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元化的社会应多角度分析社会事件看待学生,对学生的哪一方面也应是多元的

最新公告:目前,本站已经取得了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音像制品许可证,协助杂志社进行初步审稿、征稿工作。咨询:400-675-1600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意义
定制原创材料,由写作老师24小时内创作完成,仅供客户你一人参考学习,无后顾之忧。发表论文
根据客户的需要,将论文发表在指定类别的期刊,只收50%定金,确定发表通过后再付余款。加入会员
申请成为本站会员,可以享受经理回访等更17项优惠服务,更可以固定你喜欢的写作老师。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小学教育的逐渐关注,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小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多元智能理论的引入,为小学教育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背景和内涵,之后从多角度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证明了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策略及方法,本文的研究使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逐步深入,为小学素质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小学教育;素质培养
1.多元智能理论的背景及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由国外心理发展学家HowardGardner(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他指出人类一直强调注重的读写能力,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展现出不同的智能组合。学校对学生的智能评价方式并不合理,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并未起到最大化的教育作用。多元智能理论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教育学家的广泛关注,这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力挑战,对教学改革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如今,素质教育深入人心,教育改革中,当教师对学生评价感到困惑之时,多元智理论就会带来很多启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主要存在于多个方面:逻辑智能,语言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等,传统的单一的智能理论并不准确,也不利于对教师对学生准确的教学评价。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生长环境,兴趣都不相同,所以个体的发展也不应采取同一种方式。社会需要多种人才,只要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并加以培养、锻炼,每个人都会是社会的栋梁之才,都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智能教育,使学生在长处、优势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2.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可应用在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小学教育是人才培养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在小学教育培养上就要重视。多元化的智能开发智能理论,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准,为学生设定适合其发展的培养计划。多元智能理论应该得到学校及相关任课教师的重视与关注,应置于与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同样重要的学科地位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证明了多元化的智能开发培养对人才发展更有帮助作用,甚至应当把语数的教学作为基础,而把其他具有职业前景的学科作为“主科”对待。实践表明:学生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是某一门特定智力教育的结果,而是各门相关学科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学生的培养上,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培养,教学内容应该横向流动、发展,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相互渗透,方法手段相互借鉴,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提供多种方法和思路。多元智能理论的加入,会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小学学科组织的现状,基本上呈现出单科学科组、年级学科组、语数科任学科组三种形式,形式较为单一,教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利于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掌握。如果加入多元智能理论来丰富这三种教研组织,即符合多元理论发展需求,又为课教学增添了活力。
3.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策略及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以独特的智能诠释和极大的整合性为完善教育课程提供了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和新的思路。该理论倡导多元、开放、尊重文化和个体差异、重视实践效果的智能观和教育理念。
3.1多元智能理论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多元智能教育重视个性化培养,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进而深入分析了开展多元智能课题研究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深刻意义,老师们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以课题研究为平台,相信学生人人有才,助推人人成才,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之下,使学生从小就能够把我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学习中做到取长补短,引导学生从小做好规划,学会从各种回馈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学会独立的思考,进而在今后的个人发展中能够有自我选择的空间。
3.2多元智能理论要求立体化的课堂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应摒弃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加大愉快教育,环境教育,养成教育的培养,用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既不能以国学、环境等某一方面为特色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也不以单纯以体育、艺术为特色培养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学生。更不能以“诵读经典”等学科为特色培养满腹经纶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亲不认”的心智不健全学生。
3.3多元智能理论注重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从主观上来讲,师生关系应均衡发展,没有所谓的学生聪明与否,只有智能强与弱,从而建立和谐校园;摒弃“差生”观:每个学生都是多元潜能生;“天生我才必有用”。从客观上来说,使素质教育项目化、优质化、常态化;以大项目带动小项目,小项目引发学生多元兴趣,多元兴趣促进多元智能成长,使学生心智教育达到基因裂变的效应。
多元智能教育对我国的小学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强调通过个性化的培养手段,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制定适合其智能全面发展的培养方法。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从而引出了多元智能理论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求立体化的课堂教育和为学生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这三种教学策略。多元智能理论多我国教育改革有着重要影响,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重视每一个学生特有的认知发展和智能形成过程,进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随着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教育结合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改革将展现出新气气象,学校也将为社会的需要做出更有意义的智能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利霞.人教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内容分析研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7).
[2]朱云水.多元智能理论与中职英语课堂教学[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0,(8).
[3]唐卫平.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中小学课程目标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3).
作者:李翠莉 单位: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北关小学
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意义责任编辑:杨雪&&&&阅读:人次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没有了
按栏目筛选
                        
多元智能理论论文热门范文
多元智能理论论文相关文章学生多元化评价研究
我的图书馆
学生多元化评价研究
内 容 提 要
自1997年初中专并轨招生改革以来,技校的生源质量便呈总体下降趋势。要使这些文化课基础薄弱、学习兴趣缺乏、自信心与成功感缺失的学生能够成人、成材,就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尤其应建构起一套能重塑学生自信、激励学生进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规范的学生评价体系。我校四年前启动了本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本课题在分析、借鉴国际和国内关于多元评价的理论构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校实际,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施。本课题的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强调研究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坚持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探索。尝试从学生的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艺术素质、学业成绩、劳动技能素质和个性特长等七个方面建构一套技校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体系;并以“创星”活动为载体,实施对学生的多元评价。试图从局部经验中发掘其普遍意义,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并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运用相结合。
关键词: 技校生& 评价& 综合素质& “创星” 多元智力
第四节&& 采取与“创星”活动相配套的措施
第一节& 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了加强
第二节& 学生职业素质得到提高
第三节& 师资队伍得到优化
第四节& 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第五节& 校企合作不断加强,技能教育得到实践
2002128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对现行学生评价制度进行反思与改革。因此,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符合新课程评价的理念,具有
1997年初中专并轨招生改革以来,技工学校(含职业学校、中专、成校)的生源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一是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尤其英语、数学),学习兴趣缺乏,自信心与成功感丧失,甚至出现厌学、惧学、弃学等现象;二是存在严重的人际关系与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尊师观念缺乏,纪律观念淡薄,师生冲突,生生冲突极易诱发;三是存在着行为道德素质低下等问题。考察这些问题的成因,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技校教育理念的错位、单纯地以学习成绩评定优劣的评价标准导致学生自信心不足,上进心不强。构建技校生多元评价体系,淡化以学习成绩对于评价优劣的权重,肯定学生多方面的进步,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地发展,提高总体素质,从而更有利于达成技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同时,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还有利于学校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从另一角度说,职校学生升学考试的压力同普高相比相对地轻一些,这在客观上也比较适宜于开展多元评价的实践与探索。
2080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209020001Th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Handbook,
20015200011220022(1)(2)(3)9020
2040 60,510
(1)潍坊市中考改革,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2004100ABCDEF6010
(2)深圳高级中学建构多维评价模式
(3)北京市海淀西苑中心学区推进学科考试改革
(4)北大、清华尝试用“网络”评价学生
(5)上海市大力推行综合素质评价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Gardner, H.1983
1.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2.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
3.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4.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5.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6.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7.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第一节& 多元评价的理念
我校从2004年秋开始启动本课题的实践与探索,以“创星”活动的形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和评价。
8010080……25
①发展性原则:如某生入学成绩为40分,期末时总成绩进步到50分,平时学习态度又比较认真,便可视其为合格。②评价考核人员群体性原则:如学生的品德素质评定成员,由德育处、班主任、团委、膳管会、住管会、学生会和班干部组成,分别给予不同的分值权重;还留一定的权重给同班或同寝室同学互评和自评等等。③评价方式多样性原则:降低学科考试的比重,加大其他方面指标的比率,除了考核小组评价,各项竞赛、选优活动的成绩都应纳入“创星”评价之中。④注重过程、淡化结果原则:如某生的体育入学成绩是60分,但该生上体育课认真,能自觉参加课外活动和各种体育活动,虽然其体育成绩考核分只得65分,但他的实际体能不断得到提高,其综合体育素质分仍有可能达到80分以上,即达到“创星”标准。⑤评价电脑化、网络化:每生评价的各栏成绩一律按期记入网上学生档案袋,每个学生均可进入校园网,随时可以用相应的密码看到自己的各栏成绩。
①分级表彰、褒扬各类“之星”,如学校、年级、班级、寝室等等。②一周或一月在全校范围公布各类校级“之星”(如全校“技能之星”、“体育之星”等等),将其照片贴于墙上。③“五星”以上才可以评“积极分子”,“六星”以上才可能评“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毕业生”,才有资格获各类奖学金。总之,所有评先评优均与创星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④“三星”以上方可毕业,其中品德素质必须达星。
第四节& 采取与创星活动相配套的措施
通过多种途径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专业技能、书法、阅读与写作、讲演、田径训练、篮球、排球、乒乓球、戏曲、绘画、摄影、歌咏、舞蹈、电脑等兴趣小组,由学生自愿报名,定时开展活动,校内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兴趣小组的竞技活动。校级竞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可分别加4、2、1分,县级竞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分别加10、6、4分,市级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分别加20、14、10分,省级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分别加30、25、20分。以一学年计,累计获奖加分25分以上者,即为本年度特长生,在“创星”活动中可加一星,名为“特长星”。
《学生成长档案袋》是学生成长足迹的记录,获得成功的体验,重树信心,重塑人格,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手册》是《学生成长档案袋》相配套。我们创制的这本手册主要用于学生的阶段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体现学生成长的连续性。《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手册》的评价内容包括上述学生综合素质的七个方面。学校每学期结束时对每位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参考成长档案袋、学生自我评价、师生评价和课题组成员评价的结果及期末考试、平日检测、作业等综合成绩,对学生做出等级评定和综合素质的描述性评价(即评语)。评语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着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
4、实行“
第六章&&& 实施多元评价的初步成效
本课题的研究构想早在本世纪初的2002年就已经起步,实施四、五年来已显示了初步成效。下面分五个方面加以总结。
第一节 &学生的综合素养明显改观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我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明显改观。下面以住校生管理工作为例予以说明。&
1、住校生生活习惯方面有较大变化
本课题的成功实践为学生的全面素养提高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催人上进的氛围。住校生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我校对住校生的生活习惯从起床、就寝纪律、物品摆放、值日工作等四个方面进行抽查,抽查结果见下表。
某县技工学校住校生情况调查表(一)
此表充分说明,推行多元评价之后,2007年11月同2001年11月相比,住校生的起床、就寝纪律、物品摆放、值日工作态度等方面的变化都非常显著,
2、学生积极参与管理,自觉遵守纪律
随着我校新的评价指标的出台,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也逐步形成。我们从学生住校的态度、担任寝室长的态度及违纪情况等三方面进行调查,具体情况见表2。
某县技工学校住校生情况调查表(二)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1年同2007年相比住校生的各方面已有显著差异,说明了学生的思想已发生了变化。
3、爱集体、守纪律、讲卫生的文明住校生比例明显增加
争先进,爱荣誉,风气逐渐形成。本来住校生只注意个人形象,不愿打扫寝室卫生,现在能主动去打扫寝室卫生,关心循环红旗能不能争取到,能不能评上先进。上学期期末,学校评出文明寝室26个,优秀寝室长65人,文明住校生241人,创优积极分子238人,进步生87人。在住校生的带动下,全校形成了讲文明、守纪律、勤学习的风气。
第二节&& 学生职业素质得到提高
1、学生的职业素质明显提高
推行了多元评价之后,强化了职业道德教育,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素质得到了强化,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如06级学生干维威刚入学时,由于军训太苦溜回家,不想上学,后父亲送他到学校,但他仍不想上学,经常违纪。自学校开展综合素质评价以来,各方面情况慢慢发生好转,本学期在某合力模具厂实习,受到了该企业的表扬,该企业已指名要他。干维威父亲特地写信给学校说:“技工学校管得好,我放心,孩子有出息,我们特别感谢”。在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县永安机模厂负责人姚振国说:“:贵校毕业生吕士发毕业后到我厂,工作态度认真踏实,能吃苦,肯钻研,已成为我厂的骨干。” &
2、学生的技能得到了加强
我校把“强化实训”作为硬手段,“打造品牌”作为硬目标,“扩大就业”作为硬道理,大力培养“技能星级生”;在切实加强文化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大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技能训练的力度,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专多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劳动者,因此我校毕业生学生拥有100%的技能操作证书,有些学生甚至有两本以上技能证书,部分学生持有高级工证书,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某技工学校学生技能等级鉴定统计表
近两年来,学生参加省、市、县各类技能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得省团体三等奖一次、省个人二等奖、三等奖、优胜奖共13人次、市一等奖1人、二等奖7人、三等奖9人,获县一等奖5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15人。
3、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
前不久,我校曾与县经济开发区联合举办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在座谈会上,许多企业认为我校毕业生工作踏实,具有一定操作技能水平。县四海机模厂厂长章立国说:“技工学校的模具专业毕业生识图能力好,能胜任三维设计工作”,县电视台在“视点”栏目对这次座谈会作了专题报道。现在每年1月,市三菱化学有限公司、市申菱集团、市合力机械有限公司、县正源电厂等大企业就向我校预定毕业生,2005年2月1日的《县日报》以《技工学校学生未毕业先“就业”》为题对我校作了报道。市某集团公司认为我校的毕业生素质较好,因此在2005年2月把我校的12名毕业生送到浙江科技学院进行深造,学费和住宿费由该集团承担,毕业后到该集团公司工作。由于我校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因此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以下是2000至2004年的统计数据,2005年之后都同2004年持平或略有提高。
4、部分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骨干(这些数据无法反映成就)
2001年以来,学校已陆续向社会输送各类合格毕业生2400多名,部分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厂长、经理。如02届车工专业毕业生陈军,现在是市某机械有限公司的技术部部长;02届电工专业毕业生潘舸,现在是县某电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02届机械加工专业毕业生尹峰,现在是县新旺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他们业绩入编县教育局编写的《职教学子风采》。这些优秀毕业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校已成为县现代产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
我校部分优秀毕业生
第三节& 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1、学校上了新台阶,改善了生源质量
办学档次不断提升,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县级先进集体”、“县先进党组织”、“县级文明单位”、“市级先进团组织”、“市级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现代化专业数控实验基地”等。04年成为省合格技工学校,06年通过省重点技工学校的验收,07年又成为全国重点技工学校。我校办学质量的提高,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倍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学校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大大提高学校知名度,学生纷纷选择我校就读,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从原来11班发展到现在的38班。从2004年8月开始,学校先后通过省级合格技工学校、省级合格职业学校及市现代化建设达纲学校的验收,数控应用技术专业通过市现代化专业的验收。|《县日报》以《打造一流技工学校,迎接现代产业发展春天》为题对我校作了专版报道。我们对学生选择我校就读原因问卷调查,2000年10月,70%的学生回答是没有考上普高的无奈的选择,25%的学生回答是想学一门实用技术,5%的学生回答是其他原因。2004年9月进行问卷调查时,80%的学生回答是想学一门技术,为将来就业打基础。随着学校社会声望的提高,今年有13位上普高分数线的学生选择就读我校,我校的生源质量逐年提高,为本课题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2、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建设工作
根据专业建设需要,依据“宽基础、活模块”的思路,结合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建构实践,我校重编了04级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对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作了重新调整,如《数学》,它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针对我校的生源,我们自编了初高中衔接教材,由于教材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更加上评价标准的指导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入学时数学仅得28分(总分120分)的03级叶申杰同学,自实施评价新标准后,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毕业时数学得了86分。学生一旦培养起学习兴趣后,就会把这种兴趣迁移到其他学科,甚至技能课和其他方面的表现。我校的机械类活模块、数学、创业指导、英语等校本教材也于2006年8月完成。
3、专业建设取得可喜成就,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得到了加强
&我校根据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增设新专业,拓宽、改造老专业,形成各自的专业特色和专业集群优势。在原有机电专业基础上开设数控应用技术专业,新开设服装专业、汽修专业等。2004年11月25日,数控应用技术专业通过了宁波市现代化专业的验收,在此基础上,学校准备申报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服装专业是象山县重点建设专业,下步学校将创造条件,使汽修专业、计算机专业成为县级重点建设专业。 为了适应专业建设的需要,学校投入120万资金,改造了数控车间和服装车间,2005年将建成实训大楼。2004年10月19日,省劳动厅副厅长朱绍平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李副局长、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黄局长等陪同下,深入到实习车间考察,了解情况,对我校克服困难、投资120万改造数控实习车间和服装车间的举措表示肯定。同时我校依托数控培训中心力量,还承接一些简单的加工业务,使学生的实习进行“实战”演习,学校也涌现出了象杨峰那样的一大批技能“星级生”。
第四节& 校企合作不断加强,技能教育得到实践
1、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攻克技术难关,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地方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缺乏技术人才。在校企合作中,我校利用现有资源,帮助许多企业开发产品,攻克难关。如一级实习指导老师胡引飞,刻苦钻研技术,帮助县精密仪器厂开发了晶体管水泵、电滋泵,为企业年增产值100万元。05届学生吴翔平在胡老师指导下,开发了电动加液器,为企业年增产值40万元,现在这三项仍然是该厂的主导产品。
2、为企业不断注入新鲜活力,避免企业出现用工荒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用工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春节过后,有些企业出现了用工荒,而以我校毕业生为主的企业相对平稳。因为这些与我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可以接受我校实习学生,暂时解决用工荒问题,避免企业遭受损失。如春节过后,宁市合力机械有限公司需要机械类工人30人,我校就在他们工厂安排实习生30名,实习结束后,经考核合格,如学生愿意,就留在该企业工作。这样,既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又解决了学生的就业分配问题。合力机械有限公司的车间主任黄新富说得好:“某技校的实习生的技术,比我们有三年工龄的工人还过硬,理论就更不用说了”
3、校外实习基地不断壮大
随着生源质量的提高,在与市华翔集团、市某电梯配件有限公司、市合力机械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上,2004年,学校又与县永安机模厂等9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现在我校校外实习基地达到12个。因为学校声誉的攀升,去年,市华翔集团委托我校培养汽修工人96人;我们送教到市天安集团,培训机械加工人员130人;与浙大合作为申菱集团提供学历培训,数控1个班,38人;与宁波巨鹰集团、宁波合力机械有限公司、兄弟服饰有限公司合作,向贵州黄平县招收2个班学生,使我们的生源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事实证明,让学生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和进步,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获得了更多的自信。学生自信心是建立在成功基础上的,成功后的喜悦会产生一种动力,这种动力来之不易,但一旦形成,它所产生的作用往往是我们老师、家长所难以想象的。这种优良品质又可以促进学生其它个性特长的发展,个性特长的拓展、延伸又可以使学生在新的领域获得自信。这样学生的个性发展就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逐步全面发展。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已取得的成功上,让学生加深对成功的体验。比如:在校会、班会、夕会上经常把学生的优点和成功经验作为正面教材鼓励其他的学生;举行学生获奖证书、作品展、获奖个人摄影展;在学生自信心不足时,帮助他回忆已经取得的成功。在教师指导和本人兴趣动力结合驱使下,无数学生学得一技之长,并在学校各种竞赛活动中,崭露头角,受到了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称赞。通过对学生个性特长和自信心的挖掘、培养与拓展,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学生自信心的增强,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推动了全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校办学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1·1997
7 ——502003
11()&& 2005
14James AellanBa2007
119911017[1991]5
11“”20042
1<span lang=EN-910.net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的多元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