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虞美人词牌(秋来暑热何时了)》

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虞美人》练习+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虞美人》练习+答案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虞美人》教学设计
&&&&&&&&&&&&&&&&&&&&&&&&&&&&&
《虞美人》教学设计
&&&&&&&&&&&&&&&&&&&&&&&&&&&&&&&&&
陕师大锦园中学&&& 杨
我所教的学生是高二的学生,但学生的基础较弱,比较现代文而言,他们在古诗词方面积累的知识还是比较的匮乏,稍难一点的诗词文章他们就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来解读,从而有时感到不知道作者在讲什么。这在前面学习的诗词文章中反映了出来,所以要有适当的引导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诗词的含义,这也正是诗歌鉴赏所要加强的方面。不过有一可喜的地方是,中国的诗歌都比较讲究音韵的和谐,这也是吸引我们热爱诗歌的一个原因。而老师正好可利用这点,让学生在反复的吟咏中去提升对诗歌的理解。而且学生在平时的作文中,往往会忽略写作技巧的运用,从而自己的文章很难有什么特色,显得过于平淡,此次诗歌写作技巧的分析,也许会带给他们一次新的触动。
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从有效的引导中,通过自主或合作去寻找自己在学习中应该掌握的东西,从而使学生从一个学习的旁观者,变成一个学习的参与者,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同时发挥我校作为“诱思探究教学”基地的教学优势,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创见,最终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1、知识目标
(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朗读的一般方法和技巧,理解文意。
2、能力目标
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精神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1.本词是词中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争取当堂成诵。
2.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介绍。另外,可以引入他的《浪淘沙令》、《破阵子》进行延伸阅读。
3.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邓丽君的《虞美人》,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六、&& 教学方法
& 自主探究法& 朗读法&
七、&& 媒体设计
自制多媒体课件,主要插入相关的情景图片、文字资料和播放背景音乐,给学生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感性认识。并利用PowerPoint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及时拓展一些相关的知识,以加大课堂密度。
八、&& 教学流程
课前自主探究
1. 请同学们查阅有关作者的简介以及写作背景,准备讲述作者故事。
2. 请同学们至少查阅一篇关于《虞美人》的赏析文章,仔细阅读、体会,准备课上发言。
3.收集历代诗歌作品中写愁的相关诗句。
(说明:在学生预习课文之前,给出一些相关的提示,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对文本自主进行探究,这也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使学生在这样自主的探究中学到更多是知识。)
九、& 教学过程&
由《独上西楼》邓丽君的视频音乐导入。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凭栏无语,一弯残月,一身孑然,萧萧秋色笼罩着寂寞梧桐更是庭院深深处的自己。
  离愁如麻,剪不断,理还乱,真切的滋味只在自己的心中。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相见欢》,作者是谁?李煜。他是一位错位的君王,从一国之君到身处异乡的阶下囚,这之间的落差大概也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他亦是一代词宗,在那座孤冷凄清的小楼里,锁住的是他的身,却锁不住他怀念故国的心,他一次次提起笔含泪写下阙阙愁思,直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切便在此戛然而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南唐后主”真实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凭阑江山的无限怅惘,解读他剪不断,理还乱、恰似一江春水的爱恨情愁……
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7页《虞美人》。
问:这首词的词牌名为《虞美人》,大家可否想起什么?&
明确:虞姬,项羽的宠姬。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传说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长出了一种罕见的艳美花草,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多情又柔骨侠肠的虞姬,就把这种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后人便以这一词牌诉衷情。【花语】生离死别、悲歌。
学生集体读。
前面几个单元里我们学到了基本的欣赏诗歌的方法,那么,什么是“以意逆志”?
生答:整体感知,由表及里,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意旨。
问1:初读了诗歌,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明确:愁。 结合自己的体会请再说的具体一些?
1、这愁是怎样的一种愁呢?我们就要“知人论世”了解他们的生平遭际和时代背景,从而全面把握作者的精神世界。课下注释1,以及教辅n页的“作者名片”及“背景再现”
&问2:所以本词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是他蘸着血,和着泪写下的一曲凄凉如挽歌般的诗作,具体说说李煜到底有哪些愁。&
&&&&&师生共同归纳:&&往事之哀
&&&&&&&&&&&&&&&&
&&&&&&&&故国之思
&&&&&&&&&&&&&&&&&&&&&&&&&&&&&&&&&&&&&&
&&&&&&&&&&&&&&&&
&&&&&&&&人生之痛&
&&&&&&&&&&&&&&
&&&&&学生再读,再深入体会。
三、&&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过渡:虽说是:“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从君王到阶下囚,这个中的滋味别人总是难以真切地理解、知晓。但我们还是要静下心来——置身诗境,
1、“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诗歌的意象和画面。努力走近诗人的内心。
&问&3:那些层层叠叠、排山倒海、接踵而来的忧愁,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感受的到。为什么呢?那么,这首词中有哪些含情的意象?
生答:春花 秋月 往事 小楼 东风 故国 雕栏 玉砌 朱颜  春水 ——愁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宫殿图、一江春水图等。&
& 问学生:在你们刚才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再现这些画面呢?学生默读。
2、“缘景明情”: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关系,体会诗歌蕴藉隽永的意境。
过渡:诗歌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缘景明情,缘,什么意思?那么,我们就依据意象来把握诗歌的意境吧。
【合作探究】
问4:这些景物融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1)&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么美好的事物为什么作者希望它快完结呢?)
  学生回答:春花秋月,本是美好景物,而对于亡国君主李煜却、勾起他对往事的伤心怀念,更更感到今天的无比凄凉。这种美景反成为惹人的烦恼,甚至可诅咒的了。因为他过去的那些快意的享乐生活,大都是同春花秋月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昔日欢乐却一去不回,所以他发出哀怨的感叹。同时,亦有时间上的,这首词写于被囚的第二年,过去的时光里,日日夜夜,一年一年,此恨绵绵无绝期。身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以乐写哀倍增其哀。
(2)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
A、物质层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荣&
&&&&B、精神层面:欢乐、自由、尊严、荣耀、地位、生存的安全感等&
多少往事,划过天际,曾经在南唐的点点滴滴,甚嚣尘上……
想象:富裕生活,万民尊仰,而今,囚徒生活,苦不堪言。昔日欢乐,今日屈辱,形成对比。一幅春花秋月图的背后,是后主对往事的无限怅惘,对过去生活的无限追思。这便是——往事之哀
(3)小楼昨夜又东风——(“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总结:从时间上来看,度过了一年。第二个春天来临了。与其在说时间,不如说是重复囚徒般屈辱的生活,透过文字,我们感受到:一年年的屈辱生活,无数次对故国的思念。春有再来,循环无际,而生命短暂,复国无望。所以很自然发出哀叹……&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不忍回忆过去,尤其想到南唐,自己的家国,唉!强烈的今昔对比让&作者这位敏感的词人情何以堪,怎能承受?尤其在这春风拂动,月明之夜,俯仰之间,心绪难平。本词两次提到“月”,大家说说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试举带月诗词名句)如:
(学生举例)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月”有思亲、思友、思乡之愁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秦时明月汉时关。以及: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月”亦有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世事无常、沧海桑田之感。
想象:孤寂的李煜独自登上小楼,迎面而来的春风,带我回到自己故国。这便是诗人痛苦的故国之思&
过渡:那么“故国”在他的心目中留下了什么呢?
(5)雕栏玉砌应犹在——南唐宫苑应该还在吧&
师问:他为何选择“雕栏玉砌”?而不选择其他的景物?如:小草,野花等等?
学生讨论并归纳:因为这是李煜曾经最熟悉的地方,这里,留下他无数次的欢歌笑语,留下他星步如飞的足迹,留下他美好的回忆,点点滴滴都是真实的自己。亦是自己皇权和尊严的象征。“应犹在”,推测这些应该还在,后一句是“朱颜改”是什么?看注释,
师问:少女都怎么了?
生答:变老了。衰老的容颜。
师问:有那么厉害吗?仅仅一年两年的时间,少女都衰老了?
总结:夸张。体现南唐剧烈的变化。“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师问:“朱颜”的含义(投影,选择题)
A、词人的容颜, 地位、身份,人生境遇、感受等
&&&&&B、世事的改变,故国的改变。
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依旧,而人去不在。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都在,永恒不变,而往事已非,故国不堪,朱颜已改,在对比中,一种回忆,一种凄楚,弥漫开来,夜夜难眠。
(“只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叹惋口气,是对“物是人非”的怅恨之感。&
归纳:青年作家郭敬明说这“物是人非”四个字是人世间最残忍的,只轻轻四个字便将人世间的一切都改变了,这四个字真切的感慨是李煜内心深处化不开的——&
人生之痛。
指导学生朗读。
&(6)、李煜问天天不语,问人人不知,转而问己,却已是愁到难言,泪流满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通其意:问君究竟有多少愁绪,正像那滚滚的春江水向东流去。&
悟其情:修辞—比喻、夸张(一江春水有何特点?)水多流急、汹涌浩荡而且无穷无尽。(说明作者的愁绪如何?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且连绵无绝。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
此时,我们已能充分地感受到那如波涛起伏,猛烈地撞击着作者心扉的愁情,此情奔流不息,汪洋恣肆,无尽无休。使抒情达到了极至。正可谓:怎一个愁字了得?此为——&&
亡国之恨。
&&&(齐读最后两句,教师指导)&
你能说出一些写“愁”的诗句吗?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长)&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 (愁无法抑制)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愁多)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的重量&&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辛弃疾《鹧鸪天》)——愁的动感&&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自在飞花轻若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愁的绵长)
(7)小结: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东流有可能是双关,水流向东或南唐故都金陵[南京]在东南方向。)这在宋太祖看来会有“东归故国”之意。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有刘禅之乐不思蜀,勾践之隐忍十年卧薪尝胆。而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四、&&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1、韵律感,音乐美(句中节拍、句末韵脚、章节间节奏)
指明学生读出节奏和韵脚。
春花 /秋月 /何时了?往事 /知/ 多少。小楼 /昨夜 /又东风,故国 /不堪回首
/月明中。&&
雕栏玉砌 /应犹在,只是 /朱颜 /改。问君 /能有 /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
/向东流。&
2、意境美、情韵美(真情投入、声情并茂)
指明学生有感情的来朗读。
师示范。(背诵)
五、&& 艺术手法: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明确:&
&&&&&&①意境的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②以乐衬哀、比喻&
例:对“春花秋月”句的分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分析。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这样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发的感情兼有了无边无际的广度和深度。&
&&&&&&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
&&&&&&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
&&&&&&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的对比&
&&&&&&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载不动许多愁”。&
&&&&&&④发问&
&&&&&&问天——问人——问自己,一唱三叹。凄楚中,造成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相关链接:
前人对李煜词的评价:(先看课本,再做补充)
A、 前人凭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但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堪为“国家不幸诗家幸”的典范。
B、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词以境界为最上。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李词是不以形式取胜而以境界见长的,所以我以为三者之中以李词为上。”
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面对国破家亡,面对苍生黎民,面对亲人别离,诗人那或愤怒或黯然或无奈的心绪,总化为一行行的诗句,一行行的饱蘸着诗人血泪的诗句,诗人的血与泪,摧开了一簇簇灿烂的艺术之花。
延伸阅读:
1)、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注:沈腰:《南史·梁书·沈约传》以“沈腰”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潘鬓:西晋潘岳《秋兴赋》以“潘鬓”为中年鬓发初白的代词。
“沈腰潘鬓销磨”的理解:一旦成为阶下囚,美好的姿容和风流倜傥的神韵全都受到了销磨。
译文: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是幅员辽阔的大国。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在这种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
  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宫廷里教坊的乐工们还奏起别离的歌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而已。
1、这首词抒发了词人什么情感?
2、这首词抒发情感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结合词的内容具体分析。
2)、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这首词抒发了词人什么情感?有哪些人生共通的体验?
2、这首词抒发情感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结合词的内容具体分析。(可选上片或者下片来分析)
八、音乐欣赏 :播放歌曲《虞美人》,学生小声跟唱
(屏幕播放邓丽君演唱的MTV。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加深体会词的意境。)
的确,平庸的心灵只能有平庸的痛苦,平庸的痛苦只能产生平庸的艺术,而那些伟大的艺术只会在绝望的心灵里诞生。最后我以一首吟李煜的小诗作结:
在虞美人腥红的花期里/一位天才的诗人/无可奈何地/用凄美的词藻/把无限江山/提炼成/一首沉郁苍凉的诗/一江春水/流不尽哀叹/诗人的君主/慷慨悲歌/写一些感伤的诗词/唱不绝
&多少风花雪月/吟不尽
&千疮百孔的河山/在裙裾翻飞的美人的眼睛里/颓败绽开了花朵/阳光斟满金色的酒杯/无数枝头绽开过黄昏/目光碎成漫山的野花/无限江河的残屑已变成了满天的星光/也道不出有言无言/都在述说疲惫的憧憬/天才的诗人/把江山丢在诗里/把诗遗落在/无限江山。
九、&& 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收集含有“月”的诗句以及写“愁”的诗句。
3、推荐阅读李煜的《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虞美人  李煜
&&&&&&&&&&&&&&&&&&&&&&&&&&&&&&&
    & &
&&&&&&&&&&&&&&&&
往事之哀&&&&&&&&&&&&&&&&&&&
1、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
&&&&&&&&&&&&&&&&&&&&&&&&&&&&&&&“愁”&&&&&&&
&2、以乐衬哀、比喻、对比
&&&&&&&&&&&&&&&&
&&&&&&&&&&&&&&&&&&
&&&&&&&&&&&&&&
&&亡国之恨&
&&&&&&&&&&&&&&&&&&&3、反问
 &&&&&&&&&&&&&&&&&&&&&&&&&&&&
     &&&&&&&&&&&&&&&&&&&&&&
        &&&&&&&& 
【附赏析资料】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赏析】:
这首词即景抒情,通过伤春来抒发亡国亡家之痛。词人将春花凋谢,水长东流这类自然界的规律与“人生长恨”相比照,实乃历经悲酸所悟,正如王国维所说的:“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了。&
词的上阕写景以暮春时节,雨打风吹,落红无数,春去匆匆,喻帝王生活之消散,作画之短暂,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之心境。首句“林花谢了春红”,似纯然写景,却是景中含情,“春红”,既代表着美好季节,又代表着美好之色彩。春花不全红,红是艳色,故以红代表所有春花。如此美好的景物,却落得“谢了”之结局,情之哀切,&不言自明。“了”字作为语助词,有完成义,是加重语气之口吻,既表现林花“完了”的现状,又是词人的沉重叹惋。接下去“太匆匆”三字,以浅显的口语,把自己对生命无常和人生的挫折之悲浓缩于其中,著一“太”字,使前句所唤起的叹惋之情更为强烈。末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句,以九字长句,直叙林花匆匆谢去之因,实乃大自然风雨相摧之故。此句是描述暮春实景之景语,也暗喻南唐国亡缘于外力打击,是情语。“朝”、“晚”二字,是朝朝暮暮之意。“寒雨”的“寒”&字,点出了“雨”之冷酷。“风”字虽未及“寒”,但晚来之风,又有寒雨相伴,其寒不言而喻。朝朝暮暮,雨打风吹,“林花”又如何能不过早尽落呢?寥寥数字,不独告知了“春红”落尽之气候原因,透出了风风雨雨数量之多,对花摧残之久、打击之重,且把“无奈”二字写足了。失意人偏遇失意物,叹“林花”,宛然也是自叹了。词的上阕虽然是状客观之景物,却借“太匆匆”、“无奈”诸词,使句意染上了主观情调。&
词的下阕转写对“林花”的眷恋之情,暗喻人事,抒发了好景不现、失国难复之恨。首句“胭脂泪”,用拟人手法,女子脸抹胭脂,泪流过脸即成“胭脂泪”。这是承&“林花谢了春红”句,语意双关。就花而言指朝暮风雨俱侵,雨打落红,状如胭脂之泪,是艺术联想。就人而言,则是流年忧患哀伤,泣血成泪。事实上,李煜不正是在那“朝来寒雨晚来风”——宋兵纵马挺戟的胁迫下,仓皇辞庙的吗?花本无泪,此泪,当是李煜“以血书者”之泪,是他“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使然。此句虽从杜甫《曲江对雨》诗中“林花着雨胭脂湿”来,却凄凉缠绵,无迹可求,更耐人涵咏。下面接以“相留醉”句,缱绻多情。“相留”二字,有的版本作&“留人”,究竟花自留,花留人,抑或人留花?花自不甘凋零,落花自欲人恋,人自惜怜残英,体味词意,当皆有之。“醉”字尤传神,写出了人花依依如痴似醉的情状。这两句,也是对风雨无情,美景难再之哀叹,所以下文继之以疑问句式,提出了“几时重”之问。“几时重”,是盼重而又知其不可能,写出了无可奈何的心情。末句是三字短句的紧迫急促之转折,一气呵成逼出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九字长叹。在节奏上,音节顿挫,“东”字与前面的“红”、“匆”、“风”、&“重”字协韵,声情合一,韵律感强。句式上,与前一个九字长句遥遥相应,同为连贯的二四三式九字句,一波三折,凝重而又一往无还,如开闸之水,汹涌澎湃。章法上,与前一个九字句相类,同是前面诸句的总结。当无情的风雨如巨大的阴影笼罩下来时,“相留醉”所表现的情意、“几时重”所流露的冀望,便只剩下滔滔一片无尽无休的长恨了。此句气象极为阔大,与《虞美人》词结尾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九字十分相似,都以东流之水来表现悲愁之绵绵无尽,都以画面、时空之拓展与延伸,展现愁恨之无涯;都以净化了的感情、浓缩了的语言,负荷起超过字面含义的更丰富的思想,成为千古名句。但此句以“恨”比作“水”,将喻体与本体同纳一句之内,“人生长恨”与“水长东”两“长”相叠,音节上顿挫转折,奔放中更多沉郁。两句各有千秋。&
这首词是李煜从自己亡国之痛中提炼出来的人生哲理,是他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特有情感。但由于其丰富、充实的内涵,把个人感情与自然现象熔于一起的艺术表达方式,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抽象和高度的概括,却使它远远超过了李煜自身情感的樊篱,而具有普遍的意义
二、《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赏析】:
这首《望江南》叙述了梦中所见和梦醒后的感受,表现了词人囚居汴京时无比孤凄的处境极其哀痛的心情。词中没有正面描写词人当前的处境,而是通过昔日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处境越是凄楚悲凉。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一切的悲愤,都是来自昨夜的梦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在梦境中又重现了昔日南唐春季游赏皇家园林的欢乐情景。车辆络绎不绝,好似滔滔流水;马儿十分娇健,宛如海上游龙。“花月正春风。”况且当时又值春风轻拂,花好月圆的季节。
①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江南好等。原为唐代宰相李德裕在镇守浙江时,为亡姬谢秋娘所作,名为《谢秋娘》,后因白居易用此词牌写的词中,有“江南好”及“能不忆江南”等句,故改成了与“江南”二字有关的词牌。
②上苑:帝王游乐的园林。这里指南唐的御花园。
③车如流水马如龙:即车水马龙。形容车马往来不停,十分繁华热闹。《后汉书&马后记》:“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唐代诗人苏颋《夜宴安乐公主新宅》:“车如流水马如龙,仙史高台十二重。天上初移衡汉匹,可怜歌舞夜相从。”
三、《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品评】&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亦复如此。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四、《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李煜继位后终日沉溺于诗、佛、声、色之中,对赵宋纳贡称臣。直至公元975年,宋派曹翰攻南唐,才不得不组兵反击,大将朱令[上斌下贝](yū
n)战死,李煜率殷崇义等肉袒出降。此词即写他“归为臣虏”之后的苦难生活和对往事的痛苦回忆。
上片追忆亡国之前盛况及亡国的原因。
开头写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的历史,幅员是辽阔的。“四十年来”指南唐从公元937年建国至公元975年亡国,近四十年,此处取其整数:“家国”此处指国家,一方面为了叶韵,一方面由于作者身为国君,“家国”亦有孤家之国的意思。“三千里地山河”写南唐疆土,当时京都金陵,有三十三州之地,号为大国。这两句写出作者对故国强烈的爱与深深的依恋。此处从时间与地域上概括写自己的国家。
下面是具体描绘宫廷,从而表现了帝王生活。“凤阁龙楼连霄汉”用夸张的手法写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霄”,云霄:“汉”,天河。“玉树琼枝作烟萝”写宫院内草木茂盛,”以“玉”’‘琼”来修饰宫廷中的树木,可见其珍异华美。“作”即“像”;萝,女萝:这里指宫苑里林林茂密,就像罩在雾气里的女萝一样。通过宫殿庭院雄伟优美的环境描写,表现了作者往日于深宫中所过的安逸享乐的帝王生活。李煜于廿五岁继位后生活安定、豪奢,所娶的大小周后,又貌美多才,很是宠爱,终日沉缅于酒色、声律、诗、佛之中。他曾在《玉楼春》一词中描述此生活是“春殿嫔娥鱼贯行,笙萧吹断水云间”,而对赵宋却采取忍辱退让,苟且偷安的态度。直至兵临城下,才组兵反击,大将战死,只好肉袒出降。“几曾识干戈”,包含了自谴自责之意。“干戈”是古代武器,此指战争。全句说: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这是他过去沉缅于享乐生活,不理朝政情况的真实写照!一个如此荒唐的国君,怎能不亡国呢?
下片写“臣虏”身受的折磨及回忆“辞庙”时的悲苦情景。
一国君主一旦变为臣虏,其生活上的痛苦,精神上的烦恼是可想而知了。“一旦”表时间短暂。“沈腰潘鬓消磨”是化用沈约、潘岳的典故,言明在降为阶下囚后,因忧虑伤痛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的情况。“销磨”一词说明自己就是在这种忧愁痛苦中打发日子的。这一句精炼地概括了当俘虏的苦难生活。
下面写出被俘后最觉难堪的事—-“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写自己不仅由国君降为俘虏,而且被押送到汁京,远离自己的故土、亲人,在临行的那一天仓皇地辞别太庙时,教坊的乐工们还奏着别离曲,这真是别时容易见时难啊!千万伤情的话儿从何说起,只能对宫娥垂泪而已。
后主李煜亡国后的深哀巨痛使他成了“词中之帝”,正如赵翼所说:“国家不幸诗人幸,话到沧桑句便工”。作者把自己亡国后的真情实感不加粉饰不假雕琢地叙写出来,从大处落笔,感慨深切,自然真率,感人至深。他善于用白描手法将一般感受体现于个别场景之中,艺术概括性很高,如写亡国北上的凄楚伤感,就抓住仓皇辞庙的一个镜头便把这种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其语言明净,用“四十年”、“三千里”这样的数字扩大了词的意境,摒弃装饰与色彩,没有当时文坛的“缕玉雕琼”“栽花剪叶”之风。&&
【教学反思】
本节课师生配合默契,气氛融洽,基本上实践了“教为引导,学为主体,体验为红线”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从整体上看是成功的,表现如下: 
从老师这一方来说,其一,本课台阶设置合理,密度低,各个部分衔接过渡自然,整节课思路清晰,整体框架布局合理。其二,充分利用了赏识教育的思想,对学生好的发言能予以恰当的表扬、激励;对不恰当的发言也不一口否定,而是注重引导启发,使其自然探究出较准确的答案,因而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从学生这一方而言,大部分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讨论热烈。学生们不仅回答探究老师设计的问题,而且大胆地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但本节课的瑕疵也不少。其一是学生朗读的机会少,作为诗词教学,读的力度应加强;其二是老师检查反馈的力度仍不够;其三是在咬文嚼字上下的功夫,也就是对古人“炼字”的功夫分析较少;另外本课的小结深度、力度也不够,某些问题的讨论不充分。 
还有值得研究的是,在新课程标准的环境下,有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或者在学习上自觉性不够,课堂上的自我表达能力也有待提高。面对上述问题,大概得需要老师的正确的引导,设置好的情景,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兴趣,从而真正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通过这节课,我充分感受到了诱思探究理论给课堂带来的勃勃生机。相信学生,给他们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和思考创新的时间,老师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这节课也坚定了我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信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虞美人诗词鉴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