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镜下胰腺外分泌肿瘤部腺细胞的结构特征

您当前的位置:&>&
第15章& 消化腺(Digestive Gland)【教学大纲】1.了解浆液腺、粘液腺与混合腺腺泡的结构特点及腺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2.掌握胰腺的结构和功能。3.掌握肝细胞、肝小叶的光、电镜结构及门管区的结构。4.掌握肝血循环特点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5.了解胆囊与胆道的结构。【重点难点题解】消化腺包括分布于消化管壁内的许多小消化腺(如口腔粘膜小唾液腺、胃腺、肠腺等)和构成器官的大消化腺(唾液腺、胰腺和肝)。大消化腺是实质性器官,外包以结缔组织被膜,被膜的结缔组织伸入腺内,将腺分隔为若干叶和(或)小叶,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也随同进入腺内。腺分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由腺细胞组成的腺泡以及腺的导管为实质;被膜和叶间与小叶间结缔组织为间质。一、唾液腺salivary gland 1.腺泡(alveoli):呈泡状或管泡状,由单层立方或锥形腺细胞组成,为腺的分泌部。腺细胞与基膜之间以及部分导管上皮与基膜之间有肌上皮细胞,细胞扁平,有突起,胞质内含有肌动蛋白微丝。肌上皮细胞的收缩有助于腺泡分泌物排出。按其分泌物的性质可将腺泡分浆液性、粘液性和混合性三种类型:(1)浆液性腺泡(serous alveolus):由浆液性腺细胞组成。在HE染色切片中,胞质染色较深。基部胞质嗜碱性较强,电镜下可见此处有较多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核圆形,位于基部。顶部胞质内有较多嗜伊红的分泌颗粒(酶原颗粒,zymogen granule)浆液性腺泡分泌物较稀薄,含唾液淀粉酶。(2)粘液性腺泡(mucous alveolus):由粘液性腺细胞组成。在HE染色切片中,胞质着色较浅,分泌颗粒不能显示。细胞核扁圆形,居细胞底部。电镜下则可见顶部胞质内有粗大的分泌颗粒(粘原颗粒,mucinogen granule)。粘液性腺泡的分泌物较粘稠,主要为粘液(糖蛋白)。(3)混合性腺泡(mixed alveolus):由浆液性腺细胞和粘液性腺细胞共同组成。常见的形式是,腺泡主要由粘液性腺细胞组成,几个浆液性腺细胞位于腺泡的底部或附于腺泡的末端,在切片中呈半月形排列,故称半月(demilune)。半月的分泌物可经粘液性细胞间的小管释入腺泡腔内。2.三种唾液腺组成和特点(1)腮腺:为纯浆液性腺,闰管长,纹状管较短。分泌物含唾液淀粉酶多,粘液少。(2)下颌下腺:为混合腺,浆液性腺泡多,粘液性和混合性腺泡少。闰管短,纹状管发达。分泌物含唾液演粉酶较少,粘液较多。(3)舌下腺:为混合腺,以粘液性和混合性腺泡为主,半月较多,无闰管,纹状管也较短,分泌物以粘液为主。二、胰腺(pancreas) 胰腺表面覆以薄层结缔组织被膜,并伸入腺实质内将之分隔为许多小叶,但人胰腺小叶分界不明显。腺实质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两部分组成。(一)外分泌部exocrine portion:为浆液性复管泡状腺,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经导管排入十二指肠,在食物消化中起重要作用。小叶间结缔组织中有导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1.腺泡:腺细胞呈锥体形,细胞底部位于基膜上,基膜与腺细胞之间无肌上皮细胞。腺细胞具有合成蛋白质的结构特点,基部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故在HE切片上,此处胞质呈嗜碱性。细胞核圆形,位近基底部。细胞合成的蛋白质(酶的前体),经高尔基复合体组装于分泌颗粒(酶原颗粒)内。颗粒聚集于细胞顶部(图13-5),其数量因细胞功能状态不同而异,饥饿时细胞内分泌颗粒增多;进食后细胞释放分泌物,颗粒减少。胰腺腺泡腔面还可见一些较小的扁平或立方形细胞,称泡心细胞(centroacinar cell),细胞质染色淡,核圆形或卵圆形。泡心细胞是延伸入腺泡腔内的闰管上皮细胞(图13-6)。2.导管:腺泡以泡心细胞与闰管相连,胰腺的闰管长,无纹状管,闰管逐渐汇合形成小叶内导管。小叶内导管在小叶间结缔组织内汇合成小叶间导管,后者再汇合成一条主导管,贯穿胰腺全长,在胰头部与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闰管腔小,为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结构与泡心细胞相同。从小叶内导管至主导管,管腔渐增大,单层立方皮逐渐变为单层柱状,主导管为单层高柱状上皮,上皮内可见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3.胰液:胰液为碱性液体,Na+、K+、Ca2+、Mg2+、HCO-3、HPO42+等,其中以碳酸氢盐含量最高,胰液中的多种消化酶由腺泡细胞分泌,如胰蛋白酶、胰糜蛋白酶、多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胆固醇脂酶、DNA酶、RNA酶等,它们分别消化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腺泡细胞分泌的酶有的是以酶原形式排出,如胰蛋白酶原和胰糜蛋白酶原,它们排入小肠后被肠肽酶激活成为有活性酶。腺细胞还分泌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能防止胰蛋白酶原在胰腺内致活 ,若这种内在机制失调或某些致病因素使胰蛋白酶原在胰腺内激活,可致胰腺组织分解破坏,导致急性胰腺炎。(二)内分泌部(胰岛,pancreas islet):内分泌部是散在于外分泌部之间的细胞团,称胰岛,分布于腺泡之间,成人D胰腺约100万个胰岛,约占胰腺体积的1.5%左右,胰尾部的胰岛较多,胰岛大小不一,小的仅由10多个细胞组成,大的有数百个细胞,也可见单个细胞散在于腺泡之间,胰岛细胞呈团索状分布,细胞间有丰富的有孔型毛细血管,它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或淋巴,主要参与调节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人胰岛主要有A、B、D、PP四种细胞,HE染色切片中不易区分,一些特殊染色法可显示A、B、D三种细胞:& 1.A细胞:又称高血糖素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20%,体积较大,多分布在胰岛周边部。电镜下可见A细胞内的分泌颗粒较大。分泌高血糖素(glucagon),故高血糖素是小分子多肽,它的作用是促进肝细胞内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并抑制糖原合成,故使血糖升高。2.B细胞:又称胰岛素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70%,主要位于胰岛的中央部,分泌胰岛素(insulin),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吸收血液内的葡萄糖作为细胞代谢的主要能量来源,同时也促进肝细胞将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脂肪。故胰岛素的作用与高血糖素相反,可使血溏降低。这两种激素的协同作用,使血糖水平保持稳定。若胰岛素的作用与高血糖素相反,可使血糖降低。这两种激素的协同作用,使血糖水平保持稳定。若胰岛发生病变,B细胞退化,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致血溏升高,并从尿中排出,即为糖尿病。胰岛B细胞肿瘤或细胞功能亢进,则胰岛素分泌过多,可导致低血糖症。3.D细胞:数量少,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5%,D细胞散在于A、B细胞之间,并与A、B细胞紧密相贴细胞间有缝隙连接。分泌生长抑素(somato statin),它以旁分泌方式或经缝隙连接直接作用于邻近的A细胞、B细胞或PP细胞,抑制这些细胞的分泌功能。也可进入血循环对其他细胞功能起调节作用。4.PP细胞:数量很少,除存在于胰岛内,还可见于外分泌部的导管上皮内及腺泡细胞间,胞质内也有分泌颗粒。PP细胞分泌胰多肽(pancreatic polypeptide),它有抑制胃肠运动和胰液分泌以及胆囊收缩的作用。三、肝脏liver 肝小叶多面棱柱体,长约2mm,宽约1mm,50-100万个。(1)中央静脉(2)肝板:由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过程。LM:大,多面体。直径:20-30μm,6-8个面,核圆,1-2个可见核仁,细胞质嗜酸性,有嗜碱性物EM:各种细胞器均丰富Mi:供能RER:合成蛋白质(白蛋白、纤维蛋白原、酶)SER:合成、转运胆汁;糖、脂、类固醇激素的代谢;解毒 Golgi:加工运输蛋白质、分泌胆汁lysosome :自噬、异噬、胆红素转运、储存铁&&&&&&&&&& 微体:解毒(3)肝血窦(Hepatic sinusoid)分布:位于肝板之间的血流通路,血流由小叶周边汇入中央静脉。结构:腔大、不规则,借肝板上的孔互相吻合成网,窦壁由一层有孔内皮细胞围成,内皮不连续,有孔无隔膜,窦腔内可见肝巨噬细胞和大颗粒淋巴细胞。肝细胞与血窦壁内皮细胞之间存在一狭小的间隙,称窦周隙。功能:通透性大,有利于肝细胞与血液间物质交换 (4)胆小管(Bile canaliculus)相邻肝C膜凹陷而成的微细管道(0.5-1微米),内含胆汁,电镜观察,胆小管的壁就是肝细胞的细胞膜,有许多微绒毛突入管腔,管周围的相邻肝细胞膜之间形成紧密连接和桥粒,以封闭胆小管周围的细胞间隙,防止胆汁通过肝细胞间流入窦周隙内。2.门管区portal area: (1)概念:相邻肝小叶之间的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的结缔组织小区中,可见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该小区称为门管区,每个肝小叶周围约有 3~4个门管区。(2)组成:小叶间静脉:是门静脉的分支,管壁薄、腔大而不规则,内皮外仅有少量平滑肌;小叶间动脉:是肝动脉的分支,管径较细,腔小,管壁相对较厚,内皮外有环形平滑肌;小叶间胆管:是肝管的分支,由单层立方或低柱状上皮构成。【同步综合练习】一、选择题A型题1.关于浆液性腺泡的描述,错误的是A.腺细胞基部胞质嗜酸性较强B.分泌颗粒聚集在腺细胞顶部C.腺细胞含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较多D.分泌物中含消化酶E.以胞吐方式释放分泌物2.分泌物含粘液的腺体是A.舌下腺B.腮腺C.胰腺D.汗腺E.泪腺3.关于胰岛的特征,何种错误A.由内分泌细胞组成B.HE切片中可见A、B、D、PP四型细胞C.细胞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D.胰岛大小不等E.位于腺泡之间4.下列有关胰腺的描述,何项错误& A.纯浆液性腺& B.可见泡心细胞& C.有较多纹状管& D.可见胰岛& E.闰管较长5.胰岛A.胰头和胰尾部较多 B.胰头部较多C.胰尾部较多D.胰体部较多E.均匀分布在胰腺内6.人肝分界不清是由于A.肝细胞结构不典型B.中央静脉管壁有平滑肌C.肝血窦内皮不完整D.胆小管HE染色不易见到E.结缔组织少7.糖尿病可因下列哪种细胞退化所致A.胰岛A细胞B.胰岛B细胞C.胰岛D细胞D.胰岛PP细胞E.泡心细胞8.下列哪项不属于肝细胞内的滑面内质网的功能A.合成胆汁B.合成血浆蛋白C.解毒D.生物转化E.灭活激素9.窦周隙存在于A.肝小叶之间B.肝细胞之间C.肝细胞和胆小管&&& ’D.肝板之间E.肝细胞与内皮之间10.与肝细胞的解毒功能有关的结构主要是A.高尔基复合体B.溶酶体C.粗面内质网D.滑面内质网& E.以上均不是11.胆小管管壁是A.单层扁平上皮B.单层柱状上皮C.复层扁平上皮D.相邻肝细胞膜凹陷而成E.以上都不是&&& 12.胆小管周围的肝细胞膜有A.紧密连接B.缝隙连接C.桥粒D.连接复合体E.基膜13.多数肝细胞核是A.单倍体核B.双倍体核C.三倍体核D.四倍体核E.八倍体核14.关于贮脂细胞的特征,错误的是A.形态不规则,有突起B.胞质含有大小不等的脂滴C.与肝的解毒功能有关D.有产生网状纤维的功能E.有贮存维生素A的功能15.肝门管区内不含A.小叶间动脉B.小叶间静脉C.小叶间胆管D.小叶下静脉E.神经纤维和淋巴管B型题 备选答案(第16~19题)A.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 C.生长抑素&&& D.胰多肽&&& E.内因子16.胰岛B细胞分泌(& )17.胰岛D细胞分泌(& )18.胰岛A细胞分泌(& )19.胰岛PP细胞分泌(& )备选答案(第20~23题)A.肝血窦&&& B.中央静脉&&& C.小叶间静脉&&& D.胆小管&&& E.窦周间隙20.纵贯肝小叶中轴的结构是(& )21.相邻肝细胞之间的是(& )22.位于门管区内的是(& )23.肝细胞与血窦内皮细胞之间是(备选答案(第24~27题)A.贮脂细胞B.肝巨噬细胞C,肝细胞D.泡心细胞& E.胰腺导管上皮细胞24.分泌胆汁的细胞是(& )25.分泌水和离子的细胞是(& )26.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细胞是&&& (&&& )27.参与贮存维生素A的细胞是(& )备选答案(第28~32题)A.肝血窦 B.中央静脉 C.小叶间静脉D.胆小管E.窦周间隙28.纵贯肝小叶中轴的结构是 29.相邻肝细胞之间的是30.其中充满血浆的是31.位于门管区内的是32.肝细胞与血窦内皮细胞之间是X型题33.关于闰管的描述,正确的是A.仅见于唾液腺内B.与腺泡直接相连C.管腔较细D.由单层扁平或单层立方上皮构成E.有很强的物质转运功能&34.关于纹状管的描述,正确的是A.又称分泌管B.为单层柱状上皮C.上皮游离面有纹状缘D.上皮基底面有质膜内褶E.有调节唾液中电解质含量的功能35.胰腺的外分泌部包括A.浆液性腺泡 B.黏液性腺泡C.泡心细胞D.闰管E.纹状管36.胰岛的D细胞A.占胰岛细胞总数的5%B.有分泌颗粒C.分泌胰多肽D.与A、B细胞之间有缝隙连接E.分泌物可抑制A、B细胞的分泌功能37.成人的肝细胞A.四倍体细胞占肝细胞总数的10%左右B.多倍体肝细胞功能不活跃C.有三种不同的功能面D.细胞器发达,功能多样E.含有糖原38.肝细胞内与凝血酶原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A.滑面内质网B.粗面内质网C.运输小泡D.高尔基复合体E.溶酶体39.下列哪些细胞的表面与血浆直接接触A.肝细胞B.肝血窦内皮细胞C.肝巨噬细胞(枯否细胞)D.贮脂细胞E.肝大颗粒淋巴细胞40.胆小管A.管壁为单层扁平上皮B.管腔面有微绒毛C.肝细胞之间的连接复合体封闭管腔D.肝小叶周边的胆小管汇合成单层立方上皮管道E.肝细胞合成的脂蛋白也排入胆小管内41.关于胆汁合成和排出正确的是A.在肝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合成B.胆汁排泌与高尔基复合体相关C.在肝小叶内由中央流向周边D.由小叶间胆管流入肝管E.由肝管经胆总管排入胆囊42.正常肝的窦周隙内有A.血浆&&&&&&&& B.红细胞C.贮脂细胞&&&& D.肝细胞的微绒毛E.网状纤维43.关于肝巨噬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A.位于窦周隙内B.其突起可穿过内皮窗孔进入肝血窦C.来源于内皮细胞D.能吞噬衰老的红细胞和血小板E.可清除从肠道经门静脉进入肝的细菌和异物等44.肝巨噬细胞(枯否细胞)除有吞噬异物作用外,其功能还有A.摄取和转化从胃肠吸收的有毒化学物质B.吞噬衰老的红细胞和血小板C.向单核细胞传递抗原D.分泌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物质E.调节机体免疫应答二、名词解释1.胰岛 2.肝血窦3.肝小叶 4.贮脂细胞5.胆小管6.门管区 7.库普弗细胞3.胃粘膜屏障三、填空题1.以分泌物性质来讲,十二指肠腺是一种_________腺,它位于__________________。2.腮腺是一种_________腺;颌下腺是以_________腺泡为主,而舌下腺以_________和_________腺泡为主,但后两者均可称之为_________腺。3.用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以及电镜方法可将胰岛细胞主要分为四种,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4.胰岛素是胰岛内_________细胞的分泌物,它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5.肝小叶是肝的_________单位,呈_________状,它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其周围具有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伴行的管道和结缔组织组成的――。6.胆汁是由_________分泌,依次流经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出肝。7.在窦周间隙内,有散在的_________细胞,细胞质内有大量_________,可贮存_________。8._________位于相邻肝板之间,并互相吻合成网状管道,其管壁及管腔内含有一种具有参与机体防御保护功能的_________细胞,该细胞属于_________细胞系统。9.肝脏门管区内有三种管道断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肝脏贮脂细胞的存在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11.肝细胞的胞体较大,呈多面形,其与周围的结构之间形成三种不同的相邻面,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12.贯穿肝小叶中央的血管称_________;肝血窦的窦壁上皮为_________;胆小管的管壁是由_________构成。13.窦周隙是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的狭窄间隙,是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14. 胰岛内A、B、D三种细胞中,细胞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数量最少的是________,细胞数约占胰岛细胞总数20%的是________。15.唾液腺的导管通常包括&&&&&&& 、&&&&&&& 、&&&&&& 和&&&&&&& 等部分。 16.唾液腺为&&&&&&&& ,在三大唾液腺中,&&&&&&&& 是纯浆液性腺,&&&&&&&& 是以浆液性腺泡为主的混合性腺,&&&&&&&&&&& 是以粘液性腺泡为主的混合性腺。 17.肝血窦的窦壁上皮为&&&&&& ;胆小管的管壁是由&&&&&&&& 构成。18.相邻肝小叶之间呈三角形的区域,称&&&&& ,其中可见&&&&&& 、&&&&&&& 和&&&&&& ,合称&&&&&&&& 。 19.窦周间隙内有&&&&&& 细胞,细胞质内有大量&&&&&& ,可贮存&&&&& ,产生&&&&& 。 20.相邻肝板之间为腔大而不规则的&&&&& ,其管壁及管腔内含有&&&&& ,参与机体防御保护功能,该细胞属于&&&&&&& 细胞系统。 四、简答题 1.试述肝的组织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关系。2.试述肝内血液循环。五、论述题l.试述胰腺实质的结构和功能。 3.试述肝小叶的组成,结构及功能。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解析]浆液性腺细胞在HE染色切片中,胞质染色较深,基部胞质嗜碱性较强,电镜下可见此处有较多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顶部胞质内有较多嗜伊红的分泌颗粒。2.A&& [解析]汗腺为单曲管状腺,腺细胞内即无粘原颗粒又无酶原颗粒,腺细胞分泌的汗液中除含大量的水分,还有钠、钾、氯、乳酸盐和尿素等。腮腺,胰腺为纯浆液性腺。舌下腺为混合性腺,分泌物以粘液为主。3.B& [解析]胰岛细胞只有用马瑞染色,通过显示细胞内相应特殊颗粒,才能辨认各种细胞。HE染色只能在腺泡之间看到大小不等的胰岛。4.C& [解析]胰腺的导管分闰管、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和主导管,其中闰管较长。胰腺为纯浆液性腺,有泡心细胞,可见胰岛。较多纹状管则不是胰腺结构的特征。5.C [解析]胰岛在胰腺内不是均匀分布,胰腺的尾部较多。所以没有特殊要求时,教学片取材时最好取胰腺的尾部。6.E [解析]正常小叶间隔是被膜结缔组织内陷肝实质形成的,因此,结缔组织越厚,肝小叶越清楚,人肝小叶间结缔组织较少,所以小叶分界不清。7.B& [解析]正常情况下血糖是在胰高血糖素升血糖、胰岛素降血糖共同调节下,维持―个相对的恒定的水平,胰岛B细胞退化分泌胰岛素减少,降低血糖的能力―下降时,导致血糖升高,并从尿中排出,即为糖尿病。胰岛A细胞退化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只能使血糖降低。8.B [解析] 肝细胞内的滑面内质网具有参与胆汁合成,糖、脂、类固醇激素的代谢和解毒等功能。9.E& 解析]窦周隙是在肝板之间,但是肝板之间有肝血窦和窦周隙两种结构,所以更确切地说是在肝细胞和血窦内皮之间。10.D [解析]肝细胞内含有溶酶体,可将肝细胞吞饮的物质、退化的细胞器或细胞内过剩物质消化分解,对肝细胞结构的正常维持有重要意义。对溶酶体的这个作用许多学生误认为是肝细胞的解毒作用的体现。滑面内质网上含有多种酶系,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产物或从肠道吸收入肝的有害物质,在这经酶系的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生物转化,使其毒性减弱或水溶性增强而易于排泄,从而发挥解毒功能。11.D& [解析]胆汁的形成,它是肝细胞合成后以分泌小泡的形成释人到胆小管的。12.D [解析]紧密连接和桥粒组成的复合体形式,封闭胆小管周围的细胞间隙,防止胆汁外溢。13.D [解析]肝细胞核是多倍体核,成人肝的4倍体肝细胞占60%以上,这可能与肝细胞长期保持活跃的多种功能有关,而且很可能与肝潜在的强大再生能力密切相关。14.C [解析]贮脂细胞是存在于肝窦周隙内的一种肝间质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有突起。电镜下,贮脂细胞的胞质内有许多大小不等的脂滴。贮脂细胞有摄取和贮存维生素A以及产生网状纤维的功能。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时,贮脂细胞可增多,与肝纤维化有密切关系。15.D [解析]相邻肝小叶之间的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的结缔组织小区中,可见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B型题 16.B&& 17.C& 18.A& 19.D& 20.B& 21.D&& 22.C& 23.E24.C& 25.E& 26.B.& 27.A28.B& 29.D& 30.E& 31.C& 32.E X型题33. BCD 34. ABDE 35. ACD 36.ABDE 37.CDE 38. BCD 39.ABCDE 40.BCD 41. BCD 42.ACDE 43. ABC 44.BDE 二、名词解释1.胰岛:是胰腺中的内分泌细胞团,散在分布于胰腺外分泌部的腺泡之间。胰岛主要有A、B、D、PP四种细胞,它们都具有蛋白质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细胞之间有大量有孔毛细血管。A细胞数量较多,分泌高血糖素;B细胞数量最多,分泌胰岛素;D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可抑制邻近细胞的分泌功能;PP细胞数量很少,分泌胰多肽。2.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腔大而不规则;内皮细胞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窗孔,无隔膜,细胞间隙较宽;内皮外无基膜,有散在的网状纤维。肝血窦的通透性较大,血浆中除乳糜微粒以外的物质均可自由通过,进入内皮外的窦周隙,有利于肝细胞和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窦腔内有库普弗细胞和肝内大颗粒淋巴细胞,具有清除血液内衰老的血细胞和抗原等功能。3.是肝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为多角形棱柱体,每个肝小叶的中央有一条中央静脉贯穿,其周围是肝细胞组成的肝板和肝血窦。肝板内有盲端在中央静脉一侧的胆小管网。4.贮脂细胞是存在于肝窦周隙内的一种肝间质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有突起。电镜下,贮脂细胞的胞质内有许多大小不等的脂滴。贮脂细胞有摄取和贮存维生素A以及产生网状纤维的功能。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时,贮脂细胞可增多,与肝纤维化有密切关系。5.是相邻肝细胞连接面局部胞膜凹陷形成的细管。以盲端起于中央静脉周围的肝板内,互相吻合成网,在肝小叶周围通人小叶间胆管。6.门管区是几个相邻肝小叶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其中含有从肝门进出的肝动脉、门静脉和肝管的分支,即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只有含这3种伴行管道的结缔组织区域才是门管区,只含小叶下静脉的结缔组织区域不属于门管区。7.库普弗细胞:是定居在肝血窦内的巨噬细胞,常通过其伪足附着于内皮细胞上或穿过内皮细胞窗孔及细胞间隙伸人窦周隙内。细胞体内有较多的溶酶体以及吞噬体,可吞噬来自门静脉的细菌、病毒和异物,还可抑制肝内肿瘤细胞、吞噬衰老的红细胞以及参与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等功能。三、填空题1.粘液& 十二指肠粘膜下层2.纯浆液性& 浆液性& 粘液& 混合性& 混合3.A细胞& B细胞& D细胞& PP细胞4.B& 降低血糖5.结构和功能& 多角形棱柱体& 中央静脉& 肝板(肝索)& 肝血窦& 胆小管& 小叶间动脉&&& 小叶间静脉& 小叶间胆管& 门管区6.肝细胞& 胆小管& 小叶间胆管& 左和右肝管7.贮脂& 脂滴& 维生素A8.肝血窦& 肝巨噬细胞& 单核吞噬9.小叶间动脉&& 小叶间静脉&& 小叶间胆管10.窦周隙11.血窦面& 细胞连接面& 胆小管面12.中央静脉& 内皮细胞& 肝细胞膜13.血窦内皮细胞& 肝细胞& 肝细胞& 血液14.B细胞,D细胞,A细胞15.闰管& 纹状管& 小叶间导管& 总导管 16.复管泡状腺& 腮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17.内皮细胞& 肝细胞膜 18.门管区& 小叶间静脉& 小叶间动脉& 小叶间胆管& 门三联管 19.贮脂& 脂滴& 维生素A& 细胞外基质 20.肝血窦& 肝巨噬细胞& 单核吞噬 四、简答题 1.试述肝的组织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关系。①肝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肝小叶;②肝小叶中央为中央静脉,肝细胞单层排列成肝板,肝板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③肝板之间为肝血窦,血窦经肝板上的孔互相通连,血窦接受来自小叶间动、静脉的血液,汇入中央静脉;血窦内有定居的肝巨噬细胞和大颗粒淋巴细胞;④血窦内皮与肝细胞之间有狭小的间隙,称为窦周隙,内有贮脂细胞;⑤肝细胞相邻面质膜凹陷形成的微细管道,称为胆小管;⑥肝细胞有3种不同的功能面,即血窦面、细胞连接面和胆小管面;肝细胞连接面有紧密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等结构,血窦与胆小管互不相通。2.试述肝内血液循环。①肝接受门静脉和肝动脉的双重血液供应,故肝内血液特别丰富。②门静脉是功能性血管,人肝后,反复分支形成小叶间静脉,终末分支进入肝血窦。③肝动脉是营养性血管,血液内富含氧,肝动脉在肝内分支形成小叶间动脉,其终末支也进入肝血窦。④因此,肝血窦内含门静脉和肝动脉的混合血液,血液穿过血窦壁进入窦周间隙,与肝细胞充分接触,进行物质交换后从小叶周边汇人中央静脉。⑤中央静脉再汇合成小叶下静脉,小叶下静脉单独行于小叶间结缔组织内,最后汇合成肝静脉出肝。五、论述题l.试述胰腺实质的结构和功能。 答:胰腺的实质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两部分组成。(1)外分泌部为浆液性复管泡状腺,由腺泡和导管构成。①腺泡:由一层锥体形的浆液性腺细胞围成,具有典型的浆液性细胞的形态特点――腺细胞基部胞质嗜碱性,顶部胞质中有嗜酸性的酶原颗粒,核圆形,位于细胞基部;电镜下,细胞内可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酶原颗粒聚集在细胞顶部,内含多种消化酶。腺泡无肌上皮细胞,腔内有一些由闰管上皮细胞插入的数个扁平或立方状、着色较淡的泡心细胞。胰腺分泌物中含有胰蛋白酶 、胰糜蛋白酶 、多肽酶 、胰淀粉酶、胰脂肪酶、DNA酶和RNA酶等。②导管:起始段是闰管,以后相继为小叶内、小叶间和主导管;闰管较长,由单层扁平上皮构成,一端伸入腺泡腔形成泡心细胞,其远端逐渐增粗,汇合形成小叶内导管;小叶内导管逐渐汇成小叶间导管,最后汇集成一条主导管,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上皮逐渐由单层立方变为单层柱状,主导管上皮内夹有杯状细胞。③功能:分泌胰液,含水、消化酶、电解质等;腺细胞分泌多种消化酶,如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胰糜蛋白酶等;胰腺细胞尚分泌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使胰蛋白酶原在胰腺内不被激活;导管上皮细胞分泌大量的水和电解质,如HCO3-和Cl-等;胰液中的消化酶完成对食物的消化;碳酸氢盐能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保护肠黏膜,并提供胰酶的最适pH。;(2)内分泌部:又称胰岛,是散在于外分泌部之间的大小不等的细胞团,细胞之间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人胰岛主要有A、B、D、PP四型细胞,HE染色标本中不易区分,用特殊染色法可显示。①A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20%,细胞体积较大,多分布在胰岛的外周部。胞质内较大的红色分泌颗粒,颗粒内有致密核心。A细胞分泌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②B细胞:细胞较小,数量最多,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70%,多位于胰岛的中央部。胞质内有大小不等的桔黄色颗粒,其颗粒内常见杆状或不规则形的结晶小体。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降低血糖。③D细胞:胞体小,数量较少,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5%,分布在A、B细胞之间,胞质内有蓝色分泌颗粒,颗粒呈均质状。D细胞能分泌生长抑素,可抑制性调节邻近的A、B、PP等细胞的分泌功能。④PP细胞:数量很少,胞质内有分泌颗粒。分泌胰多肽可抑制胰消化酶分泌、胃肠运动及胆囊收缩。3.试述肝小叶的组成,结构及功能。答:肝小叶呈多边形,是肝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中央静脉、肝板、肝血窦、胆小管等组成。①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中央,壁薄,由一层内皮细胞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有开口与周围的肝血窦相通。②肝板:由肝细胞组成,切面上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四周大致呈放射状排列成单行条索状称肝索,肝细胞体积大,呈多边形,核圆,位于中央,可见双核。电镜下肝细胞含丰富的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较多的线粒体等细胞器。肝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可以合成多种血浆蛋白。滑面内质网可参与糖原、胆汁、脂类的合成和一些激素的灭活及解毒作用。③肝血窦:是肝索之间的不规则腔隙,大小不等,由一层内皮围成,内皮细胞间隙大,外无基膜,细胞有大小不等的窗孔,无隔膜,内皮这些都有利于肝细胞与血液间的物质交换;窦腔内流动有血液,窦腔内和窦壁上有肝巨噬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有许多伪足,细胞常以其伪足附于内皮细胞表面或插在内皮细胞之间;胞质内含大量的溶酶体和吞噬体。肝巨噬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活跃的吞饮、吞噬能力,可杀伤体内的肿瘤细胞,尤其是肝癌细胞,并在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肝血窦内,还有一种大颗粒淋巴细胞,它是肝特有的NK细胞,能溶解和杀伤多种肿瘤细胞,还具有抗病毒作用。④胆小管:由相邻肝细胞膜凹陷形成,银染法显示为棕褐色细小管道,以盲端起于中央静脉周围,沿肝细胞索大致呈放射状分布,围绕在每个肝细胞周围,在肝板内连接成网;胆汁首先进人胆小管,然后出肝小叶汇成小叶间胆管,经一系列管道排人十二指肠。
????????????????
同步精讲精练与解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胰腺外分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