寸之地[教材分析] 邮票是时代的一扇窗口,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从中可以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感知一个时代的脉搏。本单元课文风格各异,反映出许多人爱好集邮或喜欢邮票是因为小 小的邮票里蕴涵着丰富的知识、无限的乐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 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 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学生不仅对不起眼的小小的邮票的诞生历史和功能作用有所了解, 而且通过对邮票内容的理解。 体验一种新的求知方法。 学习 21 个生字,会灵活运用。 在词句的积累中,注意辨析近义词 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扩大知识视野和丰富文化底蕴。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学生不仅对不起眼的小小的邮票的诞生历史和功能作用有所了解, 而且通过对邮票内容的理解。 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扩大知识视野和丰富文化底蕴。 进行成语积累,并能用形容词的动词进行正确的搭配。 [教学策略] 结合语言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锻炼自己表现得能力。 [教学过程]美丽的集邮册32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你喜欢邮票吗?小小的方寸之间蕴藏着许多秘密,不知在其中你是否也发现了许多美 丽的色彩。 二、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你喜爱美丽的集邮册吗?赶快打开书来读一读。 2.老师提要求:看准生字,读准音,要读流利。 3.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着重指导能力不强的学生。 4.[出示投影] 神圣 庐山 琢磨 轩辕 敦煌 歌颂 不朽 硕果 5.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评选出“识字能手” 。 6.老师随机检查生字掌握一般的学生。对每组评选出的“识字能手” ,给予奖励。 7.谁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学生初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挂图) : 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邮票上都有什么图案。 2.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 3.指大面积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其他画面来表达) 4.老师小结,引出下一环节: 是呀!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从这些缤纷的邮票中发现了什么 5.分小节朗读诗歌,你从诗歌中了解到什么? 6.将全班交流的结果在读书笔记中作摘抄。 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7.指朗读优秀的学生进行师范朗读,大家来点评。 8.小组内互相朗读点评,评选小组内“朗读优胜者”和“朗读进步者” 。 9.全班进行“朗读大比拼” ,一人读群人评,评选“朗读快乐之星” 。 10.老师小结:同学们在五彩的世界里,快乐的长大。 三、课堂小结: 五彩的邮票给大家带来了快乐,用你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去欣赏吧!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生字。 二、讲授新课: (一)巩固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1.出示生字卡片 2.随机抽一组学生读生字卡片。 3.出示词语卡片 (二)认识新生字,记忆新生字。 [出示投影] 你认识这些生字吗? 谁来带领大家读一读? 老师巡视了解情况。33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老师根据学生记忆生字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 (三)学习生字的书写方法。 出示这三种结构的生字: 小组讨论,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指学生说说这几类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重点指导“蔚 乘”的写法。 (老师范写) 老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老师根据巡视的情况,指学生上黑板范写。 [出示小黑板] 集体交流订正后,学生再练写,并且在组内评选“书写最棒”和“书写进步最大”的 学生。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 7 个生字,同学们通过自己独立的观察,把这些生字写的十分规范, 同学们在不断的进步,希望大家今后继续努力,把生字写的更美观。罗斯福集邮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知道这是谁吗? 2.指名说说有关罗斯福的资料。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罗斯福集邮的故事。 [板书] 罗斯福集邮 二、分层朗读,随文识字 初读感知 此处可灵活机动,也可随文识字。 1.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 2.你记住生字了吗? 3.小黑板出示:依次出现课文的几句话,画出生字。 4.强调难读的字:避 供 5.复述课文 重视复述,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 6.学生质疑 随机写在黑板上。 三、精读品读 略读课文, 思考: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罗斯福集邮的?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说罗斯福为什么喜欢集邮? 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课文内具体讲了哪两件事? (2)找出令你感动的词 、句子谈谈 (3)重点理解: 从不买价格昂贵的邮票 把自己的邮票捐给伤员,一直到去世 请不要忘了我是一个集邮者 指导学生读课文34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重点理解词语: “从不” 一直” “ 结合词语、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三段 1.学习课文第四段 指名读课文 想想人们被罗斯福的什么精神所感动?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集体交流 2.总结课文 罗斯福是坚持爱好、敢于奉献、为人民造福的人。 3.解决质疑 四、布置作业 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罗斯福的故事?课下找找,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自己复习认识的字 2.朗读课文,选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及时复习巩固。 3.指名复述课文。 二、学习写字: 1.出示田字格,让学生观察构字部件,及笔划占格位置。 2.教师范写这几个字,强调容易错的地方。 及时强调易错的地方,防患于未然。 3.在自己本上练写两个,带两遍拼音。教师注意巡视,注意强调书写姿势,表扬写的 又快又好的同学。 4.小组合作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 其他生字。 教师参与各小组的学习交流,适当给予指导帮助, 特别注意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 各小组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妙方法、巧方法 5.出示比较练习,对比巩固生字 住 主 拄 三、作业: 1.复习生字。 2.继续查找其他罗斯福的事迹。 [板书设计]: 罗斯福集邮 获取知识 快乐 收集整理 普及集邮 关心印制语文天地35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 第一课时一、日积月累 1.你都摘抄了哪些优美词语,读一读。 2.写摘抄笔记 3.读成语、名言 体会持之以恒、培养习惯的重要性。 你还收集了哪些? 二、阅读 1.《大龙邮票》 进行默读练习,在规定时间内找出文章的主要信息。 你的感想是什么? 2.《邮票是怎样诞生的》 在规定时间内找出文章的主要信息。 复述文章的大意,同学评价。 三、巩固复习。 1.选择正确的读音 提供 ( ōn òn) 参谋(mào móu ) 琢磨 ( zhuó zuó) 秦俑(yōn yǒn) 2.选词填空。 采用 采取 采纳 班主任( )了同学们的意见。 罗斯福( )了普及集邮的许多措施。 我们的书本是( )再生纸浆制造出来的。 歌颂 赞扬 赞美 美丽的集邮册( )了伟大的祖国。 游客禁不住( )江南秀美的风光。 诚实守信的行为应该得到( ) 。第二课时一、综合实践 1 .在邮票展览会上,我做了准备 我的发言是 2 .开卷有益中的文章,我最喜欢 因为 3.在记叙一件事情或说明一件事物时,应当真实\编造,因为 二、金钥匙 1.你了解到什么,大声读一读。 2.评价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复习 1.读片段完成练习 罗斯福曾经以总统的名义,采取了一些普及集邮的措施。他让人把一部邮票印刷机装36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在一辆巡回车上,开到各地作示范表演,车上陈列着美国的各种邮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美国开展了一个捐献邮票慰问伤员的运动,罗斯福积极参加,不间断地把自己的重复 的邮票捐献给伤员,一直到他去世。 这段讲了罗斯福为了做了许多工作,包括 2.给下面的词语找个近义词。 不间断 捐献 3.罗斯福做为一位总统,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我对此的看法是第三课时(大显身手)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举行邮票展示会,这节我们继续举办邮票展示会 二、学生上台谈我最喜欢的邮票 三、仿写《大龙邮票》写上说明的文字。第四、五课时(习作略)第七单元:地名[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开放的单元。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探索自然的历 程,记录了战争、疾病、浩劫与磨难,记录了民族的变迁与融合,记录了环境的变化,有 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 人类历史的活化石。 地名命名的类型:根据自然景观(方位、距离、地理、形态、特征、物产和其他特征) 命名、根据人文历史(居民、族姓、史迹、事件、人物传说、寓托思想情感)命名、其他 多种形式命名。 [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道路名称比较熟悉,但对于祖国的地理知识比较匮乏,课外书读得不多。 [教学目标]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通过读地图、调查访 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使学生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 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 方法自觉识字。 [重点难点] 掌握更多的有关地名的知识,学会整理信息,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策略] 由学生先查找资料,以备上课使用。课堂上通过互相交流,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兴 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37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在我们学校和家庭的周围,有许多有趣别致的地方,它们有的折射出当地的风土人情 的影子,有的记载了岁月更迭的变化,有的对应着祖国的锦绣山河??许多地名都蕴含着 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出示:丁丁家乡的地图 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三、出示;青岛地图 1.小组讨论:你发现青岛的地名有什么特点?你了解这些地名的文化人文内涵吗? 2.交流: 如:中山路 鲁迅公园 这是人的名字 香港路 哈尔滨路 北京路 上海路等,这些是城市的名字 八达峡 团岛 小鱼山等这是地理的名称 ?? 四、日积月累 1.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收集了不少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地名,现在我们将这些地名进行分 类: 含有方位词的: 表示颜色的词: 含有和水有关的词: 含有地方特产名称: 人名: 姓氏: 2.你还知道特别命名的城市的名字和外国城市的名字吗? 3.你在收集、介绍城市名字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样解决的呢? 布置作业 预习初显身手第二课时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地名里的学问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开一个地名 游艺会。 二、按照自己的兴趣小组合作编排游戏,并设计好游戏的规则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可以设计以下的形式: 1.猜城市名 金银铜铁 倾盆大雨 四季温暖 风平浪静 双喜临门 飞流直下三千尺 天无三日晴 水边人家 两个胖子睡一头 戈壁滩 2.找一找诗中的地名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泗水:河名,在山东省。38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今在江苏扬州市城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天门:在安徽。楚江:在安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今四川。江陵:今湖北。 3.抢答,说地名 说出三条以城市命名的路名。 说出三个用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城市。 说出带“阳”字的三个城市名。 说出带“海”字的三个城市名。 4.填成语,组地名 至高无____ ____底捞月 人定胜____ ____落石出 语重心____ ____暖花开 金石为____ ____官许愿 难能可____ ____春白雪 人才济____ ____征北战 五湖四____ ____诛笔伐 声东击____ ____如泰山 说东道____ ____死不屈 一步登____ ____津有味 5.查找资料,介绍一个地名 6.将地名串成相声或描述生活经历的文章 三、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布置作业:预习开卷有益第三课时一、揭示课题,简介趵突泉和作者 1.板书课题。 “趵突”是跳跃突起的意思。 2.投影(观察) 使学生对趵突泉有个整体的初步的了解。 3.同学们看,这就是历史悠久、闻名于世的山东济南的趵突泉。 简介趵突泉。 二、自由朗读,思考: 读了课文,你们觉得趵突泉怎样? 三、学习课文 (一)第 1 自然段 1.齐读本段。 2.“名胜”一词在这里怎样理解? 3.现在单讲趵突泉是什么意思? 4.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趵突泉的?请同学们默读 2.3.4 自然段。 (趵突泉的溪水、 大泉的样子,小泉的样子) 出示投影片,图文对照的进行描述。 讲读第 2 自然段 1.什么样的水叫活水?39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2.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怎样的一溪活水?“清浅” “鲜活”是什么意思? 作者抓住泉水活,清浅,鲜活这三个特点,写出趵突泉的水很美,这段的最后一句话 写什么? 讲读第 3 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这一段哪一句是中心句? 2.下面写什么? 先讲什么?再讲什么? 3.读出写泉池的句子。 4.读出写泉水的句子。 作者抓住泉水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划出有关的词语 5.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感受和联想的?请用“~~~~”划出。 指名读倒数第 2 句。 这句话什么意思? 6.齐读这段最后一句。冬天的泉更美,表现在哪里?谁能说说自己最欣赏的词语是哪 些? 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 讲读第 4 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 2.“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 ”这是一句什么句式? 3.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几种形态的小泉? 3 种小泉的特点是什么? 4.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小泉眼的美丽有趣? 5.作者是怎样描写小泉的不同形态的? 6.结合课文解释 摇曳和五光十色 “摇曳”换个词说可用哪个词? 五光十色是什么意思? 7.指导朗读,提醒学生注意描写小泉动态美的词语。读完后,再对照投影图片找出描 写小泉特点的句子 8.朗读课文 七、略读《秦皇岛的来历》 1.自由读, 1)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2)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读,检查学生的读音 3.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布置作业 : 预习笔下生花第四、五课时一、回忆本单元有关地名的文章和游艺活动。 二、明确本次笔下生花的要求 1.回忆初显身手中 “查找资料,介绍一个地名将地名串成相声或描述生活经历的文章”的内容 2.重点指导地名调查报告的写法 地名调查报告,主要是对地名的历史渊源、变迁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经过分析综40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合,客观的写出书面报告。 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题目、内容来源、报告内容、附件注释等,在报告结尾写明调 查人和时间。 调查报告的语言要简明扼要。 3.说说自己打算写什么? 启发学生将调查获取的信息和游艺会上设计的活动内容写下来即可 三、学生构思,一气呵成。 有根有据(真实) ;有情有意(有中心) ; 有血有肉(内容具体) ;有声有色(生动) ; 有条有理(结构清楚) 。 把握住衡量的尺度, 四、教给学生三种修改的方法――自己读、请人提意见和冷处理。 要点:内容与中心是否吻合;是否存在病句;有无错别字。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修改作文。 组长要对组员的修改情况作记录: 六、充分展示。再差学生也要念,学生习作需要鼓励的,良性刺激和正面鼓励非常重 要。在小组内有所记录,每月公布一次,不管长短和质量。笔下生花的意思是:只要写了, 就是一朵花。第八单元 尊严[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尊严”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囚歌》写叶挺将军 在敌人暗无天日的监狱中终日忍受着敌人的残酷迫害,但是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革命 者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 《晏子使楚》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 才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 《为了他的尊严》记叙的是老妇人启发乞丐的 尊严,促使读鄙弃改成了一名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这几篇文章描写的人物背景不同, 性格各异,但都很有尊严。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 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 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学会 28 个生字,会运用生字进行组词、写话,在平日交流中使用。能正确、流利、有 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学习《囚歌》能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叶挺将军 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伟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壮志豪情。了解《晏子使楚》这个故事,并 能进行复述,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正气。 [重点难点] 能够把自己平日的所见、所闻中与尊严有关的故事和事情,进行所想、所感,然后整 理写下来。 [教学策略] 能够继续积累学习中的词语和名言警句,进行运用。阅读《嗟来之食》 ,并结合此文章 展开辩论,在收集资料、处理资料中提高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41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囚歌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为了中国人 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甚至献出自己的宝 贵生命。今天我们要学的《囚歌》 ,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他们在敌人的监牢里,面对毒 刑拷打写下来的。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 二、检查生字 1.形近字组词。 囚(囚犯) 棺(棺木) 敝(敝帚自珍) 因(因为) 官(官司) 敞(宽敞) 2.辨析多音字。 热血 3.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1)囚歌:被囚禁在敌人监狱里的人写的诗歌。 (2) 永生: 永远活着, 永久的生命。 本文指革命烈士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永不磨灭。 (3)人:坚定的革命者。 (4)狗:革命者队伍中的叛徒。 (5)地下的烈火:人民革命的熊熊大火。 (6)活棺材:监牢。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三、初读诗歌,了解背景、诗题 1.了解作者生平。 (1)师: 《囚歌》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谁呢?(叶挺) 谁来介绍一下这位作者? (2)指名回答。 (3)教师简介作者。 《囚歌》是叶挺同志被囚禁在重庆歌乐山渣滓洞集中营时,用铅笔写在牢房墙壁上的 一首诗。 叶挺是广东惠阳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 命军独立团团长。1927 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 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1946 年 3 月 4 日,在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下获得自由。 4 月 8 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飞机失事遇难。 2.解题。 (1)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把诗歌读一遍,想一想,课题中的 “囚”是什么意思? 囚歌又是什么意思呢? (2)指名回答。 (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 “囚”的意思是把人 关在监狱里。 “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 3.师:我们知道了作者在恶劣的环境里还能写下这么激昂的诗篇,到底作者是所要表 达的是什么?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42 教案设计集――语文第七册一、朗读《囚歌》 1.指名朗读诗歌 2.师: 朗读着首诗歌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相信大家在理解诗歌内容之后肯定会明白的。 二、讲读第一节 1.生自由读一读第一节。 师:想一想,叶挺同志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这首诗的?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请把它 们划出来。 2.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名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